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修类专业技术工作模板(10篇)

时间:2022-07-25 11:27:2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维修类专业技术工作,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维修类专业技术工作

篇1

维修电工操作技能实训是高职电气类、机电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也是此类专业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前的必备技能,我们学校要求此类学生具有中级或高级维修电工的水平,并且参加劳动部门的考核,取得相应的等级证书。针对《维修电工》实践课程知识面广、内容深且动手操作难

一、电工训练技能需要注意的几点

电工操作技能训练是为了满足企业生产的需求而进行的实习训练,是为企业培养、输送技术过硬、素质优良同时又能与时俱进的现代技术人才。因此,必须使训练的学生达到以下要求:1、动作的准确性。就是指动作方向能准确指向目的物,肢体移动准确。2、动作的协调性。就是自己对动作的控制与调节。四肢与心智等方面的反应正对目标,有条不紊地进行操作。3、动作的速度。在准确、协调的基础上还要有速度,表示一定的熟练程度和工作要求,也是提高工效的主要方面。4、动作的自动化。当外界情景对生产技能产生刺激时,产生近乎条件反射式的动作就是自动化阶段。作为一个熟练的操作工,注意力并不集中在如何掌握工具、姿态等低级状态,而是要考虑如何提高工效和下面的工作。5、动作的创造性。技能的最高境界是熟能生巧,是前四项的综合,是运用多种技巧提高熟练程度并形成创造性的阶段。

二、教学方法多样化

单一的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出现听觉,视觉和感觉的疲劳,降低教学的效果,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适合于年轻人的感知特点,易于被学生接受,对培养学生的感觉技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1、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技能训练效果。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真实的教学效果,充分利用这种教学手段,能把抽象变具体,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直观。如安全用电、操作规程、电机和变压器的制作工艺流程等内容,通过屏幕展示,只需用几分钟或几十分钟的时间就可以系统地、科学地把原来需要几十个小时才能完成的内容展示完毕,并收到更好的效果。使学生能较快地对《维修电工》技能训练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种教学方法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了教学效果。

2、实行一体化教学,讲练结合。技能训练是针对本专业技术知识的实践性教学,其操作技能的正确性、科学性一般都有其理论依据。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将专业技术知识、工艺知识与技能训练分开上课的相对独立的教学方式,实践证明,实行一体化教学,是适合维修电工技能训练的教学方法。在进行操作技能练习时,讲授相关的工艺知识,或者是讲完某一工艺技术知识后,紧接着进行相关题目操作练习的教学方式。

例如:在给学生上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时,边讲边让学生进行电路安装,并在教师指导下通电试验。当学生看到交流接触器动作情况及电动机转动方向后,其电路工作原理便一目了然。这样,既有利于技能训练操作与理论的相互衔接,又有利于学生较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技巧。同时,学生学起来有兴趣,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3、强化直观教学,变抽象为具体。抽象的东西容易使人产生多种联想,不利于理解《维修电工》技能训练的内容,因此,变抽象为直观,有利于维修电工技能训练的教学。例如《维修电工》中有电动机及控制电器等实用电工的内容,了解这些设备的结构,掌握其各部分的功能,是操作和使用的前提。在各种设备的结构与功能教学中,应认真贯彻直观性的原则。首先,注意充分运用实物教学,可以利用一些废旧设备、电器,将实物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进行拆卸、安装,接触其内部结构,并介绍其功能,讲解其工作原理。其次,重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利用投影仪投影自制的结构示意图,并介绍其功能。将设备或电器在工作中有代表性的状态制成幻灯片,正确运用多媒体将各个状态演示投影到屏幕上,加强工作原理的理解。在教学中,还特别注意发挥微机辅助教学的优势,将理论部分的教学内容直接安排到微机室内进行现场教学,让学生直接在计算机上边听讲边演示。

三、制定相应的电工技能实践计划

实习指导教师应在学生实习前,结合教学大纲要求和电工专业工种以及实习场所的具体情况,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实用的工作内容,并在整个实习教学过程中,认真做好规范化、标准化的实际操作示范讲解,充分发挥实习指导教师的主导作用。

《维修电工》这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程中,学生在获得维修电工技能的同时,还得考虑学生今后继续深入学习专业课程、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和进一步钻研新技术打下基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引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将一些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技能技巧,让学生自主地在动手操作训练中慢慢体会。当发现学生做题的思路和操作错误时,教师不要急于马上否定,更不急于给出正确答案,应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进行思路上或做法上的辨析,引导他们作进一步的思考,必要的时候让他们查找资料,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通过这样反复的训练,学生养成了动手和动脑的习惯,为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实践教学确实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教学,学生通过具体的实际操作后,要想达到相当的技术标准的要求,必须教、学、练相结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开动脑筋,进行自我总结,让学生不但懂操作、会操作,而且更善于创新,为拓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道路做些努力,培养出大量的应用型、技能型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篇2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4)10-0074-02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战略的推进,我国的航空维修产业面临着腾飞的契机,作为民航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民用航空维修业也将得到迅速的发展。目前,我国民航的主力机队配备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机型,机龄短、技术新、经济性能好,提高了飞行的安全性、舒适性和经济效益,但是也提高了飞机部件修理的复杂度。因此,培养优秀部件维修专业人才对民航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专业定位

我国仅有的几所民航院校开设的专业均是机务维修的传统专业,即飞机机电设备或飞机电子设备维修专业,能够较好地满足航空公司航线飞机维修技术工作的需要,但不能完全满足航空公司内场机体大修或部件维修人才的需求。为了适应民航飞机维修工程的发展,特别是行业对部件维修人才的强烈需求,我院于2010年创建了飞机部件修理专业,成为第一所培养从事飞机部件修理专业技术人员的高等职业院校。本专业主要培养从事起落架部件修理、机械部件修理、动力装置部件修理、电子部件修理和电气部件修理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填补了国内航空院校尚无该专业的空白。

三、建设内容

1.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是专业建设的重中之重, 在进行专业建设的过程中, 要明确人才培养创新的思路, 基于行业标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对于部件维修专业,要以发展的眼光,前瞻的思维,审视该行业的岗位需求,以行业不断出现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为突破点,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因此,具体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较强的职业发展能力,面向飞机部件修理的生产一线,从事部件修理技术工作的高技能人才。

2.专业课程体系的建立

飞机部件修理专业主要培养从事飞机机械、起落架、电子与电气部件等的检查、维护、修理的高技能应用人才。本专业以中国民航法规《中国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管理规则》(CCAR66部ME专业)、《中国民用航空器维修基础培训机构合格审定规定》(CCAR147部ME专业)的要求为依据,借鉴美国FAR和欧洲JAR的民航国际行业标准,开展飞机部件修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改革,使现行的专业课程内容既完全符合民航飞机维修岗位的要求,又能充分体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本专业的所有课程和内容均由专业顾问委员会成员和民航飞机维修领域的专家进行鉴定和评审。同时通过对国内各航空公司维修基地、各机场公司飞机维修岗位群的充分调研,借鉴了加拿大卡纳多航空学院、台湾中华科技大学等优秀职业院校飞机部件修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最终形成了本专业课程体系。

3.校企资源共享,形成互利互惠的长效机制

学校与民航企业合作共建共享的部件维修公共实训平台,实现了校企双方互惠“双赢”,既为学生实训营造了贴近生产实际的工作环境,同时也有利于企业开展新员工岗位技能培训,降低了企业员工培训的成本,使企业得到实惠。

