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0 09:52:0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对标工作计划,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一、党建引领,充分发挥组织保障。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水文局党组关于党建工作部署,以“党建+”为引领,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坚持问题导向,抓住关键环节,持续用力推进,努力提高中心党建质量,为建设发展水文机关后勤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二、履行水文局节能办职责,狠抓节能减排、大力倡导厉行节约。“十四五“”期间中心将按照上级节能创建要求在全局上下开展节水型单位创建活动,确保各基层局按照要求完成节水单位创建工作。加大节能创建宣传力度,提高全局节能意识,减少浪费;
三、认真履行责任,不断提高机关后勤服务水平。改建扩建局机关职工食堂大厅就餐面积,职工食堂管理向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转变,需新增人脸识别系统、AI菜品识别系统及后厨职能管理系统,提升职工就餐体验;
四、履行水文局爱卫办职责,创建水文局机关无烟单位、省级卫生先进单位;
五、立足机关后勤工作实际,建立和完善各种制度,强化服务职能,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科学管理,提高决策水平,用制度管人,规范行为,推动工作质量、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持续提升;
二、班级队员情况分析
三年级七班有少先队员32名,这些少先队员是班上各项工作的积极参与者,他们遵守纪律,学生兴趣浓厚,是全班同学学习的榜样。
三、具体措施
1、 认真贯彻执行《小学生守则》和《小学日常行为规范》,切实加强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教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教育,从大事着眼、小处着手,从做人与做事的角度,抓少先队员行为养成教育,纪律法制教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通过落实《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努力把基本的做人的道理转化为少年儿童的内在品质。培养学生爱自然、爱他人、爱自己的情感,从小做个好公民。
2、 加强日常行为习惯的检查监督,在行为规范方面具体做到:在校园里不吃零食和饮料,人人节约零用钱;讲究环境卫生,在教室里、校园内、校门口看到任何废纸杂物都有责任和义务捡起来放进垃圾箱。同学间团结友爱不打架骂人。推广礼貌用语“对不起、您好、谢谢、没关系、老师好、同学们好”。
3、 三年级七班中队要积极推荐有特长、为校为班争光的队员为“光荣升旗手”,让全体队员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4、 展开红领巾爱护校园行动。教育队员爱护花草树木,有组织地安排队员定期清除护绿区内的杂草、杂物,为校园绿化出力,让我们的校园更加生机盎然。
5、极配合学校开展新课程改革,扩大活动面,提高少先队工作活力。少先队队员要把学习做人、学习知识作为首要任务。要让少先队员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少先队员自主学习能力、实践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创新学习能力,把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统一起来。
6、课堂纪律 。首先师生共同制定班规班纪,并制定相应的奖惩办法.这样学生既感到有趣,又有动力,而且可以在不知不觉中遵守纪律.由于是孩子们自己制定的,这样变被动的各种要求为主动的行为,有助于学生将文字内化为行为.我们班的宗旨是"说到就要做到."
7、课间纪律 。课间是学生轻松休息的时间,良好的课间纪律将会给整个校园带来活跃而轻松的气氛.然而,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就是解决课间纪律乱的法宝.
8、卫生方面 。讲究卫生很重要.俗话说,病从口入.收拾好卫生,既能使身体健康,又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还能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个人卫生:要求衣着整洁,做好"三勤",桌椅勤清,物品勤摆,两操勤做. 班级卫生:每天早,中,晚分派值日生清扫,设立卫生监督岗,进行检查与监督.对于主动,及时打扫卫生的同学或小组,进行奖励.
四、少先队干部的培养方面
班级管理光靠班主任一人来管理是不够的,而班干部却是班级管理的小助手.这学期我将采取班干部轮流制(包括班长和组长),使班级管理再上新台阶,让每个孩子的潜能都得到充分的挖掘,培养有个性的人,使孩子们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和学会管理.
五、主要工作及活动安排
二月份:
工作主题:热爱学校 遵纪守法
1、中队制订好新学期中队计划,调整中队组织。
2、组织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三月份:
工作主题:学雷锋,见行动
1、学雷锋做好事。
2、“爱国英雄”故事赛。
四月份:
工作主题:动手动脑 活跃思维
1、献上一片爱心。
2、参加小制作比赛。
3、手抄报比赛。
五月份:
工作主题:五讲四美 全面发展
1、诗歌朗诵比赛。
2、贯彻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六月份:
二、工作要求:
(一)开展多种形式的班队活动,提高少先队员全面素质
1、加强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教育,开展“做一个的我”活动,通过“我说我”、“你说我”、“他说我”等各种形式,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与父母老师一起寻找发扬优点、改正缺点的方法,根据自身特点,开展活动竞赛,在家庭、学校、社会“做一个的我”。
2、强化实践体验教育,着力深化“中国少年雏鹰行动”。在新形势下加强少先队员思想品德教育和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坚持把体验教育作为少先队教育的基本途径。
3、开展创新教育和科技教育。江总书记曾经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指导队员通过阅读科技书籍、聆听科技故事等多种形式加强对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的教育,激发他们进行创新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活动中,人人争当“小问号”自己提出活动的题目,人人争当“小发现”寻找开展活动的好方法,人人争当小能手,自己动手实践,努力提高全体少年儿童的创新意识和水平。
