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安全方面毕业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2-09-06 15:30:3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安全方面毕业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安全方面毕业论文

篇1

 

1. 引言

在日常生活中,像油桶、水桶、输液瓶等相关不透明的容器,需要观察它其中液体的液位,有些则要非常精密的仪器进行测量,来知道它准确的位置,以防安全方面的问题。毕业论文,液位。传感器在这方面应用的也较多。毕业论文,液位。实验用的传感器是Honeywell 的24PCCFA6D,量程为0~100KPa,输入供电范围为5V~12V,温度范围为-40℃~+85℃,具有高稳定性、重复性和一致性[1-3]。

2. 装置介绍

现将对传感器测量液位装置进行模拟,取一饮料瓶,挂在铁架台上,将瓶子底部打一小孔,将塑料管插入,塑料管一头与塑料瓶接口处密封,一段与传感器输入端连接,然后将接口处密封,传感器另一端则直接连通大气。这样,传感器两端的差压就为水压。传感器输出电压端接上小数点后三位的数字显示表,可以明显的看出传感器输出电压值随液位变化时的变化。毕业论文,液位。毕业论文,液位。

传感器与瓶子相接的一端,这端为大气压与水压,传感器连通大气压一端为,所以两端的差压就为水压,而传感器两端差压与其所对应的输出电压值是成正比的,所以可以通过数字显示的电压值,直接推算出液体的高度。

图1 传感器测量液位的示意图

3. 测量方法

3.1 高度定标

首先将塑料瓶进行定标,由于塑料瓶是一个不规则的容器,所以通过量筒的量取,然后转移到瓶中,在瓶上标记好液位的高度。

3.2 输出电压定标

将饮料瓶内装满液体,轻轻松动饮料瓶的瓶盖,使液体缓缓流下,使得饮料瓶中不形成大的液体流,不影响测量位置的压力值。随着液体慢慢的流出,液位开始下降,一边记录液位高度,一边读取显示器的输出电压值,得出一组电压值与液位高度之间的关系曲线:

表1 电压值与液位之间的关系表

 

篇2

        一、引言

  冷链是根据物品特性,为保持其品质而采用的从生产到消费的 过程中始终处于低温状态的物流网络。冷链物流是一种新兴的物流 方式,对于保障食品安全,降低食品和农产品损耗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近年来以“互联网+农产品+冷链”为特色的生鲜电商成为 物流行业的亮点。据有关资料显示,2015年生鲜电商市场规模预计 为521亿元,且年均增长将保持在50%以上(如表1),更是对冷链 物流专业人才提出了非常迫切需求。

 

但我国冷链物流发展起步晚,冷链物流人才相当缺乏,目前国 内大多数高校物流类专业尚未开设冷链物流相关课程,基于冷链物 流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还处于探索阶段。我校自2004年成立 开始就将冷链物流作为物流学科与专业发展的重点方向,在国家自 然科学基金委和学校的共同资助下建立了国内首座“冷链物流技术 条件仿真试验台”之后又完善相关生化检测功能和模拟计算软件, 该试验台可模拟各种气象条件下冷却储藏、运输设备、货物的各种 状况。在冷链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我校依托冷链物流技术试验 平台,开设了特色课程“冷链运输管理’、“食品冷冻学”并为本 科生和研究生开设了相应的实验项目,每年约四分之一的本科生毕 业论文或设计均以冷链物流为专题:有3届全国挑战杯作品均以冷 链为研究对象,所完成的作品分别获国赛一等奖、国赛交叉创新二等奖、省赛特等奖、省赛二等奖等,在冷链物流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二、“二位一体”基本思路

 

物流管理专业是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的新兴专 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1]。因此要求学生在毕业论文环节中,能够应用物流管理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结合企业生产实习,发现 问题和解决问题,为社会输送懂技术、会管理的人才。因此,鉴于 物流管理专业偏于工科要求和应用性强的特殊性,有必要在物流管 理人才的培养中引入工程化教育这_理念。[2我们在冷链物流的本 科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三位一体”的基本思路(图1),即整个毕业设计应包括市场调查、冷链实验和物流方案3个部 分,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其中,市场调查是冷链实验的基 础,即冷链物流实验方案必须以实际的食品或农产品物流过程为参 照:而冷链实验又是物流方案的基础,物流方案和措施的制定必须 基于实验结果,有的放矢,不能泛泛而谈。

 

冷链物流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主要对象是初级农产品、加工食品、花卉、药品等,因此 技术性和工程化色彩较浓,如果没有具体食品的冷链物流实验做支 撑,没有市场调查掌握的第一手资料,物流方案肯定没有针对性, 也就没有深度,达不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要求。但是,如果单 纯以一个冷链物流实验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本科毕业设计,则对物 流管理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应用不够,毕竟我们是管理类专业, 不同于食品和制冷类专业,必须将设计重点放在物流方案的制定 上。冷链实验结果仅是对物流方案和措施的设计提供量化的支撑。

 

三、实践分析

 

毕业设计一般包括选题阶段、调查和实验阶段、论文撰写阶 段。目前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设计)环节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一是选题难,据我们调查,大部分学生在论文选题阶段花费的时间 要1~2个月,有的甚至更长;二是管理难,目前,很多高校毕业实习、考研、找工作和撰写论文在同一时间内进行,在以就业为导向 的思想支配下,很多学生整天忙于实习和找工作,无暇参加讨论、 调研和写论文。一些指导教师鉴于当前的形势,也对这种行为网开 —面,往往只在毕业论文的最后阶段,才将学生召回,平时疏于指 导;三是难综合应用,论文往往只能针对物流管理的某个方面进行 较深入的研究,既没有深度,也没有广度。3针对以上问题,我们 进行了以下探索和实践。

 

(一)结合项目提供设计选题

 

近年来,我校冷链物流团队承担和完成了几十项相关研究课 题,在国内系统开展冷藏物流技术条件的试验研究,先后承担了包 括东亚运输学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等在内的_系列国 际、国内冷链物流项目。在选题环节,鼓励指导教师根据自身的专 业特长和承担的课题,提供毕业设计选题;并在召开选题动员会 时,洋细介绍自己指导毕业设计的课题来源、主要内容以及要求, 吸引有兴趣的主动报名参加。由于毕业设计来源于指导教师的课 题,简化了选题环节,又基本上杜绝了抄袭和雷同的现象。如指导 教师根据承担的生鲜农产品物流安全方面项目,分别提供了木瓜、 龙眼、荔枝、鲩鱼、鲫鱼、冷鲜牛肉等品类的冷链物流设计选题。 而且,部分指导教师改进论文选题方式,采用将毕业设计与学生科 技创新等活动相结合起来等形式,使学生更顺利地进入毕业设计 阶段。

 

要求指导教师根据课题编制设计任务书。我校物流管理专业教 师承担了较多的食品冷链物流方面的课题,积累了丰富的案例和素 材。以此为基础,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对编制设计任务 书。设计任务书不是课题项目的简单分解,而是在其中加入对物流 管理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如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杨桃冷链物流实 验及物流方案设计”任务书中,要求通过杨桃供应链问卷调查,结 合消费者的购买意向,确定实验的关键指标,模拟杨桃从采摘、贮 藏、运输到销售的全过程,研究不同温度变化对采后杨桃品质的影 响,最后,从运输方式选择、货物摆放、基础设施建设、人员素质 等方面提出了杨桃冷链物流的改进措施。教师的科研项目与学生的 毕业设计相结合,解决了教师精力分散、指导时间不够等问题,部 分优秀毕业设计成果成为指导老师课题研究的一部分。根据我们4 年来的实践,教师和学生对毕业设计也是非常欢迎的。2011年即有 17%的毕业生参加毕业设计,2012年后参加毕业设计的人数均超过二分之一(如表2)。

 

(二)加强调查和实验阶段的过程控制

 

目前,学生在冷链物流毕业设计过程中,基本上需要指导教师 “手把手”教,否则其往往不知如何开展,所以必须加强过程控制,保持经常联系。要求参加冷链物流毕业设计的学生,首先要在大四 第一个学期末制定详细的进度计划,明确市场调查和冷链实验的时 间,最好在1个月之内集中完成市场调查和实验:在调查和实验阶 段,要求学生不能外出实习,将学生分成若干2〜3人的小组,指定 小组长负责管理。指导教师除了每周在指定的地点进行答疑外,还 要针对每个学生的情况进行日常指导。如针对进行冷链物流实验的 学生,首先要带领他们到食品生产和物流企业进行调查,然后制定洋细的实验方案、指导实验工具的使用,最后进行实验数据分析和 提出物流管理改进措施,每一个步骤都有具体的时间和目标。

 

这个过程中,冷链实验方案的制定是重点。冷链物流实验方案 制定好坏,直接影响实验的结果和毕业设计的质量。因此,冷链物 流实验方案在调查的基础上,要明确实验流程图、实验材料制备和 实验方法。如针对“不同温度条件下杨桃冷链物流实验及物流方案 设计”将实验分为A、B、C、D四组,其中A组:1°C条件下运输 24h,置于1°C陈列柜销售2天;B组:5°C条件下运输24h,置于 5C陈列柜销售2天;C组:常温30C条件下运输24h,置于常温 30C陈列柜销售2天;D组(包装组):用微孔聚乙烯保鲜包装袋 对新鲜杨桃进行单果套袋包装,5C条件下运输24h,置于5C陈列 柜销售2天。对每一组实验,要求注明实验开始时间、检测间隔时 间、检测指标,且有洋细记录表格。对冷链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 时纠正,甚至重新制定方案。

 

(二)提供必要的经费和政策支持

 

基于冷链物流实验的毕业设计必须提供冷链物流模拟和相关检 测的设施和设备。随着学生数量增加,实验室资源越来越紧张,因 此必须在大四第一学期末排好实验室使用表,确定各小组的具体实 验时间,每组实验时间一般不超过2周。此外,冷链物流实验需要 购置原材料、检测试剂、试纸等,可能会产生较大的费用。一方面 可以从指导教师科研项目中支持一部分,另外,尽力争取学校、企 业的经费支持,最好校企合作能解决一部分经费、场地、设备仪器 等问题。

 

