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课改工作计划模板(10篇)

时间:2022-10-21 04:09:4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教师课改工作计划,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教师课改工作计划

篇1

二、工作任务

一类培训、二次评比、三项研究、四大建设。

1、一类培训

做好面向教师的学科培训,面向教研组长的主题教研培训。

2、二次评比

(1)以“科学地教、有效地学”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在上下半年分二期开展“上虞市中小学百堂新课改探索课评比活动”。

(2)坚持“以校为本 以效为本”的教研理念,在全市中小学中开展“百项特色校本教研评比活动”

3、三项研究

(1)认真做好对课改实验的调查研究工作。对全市不同层面学校课改实验进展工作进行调研。通过调研和评估,及时总结、培育和推广成功经验;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组织力量进行研究并提出整改措施。

(2)课堂教学策略和基本规范的研究。通过案例分析、探索课评选的方式,对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样式进行探讨,为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提供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指导。

(3)继续开展对学生发展性评价的研究,探索全面提高教师“常态课”教学质量的评价方式。

4、四大建设

(1)课程建设。合理应用好地方专题课程教材,着力完善教材建设。有效地引导学校合理地进行校本课程建设。

(2)制度建设。重点是推进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设,通过“推进校本教研”主题征文、主题论坛等活动,推行10大措施做实校本教研,改变教研和培训的工作方式,以朴实的方式扎实推进校本教研制度建设。

(3)队伍建设。通过培育、挖掘、宣传等方式,及时总结推广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提高上虞教育在绍兴市乃至浙江省的影响力。

(4)资源建设。合理规划,积极组织开发对教师有实际价值的课程资源,加强“课改在线”网站建设和利用,高质量地编印《上虞课改》。探索和研究促进城乡课改和谐发展的有效策略。

三、工作安排

一月 中小学第三届师徒结对满师及第四届师徒结对启动仪式

二月 《上虞课改》xx年通讯员工作会议

三月 分段进行新课程主题式调研;

四月 省06规划课题《农村完、村小新课程实施策略》部分成果共享

五月 “科学地教 有效地学”——中、小学新课程各学科探索课评比(一)

六月 “推进校本教研”主题征文

七月 “推进校本教研”主题论坛

八月 “网上教研”的工作规律和模式探索

九月 有效备课行动研究——各学科利用学区学科教研基地开展

十月 “科学地教 有效地学”——中、小学新课程各学科探索课评比(二)

篇2

1.引言

单片机是一种常用的嵌入式微控器,由其构成的计算机系统,在工业生产、日常生活的电子电气设备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并随着技术的进步在不断地发展。在高等学校中,单片机课程是应用电子、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等多个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培养单片机应用以及嵌入式技术的重点课程,也训练学生综合能力的核心课程。对于想从事电子信息类专业工作的学生,学习单片机是学习ARM、DSP等高性能微处理器的必经阶段,学好单片机既能为低端微控器应用打下坚实基础,又将为学好高端微处理器做好准备。

同时,现代企业与电子电气信息类相关的岗位招聘,大都要求从业者具有良好的单片机技术综合应用能力,包括软件编程、硬件设计以及综合调试等能力。并且随着单片机技术的发展,企业对从事单片机应用技术的应聘者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单片机课程教学应适应企业人才发展要求。在高校中,特别是高等职业院校,探索和研究单片机课程新型教学模式是适应我国产业调整、技术升级和经济发展对单片机应用技术人才培养需求的必然要求。

2.单片机教学现状

单片机课程教学是理论性和实践性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复杂过程,它是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技术创新和团队协作等职业能力为目标的[1]。目前,单片机课程教学远远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对单片机技术人才的要求,突显了教学过程中的诸多问题。

(1)理论教学形式单一,理论与实践分离。跟据笔者调研,当前大多数高校单片机教学采取的模式为按照知识体系讲解。此种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了解单片机内部结构,理解指令执行过程,建立知识体系,但学生普遍感觉内容枯燥无味,知识点难以理解,缺乏具体实践锻炼,导致多数学生失去兴趣。在实践教学上,通常大都采取课先理论后实践,理论多实践少,理论和实践分别由不同教师教授,实践和理论脱离。

(2)实践内容、方法滞后企业生产需求。大多数的单片机教学仍以汇编语言为核心进行讲授,实践手段以试验箱、集成学习板为平台进行。以汇编语言为核心的程序设计早已不适应现代产单片机开发设计高效率的要求。教学实验设备的集成化,使学生忽视了单片机技术应用能力要求的硬件设计。实践教学环境与企业工作环境相差较大,学生面临学无所用的境地。

(3)学生学习方式不当。知识点死记硬背,缺乏灵活应用。软硬件设计照猫画虎,注重结果,忽视过程,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环节。

(4)课程考查评价方式落后。单片机课程考核评价方式主要以卷面成绩为主,严重忽视了单片机课程的应用性,也使学生在思想中形成只要掌握知识点就掌握了单片机技术的错误观念。

由于以上问题的存在,学生普遍反映单片机知识点琐碎,概念抽象、编程难,硬件设计无从着手等。教师感到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研究适应现代企业发展需求的单片机课程教学模式迫在眉睫。

3.基于工作过程的单片机一体化教学模式探讨

在企业生产中,工作过程是为完成一项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2]。

为适应企业人才的需要,职业教育研究专家提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教学就是构建一种学校教学环境与企业工作环境深度吻合的教学效果,是教学内容与工作内容一体化,是教学方法与工作方法一体化,是教学场景与工作场景一体化,是“教、学、做、研”的融合。

