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资源网站设计模板(10篇)

时间:2022-02-23 13:30:5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教学资源网站设计,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教学资源网站设计

篇1

关键词:

CMS;教学资源;系统设计;管理平台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其对教育的冲击不断扩大。为适应社会需求,各高校也不断推出自己的数字教学资源,如精品课程、网络课程等。随着高校数字资源的不断发展,造成系统缺乏整体规划,资源多而杂,资源信息不一致,技术手段不统一等现象。如何高效地构建高校教学资源平台,是许多高校面临的难题之一。笔者所在学院为更好地解决教学资源杂乱无章,利用率低等问题,着力研究基于内容管理的高校教学资源网站的设计与开发。

1CMSCMS(ContentManagementSystem)即内容管理

系统,是一种运用现在流行的ASP、JSP、PHP等服务器端脚本语言对站点进行智能管理与维护的系统[1]。内容管理系统利用模板统一站点外观风格,通过脚本语句提取显示的内容,从而优化站点的管理与维护工作,降低人工管理的复杂度。一般管理员通过后台输入信息、上传文件、导入数据并对信息进行简单处理,CMS自动将内容整理并存储到数据文件中;系统通过脚本语句生成页面供前台用户浏览。CMS的核心功能是把网站的内容管理和页面设计分开,用模板存储页面设计的相关内容,而显示内容存储在数据库或独立的数据文件中。衡量内容管理系统的另一重要指标是其包容性,即对内容格式、传输标准、范围等的限制或要求。创建网站内容要依赖于其包容性;CMS对创建的内容进行再加工,以提供有用的新资源;过程中,内容管理系统按照人为设定的程序,自动将内容信息出去。

2高校教学资源网站解决方案

在充分调查分析兄弟院校需求的情况下,根据自身所在院校对教学网站的实际需求,设计了系统功能架构,给出了教学资源网站解决方案。

2.1系统的功能架构该内容管理系统采用三层体系结构:数据层、业务逻辑层和表示层,如图1所示。三层体系结构降低了层之间的依赖程度,结构明确,复用度高;能缩短系统开发周期,并可大大降低后期维护的成本[2]。本内容管理系统仍采用管理员(及教师用户)后台登陆的方式进行内容的管理和,脱离与固定网站的绑定,具有可扩展性。

2.2系统功能模块设计根据高校教学资源管理系统的自身特点,该CMS系统可通过四个功能模块来实现,如图2所示。⑴系统管理:该模块是网站全局设置模块。在系统设置里可以设置网站的服务器、根目录、标题及系统参数等;在生成设置里可以设置网站的目标位置;在上传设置中可以设置上传目录、文件类型、大小限制、水印图片等;账户管理里可以添加、删除、修改管理员账户及教师用户,并设置相应权限。在此处所做设置将对整个站点起作用。⑵内容管理:该模块是系统的核心模板,主要实现教学资源的管理。内容管理包括课程分类和课程管理两部分。在课程分类中,可以自由地设置课程类型信息,如文学、理工、经济、哲学等,每个分类下还可以添加子分类(最大分层数可在“系统设置”模块的参数设置中设置,一般不超过三层)。课程管理模块:可以浏览、添加、删除、修改、检索、统计课程信息。浏览:显示系统内所有课程信息,包括课程名称、类型、主讲教师、更新日期、访问量等;单击课程名称,跳转到相应的页面进行信息浏览。检索:输入需查找的课程名称或主讲人或其他指定关键字查找符合条件的信息列表,通过课程名称可链接至课程资源模块。资源管理模块:对课程资源进行管理。主要管理课程简介、主讲教师介绍、课程进度、课程章节目录、教案、课件、教学视频、试题库、教材、参考书、文献资料、学术活动等内容。如增加某课程的课件、删除某课程的教案、修改某课程的简介等。上传资料时需指明资料的详细内容:如课程名称、关键字、类别、上传者等,系统生成上传日期。⑶模板管理:主要管理模板的有关信息。创建及使用模板是CMS核心之一[3];好的内容管理系统应支持栏目的分级模板管理。如系统基本模板、课程资源模板、信息检索系统模板等的添加及配置。⑷其他管理:该模块主要实现对站点留言、问题、答案与评论等互动式信息进行管理,另实现信息搜索、信息采集等内容进行管理。系统设定一般用户可通过互动平台提意见、建议或问题、答案,以实现教学的互动与反馈;管理员可以对该模块内容回复、修改、删除。一般用户亦可上传各类文件,管理员可以根据需要,给予回复、修改、删除。

2.3数据库设计高校教学资源管理系统的核心模块是课程资源管理。根据其模块化分,按照面向对象的思想,在数据库中设计四个数据表:课程列表、课程类别表、教师表、课程资源表。如表1-表4。其他表略。

2.4系统地图设计系统内站点地图的作用是为了方便用户对当前浏览的网站页面在站点中位置的认识和了解。后台也能方便的使用TreeView控件,生成后台的内容管理树状结构图,以及使用SiteMapPath控件生成页面在站点的逻辑位置导航[5]。系统前台整体页面功能导航如图3所示。

3系统实现

本系统开发采用技术,开发平台选择VisualStudio2008,基于.NETFramework3.5版本,编程语言采用C#,数据库采用SQLServer2005。在系统设计中涉及的主要技术有以下。⑴全站连接:数据库的定义和连接采用全站连接方式以提高系统运行的效率。⑵验证码:对于交互式页面,为防止被软件恶意提交数据(如留言、问题等),在交互式页面加入验证码机制。⑶KindEditor插件:KindEditor是开源的HTML可视化编辑器,可以在网站上获得所见即所得编辑效果,这是目前较流行的编辑器。为方便用户添加、编辑课程教学资源信息,优化用户体验,系统在教学资料添加和编辑页面中嵌入了KindEditor插件,从而实现类似桌面编辑软件的可视化编辑功能,简化页面编辑的复杂度[4]。⑷模板引擎技术:模板技术将信息内容和页面表现进行分离,对信息内容的管理不会影响到具体的样式展现,同时对样式的更改也不会造成信息内容的变化[5]。

