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营销方案模板(10篇)

时间:2022-02-10 14:43:5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全新营销方案,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全新营销方案

篇1

一、消防工作领导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职 责:

1.负责学院消防工作的组织和实施。

2.负责制定学院消防工作应急预案,做好学院的消防安全工作。

3.按照消防主管部门和院领导的要求,安排布置做好全院师生的消防安全教育。当火灾发生时,掌握和稳定师生情绪,引导师生及时逃生,并立即向院工作领导组汇报情况。

4.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院领导汇报。

二、工作原则

火灾等灾害性事故发生后,保卫部门及时组织自救;火灾严重的应在报告消防机关的同时,及时报告主管领导,并派专人在校门口接引消防人员和公安干警到火场,及时了解掌握、提供现场相关资料,特别是易燃品和易爆品排查情况,配合消防队灭火扑救。学校预防与处置突发事件预案立即启动,首先到位的领导组成员,有责任负责协调校内相关部门及时到位配合,组织人员疏散撤离,清点人数,协助抢救受伤和受困人员,尽量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处置火灾事件的基本具体原则:

1.以防为主,防消结合,灵通信息。

2.以人为本,救人优先。

3.沉着应对,果断处置。

4.科学作业,注意安全。

5.缩小事态,减少损失。

6.勘察现场,查明原因。

三、火灾事故处置程序

1.发生火灾事故的正常处置程序

发生火灾---报案(保卫处或老师)---小火灾组织自救----大型火灾先在允许的范围内组织自救(同时拔打119、120等应急电)----并及时向院领导汇报。

2.注意事项

(1)当发生火灾时,全体人员应保持镇定,及时报警并迅速依据任务分工和组长的命令担负起抢救工作,不可袖手等待消防人员前来抢救而延误时机。

(2)迅速切断配电箱总电源。

(3)消防人员抵达现场后,除参与抢救工作外,其余人员应从速远离现场,以免影响或妨碍抢救工作的进行。

(4)现场有危险品、易燃品、易爆物品应迅速搬离。

四、应急小组及职责

1.灭火组许建富负责,由部分保卫人员及保安组成,其主要职责:

(1)了解学校建筑格局及道路情况。

(2)了解电铺设的线路。

(3)了解学校内楼房装修材料的性质。

(4)清楚学校所有消防设施的放置地点。

(5)了解消防设备的保养维护与操作方法。

(6)了解火的走势。

(7)清楚逃生路线。

2.警戒组许开元负责,由部分保卫人员及保安组成,其主要职责:

(1)了解学校建筑格局及道路情况。

(2)当某处发生火灾时,应迅速确定安全逃生的路线,以便疏导他人逃生。

(3)在警戒线负责拦阻无关人员进入火灾现场。

3.救护组王元庆负责,由医务室人员组成,其主要职责:

(1)应接受紧急救护的工作。

(2)应配备急救箱。

(3)应了解一般药物的使用。

(4)清楚指定的逃生路线。

4.疏散组王利勇负责,由部分学工部人员、公寓辅导员及班主任组成,其主要职责:

(1)了解学校报警设施和广播所在地。

(2)了解学校内楼房装修材料的性质。

(5)了解火的走势。

(6)清楚指定的逃生路线。

5.宣传组王宏亮(小)负责,由宣传部(思政部)和信息中心组成,其主要职责:

(1)开展宣传,信息的收集、整理、报送和。

(2)负责与上级部门的沟通。

篇2

1.1 针刺伤

是常见的危险因素,任何损伤人体的锐器都有可能传播血行性播散疾病,例如HBV、HCV和HIV等。去污区工作人员在处理针头、穿刺针头或者剪刀、刀片方法不当时,造成皮肤粘膜的损伤。英国医学会对针刺伤和HIV、HBV感染发生的危险做过调查,认为两者相关性较大,特别是HBV的传染性更强。针刺伤时,只需0.004ml带有HBV的血液就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1]。

1.2 化学性因素

化学消毒剂对人体的皮肤、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等有一定的危害,特别是含氯消毒剂的大剂量使用,长期接触可引起接触性皮炎、鼻炎、哮喘,重者可致癌 [2]。另外多酶、清洗剂。剂、除锈剂、除胶剂等,对皮肤粘膜有刺激和腐蚀作用,如直接用的皮肤接触,可造成局部灼伤。溅入眼睛还可以引起烧伤。

1.3 物理因素

去污区内各种清洗机使用时产生的噪音,对人体的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有一定的影响。还有在接触清洗烘干后的物品和清洗架、筐篮时,未使用防烫伤防护工具时,造成烫伤。在操作时,搬运器械、推车或者手工清洗过程中,姿势不正确、工具或者操作台不符合人体功能学、负荷超重、操作不当引起扭伤、拉伤、撞击伤等。另外,去污区是进行器械清洗的场所,手工清洗或者超声清洗时,容易产生污水喷溅或者气溶胶,同时会造成水或清洗液溅出到地面,造成跌倒事故的发生。

2 对策

2.1 建立职业安全手册 加强工作人员对锐器伤的教育与防范,对《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等各种规范措施应定期组织学习,熟练掌握操作规程, 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

2.2 严格执行各种标准预防措施

2.2.1 防止锐器伤及感染的危害及处理

去污区工作人员在进行物品清点、分类时应穿防护服、戴口罩、帽子,戴双层手套。有资料表明,戴双层手套被HBV感染的几率要比戴单层手套时大大降低到6.4%。在分类时尽量避免手直接接触锐器,使用持物钳和持物镊对刀片和针头进行处理,应放入专用加盖的硬质容器内,回收容器时应有密闭盖,不发生器械外露,避免运输过程中工作人员被针头或者锐器刺伤造成意外。

应急处理方法 发生针刺伤后,应先脱去手套,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伤口,并用流动的水冲洗伤口,再用碘酊、酒精对创面进行严格消毒处理。立即向医院感染管理科报告,以确定是否需要接收HIV、HBV、HCV等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检查和随访。并根据污染的病原体的类型,在24h内注射免疫球蛋白。并详细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进行登记保存。

2.2.2 预防化学性因素的的损害及处理

配置化学消毒剂时,做好基础防护,正确配戴口罩和手套,还应该配戴眼罩或者防护面罩,防止在配置过程中粉剂被吸入或者在使用过程中溅到皮肤、眼睛或者是粘膜上,如发生上述情况,应立即用生理盐水冲洗眼睛或者粘膜处15min,严重者应立即就诊。在使用前还应掌握各种清洗剂、消毒剂、除锈剂或者剂的使用说明,了解使用方法、禁忌、毒性反应及处理措施。按正规操作进行使用。对于各类化学溶液,应专人保管,固定存放,明确标识。

2.2.3 预防物理性因素的损害及处理

对各种清洗机、干燥柜等仪器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操作,工作人员应掌握机器故障处理预案,正确处理情况。在接触高温物品时应戴防烫手套,防止烫伤。进行体力操作前,先做初步的风险评估,应尽量避免有危险的体力操作,采取正确的搬运姿势、避免扭腰等不正确的姿势。手工清洗时,工作人员应配戴防护面罩,小心操作,保持水面下操作,防止污水飞溅,使用超声清洗时必须加盖。如污水或者清洗液飞溅到地面,应及时清理,防止跌倒。

2.3 建立工作人员健康档案

应每年对全科人员进行体格检查并建立将康档案,并定期进行免疫计划,提高工作人员的免疫力。

2.4 合格进行排班

应定期进行更换,避免长期在去污区工作造成职业危害。

3 总结

随着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医院感染及职业防护越来越被重视。消毒供应中心因其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职业的危险性而成为高危人群[3]。而去污区人员长期处于职业感染危险因素中,对工作人员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教育和宣传,建立并遵守规范化操作程序,加强检查、督促工作人员坚持自我防护措施[1]。能从根本上降低职业危害的发生率,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我们去污区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

参考文献

篇3

一、消毒供应中心的危害因素

1 物理性因素 噪音、高温、粉尘、锐器刺伤、紫外线照射、空气消毒机照射、触电、压力蒸汽灭菌故障等都对人体有害。

2 化学因素 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中所使用的多酶洗液、除锈剂、含氯消毒剂都对人体的皮肤、呼吸道、消化系统、眼睛、均有不良刺激。

3 生物因素 回收的器械有大量的微生物污染, 特别是血液、体液、可能被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毒等污染。如果长期接触这些污染的医疗器械, 病原体很可能通过破损皮肤进入人体, 造成感染。不规范洗手, 易引起消毒供应中心内部和医院公共设施的污染, 甚至还会将病原菌带入社会和家庭。

