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管理工作计划模板(10篇)

时间:2022-03-20 15:22:3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网络管理工作计划,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网络管理工作计划

篇1

工作内容:此项工作主要包括公司计算机硬件的维护、采购、管理,并长期有力的保障公司计算机及相关网络产品的正常工作。公司计算机上软件的安装及维护,软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解决,防治机器及整个网络被病毒攻击,以及公司计算机相关产品,例如打印机,复印机的日常故障维护及共享设置等都要做的及时准确,具体需完成情况如下:

(一)、计算机硬件的更换,购置和维护

公司电脑硬件明年整个年度总体来讲,出现问题频率应该较少,每台机器除了日常的简单故障维护之外,硬件方面都争取做到物尽其用,对一些配置不够本职用的机器要进行适当的升级处理。因为公司机器大部分还属于较新的,因此公司其他电脑配件采购方面基本上都会是一些小的电脑配件,大部分属于扩容和小部件损坏等情况。

(二)、计算机系统及软件维护

公司目前一共近20台电脑,由于机器较多,日常出现故障的情况较为常见,主要的电脑故障有:系统故障,网络故障,软件故障等,还很多机器由于长期使用,导致系统中存在大量垃圾文件,系统文件也有部分会受到损坏,从而导致系统崩溃,重装系统,另外还会有一些属网络故障,线路问题等。其他软件问题主要包括良方的使用,office办公软件的使用等。因此,此项工作做到定期、不定期检查,保障公司办公流畅进行。

1 2(三)、公司计算机病毒的维护与防范情况

目前网络计算机病毒较多,传播途径也较为广泛,可以通过浏览网页、下载程序、邮件传播,为了做好防范措施,公司每台机器都安装了杀毒软件,并定期的要求升级,对发现病毒的机器及时的进行处理,明年计算机安全一样任重而道远,所以对杀毒软件要及时升级,对网络上流行的病毒木马要及时使出手段对其防范,坚决保障公司计算机安全。

二、电话的维护工作

工作内容:公司电话要及时更新调整,及时维护。

篇2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党建网络化十分必要,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党的群众基础的必然要求。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人们获取到的信息也越来越多。信息量骤增,形形的信息出现及有助于形成多元化的格局,同时也会造成人们思想的混乱。正是因为这样,在今后工作中就需要高度重视党建工作,要通过网络平台来厘清当代大学生存在的各种思想困惑。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网络也不应该是成为反体制的阵地。加强高校党建网络化就是要巩固党在网络的阵地。

二、高校党建工作网络化存在的一些问题

当前不少高校中党建工作的网络化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将会直接影响到实际工作效率。详细分析就会发现存在着下面几个问题:

一是重建轻管。许多高校的党建网站在建设之初,上上下下都非常重视,媒体关注,表面看上去十分热闹。可是在网站建好之后,对于网站的维护管理却重视不够。有些学校的党建网站内容在很长时间内得不到更新,网页基本上是处于冬眠状态。长期以往党建网站将会丧失它的作用,将会变成一个徒有虚名的空架子。

二是缺乏协作、水平参差不齐。当前各个高校的党建网站建设都是各自为战,千人千面,这样虽然有助于发挥高校自身的才智,但是在网页建设水平上将会呈现出参差不齐、良莠相杂的情况。这是我们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点。

三是网络利用率不高。高校耗时费力地建立起了专门的网站,但是该网站本身却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高校党建信息还不能够在网上实现互通有无,党员信息、组织关系的寻查等还是采用传统的方式来进行。网络实际上并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四是党建工作网络化存在着资金、人才的限制。资金不足是典型问题,缺乏专业人才网站的功能得不到有效发挥,硬件设备性能跟不上会影响到网络整体设施。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会使得网络工作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实际工作过程中保密性的考验及虚拟性的影响。这也是我们需要注意的。党建工作具有一定的保密性,网络化会使得保密工作变得更难。这就要求工作人员要具有保密意识,采取有效手段来保证安全。虚拟性影响是需要注意到的一个问题。这主要指的是在信息来源不明的网络中如何保证党建工作的真实有效;网络党建从传统党建不同。党建的相关材料需要重新制定。

三、管理机制的创新

高校党建工作网络化具有重要意义,在今后工作过程中应该结合存在的问题采取专业性措施来予以应对,创新管理机制。

(一)认真做好系统化问题。系统化问题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当前高校党建工作网络化还处于起步阶段,党建网络化工作本身在全国范围内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高校党建网站,党建网站本身的作用还没有得到有效发挥。今后要着重加强这方面的工作,要逐步建立起全国性的高校党建网站。在当下可以以省为单位来建立全省统一的高校党建网络系统平台。高校的网络化工作应该进行统一规划,专门部署。要坚持网络的公开性同党的保密政策相结合的原则,要能够使得党建工作能够变得更有效率,同时还要能够做好保密工作。

(二)重视网络平台建设。网络平台建设是做好网络化的基础,在实际工作中应该高度重视网络平台的建设。要积极利用新形式、新方法。网络宣传方式的多样化将会使得党的声音传播的更快,党建工作也将更加落实到实处。在网络平台的支持下党建工作将会实现双向乃至于多向交流。