基于工作过程的单片机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教学计划为先导,以项目教学[3]为载体,以教学方法为途径,“教、学、做、研”深度融合、相互促进的综合教学过程,打破了传统的单片机课程教学环境和模式。

教学计划是整个教学的关键环节,教师在制定计划时要围绕单片机课程目标,又要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

将单片机课程知识体系划分为多个工作项目,知识点以项目作为载体,贯穿教学过程。项目制定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简单到复杂。相关理论知识讲解以完成项目任务为原则,并在满足大多数学生学习的基础上加以深化扩展。项目实施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基础阶段:以单片机内部资源为核心的验证性项目。重点掌握I/O口、定时器/计数器、中断系统、并行接口、串行接口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等重要知识点。

(2)研究型阶段:通过相关项目任务,重点掌握1602、12864液晶显示、AD/DA转换、RAM/ROM扩展、8255A扩展、TWI/SPI总线等单片机接口技术,激发学生自我学习的潜能。

(3)创新型阶段:该类阶段通常为简单的综合项目,重点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研究问题的能力,并引导学生自由发挥,实现创新。

表1

项目任务 使用DS18B20数字温度传感器设计温度采集系统

项目目标 通过本项目,利用数字温度传感器和1600LCD完成一个基于AT89S52单片机的温度采集系统,已达到以下要求。

(1)熟悉芯片手册使用方法。

(2)巩固1602液晶显示编程方法。

(3)掌握“1-Wire”C语言程序实现方法。

(4)实现综合调试。

教学设备 硬件:电脑,自制形式主义式单片机实验平台,温度传感器DS18B20等。

软件:Keil uVision4,Proteus以及AltiumDesigner软件。

完成结果 形成报告文档,包括:原理图,PCB图,C51程序文档,设计流程图。仿真演示以及实物演示等。

项目拓展 声光报警,多路温度采集,串口通讯。

知识讲解采取行至有效的教学方法。制作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和实物演示相结合;用文字、图像、声音等多种信息表达形式;将学生分组讨论和实践等。多种教学手段的恰当运用,丰富了单片机课程的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实践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突出学生学习、探究自主性,在“教、做、学、研”中提高能力。

4.基于工作过程的单片机一体化教学实践

下面以单片机课程教学中研究型阶段的一个项目为例,如表1所示,来介绍下基于工作过程的单片机课程一体化教学实践。

整个教学流程如下:

课前任务:布置资料查找任务。让学生利用现有网络查找BS18B20芯片手册,以及相关的编程实例,并圈定预习的重点,让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过程:整个教学过程包括教师的教与演示和学生的学与做。

(1)教师工作:

①项目介绍。将整个项目的任务、目标以及完成结果做详细地介绍,使学生明白项目的要求。

②结果演示。教师利用Proteus仿真或开发平台综合演示项目结果,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③相关知识讲解。对于程序设计,结合芯片手册,教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重点讲解“1-Wire”的编程方法,并在keil软件用C语言实现。对于硬件设计,结合芯片手册,可以利用Proteus仿真搭建,也可以在自制的单片机实验平台上快速搭建,并讲解硬件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④教师进行完成项目方案指导。

(2)学生工作:教师完成工作之后,学生按已定分组开始项目的实践。学生组内自定分工,确定方案,制定单片机设计流程,依次完成原理图、PCB设计、硬件搭建和软件编程以及综合调试。教师则巡回检视,对于共性问题及时讲解,对于个性问题分别指导。鼓励学生深入探究,对于完成好的,教师鼓励其设计进行深化和扩展。

(3)考核评价:项目的考核和评价采用自我评价,小组互评和教师点评相结合,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小组内学生互评为辅,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起引导的作用。以项目成果展示,任务完成情况,团队合作等方面做出综合评价。

教学过程与企业工作过程高度吻合,“教、学、做、研”深度融合,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主体地位,体现了单片机应用技术的工作过程,培养了学生综合能力。

5.结语

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我院单片机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实践,学生改变以往的对单片机课程的厌学状态,课内外积极投入,很多学生设计出功能实用、思想新颖的单片机产品。培养的毕业生在企业实际工作中的能力表现也得到认可。表明:这种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明确了学生学习任务的现实目标,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锻炼了学生职业能力,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葛广军,王羲,董燕飞.强化三个能力培养的《单片机》[M].课程教学研究[J].科技广场,2011,1:231-233.

篇3

随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成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学校对学生的培养要有更直接的岗位指向性。在专业课教学中推行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形成职业能力,确保职校毕业生按市场岗位要求零距离就业的有效途径之一。

《电子制图》是电子类专业的必修专业技能课,该课程要求学生熟悉绘制电路原理图的基本方法与技巧,掌握印制电路板设计的操作方法,培养学生印制电路板设计制作的基本技能和相关技术。该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操作应用性强。以往投影与上机交替进行的传统课程教学模式,已不能保证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更不能保证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

为了更好地突出技能培养,我们对《电子制图》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基本思路进行了解构和重构,通过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全面改革,促使《电子制图》教学获得更好的发展与完善,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

所谓工作过程是指在企业里为完成某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电子制图》课程开发是将生产实际中典型工作任务转换为课程的过程。因此,构建这种课程需要了解和掌握电子企业绘图制版的生产和服务情况。我们根据所获得的相关数据,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设计出以典型工作任务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把课程开发的主要内容放在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三方面。