4、加强安全与法制教育。通过法制专题讲座、晨间活动等途径对学生进行交通法规、《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为重点的法制教育系列活动,增强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自我保护意识。
5、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通过观察、谈话、调查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心理现状,在认真上好健康教育课的同时,要加强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指导,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品德与生活课、晨间活动、班队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有机结合起来,及时矫正某些学生的畸形心理,增强他们的抗挫折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二)加强班队基础建设,充分发挥教育功能
1、加强班队建设。班队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的缩影。中队班队工作要落实四个有,即:期初有计划,周周有安排,月月有重点,期末有总结。班队设有“主题活动记录”、黑板报(墙报)记录、队干部会议记录、班级日志、光荣簿等。抓好每周一次的班队活动课,必须切实上好班队活动课,组织和开展生动活泼的班队活动,定期举办中队主题活动。增强班队集体的凝聚力、战斗力,促进文明班风的形成。
2、加强对小干部的培养。加强对队干部的教育和培训。设立类型的队干部服务岗位,实行民主选举和队干部轮换相结合的小干部任职制度,并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教育、技能培训。
引导,制止。关注班上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给每一位同学制定一个好的学习方案,确定可行的奋斗目标,对于一些偏科的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沟通,态度上的端正、行动上的帮助,给同学创造自信,培养兴趣。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新课标中很明确地阐述了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学习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2.教师教育工作目标利益化
教师教育工作目标利益化,即是把教育工作作为谋求利益的手段和过程,通过这一途径获得自己的最大化利益。教师教育工作目标利益化现象不仅在教学实际工作中存在,也在教学工作以外的教学活动中存在。发生这种现象既背离了教育的本质目的,也违背了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跟我国的教育法律法规相悖。可是,教师有多少人真的做到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这是需要扪心自问一下的,也是很有必要的。
二、教师教育工作目标利益化的原因分析
1.自身原因分析
(1)教师的教育经历。教师队伍的构成是多元的,但是主要途径比较单一,就是师范教育。师范教育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了大量的教育人才,但是由于学生接受的教育比较传统,与社会实际环境距离比较大。(2)教师的成长环境。现阶段,大量的新生力量进入教师队伍。很多教师成长于改革开放时期,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比较利益化。(3)教师的价值观念。价值观念是一种主观意识,它会随客观环境的变化而改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对人们的成长很有帮助,特别是教师这一特殊群体。
2.家庭原因分析
家庭环境包括家庭软环境和家庭硬环境。好的家庭环境往往能够影响人的一生。(1)家庭人文环境。父母的文化水平和职业状况对子女的学习也会产生影响。父母的文化水平直接影响其教养方式。知识性的环境,是促使孩子多思多想,并且学会正确做法的途径,为了开发孩子的智力,父母应该积极准备知识性的环境。但有的教师家庭的人文环境却有所缺失。(2)家庭心理道德环境。心理道德环境作为家庭环境的核心,是人类社会化发展的“温床”。它对家庭成员之间的良好关系、父母的道德水平、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人的自我概念的发展、师生关系、行为问题等均有较大影响。
三、教师教育工作目标利益化的对策
1.加强教师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建设
从教师自身的角度看,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加强自身的教育能力,以自己的专业素质获得社会的认同。广大教师要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带头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加强师德修养,把个人理想、本职工作与祖国发展、人民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甘为人梯、乐于奉献,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这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师德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概况
1984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首期批准规划面积1.9km2,至1992年底已经完成其中0.9km2的土地开发及项目建设任务。1992年11月又经国务院批准扩大区域面积5km2,而实际扩区过程中是将6个自然村实行整建制划入的方式划定整体地界范围,并于1993年8月2日经秦皇岛市人民政府批准,使开发区实际控制面积达10km2 。
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开发区扩区后,开发区管委会曾委托天津大学做开发区的规划设计,将开发区按3个开发阶段分为一、二、三期,即已建成的0.9km2为一期,而首批批准的另外1km2为二期,其余8.1km2为三期。开发区随即按照规划要求着手二、三期土地开发及招商引资工作。1997年7月开发区管委会又委托中规院在原规划的基础上对开发区的一、二、三期编制开发区总体规划及部分区域的详细规划,并根据其给定指标逐步加以实现。截至目前,开发区已基本完成了二期80%、三期30%的基本建设任务。
1 给排水水量指标的确定
1.1 给水用水指标
(1)天津大学取综合用水指标为1.1万m3/(km2·d)。
