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大学生党员自我评价模板(10篇)

时间:2022-11-28 02:15:0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大学生党员自我评价,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大学生党员自我评价

篇1

一、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评价体系设计

按照人力资源管理对评价的要求,一般评价体系须具备评价目的、评价方法、评价内容、评价主客体及评价时间等五个要素。

开展评价,一方面,能使学生党员了解自己的成绩和不足,并加以改进;另一方面,能使高校及时把握当前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情势。

鉴于评价的目的和结果的用途以及学生党员性格、能力、天赋等方面存在个体差异的实际情况,考虑使用行为量表法。

依据内容,结合学生党员实际,确定评价指标为:政治素养、专业学习、工作实践、日常生活表现等。同时,采用倍数加权法方式来确定各指标权重。设定专业学习为1,得出政治素养为3,工作实践和日常生活表现各为2,因此各指标的权重分别为3/8、1/8、2/8和2/8,再换算成百分数。

为能全方位地评价学生党员,引入360度评价考核法。由与被评价者有密切关系的人,如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所属党支委、所属班委和同学、同寝室同学等评价主体分别对被评价者在政治素养等指标进行评价考核。

此外,根据评价的目的、学生党员的课程安排,可以考虑每学期考核一次,时间可分别在6月份和11月份把握。

基于评价体系各个要素的探讨,汇总评价对象的基本信息、评价指标、评价指标说明、评价主体、评价时间、评价结果、填表说明等内容,形成较完整的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评价行为量表。

二、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评价体系的实证研究

行为量表的制定过程,不涉及受评者的性格、天赋等个体特征,适用范围较广。实证中选择了某高校大三年级药学专业的一个学生党支部开展评价研究,支部的24名学生党员作为受评者。支部的男女生比例接近,支部书记为辅导员,下设支部副书记、组织委员和宣传委员各一名。

正式实施评价前,一方面,需召开受评支部的评价动员会,就评价的目的、作用和重要性等方面在学生党员中认真做了宣传和沟通,消除他们心中的疑虑和误解;另一方面,需开展评价前行为量表内容培训,尽量避免因不同评价者对评价内容的理解上存在的偏差及对受评者的不同情绪反映,使得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受影响。

为便于统计,将受评者名单编成01号~24号。根据行为量表得分情况,将受评者自我评价(自评)和评价主体评价(他评)的结果统计如表1,换算成等级,并统计数量,结果如表2。

分析两个表格的数据。首先,多数学生党员的评价结果比较好,其行为表现得到了认可;其次,评价结果中非常优秀和较差两等级比较凸显,说明行为表现突出和较差的受评者在党支部和班级中均易被观察,也表明模范带头作用发挥很好的学生党员不会不被认可;再次,在具体评价得分上,自评和他评之间存在着差距,表明受评者对于自己高估或者低估,或者说对于受评者的观察了解待提高;最后,对于08号和23号受评者,两者他评得分都小于60分,说明明显存在很多不足,甚至存在不符合党员身份的倾向,亟需进行干预。

通过开展评价体系的实证研究,梳理了行为量表评价操作的流程,直接检验了行为量表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同时积累了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经验。

构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评价体系提高学生党员素质、保证党员质量的重要举措,是新形势下对学生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的有益探索和尝试。基于高校及学生党员的实际,采用行为量表和360度评价考核相结合的方法构建评价体系,一方面,坚持评价目的为导向,合理分析评价结果信息,关注评价结果反馈,促进学生党员综合素质提升;另一方面,多手段结合,重点考量评价的有效性,提升评价体系质量,借助更深入的研究,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和改进,以使其更加适应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实际,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2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2-0125-02

当前大学生的个性都较为鲜明,尤其在人生观及价值观方面,有明显的个体化差异。而在时代变迁下,要做好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还需要结合大学生的心理需求与情感需求,将柔性管理理念充分运用到教育管理工作中来,并突出以人为本的观念,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从而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及自我管理能力,更好地实现教育管理工作。

一、柔性管理理念概述

柔性管理理念主要是指以人的心理、行为规律等作为基础管理思路,通过心理说服的方式,对受教育者进行引导,而并非使用外在强制力的组织意志,从而让人们逐渐将各种组织意志内化成自己的主观行为。柔性管理主要是基于人的内在潜力、主观意识,来激起人们的自觉行动,从而实现终极管理目标。在整个管理过程中,都结合了人与人需求上的差异,体现出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对人予以充分的尊重。

从柔性管理理念的特征来看,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1)以具体人物为教育管理对象。在柔性化管理中,其教育管理的对象主要结合具体人物的情感需求、心理想法、社会关系等进行。所以,柔性管理通常是处理师生、生生、学校与学生、社会与学校之间的关系,其核心是人。[1](2)具有明显的多样化特征。大学生的活动空间较为宽阔,不易受到约束,因此,为了满足大学生的教育管理需求,并适应于大学生各方面变化,就需要采取多样化的管理方式进行。(3)管理过程具有一定的动态性、稳定性。在大学生的柔性化教学管理中,教育者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变化情况,对教育方式进行动态性的调整,并注意保持教育管理队伍的稳定性,来确保该项工作的顺利进行。(4)具有实际塑造性。在大学生的教育管理中,其效果要体现出实际塑造性,通过为大学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与生活的环境,从而将各组织意志潜移默化地转变为大学生内化想法,促使其实现自我完善、自我管理。

二、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现状

(一)刚性管理及柔性管理间的关系不协调

柔性管理主要是在刚性管理的基础上开展的。当前,从大学生教育管理现状看,由于两者间的关系没有明确性,导致学校的三大权力主体占据着主要的位置,仅仅体现出刚性管理理念,并未体现出柔性化管理理念,导致柔性管理处于劣势,无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未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

在大学教育管理工作中,由于教学管理者依旧沿用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没有注意观念上的转变,导致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也导致学生没有树立起一种自主管理的意识,其主动性、积极性未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未对学生的心理及行为管理进行良好的衔接

当前,随着社会格局的多元化发展,大W生在社会现实面前,出现了诸多的心理困境,并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2]由于高校教育管理者只对大学生的行为进行了形式上的管理,并没有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的行为管理衔接起来,导致学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偏差,不能实现良好的自我管理。

(四)管理决策不具备明显的权变效应

大学生处于一个成长的过程中,其社会经验、成长环境、性格特征、价值观念等,都会对大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在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中,教育管理者就需要结合其不同的心理特征、行为活动、思想动态等,通过针对性的管理办法,对其进行引导。[3]然而,由于很多教育管理者在这个过程中,忽视了个体间的差异,过度追求预设管理方案及最优化的管理原则,不注重权变效应,导致学生在心理上容易受挫,不能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三、柔性管理理念在大学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具体运用

(一)协调好内部管理关系

柔性化管理不仅是一个理论,也同样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涵盖了大学生教育管理的各层级、各部分之间的内容,且管理中所涉及的内部关系也相对复杂,需要进行统筹管理,并梳理协调,才能够确保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在进行柔性化管理时,首先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并对管理中所涉及的各部分管理职责予以明确的划分,并组织各职能部门与相关的负责人,结合管理问题进行定期的商讨,从而制定出针对性的管理措施、管理决策。与此同时,还需要对时间、资源、空间等各个要素予以合理的划分,确保柔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4]

另外,学校还要注意协调好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两者间的关系。现如今的社会是一个法治社会,在高校管理中,更注重管理的规范性、纪律性,因此,高校要结合时展的特征,通过纪律严明、规范合理的管理措施,来促进学生严守各项规整制度,对学生不良行为进行规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同时,也要注意发挥柔性化管理的作用,依托刚性管理,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个性需求等,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鼓励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为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带来生机,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提高。