首先进行企业调研,分析绘图员工作岗位职责,根据工作任务能力要求来确定课程方案。在确定课程方案的基础上编写课程标准。编写时,紧贴“基于工作过程”,坚持科学、规范、操作性强的原则。内容的组织按照“项目模块”进行,将每一个项目的知识和技能按照对应的专项能力在工作中出现的频度、内容的难度和掌握的程度进行排序,列出课时细目及内容,明确学习范围的深度和广度,对学习目标进一步分解并配合适宜的学习训练时数。课程内容是达成学生技能培养目标的主要载体,项目任务的确定极其关键,其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技能培养。理想的项目案例实用性强,涉及的知识点能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我们选取稳压电源、录音机、数字钟、单片机实训系统为学生的电子实训项目。学生已经装配过,对电路图与电路板已很熟悉,降低了对于新知识的畏惧感。由于一个项目案例一般在一次教学时间内难以完成,我们将一个项目分解成若干个任务,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任务,形成一定的技能。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组织实施

以往我们的教学组织过程中过于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学科的完整性,与生产实践脱节。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过程确定了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围绕岗位工作过程展开。通过采用“项目教学”,以任务驱动作为核心组织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贴近工作岗位。

1.提出明确而适度的项目

项目任务的明确对于学生的学习与项目的最终完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与所学习的内容和现实情况基本相接近的情境,把所要学习的知识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项目当中,使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掌握技能。这样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在融洽与和谐的情境中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合理分解项目

分解项目是将一个项目分成若干个小任务,任务的设计要体现出学生的活动性及活动的效果性。教师通过创设任务情景、讲解、示范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发学生探究问题(任务)的欲望,在任务的分解过程中获取知识,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提出任务的语言表述要准确,以减少学生的理解障碍,尽量不让学生对任务产生太大的畏难情绪,以免进一步产生抵触情绪。

例如设计制作稳压电源这个项目,教师提问:如何利用软件绘图,包括加载元件库、放置原件、修改元件属性和连线等;原理图绘制好了怎样才能载入到印制电路板上,包括电路板的尺寸规划、封装库的选择和布局、布线等。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出一些印制电路板的实例以供参考,让学生产生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功能或任务是可以通过学习完成的。这样可以逐步消除对完成任务的畏惧感,树立信心,使教学过程得以顺利进行。

3.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

任务提出后,学生就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方法和手段去完成任务。教师只充当引导者,项目设计内容需要什么知识,教师就讲什么知识。让学生围绕任务思考、探索,遇到问题师生互相讨论,让学生在整个过程中感觉到自己是项目的主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以往教学中教师按部就班地讲解教材中各种软件操作,学生听后不用,昏昏然不知所学何所用的现象。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评价方式

作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电子制图》课程的教学评价应该是一种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为目的、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服务的发展性教学评价。评价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在评价过程中,除了对学生的项目作品进行评估,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动手能力、参与度等,如课堂上回答问题的准确率、思考问题的深度、是否有创意、发问能力。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体验到学习过程中的成就感,树立自信心和荣誉感。课程的评价还可与学生技能证书考评相结合,例如“电子CAD中级工”的考证。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实践能力提高较快,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电子制图》课程改革在我校的实施已经初步取得成效。学生对实际的工作项目有了较完整的认识,特别是经过自主设计和实践,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思维都得到了明显加强,只有让《电子制图》教学与工作、生产紧密结合,才能使学生在就业的时候更具竞争力,成为满足21世纪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篇4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2-0152-02

针对高职教育工科类专业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突出的理论知识教授与实践技能培养相脱节、职业素养无法与社会市场需求相匹配的问题,我院由教务处牵头,在省级重点专业中实施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程。2011年9月,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课程”一体化改革与实践项目组成立,并从2010级学生中抽取了2个班进行试点改革。截止到2014年12月,本课程改革已开展四轮,分别为2010机制试点班、2011机制试点班,2013年后推广至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所有班级。在首轮试点后,课改效果得到了学生及同行的高度认同,进而在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等专业核心课程中推广实践,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课程改革的目标

总体目标:探索高职制造类专业课程如何有效实现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

1.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搜集信息的途径锻炼学生搜集信息与自我学习的能力;以分组教学的形式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以学生自主制订计划并实施计划的形式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以检验评估环节强化学生的质量意识,端正学生的工作态度;以演示汇报的做法提高学生与人交流的能力。整个过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将课程改革先进理念与配套条件建设同步推进。注重将课程内容、课堂教学的改革与改革所需的一体化教学条件配备、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等工作同步推进,从而避免先进的教学理念与实施一体化教学改革所需的教学团队和教学条件相互脱节的问题。

3.实施、评价等具体工作与相关教学管理工作相结合,形成教学管理部门、一线教师、企业人员、学生等多元参与全面推进的课程改革局面。

4.力求改变以往教学改革过程中课程资源建设“重建设、轻使用”的问题。注重对课程改革成果的资源积累和共享,并且在改革过程中形成由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教学案例完善、教学资源建设、项目成果共享的课程改革资源网络化共享局面。