另外,目前来看冷链物流毕业设计还处于探索阶段,相比论文 写作而言,指导教师和学生都需要更多的时间,因此在评价指标和 要求方面,可能需要适当降低。如冷链物流实验数据的精确性可以 适当放低要求,毕竟对于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毕业设计的目 的是提高学生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不能将大部分时间放在 重复性的实验过程上。另外,还可以适当取消外文文献研究的硬性 要求,重视对毕业设计本身的评阅和考核,让学生把主要的精力都 放在有效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毕业设计的撰写等核心工作上。在答 辩过程中,可以对毕业设计的创新性不予要求。

 

四、结语

 

冷链物流和生鲜电商的迅猛发展对冷链人才培养提出了急迫需 求。在毕业论文环节中引入冷链物流毕业设计,可以加强学生应用 能力、动手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培养,突出专业特色,解决本科毕 业论文难选题、难创新、难管理、难综合应用等问题,实现培养应 用型人才的目标。不过,需要强调的是:对于物流管理专业而言, 毕业设计仍然是毕业论文的补充,应当根据本专业特色和师资情 况,针对部分毕业生提供该选项,并保持怡当比例。

 

篇3

 

近年来,工程建设领域成为商业贿赂案件的高发区、“重灾区”,这是由于工程建设发展速度快、涉及范围广,而且往往涉及到大规模的资金流动,因而用于商业贿赂的金钱数额往往也很大。由于固定资产投资活动本身的复杂性所造成的监督困难,以及监督体系的滞后,使得固定资产投资和建设领域成为腐败滋生的“温床”。

工程建设领域的商业贿赂不仅扰乱了建筑市场秩序,而且行贿者往往把行贿付出的成本计入到工程成本中,降低了工程的质量,对工程安全造成了极大隐患,直接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毕业论文,投资审计。由此可见,工程建设领域的商业贿赂治理已迫在眉睫。

政府投资审计作为预防商业贿赂的重要手段,贯穿于项目立项决策、勘察设计、招标投标、合同控制、施工管理、质量监理、竣工验收、竣工决算、监督检查等一系列全过程,而在这一系列过程中,项目立项决策、招标投标、施工管理、质量监理、竣工决算等几个方面产生商业贿赂的可能性最大。而目前政府投资审计主要是针对竣工决算开展,对于项目立项决策、招标投标、施工管理等环节商业贿赂的控制力要弱一些。从审计角度来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就是项目决策立项监督不力,在工程的计划立项上缺乏必要的程序和监督。部分领导在项目决策立项方面全部搞家长制、一言堂,不经过党委集体研究,不经过专家评审,或者是领导已经拍板确定项目,后续的可研、初设、专家评审等仅仅是走个过场,对于工程项目的立项、投资的增加有极大的随意性,从而给国家资金的使用带来极大的危害,为腐败埋下了隐患。这就要求在政府投资项目审计过程中,决策立项应作为首要关卡,对于项目的概算、预算认真审核,确定限额,严禁“三超”现象,控制项目资金的随意增加,同时要从项目合理性、可行性、效益性多方面分析,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和意见,从源头上扼制腐败的产生。

第二点,是项目招标投标缺乏监督,业主人为因素过大。现在许多建设项目招投标采用的是“综合评估法”。即先由相关单位计算出一个标底,然后对投标人从商务和技术两方面打分,参照标底按权重综合得分高者中标。这个招评标机制的缺陷就是人为因素大。投标单位通过对建设单位主要负责人行贿,一些行政领导利用职权违规干预、插手甚至非法介入操纵招投标活动。同时,投标人相互串通围标、投标人向评委专家或招标行贿等等,种种手段也是履见不显。可见,招投标过程中的商业贿赂是监管重要的一环,也是审计工程中的重点之一,绝对的权力必然带来绝对的腐败,审计机关开展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就是要加强对项目招投标阶段的审计监督,明确相关单位和个人的责任,约束对于政府投资权力的滥用,从而有利于防止经济犯罪、反腐倡廉。毕业论文,投资审计。

第三点,是合同签订管理过程要加强审计。建设单位由于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以及部分人为因素等原因,对合同签订把关不严,导致合同定价过高、合同内容相互矛盾等问题,而施工单位会依据签订的合同索赔,这就给审计工作带来被动和难度,容易使财政资金受到较大损失。审计部门要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的工程施工合同的事前审核,将上述项目职责真正纳入审计的范畴,使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的关口前移,这样不仅为日后工程结算及审计扫清了障碍,同时也规范了建设领域合同管理。

第四点,是对于施工过程的监管也是审计工作的新的重点。在项目竣工决算审计中,发现许多项目的工程变更缺乏经济性、效益性控制,变更频繁,导致造价攀升、概算超标等问题,造成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低下,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同时也给某些施工企业有可乘之机,施工单位通过向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行贿,任意增加签证工程量,甚至虚报工程量,套取工程资金谋取非法利益。由于审计大部分是事后监督,审计部门只能在已变更的基础上进行审核,收效甚微,特别对于一些隐蔽工程,现场已无法看到,审计的难度较大。

解决这类问题可以考虑一方面可要求各建设单位对规定额度以上的变更,事先报财政部门、审计部门审核。这样可以有效解决工程变更的盲目性,增强工程变更的经济性、合理性,工程造价会得到及时控制。另一方面对于质量监理过程加大审计力度,控制工程签证随意增加费用。毕业论文,投资审计。毕业论文,投资审计。对于政府重点投资项目,建立审计员派驻制度,实施现场跟踪审计,实现对于重点投资项目的全过程审计。

最后,是结算阶段商业贿赂现象严重。此时工程已经结束,施工单位为了在最终的结算中获取更多的利润,会不断地向业主寻求支持,通过签证、索赔等各种方式,要求增加造价,这其中就极易产生腐败。同时,施工单位在最终的结算时,还可能通过向监理、中介审计等人员行贿,以便虚报工程量,达到多计工程价款的目的。这就要求在审计过程中,要坚持采取项目资料审计与工程现场取证的审计方法,采取就地审计、阶段性分类审查和详细审计相结合的方法,逐个阶段进行审核。对工程量、材料价格、工程取费标准、定额套价等进行全方面覆盖,确保工程造价审计结果客观公正、真实可信。重点对工程量变更签证方面的真实性、合理性进行审核,反复推敲,从中发现疑点,从中挖掘案件线索。

篇4

1.不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该实习模式下,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工厂生产,也未接触到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只是对生产过程有了初步认识,没有深层次将所学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难以发现生产中存在的真正问题,也不能提出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该实习模式没有达到锻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生产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未培养出适应生产实际的具有综合素质的优秀毕业生,使得毕业实习变成了一种感官教育,流于形式。另外,由于各高校的财政政策都向学科建设、科研奖励和人才引进等方面倾斜,学校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如何维持正常的教学工作上,忽视了毕业实习实践,致使实习经费不够。在安排实习实践时一般都以分散实习为主,在某种程度上等于“放散羊”,也就保障不了实习质量。在对学生毕业实习指导时,指导教师无任何利益可言,所以有的指导教师会很少了解过问学生,甚至有的教师几乎没有指导,所以很难保证毕业实习对学生起到真正的意义。就学生本身来讲,实习一般安排在第七学期,学生在此阶段主要是准备相关的毕业论文,或者进行研究生、公务员的备考以及找工作,所以学生的实习兴趣不足,只是服从学校的安排,走过场,最后获得一张有单位签字盖章的鉴定表而已。因此,传统的本科生毕业实习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不利于我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的改革。

我国对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进行了改革,《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意见》中指出,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转变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建立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因此,需要毕业生提前开始寻找并确定工作单位。而传统生物专业毕业实习模式无法满足学生对实习质量日益提高的要求,也难以调动学生实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毕业实习难以达到提高毕业生素质的最佳效果。

3.受到生产接收单位的制约难以进行。

过去传统的毕业实习模式一般由30名左右或者更多的学生组成实习组,由教师安排在实习单位进行实学习。但由于学生实习人数多,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不能满足毕业生实习的需求,另外企业往往注重自身的经济效益,大部分用人单位不愿接收实习生,主要原因有:一是顾虑接待大批学生会耽误工作,妨碍生产,影响单位经济效率和产品质量;二是由于学生缺乏安全意识,一些实习单位害怕学生会出现意外伤害和事故;三是怕学生多,会增加本单位的成本,由于学校的实习经费投入不够,实习单位无利可图。一般企业优先接收已签约学生进行实习,而不愿意大量接受非签约毕业生实习,即使对已接纳的实习生,也不会安排具体工作。该情况下,为了完成毕业实习任务,学生参与生产实践变为参观生产过程,甚至变为旅游实习。多数学生没有参加生产操作和生产管理,不能锻炼学生适应生产现场工作,直接影响了高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所以,对于改革生物类专业传统的毕业实习模式势在必行。

二、毕业实习模式

1.自行联系实习模式。

由学生按自己意愿或兴趣选择实习单位,即“实习与个人兴趣意愿相结合”模式,学生可进入即将就业的单位实习,以利于不同就业意向、不同层次的使学生得到更适于自身发展的锻炼。将学生自己联系工作单位分散接收学生实习与学院集中、分组、交叉、统一安排学生实习相结合。在该模式下,利于学生在校期间,通过主动与企业单位接轨,了解相关企业单位的需求,进而能够明确学校目标,依据学习目标有重点的进行实习的针对性。另外,对于学校而言同样可以缓解学校的实习压力,确保在有限的实习基地基础上完成相关的实习任务。对用人单位而言,乐于接收即将毕业的学生及早参加用人单位的生产实践,既有利于用人单位按照需求来培养毕业人才,减少用人单位与学生相互适应的时间,使得学生能够早一些了解行情内务,提高工作的完成质量。然而此模式也存在一定的缺点,那就是学生实习的效果并非有所保障,不利于监控实习质量,也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2.实习与产、学、研相结合模式。

