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就业推荐表院系意见模板(10篇)

时间:2022-11-15 03:46:2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就业推荐表院系意见,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就业推荐表院系意见

篇1

(4) 必须贴一寸免冠半身照片,并加盖院(系)公章;

(5) 姓名填写与户口、身份证姓名必须一致,不得有异,否则会给录用、编制和审批就业方案、办理报到手续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6) 现家庭住址与入学时有变化者,必须出示《户口迁移证》或《户口薄》原件,

经二级院(系)审查、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认可后按现住址填写; (7) 奖励情况填写院(系)两级以上的奖励、处分情况;

(8) 学习成绩要加盖学院教务处公章,学习成绩不得作任何涂改;

(9) 推荐表填写后要在规定时间内交院(系)审查盖章,以便及时发还毕业生;

(10)推荐表原件由决定录用并与毕业生签署“就业协议书”的用人单位保存,作为录用和编制、上报就业方案的依据。

盖章流程: 毕业生推荐表

1.学院检查学生推荐表填写情况,并统一在“院系意见”处加盖学院公章; 2.以学院为单位,与就业中心预约盖章时间,并统一前来盖章。原则上没有特殊原因,不接受学生单独前来盖章。

毕业生登记表

1.学院检查学生登记表填写情况,毕业前根据学生毕业资格取得情况,填写院系意见并盖章;

2.以学院为单位,与就业中心预约盖章时间。对取得毕业资格的学生才给予盖“准予毕业”章;

3.原则上没有特殊原因,不接受学生单独前来盖章。

四方协议书

1. 学院检查学生协议书填写情况、公司签章、学生签名; 2. 学院盖章;

篇2

一、艺术类学生就业特点

(一)艺术类用人企业有着明显的地域特点

产业文化是艺术类专业的一个特点,在发展的过程中一般和地方经济有着重要的关联,基于此,艺术类的企业大多聚拢在那些省会大城市和沿海城市。一般情况下,经济发达地区的产业文化有着稳固的根基,对于艺术生而言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为了能够更好的就业,处于毕业之际的艺术类学生大多会选择那些发达城市,寻求发展空间。虽然在一些中小城市也有艺术类的用人企业,但是,由于自身发展的有限性,不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自然不会成为艺术类毕业生选择就业的地区。也正是此种原因的存在就出现了学生选择“漂”的生活。这一现象是艺术类毕业生求职的一个刚性特点,虽然现在有所改变,但地域性特点仍会突出。

(二)艺术类用人企业有着明显的行业特点

作为艺术生和那些非艺术生相比有着明显的不同,一般而言,艺术类学生的就业瓶颈较多,因为用人单位会对专业技能有强烈的要求,企业在内部设立的岗位有着严重的专业性和排他性。对于艺术生而言,选择的求职对象一般是一些文化馆、出版社、艺术团等属于文化传播的企业,这些行业的招聘范围较低,主要是限制在文化设计产业。这和普通专业的毕业生相比有着明显的优势。此外,还有一些企业同属于艺术类企业,像那些用人单位多为私营企业或个人工作室。但是,总的看来,艺术类学生的就业面比较的狭窄。

(三)艺术类学生就业去向两极化明显

随着人们对于艺考的希望的不断增加,艺术类毕业生的人数在不断的增加,这就出现了毕业学生多用人单位少的严重现象。就会造成企业在选择用人时往往是优中择优,出现很多的艺术类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现象。此外,由于一些艺术类学习不断的扩招,出现了学生的专业水平的参差不齐。有的学生选择艺术类院校完全是因为自身的文化课的成绩较低,上艺校可以获得进入大学的机会。在这类学生进行就业时往往不会选择所学进行就业。此外,也有部分学生不愿离开家乡去大城市发展,选择在当地从事别的职业,因此,就出现了就业的两极分化。

二、高校辅导员指导艺术类学生就业工作对策

(一)指导艺术类学生准备好求职材料

对于毕业生选择而言,选择工作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学生在选择企业的同时,企业也在选择学生,要想要用人单位更好的了解自己就需要靴子合适的方式进行展现自己,在这一过程辅导员可以帮助学生制定属于自己的个人简历、自荐书等等能够充分展示自身的材料。

1.对于学生填写推荐表的指导

一般情况下。自荐表是学校为了能够让用人单位更清楚的了解到学生在校学习情况的主要材料,主要体现着学生的综合素质。一般情况下由三大部分组成:第一,该生的基本情况,一寸或二寸免冠照片、在校的奖励和惩罚、个人的兴趣爱好等等;第二,在校期间的学习情况以及各科的学习成绩,以及学生的公章;第三,学校对于该学生的一些推荐意见。因为推荐表上盖有公章,因此,在向用人单位推荐时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因此,辅导员要指导学生仔细认真填写。

2.对于学生制作自荐信的指导

一般情况下,自荐信属于对用人单位的一种自我书面介绍,在格式要求上和书信基本相同,也就是要有基本的称呼、正文、结尾、落款。在开头要注明负责招聘的部门或者是领导,例如“张处长:您好!”等称呼话,结尾要写上“祝事业有成”等祝愿的话,正文要表现出自己对于这份工作的热情和渴望,希望得到这次面试的。自荐信首先要对自己做一个介绍,主要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政治面貌、学历、毕业院校、所学专业、特长爱好等等。自荐信首先要做到有说服力,语句要诚恳、委婉;其次要做到有针对性,不能泛泛而谈,也不能夸大其词;同时还要做到富有个性。

3.对于学生制作个人简历的指导

个人简历是对个人的一个全面的描述,因此,在填写时要做到突出自己的个性,语言要做到得体,有吸引力。个人简历的内容主要有:一是列出自己的姓名、性别、年龄、学校、院系及专业,获得何种学历学位和工作目的等;二是简述自己学习、工作经历,包括实习、在校期间所担任的职务和所获得的各种奖励,业余爱好和特长,适宜从事的工作,通讯地址和邮政编码等。

(二)组织一系列就业指导活动,提高就业技能

辅导员要有针对性地对艺术类学生进行职业分析,拓宽他们的知识领域。树立低年级重基础,高年级重实践的思想,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教育:(1)利用国家的相关就业政策及法律法规,定期开展学习活动。普及就业常识,针对劳动关系、就业协议等进行专业讲解,使学生规避就业风险。(2)毕业生进行客观的优缺点分析,使学生正视优点,直视缺点,发挥专业优势,扬长避短,根据自身特点,适时抓住就业良机。

(三)指导学习广泛收集就业信息,增强就业机会

信息对于艺术生来说就是就业的机会,因此,辅导员要指导学生进行不同渠道的信息的收集,主要可以通过一下几点:(1)要充分的利用所在单位的人脉关系,提供招聘信息。(2)通过网络搜罗各类适合的、真实的招聘信息。(3)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招聘会、宣讲会,通过学校的影响吸引更多的企业来学校进行招聘。

参考文献

[1] 段莎莎.浅析高校辅导员参与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思考[J].学理论.2010,(09).

