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报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2-19 08:13:2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小学生数学报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小学生数学报论文

篇1

长久以来,在人们观念中“论文”好象是硕士生、博士生所进行的专职工作,小学生也能写论文吗?其实,所谓的数学小论文,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所习写的以数学内容为中心的短小文章,它可以是学生对某一个数学问题的理解、评价,可以是数学活动中的真实心态和想法,可以是进行数学综合实践活动遇到的问题,也可以是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经过等。数学小论文到底写什么?这是学生很困惑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将数学小论文分为以下几类:

(1)阅读启发型。通过阅读数学学科发展的历史、数学家的成长故事、数学童话故事获得一定的启发。写一写自己的心得、认识等。

(2)回顾反思型。可以在某一个阶段学习结束时,对学习的知识点进行梳理;也可以对数学学习的过程加以回顾,总结学习中的得失,总结学习方法和经验,反思对所学数学知识存在的困惑。

(3)问题探究型。可以对某个数学问题进行研究,探索规律,得出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也可以把某一道有挑战性的题目简便的或与众不同的解法(包括一题多解)条理清晰地写出来

(4)实践应用型。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对生活中与数学有关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写成文字。

(5)创作型。包括数学故事、数学童话等。学生将数学知识融入于故事或者童话的情境中,体现了数学学科和语文学科的整合。

二、怎么写――如何指导学生写论文

1.组织丰富的数学实践体验活动

学生只有有了讨论数学的兴趣和研究的数学问题。才能让学生撰写论文有事可议、有问可究,才会下笔如有神。那么撰写论文的源头在哪里?笔者认为来自数学文化氛围的营造和数学活动的开展。笔者在日常教学中通过布置黑板报数学专栏、数学活动展板、数学风采宣传窗等,争取让教室的每一面墙、每一块板“说话”,让学生在浓厚的数学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开辟每周一次“智慧数学”实践活动课,开展读数学读物、讲数学家故事、设计数学小报、攻打数学擂台等数学体验活动。把课堂变为学习数学的乐园;课间指导学生玩玩“抢报三十”、“算二十四点”、“五子棋”等游戏,让学生体验玩数学的乐趣;在春秋游活动中,引导学生寻找春秋游中的数学问题:有的学生步测草坪的周长和面积,有的学生估测古塔的高度,有的学生在估算小树林中树的棵数,还有的举着照相机寻找公园里的不规则图形……: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心生活、关心国家大事:神州六号飞船飞天了,上网查找相关科学知识,算一算有关的数学问题:珠穆朗玛峰新身高测量结果出来了,探究一下世界最高峰变矮的原因:学了“调查统计”后调查家中、学校几个月来的用电、用水情况或者食堂用餐浪费粮食情况,算算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粒米的价值……在这些实践体验活动中。学生们发展了学习数学的能力,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写作欲望。

2.指导学生写论文要循序渐进

根据儿童的身心特点,在指导学生写小论文的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点做法。

(I)从兴趣入手,先任意写后按要求写。在初始阶段,不规定内容和格式,让学生自己根据感兴趣的话题试着写。无论其写得如何,教师对学生所写的材料组织评议时,只要能写都给予充分肯定。

(2)从说话入手,先说后写。教师提出一个数学问题或创设数学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全班进行说话训练。由大组到小组,引导学生口头将意思表述清楚、将语言组织通顺,为笔写扫清思维障碍,接着才让学生试着在日记本上写下叙述内容。

(3)从写话写段入手,先部分后整体。低年级学生表达能力弱,撰写小论文不应作过高要求,习写中先针对一个片段、一个问题,让学生写一句话或一段话。再到整体构思,用整篇文章完整记述或表达。其中不会写的字词,允许用汉语拼音代替。

篇2

题目: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心理成因及分析研究

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多年,我们经常发现有这样一些学生,他们是聪明孩子,对于书本上或课外有一定难度的思考题,能够顺利解出,但平时数学作业的正确率一直不高,数学测验考试的成绩也很少有满分的记录。导致这些学生作业正确率和测验考试成绩与其实际水平不相吻合的主要原因是,他们在练习的过程中,经常出现诸如23-7=18之类的低级错误。对此,老师和家长一再提醒他们做题时要细心。但这种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学生的低级错误还是屡见不鲜。

目的、意义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努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促使学生在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中对计算产生兴趣,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通过研究,发现学生计算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错误原因,找到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对策。进一步探索有关计算教学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初步建立数学计算教学课的资源库。

使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形成计算技能,提高计算能力。同时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耐心、细致、不畏困难的优秀品质以及踏实、求真的科学态度。

总结阶段(**年**月)整理研究过程中的材料进行分析、总结,撰写研究报告、结题论文。

申请人的研究水平.课题组成员的知识结构合理,有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有能力完成本课题的研究工作。

组织能力和时间保证:

(2)活动时间安排:每两周活动一次,课题组每月进行一次交流总结,每次活动均应有书面记录。

人员安排:

**:结合本年级本班实际制定出详实的研究计划,并按研究计划定期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及时向课题组组长汇报研究情况,积极主动接受专相关的指导,对取得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及时书面报告课题组长。