这种模式是由实习基地基础上更进一步演变过来的合作模式。作为一种高校人才培养的新模式,通过将生产、实习与科研全方面相结合,共同带动企业跟高校的发展,利于科研成果的蜕变。在这种模式下对于学生而言,不仅能够从中了解参与生产的全过程,提高实践能力,而且经过企业的学习或者相关导师科研项目的参与,可以从中接触到知识的前沿,进而培养独立思考和独特思维的能力,同样为日后的毕业论文(设计)奠定了好的基础。优秀的学生更容易拥有一个好的就业前景机遇。而对于企业来讲,该模式有利于高校人才物质资源进行相关科学研究,不仅为企业生产带来服务,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而且可以优化、带动企业相关员工,并且培养的相关学校实习生,也可作为日后企业人才的储备。

3.订单培养模式。

所谓订单培养模式,是“实习与就业相联结”的一种模式,也就是教学、实习同就业相结合。企业用人单位主动联系相关高校,根据自身企业的需要,制定出相关专业培养计划,同学生签订定向协议,其中的学习经费可由企业进行支付,实习生在学完相关课程后,可进入企业进行相关实习培养,实习毕业完成后要到该企业上班。这种模式比较适应于专业性强并且比较冷门的生物类专业,它具有很强的专业针对性,但是用人单位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危机。由于该模式是具有一定专业针对性的,学生在入学就已经确定了日后的工作方向及岗位,因此,在学校学习过程中,会有重点的进行相关培养学生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之毕业后能迅速进入工作角色。不足之处在于学生就业的自主性受到限制。

三、毕业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点

1.组织形式上,学生自己联系用人单位分散接收学生实习与学院对学生集中、分组、交叉、统一安排实习相结合。

2.实习方式上,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生产实践,辅以参观实习,使参与生产实践与参观实习相结合,把教师和技术人员共同指导相结合。

3.实习内容上,将生产中需要解决的实际课题与选择验证性和归纳总结性课题相结合。

篇5

毕业设计是总结展示学生在校学习成果的教学实践环节,也是评定毕业成绩的重要依据。但近年来随着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毕业生的求职行动也相应不断提前,对教学大纲中正常安排的毕业设计课程产生了很大冲击。毕业生在两者难以兼顾的情况下普遍看重就业而疏忽毕业设计,直接导致了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整体下滑,造成毕业设计和就业之间出现矛盾。为了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解决毕业设计和就业冲突的矛盾,当前的毕业设计制度改革是势在必行。

保持现行毕业制度,强化落实力度

方案一:常规的毕业设计形式、考核标准、时间安排等基本框架不变。不设立硬性制度,以指导性质为主,要求教师做好辅导工作,提倡毕业设计选题尽量结合用人单位的实战要求。

这是一种各大学校常见的温和型改良方案,好处是现有教学框架不变,容易操作实施。教师提高责任心,把指导工作落实到细处,并利用人脉和社会阅历为学生就业提供帮助。同时学生也要端正学习和求职的态度,认真勤勉。在师生双方的努力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水平和就业率。

不足之处是,这种方案缺少制度层面的实质内容,对解决就业和毕业设计的矛盾帮助不大。要求把在单位里的工作成果当作毕业设计,以达到保证毕业设计质量和就业兼顾的双赢结果。这一思路看似正确,但并不能对绝大部分同学有具体帮助效果。首先,因为就业困难,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有能力获得实战课题。另外,对于部分已经参加实习工作的学生来说,由于公司的资料涉及到商业机密和版权,往往不会被许可拿出去当毕业设计。而且,一件成品往往需要多岗位配合,涉及到其他人员和技术的合作;毕业生在参加工作时一般只负责自己的岗位,集合多人成果的商业作品也不适合当作代表学生个人水平的毕业设计。还有最大的问题是,参加工作的同学,虽然有相应经验并且有能力做出较好的作品,但要忙于上班没有空余时间去做好毕业设计。而对于大部分尚未找到工作的学生来说,毕业设计和就业只能择一项为主。温和的改良方案绕不开时间冲突的主要矛盾。

这种落实细节强化态度的改良方案可以适合任何高校,尤其是那种对改革保持谨慎态度的高校,但此方案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效果有限。

改变毕业设计的考核模式和标准

方案二:毕业设计的时间安排不变,设立制度改变毕业设计的考核模式和标准。如2010年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的试点改革,将过去的单一论文模式的毕业考核改为可选用论文、社会调查报告、媒体通讯文章等多种考核模式。

此方案优点是以制度形式,对以往与实战联系不大的理论为主的考核模式进行改革,直接用社会实际应用作为取代。毕业设计的形式内容就是实际工作的一部分,真题真作,更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

方案的不足之处在于标准过高,短期内推行难以达到制度设立的初衷。从媒体对此事件的跟踪报道中可以了解到,当时改革方案一出,各方叫好,但临近毕业设计开始之时,居然有9成的学生依然选择了传统的毕业论文模式。学生们做出这样的选择源于两种原因:一种是没有能力去达到新标准,一种是觉得写毕业论文更容易完成。

统一将毕业设计与实际工作相挂钩,的确标准过高。这意味着要求学生在毕业时必须全员达到了企业要求的专业水平,但这又是不可能的。过高的考核标准在脱离实际情况下只能变成一种口号。毕业设计的成绩是和学位挂钩的,保障绝大部分学生顺利毕业的考核标准才是适当的。设立高目标,可以让学生在低年级时就为之努力,持之以恒到毕业时个体能力就能得到更大的提高。但对于普通高校来说,要求全员达到专业应用水平更适合作为目标和良好愿望,不适宜作为硬性的考核标准。这套方案比较适合教学水平较高的一流高校,有条件让全体学生都达到高标准,不再走与实战无关的形式过场。

推行完全学分制,毕业设计时间更灵活

方案三:毕业设计形式内容考核标准不变,改变常规的教学时间。推行完全学分制,修够分数随时可毕业。

这个方案的优点是可以错开毕业设计和求职的时间,避开求职高峰,同时也有充裕的时间来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

不足之处是改革涉及面太大,可行性不高。目前国内大部分全日制高校实行的是学年制或者学年学分制,课程选修可以采用学分制度,但毕业是统一时间的。毕业设计挂钩学位,需要全体作业统一时间打分评价,若有前后区别就会失去了公平性。还有学校也需要统一办理毕业证件、离校手续、户口迁移等手续,用人单位也需要学生的毕业证颁发后才能办理正式入职手续,签订就业协议书,办理保险等等。如果毕业时间不一,不仅增加了学校统计管理的难度和工作量,同时也涉及相应社会管理体系的调整。是否由学年制改为完全学分制,不仅仅是影响毕业设计和求职的问题,还涉及了学校的办学思路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这个方案影响重大操作困难,有较高的办学自的新建学校可以考虑。

推行3+1模式,给毕业设计和求职更充裕的时间

方案四:有些学校尝试进行3+1模式,即在学校学习3年,第4年面向社会,其中第7学期学生自找单位实习,第8学期在校外完成毕业设计并求职。毕业设计的时间、形式、考核标准等保持不变。

这个方案的好处是,可以让学生有足够时间去学习实用技能,在毕业时避免学与用脱节的尴尬,给就业添加筹码。由于学生有较长自我支配的时间,在毕业设计和求职上可以相对从容。另外从教学方面看,也可以解决师资实战能力不足的难题。

方案不足之处是难以操作和把控教学效果。本科院校一般没有订单式培养模式,学生实习基本靠自找单位。在正常的毕业求职时,尚有很多学生找不到工作,何况在学校教学时间不足的情况下,自找实习单位的难度更大。可以说,要实习3+1模式,是要在绝大部分学生能找到对口实习单位的基础上才能实行。

此外,3+1模式让学校教学管理难度加大。学生分散在各公司实习,地方不集中,校方难以管理,学生人身安全方面也没有保障。那些没有实习单位同时又不能回到校园系统学习的学生,很容易沉迷游戏或者自暴自弃。找到实习单位的同学过早进入岗位也未必是一件好事。企业培养一个新手上岗势必花费不少时间心血,很少能让员工刚在一个岗位上手后立刻转新岗。大学生过早定岗,虽然在初期能学到一些实用知识,但在往后的工作过程中只是在本岗位不断重复劳动,致使知识技能过窄。

大学期间正处于吸纳知识的阶段,宜先博而后精。大学课程的知识结构体系是比较全面的,重视能适合未来多数岗位的基础知识,让学生在更广的位置上对整个行业专业技能进行入门的学习和认识,更有助于个人日后的选择和发展。学校教育有着企业无法替代的广度基础教育特性,缩短课程将学生过早推向社会并不是最佳选择。但如果校内缺乏实战型师资,与其让学生待在学校还不如让他们在社会上寻找单位充电。“3+1”模式是把双刃剑,适合实战型师资不足的学校选用。

调整课程结构,将毕业设计时间前置

方案五:调整课程结构,将毕业设计时间前置。在第7学期实质上完成毕业设计,第8学期可以全心求职。答辩可以留在第8学期,在大三或者更早的时间可以开始毕业设计的准备,让学生作好构思。

此方案优点是,因为错开了求职时间,能保证学生有足够时间和学术气氛专心做毕业设计,并且能得到老师的充分指导,从而保证了毕业设计的质量。第7学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并进行模拟考核,答辩留在第8学期,以留出空间时间在学生经过实习思想认识提高后再补充修改。同时,经过毕业设计过程中的组织材料、归纳知识、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等环节,学生的科研、设计和生产组织能力得到全面的培养和开发,对第八学期求职有直接的帮助。

篇6

农学综合实验室实验仪器、设备众多,还需要使用一些易腐蚀实验试剂,如果不正确操作,极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因此,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为重中之重,从安全与环保的角度出发,本文总结探索出更好的管理方法,经过实施,效果良好。