篇3

大部分高校均要求辅导员与学生同吃同住,要么是辅导员常住学生宿舍,要么是辅导员进驻学生宿舍轮岗值班。可以说,早至晨读,晚至关灯,辅导员基本都与学生在一起,即使周末假日,也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学生活动的组织举办将辅导员和学生紧密联系在一起。辅导员自然具备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优势与学生交流、恳谈。他们能准确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和心理动态,及时了解学生面临的疑惑和困难,量体裁衣地为学生的进步发展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和路线。

1.2 从年龄和专业上看

高校选聘辅导员多面向刚刚毕业的本科或硕士研究生,并主要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或院系专业教育方面进行考虑。学生更愿意对自己的同龄人敞开心扉,他们相信年轻的辅导员能够了解自己的所想所感。另外,刚毕业的辅导员们,能够从自己的切身经历出发,提炼出社会对当前毕业生的新的要求,告诫学生对生涯规划或就业准备进行及时调整。

当前,很多高校开始试行“双师型”或职业化、专业化辅导员队伍建设,着力培养政治过硬、能力较强、优势突出的辅导员队伍;或是鼓励辅导员通过学习和考试,参加思想政治教育培训班学习,获得诸如心理健康、就业指导等方面的资格或等级考试证书,突出了辅导员队伍在学生工作方面的专业优势。

2 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途径

2.1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

就业指导课涵盖的内容十分丰富,其中的自我认知与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政策宣讲、就业渠道概述、就业技巧浅谈等内容都是操作性、实践性、时代性较强的内容,辅导员队伍具有的先天优势决定了其在对以上内容进行讲解时能够更加贴近学生实际,满足学生的需要。通过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设,学生获得了知识与技能,辅导员增长了经验与才干,在师生的良性互动中教学相长,既有利于切实开展就业指导工作,也有利于辅导员队伍自身的完善发展。

2.2 日常教育管理

(1)主题班会和主题团日活动。主要通过这两种方式进行思想和心理方面的教育和疏导,在意识层面开展就业指导。如召开以“敢问路在何方”为题的主题班会或团日活动,引导同学制定经历高考厮杀顺利进入大学之后的人生目标,制定个人发展计划,分析职业理想和社会现实之间的差距,寻找解决方案,鼓励学生正面挫折,感谢风雨,期待彩虹等。

(2)主题学习和经验交流活动。比如开展“大学生创业与贷免互补”等主题学习活动,向学生介绍政策性和程序性较强的就业途径,帮助学生理清应届毕业生可以选择的就业途径有哪些,每一种途径要求具备的标准和条件是怎样的,如何拟定计划达到目标等。也可以召集已成功就业的往届毕业生现身说法,让在校学生直面已经毕业就业的“前辈”,解疑答惑。

(3)日常接触和教育。学生工作的点点滴滴都体现在辅导员对于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中,辅导员对于就业政策的了解和把握、就业形势的分析和感受、就业选择的立场和观点、就业技能的掌握和应用都可以通过日常和同学的交流得以体现,在与学生的沟通中进行一定的引导和树立。

2.3 实习实训和社会实践

实习实训作为高等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起到检视学生专业学习是否牢固的作用,更是学生在进入社会前的“职场预演”。如果说课堂上的就业指导更近乎于纸上谈兵的空乏的话,实习实训则是真刀真枪的就业实战,因此,辅导员要重视学生的实习实训工作。主动参加实习实训动员会,积极参与实习实训中途管理,善于进行实习实训总结归纳,并尽可能对学生所在单位进行意见收集和调查,以期对今后学生的教育培养和就业指导进行调整和完善。

社会实践的积极作用已获得普遍认可,辅导员同样应该鼓励学生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无论是假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还是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的写作,无论是校园内的勤工助学还是校园外的打工兼职,都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对于校园外的打工兼职活动,辅导员应加倍给予关注,谨防出现学生安全事故。

2.4 技能竞赛和就业竞赛

当前很多高校,尤其民办高校,都将培养应用型、创新型、能力型人才作为目标,辅导员可以结合所在院系的实际情况,开展如针对师范生技能的“课堂教学比赛”、针对计算机网络类专业的 “计算机装机大赛”、针对经济管理类专业的“电子商务竞赛”、针对旅游服务类专业的 “中西餐宴会服务竞赛”、针对设计规划类专业的“招贴画设计比赛”等。

近年来,我国也十分重视大学生就业类竞赛的组织开展,包括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以及模拟面试比赛等多种形式。这些就业类竞赛,对参赛选手的意志品质、团结协作、学识水平、写作表达、临场应变、职业素质等能力都有相当大的锻炼,不啻为培养和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辅导员可以在所属院系、所带班级中开展以上竞赛,也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参加高一级就业竞赛的方式树立典型,逐步推广。

2.5 做好就业服务

篇4

作者简介:王娟(1981-),女,山东济南人,山东广播电视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学院,助教。(山东 济南 250101)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5-0244-02

“就业是民生之本”,近年来,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凸现,而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尤其严峻。如何切实解决好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摆在高职院校面前的一个难题。笔者在就业工作实践的基础上,结合自动控制理论中闭环控制的思想,[1]以全新的思路提出了就业工作闭环管理新机制,旨在对高职就业工作产生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就业工作闭环管理新机制的提出

所谓高职院校就业工作闭环管理新机制,就是坚持就业目标责任制,深化全程指导跟踪,完善就业评估机制,促进就业措施改进,努力构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长效机制。基于自动控制理论中的闭环控制思想,通过上述四个环节的有效结合,形成如图1所示的就业工作闭环管理新机制的结构图。

本文设计的闭环管理结构图将就业信息的反馈跟踪管理和闭环的过程管理相结合。该结构将就业目标责任的分解值作为给定量,通过全程指导跟踪组成的反馈环节得到学生就业信息的反馈量,并与目标分解值进行比较计算,将得到的偏差作为评估机制的输入,如误差较大,即就业目标值与实际值之间存在较大的误差,则可通过调整相应措施(比如学科及人员建设、扩宽就业渠道等)正作用于被控对象——学生就业过程中,旨在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二、坚持目标责任制,认真实施就业工作责任制度

为使毕业生就业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实现就业工作的制度化,可制定行之有效的就业工作制度。如促进学生就业工作办法、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度、就业工作考核奖惩办法等。

