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工实训总结模板(10篇)

时间:2022-08-13 00:47:3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木工实训总结,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木工实训总结

篇1

物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之一,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促进生产、拉动消费作用大,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高职院校为物流管理专业学生针对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领域制定了各自的实训项目,但是这些项目彼此缺乏联系,学生不能灵活应用,这样学生就不能在竞争异常激烈的职场脱颖而出。

基于“工学结合”的综合性实训项目是以本校的物流资源为基础,充分结合工商企业和物流企业共同需求,在完成基础课和专业课以及相关课程的实训后到企业顶岗实习前,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联系企业实际运作过程,发挥自己各自的长处和创新力,在团结合作的基础上,完成本次实训任务。

1 实训项目设计理念

高职教育的目标之一是让学生有一技之长,毕业后就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这也是和本科院校的毕业生的最大区别。但是纯粹的知识不是职业能力,纯粹的工作任务也不是职业能力,只有当知识、工作任务相结合服务与企业运作,换句话说就是各个个体能富有智慧地完成工作任务,并能有效衔接时,才能说具备了职业能力。

物流综合实训项目的设计理念是结合我校物流专业毕业生学生的就业岗位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融合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各科实训项目,形成一条由六个环节构成的供应链,即:生产企业(供应商、出口商)、第三方物流公司、电子商务卖家(国内)、报关、货代公司、进口商(国外)。生产企业(供应商、出口商)主要利用生产线、包装设备进行对原材料、零部件生产加工、包装、销售等;第三方物流公司主要只能是仓储、以及运输;电子商务卖家(国内)主要是从生产企业进货,利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网络销售,由第三方物流公司把货物配送到全国各地的买家手中;报关、货代公司完成进出口业务相关作业;进口商(国外)主要是国际贸易中货物的接收方,以及付款方。学生不仅可以模拟物流活动的各个角色,加强学生间的沟通、交流和培养团队意思,而且能体验到市场竞争的激烈和公司运作的各个岗位。

2 综合实训项目设计方案

基于“工学结合”的综合性实训项目应以供应链中各环节为依据,较全面的反映作业流程,通过学生的操作,达到仿真模拟的实践效果。

2.1 课程设计思想 综合实训项目由六个环节构成的供应链的内外部环境抽象为一系列的规则,构建一个以企业、融资机构(银行、高利贷企业、股东)、市场、政府组成的虚拟环境。以一个教学班为单位,把学生分成6-8个小组,每一组有5-6人构成并代表一个团队(虚拟企业,运作一个虚拟企业或企业的一个部门),为简化起见本文分为六个互相竞争的团队,分别命名为A组、B组、C组、D组、E组和F组。6个小组分别按照老师制定的规则进行相应操作,完成供应链中的一系列生产经营活动,最后由任课老师和企业评委打分并点评。

2.2 实训教学设计 本实训课程以“实训教学促进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理论在实训中转化为技能”为指导原则,在动手与思考中,让学生实现从感性到理性再到技能的飞跃,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基于“工学结合”的综合性实训项目的开展大致可以分为六个阶段,见表1。根据我院实际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设置综合性实训项目。

2.2.1 软硬件配置 我院为积极配合本次综合实训项目的开展,购置了大量的软硬件设备。硬件方面主要有:重力式货架、电子标签、电瓶叉车和液压车、半自动打包机、自动化立体仓库等。软件方面主要有:购置了基于中教畅享(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ITMC企业经营管理沙盘(包括物理沙盘和电子沙盘)、ITMC物流经营管理沙盘、ERP软件、ITMC全程电子商务沙盘,logis第三方物流管理软件等。

2.2.2 课程开设方式 我院针对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在学习了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演练实训课程,运输组织实训、仓储与配送管理实训等实训的基础上,结合岗位需求,而开设的独立实训课程,提高学生对沙盘知识的实战和应用能力。

2.2.3 教学设计 第一步,教师产品市场需求信息,提供需求预测图,各组学生首先模拟生产企业编排本公司的生产计划以及制定相应的销售计划,利用ITMC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生产销售等环节。第二步,教师物流需求信息,提供需求需求预测图,各组学生确定自己公司的业务范围,确立办事处和配送中心的地点,制定运费和运输计划等,利用ITMC物流经营管理沙盘模拟第三方物流公司的运作。同时在学院配送中心,利用logis第三方物流管理软件结合硬件设施模拟货物的入库、在库管理、出库等作业。第三步,教师消费者需求信息,提供需求需求预测图,各组学生选择自己企业的办事处,在合适的地点建立配送中心,利用ITMC全程电子商务沙盘模拟网络销售各环节。第四步,交流总结。包括硬件设备操作经验交流,企业运作经验交流,团队合作经验交流等。

3 教学建议

通过教学实践发现,要较好的贯彻教学计划,实现实践教学的目标,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3.1 教材的选用与编写 综合性实训项目没有现成教材,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软件供应商提供的配套资料,采用院校、软件供应商、企业三方合作共同研发教材。

3.2 以赛促教提升学生技能 通过比赛可以而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参与、体验中完成从知识到技能的转化。实训项目中的各环节都是每年的比赛项目,让学生通过与同学或其他兄弟院校的比赛来提高他们的技能。

4 总结

基于“工学结合”的综合性实训项目是一种类似“游戏竞赛”性质的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一种创新。

参考文献:

[1]孙琳.物流综合实训课程的设计思路[J].辽宁高职学报,2009(10):84-85.

[2]潘维琴、侯秋琚.高职院校物流综合实训室建设模式初探[J].辽宁高职学报,2008(4):69-70.

[3]何伟.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演练实训教学探析[J].中国电子商务,2011(1):88-89.

篇2

      ##地处##,总人口78万,其中农业人口66万,是人多地少的新一轮国家扶贫帮困县之一。全县劳动力总量达35万,年外出务工达17.4万人,其中农民工13.4万人,主要分布在广东、浙江、福建等城市从事手工制造或苦力打工等低技能工作,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达70%。因文化少、技能低,相当一部分农民就业无门,有的既便找到了工作,工资等其他合法权益也得不到保障。为此,为了提高我县农民工的劳动技能,实施好阳光工程,县阳光工程办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阳光工程办的支持及其它相关部门的配合下,自今年6月份实施阳光工程以来,至目前已培训农民工2560人,其中有2530名农民已找到了较为轻松工作。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措施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

       6月16日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管理培训会结束后,6月18日县农业局召集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教育局、科技局、城乡建设局的有关领导,由主管农业的副县长##主持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我县阳光工程项目的实施工作。之后成立了由主管农业的副县长为组长,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教育局、科技局、城乡建设局的有关领导为成员的##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协调小组,下设阳光工程办公室,挂靠县农业局局科教站,办公室主任由县农业局局党委书记、主管科教工作的##同志兼任,安排文 秘 家 园了县农业局2名干部具体负责阳光工程办的日常工作,并向乡镇和县直机关印发了《关于成立##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协调小组的通知》(修府办字[XX]40号)的文件。