数学论文开题报告(二)

意义:

(1)通过对若尔当标准型理论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对若尔当标准型的进一步和巩固,能更好的体现数学的思想方法在科技,生活各个方面的应用。通过对若尔当标准理论应用的学习,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更好地处理问题。比如对若尔当标准形的推导过程和过渡矩阵的求法及在n阶矩阵中标准形的求法

研究状况:

若尔当标准型理论是以矩阵的若尔当标准型为基础的一种数学思想方法。矩阵其中有王莲花发表的关于若尔当标准形与有理标准形的探究及其他数学家在若尔当标准形上进行的一系列关于矩阵的秩和正交矩阵个方面的应用。

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和思路:

主要内容:

(1)矩阵的历史背景和发展状况,矩阵若尔当标准形的基本定义及计算;

(2)矩阵若尔当标准形的求法;

(3)依据具体实例论述若尔当标准形理论的应用,并阐述自己的观点见解。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搜集整理相关研究资料,为研究做准备;

(2)总结说明法:对微积分中值定理的推广及应用进行逻辑分析。

思路:

首先说明若尔当标准形理论是以矩阵的若尔当标准形为基础的一种数学思想方法,矩阵的若尔当标准形是线性代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后说明它通过数字矩阵的相似变换得到,那么可以知道矩阵的标准形具有结构简单、易于计算等优点,尤其关于化矩阵为若尔当标准形的理论及方法,然后着重总结说明矩阵的若尔当标准形在线性代数上的广泛应用,例如解矩阵方程,求矩阵的秩,分解矩阵等。

准备情况(已发表或撰写的相关文章、查阅过的文献资料及调研情况、现有仪器、设备情况等)

[1]王莲花,矩阵的若尔当标准形与有理标准形的关系探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3)

[2]王英,若尔当标准形问题新探[J],《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1)

[3]顾江永,若尔当标准形的一个标注[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4)

[4]高芳征,常瑾瑾;若尔当标准形的标注[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02)

[5]北京大学数学系几何与代数小组,高等代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6]徐仲,张凯院;矩阵论简明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7]王萼芳,石生明;高等代数(第三版J[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9

[8]李桃生若尔当标准形的理论推导和过渡矩阵的求法《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3总体安排和进度(包括阶段性工作内容及完成日期)

1.20**年**月10日——20**年1月10日:选题及论文前期准备;

2.20**年1月10日——20**年3月5日:完成论文开题报告;

3.20**年3月5日——20**年4月10日:完成论文初稿;

篇3

老师:女,1978年9月生,本科,x市实验小学教师,x市骨干教师,曾获“x市优秀团员”、“x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个人”“x市师德标兵”、“x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等称号。她先后被吸收到“x市骨干教师培训班”、“镇江市骨干教师培训班”学习。

她热爱本职工作,关爱学生,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和数学思维方法的培养,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展。她每天收集、撰写教育教学案例已达十余本。

XX年6月,她不畏强手,虽年仅23岁,却一举夺得了“x省现代小学数学评课一等奖”。XX年11月她荣获了“x市青年教师评课一等奖”。XX年4月,她又取得了“镇江市基本功大赛第一名”的好成绩。她曾赴南京、上海、镇江等地上展示课26节。她专心新课程实践研究,近两年,有8篇论文在《小学青年教师》、《继续教育》等省级以上报刊杂志上发表。她辅导学生写的数学小日记在《小学生数学报》上发表。

她以一个平凡教育工作者的诚挚,投身于教育改革的风尖浪头,经过反复实践和探索,形成了“实、趣、活、乐”的教学风格,她真正成为了全市低年级数学青年教师中的佼佼者。

篇4

在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求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的每个方面,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要达到这一目的,课堂教学的研究是首当其冲的,数学猜想是数学中的一种思想和方法,是根据已知的事实和数学知识,对未知量及其关系所作出的一种认真判断。任何猜想要经过验证,才能确定其是否具有普遍意义,猜想验证的过程,也就是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探索的过程。学生在猜想过程中,思维会有很大的跳跃性,有利于主动性的充分发挥和创新能力的逐步提高,因此,在当今创新教育中要注意学生猜想能力的培养。在小学数学中,实施猜想,教师引导培养学生敢于猜想与质疑,应当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无论是在例题分析还是在应用题解答中,应当培养学生良好的猜想习惯。其实施途径简要归纳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新入课程中介入猜想提高学生参与问题分析的热情

小学生性情单纯,善于猜想。每个小学生都具备猜想的天赋,在新入课程中介入猜想,可以提高他们参与问题分析的热情,激活他们内心潜在的猜想欲望,对他们数学知识的探究产生鼓舞。每个章节的新课程中总会介入新的知识点,而这些知识点均是他们产生猜想的良好因素,在课程伊始就鼓励他们大胆的进行猜想,能让小学生对新课程的知识点产生浓厚的兴趣。

