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高中化学实验模板(10篇)

时间:2022-03-06 16:18:1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高中化学实验,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高中化学实验

篇1

2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改进策略的探究

在新课改的理念下,教师应做到引导并帮助学生科学的进行有效学习,在问题情境中,让学生学会质疑,学会思考。能够自行在素材以及多媒体中搜集信息、获取知识;根据不同的任务设计出有效的学习策略,进行有效的方案设计;调整学习过程,学会反思学习。

2.1实验教学手段的改进随着我国飞速发展,过媒体教学以及被高中各个学科广泛应用,在化学的课堂教学中,使用也非常普遍。在这里,我们可以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应用现代的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的投影技术,将课堂化学实验的过程进行放大,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观察到实验效果呈现的现象和过程,增加实验教学的直观性,提升实验教学的科学性。不但如此,对于部分不宜在实验室或者课堂上进行现场演示的实验,也可以采用多媒体设备记性播放教学视频,有效的进行课堂实验教学,让学生能够了解规范的实验操作方式,增强并实现化学教学的有效性。随着我国对于化学实验改革的不断深入,微型化以及传感器在化学实验中的使用也越加普遍,有效的增强了化学实验中的简约性、安全性、科学性、直观性以及趣味性[3]。

2.2实验教学方式的改进现今,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已经被引入化学教学中,这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改变了我国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成功的将化学中的验证性实验转变为现今的探究式实验,有效的培养学生对于实验的探究能力;成功的将传统的演示实验变为了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有效的加强了学生的操作实践能力。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实现了内容上的整合,教师应良好的定位自身,适当新式课堂中的身份,优化实验方案,让实验拥有探究性、趣味性以及启发性,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篇2

一、问题的提出

实施新课程以来,由于多媒体技术引进课堂,不少教师在教学中将实验视频替代学生实验,致使中学化学实验存在学生动手实验机会减少、学生动手实验能力下降的现象,这一现象在高中学段体现更为明显。虽然教学要求培养高中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教师在有限的实验课中也尽力让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探究实验能力得到提高,但高中学生往往停留在“照方抓药”的层面,实验的设计和结论的得出基本依赖教师的指导,或者是学生虽有思考和设计实验的热情,但常常因为没有相应的化学实验基本观念的支持而无从下手。因此,在探究实验中,教师如何引导、培养学生形成化学实验观念,应用基本观念解决探究实验的问题,则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

二、中学化学实验的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基本观念是指学生通过化学实验,在深入理解化学学科特征的基础上所获得的对化学实验的概括性的认识。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冯•劳厄曾经说过,“教育所给予人们的无非是当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忘记后所留下来的东西”。教师在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基本观念,中学实验中主要的实验基本观念有:

1.对比实验观念。对比实验是指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比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各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如要探究浓度对Zn和HCl酸反应速率的影响,我们可以取相同质量相同表面积的两份Zn粒分别投入同温度、同体积但浓度分别为1mol•l-1和0.1mol•l-1的两份盐酸中,对比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

2.空白实验观念。空白实验是在不加样品的情况下,用测定样品相同的方法、步骤进行定量分析,把所得结果作为空白值,从样品的分析结果中扣除。如在探究乙酸乙酯的水解实验时,可以设计三个实验,一个是加稀硫酸,一个加氢氧化钠溶液,一个不加作为空白值,对比实验结果。

3.控制变量实验观念(单一变量实验法)。控制变量是指每次只改变其中一个因素,通过控制其他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因素对事物的影响。如比较Mg和Al的金属活动性,可以用等质量等表面积的镁条和铝片分别投入等浓度等体积等温度的盐酸中,观察反应产生的气泡快慢。这里只控制了一个变量,即镁条和铝片两个不同物质,其它条件完全相同。

4.重复实验观念(平行实验观念)。一个科学结论的得出,必须经过多次重复的实验才能得到确切的结论,比如探究浓度、温度、催化剂等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只通过一次实验显然无法得出提高浓度一定可以促进化学反应速率的结论,只有在重复实验中发现和总结的规律才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5.定量实验观念。比如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酸碱中和滴定等,每一步都要求非常精确,至始至终都要让学生感觉到操作时的“吝啬”。

6.绿色化学观念。绿色化学观念是指设计没有污染或者尽可能小污染的实验方案,并且该方案能实现原子利用率的最大化。例如实验室制硫酸铜有多种实验方案:(方案1)Cu与浓硫酸共热;(方案2)Cu先与O2反应,生成CuO再与稀硫酸反应。显然,方案2更符合绿色化学观念,不仅生产过程无污染,且制备相同质量的硫酸铜所耗药品较少。在中学化学实验中,也可以将不少教材中的实验改为微型实验,如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关实验,为了节约药品,可以将试管实验改为点滴板的实验。教师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如果能够及时抓住教育时机,在平时教学中有意识渗透观念教学,高中生的化学实验观念和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自然而然就形成了。