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的主要内容是:学校及各院系成立就业领导小组,学校就业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年度和阶段就业工作总目标,并将总目标分解到各院系,各院系就业领导小组在此总目标的基础上,根据各专业就业的市场需求、专业竞争力等因素,负责制定院系内各专业的年度和阶段就业工作目标,并将目标分解到各专业就业小组,各专业就业小组可由专业教研室成员、毕业班班主任、毕业班辅导员以及其他干部和教师组成,并明确小组组长和成员,小组组长再将目标分解到各小组成员。通过将就业工作目标逐层分解,做到人人有目标、人人有责任。就业目标责任分解结构如图2所示。比如,某学校将本届毕业生整体正式就业率达到30%作为第一阶段就业工作总目标,这个目标随即分解到各学院及各专业就业小组。假如该校某学院X专业的毕业生人数为30人,X专业就业小组的成员人数为3人,通过平均分配的方式,每位成员须负责10位学生的具体就业工作,只要3名学生正式就业,就可以完成30%的就业目标。

在就业目标责任分解过程中,应列出责任项目,并明确责任人。[2]如学校就业领导小组负责对各院就业工作进行年度考评,考评内容包括目标责任制落实情况,并实行就业工作奖惩制度。院系就业领导小组负责院系就业工作的组织协调和院系的总就业率。各专业就业小组负责学生具体的就业工作,其中,小组组长负责提高专业就业率、分析专业就业市场需求状况、分析专业就业的竞争力等,小组成员负责为毕业生就业信息、了解毕业生思想状况、审查毕业生推荐资格、指导毕业生就业、跟踪统计阶段就业率、分析毕业生就业情况等。毕业班辅导员需做好与各专业就业小组的交流沟通,负责登记毕业生就业去向、办理毕业生离校手续、办理毕业生推荐表、办理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等工作。

三、深化全程指导跟踪

就业指导应贯穿在毕业生择业、就业的整个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指导与服务。各专业就业小组成员在学生就业的全过程中,须定期指导毕业生就业工作,不仅要关注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还要适时补充积极乐观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道德层面的相关知识。毕业班辅导员通过与学生日常交流为学生提供具有时效性的就业指导,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工作,使学生首先从心理层面完成从高职生到职业人的转变,并且从就业政策、简历制作、就业礼仪、面试技巧、职业生涯规划等各方面积极引导毕业生理性看待就业问题,牢固树立就业信心,提高学生的就业成功率。

建立毕业生就业信息跟踪反馈制度,各专业就业小组成员须定期回访用人单位,及时与毕业生或家长沟通联系,对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跟踪调查,及时了解毕业生的去向,定期更新就业信息,分析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同时,积极收集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工作能力、办事态度、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评价,通过对这些信息的跟踪反馈,可为学校学科建设工作提供意见和建议,为后期特色专业建设及培养方案优化提供参考,继而更好地开展就业服务。[3]

笔者曾就全程指导跟踪的重要作用做过一个简单实验,将学生分为A、B两组,每组20人。对A组学生,采用就业全程指导跟踪的方法进行管理,教师定期给他们打电话了解其思想状况、就业心态、就业情况等,并及时给他们提供相关的就业指导。对B组学生,只是做到了及时向他们传递就业信息,后期没有任何的指导跟踪。经实践证明,A组学生的就业情况明显好于B组学生。A、B两组学生的就业情况详见表1。

四、完善就业评估机制

加强就业评估机制的建设,形成全面的就业工作考评系统。可制定相关的就业评估机制,如就业工作评估办法、就业工作考核奖惩办法等。学校就业领导小组可依据考评结果对各院就业工作进行年度或阶段考评,考评内容包括目标责任制落实情况,并实行有效的奖惩制度。通过实施合理的就业评估机制,可及时发现就业目标责任值与反馈实际值之间存在的较大误差,及时调整相关的措施来减少误差,便于达到学校制定的就业总体目标。

规范、合理、科学的就业评估机制是高职院校顺利完成就业目标的有力保证,是落实就业目标责任制必须关注的一个重要环节。

五、促进就业措施改进

当就业目标值与实际反馈统计值之间存在较大的误差,则可通过调整相应措施(比如,学科及人员建设、扩宽就业渠道等)来减少误差,便于达到学校制定的就业总体目标。

1.强化学科及人员建设

首先,实行就业工作与学科专业建设相挂钩,可紧密结合地方产业发展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加强专业建设,坚持办学的就业导向和市场导向。各专业就业小组在开展具体学生就业工作过程中,可真实掌握本专业的就业市场需求状况、本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及专业设置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有利于其适时调整优化专业结构,以求专业设置与社会经济需求零距离,形成具有高职特色的新课程体系。

其次,要加强学生就业工作队伍建设,通过进修、培训等多种方式,努力提高就业工作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水平。并且,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4]“双师型”是造就具有岗位能力学生的前提。各学院、各教研室可根据学科特点,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步伐,一方面,可聘请企业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同志担任兼职教师;另一方面,可鼓励青年教师去企业锻炼,增加教师本身的实践能力和所掌握知识的实践含量,并把实践知识与教学相结合。加强“双师型”队伍的建设是适应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

2.促进就业渠道多样化

(1)重点发展校企合作。首先,积极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企业每年为学校提供稳定的就业岗位,可极大减轻学校的就业压力。其次,企业每年也都需要补充新员工,但考虑到成本,大多企业都不愿直接录用应届毕业生。此时,如果学校推荐大量毕业生到企业进行实习,可极大地降低企业的用人成本。再者,对于毕业生来说,通过对口的专业实习,锻炼了专业技能,也增加了就业机会。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真正实现了学校、企业、毕业生的三方共赢。[5]

(2)积极组织校内招聘会,并加大宣传校外供需见面会。校内外招聘会是传统就业渠道,场次多、用人单位真实有形,吸纳毕业生的容量较大,效果较好,是最受毕业生欢迎的一种应聘平台。学校可安排专员找市场,搜寻就业信息,积极组织校内招聘会。同时,向毕业生介绍校外各地举办的大型正规招聘会,扩大了学生们的就业空间。

(3)充分发挥广大校友和全体教职工及其社会关系的作用,以感情为纽带,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学校应及时向毕业生传递就业信息。可在校内宣传栏张贴招聘信息海报,加大招聘信息的宣传力度;学院各专业小组成员可通过电话、公共邮箱、飞信、QQ群等多方面的联系方式,准确、及时地将就业信息向自己负责的毕业生,增加就业机会,拓宽就业渠道。

六、结束语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创新工作思路,需要把握高职就业工作的客观规律,更需要高校领导重视和全体教职工的支持和配合。只有以学生为本,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就业工作新模式,才能促进高职院校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才能不断增强职业教育的生机活力。

参考文献:

[1]王建辉,顾树生.自动控制原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4-6.

[2]查恒效.高职就业工作体系与机制建设[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9(1):133.