(2)中规院在总体规划中按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分别取生活用水标准为300L/(人·d)、工业用水指标按一类工业考虑(用水量小且科技含量高的企业)为1.2万m3/(km2·d)。
在居住区详细规划方案中取生活用水标准为200L/(人·d),时变化系数Kh=2.0 (笔者认为生活用水采用此条标准较为适宜)。
上述条款中均未指明用水标准系指最高用水日还是平均用水日,笔者经过比较分析认为应考虑为最高用水日为宜。
1.2 排水污水量指标
(1)天津大学取污水量为用水量的90%。
(2)中规院取污水量为用水量的80%(总体规划以此为标准)。
2 水量计算
2.1 全区规划给排水水量
2.1.1 天津大学给出的水量(未计入一期水量)
(1)给水用水量:二期平均用水量1.12万m3/d;三期平均用水量8.8万m3/d;合计9.92万m3/d。
(2)污水量:二期平均污水量1.0万m3/d;三期平均污水量7.0万m3/d;二、三期合计8.0万m3/d。
2.1.2 中规院给出的水量(没有给出计算过程)
(1)给水用水量:全区合计6.3万m3/d。
(2)污水量:全区合计5万m3/d。
计算结果两家有很大差别。究竟谁的计算结果合理呢?笔者以中规院给定的指标进行验算如下。
2.2 水量推算(以中规院规划指标为例)
(1)给水用水量见表1。取综合时变化系数Kh=1.8,最高时用水量为:Qh=5599.5m3/h。
表1 全区给水用水量
序号 用地名称 面积(km2) 人数(万人) 用水指标
(L/人·d) 用水量
(万m3) 1 居住用地 173.77 5 200 1.0 2 公共设施用地:
行政办公用地
商贸金融业用地
文化娱乐用地
体育用地
医疗卫生用地
10.31
19.69
2.09
6.97
1.89
0.79*
1.5*
0.16
0.53
479床位**
30
30
20
4
200L/(床·d)
0.024
0.045
0.003
0.002
0.01 3 工业用地 379.42 4.553 4 道路广场用地 256.02 2次/d 1L/(m2·d) 0.512 5 绿地 131.03 1.5L/(m2·d) 0.197 6 不可预见水量*** 1.120 合计 7.98 7.466
注:
* 1980年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规定公共建筑指标,近期6~8m2/人,远期9 ~13m2/人,这里取上限13m2/人(摘自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原理》)。
** 取6床位/千人 (摘自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原理》)。
***取15%(摘自设计手册《城市给水》)。
从表1可以看出,如果扣除不可预见水量,全区总用水量为6.346万m3,所以中规院的水量预测还是有一定根据的。如果以一、二、三期划分,则3个区域的用水量分别为Qs1=0.672万m3/d,Qs2=0.747万m3/d,Qs3=6.047万m3/d。
转贴于 (2)污水量。笔者暂且以中规院给定的指标按给水用量的80%取排水量,全区合计:5.973 万m3/d。一、二、三期分别为Q1=0.538万m3/d,Q2=0.597万m3/d,Q3=4.838万m3/d。
2.3 开发区目前实际水量统计
(1)给水用水量。通过对开发区自来水公司1999年统计报表(下半年)进行分析,结果如表2 。
取表2中各项最大值,根据目前开发区已摆放项目占地情况,按日变化系数Kd=1.5考虑,得出最高日生活用水量、生活用水指标、最高日工业用水量及最高日全区用水量如表3所示。
表2 开发区实际用水量统计
区域 内容 7月 8月 10月 11月 12月 一期 日平均用水量
居住用水
工业用水
其他用水 3384.7
276.3
2399.9
708.5 2983.9
161.9
2327.8
494.2 3764.8
191.4
2701.7
871.7 3297.7
275.6
2014.4
1008 3218.1
116
2259.6
842.5 二期 日平均用水量
居住用水
工业用水
其他用水 826.5
257
490
79.5 943.3
271.6
550.3
121.4 840.1
197.4
567.6
75.1 666
191
425.9
49.1 653.3
139.1
459.1
55.1 三期 日平均用水量
居住用水
工业用水
其他用水 526.7
248.5
201
77.2 656.4
395.7
224.3
36.4 447.1
71.4
257.8
117.9 513.9
216.4
204
93.5 645
231.9
302.1
111 合计 日平均用水量
居住用水
工业用水
其他用水 4737.9
781.8
3090.9
865.2 4583.6
829.2
3102.4
652 5052
460.2
3527.1
1064.7 4477.6
683
2644
1150.6 4516.4
487
3020.8
1008.6 区外 日平均用水量
居住用水
工业用水
科教用水
其他用水 14410.9
2557.4
1526.4
8224.3
2102.8 12917.6
2460.7
1737.3
6253.6
2466 12825.1
2053.6
1555.6
7019.2
2196.7 13629.6
1874.1
1608.2
8409.2
1738.1 12361.2
1795.6
1596
7616.8
1352.8 其他 未预见水量
所占比例(%) 62.6
0.33 359.9
2.01 678.2
3.66 31
0.17 43.6
0.26 总计 总用水量 19211.4 17861.4 18555.3 18138.2 16921.2
注:区外主要指秦皇岛市海港区西部文教区。单位为m3/d。
(2)排水量。暂无统计数据,但据开发区市政管理处负责人介绍,承担开发区二期全区污水提升工作的二号泵站,装机6PWL 3台,2用1备,每台30kW,380V,H=9m,Q=300m3/h,工作状况为:每日只开泵1台,每小时开泵时间最长为20min,则可算出日平均提升污水量Qz=2400m3。开发区一号泵站负责一期污水量及二号泵站的转输流量,该泵站装55kW污水泵2台,Q=350m3/h;75kW污水泵2台, Q=500m3/h。工作状况为:每日只开55kW污水泵1台,每小时开泵时间不到30min,则可算出日平均提升污水量Qz<4200m3。由此看出,目前一、二期污水排量远没有达到设计流量。
表3 全区各期用水量
区域 面积(hm2) 人口(人) 平均日
用水量
(m3/d) 最高日
用水量
(m3/d) 生活用
水指标
L/(人·d) 工业用
水指标
m3/(hm2·d) 总用水
指标
m3/(hm2·d) 一期 总用地 90 3764.8 5647.2 62.7 居住 5 2730 276.3 414.5 151.8 工业 55.98 2701.7 4052.6 72.4 二期 总用地 76 943.3 1415 18.6 居住 6.3 2394 271.6 407.4 170.2 工业 43.3 567.6 851.4 19.7 三期 总用地 39.57 656.4 984.6 24.9 居住 13.5 3234 395.7 593.6 183.5 工业 18.17 302.1 453.2 24.9 全区 总用地 205.57 5052 7578 36.9 居住 24.8 8358 829.2 1243.8 148.8 工业 117.45 n 3527.1 5290.7 45.0 (3)水量分析。通过对开发区实际用水量及排水量统计情况来看,开发区的实际耗水量偏小,生活用水指标<200L/(人·d),工业用水指标<8000m3/(km2·d)。其根本原因是目前入区企业的科技含量逐年增高,用水量自然也相应随之下降,这与总体规划中确定:"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导向,以现代工业为基础,第三产业协调发展的外向型经济区"的开发区性质是相吻合的。
