时间:2022-09-06 12:26:0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证券公司年中总结,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配合公司的统一形象,统一管理建设,我们柜台不仅在装修和着装仪容仪表上坚持做到公司的各项要求,而且对存量客户的服务质量方面有了较大改观,办理业务的流程更加合理有效规范,目前已实现客户办理业务由大堂经理负责接待,填写完业务单带领至柜台一对一服务,并且开展了业务资料电子档案扫描工作,由于目前已经实现系统提取证券账户开户扫描件由总部发送至登记公司,所以对扫描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而且现在办理业务必须留存客户影像资料和读取身份证信息,这样也使客户对营业部有了更好的认识和信任。
二,交易所应急演练和柜面业务系统恒生2.0的测试
上半年我们公司参加了两次交易所下达的应急演练测试,这项工作都是在周六进行的,当出现信号中断时如何在最短时间内切换至灾备机房服务器,如何进行风控报备,如何进行现场客户的安抚和解说工作等,都进行了很好的测试和学习,让营业部交易系统正常运作,防范于未然。
上半年我们公司组织了几次恒生2.0账户系统的升级测试工作,主要包括联合开户、创业板业务、电子凭证扫描业务的升级改版,现基本可以用2.0系统实现所有业务。在测试期间,我们利用了下班和周末加班的形式进行了测试工作,由于系统一个控件联系到多个菜单,所以每次测试都是要每项业务菜单都测试一遍,包括个人、机构账户,发现问题及时记录,对于一些新增内容重点学习,比如新增了客户的证件签发机关、联络方式和联络频率,修改了客户反洗钱风险等级设定,最终配合总部完成了每次测试工作。
三,客户资料集中核对整理
这项工作开展的时间很长,为贯彻中国证监会《关于加强证券公司账户规范日常监管的通知》和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关于进一步加强证券账户日常管理的通知》的精神,落实“证券公司应当定期对其柜面系统以及登记结算系统登记的投资者账户信息进行全面核对更新,我们花了两个月时间,加班加点对三万多个客户进行了留存资料的核对和制作电子文档工作,对客户进行标识,如无反面、缺身份证、身份证过期、缺职业学历等,并最终完成了所有客户的资料核对,制作成表,将13000多个人客户提供给客服人员电话通知前来补充更新资料。对于xx年12月31日之前的机构客户也进行了集中核对,记录客户的留存证件复印件年检情况、询证函和各项业务单据的留存情况,并制作成表,提供给客服人员进行客户沟通。
也正是因为这一年来不同以往的忙碌,积累了更多的经验,督促自己去学习更多的知识,了解更多类型的投资品种和市场,提升了自己适应更多不同变化的能力。
通过在证券行业十几年的工作,考取了cfp资格两年多以来,渐渐领悟出很多老师和前辈们常常教悔的道理:
谦虚:只有保持谦虚的态度,才能让自己学习到更多的东西,使自己的知识和意念常“新”。
严谨:对各种产品和市场要认真研究和分析,对不同客户也要有更多的了解,才能给他们提供更加适合的投资建议。
2009年全公司生产精矿粉29.9万吨,上缴税金11672万元,上缴费用5342万元,两项合计共上缴17014万元,为全县利税大户。2009年公司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确定了工作总体思路:“模拟市场学邯钢,适应市场求生存,确保安全增效益,提升质量占市场”。从2月份起我公司一、二、四分公司矿山和尾矿库相继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并通过市、县安监部门复工复产验收,陆续开工恢复生产。1-11月份我公司生产原矿47万吨,生产精矿粉18万吨。在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精矿粉销售价格大幅度下跌,矿粉市场低迷,公司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但在安全投入上仍未打折扣,1-11月份共投入安全费用715万元,为安全生产工作夯实了基础。
二、安全生产基本情况
公司健全了各级安全生产治理机构,成立了安全生产委员会,总经理任主任其它领导为副主任,有关部室及各分公司经理为成员,职责明确,分工明细。各分公司成立相应的安全生产构造治理机构,下设安全科,安全科下设安全组,从上到下形成安全生产监督治理网络。
公司始终保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目标,09年我们以建造安全标准化为目标,以安全教导培训为手段,以开展专项整治工作为措施,以隐患排查为突破口,全面增强安全生产基础治理,强化责任落实,狠抓责任追究,形成全员参与、全方位治理、全过程预防的安全生产治理体系。
三、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
今年以来,我公司认真贯彻2009年省政府确定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年”,积极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认真按照省、市、县各级政府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要求和部署,积极在全公司范围内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并取得专项整治工作的预期效果,促进了公司安全生产的平稳进行,具体工作情况如下:
1、部署、发动、宣传阶段
(1)成立机构明确职责
根据市、县专项整治工作的要求,公司专门成立了以总经理李广健为组长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领导组,制定了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方案。以09年1号文件下发了《关于在全公司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的通知》,方案周密、职责分明,制定了专项整治的范围、检查内容、整治方式和步骤。各单位各部门按照各自分工,负责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要求领导组成员提高认识、认清形势、认真开展好本单位范围内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
(2)宣传动员提高认识
为做好公司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宣传动员工作,公司于2月28日,召开全公司车间主任以上领导动员大会,并不定时对各单位的宣传动员工作进展情况进行指导、督促。各单位积极响应公司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会议精神,及时召开动员会逐级传达,并周密安排和布置。充分利用班前班后会、板报、标语、报纸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动员。使全体职工认识到这次专项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格局,使所有干部职工都积极参与到本次专项整治的活动中来。
(3)安排部署
根据公司“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方案,专项整治工作的方式明确规定为:按照“分公司自查自改,总公司全面跟踪督查”的方式,各分公司先以班组、车间自查,安全科全面排查,公司相关职能部门按照各自分工对各分公司矿山、尾矿库全面跟踪督查。对专项整治的工作步骤和重点都做了明确具体的安排和要求。
专项整治工作的步骤:
第一阶段总体部署和宣传发动,时间为一个月(2月)
第二阶段自查自整和排查摸底,时间为两个月(3-4月)
第三阶段分类整治,时间为六个月(5-10月)
第四阶段“回头看”再检查及总结,时间为两个月(11-12月)。
专项整治工作的重点:
根据非煤矿山的安全生产特点和公司安全生产实际情况,我们着重对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排查整治:
(1)井下采掘作业中的工程质量、通风、现场险情、爆破作业。
(2)提升运输中的防坠设施、安全保护装置、一坡三挡、钢丝绳、设备检测、日常维护保养及检查记录。
(3)局部通风中的局扇位置、风筒漏风、挂置不规范、循环风流。
(4)采场治理不规范,作业程序不标准、顶板检查不到位。
(5)重点设备安全防护措施、设备维修保养、运行记录不健全。
(6)民爆治理中领取、使用、登记、临时储存、清退。
(7)井下防排水、防火。
(8)矿山排碴场的高度、台阶、反坡度、安全防护措施。
(9)尾矿库坝体、坡比、检测设施、防洪设施、尾矿排放、电话、照明设施、防洪物资储存情况。
2、自查自整和排查摸底阶段
(1)深入现场摸底排查
公司董事长Xx、副总经理Xx亲自带领安全、生产、技术人员深入一至四分公司井下和地面、选场车间、尾矿库等作业现场进行检查,对所到之处都一一进行仔细全面的隐患排查,并制定解决方案,明确整改责任人,下达限期整改通知。分公司领导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严格按照制定的工作方案,认真开展安全生产排查,根据排查内容要求,逐条逐项进行安全检查,不放过每个工作面和每个工作环节。公司机关部室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进行排查和督促分公司安全生产专项工作,确保了每个生产单位排查到位、整改到位,不留死角,不留安全隐患。
(2)认真整改消除隐患
