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培训班总结模板(10篇)

时间:2022-06-03 12:22:3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美术培训班总结,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美术培训班总结

篇1

本次成绩的取得是和专家的帮助及学员的努力分不开的,我再此表示衷心的感谢!过去是未来的起点,在未来的事业中,我们将一如继往地工作。

本次学习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值得我们的注意的是,简报的制作显得单调,和其他兄弟班级有巨大差距,今后要向他们学习。一个学员抄袭了其他学员的文章,引起了众多学员的关注,我们在此向我们班这位学员提出批评!并想文章原作者道歉!向广大教师道歉!!

现代多媒体美学的教育是我们边远地区的弱项,软件硬件和先进省份有着很大的差距,有些人为可以改变,有些还需要政府的支持,面对这一问题,我们将积极努力,以期做得更好。借此机会,还要感谢先进省份的课件,这些优秀的课件打开了我们的思路,让我们认识到,美术教育事业大有作为。现代设计,是离我们比较遥远的,我们试图努力缩小这种差距,我们也知道这是一条很漫长的道路,我们将尽力去做……

一方水土一方人,我们也有我的地域特色,我们努力发扬它们,让他它们成为我们的地方校本课程,将特色的美学,注入到新课程教育资源和理念中去。领导的认识,学生的观念,其他学科的偏见是我们以后工作中的障碍,这是我们持久解决的难题,这需要时间。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是我们今后将要面对的最大课题。

这次学习,学员所表现出来的状况也是惊人的,他体现了我们陇中大地上教师的情怀,积极交作业,学员之间互相支招,论坛上的辩论,及倾听专家的讲座和问答,许许多镜头已经成为我们挥之不去的美丽,这是我们丰厚的精神和文化财富,我们将加倍地珍惜它们……

我想说的是,这是一次成功的学习,这是一次学术问题的高端论坛,这是一次历史意义的教师虚拟空间的盛大聚会,这是一次教育事业的文艺复兴……

往事挥手有苦有甜,苦与甜都变成了文化财富,我们将科学地使用,科学地投资这批财富,让我们的学生都变成文化艺术的亿万富翁……

篇2

一、配合上级部门的中心要求,积极开展群文工作

今年来,我馆遵照自治区文化厅关于“文化建设年”的要求,根据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布暑,组织、举办了各类文艺演出及展览、交流活动等各类文化活动达53场(次),极大地丰富了我县群众文化生活。

1、组织策划重大节日文化活动。元旦期间,组织了县城社区群众综合文艺晚会、元旦曲艺文艺晚会;春节期间,组织了灵山县贺新春社区文艺演出、灵山县社区曲艺演唱会、迎春灯迷等活动;八、九月份精心策划了两台以“纪念中国人民胜利65周年”为主题的文艺晚会,九月中旬承办了住建局“扩城促商,魅力灵山”文艺晚会;国庆期间,组织了庆祝国庆广场文艺晚会等。

2、利用“快乐周末”演出平台,继续做好全县群众文艺团队的调演工作。全年组织“快乐周末”演出晚会共42场,使各镇的文艺队伍都有机会到县城演出。

二、积极开展各项文艺辅导工作

1、为了落实区“基层文化骨干培训大行动”的精神,我馆举办了20XX年灵山县文化骨干培训班,培训班开设了舞蹈班和戏曲班,共分两期,每期20天,培训人数达到150人,学员来自全县各个业余文艺团体的骨干。通过这次培训班的强化训练,能使学员们在短时间内得到艺术素养和艺术水平的提升,让新鲜的血液注入到我们的文艺队伍中来,使我县的文艺队伍成为一支支青春亮丽、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队伍,以饱满的热情服务于全县广大人民群众。这对满足全县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塑造我县文化形象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开办文艺培训班。全年共开办了六期培训班,其中开办了两期暑假少儿舞蹈班、两期周末少儿舞蹈培训班和两期暑假少儿美术班。

3、开展文艺辅导工作。一方面是辅导人员分清责任、分类负责,辅导人员坚持到社区,乡镇辅导,超出了辅导人员下乡辅导60天的规定;另一面是利用文化馆场所长期辅导老年大学的舞蹈班、美术班等。