4.校企合作,聘请企业专家组成专业顾问委员会

专业顾问委员会的成员来自各个民航维修企业,由资深工程师和专家担任。专业顾问委员会的成员定期集中会面,与学校领导和相关教师共同探讨专业建设与发展,为专业改革、课程改革、校企合作、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提供意见和建议,改进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由于有了维修企业专家的直接参与,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在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上得以充分反映。而企业用人部门通过参与高职院校教学活动,把不断变化中的企业对毕业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要求,体现到学校的教学改革方案中去, 体现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计划中。

5.开拓国际合作渠道,逐步形成开放式的教育体系

随着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中外合作办学、利用国外的优质教育资源为我国培养各类专业性、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已成为一种先进的尝试。为此,我校积极开拓国际合作办学模式,力求采用一种互利互惠的教学合作模式,来推进我校部件维修专业的国际合作建设。目前,我校正与加拿大卡纳多航空学院采用“2+1”模式合作开办飞机维修工程专业,双方共同开发课程计划,在我国招生,学生在国内学习2年,采用加拿大原版教材,实施双语教学,第三年在加拿大学习1年,毕业时同时获取两个学校的毕业证书,学生可自主选择在加拿大或者回国就业,极大地丰富了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得到了毕业生和学生家长的广泛赞誉。 通过国际合作,引进了先进国家和地区的办学理念、管理模式、原版教材、教学软件、外籍教师,教师到国外进修培训,促进了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以及实验室、实训基地档次的提升,从而逐步形成了国际化开放式教育体系。

篇3

第二条企业应有2名以上从事疫苗质量管理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应有预防医学、药学、微生物学或医学等专业本科(含本科)以上学历及中级以上(含中级)专业技术职称(其中至少有1名专业技术人员具有预防医学类专业技术职称),具有三年以上从事疫苗管理或技术工作经验,并不得兼职,对疫苗的接种反应和疫苗质量问题有一定的判断能力。

第三条从事疫苗质量管理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应负责疫苗的验收、养护等质量工作以及相关记录和档案的管理。

第四条企业的质量管理人员,疫苗验收、养护、保管和直接接触疫苗岗位的工作人员,应进行健康检查,并建立档案,患有可能污染疫苗或导致疫苗发生差错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直接接触疫苗内包装工作。

第二章设施和设备

第五条疫苗批发企业应具备与疫苗经营规模相适应的储运设施设备:

1、有两个独立的冷库,冷库的总容积不小于60立方米,且具有储存温度在-20度以下的低温冷库(柜)一座(台)。

2、具有用于疫苗运输的冷藏车及车载冷藏、冷冻设备。

第六条用于疫苗储存和运输的设施设备应符合以下条件:

1、冷库(柜)应安装双路供电线路或有备用的发电机组;

2、冷库的温度应符合疫苗的储存要求,其中普通冷库的温度为2-8℃;低温冷库(柜)的温度为-20℃以下。经营有特殊要求产品的,其储存条件应符合产品说明书;

3、冷库应有温度自动监测、调控、记录、报警的装置;

4、冷藏运输的车辆及冷藏(冻)箱应能自动调控、显示温度状况。

第七条冷库内地面、墙、顶应光洁、平整,且有保持疫苗与地面、墙、顶、冷凝器之间相应间距或隔离的设备、措施。

第八条冷库内应有符合安全用电要求的照明设施。

第九条冷库内应划分待验区、合格品区、发货区、退货区等专用场所。以上各区均应设有明显标志,并实行色标管理。

第十条冷库内应有适宜拆零及拼箱发货的工作场所。

第十一条疫苗的收货场所应符合疫苗储存的要求。

第十二条企业应具有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运用该系统能对疫苗的购进、入库验收、在库养护、销售、出库复核等进行记录和管理,对质量情况能够进行及时准确的记录。

第三章制度与管理

第十三条企业必须认真执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并结合疫苗经营管理的需要,建立包含以下内容的质量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

1、疫苗质量管理人员职责;

2、疫苗购进管理;

3、疫苗验收管理;

4、疫苗的储存温度、养护检查和出库复核管理;

5、进口疫苗管理;

6、疫苗有效期管理;

7、不合格疫苗管理;

8、疫苗销售管理;

9、疫苗运输管理;

10、疫苗储存运输设施设备管理;

11、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报告和管理。

第十四条企业应按规定建立以下疫苗质量管理记录(表式)。内容包括:

1、疫苗收货记录(包括到货时的温度、包装、数量、产地、生产厂家、批号、效期、剂型和运输方式);

2、疫苗购进质量验收记录;

3、疫苗质量养护、检查记录;

4、疫苗出库复核记录(包括出库时温度、包装、数量、产地、生产厂家、批号、效期、剂型和运输方式);

5、疫苗销售记录;

6、疫苗质量查询、投诉、抽查情况记录;

7、不合格疫苗报损、销毁记录;

8、疫苗退货记录;

9、销后退回疫苗质量验收记录(包括到货时温度、包装、数量、产地、生产厂家、批号、效期、剂型和运输方式);

10、冷库、冷藏车和冷冻(藏)设备温(湿)度记录;

11、设施设备检查、养护、检定记录;

12、质量事故报告记录;

13、疫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记录;

14、质量管理制度执行情况检查和考核记录。

第十五条企业应按规定建立以下疫苗质量管理档案(表格)。内容包括:

1、员工健康检查档案;

2、员工培训档案;

3、疫苗质量档案;

4、疫苗养护档案;

5、疫苗供货方档案;

6、疫苗用户档案;

7、设施设备定期检查、维修、保养档案;

8、首营企业审批表;

9、首营品种审批表;

10、不合格疫苗报损审批表;

11、疫苗质量信息汇总表;

12、疫苗质量问题追踪表;

13、近效期疫苗催销表;

14、疫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表。

第十六条与疫苗经营有关的设备、设施性能应经过验证,相关资料及其原始数据应存档备查。

篇4

Research on the high vocational machine and electrical equipment marketing specialty for cultivating the person with ability

Li Xinjian Yang Huiping

【Abstract】The high vocational machine and electrical equipment marketing specialty is one specialty between the machine and electrical equipment specialty and marketing specialty. Speaking radically, it belongs to a special field or marketing. Compared with the above two specialties, the writer has pointed out the difference of the high vocational machine and electrical equipment marketing specialty on the cultivation object, the capacity characteristic and teaching content. Based on that, the writer has also give some suggestion for choosing the mode of the high vocational machine and electrical equipment marketing specialty.