通过两个月的自查摸底整改,公司领导和部室相关人员到现场检查41次,共排查整改各类安全隐患116项。对一般性事故隐患,现场责令生产单位负责人,当场制定措施落实整改,对一时难以整改到位的隐患,下达限期整改指令,实行“三定”,并对整改情况进行复查;对于有可能造成事故的隐患,检查人员当场下达局部停产通知书三份,限期进行整改。所查隐患全部达到整改,安全隐患整改率达到100%,有力地推动了公司的安全专项整治工作。
3、专项督查分类整治阶段
按照公司制定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第三阶段分类整治工作,公司部室和各分公司要利用各种方式开展分类整治,扎扎实实搞好检查、整治。主要是对民爆治理使用、矿井通风、掘进面通风治理、电气设备、提升运输、采掘、回收、防火排水及尾矿库等进行分类专项检查整治,复查已整改的隐患情况和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整治。
5-10月份各分公司对前一阶段的自查自改中发现的问题和安全隐患整改情况进行分类复查和排查,防止隐患反弹,对整改不到位不彻底的要进行责任追究和重新整治。公司相关部室按照各自的职责范围,对生产单位进行了分类专项整治,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督促指导整改。
分类整治阶段公司构造有关部室进行分类安全检查整治。共查出各类安全隐患256处,分别为矿井通风64处、民爆治理29处、采矿57处、电气设备36处、提升运送20处、尾矿库24处、其他26处。一般问题现场进行了整改,对发现的较大安全隐患都制定了整改方案,限期整改。共制定整改方案24个,经复查现已全部落实完成整改。
10月份公司对生产单位分类专项安全检查整治情况进行复查检查,并对省市县联动检查提出的问题进行逐一督促整改,确保分类专项整治取得的成绩得到巩固,保障了公司的安全生产。
4、“回头看”再检查
在11-12月份开展的第四阶段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回头看”再检查中,我们在巩固前三阶段整治的基础上,继续落实各项治理制度和责任制,加大隐患排查治理力度,落实安全隐患整改措施,共排查整改57处。通过第四阶段的再检查,巩固了今年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的成绩,为企业今后的安全生产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上海黄金交易所;客户保证金;安全运行系统
中图分类号:F830.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1428(2006)08-0070-03
一、其他金融市场关于客户保证金管理的现状
(一)证券市场客户保证金的管理模式
目前,证券公司挪用客户资金、资产的方式主要有以下5种:
1.恶意透支:证券机构为了拉拢客户或个人利益,在客户没有资金或资金不足的情况下,通过柜台交易系统为需要资金的账户解冻出资金,从而形成透支。新华证券就是由于累计透支1.2亿元而被关闭。这种情况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柜台交易软件提供资金解冻这种功能导致的。
2.虚存资金:在没有实际资金存入的情况下,证券公司强行通过柜台交易系统的资金存取系统为某个客户追加资金。一旦继续发生交易行为,就构成了对其他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的占用,如果数量过大,还可能形成透支。
3.从证券公司在银行的经纪业务账户内直接挪用:虽有明文规定证券公司不能直接从银行的经纪业务账户内挪用资金,但由于证券公司负责客户资金的操作,银行无力审查,所以这种挪用方式也经常发生。
4.违规挪用客户资产进行国债回购:由于目前国债回购的结算方式和存管模式为按席位结算,客户购买的国债托管与证券公司的席位上,同时证券公司就拥有了可以用于回购的标准券额度,证券公司就可以进行超额的国债回购,这实质上已经占用了客户的国债。
5.因证券登记结算公司自营与经纪清算账户不分开而引起的占用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由于目前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实行法人清算,即同一个证券公司下的所有交易通过一个账户进行清算,不区分自营业务与业务。因此,证券公司就可以利用客户的资金沉淀进行自营证券交易,从而占用了客户的交易结算资金。
由于上述问题,中国证监会已经提出了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独立存管的设想。目前一些建议和改革的设想纷纷出路,比较典型的有以下几种:
1.改革柜台交易软件的功能,取消透支与存入资金的功能,这样就把上述的第一、二种违规操作的现象杜绝了。
2.改革国债回购的结算方式,改变目前按席位结算的制度,这样可以制约第四种违规操作。
3.要求证券公司在和证券登记结算公司进行清算时分自营与经纪业务分别清算。这样可以避免第五种违规操作。
4.针对第三种违规现象,目前比较流行的是“银证通”模式,即客户的出金、入金都由客户直接与银行之间办理,银行柜台系统接收数据后把客户资金的数据传输给证券公司的交易系统,证券公司根据客户的资金信息处理客户的交易。同时,证券公司的柜台系统根据客户的交易情况将客户资金的变动信息传给银行,银行系统自动计算客户的资金。结算时,证券公司柜台交易系统分检每家银行的客户交易的轧差情况,将数据传给银行,银行在根据结算数据分别与登记结算公司进行结算。这样证券公司没有机会接触到实际资金,也就无从挪用或占用客户的资金。
但是这种模式比较适应证券现货交易模式,对保证金交易品种不适应。现货交易是完全的资金,而保证金交易品种利用的比例保证金,而且交易的是一种合约,在没有交割前,交易标的的所有权并没有进行实际划转,而且,还涉及到每天根据结算价进行的盈亏计算,这些都是现货交易模式所没有的,从而银证通模式无法适应保证金交易对资金清算的过高要求。
(二)期货市场的客户保证金管理模式
2003年中国证监会在全国推行期货公司的客户保证金封闭管理,即:通过期货公司客户保证金与自有资金分户存放,客户保证金在期货经纪公司、期货交易所和结算银行之间由备案专户构成的客户保证金专用账户封闭体系内划转,以达到防止期货公司挪用客户保证金的目的。
这种做法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可是并没有从源头上彻底杜绝期货公司挪用客户保证金的行为。在目前现有的客户保证金封闭管理的模式中,期货公司依然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法挪用客户的保证金:
1.通过开立虚假客户,以客户出金的方式将保证金划转出封闭圈;
2.期货公司违反规定,将客户保证金进行质押融资,变相挪用客户保证金;
3.由于证监会检查的时间一般在每月月底,期货公司可以在月初与月中挪用资金,然后在月底补足,这样监察部门很难发现。
针对这种情况,目前市场多主张推广“银期通”模式,即客户直接通过商业银行的结算账户进行期货交易,而不用把保证金存放在期货公司的账户上,从而从根本上杜绝了期货公司挪用客户资金的可能。但是由于期货交易对资金划转的要求特别高,目前的银行资金清算系统难以满足异地资金的实时划转,容易影响到正常交易。另一方面,交易中资金存在期货投资专户中,清算后再和期货公司做资金的划转,交易期间需要期货公司垫付资金。同时,如果交易中交易所不检查期货公司资金,交易所先与期货公司进行清算,而后期货公司与客户进行清算,这个时间差内,期货公司依然要垫付资金。因此,基于以上两点因素目前该系统的使用并不广泛。
2006年1月19日中国证监会了2006年9号文“关于规范期货保证金存取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根据9号文要求,将由五家指定结算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托管期货客户保证金,并于此后执行客户出入金只能由唯一的指定银行账户进出,及同一期货公司不同客户的保证金禁止内转的严格规定,且不允许支票、现金直接入账个人投资者期货保证金账户,而只能由在同一指定结算银行开设的个人储蓄账户向相应的个人期货保证金账户划转。
(三)680方案:证券磁卡交收方式
其实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有专家学者针对证券公司挪用客户结算资金的问题提出了证券磁卡交收方式。这种交收方式是指持有磁卡形式股票账户的投资者预先在银行存入资金,然后利用股票磁卡加密码的方式在证券公司办理证券的委托买卖。交易的数据由证券公司传给银行,银行则相应冻结客户的资金,交割时则由银行根据实际收付的金额完成交割。
这种方式虽好,但与“银证通”模式类似,依然只是适应现货交易,而无法满足保证金交易品种的资金实时划转的较高要求。
二、上海黄金交易所客户保证金安全运行系统
上海黄金交易所认真总结了其他市场多年来的经验教训,发展出一套自己的客户保证金安全运行系统。该系统的核心是:让会员只能获得客户资金的相关数据,而没有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的存取权和调度权。同时能够做到资金的实时划转,满足黄金市场保证金品种对资金划转的较高要求,并且有利于交易所对保证金品种的风险监控。
(一)业务流程
我们可以先用一个简单的图来概括整个系统的构架:
为了保证该系统能够满足客户保证金真正的封闭运行,资金的实时划转,保证会员不垫付资金,同时还要建立客户的明细账,避免会员通过开立虚假客户,以客户出金的方式将保证金划出封闭圈外,该系统需要做到的核心功能有三点:在保证金交易正常进行的同时:
1. 形成保证金的封闭运行圈;
2. 能够实现资金的实时划转,且不需要会员的介入;
3. 能够得到客户的明细账信息;
客户保证金在封闭圈内运行,在交易所系统、银行系统、二级交易系统和封闭圈之间只存在数据流,以保证交易的正常进行。
(二)账户设置:
客户、会员、交易所都在银行开设账户,分别为客户账户、会员账户和交易所账户。交易所账户和会员账户在主清算银行开户,客户账户可以在全国范围内的清算银行开户。客户的资金通过会员的账户转入交易所的账户,交易所给客户的资金也通过会员的账户进行划出,会员的账户实现实时转账,即:客户资金转入会员账户后实时向交易所账户划转。交易所转发经审核为合法的划款指令的客户资金划出信息,将客户资金从交易所账户划出,进入会员账户,实时向客户账户划转,从而使得会员账户余额保持实时为零。
客户保证金的封闭圈内资金在客户、清算银行、交易所之间的封闭运行,其实质在于资金流始终在清算银行内部,资金的所有流动只是资金在三个不同账户之间的转移。会员账户在这里起到了一个过渡性账户的作用。
三、总结
该系统吸收了“银证通”让信息流与资金流分离的核心思想,同时避免了前面提到的“银期通”的种种缺陷,从而真正实现了保证金的封闭运行,会员根本就没有机会挪用客户的保证金。该系统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该系统实现了客户保证金的封闭运行。如上图所示,客户保证金的封闭圈即虚线圈内资金在客户、清算银行、交易所之间的封闭运行,其实质在于资金流始终在清算银行内部,资金的所有流动只是资金在三个不同账户之间的转移。只有当客户存入或提取资金时,保证金才流出封闭圈。
第二,该系统杜绝了会员通过开立虚假客户,以客户出金的方式将保证金划转出封闭圈的现象。交易所的一级系统可以掌握客户资金的明细变化情况,这得益于黄金交易所现货交易涉及到黄金的实物账户,由于黄金比较贵重,为了安全起见,交易所在成立初期就把实物账户细化到每个客户。那么依照实物账户的模式,一级系统也完全能够掌控客户的资金账户的变化情况,从而使得账户信息明确到每个具体客户,会员连客户账户的资金沉淀也无法挪用。依据交易所的交易规则,会员对客户的交易负全部责任,交易所只为会员登记总账。同时交易所一级系统可以实现客户直接将资金转入交易所的账户,一级系统和银行保留了客户可以将资金转出的接口,一级系统可以掌握客户资金的明细变化。一级系统将客户的明细账信息发送给二级系统,由会员的二级系统登记客户的明细账。
【关键词】
证券公司;交易性业务;会计信息;质量控制;生产流程
一、引言
自1986年中国第一个证券交易柜台———上海证券业务部开张运营至今,我国证券公司已经走过了近30年的发展历程。整体看,我国证券公司盈利收入主要来源于证券经纪、自营、承销和资产管理四大传统业务。2012年以来,一方面由于行业金融创新力度加大,我国证券公司的盈利模式出现了新的变化趋势———各种交易性业务收入在营业总收入中的占比不断提高。证券公司的交易性业务是一个相对宽泛的范畴,它既不等同于传统的证券自营业务,也不是经纪业务。交易性业务一般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有相对完整的交易过程,还存在后续的估值问题。从业务范围看,它涵盖资产管理业务、证券自营业务、融资融券业务、柜台市场业务、固定收益业务等。另一方面,随着一大批证券公司公开上市成功,证券行业的资本金得到迅速提升。据调查,2012年至2015年6月期间,先后有6家证券公司在沪、深证券交易所上市,4家证券公司在香港联合证券交易所上市,另有2家证券公司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我国证券公司总资产规模从2011年12月31日的1.57万亿元增加到2014年12月31日的4.09万亿元,增量部分主要占用在交易性业务上。可以说,在政策效应释放和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的大背景下,交易性业务已经成为我国证券公司提升盈利水平,优化其收入结构的重要驱动力。然而,在交易性业务突飞猛进的同时,证券公司会计信息质量控制面临较严峻的挑战。传统理念认为,会计信息主要提供给证券公司外部的投资者、债权人、监管者和其他机构,以便于这些相关利益方了解、监督公司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然而,大数据时代下,会计信息不仅仍要发挥传统的“会计报账”职能,更要服务于证券公司的各级管理者,对内履行经营决策、战略规划、风险控制和绩效考核等职能。从某种意义上讲,全面高效的会计信息系统是当代证券公司的软实力。
二、我国证券公司交易性业务会计信息生产流程
证券公司交易性业务会计信息生产主要是交易业务部门、清算部门和财务部门分工合作的过程。图1描述了我国证券公司交易性业务会计信息生产的基本流程。从职能看,证券公司各交易业务部门是会计信息生产的最前端,主要负责当日交易数据的录入和管理。清算部门是会计信息生产中连接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的中间环节,主要职责包括:(1)从公司各交易业务部门采集交易数据;(2)从外部系统采集市场行情信息和结算数据;(3)进行当日数据核对,无误后进行交易清算,将清算结果信息传递给财务部门。财务部门是会计信息生产的最后环节,主要职责包括:(1)清算数据接收;(2)采集不同业务投资产品的估值数据;(3)进行账实比对,通过比对审核的数据进入会计分录生成环节,未通过比对审核的返还清算部门修改;(4)运用核算规则(包括记账分录、记账时间、成本计算方法等)生成会计分录;(5)编制会计报表。
三、我国证券公司交易性业务会计信息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证券行业的金融创新步入了快车道,各种交易性业务产品上线速度快,增长迅猛。以柜台市场为例,2014年全年我国证券公司柜台市场产品发行(含代销)累计2338只,发行金额2148.04亿元;产品转让317笔,转让金额73.46亿元;柜台融资业务1478笔,融出资金为20.87亿元。毋庸置疑,大批量交易性业务新产品上线带来的会计信息质量控制问题日益严重。主要表现在:第一,交易业务部门的交易数据采集、汇总处于分散化管理状态;第二,新业务发展带来多系统清算问题,现有清算系统的可拓展性较差;第三,部分新业务,尤其是那些手工操作、无外部系统支持的新业务容易出现信息采集错误与遗漏现象,从而影响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
四、影响证券公司交易性业务会计信息质量控制的因素分析
为了较全面地识别我国证券公司交易性业务会计信息质量下降的影响因素,将利用鱼骨图从多个层面展开分析。见图2。大数据背景下,我国证券公司交易性业务会计信息质量控制下降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图2的结构,下面将从业务发展、外部政策环境、制度规则和人员四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业务发展方面长期以来,传统业务———经纪、自营、承销和资产管理,一直是我国证券行业的主要收入来源。2012年以来,我国证券公司营业收入多样化的趋势日渐明显。除了传统业务外,各种交易性业务收入增长迅速。值得注意的是,融资融券已经成为我国证券业仅次于经纪业务和自营业务的第三大收入来源。来自证券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120家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利息收入为446.24亿元,占整个行业营业收入总额的比重从2013年的11.59%上升到17.14%。与此同时,各种基于柜台市场的类融资和场外衍生品创新业务也取得了较快发展。不难发现,我国证券公司与国际投行在产品业务多样性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小,但由于监管环境以及市场收益率的不同,总收入中各项业务收入的贡献率还存在较明显的区别。从产品大类看,目前我国证券公司的投资品种不仅涵盖股票、债券等传统证券,还包括大宗商品、外汇、贵金属以及碳排放量等。此外,近年来,伴随证券公司业务国际化的不断深化,服务于交易对冲、汇率对冲等目的的跨境交易发展迅速。我国证券公司交易性业务涉及的投资产品主要是在各类交易所(包括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黄金交易所、碳交易所等)、银行间市场以及场外市场交易的一般交易性投资产品以及衍生金融工具。在会计信息采集的来源和质量管理方面,多数交易性投资产品的相关数据可以借助外部交易系统引入,会计信息质量高、时效性强。然而,少数交易性投资产品和场外市场交易的衍生金融工具的相关数据由于缺乏外部交易系统支持,数据引入不完整,加之原始数据不规范,从而影响了会计信息的质量。此外,从产品开发的角度看,由于新业务上线时间过紧,部分产品交易频度过低,交易业务部门在初期并没有意识到及时开发交易系统的重要性,因而导致这些类型的投资产品多采用手工操作的方法进行交易数据和清算数据采集。随着交易性业务的迅猛发展以及交易规模的不断扩大,交易数据采集的操作风险明显提高。
(二)外部政策环境产品的价值计量是交易性业务会计处理的核心和难点。从影响因素看,价值计量与资本市场环境密切相关。目前,我国部分产品市场成熟度低,主要表现在市场竞争不完备、市场参与者不广泛、交易各方市场参与地位不平等、交易信息不透明等。而部分新上线的交易性业务,例如碳交易、新三板以及交易所债权交易等市场交投清淡、流动性差。交易市场的不活跃导致这些产品价值计量所需要的相关参数、指标的可获得程度不理想,估值困难。此外,新业务缺乏统一的行业会计政策。与以往传统业务不同的是,新上线的交易性业务产品往往是多个单一产品的组合创新,例如,可转债交易等。在会计核算中,组合创新的新产品很难适用原先针对单一投资产品制定的行业会计政策和估值方法。实践中,证券公司各行其道,按照各自对新产品的理解进行会计核算和估值处理,导致会计信息不规范,数据可比性差。
