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大班数学教案模板(10篇)

时间:2022-10-25 14:59:0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大班数学教案,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通过创设情境、游戏化的教学,让幼儿在操作中理解并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

激发幼儿对单双数的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小动物、背景图、幼儿操作纸、笔

活动过程:

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1)一年一度的动物狂欢节开始了,森林里的动物都来参加了,我们来看看有哪些小动物来参加了?它们各自有几个?

(2)幼儿分别说出每个动物的数量。

自主参与,探索新知(1)进入绿色们的要求:狂欢节的管理员说,这次动物这么多,(教案.出自:屈老.师教案网.)需要分批进入,首先绿色通道的是一种动物里能两个两个结对的可以优先入场。教师先示范小动物两两结对找出单双的方法:依次了解2个兔子、10只猴子、8只猪、4只公鸡、6条蛇(2)还有一些一种动物里剩下一个的要从红色通道进入,他们分别是:7只鸟、1只老虎、三只小老鼠、9只蝴蝶、5只松鼠(3)还有很多小动物想参加,管理员说忙不过来,请小朋友来帮忙。

篇2

一班级数学教案___一:《7,6加几》

教学目标:

1、探究7、6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能主动主动参加学问的探究过程,提高分析、解决简洁数学问题的力量。

3、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获得胜利的体验,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对学习数学产生爱好。

教学重点:

探究7、6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能依据一幅图中两个已知数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并理解这两个算式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的组成嬉戏。

2、完成数的组成和口算。

二、情境导入

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很多果树都会在这个季节收获果实。秋天有很多同学宠爱的水果,你喜爱什么水果?就让我们一起去果园看一看吧。

三、互动新授

1、教学例1

课件出示教材第78页例1图。

看图提出数学问题:有7筐苹果,5筐梨,一共有几筐水果?指生列出算式。(7+5或5+7)猜想,这两个算式的结果会不会是一样的呢?为什么?让生经受用小棒来感知过程。

小结:这两个算式算的都是水果的筐数,所以是相同的结果。

同桌沟通,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7+5=12

总结算法:

方法1:从7起往下数5个。

方法2:摆学具。

方法3:凑十。

方法4:凑十。

方法5:把7看做10。

10+5=1515-3=12

归纳:知道了这两个算式会有同一个结果,我们计算出了一个,就知道另一个的结果。

2、对应练习

这里还有几个果子,让我们来摘一摘吧!(出示算式)

7+4=()6+7=()7+7=()

生独立练习。

指生说出你是怎样算的。

用7+4=11还能算出哪道加法算式?

小结:4+7,由于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自己举出两个加数是7的算式,要求和相同。

如:

7+6=136+7=137+5=125+7=12

3、教学例2

课件出示教材第78页例2图。

看图提出数学问题。

猪八戒有5朵花,孙悟空有6朵花,它们共有多少朵花?

指生列示。

5+6和6+5。

独立计算,并把算法与同桌进行商量沟通。

总结方法:

方法1:从6起往下数5个。

方法2:摆学具。

方法3:凑十。

方法4:凑十。

方法5:把6看做10。

10+5=1515-4=11

对比观看:想一想6加几和刚才学习的7加几有相像的地方吗?哪些地方相像?

归纳7加几和6加几的计算方法:7加几是把另一个加数分成3和几,6加几是把另一个加数分成4和几,都是把前面两个数加起来得10后,再加余下的数。

4、对应练习

师:同学们能从中发觉规律,真不错。请大家运用自己喜爱的方法计算下面的算式。

6+6=6+8=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今日我们学习了“7,6加几”,进一步巩固了“凑十法”,课后同学们要进行复习,为下一节课的学习作好预备。

一班级数学教案___二:《8加几》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学习多位数计算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数学学问必需具备的基础,在整个学校数学学习阶段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本单元内容既是全册教材的重点,也是难点。本单元教学的内容是: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同学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两步思维过程.能用凑十法正确计算8加几的式题。

2、初步培育同学思维力量和动手操作力量。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备

1、猜猜看“你真棒”手势

2、口算

9+()=108+()=107+()=106+()=105+()=104+()=1010+5=()10+3=()10+8=()

3、聪慧屋

3=2+()4=2+()5=2+()6=2+()7=2+()8=2+()8+()=108+2+1=()

师指8+()=10问:8加几等于10?板书:2

4、凑十法口诀

一九一九好伴侣,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热,四_六一起走,五五五五一双手。

二、解决问题,探求新知

启发谈话:我们已经学了9加几的加法,是用什么方法来计算的?(凑十法)

今日我们还用凑十法来学习8加几的进位加法.(板书课题:8加几)

1、教学例1

(1)动手操作,探求新知

师说:同桌沟通,发觉信息,提出问题

生说:信息:一组领了8瓶橙汁,二组领了7瓶橙汁

问题:两组一共领了多少瓶橙汁?

信息:一组领了6瓶矿泉水,二组领了7瓶矿泉水

问题:两组一共领了多少瓶矿泉水?

师问:同学们通过第一个信息跟问题,知道怎样列式吗?(板书:8+7=)

师问:8+7这道题怎样计算?同学们可以用我们已经学过的学问来解决新问题.现在用手中的小棒来摆一摆,同桌说一说商量一下。

指名用小棒演示说计算方法。

(2)自主合作,探求新知

师说:刚才同学们说得很好,假如没有小棒,计算8+7应当怎么想呢?

把小棒放在桌子的左上角,先认真想一想,再小组沟通一下,看哪个小组想到的方法多。

(3)讲计算过程

请一个同学把计算过程完整地说一遍:同学边说,老师边在式子上用连线表明。

师问:

①为什么要把7分成2和5?

②计算8+7时怎样想?