3 用水量指标对开发区基础建设的影响
3.1 给水规划简评
由于开发区二、三期基本建设初期是遵循1993年天津大学所制定的城市规划执行的,根据其给水规划,二、三期给水总量为最高日Q=9.92万m3/d,当时没有考虑时变化系数Kh,得出时供水量Qh=4133m3/h,选用2根DN=700给水管道,横亘二、三期。供水水源来自与开发区二期一河之隔的秦皇岛市汤河水厂(近期5万m3/d,远期15 万m3/d),该水厂通向开发区的输水管线为DN=800,穿越大汤河(规划河道宽度170m,红线宽度200m)后,进入开发区二期,然后再穿过一期进入秦皇岛市西部文教区,本次规划的2根DN=700管线均接自此线上。中规院在此基础上结合《秦皇岛市总体规划》的布局要求做了些局部调整,在三期规划远期供水规模为15万m3/d的大白庙水厂1座,但管网基本框架没有太大变化。笔者认为,规划中的2根DN=700主干线管径大小值得商榷,理由如下:
(1)汤河水厂DN=800(铸铁管)管线的输水能力充其量也就相当于2根DN=600管线输水量,加之该DN=800管线穿越开发区后还向南延伸,担负着秦皇岛市西部文教区的供水负荷(从前面的水量统计表可以看出,该区目前用水量是开发区全区用水量的2.5~3.0倍),根本不可能完全满足开发区二、三期用水。
(2)汤河水厂远期供水方向主要是针对秦皇岛市区而向东扩展,不可能向西穿越大汤河(河宽b=170m,平均设计水深H=4.05m)再向开发区敷设第2条DN=800管线。
(3)开发区远期供水来源应是三期的大白庙水厂,一、二期用水将来应由三期反供回来,而2根DN=500管线足以满足开发区一、二期用水需求。
(4)以中规院指标计算,一、二期最高用水量也只有1182.5m3/h,考虑消防用水也只有1362.5m3/h,而2根DN500管线完全可以满足此流量,如果考虑事故校核单管通过总用水量的70%考虑,1根DN=500管线也是可以满足的。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规划中的2根DN=700主干线管径应该为2根DN=500为宜,将来开发区供水以三期内兴建大白庙水厂(设计供水规模为15万m3/d)为主要来源。
3.2 排水规划简评
根据天津大学排水规划,二、三期污水流量分别为1万m3/d和7万m3/d。
二期内污水总管DN=800,建污水提升泵站(二号泵站,已建)1座,规模为1万m3/d,污水经由该泵站提升后流入一期一号泵站(已建,规模2万m3/d,该泵站将来有可能担负部分区外污水份额),污水经一号泵站提升后入海港区西部污水处理厂(在建,规模7万m3/d,主要是解决秦皇岛市西部污水处理)。
三期内拟建污水提升泵站2座(三号、四号泵站),泵站规模原天津大学按输送污水总量7. 0万m3/d考虑,三号污水泵站担负三期8.1km2(土地面积,含四号污水泵站收水范围)的污水提升任务,其入水总管DN=1600,分别由DN=1400,DN=800,DN=600 3根管道汇合而成,出水总管拟定为单排DN=1200或双排DN=800,压力输送至海港区西部污水处理厂。四号污水泵站担负三期约4km2工业区及0.5km2生活区的污水提升任务,其入水总管为DN 700和DN=1200,出水总管为DN=1400,靠重力流入三号污水泵站。城规院在规划中没有给定污水提升泵站规模,但基本上完全保留了天津大学制定的排水管网框架及规模。笔者认为,按城规院的水量预测,三期污水总量应在4.1万m3/d左右,既然在水量上有差别,管网规模就应该有所不同。综合前面水量分析比较,按目前规划的污水排水系统规模普遍偏大,三号泵站及四号泵站的最终规模应在4.5万m3/d及2.5万m3/d左右,排水输水管径也可相应缩小两个档次。另外海港区西部污水处理厂在管道入厂标高上定得比较低,仅0.2m(黄海绝对标高),所以三号污水泵站出水至污水处理厂间管段可以由压力输水改为重力流,以从管材上节省造价
3.3 经济分析比较
开发区与其他类型的城镇建设方式有所不同,一般城镇建设是基于城市人口逐渐增加、工业商业逐年膨胀的情形下,为满足城市规模不断增长而进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其投资规模容易预测和掌握。而开发区则不同,它是应改革开放的需要以某一城市为依托而专门设立的招商引资的窗口,发展工业是它的主要目的,同时对母城有物资生活等多方面的依赖性,在运营方式上是以土地成片开发在先,通过前期的基础设施建设,达到项目摆放的条件 (目前统称七通一平)。然而,具体摆放什么项目有很大的盲目性,一些决策部门往往为了追求表面上的大而全,不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片面地扩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容易造成大马拉小车的现象。开发区要实现进一步发展,也必须根据陆续进区的项目完成情况、资金到位率筹划下一步的土地开发建设。随着入区项目的逐渐增多,财政收入逐年增加,继而带动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滚动发展,促使开发区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在这种前提条件下,结合目前全国范围水资源紧张状况,节约用水是大势所趋,随着入区企业的科技含量的逐年提高,用水量应该是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因此,建设管理者应该充分认识控制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的重要性,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浪费,使开发区能够以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回报。笔者就开发区拟投入建设的给排水市政设施在2种规模下投资估算(2000年价格指数)列表4进行简要分析和比较。
表4 2种规模投资比较
建设项目 原规划设计 修改后设计 备注 规模 投资(万元) 规模 投资(万元) 给水管道 DN=700
L=2.63km 360 DN=500
L=2.63km 255 铸铁管 排水管道 DN=1200
L=0.73km 197 铸铁管 DN=1400
L=1.58km 250 DN=1400
L=0.73km 115 钢筋混凝土管 DN=1200
建立标准壁垒预警机制对于我国对外贸易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因为国际标准化机构和各国政府及其标准化机构经常对其标准进行修订,如果企业信息不畅,不能按照已经变化了的标准要求生产产品,在出口时就会遭遇壁垒。因此政府部门在建立标准壁垒的预警机制后,可以及时将收集到的国外标准措施通知给相关企业,并建立国外新贸易壁垒信息中心和数据库。国家通过建立相关的信息数据库和网站,方便企业查询,为企业提供相关咨询服务。
建立标准壁垒预警机制就要建立权威、高效、开放、便捷的标准壁垒情报网,进行信息收集和咨询服务。这就要组织专门的人力物力研究国外标准壁垒体系,收集、整理、跟踪国外的标准壁垒的最新动态,建立标准壁垒数据库。研究我国主要贸易对象国的标准壁垒措施对我出口产品的影响,并向国内企业全面宣传,引导生产,并根据市场和产品的特点突破国外标准壁垒。