4 社会心理因素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大多数的消毒供应中心发展迟后, 资金投入不足, 在器械处理时缺乏专业的清洗、消毒、包装设备, 只能人工代替。导致操作不正规, 存在潜在医院感染。部分单位领导不重视, 把消毒供应中心列为后勤辅助科室, 职工在进修学习、职称晋升等方面均受到一定影响, 存在着一定的消极情绪和心理落差感。

二、防护措施

1 生物因素 每天工作人员用下收车回收污染器械, 带好防护用品, 坚持带一次性手套, 清洗器械时带帽子、口罩、护目镜、双层手套, 穿防水衣、防水鞋, 工作完毕后正确洗手, 用手消毒液, 供应中心全体人员接种乙肝疫苗。加强防范意识, 认真执行操作流程, 护士长每周组织工作人员安全知识学习, 作好笔记, 做到每人都懂防范知识, 确保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

2 化学因素 在工作中使用酶清洗剂、除锈剂、优氯净时, 如溅到脸上及眼睛时, 用清水洗脸, 用洗眼器冲洗十分钟, 同时带好口罩、帽子、护目镜、双层手套。时刻有防护意识, 尽量减少对身体的危害。定期学习化学消毒剂的特点及配置, 对环氧乙烷工作人员进行知识学习, 遇到突发事件时如何处理。

3 物理因素 消毒员持证上岗, 有良好的消毒知识, 操作中严格执行操作程序, 开锅时不面对锅门, 应站在门后或门旁, 以防热气烫伤, 灭菌物品冷却30 min后才能卸载, 取物品时带手套, 如不慎烫伤, 立即涂烫伤膏。为了降低噪音, 在高压蒸汽锅前安装隔音板, 折叠手术敷料时带好口罩、帽子、手套, 以防粉尘及病毒侵入人体。发现压力蒸气灭菌器发生故障时, 及时找维修人员, 防患于未然。不在紫外线照射时走动, 如工作需要, 带护目镜, 在清洗器械时防止锐器刺伤, 如不慎刺伤, 立即挤出血液, 用流动水冲洗, 同时用肥皂洗手, 用碘伏消毒, 必要时接种乙肝疫苗。定期培训用电知识, 发现插座、电器有故障时, 及时找维修人员, 切记疏忽, 造成触电, 电器用完拔下插座。

4 树立标准预防的观念 要把所有被患者体液、血液污染的器械物品视为具有传染性, 工作人员每次接触污染物品后, 应及时按七部洗手法洗手或快速手消毒, 经常洗手坚持标准预防是控制疾病传播的重要手段和关键环节。

5 健全工作制度 细化工作职责将工作职责细化三大部分:工作态度包括劳动纪律、工作作风、团结协作精神、工作流程包括工作日志、工作程序、设备维护保、要求达到的质量标准、管理标准。基础理论包括供应中心的各类制度、本班职责、流程、各类监测标准、基础理论知识、清洗消毒专业知识、制定评分标准。作为指控活动中考核的依据, 使每位工作人员的工作有计划性、系统性、达到自我管理、自我控制。

篇4

在我们平常的生活当中,火灾是突发性灾难之一。每一分每一秒,都有可能面临着火灾。在火灾发生的时候,你会看见那一个个穿着橙色救火服的消防战士总是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全力以赴扑灭熊熊烈火。同所有的危险不同,消防战士面对的是死亡威胁。他们要与火神拼搏,用生命去赌注,挽救更多的生命,但自身随时有可能被烈火吞噬。在生与死的较量中,消防战士宁愿选择后者,也不愿意一条条活生生的生命在自己眼前活活地被烧死!

篇5

[中图分类号]R472.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1(c)-127-02

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的重要部门,是医院医疗、护理工作的枢纽,其工作质量是保障医护工作质量的前提所在。其工作人员每天担负着全院各临床科室使用过的医疗器械、物品的回收、清洗、消毒灭菌任务,工作强度大,污染机会多,操作别容易遭受病原菌的侵袭。因此,加强供应室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显得十分重要。现结合我院实际,就消毒供应中心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1 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

1.1物理因素

消毒供应中心各种仪器设备如压力灭菌器、全自动清洗机、排风扇、电热鼓风干燥箱、真空泵等,在工作中产生的噪声污染超过WHO规定的医院环境的噪声标准极限值,噪声有可能>100 dB,工作人员长时间接触高分贝的噪声污染可损伤体内的听觉器官,引起心血管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的病理生理变化。压力锅灭菌过程中所散发的热量致使供应室内高温高湿,护理人员长期处于此环境中势必影响身体健康。高温高压的蒸汽锅温度高达134℃,在开启设备舱门卸载物品时如操作不当易致烫伤发生。紫外线空气消毒与灯管强度检测时,可使人体皮肤及眼睛受到损害,导致皮肤红斑、角膜炎、结膜炎等。

1.2化学因素

临床使用后的大量污染物品在供应室内需先进行化学消毒液浸泡消毒处理。目前我院使用最多的是含氯消毒剂,广泛用于污染器械的初步处理及地面、物体表面等的消毒。此消毒剂具有腐蚀性、挥发性、刺激性,对人体皮肤黏膜、呼吸道、神经系统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1]。

1.3生物因素

护理人员频繁接触被污染的医疗器械,自身防护措施不到位,病原微生物通过受损的皮肤黏膜侵入人体造成交叉感染。同时在上述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导致部分致病菌扩散到空气中形成气溶胶,造成回收洗涤区环境和空气的污染。

1.4锐利器械伤害

在污染物品回收、清洗和包装过程中,被针头、刀片等锐器刺伤是供应室最常见的职业伤害,可导致工作人员发生血液暴露,有发生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以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危险[2]。美国医学会(AMS)对针刺伤与HIV和HBV感染发生的危险性调查,认为两者相关性较大,特别是HBV传染性更强。针刺伤时,只需0.004 ml带有HBV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

1.5职业安全意识缺乏

护理人员对医院感染的严重性认识不足,个别工作人员文化程度较低,没有接受过正规系统的医学教育,缺乏相关知识,造成职业安全防护意识淡漠,对疾病的传播途径、危害等认识不清,不能正确地执行有关规章制度及防护措施,导致感染隐患发生。

2 对策

2.1加强职业安全防护知识教育

定期组织供应中心护理人员学习《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与技术规范》、《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内容,提高工作人员对供应室工作职业危险性和缺乏防护意识的危害性认识,强化其消毒、灭菌和隔离及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定期考核。将回收、清洗器械过程中穿戴防护用品纳入质量管理体系,与科室经济挂钩,使其主动、自觉地执行防护措施和消毒隔离技术操作规程,有效减少职业危险因素,保障职业安全。

2.2加强标准预防教育,防止锐利器械损伤

工作人员经常接触大量污染锐利器械,在回收、洗涤中很容易遭受伤害,感染血液传播疾病。有资料显示,戴手套后即使被污染的针刺伤,其感染率较未戴手套操作时下降50%。因此,要求供应室人员在操作时必须执行标准预防措施,戴帽子、口罩、防护眼镜、乳胶或橡胶手套、穿隔离衣、围裙等。锐器必须放在利器容器内进行运输,避免用手直接接触锐利器械,以免刺伤[3]。一旦被锐器刺伤,应先脱去手套,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反复轻轻挤压损伤部位,尽量挤出损伤处血液,同时用肥皂流动水冲洗伤口,用75%酒精或0.5%碘伏涂抹消毒,必要时用无菌敷料包扎。如被HIV、HBV等污染利器刺伤,应及时上报感染管理科,并进行血原性传播疾病的检查和随访。

2.3加强供应中心环境质量管理,做好各项防护

2.3.1物理因素的防护 使用空间尽可能宽敞,各区内安装排风扇、空气净化装置及相应降温、消音设施,配置符合功能需求的电热水器,确保温热水供应,冬天减少寒冷刺激。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消毒灭菌操作程序,灭菌结束后开启锅门时人应站在门后或门旁,以防被锅内涌出的热气烫伤,夏季最好不要手臂。卸载物品时,戴无菌且能隔热的棉纱手套,以避免皮肤直接接触高温物品、减少烫伤机会[4]。

2.3.2化学因素的防护工作人员正确掌握化学消毒剂的性能、有效浓度、时间、使用方法范围,配制时戴好防护口罩、手套、眼罩,浸泡器械的消毒液要随时盖上盖子避免消毒剂挥发,减少消毒剂对身体的危害。