4、继续巩固文化馆业余合唱团的培训,坚持每周三晚集中训练,并多次创造机会让合唱团参与广场演出,以增加合唱团的舞台经验。

三、充分发挥文化馆的辅导职能,引导各文艺团队开展活动。

篇3

2。计划目的1)为使培训班更好的运行

(2)为了更好的招收生源

(3)为了使日常工作更系统

(4)为了更好的应对媒体暴光

3。主要内容1)培训对象分析

(2)市场预测

(3)生源招收步骤

(4)团队机构人员配置

(5)培训过程

(6)财政预算

(7)风险分析

二。背景分析

中小学寒暑假期培训是中国高考体制下的特殊产物,虽然政府三令五申,但仍以无法遏制的速度发展,有着众多的竞争对手及巨大的的市场。

优势:有良好的信誉,较高的知名度,深厚的教育资源,规模大。

劣势:竞争对手多,社会舆论压力大,政府查处严厉

三。工作开展计划

1。培训对象分析

做为一个暑期培训中心,主要面对中小学生,帮助其提高学习成绩。在中国,有许多的父母,为了让孩子有较好的成绩及过人的才华,使孩子有好的前途,常常在孩子身上花费大量的精力财力,让孩子参加各种培训班。而在我国高考体制下,孩子平时的空余时间就很少,只有寒暑假有大量的时间,所以寒暑假就成了孩子提高自己的最佳时间,寒暑假培训班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诞生的。

(2)市场预测

在江西,2005年,全省共有小学14727所,在校生384。16万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01%,辍学率为0。87%。小学毕业生升入普通初中的比例为99。41%,升入初中阶段的比例为99。45%。

共有初中1865所,在校生201。36万人,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达94。05%,毛入学率为115。26%。

共有普通高(完)中617所,在校生84。92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学校509所,在校生64。16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60。4%。

可以说,中国,培训班在有巨大的利润空间,巨大的市场潜力,但是随着社会舆论的压力,政府的干预,使得培训班的发展障碍丛丛。

(3)生源招收步骤

面对众多的竞争对手,能不能拥有生源,成为培训班成功与否的决定性条件,招生至关重要。招生工作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赢取家长的信任与兴趣

2。让学生很好的了解

3。加大与校方的联系,获得更多的学生资源

大体的步骤:

1。有自己的宣传团队

2。打造自己的品牌特色

3。对家长加大宣传

(4)团队机构人员配置

一个成功的团队,其人员配置应该是最大限度的开发每一个成员的潜力,而且有合理的机构安排。做为培训班的团队,分为前期与后期。前期的团队以宣传和招生为主,后期的团队为培训团队。

前期团队人员配置:一名主管,管理所有人员,安排和监督任务,联系校方,制定方案等,宣传人员1到2人,主要负责在学生和家长中宣传,引起学生和家长的注意,财务管理兼文书一名,管理财务和记录工作进度。

后期团队配置:教学质量进度监督一名,平常事务处理一名,信息收集与处理员一名,主要管理与反馈家长和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的。

(5)培训过程

培训过程最主要以特色教育为主,比如高考系列,美术,书法等。

(6)财政预算

财政开支有日常开支和必要开支,维持培训班运转的每日开支基本很少,主要为必要开支,有教师工资,培训班的场地租金,宣传费用,相关的公关开支四大开支,其中最大的开支为教师工资。

(7)风险分析

做为教育事业,基本没有风险,只要有生源一切的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随着国家政策的更改,培训班的存在,承受着社会舆论压力和政府干预与禁止的压力,一旦被媒体暴光,将被政府关闭,那么所有的前期投入将化为乌有,所以培训班应该调节好自身与媒体、政府的关系,同时以合理的方式出现。

四。总结

篇4

通过多年的高考美术教学,我们常常发现一个问题,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是以专业技能的训练为己任而忽略美术理论知识的学习。实际上美术理论的学习对于绘画语言的发现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美术理论教学首先应重视基本概念,如美术常用名词“美术”、“观察”、“素描”、“透视”等概念。其次是基本原理,如构图原理、透视原理和各类画的表现原理等等。再次是美术史,了解中外一些著名画家及其作品。通过美术理论教学,必能提高他们的绘画技能。

二、进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1、多数学生专业学习起点较晚,艺术实践经验欠缺,思想认识薄弱,甚至有些是为了升学门槛而临时“抱佛脚”;