预警信息收集的主要渠道有:WTO总部网站的有关成员方对国际贸易产生影响的标准动态的通报;WTO各成员方的官方出版物,如欧盟的“官方公报”;可能情况下,有关政府管理部门向目标贸易对象国派出情报人员直接收集有关国家的预警信息;通过研究WTO成员已采取的措施,跟踪了解是否有其他成员借鉴后采取类似措施;搜索WTO个成员行业协会、重要企业的技术发展动态及其用于标准贸易壁垒的动向。进口国采购商在外贸洽谈中提出的要求变化信息;从我国承担参加ISO、IEC和ITU等国际标准组织活动较多的企事业单位或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了解相关国际标准的发展动态等。
建立标准壁垒的咨询机构,特别要发挥驻外经商、科技参赞处等机构、经贸研究机构中心优势,建立快速信息反馈通道,及时传送到有关部门及企业,为企业提供及时、有深度的咨询服务。同时信息机构根据预警信息的影响程度,以预测、预报、预警等不同方式向企业定期预警信息,帮助企业及时准确掌握国际上的标准壁垒变化。
预警系统还要建立与企业互动的体系,企业在生产经营和对外出口中遇到标准壁垒问题时,可通过咨询服务网页在线窗口,请有关专家和政府部门的官员给予解答,提供帮助。政府主管部门对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的出口情况实行跟踪调查,及时掌握企业生产、出口方面遇到的标准壁垒问题,并提出建议。
二、完善并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标准体系
在国际标准制定领域,发达国家拥有先进的技术水平和知识经验,几乎垄断了技术标准的制定,发展中国家则处于绝对的劣势地位,仅是标准的被动接受方,而当今国际贸易从技术角度而言实质上是标准之战,作为“中心”的发达国家对于技术标准的控制实际是控制了贸易格局,发展中国家只能处于“”的附属地位。
国际标准包括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和国际电信联盟(ITU)制定的标准以及标准化组织确认并公布的其他国际组织制定的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是指将国际标准的内容,经过分析研究和试验验证,等同或修改转化为我国标准(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并按我国标准审批程序审批。目前我国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比例太低。国家标准文本采标率仅为40%左右,实际上真正采标(等同等效采用)的只有24%,其中食品行业国家标准的采标率则只有14.63%。而英法德等国家采用国际标准平均已达到80%,日本新制定的国家标准由90%以上采用国际标准。
采用国际标准有多种方式。首先,可以直接采用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ISO、IEC等国际标准。这些是世界各国承认的通用标准,而且也能反映出最新标准动态。我们将眼光盯住这些标准,便能有效地突破标准壁垒。其次,采用“事实上的国际标准”。在无适合的国际标准的情况下,积极采用被国际市场广泛认可的某些国家标准。再次,针对出口流向,直接采用进口国标准。
从长远看,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被动的采用国际标准,而应积极参加国际标准化活动。特别在国际标准制定、修订方面,并积极争取承担起草工作,使国际标准尽量能反映我国的要求和意见,并将我们的标准纳入国际标准以解除贸易技术壁垒带来的麻烦,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主动地位,利用世界贸易组织等平台,积极联合其他有共同利益的国家,增强话语权。我国应积极参与和承担ISO秘书处的工作,组织更多的标准化专家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力争把我国的标准化意图和标准充分反映到国际标准制中去,为我国产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创造条件。积极参与国际环境公约和国际多边协议中环境条款的谈判。争取更多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环保标准,或是在一些国际标准中附加对发展中国家以优惠的保障条款。
三、大力推行国际认证,取得国际市场“通行证”
我国应积极推行国际上权威的认证体系,如ISO14000、ISO9000和SA8000系列标准的认证工作,这将有利于企业自身素质的提高,从而突破国外标准壁垒、开拓国际市场。推进ISO9000系列标准有利于促进质量管理水平提升,获得良好的国际市场信誉。加强ISO14000的认证工作,也有利于企业有效抵御环保标准壁垒的影响,促进出口产品在环境标准方面达到要求。通过SA8000认证,有利于企业突破劳工标准壁垒。我们还应积极建立与国际和国外权威机构认证的相互认可机制,实现双边认证,从而减少贸易摩擦。总之上述标准认证的推进,有利于改变我国出口主要依靠数量增长方式,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提高技术水平、注重环保和改善劳动条件,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竞争力,从根本上突破标准壁垒。
四、提升产业结构,突破标准壁垒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仍不高,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一些产品技术含量少,档次低,很难达到国际市场的质量、环保、技术等要求。突破标准壁垒的限制,很关键的一点在于提高我国产品质量和档次,要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我国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开拓国际市场。
为此,我国必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以发展环保产业作为提升出口产业结构的重点,制定财政、信贷、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支持和鼓励环保产业的发展,把环保产业培育作为提升出口产业结构的重点和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应设立“绿色银行”和“绿色产业基金”,为环保产品的开发与出口提供专项贷款和信用担保基金。