(二)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大学教育管理工作者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要坚持个体重于群众的原则,尊重学生的个体化差异,通过号召方式,来对大学生群体开展教育管理工作,并在个体化教育管理的过程中,要通过潜移默化的形式进行。虽然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主体为大学生群体,但很多问题的来源,均为个体。所以,教育工作者要认识到个体的特殊性、复杂性,结合不同学生的个性特征、性格特征、心理特征等,有效解决个体学生存在的问题。而教育管理者也要注意通过多元化与开放化的管理措施,来突破传统沟通上的局限,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以便更好地解决大学生的现存问题。当然,大学教育管理工作者也要帮助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念,在实际工作中投入更多的感情,对大学生予以情感上的关怀,帮助大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念,通过正确的引导,让大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树立是非观,消除其消极思想,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动力与潜力。通常来说,柔性管理可以将科学化、合理化的价值观念渗透于教育管理中,以充分发挥情感的作用,让大学生在生活与情感上得到帮助,以便引导大学生,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主观性,提高其自我塑造能力。

(三)构建良好的沟通平台

大学生的个性较为鲜明,注重追求平等,对独断专行管理模式存在较大的抵触情绪。因此,在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过程中,教育管理工作者要注意发挥柔性管理的作用,并为大学生搭建一个共同参与的自主管理的机制,使其充分认识到具体的管理制度,并具备较强的主人翁意识,发挥其主体作用,以达到良好的管理效果。而在具体管理中,还要避免出现等级差异,大学教育管理工作者要与大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使其感受到被尊重、被w谅,并在这个过程中,也让大学生感受到管理工作的严格性,使其认清自我,加强自我管理的意识。而在柔性管理的过程中,大学教育管理工作者除了要全面了解大学生的性格,还需要增加与同学间、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帮助有问题的学生,使其实现自我成长。

当然,大学教育管理工作者也要具备与时俱进的思想,紧跟时代的发展潮流,通过网络手段,来更好地掌握学生的特征及相关信息,搭建一个网络沟通的平台,通过利用微博、微信、博客、QQ等平台,增进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以便更好地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结合问题,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实现高效管理。同时,教学管理者在耐心聆听学生的问题后,要对其提出中肯的意见及建议,通过适当的引导,纠正大学生的错误价值观念,让大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进而达到教育管理的目的。

(四)构建良好的教育管理氛围

大学生的在校时间较长,很容易受到校园文化、校园氛围的影响。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要发挥柔性管理的作用与价值,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其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更好地突出校园文化的优越性、人文性,弘扬正确、积极的思想与观念,将时代性、历史性的优秀元素充分融入其中,提升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隐性教育效果,让大学生在这个良好的氛围中,对自身进行反思,并内化成行动力量,对自身进行管理。[5]而在柔性化管理过程中,大学教育管理工作者也要发挥榜样的作用,以身作则,严格地规范与要求自己,并对优秀大学生的行为进行宣传,发挥模范作用,让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

与此同时,大学教育管理工作者也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构建一个完善、科学的管理评价机制,对大学生进行客观、综合性的评价。在柔性化管理中,主张模糊性评价,通过定量与定性评价的有机结合,并发挥自我评价、过程评价的重要作用,来尊重大学生,使其的主动参与性得到发挥,让学生可以实现自我分析、自我检查与自我教育,通过动态性的评价,使其不断反省与总结自己,达到全面的提升。

四、结语

当前,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要提高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效果,就需要将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充分结合起来,通过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来促使其综合能力的提升,使其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以达到教育管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赵红霞.师范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柔性管理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6(24):30-31.

[2]吴丹,何伟强.大学生党员管理教育现状与柔性管理机制建设探究――基于中山大学案例的实证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53):7-9.

篇3

能放照片的电子简历一:姓名性别民

族出生年月生源地区政治面貌学制学历毕业时间毕业学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专业英语求职意向翻译自我评价

我在校生活部工作一年, 在系宣传部和秘书处各工作一年。为全面发展,大三上学期,我加入系文学社,参于了我系《心韵》杂志的创刊和编辑工作。在这些活动中锻炼了我的领导和团队协作能力,学会了更好的与人相处,这些在我以后的工作中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

技能、特长或爱好外语等级计算机等级个人技能

英语六级

爱好特长其他证书教育经验时 间事件经历2008.10联系方式通讯地址联系电话 能放照片的电子简历二:姓 名出生年月87年10月电话籍 贯云南毕业时间2012年7月学历大学本科性 别男专 业网络管理求

向网络工程师兴

好社交、体育运动、电脑、阅读,接受新鲜事物。社会

实践

经验2011年假期到XX电脑城做电脑维修;

2012.12—2013.3在xxx网络公司做网络管理员在校期间担任过何种职务大三、大四学年任体育委员。

平通过国家计算机二级(VFP)认证;

自学了AutoCAD2004绘图软件;

能够熟练运用Windows7/XP操作平台、Office2003等办公软件;

能够有效的运用互联网资源。自

价做人诚实,做事积极认真。

有较强的工作组织能力、社交能力和良好的合作精神。 能放照片的电子简历三:姓名:性别:女年龄:22籍贯:广州英语能力:大学英语6级工作经验:3年联系电话:136********电子邮件:求职目标目标职能:做电子商务网站,网络营销等目标城市:乌鲁木齐市自我评价相信自己,相信明天会更好我生于80年代,我具有80后年轻人的所有优点.贵公司录用我一定是一件非常超值的!在校荣誉2005.7:荣获新疆大学"优秀三好学生"奖

2005.7:荣获新疆大学信息学院"优秀团员"奖

2005.7:荣获"个人简历网站搜索引擎优化一等奖"

2005.7:荣获"蒙牛牛奶企业科研创新大赛二等奖"

2005.7:荣获"新疆优秀大学生党员称号"工作经历2006.7~2006.9

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塔卡尔科技公司做市场调研

2007.7~2007.9

在新疆布夯实宫任纪念品有限公司做电子商务部经理

2008.7~2008.9

在新疆天山文化传媒公司做搜索引擎营销顾问教育经历新疆乌鲁木齐市塔卡尔维语小学 1994.9~ ~1999.7

新疆乌鲁木齐市铁木尔双语中学 1999.9~ ~ 2002.7

篇4

一、高校学生的现状

1.低年级学生现状。大学一年级学生刚刚步入大学校园,大学里的现实生活与自己所期望的大学生活之间的落差,学习方式方法的转变,人际关系的不和谐,对独立生活不适,不能正确自我评价和重新定位,不能及时树立积极远大的奋斗目标,不能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等等,都是摆在学生面前的难题,这些问题往往导致很多一年级学生心理压力很大,情绪变得焦虑。

二年级学生面对众多专业基础课,成天为学习忙得焦头烂额,几乎宿舍、食堂、教室三点一线,但因为学习方法不得当和学习效率低下,成绩依然不理想。加之在各类学生社团中,二年级学生是各项任务实施的主体,不少学生因为社团工作而耽误了学习。特别是我校从2008年开始,执行新版学籍管理规定,课程考核更严格,竞争和淘汰机制更激烈,这就大大提升了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压力。

2.高年级学生现状。三、四年级学生处于专业课程学习阶段,这个阶段重点是提高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课程门类和门次不像一、二年级时那么庞杂,加之有一、二年级时养成的良好习惯,课程学习的压力相比之下就小了很多。尤其是四年级学生,主要任务是联系工作和复习考研,课程学习的压力相对就很小。而对于电力工程系的毕业生来讲,大多数找工作的同学在第一学期末就已经签约或达成就业意向,就业压力也就变得很小。所以,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讲,他们具备帮带低年级同学的基本条件和精力。

二、发挥作用的优势

1.年龄优势。目前的在校生,基本上出生和成长在同一年代,年龄基本相近;生活在类似的环境中,兴趣爱好基本相似;所受教育基本相同,有着类似的教育经历;兴趣爱好广泛,个性鲜明,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强。因此,他们在一起有共同语言,便于沟通交流。

2.身份优势。高、低年级学生之间是平等的同窗关系,其中还有不少是来自同一地区的老乡,以前中学时期的老同学老校友,异或是童年的发小等等,沟通起来便畅通无阻,无拘无束。这是师生关系所不能达到的境界。