5.淡化小组教学时部分学生过重的依赖心理。通过在教学过程中期加入阶段性考核让学生体会单人单机操作考核的过程,打消个别学生浑水摸鱼的念头。

二、课程改革的思路

分析专业岗位群分析岗位群工作一般流程依照岗位群工作流程构建满足岗位能力培养的专业课程体系以《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课程为研究对象进行课程设计和相关教学资源的准备课程教学实施总结提高

三、课程教学设计和教学资源

1.课程教学设计。根据岗位能力和职业标准,结合实训基地在制产品打壳机,选取传动轴、端盖、箱体、齿轮四个能代表零件表面加工几何要素的典型零件和换向齿轮箱一个部件作为载体,确定教学内容。根据选取的教学内容设计了6个学习情境,细化为19个学习任务。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2.教学资源。本课程建立了课程网站,所有资源已全部上传。

四、教学过程组织实施

对于每一个教学单元,学生是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的。具体实施方式是按照“提出任务(明确学习目标和工作任务)学习指导(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和工作任务自主学习相关知识,教师根据已有条件和学生水平指导学生确定工作方案)制订计划(学生根据学习和指导的结果制订任务实施计划)实施计划(学生按制订的任务计划具体实施)检查评价(工作完成后,学生按评价标准自行检查,教师对工作完成情况评价总结)”的过程组织教学。

五、课程建设创新之处

构建高职制造类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以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为研究对象),使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化课程模式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之中,避免各门课程单打独斗。基于真实产品选取教学载体,按照实际生产过程组织实施教学,采用过程评价考核体系。

1.更新新形势下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理实一体化的改革理念。力求改变片面注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改革,而忽略整个专业系统化设计与推进的狭隘课程改革局面,通过内容设计、标准制定、条件配备、过程实施、教学评价与反馈、课程资源网络化建设等不同层面和不同纬度,系统落实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全面更新高职课程理实一体化的改革理念。

2.探索理实一体化课程改革与实施的操作流程及各节点的操作规范。以《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课程的改革与实践为推手,进而在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等专业核心课程中推广应用为切入点,通过对改革过程中人才培养方案剖析、课程内容改革、课程标准制订、教学条件配置、教学组织实施、教学成效评价等问题的深入研究与实践,探索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化课程改革与实施的操作流程与各节点的操作规范与标准,总结可借鉴的做法,为同类院校系统推进课程改革提供工作依据。

篇5

踏实做好德育工作计划。根据今年的全市德育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做好学校德育工作计划。更新德育观念,落实《义乌市中小学做教育内容体系与活动系列》,结合学校实际制订出我校实际的做人教育内容体系和活动系统。强化思想品德课的这个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的作用。把德育寓各学科教学之中,贯穿于教育教学各个环节。进一步提升校园文化的道德品味。树立以德治校、经德育人、经德修身的理念,进一步健全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组织学生学习新修订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形成正确的舆论,建设良好的校园道德环境。建立和健全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的德育机制,形成德育合力。构建非功利性的德育评价机制。

课程改革主要抓课堂教学,进一步研究师生互动,活动的形式与实质、课程的使用与教材的处理,进一步研究基础与发展的问题。研究的主题为“课堂教学是关键,打破教师潜意识当中的领导角色,在教学语言、教学设计和教育机智上狠下功夫,做到任何时候都真正做到‘以学论教’,关注课堂中不合拍的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爱’、‘信任’和微笑”,同时通过课程改革进一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做好课改成果向其他年级渗透,向其他兄弟学校辐射。争取在2010年开一到二次规模较大全市的课改研讨会。学校将出台课改奖励奖励制度,以制度促进课改作的深化。同时做好课改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

强化教研工作计划,做到四十五周岁以下的老师人人有课题,争取有课题成果获市二等奖及以上。全体教师进一步树立科研立校与科研强校的意识。继续抓好教科研的全员培训,发挥教科室的作用,培养一批教科研骨干教师。尝试年级组合作备课,电子化备课。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们的目标是教师在学科专业方面做到:是学科知识的专家,有扎实的学术功底,广阔的学术视野,不断更新的知识,有追逐学术前沿的意识。在教育专业上做到:把握教育的真谛,了解学生的发展的规律,学握现代教育技术,具备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对学生认真负责的品质。总之,学校将促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为新一年工作重点,使我们的教师成为学科知识和学科教学专家,这也是培养一流学生和创一流学校的基础。

加强校园基本建设,在明年上半年完成食堂餐厅及操场这两个工程,解决好吃饭难的问题。同时向上级部门争取教工宿舍这与学校大门与传达室这个工程。计划至二零零五年基本完成学校的校园建设。再向上级部门争取学校硬件设施增添设备费,进一步改改善办公条件,尝试无纸化办公。

强化校园文化建设,学校的每一处场所,每一栋建筑,每一处花草都要做到育人。在学校的走廊与通道上布置学生的美术作品。到下半年,向教育局申报四星级校园和绿色学校。

篇6

踏实做好德育工作计划。根据今年的全市德育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做好学校德育工作计划。更新德育观念,落实《义乌市中小学做教育内容体系与活动系列》,结合学校实际制订出我校实际的做人教育内容体系和活动系统。强化思想品德课的这个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的作用。把德育寓各学科教学之中,贯穿于教育教学各个环节。进一步提升校园文化的道德品味。树立以德治校、经德育人、经德修身的理念,进一步健全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组织学生学习新修订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形成正确的舆论,建设良好的校园道德环境。建立和健全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的德育机制,形成德育合力。构建非功利性的德育评价机制。