为了进一步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宗旨,落实基础护理,发展专科护理,升华整体护理,全面提高医院临床护理工作质量,于2010年4月起我院护理部根据广东省 “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实施方案[1]要求,在全院各护理单元中以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作为推行责任到人的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为切入点,进一步把管床责任制、小组责任制、层级管理制、“护士床边工作制”、“护士床边记录制”等“五制”临床护理工作模式优化和深化,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专业、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我科经过1年多的运行取得良好效果,护理质量大幅度提高,现将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4月~2011年6月入住神经内二科的患者28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72例,女108例;年龄45~95岁,平均(72.06±2.16)岁;疾病类型:脑出血102例,脑梗塞93例,高血压5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3例,糖尿病10例,其他10例。2011年7月~2012年10月入院治疗的同病区患者280例作为实验组,其中男170例,女110例;年龄44~94岁,平均(71.93±2.30)岁;疾病类型:脑出血100例,脑梗塞95例,高血压5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1例,糖尿病11例,其他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型及病情等用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2.方法
2.1护理制度
2.1.1对照组:采用分组护理工作制模式。科内设护士长、副护士长、护士三种职位,护士长负责全面,副护士长协助管理,护士分为两组,每组护士一起负责各自病区患者,组内不设组长,护士管床不固定,工作不作细分工。
2.1.2实验组:采用优化“五制”临床护理工作模式,是在管床责任制、小组责任制、层级管理制、“护士床边工作制”、“护士床边记录制”等基础上进一步改革,深化护士分层级管理,实行APN连续性排班制度的基础上,开展床边工作、实时护理记录,全面实行责任制包干护理,推行“我的病人我负责”的全新护理管理制度。
2.1.1.1改革护士管理模式 完善护士分层级管理制度 设立专科护士/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助理护士三个岗位。实行双人制排班,所有护士按A,a、P,p、N,n排班模式,日班护士分别由专科护士/高级责任护士(A)、初级责任护士(a1、a2)、助理护士等组成,夜班护士新老搭配,上级护士(P、N)指导下级护士(p、n),实行层级帮带。
2.1.1.2落实包干责任 实行管床责任制 实行护士管床、管病人的“大包干责任制”(如同医生值班模式),即将病区的病人分管到人,每位病人都有各自的固定责任护士,每名责任护士分管负责12~15名患者。在A班工作时间内责任护士必须全面负责患者的所有护理工作,且实施连续性即责任护士每天8h在岗、24h负责的包干管理制度。对所管的患者24h负责,P、N班护士只负责本班次内各项护理措施的落实,不需具体分管患者,P、N班护士有问题可随时联系责任护士。
2.1.2.3 常态情况下护士床边工作制 各责任护士均配备1台多功能治疗车,车内配置各种护理用具、治疗用品,车停放在所负责患者的床边,护士常态情况下在病房或病人身边工作,负责所管病人的所有治疗、护理、健康教育、饮食与用药指导、功能锻炼等。
2.1.2.4简化不必要的护理记录 实施护士床边即时记录制 根据卫生部和我省《临床护理文书规范》[2]的要求,使用表格式护理记录单。护理记录本放在治疗车内,护士随做随记,简化繁琐的护理记录,避免回顾性记录,护士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和记录,保证护理记录的即时和动态,确保病人安全和医疗护理工作安全。
2.1.2.5根据岗位责任制 设立护理小组责任制 根据专业性岗位、层级岗位和绩效岗位的要求,设立护理组长岗位和职责。病区分为两个责任小组,每个小组内设立一名组长。组长由经验丰富、年资高者担任,各组长负责本组的日常护理工作的协调和统筹安排,负责危重病人的护理、查房会诊、病人安全、质控,实施前瞻性质量管理和监控。
2.2 评价方法
临床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反映护理质量在一定时间和条件下,科学动态地反映护理质量的基础、过程与结果[3]。临床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由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组成,涉及护理专业范畴的基础和专科,本研究只统计基础护理质量指标部分,内容包括误食与错用药物的发生例数、高危药物外渗的发生率、护士发生锐器伤的例数等项。根据“临床护理质量指标”(粤卫函〔2010〕244号),用FMEA和RCA等方法计算科室某项指标的本底数据,及时发现不良事件的可能性、频率、严重程度,建立高危监测目标,建立本底数据和危急值,及时采取前瞻性的防范和干预措施,保证安全和质量。
2.3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统计分析,组间采用 检验,P
3. 结果
两组基础护理质量指标评价对比 见表1。
4.讨论
从表1可见,实验组误食与错用药、药物外渗、护士锐器伤、非计划拔管、深静脉血栓和跌倒等评价指标比率明显减少,基础护理质量水平提高。
对照组的护理工作模式是护士长按照工作职责对护士进行排班,每位护士按照各班次的工作内容完成当日的护理工作,护士注重的是当天患者的各项治疗和护理的落实情况,对每一位患者的治疗和护理缺乏整体的认识,完成的是既定的工作内容,没有独立思考的空间。
优化“五制”临床护理模式后,以连续、均衡、层级、责任为原则,调整护士排班模式,进一步落实护士管床、管病人的“大包干责任制”,原则上护士每班管理病人(床)数不超过15人。患者从入院至出院均由责任护士负责,增进了护士对患者的了解,使护士每天24小时心中有患者,心中记挂着患者,实现了“我的患者我负责,我拥有了患者”,增强护士的工作责任感,减少错用药物发生率,加强危重患者的护理,预防护理并发症如深静脉血栓形成、非计划拔管等发生。
优化“五制”临床护理模式后,责任护士进一步落实“护士床边工作制”,逐步实现护士常态情况下在病房或病人身边工作的临床护理工作方式。护士流动护理工作车上携带有其所管病人所需要的所有治疗护理用具和记录本,需要的物品伸手可得,治疗及记录均及时,护士只需要在所管床位范围内走动,减少护士在病房与治疗室内的走动,把更多的时间花在患者病情观察和健康教育等方面,减少跌倒发生率、药物渗出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保障患者安全,又减少护士劳动强度。
优化“五制”临床护理模式后,完善护士分层级管理制度和护理小组责任制,高年资、高职称、高学历护士留在临床一线岗位,各班次老中青护士形成梯队,充分发挥高职级护士在应急和危重病护理、质控、临床带教的经验和优势,如分析潜在职业暴露的高危因素,增强年轻护士的锐器刺伤的意识,降低护士锐器伤的比率,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关于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的通知[S].2010,4.
[2] 广东省卫生厅编. 临床护理文书规范(专科篇)[M].广东科技出版社.2008.12.