三、通过探究实验形成高中生的基本实验观念

1.教师要在言传身教中形成化学实验基本观念

(1)教师自身要有相应的化学实验基本观念。由于教学时间限制及题海战术的固有思维,不少教师的化学实验基本观念比较淡薄。比如许多教师在演示溶液中Ba2+的检验时,只取一定量待测液,先往其中加入盐酸,后加入BaCl2溶液,看到白色沉淀就得出结论,然而在整个演示实验过程中并没有采用蒸馏水作空白实验。化学教师自身没有基本的实验观念,就不可能让学生形成实验观念。我市与高校合作,利用暑假对一线化学教师开展实验培训,提高教师的化学实验技能,重塑教师的化学实验基本观念,是一种非常及时、非常有益的尝试。(2)教师要捕捉时机渗透化学实验基本观念。只有教师在教学中具有化学实验基本观念的意识,善于在教学中捕捉教学时机、设计教学情境,才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念。以鲁科版高一必修2第二章第2节《化学反应的快慢与限度》第1课时为例,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是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学生在学习本节教材之前已接触较多的化学反应并积累一定的生活经验,能感受到化学反应有快慢之分,容易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本节课如果只是简单传授知识,可以花较少的时间把知识传授完,然后再配上大量练习来巩固知识点,短时间内学生的考试成绩会不错。如果把这节课设计成探究实验课,则是培养学生化学实验观念的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教师可以通过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提供的试剂是:表面积大致相同的镁条和锌粒、过氧化氢溶液(3%)、盐酸(0.5mol•l-1,3mol•l-1)、氯化铁溶液、块状碳酸钙、碳酸钙粉末、二氧化锰;提供的仪器有:试管、钥匙、镊子、胶头滴管、酒精灯、试管夹、导管、水槽、量筒。上课前一天可以让学生设计好实验方案,形成书面实验报告,并提醒学生注意对比实验、空白实验、控制单一变量、重复实验等观念在实验方案中的应用(学生在之前的实验课中已初步形成这些观念,但实际应用还不熟练),学生带着这份实验报告才能进实验室做分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们的实验报告书写情况和探究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学生及时进行修正,在设计实验方案修正实验方案实施实验中,化学实验基本观念再一次得到强化。

2.学生要在探究实验中形成化学实验基本观念

“听的不如看了,看了不如做了。”这是蒙台梭利对幼儿教育的一句经典名言,它同样适用于高中生。要形成化学实验基本观念,仅靠教师知识的传授和练习的强化巩固效果不明显,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师潜移默化的启发引导和学生的亲身体验逐步实现。它不是一天两天能形成的,而是需要一定量时间和一定量活动的积累。教学中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实验中来,多参与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在实验过程中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修正,这样对化学实验基本观念的形成会有很大帮助。以鲁科版高一必修2第二章第2节《化学反应的快慢与限度》第1课时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设计好的实验方案带到实验室,在实验前教师先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习小组的实验方案,再让学生代表说一说这样设计的理由,最后让全班同学对该实验方案的优劣进行点评。比如某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取表面积大致相同的两份镁条分别放置于两根试管中,再分别加入0.5mol•l-1和3mol•l-1盐酸,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该同学阐述设计理由后,教师让全班同学对该方案进行点评,有的同学指出两份盐酸的体积未知,没有控制单一变量,实验结果可信度不够,最后在学生的争论中,确定正确的实验方案。其它探究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的实验方案也是这样让学生互相评价,最后选出最优方案。新课程强调多元评价,在学生和学生互相评价,甚至是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中,学生的思维得到启发,参与热情得到提升,大大提高课堂听课效率。

3.学校要努力创设开放实验室教学环境

我校化学组近年来尝试开展开放式实验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又叫“开放实验室”,指将实验室或相关仪器等资源有目的、有组织地全部或部分对外开放,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下午自习课时间或周末进入实验室做实验。学生做实验之前,必须先确定实验课题,填写《探究实验申请表》,内容主要包括探究实验内容、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与药品、实验主要步骤简述等,指导教师对申请实验的科学性、安全性、可行性、简约性进行评估,实验员审核通过后方可实施实验。在做实验时,指导教师和实验员在旁指导,但学生为实验主体,这时教师与学生关系是平等、和谐、融洽的,教师只是辅助学生完成实验。学生实验完成后及时填写《探究实验学生活动记录表》,记录实验过程、小组自我评价和反思,指导教师最后进行点评并填写《探究实验学生活动定量评价表》,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对不按实验规范要求操作的学生提出警告或者禁止参与开放实验室活动,保证开放实验室的安全。通过开放实验室,教师可以和学生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就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失误进行剖析,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化学实验基本观念的渗透。学生设计实验的灵感很多来自于平时的习题,在习题中发现的问题可以通过实验解决。例如,某学生欲探究“滴入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变红后,再加入氯水褪色,褪色的原因是什么”这一实验课题,他设计的实验过程和结论如下:第一步:取无色酚酞溶液、甲基橙溶液、石蕊试液、蒸馏水各1mL,分别加入1号、2号、3号、4号试管中。第二步:用胶头滴管取NaOH溶液约3mL依次滴入四份溶液当中。第三步:用胶头滴管取氯水逐滴滴入1号试管中,当加到溶液褪色时停止。第四步:用胶头滴管取氯水滴入2号试管,充分振荡,发现了溶液由原来的橙黄色变为无色。第五步:用胶头滴管取氯水滴入3号试管,充分振荡,发现了溶液由原来的黑色也变成了无色。第六步:用胶头滴管取氯水滴入4号试管,充分振荡,发现了溶液由原来的无色变为浅黄绿色。第七步:再往已经变色的1号试管中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随着NaOH的逐滴滴加,溶液并没有变成红色。结论:实验证明了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加入氯水后褪色的原因是HClO将其漂白,而不是氯水中的酸与氢氧化钠溶液中和使OH-减少引起的。通过以上案例不难发现,该探究实验的设计与实施运用了空白实验、对比实验、控制单一变量等化学实验基本观念。实际上由于“开放实验室”教学模式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加开放,学生从寻找实验课题、确立实验课题到实施实验课题,探究实验的自主性大大提高,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化学实验观念自然而然就形成了。在我校开展的“开放实验室”的实验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被激发出来,不少学生利用家庭已有的药品和仪器进行简易实验,甚至自购一些仪器药品在家中进行探究实验,在设计、实施、反思实验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得到充分培养。