2.3.3 生物因素的防护尽量采用全自动清洗机清洗器械,个别需要手工清洗时,应在流动水中液面下进行刷洗,避免发生喷溅、防止产生气溶胶造成污染。经常开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使空气中病原微生物及化学消毒剂挥发的气味浓度降低至最低,减少各种危害因素对人体的伤害,避免交叉感染。

严格执行清洁消毒制度,每日按时紫外线照射消毒、记录,每季度进行灯管强度检测,操作时戴眼镜、手套,穿长袖工作服。做好环境卫生学消毒效果监测,使其细菌数控制在国家规定标准以内,确保良好的工作环境,保障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2.4 建立职工健康档案

由于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为避免交叉感染,对其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也有特殊要求。《河南省医疗机构消毒供应中心(室)管理办法(试行)》第十九条明确规定:患有传染病者、精神疾患人员不能从事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对此,我院每年为供应室护理人员进行健康体检一次,并按规定程序接种乙肝疫苗,提高工作人员免疫力与抗病毒能力,以保证其身体健康。

综上所述,采取安全有效的防护措施、减少造成职业危害的各种因素、提高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意识、加强监督检查,使其自觉遵守规范化操作程序,是加强职业安全管理,保障护理人员身体健康的关键。两年来我院供应室人员除个别轻微烫伤外,无其他职业伤害发生。

[参考文献]

[1]戴青梅,王立英,刘素英,等.医护人员职业性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7):532-534.

[2]戴李中,郑柏湘.供应室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11):1283-1285.

篇6

中图分类号:X701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36-0102-03 DOI:10.13535/ki.11-4406/n.2016.36.051

为控制氮氧化物排放,国家氮氧化物排放政策标准日趋严格,能够实现全工况下的脱硝来降低NOX的排放成为了各火力发电企业追求的目标。因此加快研究从锅炉点火初期到机组并网以及在低负荷的情况下的全工况运行,进一步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成为了从事脱硝技术人员研究的方向。

目前,国内火力发电厂广泛采用SCR(选择性催化还原法)控制NOX的排放。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法)工艺,是一种干法脱硝工艺,反应器采用高飞灰布置方式,位于省煤器与空预器之间。用液态纯氨作还原剂,与烟气中的NOX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反应生成氮气和水,以此来降低烟气中的NOX排放。

其主要反应方程式为:

4NO+4NH3+O24N2+6H2O

6NO2+8NH37N2+12H2O

NO+NO2+2NH32N2+3H2O或者2NO2+4NH3+O2=3N2+6H2O

附加反方程式为:

SO2+1/2O2=SO3

2NH3+SO3+H2O=(NH4)2SO4

NH3+SO3+H2O=NH4HSO4

现以某电厂1000MW机组锅炉为对冲燃烧、π型布置锅炉,额定蒸发量为2880t/h,其不同负荷下设计的烟温参数如下:

由设计的烟气温度可知,该电厂在40%THA工况下,SCR入口温度为334℃,该电厂采用了O号高加技术,脱硝系统退出的最低负荷大约为30%THA。在点火开始到30%THA工况之间,脱硝系统无法投入运行,不能满足从锅炉点火初期到机组并网NOX达标排放的要求。

该机组SCR反应器布置在省煤器与空预器之间的高含尘区域,SCR反应器位于锅炉下游的烟道上,氨喷射格栅位于反应器上游的烟道上,因此在反应器入口处,通过导流板能使氨气/空气混合气体在烟气中均匀分布。在反应器中,氨与烟气中的NOX发生反应,生成氮气和水,然后烟气进入空预器进行热交换后进入除

尘器。

一台炉锅配有两个反应器。每个反应器中催化剂为1+2(备用)布置,初始催化剂体积为933m3/反应器。催化剂类型为蜂窝式。催化剂由1mm厚、间距7.6mm的催化剂元件组成。催化剂元件包含支撑板,在其上涂有表面有活性催化剂成分的二氧化钛载体。在每层催化剂上方装有催化剂测试片及其支架,可定期取出催化剂测试片进行试验测试,用来判断催化剂的运行情况。

为了防止烟气的飞灰在催化剂上沉积,堵塞催化剂孔道,每台炉设一套吹灰系统。在每层催化剂上安装了吹灰器,采用声波吹灰器。吹灰器的数量和布置能将催化剂中的积灰尽可能多地吹扫干净,尽可能避免因死角而造成催化剂失效导致脱硝效率的下降。

氨储存和蒸发系统为脱硝系统提供氨气,氨耗量随进口NOX值由氨流量控制阀来控制。氨气进入混合器后与稀释空气混合,比例为19∶1,避免混合气体发生

爆炸。

氨气在混合器和管道中与空气混合后,进入氨分配总管。氨/空气喷射系统包括供应支管,喷嘴格栅和喷嘴。每个供应管道上都装有手动节流阀和流量孔板,通过调节可获得氨气在烟气中更均匀的分布。根据烟道中烟气取样分析得出NH3和NOX的分布值,以此来调节节流阀。氨喷射格栅安装在反应器前的竖直烟道中。氨喷射格栅包括格栅管和喷嘴。根据NOX浓度分布调节各个喷嘴的氨气/空气混合气体流量。

由于催化剂的温度条件限制,SCR系统广泛采用高温催化剂,反应温度区间为320℃~420℃,而且脱硝装置的进口烟气温度随锅炉负荷变化而变化。当反应器入口温度低于320℃,必须退出SCR脱硝系统,因此现阶段的SCR脱硝系统的设计无法满足火电厂在任何工况时,都必须达标排放的要求。必须对现有SCR脱硝装置的设计进行改进,使其能够在全负荷区间达到脱硝投入的各项要求,在任何工况内实现氮氧化物的达标排放。

现阶段脱硝装置是否可以投入,主要取决于SCR入口的烟气温度,采用选择性催化还原法控制NOX的排放,SCR系统广泛采用高温催化剂,反应温度区间为320℃~420℃,所以需要实现点火开始的全负荷脱硝,必须保证在点火开始,SCR入口烟气温度始终在320℃~420℃。

如何保证点火开始到30%THA工况之间SCR入口烟气温度达到320℃是能否实现全负荷脱硝的关键。目前各电厂均有不同的改造方案,通过了解各电厂的实际运行情况,分析是否能够满足全负荷脱硝,因此目前具备可行性的技术如下,即设置旁路烟道、设置省煤器旁路、省煤器分级改造、回热抽汽补充给水加热改造,燃气补燃方案。

第一,设置旁路烟道。在省煤器进口位置的烟道上开孔,抽一部分烟气至SCR接口处(为提高混合效果,也可以在尾部后烟道低温过热器管屏中、下层之间抽高温烟气),设置烟气挡板,增加部分钢结构和支吊架。在低负荷时,通过抽取较高温烟气与省煤器出口过来的烟气混合,使低负荷时SCR入口处烟气温度达到320℃以上。旁路烟道上需要加装膨胀节、电动关断挡板、调节挡板进行调节烟气流量及温度。通过调节挡板调节烟气流量可使较低负荷下催化剂工作于最佳反应温度范围。

第二,设置省煤器旁路。在省煤器进口集箱以前设置调节阀和连接管道,将部分给水短路,直接引至下降管,减少给水在省煤器中的吸热量,以达到提高省煤器出口烟温的目的。此方案在机组50%负荷左右基本可行,省煤器后烟气温度可达到320℃,但在更低负荷的时候,需要旁路的给水量太大,在省煤器中介质可能会产生超温现象,威胁到机组的安全性。旁路量不太大时也有可能发生汽水两相混合不均情况。此外,也会导致排烟温度升高10℃~30℃,影响机组经济性(热效率可能降低0.5%~1.5%)。

第三,省煤器分级设置。将原有省煤器靠烟气下游部分拆除,在SCR反应器后增设一定量的省煤器热面。给水直接引至位于SCR反应器后面的省煤器,然后通过连接管道引至位于SCR反应器前面的省煤器中。通过减少SCR反应器前省煤器的吸热量,达到提高SCR反应器入口温度在320℃以上的目的。烟气通过SCR反应器脱氮之后,进一步通过SCR反应器后的省煤器来吸收烟气中的热量,以保证空气预热器进、出口烟温基本不变,即在保证SCR最低稳燃负荷以上所有负荷正常投运的同时,保证锅炉的热效率等性能指标不受影响。