4结束语

本文针对当前高校教学资源管理现状,采用三层体系结构,设计了一个基于内容管理系统的高校教学资源管理网站。使用当前较为成熟的软件开发技术,建立一个比较适用高校教学资源管理的系统和平台。该系统架构在实现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在后续系统建设过程中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何伟娜,刘高原.基于CMS的开放式资源库系统设计与实现[J].计算技术与自动化,2011.1:106-109

[2]孙超,钟珞.基于.NET框架的内容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现代电子技术,2009.6:106-109

[3]沈磊,郑超雷,叶勇武,诸葛斌.智能建站CMS系统的研究[J].计算机时代,2010.7:49-53

篇2

中图分类号:TP39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7-0100-02

1 引言

“网站设计”是使用标识性语言,通过一系列策划、设计、建模、优化、开发步骤产生网站,最终以图形用户界面的形式展现给用户[1]。在计算机相关学科的教学中,网站设计课程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其知识多、操作性强、课程难度较大[2]。

当前,各院校普遍开设了网站设计类课程,但是在其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内驱力较弱、动手能力有限、学习主动性较差、动手能力不足、横向竞争力差等问题[3]。考虑到目前社会上对网站设计人员的需求,我们认为改革现有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增加职业竞争力等,是亟须解决的问题。因此,对“网站设计”相关类课程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2 文献综述

目前对网站设计类课程的改革研究体现在很多方面,例如:任锁平 [4]基于搜索引擎优化的视角下,探析教学资源网站设计策略。分别从策划层次、开发层次、界面设计层次、维护层次四个方面阐述了教学资源网站设计的策略。荣益 [5]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网站的需求分析与功能定位以及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网站的内容设计两方面探讨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网站设计实现。张慧丽 [6]将Moodle平台应用到《网站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中,采用问卷调查法对Moodle平台应用教学效果进行了分析。杨铭 [7]介绍了如何基于项目化实现网站设计与开发课程的教学内容,并总结了课程的特色与创新点。章早立 [8]讨论了基于“分层分类”理念的高职《网页制作与网站设计》课程教学新模式探究。郝静 [9]通过对近年来教学过程中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的探讨,阐述如何在该课程中实现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做"合一。杨敬飞 [10]以文化洛阳网站的设计为例,讲述了如何在网页设计课程中应用项目教学法,将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巧妙地包含于项目设置之中。

然而,上述论文并没有从课程的内容结构上进行优化。“网站设计”课程的难点在于内容多而碎,需要较多的先修课程知识。本文拟从课程设置的角度出发,深入探讨如何设计该课程的内容,并以本人就职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以来的教学经验,汇报作者对网络设计课程的授课计划。

3 方法

传统的“网站设计”类课程,仅包含基础的HTML语言、JavaScript语言、CSS+DIV、图像处理、动画制作。选取的软件仅包括网页三剑客之一与Photoshop的搭配处理。然而我们认为上述授课内容过于陈旧、没有紧跟前沿、缺少及时更新。为此,作者设置授课计划如表 1所示。

4 结果

实验对象选择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2011级某班。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改革前后的教学效果进行调查,共发出问卷33份,回收问卷33份,其中有效问卷32份,有效率96.97%。对回收的问卷通过Excel进行统计处理。表 2给出分析结果。

5 讨论

表 2可见,课程改革后,大部分学生认为新的课程知识面更广、内容更新颖、更适合自学、能提高学习效率、可激发想象力、使课堂变得更加有趣、并能推动学生课后学习。因此,我们认为对“网站设计”教学内容的重新规划是成功的。需要注意的是,新的课程内容需要至少72学时。对某些院校,教师反映仅分配36学时给“网站设计”课程,这种情况下本文提出的新的授课计划并不适用,需要进行删减。

6 结论与展望

本文通过提出了一种针对“课程设计”的授课内容改革探索,经过问卷调查证实其有效。下一步我们将要收集学生考试成绩,对其进行量化分析。此外,可以考虑引入双语教学[11],以及将其他程序语言例如Matlab[12]嵌入到课程设计中去。

参考文献:

[1] 胡珍新. 基于计算思维的网站设计教学研究[J]. 计算机教育, 2014(20):56-58.

[2] 费丽君. 基于JSP的农业院校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网站设计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4,42(7):2176-2177.

[3] 田久乐. 浅谈独立院校电子商务网站设计课程教学改革[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4(13):288-289.

[4] 任锁平. 搜索引擎优化视角下教学资源网站设计策略[J].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2014(6):194-196.

[5] 荣益. 探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网站设计[J].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4,17(18):222-222.

[6] 张慧丽. 基于 Moodle平台的《网站设计与制作》教学应用研究[J].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 2014,13(3): 29-30.

[7] 杨铭. 基于项目化教学的网站设计与开发课程改革探索[J]. 学园, 2014(36): 21-22.

[8] 章早立. 基于“分层分类”理念的高职《网页制作与网站设计》课程教学新模式探究[J]. 福建电脑, 2014,30(8):146-147.

[9] 郝静. 学习领域课程教学模式和方法的研究――以动态网站设计与制作课程为例[J].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27(2):93-95.