【Keywords】High vocational machine and electrical equipment marketing specialty Special field marketing Choice of teaching mode

为了满足社会对于机电产品营销人才的需求,很多学校纷纷开设了机电产品营销专业。高职机电产品营销专业的开设,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的需求,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但另一方面,高职机电产品营销专业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如教学目标和技能培养目标不明确等一系列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结合机电类专业和普通营销专业,就高职机电产品营销专业的人才能力培养目标、能力结构、教学内容做一个比较研究。这样才能准确把握高职机电产品营销专业的教育教学方向和内容。

1.高职机电产品营销专业与一般机电类专业的异同。高职机电产品营销专业与一般机电类专业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如两者都要开设机电类的教学课程,都要学习机电产品相关的基本知识,并且都要参加机电类的实训活动,取得相应的操作技能和经验。但两者在能力培养类型和结构上,教学内容和方法上还有很多的区别。

1.1 教学培养目标。高职机电产品营销专业主要培养的是机电产品类的营销人才,学生毕业后将从事机电产品以及相关相近产品的营销和服务工作。而机电类专业所培养的机电类制造企业的一线生产人才和技术工作者,它培养的学生将从事机电类产品的制造工作。两者在培养目标上有着根本性的区别,这种区别也就决定了在能力培养类型、结构上以及教学内容、方法上的区别。

1.2 能力特性。高职机电产品专业培养的是企业一线的技术人才,在能力上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学生的技能可以通过学习与反复训练习得。而机电产品营销类的学生就业时主要面向的是企业培养营销和管理人员,在能力上则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管理和营销才能。因此,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特别是社交能力和组织计划能力。

1.3 教学内容。由于高职机电产品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要从事相关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维修保养等工作,这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要精通相关原理、工艺和技术方法。而机电类营销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市场营销、产品销售和售后服务等工作,在教学上学生不必系统学习机电类相关知识,学生只有能够了解作用原理和对产品进行维修保养即可,不必学习设计开发等相关知识。例如,我校开设课程中机电类专业开设《机械制图》课程,而机电营销专业紧紧开设《机械识图》课程,两者在学习内容的深度上有明显差异。

2.高职机电产品营销专业与泛市场营销专业的异同。高职机电产品营销专业也同属于市场营销专业大类,也要掌握市场营销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要学习很多普通市场营销专业的知识,但与普通市场营销专业相比也有较大的区别。

2.1 教学培养目标。尽管两者在培养目标上都是培养营销人才,但是在范围上有明显的区别。机电产品营销侧重培养机电类营销人才,属于专业领域营销人才;而泛市场营销主要强调培养营销类人才,没有限定领域,可以是任何领域。从学生就业情况看,机电营销专业学生就业主要集中在机械机电类产品行业。泛市场营专业理论上可以到任何行业工作,但在实际中,很多对专业技术要求较高的行业,往往从专业领域营销人员中招聘人才,也有的是从工科技术人员中选拔培养营销人才。实际上,大部分泛市场营销专业的毕业生实际上主要在商贸类企业和生产日常消费类产品的企业中从事营销工作。因此,两者在人才培养对象的面向领域方面有较大的区别。

2.2 能力特性。泛市场营销专业侧重培养学生的营销技能,在能力上要求学生具备市场调研与分析能力、营销策划能力、产品销售能力、商务谈判和公关能力等。这些能力在性质上属于管理类能力。而高职机电产品营销专业既要求学生掌握市场营销中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要掌握机电产品类知识,并能对机电产品进行诊断、维修和保养,要求具备一定的工科操作能力。因而,机电产品专业在培养学生能力上有兼顾文理的特点,综合性比较强。

2.3 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上,两者也有很大的不同。机电产品营销专业要求学生学习一定的机电类知识并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同时,在掌握一定的市场基础知识和技能方面,机电产品营销专业与泛市场营销专业也有显著的区别。机电产品营销专业的教学内容突出为机电产品营销服务,具有针对性。泛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内容包含范围比较广泛,突出宽基础。这些与泛市场营销专业有显著的不同。

3.高职机电产品营销专业教学模式选择建议。高职机电产品营销专业是介于机电类专业和营销专业之间的一个交叉专业,从根本上讲属于特殊领域市场营销。因此,在选择教学模式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3.1 高职机电产品营销专业在根本上属于市场营销专业,是特殊领域市场营销。从学科性质上来看,机电产品营销专业在根本上属于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的是市场营销人才。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把市场营销摆在第一位,放在突出的位置上。在此基础上,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有条件的选择机电类课程,提高学生的工科操作能力。

3.2 高职机电产品营销专业是机电类专业和营销专业的有机结合而不是机械结合。高职机电产品营销专业有特定的教学目标和能力培养目标,因而在教学内容、方法等教学模式选择上必须从专业内在规律入手,将教学中各个环节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对待机电类专业和营销专业的关系上,不能看做是两个专业教学内容的机械结合,而是根据高职机电产品营销专业的教学要求,对知识进行重新组织和安排,是一种重构和有机结合。

3.3 高职机电产品营销专业在专业建设中要有独特的定位。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专业需要对教学模式进行定位和选择,以体现机电类专业和营销专业的专业特色。很多学校在教材选用上通过自编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织,充分体现了机电产品营销特色。实验实训方面也根据机电产品营销专业的不同进行特色设计,增强了教学过程中的针对性,提高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篇5

一、调研目的

围绕安徽省、亳州市等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和社会发展要求,结合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和教育教学改革实际,探索并完善以“办学特色与社会需求相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实践教育与行业协同相结合、素质教育与核心价值观相融合、个性化培养与质量标准相融合”等为主导的人才培养机制,大力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具有审美修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就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专业岗位需求、学生就业去向、职业技能要求、职业素质要求、相应的职业资格、专业发展建议等问题,组织教研室骨干教师深入行业企业、兄弟院校和毕业生中进行广泛深入的调研,连续两年对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获取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并对调研材料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初步提出专业改革和建设的思路。

二、调研内容及数据分析

(一)行业企业

1、信义光伏产业(安徽)控股有限公司

信义光伏产业(安徽)控股有限公司是信义玻璃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07年,注册资金15420万港元,位于安徽省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集团旗下最主要的太阳能光伏玻璃生产基地。主要从事太阳能光伏玻璃的研发、制造、销售和售后服务。产品主要服务于华东辐射华北、华中地区。公司拥有3条共计1500T/D的太阳能光伏玻璃生产线,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太阳能玻璃生产基地之一。公司光伏玻璃产品包括:超白压延玻璃、AR光伏玻璃、TCO玻璃、背板玻璃、超白浮法玻璃。

产品全,市场份额所占比例较高,产品质量优是该公司的主要竞争优势,集团现有15000人,芜湖工业园现逾4000人,其中高职学历员工占公司员工总人数的30%,主要从事技术、研发、生产以及管理工作,该公司的人才主要来源于各大本专科院校以及内部培养,目前该企业最紧缺人才为机电类及电气类专业毕业生,企业具体岗位对技能的要求除了良好的专业知识外,优秀的沟通能力与学习能力也是很重要的。对于我院机电类专业顶岗实习的学生刚入职可从事基础的电工、设备维护等工作,2~3年后可向工程师、技术员发展,也可向基层管理人员发展。企业较注重的是实际动手能力,但这方面的能力需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作为基础,刚入职职场,须沉住气,愿意从基础工作岗位干起,信义玻璃内部98%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均从车间一线培养和提拔。该公司人才需求情况分布如图1所示。

2、安徽三安光电有限公司

安徽三安光电有限公司是由三安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的全资子公司,于2010年1月正式落户芜湖产业化基地,项目占地2000亩、总投资120亿元人民币,芯片年产能600万片,是国内生产规模最大的LED外延片、芯片的生产和研发基地。