第四,回热抽汽补充给水加热。回热抽汽补充给水加热技术是指从汽轮机高压缸上选择一个合适的抽汽点,将该抽汽引入一高加,在机组低负荷时投运该路抽汽,来提高给水温度,以提高省煤器出口排烟温度,进而保证低负荷时SCR催化剂能够安全稳定连续运行,实现全负荷脱硝的功能。

第五,燃气补燃方案。在尾部烟道,采用燃气生产高温烟气,保证点火到SCR投入负荷过程中的烟气温度,从而实现全负荷的脱硝。燃气火焰行程短,可拔高SCR反应器入口脱硝烟道,在脱硝烟道中增设补燃烟道。采用燃气的方式产生高温烟气,由于点火启动阶段过量空气系数很高,使得点火初期产生的烟气中氧气浓度有16%左右,根据实际运行数据推算,需要加热的烟气中氧浓度足够燃料气的燃烧,所以补燃装置的气枪采用布置在烟道内部。增加补燃装置需要将烟道增高6m,此段增补烟道需要布置内衬,防止高温烟气将烟道烧损。

根据热量平衡的原理,计算天然气燃烧将烟气温度提高到320℃,结果得出总耗气量为7200Nm3/h,初步设计在两个烟道上一共布置8只气枪,单只气枪出力900Nm3/h,燃料气的补燃装置为每一个烟道增加一段有内衬的点火风道,通过点火风道内部布置小孔气枪(气枪两侧布置有高能点火器以及火检),高能点火器布置有套筒,在点火补充空气以及烟气中氧气减少的过程中也可以作为补燃用。增加补燃装置需要将烟道增高6m,增加段为有内衬的补燃烟道,使得燃气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混合均匀,混合后约为320℃左右,这个温度为SCR脱硝的最佳温度。

以上前四种方案均可以提升锅炉烟气温度,降低脱硝最低负荷,但是无一例外都需要锅炉本身热量来提升烟温,在锅炉启动初期热量输入不足的情况下,烟温无法达到脱硝要求,都无法实现从锅炉点火到机组并网及并网后的全工况脱硝。

第五种尾部烟道补燃方案虽然具有可行性,通过估算,采用天然气补燃单次点火最大需要消耗的天然气量为53800Nm3,则天然气的质量为(53800*0.71)/1000=38.20吨,一般电厂所在区域都比较偏远,市区天然气管道距离电厂较远,个别的电厂山地较多,天然气管道敷设成本较高,且长距离管路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所以采用管道天然气的投资太高;采用液化天然气的话,需要建立83m3以上的高压储气罐且存在重大危险源,因此该方案具有条件限制,不适合所有电厂进行应用。

通过比较分析,以上的全工况脱硝方案均无法满足任何电厂实现从锅炉点火初期到机组并网NOX降低排放的要求,因此必须寻找其他的可行性方案,通过市场调研,目前市场已经具有的催化剂有四种:高温催化剂(420℃~650℃)、中温催化剂(310℃~450℃)、宽温催化剂(250℃~450℃)、低温催化剂(140℃~280℃或140℃~350℃),根据催化剂温度范围的不同,可采用主路反应器(宽温催化剂)加旁路反应器(低温催化剂)的工艺实现全工况脱硝。

具体全工况脱硝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锅炉启动前上水时,使用辅助蒸汽(或启动炉蒸汽)加热除氧器或高加中的给水,将上水温度提高至140℃以上,逐渐使省煤器、水冷壁受热面升温,最终使上述受热面壁温升至140℃以上。在锅炉点火前吹扫阶段,通过暖风器加热送风机出口二次风至140℃以上,暖风器的热源为辅助蒸汽或启动炉蒸汽。加热后的热二次风使空预器换热元件、炉膛内空气温度、水冷壁之后其他锅炉受热面金属温度、尾部烟道内温度逐渐升至140℃。

通过提高锅炉给水、锅炉送风温度,使点火前的锅炉整体处于温度较高状态。在此状态下使用燃油点火,由于锅炉最低o水温度、送风温度、各受热面壁温均高于140℃,加之点火后燃油燃烧输入热量,可以使锅炉省煤器出口烟气温度达到140℃以上,当烟气温度达到140℃以上时,锅炉点火,关闭脱硝主路反应器主路电动门,启动投入旁路脱硝反应器运行,旁路反应器内装设低温催化剂,适用温度在140℃~350℃之间。当烟温达到250℃以上时,关闭脱硝反应器旁路电动门,开启脱硝主路电动门,通过烟气挡板将旁路反应器切换至主路反应器运行,以实现从锅炉点火到机组并网及并网后的全工况脱硝,同时由于脱硝旁路反应器的存在,当负荷很低时,脱硝主路的烟气温度不能满足低负荷工况下脱硝时,可切换至脱硝旁路反应器运行。这样可满足机组正常运行时低负荷情况下脱硝正常运行,大大提高了脱硝系统的投运率。

该全工况脱硝方案的主要特点在于脱硝旁路反应器采用低温催化剂(140℃~280℃或140℃~350℃),脱硝主路反应器采用宽温催化剂(250℃~450℃)。依据省煤器出口烟温的高低选择投入主路反应器或旁路反应器运行,来实现从锅炉点火到机组并网后全工况脱硝。在低负荷情况下,通过投入旁路反应器来保障低负荷情况下脱硝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脱硝旁路反应器低温催化剂(140℃~280℃或140℃~350℃)的增加,不但实现了从锅炉点火到机组并网期间烟气温度低情况下的脱硝系统运行,也为低负荷情况下脱硝系统的运行提供了安全保障,从而实现了全工况下脱硝系统的投入运行。但同时该脱硝方案也面临着前期投资成本大,运行维护成本高的问题,因此本方案的提出只为进行全工况脱硝的技术人员提供借鉴,对该方案的实际应用还需进一步优化和深入研究,以便早日实现锅炉点火初期到机组并网NOX达标排放。

参考文献

[1] 蒋文举.烟气脱硫脱硝技术手册[M].北京:化学工 业出版社,2012.

[2] 朱全利.锅炉设备系统及运行[M].北京:中国电力 出版社,2010.

[3] 崔建华.选择催化还原技术在在锅炉燃煤技术上的应 用(上)[J].热力发电,2007,(9).

[4] 段传和,夏怀祥.燃煤电站SCR烟气脱硝工程技术 [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篇7

作者简介:谢宗晓(1979-),男,山东日照人,南开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信息安全管理、网络组织与治理等。

1引言

无论信息安全的关注点从单点转向系统,还是其手段从单纯的技术/管理转向体系,安全体系的核心始终都是用户。因为在所有安全机制中,一方面,用户是机器系统的使用者,也是安全策略的执行者,作为主体方存在;另一方面,用户是安全策略约束的对象,作为客体方存在。

用户在信息安全实践中的作用往往被认为是消极的,有些研究认为,在任何系统的安全机制中,人是最薄弱的环节[1-2]。但是,目前不存在完全不需要用户参与就能够智能识别并适应环境变化的安全防护系统,就这点而言,用户参与在现阶段是不可避免的。此外,ISO/IEC27001:2005指出,信息安全的主要目的是确保业务连续性、业务风险最小化、投资回报和商业机遇最大化,也就是说信息安全是基于业务要求的适当安全,过度的安全往往意味着浪费。Spears等[3]的研究表明,用户参与风险评估和控制措施设计过程可以提供足够的业务信息,避免不切实际的安全控制,使实现适当的安全成为可能。因此,用户参与在信息安全实践中是必须和必要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用户参与在信息安全管理(informationsecuritymanagement,ISM)有效性中的作用。

2相关研究评述

2.1用户参与

用户参与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4-5],目前多集中在信息系统开发领域中,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用户参与和用户涉入的概念被认为同义。Barki等[4,6]第一次将用户涉入与用户参与的概念分离,认为用户参与是系统开发过程中用户执行的一系列行为或活动,用户涉入是用户对一个系统的重要性以及与个体关联程度认识的主观心理状态。

用户参与理论假设用户参与与以系统质量、用户满意度、用户接受度、系统应用等定义的系统成功之间存在关联[5],其中隐含的含义为,在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的用户参与并不是必须的,而在信息安全实践中的用户参与则明显不同,只有部分参与与全员参与的区别,并不存在是否参与的区别。Doll等[7]认为,在强制环境下,用户涉入与用户参与没有区别。由于用户参与在信息安全情境中已经隐含了强制环境的含义,因此本研究也认为用户涉入与用户参与同义。为了研究方便以及与信息系统开发过程形成更好的对应,本研究中的用户参与是指用户在安全策略制定过程中的一系列行为或活动。