为了加强冶金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冶金行业生产安全事故与职业危害的发生,保障从业人员生产安全与身体健康,按照2004《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2010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的通知》河北省30号令的精神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通过标准化考评,可促进从业单位建立自我约束,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推动企业安全生产状况的根本好转。但是,由于目前冶金企业大多数是民营中小企业,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基础薄弱,安全管理机构和制度不健全,工艺技术装备落后、陈旧、简陋、自动化水平低,企业负责人和大多数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业务素质低,操作技能差,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不足,生产现场事故隐患较多,从业人员作业环境较为恶劣。因此,在冶金行业开展安全标准化考评工作存在一些难点。
1.对开展安全标准化考评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理解上有偏差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冶金行业作为基础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各类经济组织形式的企业进入了冶金行业,队伍逐年呈壮大趋势。钢、铁产量翻了好几翻,同时由于2000年国家机构改革,撤消了冶金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安全管理弱化,这些情况的变化使冶金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呈上升趋势,特别是2006年以来冶金企业相继发生了数起多年罕见的重特大事故,给人民生命和国家及企业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教训十分深刻。然而,血的教训没有从根本上触及到企业,对开展安全标准化考评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理解上有偏差,主要表现为:一是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认为企业已通过ISO质量管理体系和OSH安全管理体系等体系的论证,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无需再开展安全标准化考评活动。二是部分企业负责人对开展安全标准化考评工作的认识不足,积极性不高,认为是搞形式,走过场,太繁琐,舍不得在安全标准化考评准备上投入资金整改隐患,有观望、得过且过的心理。三是对目前已下发的冶金企业考评标准理解上有偏差,认为这些标准只有国有大企业才能达到,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无法达到。
2.安全管理的主体责任没有真正落实到位
开展安全标准化考评工作是法律、法规赋予企业的责任,是落实企业安全管理主体责任的一种体现,政府部门在安全标准化考评工作中应按照监管主体的要求履行职责,指导帮助监督企业做好安全标准化考评工作,但是,在与企业负责人和其他相关人员接触时,大多流露出是政府强制我们搞,不得不搞。因此,笔者认为这是一种被动的行为,缺乏主动性,是安全管理主体责任没有真正落实到位的表现,是开展安全标准化的最大难点。
3.企业对作业现场安全标准化管理不够
安全标准化考评标准从安全管理和专业单元两部分进行考评。通过调查摸底,企业对开展标准化考评的自定目标不高,在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上愿意花人力、花精力注重软件资料的收集整理,对作业现场按照专业单元安全标准化的标准组织实施重视不够,认为只要软件资料齐全就可以了,对作业现场规范化管理、风险管理控制、生产装置维护保养、职业危害因素的理解等方面,明知与标准相比有相当的距离,只要不停产什么都可以。在企业特别是企业负责人的思想上,存在重生产、轻安全的工作理念。
鉴于上述存在的难点问题,要在冶金行业开展安全标准化考评工作应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推进安全标准化考评工作。
(1)加大安全标准化考评工作的宣贯力度。一方面要通过各种手段、各种渠道宣传贯彻安全标准化考评标准,通过宣贯,让冶金企业明白安全标准化是一种管理体系,这与目前已执行的其他管理体系是既相互关联,又有各自不同内涵。另一方面,要加强培训力度,对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分层次的培训,让参培人员熟悉、理解安全标准化考评标准,切实理会安全标准化考评工作是一个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安全管理和监督,自觉的将安全标准化考评工作作为重要工作开展。
(2)督导企业加大安全生产投入。一是政府安监部门要督导企业依法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切实增强企业领导的安全生产责任意识,全面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安全管理制度,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程、技术标准的要求,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建立安全费用提取、使用管理制度,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材料。二是企业主要负责人要切实增强抓好安全工作的自觉性,把安全标准化当作关系企业生存发展和从业人员根本利益的“生命工程”来抓,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扎实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
(3)注重软件建设,狠抓现场管理。安全标准化活动是覆盖管理、生产、培训、操作等各个环节,缺一不可,相辅相成。企业要对照《标准》要求,完善台帐资料的建设。要建立识别和获取适用本企业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并定期进行补充、完善、更新。在完善软件的基础上,要把安全标准化的实质内涵延伸到作业现场,加大对生产设备、设施的维护保养,强化对作业现场的安全标准化管理和监督,不断改善安全生产条件,保证生产经营场所和设备、设施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规定和有关国家、行业标准规范的要求。
(4)严格考评制度,强化政策推动。企业安全标准化考评是一项认真严肃的工作,对企业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起着重要的推动和导向作用,各级安监部门和考核评级组织要本着为企业安全负责,为企业发展负责的精神,按照考评标准,严格、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进行考核评级。安监部门要强化政策推动,将安全标准化工作与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结合起来,通过与相应政策措施的有效衔接,切实鼓励企业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不断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4.结束语
冶金企业安全标准化评级虽然渐进状态,但还是阻力很大,成效有待于提升,要想彻底做好冶金企业安全标准化评级,把这项工作变成企业主动要做仍需很长路要走,仍需进一步加强宣贯力度,加强督导深度。 [科]
【参考文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教育公平”作为核心关键词之一,提到“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指出教育公平“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
《纲要》中也多次提及“教育信息化”,提到要“加快终端设施普及,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重点加强农村学校信息基础建设,缩小城乡数字化差距”。这不禁让人联想到一个广为流传的观点:“教育信息化能够促进教育公平。”本文就此观点展开讨论,并将范围限定于我国中小学。
2 问题分析
教育公平,可以定义为所有社会成员平等地拥有接受某种教育的机会[1]。提到教育公平,说到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总会立即想到要公平地分配相关教育资源,但实际上各个层面的公共政策对其影响更甚。从某种意义上讲,只有具备基于教育公平的公共政策,才能实现教育资源以及其他因素的公平分配,促进教育公平发展[2]。《纲要》中提出的根本措施实际就是制定“倾斜的”政策,从而在配置教育资源时照顾弱势地区和学校。