四、结语

新课程已经实施多年,探究性教学已被广大一线教师接受,但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实验观念还远远没有得到充分重视,观念教学依然任重道远。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许多探究性实验可以渗透化学实验基本观念。教师应树立观念意识,努力挖掘教材中潜藏的化学实验观念,身体力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做到“润物细无声”,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养成化学实验基本观念。

参考文献:

篇3

二、注重实验观察,培养探究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非常重要,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实验过程和相关的实验原理,并且能够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分析中找到有力的依据.有些教师在展开实验教学时都没有对于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给予足够重视,实验中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也没有得到有效发挥.这些都使学生在实验学习中十分被动,缺乏自己的独立思考.要改变这种教学状况,教师就要凸显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做起.学生如果细致地观察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就会对实验原理有更好的认识,从而帮助学生区分相关物质的性质.例如,“鉴别苯、乙烯、甲苯三种液体”.这道题的常规解题思路是先让三种液体分别与溴作用,能褪色者为乙烯,余者为苯和甲苯,再进行鉴别.然而有些学生只用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就能将三者区别.他们认为,很快褪色者为乙烯,缓慢褪色者为甲苯,不褪色者为苯.从这些思路分析,由于他们动手做过甲苯和乙烯跟高锰酸钾溶液作用的实验,而且认真细致观察过这些实验的全过程,并能把观察到的知识应用到解决问题中,使解法更加简便.这体现了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的重要性,也体现了学生良好的自主探究能力可以发挥积极效用.因此,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深化对于学生这些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让实验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篇4

二、对高中化学实验基础学习给予重视

就高中阶段多数化学实验而言,在正式实验之前,我们就会相应了解其实验内容、目的、所用器具以及相关实验原理等内容,教师也会对我们的实验流程进行讲解和指导。部分同学在实验过程中表现较为兴奋,掌握一定的实验操作流程及技巧后,即开始动手实验,相应忽略了对于实验基础内容的深入学习和掌握,导致实验连续性、完整性差,较难达到自身所期望的化学实验学习目标。就笔者自身的化学实验学习经历而言,无论是简单或复杂的化学实验,均是由不同数量的基础知识组成的,只有真正掌握实验相关的基础知识,才能实际理解实验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同时在实验过程中验证自身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自身能力。另一方面,化学作为一门科学,化学实验是很严谨的,同时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对于操作规范性、连续性有着较高的要求,只有我们完全掌握实验操作基础知识,才能保障实验顺利进行,得到实验应有的效果。

三、关注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学习

实验是化学科学建立和发展的基础,这种行为本身就带有强烈的探究性和验证性。因此,在实际化学实验学习过程中,我们也应给自己制定相应的实验探究目标和计划,进行探究性学习,而不是仅满足于简单的化学实验流程操作学习,从而真正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就笔者而言,化学实验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其丰富新奇的实验现象以及实验探究得出理想结果的喜悦。因此,笔者在化学实验学习过程中,习惯暂时忘记教师的指导和书本上的标准流程,从实验课题出发逆向思考“如果这个实验由我自主设计会如何操作”这一问题,然后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所需器具和试剂,以及实验具体操作流程几个方面入手,完成自己的实验设计,再与教师和书本上的标准实验进行对比,以发现自身学习的不足,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善自身实验设计、提高个人能力。事实上,许多实验都有多种实验验证方法,我们实际操作的实验,多数是操作较为简单且安全的实验,按照老师和课本的指导,我们可以较好地完成实验、观察实验现象。但这并不与探究式实验学习相冲突,笔者在两者的对比学习中,收获了更多的快乐和满足,同时化学应用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在实际化学实验学习过程中,对于学习内容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四、对高中化学扩展学习给予强化