如圆的周长计算中,教师可以提问,如何获得圆的周长呢,这时候可以引发学生的猜想,有的学生说可以用卷尺衡量,有的学生说可以在圆上打个记号,然后在底下滚动一圈测试滚动痕迹的长度……由于猜想,使大家进入了对圆周长猜想的热烈气氛中,同学各抒己见,对圆的周长计算方式充满了兴趣,最后教师可以提问,大家说的方法都不错,那么试问,地球也基本上可以算周一个圆形,怎么测试地球的周长。显然,用学生的猜想去解决这个问题不太符合实际。带着这种疑问和猜测,教师引入π在圆周长中的运用,通过这样的解答,使得学生增加了对圆周长的计算兴趣,获得了他们对新课程的学习兴趣。

二、联系生活引导学生应用教学猜想解决各种现实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现实生活是数学知识产生和应用的不竭源泉,通过创设鲜活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应用教学猜想解决各种现实问题,体验数学的无穷魅力,这是对数学教学的首要的整体目标。因此,引导学生运用探究出的结论与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从中感受到生活与数学息息相关,体验数学活动的愉悦性和处理问题的优越性。这一阶段既有利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及在生活中有效地运用数学的积极态度,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转贴于

三、在“操作”中萌发猜想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

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动手操作过程是知识学习的一种循序渐进的探究过程,小学生一般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动手操作便是一种以“动”促“思”,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他们拼一拼,画一画,量一量等操作活动,以满足他们的个性心理需求,同时也有利于他们从中萌发猜想。例如,在数学活动课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教师先出示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纸片,引导学生通过度量,剪拼其两个锐角,和拼成一个长方形的方法,得出:直角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180°。通过这一操作活动,学生对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有了充分的了解,很自然地会引发他们展开猜想,教师可以适时引导“请同学们猜一猜,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呢?”由于受某种思维障碍的影响,学生或许会猜想出:锐角三角形内角和小于180°,钝角三角形内角和大于180°。教师指出:“这个猜想对不对,还有待我们证实。”波利亚有一段精彩的论述:“我想谈一个小小的建议,可否让学生在做题之前猜想该题的结果或部分结果,一个孩子一旦表示出某种猜想,他就把自己与该题连在一起,他会急切地想知道他的猜想是否正确。于是,他便主动地关心这道题,关心课堂的进展,他就不会打盹或搞小动作。”

四、形成模式,鼓励猜想

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素养,表现在他们的学习过程中,善于独立地思考问题,善于常识、善于猜想、探索,能够有效地应用原有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为此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要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地猜想尝试探索和创新。在授课中应启发学生多提问,放手让学生大胆猜想,积极思考、分析,并进行自我判定。在学生的探索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猜想、尝试、探索的喜悦,并能够形成一定的模式为学习新知服务。

五、利用课外活动提高的数学猜想能力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相较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具有空间开放,时间充裕的特点。我们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猜想教学”,还要在课外活动时间设计丰富的猜想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猜想能力,使学生能在课堂上更好的使用“猜想——验证”式学习方式。

比如在平面图形面积的总复习课中提出“给定周长时,什么图形的面积最大”,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能进行猜想的活动。先让学生大胆猜想:周长一定的时候,什么平面图形面积最大?学生会根据日常经验、个人喜好等有各种不同的猜想。然后由学生自主验证,可以是独立验证,可以是有同一个猜想的小组验证,也可以是有不同猜想的小组验证,学生在验证过程中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运用画画,算算,推推等方法来进行验证。

总之,平时同学们学习数学,往往跟着感觉走,没有固定的数学思考方法,思想方法比较单一,提不起学习兴趣,课堂死气沉沉,阻碍学生的思维发展,课堂失去活力,失去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猜想的应用,又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使课堂活起来。在数学教学中,营造猜想氛围培养学生猜想能力的同时,不仅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为学生解决一些探索性、开放性等数学问题提供了可靠的途径,还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素质发展了学生的智能。

[参考文献]

篇5

职称梯队,都是神马;心藏勾三股四玄五,口述加减乘除平方;

以往走马观花闲逛,今后快马扬鞭工作;自从小福来到,从此天马行空;

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对同事尽心尽力,彬彬有礼;对学校真心热爱,热情服务;

学带已囊中之物,特后当为期不远;

今日君子一言,他日驷马难追!

数风流人物,还看马——晓——明!

事迹介绍

老师一直在小学从事一线教学工作,近五年进行了一轮小学三至六年级的数学循环教学工作。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安心三尺讲台,默默耕耘,无私奉献,有良好的师德风范和教师素养,遵纪守法,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有极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能够与其他老师团结协作,互帮互助;历年来较好地完成了学校交给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树立敬业、乐业的世界观、道德观,是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近五年,新北区年度考核优秀2次,获市新北区行政嘉奖3次。

老师始终把让孩子享受良好的数学教育作为自己的重大责任;率先垂范,为人师表,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关心爱护学生,具有丰富的学生管理工作经验,任教班级学生的满意度较高。在教学中,谦虚好学,精心钻研,积极投身于教改的浪潮中,树立大数学的教育观,努力把教育的重心转移到促进学生的发展上来。课后,积极创设条件,指导学生参加数学社团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多名学生在《小学生数学报》竞赛中获奖,本人也被评为优秀辅导员。