篇5

大学生就业诚信,是指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包括制作个人简历、面试时的个人展示、签约过程中的态度、入职后的工作表现等环节,大学生的一言一行所展示的个人真实信息、真实风彩,如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担任学生干部经历、参加学科竞赛经历以及所获各类奖励等。然而,在各种主观、客观因素的影响下,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表现出许多不诚信的行为和现象,破坏了就业秩序,影响了社会和谐。

第一,缺乏科学管理,滋生“注水简历”。简历是叩开职场大门的敲门砖,一份丰富的求职简历,足以吸引用人单位的眼球,贏得面试机会,为成功签约抢占先机。为了赢得用人单位的青睐,一些毕业生不惜加大简历的水分,自封学生干部、造假等级证书、伪造奖励荣誉、涂改学习成绩等不诚信行为屡见不鲜。某大学针对本校研究生诚信状况进行的一次专业心理调查显实:至少有1/4的研宄生并不抵触在求职中改变自己的履历,进行造假,具有一定造假倾向。

第二,缺乏考评机制,助长“随意违约”。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绝大部分毕业生己经接受了“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念,“骑驴找马”的故事一再上演,用较小甚至为零的违约成本,换取“更好的工作机会”。当然,如果考上研宄生、公务员,或已向签约单位赔付违约金,办理好相关解约手续,则属于规范合理的就业行为,不属于“随意违约”。笔者界定的“随意违约”行为,主要是指毕业生签约某单位后,不去签约单位报到,由于害怕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既不告知签约单位,也不办理相关手续,使得用人单位一时难以应付,并给该校毕业生盖上“不诚信”的帽子,决定不再到该校招聘毕业生。

在签约之际,一方面用人单位为证实签约对象是高校毕业生,多要求学生所在的院系在《推荐表》、《就业协议书》上给予评定,要求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给予推荐并盖章;另一方面毕业生为简化流程,提高签约效率,希望学校相关职能部门提前将推荐意见写好并盖章。这样一来,学校很难及时准确了解学生就业的真实动态。特别是很多毕业生“这山望着那山高”,随时准备再签“更好的单位”,出于侥幸心理,毕业生即使成功签约也不愿意及时上交就业协议、劳动合同等就业证明材料,用人单位也很难与签约学生所在的学校一一联系反馈,因而学校很难及时准确掌握每一对就业双方的签约动态,无法及时准确编制就业计划,更不能及时将毕业生的违约思想扼杀在摇篮里,进而减少违约事件的发生。

第三,激励力度不够,导致“频繁跳槽'据调查,近几年来,应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前3年跳槽率达到70%,跳槽现象频发,是由大学毕业生与中小企业之间的自我要求和需求的双重缺位直接造成的。当然,对于可以吸纳75%就业大军的中小企业来说,企业未能留住人才也有着一定自身的原因,但是大学生责任意识缺位,如诚信缺失、奉献精神不够等,是跳槽频发现象的内在原因。高校毕业生就业期望髙,普遍存在从众心理,在工作岗位上“安不下心”,无法敬业爱岗,应是跳槽频发现象的又一重要原因。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失信行为的影响因素

就业不诚信的思想和行为不是一个独立的问题,造成大学生就业诚信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客观原因,又有个人主观原因;既受社会诚信大环境的影响,又有学校就业管理的原因,还与用人单位的选人机制和大学生自身诚信意识欠缺有关。

第一,诚信意志不坚定。高校毕业生不能正确处理趋利心理与个人价值间的矛盾。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部分毕业生一味追求高薪,而不注重个人价值实现和个人长远发展,使得毕业生的道德品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日益背离。然而,毕业生要想获得长期收益,前提必须是最大化社会价值。毕业生不能正确处理趋利心理与个人发展间矛盾,使得毕业生就业诚信缺失行为十分突出。

大学生还处于青春年少期,其心理发展还处于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还很难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要求的“诚信”、“敬业”等品质与个人长远发展的关系,大学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对“诚信”、“敬业”等品质的理解和践行还远远不够,如一些毕业生面对外界环境的影响,意志不坚定,不能诚信自律,进而给个人和社会造成较大损失。

第二,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目前,我国没有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尚未建构与信用管理直接相关的法律、制度,信用管理体系建设、诚信法律体系建设的严重滞后为失信者的通行留下了广阔的空间,这也是致使大学生的就业失信行为得不到有效遏制的原因之一。此外,社会上也广泛存在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难究等诚信缺失现象,大学生在签完就业协议又违约后,高校的态度多数是,只要企业不追宂责任,他们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少企业也是考虑到想追宄毕业生违约责任,需要付出较大的时间成本而放弃追宄;毕业生在整个就业失信过程中,没有相关法律约束、惩治,也没有太大的经济成本,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就业诚信缺失行为。

第三,高校诚信就业管理不到位。高校在大学生诚信就业教育管理方面不到位,如沿用传统的重灌输、轻引导的教育方式使得诚信就业教育效果不明显、诚信失范的惩处制度不严格,以及在就业过程中高校对大学生的管理不及时、监督不到位等因素,导致毕业生诚信意识淡化、不诚信行为频频发生。特别是一些高校在足够重视培养大学生就业诚信的自觉时,却忽视了对他们的诚信管理和监督,这种管理上的缺位一定程度上庇护了毕业生的就业不诚信行为;再者,面对层层目标考核,部分高校片面追求高就业率,对毕业生的不诚信行为采取了默许态度,更难以为大学生的诚信就业起到积极作用。

第四,用人单位招聘行为不规范。近年来,一些用人单位不规范的招聘行为,已经成为大学毕业生不诚信行为的隐性推动者。如只认“学历”、“证书”,不认“能力”的择人标准,滋长了虚假简历的风气;招聘条件不能因岗定需(专科水平的岗位要求,用本科水平资格来招聘;普通本科的岗位要求,用重点本科的水平资格来招聘;一些岗位只要相关专业毕业生即可,却要求是学生干部),也成为毕业生随意违约、频繁跳槽的催化剂。此外,有的用人单位在招聘宣传时提供虚假信息和承诺,也容易导致违约行为的发生。

三、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理论在促进诚信就业中的具体应用

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强调,为实现组织目标,对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进行科学规划,并采取有效的管理方式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得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在维护正常的就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可应用“三螺旋”理论,集合高校、企业和政府的力量,共同促进诚信就业。“三螺旋”的概念是由美国社会学家亨利埃茨科威兹(HenryEtzkowit)提出,用来解释在共同促进经济发展过程中,大学一产业一政府三者之间相互合作、协同创新的“三重螺旋”新关系。2003年,罗伊特雷德斯多夫教授对“三螺旋”概念做了进一步补充并构建了“三螺旋”理论。在该理论模型中,大学、产业、政府三者的边界和界限逐渐被打破,它们不断磨合、相互渗透,最终形成一种个体独立、相互支持、跨界发展的“三螺旋”协同发展结构,在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促进经济发展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在诚信就业工作中,政府、高校和企业是利益共同体,理应各尽其职,积极推进诚信就业。