       2、整合资源,认定培训基地。为确保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顺利开展,充分发挥现有教育培训资源的作用,我县按照省阳光工程办“实施方案”对招标基地的招标时间、条件、程序、材料要求,6月19日拟定了《##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培训基地招标公告》,经过6月20—23日4天的招标,经专家评审,并向社会公示结果后,有县职业中学、劳动就业培训中心、银宇学校等8个培训机构被认定为阳光工程项目培训基地,有电子电工、家政服务、电动缝纫、计算机、汽车驾驶和保安等10个技能培训专业。

       三、加强监管,完善服务体系。为促进阳光工程项目健康、有序地开展,县农业局等相关部门积极加强监管工作。遵照省阳光工程办的有关文件要求,七月二十日前制订了《XX—2010年##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规划》和《##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方案》两个文件;6月28日与各培训基地签订了培训责任状;帮助培训基地统一订制了“##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培训基地”的牌子;积极参加培训基地每期培训班的开班仪式典礼,经常督促培训基地建好阳光工程转移培训档案;及时向省农业厅阳光工程办上报培训的经验及典型等信息情况,向市农业局阳光办每月一次汇报培训进度,每季度一次汇报项目的实施情况;12月初向各培训基地转发了农业部等六个部门“关于印发《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检查验收办法》(试行)的通知”的文件,并结合我县实际又以##县阳光工程办的名义向各基地印发了《关于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进行年度验收的通知》的文件,于12月10-28日对各个培训基地培训建档等有关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检查验收,并对各培训基地的资金补助情况向社会进行了公示。

       4、多措并举,切实抓好培训

       (1)加大宣传,多渠道组织生源。为了让农民朋友认识阳光工程,了解阳光工程,在利用电视、报纸、网络、招生广告等多种媒体宣传阳光工程的同时,在全县每个乡镇都设立了常年招生联络处,并充分利用多方面的力量为培训生源,如职业中专首期沼气技工培训班,是移民扶贫办和阳光工程办共同赞助的,银宇学校首期电脑培训班,把以前接受过“春蕾计划”补助的困难女初中毕业生招为学员,现又享受阳光工程的补助,另外,为了方便目前已经在外打工的农民就近接受培训,职业中专还在广东等农民工较密集的地方开办了电子电工和电动缝纫流动培训班。

       (2)千方百计,切实抓好转移。开展农民工培训,最终目的是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后实现转移,为此,培训基地开展培训多数是“有的放矢”的。一是开展“订单”培训,如职业中专、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和保安武术学院的培训,都是以用工单位的“订单”开展培训的,让农民学有目的,学得放心,现绝大多数学员均送往深圳、温州、福建等地就业。渣津村民熊村通过在黄龙武术学院一个月短期培训,现在在深圳车视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做保安,且一个半月后被提拔为保安队长;二是开展“招商引资”培训,如县农业综合培训服务中心,利用阳光工程的补助,为义宁镇招商引资引进的永兴制衣厂老板培训400余名电动缝纫农民工,不仅为老板解决了招工难的问题,还为这些农民工实现了就地转移。共2页,当前第1页1

       二、存在问题

篇3

一、项目实施的基本情况

2020年我们承担的中小学“一对一”精准帮扶培训项目参培学员60人,参培率100%;在全体管理人员的精心管理下下,辅导老师兢兢业业,学员们学习积极性高,培训过程严谨、轻松、愉快,活动形式多种多样,达到了培训的真正目的,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在培训期间,我们聘请了一批知名教授、优秀教研员和教学一线骨干教师组成的“三结合”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为学员带来了一场场学术盛宴;开展了学员交流研讨、示范课、说课评课、教学观摩、教学研讨等教学活动;培训活动安排合理、内容丰富、效果良好。经过历时一个月的集中培训与校本研修混合式学习,全体学员为国培交上了圆满的答卷,明晰了专业发展路径和方法,涌现出了一批研修成果和优秀课例,切实提升了课堂教学能力,并初步形成了以问题为导向聚焦主题开展以同课异构、异课同构、一人多轮等多形式的校本研修常态化机制。

二、项目实施的主要做法

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提高站位

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充分发挥领导力。为确保我县“国培计划”项目顺利完成,成立了以县教育局分管领导为组长的“国培计划”项目实施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进修学校,具体负责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为顺利推进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进修学校、接培学校、基地学校的校长全程参与了集中送教活动,特别是中学的三位主管校长,全程参与导师团每次送教前的交流研讨会、送教后的总结分析会,给了大家极大的信心和鼓舞。可以说领导的重视程度体现了项目的重要程度,也是本次国培项目成效显著的重要原因。

为加强管理,使项目取得实效,分别出台了项目的《实施方案》,对培训原则、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和组织领导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并明确要求:葫芦、冯家寨、大平台三个学校必须把“国培计划”纳入常规工作,列入教育局对学校的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参培教师返校研修过程中必须在所在乡镇进行推广使用,真正起到骨干示范作用;凡培训未合格的教师,一律不得参与各类评先评优。从而在制度和组织上为培训工作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领导的重视程度体现了项目的重要程度,也是本次国培项目成效显著的重要原因。

(二)优化团队,保证质量

这次国培送教下乡培训,我们组建了项目指导及实施团队,形成了指导团队、专家团队、和后勤保障团队三支力量。

管理指导团队包括局乡校(校长)三级行政管理团队和班主任、协作组三级班级管理团队,这支力量主要起到了行政推动和组织管理作用。

专家团队由外聘专家、一线名师、优秀教研员和我校专职培训教师三方面构成:我们按照“围绕需求定课程,围绕课程选专家”的原则来选聘专家名师,选聘的6位高校专家教授都是由主办单位推荐,我们选聘3名中小学名师和优秀教研员是通过当地的名师资源库,结合其现任教情况选聘。

后勤保障团队也是由县乡校(后勤校长或主任)三级构成,这支力量主要是为学员提供安全舒适的学习生活保障。

培训团队各自任务具体,职责明确,相互协作,优势互补,保证了项目实施各环节行动路径清晰,组织分工具体,方法措施得当,目标落实到位。

(三)加强防控严格排查

一是高度重视疫情防控。明确专人负责,把学校联防联控的工作要求细化到每一个培训环节、落实到每一位学员,坚决防止疫情向校园输入扩散。培训期间一律佩戴口罩。二是每天对校内区域进行消毒处理,对报告厅、办公室、厕所等公共场所逐一清洁打扫,并实施消毒防疫。三是对进入校园的所有人员,一律进行实名登记,接受体温检测和出示健康码。