工作环境,薪资福利,行业发展前景好是该公司的主要竞争优势,公司现有3200人,其中高职学历员工占公司员工总人数的30%,主要从事基层管理、技术工艺、设备管理等工作,该公司的人才主要来源于校园招聘和网络招聘,目前该企业最紧缺人才为技术员,企业具体岗位要求毕业生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学习能力强,团队合作意识,动手和创新能力,2015年该公司人才需求学历结构分布如图2所示。对于我院机电类专业顶岗实习的学生刚入职可从事设备维护、设备管理、机台操作以及工艺技术等工作,1~2年后可提升至工艺技术人员、设备管理以及基层管理人员,2015年该公司人才需求岗位分布情况如图3所示。企业较注重的是应届毕业生需加强就业观念指导、吃苦耐劳、沟通能力强和团队合作意识。

3、芜湖海螺挤出装备有限公司

芜湖海螺挤出装备有限公司是芜湖海螺集团第二板块海螺型材下属公司,国有企业。公司主要业务包括:塑料型材、管材、发泡等挤出模具的设计和加工制造。该公司研发队伍技术过硬,拥有奥地利TOP型材模具先进设计理念,并引进了先进的设计加工软件,设备主要从德国、瑞士、美国和日本等国进口,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优势,发展趋势好,并努力开拓国外市场。现有企业员工100人,本科以上17人,大专以上65人,占比60%,主要从事设计、产品研发、技术操作等工作,该公司的人才主要来源于各大本专科院校以及具有相关工作经历的社会招聘人员,目前该企业最紧缺人才为数控技术、模具设计及机电类专业毕业生,企业具体岗位要求毕业生具有钳工、数控铣床、车床和加工中心等专业实训经历。企业较注重的是实际动手能力,高职毕业生需要加强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

(二)两届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毕业生问卷调查

为了更好地促进我院高职人才培养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向行业企业输送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我们制作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就业问卷调查表,问卷信息作为我院高等职业教育宏观管理和改革的有关参考,受调查对象是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在企业顶岗实习满一年的两届毕业生,调查时间为每年四月份的最后一个周末,共收到2015届毕业生问卷97份,涉及45家企业,岗位主要集中在数控加工、工业自动化控制、设备维护、销售、管理、制图等,详细数据见表1。

近几年,利用参加安徽省职业技能大赛和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机会,学院、系部领导以及机电教研室成员还多次实地考察学习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芜湖职业技术学院等兄弟院校的先进经验。

三、制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议

1、机电一体化专业行业的职业岗位(群)及工作任务分析

机电一体化专业从事的职业岗位(群)有机械设计制造、电工电子、计算机网络、机电一体化控制等方面,机电产品性能及机电设备安装、调试、运行、检测与使用维修方面,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开发、制造及设备控制、生产组织管理,可承担电子、机械、信息、及其交叉领域中的相关技术工作。稳定而熟练的操作工是完成生产任务的基本保障,而要使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具有高质量,设备维护人员又是重要的一方面,具有更熟练的操作技能或更宽的知识面或有复合技能的人更会受到企业的欢迎[2]。

2、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建议

调研结果表明企业要求学生的知识面宽,专业技能要好,工作态度端正,人际交往要友善并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所以企业不仅看重知识技能,更看重工作态度、学习态度、团队精神、沟通能力。所以对于该专业人才的培养建议,课程知识不要太深、但应具有一定的宽度。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人才定位应该是具有相关社会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3、对课程设置的建议

该专业的课程设置是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按照职业教育的要求和本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规律,专业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安排,都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知识的应用为主要目标,打破按照学科体系、知识体系设课的惯例。在整个教学课程体系中,以专业技能为主要项目,每个项目彻底改变原有的教学课程体系。以项目为中心,设置多个技能模块。专业课种类与课时合理配置。对本专业而言,因学生主要从事机电设备安装、维护、维修,故在技能训练的项目应有一定的宽度,而在必备技能上要达到应有的职业资格等级工要求。

4、对教学模式改革的建议

根据调研,为实现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人才的目标,应打破以学科体系的课程模式,重构课程体系。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对原有的课程内容进行解构和重组,制定全新的课程标准,选择适宜学生发展、适合企业要求的教学内容,并兼顾技能证书的需求。课程内容的实施宜采用项目教学法.应特别加强实践性环节教学,如对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与调试,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应用等环节的教学应采用项目教学法,并有课程大作业及毕业设计作为综合性能力训练的课程,社会能力的培养应在所有的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渗透,要求专业教师在自己承担的专业课教学别注意对学生的职业道德的引导,在课程考核中应有对相关社会能力的考核指标。

5、对专业师资配置及任职要求的建议

本专业教师应具有一定的企业经历及教师资格证书,具有本专业高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应技术职称,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能准确把握行业发展动态与相关行业保持紧密联系,具备本专业领域坚实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能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正确分析、设计、实施及评价教学,具备一定的课程开发和专业研究能力,具有处理相关公共关系的能力。

6、对专业实验实训资源配置的建议

为了达到知识、理论、实践教学在时间上、场所上、教师上均实现一体化,高标准建设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最大程度地建设生产性的实训环境,对本专业特别加强现代电气控制、液压与气动、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与调试、加工中心、电力电子与电力拖动、机械拆装实训室等校内实习基地建设,并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张明杰.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的现状与思考[J].职教论坛,2014(15):64-68.

[2]杨合意.高职院校机电专业学生就业岗位和培养要求的调查与分析[J].职业,2010(11):13-14.

篇6

1.1医院组建医学工程科室

我国各级现代化医院,随着大量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现代医疗设备引进医院,如何正确使用,确保仪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仪器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效能,已成为医院发展中一个重要问题。医院如果没有医学工程师与医护人员的合作,仍只靠了解现工学知识甚少的医生和护士是很难胜任的。很多医院都认识到这点,所以自70年代中期开始,各医院都根据工作需要自发相继成立了医学工程部门,但各医院这个部门的名称很不一致,诸如称医学工程科(部)、医疗器械科、器材科、设备处(科)、维修科(组)等等。

1.2医学工程技术人员

概算在全国各级医院医学工程部门工作的医学工程技术人员(不计仪器设备使用和计算机管理人员)约10万人。其中县级医院为3~10人/所,共约4.5万人,省、市级以上大医院10~40人/所,共约5.5万人。我国目前各级医院的医学工程人员业务水平普遍偏低,绝大多数医学工程科的工程人员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只占30%左右,且知识老化,多为其它专业转过来的,跟不上医学工程新技术发展的需要。为此,自1978年起到目前全国有21所医科院校为医院培养大专以上医学工程技术人才。每年毕业生约1000余名,但其中到医院医学工程科从事临床医学工程工作的人还不到1/2,而且工作还极不稳定。

1.3医学工程科的工作

我国医学工程科的建设和发展多数还仍处于初级阶段,其工作主要围绕医疗仪器设备购置、管理和维修进行医疗服务。还有一些医学工程技术人员专门从事医学影像设备和高精仪器的使用和维护工作。对其它与临床医学工程有关的许多工作都没开展,或无能力或无条件做,工作范围还很局限。实际上现代医院对医学工程科和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要求理应是很高的。一个现代化医院的医疗设备总资产约占全院总固定资产的50~80%,一般三级甲医院的设备总额在1~3亿元以上。国家和医院把如此巨额资产交给医学工程科负责管理,如何管好、用好,使其发挥出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是医学工程科的基本任务。可见,这个部门的责任重大,它是一个现代化医院提高医疗水平、增加经济效益、减少浪费、进行科学管理的关键部门。遗憾的是,直到目前我国只有少数大医院的医学工程科在医院中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多数医院的医学工程科尚需加速完善,尽快在医院起到应有作用。