第一,政府建立监督评价体系,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大学生就业市场中违规现象经常发生,除了与一部分毕业生诚实守信观念淡薄、就业期望值偏高有关,还与用人单位片面强调用人自主权,而普遍忽视了毕业生就业权利保障有关。高校负责处理毕业生的违约行为,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应承担起监管用人单位不诚信行为的责任。

用监管制度来丰富信用体系,用信用体系来浓厚诚信氛围。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诚信是首要品质,讲诚信、守信用是基本要求。没有诚实守信行为,社会难以和谐稳定;没有信用监管制度,市场经济难以健康发展。我国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信用监管制度的完善,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确定为“十二五”工作目标之一,积极营造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氛围,进而促进社会政治稳定、经济快速发展。

建立并完善社会信用体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事,首先要在全社会营造“诚信光荣,不诚信可耻”的社会氛围,提升全民讲诚信的意识;其次要建立完善诚信监管、失信惩戒等相关的法律制度,使得诚信监管有法可依,做到诚信监管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例如,针对即将进入市场的企业或大学生,可通过实行组织或个人诚信资格准入制,凡未取得各级人社局或相关部门出具的企业诚信证明的,企业不得进行经营活动,大学生未获得高校相关部门开具的诚信档案材料的,不得进入就业市场;针对失信于社会公众的企业或个人,加大处罚力度,从功利角度遏制其失信动机;这些信用制度同样适用于企事业单位,也适用于毕业生本人,对约束集体和个人遵守诚信,践行诚信有很大的帮助。

设置诚信就业行为的评价工具,并及时干预不诚信就业行为。就业行为是否诚信难以鉴定,是高校毕业生就业诚信问题愈演愈烈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因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积极研讨制定相关制度,来规范毕业生诚信就业行为,还应该针对社会各领域的诚信问题出台相关的鉴定规则,使行为诚信评价有一定的依据,使不诚信行为的干预处理有一定的依据。

第二,高校应运用流程再造理论,加强就业诚信监管。来自美国的管理学教授MichaelHammer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提出了业务流程再造理论,强调要把工作任务从始至终组合到工作流程中去,促进成本、质量、效率的改善。大学毕业生从找工作、签约、派遣到报到的整个就业过程,高校可以借鉴流程再造的思想,重新设计诚信就业管理流程,使诚信就业工作得到最大程度的改善。深化诚信道德教育,切实提高其思想道德修养,无疑是实现高校毕业生诚信就业的基本前提;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大对毕业生就业协议管理力度,是对就业过程中的毕业生群体、招聘企业、高校的保护,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和谐社会有着深远的意义。

开展诚信教育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诚信道德意识。要从根本上减少、解除就业不诚信的隐患,高校既要加强大学生的诚信道德教育,还需要加强大学生的诚信实践教育。借助“两课”教育、“晚点名”主题班会等平台,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形势与政策教育、道德教育、职业教育等,一方面帮助他们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另一方面帮助他们树立“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荣辱意识,并在各类党团活动、志愿实践活动中体会诚信的价值和意义,进而帮助学生提高诚信道德意识,理解诚信,在就业过程中践行诚信。

完善对就业材料、就业行为的监管制度。对就业材料的监管,主要是学生所在的院系对《毕业生推荐表》等就业推荐材料严格审查,既要对学习成绩严格审核,也要对荣誉证书、专业技术能力证书严格认证,确保就业推荐信息真实准确。首先要利用“互联网+管理”的便利性,要求毕业生所在高校将学生的成长记录通过互联网上传到特定的教育管理平台,并通过授权账号等形式提供查询功能,使就业过程中的主客体都能高效、便利地辨认用人单位、求职学生信息的准确性;其次,在线下还应实行毕业生就业协议登记、鉴证制度,要求用人单位在审查毕业生就业材料时要向高校索要授权账号密码在规定平台上进行信息核查,毕业生与企业签完协议后,需要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进行系统注册登记,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的劳动雇佣关系才算生效,通过以上种种制约,激励毕业生签约后能及时上交就业材料;再者可以通过建立诚信奖惩机制,激励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讲诚信,约束毕业生不诚信的思想和行为,从而促进高校对毕业生诚信就业的监督。对于毕业生的不诚信行为,可以试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警告、处分等不同程度的惩戒,让他们承担不诚信的责任和代价。

篇6

关键词: 毕业设计;产学研用;应用型本科;车辆工程

Key words: graduation project;Industry-Academy-Research-Application;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vehicle engineering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4-0278-03

0 引言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够将科学理论转化为可操作应用的工程方案或设计图纸的人才[1-2]。“产学研用”是一种生产、学习、科学研究、实践运用的系统合作工程[3]。毕业设计工作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教学中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4]。在当前“产学研用”的背景下,工程教育应回归工程,即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重点强化毕业设计工程性或实用性,在提高毕业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的同时,力争在提高毕业生工程创新能力上取得明显成效[5-9]。

1 毕业设计现状分析

1.1 教师 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在完成较为繁重的教学任务的同时,也面临着科研任务的巨大压力,由于扩招导致的师生比较低,教师很难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指导每一个学生的毕业设计工作上。另一方面,对于大部分教师,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大学承担教师工作,其本身缺乏工程经历和工程实践经验,导致毕业设计题目的工程实践性不强,或完全脱离工程实践。

1.2 学生 绝大多数应用性本科院校将毕业设计过程全部安排在第八学期,因此,很多毕业生由于面临找工作、实习、研究生复试和公务员考试等问题导致没有时间和精力顾及毕业设计,甚至出现了抄袭现象。因此,最为实践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毕业设计并没有完全达到全面检验学生综合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的效果。

1.3 管理 不同于集中式教学,毕业设计期间学生相对较为分散,且毕业设计历时近四个月,周期较长,再加上学生的就业压力和指导教师的教学、科研任务繁重,客观上给毕业设计的管理工作带来困难,往往流于形式。

2 产学研用视角下的毕业设计过程管理

为规范毕业设计管理、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学校制定了《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工作管理规定》,在此基础上,黑龙江工程学院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出台了《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毕业设计实施细则》等相关系列文件,对毕业设计选题、导师选派、过程安排与管理、成果考核等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加强了过程管理和目标管理。

2.1 工作流程 考虑到第七学期学生面临就业找工作的客观问题,通常将理论教学安排在前12周,在13-20周为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学生在第七学期后半部分相对而言时间较为灵活。因此,调整了毕业设计工作流程的时间节点,将图1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车辆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工作流程中“第一项指导教师填写、提交题目”至“第八项组织学生收集资料撰写开题报告”安排在第七学期的第16周至第19周完成。这样,学生提前开始进行毕业设计,缓解了第八学期学生和教师时间和精力投入不足的状况。