一、农学综合实验室实验教学现状

农学综合实验室是天津农学院市级农学综合实验示范中心下设重点实验室,承担着农学、种子专业的作物学实验1、作物学实验2、作物栽培学、作物育种学、种子学等实验课程,还承担着本科生、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大学生的创新项目,教学科研任务繁重,做好实验室的管理工作,是保证实验教学正常进行的必要保障,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和实验教学效果密切相关[1],而实验室的安全工作更是重中之重。但目前农学综合实验室管理仍存在许多问题:(一)实验室师生安全意识淡薄。师生普遍重视实验操作,实验数据的整理,却往往忽视实验室安全问题,觉得这些问题与自己无关,将实验室安全检查、学校的安全规范要求看成是负担,安全意识淡薄,这是造成实验室事故发生的很重要原因。(二)实验室功能分工不清晰。由于历史原因,农学实验室的教学科研实验室功能分设不清晰,一个实验室既有本科生教学,又有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老师们的一些科研任务也要在实验室完成,这就造成实验室高度负荷运转,尤其是大功率电器烘箱众多,尤其是作物生育期性状调查时,有时一个实验室3台大烘箱同时运转,如果有学生图方便,烘箱昼夜运行,有很大的安全隐患。(三)废弃实验垃圾有时处理不到位。实验所产生的垃圾分为固体和液体,实验所产生的废弃物如果直接扔掉会造成环境污染,要谨慎处理[2-3]。

二、加强农学综合实验室管理中安全管理的措施针对以上问题农学综合实验室制定以下安全措施

(一)完善实验教学管理制度,安全意识要随时刻在师生心中。只有安全意识越强的人员,其实验行为才能更加倾向于安全操作,低年级的学生初进实验室会小心注意,时间久了安全意识便渐渐淡薄,有时就不按流程操作,为了确保实验教学的安全有序进行,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也可以相应降低实验室安全隐患。因此,农学综合实验室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做到了如下几点:1.在学生进实验室前先进行网上实验安全考试学生在进实验室前要在线上进行实验安全考试,通过考核,学生心里对实验安全方面有了大概的了解,为进实验室实验规范操作打下基础。2.对学生进行安全培训在学生进入实验室后,实验教师利用视频、录像、幻灯片,对学生进行全方面安全培训,水电安全,化学药品使用,防盗安全。对仪器设备、实验试剂的使用和操作制定出了详细标准。3.明确管理职责和责任主体,制定严格、合理的考核标准,赏罚分明如果不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就会造成相关管理人员重视度不够,因此对实验管理人员,要明确岗位职责,制定合理的考核标准,赏罚分明。赏罚直接和年终考核绩效挂钩,如果出现重大的安全管理事故,相关责任人则不能参加高一级职称申报和年终评优。4.对危化品制作成周知卡上墙对危化品的防护及急救都有备注,危化品周知卡都挂在实验室显著的位置,教师让学生们观看,讲解讨论,对药品的特性及操作有清晰的了解。(二)规范仪器设备使用标准,定期进行安全检查。1.使用仪器操作要详细讲解,不能马虎。在农学综合实验室教学过程中,使用的仪器设备数量较多,规格各异。大功率烘箱使用是重点,实验教师把说明书整理成简单明了的步骤,贴在仪器旁边,当学生使用仪器时,实验管理人员向学生演示操作步骤,并严格要求学生按照规范进行操作,避免因操作不当对仪器和学生产生损害。并且严格要求烘箱使用绝对不能过夜,如需烘干样品时间较长,晚上必须把烘箱关闭,杜绝安全隐患。2.对常年使用的设备随时检查维护。对常用仪器设备,实验室管理人员要定期对仪器进行安全检查,调试,如果有的仪器设备有安全隐患,要及时维护和更换,以保证教学科研正常运转。3.精密仪器设备专人管理,专人使用。对于价格在10万元以上的精密仪器设备,要专人使用,实验室管理人员定期对仪器设备使用进行培训讲解,仪器定期维护。没有培训过的人员不能随意使用,以免操作不当,仪器损坏,产生不必要的损失。(三)加强试剂安全管理。1.加强试剂安全管理,执行五双管理。危险化学品中的毒害品,要参照对剧毒化学品的管理要求,落实“五双”即“双人验收、双人保管、双人领取、双把锁、双本账”的管理制度。2.实验室根据药品特性,药品分柜存放。将性质相近的危险药品储存在单独的空间,并清楚地标注其名称和特性,且由专人负责,做好出入库详细记录。对剧毒化学品,上交到学校实验管理科统一保管,使用时按使用量称取使用,要两个人登记才可取出药品,专人记录,保证药品来源去向可追踪。3.规范申报环节,化学品统一在化学品平台采购。化学药品在化学品平台进行申报购买,化学品平台的商家都是有正规合法商家,药品来源可查。老师根据需要只购买所用样品的最小剂量,药品常用常买,避免因库存多产生安全隐患。根据化学品分类,放在符合要求的储存柜里。每次使用,及时填写使用纸质记录,和化学品平台电子使用记录。严禁老师从其他不合法途径购买管控类化学药品,必须保证化学药品来源合法化。4.使用时做好防护措施。危险化学试剂在使用时,一定做好完备的防护措施,如戴防护口罩,戴乳胶手套,在通风橱内进行正确操作。5.规范废液处理措施。当处理实验废弃物时,未达环保要求的“三废”严禁直接排放,根据产生的废液种类,分别倒入相应废液桶,定期上交给学校交由相关公司处理。不能随意倒入下水道处置,对环境产生危害。固体废弃物也要根据种类放入固体废弃物纸箱,由学校定期收集交由相关公司处理。(四)加大实验室安全管理经费投入1.实验室电线线路改造。学校加大了实验室管理经费投入,整栋楼进行了线路改造,重新布局跑线,解决了实验室线路老化,使用大功率电器就掉闸的问题。2.相关实验室安装排风扇、洗眼器。学校根据每个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在使用化学药品的实验室,安装了通风橱、排风扇、水池旁安装洗眼器,当学生操作有危险时,实验管理人员能第一时间处理,抓住了处理的黄金时间。3.实验配备急救箱、灭火毯、灭火沙。每个实验室均配备一个急救箱,里面配有烫伤膏、棉签、碘伏、云南白药、创可贴、藿香正气水等急救药品。同时配备灭火器、灭火毯和灭火沙,一旦实验室产生微小火苗时,能第一时间扑灭。4.实验室根据功能进行分区使用。农学综合实验室根据教学和教师们科研情况,进行了实验室分区划分,一个小的实验室改造成样品前处理室,土壤样品的风干,处理,研磨,植物样品的研磨都在这个实验室进行,有效避免了因处理样品的灰尘对其他仪器设备的损坏。5.校级、院级领导重视,定期组织督导对实验室进行逐项检查。(1)四级管理制度。为了使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落到实处,每年学校、学院、系、实验室人员四级管理体系,签订实验室安全责任书,明确各级权责,坚持“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形成从学校到实验人员齐抓共管的模式。实验室安全责任人每天对实验室内水、电、危化品、灭火器状态、门窗等每天进行自查记录[4]。(2)教学督导定期巡查。学校督导会定期检查实验室的各项安全措施实施情况,随时通报检查结果,起到了很好的督促作用。

三、效果和总结

各项管理措施实施后,从教师、实验管理人员、学生都对实验室安全有了充分的认识,大家都遵照以上步骤执行,实验室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正常有序发展。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系统工程,实验室精细化管理的过程是全员参与的过程,需要全体进实验室的师生共同参与[5],加强对农学综合实验室教学中的环保理念和安全管理,是实验室老师、管理人员必须长期重视且不断完善的一项工作。我们要不断优化管理细节,调整管理方案,保证实验教学过程的安全、高效。

参考文献:

[1]臧凤艳,王金龙,葛均筑,等.作物学实验课考核评价体系的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11(95):92-93.

[2]张明,高微微.高校生物化学实验室.污染废物的安全管理[J].化工管理,2019(20):22.

[3]张明,张贝敏.高校生物化学实验室.绿色化教学模式的探究[J].化工管理,2019(19):13.

篇7

自动信任协商中,敏感信息的保护主要有以下3种方式:对资源内容敏感的保护、对资源拥有敏感的保护和对信息在非安全物理信道中传输时的保护[3]。目前尚未有无一种自动信任协商模型能够比较完善地同时对这3类敏感信息进行保护。此外,敏感信息保护模型协商效率和成功率较低,原因是存在无效的访问控制策略,因此,如何能够在保证较高协商效率和成功率的同时又能保护敏感信息成为本文研究的重点。

本文基于交错螺旋矩阵加密(Interleaved Spiral Matrix Encryption, ISME)算法,对资源内容敏感和非安全物理信道中敏感信息传输进行保护,并应用策略与证书相分离的思想对资源拥有敏感进行保护,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协商效率和成功率,提出了01图策略校验算法,减少访问控制策略中无效策略的数量。

1 相关研究

本章首先综述国内外敏感信息保护的一些研究成果。主要从资源内容敏感信息保护,资源的拥有敏感信息保护和非安全物理信道中敏感信息传输这三方面进行描述。

对于资源内容敏感信息保护,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很多方案,以下几类是其中典型代表。UniPro模式是Yu等[4]提出的一种应用在ATN中对资源(敏感证书与访问控制策略)进行保护的统一模式。UniPro是在传统的自动信任协商研究的基础上,把策略看成最优先保护的资源,应用与保护资源相同的方法对策略进行保护,同时还可以对策略的暴露进行细粒度控制,明确区分了策略披露和策略满足这两个概念。雷建云等[5]提出一种基于信任向量的敏感信息保护方案。此方案通过信任评估,可以做到有选择性地暴露证书中的敏感属性。策略图这一概念是由Seamons等[6]提出的,目的是对访问控制策略中的敏感信息进行保护。策略图是一个有向无环图,资源R为其最终节点,其他节点由保护资源R的访问控制策略组成。优点是可逐步对访问控制策略进行披露;缺点是未涉及到证书中敏感信息的保护,在实际应用中有很大的局限性。

资源拥有信息敏感与资源内容敏感一样也是研究的热点。对这一类的敏感信息保护,国内外研究者也提出了很多方案。Seamons等提出了完善的隐私保护模型,主要是通过协商双方互相学习来建立信任,协商中不交换访问控制策略和证书。但是本文对相互学习的描述并不清楚,而且对ATN的协商机制改动过大。

对非安全物理信道中的敏感信息保护,现在研究的还比较少。典型代表有李健利等[12]提出的基于魔方算法的自动信任协商方案,该方案详细地阐述了如何对非安全物理信道中敏感信息进行保护。此方案的优点是可实现信息高速传输且不暴露证书和资源信息,但不足是没有考虑到对属性的内容敏感和拥有敏感的保护。