课程改革主要抓课堂教学,进一步研究师生互动,活动的形式与实质、课程的使用与教材的处理,进一步研究基础与发展的问题。研究的主题为“课堂教学是关键,打破教师潜意识当中的领导角色,在教学语言、教学设计和教育机智上狠下功夫,做到任何时候都真正做到‘以学论教’,关注课堂中不合拍的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爱’、‘信任’和微笑”,同时通过课程改革进一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做好课改成果向其他年级渗透,向其他兄弟学校辐射。争取在2010年开一到二次规模较大全市的课改研讨会。学校将出台课改奖励奖励制度,以制度促进课改作的深化。同时做好课改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

强化教育科研,做到四十五周岁以下的老师人人有课题,争取有课题成果获市二等奖及以上。全体教师进一步树立科研立校与科研强校的意识。继续抓好教科研的全员培训,发挥教科室的作用,培养一批教科研骨干教师。尝试年级组合作备课,电子化备课。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们的目标是教师在学科专业方面做到:是学科知识的专家,有扎实的学术功底,广阔的学术视野,不断更新的知识,有追逐学术前沿的意识。在教育专业上做到:把握教育的真谛,了解学生的发展的规律,学握现代教育技术,具备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对学生认真负责的品质。总之,学校将促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为新一年工作重点,使我们的教师成为学科知识和学科教学专家,这也是培养一流学生和创一流学校的基础。

加强校园基本建设,在明年上半年完成食堂餐厅及操场这两个工程,解决好吃饭难的问题。同时向上级部门争取教工宿舍这与学校大门与传达室这个工程。计划至二零零五年基本完成学校的校园建设。再向上级部门争取学校硬件设施增添设备费,进一步改改善办公条件,尝试无纸化办公。

强化校园文化建设,学校的每一处场所,每一栋建筑,每一处花草都要做到育人。在学校的走廊与通道上布置学生的美术作品。到下半年,向教育局申报四星级校园和绿色学校。

篇7

二、重点目标

(一)研究目标

1. 完成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温州地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策略研究》。

2. 继续编写中职文化课地方实验教材;编写出版《校本教研行动在温州》、《珍爱生命》师生读本;编写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教学课例设计》。

(二)指导目标

1. 考核92个市级名师工作室,表彰优秀工作室主持人;召开名师工作室经验交流会。考核全市第一、第二层次骨干教师。举办2次特级教师骨干教师大讲台(初中段、小学段)网络直播教学活动,举办20期名师大讲堂。

2. 大力倡导有效教学,总结、推广有效教学的经验。深化、细化普高“分层指导、分类推进”策略;加强对高职单招单考的教学研究;实施初中毕业生英语听力和口语考试。开展“精品百课”活动(初中);启动小学课改领航系列现场会。

(三)服务目标

1. 运用《教育部中小学生学业质量分析反馈指导项目》报告,研究分析抽样地区、学校的学生学业质量状况及影响因素。完善学业质量监测评价oar系统。建设小学新课程学业质量检测命题资源库。

2. 评选表彰“小数学家”,启动“小科学家”、“小文学家”培养计划。

(四)管理目标

1. 做好《温州教育》栏目调整及改版工作。验收农村义务教育“教学四项规范达标”学校(第三、四、五批)。

2. 制订与绩效工资制度相适应的教研(科研)员岗位绩效考核制度。举办教研(教学)工作论坛;评选优秀教(科)研员、优秀教研组长。

三、工作任务

(一)推进课程改革,突破疑点难点

1.开展“疑难问题”培训。反思、总结新课程实施情况,做好典型经验的宣传、推广工作。高中、初中、小学继续开展新课程新教材“疑难问题解决”专题培训,针对前阶段课程改革中学科教学遇到的疑点、难点问题,搭建研讨与培训平台,聚焦课堂,关注有效教学,建设生本课堂,突破教学疑点与难点,提高一线教师新课程新教材的教学能力,努力把新课改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

2.编写优秀课例设计。总结、整理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以来全市高中课堂教学的新进展和新成果,编写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学科《教学课例设计》(暂名),推广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优秀课例设计,为高中教师研究和改进课堂教学搭建交流与分享的平台。进一步完善我市课改信息网络体系,以《温州课改资讯》为载体,及时反映我市在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中的经验与成果。

3.实施“三小”培养计划。健全评选奖励机制,评选“小数学家”,启动“小科学家”、“小文学家”培养计划,建设“数学家摇篮”工程基地学校、“小科学家”培养基地学校、“文学社联盟”,推广温州市实验小学的“家庭实验室”建设经验;设计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系列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努力发现、选拔和培养具有潜质的青少年数学、科学、文学的优秀苗子,鼓励他们立志投身数学、科学、文学的探索、研究,尽早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二)深化教学研究,倡导有效教学

1.协作实施校本教研,促进有效教学。以有效教学为主题,加强教(科)研员校本教研联系校的制度建设,研究符合教学规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学,积极探索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对策。使校本教研走向常态,走向合作联盟;做好《校本教研行动在温州》的定稿出版工作,召开全市校本教研工作会议;做好“区域推进校本教研”协作研究项目(鹿城、瓯海、龙湾、平阳)的工作,扩大校本教研的推广、辐射力度;做好市局直属学校校本教研联盟的组织工作,加强校际之间的合作交流,召开温州中学“三磨”(磨题、磨课、磨人)项目现场观摩会;以《浙江省义务教育教学管理指南》的落实为载体,做好省校本教研示范校的结对帮扶工作。