篇3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3-0205-01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和迅猛发展,各行各业对网站建设的需求也越来越多,社会对网站建设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虽然中国高校在软件人才包括建站人才的培养数量上,是逐年提升的趋势,但整体的培养质量距离社会和企业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过多地进行理论的灌输和传授,实际操作相对欠缺导致学生眼高手低,没法独立完成项目,达不到企业的需求标准。

一、网站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

具体作为网站建设所必须掌握并且熟练应用的静态网页语言、动态网页语言、数据库应用和linux基本操作等课程,在各高校都有开设,也都存在一个问题。即仅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学生无法很好地掌握这些技能并熟练应用。一方面是因为这些课程作为一种技能,需要大量的实操练习,另一方面因为课堂教学时间也受到其他条件的制约,不能随意增加。这就需要学生在课外时间大量进行练习,但课外练习离开教师的具体演示指导,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二、微课的特点及优势

从微课的定义就可以看出,微课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实践要求,通过视频这一直观快捷的媒体,记录了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尤其重点难点而展开的教学活动全过程。微课的特点:一是短小精悍,重点突出,时长一般5-8分钟,不超过10分钟;二是主题突出,自主性强,微课对教学中的重难点进行聚焦,可反复供学生听讲观摩,并根据自己的基础和接受程度控制视频的快慢;三是指向明确,结构紧凑,微课内容是课堂教学的灵活延伸,可以继续深化,也可作为有益补充。

三、网站实训教学资源建设的原则

根据微课特性,网站实训教学内容应该围绕具体网站实训教学中开展的核心项目的知识重难点演练讲解为中心组织编排。在网站实训教学过程中选取的微课内容应该聚焦重难点,涉及的技能包含静态网页、动态网页、数据库和软件工程等。讲述内容非常广泛,从获取需求、需求分析、整体设计到详细设计、数据库设计,再到具体编码实现及最终测试。而作为微课内容,选取其中较难讲述清楚、学生最难理解的部分即可。基于微课的网站实训教学资源建设,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以避免内容杂乱、缺乏重点的情况。

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四点:首先,应对教学资源进行合理的分类归纳。一类可以根据重难点的归属来分类,如静态网页部分、动态网页部分和数据库部分等。另一类可以根据所要建设的网站类型分类,如个人博客、企业网站和电子商城等,并且进一步细化,如静态网页部分细分为网页布局和JS特效等。还有一类可以根据学生的学情分析,把最核心、学生最难完成的操作用简练的部分归纳整理出来,作为专题。

其次,要对教学资源进行规范高效的整合处理。教学资源化整为零,资源的碎片化,可能会造成检索困难,学生不能马上找到自己想要的。所以在建立资源时,要建立一定的规范标准,从资源的格式、大小到资源的命名、编号,都应遵循统一的标准,要做到利于检索,方便查询使用,实现资源的碎而不乱,合理利用。

第三,槲⒖谓萄ё试刺峁┖鲜实募际鹾突ザ平台。一般多利用互联网技术,资源共享到云平台上,根据需要提供手机下载和在线观看功能,以便学生随时随地下载观看。平台还需具备一定的反馈评价机制,统计每个资源的观看下载字数,允许学生对微课资源评价,再根据评价,对微课资源进行优化整合,最终形成微课建设、管理、应用和研究的“一站式”服务环境。

第四,网站实训微课教学资源要做到及时更新。相对于其他课程,作为IT技术前沿的网站建设技术,时刻在发生变化,相关知识的更新换代很快。这就需要作为网站实训微课教学资源的提供者,必须经常性更新。跟上行业发展的需要,才能让学生学到最有用的技术。

总之,基于微课的网站实训教学资源的建设既要实现资源的碎片化、精细化,又要做到碎而不乱,有效管理,还要保证学生的易用性,并做到及时更新。只有按照这样的原则建立起来的网站实训教学资源,才能实现学生自主、个性化、碎片式的学习,达到更好地提升学习效果的目的。

篇4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7)16-30982-01

Design of the Statistics Website on Education

CHEN XU-dong, CHEN Xi-zhen, LIAN Jia-jia

(School of Mathematics, Wenzhou University, Wenzhou 325035, China)

Abstract:Through the theory analyze of the design and the realistic casesr, deeply discuss the thought of a statistics website's design, use the mutual design way, pay attention to the view exchange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mainly surround the students, reflect students' inquires, make full use of the resources of school teaching, arouse the students' initiative and enthusiasm.

Key words:Education Website; Design; Statistics

1 引言

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给网页设计带来了新的表现天地,在网络世界里,技术始终起着先导作用,设计则随着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变化。对于统计学网站教学中,运用计算机网络所特有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双向交互功能,在学习模式直接体现了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的要求,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自主学习。

2 平台建设

目前最流行的建立WWW服务的工具主要有IIS和Apache。由于IIS是集成于Windows系统的一个组件,使用方便,因而很多用户都使用IIS建立网站,但是如果想要合法使用IIS就要购买正版操作系统。并且IIS在实际应用中经常会出现http500错误,甚至有时会有假死现象,离开Windows操作系统后基本上就丧失了用武之地,而Apache虽然配置较IIS复杂,但是Apache完全免费,在稳定性和可移植方便表现的也比IIS要强很多,不仅可以用于Windows系统,在Unix、Linux等多种平台上也能正常工作,而且在不同系统上的配置方法十分相似。在安全性方面,由于IIS6.0与.net平台相互依靠,安全性与 Apache一样可靠。总的来说Apache的优点在于在各种开源的WWW服务提供工具性最全,支持最广,相对比较稳定的,而且扩展性丰富,但是由于要考虑扩展性,Apache在性能上不会很好,而IIS6在处理连接及事件性能方面还是很强大的,超过了Apache。另外安全方面IIS6也有了质的飞跃,弥补了以往IIS漏洞漫天的缺陷,而且我们没有涉及太多的开发的,在加上IIS6的管理方便,因而仍然使用IIS6建立网站设计和测试平台。

3 网站架构

以Windows2003为WEB平台,ASP为实现技术,建立ACCESS核心动态网页,实现网站会员注册审核机制与认证登录技术,开发在线答疑、在线测试等功能实现统计学网络互动教学;不设聊天室;开发留言板功能实现对教学网站的信息反馈,对教学提出意见及建议。