引导同学说:这样想:

①先把8凑成10,把7分成2和5,

②8加2等于10,

③10再加5等于15。

(4)其他计算方法汇报

(5)方法优化

(6)总结:凑十法口诀:8加几不用怕,借个2凑成10,计算起来对又快。

三、巩固内化,发散思维

师:今日我们讨论的是8加几的计算方法。你学会了吗?先想想8加几怎么算。

师:下面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伴侣,想认识他吗?出示:潇洒哥图片。

师:今日,我们要和潇洒哥一起进行闯关嬉戏。

1、第一关:摆一摆,算一算。

(1)8+6=8+5=

(2)圈一圈,算一算

师说:左边摆8个菠萝,右边摆6个菠萝.(指名一个同学同时在磁铁黑板上摆圆片)

看图,自己小声说加法算式。

指名说算式:8+6=

师问:8+6怎样想?请同学们边摆圆片边说计算过程。

指名一个同学上前边摆边说计算过程。

指名看算式说计算过程。

师问:8加6时,为什么要把6分成2和4?

(3)其次关:解决问题,看图列示

(4)第三关:开放题

8加几的算式你能写出哪些?把你想到的写在纸上。

看算式,找规律。

8+3=118+4=128+5=138+6=148+7=158+8=168+9=17

规律:

1、其次个加数每次多1,结果每次多1

2、8加几得数个位上的数比其次个数少2

四、课堂总结

1、计算8加几最主要的方法是什么?

2、8加几与9加几相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一班级数学教案___三:《9加几》

教学内容:

西师版数学教科书第69~71页的单元主题图,例1、例2以及相应的课堂活动第1题、第2题和练习十三第1,2题。

教学提示:

允许同学用不同的方法计算9加几,充分敬重同学的选择。

教学目标:

1.在生活情境中理解“9加几”的口算方法,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洁问题。

2.感受口算9加几有不同的方法,培育同学初步的多向思维力量,进展共性。。

教学重点:

会口算9加几。

教学难点:

使同学在已有阅历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方法,并用完整的语言来概括其思索过程。

教具预备:

多媒体课件,同学预备小棒20根,(或小圆片20个)。同学每人预备20根小棒、(或20个小圆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爱好

建议:可以预设几个情景来进行导入。如

谈话法、主题图导入、复习回忆导入法等。

谈话法:同学们,今日起我们来学习第5单元的学问,有信念学好吗?

主题图导入法:老师出示主题图,引导同学提出数学问题。老师:同学们,这是一节体育课上同学活动的场景,请大家观看,图中小伴侣们都在干什么呢?

同学会说有踢足球的,有做嬉戏的,还有跳绳的。老师进一步问:大家能不能依据这幅图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然后指名回答。

老师对同学的回答分别赐予确定,然后点题。同学们所提的这些问题中多数都要用到我们第五章“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学问,这节课我们首先来学习“9加几”。

板书课题:9加几。

由主题图的情境引入,既有利于同学体会所学学问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又为新课的讲授做好铺垫。

复习巩固导入法

师:学新内容之前,我出几道题目考考你们,看谁完成得又准又快。

1、复习10加几。(课件出示复习题)

10+1=10+4=10+2=

10+5=10+9=8+10=

9+10=

指名回答,回答正确后老师点出答案。假如同学回答不上来,赐予鼓舞指导。新课标第一网

2、复习数的组成:分一分。

指名学困生回答。

师问:9加几等于10?板书:9+(=10

启发谈话:我们把9+1等于10换一种说法,可以说成是9和1凑成10.这节课我们要用9和1凑成10的方法,也就是“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的题。(板书课题:9+几)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导入法适合班级状况不太好的状况或者计算练习不够的班级。有老师提出“在课前复习阶段可以先行练习让同学圈出10朵红花等活动”,目的是渗透“凑十法”。我以为不是很妥。认真分析本课教材,我们可以发觉,教材主题图中明显突出了“算法多样化”这一思想,这很符合新课标的理念。所以在下面新课教学中,让同学用小棒代替饮料,摆一摆,想一想9加4等于几,其目的也是让同学用自己的方法探究,预设的目的是让同学消失“从1数起”、“接着9数”、“凑十”等多种方法,假如课前过于强调“圈十”,同学有了这一剧烈刺激,唯恐在探究9加4等?的环节中很难消失多种方法了,这与新课程及教材意图不符。当然,当同学在探究中得出“凑十”方法后,老师的确应当强调“圈十”这一过程,并指导同学动手圈一圈,让同学有个明确的表象。

三、动手操作探求新知

以下教学接着上面的主题图导入法来开展教学

1.教学例题1.

老师:大家所提的数学问题中有2个涉及“9加几”,我们就先解决饮料瓶数问题(课件呈现主题图中饮料图)盒子内有9瓶饮料,盒子外有3瓶饮料,如何求饮料的总瓶数?请同学们想想怎么列算式。

同学回答后板书:9+3

老师:谁来说说结果是多少?(连续板书:9+3=12)

老师:你是怎么知道9加3等于12的?请同学们用小棒代替饮料瓶,摆一摆,看看你能用哪些方法计算9加3。

同学独立思索后同桌或者小组沟通自己的思索过程。

然后全班沟通

师:哪一位同学说一说你的算法?

(1)把9看作10,10+3=12,3—1=12。多媒体课件显示教科书上红衣服小女孩的方法。

(2):接着往后数3个,10,11,12。多媒体课件显示教科书上蓝衣服小女孩的方法。

(3)9和1组成10,把3分成1和2,先用9加1得10,再用10加2得12。多媒体课件显示教科书上小男孩的方法。

老师:还有别的方法吗?

鼓舞同学大胆说。

同学:我这样算……

老师:刚才大家介绍了许多方法,都很好,翻到教科书第70页,看看你的方法和书上哪个小伴侣算的一样?

同学回答。(略)

【设计意图】用独立思索、合作沟通的方式学习例1,充分发挥同学学习的主动性和主动性,在培育同学多向思维力量的同时使同学获得胜利体验。

师小结算法

师:你们觉得哪一种算法算起来又快又准?同桌之间或者小组之间说一说。(师留意组织课堂中的小组商量,避开一个孩子说其余的都在玩的状况消失)

谁到展现台上演示这种算法?