篇3

加快全省宣传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行业信息化步伐,推进我省优秀新闻出版物、广播影视作品、传统大众文化资源、特色人文历史和文化遗产的数字化、网络化,积极发展动漫等文化创意产业,形成一批具有燕赵特色、体现时代精神、雅俗共赏的网络文化产品,提高健康有益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加强互联网应用和普及,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网上传播。

第二,大力推进文化产业数字化改造和新兴业态发展

加快印装发行、文化旅游、现代传媒、文化娱乐及演艺、文化产品生产及销售、动漫游戏、民俗节庆及会展、体育休闲健身等产业全流程的数字化改造,提高文化产品的生产效率、质量水平和辐射能力,促进文化品牌建设和服务模式创新,支撑文化产业跨地区、跨行业经营,提高文化产业的活力、实力和竞争力。大力发展数字出版、数字媒体、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网络传媒、动漫游戏、网络会展等新兴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第三,建立健全文化信息服务体系

篇4

中图分类号:F064.1 文献标识码:A

1 企业建立计量网络化的必要性

1.1 计量网络化管理可提高企业管理效率

计量工作的网络化使得数据的统计程序化,更改,统计和计算的速度大大提升,而且保证表面干净,方便观察,管理者能够通过验证的表格和公式发现问题是否存在,及时把握内容,并且做出适当的命令。并且对于数据的验算和整理工作也变得容易,只需要输入必要程序,懂得软件的操作就能得到精准的计算,数据是否准确能够反应生产中的瑕疵和矛盾是否存在,也能解决人工操作失误多,动作慢的缺点。

1.2 实行计量管理网络化可降低企业成本

决策问题的依据数据,其自动计算能力较好,程序事前已经经过编辑处理,所以后来的运算是根据这些程序来进行的,不需要像人工,每一遍计算都要重复操作这些程序,因此节省了时间,并且,数据内容的传递是通过网络,机器对机器的传达,只需要动动手指即可,不用等时间,或者将工作浪费在集合人员和手工传递上。

1.3 计量管理网络化可增加工作效率

网络化运行的另外特点体现在解放了人,人的大部分工作由计算机来完成,缩短了手续流程,数据的混乱和丢失问题得到解决。并且人与工作的矛盾和绑合变成了工作与计算机的绑合,使得人员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透明,误解和偏差变少,为关系的和谐打下基础。

网络化另外的好处就是分散的数据集中解决的能力,一些数据分布在各个计算机上,如果需要综合整理,只需要共同发送到同一个软件即可达到综合处理的目的。而不需要逐一拿到一起,一个个统计。对于不同的工作人员给出不同的权限,不能由所有人共同操作,一来准确性因此受到影响,二来可能带进病毒,而出现故障只需要根据操作记录就可进行问责。

2 计量管理系统的开发

计量管理的开发使上述优势能够进一步发展,也是推进先进管理的必由之路。所以说开发的投入必不可省。

2.1 计量管理系统的整体功能

计量管理系统对全厂所有测量设备的现状进行统一管理,管理人员可以随时掌握管辖的所有测量设备的检定状态,包括检定日期、检定周期、检定结果、是否到期等信息。系统可动态刷新测量设备的检定状态,生成计量管理所需的各种报表,打印各种分类的器具清册,产生周检计划表、送检通知单、形成周检工作月报表和周检工作年报表等。总的来说,计量管理系统要使企业计量部门实现管理网络化,初步设想至少应该实现以下六大功能:数据查询、动态数据交换、报表生成、动态建立模型、业务流程重组和协同工作功能。

2.2 计量管理系统的模块

基础档案管理:包括在册的计量工作人员的基本档案,和计量器具的编号及各项参数。

器具配备管理:企业计量器具管理首先应遵守强制性国家标准GB17167-2006《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另外计量测试中心以及各水厂的计量器具的配备能依据数据库中的相关数据进行自行统计、计算。

计量体系管理:计量体系管理(检定程序文件、检定规程、校准规范,以及由国家,省,市三级计量管理单位下发的计量管理制度和其它管理文件)企业按照ISO9001:2000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计量器具管理:建立计量器具档案(包括台帐和各种记录),提供多条件组合下的查询和打印输出功能;实时统计计量器具的检修进度和计量器具的在用、封存和报废数量。对器具的三率(受检率、检定合格率、抽检合格率)进行记录。

计量校准管理:这一项是管理重点,计量测试中心根据总公司下发的计量周检计划,将检修记录输入系统,自动更新计量数据库中的相应内容;自动对计量器具的三率的统计和打印输出功能。

计量溯源管理:包括对在册的标准计量器具、各标准台位,以及公司建立的计量标准进行管理。

系统管理:对整个计量管理系统进行设置和管理,包括操作员、报表、数据库同步设置、工作日志管理等模块。

工具箱:可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对系统进行二次开发,包括通用档案、查询向导、统计分析、通用报表管理等模块。