在信息安全研究领域,绝大多数研究都在关注安全功能的实现,Dhillon等[8]在对文献进行分类梳理后认为,信息安全研究主流必然从关注功能的范式转向基于社会-组织视角的研究;Ashenden[9]反思人在信息安全管理中的作用,认为其中来自人的挑战被忽视了,并建议从管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的角度研究信息安全管理所面临的困境。之后涌现出的基于社会-组织视角的信息安全相关研究中,人的因素明显成为热点,Johnston等[10]认为恐惧诉求会影响员工遵守安全策略;Bulgurcu等[11]认为员工遵守安全策略受规范信念和自我效能等因素的影响。

但是,这些关注员工遵守安全策略的研究与以往的功能范式研究假设前提一样,即用户参与(在信息安全中一般称作人的参与)是作为消极因素出现,这在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和管理中尤为明显。一般认为人工评估是目前信息系统复杂到无法进行全定量化和全自动化评估时不得不采取的一个补充手段[12-14],如何去掉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和管理过程中人的参与也成为其中的重要研究目标之一[15]。

在信息安全情境中,专门研究用户参与的文献较少,仅有Spears等[3,16]探讨用户参与在信息安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并得出用户参与对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有正向作用的结论,但对用户参与在信息安全中的定义未进行深入探讨,直接用信息系统开发中的系统开发替代风险管理。问题在于,在定义信息安全术语的ISO/IEC27000:2009以及类似文献中并没有明确的用户参与的词汇,只有管理者、用户以及全员参与等相关或相似词汇。更重要的是,信息安全的概念比信息系统安全的概念大得多,后者主要围绕信息系统展开,前者则包括与信息有关的所有方面,如信息系统安全、环境安全、通信安全和人员安全等各个方面。

2.2信息安全管理有效性

什么是成功有效的信息安全管理,目前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无论是DeLone等[17]研究中涉及的6个维度的信息系统成功模型,还是He等[18]得到的2组8个因变量,都是关注信息系统的成功应用,其本质是效率或便利性的提高。但是几乎所有的安全控制都增加了系统的操作复杂度,从而降低了效率,或者说,安全性与便利性存在某种程度上的矛盾。信息系统成功和信息安全管理成功指向不同的目标,因此,在信息安全管理情境下不能直接引用已有的信息系统成功模型。

已有的信息安全研究中对于有效性的表述各不相同。Chang等[19]在探讨组织文化对安全管理有效性影响时,将有效性表述为安全管理有效性,并用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可核查性作为变量来表征;D'Arcy等[20]在研究员工安全意识对信息系统误用的影响时,将有效性表述为有效的安全对策;Brady[21]在研究影响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符合性的影响因素时,将有效性表述为安全有效性,并延用了Chang等[19]的研究构念。

无论表述为哪个概念,绝大部分的研究在讨论有效性时都是依据安全属性和安全目的进行判断。ISO/IEC27002:2005对信息安全的定义是保持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也可包括真实性、可核查性、不可否认性和可靠性等。这个定义本身就包含了信息安全管理的主要目标,也包括了7个最常见的安全属性描述。实际上学术界普遍认可的信息安全的3个核心属性是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也称为信息安全金三角或CIA(confidentiality,integrity,availability)框架[22],而对真实性、可核查性、不可否认性和可靠性的认识则各有不同。为了研究方便,本研究选取3个核心属性表征信息安全管理的有效性。当然,有效的信息安全管理还要考虑更多的因素,如应该遵循成本效益分析的原则[23-24]等。

2.3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informationsecuritymanagementsystem,ISMS)概念最初源于BS7799,它是基于业务风险方法建立、实施、运行、监视、评审、保持和改进信息安全,包括组织结构、方针策略、规划活动、职责、实践、程序、过程和资源等内容。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支撑标准是ISO/IEC27000标准族,共有60个标准,编号为ISO/IEC27000~ISO/IEC27059,其中最重要的标准ISO/IEC27001:2005和ISO/IEC27002:2005已经被等同为国家标准,即GB/T22080-2008和GB/T22081-2008。

本研究以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为背景研究用户参与在信息安全管理中的作用,选择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作为研究用户参与的背景主要原因如下。

(1)一般认为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是信息安全管理的一个可接受模型或最佳实践[19,23-25],而且目前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应用非常广泛。截至2011年6月,世界范围内已经通过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注册的组织共有7279家,中国有497家(http:∥iso27001certificates.com/)。

(2)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包括可能涉及的所有信息安全管理活动,ISO/IEC27000标准族不但给出建立、实施、运行、监视、评审、保持和改进信息安全的基于业务风险的方法,而且还给出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实用规则、审核指南以及相关安全域的具体指南等,仅ISO/IEC27002:2005信息安全管理实用规则就包括11个控制域、39个控制目标、133项控制措施。

(3)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相关标准是鼓励用户参与的,部署过程按照Plan-Do-Check-Act的戴明环,阶段划分明显,而且大部分的部署组织会申请第三方认证,并在中国认证认可协会注册,因此研究者可以非常清晰地判断组织是否部署了信息安全相关措施、是否在信息安全实践中有用户参与行为等。

3研究假设和模型构建

3.1用户参与对信息安全管理有效性的直接影响

Ives等[26]对1959年至1981年的用户参与与信息管理系统成功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进行梳理发现,22项研究中有8项表明用户涉入与系统成功正相关;Cavaye[27]对1982年至1992年的研究分析得出的结果基本类似,19项研究中有7项表明用户涉入与系统成功正相关,部分研究是无定论或负相关;He等[18]从464项研究中选择82项实证性研究进行元分析,认为用户参与和信息系统开发的态度和行为与生产率存在不同程度的正相关。

虽然信息系统成功和信息安全管理成功指向不同的目标,但两者的开发过程存在极大的相似性。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部署过程实际上是一整套安全策略体系的开发过程,可认为是系统开发的一种,信息系统开发的过程包括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上线、维护升级等阶段,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部署过程包括风险评估、体系设计、文件设计与编写、试运行、持续改进等过程。信息系统开发与信息安全管理体系部署的对应关系见图1。

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假设。

H1用户参与对信息安全管理有效性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3.2信息安全意识及其中介作用

信息安全良好实践(thestandardofgoodpracticeforinformationsecurity,SoGP)将信息安全意识定义为组织内所有的员工理解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清楚组织所适用的安全级别,知悉并履行个人的安全职责。

用户参与到建立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并承担各种安全责任,可以加深用户对信息安全的理解。Spears等[3]通过研究认为,用户参与到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可以提高组织对信息安全风险和控制措施的重视程度,从而提高用户的信息安全意识。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假设。

H2用户参与对信息安全意识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Kruger等[28]认为,安全控制的应用效果依赖于积极的安全环境,其中每个人都具有较高的信息安全意识,都理解并执行组织内的程序和规程;反之,在消极的安全环境中,安全控制不但得不到有效的应用,甚至会被规避和滥用。按动机分,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1)故意的。如银行业务系统用户的非法外联,由于不理解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不了解后果的严重性,这类用户往往并不知悉组织的信息安全惩戒措施或相关的法律法规,可以归结为信息安全意识薄弱。

(2)无意的。如服装设计人员不知悉哪些信息需要保密、哪些信息可以公开,将作废的设计图纸随手扔进垃圾箱,这可能导致信息泄漏,影响信息的保密性。再如,有些用户对主机的安全操作规程不了解,随便重启服务器,这可能导致宕机,并由此影响信息的可用性。

这些导致信息安全管理失效的行为或多或少与信息安全意识相关联。

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假设。

H3信息安全意识对信息安全管理有效性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H4信息安全意识在用户参与与信息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3.3业务流程结合及其中介作用

系统质量理论认为,用户参与可以使开发者真正了解系统需求,从而提高系统质量[29-31]。在信息安全管理情境中,没有涉及质量这一概念,ISO9000:2005对质量的定义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按照这个定义,信息安全管理的要求是满足组织业务对安全的需要。用户(尤其是业务流程负责人)参与到信息安全管理的建设过程中可以使安全策略开发者了解业务过程,同时也使他们自己更加理解安全策略目的,从而促进安全策略与业务流程进行结合,提高安全策略的质量。Spears等[3]的研究证实用户参与可以使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更加符合业务情境。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假设。