(三)制度规则实践表明,跨部门的会计信息生产流程往往会因部门间制度规则的不协调而影响会计信息质量控制,降低工作效率。如前所述,清算部门和财务部门是证券公司交易性业务会计信息生产流程中至关重要的两个环节。实践中,由于部门制度规则的差异,部分通过清算部门数据比对审核的清算数据因不符合会计核算规则而被财务部门返还清算环节进行修改,因此延迟了会计信息的生产周期。加之,财务部门和清算部门职责分工不明确,导致两部门在会计信息收集和比对中存在重复劳动,工作效率低下。在证券公司的日常运营中,由于信息比对工作量大、工序繁杂,人员配置不足,且存在时效性要求,会计信息的复核、审核容易出现流于形式的情况。其结果是部分有质量问题的会计信息进入了下一生产环节,从而直接影响了证券公司会计报表的质量。从惩罚机制看,多数证券公司追责制不健全,执行不到位,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员工操作风险不断加大。随着证券公司交易性业务的迅猛发展,上述矛盾日益突出。从原因看,很多证券公司管理层缺少对前、中、后台运营工作统筹管理的基本理念,加之跨部门统一协调机制的不完善,因而造成部门之间在业务开发、系统建设、流程设计、规则制定等方面各自为政的局面。此外,受本位主义的影响,各部门人员极易忽视甚至误解其他部门在会计信息生产方面对彼此业务支持的客观需求,从而加大了跨部门工作协调的难度。在交易性业务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当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管理层才会意识到制度规则设计上的缺陷,而此时整合难度大、成本高,制度规则重构的现实阻力很大。
(四)人员人员配置不足是目前国内证券公司会计信息质量控制中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从会计信息质量控制的角度看,交易业务部门、清算部门和财务部门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人员配置问题。具体的,交易业务部门主要缺少运营管理人员对交易信息录入的质量进行整体把控。从原因分析看,各交易业务部门在理念上没有认识到其作为“会计信息生产最前端”的重要性,忽视了清算、财务等后台部门对交易数据的需求;而为了节省运营成本,交易业务部门对运营岗位人员的配备不够积极主动。比较而言,清算部门人员配置不足主要是多系统清算造成的。受前台交易系统分散的影响,新业务的清算系统分散,缺乏完整的整体框架设计。实际工作中,不同清算系统间的数据比对困难,工作量大且工序繁杂。可以说,业务数据采集多源头、数据不规范直接导致清算环节会计信息质量下降和时效性不足。而财务部门人员配置问题主要集中在人员配置和员工培训滞后于公司交易性业务的发展速度。人员短缺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操作风险上升,尤其是那些无外部系统支持的柜台业务,由于无法在技术上实现交易数据、结算数据和市场行情数据的自动引入,只能通过手工操作进行数据采集、校对,因而很难避免在数据采集录入中因人员疏忽而造成的原始数据错误和遗漏。而一旦上游环节数据出现质量问题,就必然会影响下游环节会计信息的准确性,数据的返还确认又会进一步弱化会计信息生产的时效性要求。
五、改进证券公司会计信息质量控制的建议
(一)统一前、中、后台数据生成规则根本上,要统一各部门会计信息质量控制的基本理念,培养以质量控制为核心的公司文化。针对会计信息生产中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突出环节,可以考虑会计信息生产流程再造。当务之急,证券公司应改变前中后台部门在会计核算规则和清算规则制定中出现的各自为政的局面。要在公司层面实现跨部门规则的统一,就必须创造有利条件,确保交易业务部门、清算部门和财务部门人员间的信息沟通和交流,掌握并充分理解业务实质,以达到会计核算结果能真实、准确地反映业务实质的目的。此外,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满足会计信息时效性、准确性、完整性的要求,应当通过制度创新来规范会计信息采集的具体要求。一方面,可以考虑根据投资产品的不同属性实现业务分级审核,针对信息采集中遇到的纯技术问题不进行反复确认。另一方面,应规范限定交易业务部门即时信息报送到位时间、要素、格式,避免因数据不规范造成返工现象而带来会计信息生产周期的不必要延迟。
(二)提升信息系统支持能力为了解决多系统清算带来的问题,短期内,可以考虑开发兼容能力强的柜台业务运营平台,改进现有业务、清算、财务信息系统的对接能力。中长期,在学习国外经验和总结自身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打造多业务、前中后台一体化的信息管理系统。
(三)强化追责制和惩罚力度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完善的内控制度和强大的制度执行力是加强与人员相关的操作风险管理的重要保障。针对人员操作失误,证券公司短期可以通过增加提醒功能、建立人员黑名单、引入降级制度和末尾淘汰制度等方式控制会计信息生产过程中的操作风险。长期看,应结合绩效考核机制的不断完善,强化追责制度的硬约束,明确惩罚规则,加大制度执行力度,防患于未然。
(四)加大人员配置和岗位培训根据各部门人员配置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加交易业务部门管理岗位设置编制,并加大对清算部门和财务部门的人员配置。对现有人员,应整理岗位操作手册,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力度。此外,还应设置专项团队,解决跨部门、跨账套信息沟通以及规则协调等问题,降低信息不对称。
(五)及时制定行业统一的会计政策行业统一的会计政策和估值方法是规范证券公司会计信息的重要制度保障。行业协会应紧跟证券公司业务发展情况,组织行业会计专业委员会及时跟踪新业务开发,加强专业研究,尽快出台有指导意义的会计估值和核算方法与标准,提高会计信息的规范性和可比性。
【参考文献】
[1]邹新,张.国际投行模式变迁[J].银行家,2014(2):64-67.
[2]郭万莉.大数据时代财务人员定位与转型的思考[J].财务与会计,2015(10):10-12.
[3]中国证券业协会.证券公司场外业务统计数据报表(2015-01)[EB/OL]
[4]中国证券业协会.中国证券业发展报告(2014)[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4:1-29.
中图分类号:F830.3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0-000-02
一、引言
1.背景介绍
随着经济的腾飞,股权分置改革的推进,证券化时代的发展势不可挡。如果企业想要发展壮大,没有资金的支撑,这一切也不过是空中楼阁。一般说来,企业选择发展、筹集资金的策略大约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1)通过自己经营成果的e累,有机成长;
(2)通过并购上市,募集大量资金从而飞速发展;
(3)通过合营,资源共享,共担风险。
于是乎,借壳上市也就应运而生了。
曲线上市的光环引来了不少券商的跃跃欲试。一系列券商成功借壳上市接踵而至:国金证券成功借壳S成建投,海通证券顺利借壳都市股份等等。
2.本文的贡献:
本文的意义在于以下两点:1,本文采取理论跟案例相结合的方式来阐述证券公司借壳上市中所产生的各类问题,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通过海通证怀晒借壳上市的案例,力求形象,生动地诠释借壳上市中的有关的理论。2,在证券行业借壳上市“松绑”之际,希望券商们能借助成功案例中的经验抓住政策变更的契机,努力做大做强,有效抵御国外券商的竞争。
3.相关概念的界定与说明
(1)券商
证券公司通常资金雄厚。其主要业务包括:证券经纪业务;证券投资咨询业务;与证券交易、证券投资活动有关的财务顾问业务;证券承销与保荐业务;证券自营业务;证券资产管理业务;融资融券业务;证券公司中间介绍(IB)业务。
(2)借壳上市
借壳上市是指私人公司通过把资产注入一间市值较低或经营状况较差的已上市公司(即壳公司),得到该公司一定程度的控股权,进而借助壳公司的上市公司地位,使母公司的资产得以曲线上市。
(3)壳资源
壳资源也称壳资源,指那种具有上市公司资格,但濒临退市危险,经营业绩不济或发展前途暗淡急,急需其它公司通过注入资产等方式来起死回生的公司,即成为非上市公司买壳收购目标的上市公司。
4.文献综述
(1)对借壳上市的模式的相关研究的文献
有关借壳上市模式的文献并不是很多,针对券商而言的更是少之又少。
(2)对壳资源价值评估的相关研究
张莎莎在《沪深上市公司估值指标体系设计与估值模型研究》(2009年3月)一文中通过估值方法、估值体系以及估值模型三方面入手从而量化沪深上市公司的价值。在《中国A股市场估值的探讨》一文中耿建从定量跟定性两个角度入手,分析我国A股市场的估值问题。在《我国券商盈利模式转换与估值方法优化研究》(2013年6月)一文中,黄立军和马荣宝认为券商行业有着特殊性,单用一般的估值方法存在些许缺陷,于是他们对现有的估值方法进行了优化。田增润在《企业估值方法比较分析》(2013年8月)中对不同的企业估值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从而得出不同估值方法的适用范围。
5.借壳上市的动因:
(1)直接上市令券商们望而却步的高门槛
在通常情况下,证券交易公司的兴衰离不开股市行情的涨落。在经历了08年大牛市之后,2010年中国股市大步迈进了大熊市,“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股票行情的持续低迷也将券商们卷入了寒冬。这也使得“持续三年盈利”的IPO要求显得尤为苛刻。加之“净资本”等其他严苛的上市条款,让直接上市变得如此高不可攀。
市场中,许多公司或许因为错失良机而永远被扼杀于IPO的排队等候过程中了。
所以,借壳上市就成了券商们曲线救己,绕过直接上市高门槛,另辟蹊径的好选择。
(2)借壳方与让壳方之间的双赢之举
借壳上市对受壳方与让壳方双方来说,绝非是一场零和博弈,这项举措为双方企业都带了诸多好处。
对于借壳方来说,壳公司珍贵的融资权,能够帮助企业再融资。有了资金的支撑,企业发展壮大的步伐变得更为轻盈了。上市还能够加强信息的透明度,帮助完善企业的结构,减少舞弊事件的发生,为企业日后发展业务、扩大规模做好铺垫。