化学是一门实用性极强的科学,生活中许多现象均与化学有着直接且紧密的联系。因此,我们在进行化学实验学习时,不应仅局限于课堂上的化学实验内容,应积极探索生活中的化学实验因素,以不断提高个人化学能力。受生活条件限制,我们可能无法进行过于复杂的实验操作,但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生活化的实验练习,提高个人化学实验动手操作技能,以及对于化学学习内容的理解。如“钠在水中的反应观察实验”实验操作简单且原料易获得,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直接观察钠作为活泼金属的种种特性,包括存储方式、与水的燃烧反应等,同时加强对于燃烧定义的理解和认识;再比如,酸碱性是高中化学实验经常涉及的一种观察性质,而对酸碱性的判定是使用pH试纸完成的。pH试纸是一种较容易获得的实验材料,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物品的酸碱性检查,可以提高我们的实验操作技能,以及对于酸碱性强弱的直观认识。除上述生活实验操作之外,高中化学实验知识还可用于解决一些生活难题,包括化学方法去除生活污渍、化学防腐等,通过这样的化学生活实验应用,也可以进一步提高我们对于化学知识的理解和综合应用能力。

五、重视高中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高中化学实验作为一项探究性的学习过程,除了在实验室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也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一些用品自己尝试进行。对焰色反应来讲,尽管有学生亲手制作一些烟花,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但是学生应该有高中化学实验生活化学习的意识,寻找自己生活化实验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选用的材料。另外,学生还应该有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化学实验的事例,并对其中包含的化学问题进行探究,养成从化学实验的角度进行生活经验的思考,比如,在日常生活做饭的过程中,我们不小心将食盐撒在了煤气灶的火焰上,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明显的黄色,这虽然是一种很常见的生活现象,却也是一种化学实验现象,如果你知道这是钠离子在灼烧时呈现的颜色,无疑会加深对焰色反应的理解。

六、结束语

笔者结合自身化学实验学习经验,从化学实验基础学习、化学实验探索性学习以及化学实验生活化学习等角度,阐述了自己对于高中化学实验学习的一些体会和方法,可以总结为基础知识、探索精神和生活实践三点内容,笔者认为只有掌握了这三点内容,才能不断提高化学学习兴趣和实验学习技能,进而实现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

作者:闵锐 单位:东营市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篇5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2.059

化学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化学承担着增强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学生通过化学实验的有效学习不仅可以增长化学知识,更可以提高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还可以潜移默化的养成科学的习惯和思维。有效的实验教学无论是对于学生的知识增长、能力提高,还是综合素质都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不仅是开展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更是开展有效化学教学的重要抓手,对于高中化学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要想达到素质教育和新的课程改革的目标,就必须注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然而,对化学实验教学的不重视和化学实验教学的不给力也是目前教学中的一种普遍存在。我认为抓好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改进既是重要的,也是迫切的,本文试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充分认识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首先,要从整个化学教学的高度来认识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化学课程是一门典型的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是化学科学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检验化学科学知识真理性的标准,可以说,实验对于化学而言是必不可少的存在,实验是一种重要的化学研究方法,与化学理论相辅相成。通过实验我们推测得出理论,同样,理论是否具有普遍性,又要通过实验去验证,这是一个完整的、可持续的学习过程,也是学习化学的一个基本方法。应试教育教学模式下,只重视理论知识教学而无视或忽视实验教学的做法,是一种人为的分割,给化学教学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实验占据了化学教学的大部分篇幅,是个重头戏,同样,在教学中我们也要综合、完整的看待实验教学,把实验教学放到整个化学教学的过程和高度去认识。

其次,要从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具体要求上来认识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素质教育更加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素质教育的题中之意,而实验恰恰是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内容和途径。新的课程改革是以素质教育为指导的,将目标、要求、标准制定的更为具体,更具操作性,明确提出要“重视学习化学实验和研究方法”。我认为在素质教育和新课改背景下,必须顺应新的要求,把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

二、更加全面的把握高中化学实验的教学目标

新的课程改革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结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次的目标进一步明确,并强调三个层次目标的有机统一,所以,顺应新的课程改革,化学实验的教学需要更加全面的把握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目标,而且要将三个层次的目标有机融合起来。对此需要教师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加强实验与理论的结合,以实验促进化学内容掌握。理论和实验都是化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化学教学离不开化学理论,化学理论是对化学规律的总结,具有高度概括性、广泛适用性、相对稳定性,实验的结论落实到理论的高度,更有利于化学的传播和发展。同样,化学教学也离不开实验,实验是化学教学中学生获取化学经验知识和检验化学知识的重要媒体和手段,是一种有效的科学探索的方法。加强实验与理论的结合,以实验促进化学内容掌握是有效的教学方法,有效的化学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抽象的化学理论具体化、生动化,通过具体的演绎,通过实际的探索加深高中学生对于化学理论的掌握。