2.强化普高“分层指导、分类推进”策略。动态调整“五个层次”的普高分类方案,分层次开展高中学科教学研究基地建设,发挥高中各学科新课程研究指导小组和新课程重难点项目组的作用,指导学校根据区域校网布局和办学历史状况,准确定位,培育办学特色;发挥同类同质学校协作体的“同伴互助”作用。加大选课指导力度,实施走班上课,促进高中学生在共同基础上的有个性发展。强化备考研究与指导,认真研究《考试大纲》、《考试说明》,组织好全市两次高三适应性考试、四个层次的高三适应性考试分析研讨交流。加强信息技术上机操作考试的指导;及时做好全市高中会考数据的分析、反馈、指导。 中学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计划 |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行动计划 | 2011年学校工作计划 | 2011年高考备考工作计划 | 秋季学期学校工作计划 | 第一学期学校工作计划 | 2010——2011学年度学校工作计划 | 2011学年度学校工作计划 |

查看更多>>

3.义务教育“精品百课”“课改领航”活动。加强2011年全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命题研究工作、英语听力和口语考试工作,做好学业考试网上阅卷工作。深入学习执行《浙江省中小学学科教学建议》(义务教育阶段),将课程理念及优秀教研成果转化为有效的教学策略。初中继续开展“精品百课”展示推广活动,收集疑难问题,确定研究主题,打造精品课例,引导教师研究教材、研究设计、研磨教学、反思交流,创造有深度、有创新、有特色、有实效的课堂案例,产生教学的辐射与引领作用。举行“温州市小学课改领航系列现场会”(温州市实验小学“整理课”、瑞安安阳实验小学“尊重教育”等),发挥课改领航学校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培育特色,形成课改精品,引领我市小学第二轮课改的特色发展、内涵发展和跨越式发展。

4.农村学校“教学四项规范达标”验收。抓重点树典型,推出一批农村学校办学的典型案例和研究成果,探索教学规范达标活动的常效机制,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各县(市、区)继续推进第三、四、五批农村学校、教师“教学四项规范达标”验收评估工作,以评促建,有效推进教学规范的落实,市级做好“教学规范达标”验收的抽查与审核认定工作,用好农村小学新课程资源丛书。深入调研幼儿园业务园长与教师的工作,建立城乡幼儿园“三级帮扶网络”,通过共性问题集中突破,个性问题现场指导的方式,帮助民办幼儿园健全教学管理制度,提升业务园长与教师队伍的水平。

(三)加强教育科研,提升研究水平

1.深化课题研究。以教育部《温州地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策略研究》课题结题为契机,全面总结新课程实施的成功经验。筛选、调研、指导部分有全局性推广价值的重点课题,参加全省第四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四年一度)评选;召开重点课题成果推广交流会;举行小课题与校本教研结合专题研讨;做好2011年各项课题申报立项和全市论文、案例评比;组织、参加省“三项教学评比”。拟制学校教科室评估标准和方案。

2.改版《温州教育》。做好《温州教育》的改版和栏目更新工作,拟设立行动、动态、故事、时评、思想、研究、创新、借鉴、健康等栏目,加强对全市基础教育重大项目、典型学校、有效教学、名师人生等经验的推广、宣传。定期刊出《温州教科研通讯》。

3.指导“生命教育”。编写、出版《生命教育》师生读本;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上岗资格认定的有关工作和中小学心理辅导等级站评估工作;加强对班主任德育的研究力度,借鉴校本教研模式与经验,提升班主任队伍的德育研究意识。

(四)联系社会实际,拓展中职教研

1.发挥教学调研功能。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围绕我市的社会发展目标,帮助学校开展专业设置研究,特别要加强重点、特色专业建设和示范性专业建设,加强先进制造业等紧缺人才的培养,为温州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撑。加强宏观指导,注重调查研究,深入学校进行课堂调研、教学视导工作。以8个学科(专业)的专业委员会为辅助平台,积极开展多形式、多层面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

2.编写地方实验教材。开展新大纲、新教材培训,进一步推进专业课和文化课的课程改革。结合温州中职教育实际,继续编写中职文化课地方实验教材,指导实验学校学习新大纲、用好新教材。修订改进分类分层的课程设置与课程实施的方案,让中职学生根据兴趣、特长、爱好有选择地学习,提升中职教育的吸引力。发挥全市中职学校高三教学联盟的作用,加强高三教学研究和高职单招单考的研究、指导工作。

3.完善综合学分评价。继续推进评价制度改革,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张扬学生个性,扎实推广、实施“综合学分制”;及时总结经验,加强省级重点课题《中职学校实施综合学分制研究》的研究。改革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引导有效备课、有效上课、有效评价。拓展中职学生的德育工作途径,提高德育工作成效,举办“我爱职校”征文比赛和“职教之星”评选活动。积极配合市教育局做好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的指导服务工作,高质量完成培训任务。

(五)改革教育评价,提高教学质量

1.深化教育部学业质量监测项目研究。以《教育部中小学生学业质量分析反馈指导项目温州推广应用研究》为抓手,通过参与教育部“中小学生学业质量分析、反馈与指导项目”的系统实施,建立可与全国各地参照的质量数据常模,逐步形成包括“与他人比较、与自己比较、与标准比较”三个维度的中小学生测评、分析机制,以适应我市基础教育内涵发展需要。认真研究和解读我市(直属学校和三区两市)中小学生学业质量分析、反馈报告,分析我市中小学生学业质量和教育教学现状,及时发现学校教学过程中的经验与问题,有效调控教育教学行为,为教育行政部门决策提供依据。