指名演示,依据同学完成的状况适时评议。

师:我们可以把这种算法写出来,大家留意看。(有的老师认为应当让同学自己思索写出算法,这个观点我不同意,费时费劲难度不是一点的大)

师:先把3分成1和2,再把9和1凑成10,最终10+2得12.师边写边示范。

师:这个方法就是叫做“凑十法”。你们学会了这种方法吗?下面再来试着解决另外一个问题吧。

课中活动

唱歌:青蛙跳水歌。

1只青蛙跳下水,2只眼睛4条腿。

2只青蛙跳下水,4只眼睛8条腿。

3只青蛙跳下水,6只眼睛12条腿。

4只青蛙跳下水,8只眼睛16条腿。

【设计意图】消退课中的疲乏现象,增加数学课的趣味性,利于学习后面内容。

2.教学例2

老师:解决了饮料瓶数问题,我们又来看小伴侣的嬉戏图(出示主题图中小伴侣嬉戏部分),谁来说说图的意思?

指名回答:有9个小伴侣在做嬉戏,又来了5个,一共有多少个?

老师:求一共多少个,怎样列算式?谁会列?(板书:9+5=)

老师:请用你喜爱的方法算出9+5。

同学自行计算。

老师:谁来汇报你是怎么算的?

指名同学回答:我这样算……新课标第一网

预设

方法一:接着数,即从9往下数5个

方法二:把9凑成10(看大数,分小数)

由于9和1凑成10,所以把5分成1和4,先算9+1=10,在算10+4=14

方法三:把5凑成10(看小数,分大数)

由于5和5凑成10,所以把9分成5和4,先算5+5=10,在算10+4=14

方法四:把9看成10,10+5=15,多加了1,所以要从15里把多的1减去,即15-1=14

老师:大家真聪慧,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看来学得不错。用凑十法计算的同学请举手。看,这么多同学喜爱凑十法,说明这种方法的确很好,大家要多多用法这种方法,而且凑十法,也有两种凑法,被同学们都发觉了,你们真聪慧。

【设计意图】让同学叙述自己的算法,既巩固了所学学问,又培育了同学的口头表达力量。

四、巩固新知

1.完成课堂活动第1题。同学计算后摆一摆并写出得数后集体订正。同学可能有多种摆法,如摆成两行,下面一行7个,上面一行6个,然后采纳跳数的方法,2,4,6,8,10,12,用加上多出的1个,共13个。教学时应鼓舞同学多种摆法,依据摆的方法所对应计算思路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计算9加几时,辅以摆一摆的操作活动,加深同学对9加几的计算方法,格外是“凑十法”的理解。

2.完成课堂活动第2题。让同桌的两位同学对着9加几的算式,根据图中供应的方式,进行计算,强化算理。同学计算后集体订正。集体订正时还应引导发觉规律:横着看,第一排都是连加,都有9+1,其次排,都是一步计算;竖着看,结果都相同。都是9+几

五、课堂小结

老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从中你知道些什么?你觉得你的收获是什么?还有什么问题,说出来大家一起探讨。

篇3

1.在游戏活动中,帮助学生掌握有关“6”和“7”的加减法.

2.在游戏活动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积极交流、积极思考,并培养学生有序思维的能力.

3.在游戏活动中,使学生不断积累经验,发展他们的数感.

教学重点

掌握“6”和“7”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有序思维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师生进行猜数游戏

(一)猜数“2”或“4”

1.教师谈话:我们一起玩一个猜数游戏好不好?(教师出示一个磁珠,让学生看看它的大小)猜一猜老师的两只手里一共抓了几个这样的磁珠?

2.学生猜数,并说出简单的理由.

3.教师提问:

(1)老师的手里到底有几个磁珠哪?想不想知道?

(2)看看老师的左手有几个?(教师把左手的4个磁珠贴在黑板上)

(3)右手哪?(教师把右手的2个磁珠贴在黑板上)

(4)有谁猜对了?你怎么知道一共有6个磁珠呀?

(左手有4个磁珠,右手有2个磁珠,合起来一共有6个.)

(5)你能用数学算式表示吗?

2+4=64+2=6

4.教师谈话:还想不想再玩一次?我们还用这6个磁珠,(教师把这六个磁珠摘下,重新握在手里)老师的两只手里都有磁珠,如果告诉你一只手里有几个,你能猜出另一只手里有几个吗?(教师按照学生的意愿出示一只手中的磁珠的数量2或4)谁能猜出我的另一只手中有几个?

5.教师提问:

(1)你猜对了吗?你怎么那么肯定你猜对了?

一共有6个磁珠,老师左手有2个,右手一定有4个.

(2)能把你的想法用数学算式表示出来吗?

2+4=64+2=66-2=46-4=2

6.小结:你们猜得有理有据,所以都猜对了,快为你们的胜利鼓鼓掌吧!

(二)猜数“3”

1.我们还用这6个小磁珠,换个玩法好不好?(教师用手捂住3个)猜猜老师用手捂住了几个?

2.你能用数学算式表示吗?3+3=66-3=3

(三)猜数“1”和“5”

1.还是这6个磁珠,谁愿意当小老师带大家玩一玩,(教师悄悄地引导请上来的学生捂住1个)猜一猜他捂上了几个?

1+5=65+1=66-1=56-5=1

2.你们是不是都很想玩猜数游戏?那同桌的两位小朋友就来一次猜数大赛好不好?

二、活动二:生生进行“猜数游戏”

(一)教师谈话:同学们从学具盒里数出7个小珠子,看谁数得快!

(二)教师说明游戏规则

一个同学捂,另一个同学猜,并说出算式.如果猜和算式都说对了,就可以从学具盒里拿出一个小珠子,放在盒盖中,表示得一分.比赛结束时,谁得的小珠子多,谁就获得了胜利.

(三)小组活动.

(四)你们俩是怎样玩猜数游戏的,结果怎样?

0+7=77+0=77-0=77-7=0

1+6=76+1=77-1=67-6=1

2+5=75+2=77-2=57-5=2

3+4=74+3=77-3=47-4=3

(五)小结

我们一起玩了猜数游戏,玩得高兴不高兴?我们今天又结识了许多算式朋友!这些朋友可以帮助我们做许多事,信不信?