网站主要功能可分为文章管理功能、信息浏览与查询功能、资源管理功能、交流与讨论功能、用户注册审核管理功能,对于这些功能的实现,我们可以用search.asp实现信息查询功能;guestbook.asp和getbookdata.asp来实现交流与讨论功能;由于资源管理系统主要用来实现教学课件的下载功能,于是用soft_list.asp(显示课件列表)和soft_down.asp(课件下载页面即可实现,包括课件简介,主讲教师等信息)即可实现。对于用户的合法信息验证,我们可以在check.asp中定义function函数来判断用户合法性以及用户访问权限等级,在其它对于只能由合法用户才能访问页面中调用这些函数即可。

下面是一个关于实现文章管理功能的系统结构,结构如图1。

图1 文管理功能系统结构

网站结构体系如表1。

表1

4 结束语

本文讨论的该网站设计目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辅助教学与

研究,设计风格简洁明了,而在教学内容方面,由于教学内容是影响统计学教学网站有效性的最主要的方面。因而这里的教学内容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不仅包括教师提供的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目的而讲授的知识、网络课件和课堂教学视频,还包括学习中需要的一切资源和教学资料。教学内容还必须根据教学对象的需要,设置合适的教学目标,而且能够正确地向学生反映该学科的基础知识或学科的前沿信息动态,因此统计学教学网站的设计上更要充分体现学生的需求。

参考文献:

篇5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11-0162-01

1 建设目标

针对高职校精品课程建设与展示和课程建设要求要求,建立向外界展示的课程建设,监督和评估课程建设进程,共享学习交流平台的一揽子解决方案,推动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构建开放的共享型教育教学资源体系;营造高效易用的网络教学师生互动环境;提供合理的课程管理和评测工具;充分展示教学体系和教学成果。

2 需求分析

本项目的建设包含了课程建设成果展示,课程体系展示,学习交互平台,课程建设和教学质量评估,学习数据跟踪等多个子模块。项目的设计目标是让学校通过规范的制度和手段,通过快速的实施过程(如添加教案,讲稿,录制课件),并充分利用已经建好的教务系统,电子图书系统等信息化建设成果,来展示和实施课程。

3 总体方案

从整体功能上划分,课程中心软件可以划分成一下主要模块:教学体系/专业体系/课程体系/教学成果展示功能、精品课程建设、共享型教育教学资源体系、网络教学互动功能、课程管理和评测工具。

4 模块设计方案

4.1 课程展示系统

课程展示系统是高职院向外界展示学校课程建设成果的模块,浏览用户依照学校管理员和课程负责人的设定,可以对开发或者部分开发的课程进行查看,查看的内容包含了学校的院系结构,精品课程,师资介绍,专家观点、推荐课程、最新课程和课程内容,依照系统设定浏览用户可以在查看的同时,对课程或者其他内容进行评论。

展示首页包含的部分内容:

4.1.1 帮助

显示帮助的页面,要求可以根据主页面的URL来弹出一个新的帮助窗口,并且定位到该Url的帮助页面,或者在一个大的帮助页面下的某个书签。

4.1.2 语言选择、高级检索

让用户选择界面语言。可以按照范围选择(院系,专业)、教师名称、课程类型(精品级别)、课程开放与否、检索范围(本地,)来选择检索条件

4.1.3 意见反馈

可以让用户填写意见,向学校和商家进行反馈使用结果。

4.1.4 课程初级检索功能

检索结果可以是非公开的,如果用户没有权限,则提示登陆在初级检索里面,提供两种范围选择,一种是在本校检索,另一种是在检索

4.2 课程交互系统

课程交互系统主要包含两个部分,一个是用于教师和学生交互的学习系统,帮助学生和教师在网络上完成课件浏览,作业与提交,网络答疑,个人学习(教学)笔记,消息传递等课程交互行为,另一部分,作为课程的负责人和教师,可以在这个系统完成课程模版定义,课程内容管理,课程模块的选用,课程用户的注册以及助理教师和外校访问教师权限定义等功能(如图1)。

4.3 后台管理系统

课程中心的后台管理主要是对基础数据,院系结构,专业设置,开课等进行管理,也包含了主页内容的管理和对第三方系统接入的管理,系统应用架构上主要包括以下两个软件模板和硬件:情景教学录播系统、WEB课件制作系统。

5 结语

由于基于网络的学习平台在我国还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技术上都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开发。但是,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学习支撑环境的建设会逐步趋向于完善,基于网络的学习平台也必将成为人们在未来社会中学习的主要形式之一。

参考文献

[1]赵迅,刘凯,刘颖,李伟刚.高校教育教学资源网站的建设与应用[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9期.

[2]赵成芳.通用教学网站的设计与实现[J].软件导刊,2010年11期.

篇6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作者简介] 林克松(1984—),男,江西上饶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论研究。E-mail: linkeson@swu.省略。

长期以来,大学是师范生培养的主阵营,中小学校大多只是大学的“顾客”,是教师教育的“消费者”,较少承担师范生培养的职责。如何通过机制创新,把被传统教师教育边缘化的中小学校建设成为教师教育的另一重要基地;把中小学校参与教师教育的积极性从“要我做”变成“我要做”;把参与师范生培养变成中小学校内在的行为,而非外在的一种嘱咐或压力,从而使中小学校和大学筑成合力共同提升师范生的培养质量。基于这样的思考,结合免费师范生教育的独特性以及政策优势所决定的对“从教体验”的观照性,2010年3月起,我们提出并实践了免费师范生“双实基地双边联动”实践教学模式,并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助力下,建设了基于该教学模式的资源网站,以期促动免费师范生专业素质的全面提升。

一、免费师范生“双实基地双边联动”