二是要提高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操作能力。实验是一种实践操作,动手操作的能力是最为基本的要求,在教学中我们要加强对于学生实验学习基础的要求,加强对实验实践操作的重视和投入,不能以教师讲实验、演示实验替代学生做实,要让学生动手做实验,这既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知识与技巧的必然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方,因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一方面,一些细节、一些仅仅讲理论所容易忽视的问题,可以通过具体的操作来弥补,而这是学生更加全面、综合的掌握化学学习的一个好方法。另一方面,一些新的具体的问题也常常是在具体的操作中发现的,而这则是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探究兴趣和探究能力的一个良好契机。

三是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综合素质。通过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既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内容、实验操作步骤,掌握规范的实验操作要求,也要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这就需要教师注重实验教学的深度,在实验教学中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方法对学生加以有效引导,不仅要让学生参与实验的过程,而且要严格要求,让学生规范操作,养成严谨的科学精神;不仅要让学生做一些具体的验证实验,而且要将一些现实的问题带入到我们的化学实验教学中,让学生去做一些探究性的实验,引导学生去思考、去设计,从而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学生的综合素质。

篇6

2.以化学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化学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对其教学功能的主要表述是: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来学习化学;重视通过典型的化学实验事实帮助学生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和规律。由此可见,新教材中化学实验的教学功能是大有潜力可挖的。

(1)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利用化学实验来激发化学学习兴趣是最现实最有效的方法。化学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化学学习的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特殊’的活动倾向,这种兴趣对学生学习化学能产生较高的积极性。在化学教师比较注意的是在感知和操作两个水平层次上的兴趣,通过化学实验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逐步深入地观察、分析变化发生的内在原因,掌握有关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元素化合物知识。另外,在满足学生亲自做实验的欲望的同时,将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引导到规范操作、仔细观察、积极思考、分析研究变化的实质、概括得出结论上。

(2)化学实验有助于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教学情境是指教学中能够激起学生积极性的各种景物。教学情境的创设可有多种,如新闻报道、化学实验、问题、科学史实、模型、课件、音像等。而化学实验是创设情境最基本的形式。如选修5中的科学探究: “葡萄糖是醛糖,具有还原性。果糖是酮糖,是否也像葡萄糖一样具有还原性?请你设计实验,探究果糖是否具有还原性。”为学生创设一个化学实验为背景的问题情境,通过化学实验来得出果糖具有什么性质。这些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的创设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化学实验在新课程中实验内容的变化。根据新课程理念,高中化学新课程积极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名学生的科学素养都能得到主动、全面的发展,在化学实验内容的呈现方式上显现“四化”。

(1)内容设计凸现生活化。“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是新课程倡导的理念之一,高中化学实验内容设计就顺应了这一点。

(2)方法设计凸现探究化。新教材改变了传统的“照方抓药”式的现状,在方法设计上力求做到探究化,更好地发挥化学实验的探究功能,为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科学素养主动、全面的发展做了不懈的努力。新教材中化学实验的呈现均是以探究的口吻及形式出现,极易让学生接受,既能学习科学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3)理念设计凸现绿色化。化学造福于人类,这是有目共睹的。是化学物品丰富了人类的物质生活,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不仅如此,它还在控制疾病、延缓生命、发展科技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化学是一把“双刃剑”,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人类能否保持可持续性发展的问题。

篇7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

引言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教学作为有效教学手段之一,在化学教学中,开展实验教学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尤其是创造能力),展现学生的个性特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开展实验教学也是践行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那么,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化学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呢?这也正是本文阐述的重点。

一、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实验教学中的运用

传统的化学教学主要是以验证性与展示性的教学模式为主,这种教学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注重知识的传授,但是却忽略了对学习能力的培养,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而探究式教学则是启发式教学的发展与完善,探究式教学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式教学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了解知识点的基础上展开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学“铜元素”内容时,就可以通过讲故事来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借助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在实验中总结出“铜”的性质与特点,让学生“知其然”,还要让他们“知其所以然”。探究式教学在实验教学中的有效使用,既突出了学生的主动性,又能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实验教学中,教师再适时引导点拨,通过师生协作,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学生通过自主观察、分析,再相互交流、讨论,进而再顺利得出结论,有助于培养他们严肃求真的科学态度,在体验探究过程当中,还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

二、积极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化学探究欲望

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内容,有助于学生不断完善知识体系、强化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目前,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养成了惰性思维,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强,很少自己主动去思考,这也导致很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自主探究能力都不强。为此,化学教师在教学时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依照实际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多创设一些趣味性强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强化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探究意识,这样利于将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欲望激发出来。例如,在探究“次氯酸的漂白性”的实验中,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如果氯气可以和水发生反应,按照质量守恒定律,大家猜想一下反应后可能会产生哪些新粒子?并要求学生设计出相关的验证实验?”为此,很多学生都十分乐意参与到探究新粒子的产生问题之中,大家的动手参与积极性也非常高。