通过多年打磨,老师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2006年被评为市数学骨干教师。多次在市、区级教研活动中执教公开课,获得了与会专家和老师的一致好评。在2010年江苏省小学数学优秀课评比中,执教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获得了江苏省一等奖。2011年获新北区基本功竞赛一等奖,2011年获市基本功竞赛一等奖第一名。

篇6

关键词 学校足球 运动训练 重视程度

中小学生足球是足球后备力量中坚力量,对中小学生提前进行足球运动的教育对我国足球运动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许多学校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在智育方面的提高,很少关注学生的体育方面,于是出现了许多中小学生体质下降的趋势。各级各类学校必须把发展体育运动,增强学生体质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针对这一情况我对陈仓区中小学足球运动的开展情况进行了一次较为详细的调查,了解和掌握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前提下中学足球运动的开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其存在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可行的建议。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主要研究陈仓区中小学足球运动开展的现状,以陈仓区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范围覆盖全区各乡镇中学,具有地域代表性。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教育学、学校体育等权威著作,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中相关研究成果,以便更好的完成论文。

2.问卷调查法。对陈仓区10所学校的学生、体育教师发放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

3.数理统计法。对收集到的文献资料及数据进行归类统计,并进行数据百分比处理。

二、研究结果与讨论

(一)陈仓区中小学足球运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1.足球项目开展的形式单一。调查发现陈仓区足球项目的开展大多以自发的业余比赛的形式出现,而且参与者大多是中学生。各支队伍无系统专业的训练,比赛水平低。与校内比赛多而频繁相比之下校与校之间却没有任何比赛,无形的阻断了校与校之间足球的交流,以及足球技战术水平的提高。

2.足球专业教师情况。在中小学里的业余足球训练中,体育教师身居体育教学与足球训练两职,因此,他们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处于核心地位,他们的专业能力,直接影响着业余足球训练的质量和效果。足球教师在学校开展足球活动中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是活动过程的设计者和组织者,是中小学生的教育者和指导者。

3.各学校领导对足球运动开展的重视情况。校领导对足球是否重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该校足球运动的开展,然而领导是否重视不好用统一的标准衡量,调查中校领导一般都会表示支持或重视,但真正为场地、为教练和经费等去认真落实的却并不多。所以,各中学校领导对足球运动的重视程度是直接影响到足球运动的重要因素。

(二)开展的条件分析

1.足球项目开展受硬件的限制。场地器材等硬件措施是学校开展足球运动必不可少的最基本条件,其优劣程度能从反映出一个学校足球运动的开展情况。调查的10所学校中无足球运动场地的学校占30%,只有200米足球场的学校占40%,有400米足球场地的学校占30%。足球训练的场地和设施是孩子们踢球的先决条件,中小学足球的教学训练应该具备好的足球训练场地。才能保证足球运动的开展,促进足球运动的实施。

2.学校开展足球训练的经费投入和教师对训练的态度。调查中显示,经费不足无疑是中学生开展足球活动所面对的最主要困难。有四分之三以上的足球教师表明经费问题是学校开展足球活动和训练时面临的最大障碍。学校也有借此推脱,所以让足球教师的热情大打折扣,很多的教师也就应付差事,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训练工作中去,训练的质量就可想而知了。

三、结论及对策

(一)结论

1.陈仓区绝大部分的学生对足球运动还是有正确的认识的,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下降,同时很多学生没有意识到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2.陈仓区足球项目的开展大多以自发的业余比赛的形式出现,比赛水平低阻碍了各学校之间技战术的交流。各学校足球教练多由体育教师兼任,学历层次不高,教学模式陈旧,专业足球体育教师匮乏。

3.陈仓区中小学校领导多数追求升学率,追求名校效应,对学校开展足球运动开展重视程度不够。

4.训练比赛经费不足、保障不利,训练比赛的经费投入不平衡, 绝大多数学校没有将训练经费投入足球运动的开展中,教练员的积极性不高。

(二)建议

建议学校要转变陈旧的应试教育观念,依靠社会力量,筹集资金积极寻求赞助,逐步解决学校场地和器材不足问题;教育行政部门改变传统观念,加大对中小学足球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中小学足球教师的专业素质,改善教师知识结构,加强中小学足球课程建设。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十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Z].2006.12.20.

篇7

【中图分类号】G623.5

情景教学是当前比较流行的教学方法,也是极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生活情境进行教学能够将数学里的一些枯燥的内容通过生动、多样的方式展现出来,能够让小学生们准确的掌握相关内容,帮助他们理解,这种教学方式还能够促使学生进行积极的生活实践,提高其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小学生的学习具有创新性也是我国新课改的基本要求。同时还应当注意到在进行生活情境设置时要考虑班级内多数学生的情况,以此为依据进行教学设计。教师所设的教学生活情境要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教师所设的教学生活情境要纯洁健康。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生活情境教学的作用

我国多年以前就提倡素质教育,但是素质教育的理念在我国实际教学中贯彻的程度如何还难以确定。小学教学是素质教育的起点,数学教学又是小学教学的基础,所以,每一个小学数学教师都应当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教学创新,笔者通过理论和实践研究认为,利用生活情境进行教学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式,其作用体现如下