实践教学模式的内涵与特征

所谓“双实”基地,是指高校所代表的教师教育机构将中小学校打造为实验研究与指导基地和实习实践基地的共同体。而双边联动主要是指高校与“双实”基地围绕免费师范生培养而进行的教研互动与教学互动。[1]在该教学模式中,高校改变长期只将中小学校简单定位为“实习实践基地”的传统,而赋予其“实验研究与指导基地”的功能,进而使高校的教学、科研与基地学校的教学、教研有机统整,围绕免费师范生的理论学习、科学研究、技能训练、实习实践等素质能力的培养构建起教、学、研全方位,一体化,渗透式的联合培养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免费师范生“双实”基地双边联动实践教学模式

从模式的运行机制来看,高校主要负责向免费师范生以及“双实基地”的中小学校教师输出理论知识和规范的科学实验研究范式,而“双实基地”主要负责向免费师范生以及高校教师提供真实的教育教学情景以及教育实验研究阵地。在这样的逻辑链条中,免费师范生得以在高等教育经验与中小学校经验之间达成适度的平衡,中小学校获得了高校的知识帮扶、智能支持以及相应科研经费支撑,大学则拥有了稳定的免费师范生实习实践基地以及科研实验场所。如此,大学、中小学校、教师、学生都能从这种关系中得益,实现共生共赢式发展。实践表明,免费师范生“双实基地双边联动”实践教学模式以“双实基地”构建为载体,以“教、学、研”联手互动为形式,以免费师范生培养为核心,以资源共享为准则,以利益联合为旨归,能够极大地激发中小学校参与师范生培养的内在动力,并从根本上符合免费师范生培养的内在要求,对提高免费师范生的培养质量卓有成效。

二、免费师范生“双实基地双边联动”

实践教学资源网站的建设原则

在免费师范生“双实基地双边联动”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提高互动的频度、密度和效度,实现互动的全程性、实时性和便捷性,我们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力量,通过建设资源网站的形式,为教学模式的有效运行提供了平台支撑。而资源网站本身也成为了高校与“双实基地”共同培养免费师范生的“联合阵营”。为了发挥资源网站的最优价值,建设过程中主要遵循了如下原则:

1. “双赢互惠”原则

“双实基地双边联动”过程中人际交往的积极关系是建立在高校与中小学校共同发展的双赢互惠性原则基础之上的。在共同价值取向的利益追求下,高校与中小学校建立起一种相互发展的特殊关系,这种关系的特殊性表现为高校受益与中小学校获益的双赢互惠性。基于此,网站建设必然要体现双赢互惠的理念。网站建设的双赢互惠主要表现为三个层面:一是教学的理论性资源与教学的实践性资源互补的双赢互惠;二是教学实践资源与教学研究资源互补的双赢互惠;三是教学性资源与学习性资源互补的双赢互惠。

2. “多元整合”原则

基于不同的使用者,教学资源网站的内容往往也会有较大的差异。本网站的使用者主要是免费师范生和中小学教师,因此网站建设尽力凸显资源的多元整合。主要表现为:一是面向免费师范生的学习资源和面向中小学校教师的教学、科研资源的合理分配。二是显性学习资源与隐性学习资源的包容渗透。既大力开发有利于免费师范生学习的实用显性资源,也融入塑造从教体验、营造合作氛围、展现理念碰撞的隐性资源。三是理论资源与实践资源的整合互补。网站尽力避免大量理论知识的“搬迁”,着重提高培养实践能力的实践资源的比例。四是静态资源与动态资源的有机融合。网站力求资源有静有动、动静结合,增强资源结构的立体性和鲜活性。

3. “动态交互”原则

资源网站要真正促动学习者的“学”还务必需要一个复杂的系统环境。基于此,我们以系统教学设计理论为导向,将资源网站建设纳入“教”与“学”两个系统中进行优化设计。网站建设除了发挥传统的资源搜集、资源管理、资源共享等功能外,还足够重视免费师范生的学习过程,重视学与教的互动以及高校教师、“双实基地”教师、免费师范生等不同主体的交互。网站主张充分利用网络所具有的创新性的交互方式(如公告板交互、即时交互、邮件交互等),并将这些功能有机融入资源网站的应用平台之中,从而提高资源网站的整体效能。

4. “规范易用”原则

资源网站着重关注的是资源上传与分享的流畅性和准确性、信息存储的即时性和持久性以及不同用户之间交流互动的便捷性。在坚持规范建设网站的前提下,考虑到“基地学校”的经济能力以及教师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本网站在开发环境和开发技术选择上,以稳定、实用、交互性强、易于部署的运行环境和技术为主,降低平台应用的硬件门槛,扩大平台应用的普适性。譬如,在平台架构上,我们采用了基于Web技术的B/S结构,其不仅具有成本低、使用简单、方便维护等特点,还具有较高的信息共享度;平台的Web服务器采用Apache,作为一种开放源码的Http服务器,Apache的应用普适性体现为可以使平台在大多数计算机操作系统中运行;平台选用Php作为开发语言。Php是一种开放源代码的编程软件,可以免费支持于商业和非商业用途,因此适合于教育应用;最后,在数据库选择上采用了MySQL数据库。MySQL数据库体积小、速度快、成本低,适用于中小型网站建设,适合在中小学校推广应用。

三、免费师范生“双实基地双边联动”

实践教学资源网站的功能框架

网站以同时服务免费师范生和中小学教师为主旨,一方面致力于为免费师范生创建虚拟的学习环境,提供丰富且结构良好的学习资源,培养其从教的专业态度和精神;另一方面致力于为“双实基地”的中小学教师开辟新型的学习路径,为其提供大量平时难以获取又切合需求的教学、科研资源。此外,平台还力求推动由免费师范生、专家学者、中小学教师、优秀研究生共同构成的虚拟学习共同体的形成,促进四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基于这样的思路,网站构建了“四个板块、十四个模块”的功能框架(如图2所示)。