三、让实验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化学知识同样来源于实际生活的探究之中.在实践教学中,只要化学教师注重把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学生也不会对新知感到陌生。教学实践证明: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在一起,越贴切,学生就越容易掌握。而且还利于培养学生将学到的化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之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与实际运用能力。例如,在讲解“铝”这一知识点时,就可以与学生喜欢喝碳酸饮料这一生活小事进行联系在一起,其中,易拉罐是由铝制成的,根据教材中的化学元素期表,铝是一种较为活泼的金属,硬度不大,可以捏瘪,这点大家都有共识。但是,碳酸饮料呈偏酸性,如果长期放置,铝则会与碳酸发生反应,饮料中则会含有一定量的铝元素。如果人体一旦摄入太多的铝,则会导致智力下降,针对这一问题,同学们都开始议论纷纷起来,课堂气氛也非常活跃,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很多学生也都意识到以后要尽量少喝碳酸饮料,因为酸能与金属铝发生反应,对身体不好。

四、开展多样化的化学学习,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和视野

化学实验的有效开展能有效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化学实验教学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重要的教学手段。在日常生活中到处都能见到化学现象,其实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化学实验室。而且在生产生活中具有教材上没有的知识与原理。基于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化学知识时,不要拘泥于教材上的固有知识而读死书,要多鼓励学生积极主动走出课堂,到生活中去汲取化学的养分,去汲取化学知识。例如,根据教学实际,可以组织学生到当地的一些化工厂以及化肥厂中去进行实地观察,也可以鼓励学生在假期调查农药对环境生产带来的不良后果。组织学生到造纸厂或者水泥厂等实地去了解化工的生产原理以及城市污水对社会的发展带来的危害等。通过实地调查,让学生对化学实验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这时候,再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化学中的相关原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在一起,逐渐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提高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在新课程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教师也要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不化学教学目标提升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高度上来,在有限的教学资源当中,不断开拓进取,顺应新课改所倡导的教学精神,不断更新实验教学方式方法,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与探究热情充分调动起来,在指导学生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及自学努力,使新课标下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道路越走越宽阔。

参考文献:

[1]樊敏,彭蜀晋,万莉.高中化学新课程背景下的实验趣味化研究[J].化学教育,2011(01).

[2]赵姝婷.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

[3]胡彩玲,唐新军.绿色化学理念在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渗透[J].广州化工,2014(22).

[4]樊彦伶.绿色化学理念在高中化学实验中的渗透——以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为例[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0,04:6-7.

篇8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4-270-0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是高中生获取化学经验知识和检验化学知识的重要手段,是提高科学素质的重要内容和途径,贯穿中学化学教学的全过程。新的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通过实验探究,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和方法,进一步体验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认识实验在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化学实验能力。”因此,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化学教学将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激发学习情趣,强化科学探究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转变思想观念

新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使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这就要求我们改变过去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只注重理论知识的验证及基本实验方法与技能训练的培养模式。当前,有部分教师对培养学生化学实验能力存在一些观念上的偏差。如有的教师把化学实验技能与化学能力画上了等号,有的人甚至把实验能力仅仅归结为实验操作的能力。这些观念上的偏差,势必会影响化学能力的培养,其结果导致培养出一些“照方抓药”的操作员或动作熟练的“机械手”。要提高高中生的实验能力,应该从多方面入手考虑,除了改善实验条件外,还应在教学制度、课程设置、教材内容、教学评价、教师素质等方面做出相应的变革和改进。依照新课标理念,我们在教学过程别要注意纠正一些学生不爱动手、喜欢背实验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使实验教学成为他们质疑、信息收集和处理、探究的实践活动。总之,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化学教学的全过程,化学知识教学和实验教学应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相互统一。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将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科学探究。

二、激发学习兴趣

微型化学实验是国内外近二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化学实验形式,以其仪器花费少、药品消耗少、操作安全、污染较小、节省时间等诸多优点而被普遍采用。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学生数量多,实验设备较少的现状,大力推广“微型实验”,教师指导学生制作一些微型仪器,寻找一些代用药品,为完成课本一些实验或探索一些物质的性质提供了极大的空间,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索活动。如”粗盐的提纯、一定物质的量的溶液的配制、淀粉胶体的丁达尔现象、金属与酸的反应、纯碱和食盐的区别”等实验。让学生“常回家做做”,既缓解了学校实验紧张的局面,又体现了绿色化学减量的原则(减少化学药品的用量、减少“三废”的排放量),又调动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向成果的转化,也符合新课程标准中关于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要求。

三、理论联系实际

上新课时如果空讲理论不做实验,这堂课的效果往往是很差的。例如,在讲到“蒸馏”时,在一个班空讲仪器的名称与作用,学生大多很沉闷,不感兴趣,所以这节课很糟糕。于是下堂课换了一种教学方法,改为边讲边实验,每个仪器我都拿出具体事物,让学生观察仪器的形状,了解仪器的用途和用法,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所学知识。特别是象牛角管,平常实验中不多见,看书也不会留下特别的印象,将牛角管留在教室里,让学生课后仔细观察,这样自然印象深刻。在讲“蒸馏原理”时,当场做有关实验,让他们清晰看到进水与蒸气流的方向,更深地理解“逆流”原理。在整个实验的过程中让他们对蒸馏有一个完整的观察、理解和记忆,这对于思考相关问题是大有裨益的。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验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通过实验现象可以强化学生的记忆。许多实验如果都只是描述,特别容易忘记。但是如果在实验中自己看到了现象,效果是截然不同的。以蛋白质变性为例,失去活性到底是什么现象呢?通过实验一目了然,解决了自己的疑惑还加固了记忆。有些学生对银镜反应特别感兴趣,此时可以和化学理论结合,探究银镜反应成败的关键,发现如果在酸性条件下,银镜反应不成功,碱太多也不成功,只有在弱碱条件下才可以成功。可见实际操作和理论还是有所区别的,这要求我们应该更好地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观。