(四)健全制度,规范运作

为把本次国培项目做优做实,使我县承担的送教下乡培训能够按照培训指南要求,不走形不变样,我们按照项目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主要包括有:《学员手册》、《学员守则》、《班委会工作条例》、《优秀学员评选条件》、《学员请销假制度》、《学员学习考核办法》。为了细化管理,学校还制定了《培训方案》、《培训管理细则》。班主任组织学员不定期召开座谈会,了解学员的意见和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及内容及后勤服务保障。做到精心管理,规范实施,过程落实,不走过场。活动过程中,要求每位学员认真学习,按时活动,积极完成交办任务,班主任定时或不定时地对学员进行考核,确保了学员出勤质量。学校严格执行管理制度,责任落实到人。在培训过程中,在管理上没有出现问题,与管理制度健全和管理人员执行到位有很大的关系。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全方位保证了项目能够有规可依,按规实施。

(五)精心谋划,务求实效;

1、科学遴选项目接培学校和参训教师

接培学校的选择:依据“如何上好一堂课”研修主题,我们几次开会研究接培学校,以求项目效果最大化。我们广宗有8个乡镇12个中心小学,南北狭长,乡镇中学有大有小。基于便于学员管理、便于学员集中、学校基础设施好、地理位置好、发展水平好便于协作研修这几方面,结合学校实训条件、教师教学能力等情况统筹考虑。

参训学员遴选:在送教乡镇辖区内,主是是基于三方面考虑:青年教师积极性高、培训需求相近、助力提升空间大。故而选择了葫芦、冯家寨、大平台三个中学的数理化学科教师参训。

2. 训中抓重点,学以致用。

在培训期间,还指派专人担任培训班班主任,对学员到勤、学习参与、作业完成情况进行量化管理。我们安排管理员和坊主就坊员在线上学习情况进行指导、对坊员所做的作业进行批阅,定期对坊员在线学习情况进行通报,及时通知“后进”坊员及时在线学习,使每位坊员的成绩都达到90分以上。线上学习,是坊员研修的一项重要内容。研修网平台为坊员提供了优质的课程,如何让坊员按时完成课程学习任务,取得线上学习效果,县进修学校管理层面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除了在“微信QQ群”及时发成绩通报外,还汇总坊员所在学校的集体成绩,全县通报。

在整个培训期间,专家团队从教学整体设计、课堂教学设计以及信息化教学三个方面为学员进行培训。培训课程包括职业教育政策文件解读、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现有课程结构分析、教学设计与评价、说课的程序与技巧、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信息化教学设计、微课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PPT的制作与美化等内容。在培训过程中,根据接培学校的需求,在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同时,还对学员进行指导,从课程结构设计、幻灯片、说课稿、录制说课视频等多方面对参训教师的公开课进行了完善指导。专家团队还采用讲授、示范与实战演练相结合的方式,拓展学员们的思路,通过举办小型说课会,为教师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实实在在帮助受训老师们解决如何“上好一堂课”和“建好一门课”的问题。

3. 及时督导,扩大效果。教师培训是一种高度专业化的活动,它不仅需要先进的培训理念、高水平专业化的培训团队、科学完善的培训方案,同时还需要严密的管理监督保障。在本次培训中,为达到培训效果的最优化,我们在培训的管理监督方面也采取了比较得力的措施。具体表现在:一是主管校长负责制和学科管理员制,每个学科为一个小组,都推选一名管理员。全面负责本小组学员的学习、生活及沟通联系工作。二是严格考勤,精细化管理,保证了培训的质量。此次培训严格考勤制度,原则上不允许替换、请假等事宜,各基地学校根据学员跟岗阶段的考勤及其表现给予评价反馈,这种约束机制保障了良好的出勤率,没有出现无故缺席的现象,将培训工作扎扎实实落到实处,避免流于形式。三是积极引领各位学员成为培训的主体,开展交流研讨、经验介绍、成果展示等多种方式,充分发挥参训学员的聪明才智、集思广益,同生共长。培训在管理员的组织带领下,以学科小组为单位,通过研讨、小组活动、微信群主题讨论等多种形式,组织学员就本次培训过程中的收获与感想、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教师成长体系等多方面的热点问题充分讨论、互动交流、发言研讨。

项目特色:

突出创新,彰显特色

特色一:实行“切块打包”责任制。

“切块打包”是参训学员指以学校为单位进行管理,而讨论时按学科进行分组,由各学校主管教师培训的副校长负全责。从参训学员的通知、召集、报到签到、领取资料到乘车、听课、上报材料,主管校长全程管理。有效地保证了签到率、听课率和按时上报资料,保证了工作效率和培训效果。每一次活动,都要求活动基地有方案,有督查,所有细节均有主管校长负责落实。

特色二:局领导全程参与,调动积极性

主持人在活动中有序而灵动地组织、串联、协调活动的各个环节,胸有成竹地驾驭活动的进程,与其他授课专家教师配合,机动灵活地处置授课中的各种情况,可以有效地保证学员参训期间学习的高效、保证与授课专家的沟通畅通。我们特意选派县教育局师教股股长祝海兴同志全程担任集中培训主持人工作,负责组织课堂纪律、简介专家、穿插引导和组织答疑。

三个学科,各有一名学科带头人出任管理员,主持分组讨论活动,帮助学员养成在课堂中的有效提问、互动交流、注重实效的培训学习习惯并跟踪培训全程,课间组织一些热身活动,处理协调临时事件。以学科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交流,各小组分别提交作品进行评价。制定可执行的方案,组员之间及时交流沟通,解决问题。集中分学科教研。在对教学设计深入研讨的基础上,由各学校教师代表登台献课,大家观课议课,再进行反思,对已有教学方案,从教法、学法、课堂评价等方面做了修改,在课堂实施方面做了优化调整,最终在大家集思广益基础上,形成更加完善的教学设计。多次的展示、汇报、小组讨论等,让老师们在培训过程中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增强了的团队意识,有助于老师们去培养自己的学生。这保证了培训中的每个环节实施到位,从而催生出了培训的实效。实践证明,这样做学员积极发言,课堂效果好。

三、关于今后培训的设想、意见、建议

(1) 科学规划,精心设计

在今后的培训中,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反思本次培训的不足之处,尤其要重视学员的反馈意见,查缺补漏。在培训方案设计上充分考虑培训设计方案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做到理论和实践结合,确保培训质量。

(2)及时部署,通畅运行

篇4

针对“土木工程CAD”教学内容优化、授课用软件版本低等问题,我们组织“土木工程CAD”和“建筑制图”的任课教师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探讨。将基本教学内容分为CAD软件的基本知识、绘图准备、二维图形绘制、二维图形编辑、图形注释、图块与外部参照、尺寸标注、设计中心及查询功能、图纸空间及打印输出等九部分,并通过实例深化对每部分内容学习。在此基础上,我们编写了《土木工程CAD》教材[11],该教材以AutoCAD2013软件的基础命令为基本教学内容,结合土木工程图纸的基本元素和制图标准阐述二维图形的绘制和编辑方法,将CAD基本制图方法与土木工程制图规范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从绘图准备到打印出图完整的内容体系。为了保证内容的全面性,教材中设置了三维图形绘制和编辑、着色与渲染等内容,同时,结合土木工程制图相关规范和标准,介绍了利用CAD软件进行土木工程施工图的制图步骤和制图方法。教材的每一章都有针对性地设置了思考题和上机题,方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巩固。