1.能够更好的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

生活情境就是每个人生活的实际情况,利用这一方式进行教学可以说是让学生在自己熟知的生活情况下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够让小学生充分认识到其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情况时密不可分的。同时《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对于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更有详细的阐述"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但实际的情况时小学生的认识能力还不能够直接消化所有的理论知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教师应当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常识进行举例以便学生全面掌握相关知识。

2.能够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建议"小学数学教学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小学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各方面都还处于积累阶段,其对外界事物充满着好奇且认识模糊,而小学数学虽然看似简单,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还是比较困难且抽象,因此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熟练、轻松的掌握知识必须采用灵活的方法即教师要解决

教学有效性的问题。学生也是生活在平常社会中的个体,在生活中肯定会遇到不同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学生的生活情境进行教学,可以方便学生理解问题,形成一种形象的熟悉感。

3.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

当前的教学不能仅仅要求提高学生解决理论问题的能力,而且学生面临的问题也不仅仅是纸面上所出现的问题,所以小学数学教学在教学中要给孩子们创造身临其境的感受来学习数学,让其在各种生活情境中去学习和思考问题,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学习,这样能够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

二、在利用生活情境进行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1.教师所设置的教学生活情境时要从大部分学生的生活出发

只有通过从实际出发才能更好的做好教学工作,让教学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的情境设置时要对班级的学生有个充分了解的过程,并做好记录,这样在进行情境设计时才能保障所设置的情境为大多数学生所熟知,而不至于让学生产生陌生感。比如对于农村学校的孩子我们所设教学情境要与当地的生产生活实际情况相适应,我们有些教师比较本本主义喜欢不加选择的将资料书中一些非常都市化的情境搬入课堂,结果使得农村的孩子对那些情境非常陌生,那样孩子们也就难以较好地去思考情境里的数学问题了。而对于城镇学校的学生则要在情境设置中较好地体现现代化的城市生活特征,有些时候我们甚至还应考虑到当地的民族风俗与。

2.教师所设的教学生活情境应当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素质教育的一个重点就是让学生综合素质有一个极大的提高,这就要求不仅仅在知识方面,而且在思想上、行为上都应当做好教育工作。因此,在进行生活情境设计时也要考虑德育方面的因素,尤其是在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设置时附加进行德育教育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区分善恶美丑、是非曲直,提高其判断能力。比如在进行情境描述时用到了"非常同情帮助也来帮助非常乐意帮助"等极有善意的词汇,这些善意的词汇反复在孩子们的耳边响起,对其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结语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进行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更应该发挥创造能力,我想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就是对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践行,希望这个模式能在此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8

文化是教学的源泉和动力,小学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不能仅仅是对数学公式、数学习题类型的死记硬背,不能失去数学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一、内涵概述

(一)数学文化教育的概念

数学文化教育是在新课改中提出的一项针对数学教育的新理念,其具体是指,将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及数学学术教学转化为灵动性、动态化的数学文化活动,并在该动态化的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仅重视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意识、精神的传达,亦重视对其数学文化素养的培养,并将其内化成个体学习过程中心理活动,从实质上得到学生对数学教育的认可。

与传统的数学教学观念有所不同的是,在数学教育的过程中,其强调的不再是数学的技能教学,而是一种数学文化意识、数学文化创新的形成以及一种数学文化精神及数学文化氛围的熏陶。

(二)数学文化教育的功能

1.有利于学生正确数学观的形成

正确的数学观是学生学习好数学的基础,而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对学生进行数学文化教育则有利于其正确数学观的形成,从而为其学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数学文化教育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其不仅涵盖了数学知识、数学技巧等数学技能式的教学,亦将整个数学文化置于人类的文化系统中,并突破其学科性的限制,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思维的广泛性以及其在其他学科中的价值,形成关联性的数学观。

2.有利于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

数学是理性思维的基础,是培养学生理智态度、批判头南和抽象思维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小学生进行数学文化教育,可以将学生置于完整的数学理论及实践系统,培养其理性的数学文化理念。

3.有利于学生应用意识的树立

只有存在数学意识才能将数学与实践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并将其应用在实际的生活过程中。通过数学文化教学,可以在学生很小的时候就培养其数学文化意识,并同学深刻的、动态化的数学文化教学方式将数学文化意识纳入到学生的文化素养之中,从而将数学应用内化成学生的一种自觉行动。

二、小学数学文化教育的实践探索

将小学数学文化教育积极的实践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可以通过两种教学途径,具体表现如下:

(一)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教育

1.增强数学感染力

将数学文化教育渗入到小学课堂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小学生拥有较强的好奇心,且其与中学生、大学生相比其耐心性、识别能力明显处于弱势,感性思维处于主导地位。因此在小学课堂中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通过视觉转换的方式,摒弃繁复、枯燥的数学的数字化、公式化教学模式,增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感染力,使其利用自己的好奇心,充分探索数学奥秘。

例如小学数学图形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些色彩鲜艳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学习欲、探索欲:<E:\123456\速读・下旬201602\Image\QQ截图20160111125034.png>