1.4面临的问题

目前我国各医院的医学工程科面临的问题各不相同,现谈多数医院面临的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①医学工程科不稳,面临关、停、并、转局面:因医院改革受后勤社会化的冲击,对那些只能管医疗设备购置、维修工作的医学工程科(室),将被医院列为后勤社会化统筹的对象,有的将与电工、水暖工……等后勤维修工种合并,有的采取维修社会化,买维修,面临取消医学工程科。根据我国医院的实际情况,这种作法肯定是错误的,只不过有关领导尚未认识到医学工程部门在医院的重要性,取消它将会给医院带来多么严重的损失,还将推迟我国医学工程学科的发展进程。②医学工程技术人员整体水平偏低:多数不是本专业大专以上的毕业生,只有少数省、市级以上医院开始引进足够数量本专业毕业的大专生、本科生和研究生。原有工程技术人员主要靠经验维修和购置管理医疗仪器设备,很明显已不能适应医院医学工程科的要求,亟待培训提高。并应通过考核上岗。③在医院工作的医学工程技术人员亟不稳定:由于医院的有关领导只重视花费巨额资金买医疗仪器设备,使医院硬件上档次,而不同时重视购置、使用和保证医疗仪器设备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医学工程技术人员队伍的建设和培养。使这些人的专业技术特长得不到发挥,在生活待遇和职称评定等方面深感不平衡。所以医院的医学工程技术人员普遍工作不安心,流动较大。严重地影响着医学工程科工作的开展。④尚无“医学工程师法”:我国很多医学工程学专家和学者都积极呼吁,我国应当制定和公布“医学工程师法”,能将医院的医学工程科定位为医学技术科室,规定医学工程师的知识结构和技能,培训、考核、上岗的方法和制度,还应对医学工程师的权利、义务和奖惩作出明确规定。这样将有利于稳定医院医学工程技术队伍,发展我国医学工程学科,促进医学现代化发展。据悉卫生部有关部门正着手准备作这项工作,这是很可喜的一件大事。

2临床医学工程科的任务和作用

一个现代化医院的医疗技术工作主要依靠三部分人员,即医生、护士和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由他们分工合作,驾驭医院正常运转。现代化医院的医学工程科是定位在院长直接领导下的一个医技部门,是现代化医院提高医疗水平的重要支柱。其主要任务:

2.1负责全院医疗仪器、设备和器材的购置与管理。

2.2负责全院在用医疗仪器设备安全性和可靠性的管理与监测,把好在用医疗仪器设备质量控制关。

2.3负责培训医护和医技人员能正确使用与维护现代医疗仪器设备的技术。

2.4负责对现代大型多功能医疗仪器设备的功能开发工作,使医院购置的仪器设备能充分发挥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作到物尽其用。

2.5负责在用医疗设备的日常维修工作,使医院的仪器设备维修工作能及时、方便、省钱。保证常用仪器设备能正常运转,提高完好率和利用率。

2.6负责仪器设备的更新换代和报废的技术论证与处理工作。

2.7负责现代化医院的医院信息系统的软件和硬件的设计与技术管理。

2.8与有关医疗科室医护人员合作,共同开发、研究新医疗技术,运用现代医学工程技术促进医疗水平的提高。目前,我国只有少数大型医院的医学工程科能基本完成上述几项任务,多数医院医学工程科作不到。现代医学的发展和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除医学本身发展外,将很重要的要依赖于生物医学工程学的发展,特别是要依赖于先进医疗仪器设备和计算机管理技术在医院的合理应用。可以说现在医院的医学工程部门已成为现代化医院提高医疗水平,保障仪器设备安全、有效的正常使用,提高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键部门。医院领导必须重视医院医学工程部门的建设,使其充分发挥出医学工程技术优势为临床医学服务,真正起到支柱作用。

3医学工程人才培养

3.1医学工程师应具备如下条件:

①具有医学和工程学两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技术。②掌握较广的生物医学工程知识,能对医学方面的研究课题提供工程技术手段,能对其可行性作出正确判断。③能适应生物医学工程新技术的发展,不断了解和掌握最新技术成就。④能在各级医院的医学工程岗位上承担临床工程技术服务工作。⑤具有对医疗经济管理、医疗环境、医疗仪器设备质量和安全性等问题进行监督和管理的能力。

3.2对现有的医学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篇7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2-0028-02

近几年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轿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汽车后市场出现了四多一少的难堪。汽车维修类企业在各地越开越多,汽车维修行业对汽车维修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也一年比一年多,而开设汽车维修类专业的职业学校也越来越多,与此同时汽车专业在招生中同样出现报考热的现象。然而,这么多学校在办学,又有这么多学生来报读,按理说培养学生的速度应该远大于企业需求的速度,但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汽车企业一次一次的上门来招毕业生呢?

每年到学生实习的时候,汽车专业的实习单位基本上不需要学校联系,学生都能找到对口的岗位,而且在学年中间常有企业上门来要实习生。在我们的实习走访中,单位和学生的反应也普遍较好,用人单位对实习生持肯定态度,实习学生对行业也有很大的信心。但实习结束或工作一、二年以后,真正能留在维修岗位的学生不多!相比较而言,从事汽车销售等其他岗位的毕业生更多。究其原因,工资待遇是一个因素,技术能力更是一个主要的因素。从事汽车销售岗位的同学在毕业初就可以有较高工资收入,月入万元者不乏其人,而从事维修岗位的工资收入甚至不如一般商店的营业员。技术能力方面,不少的毕业生对常见故障可以凭经验加以修复,但对于不常见或稍难一些的故障往往缺乏分析判断能力,以至于无从下手,这就较难提高收入,导致维修岗位干不长,也就导致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源源不断。

是什么原因导致市场对汽车维修人才旺盛的需求,而毕业生却不能胜任呢?

反思我们的教育,“粉笔+课本”的这种教学模式在历史上曾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工科类专业虽然有部分实验内容,但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教学中注重的是学科体系,是学科的完整性,而非实际应用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简单来说就是学生学了,但不能运用,也就是说并不能做到“学以致用”,这种脱离市场的培养方式自然造就不出具备职业素质的专业技术工作者。那么,我们照搬实际工作中的相关作业流程,训练学生熟练掌握日常工作技能是不是就可以马上与实际工作对接,而且能随着行业的发展而发展呢?事实上,学校教育不可能做到这一点,而且完全与师傅带徒弟一样的训练学生也不可能为日后的发展提供基础。

作为职业院校的教育工作者,我们首先应该搞清楚知识和技能的关系,普通教育重视的是知识的传授,用姜大源研究员的话来说就是“更多的是关注知识的储备”, 而职业教育应该“更多关注知识的运用”。“不是说学科体系不好,而是说它不适合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中知识要不要传授?要传授!关键在于怎么样传授知识,传授知识是为了什么。

所幸这些年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兴未艾,不断的引入了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同时也涌现了不少适合我国国情的教学方法,其中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改革就是现代职业教育研究的成果。职业教育以工作过程作为一个载体,把实际工作中需要用到的知识放到这个载体里面,让学生学到应该有的知识,并能灵活运用知识。这种模式才是职业教育应该不断探索和完善的模式。