3.榜样优势。高年级学长中的佼佼者,时常是低年级学生茶余饭后谈论的主题和主角,如果这些榜样式的学长能够走进低年级学弟学妹的学习生活,手把手的教导他们如何去学习生活,影响力和效果自然是不言而喻。

4.时间空间的优势。目前,电力工程系的所有学生都生活在同一片宿舍区域,大家每天学习生活在一起,对于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高年级学生自然也就掌握的比较全面和及时。

三、发挥作用的途径

1.建立联谊班级、联谊宿舍。在新生入学初期,即指定高年级班级、宿舍与一年级班级、宿舍结成帮带对子,进行一对一的指导。通过开展联谊班级、联谊宿舍活动,以及学习交流活动,帮助新生尽快了解、适应大学生活,尽快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

2.从高年级中选拔高素质学生到低年级班级担任班主任助理。选拔思想道德高尚,责任心强,善于沟通,学习成绩优秀,政治上积极进步的高年级学生,到低年级班级担任班主任助理,协助低年级班主任开展班级工作。他们可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深入低年级学生群体,对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和专业思想等进行调查与教育,推动低年级班级良好学风班风的形成;指导并参与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充分调动并发挥学生骨干的工作积极性,扮演好低年级学生学习、生活辅导员的角色,努力促进形成低年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良好氛围。

3.开发网络交流学习平台,消除时间空间限制。发挥网络的方便快捷的优势,开发“老师•学长•我”网上互动交流学习空间。从高年级选取各方面有突出代表的优秀学长,为低年级学生在线答疑解惑。低年级学生针对课程学习中的问题,以及学习方法等向学长进行提问,高年级学长亦可将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在网络上和大家一起交流分享。

4.开展对话和学习经验交流活动。根据我们日常管理的经验总结,学习方法不得当及对大学学习方式不适应是造成高校学生出现学习问题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每学期邀请高年级优秀学长,为低年级学生召开学习经验交流会,参加低年级班会,与低年级学生一起面对面对话,交流讨论学习方法与学习心得,帮助他们掌握课程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5.与高年级党员、积极分子的培养相结合。目前,高校学生党员的培养缺少具体、明确的任务和具体途径,使得培养过程显得空洞,党员作用的发挥也在逐渐减弱。通过给高年级党员、积极分子“分任务,压担子”,使他们充分发挥自身特长和能动性,深入低年级学生,开展对低年级学生的帮带和辅导工作,这既明确了他们的职责与任务、培养的路径和要求,同时又起到对低年级学生的引导和帮助,可谓是一举两得。

篇5

【关键词】品行修养和专业技能相互促进模式;构建;效果评价

一、研究背景及思路

沈阳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学院现有运动人体科学和运动康复两个专业,四个年级学生总计247人。经过几年的调查了解,大部分学生属于“非第一志愿”录取,部分学生在入学初期有悲观情绪,学习积极性不高,专业思想不牢固。运动人体科学学院采取加强新生入学教育,严抓课堂纪律,开设早晚自习等措施加以解决。但是,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还是不高,大部分学生对所学专业缺乏兴趣和信心。运动人体科学学院领导及辅导员通过座谈、访问等形式调查研究后,决定利用第二课堂构建一个学生品行修养和专业技能相互促进模式。

2011年3月至今,学院利用学生的专业优势,组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带领广大学生义务为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国家队运动员进行疲劳恢复,义务为全校教师按摩,义务为校队运动员进行疲劳恢复等,使党团学形成合力,牢固学生专业思想,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提升学生品行修养,促进学风建设工作。六年来,在10多名教师和五届300多名毕业生以及200名在校生的共同努力下,累计为教师按摩3500多人次,党群义务献工1750多个小时;为国家队运动员服务2000多人次,党群义务献工1000多小时;为沈体校队运动员按摩2600多人次,党群义务献工1300多个小时。

学生品行修养和专业技能相互促进模式紧紧围绕学校的第一课堂教学和一线训练等工作开展,是一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为沈阳体育学院一线训练工作提供了保障;在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了教师党员、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形成了“党员带群众”“学长带学弟”的良好氛围,为学风建设和人文环境建设创建了平台;根据学生专业特点和当代大学生的性格特点,坚持问题导向,利用多方力量解决多个问题,建立了一个提升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学生品行修养和专业技能相互促进模式。

二、模式构建方法与过程

(一)设计主题活动,创建技能训练实践平台,提升学生自我效能感

2011年3月5日,辅导员组织学生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义务为全校教师按摩,受到了广大教师的好评和认可。根据活动反响和实际情况,学院领导及辅导员因势利导,将此项活动由“一次性志愿服务活动”转变成为“常规性志愿服务活动”,从大三年级中选取20名获得高级按摩师证的学生组建了“义务按摩服务队”,设置专门场所,在每个学期的教学周中,于周一至周五的12:20~12:50义务为全校教师按摩。

(二)争取多方力量,保障活动质量,促进学生技能学习和品德修养

活动之初,学生的技艺水平低,积极性不高是影响活动的最主要问题。为此,学院采取了很多措施:一是聘请专业教师为学生定期进行技艺培训;二是充分发挥党员、积极分子和学生干部的作用,组织“结对子”进行帮扶工作;三是召开研讨会将教师们的肯定和赞扬传达给学生,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使学生从“要我去”变为“我要去”;四是建立考评机制,将出勤表现情况列入年终品行量化考评中,成为奖助学金评选的重要指标,定期组织“星级按摩师评选”和“推拿按摩大赛”,激发学生积极性;五是申请专门活动室,提高卫生质量,勤换床单和枕巾等,改善活动室的环境;六是定期搜集教师反馈意见和学生意见,召开总结研讨会,及时改进不足,不断完善活动制度,提高服务质量。

经过六年的坚持和努力,很多教师的颈、肩、腰等部位的损伤和疼痛得到了缓解和治。对于学生来说,教师属于高层次人群,所以教师的赞许和评价使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得到了大大地提升;高年级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更加自信和积极,他们将这种亲身体验传导给学弟、学妹,形成了良好的氛围。

(三)拓展服务领域,为竞技体育服务,进一步提升学生自我效能感

1.“义务为全校教师按摩”活动

2015年3月下旬,运动人体科学学院召开“义务为全校教师按摩”活动总结研讨会。会议主要围绕创新服务模式、扩大服务范围两个重点问题展开讨论。经过激烈的讨论后,学院决定将单一的为教师保健按摩项目拓展为运动员疲劳恢复和康复训练指导服务;将服务对象从全校教师拓展为全校运动项目的校队运动员,组建了“沈体运动员运动疲劳恢复和康复训练指导服务队”。经过一年多的坚持和努力,运动员的运动疲劳和损伤得到了及时的缓解和治疗。他们对此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很多集训队纷纷咨询合作事宜。目前,服务队于每周一至周五的17:50~18:30为田径队和篮球队进行服务,每天服务的平均数量为20~25人次。

2.服务冬季雪上项目国家队

近三年来,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国家队、中国钢架雪车国家队、自由式滑雪U型场地国家队定期在沈阳体育学院集训。运动人体科学学院主动与竞技体校和竞训部门沟通协调,组织优秀的服务队员为其做跟队服务工作,得到了运动员、教练员、学校和国家队的认可与好评。2016年7~8月的暑假期间,钢架雪车国家队强烈要求聘用运动人体科学学院6名学生为其服务。对于学生来说,国家队和学校校队运动员都属于高水平人群,获得他们的认同和积极评价使得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四)为大众健身和社会体育服务,构建学生品行修养和专业技能相互促进模式

2016年3月下旬,学院决定根据社会需求,积极向社会拓展服务领域,与各类体育赛事公司和健身俱乐部合作,为马拉松、越野跑以及大众健身等运动员或体育锻炼者进行疲劳恢复和运动损伤预防于康复指导服务。