针对以上敏感信息保护方案的不足,本文提出了基于交错螺旋矩阵加密的自动信任协商模型。采用交错螺旋矩阵加密算法对敏感信息进行保护,同时针对该模型改进了传统的协商规则和协商协议。提出了01图访问控制策略校验算法来提高系统的协商效率和成功率。

2 交错螺旋矩阵算法设计

本章基于螺旋矩阵加密算法[13]提出了一种加密效率更高、安全性能更好的交错螺旋矩阵加密(ISME)算法,来对自动信任协商中的证书和访问控制策略进行加密,生成的密文变换序列,可以使协商双方外其他第三方均不能截获证书和策略中的内容。

这里介绍双螺旋矩阵。以四阶矩阵为例,传统的螺旋矩阵如图1所示,是一个称螺旋状态的矩阵,它的数字由第一行开始到右边不断变大,向下变大,向左变大,向上变大,如此循环。双螺旋矩阵如2所示,它与传统的螺旋矩阵不同,它的数位是分奇数位和偶数位,所有的奇数位构成一个螺旋矩阵,同理所有的偶数位也构成一个螺旋矩阵。双螺旋矩阵与传统的螺旋矩阵相比拥有更强的灵活性,规律更加地隐蔽,密钥相对传统螺旋矩阵加密也更长;同时奇偶双螺旋,不必遵循传统螺旋矩阵数字的变化规律,数字通过奇数和偶数分别制定变换顺序如图2所示,在不造成奇偶冲突的情况下可以在矩阵的最外层四个角选取任意的起点。

2.1 ISME加密算法

本节对双螺旋矩阵加密算法进行具体的描述,解密算法为其逆过程这里不再描述,加密过程如下。

输入:访问控制策略(Access Control Policy, ACP)或证书中敏感属性(Certification Letter Sensitive Attributes, CLSA)。

输出:访问控制策略密 文序列(ACiphertext_Seq)或证书中敏感属性密文序列(RCiphertext_Seq)。

步骤1 把ACP或CLSA转换为一串长度有限的二进制数。

步骤2 把二进制数分成长度为(4×n)2如4/16/64…,n的取值为1/2,1,2,…。首先b1=x1*y1,x1是二进制长度划分的块数,y1是块的长度,长度取值为(4×n)2,如式(1): b=∑mi=1bi≤∑mi=1(xi*yi); i∈(4×n)2, n=1/2,1,2,…(1)

步骤3 分割好的二进制串按密钥中的z(一个六位的二进制数)安排从二进制的最高有效位(Most Significant Bit, MSB)到最低有效位(Least Significant Bit, LSB)进行排列。

步骤4 把(4×n)2的矩阵分割成2×2的矩阵,位数不够的补零,并按列读出。

步骤5 把读出的二进制数按读出先后顺序排好,生成密文。

2.2 算法密钥设计

对于一个对称加密算法,密钥的设计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在ISME中密钥是一系列的三元组(xi,yi,zi),xi、yi决定如何把二进制数划分成矩阵,yi表示矩阵的容量,xi表示这样大小的矩阵个数,其关系必须满足式(1),公式中,b表示明文的大小。zi是一个6位的二进制数,如表1所示,它的选择要注意奇偶选择起点的互斥性,左上角与右下角互斥,右上角与左下角互斥。

3 ISMATN模型基本概念

ISMATN(Automated Trust Negotiation based on Interleaved Spiral Matrix EncryptionInterleaved Spiral Matrix Automated Trust Negotiation)是一个基于交错螺旋矩阵加密算法的ATN协商模型,它可以对敏感信息进行有效的保护。该模型的主要组件有访问控制策略库(Access Control Base, ACB)、策略迁移器(Strategy Transfer Device, STD)、策略校验器(Strategy Validator, SV)、证书库(Certificate Repository, CR)和加解密器(Encryption/Decryption Device, E/DD),并且ISMATN模型有自己的访问控制策略格式和证书格式。

DHMATN模型的协商过程如图43所示,在协商开始时,双方开始披露各自的访问控制策略,访问控制策略中可能隐性的包含敏感信息,因此包含敏感信息的访问控制策略进入到策略迁移器(STD),进行策略迁移。迁移后的策略由于是新生成的策略,就必须验证这一策略的有效性,若没有通过则需重新进行迁移,这样保证访问控制策略的有效性,使协商更好地进行。验证后的策略进入到加解密器(E/DD),生成访问控制策略密文序列进行交换,满足后双方披露证书,证书直接进入E/DD,生成资源密文序列,进行交换直到协商成功。

3.1 访问控制策略格及证书格式

这里设计了一种新的访问控制策略格式,其式如下:acp=(holder):(recipient):(item):(op):(value):(notBefore):(notAfter)其中:holder是指策略的持有者,即资源持有方;recipient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一 论 文 网专业写作教育教学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是策略的接受者;item是属性项;op指操作符如:op∈{<,>,≤,≥,∈,,,,,,=,≠};value是属性值用来判断数字证书的属性值是否符合要求;notBefore和notAfter表示是策略的有效期,其结构如图34所示。

ISMATN的证书中每个属性都被加密,并且根据属性敏感度的不同分别使用了不同的加密密钥,因此,证书格式为“主体+属性+属性密钥标志位”,属性密钥标志位附加在证书的扩展项中。flag作为属性密钥标志位记录了此密钥能够解密哪些敏感属性。

3.2 ISMATN描述

ISMATN与传统的协商模型不同,增加了策略校验器、策略迁移器以及加解密器,其模型如图43所示。

3.4 ISMATN协商协议及应用

本节通过一个场景实例来具体地阐述ISMATN的协商协议和实际中如何对敏感信息进行保护。

例如 某保密组织(Security Organization, SO)中资料室的开放只针对SO的高层管理人员和保密室的主管,普通的组织成员需要时必须向组织申请。其他非组织成员必须满足与SO是项目合作关系并且得到保密室主管授权,以及是SO主负责的项目,这3个条件中的任意两个,才可以对保密室的资料进行查阅。

3)策略披露阶段。

此阶段会涉及到对非安全物理信道中敏感信息的保护和资源的拥有敏感信息保护。

首先,资源请求方Sam发出请求ACiphertext_Seq=DPe(key2,〈SO,Prequest〉),服务方SO收到访问控制策略密文序列对其进行解密,Prequest=DPD(key2,ACiphertext_Sequence),服务方根据Sam的请求披露自己的访问控制策略P8,ACiphertext_Seq=DPe(key2,〈Sam,P8〉),Sam收到后解密P8=DPD(key2,ACiphertext_Seq),解密后的内容是要求Sam披露T3和T4,但是T3和T4是敏感证书,而且保护证书T3的P3中有属性拥有敏感信息需要系统对这一敏感信息进行保护。

P3的内容是:Sam属于某保密组织SO的成员,拥有SO为其颁发的证书T3,如果只是拟定T3的访问策略P3,其他方在向Sam请求T3时,Sam披露策略P3或不响应时都会使其他方知道Sam是否拥有T3,因此,需要把T3的访问控制策略迁移到证书T6,生成新的访问控制策略P6。凡是新生成的策略都要进行策略的有效性验证,合格后Sam披露P6∧P4,ACiphertext_Seq=DPe(key2,〈SO,P6∧P4〉)。SO解密P6∧P4=DPD(key2,ACiphertext_Seq),P6∧P4的内容是要求对方披露证书T2和T7,此时的T2和T7是非敏感的,双方开始交换证书,策略交换阶段结束。

综上所述,此阶段通过对策略的加解密,有效地保护了非安全物理信道中敏感信息保护,并且在涉及到属性拥有敏感信息时,应用策略迁移理论,对其进行保护。

4)证书交换阶段。

此阶段双方开始证书交换,本阶段同上阶段一样,全部证书交换都采用了加密,保护了非安全物理信道中敏感信息的传输,同时,应用了二次加密机制,对资源的内容敏感进行了有效保护,具体过程如下。

SO根据P6∧P4披露其证书T2和T7,由于T2中包含有对协商方Sam的敏感信息,因此T2证书需要进行二次加密,对其中的“年龄”和“职务”使用不同的密钥加密,根据协商方提供的策略来判断证书中那些属性是不敏感的,从而确定 key1。

二次加密后的序列为:RCiphertext_Seq=DPe(key2,〈DPe(key1,T2),key1〉)。T7中不包含对Sam的敏感信息直接加密即:RCiphertext_Seq=DPe(key2,T7)。Sam收到证书后,进行解密T7=DPD(RCiphertext_Seq),T2比较复杂要由里向外逐次解密,T2=DPD(key1,DPD(key2,RCiphertext_Seq))。这里由于key1只是对敏感信息“职务”加密而“年龄”是由其他密钥进行保护,因此协商方是无法解密“年龄”这个敏感属性。后面的证书交换按照策略披露序列倒序进行,直到协商成功,其中涉及的证书加密过程同上。

通过上述的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一 论 文 网专业写作教育教学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应用实例可知,本模型利用了加密,保护了证书中的内容敏感信息以及不安全物理信道中信息的传输,其中保护内容敏感信息还应用到了二次加密机制。利用策略迁移器,保护了访问控制策略中拥有属性敏感。由此可知,ISMATN模型可以有效地对三类敏感信息进行保护。

4 01图策略校验算法

本章具体对ISMATN模型中策略校验器的内置算法01图策略校验算法进行描述。首先,说明出现无效访问控制策略的原因;随后,给出对访问控制策略的分类,提出01图策略校验算法;最后,对本文算法进行可靠性完备性证明。

4.1 策略的分类

在自动信任协商系统中,造成出现无效策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角色职能互斥导致的无效策略;

2)策略语言的局限性;

3)策略描述不当导致策略无效;

4)内容冲突导致无效策略。

以下是策略具体分类。

4.2 01图策略校验算法

01图策略校验算法,是通过6个策略基本分解规则,对一条访问控制策略进行分解。基本分解规则如图6所示,图中起始节点为要校验的复合策略,每条边上的值是对其头节点的赋值,终节点是复合策略的真值假设。真值假设是决定策略图如何构成的最初步骤。校验时对策略先假设T没矛盾再假设F,若都无矛盾则为有效策略。如果T有矛盾则为矛盾策略,F有矛盾则为永真策略。