所以,借壳上市是一项双赢的举措。
(3)消除问题的绝佳策略
自从经营权与所有权相分离以来,问题的争论不绝如缕。如何统一管理者与经营者的目标,从而最终实现利润最大化,是多少企业梦寐以求的事。借壳上市,之所以能博得广大管理层的认可,从一定程度上可以归功于股权所带来的激励作用。通过授以一部分股权,使得管理者与经营者的目标最后达成一致。
所以,借壳上市是消除问题不错的选择。
(4)大浪淘沙下的必然选择
根据,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协议来看,到2006年12月11日,中国将全面放开金融行业。所以,在外来投行的强势冲击下,我国的金融行业将面临全面洗牌的风险,要想生存下来,借壳上市成为了不二之选。
(5)重大利好消息的下的萌动
如今证监会对证券公司借壳上市采用了较为宽松的政策,积极鼓励券商们进行多渠道融资,借壳上市的局势有望回暖。上文对当前经济政策的背景进行过较为详尽的解释,笔者再此也就不再多加累述了。
所以,借壳上市成为券商们抓住此次良机的好方法。
二、对海通证券借壳上市相关问题的研究
1.背景及公司简介
海通证券成立于1988年,是国内成立最早、综合实力最强的证券公司之一,公司的前身是上海海通证券公司。于2007年7月31日正式挂牌上市。
2.壳资源的选择
(1)一般壳资源选择的要素
伴随着证券公司借壳上市所掀起的热潮,壳资源也变得日益紧俏起来。壳资源的选取也成为券商们成功上市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选壳过程中,券商们首当其冲要考虑的便是市值。公司的市值与重组后新股东的持股比例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市值越小的壳,借壳后新股东的持股比例就越大,也就意味着其注入的资本越少被人共享;另外市值越小,增资扩股融资的空间也就越大。所以在创业板未被允许借壳的政策背景下,中小板的壳显得格外抢手。当然,越小的壳其售价当然也就越不菲了,券商们在选壳的时候一定要量力而行,选取与自身规模相当的壳,这样才能提高借壳的成功率。否则一味追求市值小的壳甚至很可能会威胁到自身原有的资本金。
其次要考虑的因素要数资产负债率了。资产负债率可以直接反应出壳资源的干净程度。壳越干净就意味着公司的或有负债、诉讼纠纷等越少。干净的壳资源便于剥离非金融资产,消除了券商上市后埋下的定时炸弹,使受壳者得以免于不明损失。
(2)海通证券的壳公司:都市股份
都市股份的主要经营范围有市外经贸委批准的进出口业务,粮、油、棉花、饲料、畜产品、水产品、果蔬、乳制品等。它于1994年2月4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其注册名称为上海市农垦农工商综合商社股份有限公司
通过对都市股份多年上市年报进行分析比对后,不难发现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与税后经营利润逐年下滑。公司长期处于高负债的状况,从而导致财务费用畸高,企业不堪重负。企业在资产重组的过程中,由于资产质量比较差等原因,在调整清理中公司遭受了一定的损失。加上大宗物资受到国家宏观调控以及国家税收调整的影响,企业经营业务受到较大影响;另外公司为了提高市场占有率,采取微利销售的营销策略从而使得经营利润相应减少。
3.借海通证券的案例探讨证券交易公司借壳上市的主要模式
借鉴国内外诸多学者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在不同股改模式下,企业借壳所耗费的成本与取得的收益有着显著差异。所以对企业来说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借壳方式至关重要。这也使得对证券公司借壳模式的探讨是有意义的。通过对诸多券商借壳上市案例的分析与归纳,我们可以总结出三种主要的模式。
(1)模式一:分三步走
第一步壳公司通过定向回购原始股东的股份从而腾出“净壳”,然后以增发股份的方式来吸收合并需要借壳的证券公司最后进行股改,促成证券公司上市。
(2)模式二
模式二是以证券公司的大股东为主体来进行的。首先,将壳公司的资产与负债跟证券公司大股东们所持有的股份进行交换,券商因此获得上市公司的控制权。然后,再通过上市公司吸收合并或整体收购证券公司。
(3)模式三
首先由上市公司将自己的资产与负债出售给证券公司的大股东们,然后跟模式二一样,壳公司通过增发新股来吸收合并证券交易公司。
总而言之,这三种模式各有千秋,唯有在合适的契机下找到适合自己的壳资源走属于自己特色的借壳之路才能最终摘取上市的胜果。
(4)海通证券借壳上市的借壳模式
海通证券采取的是第三种模式。跟绝大多数采取模式三成功借壳上市的券商们一样,这当中少不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与推进。。
4.对券商估值方法的选用
(1)净资产法
净资产法是基于资产的可变现净值,通常被用来评估非上市公司的最小价值。这种保守的估值往往只能用作公司的价值底线。
(2)现金流量贴现法
这种方法是通过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流入M行折现来实现的。现金流量贴现法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1,股利增长模型;2,股权自由现金流(FCFE)贴现模型3,自由现金流量(FCF)模型。
其中股利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为:
p0=D0(1+g)/(Ke-g) (公式1)
D0(1+g)为预期下一年的每股股利;Ke为股权资本成本;g为红利的增长率。
(3)相对估价法
相对估价法一般通过类比有着相同行业、经营模式、资本结构、资产规模的类似企业。相对估值法最常采用的是比率莫过于市盈率跟市净率了。通过行业平均市盈率乘以目标企业的收益的简单计算便可以获得对企业的估值。这种方法比较方便理解,操作起来的技术要求比较低。
(4)收益现值法
收益现值法是基于未来收益的一种方法。未来各年收益的折现加总便可以得到企业的估值。
(5)海通证券采用的估值模式
海通证券分别采用了相对估值法和收益现值法。
相对估值法:海通证券将中信证券与广发证券作为自己的标杆公司,借用这两家公司的平均市盈率倍数(35倍),另外基于对证券行业的普遍预期,得出中国证券的市盈率水平不应该低于25―35倍。从而得出海通证券的市盈率约为30―40倍。根据海通证券2006年的盈利预测报告,海通证券2006年全年预计净利润为61,122.75万元,根据其合并前的股数(8,734,438,870股)可以得出每股收益约为0.07元。由此,可以得出海通证券的股权价值为每股2.10―2.38元。
收益现值法,海通证券选取了经济附加值的方法进行估值。经济附加值(EVA)通俗来讲就是收益超过股东所要求最低回报的部分。海通证券选用2006年第四季度到2030年作为评估收益期,得出合计的经济附加值现值为1,512,425.36万元,再加上海通证券2006年9月30日的账面净资产,得到整体市场的公允价值为183,400万元,根据这个得出海通证券的股权价值每股约为2.1元。
根据谨慎性原值以及相对估值法与收益现值法的结论综合得出海通证券的股权价值为2.1元每股。
5.海通证券借壳上市后的收益分析
海通证券上市之后带来的收益颇丰,首先公司的净资产大幅上升,持续大规模融资渠道的打开使得海通证券得以从地方证券跻身全国券商行业的前列。这为企业日后扩张壮大铺平了道路。其次换股合并后,都市证券无论从资产质量还是盈利能力角度来说都取得了很大程度地改观。自上市以来,都市证券的股价一路飙升,10个月内股价竟然翻了十多倍,给都市证券的股东们带来了丰厚的收益。
6.券商借壳上市的风险以及防治方法
券商成功上市之后带来的收益以及借壳上市的优越性着实诱人,但是风险与收益往往是并存的。加强借壳上市的风险意识,防患于未然是必不可少的。
(1)壳资源定价的误判
根据证监会的相关规定,证券公司不能从事实体业的投资。所以券商们借壳上市只能使用“净壳”。这些净壳往往售价不菲再加上目前对企业估值的不完善,很有可能合并后才发现对壳公司的估值过高,从而导致企业非但不能通过借壳上市获得收益,反而造成企业原有资本金的流失。
银行业:后来居上
据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说,入世谈判过程中,外国政府和国际金融巨头表现出对中国保险、证券和基金行业的浓厚兴趣,对于银行业却没有多大兴趣。中国加入WTO的前三年中,外资银行仍然没有太大的动作,而在最近两年,花旗、汇丰、摩根等外资金融巨头开始“抢银行”,大举入股中国的商业银行。《华尔街日报》2006年12月9日刊登文章说,中国全面开放其银行业,是迄今为止改革程度最为深远的一次,几乎可以与1986年史无前例的伦敦金融城“金融大改革”相提并论。
入世前,法人外资银行数目为零,外资银行的国内分支机构不允许开展人民币业务,外汇业务也受到地域限制。2006年12月11日,5年入世过渡期结束,首批9家外资银行立即获批将境内分行改制为法人银行,允许开展人民币业务,不再有地域限制。同时众多国际投行在最近两年中开始入股国内城市商业银行,例如广东发展银行和重庆商业银行。2006年11月9国家发改委了利用外资“十一五”规划,在未来五年里,外资可以提高入股中国金融企业的比例,但是仍然不能控股,单一外资银行注资不能超过20%,总体外资不能超过25%。
目前来看,外资银行占中国银行业的营业额比例还比较低,存款市场约占0.7%,贷款市场不到2%。不过花旗集团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说,2%仅指外资在华独资银行机构占有的市场份额,如果将外资通过对中资银行的参股而间接占有的市场份额统计在内的话,在我国银行业总资本中,外资已经占到了15%以上。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所长詹向阳认为,外资在中国金融市场上侧重于在中国重要的金融区域、金融业务领域发展,瞄准的是创造更多价值的高端客户,我国金融业的开放度和外资进入的深度可能比想象的要更大。