2016年6月上旬,学院组织30名学生参与“巴图鲁――砥砺关门山越野跑”比赛的赛后服务工作;2016年9月上旬,组织20名学生参与“沈阳马拉松”比赛的赛后服务工作。累计为社会体育爱好者或业余运动员服务1000多人次,党群义务献工500多小时。至此,运动人体科学学院专业技能与品德修养相互促进的模式基本建立。

三、模式成效评价分析

(一)学校教师评价与意见

经过六年的坚持与努力,运动人体科学学院所构建的学生品行修养与专业技能相互促进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对学校50名教师进行调查,发现所构建的模式对教师有一定的帮助,尤其对缓解疲劳、减缓疼痛和释放工作压力具有很大的帮助。所调查的50名教师均认为运动人体科学学院构建的模式具有一定的价值,其中34%的教师认为很有价值,45%的教师认为比较有价值。由此可以看出,运动人体科学学院所构建的学生品行修养与专业技能相互促进模式获得了学校教师的一致认可与好评,具有一定的价值。

(二)运动员评价与意见

通过对100名运动员进行调查得出结论,运动员对所构建模式的作用与价值均有比较高的评价,46%和38%的运动员认为作用较大和很大,27%和51%的运动员认为此模式很有价值和比较有价值。由此认为,运动人体科学学院所构建的学生品行修养与专业技能相互促进模式在运动员中的评价较高,对运动员具有一定的作用与价值。

(三)学生自我评价

通过对运动人体科学学院200名学生调查发现,学生在个人素质、专业技能以及体育运动方面均有一定的进步。比如91%的学生认为自身专业技能水平进步很大,81.5%的学生自我感觉更加自信乐观,75.5%的学生认为交流沟通能力得到提高,还有部分学生能够借助此模式结识更多朋友,了解学习体育项目。由此可见,运动人体科学学院所构建的学生品行修养与专业技能相互促进模式对于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表现出了明显的专业特色,符合运动人体科学学院学生培养计划与目的。

四、经验总结

首先,体育院校基层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需从学生成长成才的实际出发,结合学生专业特色开展各类第二课堂活动,创建思想教育的载体和平台,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其次,w育院校基层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应该紧紧围绕学校教育教学、科研、训练等中心工作,为完成第一课堂教学或巩固教育教学成果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郑k.高校学生能力素质模型构建及其应用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3.

[2]程舟群.论高职思政课教学与学生品行日常养成的融合[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04):108-111.

[3]王宇航,李晓欧.高校国际商务人才能力素质评价与学生管理科学化研究[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4(05):121-128.

篇6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3C-0029-02

高校中“三困生”是指学习困难、家庭经济困难、心理困惑的学生。“三困生”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学生在面对家庭生活拮据时,心理压力过大,产生自卑、焦虑、不愿与人交往等表现,从而影响学习,最终发展成为“三困生”。但事实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心理有困惑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有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为了缓解经济压力,把大部分时间用于打工赚钱,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长此以往,产生心理压力,进而可能转化为“三困生”。因此,教育帮扶的研究不仅帮助 “三困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同时也有助于辅导员工作的细化,更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落实资助政策,帮助“三困生”解决部分经济困难

(一)落实资助政策

“三困生”的出现最初都是因为家庭经济困难。因此,从源头避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展为“三困生”,应该从落实资助政策做起。首先,辅导员要熟悉国家、学校的各项资助政策,根据政策要求统筹安排每学年班级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例如,辅导员熟悉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博爱一日捐助学金、建行助学金等各项奖(助)学金的评选条件、额度,以便学生在提出申请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其次,辅导员要确实了解每名困难学生,全面掌握学生家庭困难情况、学生学习生活。避免出现仅依据家庭经济困难调查表认定的情况。最后,在评审过程中要做到通知到位、择优推荐、反馈结果。评审前将评审条件、要求等通知到每位班级成员,对所有申请学生做到公平公正,选择最符合条件的学生推荐到学院、学校。对于评审结果要向班级成员公布并接受监督。

(二)重视资助后教育

在落实资助政策的同时,辅导员还应该重视资助后教育,通过发放资助,让经济困难学生在精神上得到鼓励,使他们能够安心学习,从而避免发展成为“三困生”。因此,资助工作不仅仅停留在经济资助上,更应该提升到精神激励和人格培养的层面,这就要求辅导员重视受资助学生的资助后教育。辅导员可以围绕感恩向善、自强自立、诚实守信等主题对受助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引导他们知恩感恩、自强不息、诚信做人。

二、关注学生学习,帮助“三困生”顺利完成学业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首先,辅导员要善于调动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党员、学生干部是老师和普通同学之间的桥梁,通过他们老师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并要求学生党员、学生干部根据学生群体的需求特点和关注热点,将学生群体的注意力引导到学习上来,正确认识和处理学习与实践、专业知识与综合素质之间的辩证关系,让学生自我参与、自我评价、自我教育、自我建设,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机制。其次,不定期查课。查课的目的不仅仅限于杜绝学生缺勤现象,而应该通过缺勤现象了解学生缺勤的原因。例如因为打工缺勤的,辅导员需要帮助他们合理规划时间;因为对课程不感兴趣缺勤的,则需要帮助他们找到课程的兴趣点,顺利完成学业。总之要找到缺勤原因,对症下药。

(二)组织课程指导

对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特别是由于地域教育水平差异、适应能力差、学习方法不当导致的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来说,开展课程指导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聘请有一定专业造诣、受学生欢迎的青年教师,通过专业认知教育、座谈会等形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大学学习,使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特点,调整心态,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其次,邀请学习成绩突出的学生代表与大家交流经验、分享学习方法,以此启示同学合理安排时间、修正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再次,针对学生普遍反映较难的课程,辅导员应帮助邀请专业教师进行统一课业辅导,以提高学习成绩。

(三)落实学业预警机制

落实学业预警机制不仅能够及时发现有学习困难苗头的“双困生”,扭转其发展为“三困生”的趋势,更体现了学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落实学业预警机制要求辅导员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出勤、课业成绩,对达到预警标准的学生及时通过信函、电话等形式与其家长沟通,通报学生在校情况,找出问题所在,家校合力,共促学生勤奋学习。

三、重视心理健康引导帮助高校“三困生”摆脱心理困惑

(一)了解学生心理状况

辅导员通过个别谈心、班会、团日活动、短信、电话、微信等多种形式随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特别是“三困生”的思想动态。做到有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处理,避免出现小状况拖成大问题的现象。此外,辅导员还要具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常识,掌握约谈技巧,以便及时发现、准确判断并处理学生简单的心理健康问题。对于突发的事件能够按照学校应急预案妥善处理。

(二)学习并开展团体辅导

团体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是以团体为对象,运用适当的辅导策略与方法,通过团体成员间的互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激发个体潜能,增强适应能力的助人过程。团体辅导较个别辅导具有发展人际交往能力、增强归属感、体验互助互利、正确评价自我等诸多优势。因此,对“三困生”来说,团体辅导比个别辅导更合适。辅导员可以根据需要设计游戏环节,帮助“三困生”逐步解决问题。

四、注重合力教育,巩固教育效果

(一)开展家访工作

辅导员开展家访工作对于“三困生”的帮扶教育来说具有无可替代的意义。辅导员通过走访“三困生”家庭,了解其家庭经济和生活情况,掌握其思想动态、实际困难与需求,为学校做好思想政治教育、资助和帮扶工作奠定基础。不仅如此,通过辅导员家访,提升了辅导员的素质,增强了辅导员的责任感。通过辅导员走访学生家庭,送温暖、送关怀、送信心,增进了学校与家庭、辅导员与家长的联系,使家长了解学生在校情况,更有利于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合力,有效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和发展,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二)坚持辅导员进公寓

作为学生活动的重要场所,大学生有一半以上的时间是在公寓度过的。因此,学生在公寓的表现,尤其是“三困生”在公寓的表现成为我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有针对性教育的重要依据。辅导员进驻学生公寓,首先便于及时了解“三困生”思想动态,关心他们的思想、生活,引导他们正确处理各种问题。鉴于“三困生”自卑、敏感、社交障碍、自制力差等特点,辅导员进驻公寓更方便与他们随时沟通,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做起,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摆脱心理困惑。其次便于对“三困生”在学习态度和人生规划等方面进行正面引导。辅导员进驻公寓要督促“三困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合理安排大学生活。并及时解答学生在专业学习、实习就业等方面的问题,帮助他们确立学习目标,为自己的人生做好定位和规划。再次,有利于维护校园和谐。“三困生”是高校不稳定因素,学生公寓是高校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辅导员入驻学生公寓,有更多的时间与“三困生”交流,全面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就业、心理等状况,可以第一时间到现场有效控制突发事件,较快捷地制止学生的过激行为,最大限度地避免的发生,消除安全隐患,维护校园的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1]王守先,汪和生,顾翠花.初探我国高校三困生的成因及调适建议[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3).