三、活动三:口算抢答

3+4=7-4=7-3=7-5=1+6=2+5=

6-3=7-1=7-7=&nb

4+2=3+3=1+5=

四、活动四:找朋友

(一)出示图片:连一连

(二)教师提问:看一看,谁看明白了?(把加起来和是7的数连起来.)

说明:学生在连一连的时候,可能是把两个数相连,有可能是把三个数相连,只要加起来和是7就是正确.

五、活动五:小老鼠背土豆

(一)出示图片:老鼠背土豆

有一天夜里,一只小老鼠实在太饿了,他就到土豆地里偷土豆,你们看他来了.可能会有什么情况发生哪?

(二)学生自编故事

你们能把自己编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吗?

(三)能根据他们编的数学故事列出数学算式吗?

0+7=77+0=77-0=77-7=0

1+6=76+1=77-1=67-6=1

2+5=75+2=77-2=57-5=2

3+4=74+3=77-3=47-4=3

(四)小结:看到你们这么聪明、能干,小老鼠自己却不劳动,偷东西吃,心里非常难过,他表示以后一定改邪归正,自食其力.

教案点评

本节课最大的特点就是数学游戏贯彻于课堂教学活动中,它好比强大的磁场,最大限度的激发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着孩子们主动地参与。

“小老鼠背土豆”这一活动,极具开放性。教师在教学时,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编数学故事,针对数学故事中的不同情节,列出相应的数学算式,并说明含义。这样一道题变成了一组题,克服了僵化的只看表面现象的思维弱点,使不同的学生的思维受到了熏陶和感染,从质上有了一次飞跃,养成了全面的、合理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逐渐形成了良好的思维品质。

探究活动

夺金牌

游戏目的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竞争意识及集体观念.

游戏规则

1.由教师或学生将比赛题目写在一块黑板上,并在最上面放上精制的金牌.

2.比赛分两组同时进行,每组10人参赛,一组做上边10题,另一组做下边10题,一

人做一题.

3.两组都从塔底开始做,一直到塔顶.

4.学生做题时能口算的可直接写得数.后面的同学如发现前一位同学计算错误,允许先订正,再算自己该做的题.

5.算得快且正确率高者得金牌.

篇4

2.1余角与补角(本文来源于:兔笨笨英语网 tooben )

1.×、×、×、×、×、√;2.(1)对顶角(2)余角(3)补角;3.d;4.110°、70°、110°;5.150°;6.60°;7.∠aoe、∠boc,∠aoe、∠boc,1对;8.90°9.30°;10.4对、7对;11.c;12.195°;13.(1)90°;(2)∠mod=150°,∠aoc=60°;14.(1)∠aod=121°;(2)∠aob=31°,∠doc=31°;(3)∠aob=∠doc;(4)成立;

四.405°.

2.2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1)

1.d;2.d;3.a;4.a;5.d;6.64°;7.ad、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8、对顶角相等,等量代换,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9.be∥df(答案不);10.ab∥cd∥ef;11.略;12.fb∥ac,证明略.

四.a∥b,m∥n∥l.

2.2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2)

1.ce、bd,同位角;bc、ac,同旁内角;ce、ac,内错角;2.bc∥de(答案不);3.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4.c;5.c;6.d;7.(1)∠be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df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af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4)∠ae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8.b;9.c;10.b;11.c;12.平行,证明略;13.证明略;14.证明略;15.平行,证明略(提示:延长dc到h);

四.平行,提示:过e作ab的平行线.

2.3平行线的特征

1.110°;2.60°;3.55°;4.∠cgf,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f,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f,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5.平行;6.①②④(答案不);7.3个 ;8.d;9.c;10.d;11.d;12.c;13.证明略;14.证明略;

四.平行,提示:过c作de的平行线,110°.

2.4用尺规作线段和角(1)

1.d;2.c;3.d;4.c;5.c;6.略;7.略;8.略;9.略;

四.(1)略(2)略(3)①a② .

4.4用尺规作线段和角(2)

1.b;2.d;3.略;4.略;5.略;6.略;7.(1)略;(2)略;(3)相等;8.略;9.略;10.略;

四.略.

1.143°;2.对顶角相等;3.∠acd、∠b;∠bdc、∠acb;∠acd;4.50°;5.65°;6.180°;7.50°、50°、130°;8.α+β-γ=180°;9.45°;10.∠aod、∠aoc;11.c;12.a;13.c;14.d;15.a;

16.d;17.d;18.c;19.d;20.c;21.证明略;22.平行,证明略;23.平行,证明略;24.证明略;

生活中的数据

3.1 认识百万分之一

1,1.73×10 ;2,0.000342 ; 3,4×10 ; 4,9×10 ; 5,c; 6,d;7,c ; 8,c; 9,c;10,(1)9.1×10 ; (2)7×10 ;(3)1.239×10 ;11, =10 ;10 个.

3.2 近似数和有效数字

1.(1)近似数;(2)近似数;(3)准确数;(4)近似数;(5)近似数;(6)近似数;(7)近似数;2.千分位;十分位;百分位;个位;百位;千位;3. 13.0, 0.25 , 3.49×104 , 7.4*104;4.4个, 3个, 4个, 3个, 2个, 3个;5. a;6、c;7. ;8. d ;9. a ;10. b;

11.有可能,因为近似数1.8×102cm是从范围大于等于1.75×102而小于1.85 ×102中得来的,有可能一个是1.75cm,而另一个是1.84cm,所以有可能相差9c

12. ×3.14×0.252×6=0.3925mm3≈4.0×10-10m3

13.因为考古一般只能测出一个大概的年限,考古学家说的80万年,只不过是一个近似数而已,管理员却把它看成是一个精确的数字,真是大错特错了.