2改善教学方式,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

为了改变“土木工程CAD”课堂教学效果差、课堂教学与实训间隔时间长的现状,在教学实践中,第一,将课堂教学转移到机房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对CAD软件的基本操作进行演示,学生“一人一机”进行学习;第二,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必要的动手操作时间,并在每节课中保留十分钟的时间为学生答疑,及时解决学生在听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课堂上不能解决的问题放到课下或上机实训中解决;第三,通过与教学管理部门协调,缩短课堂教学与上机实训之间的周期,做到即学即练,使学生更有效地消化吸收所学知识。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为了更好地将CAD绘图与土木工程专业制图知识结合,采用案例教学方法。具体做法为,在第一节课将某建筑平面图大作业发给学生,该大作业既包含应用CAD基本命令绘制建筑平面图纸基本元素的内容,又包括制图标准的一些基本要求;在后续的授课过程中,将该大作业进行分解,并将分解内容融入到各章节内容的讲授中,使学生在学习CAD基本命令的同时,掌握这些命令在土木工程制图中的具体用法;在讲授完最后一章内容后,指导学生将所学内容融会贯通,完整地完成大作业的绘制。在案例讲解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分析图形,寻找图形绘制的快捷方法和步骤,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训教学过程中,为了改进上机实训效果,采用任务引导型教学方法。首先,制定详细的上机实训计划,明确每一次实训的具体任务,并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训任务;其次,编制针对性的习题集作为实训任务的补充,使学生实训的任务充足,同时,加强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指导、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实训中遇到的问题并及时总结,为以后的教学积累经验;最后,要求学生将实训成果上交,在批阅时对学生的实训成果进行对比甄别,防止出现抄袭或雷同现象,并将实训成果作为期末考核的重要依据。

3改革考核方式,注重动手能力培养

为了改变传统的纯粹上机考核方式不能真实反映学生学习效果问题,采用综合评估的考核方式,即将学生的考核内容分为上机考核、上机实训和平时成绩三部分,分数分配比例为5:3:2。其中,上机考核采取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某图纸绘制的方式,上机实训成绩以学生上机实训提交的成果为依据,该成果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验证其上机考核成绩的真实性;平时成绩主要根据学生的平时出勤情况和回答问题情况来确定。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除了在课堂教学和上机实训过程中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操作机会外,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指导,指导学生在做好实训任务基础上,多动手练习,做到熟能生巧、举一反三。通过对往届学生实训操作中常犯的错误的总结,指导学生在上机操作中少走弯路,并且掌握一些必要的绘图技巧。

4重视认证考试,构建纵横交叉学习模式

为了使学生对“土木工程CAD”的学习得到社会的认可,将课程教学与认证考试结合起来。在“土木工程CAD”的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循序渐进学习,掌握从绘图准备到打印出图的全面知识,使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有一个纵向的提高,以认证考试为契机,让学生通过复习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横向的扩充和巩固,将课程教学与认证考试相结合,促进了学生学习知识的纵向提高和横向巩固,形成纵横交叉的网状学习模式。在此基础上,动员学生参加人社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组织的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建筑CAD模块)和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组织的全国计算机辅助技术认证应用工程师考试(建筑设计方向),通过考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学生的通过率,增强其专业竞争力。

二“土木工程CAD”教学改革效果

在“土木工程CAD”教学实践中,将以上教学改革措施应用到课堂教学和实训教学中,逐步形成了一套包含课程内容体系优化、教材建设、习题集建设、教学方式方法改革、考核方式改革和认证考试与课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改革体系。教学实践表明,“一人一机”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学习和操作,改善了课堂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方法改变了枯燥的CAD操作命令的讲解,将CAD操作与土木工程专业制图知识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教学效果明显改善;任务引导型的实训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上机过程中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评估的考核方式调动了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一年来的教学考核成绩表明,这种考核方式能客观的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情况,也为任课教师提供了客观的教学信息,有利于推进教学改革与实践。通过积极动员和认真辅导,大多数学生参加了相关认证考试,通过率在90%以上。由于教学效果的改善,课程的教学氛围更加融洽,教与学中的问题被提出来并及时得到解决,真正促进了教学相长。

篇5

1《工程测量》课程的性质

《工程测量》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技术基础课,它是为培养满足土木工程行业对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土木工程高级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的需要而设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土木工程测量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为今后从事土木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2《工程测量》的教学实践

2 .1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设计

在教学实践中,以项目引领,以高级测量工岗位技能和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以理论与实践融合、职业素质培养与实践活动融合为基本,基于土木工程项目开展教学活动。

通过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实现项目内容与真实岗位工作任务一致性;课堂教学与实训环境一体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性教学的一体化;“教、学、做、赛”一体化。

2 .2教学方法设计

在教学改革中,本课程注重“教、学、做、赛”四位一体,采用室内与室外、单一技术与综合项目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应用“教、学、做、赛”四环一体嵌套式教学和授课、实验、实训、教学录像、教具、挂图、以及多媒体、网络现代教学手段等形式相结合的方法。课程以实践性教学为主,始终贯彻“学生探索为主,教师讲授为辅”和“到工程实际中去锻炼”的指导思想,采用“将课堂讲授和课间实习穿行”、“课程结束后进行集中教学实训与任务驱动”双管齐下的方法。

(1)“教”,重点讲授与任务驱动相结合。本课程采用“纵向与横向处理”相结合的结构体系,“纵向处理”是指按土木工程建设的侧量任务阐述测量工作的理论和方法,“横向处理”是指按土木建设各典型工程分别进行描述。课程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术,具有一般性,有纵向处理特色,是需要重点讲授的,如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的操作和使用及必要的记录计算;对典型工程应用只作一般性讲解,做到有详有略,重点突出。同时,本课程的内容涉及当代科技发展的前沿理论、方法与技术,但实践性非常强,在授课过程中结合教师的科研项目和学院的建筑工程实践,穿插大量工程建设实例,介绍最新测绘技术和方法的应用以及测量作业和数据处理的过程,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

(2)“学”,演示、参观教学与课堂提问和讨论相结合。对于学院现行条件不能满足动手操作的仪器如测量机器人、陀螺经纬仪、激光扫描仪这类仪器,采用演示教学法;常规仪器的学习与操作除了将仪器架在讲台边讲边操作示范外,还制作了多媒体课件,穿插大量图片,使学生对这些仪器及其操作流程、应用有直观的认识。另外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围绕课堂教学、课程实验和实习,开展课堂讨论和课后讨论,收到很好效果。

(3)“做”,即学生的实际操作与项目模拟测绘相结合。在教学中,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把项目分解为若干任务,结合实际或模拟的施工项目,组织学生开展实地测绘工作,培养学生对测绘仪器的实际操作能力与综合项目的测量应用和施工放样能力,加强团队与吃苦精神的培养。