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播放出以上两张图片,并提出问题:大家有没有见过以上两种物体呢?两张图片中都存在哪些图形?每种图形有几个?鲜艳的画面感总是很容易就引起小学生的记忆力,并把枯燥的数学图形教学转化为图片的识别,增强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感染力。

2.体验数学的魅力

魅力无论是对小学生还是中学生、大学生来讲都极具吸引力,其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亦能增强其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因此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要增强数学教学的魅力性,并在探究体验中,领悟数学的真谛。

数学文化教育包含的内容较广,且其并不仅仅停留在数学知识的教学中,亦包含着数学趣事轶闻、数学名人及文学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相关数学文化背景的引入,让学生在自主探索、欣赏中体验数学的魅力,如引入我国著名数学大家华罗庚的数学学习故事等,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及魅力,引发小学生对其学习的向往。

(二)在小学数学的课外教学中延伸数学教育

在小学数学的课外教学中在进行数学的延伸教学时,一般都是通过数学作文的方式进行,与语文作文的纯文字性叙述有所不同,数学作文在于作文写作的数字性体验。

例如,要求学生在数学作文的写作过程中体现一种数学计算,就以某位小学生的数学作文写作为例:今天我和妈妈一块逛超市,我们总共买了4种水果,有17个,其中有5个我最爱吃的火龙果,2个爸爸爱吃的橙子,妈妈爱吃的橘子比姐姐爱吃的苹果多了2个,姐姐问我给她买了多少了苹果?我说给她买了4个苹果,姐姐夸我算的真棒!

以上是数学作文的主要写作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提高其对数学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兴趣,完成数学素质化的教学目标。

总之,在素质教育的呼吁下,数学文化教育是小学课堂进行数学教学的必然趋势,通过数学文化教学,不仅有利于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目标的实现与教学任务的完成,亦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发其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为其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9

小学教师课题研究计划范文(一)一、目的意义

1、开展数学小课题研究是学生素质发展的需要。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课程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通过数学小课题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在整体素质上有明显的提高。

2、通过数学小课题研究,在中高年级逐步形成一批优秀学生群体,这些学生应该能在数学学习、能力发展中为全体学生树立榜样,从而为数学学科建设提供重要支持。

3、开展数学数学小课题研究是数学教学改革的需要。

开展数学数学小课题研究是教师拓宽教学视野、丰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形式的重要方面,是数学学习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的重要途径。

二、总体要求

中年级以撰写数学小发现、小体会为主,把握好“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期,训练应体现思维的发散性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高年级撰写数学小试验、小调查为主,引导学以致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作用和魅力。

三、主要工作

1、在数学学习引导讲发现、重创造。

在数学课堂教学和数学兴趣小组或者中,引导学生能够积极敢于思考,善于发现,特别是鼓励学生敢于独立思考,发表不同意见。

2、、在数学教学中,要体现方法重于知识、过程重于结论、思维重于记忆、长远重于眼前的评价思想,特别要重视数学思想方法概括与提炼,逐步形成数学能力。

3、引导部分兴趣小组的学生进行一些调查活动,如节俭、环境、交通、运动、经济、实践等方面开展系列研究,然后用数学的方法去分析,写出小调查、小报告。

4、引导学生读好《小学生数学报》、《时代学习报》、《数学大世界》等数学报刊杂志,指导学生写好数学小发现或小试验或小调查,积极向学生报刊。

5、在适当时候,出一些数学小课题研究专辑,在《小学生数学报》上出一些专刊,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成功。

小学教师课题研究计划范文(二)一、选题的现实意义

1、目前小学数学课内外作业的现状:

①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作业内容拘泥于课堂知识,拘泥于教材,往往以试卷中出现的形式作为课外作业的模式,完成同步练习,机械、重复的较多。作业陷入机械抄记、单调封闭的误区不能自拔。那些限于室内,拘于书本的静态作业使学生埋头于繁琐重复的书面练习而苦不堪言。作业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围着书本做文章的现状,削弱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泯灭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②通过调查发现由于教师在布置练习时只从本身意志出发,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需求,练习、作业形式单调,书面作业似乎是其唯一的形式,毫无新鲜感可言,更谈不上趣味性,致使众多小学生逐渐形成不良的作业习惯。

③我们的教育活动以理论学习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主,评价教学的手段也以考试为主,应试教育倾向严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较差,缺乏创新的精神和能力。

2、时代的呼唤。

①新课程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重视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选在现代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内容,开发实践应用环节,加强实验和各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②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各类数学问题。练习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和保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加强知识与实践的联系在数学练习中变得十分必要。从课改精神出发,改革练习设计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使练习的内容体现个性化、生活化和社会化,作业的形式强调开放、探究和合作,练习的手段追求多感官、多角度,让学生动起来,使练习活起来,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开放中创新,以便收到较好的效果。

基于对练习重要性的认识和练习现状的分析和反思,我们提出了“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旨在通过研究,改变传统的练习观,确立效率意识,从现状出发,从“有效”入手,反思当前哪些练习是有效的,哪些练习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使学生学得既扎实又轻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提质”。