3 计量管理系统的使用

3.1 管理系统中的各层次用户的权限和职责

根据职责来划分访问权限是有必要的。也是防护内容安全的重要措施,有专门人员负责技术内容的维护,也有专门的数据更改人员,对于直接牵扯到利益方的人员以及工作性质不想管的人员给予有限度的访问权限,并保证操作者的数量在较小范围内,这能够减少管理的困难。具有同一职责的人员编入统一部门,方便工作的协调性和统一性。如果按照单个人员来逐一派给工作费时间和浪费程序,权限分配也是如此,给出组长,负责职责的分配,能够保证任务下达到每个人,并及时反馈。

3.2 计量管理系统的使用

岗位的合适安排是提升工作效率的办法之一,必须将工作内容的整体,数据的输入,修改,技术性的维修保护等落实到个人头上,工作不能交互完成,个人只能使用自己的登录账号,以此能够准确的找到数据对应者,方便以后的考核。

计量管理系统的使也用可分为数据采集和使用二个层次。数据采集主要是计量器具信息、检定(校准)记录的输入、维护以及提供一些简单的报告;数据使用则是通过建立固定和动态统计报表,向决策层和管理层用户进行分析汇报,从而为决策提供依据。同时,部分计量数据也可以供作业层用户查询,用于指导和监督企业的计量管理工作。

3.3 网络系统的安全

安全性随着网络的公众化而被提出,这是由于确实存在着盗取数据,更改内容,以及隐私问题被公开的不利现象发生。随之大量的安全性措施被开发和利用,怎样将安全与数据的流通方便的矛盾处理好使网络管理需要注意的问题,应遵循下列原则:

资源访问(包括逻辑和物理访问)前必须经过认证和授权(帐号或钥匙)。网络资源指网络基础设施设备,网络主机,网络中传输的数据。只有访问这些资源的人员才能获得帐号或钥匙。用户不能以任何方式获得和其身份不符的帐号及权限。合法用户接收的信息是完整的、正确的,即信息在传输或保存期间没有被篡改或者破坏。以上规则被破坏的,或者违反以上规则所付出的代价要超过信息本身的价值。统能够拒绝非法的请求。用户对资源的访问要受到监察记录。

结束语

各个公司应当熟知其基本性能,并安排好人员的岗位对应,结合自身的状况做出有个性的工作安排,考虑到某些数据的隐蔽性和某些数据的方便公开,同时加强数据管理的严整能力,对于必须兼容和有利于数据传达的工作要选择相应的硬件和软件。要考虑数据的再利用价值,做好保存和开掘工作,使得信息化落到实处,真正为企业的发展和盈利带来效果,促进本行业的优势发挥。

篇5

DOI:10.19354/ki.42-1616/f.2016.17.85

高校资产清查是指从实物与抽象的角度对高校实际拥有的资产进行清查,并与高校资产进行账务核对,确定资产的具体情况。高校资产清查对于高校资产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是提高高校资产利用率的有效手段。从目前来看,高校资产清产业务流程一般分为六个阶段进行,即前期准备阶段、各部门自查阶段、实地核查阶段、数据整理阶段、账务处理阶段、总结反思阶段。

一、高校资产清查网络化的优点及必要性

(一)资产清查网络化的优点。随着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发展与普及,在高校范围内,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已十分广泛,其中高校资产清查工作在网络的推动下更加高效,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了资产清查网络化体系。资产清查网络化通常是指在资产清查的前期准备、各部门自查阶段实现网络化,并结合电子标签扫描的实地核查,在web版资产管理系统的资产清查模块进行清查结果的数据整理和账务处理,实现自查清查业务各阶段的信息化。从高校资产清查网络化的实践运行来看,其具有以下主要有点:一是有利于资产清查长效机制的建立,大大减少实地清查前的准备工作;二是有利于调动全校职工参与,提高工作效率;三是有利于高校资产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高校资产清查实现网络化的必要性。首先,资产清查的网络化是构建节约型校园的必然要求,网络化能够节约资源,提升工作针对性,实现资产管理工作又快又好的发展;其次,高校资产清查网络化是实现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的迫切需要,其不仅为预算管理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同时也为资产管理系统提供了基础真实的数据;再次,资产清查的网络化能够彻底摸清高校“家底”,查出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之后资产管理的决策工作提供依据。

二、网络化资产清查业务工作的流程

(一)数据准备及网络化资产清查自查。首先需要进行清查数据的准备,从高校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基于网络化的资产清查是在web版资产管理系统中完成的。在高校资产清查系统开启之前,需要根据高校资产验收单、高校资产登记卡片、高校资产调拨单等对资产管理系统中的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并细致到资产责任人。数据准备完成之后进入网络化资产清查自查阶段,在该阶段,资产主管部门通过下发时间安排而展开自查业务,自查采用web版资产管理系统的清查功能,对高校所有涉及资产进行清查,包括正常、异常等选择。

(二)账目核查与实地核查。在完成高校资产网络化自查之后,所有相关数据则汇集到资产清查系统,经过统计整理将相关数据通过网络数据传输至资产主管部门。资产主管部门对上传的各种数据进行分析与筛选,并将非正常的清查结果单独划分,并对其进行更深一步的核实工作。对于账目核实中的各种情况,应考虑与制定相应的具体应对方案,并及时进行调整。在整个高校资产清查网络化业务开展阶段,实地核查是最繁琐、最累、最难的环节。