教育信息化,可以视为“在教育领域广泛而深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变革与发展的过程”(祝智庭,2011)。谈到教育信息化的意义或作用时,往往会提及其对教育公平的促进。有学者认为,实施教育信息化将保障每一国民接受教育的平等性,并有利于从根本上消除由于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所产生的教育水平的差距,使全体国民的综合素质普遍提高[3]。
学界从理论上肯定了教育信息化对教育公平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也对实践中的效果提出了怀疑。由于城乡、地区、学校的经济、物质条件差异,许多学校的学生和教师并没有真正享受信息技术带给他们的实惠,反而更加陷入教育资源的劣势,出现更大的教育不公平。
理论与实践不符,可知“根本措施”没有到位,也就是说对于教育信息化的相关资源(简称“教育信息化资源”),未能制定或实施合理的“倾斜政策”进行配置。根据基于需求的教育资源配置系统观,教育资源的配置是指,根据某一待配教育系统已构建的教育目标,对各种教育资源在质与量及其他属性等方面的需求而进行的配备和依据这些教育资源本身的性质特点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而进行的布置[4]。既然已经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的基本教育政策,而且研究证明“教育公平与教育优异可以并肩前进”(M. Sadker,2001),那么教育公平就是我国教育系统的最重要目标之一。而由于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的理论作用,对其相关资源的配置就更应该基于教育公平的考量。
究竟应该制定什么样的教育信息化资源配置政策,才能规避“教育信息化”的不利一面,真正发挥其促进教育公平的作用呢?笔者不敢妄言。这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多方考证,但决策者至少应该明确某地区或某学校现有教育信息化资源的状况,应该考虑不同类别学校以及不同社会阶层学生获得特定教育资源的机会与程度[1]。简单说,就是要知道现有的差距,才知道应该怎样向弱势方“倾斜”。接下来就讨论怎么表示不同地区或学校之间教育信息化资源的差距。
3 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资源测度指标
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实施,主要是建设信息设施、开发信息资源和开展信息技术教育。为了表述方便,这里将用于教育信息化的物质条件、数字资源、师资配备等,统称为教育信息化资源。
根据对教育信息化过程的了解,并对闫慧、王唯、孔繁世提出的三种教育信息化指标体系进行借鉴,笔者提出一套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资源测度指标,用于描述所测地区或学校某年度的教育信息化资源情况。
1)基础设施。
①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生均投资(元/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购买计算机、投影仪、电视机等设备,建造多媒体教室、机房、电子阅览室等场所,以及配备卫星接收装置、铺设网络等。
②教学用计算机的生机比,即在校学生数/教学用计算机数。
③每百人计算机拥有量(台/百人):计算机数统计时包括教学用计算机、工作用计算机、图书馆的计算机等,人数统计时包括所有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等。下同。
④每百人电视机拥有量(台/百人):用于播放电视节目以及教学光盘的电视机,也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设备。
⑤每百人多媒体教室拥有量(间/百人),包括各种可用于多媒体教学的教室、机房、电子阅览室等。
⑥人均网络带宽拥有量(M/人):反映网络通信能力。
2)数字资源。
①用于数字资源开发的人均投资(元/人),包括开发教育信息管理系统、教学软件、课件、多媒体素材等所投入的资金,以及购买市场相关资源的资金
②教学资源数据库总容量(G):某地区或学校存储的教学资源库总量。
③教育管理数据库总容量(G),即教育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库容量。
④网站数(个):某地区或学校拥有的教育教学网站数量。
⑤网络课程数:某地区或学校建设的网络课程门数。
3)师资配备
①信息技术课程生师比,即在校学生数/信息技术课程教师数。
②拥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信息技术教师比例:反映信息技术教师的质量。
③每千人中信息技术专门人才数(人/千人):信息技术人才包括拥有一定信息技术特长的教师、学生、管理人员等。
如上所述,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资源测度指标体系由基础设施、数字资源、师资配备三项组成。基础设施是根本,也是以往的教育投入中最为重视的一部分,但由于各种设备得不到妥善利用出现大量的浪费现象。于是“人”的因素越发得到重视,信息技术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而且往往承担着建设校园网、开发教学及管理软件的任务,其数量和质量都需要得到保证。对于弱势学校和地区而言,要“配套”满足基础设施和师资,数字资源则可暂缓发展。因为数字资源的最大特点就是易于共享,可以先使用国家及优势地区开发的资源,比如教育部开发的国家级大型基础教育资源库等。
4 小结及不足
根据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资源测度指标体系,可以测得某地区或某学校教育信息化资源的相关情况,获得基础设施、数字资源、师资配备三方面各个小项的数据,有助于决策者制定合理的教育信息化资源配置政策,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等弱势地区或学校倾斜,从而有可能真正发挥教育信息化对教育公平的促进作用。
对于具体如何制定政策,本文在提出资源测度指标之后并未讨论,有待教育规划领域的专家进行解答。而且,要在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不断推动教育公平,不只有制定配置相关资源的政策这一种方法。很多弱势地区和学校在观念上就对教育信息化不重视,或许这才是造成他们无法享受教育信息化成果的最大原因。如果要对这些观念进行测度,则需要用到“使用计算机时间”“信息技术课程占所开课程比例”等指标,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刘成玉,蔡定昆.教育公平:内涵、标准与实现路径[J].教育与经济,
2009(3).
[2]薛二勇.论教育公平发展的三个基本问题[J].教育研究,2010(10):24-32.
研拟工作计划的目的,一方面是在跟主管沟通下年度的计划,另一方面也是作自我检讨。
在内容上,对主管而言,你是在设定明年预计达成的工作目标,对自己而言,是在设定自我突破的计划。
研拟工作计划的第一步,是事先了解公司的年度目标。
别忘了公司目标与个人目标
主管在设定你的下年度工作内容时,通常是在贯彻公司由上而下的年度目标,因此,你必须先仔细了解公司的年度目标,这点很重要却总是被忽略。
另外,你一定要花时间想清楚自己下年度希望的成长,是学习?是薪水?还是发展另一项专才?
如果你想要的是学习新技术,你的工作计划就必须加入学习计划;如果是想增加收入,就必须研拟增加业绩的计划,或是调换部门的准备计划。
先了解公司的年度目标以及个人年度工作计划,你在研拟工作计划时才不会无所适从。
计划合理但要具挑战性
接着,研拟工作计划的原则是「勿好高骛远、目标合理、具有挑战性。
如何避免好高骛远,设定合理的目标呢?
多数人在研拟计划时不会想到自己的缺点,于是,建议可以找你的家人、好友,或是较熟的同事与主管,请他们检视你设定的目标是否太过理想?研拟的计划有没有避开或改善自己过往的缺点?
为什么要具有挑战性?
主管不会希望你只是去设定你原本就可以达到的目标,他会期待你在未来的一年,无论在工作上或学习上都能有所突破,所以,虽然要避免好高骛远,但也得设定自我挑战的计划。
目标数字化、行动具体化
有了上述的准备与调整,接下来就进入实际研拟工作计划的4个步骤:
1.目标数字化
只有形容词的空泛目标是没有意义,所以要把工作计划的目标与内容数字化,例如时间化、数量化、金额化。
甚至,连学习计划都可以数字化,例如,你预计花费多少时间学得某类技术,或通过某项认证。
2.行动具体化
有了数字化的工作目标,还要附带有效的执行计划。
拟定高度可行性的策略,除了让你在落实目标时有依循的步骤,另外也会让主管更相信与支持你的工作计划。
3.学习计划
你应该同时研拟年度的自我学习计划。公司对员工自我学习通常是抱持正面的看法,有些公司甚至规定学习计划是工作计划应具备的项目。
学习计划应该清楚的包括:学习项目、学习管道与时间、预计对自身工作产生的效益,以及希望公司给予的协助。
4.与主管面对面沟通
我强烈建议,完成工作计划后,你一定要面对面地与主管沟通,而不是只用电子邮件把工作计划传送给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