(4)“赛”,即工程测量技能竞赛。为让学生扎实地掌握土木工程常规测量仪器实际操作技能和计算理论能力,在课程项目结束后,开展测绘仪器使用与单一项目技能竞赛活动,更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土木工程测量》的热情。技能竞赛与行业相关测量标准相结合,注重规范化、标准化。学院每年组织一次。

2 .3教学手段设计

(1)多媒体课件、教学录像、交互式软件和黑板板书的综合运用。在理论课教学中,采用大课与小课相结合,传统板书与电子教案相结合,讲授与提问相结合授课模式;小课以辅导讲解、课堂讨论的方式进行。大课的授课老师必须在已有的多煤体课什基础上,进行认真备课,收集相关的录像和与教学软件,对复杂的原理通过生动的多媒体课件来展现,对重点、难点要通过黑板板书作细致讲解,黑板板书是必不可少的课堂教学手段。

(2)网络教学。通过网络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建造网络课外互动学习系统,包括课件、电子文档和相关链接等,提供学生自主性学习软件、视频和网页课件、课堂录像、习题和课程实训系统、实习实验系统等。授课教师通过网络为学生传道解惑释疑,可缩短教师与学生间的时空距离。这些方式受到学生极大欢迎。

(3)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课间实验、综合性课程实训、演示教学和集中实训。无论是哪一环节,均与实际工程紧密结合,采用实测数据进行。如在实训中,要求学生按工程要求进行图上设计、实地踏勘选点、外业施测、内业数据处理、撰写实训总结报告,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对测量作业过程的掌握,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灵活多样的考查与考试。在教学中,注意平时的考查与期末考试的结合,考查包括上课率和作业完成情况、上课的笔记、课堂讨论和答疑情况等;考试的形式多样,以理论水平测试与实验实训考核并重,实验考核根据学生的实验操作、实验报告记载情况及结果来衡量学生的成绩;实训考核采取学生随机抽题考核(包括操作和口试)的方式,实训总成绩由操作和口试考核成绩、实训报告成绩、平时成绩(出勤和表现)兰部分按6:2:2的比例组成,实训成绩按百分制评分。

3《工程测量》的教学效果

篇6

二、CDIO模式在民办高校《土木工程材料》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民办高校学生是高等学校中一种特殊群体,他们思想活跃、新鲜事物接受较快,自我意识强、参与意识强等优点,但是学习基础薄弱、团队意识弱、自主学习动力的能力和毅力不足。针对民办高校学生的学习特点,以我校2012级土木工程(建工方向)和2012级土木工程(道桥方向)学生为授课,在土木工程材料课程中构建CDIO模式进行教学改革,教学设计及实施情况如下:

(一)课程理论体系层次化,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学生刚刚进入专业课学习,对工程实际接触较少,缺乏对工程的了解和各种材料的认识,单凭文字的描述无法建立学生对材料的感性认识,导致学习兴趣不浓,同时土木工程材料的内容繁杂,涉及面广,对于学习和应用造成影响。将课程理论体系层次化、渐进式推动教学,首先,以材料的基本性质为主线将各章节串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采用多媒体授课方式,通过实物图片、动画和录像,比较直观地提供给学生大量信息。其次,利用工程环境、案例分析、创设情境,土木工程材料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再次,根据现阶段土木工程材料的局限性,结合未来土木工程材料及技术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开发设计土木工程材料相关的技术。层次化教学可以大大提高学时效率,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更新教学理念,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土木工程材料的发展日新月异,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层出不穷,因此,课堂讲授打破教材的局限性,教学内容及时跟踪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做到及时更新、保持时代感,不仅要有较强的适应性、先进性还有有适度的超前性。通过教学团队建设,优化教师整体结构,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三)开展专题讲座,施工现场教学

设立支撑CDIO模式的教学环境,邀请经验丰富的工程师给学生讲解一些工程中实际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并以案例的形式在讲座上提出,引领学生通过运用学过的知识予以解决,通过模拟解决实际问题来实现知识由抽象到具体的飞跃。案例讨论后,要求学生把自己的分析以简明的书面报告上交,这样促使学生通过对比、归纳、思考理清自己的思路,用正确、简练的语言,把自己的分析转化为书面报告,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通过施工现场观摩教学,进一步加强课堂上的理论学习内容。组织课堂讨论,学生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以进一步加深理解,通过试验验证,最后由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既保证了教学内容要求,又营造一个自由交流的学术环境,鼓励学生大胆发表不同的意见,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性、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篇7

当前高职院校的实践课程比重缺乏,高职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培养方案,需遵循单项培训到综合实训、理论联系实际等原则,整个培养计划主要包括认知教学、操作技能培训以及综合能力实训三个模块。认知教学环节通过专业教育、专家讲座、企业认知实习以及实验演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基本应用领域与所需专业技能。操作技能培训模块一般包含基本专业技术训练与专业技术运用两个环节,通过测量实训、课程设计、材料检测、模型制作及工种实训等方式,使学生掌握土木工程基本操作技能。综合能力实训模块,通过工程资料管理与质量验收模拟、施工项目进度管理模拟、企业实习以及毕业设计等形式,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实现从学校进社会的平滑衔接,为学生成为合格的施工员、材料员、质检员、试验员、资料员、测量员、建造师助理等做好准备。

(2)搭建高效的实践教学管理网络

高职土木工程实践教学的管理具有一定复杂性,因为实践实习具有地点分散、需保障安全性以及企业实习相关政策不完善等特点。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学校可以构建由驻地、网络以及流动工作站组成的校外实践教学管理体系,起到实践计划以及监督实践过程的作用。在学校实习较集中地区或企业设立驻地工作站,在实习较分散的地区建立流动工作站,分别由专门教师进行巡检与指导,并搭建网络平台包括实习流程控制、远程指导以及网络会议等环节,最终保障实践教学效果。

(3)建立灵活的考核机制

实践教学的考核机制需做到公平严格且灵活,考核应由校内外专家共同完成,同时采取实践教学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即学生最终成绩由出勤率、现场表现、实习作品以及实习答辩四部分组成,现场表现主要综合考虑学生动手、管理、创新以及团队协作等能力,实习作品包括实习报告、制作成果以及实训操作考核表等。

(4)加强实践教学资源的建设

高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应注重师资力量、教材编写和实践基地三方面的建设。教师队伍主要包含校内专职教师与校外兼职教师,可以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模式,专业教师在专业培训、挂职锻炼、实习指导、现场技术服务等过程中提高自身工程实践水平,兼职教师一般是企业里的骨干人才,实践经验丰富,学校需适当增加兼职教师比例同时通过一定培训提高其教学能力;实践教材宜采取学校与企业合作模式,及时更新教材中的规范、工艺和方法;实践基地的建设包括校内与校外两方面,校内基地的硬件建设应尽量与企业真实工作环境相符合,同时需加强与校外企业的合作,利用更多的校外实践基地资源改善学生实践学习条件。