[2]王院成,范庆涛.高校“三困生”现象及其对策分析[J].教育论坛,2010,(2).

[3]薛松,胡化坤,杨全刚,冯国营,蔡德韦.高校学习困难生成因分析及帮扶策略思考[J].青少年研究,2008,(1).

篇7

举办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是促进民族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使之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推动我国民族教育发展的一个创新。教育部、国家民委在《关于加强领导和进一步办好高等院校少数民族班的意见》中提出预科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采取特殊措施,着重提高文化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几个方面都得到进一步发展与提高,为在高等院校本、专科进行专业学习打下良好基础”。预科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一年,一年预科学习结束后升入本科学习,预科生的发展状况影响着民族稳定和民族团结,因此少数民族预科生的全面发展需要得到高度重视。

一、少数民族预科生的性格特点

1.性格各异

德国人文地理学家拉采尔的一个重要理论:地理环境决定论,他认为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1]。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也在此做了很多研究,他认为“北方寒冷的地区各民族的性格是精力充沛、富于热忱,但大都拙于技巧而缺少理解,亚洲气候炎热,各民族“多擅长技巧,深于理解,但精神卑弱,热忱不足,故常屈从于臣民;他还认为希腊各族人兼有两种禀赋和品德,既具有热忱也有理智,精神健旺所以能永葆自由。他认为希腊人具有着两种品德,主要是因为希腊处于寒冷与炎热的南北气候之间的自然环境所致”[2]。笔者认为人的作用会更大于自然环境,人为因素对性格的形成起决定性的影响作用。少数民族预科班的学生是由来自全国各地的少数民族组成,区域跨越祖国的天南海北,最北的到俄罗斯的边界,南有海南,云南,地域跨度非常大。来自不同地方的同学性格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别,来自北方的同学热情豪爽、直性子,南方的小家碧玉、婉约。这样差别巨大的同学聚在一起生活学习必然会出现很多矛盾。尤其是第一次远离家人来到这么远的地方。身边的人、景、物、饮食、口音都是那么陌生,难免会有诸多负面情绪产生。

2.急于彰显个性

现在的大学生都是标准的90后,做学生工作以来对90后大学生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以前社会对80后有着颇多的批评指责:骄傲、任性。但是80后的父母很多经历过或者,80后虽然没有经历过,但是他们更多受父辈们的教化较多,看看现在一大堆的蚁族、房奴、北漂就能感受到80后骨子里仍旧受传统思想所控制。但是90后就不一样,他们有自己梦想,敢于大声说出来也敢于做出来,不必考虑生计只愿顺自己的心情,自己掌控自己的生活。但是在这个高中生向大学生身份转变的特殊时期,还是出现很多问题,一些学生盲目标新立异,彰显个性,而没有考虑到方向和手段的正确。

二、少数民族预科生存在的心理适应问题

1.失落心理

高中生都有一个理想就是考入理想的大学,这是他们在中学努力学习的动机,在他们的想象中大学时神秘的,有宁静美丽的校园,有知识渊博的教授,有浪漫情趣的课余文化生活,然而高考成绩不理想,大学梦的消失,亲人老师的指责,进入预科学习后,学习上仍然像高中生一样补习中学的课程,加上单调乏味的生活环境使他们会更加失落。很多人认为预科一年就是浑浑噩噩的过完,一年后才真正开始自己的大学生活。

2.压力并存

学习上:没有了高中那么沉重的作业和考试压迫、没有了班主任天天耳提面命的监督、没有了家长琐碎的唠叨,一下子感觉自由了,但是随着自由一起来的还有恐慌,由于习惯了高中时期被监督被监管的被动学习方式,有些同学缺乏自学能力,不能掌握大学学习规律,不会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不能很多处理学习、工作、生活的关系,出现了种种不适应的状态。很多同学无法使自己进入学习状态,有厌学、上课不集中、逃课等现象。

3.人际交往紧张

离开熟悉的亲朋好友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面对新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宿舍关系,尤其是来自不同地域生活习俗差别较大,语言不通,给一些同学带来较大困扰,有些同学不知道该怎样处理,出现孤独、郁闷、多疑、压抑等负面情绪。

4.自我认知障碍

由于预科生的心理和生理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自我意识也不太成熟,不能正确评价自身的优缺点,对自我评价过高或过低。比如有的同学以前是班里的尖子生和班干部,到大学后表现出很狂妄的个性,有的同学高考分数不是很高,到大学会过分自卑等等问题。

三、少数民族预科生适应问题的教育措施

1.积极开展应对教育,帮助预科生提高应对能力

院系领导和老师积极主动关心学生,多次深入宿舍和同学聊天,了解同学们衣食住行、心理、学习等多方面生活,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异地生活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学校就像家里一样,老师就是父母,同学就是兄弟姐妹,有困难处处有人关心有安全感。使学生克服各种心理障碍,使学生产生健康的心态,积极面对异地大学生活。从思想上耐心引导、生活上关心爱护、纪律上严格要求、学习上热情帮助、帮助他们增强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营造“争先创优”良好学习氛围。

2.进一步加强学生日常管理工作

篇8

道德人格是个人的道德修养、思想品质、行为习惯、处世态度及社会责任等多方面的具体统一,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习惯等多个方面。在当今社会转型时期,高职院校学生道德人格怎么样呢?呈现什么样的特点?审视当代高职生道德人格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找到完善的对策,并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道德教育及心理辅导,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1]。

一、道德人格的内涵

道德人格是道德主体做人的尊严、价值与品格的总和,体现的是人的社会性特质。高职院校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趋于客观,自我意识和成才意识日益强烈,但身心健康状况下降,成长过程中的矛盾和困惑增加。高职生在成长过程中也遇到一些压力,一是学习压力大。随着教学改革和学分制的实施,学生在学习方面投人了更多的精力。二是经济压力大。伴随着全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和收费并轨制实施的步伐,校园里已涌现出越来越多因高昂的教育费而使整个家庭背上沉重负担的贫困生,他们自身也因为经济原因而存在心理上的巨大落差。三是就业压力大。随着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双向选择局面的逐渐明朗化,许多在校生已经清晰地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激烈竞争,最关心的是将来的就业问题和现在的就业形势。

二、高职院校学生道德人格的现状

随着社会的全面转型,高职院校学生中产生了诸多人格发展的困境,他们的思想道德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生活态度等经历着一系列剧烈的变化。据笔者对几所高职院校学生的问卷调查和分析结果,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道德人格形成与发展存在着一些不可漠视的问题[2]。

1.道德人格扭曲加剧,高职院校部分学生出现有悖社会主流的人格障碍

道德人格的扭曲是个人人格的张度变形的一种表现。当今社会高速发展的副产品――拜金主义、唯利是图、耻感旁落、无序竞争、诚信缺失等不良影响,使部分学生无法也不能恰当地维护自己适度的人格张度,从而屈从于外力的挤压。这种内心与外力的尖锐对立,在形成道德人格时就产生一定的“剪刀差”,使部分学生的道德人格发生严重扭曲,甚至出现许多主流的病态人格特征。