2.监控教学质量、改进命题技术。开展教育测量评价研究,完善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加强教学质量的过程监测、预警。以高考、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会考数据为基础,开展学业质量监测评价(oar系统)项目研究,以数据分析、反馈全市及各县(市、区)教学质量状况,为教学诊断提供依据,进一步增强学校、教师的质量意识。通过对试题难度、信度、效度、区分度等项目的监测,加强对命题技术的研究、调控。启动小学学业质量检测命题资源库建设;进一步探索小学阶段有效的学科学习质量评价,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质量抽测工作,引导我市小学新课程改革与发展。 (2)

中学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计划 |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行动计划 | 2011年学校工作计划 | 2011年高考备考工作计划 | 秋季学期学校工作计划 | 第一学期学校工作计划 | 2010——2011学年度学校工作计划 | 2011学年度学校工作计划 |

查看更多>>

(六)强化队伍建设,提升整体水平

1.搭建名师引领平台。指导、考核市级名师工作室的工作,表彰优秀工作室主持人,召开名师工作室经验交流会;考核第一、第二层次骨干教师。充分发挥三个层次骨干教师在教育教学上的示范作用,共享优质教学资源,举办2次特级教师骨干教师大讲台(初中段、小学段)网络直播教学活动,举办20期名师大讲堂;配合市局做好第十批特级教师候选人的业务培训指导工作,鼓励骨干教师脱颖而出,构建“大师+优秀团队”的师资队伍格局,为培育温州教育家奠基,提升全市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篇8

根据校情,新老师居多的特点,本学年学校制定了以老带新制度,来提高我校教师队伍的素质,我作为相对较老的老师也对应带领了一位新老师为此,制定‘老带新’的教师培养工作计划如下:

一、坚持实行集体备课制度

通过实行集体备课,能够使新教师更好地掌握课程重点,了解教学难点,学到老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集体备课要求必须由年轻教师进行表述,然后老教师加以指导,直到形成完整的备课教案。每周二下午进行。

二、不定期进行新老教师双向听课

经常进行新老教师双向听课。年轻教师通过听老教师的讲课,特别是教学名师的讲课,将学到老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经验和教学风格。老教师在听课的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新教师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传帮带,促进新教师的成长。

三、开展教学法研究

要求新教师每学期要进行教学工作总结,特别是总结教学法的心得体会,在教研室内进行交流和研究。每年在老教师的指导下,写出1-2篇文章。

四、加强专业理论学习

针对青年教师自身的不足,在老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地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不断提高业务素质,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

五、建立教师教学水平纪录

对新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记载并长期保留。老教师结合纪录对新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使得新教师能直观看到成长过程。

班主任帮带工作计划【2】

一、指导思想

通过培训,使作为新教师的我进一步巩固专业思想,热爱教育事业,熟悉教育教学环境和教学常规,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新课程理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促进专业成长,使新教师顺利启航,为将来在教海劈波斩浪、远行打下坚实基础。为此,我们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新教师培训意见精神以及本镇实际制订本学年新教师培训计划。

二、预期目标

1、让新教师在短时间内熟悉学校,熟悉工作岗位,进一步巩固新教师的专业思想,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能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学生。

2、初步掌握学科的教学常规和技能,理解学科的业务知识和内容体系,课堂教学、作业批改、课外辅导等逐步走向规范化。

3、对课改目标、课程标准、教材教法有较深刻的认识,并能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增强驾驭教材、驾驭学生及驾驭课堂能力,提高教学水平及学科质量。

三、重点工作

1、抓学习,促发展。师德修养是教师立身立教之本。因此,要先从学习入手,集中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结合自身找差距,在教育、教学中约束自己,规范自己,从而达到自修、自思、自我提高的目的。

2、抓考核,促提高。对新教师实行考核制,采取学期考核与学年考核相结合,学生考核、同行考核与领导考核相结合,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结果作为新教师提拔、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

3、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提高课改意识。深入开展备课、上课、说课、评课等活动,要求新教师听老教师的课至少5节,取长补短,促其发展。

4、培养与提升新教师课改、科研意识,强化现代信息技术的培训。采取理论讲座、自修自练、集中学习、外出培训等方式,不断丰富新教师课改、科研理论水平,并根据自身经验及所教学科特点,在工作中认真实践,及时总结,更好地成长。

四、具体措施

1、成立新教师培训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何天湖

篇9

1.调研工作

以新课程为导向,围绕课程实施中的问题,把握重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调查研究。在调查研究中要注意发现问题、研究对策,总结推广经验。本学期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于3、4、5月期间开展1次集中调研活动,要特别关注农村地区、基础薄弱学校、薄弱学科以及高中课改样本校。适时开展对课改教研工作的调研。本学期继续选择部分区县与市教研室联合进行教学、教研指导活动。使美术学科的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小学将于3月、4月进行两次调研活动,初中3月将进行一次课改调研活动,高中将于4月下旬进行一次课改调研活动。 调研紧紧围绕美术学科课堂教学和美术学科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内容,全力推动高中课程改革,继续深化初中教学评价研究,继续小学课程改革专题研究、总结、推广工作。协助本室与北辰区教研室共同指导普育小学的美术教学指导工作。