(三)数据总结和撰写报告。资产清查的过程中,资产自查与实地核查会出现盘盈、盘亏、损益、移交的各种情况,结合这些情况对高校资产清查数据进行修改与完善,当所有数据无误时,将清查结果汇总并进行数据总结,最终撰写出完整的高校资产清查报告。之后总结整个资产清查网络化业务的过程,并对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出高校资产管理的有效方法,逐步完善资产管理制度。

三、网络化资产清查工作实施细节及条件

(一)资产清查工作实施细节。一是资产专职人员的申报与培训,提高人员的资产清查网络化操作水平;二是在网络自查的具体实施中,应注意资产专管员与网络自查工作的对接,明确和调整全校教职工的使用权限,各部门应严格按照要求进行网络自查工作;三是在固定资产标签的粘贴与启用盘查系统中,财产主管部门负责掌管各部门资产标签的粘贴,并将资产数据导入盘查系统,为下一步的手工清查做准备;四是资产的最终编制与报表,这需要高校各部门与资产主管部门协调合作,确保最终的账目一致。

篇6

中图分类号:TN71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在消防信息化工作中得以有效利用,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消防信息丢失、信息泄露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威胁着消防工作的安全。我们有必要认真分析这些问题的产生根源,并结合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现状,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只有这样,才能使计算机网络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消防信息化工作。

1计算机网络技术与消防信息化

1.1计算机网络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指的是用一定的设备将多个不同地点的计算机连接成一个完整的网络,并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一种信息技术形式。这种技术是科技发展的产物,它的发展变化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演变过程。计算机网络是一个功能较齐全的高科技网络,它的主要功能包括实现各用户之间的资源共享、实现用户之间的信息传递,以及协调用户之间的工作进程,促进合作。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节省数据与信息传递的成本,扩大数据与信息传输量,并能将世界各地的信息在短时间内传递到不同的用户端,省去了用户查找有用信息的麻烦。

1.2消防信息化

消防信息化,是指综合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卫星定位技术和呼叫技术等现代技术手段,通过互联网进行消防信息的收集、处理以及储存等工作,实现消防信息的高效共享与消防资源的共同使用。消防信息化的实现有着重大意义:①消防信息化的发展,有助于提高消防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效率,提升日常工作的信息化水平,省去了以往许多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从而提升了消防工作的质量和速度,增强了消防工作人员的应变能力和救援能力;②消防信息化在消防队伍网络内部实现了信息公开,提升了工作的透明度,有助于督促广大消防官兵改善服务质量、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增强自身竞争力。同时,信息公开也方便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于消防工作的监督,使消防队伍的良好形象得以进一步确立;③消防信息化大大提高了信息传递的速度,扩大了有效信息的获取范围,增加了信息传送的准确程度,从而使消防工作走向规范消防安全化,有效地降低了工作误差率。

加强消防信息化建设,主要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要加强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要完善消防工作的通讯网络,努力构造多层次的网络体系,实现信息传递的网络化和体系化;②要加强消防信息的安全保障工作,确保消防信息网络运行安全、信息数据真实可靠。应当着重采取措施,防止外来人员对消防信息的窃取和骗取,为信息设置密码和客户访问权限,防止信息出现被盗现象。在发生信息丢失等突发事件时,应当能够启动应急措施,将损失降至最低;③要加强对于消防信息网络的管理。在确保网络体系正常运转的基础上,完善网络体系管理的相关制度,为消防信息的便捷高效传递提供制度保障。

2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消防信息化工作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

2.1缺少信息安全监测措施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刚刚兴起的时候,网络的设计者安全意识较为淡薄,建设资金也不够充足,这导致计算机网络建成以后,在信息安全的监管方面存在很大隐患:①计算机主机没有得到有效监控。网络设计者只考虑到了对一些接入计算机的外部设备进行安全监测,却忽视了对主机本身的控制,从而对整个消防网络的安全构成威胁;②可以移动的信息存储设备没有得到有效监控。很多消防官兵在使用消防计算机网络时,习惯用硬盘等下载数据并存储工作信息,而这些硬盘本身有可能是计算机病毒的携带者,它们一旦接入计算机,就可能造成整个网络系统的瘫痪,并影响到其他网络体系的正常运转;③外部的来访用户没有得到有效监控。由于消防网络具有分布比较分散的特点,每一台机器都有可能成为外部用户访问的对象,这些用户自身携带的病毒和异常程序也会因此进入消防网络系统内部,造成重要信息泄露或丢失、网络瘫痪等一系列严重后果,影响消防部门的正常工作进程。

2.2缺少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从表面上看,大多数消防单位都有自身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但实际上,这些制度在工作实际中的落实情况却并不理想。这主要是因为有些消防单位对于信息安全不够重视,没有将信息安全责任落实到人,致使安全管理制度只停留在书面层次上,而没有实际起到预防和监督作用。有些消防单位在遇到网络安全威胁等突况时,就采用消极的方法进行回避,如干脆将网站的入口关闭,或者不让用户继续使用信息等。这种做法实际上破坏了消防安全制度的严肃性,使制度的执行效果大打折扣。