中资商业银行在过去五年中也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入世前,中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达25.4%。2006年9月份,中资商业银行整体不良贷款率已经降到7.6%。实现盈利从2001年的232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05年的2532亿元人民币。
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曹凤岐在接受《经济》专访时用“三化”来总结中国银行业入世五年来的所得。第一,公司化,银行系统逐步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并且到国内外上市,增强了国内商业银行的竞争力。第二,促进了中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化。第三,促进了金融机构的市场化,按市场规则行事。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告诉《经济》,五年来银行业发生的最大的变化在于,整体的市场竞争能力和整体的盈利能力以及管理水平得到比较大的提高。
不过,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之间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曹凤岐认为,差距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管理体制和管理水平,二是外资银行的业务和服务种类比较多,比如金融衍生品等。另外,与外资银行相比,中资银行在创新方面差距非常大,仅花旗银行一家,从1996年起,已经在中国申请了不低于19项金融产品的“商业方法类”的发明专利。中资银行几乎没有金融产品的发明专利,主要是一些“实用新型”和“外观专利”。
此外,花旗集团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黄益平认为,人民币存贷业务对外资银行的开放还会促使消费者信贷迅速增长。目前家庭贷款在中国受到一定的限制,而外资银行拥有先进的技术可以更好地评估客户,有可能带领这股消费者信贷的风潮。在不久的将来,相信国内银行也将加入消费者信贷的市场。
几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上市被认为是入世五年来中国银行业最值得骄傲的事情,不过郭田勇认为,几家中资商业银行从股份制改革到启动上市,一般也就用了一到两年的时间。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迅速通过政府进行不良贷款的剥离、注资、引进战略投资者,主要通过外部措施或者物理变化迅速把银行打造成了能够达到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市条件的金融企业。这个过程当中,来自银行层面的“化学变化”比较小,公司治理水平和能力的提高相对比较小。
保险业:先行者
2006年年底中国保险机构总资产有望达到2万亿,保险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活跃的行业之一,五年来资产总额维持了37%的增长速度。2004年底,保险业结束入世过渡期,率先在金融领域实现了全面对外开放。截止到2006年11月15日,总共有15个地区和国家的47家保险公司在中国设立了121家经营机构。共有超过600亿元人民币的境外资金,通过设立外资保险机构和参股中资保险公司进入中国。外资公司保费收入从2001年底的33.29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05年底的341.2亿元人民币,与入世前相比增长了约9倍。2005年底,外资公司占全国市场的份额为6.92%,较入世前的1.58%增长了5.34个百分点。
信诚人寿是中国第一家合资的人寿保险公司。信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副总经理方志男告诉《经济》,目前北京市场有超过30家以上中外合资保险公司,全世界该来的保险公司都来了。理论上说北京市场从1992年、1993年就开始开放,但真正的开放也就是2003年,所以开放速度已经非常快了。
2006年11月30日,中国保监会国际部主任孟昭亿在保监会新闻会上称,除了外资财险公司不得经营机动车第三者责任险、外资设立寿险公司必须合资且股比不超过50%等限制外,保险业现在已基本实现全面对外开放。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平安保险(集团)公司已分别在境外上市。此外,中资企业已在东南亚、欧洲和北美等地区,共设立了43个保险营业机构和9个保险代表处。
方志男认为,入世五年过渡期对保险业的影响不大。全中国的保险业资产总量仅相当于交通银行一家的资产。保险业总资产只占整个中国金融业的4%。外资进入中国做寿险业务就是做合资,只有1992年进来的美国友邦是个特例,它目前是独资。
外资的进入对中国保险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助力。例如,2004年信诚率先推出了保单通俗化条款的概念,很多保险公司随后都进行了模仿。中央财经大学保险系主任郝演苏在接受《经济》采访时称,中国市场的开放带来的更多的是在理念上和观念上的进步,包括对保险的认识,对保险产品的销售,保险产品的管理,保险产品服务方面的认识,除此之外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比如说风险控制、偿付能力以及人才培养机制。
郝演苏认为,有些保险公司膨胀过快,业务管理粗放,没有成本风险控制的概念。2002年东方人寿就是因为股东不恰当的认为保险公司印刷机一开,保单印出来就变成保费,保费可以拿去投资房地产,结果大股东将80%的资金挪用,导致这个公司被停业整顿。
尽管目前中外资保险机构数量很多,但行业集中度非常高,发展不平衡。中国人寿、太平洋人寿,新华人寿、泰康人寿加起来占据90%的市场份额,郝演苏认为,保险业的开放步伐走得比较早,但是开放力度不如银行业。
证券业:崭露头角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时证券业对外开放承诺包括:外国证券机构可以直接从事B股交易;外国证券机构驻华代表处可以成为所有中国证券交易所的特别会员;允许外国服务提供者设立合资公司,从事国内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外资比例不超过33%;入世后3年内,外资比例不超过49%;入世后3年内,合资公司可以(不通过中方中介)从事A股的承销,B股、H股及政府与公司债券的承销和交易,基金的发起。
据中国证监会有关方面负责人2006年12月11日介绍,除尚未开放合资公司从事A股承销外,中国政府已在市场准入和业务范围上全面落实了入世承诺。在认真履行承诺的同时,中国还主动实施部分开放资本市场的措施。在人民币资本项目未实现完全自由兑换的情况下,从2002年12月开始,中国试行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制度,允许符合条件的境外投资者通过中方授权的境外机构,在一定的额度内投资大陆股市和其他证券市场。证监会的统计显示,截至2006年11月底,已有52家境外机构获得QFII资格,另有5家外资银行获准开展QFII托管业务。
中国基金业开始于1998年,当时仅有不到10家封闭式基金。2003年之后合资基金逐渐进入,“基金黑幕”事件也正是发生在当时。经过2004年以来的证券公司综合治理,30家左右的高风险证券公司得到妥善的处置,全国留下来大概七八十家左右的券商。从出资方来看,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以汇金公司等出资建立的中央系的证券公司的体系,一类是以各地方系的证券公司,第三类是外资入股或者参股的证券公司,比如中金。
合资公司进来之后把国外的管理方式、投资流程、风险控制以及投资理念带进来了,对中国基金行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联安基金董事长符学东认为,这部分合资基金公司的介入,对于净化行业起了很大的作用。
从国外成熟的经验来看,投资银行家扮演着创业投资的策划者、组织者的角色,几乎每一家金融公司都有专门部门从事高科技公司的投资业务,在融资、公司购并、企业包装上市等方面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从整个创业投资的运作过程来看,每一步骤都与投资银行的业务和技术紧密相关,证券公司从事这一业务,有着其他机构难以相比的优势。
创业投资为证券公司业务的开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广阔的空间。而证券公司必须突破传统的业务范围,拓宽、延伸金融服务,服务手段从相对固定向不固定转变,服务方法从相对简单向多样化转变,技术含量从较低向较高转变,服务周期从相对较短向孵化型转变。
有条件的证券公司可以分步实施风险投资业务:(1)设立专业部门,专门从事高科技公司的投融资服务。(2)发起设立风险投资基金公司。由证券公司发起设立风险投资基金公司,积极实现风险投资组织革新,通过组织资产运作和管理投资直接投入到系统性专业化的风险投资之中去。
从机构组织和制度上保障风险投资基金不偏离基金投资的投资原则和经验宗旨,并借此规避投资风险,是今后证券公司开展风险投资的发展趋势和基本方向。
只要虚心学习国外先进风险投资机构的成功经验,并充分利用自身的独特优势,不断进行业务创新,与之展开公平竞争,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投资银行将在业务竞争和创新中壮大成长。