四:1,小亮与小明的说法都不正确.3498精确到千位的近似数是3×103

3.3 世界新生儿图

1,(1)24% ;(2)200m以下 ;(3)8.2%;

2,(1)59×2.0=118(万盒);

(2)因为50×1.0=50(万盒),59×2.0=118(万盒),80×1.5=120 (万盒),所以该地区盒饭销量的年份是2000年,这一年的年销量是120万盒;

(3) =96(万盒);

答案:这三年中该地区每年平均销售盒饭96万盒.

单元综合测试

一、填空

1、70 2、锐角 3、60° 4、135° 5、115°、115°

6、3 7、80° 8、551 9、4对 10、40°

11、46° 12、3个 13、4对2对4对

二、选择

14、D 15、D 16、B 17 B 18、B19、A 20、C

21、AD//BC

∠A=∠ABF∠A=∠C∠C=∠ABF

BA∥DC

22、32. 5°

23、提示:列方程求解得∠1=42°∠DAC=12°

24、平行

25、130°

26、BDAC,EFAC

BD∥EF

∠5=∠FEC

∠1=∠FEC

∠1=∠5

GD∥BC

∠ADG=∠C

27、CE平分∠BCD,DE平分∠CDA,∠1+∠2=90°

∠BCD+∠CDA=180°

AD∥CB

CBAB

篇5

1.通过学生自己整理,使学生掌握整理复习的方法,发现10以内的加法表的规律,提高计算速度.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等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勤于探索和相互合作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明天森林里的小动物们要举行一场数学竞赛,长颈鹿裁判听说同学们昨天回去写了那么多的加法算式,想把这些算式作为竞赛题,你们高兴吗?不过,长颈鹿裁判可是个特别认真的裁判,他可不喜欢杂乱的东西,他要从中挑选最整齐有序的一组题作为竞赛题,你们有信心把自己组的算式卡片整理好吗?

二、活动一:讨论整理的方法.

教师:这么多的算式要整理,我们从哪儿入手?怎样整理?

三、活动二:引导学生对所写的算式进行整理

(一)按得数分别是10、9……0进行分类.

教师:长颈鹿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组试题夹,请你们小组合作把这些加法算式卡片分分类、整理整理,得数是几的算式就放入几号试题夹中(每个试题夹中的算式竖着排列开)

教师:看一看,你们组的算式写全了吗?还有没有需要补充的?

(二)把算式顺序整理按一定的排列

教师:同学们,你们是不是觉得这些算式还是没有一定的顺序,有些乱,我们能不能把每个试题夹里的算式都按照一定的排列顺序整理好呢?

1.学生继续整理,使算式按照自己喜欢的顺序排列.

2.排列情况:

第一种:第一个加数从大到小排列

第二种:第一个加数从小到大排列

四、活动三:通过全班交流,得到10以内的加法表

(一)展示几组有代表性的整理方法.

选几组有代表性的整理结果进行投影展示,并让该组的同学介绍一下是怎么整理的.让学生明白可以有不同的整理方法.

(二)通过全班交流,得到加法表,展示给学生.

五、活动四:让学生独立观察加法表,找规律

教师:我们在帮助长颈鹿整理竞赛题的过程中,复习了知识,并整理得出了10以内的加法表.同学们仔细地观察一下,这张表横着看、竖着看、斜着看你发现了什么?

1.认真观察、独立思考.

2.同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3.找几个小组汇报观察的结果.

横着看,同一行的算式,第二个数都相同,第一个数依次小1,得数也依次小1.

竖着看,同一列的算式,得数都相同.第一列得数都是10,第二列得数都是9……

斜着看,同一斜行的算式,第一个数都相同,第二个数依次小1,得数也依次小1.

……

六、活动五:加法表的应用

教师:我们已经整理出了10以内的加法表,如果现在再让你们写10以内的加法算式,你能不能写得又快又全?说一说,怎么写才能既不漏掉又不重复?

做游戏:找朋友

游戏者每人发一张数字卡片,卡片上的数字相加得10(9,8)的两人将成为朋友,看谁能迅速地找到自己的朋友.看看谁的答案多.

七、活动六:让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感受,说一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教案点评:

以帮助长颈鹿整理数学竞赛题的形式,激起学生复习整理的兴趣,同时也渗透了乐于助人的思想教育。由于是第一次进行整理,完全放手对学生来说有很大难度,于是采用了引导学生先按得数进行分类,然后再排序的方法,这为下次能够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整理减法表及20以内加减法表提供了方法。对学生在整理过程中出现的不同的排列方法都进行了展示,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整理的,通过这种相互交流,让学生体会到整理结果的多样性。后来在加法表的应用方面,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说一说如果再写10以内的加法算式,怎样才能做到既不重复又不漏掉,学生说出了要按我们刚才发现的这些规律来写,这样一方面是引导学生要充分地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另一方面是可以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的习惯。

探究活动

找朋友

游戏目的

使学生能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法.

游戏准备

1.若干套1到9的数字卡片.

2.每次游戏前发给每个学生1张.

游戏过程

1.把几套从1到9的数字卡片分别发给全班同学,戴在胸前.全班同学围成一圈做丢手帕的游戏,捉到谁,谁就站在圈中央找出自己的朋友来搭救自己.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掂一掂、称一称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物体有轻有重,逐步加深对轻重的感受和理解.

2.使学生体会到物体的轻重和物体的体积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3.提高小组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够分辨什么样的物体轻,什么样的物体重.

教学难点

1.通过中介物体、等量代换比较物体的轻重.

2.运用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教学用具

弹簧秤、皮筋、简易天平、水槽和托盘、蓝、绿、黄、红四种颜色的盒子各九个(绿的和蓝的为空盒子,绿的比蓝的轻,黄和红盒子中装东西,轻重相近,比白蓝盒子都重,四个盒子中绿的最大,蓝的最小,黄的和红的大小中等且相近.)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掂球游戏”感受轻重

(一)游戏

教师介绍游戏:游戏叫“看谁扔的远”.同学们每人拿一个球在同一条线后面往前扔,如果有两个球让你挑,为了扔的最远,你会怎么挑呢?

(二)教师出示两个大小一样但轻重不同的球,让一个学生到前面挑一挑.教师双手端平并同时递给学生并给予协助,让其他学生看到掂的过程.