2.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分裂,导致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的道德人格迷失

全社会对于科技的重视给当代高职院校学生灌输了工具理性与实用理性的思维范式。当工具理性逐渐取得工业文明的主导地位时,我们所一贯倡导与坚守的人文关怀精神渐渐被抛弃。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分裂和对立,导致技术进步与道德沦丧并存,科技发达与人文堕落同在,工具先进与文化颓废共生,物质生活丰富与精神灵魂无处皈依共存等诸多社会“现代病”。这些“现代病”传染到学校,导致当代高职院校学生知识与伦理的迅速疏离、人文精神失落、理想信念迷失与道德人格失范。

3.理想信念的迷惘与价值观的嬗变,导致高职院校部分学生道德人格的倾覆

随着多元化的社会利益与矛盾日益由隐性发展为显性,使高职院校学生对以前空泛的人生观、价值观、理想观产生了普遍的困惑与质疑。市场经济的利益化原则使他们淡化了对理想信念的追求,不少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发生畸变,他们对社会缺乏起码的信任感,思想认识混乱,对社会主义缺乏信念,不关心人类的理想、国家的前途,爱国意识淡薄;他们强调主体意识,注重个人奋斗和竞争,注重自我发展,过分强调个人利益,忽视他人、集体和社会的需要。在奉献与索取的天平上,不少学生道德的砝码向索取倾斜,习惯于把商品经济中的价值尺度与交换原则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认为获取的多少与自己人生价值的大小成正比例关系。

三、对高职生进行道德人格培养的对策

根据当代高职生的自身特点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塑造道德人格新形象,是解决当代高职生道德人格偏差的有效途径。发展和完善高职生道德人格,需要从他律和自律,即从高职生道德教育与道德修养两个环节着手。

1.确定道德评判的内在标准

道德评判标准的形成是建立在社会基本价值尺度合理定位的基础之上的,社会基本价值尺度对道德标准存在直接的制约关系,所以应注重社会价值观的引导和定位。当前,广大教育工作者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在承认多元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社会主导利益与各群体利益、个体利益之间的关系,以及其间的价值评判标准,探索人生价值在现实行为模式下如何得到合理真实的体现。

2.建立道德教育系统

高职生思想道德的培养应着眼未来,增加新内容,必须把培养适合21世纪需要的人才道德素质放在首位。同时,也应不断融入心理学、社会学、美学等学科的研究结果,把握时代脉搏,立足现实,面向未来,注重吸取新知识。在道德教育方法和手段上应注重启发学生思考现实,寻求答案,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同时引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信息网络、多媒体等,促进教育的效果。在高职生道德人格塑造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道德榜样的作用。学生党员要成为道德榜样的典范,并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对道德典范要进行表彰,适当的时候应给予其物质上的奖励,这样会对高职生产生道德感化作用。

四、结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与竞争的日趋激烈,高职院校学生由于受各方面综合因素的影响,在道德人格的发展方面产生了一些不容忽视的苗头和倾向,应当引起重视。因此,确定高职院校学生道德人格教育的应然目标,培养学生健康的道德人格,是高职院校德育工作面临的核心课题。

参考文献

篇9

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努力强化学生管理创新是我院管理上的一套起色的新思路。在以院长胡列博士的为首的学院领导下,推出一套新的创新理念,独特的教学方针,大胆的求实创业精神,使学校工作全面运转并大度化转色,尤其学生管理工作有了明显的提高。

1)制度上的完善与全面化创新

在薛国强博士的带领下,全院学生管理工作起色很快,形式见好,学风、校风、班风都有着明显的变化。尤其学院各系别的划分与专业的归纳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管理部门的专业化、细致化,多样化,在坚持学院大方针的基础上,各系不同层次的推出了自己的一套管理模式,学生违纪、查房、学会的量化考核制度等一系列管理制度的出台,使管理工作更加合理化、全面化,完全拖开了传统管理模式,迈出了新的管理台阶。

2)管理模式的创新(下面正在考虑)

二、管理干部建设,加速管理创新

学院注重基层干部的阶梯培养,因此干部的管理建设要加速的正规化,在大胆创新的同时,不断加强干部的素质培养与业务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1)提高辅导员业务素质的创新

辅导员业务素质的提高,是我院管理上的大胆的创新,提高辅导员的业务素质的提高也成为我们工作的首要中心任务。

继续做好辅导员的选留工作,进一步改善队伍的年龄和知识结构。加强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在全院学生中树立并推行实施辅导员“形象工程”,让学生在心目中认识辅导员的所在,积极在干部当中开展“新时期辅导员应具备哪些素质”的研讨活动,双向互动,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辅导队伍存在的问题,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完善考核机制,建立自我评价、学生评价、任课教师评价、学院领导评价、同事同行评价、职能部门评价相结合的立体评价模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辅导员工作积极性。

(1)我们始终把牢固树立爱岗敬业精神作为前提。要求熟悉辅导员职责深知辅导员工作艰辛的基础上热爱辅导员工作。搞好“四讲”:讲责任,身为一二百学生之师责任重大;讲感情,深受家长重托学生尊重将心比心;讲奉献,为社会为国家培养人才苦中有乐;讲未来,享桃李满天下之芬芳其价难沽。其四是把好培养关。做到“三个结合”:把对辅导员经常性的教育和严格的考核结合起来;把个人的愿望、目标同实际的政绩结合起来,把对在校学生的管理教育同对毕业后学生的成长调查结合起来。使辅导员爱岗敬业有方向——政绩,有“助燃剂”——学生成长成才反馈信息。让辅导员在自身经历“四步曲”(刚上任时觉得“行”,干一段时间以后觉得“难”,深入反思觉得“浅”,越干越觉得“重”)中懂得自己的任务,懂得自己的责任,懂得自己的奉献,进入越干越有味的状态。

(2)把切实培养艰苦深入作风作为保证。做人的工作是实打实的工作,来不得半点“虚”,掺不得一星点“假”。做学生的管理教育工作更是如此。我们认为并强调爱岗敬业的突出标志之一就是作风要艰苦深入。艰苦,着重是实事求是,老老实实,扎扎实实。深入,着重是:心入,想同学之所想;身入,生活在同学之中;言入,讲的话同学们愿意接受。为此,我们要求辅导员必须坚持做到“三个一”,即:每天应到宿舍教室“转一转”,每周应主动找几名同学“聊一聊”,每半月至少深入同学中和他们“玩一玩”。在“转”中发现问题,在“聊”中交流思想,在“玩”中加深感情。对新辅导员则加上:第一学年必须住在辅导室,第一学期必须和每个学生谈一次心,第一周内必须叫出每一个同学的名字。实践证明:艰苦深入不仅仅是辅导员应具备的优良作风,更重要的是他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

(3)把自觉提高理论修养的水平作为关键。多数辅导员以前学的是工科知识,人文知识面比较窄,在这之前又缺乏思想工作和管理工作的专门训练。因此提高辅导员的理论修养水平是提高辅导员自身素质的一个关键点。针对辅导员工作的需要和特点,我们专门组织辅导员业务培训,我们认为要解决好三个问题。其一知识面要“宽”。尤其要注意打实哲学功底,要有广博一点的历史知识,要注重对社会现实的研究了解,要懂一点高教发展史和文学艺术等等。其二要“专”。从学科分类上讲,主要应对“管理学”和“思想政治工作”要专。专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要作为一门专门的学问去学。二是指要结合工作实际去研究,努力成为本职工作的“专才”。其三要“浑”,抓住作为辅导员(这是立足点)怎样做好大学生的管理教育(这是着眼点),从方法论这个层面深入进去,把各方面的理论知识全面化、专业化,使管理水平上一个大的台阶。