四、进行小组合作

化学实验中,独立实验很容易陷入僵局,而教师的工作量太大,导致实验无法进行。因此,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进行团队合作实验,利用集体的智慧完成实验。并且,团队合作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相互学习、借鉴,也能够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头戏,需要教师积极改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实验认识和操作能力,希望我的几点建议能够为师生提供一些帮助,进而提高化学实验的教学质量。

五、开展探究教学

探究性实验教学方式以问题为核心,为学生提供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学生主体在问题中设计解决问题的实验方案,通过实验进行观察、验证实验方案,最后归纳得到正确结论。通过这种方式促使学生自主地观察实验现象,从中发现问题活跃思维,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是按照“设疑激趣――实验探究――归纳小结――运用创新”一步步实现的。在设疑激趣阶段,教师以启发性、趣味性创设情境,着眼于调动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激发学生兴趣。比如在讲授“钠的化合物”这节时,教师可以从“日常生活中,水通常用来灭火,你能相信滴水能生火吗?”问题引入,使学生形成矛盾心理,激发他们的好奇心。紧接着进行演示实验,老师在包有少量钠(事先不让学生知道)的棉花上滴几滴水,当学生观察到棉花剧烈燃烧的现象后,明知水不能使棉花燃烧,可又无法解释眼前的事实时,强烈的探求欲望喷发出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使其在教学活动一开始就处于积极主动地状态,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同样,高中化学很多课程都可以由生活实际或小故事引入的,如用酸雨问题引出“硫酸”,油田水质问题引出“硬水及其软化”,“鬼火传说”引出“白磷”等等。

篇9

一、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意义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都离不开化学这门科学,同时化学的发展与进步又无时无刻都依赖于相应化学实验研究的成果以及相关实验手段的更新发展。因此,想要了解化学并且学习化学甚至研究化学,都要首先以化学实验作为最开始的基础。而所谓的化学实验,就是根据一定的化学实验的目的,实验人员运用相关的实验仪器和设备以及装置的物质等手段,在特定的实验环境和条件下,不断尝试化学实验对象的不同状态或者性质,通过观察来获得化学科学事实的一种研究方法。同时对于高中化学的教学来说,科学的化学实验是必不可少的。

二、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目标

化学属于十分依赖实验的科学,因此化学实验的教学对于广大学生正确认识实验在学习中的地位并能掌握一定的基础化学知识、基本的实验方法和技能,同时培养良好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是有着重要意义的。因此化学教师在组织实验教学的时候,要尽可能着眼于实现以下具体的目标:首先,强化学生的化学知识。通过化学实验教学,使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化学变化的过程,进而能够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最后能够自主的建构独特的学知识结构;其次,培养科学严谨的化学实验态度。通过化学实验教学,能够使同学们了解到实事求是和严谨规范的实验作风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第三,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通过化学实验教学,使学生敢于动手、善于交流、懂得合作,进而提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激发学生创新意识。通过化学实验教学,使学生了解研究问题的方法并能体验探究的具体过程,强化科学探究的基本意识,进而激发科学创新的激情,成为创新的动力。

三、高中化学教学策略探讨

(一)构建高效实验教学模式:对化学实验课堂的教学策略进行演示,其中的演示实验应是相关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在课堂上进行的实验。同时演示实验应该能够紧紧扣住课堂教学的相应环节,通过灵活多变的实验模式以及直观的实验现象,高效地配合相应的化学概念,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在启发学生思维的同时,能充分发挥化学教师在教学中示范的作用,进而培养学生们的正规实验方法,强化学生们对实验精确性和规范性的认识。

(二)实施高效的课堂管理:课堂教学应在特殊的人际心理的实验环境中,以自身价值对建构核心的师生互动活动进行正确引导。课堂教学活动是否行之有效,不仅在于教学本身好坏,而且还依赖于课堂管理是否高效。同时还应协调并控制课堂环境所拥有的基本要素,保持动态的平衡,营造良好的课堂生态环境,使之宽松又不乏严肃,融洽又不失各自的人际心理环境的扮演,这也是实现高效教学的最重要环节之一。总之,课堂教学的管理是教师为确保课堂教学的秩序,协调课堂的各种因素的过程。

(三)开展化学实验教学评价:行之有效的教学评价是所有学科的教学系统重要组成,其具有导向和选拔以及反馈等重要的功能。化学实验的教学评价要在在化学实验教学的评价观具体指导下,同时根据化学实验教学目的,运用适当的教学评价方法,通过相关评价者之间的协调,对化学实验的教学效果进行价值判断,并达成共识的。

篇10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以实验为基础是高中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实验能为化学学习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有利于学生理解化学概念和原理,形成科学的思想和观念;能为学生提供练习和实践的机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实验操作技能;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习动机,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能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应用、检验和巩固有关的知识、技能,继承前人积累的最基本的经验,形成自己的体验,是培养学生运用化学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途径。化学课程改革将有效教学作为突破口,而化学实验则是进行化学学习的有效教学的重要形式。那么如何在具体高中化学教学中进行化学实验有效教学呢?