2.2 选题 作为该校七个“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专业之一,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车辆工程专业坚持“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毕业设计指导模式,即依托本专业拥有的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及具有多年工程实践经历的企业教师,实行指导教师与校内与企业导师(双导师)共同申报与院系二级(必要时校院系三级)的选题审查制度,要求申报课题数量大于学生人数20%。对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有要求变更题目(中期检查之后不许再变更)的情况,需填写《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毕业设计题目变更审批表》。严格按照“一人一题”、“真题实做”的模式开展毕业设计工作(由多名学生共同参加的项目,必须明确每名学生应独立完成的任务,并在毕业设计题目上加以区别)。

由于采用双导师指导毕业设计,车辆工程专业毕业设计题目大多来自教师的科研项目和工程需求,进而保证毕业设计与工程实践、科研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工程能力。车辆工程专业毕业设计题目包含实际工程项目、科研项目等类型,如表1所示。

2.3 指导 车辆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实施指导教师负责制,指导教师应对学生毕业设计质量负责,企业指导教师应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指导教师要求责任心强,在指导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独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同时,注重对学生思想和心理健康方面的引导。同一组指导教师(双导师)指导的学生数量原则上不得超过8名。对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有要求变更指导教师的情况,需填写《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变更申请表》。

通过校企合作,部分学生到签约单位参与实际工程项目完成毕业设计,将毕业设计与科研生产一线结合起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车辆工程专业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共建T-TEP培训中心,“订单式”培养丰田汽车服务工程师,因此,“丰田班”学生毕业设计题目大多来自丰田汽车公司生产任务;如签约到北京亚新科天纬油泵油嘴有限公司的车辆工程专业学生,这部分学生基于油泵油嘴产品市场调研、产品设计、产品制造与过程控制、产品销售与服务的全生命周期,开展毕业设计工程,毕业设计过程在亚新科天纬公司完成。

2.4 过程管理 学院对毕业设计指导过程进行开题答辩、中期检查和毕业设计审阅(预答辩)等多次检查。开题答辩主要检查学生的对选题和任务书的理解、调研资料的整理和开题报告的撰写质量、主要技术指标和拟解决关键问题的正确性及毕业设计路线和进程安排的合理性等,对检查结果进行通报。中期检查在毕业设计主要检查题目或指导教师的变更情况、毕业设计进度情况、过程管理材料的填写情况、学生所做工作与设计任务的符合度及预期达成情况、遇到的困难和解决途径等情况,重点检查督促在初期被警告学生的情况,对检查结果进行通报。毕业设计审阅(预答辩)之前,指导教师对所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完成情况进行审核评价,并对是否同意参加答辩及推优给出初步意见。毕业设计审阅(预答辩)主要采取分组答辩的形式,查看学生毕业设计的完成质量,过程管理材料的填写情况、答辩安排组织情况的合理性,并让学生熟悉答辩的流程,在此过程中,近三年还对部分学生的成果进行外审和检查。其中毕业设计过程管理材料中的《毕业设计指导记录》,是检查整个毕业设计期间师生的互动情况,指导记录内容包括:指导内容、存在问题及解决思路、指导时间、学生签字、教师签字等,可以评价指导教师的指导到位情况,借此督促指导教师定期检查学生的工作进度和工作质量,解答和处理学生提出的有关问题,并随时做好记录,认真填写指导记录。指导教师(包括企业导师)检查学生进度每周不少于2次,指导时间不低于2学时/人・周。在签约单位进行毕业设计的同学,要求定期向学院指导教师以邮件或电话的形式汇报工作,系主任定期检查《毕业设计指导记录》。

2.5 答辩 答辩是毕业设计最后一个环节,是全面检查和评估毕业设计质量的重要手段[4]。毕业设计成绩由平时成绩(占10%)、指导教师成绩(占20%)、预答辩成绩(占20%)和答辩成绩(占50%)构成,其中平时成绩主要考查学生出勤、开题和中期检查的综合情况,根据考勤表和各小组上报的成绩按照4:3:3的权重给出。毕业设计答辩由毕业设计答辩委员会主持,下设若干答辩小组,其成员包括院系领导、专业教师、企业或科研院所技术人员,每组设一名秘书。对于在签约单位完成的毕业设计,与企业导师单独成立答辩小组,小组成员中企业导师人数比例不得低于40%。

各答辩小组根据各项成绩的权重,确定该生的最终毕业设计成绩,成绩等级分为优秀、良好、中、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对获得优秀毕业设计的学生还要填写优秀毕业设计推荐表上报答辩委员会进行审查,答辩委员会从获得优秀毕业设计的学生中,推选“黑龙江工程学院优秀毕业设计”(简称“校优”),评选数量为各教学单位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总数的2%。再从“校优”中推荐产生黑龙江工程学院“创新杯”优秀毕业设计,评选数量为各教学单位本科生毕业设计总数的1%,采取公开答辩的方式进行。与工程实际结合的毕业设计优先推选“校优”,评选依据为《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优秀毕业设计评选标准》。

2.6 效果 经过近三年的探索与实践,建立了严格且规范的毕业设计过程管理体系,坚持开展毕业设计自检工程,结合学校专家组的反馈意见,进一步完善了毕业设计过程管理体系,使毕业设计的质量呈现上升趋势,近三年车辆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成绩分布如表2所示。

3 结语

毕业设计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10],在坚持“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前提下,着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建立并完善了车辆工程毕业设计过程管理体系,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得以保证,促进了毕业设计质量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张长森.应用型本科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4):122-125.

[2]张长森,吴其胜,侯贵华,等.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设计团队培养模式的构建[J].理工高教研究,2009(12):118-121.

[3]王迎军.深化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拔尖创新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10(21):9-11.

[4]沈奇,张燕,古秋婷.应用型本科工科专业毕业设计质量控制方案设计[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12):167-170.

[5]张力.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战略意义和政策走向[J].教育研究,2011(07):18-21.

[6]尤祖明,迟强.产学研用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5(4):108-112.

[7]张健,丛红艺.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的研究及对策分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4):22-23.

[8]齐晓杰.实施“零距离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10,7:32-33.

[9]叶树江等.“卓越计划”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4):110-112.

[10]李万全,高长银,史丽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探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7(5):71-72.