2)学生干部纪要的创新

学生干部是学生管理的一个桥梁,培养他们的素质与能力的提高,完全影响着我们的管理工作,因此对学生干部工作学校一直放在培养首要任务去抓,去年的第一期学生干部集训队的集训,整体上壮大了学生管理队伍,并且从培训当中脱颖出一部分出色的干部,在各个班级、学生会、院团委担任最要职务,使他们在思想上、行动上、学习上都着明显的提高,在学生当中有着很好的形象与较大的影响力,干部的培养把学生管理工作至于最高境界。

认真抓好学生骨干队伍建设。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认真做好各类学生干部的选拔、培养、教育和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带头作用。指导和支持团支部和学生社团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适合学生特点的活动,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三自”作用,搞好“推优入党”工作。配合学生党支部,做好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工作和党员发展工作,加强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1)注重班级和宿舍建设,指导学生班级和宿舍开展争先创优活动,把学生班级和宿舍建设成为团结向上、积极进取,充满朝气和活力的集体。

(2)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文明自律意识,引导学生注重个人修养,养成良好的生活作风和习惯,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校规、校纪,积极维护社会和校园秩序,做一名高素质、高品位的合格大学生。

(3)全面负责学生信息库建设,切实搞好综合测评,确保公开、公平、公正。认真做好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评优奖励工作,及时表彰先进。积极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对违纪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并按照学校规定进行处理。做好学生的学年鉴定和学籍、档案管理工作。认真搞好学生贷款、勤工助学、减免学费、困难补助发放等工作,确保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发动学生基层组织,抓好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是学生思想教育的有效载体和重要内容,学生组织在加大人力、物力投入,进行重点建设和规划,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在不断提高学生干部的同时,在提高学生的政治意识、法制意识、责任意识、安全意识和自律意识,加强对学生管理的进一步升华。坚持“规范化、品牌化、特色化”的原则,在学生组织下大力开展形式多样、风格迥异、层次丰富的社区文化活动,努力把学生公寓建设成为融“思想教育、行为指导、生活服务、文化活动”等功能为一体的教育基地,使其真正成为青年学生丰富生活、陶冶情操的乐园,锻炼健身、增强体质的场所和凝聚人心、融洽情感的驿站。

高举健康、高雅、积极、向上的旗帜,充分调动学院和各种学生组织的积极性,建立多形式的文化服务机制、多元化的文化投入机制、多门类的文化发展机制和激励机制,广泛开展内容生动丰富、形式新颖多样的文化活动,寓教育于学习之中、于竞赛之中、于娱乐之中,努力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为学生提供展示、锻炼、表现、提高自我的舞台,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这是我院教书育人的具体方针,也是我们管理部门的综合提高。

篇10

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和知识经济已经到来的时代,学校德育目标的确立必须充分思考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优秀人才。从新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出发,结合我校多年的实践,我们提出培养建设社会主义的创新型人才的德育目标体系。

(一)国际视野中的爱国主义情怀

经济全球化要求学校培养具有国际意识的人才。为此,学校要在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国际理解、国际竞争与国际合作的意识;在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注重多元文化的吸收,使我们的学生成为大气大度、具有宽阔国际视野的爱国主义者。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就要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国家意识首先是公民意识。学生到高中阶段,有关国家的相关知识已基本掌握,因而重点高中的公民教育目标是帮助学生获得有关体验,学会不同情景下的选择判断,形成一种自觉的意识,这需要社会实践活动的锻炼。其次,国家意识是法制的意识,这就要求公民自觉地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服从社会公认的伦理道德。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就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它指人发自内心的对国家的热爱。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是建立在对社会主义信念基础之上的。因而,这种信念只能是建立在学生对历史唯物主义深刻理解的基础上。

然而,我们的爱国主义并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在当前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还要使我们的学生具有宽阔的国际视野。国际视野要有国际意识,这就是要在审视国际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发展的情况下,明确自身优势与不足的意识,从而能走出一条自强自立的道路;国际意识要有国际竞争的意识,要能在找到自身相对优势的基础上,敢于与别国竞争;国际意识要有国际合作的意识,要善于学习别国的长处,在国际竞争中把别国的长处变为自己的长处;国际视野还要求我们学生能了解世界各国的文化,有着对世界各国文化的理解。只有在广泛地吸收世界各国文化的基础上,中国才能发展得更好,我们的文化才能更灿烂。

(二)基于科学认识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现代社会物质生活的丰富在一定程度上滋生了一些人的享乐主义,而高科技发展的负面效应导致了重物轻人、重事实轻价值、重物质轻精神的倾向。在这样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学校教育更要倡导精神追求胜于物质追求的生活态度,引导学生在求真求善求美的艰苦探索过程中感受生活的乐趣,体验思想创新、方法创新的成功,从而树立远大理想,拒绝不思进取;崇尚精神追求,拒绝享乐主义;增强事业心、责任感,远离平庸,在科学认识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三)竞争基础上的团队合作精神

现代社会是开放的社会,要求社会每一成员有很强的社会交往能力。培养学生社会交往能力与团队精神是应对经济全球化需要的重要措施。

社会交往能力与团队精神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是个体重要的生存能力,是一种发掘情感潜能、运用情感力量影响生活各个层面的关键性品质因素,它可以分为:1.情绪控制:这是个人摆脱和消除焦虑状态,控制冲动与愤怒,保持镇静与信心、化解不良情绪的能力。情绪控制能力的发展需要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需要在人际交往中锻炼提高。2.认知他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体谅他人的感受,是共同生活的基础。目前中小学生尤其是独生子女学生受到太多宠爱,容易形成这方面的心理缺陷,缺乏对他人的理解,因而正确地理解他人已经成了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方面。3.人际交往:纠正中小学生,尤其是个别“偏才”和“怪才”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问题,是培养高素质人才中的重要问题,因为任何“卓越”的人才首先应是身心健康的人。4.竞争意识。现代人要有敢于参与社会竞争,在竞争中推动社会发展的勇气。要把竞争与合作在更高的水平上结合起来。

(四)富有激情而又持续稳定的心理品质

在我国中小学的学校教育目标中,心理品质的目标常常受到人们的忽视。然而,事实证明,不管是从事科学研究的工作还是从事社会其他工作,富有激情才会有工作的动力,持续稳定才能保持工作动力经久不衰。因而,培养学生富有激情而又持续稳定的心理品质对于学校教育来说至关重要。具体而言,它包括:1.自我感知和自我激励;2.胜不骄,败不馁,勇于挑战,具有承受失败与挫折的勇气;3.处惊不乱,冷静地处理复杂事物的能力。

在对社会需要全面认识的基础上,我们确定了新时期人才培养目标的几个关键词:认知与情感的全面发展、发展与创新能力的全面提高、学生主体意识的逐步增长等。

二、自主发展德育模式的理论基础

我校在多年实践的探索中形成了“自主发展”的德育模式,这一模式是建立在对学生情感发展认识的基础上的。

1.思想品德形成是知情意行协调发展的过程。学生在情感领域“自主发展”的过程就是一种知情意行相互促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由知而行,由行而成情,最终成为他的意志品质。在这一意义上,只有学生自主的发展,才有学校德育的实效,这是学生态度、情感发生发展规律本身所决定的。

2.思想认识提高是不断内化的过程。把社会期望学生具有的态度、价值观真正转化为学生自己观念的过程,是态度与情感内化的过程。大量的研究表明,在这一过程中,外部的条件是重要的,但这一转化能否最终成功取决于学生自身的发展。学校教育的作用主要在于引导,在于精心设计德育环境。