二、研究目标

通过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的研究,着眼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构建和谐、高效的数学课堂,促进教师转变数学活动的视角: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以“数学”的本源为追求,以“有效数学活动”为载体,以“学生和谐发展”为核心的目标,探寻一条有效地促进学生爱学数学、动手学数学的活动组织模式。

三、概念的界定

练习是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练习有无效练习与有效练习之分。练习设计的有效性是指能使学生快速、深刻地巩固知识,熟练技能,同时还要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本课题中所指的练习包括课堂内的各种练习,如书面练习,口头练习,动手练习等;同时也包括课外的练习。

四、实施策略

1.课内练习有效性的实施

数学课堂练习是一堂数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深入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技巧、培养积极的情感和态度、促进学生深层次发展的有效途径;所以一节数学课,练习是否有效,将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因此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练习的内容和形式,既要整体考虑练习方式,又要考虑练习的具体内容,把握好练习的度和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课外练习有效性的实施

①课前作业。调查表明,大都的数学老师不太习惯给学生布置预习,有的老师会把上课做的教具也会给学生准备好。而我们觉得有些内容学生可以看懂的,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去预习,有些教具学生能准备的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准备。②课后作业。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布置的作业越多,学生错的也越多,因此在课外作业上我们要求少布置或不布置书面作业,而布置一些其它形式的课后作业。

(1)实践性作业。实践性作业,不但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拓展性作业。这种作业不仅使学生获得了课本上的基本知识,而且使学生主动地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真正理解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如在教了利息后,让学生向银行职员或家长调查,询问提前支取或延后支取的利息情况。

(3)研究性作业。通过设计一些小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实施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是指练习要根据不同内容的特点,根据学生的现实状况,紧扣教学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还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要注意对后继知识的延伸和拓展,使学生通过练习有所提高,从而真正地实现“练在关键”。

2、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在练习中,结合学生已有知识设计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习题,让学生能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样有助于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生活性原则

练习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问题就在我们身边,认识现实中的生活问题与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从而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开放性原则

练习无论是在内容的选取还是形式的呈现,都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和探索的空间、自主创新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

5、层次性原则

层次性原则包含两个意思,首先从学生方面来考虑,练习必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既要关注后进生和中等生,同时又要关注优秀的学生,让差生吃饱,让优生吃好,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其次从知识系统上来考虑,练习必须要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规律逐步加大难度。

六、理论依据

①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自己的理解。学生是自己知识的建构者。”维果茨基提出:“人的心理过程的变化与他的实践活动过程的变化是同样的”,杜威更提出“教育基于行动”。因此,以数学活动为主线,有效地开展教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

②“数学化”理论。

“数学化”理论认为:人们用数学的方法观察现实世界,分析研究处种具体现象,并加以整理和组织,以发现其规律,这个过程就是“数学化”。“数学化”是学生认识世界、把握世界的方法和过程。学生通过“横向数学化”把生活世界引向符号世界,又通过“纵向数学化”把符号世界一步步地完善。学生的“数学化”的进程贯穿在其所经历的数学活动中,活动是学生“数学化”的根本途径。

③有效教学理论。

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其本体功能而言,是有目的地挖掘人的潜能,促使人身心发展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活动。有效教学理论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1)“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2)“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3)“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4)“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就是在这一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数学活动设计,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益。

七、研究对象

本校四年级学生。

八、研究方法

调查法:主要用于量化分析,做好前测后测记录,为制定“测量评估”指标,经验,提供事实依据。

个案研究法:选取具有一定代表意义的学生或班级作为个案研究对象,对学生做好跟踪调查,为他们建立研究档案,以此作为研究资料。

经验总结法:对实验中出现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经验都要进行及时的总结,

九、研究时间:201x年2月至20x年7月

第一阶段:准备

时间:201x年2月至20x年3月

主要工作:1、拟写工作

2、制定实验方案

3、落实分工

4、拟写准备阶段工作情况汇报

第二阶段:实施

时间:201x年3月至20x年4月

主要工作:1、召开会议

2、制定整体的研究计划

3、课题展示

4、阶段性报告及论文

第三阶段:总结

时间:201x年4月至20x年7月

主要工作:1、课题展示

2、总结性报告及论文

十、研究成果形式

1、阶段性报告

2课题成果结题报告

3、练习设计精编

4、论文

5、教案

6、个案分析

十一、研究组成员

课题组长:黄静

组员:高小贤蔡秋香李素娟

小学教师课题研究计划范文(三)一、指导思想

课题研究工作是本学期我校科研工作的重点,是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的主阵地。本学期我校以“十一五”课题研究为重点,以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为目的,结合我校的课题研究进展情况,制定本学期的课题研究计划。

二、具体内容

1、加强课题档案的管理

随着课题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课题档案的整理和管理工作越显得重要。本学期在进行课题研究的同时将进一步加强课题档案的管理工作,准备结题。