(三)小结

看来物体是有轻重的,有的比较轻,有的比较重,而且有时候,分辨他们的轻重,是很重要的.并且用我们的两只小手,就能感受到它们的轻重,你们想不想都来感受感受?

二、活动二:掂自己身边的物体,感受轻重

(一)请你从你身边选两样物品,用手仔细的掂一掂,感受一下谁轻谁重,并把你的感受告诉给你同组的同学听,看谁选的物品和别人不一样.

(二)小组汇报

教师:哪个组已经掂完了,愿意把你的感受说给大家听一听吗?

三、活动三:掂不同的盒子,感受轻重

教师:看来你们的感觉非常准.老师有几样物品,想借你们的小手感受一下,判断一下他们的轻重,愿意吗?

(一)实验一

教师:我看到想参加我们活动的同学,现在都已经坐好了,在等我把东西发给他.

1.发蓝盒子和绿盒子

要求:绝对不许动,只能看,观察观察,猜一猜这两个盒子哪个比较轻,哪个比较重,但你猜的一定要有道理,一会说给大家听一听.

2.你觉得他们两个比,谁轻谁重?为什么?(大的重)

3.到底谁轻谁重,赶快试一试!(学生动手掂.)

4.说说你的感受?还想接着玩吗?

(二)实验二

教师:想玩的同学又已经做好准备了,眼睛都看着老师呢.

1.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黄色的盒子,还是不能动手,你再猜猜看.这3个盒子中谁比谁重?谁比谁轻?可以四个人小声的商量商量,一会把你猜的道理说给同学听听.

2.教师请同学说自己的猜想.

3.到底谁猜的对呀?你们是不是特别想知道.动手试试吧!

4.教师提问:这个绿盒子怎么一会儿轻,一会儿重?它到底是轻还是重?

5.这次为什么很多同学没猜对呢?

6.小结:看来,并不是物体越大就一定越重,越小的物体就一定轻.

(三)实验三

教师:如果还想玩就请把绿、蓝盒子轻轻放到位子里,看哪个组的动作又快又轻!

1.老师这儿还有一个盒子,还是不能动,你能判断出他们谁轻谁重吗?只凭观察,你们能判断吗?

2.怎么这次有很多同学都不做判断?怎么不发表意见了,有什么困难吗?

3.同学们都认为,只凭观察已经不能判断它的轻重了,你们想怎么办?(动手掂一掂)

4.说说你的感受,有不同的感受吗?换手再掂一掂.

教师提问

(1)你们有同样的感觉吗?(学生出现分歧.)

(2)咱们的意见不一样了,这可怎么办呀?

(3)看来,在有的时候用我们的一双小手也不能准确的判断出物体的轻重了,那么有没有办法呢?

(4)小组讨论,汇报.

(5)教师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并做好各种准备工作,对学生提出的方法,尽可能给予演示.同时,要考虑方法的可行性.

四、活动四:总结探索结果

(一)教师介绍生活中的测量物体重量的工具

咱们班的同学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好办法,我们的前人就是根据你们的这些想法发明了天平,秤等很多种能够准确的测量出物体重量的工具.而且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用到.你们见过吗?

(二)完成课后练习.

1.出示图片:练一练1

2.出示图片:练一练2

3.出示图片:练一练3

(三)不知不觉当中,一节课就要过去了,你们上得高兴吗?老师也很高兴,因为我觉得你们个个都很出色.你觉得今天你又有那些收获?又有那些进步?这节课咱们班谁最棒?哪个小组最值得你学习?

教学设计点评

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教师注意让学生亲身经历比较的过程,通过多个实验,比较物体的轻重。教学时,教师自创情境,从学生喜爱的游戏引入,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比较轻重的过程,感悟出比较轻重的具体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究活动

左重右轻

活动目的

1.让学生逐步加深对轻重的体验与理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为学习10以内的加法做铺垫.

活动准备

1.天平

2.1克、3克、4克、5克、6克的砝码各1个,2克的砝码2个

活动题目

在天平的右边放入2克和6克的砝码各1个,天平的左边放入5克的砝码1个,现在天

平是左轻右重.从剩余的4个砝码中任意选择两个,放入天平的托盘上,以改变现在天平左轻右重的情况,可以怎样放?

活动过程

1.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操作.

2.总结方法.

3.分组演示并说明.

参考答案

方法一:只在左边放.

1.使天平左右平衡:

在左边放入质量是1克、2克的两个砝码,由于1+2+5=2+6,因此天平左右平衡.

2.使天平左重右轻:

(1)在左边放入质量是1克、3克的两个砝码,由于1+3+5>2+6,因此天平左重右轻;

(2)在左边放入质量是1克、4克的两个砝码,由于1+4+5>2+6,因此天平左重右轻;

(3)在左边放入质量是2克、3克的两个砝码,由于2+3+5>2+6,因此天平左重右轻;

(4)在左边放入质量是2克、4克的两个砝码,由于2+4+5>2+6,因此天平左重右轻;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动手操作,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交换律的含义.

2.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看图能列出两个不同的算式.

3.正确、熟练地口算5以内的加法.

教学重点

通过仔细观察,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加法交换律的含义.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激趣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你遇到了哪些加法问题,给大家说一说?今天,小兰和小明要去调查生活中的加法问题,你们愿意和他们一块去吗?

二、进入情境,探求知识

(一)出示图片:主题图1

1.教师:他们首先来到停车场,猜猜看,小兰和小明会发现什么加法问题呢?

学生1:他们会发现一边有2辆车,一边有3辆车,一共有5辆车,2+3=5.

学生2:他们会发现一边有3辆车,一边有2辆车,一共有5辆车,3+2=5.

2.教师:他们说的都对吗?

学生1:他们说的都对,因为小兰是先数左边的3辆,再数右边的2辆,小明是先数左边的2辆,再数右边的3辆,不管怎么数,都是5辆.

学生2:他们说的都对,因为他们站的位置不同,数的就不一样,列式也不一样,但是得数是相同的.