图2 平台的基本功能框架

1. 联动资源板块

高校与“双实基地”在联动培养免费师范生的过程中具有优势资源互补性。利用网站平台整合双边的优势资源,不仅可以为免费师范生提供更全面、更具针对性的学习养料,也可以促动“双实基地”教师的专业发展。基于免费师范生“学生”、“教师”的双重身份,在双赢互惠的理念下,联动资源板块主要围绕教学资源、教研资源、学习资源的浏览、下载等功能来建设。在内容上,教学资源主要是“五课”资源,即备课、说课、上课、听课与评课资源,包括电子教案、说课稿、教学录像、课件、听课稿、课后反思、评课记录等;教研资源主要是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工作所需要的素材,包括课题论证书、研究报告、实验报告、问卷设计、访谈提纲、学术论文等;学习资源种类繁多,主要包括中小学各科目电子教材、电子图书、名师讲座、教育随笔等。在类别上,网站所建构的联动资源系统既包括外来资源,也包括自建资源。其中,自建资源是主体,外来资源是辅助。所谓自建资源是指高校与基地学校所拥有或合作开发出的资源,外来资源是来自诸如网络等其他途径的资源。

为了提高资源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在该板块引入了“资源共享时录”和“资源利用排行榜”技术。“资源共享时录”主要用于动态实时地采集来自于访问者的信息。这种来自于终端用户的客观数据,比单纯的专家评价更加逼近真实情况,切合实际需求,有利于为资源建设提供真实参数。“排行榜”技术则有助于测量各种资源的现实利用程度,其所得到的指数更是可以作为资源建设的重要参考依据。

2. 联动主题板块

本教学模式在运作过程中主要围绕“四个校本”而展开,即校本管理、校本培训、校本课程与校本教研。“四个校本”不仅是本教学模式的活动主题,其本身也基本囊括了中小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因此,资源网站设置了联动主题板块,下设“四个校本”模块。联动主题板块主要发挥成果展示与成果传播的功能。一方面,网站及时地把院校合作过程中所开展的活动以简报的形式展现出来,不仅可以使活动成果按类别得以记载和永久保留,也可以让免费师范生在潜移默化中全面熟悉和了解中小学校,进而把这种熟悉内化为对基础教育事业的热爱;另一方面,院校双边以活动为载体在联动过程中制造了大量宝贵的学习素材,如校本培训系列活动中的专家讲座视频、校本课程开发活动中的特色课程电子资源、校本教研系列活动中的优质公开课视频、专家精彩点评视频、院校合作课题的电子申报书、开题报告书、研究报告书等,网站对这些成果的展示有利于成果的广泛传播,发挥“双实基地双边联动”的最大效益。

三年来,伴随本教学模式实践的不断深化,网站内的资源不断更新、扩张,为了解决大量资源与用户需求日益专门化、垂直化的矛盾,减少寻找资源的麻烦和困难,我们在该板块增加了“站内搜索”技术,使用户可以方便、快捷、准确地获取所需要的学习信息和资源。

3. 联动交互板块

联动交互板块旨在利用信息技术搭建一个不同学习者通过交互而形成的共同学习场域,以网站为载体,使免费师范生、中小学教师、高校教师和高校研究生组成虚拟学习共同体,达成对免费师范生“双实基地双边联动”实践教学模式的功能扩展。该板块由联动论坛、专家博客和咨询服务三个模块构成。联动论坛主要解决免费师范生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以及方便院校交流而设置,具体包括《专家坐坛》、《资源交流》和《思想碰撞》三个栏目。《专家坐坛》栏目邀请高校专家学者以及中小学校优秀教师定期在平台上解答免费师范生提出的各种学习、发展等困惑;《资源交流》栏目通过虚拟学习共同体成员之间的交流互动达到资源的不断更新与丰富;《思想碰撞》栏目延展了免费师范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空间。

除了采用论坛这一协作交流工具外,平台还应用了当前流行的Blog技术,通过高校部分专家学者与基地学校优秀教师开通博客的形式吸引免费师范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互动当中。此外,为了优化服务,网站还借鉴目前风行的“互动式知识问答”技术,在该板块开设了“互动问答系统”。与传统的答疑系统不同,本系统主要采用“单问多答”的问答模式,即用户提交问题后,可以由其他用户或特别邀请专家学者来回复,并对已有的答案进行补充和评价。这种方式不但方便用户对回复的问题进行甄别,选出最优的答案,而且还有利于用户对问题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无形中提高了学习质量。

4. 联动管理板块

免费师范生“双实基地双边联动”实践教学模式是一个集结多边智慧、多主体共同参与的开放性系统。因此在网站建设及运行过程中,我们同样强调多边主体的智慧和力量。在网站管理上,我们要求高校与基地学校共同“经营”,实行“联动管理”机制,同时鼓励免费师范生的自治式协同管理,从而提高其“主人翁”意识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联动管理板块主要由用户管理、资源管理、新闻管理以及论坛管理四个模块构成。用户管理主要是对网站用户身份的审核。资源管理主要完成对资源进行分类、上传资源以及审核资源等任务,新闻管理主要负责院校联动过程中所有相关活动的新闻,论坛管理主要是栏目设置以及对帖子的内容进行审核。