步骤2 对复合策略进行真值假设,例如假设策略T(p1∧p2)或F(p1∧p2)。

步骤3 应用6种分解规则对P复合进行策略分解,使之构成一个01图。

步骤4 对构造好的01图的每一条路径进行遍历,检测路径中是否存在矛盾。

步骤5 对结果进行判断,如果赋值T或F都不存在矛盾路径且在赋值T时不存在赋值全为假的情况,则为有效策略。如果赋值F,所有路径都存在矛盾则为永真策略;如果赋值T,所有路径都存在矛盾则为矛盾策略。

4.3 策略校验算法可靠完备性证明

为证明算法的可靠完备性,这里首先证明一个引理,其内容和证明过程如下。

引理1 设01策略图G, f是与到最后的终点相一致的赋值,则存在一条路径S,对这条路径上所有的元策略进行赋值的结果与f是一致的。

证明 应用数学归纳法,首先,通过假设可知f是与最后的终点相一致的赋值,例如F(p1∨p2),则f(p1)=0且f(p2)=0,一定与01图中的一条路径相一致。现假设图Gn中的路径Sn,Sn路径上的值与f是相一致的。如果图Gn+1是由图Gn扩展而来,而路径Sn暂不扩展,令Sn+1=Sn。如果现在扩展Gn到Gn+1,则路径Sn中要在图的最后增加一个节点和一条赋真值的边R,由归纳假设可知新增的边R的值与f是一致的,因此,可知f必与Sn中的路径扩展相一致,即Sn+1。

定理1 矛盾策略可靠性。证明如果策略P是矛盾策略,即以策略P为起点(真值假设T(P))构成的01策略图最后到达终点的所有可达路径都是矛盾路径,那么命题P是永假的。

证明 应用反证法进行证明,假设命题P不是永假。又根据题设,策略P的真值假设为T(P),且存在一组指派f,使命题P赋值为T。以下两种情况下称命题指派f与策略P的真值假设相一致,如T(P)则f(P)=1,或者F(P)则f(P)=0。根据引理1可知,一组指派赋给P,若P是图的起点,那么这组指派必与这图中的一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一 论 文 网专业写作教育教学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条路径上的所有元策略赋值相一致,然而遍历图可知并不存在满足这种条件的路径(因为每条路径都会存在Pi=0且Pi=1这种矛盾的情况),因此,T(P)不可能通过分解规则构成一个完整的01图,因此假设不成立。

定理2 矛盾策略完备性。证明如果命题P是永假,那么策略P是矛盾策略,即以策略P为起点(真值假设T(P))构成的01策略图最后到达终点的所有可达路径都是矛盾路径。

证明 已知命题P是永假,则对每个赋值f, f(P)=0。假设已经通过分解规则构建了一个01图G。如果G存在一条非矛盾的路径S,由引理1可知一个赋值f与这条路径上的元策略赋值一致,因此也就与T(P)相一致,这就得出一个指派使得f(P)=1,这与P是永假相矛盾,因此,策略P是矛盾策略,即以策略P为起点(真值假设T(P))构成的01策略图最后到达终点的所有可达路径都是矛盾路径。 定理3 永真策略可靠性。证明如果策略P是永真策略,以策略P为起点(真值假设F(P))构成的01策略图到达终点的所有可达路径都是矛盾的,则命题P是永真的。

证明 用反证法,假设命题P不是永真,根据题设策略P的真值假设为F(P),且存在一组指派f,使命题P的赋值为F。根据引理1中的叙述可知,一组对P的指派,如果以P为图的起点,那么图中一定存在一条路径,其边对元策略的赋值与这组指派相一致。但是通过遍历图可知并不存在一条这样的路径,每条路径中都存在Pi=0且Pi=1这种情形,因此F(P)不可能构成一个完整的01图,假设不成立。

定理4 永真策略完备性。证明如果命题P是永真的,那么策略P是永真策略,即以策略P为起点(真值假设F(P))构成的01策略图到达终点的所有可达路径都是矛盾的。

证明 已知命题P是永真,则对于其所有的指派f, f(P)=1。假设已经应用分解规则构成了一个01图G。若G中存在一条非矛盾的路径S,由引理1可知会存在一个f和P中的所有元策略一致,即和F(P)相一致,这样可得出一个赋值使得f(P)=0,这与P是永真矛盾,因此,策略P是永真策略,即以策略P为起点(真值假设F(P))构成的01策略图到达终点的所 有可达路径都是矛盾的。

5 仿真和分析

本章主要是通过实验对ISMATN模型的各项协商指标进行验证。主要是通过ISMATN与传统的自动信任协商模型进行对比实验体现本模型在安全方面的优势。

本模型的实验仿真平台应用了Trust Builder2这款自动信任协商的开源软件。数据绘图部分采用Matlab2012处理。

5.1 ISMATN与传统信任协商模型对比

此次实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一 论 文 网专业写作教育教学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验是把ISMATN与传统的信任模型作对比,除了协商的成功率和效率这两个系统指标外,也要对系统的安全性进行对比,一个协商系统的安全性好坏主要从其在协商时暴露的敏感信息条数决定的。

为方便统计,本实验规定协商双方的证书库中的证书都为20个,访问控制策略库中的策略数也规定为100,做10次实验每次50次协商,矛盾策略是3%的增加,永真策略不予考虑。

图10可知当矛盾策略不存在时,ISMATN模型的协商成功率提高不明显,但随着矛盾策略在访问控制策略库中不断增加,两者的差异逐渐显露出来。原因是策略变得复杂,对两模型的协商成功率都有影响。但是ISMATN模型虽有下降却仍保持较高协商成功率,而传统模型受影响较大。ISMATN模型利用式(2)可知平均协商成功率为0.822,而传统信任协商模型的平均协商成功率为0.675,提高了21.7%。

其中:Si是第i次协商成功率,n是协商总次数,是平均协商成功率;Ei是第i次的协商效率,n是协商总次数,是平均协商效率。

从图11中可以看到在矛盾策略不存在时传统的自动信任协商的协商效率明显高于ISMATN,原因是传统自动信任协商中证书内容都是用明文进行传输,并不涉及加密,而ISMATN要对敏感信进行加密。然而,随着矛盾策略数量增加,协商时间升高协商效率下降。主要原因是无效策略导致的证书死锁和回环策略依赖造成证书交换的死循环。反观ISMATN通过策略校验,去除了无效策略保持了较高效率,虽然在检测访问控制策略时会花费时间,但每次协商所涉及策略较少,因此,要比协商失败省时间。ISMATN模型利用式(3)可知平均协商时间为6.61s,传统自动信任协商模型平均协商时间为6.86s,提高了3.6%。

系统的安全性是否好主要是由协商中敏感信息披露的数量来决定的。协商中敏感信息披露得越多其系统的安全性被认为是越低下。如图12所示是20次信任协商中两个模型的敏感信息披露情况。传统的信任协商模型因为缺乏敏感信息保护机制,证书交换中披露的敏感信息较多,特别是在协商失败的情况下,敏感信息保护不足为系统带来的危害更大;而ISMATN则因为拥有比较完善的敏感信息保护机制,因此在20次信任协商中敏感信息的披露较传统协商平均减少了15.2条。

6 结语

本文主要是针对自动信任协商中敏感信息保护及访问控制策略进行研究。为了保护敏感信息本文提出了ISMATN协商模型,其能够在3种情况下有效地对敏感信息进行保护,分别是非安全物理信道中敏感信息传输的保护、资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一 论 文 网专业写作教育教学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源内容敏感的保护和资源拥有敏感的保护,同时为了提高ISMATN模型的协商成功率和效率,在ISMATN中引入了策略校验器。策略校验器的内置算法是本文提出的01图策略校验算法,此策略校验算法可以对无效策略进行检测,减少访问控制策略库中无效策略数量,提高协商效率和成功率。

篇8

2我校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

我校对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非常重视,全校学生都必修“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必修课,但“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侧重于对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技能和一些实用工具软件的教育,强调的是对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与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目标尚有一定的差距,具体表现在:

2.1信息意识比较薄弱调查结果显示,我校学生虽然认同信息的重要性,也能利用搜索引擎获取部分信息,但大部分学生对网络环境中保护自身信息安全的意识不强;对本专业、本学科的相关信息和前沿动态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研究性学习”对信息更深层次的需求倾向更难产生;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本专业、本学科应掌握的基础信息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积累的意识不强,即使迫于某一目的或任务进行了信息收集,也仅限于应付差事;有的学生甚至是出于娱乐的需要,如聊天交友、看视频、听音乐等。因此,我校大学生的信息意识是比较薄弱的,需要有针对性的课程体系进行培养。

2.2信息能力亟待提高通过“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习,我校学生能具备信息获取、分析的基本能力,部分学习效果较好的学生还能借助常用的工具软件对信息进行适当的挖掘,进行二次加工和集成,但对多媒体信息的处理能力仍有待提高。大部分学生对网络环境中使用有效的信息安全技术保护自身计算机和信息安全的能力仍有待提高,显然无法达到“四化同步”进程的时代要求。

2.3信息道德和信息法规意识欠缺我国虽然出台了一系列规范信息道德的法律和法规,如《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中国网民自律公约”、《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管理暂行办法》、《商用密码管理规定》、《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电子出版物管理规定》等,我国《刑法》针对计算机违法犯罪的规定和处罚也有明确规定,但在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过程中,由于课时、内容安排上的困难,在对上述内容的学习上明显不足,导致了学生在意识和知识层面的不足,在信息活动中屡屡出现违规违法行为,对自己、家庭和社会造成了严重的伤害。综上所述,我校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仍存在诸多缺项,构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课程体系并实施好这一系统工程,既是我校的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更是高校教育应肩负的使命。

3原因分析

造成我校大学生整体信息素养不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通过本项目的研究,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我校至今未在全校范围内开设信息素养课程。这就是为什么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评估能力及使用能力、信息道德及信息法律修养不高的原因。