2.3缺少信息安全教育培训

很多消防官兵认为,自己的工作任务就是组织好与实施好具体的消防工作,至于消防信息安全知识,他们不需要掌握得太详细,只要能看懂计算机上显示的信息,会一些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和网络常识就可以了。实际上,这种认识是不对的。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系统自身的安全问题也层出不穷,例如计算机病毒、黑客入侵等。如果广大消防官兵不加强信息安全意识,不注意提高自己的信息安全知识水平,就有可能难以识别一些新型的消防系统信息安全问题,难以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危害的进一步扩大。从这个角度来讲,消防官兵有必要接受专业的信息安全技术培训,消防官兵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一些网络安全技术的培训班,有条件的消防单位也可以组织官兵开展专门的消防信息安全学习,督促他们做好学习笔记,并开展一些实践活动,切实提高他们的理论素养和实践水平。

3保障消防信息网络安全的具体对策

3.1技术对策

要解决消防信息化工作中存在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改善技术是基础。在技术层面,我们要全方位加强信息监管,确保系统内部的信息安全,并有效阻止外部的有害信息侵入计算机系统内部。具体来讲,可以完善信息防火墙,隔离消防系统自身的网络与外部的网络,阻止外部的用户违法进入消防信息系统,从而保护系统内部的信息不受侵害,又不妨碍信息之间的互通;可以定期更新和升级计算机杀毒专用软件,使杀毒软件的更新能够赶得上计算机病毒种类的增加速度,从而有效实现杀毒功能;可以对于消防信息系统内部的重要信息进行加密处理,使信息的具体内容不会轻易暴露给外界,保障信息的安全性;

3.2管理对策

要解决消防信息化工作中存在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规范管理是关键。规范消防安全网络管理,主要应当从日常工作中的细节入手,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将制度责任具体化,确保规章制度能够得到全面实施。例如,可以建立负责人制度,指派专人对信息系统的某个领域进行专项管理,带领小组成员开展实在的网络安全监管工作;可以确定信息安全监管重点,对于经常出现安全问题或者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领域实施重点监管;可以进一步完善监管程序,保证消防官兵在信息化工作中按流程办事,提高程序意识。

4总 结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消防信息化工作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消防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同时也造成了一些网络安全方面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广大消防官兵有必要提高网络安全意识、提升网络安全知识水平,完善信息安全技术措施和信息安全管理措施,确保消防信息化工作安全开展、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付鹏.浅析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消防信息化工作中的应用及存在问题和对策[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27).

[2]段秀红.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消防信息化工作中的应用及存在问题和对策[J].科技传播,2012(23).

篇7

[DOI]10.13939/ki.zgsc.2015.11.147

高等院校尤其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办学定位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应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知识能力的系统化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抓手和根本出发点。传统以学科体系为着眼点的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点的讲授,学生所学知识不少,但是缺乏知识掌握的系统性和连贯性,进而无法顺畅地将所学知识综合应用实际当中。为解决这一问题,天津理工大学中环信息学院大力推进课程改革,选取实践性较强的部分课程作为前期试点进行课程开发,重在理清课程开发的思路和目标、课程开发的实现方式以及课程开发的成果应用等问题。本文主要针对《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课程的改革进行阐述。

1 课程开发的思路和目标

1.1 课程开发的思路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讲授,其要点和精髓在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而非学科架构的系统化。《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课程授课的一般讲授顺序是:第一部分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包括IP地址、子网划分、VLSM(Variable Length Subnet Mask,可变长子网掩码)、CIDR(Classless Inter-Domain Routing,无类域间路由)和以太网基础知识;第二部分路由器相关知识,包括不同路由协议的工作原理和配制方法、访问控制列表、NAT\PAT技术等;第三部分交换机相关知识,包括交换原理、STP以及VLAN技术等;第四部分广域网、WLAN(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无线局域网)相关知识及配制方法;第五部分IOS(Internetwork Operating System,网际操作系统)安全配置等。针对《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课程的内容及特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授课内容进行整合:打破以往知识点的讲授顺序,将知识结构进行重构,依托实验教学环境,以实际应用中网络工程技术人员要完成的工作任务为主线,以实施任务的过程和步骤为载体,构建工程项目任务。

1.2 课程开发的目标

(1)构建以提升实际动手能力为目标的教学环境。教学软环境的构建包括:编写教学大纲、教材、案例汇编等;教学硬件环境的构建包括:模拟真实环境的场景设计、实验环境的搭建等。

(2)构建以提升实际动手能力为目标的考核评价体系。在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的基础上,探索以提高实际动手能力为导向的考核评价体系,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

2 课程开发的软硬件平台与教学方法

2.1 课程开发的软硬件平台

以网络工程与网络安全实验室为依托构建课程开发的软硬件平台。硬件平台:该实验室有三层交换机12台、二层交换机12台、路由器12台、防火墙6台、无线AP6台、CVM虚拟机3台(可同时模拟48台PC),上述硬件设备可同时供6组48名学生进行开放式网络实验;软件平台:该实验室共有Dell品牌的PC48台,根据需要装有packet tracer、GNS3、HW-Routesim3等模拟环境,可支持工程类复杂网络拓扑的搭建与设备配置。