之所以说工作过程导向模式适合职业教育,是基于二个原因:一、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 高等职业教育更侧重于实践性和应用技术,所以教育内容更应贴近实际工作;二、世界上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人大概占60%-70%,逻辑思维为主的人只占20%-30%,目前就读职业院校的学生都是没能考上高中或者没能考上普通高校的学生,这些学生多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人,用公式、理论、推导之类的方法本就不适合这些学生,而运用直观的方法,能让学生在做中学,看得见、摸得着,能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诚如姜大源研究员所说,课程开发要解决的二个问题,一是课程内容选择的标准,二是课程内容的排序问题。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方法一般有以下步骤:所从事的职业能力分析、罗列并确定职业行动领域、确定学习领域、学习情境设计和项目的制定。笔者所在学校从开设汽车维修专业之初就从维修企业聘请了行业专家担任专业指导,课程内容的选择和排序问题经多次调研究、论证,力求贴近实际工作。

电控发动机维修这门课的主要教育目的是学生学习后能根据故障现象、经合理分析判断、运用适当的工具仪器正确的排除故障。以发动机不起动故障的检修为例,我们根据实际工作中维修技师的作业流程提炼了下列内容:观察故障现象、读取故障码和数据流、故障分析、设计检修步骤、实施检修、检修结果分析、验车和总结。

“观察故障现象”这一内容的教育中,我们要求学生能熟悉仪表盘的符号和各种指示、熟悉电控发动机相关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和作用、能正确使用接插件。在内容的选择上完全改变了以往的体系,把原来各章节开始部分的组成和作用挪了过来,能很好的建立总体框架。并在多次故障排除的实训中深化教育内容的层次。

“读取故障码和数据流”的教育中,我们要求能正确连接、使用解码仪。解码仪的使用中会出现有些故障没有故障码、有些故障有多个故障码等情况,这些情况的出现都是学生在实践中自己发现而不是教师事先在黑板上用粉笔教会的,作为教师只是引导学生学习哪一部分内容,并加以适当的讲解。实际效果远比传统教育好。

“故障分析”的教育中,我们要求根据故障现象初步判断故障范围,能按正常工作时相关系统的工作先后顺序逐一分析故障的可能性,再结合故障码和数据流缩小故障范围。在这部分教育中我们提示学生按进气、供油、点火、电路、机械等系统逐一排除,每一系统按正常工作的顺序进行分析和判断,合理安排故障,逐步深化教育内容。通过多次的强化,到学期结束的时候,学生不但能排除故障,而且能较好的说出理由和依据,说明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已经较好的掌握。

“设计检修步骤”:我们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或小组的分析,设计出合理的检修步骤,包括使用什么工具和仪器做哪一个物理量的检测。这个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抓住重点的工作作风。

“实施检修”这一教育环节我们要求学生按自己的设计一步一步的实施,如果能排除故障,说明前面的分析是正确的,否则就应重新返回第一步。可以认为实施检修就是对学生掌握情况的一次很好的检验,这个过程不但能够针对不同学生出现的不同问题进行指导和纠正,更重要的是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刻苦钻研、求真务实的精神。

“检修结果分析”是对检修的结果进行总结分析,以进一步提高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

“验车和总结”这一环节也是结合实际工作而设计的,通过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对客户、对工作负责的态度,同时也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总结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改革我们边学习边摸索进行了几年,教育上有明显的效果,学生学习的兴趣较传统教育浓厚了不少,教育效果也比较突出,真应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古话。诚然,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

参考文献

[1]金国荣. 2008.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及其教学实践[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4.:38-40

篇8

《电气安全技术》是高职院校供用电技术专业的必修课之一,也是实现本专业培养目标、掌握职业岗位技能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对安全技术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进行阐述,反映最新的技术标准规范,突出安全技术和技能操作,做到知识够用、技能必备,专业性、系统性和实用性相结合。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该掌握各种电气安全技术的基本知识,具备电气安全技术实际操作的基本能力,具有热爱本专业技术工作、身心健康、积极乐观的基本素质,具有与电工特种作业相适应的安全观念和熟练的操作水平、取得电工特种作业许可资格,毕业后即可从事电工特种作业。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具有内容抽象、知识面广、实践操作难、专业技能要求高的特点,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过程吃力、效果不理想。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突出素质教育,使学生不仅能够轻松掌握课程内容,而且具有一定的心理素质、专业素质和整体素质,我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借鉴“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从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教学目标、教材选取、课程安排、课时分配、学情分析与对策、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教学方面对课程教学进行研究与提高,并将素质教育贯穿在各个环节。

1.课程教学目标

依据对企业职业岗位能力的调研和学生就业情况的反馈,本课程以维修电工、电气试验工、电气装配工、电气检修工为工学结合平台,着重培养学生在电气安全技术方面的职业岗位技能。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的教学大纲,确定教学目标。

1.1课程认知目标

1.1.1了解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1.1.2掌握电气安全技术的基本知识和高、低压运行维修安全技术理论;

1.1.3掌握安全技术的基本操作技能和高、低压电器安装操作技能;

1.1.4熟练运用常见的电气安全技术处理实际问题。

1.2课程能力目标

1.2.1能够协作完成常见电击事故的处理和日常安全操作用具的使用;

1.2.2具有实操电气安全技术的能力;

1.2.3具有自学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1.2.4具有分析、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1.3课程情感目标

1.3.1培养学生热爱本专业技术工作;

1.3.2具备一定的沟通知识和技巧;

1.3.3具有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与工作作风;

1.3.4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1.4素质教育目标

1.4.1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1.4.2注重学生的专业能力素质;

1.4.3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2.课程教材的选取和特点

本课程教材选用由乔新国副教授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的职业教育电力技术类专业教学用书《电气安全技术》(第二版)。

该教材具有如下特点。

2.1内容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性质、任务和培养目标;符合职业教育的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有关岗位资格和技术等级要求;具有思想性、科学性、适合国情的先进性和教学适应性;符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具有明显的职业教育特色。

2.2针对性强,充分考虑到高职高专学生的接受能力,坚持高职高专“理论够用为度”的原则,精简了繁琐的理论分析,前后知识衔接紧密,表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2.3文字通俗易懂,图文并茂,便于学生阅读理解,并且引入了行业或专业最新技术和成果。

3.课程安排和课时分配

本课程按照教学人才培养方案的安排在第四学期讲授。课程教学总教学时数为72学时(理论教学为36学时,实践教学为36学时)。具有分配如下:第一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常识(理论为2学时,实践为2学时);第二章电工理论及电力系统运行知识(理论为6学时,实践为6学时);第三章电气安全基本知识(理论为8学时,实践为8学时);第四章低压运行维修安全技术理论(理论为4学时,实践为4学时);第五章高压运行维修安全技术理论(理论为4学时,实践为4学时);第六章安全技术基本操作技能(理论为4学时,实践为4学时);第七章低压电器安装操作技能(理论为4学时,实践为4学时);第八章高压电器安装操作技能(理论为4学时,实践为4学时)。

4.课程教学方法

该课程教学方法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打破了传统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重新整合教学资源,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强调内在的逻辑性、系统性、概念性和原理性,打破以学科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在课程设置上,彻底打破以抽象的理论知识为主要学习内容的设课模式;在教学模式上,彻底打破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的学科化教学模式,逐步构建起职业教育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体系;在实训内容的构思和设置上强调项目的、系统的概念,各个专业教学和实训从内容到实施方法都整合在一个个项目中,它们相互衔接、影响、渗透、补充,使原来各自独立的专业知识、技能转化为每个功能模块。