2.中小学美术教师培训工作计划

做好本市小学、初中、高中的暑假课程改革的培训工作。本着把培训工作融入教研工作中的思路将举办一些培训研讨会,以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理念,指导教学实践,大力优化教学过程,深化教学改革。

3. 总结小学、初中课改经验推动高中模块开设工作

认真总结小学、初中课改的经验,结合本市高中学段进入课程标准实验的情况,重点解决教学评价和实际教学中的具体问题。将举办一次小学“一节好课的标准”研究的讨论活动;举办一次初中课改课堂评价的研究活动;将于2010年5月下旬在区县举办一次高中课改模块教学研讨活动。协助大港区搞好本学期4月份举办的“大港区小学六年课改总结活动”。本学期计划举办两场市级小学美术学科高效教学系列研讨活动,并做好总结工作。本学期计划举办一次市级小学美术学科优秀课例展示活动,并做好推广工作。

4.加强学科德育的研究与指导

学习研制美术学科德育指导意见,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推进学科德育。

5.研制各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积极进行小学、初中学段各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研制工作。修订高中各学科教学指导意见,适时下发。

二、课改专题的研究工作

6.作好美术学科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专题研究工作,本学期组织两次全市课程资源开发专题研讨交流活动。

7.做好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课题《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天津子课题的总结推广工作。

8.作好区县小学、初中学科专题及综合课题的管理、指导工作。

9.作好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地方文化资源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的研究与阶段性总结工作和结题准备活动。

10.2010年3月12日举行初中课程改革总结——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专场活动。

三、做好美术学科教研、服务、指导工作

11. 继续学习贯彻《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法规》,推进各区县的学习和贯彻。全面落实我市《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艺术学科(音乐、美术)教学改革的意见》中的各项具体目标和要求,并将其列入学科日常教研工作。

12. 继续做好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研究工作,不断提高美术教师的教师能力和研究水平,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监控能力,优化教学过程,切实提高美术课的教学效益。充分利用兼职教研员、咨询委员及中心组教师开展多方面的教研工作。2010年5月举办高中模块教学研讨活动。

13.认真研究具有美术学科特点的校本教研形式,带动美术教师提高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形成在一定文化基础上的校本教研模式。

四、做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研究与指导工作

结合美术学科特点坚持作好美术学科“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研究工作。结合小学、初中、高中课程改革的机遇,进一步开展探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科创新研究活动。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示范性的教学案例,以提高课程实施的能力,努力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落到实处。2010年4月编写完成高中美术教学案例集。

五、中小学双优课评比工作

认真作好中小学双优课的评比准备工作,作好一节好课的评价标准的内容。

六 研信息化建设

14. 加强学科主页的建设,不断完善调整学科主页的内容。充分发挥OA网在学科教研工作计划中的作用。

15. 不断发挥学科信息技术研究小组的带头作用,深入进行课程资源开发和研究性学习环境的专题性工作。

七 美术学科中小学专业委员会工作

篇10

为了进一步全面推进课改实验工作,充分发挥教研工作作用,结合本校实际,特制定我校校本教研工作计划。我校继续以经典诵读为校本教学内容,以培养教师业务能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让校本教研成为老师学生成长的阵地。

二、具体活动:

1、深化培训工作,不定期开展教学研讨,提高教研水平。及时交流教学中的困惑,以教研促教学。

2、以新理念、新课标为指导,抓好以新课改为中心,以新教材为内容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研究工作。

3、组织各种经验交流和学习活动,不断探索研究适合我校学生特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

4、迎接特色项目检查;

三、校本教研的基本内容、形式:

建立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校本论坛、教学反思、结对帮扶、经验交流、调查研究、问题解决、教学咨询、教学指导、示范课、研究课、说课、听课、评课、专家报告、专题讲座、骨干教师与教师对话、专业人员与优秀教师合作等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制度,为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创设平台、创造条件。

四、有效开展校本教研的具体措施

1、加强教科研队伍建设和培训工作,努力提高任课教师的教研理论水平和教研工作能力。进行专题培训,让最新的研究理论和典型案例准确及时地深入到广大教师中间。

2、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研究。使教师能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运用到教学实际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1)加强教研组备课的研究。各教研组的备课按照流程去操作,坚持务实性、坚持合作性、坚持思辨性、决不能流于形式,不做表面文章。

(3)树立“大备课观”、“大教学观”,倡导各组之间、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形成重研讨、重实践、重反思、重互动的教研风气,真正提高集体备课的效率进一步完善校本教研氛围。

3、教师坚持每学期听课、评课活动,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0节,重点研究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态度,注意教学过程和方法,加强学科间相互渗透与整合。

4、实施课题引领作用,以教研促教改,以教改促课改。努力探索适应课改需要的教学模式和适应学生实际和学科特点的教学途径和方法。

5、进一步整合教研力量,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建设一支有活力的专兼职相结合的教研队伍。积极推广校级教研,要以老带新,继续坚持手拉手活动及结对拜师活动。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6、加强校本教研的原始资料归类建档。

五、月份工作安排

3月

1.制定工作计划、研修计划

2.制定并上交各学科进度计划。

4月

1.制定赛教方案、公开课方案。

2.师徒结对公开课。

5月

1.师德演讲比赛

2.学生汉字听写大赛

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