H5用户参与对业务流程结合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对用户参与信息系统开发与系统使用之间关系的研究表明,只有在可选择应用的环境中进行研究才有意义[17]。但Barki等[4]认为,即使在强制应用环境中,用户还是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如态度和意愿)控制使用的程度,而信息系统的使用程度正是信息系统成功的参数之一。

信息安全管理是强制环境,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安全策略的设计者出于尽职免责的心态,很容易陷入过度安全的状态,而业务流程负责人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则希望尽量减少安全控制对正常业务的影响,这种矛盾的存在往往会导致安全策略使用程度(被遵循程度)降低,即安全策略未得到有效实施。

由安全主管和业务流程人员共同参与设计安全策略是解决这个矛盾的途径之一,这个过程往往是一个博弈的过程,最后一般会使组织的安全策略符合基线标准。只有这种充分考虑了业务要求的安全策略才能得到高“使用程度”,进而提高信息安全管理的有效性。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设。

H6业务流程结合对信息安全管理有效性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H7业务流程结合在用户参与与信息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综上所述,提出本研究模型,如图2所示。

4研究设计

4.1样本选择

研究者从2011年6月前通过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497家中国公司随机抽取30家,给每家公司发放10份问卷,以邮寄的方式将问卷发放给被选公司的信息安全负责人,随后以第三方认证机构电话确认的方式,请公司信息安全负责人组织公司相关成员填写问卷,并以邮寄的方式回收问卷。收回256份问卷,剔除问题填写不完整的22份问卷,最终纳入数据分析的问卷共234份,问卷的有效率为78%。填写问卷人员的描述性统计如表1所示,其中男性占60.684%,女性占39.316%,与目前信息安全从业人员性别比例基本相符。

4.2变量和测量

4.2.1自变量:用户参与

用户参与沿用Barki等[6]和Spears等[3]的测量框架,按项目阶段确定关键活动。信息安全管理体系采用PDCA框架模型,阶段划分明确,本研究也采用分阶段罗列关键活动的方法对用户参与程度进行测量,每阶段选取7项关键活动,用户参与其中一项得1分,否则为0,以此类推,每个阶段的用户参与结果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7。

用户参与问卷以ISO/IEC27001:2005和谢宗晓等[22,32]描述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部署过程中一系列关键活动为基础,选择36项关键活动,其中计划阶段12项、执行阶段12项、检查阶段8项、改进阶段4项,并把检查和改进阶段合并为12项。在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从业人员中选取22人,采用多选项-多选择量表的方法,限定从业人员分别从36项关键活动中选择7个认为最重要的选项,从业人员分布见表2,选择结果统计见表3。

4.2.2中介变量:信息安全意识和业务流程结合

无论在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还是在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情境下,信息安全意识和业务流程结合的含义基本一致,都是为了提高信息安全管理的有效性。信息安全意识量表和业务流程结合量表修改自Spears等[3]的问卷,该问卷为Likert7点量表,1为非常反对,7为非常支持。

4.2.3因变量:信息安全管理有效性

采用Chang等[19]设计、Brady[21]沿用并修改的Likert7点量表测量信息安全管理有效性,1为非常反对,7为非常支持。

由于信息安全意识、业务流程结合和信息安全管理有效性的测量量表引用自英文文献,为了保证问卷的有效性,研究者将英文翻译成中文,请两名中文专业硕士研究生对问卷的行文进行修改以符合中文习惯,然后请两位信息安全领域的专家比对问卷的中英文内容并审核确认,所有变量及问卷项见表4。

4.3构建有效性

用户参与、信息安全意识、业务流程结合和信息安全管理有效性4个潜变量的信度(Cronbach'sα)、均值、标准差、极值和相关系数如表5所示。用户参与、信息安全意识、业务流程结合、信息安全管理有效性的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723、0.802、0.640、0.948,信度较高,在可接受范围内。Mithas等[33]认为,来源于实践、经过长期的实践检验且有权威来源的量表(如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能够保证测量的效度。本研究中问卷的测量符合以上要求,因此能够保证效度。

4个潜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全部达到显著相关,数据适合多重中介模型检验。

5实证结果和分析

5.1同源方差分析

由于本研究中变量数据均来源于自称式问卷调查,容易导致变量之间的关系不能反映潜在构念之间的真实关系,即共同方法偏差的存在容易导致构念效度的降低,甚至影响研究假设的接受或拒绝,增加犯Ⅰ类错误或Ⅱ类错误的概率[34]。沿用Podsakoff等[35]和周浩等[36]的方法,本研究采取验证性因子分析方法分两步对问卷共同方法偏差进行分析,检验结果如表6所示。

采用Harman单因子检验方法对用户参与、信息安全意识、业务流程结合和信息安全管理有效性进行检验,如果方法变异明显存在,验证性因子分析的结果容易析出一个单独因子或者一个公因子解释大部分变异[37]。由表6可知,单因子模型的拟合指标没有达到可以接受的标准,NNFI=0.848,CFI=0.863,RMSEA=0.186。然而Harman单因子检验方法的假设前提存在明显的缺陷,除非存在非常严重的同源偏差问题,否则一个公因子解释大部分变量变异的情况一般不会出现。为进一步探查同源偏差的可能性,本研究采用不可测量潜在方法进行因子检验,比较有共同方法偏差的模型与没有共同方法偏差的模型,如果后者的拟合指数优于前者的拟合指数,表明变量数据不存在共同方法偏差。由表6可知,四因子模型的拟合指数比较好,RMSEA<0.080,CFI>0.900,NNFI>0.900,对四因子模型与其他3个竞争模型的χ2和AIC指标(值越小越好)[38]进行比较,无共同方法偏差的四因子模型明显优于其他3个有共同方法偏差的模型,说明各变量间不存在明显的同源方差,用户参与、信息安全意识、业务流程结合和信息安全管理有效性具有良好的区分效度。

5.2结果分析

多重中介模型的验证方法有多种,MacKinnon等[39]提到14种验证路径的方法,在所有验证方法中,Preacher等[40]和Sobel[41]都推荐Bootstrapping方法,认为该方法模型参数估计更为稳健,结论也更可靠,更能避免Ⅰ类错误,尤其是进行多重中介研究时。本研究采用Bootstrapping方法,使用Preacher等[40]提供的SPSS宏,使用SPSS18.0验证多重中介模型。按照提出的研究假设,将用户参与设定为自变量,将信息安全意识和业务流程结合设定为中介变量,将信息安全管理有效性设定为因变量,样本数量设置为5000,置信区间设置为95%,对如下方程回归系数的显著性进行检验,结果见表7和表8。

其中,c、a1、a2、c'、b1和b2为回归系数,ε1~ε4为残差。

由表7可知,c=0.674(p<0.001),达到显著水平,表明用户参与程度的不同显著影响信息安全管理有效性的高低,支持H1,同时也为中介效应的检验提供了基础。a1=0.555(p<0.001),a2=0.421(p<0.001),表明用户参与对信息安全意识和业务流程结合有显著正向作用,支持H2和H5。b1=0.279(p<0.050),b2=0.183(p<0.050),表明信息安全意识和业务流程结合对信息安全管理有效性有显著正向作用,支持H3和H6。

整体模型指标中,F=26.508,p=0.000,说明自变量用户参与通过中介变量信息安全意识和业务流程结合对因变量信息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此外,模型的解释率R2为0.247,表明还有其他变量能够纳入模型,这也是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由表8可知,用户参与对信息安全管理有效性总的间接效应为0.155(a1b1)+0.077(a2b2)=0.232,对应的Z检验结果为3.581(p=0.000),偏差矫正与增进95%bootstrap置信区间为{0.120,0.352},置信区间不包括零。因此,拒绝总的间接效应为零的虚无假设,表明总的间接效应显著。

在多重中介方法中,不但要关注总的间接效应,也要关注单独的中介效应,由表8可知,中介效应值如下。通过信息安全意识:a1b1=0.155(Z=2.569,p<0.050),偏差矫正与增进95%Bootstrap置信区间为{0.048,0.270},置信区间不包括零;通过业务流程结合:a2b2=0.077(Z=1.967,p<0.050),偏差矫正与增进95%Bootstrap置信区间为{0.018,0.162},置信区间不包括零。由此可见,信息安全意识和业务流程结合的中介效应显著,支持H4和H7。此外,两个中介效应的置信区间有重合的部分,且两者比较检验结果不显著(Z=0.992,p>0.050),可以认为两个中介变量起到的中介作用没有显著差异,同等重要。