3.德育是师生相互作用的过程。当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变革,教育体制由筛选型、集权型转向综合型、分权型,教育结构由刚性、封闭式转向弹性、开放式,师生关系由权威型转向以独立性、相互负责和交换意见为特征的平等和谐型、民主型,教育方式由灌输式转向启发式,教育评价由注重结果转向注重过程与发展,教育管理由集中、封闭式转向参与式、自主式。对于民主社会的形成与发展而言,造成一代具有民主意识、能够妥善使用民利的一代公民,其任务自然由教育来完成。由此,实施师生之间民主对话、教学相长的教育,是当前社会发展与当代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自我发展”的基础是良好的自主性水平与自主性品质。这就是说,学生已经具有较高水平的自主学习、生活、社会活动的认识与能力,并且学生的自主性活动具有积极的、符合社会价值观的效应。“自我发展”的目标是具有前瞻性的发展空间,即每个学生依据自主发展状况,确立一个可能的发展位置。“自我发展”的载体是学生集体性活动,通过各类有序、健康的学生集体活动,使自身的发展得以实现。

三、自主发展模式的教育实践

我校师生立足学校教育的实践,在教育活动和教育情景中加以不断修正与完善,逐步构建了一套与“自主发展”德育模式的理论模型适应的实践操作体系。

(一)自我教育

我校一贯注重大德育环境的营造工作,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一教育的主渠道,把它当作学生自主教育的基础途径。从寓德育于教学开始,挖掘教学的教育性,然后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再后让学生走出课堂,在社会实践中教育自己。

1.把思想政治课的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

我们提出了“将课堂还给孩子”的口号,这不仅是学生智能发展的要求,同样也是学生情感发展的要求。政治课教师难教、学生不愿学是当前政治课教学中遇到的普遍问题,也是困扰政治课教学的一大难题。为此,我校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尝试运用学生参与教学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

所谓政治课中的学生参与教学,就是在政治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地主动参与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应用、实践的能力,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我校教师在尝试和运用参与教学方法的实践中,采取了以下方法:共同参与教师的备课,客串教师进行教学,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参与讨论,让学生自己回顾、小结归纳,由学生根据教学的要求自己来组织和筹划社会实践,设立公民论坛。

2.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自我学习、自我教育

思想政治学科的基本任务与其他学科相比,最大的特点是要求学生在掌握马列主义基础理论的同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要实现这一教学目的,必须重视学生的“内化”,也只有在学生的实践中才能真正实现“内化”。

为此,教师在让学生通过“学生导读”掌握教材的基本内容、根据“导读”内容自编自排小品等活动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向社会请教。在自愿组合的基础上,3至5人为一组。先由组长召集,确定考察专题、联系考察单位、设计考察提纲以及考察报告的撰写和打印等分工负责。同学们在社会考察中,采用多种形式,如实地参观、听领导介绍、采访职工、收集资料、摄影、摄像等。考察结束后,在政治教师及语文教师的指导下,每组完成一份图文并茂的考察报告或论文。最后由课代表或班干部主持,召开各组的考察交流,在交流中互相学习。

(二)自我评价

在学校德育中,开展学生的自我评价有助于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认识自己与学校要求的差距,作出恰当的学习决策;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促进学生在德育方面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判断能力的提高,将在德育自我评价中形成的能力迁移到其他学习领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日常行为的评价。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往往通过活动与交往表现出来。因而,对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评价首先通过考察和评价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来进行的。

2.对学生班队活动的评价。学生的思想品德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在各种活动之中。因而,一方面学校把开展各种活动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通过这些活动本身来评价学生的思想品德。评价的指标是:活动的独创性、活动表现形式的艺术性、内容的思想性和学生的参与程度等,分别赋值并加以综合评价。评委由学生自己担任。

3.对学生社会实践的评价。对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进行评价的依据是:选题的现实性,看选题是否具有现实意义;报告的独特性,看选题的视角是否新颖,是否有独到见解;报告的思想性,看报告内容是否健康向上,反映改革开放以来的现代化建设成就等;报告的逻辑性,看报告的分析是否合理,逻辑性是否强。有时还举办一些社会实践的汇报展览,既让全校同学接受了教育,又检验了同学们社会实践的成果,并要求学生自我作出评价。

4.个性心理素质评价。随着社会的变化,独生子女的增多,个别成绩优秀的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心理问题:学校奋发向上的精神给一些同学带来了沉重的学习压力;个别学生由争强好胜发展到自私自利;个别学生有较严重的内向型性格;少数来自全国各地来的学生所面临的适应性问题等。学校从实际出发,针对学生中所存在的不同心理问题,结合中学生个性心理素质特点,将心理教育与个性心理素质评价结合在一起,注重评价的科学性、规范性、教育性。学校的心理咨询室每天向学生开放,由富有经验的心理咨询教师接受学生的咨询,做到诊断、咨询相结合;心理咨询室除坐堂咨询外,还设立了“悄悄话”信箱,解答同学们所提出的各种问题,解除同学们的心理困惑。依据这些材料,心理咨询室的老师会同教育研究室和其他各方面的老师,对一些学生进行个案分析,较全面地评价他们的个性心理素质,对症下药,找出解决问题的措施与方法。

(三)自我管理

1.树立学生示范群体

在学生中树立示范群体,是我校“自我教育、自我评价、自我发展”学校德育的重大实践活动之一。它对学生自我教育、主动发展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我们先后培养了四个示范群体。

一是政治上要求进步的学生党建示范群体。我校已坚持高层次德育多年,在高年级学生中开展党建工作,进行党的基础知识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举办了数十期青年业余党校,参加培训人数达2000多人。每学期发展学生党员7-8名,近几年来已发展学生党员70人,学生党员不仅自身要求严格,而且在班级、年级、学校各层面都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他们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周围的同学,成为学生中的表率。

二是发扬“金牌精神”、品学兼优的示范群体。这部分同学不仅学习目的性明确、学风端正、成绩突出、成果累累,而且品德优秀、表现突出,在班级、年级和学校中的影响很大,是同学们羡慕的“成功者”,这批学生成为学生中科技与人文结合比较完美的榜样。

三是不断注重人格完善的团队干部示范群体。这部分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乐意担任社会工作,珍惜学生干部岗位,不辜负同学们的信任。他们在实践中注重自我修养,无论在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技艺操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等方面锻炼很大,提高很快,他们最终以胸怀宽广、为人诚恳、情趣广泛、学习努力、成绩优秀、言行一致、工作主动、办事公正等优良作风赢得全校学生的尊重。

四是在逆境中不断成长成才、自强不息的示范群体。这部分学生虽然身处逆境,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面对困难、正视困难、自强不息、刻苦顽强、克服一个个困难,最终取得成功,受到全校师生的好评。

2.创建特色班集体

学校的特色班创建工作是根据自主、自愿、自动的原则展开的。首先各班同学根据本班学生个性、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特点讨论制定班级特色,而后在充分吸取同学意见的基础上主要由班委、团支部围绕特色讨论并制定特色班级创建计划,向学生处提出申报。学期末学生处将根据各班申报计划和小结对各班特色创建工作进行审核,再对审核合格的班级进行表彰并举行特色班挂牌仪式。

特色的创建是一个自主建班的过程,它给每个集体留下了自我发展的空间,让同学们能够自己选择自我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从而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这一选择过程中,班级的凝聚力更强了。在同学们的努力下,一份份有班级特色的班级公约出台了,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活动开展起来了。班级集体在同学心目中产生了更为强大的吸引力,成为孩子们心目中的一个家。

3.开展社团活动

社团活动是同学们自主活动、自主学习的重要阵地之一。在这里,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的课外学习内容,自己策划、组织学习的形式和过程。我校学生爱好广泛,兴趣浓厚,喜欢钻研,原本都是个体行为,学校及时把他们组织起来,成立了学生社团联合会,下设27个社团。学生社团联合制定了章程,学生社团、协会、俱乐部等也制定了管理条例。每个社团由社团成员自己聘请一名指导教师。社团小型活动两周一次,参观、制作网页、沙龙、咨询、讲座等,活动形式多样,生活活泼。同学们在自己喜爱的社团里施展着自己的才华,社团活动的开展弥补了课堂学习的不足,尤其让一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在社团活动中找回了自信,找到了发挥自己价值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