3.小结:因为他们站的位置不同,就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列出了不同的算式,但得数是相同的,即3+2=5,2+3=5(板书:3+2=5,2+3=5)

4.观察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学生:两个算式中3和2的位置变了,得数是相同的.

教师:两个算式中交换3和2的位置,得数不变,也就是3+2=2+3.

(教师板书:3+2=2+3)

(二)出示图片:摆一摆1

1.他们乘车来到了公园,看到一些美丽的鲜花,你们知道他们又发现什么问题吗?

2.我们先用小圆片代表花来摆一摆.同桌2人,一人摆,一人从不同的角度看,说出2个不同的算式.

3.反馈.

(三)出示图片:小鸟图

1.他们来到了大树下,发现了几只可爱的小鸟,你能写出两个不同的加法算式吗?

学生1:树上有2只小鸟,树下有3只小鸟,一共有5只小鸟,算式是2+3=5.

学生2:地上有3只小鸟,树上有2只小鸟,一共有5只小鸟,算式是3+2=5.

(四)出示图片:小兔子拔萝卜

1.在返回的路上,他们看到路边的地里,几只小白兔正在拔萝卜,你能给大家提一个加法问题吗?

学生1:1只小兔加4只小兔等于几只小兔?

学生2:1个萝卜加2个萝卜等于几个萝卜?

学生3:上面有4只小兔,下面有1只小兔,一共有几只小兔?

学生4:上面有1个大萝卜,下面有2小个萝卜,一共有几个萝卜?

2.教师:你们提的问题真好,现在我们在小组内继续提问,并讨论解决所提的问题,一会儿汇报给大家.

3.小组活动并汇报.

(五)出示图片:蜡笔图

1.他们俩发现了这么多的加法问题,非常高兴,想把今天看到的都画下来.他们拿出蜡笔,发现了什么?

小兰的盒子里有5支蜡笔,小明的盒子里一支也没有.

2.教师:小明被难住了,要列出两个加法算式,该怎么列呢?

学生:小兰借给小明1支,就可以列出1+4=5,4+1=5.生:从上往下看可以列出0+5=5,从下往上看可以列出5+0=5.

(五)出示图片:排队图

1.教师:今天,我们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小兰和小明给我们出了一道题,想看一看吗?

学生1:一共有10个小朋友.

学生2:小兰排第7

学生3:从右边数,小兰排第4.

学生4:从左边数,小兰排第7,从右边数,小兰排第4.

三、游戏:我摆你说.

学生2人一组,用1—5个小圆片,一个人摆,另一个人说出两个不同的加法算式.

当学生提出两边各摆2个,列出的两个算式一样时,老师要说明:两个算式相同时,只需列一个算式.

四、全课总结.

谁能说一说这节课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教学设计点评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加法的含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时,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从一开始,就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加法问题,拉近了学生的生活世界和书本的距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接着,又创设了到生活中调查加法问题的情境,使数学的学习建立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基础之上,学起来轻松而有趣。

2.给学生留下尽可能大的探索空间。

学生学习知识是一个接受的过程,更是一个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在课堂上,为学生留下了更多的探索空间,为学生创设积极参与学习和探索的机会。如在“停车场”、“公园”,“小白兔拔萝卜”等问题情境中,把问题交给学生,把时间留给学生,不论是全班交流,小组交流还是同桌交流,都让他们自主探索,老师不加干涉,使学生在这个广阔的空间里,交流感情,碰撞出创造的火花。

3.给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

心理学工作者的调查表明:儿童的动作发展在儿童智能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他们指出,大脑指挥双手,双手又促进大脑,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手是大脑的老师”。在观察鲜花图时,让学生用学具代替花,摆一摆,说一说,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加法交换律的含义。最后,让学生做“我摆你说”的游戏,学生在活动中,充分理解加法交换律的含义,同时激发了学习兴趣,获得了良好的精神体验。

探究活动

找朋友

游戏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交换律的含义.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游戏准备

将所有5以内的加法算式制作成口算卡片.

游戏过程

1.将口算卡片发给每个学生一张.

篇8

教学目的

1.通过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在经验积累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体会减法的含义并且能够应用.

2.使学生能够在交流合作中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减法的含义是本小节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看图说图意,并能够正确列式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一)出示图片:金鱼图和绵羊图

1.请你根据图意列式2.教师总结

(1)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个问题;

(2)当我们需要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的时候,我们需要用加法计算;

(3)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他们的和不变.

(二)教师设疑

我们知道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我们用加法计算;如果我想:从总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是多少,我们该怎样计算呢?

二、学习减法

(一)看图自主理解减法含义

1.出示图片:主题图

(1)请你自己想一想,这幅图什么意思?

(2)小组内说一说

(3)你知道怎样解答吗?

2.全班讨论

3.教师小结

当我们从总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另外一部分时,我们用减法计算.“-”记做减号.

从5个里面减去2个,还剩3个,写作:5-2=3

(二)反馈

1.出示图片:做一做1

2.出示图片:做一做2

3.出示图片:小刺猬拿苹果

(三)小结

当我们需要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的时候,我们需要用加法计算;当我们从总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另外一部分时,我们用减法计算.

三、练习

(一)出示图片:手指图

(二)出示图片:小鸟摘果子

(三)出示图片:老鼠做数学

四、小结

今天我们接触了减法,你知道什么时候运用减法进行计算吗?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吗?

探究活动

成双配对

游戏目的

1.巩固5以内加减法的含义.

2.使学生能够熟练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

游戏准备

将所有5以内的加减法算式制作成口算卡片.

游戏过程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

篇9

初步理解减法的含义是本小节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看图说图意,并能够正确列式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一)出示图片:金鱼图和绵羊图

1.请你根据图意列式

2.教师总结

(1)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个问题;

(2)当我们需要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的时候,我们需要用加法计算;

(3)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他们的和不变.

(二)教师设疑

我们知道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我们用加法计算;如果我想:从总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是多少,我们该怎样计算呢?