3.2有少数系部开设了文献检索课,但对文献检索课的重要性宣传不到位,教学内容、教学案例过于泛化、针对性不强等,这就导致了学生信息检索能力依然不高的现状。

3.3与专业相关的信息素养课程也未开设,导致学生在高级信息素质、综合信息素质方面的能力就更显薄弱。

3.4由于图书馆基础条件的限制,导致图书馆在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方面的作用需进一步提高。如加强图书文献、电子科技信息检索的环境建设;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加强学生对图书馆资源进行全面、高效使用的教育,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扮演重要角色。

3.5我校可利用的网络资源有限。我校的校园网在学生信息技术基础能力、通用信息素质、学科信息素质、综合信息素质教育方面的资源十分有限,软件资源建设任重道远。

4信息素养培养课程体系的构建

目前,由于受高考压力的影响,我国的中小学没有普遍有效地开展信息教育活动,尤其是在贵州,这种情况更为严重,导致了大学新生在信息素质方面基础普遍较差,信息知识水平与信息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因此,我们更应该从信息素养培养的指导思想、教育目标进行深入研究,构建出具有我校特色的信息素养课程体系,有序、全面、高效的提升我校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出社会需求的人才,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

4.1建设思路(1)既要以“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为准绳,更要从我校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出发,以学生能力的培养为中心。(2)要注重以信息意识为基础,以信息道德为准则,以信息能力为重点的组成要件和层次关系。(3)要能将教学与非教学形式相结合,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适应不同专业需求的弹性课程体系。

4.2建设方案根据专业属性和学习阶段的特点,我们将课程体系概述为“三个层次,四年一贯制”,即“通识信息素养培养”、“专业信息素养培养”和“特色信息素养培养”三个层次,并贯穿于大学四年的学习过程中,既实现了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的有机统一,又各有侧重。具体来讲:(1)“通识信息素养培养”侧重对大学生的信息意识、基本信息技能和信息安全方面的基础能力的培养。通过开设信息检索课、举办信息素养知识讲座、网络宣传等形式,培养大学生对信息的敏锐感知能力,使用信息检索工具进行信息检索、分析、加工的能力;培养大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道德,自觉遵守相关的法律和规定,尊重知识产权,维护信息安全,做一个文明的“信息人”的素养。(2)“专业信息素养培养”侧重培养大学生按特定目的对搜集到的海量信息进行审核、筛选,运用综合分析法和抽象思维的能力,正确地解决和回答问题的能力;对特定信息能批判性、公正性地进行评估、有序化地进行整理、科学性进行利用和创造性进行加工,生产出所需的新的信息集合。(3)“特色信息素质培养”侧重对大学生具备基本的研究能力的培养。将信息素养教育嵌入院系的课程,通过结合单一课程、阶段性课程、课程群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学生也可在导师的指导下,有选择地开展课题研究,撰写必要的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在具体实践中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特别是结合专业开展的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工作,既是对学生专业素养的综合考查,也是开展“特色信息素养培养”的良好实践。近年来,贵州省教育厅和各高校组织的“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施也是“特色信息素养培养”的有效形式。2013年贵州省共立项318项,参与人数约1700人,各高校自行立项数和参与人数与省级立项相当,为“特色信息素养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学校还可以开展新生进校后的图书馆资源利用教育、系列讲座、网络教育等形式,全方位、多渠道地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并不断形成对信息素养和知识的评价能力,提高学生利用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

4.3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体系根据上述建设思路、建设方案,结合不同类别的专业特点,我们设计了“1+1+X+1”的信息素养课程体系并付诸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师范专业信息素养课程体系的构建,如表1所示。通过本课程体系的实施,学生通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习具备信息素养培养所需的基本操作能力,然后经过“信息素养”课程的学习理解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能力之间的关系并指导信息素养形成的整个过程,再经过多门素质拓展选修课增强学生的信息能力,最后将其综合运用到师范专业所需的“多媒体课件制作”的课程中,并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指导自己的实践。(2)非师范专业信息素养课程体系的构建,如表2所示。通过本课程体系的实施,学生通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习具备信息素养培养所需的基本操作能力,然后经过“信息素养”课程的学习理解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能力之间的关系并指导信息素养形成的整个过程,再经过多门素质拓展选修课增强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最后通过“数据统计与分析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信息的高级加工、处理能力,在毕业设计(论文)和今后的研究中发挥较大的作用。说明:(1)对于师范专业的学生,我们考虑了文、理科学生的专业特点,文科学生侧重于图像、文本的处理,理科学生侧重于编程能力和网站建设方面的的培养。(2)对于非师范专业的学生,我们除要求文、理科学生在达到师范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外,还增加了数据库技术方面的知识,以适应其专业学习和研究的需要。(3)在方案实施过程中,所有的文、理科学生的素质拓展选修课可在学校的教务系统中呈现,学生在达到最低学分标准和学分组成的前提下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4)课程体系中各课程的学时、学分,结合各类专业培养方案的学时、学分要求会有所不同。

篇9

1 引言

近几年来,电子图书馆、网络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等新概念、新理念层出不穷,信息服务领域正经受着一场全新的变革,实现由传统的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的转化,由单一的、静态的服务向多元的、动态的、个性的服务转变是高校图书馆改革的重点。高校是学术研究和科研的主要机构,大学是很多人必经的教育阶段,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师生的学习、教学、科研质量,影响到师生生活娱乐等方方面面。所以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必须不断革新,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2 应用和存在的问题

2.1 应用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Mylibrary、Mygateway等个性化定制服务系统在国内外许多大学图书馆中都投入使用。1998年,美国康奈尔大学图书馆开发了网络个性化服务平台Mylibrary系统,于1999年投入使用;国内的浙江大学图书馆设计了一种适应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于Web数据库平台的Mylibrary服务体系,用户通过支持Cookie的浏览器登录Mylibrary,设置账号和密码,根据个人兴趣对馆藏数字资源和其他网络资源进行筛选整理,将自己整合的资源组织到Mylibrary中…。武汉大学图书馆提供的EMAIL-ALERT服务,用户只要登记并填写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内容,图书馆即可将最新的信息发送至用户的Email信箱。

在计算机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很多高校图书馆都提出主动服务。从被动服务转为主动服务,提出的理念很多,但真正实现完善的主动服务却很难,有的只是实现一部分主动服务功能,或者只是在一些比较有名的高校实施,没能真正把主动服务全方面普及和应用。

2.2 原因分析

高校图书馆主动服务不能完善和普及有其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各种原因。

2.2.1 读者的计算机、网络应用知识有限。图书馆不仅要提供查询和借阅服务,而且要提供培训读者的服务。对于新事物,对其做充分的宣传是使它能普及起来的最好方法。图书馆应该做好宣传工作,让读者充分了解和接受这种新的服务。

2.2.2 考虑的问题不全面。个性化的图书馆主动服务涉及方方面面,而不仅仅是读者借阅图书和查阅文献资料,不仅要考虑师生教学、科研需要,还要考虑个人娱乐方面。很多高校图书馆认为学校的图书馆主要是用来学习和科研,所以对图书馆的娱乐需求不够重视。实现个性化服务,应该考虑读者的各方面需求。图书馆根据读者的爱好和兴趣,将相关的娱乐资料推送给读者,可使读者对主动服务系统更感兴趣,提高他们使用系统的频率,使这种服务方式更深入人心。

2.2.3 技术滞后。实现图书馆主动服务已经有些成熟的技术,但应用方面还有些复杂技术难以实现,不能实现全面又便捷的主动服务。国外高校图书馆Mylibrary已经很普及,但国内很多高校图书馆都没有实现真正的个性化主动服务,这与国内的技术相对滞后有一定关系。

3 主要功能和实现技术

3.1 主要功能

该系统不仅要实现传统的教学和科研功能,还应考虑师生娱乐方面的需求,以期达到完善的服务效果。

3.1.1 教学功能。高校图书馆对于教学的帮助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功能。学生习惯于传统的图书借阅,随着网络的发展,高校图书馆都购买了网络数据库资源,如万方、维普、清华学术期刊CNKI及外文数据库Gale、Proquest、Elsevir等。大部分学校的学生只局限于在数据库中自行查找下载论文,这本质上并不是图书馆要实现的主动服务,还是读者的被动式查找。在建立和完善主动服务系统的基础上,图书馆应该力图做到对主动服务的宣传和普及。特别是工作人员应担任起主动培训的责任。

3.1.2 科研功能。高校是重要的科研机构,参与科研的主要是教师、研究生和部分本科生及专科生。针对科研的对象和需要,图书馆应该提供更全面、更个性化的服务。个性化图书馆应针对师生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课题,定期推送适合的材料和最新的研究动态,跟读者保持联系,对读者行为进行跟踪,记录读者的需求倾向,不断改进推送内容的适用性和及时性。

3.1.3 娱乐功能。娱乐功能常常不被重视。高校图书馆主要是帮助教学和科研,但对于个性化图书馆,除了学术研究,也应该重视娱乐方面。为了吸引更多的读者使用这个主动服务系统,针对每个人的爱好和兴趣,提供各方面的娱乐信息和资料,更能使主动服务得到读者的喜欢和普及。娱乐功能的实现技术跟教学和科研差不多,难点是高校图书馆除了要关注他们擅长的学术资料,还要关注和整理关于娱乐的杂志、图书等。只有这样,高校图书馆的主动服务才是完善的,才能真正解决普及应用的问题。

3.1.4 读者订购和推荐功能。有些读者一时找不到的图书和期刊,读者根据需要向图书馆订制,图书馆利用主动服务系统智能寻找,将结果推送给读者。图书馆还可通过分析读者的需求特点,定期把读者可能需要的新书目录推荐给读者。

3.2 实现技术

高校图书馆利用现代网络、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等技术实现个性化主动信息服务。相关技术包括:(1)Web数据库技术,完成用户登录、身份认证、数据匹配等;(2)网页动态生成技术(ASP、ISAPI、CGI等),根据用户数据动态生成网页;(3)数据推送技术,常见的有两种:一是频道式推送,即将某些网页定义为浏览器中频道,用户可以像选择电视频道那样选择通过网络播送的信息。二是邮件式推送;(4)过程跟踪技术,跟踪用户身份、监控用户过程,如Cookie等;(5)安全身份认证技术,提供安全严密的身份认证,如X.509、PKI技术等;(6)数据加密技术,保障数据在网络环境下的安全传输,例如公开密钥技术、SSL协议等;(7)智能技术,能够完成委托任务并可以快速遍历互联网,寻找所需的计算机系统,代表用户工作,引导和代替用户访问信息资源。智能Agent主要解决获得用户信息需求、自动检索信息和检索结果的推送三方面的问题;(8)数据挖掘技术,主动搜集与过滤信息。