2注重课堂教学中的案例分析

(1)选择合适的案例

土木工程专业课之间相关性较大,选择合理的案例,可以让学生掌握多门专业课的知识点,例如,课堂讲解基础工程中的地基处理知识点时,可以设置一个包含土力学、土木工程施工、建筑结构和力学在内的多门课串联在一起应用。所选的案例应具有针对性、真实性、典型性和含蓄性。案例教学应该取之于实际的社会企业或者工程案例,并且案例的选取应该结合高职院校自身的特点和实际,选取符合自身学生学习状况的案例,没有必要全部选取一些国际通用的典型案例。另外,案例教学一定要模拟实际,让学生在接近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学习体验,在实践中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在实际中学习知识。

(2)对案例的解析

案例选定后,教师要对案例有一个全面的分析和掌握,选择中心论题,提出合适的问题,并对课堂讨论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出预测。让学生独立进行案例分析,问题寻找,独立提出一整套可行的解决方案。

(3)充分体现教师的作用

在课堂上,教师的身份应该是一个引导者,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独立或者进行合作式的思考讨论问题、分析问题。同时教师要让出讲台,走到学生中间去,通过提问,质疑,使案例讨论深入、激烈,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应该尽量减少给出标准答案,让学生独立提出自己的意见,并且在不断的讨论优化中得出可行的方案,教师起到指引正确方向的作用。

(4)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课堂案例教学要想发挥出作用,必须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因此必须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让学生积极主动。要达到这样的要求,教师要提前做好动员,学生要准备充分的材料,分析出问题之间的内外联系,促使思维不断深化,得到自己的独特见解,从而总结出带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性知识,最后将这些理论知识用以解决实际问题。

3关注人文培养

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一般是从事土木工程建设之类的工程技术工作,土木工程建设不仅是一项技术任务,也是一项具有艺术气息的工作,有着美学气息的工作者才能创造出有艺术气息的建筑作品。当前的土木工程专业过于注重技术培养,学生缺乏艺术和美学气息,不利于学生的工作。土木工程的课程设置应该加入艺术理念,对学生加强艺术理念的培养。高职院校应该增加相关的艺术课程、美术课程的比重,让学生在潜意识中具有一种高的审美意识和标准。另外,也应该增加人文课程的比重,让学生具有充分的人文气息,这样的学生才能创造出具有生命力的作品。具有高的人文情怀和艺术气息的工作者,再加上过硬的专业技术,这样的人才是当今社会需要的。

篇8

关键词: 合格+卓越;土木工程师;双师型;预就业;路径探索

Key words: qualified and brilliant;civil engineer;double-qualification;pre-employment;path search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22-0195-03

0 引言

2010年6月13日,教育部《关于批准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的通知》(教高函[2010]7号文件),批准清华大学等61所高校为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揭开了我国工程教育历史的新的一页[1-2]。为进一步深化新建本科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多元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全面构建富有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按照“学生中心、能力本位、需求导向、分类探索、多元培养”的基本要求,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在人才培养目标达成的基础上,构建土木工程师卓越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完善富有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综上所述,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就业市场潜力大,就业岗位多,社会需求量大,因此,依托土木工程专业来开展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科学合理。

1 卓越土木工程师培养理念

1.1 工程教育理性回归

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国家战略下,建设创新型国家,其人力资源是根本。需要改变工程教育出现的“过度”科学化倾向,根据土木工程的大工程观,使土木工程教育回归其应用性属性[3]。

1.2 能力导向――关键职业能力培养

紧紧围绕“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培养目标,以可控内涵为支撑,注重培养学生关键职业能力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学生以现场工程师为基本培养目标,通过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术课程、实训和实验课程以及工程项目经理卓越班的学习,向工程项目经理关键能力的发展,如图1所示。

1.3 项目导向――工程项目经理

深化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方式、促进教学模式的创新、增加实训教学量,创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训练环境、创造学生自主能力训练的机会,使学生在“理论―实践―理论”的反复循环中能力得到提高和升华,从现场工程师向工程项目经理能力转化,必须以工程项目为导向,实行项目制管理,从项目的论证、可行性、设计到实施等,学生全程化参与,培养“会设计、能施工、懂管理、善创新”的专业能力突出、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卓越工程项目经理。

1.4 职业导向――“学生+校企“本位方式

高等教育最终工作目标和价值追求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认真贯彻落实素质教育,使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工程类专业应用性强,在教学和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注重对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土木工程类专业,必须大力推行深度校企合作,依靠土木类行业和产业优势,与建筑施工企业相互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构建“学生+校企”方式,按照企业标准来培养人才。工程应用性教育中,必须坚持以职业为导向,实行“预就业”模式,让学生未毕业先入行,毕业后企业优选该类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职业发展路径,培养综合性人才。

2 卓越土木工程师培养模式

2.1 培养目标

卓越土木工程师,根据本校学生实际情况,结合区域特点,培养“懂技术、精管理、善沟通、敢创新、重责任”的复合型人才。

2.2 “五精”能力结构

斯皮尔曼(C.Spearman)能力结构的二因素理论认为G因素是每种心智活动所共同具有的,S因素则是因心智活动不同而各异,指专门领域的知识[4]。卓越土木工程师主要培养土木类、建筑类等“懂技术、精管理、善沟通、敢创新、重责任”的复合型、应用型优秀工程管理人才。笔者结合斯皮尔曼能力结构二因素理论,提出卓越土木工程师“五精”能力结构图,如图2所示。

2.3 “2+1+1”培养模式

学程为“2+1+1”模式,即,2年校内专业基础课程学习,主要根据人才培养方案执行,教师主要由本校老师来授课;1年校内专业理论强化和实践应用课程学习,专业理论课程由校内老师授课,而实践应用课程由企业老师授课;最后1年学生进入企业,以岗位为导向,项目绑定形式开展实习实训。

2.4 “合格+卓越”

①合格: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达成,其培养目标是现场工程师,学制4年;

②卓越:实行“岗位引导、项目绑定”的深度校企合作,把企业工程项目带到课堂上来研讨和学习、实行双导师制,即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通过后两年的理论强化、实践应用培养、项目提升锻炼和实习实训实战,培养复合类、创新性的卓越土木工程师,学制2年,如表1所示。

3 卓越土木工程师实施路径

3.1 卓越实验班

卓越土木工程师以卓越班为组织载体,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依托、在全校相似及相近专业中进行选拔。土木工程专业中选择50%学生、工程造价专业中选择20%学生、工程管理专业中选择10%学生、风景园林专业中选择10%学生、机械工程专业中选择10%的学生,如表2所示。筛选后参加统一考试、专家面试和实际项目实作,录取理论基础扎实、操作技能精湛、协调和综合能力较强的复合型学生进入卓越人才培养实验班,实验班初次规模人数为30-50人最佳、第二年为80人较合理、以后每年稳定在100人左右。