二、学习减法

(一)看图自主理解减法含义

1.出示图片:主题图

(1)请你自己想一想,这幅图什么意思?

(2)小组内说一说

(3)你知道怎样解答吗?

2.全班讨论

3.教师小结

当我们从总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另外一部分时,我们用减法计算.“-”记做减号.

从5个里面减去2个,还剩3个,写作:5-2=3

(二)反馈

1.出示图片:做一做1

2.出示图片:做一做2

3.出示图片:小刺猬拿苹果

(三)小结

当我们需要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的时候,我们需要用加法计算;当我们从总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另外一部分时,我们用减法计算.

三、练习

(一)出示图片:手指图

(二)出示图片:小鸟摘果子

(三)出示图片:老鼠做数学

四、小结

今天我们接触了减法,你知道什么时候运用减法进行计算吗?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吗?

探究活动

成双配对

游戏目的

1.巩固5以内加减法的含义.

2.使学生能够熟练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

游戏准备

将所有5以内的加减法算式制作成口算卡片.

游戏过程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

篇10

计算

(28分)

1.直接写出得数。4分(近似值符号的是估算题)

xx年小升初数学试题及答案:1322-199=

1.87+5.3=

2-25

=

(

+

)56=

60339

495051

10

10=

(

):

=

2.求未知数X的值

(4分)

X-

=1.75

0.36:8=X:25

3.怎样简便就这样算

(16分)

1

+2

+

(

+

)75

[0.75-(

-

)]

+

(2.5---

)

4.列式计算

(4分)

(1)4.6减去1.4的差去除

(2)一个数的

比30的2

倍还少4,

结果是多少?

这个数是多少?(用方程解)

二、

判断题

(5分)

(1)

一个长方体,它的长、宽、高都扩大2倍,它的体积扩大6倍。------(

)

(2)

甲车间的出勤率比乙车间高,说明甲车间人数比乙车间人数多。

(

)

(3)

自然数是由质数和合数组成的。--------------------------------------------

(

)

(4)

比例尺一定,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成反比例。---------------------------(

)

(5)

甲数的

等于乙数的

,甲数与乙数的比是6:5--------------------------(

)

三、

把正确的答案的序号写在括号里

(5分)

(1)

三洋电视机厂为了能清楚地表示出上半年月产量的多少与增减变化的情况,应绘制(

)

[A

条形统计图

B

折线统计图

C扇形统计图

]

(2)

两个变量X和Y,当XY=45时,X和Y是(

)

[A

成正比例量

B成反比例量

C不成比例量]

(3)

的分母增加15,要使分数大小不变,分子应扩大(

)

[

A

4倍

B

3倍

C

15倍

D

6倍

]

(4)将

米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

米。

[

A

18

B

54

C

6

]

(5)把20克糖溶解在80克开水中,这时糖水中含糖(

)。

[

A

B

20%

C

D

20克

]

四、

填空题

(16分)

(1)3.45小时=(

)小时(

)分

50平方米=(

)公顷

(2)7千克比(

)少

千克

;

20吨增加(

)%后是25吨

(3)450007020读作(

)省略万后面的尾数约(

)。

(4)1:(

)=

=25(

)=(

)%=

二成

(5)把1

、1.3、1.13、133.3%和1.34这五个数按从小到大顺序用号连

接起来是(

)

(6)A=235,B=335,那么A和B的最大公约数是(

),最小公

倍数是(

)

(7)今天食堂买回四种菜,包菜和花菜共53千克,花菜和白菜共40千克,白菜和菠菜共28千克,包菜和菠菜共(

)千克,四种菜共(

)千克。

(8)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的底面积和体积分别相等,圆锥的高1.8分米,圆

的高是(

)

五、计算右图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4分)

六、下列各题,只列式不计算(12分)

(1)

织布车间2.5小时织布3500米,照这样计算,5

小时能织布多少米?

(2)

某专业户收一批梨,每筐装30千克,要70个筐,如果每筐多装5千克,则需要多少个筐?

(3)一件工作,甲独做完成需要8天,乙独做10天完成,两人同时合做,

几天后还剩下这件工作的

?

(4)汽车往返甲、乙两地。去的时候平均每小时行50千米,返回的时候平均每小时行60千米,汽车往返两地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七、解答下列问题(24分)

1.工程队修一条公路,计划每天4.5千米,20天完成,实际每天修6千米,实际几天可修完?(用比例解)

2.

一套课桌椅的价格是48元,其中椅子的价格是课桌的

。椅子的价格是多少元?

3.一个圆锥形沙堆,高是1.5米,底面半径是4米,每立方米沙约重1.7吨。这堆沙约重多少吨?(得数保留整吨数)

4.甲乙两堆煤,如果甲堆运往乙堆10吨,

那么甲堆就会比乙堆少5吨。现在两堆都运走相同的若干吨后,乙堆剩下的是甲堆剩下的

。这时甲堆剩下的煤是多少吨?新课标第一网

八.解决问题(6分)

厦门某大型儿童乐园的门票零售每张20元。六(1)班有

46人,请你根据乐园管理处规定(如图),设计两种购票

方式,并指出哪种购票方式最便宜。

方式一:

方式二:

最便宜的购票方式是:

参考答案

一、

计算

1、1123

7.17

1.6

61

24000

100

1000

1/9

5

1

2、X=2

X=1

6

8

1

1

3、4

17

2

2

13

3

4、

99

16

二、

判断

三、

选择

B

B

A

C

B

四、填空

(1)3

27,

0.005

1

(2)7千克,25

2

(3)

四亿五千万七千零二十,45001万

(4)

5

4

125

20

1

(5)1.13133.3%1.34

3

(6)15

90

(7)41

81

(8)0.6分米

五、10.75平方厘米

六、应用题(只列式不计算)

1

1

(1)

35002.5X5,或52.5

4

4

(2)30X70(30+5)

(3)(13/5)

(1/8+1/10)

(4)2(1/50+1/60)

七、

(1)15天

(2)20元

(3)42.704(约43吨)

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4)100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八、

方式一、每张都零售:20X46=920元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