――――――――――――

篇7

一、招聘对象

(一)2021届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学位应届毕业生;

(二)2021届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公费师范应届毕业生;

(三)2021届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全日制本科师范教育类专业优秀应届毕业生(须在本科期间获得至少1次院系及以上表彰、奖励或其他荣誉等)。

二、招聘岗位、人数、条件(4个岗位,共5人)

序号

招聘岗位

招聘人数

学历

专业

教师资格

普通话

等级

1

高中英语

教师

2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学位应届毕业生,或教育部直属高校公费师范应届毕业生,或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全日制本科师范教育类专业应届毕业生

外国语言文学类

(相关英语专业)

相应学科的高中及以上教师资格

二级乙等及以上

2

高中政治

教师

1

同上

理论类、政治学类

同上

同上

3

高中地理

教师

1

同上

地理科学类

同上

同上

4

高中历史

教师

1

同上

历史学类

同上

同上

备注:专业设定依据《福建省机关事业单位招考专业指导目录(2020年)》

其他条件要求:

1.招聘对象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年龄为35周岁及以下(1984年11月及以后出生),博士研究生年龄可以放宽到40周岁。热爱教育事业,具有敬业奉献精神,思想品德好,身体健康,能胜任中学教育工作。

2.招聘对象的毕业证书、学位证书、教师资格证书等须在2021年8月前取得,其中应届硕士、博士毕业生必须在2021年12月前毕业并取得相应学位,截止时间前仍未取得以上证书的不予聘用。

3.因受过刑事处罚和法律上有规定不得招聘录用的其他情形的人员,不得报名。

三、信息

在莆田第十中学(fjptsz.com/)、莆田市秀屿区人民政府网站教育专栏(ptxy.gov.cn/)、莆田市教育局(jyj.putian.gov.cn)和莆田市人社局(rsj.putian.gov.cn)等有关网站上招聘公告。

四、报名和资格审核

(一)报名时间

本通告之日至现场招聘当天。

(二)报名方式

应聘者需提供《莆田第十中学考核招聘2021年新任教师报名表》(附件1)、身份证、毕业证书(应届毕业生尚未领取毕业证书的提供毕业生就业推荐表)、《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chsi.com.cn上查询打印)、教师资格证书、普通话等级证书、院系及以上表彰或奖励证书(2021届部属师大全日制本科师范类专业应届毕业生提供)等的复印件各一份,邮寄到莆田第十中学办公室或将材料扫描件电子稿发送到学校邮箱,具体联系方式如下:

联系人:林海清  联系电话:13799631007  0594-5858701

联系地址: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笏石镇毓秀路1177号莆田十中办公室(邮编351146)

电子邮箱:178490063@qq.com(邮件主题注明“毕业学校+应聘学科+姓名+手机号码”)

(三)资格审核

由学校招聘考核小组对各应聘者的材料进行审核,具备应聘条件者通知其参加面试考核。应聘人员提供的身份证明和应聘岗位所需的资格材料应真实有效,面试考核时应提供纸质复印件一份并随带原件进行验证,如发现弄虚作假,取消其应聘资格。

五、考试

由秀屿区教育局组织招聘考核小组赴有关高校对具备应聘条件者进行面试考核。

(一)考核时间和地点

2020年12月上旬:福建师范大学、闽南师范大学。

具体面试考核时间和地点将提前一周在招聘相关高校和莆田第十中学网站上。

(二)考核对象

符合应聘条件的报考者,全部列为考核对象。

(三)考核办法

采取面试考核的方式进行。面试工作由招聘考核小组组织,择优聘用。

面试考核以教学技能考核为主。教学技能主要通过10分钟的片段教学方式来考核,在指定的教材内随机抽签决定片段教学的内容,总分100分(样表见附件2)。

面试考核成绩划定合格线,报考人数和岗位招考数超过1:1比例的岗位,考核总成绩必须达60分以上(含60分),方为合格;报考人数和岗位招考数小于或等于1:1比例进入面试的(含考核时因其他考生放弃造成1:1比例的),面试成绩必须达70分以上(含70分),方为合格。

(四)考核使用教材(普通高中教科书)

英语:必修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6月第1版,2020年7月第1次印刷);

思想政治:必修1(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年7月第2版, 2020年7月第1次印刷);

地理:必修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6月第1版,2020年7月第1次印刷);

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8月第1版,2020年7月第1次印刷)。

六、体检

(一)体检时间

另行通知。

(二)体检地点

县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

(三)体检对象

根据岗位计划聘用人数,按1︰1的比例,在考核成绩合格的人员中,从高分到低分,确定参加体检人选。

(四)体检标准和办法

由秀屿区教育局组织实施。按照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印发福建省教师资格申请人员体检标准及办法(2018年修订)的通知》(闽教师〔2018〕20号)的有关规定执行。考生对体检结果有疑问的,可在得知体检结论的7天内提出复检,允许申请复检一次,并以复检结果为准。

凡在体检中弄虚作假或者隐瞒真实情况的报考者,不予聘用或取消聘用。体检缺席者,取消聘用资格。

七、考察

(一)考察对象

按1:1比例对面试、体检均合格的报考者组织考察。

(二)考察办法

由秀屿区教育局组织实施。考察包括核实报考者是否符合规定的报考条件,确认其报名时提交的信息和材料是否真实、准确,重点考察应聘人员的思想政治表现、道德品质、业务能力、工作实绩、计划生育、从业禁止、有无违法违纪行为、征信情况、档案以及是否需要回避等方面的情况。

八、聘用和递补

拟聘用人员由秀屿区教育局按规定的程序和标准从面试成绩、考核情况和体检结果均合格的人员中综合考虑,择优确定,并在网站上公示。公示内容包括拟聘用人员姓名、性别、毕业院校,同时公布监督电话,接受社会监督,公示期为5个工作日。聘用结果报市人社局备案。

入聘签约时,入聘对象须持本人身份证参加签约。所有入聘对象均须随带毕业证书(含本科)、学位证书等原件及复印件各一份,无法提供者,取消其入聘资格。不按时参加签约的,视同放弃资格。入聘签约时间另行通知。

进入体检、考察的人员因体检、考察缺席或不合格而造成招聘岗位空缺的,从报考该岗位进入面试成绩在合格线上的人员中由高到低确定递补人选。

九、其他事项

(一)新招聘教师实行最低3年服务年限制度。

(二)本次招聘由秀屿区教育局、秀屿区人社局全过程指导。驻区委宣传部纪检监察组对招聘全过程进行监督。本方案未尽事宜由莆田第十中学负责解释。

 

附件:1.莆田第十中学考核招聘2021年新任教师报名表

      2.莆田第十中学考核招聘2021年新任教师面试考核

评分表

          3.莆田第十中学考核招聘2021年新任教师聘用审查表

 

 

 

附件1

莆田第十中学考核招聘2021年新任教师报名表

报考岗位:                                         报名编号:

姓名

 

性别

 

出生

年月

 

民族

 

政治面貌

 

籍贯

 

入学前户籍所在地

省市县(市、区)

身份证

号码

 

通讯地址及邮编

 

联系

电话

 

教师资格

种类

 

教师资格

任教学科

 

普通话

等级

 

英语等级

 

本科毕业院校及专业

 

毕业

时间

 

是否全日制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毕业院校及专业

 

毕业

时间

 

是否全日制

 

个人主要

简历(何年何月至何年何月在何学校学习,任何职务)

 从高中填起

在学期间

奖惩情况(含获得奖学金情况)

 

 

应聘者个人承诺:

本人承诺所提供的材料真实有效,并已认真阅读《莆田第十中学考核招聘2021年新任教师方案》,确认个人专业符合招聘岗位条件要求。若提供的材料虚假或专业不符,本人自愿取消聘用资格并承担一切责任。

本人签名:                 年  月  日

资格审查意见

 

 

审查人签名:                年  月  日

备注

 

                              附件2

莆田第十中学考核招聘2021年新任教师

面试考核评分表

招聘岗位:                                  考生面试顺序号:            11

项目

评价要点

权重

得分

教材

处理

1、符合课程标准和教学要求,切合学生实际,目标明确、具体、可操作。

15分

 

2、能正确认识所选片段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教学整体设计重点突出、难易适度。

3、能力培养、思维训练要求明确,注意寓德于教。

教学

方法

1、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突出,渗透学法指导。(通过教师口头表达体现学生活动)

15分

 

2、教学灵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措施有力。注意科学性、有效性。

教学

效果

1、学习情境创设合理,活动或训练安排恰当,通过教师口授方式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及合作交往的机会。

40分

 

2、内容正确,讲解无误,结构合理(符合认知规律),层次清楚(思路清晰)。教学密度适当,效率高,时间分配好。

教师

技能

1、仪容仪表端庄,教态亲切、自然,语言简练、生动、有感染力。

20分

 

2、板书、板画板书设计合理,条理清楚、科学、正确。

3、学科基本技能好,善于发挥自身特长。

教案

片段教学内容完整、正确,教学设计科学合理。

10分

 

总分

 

评委签名:

年  月  日

附件3

莆田第十中学考核招聘2021年新任教师聘用审查表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民族

 

籍贯

 

政治

面貌

 

身份证

号码

 

联系电话

 

学历

 

毕业时间、毕业院校及专业

 

卫健部门

意见

 

 

                    审核人(签名):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公安

部门

意见

 

 

                     审核人(签名):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档案

审查

意见

 

 

                      审核人(签名):

篇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人,大学的招生和就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方式正在为广大人民所接收。近年来高校快速扩招,就业形势逐年严峻,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使学生及家长都非常关心就业。如何帮助大学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顺利就业已成为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适应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促进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蓬勃发展,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和加强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研究越来越重要。

一、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分析

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呈现出认识趋于一致,机构比较健全;课程建设的研究和实践已全面展开。如近几年各校纷纷开设就业指导讲座、组织洽谈会、积极推荐毕业生、提供需求信息等等,但总体上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比较薄弱,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

1.对就业指导工作的内涵理解不够全面。有的高校虽然建立了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但这些机构很难代替就业指导的职能,事实上目前高校毕业生工作机构由于忙于应付大量的与就业有关的事务性工作,难以有固定时间和精力来开展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工作,而且由于缺乏长期系统的业务培训,就业指导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无论是在占有信息方面,还是在知识储备方面均难以达到就业指导应有的效果。即其行政管理职能比较突出,服务职能有所欠缺,还未将就业指导作为一门课程正式列人教学计划,对就业指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有的甚至狭隘地把就业指导理解为找工作、落实具体单位,忽视了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教育功能,以及对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没有发挥就业指导工作在人才培养方面起到的积极作用。

2.就业指导的功能与内容发挥不够。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主要是围绕当年的毕业生就业工作而展开的,就业指导的内容也仅停留在对就业形势的一般介绍和就业政策、规定的诊释。对于如何结合本专业的实际,从专业特点出发加强实践能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加强礼仪学习、学生气质类型的分析,让毕业生明白自己所适合的工作类型及方向等方面的工作还是比较缺乏,几乎不含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所以缺乏对就业指导工作的全局考虑和总体安排,就业指导工作功能单一,内容狭窄,在对大学生就业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引导,在职业判断和选择能力的培养以及职业道德教育等方面着力较少,难以适应当前就业形势的要求。

3.就业指导的方法和手段比较简单。目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较为常见的方法是通过大会“灌输”或集中上大课的形式进行,召开“毕业生就业动员会”和“就业形势报告会”,缺乏针对学生个体特点的专门咨询和有效指导。同时由于缺乏对地方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变化趋势的了解,加之高校就业部门尚未完全实现从“等米下锅”到“找米下锅”的信息搜集方式的转变,因信息来源分散致使就业指导工作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

4.大学生择业定位不准确。毕业生缺乏对社会职业状况、人才市场动态、个人择业目标以及自己适合干什么,能干什么等方面的正确认识和了解。当大学生离开学校去求职时,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感到茫然,不知所措,才发现自己尚未作好就业准备,对职业性质的认识、职业技能的要求、从求学到工作的角色转变、自身心理素质以及对社会的了解等都表现出明显的不足,方知在校期间忽视了对自身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但悔之已晚。于是,为了求职,有的学生无心搞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四处出击;有的推荐表、求职信遍地撒网;有的在选择什么样职业的问题上拿不定主意,反复签约;有的择业目标不明确,人云亦云,求职中处于焦虑、失落、困惑之中……从而导致了择业过程的盲目性、无序性和从众性。在择业时,过分看重报酬、地域和行业,过分注重职业能否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忽视作为当代大学生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置国家需要和社会利益而不顾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了很多人找不到工作,而很多岗位又没人愿意去的被动局面,不利于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更不利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这充分说明了目前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巫待加强和改善。

二、当前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目前高校工作中面临的一项新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发达国家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以职业发展导向为基础,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就业指导,其特征是:就业指导与学生的职业发展愿望相结合,与学校的教学过程相结合,与市场的要求相结合。针一对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借鉴国外就业指导的成功经验,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和研究,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

1.转变观念,与时俱进,真正把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首先要对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应有足够的认识。作为高校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除了具有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理想职业,并进而实现“充分就业”的功能之外,还应具有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等作用。其次,就业指导工作应具有完整性。毕业生就业后,就业指导工作并没有完全终结,还需要对其进行跟踪调查,了解毕业生在角色转换过程中的成功经验,用以指导在校大学生顺利完成大学学业,正确定位,成功就业。同时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对职业和社会的了解也需要一个过程,因此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具有教育过程的长效性和对象的全员性等特点,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贯穿于学生从人学到毕业的全过程之中。

2.狠抓落实,强化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各项建设,包括构建完善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促进就业指导工作向专门化、专业化、正规化迈进。应建立和强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的各项职能,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建立就业指导专题数据库,充分发挥信息采集、就业政策与职业咨询、择业技术、技巧指导等功能作用。让学生了解国家有关就业的文件和政策,及时传播职业信息和社会各种职业的需求预测,提供需求信息,不断开拓就业市场,架起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桥梁,使分散的,零碎的指导和服务提升为完整的、系统的指导和服务。另外还应当加强高校就业指导部门与基层的院系及相关地方专业部门与人员的联系与沟通,在高校内外组成上下左右贯通的指导网络。同时应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软硬件建设,当前尤其是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就业指导专职、兼职人员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