3.2 教学体系改革

3.2.1 理论教学体系-两个平台

按照卓越土木工程师培养目标,土木卓越工程师理论教学体系实施“两个平台”建设,一是夯实理论的核心课程平台;二是工程素质培育的核心课程平台;制定与工程相联系、创新能力强、能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土木工程课程教学体系。搭建体现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平台,实现“两个平台”的建设。主要实施路径是要“基础适中,口径适度”的课程安排,培养方案主要是把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课时压缩适当,把专业技术课课时有所提升,把专业实践课时力度加大,精心挑选一些与企业项目相联系、即以项目制为导向的应用型课程,有序、分层次的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素养。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实施翻转课堂教学,加强理论课程在课堂中的内化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4]。

3.2.2 实践教学体系-两个结合

卓越土木工程师重在培养学生的大工程观和实际应用能力,结合本校土木工程专业现有实践教学体系,需强化“两个结合”,一是“理+实”一体的结合;二是“课堂教学+实际工程项目”紧密结合。实施螺旋式能力进阶培养模式,建立多层次、进阶式的实践教学体系。

①实践教学。

前2年除了基础理论课程学习外,设置与企业项目相关的基础的课程实验和实训,同时为了及早启蒙学生的工程意识,安排企业家进校园讲座、学科竞赛和工程模拟创新实验;第 3年设置认识实习、工程施工设计、工程项目模拟等课程,目的是理论的强化和工程实践初步模拟应用,课程实训由校内校外老师共同指导完成,将课堂专业理论知识与现场实践应用相结合,强化锻炼学生的知识转化及应用能力,为实际工程应用奠定基础;第4年主要为企业真实实践,跟踪企业工程项目、参加企业工程设计、施工、生产到验收等全部工程寿命周期,实现项目能力提升,以实际工程项目为对象,进行现场毕业设计和最后毕业答辩[5]。

②整合卓越能力实验资源。

在现有实验实训中心的基础上,改造、扩充、提升实验实训条件,充分考虑土木工程卓越人才培养的实践性、打造专业基础,工程应用、学科竞赛和创新实践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平台。采取的措施有:重组学院土木建筑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工程力学与结构实验教学中心、工程图学与造价实训中心、工程测量与检测中心。优化资源配置,添置能够真实模拟工程现场的综合应用型实验仪器设备,为实践教学服务。对有些设备、费用太高、周期较长的研发型设备,可采用虚拟现实技术的仿真实验教学系统,为卓越土木工程师提供实践条件。

③创建校外工程实践中心。

校企合作是卓越土木工程师培养的基础,是工程教育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参与具体工程项目是卓越土木工程师培养的必备条件。遴选一些企业作为“工程实践中心”,以项目为绑定、学生参与工程全部过程,“真刀真枪”地做毕业设计,强化学生工程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6]。

3.3 深度校企合作-预就业

深度校企合作,实行“预就业”方针,“预就业”有两层功能:一是构建学校、企业、学生共赢的合作平台,切实培养能够应用到工程现场的土木工程技术人才;二是企业把卓越班学生当作自己公司未来的储备实习生,在学生培养的过程中,按照公司人力资源储备的标准来要求学生,每年按照一定的比例,对工程能力强、工程素养好的卓越班优秀毕业生,企业接纳为自己公司的正式员工,节省了新员工培养和培训的时间,降低了人力资源运行成本。“预就业”是指卓越实验班学生第3年“半年周期”企业实践,第4年“全年周期”企业实践,企业安排学生全过程参与工程项目的前期论证、设计、施工和验收等全过程,W生未毕业先入行,学生们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素养得到全面提升,“预就业”深化了校企深度合作,节约了企业培养新员工的时间成本,突破了学生就业被动的瓶颈,培养了可直接应用的土木工程师,达到企业正式员工的标准[7]。

3.4 师资建设-双师型

卓越土木工程师的培养关键在于“双师型”师资队伍,是执行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原始驱动动力,“双师型”教师不但有基础扎实的理论基础、有完善的知识结构、宽口径的知识视野、优秀的教学能力,同时还应具有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从而学校应该加大培训和深造力度,把工程教育培训搬到学校来,邀请企业工程师来学校讲座和培训,另外,学校把教师派驻工程企业中去,教师全职深入工程建设一线,以项目为导向,全程参与工程项目的论证、设计、施工和验收等全过程,提高教师的工程应用水平,把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工程设计中[8]。

3.5 专业技能训练体系-三化三结合

形成“三化三结合”的专业技能训练体系,精心设置,推进专业技能训练的常态化、项目化和特长化;实现专业技能训练与专业实践教学课程考核相结合、与学科专业竞赛相结合、与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相结合。大力开展学科专业竞赛。鼓励学生参加全国、省级和校级学科专业竞赛,形成以赛促训、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竞赛模式。

4 总结

土木类卓越人才培养以推进协同育人为抓手,以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校内外资源整合和专业技能训练为重点,以“视图精准,技术精细,测算精确,运行精明,人际精通”的“五精”能力结构为要求,以卓越班为组织载体,在全校范围来跨学院、转专业来选拔生源、对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改革,搭建以专业基础、工程应用、学科竞赛和创新实践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平台,构建“预就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推进专业技能训练的常态化、项目化和特长化,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及学科专业竞赛,立足工程实际培养“懂技术、精管理、善沟通、敢创新、重责任”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海良.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下师资队伍及实训平台建设[J].价值工程,2012(33):237-238.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交通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建设三年行动计划[Z].2016-3-28.

[3]李继怀,王力军.工程教育的理性回归与卓越工程师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203(3):140-142.

[4]李自林,⒔鹈罚尚军.土木类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研究[J].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2014,19(1):72-75.

[5]范小春,王鑫.土木卓越工程师核心课程教学研究[J].课程教学,2014(上):182-184.

篇9

关键词:民办高校 ;土木工程;教学;实施

中图分类号:TU50-4

1 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科技巨大的进步,我国已步入“土木工程经济”,为保证土木工程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质量和数量要求。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在步入大众化教育阶段,随着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数量的逐年增加,就业竞争异常激烈。民办高校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新的本科教育模式、新的教学机制,结合就业市场状况、用人单位专业要求,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变革是必要的。在我校2012级土木工程专业(道桥方向)和2012级土木工程专业(建工方向)引入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开展教学改革。

2 CDIO 工程教育模式在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设计与实施

2.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课程体系

根据土木工程技术的发展与就业市场需求的变化,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层出不穷,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掌握前沿的材料相关知识。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涉及面宽,问题繁多,自成体系,缺少联系。因此学生很难全面掌握各种建筑材料,灵活使用。在课程体系上针对不同专业的就业方向、应用特点,有针对性调整授课内容。对建筑工程方向的学生授课内容适当增加功能性材料的性质及应用,增加混凝土和砌体材料学时;道桥方向的学生授课内容重点放在沥青材料和沥青混合料,并根据近年来土木工程建设发展趋势、材料应用特点增设内容。