1.创设探究氛围,验证式实验变探究式实验

传统的实验教学基本上都是学生在固定的实验程序下进行操作,目的只是验证已有的答案。这种实验缺乏实验者的主动性参与,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索”。为此,在实验教学中,我尝试通过创设探究氛围,激发学生兴趣,引导他们自主设计实验的教学策略,来实现学生的主动创造。

如在证明氨水是弱碱的实验教学中,传统教学只作将相同浓度NaOH和氨水,作导电性实验,观察灯泡亮度来证明氨水是弱碱。

我们学生用提供的酚酞、石蕊、pH试纸、0.1mol/L氨水、氯化铵晶体、0.1mol/L盐酸、pH值上述与氨水相同NaOH溶液和蒸馏水,上述试剂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证明氨水是弱碱的实验探究:

方案(1)取少量NH4Cl晶体溶于水,滴加石蕊试液,溶液显红色,或pH小于7,说明氨水是弱碱。

方案(2) 用玻璃棒蘸取少量0.1mol/L的氨水,测pH值,若pH小于13说明氨水是弱碱。

方案(3)将pH相同NaOH和氨水稀释同等倍数,若氨水pH大于NaOH 溶液的pH,说明氨水为弱碱。

方案(4)取等体积的pH相同NaOH和氨水,用0.1mol/L盐酸进行滴定,氨水消耗的盐酸更多说明氨水为弱碱。

方案(5)取少量0.1mol/L氨水,滴加酚酞,溶液呈红色,然后向其中加入少量NH4Cl晶体,振荡,可看到红色变浅,说明为弱碱。

这样,通过一系列学生自主设计的实验,通过不同方法验证了氨水为弱碱。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高涨,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使学生不断重新设计新的实验,真正实现了学生的自主探究。

2.实验要以学生为主体

传统化学实验教学的主体是教师,实验是教师用来验证理论知识的,学生只能在台下看、听是被动的,学生学习只停留在表面现象上。教师把知识“验证”了、工作完成了,但多数情况下学生的动手渴望和现象疑问没有得到满足,时间久了便会对实验深深失望,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新课改理念要求学生是实验的主体,教师要发挥引导的作用,尽量把实验交给学生去做,我们要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

例如:“在加热的条件下观察铜与浓硫酸的反应,理论上观察到试管中除铜片外只有蓝色溶液,但事实上试管中却发现黑色物质”,黑色物质是什么,从哪里来的?对此要学生根据实验原料和相关知识去思考, 去探究。坚持以学生构建知识平台为中心,从而有助于发展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设置问题情境,学生分组讨论

新课程强调合作精神的培养,而化学实验就是一个培养合作精神和人际协调能力的极好途径。教师演示实验时,学生只是一个被动的观察者,且常常因距离太远,现象十分不明显。而分组实验是学生与化学物质及反应的近距离接触,亲自操作,亲自观察,身临其境的体验化学验证的全过程。其次,验证性实验也并非个个实验现象明显,人人成功。

因此学生分组实验自有其不可替代作用。首先提出问题,后学生分组讨论,再进行分组实验,最后根据教师的观察和学生自我的评价,评出“最佳合作”,“最佳设计”,“最佳操作”等小组。就这样,学生在竞争中得到了探究的乐趣和合作的愉快,在愉快中培养了科学精神。在实验中培养了学生尊重实验现象、对问题观察细致的科学态度和对科学问题的一般探究过程。

4.有效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

多媒体技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已日渐普遍,它不仅克服了传统实验教学的某些不足,更重要的是达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另一方面,多媒体技术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的方式选择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实践证明,有些实验如果用多媒体代替了,适得其反。

使用多媒体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不能喧宾夺主,用课件代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二是不能代替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的分组实验;三是不能滥用视听手段;四是合理选择课件内容,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以下教学内容比较适宜使用课件:①难以实现的化学反应的模拟;②扩大演示实验的效果,做演示实验钠与水的反应;③深奥抽象难理解的内容的模拟,如原电池的电子流向;④微观物质结构及其运动的模拟,如食盐晶体结构、电子云;⑤化学化工过程模拟,如化学平衡过程、工业上制硫酸、合成氨。总之多媒体课件的作用,尽在“辅助”二字,必要的讲解、分析还需要老师来完成,对课堂气氛的控制,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计算机是无能为力的。因此,它只能作为传统教学的一个辅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