2.2 课程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定“某大型会议中心网络接入”、“某大型企业内部网络接入”、“某大型三甲医院内部网络接入”、“某综合性大学校园网规划”、“某智能小区内部网络接入”、“某连锁快捷酒店内部网络接入”、“某大型银行网络接入”、“某大型购物中心网络接入”、“宽带城域网汇聚层与接入层的规划”以及“某大型综合图书馆网络接入”10个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项目,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上述项目进行选择,依托网络工程与网络安全实验室的软硬件设备,将《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课程中所涉及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整合,应用到上述项目中。下面以“某综合性大学校园网规划”为例,说明《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课程开发的具体过程:

某综合性大学校园网规划

(1)网络的规划与设计。如图所示。内容包括:1)从模块化和层次化两方面来考虑网络的拓扑结构设计。模块化设计可解决网络扩展性及网络间冲突的问题;层次化设计将网络分为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三层架构。2)IP地址的规划应与网络拓扑结构相适应,既要有效利用地址空间,又要体现出网络的可扩展性、灵活性和层次性,便于网络中的路由汇聚,减少路由表的长度,同时还要考虑到网络地址的可管理性。

(2)网络设备的选型。根据实际需要,查阅质量过硬、性价比高、售后服务好得多的品牌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以及无线接入等网络设备的技术参数并进行比较。

(3)接入层交换机的配置。接入层交换机直接与用户节点相连接,是各个网络模块接入汇聚层的重要设备,主要通过VLAN技术划分子网,进而隔离各模块之间的广播流。

(4)隔离网段间的互联互通。配置三层交换机或者路由器实现VLAN间的连通。

(5)路由器的配置。配置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实现多区域多网络之间的连通。

(6)网络安全配置。主要涉及交换机、路由器以及防火墙的安全配置,例如交换机的端口绑定、路由器的访问控制列表、防火墙的过滤规则以及网络地址转换等。

(7)其他技术在网络建设中的应用。主要涉及无线网络技术等。

通过对上述“某综合性大学校园网规划”项目的分析,将原有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任务式课程体系,开展教学活动。

3 结 论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建设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应用技术人才的重要载体。《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打破传统的以学科体系为主线的课程结构,以实际工程案例为背景,以模拟组建真实网络为工作过程,以前后具有逻辑关系的递进式工作任务为驱动进行课程体系的开发,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篇8

二、2010年度风险管理工作计划

根据计算机及网络管理办法加强对信息安全和信息系统的风险管理.(一)信息安全风险管理:

计算机数据和信息包括公司计算机和移动存储设备里内存储的销售数据、活动方案、财务报表、员工资料、客户资料、生产技术、各种合同和档案资料等。

一、各种数据及信息严格控制在公司内部,任何人不得泄露公司的数据及信息;

二、涉及机密的资料处理按公司的保密规定执行。严禁将存有涉及公司经营管理、销售合同等信息的移动存储设备带离公司,

三、公司计算机里的保密资料文件夹不提供共享。

四、对个人使用的公司计算机中的重要数据文件,员工定期备份到移动存储设备;电脑管理员负责将服务器上的oa数据库及其他数据库每月底备份一次,每半年一次将备份数据刻录成光盘,并做好记录。

五、加强对系统服务器的安全管理,及时升级更新各系统。

(二)信息系统风险管理:

从信息处理的过程来看,一个信息系统模型大致包括几个要素:信息数据、输入、数据处理/信息处理、输出、过程控制和结果反馈。管理信息系统是特定的信息系统,是信息系统在管理中的应用。管理信息系统中包括管理数据处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it在信息系统风险管理策略与解决方案主要表现在软、硬件两个方面。

一、计算机在使用中发生故障或困难,使用者作简易处理仍不能解决的,由电脑管理员负责维护、维修;

二、  计算机维修维护过程中,首先确保对公司资料和个人资料进行拷贝并且妥善保管,防止丢失或者失效。

三、计算机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或具有一定操作经验,未经培训或无操作经验者一律不准使用公司计算机。

四、计算机的使用要严格按照有关操作要求进行,要做到人走停机断电.

五、严禁在计算机旁存放易燃品、易爆品、腐蚀品和强磁性物品,严禁在计算机键盘附近放置水杯、食物.