教学实施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4.1教师一体化,即专业理论课教师与实习指导课教师构成一体,教师从“单一型”向“行为引导型”转变。

4.2教材一体化,即理论课教材与实习课教材构成一体。

4.3教室和实验室一体化,即教学组织形式由“固定教室、集体授课”向“室内外专业教室、实习车间”转变,将理论教室、实习车间、实训基地构成一体。

4.4学习主客体一体化,即学生由“被动接受的模仿型”向“主动实践、手脑并用的创新型”转变,教师由“主讲型”向“指导性”转变,实现教育客体主体化和学习主体客体化,“教、学、做”融为一体。

4.5教学手段一体化,即由“口授、黑板”向“多媒体、网络化、现代化教学”转变。

5.课程教学手段

该课程教学手段综合应用“板书+多媒体+互动+情感”的一体化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弥补单一式的不足,从而让老师易教、学生易学。

5.1板书课程每节重要内容的提纲,让学生一目了然;板书理论计算,带领学生一步步地分析、推导,使学生前后比较、联想更能够接受公式的计算和理论的分析。

5.2运用多媒体教学丰富课堂教学信息量,借助图片、动画、视频等素材凝聚学生的注意力,改善教学效果,开阔学生思路和眼界,增强学习兴趣。这样既提高了课堂时效,又非常直观,便于理解。同时,利用电子教案,以多媒体的方式显示教学内容,缩短课堂板书、挂图的时间,这样在相同的时间内也可以传播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学效率。

5.3采用互动式教学。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做到师生互动,包括在授课过程中师生眼神的交流,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提问教师解答,等等。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活跃课堂氛围。

5.4采用情感式教学。专业基础课教学,学生学习起来比较枯燥。为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讲解语言既要通俗易懂,又要风趣幽默,要让学生了解这门课在整个专业学习中的作用和意义;关心学生,爱护学生,让学生对老师有一种亲近感,由愿意接近老师到对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感兴趣。

5.5最新知识进课堂。除了选用新教材外,教师要通过阅读期刊、杂志了解新技术、新方法;通过学术交流了解新见解、新理论;通过计算机网络了解最新科研成果。

6.课程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注重过程考核和能力考核,建立全面、科学的评价体系。其中:学习态度和阶段性学习效果占10%,自学能力和表述能力占10%,素质教育占30%,理论和实训部分占50%。理论部分由70%的笔试成绩和30%的平时作业及课堂练习组成。

7.教学效果

采用上述课程教学设计,对我院供用电技术专业的四届级学生进行课程教学,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7.1学生参与意识明显增强。

7.2在实践过程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得到提高。

7.3使学生掌握电气安全技术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实现了快乐学习。

7.4课程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实现专业技能向综合职业能力的转换。

7.5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教学环节中得到培养和提高。

7.6受到了学生的好评和教学督导充分肯定。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Z].2006.

[2]乔新国.电气安全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篇9

随着我国工业3.0时代的到来,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汽车电子控制类课程是中职汽车专业教育的重点课程,也是教学的难点。信息技术和材料科学推动生产力的高速发展,汽车的更新换代非常快,不同性能的汽车其电子控制技术各不相同。为了让中职教学的内容与时展相适应,必须要对汽车电子控制类课程教学进行动态改革,经过大量的实践来总结出高质高效的教学方法。

1、中职汽车电子控制类课程教学的基本特征

1.1专业技术知识更新的速度非常快

汽车电子控制类课程的主要特征是专业技术知识更新的速度非常快,由于大众对汽车性能和品质的不断追求,汽车行业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和先进的材料以及高级的制造技术来不断优化汽车的制造品质。与汽车的不断更新换代相伴的是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升级更新,所以中职汽车电子技术类课程的教学不能一成不变,需要根据社会生产的实际需要来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从而培养出能够适应社会生产需要的专业技术性人才。

1.2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非常明显

职业技校的学生对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要求比较高,而汽车专业对于学生的实践技能的要求更高,这就需要学生吃透专业技术知识,同时具备较高的悟性和学习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汽车制造和汽车维修行业中适应期升级更新频繁的特点。汽车电子控制类课程的教学内容不断变化,为了做到教学理论能够有效指导实践,需要教师和教研工作者对该类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不断地研究。

2、中职汽车电子控制类课程教学的主要方法

2.1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工科类学校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之一,其最大的优点是可以让学生通过案例来进行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对专业理论知识进行了学习,还无形中了解了这些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对应的专业技能。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将学习的理论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实践当中。教学实践表明,在职业技术学校倡导的工学结合模式下,案例教学法有明显的优势。应用案例教学法,学生的理论和实践基本功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工学结合模式下,学生在企业学习能够很快的上手,有利于其实践能力的提升。学生在企业进行技术观摩的过程中,也能够根据案例教学中的教学方法来对汽车制造或者汽车维修的过程进行审视,将各个技术工作环节与理论向联系,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能够发现实践中的问题,通过反思和与工人师傅交流来解决问题。此外,案例教学法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具体的实践学习中,学生会将实践与案例内容进行对比,从而发现教学和实践的差异,进而更好地了解汽车行业日新月异的变化。学生将实践中观察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师在汽车类电子控制课程的案例制作上可以进行实施改进,从而与时展同步,可谓教学相长。

2.2互动式教学法

互动式教学法是针对九零后而提出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体现了生本教育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互动中,学生能够提高自己学习的主人翁意识,从而可以变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为学生自发性学习教育。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引导,进而让学生养成不断探索和不断超越自我的意识。2016年,两会着重强调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创新是对现有技术的升级和改进,绝对不是凭空而造的创新。职业技术学校的毕业生毕业后在生产一线从事技术活动,其具备创新的基础条件。互动式教学法可以对学生的奇思妙想进行正向的引导,从而让学生具有发散性思维,最终有利于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互动式教学法的实现,需要注意一下三个方面。第一,教学内容要适合互动式教学模式。互动式教学法虽好,但是并非适用于所有课堂。对于概念性和识记性的教学内容不宜采用互动式教学方式,而对于技术综合讨论类的教学内容适用于互动式教学方式。互动的目的在于思想交流和碰撞,对于概念性知识没有讨论的空间,对于技术性问题可以发散思维,因为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止一个。第二,教师要把握教学的节奏。互动式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比较多,学生的思路也非常广,还有一些重在参与的捣蛋性调皮孩子,所以教师要对互动课堂的教学节奏进行掌控。当学生的讨论话题超出了汽车电子控制类内容,教师要将话题及时拉回课堂,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实施。第三,将互动式教学迁移到课堂之外。工科类的技术知识比较复杂,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升级换代比较快,学生的见识和知识结构也不尽相同。由于课时有限,有时未能讨论尽兴就下课了。教师可以组建QQ群和微信群或者校内论坛在课下继续课上未完的话题。实践结果表明,互动式教学法在汽车电子控制类教学课程中的应用,打破了传统教学方式的枯燥课堂氛围,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了,有利于学生当堂课消化掉所学习的内容。此外,互动式教学法的应用,让教师对于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和课外视野拓展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也能够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状况。这样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来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最终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2.3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技术类专业最有效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与任务教学法有很多相似之处。项目教学法是将汽车电子控制类的教学内容融合到工作项目当中,让学生通过做项目的方式来进行理论知识和实践技术的融合,从而有利于学生查缺补漏,进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此外,项目教学法也可以作为对学生阶段性学习成果的检测方法。如果学生对阶段性专业知识掌握的非常好,项目完成的质量也会很高;反之,项目完成的质量无法达到预期。在汽车维修教学过程中,往往将任务称之为项目,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来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即为项目型教学模式。例如,在《发电地的电控控制》这个教学内容学习结束后,可以让学生进行发电机电控部件解析或者修理的项目。项目教学法的特点是在教学过程中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完成指定项目的分析、实施和总结工作。项目型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但该教学模式所花费的时间较多,有些项目在规定学时内难以完成。教学实践表明,项目教学法对于汽车电子控制类课程非常适用。项目教学这种教学方式首先引起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高度重视,学生在接受项目的时候有一种职业体验的感受,就业是其毕业即将面对的问题,模拟工作的方式来进行学习深受学生喜爱。此外,项目教学法有利于学生对自己的知识结构进行细致的反思,有利于学生在做成项目后产生很强的成就感,从而有利于其后续课程的自主学习和与教师进行深入交流研究。