在四个联动管理模块中,资源管理是重中之重。为了切实提高资源的可用度和共享度,在资源的上传以及资源的审核上,我们严格强调资源的标准性。总体而言,我们要求所有上传的资源必须同时满足技术性和教育性两大要求。所谓技术性要求,是指上传的资源要保证基本的技术标准。比如文本资源素材中,所有的英文字母和符号统一使用ASCII编码和存储,汉字则采用GB码。所有资源的存储格式应当是doc、txt、ppt、pdf、caj等规范存储格式中的一种。如果资源是图像素材,则灰度图像的灰度等级至少不应低于128级,而彩色图像的颜色数则不应低于256色。如果是扫描的图像,则扫描分辨率不能低于72dpi。另外,在建设视频素材时,原则规定使用WMA或者RA等流媒体格式,以规避网络传输速度慢的问题。教育性则要求所有资源应当有正规或权威的出处,要有实际的可使用价值。此外,为了促进高校与“双实基地”的远程协作,一方面我们对网站资源进行了层次分类,并赋予不同类型的用户于相应的资源空间和资源管理权限;另一方面,我们鼓励双边管理人员随着院校联动活动的进展而及时整理、提炼与优秀学习资源,形成院校资源共享的动态机制。

四、免费师范生“双实基地双边联动”

实践教学资源网站的应用

免费师范生“双实基地双边联动”实践教学资源网站以免费师范生培养为依托,积极推进教师教育体系、模式、方法、手段的创新,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的优势,整合教师教育的资源,力求实现“天网、地网、人网”的有机结合,全面提升免费师范生的培养质量。为了保证教学资源的活力和价值,推进本教学资源网站的可持续发展,我们主要从以下方面强化网站的应用。

1. 拓展网站的教学服务形式

“教育技术服务是将教学模式革新、学习资源的利用与建设、教师与学生关系等融合到服务之中。”[2]因此,教学资源网站不应当是教育教学素材的简单堆积。为了真正获得免费师范生以及“双实基地”教师深层次的、专业上的支持,则需要不断深化网站服务教学的功能,扩展网站的教学服务形式。总体而言,我们力求让网站达到“资源进学习、资源进课堂、资源进课程、资源进科研”的理想效应。具体的举措有:

一是资源服务自主学习,开阔学习的视野和形式。不管是针对“基地”教师还是免费师范生,网站尽量提供合理的学习指导、丰富的学习资源、多样的学习手段、良好的学习环境,并力求组建由高校教师、免费师范生、中小学教师、高校研究生等多主体构成的虚拟学习共同体。二是资源服务教学设计,丰富教学设计的内容和方式。不管是“基地”教师还是免费师范生,都可以从资源网站中根据教学设计需要下载诸如优秀教案、多媒体课件、课堂视频等以供借鉴和参考。另外,我们还以小学各个学科的各个单元为准,按照学年次序对教学资源进行分类,按照主题建设成资源压缩包,并尽力完善资源压缩包的素材,以便教师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此外,交互技术也尽量为教师教学反思提供个体反思或群体反思的路径。三是资源服务课程建设,充实提高校本课程的内容和开发能力。特色校本课程开发是当前中小学校创建特色学校的重要途径,也是免费师范生需要学习掌握的重要能力之一。基于“双实基地”特色校本课程开发的实际状况,在资源建设过程中,我们突出了特色课程资源的建设,一定程度上对充实“双实基地”的校本课程内容和提高免费师范生、“双实基地”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有帮助。四是资源服务教育科研,提高教育教研的效率和质量。教育科研是当前中小学教师教学任务的重点和难点,却也是高校的重点和亮点。因此,在本教学资源网站中,教育科研资源占有较大比例,且这部分资源主要由高校教师或者研究生负责遴选提供。

2. 建立参与网站的激励机制

为了推行资源网站在免费师范生、“双实基地”教师之间的应用,扩大资源的应用形式,我们对每届参与本教学模式的免费师范生、“双实基地”教师进行了必要的培训,旨在提高其资源创建、分类、利用、管理和评价的能力。培训的内容既包括像教学资源上传下载、教学资源分类管理等基本的应用技能,也包括基于资源网站的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优质网络教学资源共建与共享等内容。实践表明,恰当的培训对提高免费师范生,尤其是“双实基地”教师使用资源网站的兴趣、信心和效率非常有必要。

除此之外,我们还和“双实基地”一起建立了免费师范生、教师参与资源网站的激励机制。评价的标准主要有三个:一是上传教学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二是使用教学资源的次数和成果,三是参与网上交互的频率和密度。我们把评价与奖励相联系,对于在资源建设和使用中表现突出、成果显著,对网站建设有积极促进作用的则给予相应表彰和奖励。如针对免费师范生,评价结果要求占期末实践考察成绩的10%。对于“双实基地”教师,则把参与网站建设表现作为一项教学成果纳入年终考核和业绩评定之中。

3. 扩大网站的功能辐射范围

网站平台是高校与“基地学校”围绕免费师范生的培养而互动合作的有效桥梁,但这并不意味着网站只能限制于高校与“双实基地”之间。扩大网站的功能辐射性,不仅可以使本资源网站成为推介免费师范生“双实基地双边联动”实践教学模式的重要窗口,也可以吸引更多有识之士参与到网站建设中来,为网站资源的丰富和完善添砖加瓦。扩大网站功能的辐射性主要依靠网站链接而实现。除了高校与“双实基地”自身将本资源网站作为单位网页链接源之外,我们还与区域教研机构(如区域教育科学研究院、区域教师进修学校等)协商,将本资源网站链接到其门户网站中,以更大地扩大网站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五、总结与展望

免费师范生“双实基地双边联动”实践教学模式是对教师教育模式创新的有益探索。三年来,在项目研究人员和“双实基地”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本教学模式改革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不仅有效促进了免费师范生的学习成长,更带动了所选取的某所“双实基地”农村小学教师显著的专业成长速度,同时改善了大学的教师培训范式,促进了大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在本教学模式改革过程中,资源网站作为教学模式的重要补充,同样功不可没。自2010年11月网站正式投用至今,网站访问量已经破千,网站存储的教学资源颇为可观,网站成为了参与本教学模式改革的许多免费师范生和“双实基地”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重要资源库和可靠帮手。最近,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大多数参与本项目的高校教师、免费师范生和中小学教师对网站整体比较满意。但是,网站在日常管理、资源更新等制度建设上有待完善,在资源的个性化定制、个性化推送和个性化存储等个的开发上更是有待深入探索。此外,随着本教学模式改革的不断深入,网站的功能和内容都有待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实践反馈修正再实践”的有序循环,如此,方能最优实现教学资源网站的价值功能。