六、定期对使用中的软件进行软件更新检查,及时升级,保持其可用性;

七、定期对系统垃圾、磁盘碎片等进行清理、整理和维护工作。

八、严禁随意复制他人软件及使用来历不明的光盘、闪存和其他移动存储设备,以防感染病毒;。

九、严禁安装各种盗版软件,防止盗版软件留下软件后门造成的信息泄露。

十、严禁擅自修改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设置(如ip地址、浏览器的相关配置、oa的参数设置、杀毒软件的设置、操作系统的参数设置等)。

篇9

高等职业教育的任务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要求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必须具备实践技能,仅仅凭显性知识的课堂教学很难使学生掌握实践技能,而这个过程可以通过顶岗实习来实现。顶岗实习是教学计划中综合性最强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顶岗实习,学生能够尽快将所学专业知识、岗位技能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实现在学期间与企业、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顶岗实习对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练就过硬的职业技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同时顶岗实习这门课程又不同于一般的课程,有其自身的特点。顶岗实习的教学活动的实施场地不在学校,学校的教学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学生处于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上,使得这项教学工作的管理变得非常复杂,而且效率不高。如何加强顶岗实习的组织与管理,确保顶岗实习各项任务按质按量的完成,是目前高职教育工作者共同面临的一个难题。有不少高职教育工作者积极开展了有关顶岗实习实践教学管理的研究,但研究成果主要还是局限在制度管理的大框架内。

一、顶岗实习存在问题

目前,国内的高职院校对顶岗实习实践教学的管理主要是制度管理模式。全国每所高职院校都制定了相当完善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形成了具有规范化、系统化的整体性顶岗实习规章制度,包括学生顶岗实习指导书、教师实践教学指导工作规范、安全管理制度等。这种管理模式在制度上是完善的,但是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根据调研,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工作难度大

学生实习地点分散,学生之间和教师之间信息传递困难,同时学生的日常生活都在实习单位,管理主要由实习单位负责,学校基本上处于遥控管理状态,这样,往往会出现学校与实习单位脱节现象。例如顶岗实习工作单位变更申请,学生往往是先斩后奏,给管理带来很多麻烦。再如实习过程中,需要传递学生的信息和文档,由于受学生获取相关信息和文档渠道的限制,传递非常麻烦。尤其是部分学生责任心不强,教师需要花费很大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完成相关工作,同时学生容易养成懒惰、依赖的职业工作习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开发了专门的顶岗实习网络管理平台

(二)重视程度不够高

目前,许多教师在教学观念上还是倾向于将课堂传授知识作为首要甚至是唯一的教学任务,而认为顶岗实习就是学生找到了工作,不需要什么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实习企业、实习情况及实习效果不闻不问,很少到顶岗实习企业进行现场指导。

(三)考核标准不合理

许多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考核评价内容分为实习纪律、实习内容、实习报告等几个方面。程序是首先学生自我评价,然后学校指导教师参考企业指导人员的意见综合打分。这种考核方式看似合理,考虑到了学生、学校、企业三方,但实际上学校指导教师与企业指导人员沟通很少甚至不沟通,导致考核方式流于形式,并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顶岗实习情况。

二、顶岗实习网络管理平台功能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尝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了专门的顶岗实习网络教学平台。山东丝绸纺织职业学院17个专业均建立了顶岗实习网络课程,具体功能如下:

(一)总体功能

学生可以通过顶岗实习网络课程平台查看消息、新闻,提交月结,提交更换实习单位申请等资料;可以给教师、同学发信息、在线交流等;指导教师可以查看信息、新闻,监控学生实习情况,批阅月结,发送或者回复学生信息、申请;网络课程管理者可以信息、新闻、管理本班学生的实习、就业资料,监控学生实习情况。

(二)模块功能

1、顶岗实习工作计划提交平台

要求学生在到达顶岗实习单位后,要在企业指导教师的帮助下,按照本专业实习指导书要求,在一周内完成顶岗实习工作计划,并通过网络平台提交给学校指导教师。工作计划至少包括各阶段实习岗位、实习内容,实习结束后应该形成的工作效果。教师在一周内必须与学生沟通交流,完善工作计划,形成切实可行工作计划,作为学生实习结束后考核的依据。

2、月结提交平台

学生实习过程的管理与记录,要求学生每一个月上交一份月结,月结至少包括学生的实习地点、单位与岗位,实习内容,工作经验总结,是否达到实习计划预期目标,下一月的工作计划。

3、实习单位更换申请平台

学生调换实习单位的审批程序,学生在向实习单位提交辞职申请前,需先向学校指导教师提出申请,经指导教师同意后,方可向实习单位提出辞职申请。严禁“先斩后奏”,对于不履行手续的学生予以通报处理,通过网络课程使每一个学生明白制度的严肃性。

4、教师与学生交流平台

包括及时通知、公告、自由意见的论坛和方便学生与教师信息交流的平台。要求教师在一个工作日内必须回复学生提出的问题。

5、顶岗实习考核平台

方便校外指导教师查看学生实结报告,保证报告的真实客观性,杜绝学生抄袭,真正参与到学生考核当中,给出客观公正的评价,避免传统考核方式中校内外指导教师评价考核互相脱节的弊端。

三、顶岗实习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一)管理方便有效

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教师与学生交流方便及时,能够随时掌握学生工作状况,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同时可以准确掌握学生顶岗实习工作单位,杜绝私自更换实习单位的情况。

(二)总结报告客观真实

学生将实习岗位的工作内容、岗位职责、工作流程、经验体会等整理成一份技术总结报告。总结报告必须与实习月结的内容相一致,使得学生必须认真总结实习期间的工作岗位、体会,从而避免传统顶岗实习考核中月结与总结报告同时上交,造假抄袭严重的现象。

(三)生产实践密切结合

学校教师通过批阅月结以及实习报告能了解企业生产一线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等,有利于教师更加了解行业企业发展动态,积累实践教学素材。

虽然我们开发了顶岗实习网络教学平台,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他也有自身的缺点。因此我们还要积极配合实习单位工作,加强与实习单位指导教师的联系,了解学生在实习单位表现情况、工作完成情况等。同时,教师要到学生实习单位进行顶岗实习巡回检查,与企业沟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不断完善网络教学平台中不足的地方。

参考文献:

[1]刘峰,张岸杨.基于三层体系结构顶岗实习管理监控网络平台的构建[J].职业教育研究,2009,(04).