本研究概念模型的验证如图3所示。

6讨论

(1)本研究验证了用户参与在信息安全管理中的正向作用,这对安全机制不能完全脱离人而运转的情况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2)本研究解释了用户参与如何正向影响信息安全管理有效性。Spears等[3]验证了在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情境下用户参与对控制措施绩效的正向作用,但是并未揭示用户参与如何影响控制措施绩效。本研究通过构造多重中介模型,揭示了用户参与可以有效地提高员工的信息安全意识,促进业务流程结合,使组织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更加符合组织的实际安全需求,最终促进信息安全管理有效性。

(3)本研究采用多重中介的验证模型,应用Preacher等[40]提供的SPSS宏,多重中介模型可以更清晰地揭示用户参与影响信息安全管理有效性的路径。

本研究结论对管理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主要体现在标准制定和安全实践两个方面。

(1)本研究证实了用户参与的重要性和积极作用,为信息安全相关标准的制定、完善和提高提供了新的视角和依据。

(2)大部分组织的安全负责人都会尽量减少人在安全机制中的比重,以减少执行的不确定性,这导致2010年至2011年68%的组织在安全技术方面的投入超过整体安全预算的10%,仅17%的组织在终端用户安全意识教育方面的投入超过整体安全预算的10%,有35%的组织还不足1%;同时,有41.100%的受访组织经历了信息安全事件,攻击源来自内部用户滥用网络或邮件的占24.800%[42]。显然,组织的安全负责人应该将安全预算的分配更多地倾斜到终端用户身上。对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咨询和认证人员而言,在咨询和认证的过程中,不应仅关注安全技术的部署和安全制度的设计,也应关注如何鼓励用户参与到所有可能的活动中,并承担更多的责任。

篇8

【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340

1造成人员危害的不良因素

1.1工作人员自身因素:工作人员的自身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工作人员对操作常规、工作态度观念不强;根据自己的习惯随意改变工作程序;不能有效地利用防护用具来很好的保护自己;没有形成很好的防护意识与行为习惯,都有可能对自己造成伤害,特别是下收组,负责全院各科室使用并可回收的物品,工作量大,手套经常破损。每天接触这些物品,感染各种传染病的机会很大,从而成为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

1.2生物因素:临床使用后受污染的医疗器具都携带着大量的病原微生物,许多物品带有血液、体液和其他污物,使用单位往往未作初步处理,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在回收、清点、去污、消毒的过程中极易发生损伤及污水溅到眼、口、鼻、黏膜,器械损伤率较高,有的还带一些针头、刀片等锐利器械,有刺伤的可能,有发生乙型肝炎病毒((BV)、丙型肝炎病毒((CV)、以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危险。

1.3理化性危害:高温、潮湿、噪音、辐射、粉尘及纤维絮等物理因素是工作人员每天都必须接触的。高温环境操作,易发生中暑、烫伤;洗涤区的潮湿加上冬天的寒冷环境可使工作人员患不同程度的风湿类疾病;噪声易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听觉器官的损害;折叠包装敷料等产生的纤维絮、粉尘,长期吸入可损害呼吸系统功能;紫外线直接照射可导致皮肤、眼睛免疫系统的损伤。而对污染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以及物体表面的消毒,经常使用含氯消毒剂、洗涤剂等化学物质,对皮肤黏膜、眼睛及呼吸道都有刺激性,极易通过吸入、皮肤接触而产生危害。

1.4生理性及社会性危害:下收下送、灭菌装载搬运重物、长期站立操作等,容易造成肌肉、关节的损伤、下肢静脉曲张、腰部损伤等。由于消毒供应中心是服务于临床无直接创收,长期以来待遇不如临床科室,而且工作繁琐、复杂,劳动强度大,职业危害因素较多,自身价值得不到认同,易导致心态失衡。

2安全防护措施

2.1加强防护知识的学习:对回收污染物品一律以传染性物品对待,防患于未然。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加强自身防护,避免血液传播性疾病,给工作人员造成伤害,同时也避免了经工作人员造成院内感染。收集有关安全防护信息,每月组织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学习,每月理论考试1次,并做总结,加强自我防护意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掌握防护方法和措施,减少不安全因素。科室配备足够的防护用品,工作人员熟练掌握各种防护用品的使用方法。

2.2预防器械伤害: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在回收及处理前要穿戴好防护用品,工作中要谨慎、小心,动作要轻、慢,坚持戴手套,克服怕麻烦和侥幸心理,手套破了及时更换。取锐利器械时用血管钳、镊子进行操作。如果在清洗、包装时被锐利器械刺伤时要马上进行伤口处理,轻轻挤出伤口血液,用流动水彻底冲洗,再用3%碘伏消毒,必要时接种免疫球蛋白。溅到脸上、眼睛时,用洗眼器冲洗10分钟。消毒供应中心全体人员都应接种乙肝疫苗,以提高机体免疫力。

2.3手工清洗时防护措施:正确戴帽子、口罩、面罩、护目镜、双层手套,穿防水衣、防水鞋。清洗时在水下操作,防止产生气溶胶。戴、脱手套前、后正确洗手,安装方便、适用的脚踏式水龙头、使用一次性纸巾,取消重复使用的擦手巾,并配备足够的快速手消毒液,坚持正确的洗手方法是预防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重要的措施,但也是平时最容易忽视的环节。应加强工作人员手卫生相关知识培训,正确掌握洗手方法和洗手时机。每个月对工作人员的手卫生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抽样监测,纠正存在问题,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手卫生意识和洗手质量,确保洗手或卫生手消毒效果。

2.4化学因素的防护:超声清洗时随时盖上盖子。紫外线消毒必须是封闭空间,人不在的条件下进行,消毒后至少30分钟后才能进入,应尽量安排在下班后人少时。消毒过程中如必须进室取物,应关上紫外线灯。

2.5物理因素的防护:高压蒸汽灭菌器要由培训合格的消毒员负责,使用过程中严格执行操作程序,压力未降到0以前不能开门,开门时不要面对锅门,应站在门后或门旁,以防锅内涌出的热汽烫伤,夏季最好不要手臂,避免皮肤直接接触高温物品,灭菌物品出锅后必须冷却30分钟才能卸载物品。按规定定期维修,保证各个阀门、排汽管道的良好状态。在高压蒸汽灭菌锅前安装隔音板,可降低一部分噪声,为了减少噪声,操作集中在一段时间内进行,避免长时间的噪音对人员的损害。

2.6配备设备:配备洗涤装置、高压水枪、搬运车、运送车等仪器和设备,尽可能减少手工操作,降低劳动强度,减少工作人员的运动性伤害。通过空调系统调节适宜的室内温度、湿度。各种敷料尽量使用一次性医用材料,减少制作过程所产生粉、纤维絮在空气中的漂浮,保证工作环境的洁净。

2.7正确使用消毒剂及洗涤剂:工作人员熟练掌握消毒剂、洗涤剂的配制方法和注意事项,在配制使用消毒剂、清洗剂时,应根据不同消毒剂或洗涤剂的特性,戴手套、口罩、护目镜等防护用品,避免溅到眼睛、皮肤或吸入呼吸道致伤害。配备有盖的消毒容器,使用时应注意加盖,避免消毒剂散发于空气中,长期吸入,引起呼吸道伤害。

2.8锐器伤的防护:针刺伤发生的原因与工作粗心、注意力分散、警觉性不够、自我防护意识淡薄有关。教育工作人员提高自我防护意识,熟练掌握各种锐器的操作技术,减少不安全操作。使用耐刺容器收集锐利器械,清点、清洗时坚持习惯用持物钳夹取,戴手套操作,使用容器盛装器械传递,保持工作区光线良好,降低误伤几率。同时,配备足够的工作人员,合理排班,注意劳逸结合,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通过经常培训和抽查提问,使工作人员均熟练掌握锐器伤的应急处理措施,减少刺伤导致感染的机会。

工作人员加强业务方面学习提高业务素质,增强消毒供应中心护士的防护能力。严格遵守《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行业标准》,并列入年度考核内容,增强了规范化操作的自觉性。积累并总结经验,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分管领导足够重视,勤于监督,使消毒供应中心管理更规范。

参考文献

篇9

思维是对事物内在联系和属性的概括和间接性反应,是认识事物的最高阶段。销售人员培养营销思维要在头脑中建立工作状态和营销意识。首先客户经理要区分推销工作和营销工作、销售概念和营销概念的区别,掌握大量营销的实际经验和理论知识。其次要从制度上规范经理智能,以客户为核心的客户经理代替以销售为核心的销售员,以客户需要、爱好以及满意度为销售工作的起点和终点。最后是在销售中要细心,善于观察周边事物、观察产品走势。挖掘出深层次销售创新的侧重点。