篇7

当前,数字化资源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现代教育逐步实现从传统教育向数字化教育的跨越式变革。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数字化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基于此,笔者结合多年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经验,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就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数字化资源的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并就如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合理应用数字化资源提出了相应的观点和应用策略,以期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数字化资源的特点

1.教材多样性

以往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虽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学习掌握计算机的基础应用,但是很多教师都是依靠课本进行讲解传授。学生练习时,也是看着课本上的步骤进行操作。与传统的教学资源相比,数字化教学资源可以以数字化幻灯、数字化投影、数字化音频、数字化视频、数字化网上教学等方式在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环境下运行,其多样性能够将教学内容清晰明了地呈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在课堂上直观地进行视听学习。

2.信息及时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纸质教材的弊端凸显。通常一项新技术或者一个应用程序的产生、更新升级往往在几个月甚至几天内实现,而纸质教材的更新速度远远跟不上这些新的信息技术的更新速度,纸质教材在内容的更新方面越来越显示出其滞后性,无法给学生带来更先进、更新颖的教学知识。而数字化资源可以及时更新教学信息,为师生提供最前端的信息技术知识。

3.资源共享性

数字化资源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远程传输,将全世界的信息资源汇聚起来,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教师和学生可以在任何一网计算机上访问教学资源网站,运用相应的搜索引擎快速寻找信息资源,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同时,师生还可以将自己制作的资源(如电子作业)加入到数字化资源库中,采取多种信息处理方式对其进行运用和再创造,实现资源共享。

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数字化资源的合理应用策略

1.激发学习兴趣

笔者在多年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喜欢信息技术课,但是他们在课堂上并没有认真听讲,而是将信息技术课当作娱乐时间,对于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兴趣不高,课堂学习效果也不好。教师可以借助数字化资源,增强课堂学习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例如,“无处不在的信息――信息的概念”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信息的概念、知道信息的传输及获取方式、了解信息的重要性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等。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时,给学生展示新闻联播、天气预报、广告等视频片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生活在信息社会中,信息无处不在,在学生头脑中建立信息的传递有不同方式的认知。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信息?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呢?让学生互相探讨交流,学生可能会回答,“老师给我们讲课,让我们学习知识”“新闻联播播报的新闻,也是一种信息”等,让学生自主说出不同方式传递的内容为信息,培养学生收集、加工和公布信息的能力,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创新思维

传统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们通常的教学方式是:依据课本给学生讲解信息技术知识,某种效果实现的方法和步骤,然后让学生按照步骤进行操作练习,学生依赖教师的讲解思路和指导方法进行学习,缺乏创新思维。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数字化资源,可以利用数字化资源的灵活性和智能化,给学生充分的学习发挥空间,让学生大胆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例如,教师在讲授网页相关知识时,知识量比较大,知识点也比较多。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网页布局、规划流程、网页设计的基本知识后,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尝试做一个网站,在保证网站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的基础上,不限制学生对设计网站的主题、结构布局和内容要求,评比出谁的网站设计新颖、创意性强。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思考:要做一个什么样的网站。举一些不同风格网站的例子如社交网站――QQ空间、购物网站――淘宝商城、新闻网站――凤凰网等,不要求学生能做出与之媲美的网站效果,给学生一个思考的思路。然后让学生思考把什么内容放到网页上,通过什么途径收集网站所需的内容,添加一些什么信息能够美化网站,充分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3.开展针对性教学

数字化资源不必像课本教材那样拘泥于书本文字,它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扩充课堂教学的容量。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数字化资源的丰富性和便利型,针对不同学生的学校能力和学习特长提供不同的教学信息,选择最恰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并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极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例如,在学习Word页面设计的内容时,有些学生可能之前没有接触过相关的知识和信息,而有的学生则在课外已经对相关知识熟悉掌握。如果教师采用“大锅饭”的教学方法,给大家统一讲授,都从最基本的Word基础知识讲起,势必会让一部分基础好的学生对课堂教学感到厌烦,浪费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所以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向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教学信息,_展针对性教学。比如无基础知识的学生,按照原本的教学计划进行学习和练习;基础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他们的计算机端发送进阶阶段的学习任务,对不同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和指导,提高学生自身的存在感和被重视感,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4.优化教学内容

众所周知,科技不断在发展,一些新的知识、技术产生,相应的一些老旧的知识或技术就会被淘汰。信息技术教学领域有这样一种说法,即所学的知识都是过时的。这种说法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纸质教材的滞后性,它的这一缺陷注定其不能及时有效地更新教材内容。学生在学习时,学的是“过时”的知识。数字化资源的及时更新优势,可以让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具备有效性和时效性。例如,信息技术教材中关于Flash知识,其讲解的AdobeFlash软件版本比较老旧,与当前更新的版本软件界面、功能插件等方面都存在一些差异。虽然学生通过学生旧版本也能学到一些基础知识,但是学生后期在软件使用时,一些学过的但是已经淘汰的旧版本功能“无用武之地”,还需要重新了解学习新版本软件的功能。借助数字化资源,教师可以很方便地跟学生讲授新版本、新知识,引入最新技术和理念,让学生的学习跟上时代步伐,掌握前端信息技术知识。

综上所述,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应当紧跟科技发展,结合学生实际,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合理应用数字化资源,借助数字化资源的教材多样性、信息及时性和资源共享性,优化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开展针对性教学。通过多种举措,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