目前还有很多高科技应用于个性化信息服务,如建立在IBASE非结构化数据库核心技术之上,集资源管理、大规模信息检索和个性化信息服务于一体的IGF高专业化、高智能化网络专题信息服务系统。

4 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主动服务系统体系构建高校图书馆主动服务模式实现了服务对象的针对性;动态连续跟踪读者需求;实时超前提供科学前沿研究成果与水平动向;定制推送专题研究所需信息等。

4.1 构建个性化主动服务系统的迫切性

图书馆个性化主动信息服务系统的基本特征是以读者为中心,不同读者的专业、职业、所承担的任务、所处的环境、兴趣爱好等不同,对信息需求是多样化的,信息服务也应提供针对。

信息需求的个别性,一方面是因为读者目的是利用信息解决自己特定环境下的特定问题;另一方面,读者利用信息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过程、程度和满意度又与其心理、知识、经验、行为方式甚至情绪等密切相关。而信息需求的个性化与动态和异构的海量信息源之间的矛盾日趋加大。这使得全面获取所需信息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使读者对于个性化主动信息服务的需求更加强烈。

4.2 体系结构

通过对需求的分析,充分利用智能来实现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主动服务,其体系结构如下图所示。

4.2.1 读者信息收集,建立用户模式库。建立读者信息库除了从读者档案和注册信息获取基本信息外,还可以从教师档案和学生入学档案获取。

主要从用户的个性化信息反馈获取用户个性化信息。反馈方法有明确和隐含的反馈。明确的反馈是让用户参与,填写反馈表(如对服务的评价等)。隐含的反馈指从借阅信息和图书查询、读者咨询等读者行为中建立读者行为库,通过读者模式学习Agent,过滤、提取和完善需求信息,存入读者模式信息库。个性化信息的获得和提取针对不同的读者侧重点不同。

(1)教师:重点在于整理教师的研究方向、研究内容、研究成果、最近研究的课题、所授课程、教学评估、教学教育理论等信息,并跟踪这些信息的变动情况。

(2)行政人员:侧重于所管辖事务、所参与的课题、管理绩效、兴趣爱好等。

(3)研究生:侧重了解研究方向、参与的课题或项目、实习内容、毕业论文的内容、内容、研究成果、兴趣爱好等,实时跟踪其变动。

(4)本科生及专科生:侧重于跟踪其学习的课程、兴趣爱好、关注的东西、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借阅历史等。

信息的过滤和提取过程:利用智能技术,通过读者模式学习Agent进行关键词学习和机器学习分析各类信息,将信息中的主要关键词按出现频率、段落频率、出现位置等提取出来,计算出各个关键词对此信息单元的特征权值。再考虑该类信息单元对于读者兴趣的权重。权值超过某个特定值的关键词将提取出来存入读者兴趣文档。如果读者最近的行为中提取出的某个关键词已经存在于兴趣文档中,那么这个关键词的权值增加,同时这个读者兴趣信息集中的其他关键词将作为此关键词关系紧密的对象,其权值也相应增加。反之则减少。

4.2.2 信息内容收集系统。Web上的信息庞大,该部分提供了直接的网络spider和元搜索的过程,形成Web信息库。还提供图书数据库的搜索和匹配。Web信息库和图书数据库共同为建议Agent提供数据源。

4.2.3 主动服务过程。

(1)订制服务通过Agent技术来实现主动服务功能。读者可订制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将需求输入系统。系统将启动订制Agent,建议Agent根据读者订制的内容从Web信息库和图书数据库中寻找所需信息,通过内容匹配,匹配成功后将信息通过广播Agent或推送Agent送达读者。这样读者就能根据自己的需求由系统寻找所需的信息,实现系统的基本的主动服务功能。

篇10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9-0222-02

本科生的毕业实习实践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的桥梁之一,通过毕业实习,学生可从生产实践中获得生产单位生产事宜的具体资料和信息,为将来解决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一、传统毕业实习实践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一般而言,传统的生物类专业毕业实习实践由以下过程组成:教师联系实习单位、组织学生进入实习单位、学生参观生产过程、讨论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学生提交实习实践报告、教师评定学生成绩。经过分析,传统毕业实习实践模式存在如下问题。

1.不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该实习模式下,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工厂生产,也未接触到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只是对生产过程有了初步认识,没有深层次将所学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难以发现生产中存在的真正问题,也不能提出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该实习模式没有达到锻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生产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未培养出适应生产实际的具有综合素质的优秀毕业生,使得毕业实习变成了一种感官教育,流于形式。另外,由于各高校的财政政策都向学科建设、科研奖励和人才引进等方面倾斜,学校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如何维持正常的教学工作上,忽视了毕业实习实践,致使实习经费不够。在安排实习实践时一般都以分散实习为主,在某种程度上等于“放散羊”,也就保障不了实习质量。在对学生毕业实习指导时,指导教师无任何利益可言,所以有的指导教师会很少了解过问学生,甚至有的教师几乎没有指导,所以很难保证毕业实习对学生起到真正的意义。就学生本身来讲,实习一般安排在第七学期,学生在此阶段主要是准备相关的毕业论文,或者进行研究生、公务员的备考以及找工作,所以学生的实习兴趣不足,只是服从学校的安排,走过场,最后获得一张有单位签字盖章的鉴定表而已。因此,传统的本科生毕业实习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不利于我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的改革。我国对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进行了改革,《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意见》中指出,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转变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建立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因此,需要毕业生提前开始寻找并确定工作单位。而传统生物专业毕业实习模式无法满足学生对实习质量日益提高的要求,也难以调动学生实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毕业实习难以达到提高毕业生素质的最佳效果。

3.受到生产接收单位的制约难以进行。过去传统的毕业实习模式一般由30名左右或者更多的学生组成实习组,由教师安排在实习单位进行实学习。但由于学生实习人数多,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不能满足毕业生实习的需求,另外企业往往注重自身的经济效益,大部分用人单位不愿接收实习生,主要原因有:一是顾虑接待大批学生会耽误工作,妨碍生产,影响单位经济效率和产品质量;二是由于学生缺乏安全意识,一些实习单位害怕学生会出现意外伤害和事故;三是怕学生多,会增加本单位的成本,由于学校的实习经费投入不够,实习单位无利可图。一般企业优先接收已签约学生进行实习,而不愿意大量接受非签约毕业生实习,即使对已接纳的实习生,也不会安排具体工作。该情况下,为了完成毕业实习任务,学生参与生产实践变为参观生产过程,甚至变为旅游实习。多数学生没有参加生产操作和生产管理,不能锻炼学生适应生产现场工作,直接影响了高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所以,对于改革生物类专业传统的毕业实习模式势在必行。

二、毕业实习模式

1.自行联系实习模式。由学生按自己意愿或兴趣选择实习单位,即“实习与个人兴趣意愿相结合”模式,学生可进入即将就业的单位实习,以利于不同就业意向、不同层次的使学生得到更适于自身发展的锻炼。将学生自己联系工作单位分散接收学生实习与学院集中、分组、交叉、统一安排学生实习相结合。在该模式下,利于学生在校期间,通过主动与企业单位接轨,了解相关企业单位的需求,进而能够明确学校目标,依据学习目标有重点的进行实习的针对性。另外,对于学校而言同样可以缓解学校的实习压力,确保在有限的实习基地基础上完成相关的实习任务。对用人单位而言,乐于接收即将毕业的学生及早参加用人单位的生产实践,既有利于用人单位按照需求来培养毕业人才,减少用人单位与学生相互适应的时间,使得学生能够早一些了解行情内务,提高工作的完成质量。然而此模式也存在一定的缺点,那就是学生实习的效果并非有所保障,不利于监控实习质量,也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2.实习与产、学、研相结合模式。这种模式是由实习基地基础上更进一步演变过来的合作模式。作为一种高校人才培养的新模式,通过将生产、实习与科研全方面相结合,共同带动企业跟高校的发展,利于科研成果的蜕变。在这种模式下对于学生而言,不仅能够从中了解参与生产的全过程,提高实践能力,而且经过企业的学习或者相关导师科研项目的参与,可以从中接触到知识的前沿,进而培养独立思考和独特思维的能力,同样为日后的毕业论文(设计)奠定了好的基础。优秀的学生更容易拥有一个好的就业前景机遇。而对于企业来讲,该模式有利于高校人才物质资源进行相关科学研究,不仅为企业生产带来服务,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而且可以优化、带动企业相关员工,并且培养的相关学校实习生,也可作为日后企业人才的储备。

3.订单培养模式。所谓订单培养模式,是“实习与就业相联结”的一种模式,也就是教学、实习同就业相结合。企业用人单位主动联系相关高校,根据自身企业的需要,制定出相关专业培养计划,同学生签订定向协议,其中的学习经费可由企业进行支付,实习生在学完相关课程后,可进入企业进行相关实习培养,实习毕业完成后要到该企业上班。这种模式比较适应于专业性强并且比较冷门的生物类专业,它具有很强的专业针对性,但是用人单位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危机。由于该模式是具有一定专业针对性的,学生在入学就已经确定了日后的工作方向及岗位,因此,在学校学习过程中,会有重点的进行相关培养学生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之毕业后能迅速进入工作角色。不足之处在于学生就业的自主性受到限制。

三、毕业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点

1.组织形式上,学生自己联系用人单位分散接收学生实习与学院对学生集中、分组、交叉、统一安排实习相结合。

2.实习方式上,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生产实践,辅以参观实习,使参与生产实践与参观实习相结合,把教师和技术人员共同指导相结合。

3.实习内容上,将生产中需要解决的实际课题与选择验证性和归纳总结性课题相结合。

4.实习目标上,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创新能力同综合素质的培养相融合。

5.实习成果考核上,教师考核学生与企业考核学生相结合,建立企业对实习成果的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