2.建立全新的创新营销观念

创新观念的在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为了适应形势和满足消费者需要建立的创新意识。观念改革是创新营销的先导和基础。对于大型企业而言,树立创新观念,要粉碎“小富即安”的旧有观念,抛弃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僵化和落后的思想,在学习先进经验的前提下,提升、吸收营销经验,提高企业整体实力、企业战略高度和长远发展,制定出营销方案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

二、企业创新性营销的方式

1.正确树立起知识性营销的新观念

知识营销是商业企业在营销时,将文化内涵和知识含量注入进企业的产品、公关、宣传、广告之中,增加消费者了解相关商品的知识和信息,推动其生活和消费质量,进而提高商品竞争力、树立企业形象、推广商品。知识经济发展中要重视知识营销的观念,主张在市场竞争中不是凭借经验而是凭借知识获得胜利。商业企业要提升营销知识含量,和消费者以及零售客户构建起长期和谐的关系,让营销能够更加具有知识性。所以企业要以战略的决策,通过自主创新、改革体制,适应市场竞争,参与到国际化竞争中。分析知识营销的价值和潜力,让企业发展得到有效的经济保障。

2.构建完善营销机制和营销组织

随着不断深入改革,企业了解到创新的必要性。企业要根据自身需要,以稳定发展、实现创新为目的,从总体上对营销进行规划,为创新营销提供保障。商业企业要实现营销创新首先要在把握营销创新的前提下,采取“金字塔”型结构进行组织,要建立综合决策的管理机构,构建各种委员会,吸收专家作为常务委员,根据企业持续发展的要求和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成立不同的课题小组和分中心。在构建组织机构的前提下,要完善管理和营销机制,保证新建组织能够正常有效运行。首先要对创新营销效益建立起控制机制。企业创新项目需要资金为基础,这要根据企业经济实力并参照同行业投资水平,制定创新投入。通过建立健全控制机制,对资金加强管理,保证其成本、资源利用以及营销组织的合理性。其次建立完善科学的管理机制。建立制度、落实职能并进行同步的用工和人事分配制度,让创新营销规范、有序的进行。最后构建完善创新营销配套的控制风险机制,严格控制和管理制度,化解和防范潜在风险。

3.制定有效的营销人员管理制度

制度创新就用更有效的新制度代替旧制度,这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特别是商业企业在“经营管理型”代替“生产管理型”后,需要高素质管理和营销人员,才能保证营销的成功。要对现有的薪酬和人事管理机制进行改革,同时增加淘汰机制,树立起培养和使用相结合的用人机制。要引进经营型、管理型人才,优秀人才享受考察、深造、培训和再教育的机会,鼓励相关人才总结营销创新方式,对业绩突出和学术带头人要在干部选拔、职称晋升以及工资方面予以奖励。

4.对经营目标进行明确

明确经营方向和目标要在分析、调研市场的基础上,要保证能够有效开展营销活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获得长期优势。首先要强化创新制度和基础管理的构建,提高效率。其次提升品牌效用,增加名牌数量和集中度。最后加强创新力度,提升客户依赖度、忠诚度以及满意度。

5.建立完善的创新营销评估体系

评估体系对创新营销有导向性的功能。企业要对营销者创新能力和素质进行评估,建立完善、统一的体系,这对企业有效创新和开展营销活动进行准确、全面的评价。评估包含两个角度,首先对创新营销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对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目标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其次评价创新目标,根据具体项目制定不同评估指标,并进行有效的定量评估。

篇10

在引发了社交网络上爆发式的传播的同时,此次活动还进行多平台串联,利用社交媒体的传播性带动电商转化率并刺激购买。活动在全国范围内覆盖近4g%的女性群体,尤其是飘柔的目标受众,其中67%是18至34岁的年轻女性。

然而,这只是个开始。“秀恩爱”成功之后,宝洁又走上了“自黑”的路线。

潘婷CLINICARE臻致修护的酷黑包装在整体上会给消费者一种高端的观感,也被宝洁用来“自黑”了一把:宝洁将产品包装特点与网络热词“高端黑”相融合,让消费者对产品的“高端”和“黑”有了俏皮而直观的认识。

同时,潘婷还借助多方平台深度解读“重新定义秀发命运”的产品理念,利用社会化平台场景化内容,通过H5实现020营销,上线一周就有上万网民踊跃参与。

这些夺人眼球的背后又有怎样的用意呢?

巨人为何要卖萌

“随着科技的发展、媒介的变化,中国消费者接触品牌信息的渠道也发生了变化,从平面、广播、电视到互联网,新媒体的出现不断改变着消费者接收和接受信息的习惯,也不断要求企业以创新的思维和方式向消费者传递信息。”宝洁公司大中华区传播与公关副总裁许有杰曾如此阐释宝洁对新营销的认识,而这样的认知在Olay的“极限挑赞”营销活动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快看,‘靖王’跟EXO的张艺兴PK人气。”“啊!我的男神,本王妃一定支撑咱们家景琰!”这两个盯着屏幕尖叫的姑娘并不是在讨论时下热播的古装剧《琅琊榜》,而是在Olay“极限挑赞”中圆了自己的王妃梦。

惊呼和尖叫只是表象,而其背后却是Olay的细心经营。在宣传之初品牌就开始制造悬念引发关注。两大男神应战后,带动双方粉丝、后援会微博、贴吧二次传播及分享,足足引发了17万的转发量、34万讨论量、24万点赞。最终,活动落地在Olay天猫旗舰店里收藏、加购物车、付款等让利上。同时,Olay还推出四重男神大礼刺激购买。

可以说,这次营销活动从目标定位到热点制造、传播推广到最终的落地都显得驾轻就熟。而同样的营销活动还有博朗品牌“男人主场男人样”以及在当前最热的推广平台微信朋友圈上的海飞丝H5广告等等,而这些创新营销都为宝洁的子品牌在品牌宣传、与消费者的互动上取得可观的收益。

宝洁在营销上的创新,都源于其在中国市场的用心探索。与消费者的千万次互动让宝洁洞悉他们的媒介接触习惯,能够让宝洁得以借助不同的平台来叙述每个品牌的故事:从最初的广播、报纸、电视,到现在的互联网、新媒体,消费者在哪里,宝洁就去哪里,通过他们最熟悉的方式来对话沟通。

而这一切认知都来源于市场的变化。

据宝洁在电商平台上的数据显示,18至24岁的消费者占到销量的64%,25至29岁的则有20%,这也是宝洁在中国以及全球市场面临的全新挑战。随着市场变化,宝洁在营销上也做出很大的转变:根据消费者的习惯变化对线上线下的投入做了相应调整。

“在过去五年中,宝洁在中国的电商销售额增长百倍。从去年开始,中国已经成为宝洁全球最大的电商市场。”今年11月ll日,宝洁大中华区电子商务总裁许敏接受采访时透露,其实早在今年10月,宝洁天猫海外旗舰店已经开始了预售工作,以此让宝洁的海外产品通过跨境电商迅速登陆中国。

围绕着这样的变化,宝洁已经从围绕电视做营销转变为采用多元化的平台和手段,在更为丰富多彩的创意画布上描绘营销创意,以此来策应市场的变革。

玩创新营销,宝洁并不是新手

其实宝洁在其本土市场里早就有“Like a girl”这样成功的营销案例,并在全球获奖无数,甚至可以说,宝洁在其本土市场甚至是全球市场上的创新营销方面都拥有丰富的经验,而且硕果累累。

然而在中国市场,宝洁并没有直接去复制原有的营销方案,而是快步而谨慎地试水。

之所以说宝洁谨慎,是因为它并没有把固有的成功案例照搬到中国市场,而是更加深入地去了解中国市场里新的消费群体,捕捉他们的沟通热点,最终以最精准的定位和最有效的沟通方式来吸引他们。

为何宝洁在中国市场营销方案来得如此突然和迅速?

《化妆品观察》主笔、行业专家吴志刚认为,一方面,是中国的新消费群体已经开始成为最主力的消费群体,而他们接受品牌和信息的渠道并没有局限在电视、纸媒等传统的渠道里。这意味着,在新媒体等互动性更强的媒介渠道里,宝洁这样的熟手有更多的发挥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