2.2 教材内容更新、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土木工程发展迅速,新技术、新材料层出不穷,教材内容不可能做到实时更新。《土木工程材料》教材版本众多,有些教材内容叙述性强,概念偏多,并不完全适合民办高校学生使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中理论的知识依托教材,还要“高于”教材,也就是以教材为传媒,通过多媒体授课方式,实物图片、动画演示和工程录像多形式、多角度,为学生展示土木工程材料相关知识,提供给学生大量直观地信息。利用工程环境、案例分析、创设情境,层次化教学,增强对材料的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建立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能力为中心的参与式教学新体系。

2.3施工现场教学,工程案例专题研讨。

设立支撑CDIO的实践教学环境。通过施工现场观摩教学,进一步加强课堂上的理论学习内容。组织学生到施工现场,由施工技术人员现场讲解,比如在预应力空心梁板张拉施工点,着重对混凝土预制梁板施工现场准备,原材料选用,底板、模板制作,钢筋的捆扎、焊接,混凝土的浇注及养护等工序进行了讲解,使学生对预制梁板施工工艺有了深刻的认识。

结合工程案例进行教学,组织课堂讨论,邀请经验丰富的工程师给学生讲解一些工程中实际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并以案例的形式在讲座上提出,学生总结工程事故产生原因,提出合理解决方案,保证了教学内容要求,又营造一个自由交流的学术环境。

2.4加强实践教学,提升竞争力。

随着近几年国家基础行业建设,开设土木工程专业的高等学校众多,民办高校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实践教学,以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为教学目标,提高民办高校的竞争力。传统的实践教学多以验证性和演示性为主,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性、发散思维性和创新能力。为达到CDIO模式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教学目标,在理论教学后增设了3周土木工程材料实训环节。建设CDIO模式实践教学体系,模拟工程、为学生搭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平台。

通过项目设计将整个课程体系有机而系统地结合起来,所有需要学习和掌握的内容都围绕项目设计这个核心。学生通过自主选题申报了黑龙江省2014年大学生创新项目:(1)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影响分析;(2)混凝土搅拌车挂垢问题分析。学生经过材料筛选、试验操作、数据分析、整理,课堂讨论、分组完成项目和实训项目,最后总结成书面报告。通过实践环节不仅提升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

3.总结

目前,我国基础建设进入稳定阶段,土木工程专业人才从业形势非常严峻,因此在民办高校中引入CDIO教学模式,对土木工程材料课程进行教学观念、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改革是有必要的,对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创新应用能力、沟通协作能力都有推动作用,符合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篇10

盐城工学院是地方院校,土木工程专业90%以上的学生来自本省及周边地区。因此,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始终以满足江苏及周边地方经济建设需要为办学目的,以培养应用型创新工程技术人才为办学宗旨,培养德、智、体、美等多方面全面发展,适应土木工程的项目研究、设计、施工及管理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逐步形成了“力学材料并重,专业知识集成,建造能力出众”的专业办学特色,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线,以工程师基本训练为根本目的,素质教育与知识传授相结合,加强基础,强调应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工程应用能力,建立了项目课题制、创新竞赛制、导师制、师生团队制的创新教育机制。

1.2建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总结校企合作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完善由教学部门、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代表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机制,彰显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工作务实创新的特点,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改革人才培养方案,突出应用与创新。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方向模块,根据相应的专业方向模块和课程教学改革要求,制定符合专业特色发展要求和社会人才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土木工程材料》和《结构力学》等精品课程建设水平,强化材料类课程、力学类课程和结构、施工课程之间的联系与融合,增加创新教育指导课程,设置相应学分,使创新教育得到推广。探索实践理论和应用相结合、传统经验和科学技术相结合、计算机分析与动手实验相结合等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卓越工程师

构建针对实际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各个工程阶段的建造能力培养体系,既满足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又有本校的优势和特色。加强产学研合作,在施工一线创建人才培养课堂,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提高建造能力。丰富评价模式,改革考核手段,鼓励团队合作,建立一套企业工程师和学校教师共同参与的学生建造能力评价体系。加强校企联合,在建造能力培养过程中改革培养模式,建立提高工程项目建造能力的人才培养体系。以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为目标,校企联合,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方向模块,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始终以满足地方经济建设需要为办学目的,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办学宗旨。适应江苏沿海大开发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准确把握用人单位对人才的素质、能力和知识结构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和用人单位的联系,深入到用人单位广泛开展调查研究,联合用人单位共同确定人才培养方案。深入分析和研究本行业人才需求的信息,结合土木工程专业的办学特点,调整和增加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专业方向模块,设置二阶段(公共基础阶段和专业阶段)、三方向(建筑工程、道路桥梁工程、城市地下工程)的教学方案,学生进校一年后分方向,两年后找工作,三年后分模块,学生可自主选择方向和模块。根据学生就业意向和用人单位岗位设置要求,有针对性的设计第四学年实训模块的内容。

3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改革,建设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近年来,通过遴选重点实习基地,构建实习基地网络,建成了一批质量稳定的、满足实践教学需求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学生预就业提供岗位。探索并完善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培训、考核、职称评聘管理模式,着力打造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实践教学用人机制。聘任了多名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外聘教师,直接参与到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各个环节。加大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经费投入,建设满足本专业人才培养的各类实验室,突出实验实训项目的设计性、综合性、开放性。

4建设优秀教学团队,打造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探索并完善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培训、考核、职称评聘管理模式,着力打造具有工程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实践教学用人机制,已先后从设计院、建筑和监理公司和国内外高校引进多名教师。鼓励专业教师主动与社会接轨,主动为社会提供服务。目前已有多位教师考取了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等执业资格证书,部分教师被聘为江苏省工程建设综合评标专家,逐步形成一支能适应社会需求同时教学理论丰富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

5校企共建实践教学基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校每年投入550万元以上用于“土木工程材料与结构实验室”“施工实训室”“岩土工程实验室”等实验室建设,每年投入50万元以上用于产学研合作单位的校外实训课堂建设,进一步改善校内外实验实训条件和环境,提高实验室整体建设水平,建设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江苏沿海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实验室”。努力拓展实践教学渠道,积极与行业企业共建实习基地,不断增加实习基地数量,形成实习基地网络,制定重点实习基地评选条件和资助办法,根据教学需要适当增加重点实习基地数量。进一步改革实验实践教学,创新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方法,完善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创新性实验、研究性实验等多种实验构成的实验教学体系。以课题研究带动教学,将研究思维方法和研究性成果内容注入实验教学,增强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创新精神,帮助学生扩展专业视野,提高实践动手能力。精心组织教学计划内实践教学活动,完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科研训练、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各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关系,探索“建造能力”培养的新途径。总结学生参与学校“江苏省生态环境材料省级重点实验室”科研工作的经验,形成“学生参与科研工作管理办法”,并向其他相关实验室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