[2]罗金梅,罗恩华.高等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的探索与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11).

篇10

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北京联合大学教学站是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与北京联合大学职教师资培训基地于2001年联合创建的。北京联合大学是一所以高职为主三教统筹的综合性市属大学,现有在册学生三万余人。教学站成立的目的是发挥两所大学的优势,拓宽北京市成人高等教育的领域。联大教学站依托北京联合大学全国重点建设在职教师资格培训基地全方位开展远程教育工作。教学站开设了职业教育、教育管理、电子商务、工商管理、汉语言文学、学前教育六个专业,专业类型由专升本拓宽至高起本,在校学生近八百人。

(二)教学站教学管理的目标及工作计划的制订

北师大网院联大教学站在网院的直接领导下,以完成网院下达的教学计划并通过对站点辅导教师和学生的管理达到通过远程教育培养一批有能力、有技术、懂管理、会研究的合格本科毕业生的目的为管理目标。以此目标为前提,结合教育管理理论,在一定的政策指导下,对教学站工作内容、管理质量、管理方式、工作方法等进行预先安排,从而完成工作计划的制订,为教学站工作人员提供明确的方向和政策。教学站既以管理育人为基本方针,以学生和教师为管理对象,以培养合格人才为最终目标,所有工作围绕上述三个方面开展。

(三)教学站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

教学站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就是工作计划的执行和落实。尽管远程教育具备很多优势,但真正意义上的远程教学并不简单,开展远程教育的院校为了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的特点,不仅要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更要从课程结构形式和内容安排及教学管理上下工夫。

1.对辅导教师的管理。对教师的管理是远程教育中有别于传统教育的一项内容。在远程教育中,主讲教师一般与学生是不需见面的,通过课件、广播等形式向学生进行单向的知识传授。针对远程教育时学员依靠网上和课件学习而出现学习困难的特点,教学站为了解决学员在网上学习存在的问题及部分学员缺乏自主学习的自觉性等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对各专业每学期开设的主要课程安排了定期面授辅导串讲。

2.加强学生管理,确保远程教育质量。参加远程教育的学生主要是有一定工作经历的成人,他们在社会中担任一定的职务,同时又要为自己知识的完善和素质的提高而继续参加业余学习。对这些学生的管理与还未走出校门的在校学生相比,是有很大困难的。但正因为这一特点,远程教育才能体现出其优势。学生想学习,而又因为种种原因不能按时按计划学习,这就要求学生有充分的学习主动性。学生只有对自己的学习具有了较大的自主和控制权,学习才能更为主动和有效。

3.协调辅导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远程教育中的师生主要通过网络等媒体进行间接交流,面授辅导成为交流的途径。由于辅导教师和学生的身份、任务、利益、能力、认识等方面不尽相同,在面授辅导中可能产生矛盾与不和谐,可能导致辅导效果不佳。教学站通过协调二者关系来减少矛盾的产生。

(四)教学站管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通过教学站的管理,发现远程教育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1.学生学习目的性不强,很难保证学习的有效性。如果不经过教师引导,直接让学生通过网络学习,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浏览式的学习就难以留下深刻的印象,学习效果差。

2.对于比较抽象的概念单纯通过网络自学难以入门。如计算机、数学等理科概念,难以在既定的学时内完成学习内容。

3.学生在网络课程学习中,由于理解不深,容易误入歧途,产生迷路现象,而且一旦迷路,很难回到正轨上,从而偏离既定的学习目标,在广阔的网络资源中迷失学习方向。经过多次问卷测试、访谈调查研究以后,根据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及时进行了调整,根据具体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管理。

1.在学生进入到某一部分重点、难点内容学习之前,采取网上答疑、教师面授等教学方式,对该部分的重点内容进行概述、归纳总结,提出这一部分的学习目的与学习要求,让学生整体了解以后,带着问题学习,同时也避免了“迷路”现象。

2.对于学生初次接触的技术内容、抽象概念,采用课堂演示教学进行入门引导学习,进行示范教学,对其中的一些抽象概念进行讲解,然后提出问题和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实践练习,效果很好。

3.定期进行网上答疑或专题讨论,开展网络协同学习。在这个过程中,解决了学生在远程自学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问题,并且通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实现了教学相长,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增加作业中的论文和调查报告的比例,或以小组讨论发言稿的形式完成某门程的大作业。如教育管理专业的《教育心理学》课程,通过5次小组讨论,大家合作完成讨论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