3、结语

综上所述,中职教育是以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性人才为宗旨的教育机构,汽车电子控制类课程具有实用性强和操作性强的特点。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发现,应用案例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对技术的应用流程有整体性的认识,有利于理论应用于实践;应用互动式教学法,能够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可以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同时也可以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有效的指导,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来调整教学进度;应用项目教学法,学生可以感受在工作中的具体技术难度,明确需要的具体专业知识,有利于学生通过项目来对照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技术技能,从而有效地查缺补漏,进而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高职院校汽车电子控制类的教学工作者,要加强对案例的分析,强化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将项目教学法应用到教学当中,从而全方位地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旭波.汽车电子控制与零部件检测技术[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02).

篇10

一、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可满足社会人才培养的需要

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及敬业精神,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具备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维护、维修和管理的技术和技能,服务于现代机械制造业生产和管理一线的技术技能人才”。这就对本专业的任课教师提出了较高要求,即专业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应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不仅要具有组织实施教育教学的能力,还应具备指导学生开展实习实训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当前社会的人才培养需要,培养出“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可提高中职院校核心竞争力

国家的繁荣昌盛需要人才,引进、培养并留住人才关系到中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无疑是各中职院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取得了迅猛发展,占据了半壁江山。但随着我国中职招生适龄人口的变化,各院校在招生过程中将面临十分严峻的生源大战,甚至决定了一所中职院校的生存。因此,近年各中职院校都开始将工作的重心由规模发展向内涵发展转移,大力开展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而上述所有的建设都需要教师去做,故教师队伍的水平高低就决定了上述工作的质量,决定了一所中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

三、自我反思与评价

自我反思可以帮助青年教师逐步改正自己的缺点,完善自己的不足,使自己逐渐走向成熟。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反思,有利于教师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提升学生学习的质量,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在教学实践后进行反思,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过程进行全面而客观的评价,从而使教师清楚地认识到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以便下次课可以改进。

例如,在教学《机械模具》时,大部分教师都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直观的视觉感受去理解,但是由于有些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比较差,他们很难将模具的形状在脑海中完全地呈现出来,从而会造成学习效果降低。那么,教师在教学之后进行反思就会找出问题的症结,在下次课上教师就可以拿出实际的模具让学生观看,从而让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这些知识。

四、机电类专业教师“双师”素质能力要求

机电类专业教师掌握系统的机电专业理论知识,同时在其专业领域内具有娴熟的机电技术应用能力是该类专业教师“双师”素质的基本要求,具体能力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教学能力

掌握高等教育的教学理论,熟悉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了解机电行业岗位工作性质和岗位技能要求,能根据机电行业岗位知识要求开发项目课程,掌握现代先进教育技术,会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技术等先进的教学设备,提高教学的直观性和教学质量。

(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

熟悉机电行业典型工作岗位的技术工作内容,具有机械构造的设计与应用能力、电气控制技术的设计与应用能力、液压控制技术的设计与应用能力等具体机电技术的应用能力。具有熟练的专业技术操作能力和实验能力,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能动手师范指导学生进行技能训练,能亲手解决实际技术问题。

(三)具备科技推广素质

职业学校的发展必须贴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面向市场、面向社会,积极改革传统的办学模式,为当地经济发展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这是职业教育生命力的所在。这就要求专业教师要清楚掌握当地经济发展的现状,以及人才结构,结合当地经济的实际到高校、科研单位引进新品种、新成果及科研项目,以增强学校科技开发与推广的能力,掌握新材料、新设备,并及时传授给学生,在多位一体的教学体制中推广应用,以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由于产品更新周期越来越短,专业教师应及时经常地到工厂、企业、机电门市部,了解先进的机器设备,及时给学生讲解;应密切配合当地实际设计出先进可靠、经济合理、造型美观,有市场竞争能力,受用户欢迎的新产品;平时应多注意积累有关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等成果,进一步完善产品设计,提高产品可靠度;萌生新的设计构思,开发新产品。

通过一系列的科技活动,机电专业教师才能掌握社会市场信息,积累生产实践经验,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更提高专业课教学的质量,同时也扩大学校在社会上的声誉和影响力,提高社会对职业学校的认识,增强学校的办学活力,充分发挥职校在兴市富民中的作用,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机电专业教师应具备科技推广的素质。

(四)职业素养与职业素质

熟悉行业背景,了解企业文化,掌握行业企业技术规范,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了解机电类企业主要生产岗位对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和专业技能要求,关注并了解机电行业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的不断革新。能及时接受行业企业新标准和新规范,并将其融入教学内容。

五、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

双师团队建设离不开校企合作,企业的配合与支持是双师团队建设的重要保证。中职院校可以依据自身实力建设校中厂,鼓励企业在学校内投资建厂,由企业来安排技术人员的指导,使企业技术人员来担任兼职教师,对企业来说,在学校内投资建厂也有很大的积极作用,一些小型机械的零部件制造、机械设备的简单组装等都可以在校中厂进行,不但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节约了企业的人力资源,企业还可以利用学校的设备来进行开发研究,减少了企业的设备投入,由企业技术人员来给学生上课,既能够完成学生的实训任务,还能够完成企业的生产计划,再为企业减少成本的同时扩大的企业效益,由此可见,校中厂的校企合作是一共双赢的局面,并且具有很大的可行性。

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增加“双师型”教师比例,不仅直接影响职业教育职能的实现,而且关系到职业学校发展的规模、速度和人才的质量。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已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课题。提高教师的素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我们的中职学校机电专业要想尽快培养出更多受欢迎的技能型、应用型专业人才,就必须尽快建立起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机电教师队伍。因此,机电专业教师应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中积极探索中职教育的特点、把握其发展规律。工作中不断积累教育教学和实践经验,努力成为机电专业的教育教学骨干,成为“双师型”教师。

参考文献:

[1]李梦卿,张碧竹.教育规划纲要背景下的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11,32(4):55-59.

[2]张文利.高职机电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O[J].科技信息.2008(29):170.

[3] 董文静.关于如何成为合格的化工专业“双师型”教师[J].职教论坛,2011(6).

[4]赵永杰.浅析河南省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制约因素[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