2.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进一步加强题小组成员的培训

(1)每位课题小组成员每月自学有关多元评价及进行课题研究的理论知识,并书写读书笔记。

(2)学校组织教师集中进行科研培训,交流讲座,促进教师课题研究能力的提高。

3、开展课题研究课活动。

结合学校第三届“青蓝杯”课堂教学大赛活动,积极开展科研课题研究课的活动,围绕研究课开展相互交流、促进教师相互提高。

4、落实好课题实施计划

(1)按照课题实施方案制定本学期的课题研究计划,各课题小组结合学科特点从多元角度拿出方案并认真实施。

(2)教师把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继续围绕个课题进行教育教学实践,小组成员间相互听课,研讨交流。

(3)由课题组统一领导,落实好本学期的实验研究工作。学校科研室跟踪指导,带领各小组不断修正补充完善。

5、开展课题阶段性成果的撰写

课题研究日程安排

九月:召开课题小组成员会议,明确本学期的研究任务。

学校制订课题研究计划。

实验教师上交本学期的研究计划。

十月:按照本学期课题研究计划,围绕课题开展一年一度的第三届“青蓝杯”课堂教学大赛活动。

十一月:召开科研课题研讨会,修正完善,总结经验教训。

十二月:集中科研培训

实验教师上交阶段性实验总结。

篇10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这就要求:数学知识必须生活化。所谓"生活化",即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使学生逐步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数学教育回归生活、回归自然。

一、导入新课"生活味"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导入部分处理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情绪,以及思维的活跃程度。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导入新课,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的内驱力,而且还能让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例如教学"工程问题"比较抽象,我是这样导入的:"昨天,我到书店,看到有一套非常好的练习材料,我想买几套回来发给每位老师,数一数口袋里只有60元,如果只买上册可以买30本,如果只买下册可以买60本,我很想上、下册一起买,算来算去不知道可以买几套,你们能帮我算一算吗?"学生信以为真,非常认真地解答起来,在老师的辅导下,学生很快地掌握了工程问题的基本要义。再如在教学"比例尺"时,我通过照相机的生活实例来导入新课:"同学们,你知道照相机是按照多少的比把现实中的人缩小,照出相片的吗?拿出你自己的相片,认真观察,和同位议一议,动笔算一算相片上的你和现实中的你的比是多少?"学生们兴趣盎然,跃跃欲试,这样生动浅显的生活小例充分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思维处于兴奋状态,课伊始,趣已生,学生焉有不爱学之理。

二、课堂教学"生活事"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提出了"数学现实"的教学原则,这就启示我们在组织教学过程中,要联系学生熟悉的景与物,人与事,创设开放的生活情景,放手让学生去发现数学信息。如在教学"元、角、分"时,这部分知识对小学生来说十分熟悉,不用说低年级的学生,就连幼儿园的小朋友也会用一些小数目的钱去买一些东西。因此,我摒弃那些繁琐、格式化的教学程序,将其生活化,创设了这样的情景:将教室变成超级市场(老师布置),教室中央的学生桌上,摆满各种各样的学习用品,并用标签写上价格,几角、几分、几元几角、几角几分等,超级市场门口(教室门口)有收银员(2---3名同学),其余同学到超级市场,用自己手中的钱(真钞票)去购买一样或几样的东西,在你卖我买的互动过程中,学生就自然而然地掌握了元、角、分的一些关系及进率,带着满载而归的喜悦,重新回到课堂,让学生陈述一下,自己买东西的过程,即用多少钱?卖多少东西?找了多少钱?从而顺理成章的得出本课要点:1角=10分1元=10角,仿真、趣味性的生活课堂把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表现得淋漓尽致。

当然,有些课堂教学中,某些数学知识不适合匹配出生活原型,那么可以针对本课知识挖掘一些生活实例。如在教学"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时,让学生计算学校伙房一餐的开销:4千克青菜8.4元,1千克西红柿3.5元,肉类17.5元,调料2.5元,共用去多少元?再如学习"利息",让学生填存款单与取款单等。这样的问题设计,把枯燥、死板的数学知识形象化、现实化了,学生不但学得有趣、学得快,记得牢,而且还会积极主动地去寻找一些与所学知识相关的事例。这样,课堂变成了生活的舞台,学生们在充满新奇的课堂中大胆地进行着创新性的思维活动。

三、课后作业"生活化"

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充分领悟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去服务于生活,只有这样,数学在孩子心目中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因此,我根据小学生喜新、求趣的心理特点,布置少、精、活的作业,让作业处处体现"生活味"。如学习"百分数"后,布置学生回家计算一下自己家里电话月租费占本月话费的百分之几?本月话费比上月减少(增加)百分之几?再如在教学"千米"这一概念后,我是这样安排学生家庭作业的:让学生量出自己家与学校的距离,对于这一"生活化"的家庭作业,很显然学生必须走出课堂亲自实践,才能获得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的体验,回校后学生的方法可谓灵活多样。生(甲):我家离学校很近,只用500步就到了,我先量出我一步跨出的长度是0.6米,然后算出500×0.6=300米就行了。

生(乙):我是用骑摩托车计时的方法测出来的,我家离学校较远,我坐爸爸的摩托车,让爸爸匀速行驶,我坐在后面计时,然后用速度×时间算出了家到学校的距离......

学生通过这一"生活化"的家庭作业,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发展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同时真正体会到了解决问题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