二为风险投资服务的投资银行业务创新
在现阶段,我国的证券公司介入风险投资必须以投资银行业务及其创新和现有资源为立足点。因为证券公司开展风险投资业务的优势之一是证券公司是金融市场工具创新最具活力的主体,证券公司只有具备了不断引进和创新的金融工具,才能使与风险投资相关的新业务不断拓展。
1、可转换优先股
根据美国硅谷风险投资成功案例分析,风险投资对企业的投资一般是通过优先股的形式进行的。这种优先股具有如下特性:
(1)优先清偿。以优先股形式入股可使风险投资在企业破产后对企业资产和技术享有优先索取权,这样便可将损失减为最小。
(2)收益性。风险企业能够支付优先股的红利给风险资本,再愿意冒险的风险投资者也不希望他们的投资颗粒无收。
(3)可赎回性。风险资本除了通过风险企业的IPO顺利获得退出之外,如果风险企业的发展速度未达到风险投资者的期望值,可以要求风险企业购回这些优先股。
(4)有限的决策参与权。参与风险企业的优先股不同之处在于:一般优先股并不享受表决权,但风险投资的股份一般对企业的重大事务,如企业出售,生产安排等享有与所占股份不成比例的表决权,对经理层的决策甚至享有冻结权。根据美国学者Max和Grmper分别利用1990年的实际数据进行的分析,这种优先股的投资方式较一般的证券投资在减少逆向选择和避免风险投资承担过高风险方面都更加有效。
(5)可转换性。这是此种优先股最具适用性的地方。当风险企业进展顺利时,风险投资者有权将优先股转换成普通股,从而拥有风险企业的部分股权,甚至实现对风险企业的控制。
2、“棘轮”条件
“棘轮”条件(ratchets)指的是风险企业用低价发行新股票筹资时,风险投资有权获得一定量的股票以保证其持股比例不因新股票的发行而改变。这样,当风险企业因经营不善被迫以较低价格发行新股票筹资时,风险投资不会因“股份稀释”而影响其表决权。
3、再投资期权
根据不同的情况和契约的约定,再投资期权有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追加投资。当企业经营较好,发展前途乐观,股票有升值潜力时,风险投资还可用预先确定的价格向风险企业追加投资,这样风险投资便可以低于市场价格的低价增加其在成功把握较大的企业内的股份,从中获利。这种期权已成为风险资本的一大获利源泉,以致有人总结道:“所谓的风险资本投资,不过是购买了对企业进行再投资权利的期权而已。”
第二,转换贷款。风险投资者向风险企业提供贷款,在风险企业业务发展顺利时风险投资者可以按照贷款时的约定将贷款转换成普通股。如果贷款已经由风险企业归还,风险投资者仍能按原来的贷款金额及约定的较为优惠的转换比例,购买公司普通股。
第三,可转换债券。风险企业发行可转换债券给风险投资公司和证券公司,在风险企业经营不佳时,债券甚至低于面值发行,当风险企业上市或经营状况转好,其股份有很大升值潜力时,将债券转换成股份。
以上三种形式的本质是:风险资本凭借其较早进入风险企业的便利,设计了以债务形式存在、既能尽量减少风险又能在风险企业经营状况转好时增加股份、获得较高收益的金融创新品种,成功实现了控制风险下的收益最大化。
4、合资
合资的方式有很多种,其中比较适合国内证券公司采用的方式有两种:
第一,与其他风险资本共同投资。为分散风险,风险投资通常以共同投资的方式运作,即一般以一家证券公司的风险资本充当“领导者”,其他的风险投资实体作为“追随者”,在主要的融资阶段,一般有两到三家共同参与。这样,使得单个的风险投资可投资于更多的企业,减少了投资失败的风险,也可以通过风险投资的共同审计,减少判断错误的可能性。
第二,引进战略投资者或中小投资人共同投资。战略投资者看重投资对象未来对于自己公司战略发展的利益,在战略投资者是否作出合资决策时,非常注重风险企业未来产品或技术的使用权、产品市场分享权、产品经销权、未来产品或技术的共同开发权以及最终购买风险企业其余部分股权的期权。因此引进战略投资者虽然可能是投资银行退出风险企业的一个渠道,但引进战略投资者进行合资可能意味着失去对风险企业的控制。
而引进中小投资人虽然投资额较小,但往往不参与公司的具体管理工作,对风险企业的重大决策干预较少,除了关心公司的投资回报外,不在乎公司的管理和控制权问题,所以,引进中小投资人的合资是较理想的选择。
证券公司利用广泛的客户群,完全可以通过合资的方式帮助风险企业成功实现业务的拓展,从而为风险企业首次公募发行和投资银行常规业务的开发创造条件。
三为风险企业提供全方位创新服务
1、培育和储备风险企业的管理者
证券公司内部需要有管理、财务和科技等专家组成具有一定权威的高科技产业评估咨询小组,为投资和贷款决策提供咨询服务;同时培养具备金融、保险、管理、科技、投资等各方面知识以及预测、处理、承受风险能力的人才,以适应创业投资业务发展的需要,中国风险投资离不开投资银行的金融创新服务和对风险投资家、高级管理人员的培育。
2、为风险企业提供管理增值服务
风险企业的管理与传统意义上的企业有较大的不同。风险企业的管理是根据风险企业本身高科技或市场化的特性,顺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激烈竞争的新形势而诞生的管理模式,它以知识管理为内容、以人本管理为核心、以战略管理为导向和以柔性管理组织形式,全面、高能量、高速进行经营管理和决策,选择企业最佳的经营方案,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达到最高的科学管理水平。
投资银行如何协助公司加强管理,通过管理创造价值,是投资银行提供风险投资延伸服务的核心。投资银行的专业人员必须揉合不同的技巧和专业能力,才可能协助风险企业通过管理提高其价值,这些技巧和能力包括行业知识、技术远见、服务方法、行业关系、全球业务、为顾客专门设计的建议、交易经验、新颖的财务结构、进入资本市场的能力、透析及深入的研究等各个方面。要达到管理增值的目标还须投资银行担任风险企业的财务和战略管理顾问,这包括私募配售、初次公开发行、股本设计、可转换债券、投资级别债券和高收益债务融资等方面的财务与融资服务,以及购并、战略销售、买方顾问、重组顾问、战略合作等方面的战略建议与业务指导。
3、为风险企业提供全新的售后服务
在支持风险企业公开发行股票后,证券公司风险资本部门还应通过售后市场研究和交易支持、长期融资安排以及战略咨询服务三大块业务来保持与风险企业或高科技公司的持续伙伴关系。
首先,售后市场研究和交易支持主要是支持IPO后的股价和流通量,形成和保持较高的上市开盘价和日后股价的持续攀升,并能提高其二级市场的流通量,这是维护风险企业二级市场形象、保证公司后续融资的重要支持手段。其次,长期融资安排主要是证券公司未来协助高科技公司建立合适的资金结构方面提供长期专业服务,即利用各种各样的融资工具如增发新股、可转换证券、债券发行和合资等,以确保业务已上轨道的公司能实现最低的融资成本。第三,在战略咨询服务方面主要是随着科技公司规模日渐壮大,证券公司的财务顾问部门应向其提供多种不同发展战略,比如在购并、战略销售、买方顾问、重组顾问、战略合作等方面给风险企业一些战略建议与业务指导,为企业争取最高的价值。
四利用业务创新进行风险控制
对于中国的投资银行来讲,风险投资是对投资银行业务外延的拓展,是重大的业务创新。证券公司在控制风险方面必须具有足够的专业优势才有能力筛选成功的创业企业,良好的监控风险、规避风险的能力可以提高证券公司风险投资的成功率。
1、通过对客户的遴选规避风险
证券公司的投资银行部门应对风险企业进行广泛的遴选,聘请工程师、科学家、财务法律专家对风险企业的有形资产、企业合同等进行检查,根据种种迹象判断和识别风险的类型,并对风险发生的概率和风险发生后预期的投资损失进行计算,运用数学方法和模型,计算出在可以忍受的风险水平下的投资损益,从而作出对风险企业的投资取舍。
2、通过契约的合理设计规避风险
风险投资是通过明确的合约设计,将其权利和义务明确化和制度化来规避风险的。比如前述,设计可转让的优先股参与风险企业,既可为今后增资有前景的风险企业设计购股选择权,从而实现高收益,又可以在企业经营不佳时要求优先债务清偿,尽量减少损失。在前述的再投资期权方式中,证券公司通过设计种种参股的选择权,使得参与的风险大大降低,投资的效率得到了提高。
3、通过有效监控来规避风险
从国外成熟的经验来看,投资银行家扮演着创业投资的策划者、组织者的角色,几乎每一家金融公司都有专门部门从事高科技公司的投资业务,在融资、公司购并、企业包装上市等方面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从整个创业投资的运作过程来看,每一步骤都与投资银行的业务和技术紧密相关,证券公司从事这一业务,有着其他机构难以相比的优势。
创业投资为证券公司业务的开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广阔的空间。而证券公司必须突破传统的业务范围,拓宽、延伸金融服务,服务手段从相对固定向不固定转变,服务方法从相对简单向多样化转变,技术含量从较低向较高转变,服务周期从相对较短向孵化型转变。
有条件的证券公司可以分步实施风险投资业务:(1)设立专业部门,专门从事高科技公司的投融资服务。(2)发起设立风险投资基金公司。由证券公司发起设立风险投资基金公司,积极实现风险投资组织革新,通过组织资产运作和管理投资直接投入到系统性专业化的风险投资之中去。
从机构组织和制度上保障风险投资基金不偏离基金投资的投资原则和经验宗旨,并借此规避投资风险,是今后证券公司开展风险投资的发展趋势和基本方向。
只要虚心学习国外先进风险投资机构的成功经验,并充分利用自身的独特优势,不断进行业务创新,与之展开公平竞争,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投资银行将在业务竞争和创新中壮大成长。
二为风险投资服务的投资银行业务创新
在现阶段,我国的证券公司介入风险投资必须以投资银行业务及其创新和现有资源为立足点。因为证券公司开展风险投资业务的优势之一是证券公司是金融市场工具创新最具活力的主体,证券公司只有具备了不断引进和创新的金融工具,才能使与风险投资相关的新业务不断拓展。
1、可转换优先股
根据美国硅谷风险投资成功案例分析,风险投资对企业的投资一般是通过优先股的形式进行的。这种优先股具有如下特性:
(1)优先清偿。以优先股形式入股可使风险投资在企业破产后对企业资产和技术享有优先索取权,这样便可将损失减为最小。
(2)收益性。风险企业能够支付优先股的红利给风险资本,再愿意冒险的风险投资者也不希望他们的投资颗粒无收。
(3)可赎回性。风险资本除了通过风险企业的IPO顺利获得退出之外,如果风险企业的发展速度未达到风险投资者的期望值,可以要求风险企业购回这些优先股。
(4)有限的决策参与权。参与风险企业的优先股不同之处在于:一般优先股并不享受表决权,但风险投资的股份一般对企业的重大事务,如企业出售,生产安排等享有与所占股份不成比例的表决权,对经理层的决策甚至享有冻结权。根据美国学者Max和Grmper分别利用1990年的实际数据进行的分析,这种优先股的投资方式较一般的证券投资在减少逆向选择和避免风险投资承担过高风险方面都更加有效。
(5)可转换性。这是此种优先股最具适用性的地方。当风险企业进展顺利时,风险投资者有权将优先股转换成普通股,从而拥有风险企业的部分股权,甚至实现对风险企业的控制。
2、“棘轮”条件
“棘轮”条件(ratchets)指的是风险企业用低价发行新股票筹资时,风险投资有权获得一定量的股票以保证其持股比例不因新股票的发行而改变。这样,当风险企业因经营不善被迫以较低价格发行新股票筹资时,风险投资不会因“股份稀释”而影响其表决权。
3、再投资期权
根据不同的情况和契约的约定,再投资期权有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追加投资。当企业经营较好,发展前途乐观,股票有升值潜力时,风险投资还可用预先确定的价格向风险企业追加投资,这样风险投资便可以低于市场价格的低价增加其在成功把握较大的企业内的股份,从中获利。这种期权已成为风险资本的一大获利源泉,以致有人总结道:“所谓的风险资本投资,不过是购买了对企业进行再投资权利的期权而已。”
第二,转换贷款。风险投资者向风险企业提供贷款,在风险企业业务发展顺利时风险投资者可以按照贷款时的约定将贷款转换成普通股。如果贷款已经由风险企业归还,风险投资者仍能按原来的贷款金额及约定的较为优惠的转换比例,购买公司普通股。
第三,可转换债券。风险企业发行可转换债券给风险投资公司和证券公司,在风险企业经营不佳时,债券甚至低于面值发行,当风险企业上市或经营状况转好,其股份有很大升值潜力时,将债券转换成股份。
以上三种形式的本质是:风险资本凭借其较早进入风险企业的便利,设计了以债务形式存在、既能尽量减少风险又能在风险企业经营状况转好时增加股份、获得较高收益的金融创新品种,成功实现了控制风险下的收益最大化。
4、合资
合资的方式有很多种,其中比较适合国内证券公司采用的方式有两种:
第一,与其他风险资本共同投资。为分散风险,风险投资通常以共同投资的方式运作,即一般以一家证券公司的风险资本充当“领导者”,其他的风险投资实体作为“追随者”,在主要的融资阶段,一般有两到三家共同参与。这样,使得单个的风险投资可投资于更多的企业,减少了投资失败的风险,也可以通过风险投资的共同审计,减少判断错误的可能性。
第二,引进战略投资者或中小投资人共同投资。战略投资者看重投资对象未来对于自己公司战略发展的利益,在战略投资者是否作出合资决策时,非常注重风险企业未来产品或技术的使用权、产品市场分享权、产品经销权、未来产品或技术的共同开发权以及最终购买风险企业其余部分股权的期权。因此引进战略投资者虽然可能是投资银行退出风险企业的一个渠道,但引进战略投资者进行合资可能意味着失去对风险企业的控制。
而引进中小投资人虽然投资额较小,但往往不参与公司的具体管理工作,对风险企业的重大决策干预较少,除了关心公司的投资回报外,不在乎公司的管理和控制权问题,所以,引进中小投资人的合资是较理想的选择。
证券公司利用广泛的客户群,完全可以通过合资的方式帮助风险企业成功实现业务的拓展,从而为风险企业首次公募发行和投资银行常规业务的开发创造条件。
三为风险企业提供全方位创新服务
1、培育和储备风险企业的管理者
证券公司内部需要有管理、财务和科技等专家组成具有一定权威的高科技产业评估咨询小组,为投资和贷款决策提供咨询服务;同时培养具备金融、保险、管理、科技、投资等各方面知识以及预测、处理、承受风险能力的人才,以适应创业投资业务发展的需要,中国风险投资离不开投资银行的金融创新服务和对风险投资家、高级管理人员的培育。
2、为风险企业提供管理增值服务
风险企业的管理与传统意义上的企业有较大的不同。风险企业的管理是根据风险企业本身高科技或市场化的特性,顺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激烈竞争的新形势而诞生的管理模式,它以知识管理为内容、以人本管理为核心、以战略管理为导向和以柔性管理组织形式,全面、高能量、高速进行经营管理和决策,选择企业最佳的经营方案,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达到最高的科学管理水平。
投资银行如何协助公司加强管理,通过管理创造价值,是投资银行提供风险投资延伸服务的核心。投资银行的专业人员必须揉合不同的技巧和专业能力,才可能协助风险企业通过管理提高其价值,这些技巧和能力包括行业知识、技术远见、服务方法、行业关系、全球业务、为顾客专门设计的建议、交易经验、新颖的财务结构、进入资本市场的能力、透析及深入的研究等各个方面。要达到管理增值的目标还须投资银行担任风险企业的财务和战略管理顾问,这包括私募配售、初次公开发行、股本设计、可转换债券、投资级别债券和高收益债务融资等方面的财务与融资服务,以及购并、战略销售、买方顾问、重组顾问、战略合作等方面的战略建议与业务指导。
3、为风险企业提供全新的售后服务
在支持风险企业公开发行股票后,证券公司风险资本部门还应通过售后市场研究和交易支持、长期融资安排以及战略咨询服务三大块业务来保持与风险企业或高科技公司的持续伙伴关系。
首先,售后市场研究和交易支持主要是支持IPO后的股价和流通量,形成和保持较高的上市开盘价和日后股价的持续攀升,并能提高其二级市场的流通量,这是维护风险企业二级市场形象、保证公司后续融资的重要支持手段。其次,长期融资安排主要是证券公司未来协助高科技公司建立合适的资金结构方面提供长期专业服务,即利用各种各样的融资工具如增发新股、可转换证券、债券发行和合资等,以确保业务已上轨道的公司能实现最低的融资成本。第三,在战略咨询服务方面主要是随着科技公司规模日渐壮大,证券公司的财务顾问部门应向其提供多种不同发展战略,比如在购并、战略销售、买方顾问、重组顾问、战略合作等方面给风险企业一些战略建议与业务指导,为企业争取最高的价值。
四利用业务创新进行风险控制
对于中国的投资银行来讲,风险投资是对投资银行业务外延的拓展,是重大的业务创新。证券公司在控制风险方面必须具有足够的专业优势才有能力筛选成功的创业企业,良好的监控风险、规避风险的能力可以提高证券公司风险投资的成功率。
1、通过对客户的遴选规避风险
证券公司的投资银行部门应对风险企业进行广泛的遴选,聘请工程师、科学家、财务法律专家对风险企业的有形资产、企业合同等进行检查,根据种种迹象判断和识别风险的类型,并对风险发生的概率和风险发生后预期的投资损失进行计算,运用数学方法和模型,计算出在可以忍受的风险水平下的投资损益,从而作出对风险企业的投资取舍。
2、通过契约的合理设计规避风险
风险投资是通过明确的合约设计,将其权利和义务明确化和制度化来规避风险的。比如前述,设计可转让的优先股参与风险企业,既可为今后增资有前景的风险企业设计购股选择权,从而实现高收益,又可以在企业经营不佳时要求优先债务清偿,尽量减少损失。在前述的再投资期权方式中,证券公司通过设计种种参股的选择权,使得参与的风险大大降低,投资的效率得到了提高。
3、通过有效监控来规避风险
关键词:金融改革 证券 机构调整
一、背景分析
广发证券(000776.SZ)出售控股子公司广发华福证券有了结果。福建三家公司联合接掌广发华福证券60.3519%股权。据福建省产权交易中心通知,上述股权的受让方为福建省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福建省交通运输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联华国际信托有限公司三家公司组成的联合体。股权转让总价为248951.55万元。此交易广发获利205,758万。
二、出售原因
1、结构调整:源引广发新闻稿:在广发华福的同业竞争解决之后,公司将可开始新设网点。就公司目前经纪业务效率来看,2010年公司的部均市场份额为0.022%(2011年 1-8月)、部均手续费净收入为1106万元,在份额前十的券商中处于末位,与国信、中信和招商 等差距较大。这表明公司经纪业务效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此次股权转让产生的收入将有助于提高公司净资本规模,有利于公司证券自营、融资融券和直接投资等业务规模的扩大和发展。以直投业务为例,于2008年12月成立的广发信德,经过两次增资之后注册资本达到8亿元。其中2009年投入的华仁药业、青龙管业两个项目已经上市,明年即可贡献业绩,潜在直投收益2.22亿元,潜在收益率5.2倍。
2、广发华福拖累集团利益: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普通股权益+调整各种准备金(坏帐准备)8611158.10+短期借款+长期借款+长期借款中短期内到期的部分=2130356852.89+8611158.10+568721.96+27925682.28+ 3102853.59
WACC = (0.1776*0.064)+((1-0.1776)*0.0531)=0.06(行业平均为0.08)
经济附加值(EVA)=税后净营业利润-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93566908.24
所以广发华福在正在侵蚀广发证券的利润了!
三、广发华福的明天---机遇与挑战并存
1.证券行业转型的阵痛期已经来临:证券行业转型的阵痛期已经来临。佣金率快速下滑、创新业务虽已推出但难撑大局,标志着证券行业由规模驱动到创新驱动的转型已经 开始。转型必然伴随着行业成长性的骤然缺失和资本回报率的持续下滑,以及由此而导致的行业的重新洗牌,这将是一个痛苦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