2、学生基础专业技能薄弱,这与专业训练时间少有很大关系;

3、该年龄段学生可塑性较强,主动学习及自我探索能力较强,并且接受与理解能力也较强,因此在正确的引导和严格的约束下,加上较长一段时间的专业训练,会有较大的提高。

三、狠抓基础,强化基本功

纵观现在大多数高考美术培训班,为了提高考试“命中率”,投机取巧,想方设法猜测考试内容,研究各校往年考试特点、阅卷要求、教师喜好等,违背美术教学的基本原则和规律,给学生传授专门应试的针对性套路,导致了教学模式的程式化,大多美术培训班都是按照石膏几何体临摹、写生石膏像临摹、写生静物临摹、写生真人头像临摹、写生真人头像临摹、默写这样一个套路进行强化训练,个别美术培训班甚至不经过绘画基础教学,直接进行头像临摹、默写,像这样一味地为应付高考,教出的考生结果是会画真人像的不会画石膏像,甚至是会画苹果不会画鸡蛋。教师应该不是只教会学生画某一个物体或某一些物体,而是教会学生怎样去观察和表现形体。

而且现在部分考生盲目追求个性,忽视“基本功”的练习,甚至为刻意追求“变形”而放弃对造型的严格要求。对此教师应予以正确引导。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求学生掌握绘画原理及基本技法,强化学生的整体意识观、空间意识观;激励学生钻研、探究、创新的精神,给学生创造多看的条件、多练的机会和多思考的学习氛围。

四、专业课程教学的规划

(一)从素描“造型基础”入手,通过写生与临摹,引导并转变

学生眼、手、脑的观察、表现与理解习惯,逐步建立整体观察、大胆表现、细心分析的艺术实践能力。此过程要进行大量的练习。

(二)色彩知识学习

本科目通过静物、风景写生与临摹主要解决学生对绘画色彩规律的理解、观察与表现。

(三)针对性模拟训练

运用较长一段时间,进入全天候考试仿真训练,并针对学生情况及个人专业发展意向针对性强化训练。

五、促进个性发展

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提出要求师生角色转换,倡导给学生创设一个和谐的课堂的环境,让学生经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既要尊重学生主体作用,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两者要结合。采用启发式教学,学生实践为主,教师引导为辅。这就要求我们把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努力使学生成为发现者和探索者,充分发掘自己的最大潜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各种学生自主学习的形式,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一定的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教师上课时也可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参与。以学习目标和任务为导向,以设疑、常识、引导、体验、比较、探究为基本方式,把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有机结合起来,共同探究,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有意识培养学生会提问题,敢问,善问,调动探究动机和能力,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注意提出问题的质量。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时,对知识的理解是零碎的、片面的,只能归纳自己知道的知识,而不理解的知识点就难以归纳,所以,在平时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总结能力

六、应试能力的培养

随着美术高考的改革,考试内容一般为素描、色彩速写和创作,出题方式一般是写生、默写,在进入考前的强化训练时,教师可进行历年试题分析、高考试卷分析和模拟考试等系统训练,这时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注意全面均衡发展,注重基础知识,如结构、空间、造型、透视等基本的绘画能力练习。

美术高考的评分标准,虽然不同院校有所侧重,但都是大同小异,如素描评分标准一般是:构图合理、完美;比例、结构准确,形态生动;整体感好,主次分明,细部刻画精当;体积感、空间感、光感、质感表现得当;技法娴熟,技巧灵活等方面。又如人物速写评分要求:能抓住人物的动态和形体比例及透视变化,用笔轻松,神态生动,有速写味,用线着墨注重刚柔、浓淡、粗细、疏密和虚实变化。

篇5

二、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于问卷的调查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结果:

(一)高年级学生参加课外技能培训比例高于低年级学生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在选择课外技能培训课程时,存在一定跟风现象,没有对于自己参与的培训项目有较为冷静的思考,也缺乏相应的辅导,在选择课程时有较大的盲目性。同时,有些在校教师利用自身影响力,要求、鼓励学生参加自己开办的培训班,会影响到学生对于培训项目的选择。第三,学生在选择培训项目时,计算机软件培训所占比例较高,生活技能(如:机动车驾驶证培训)也占一定比例,但对于提升自身修养和个人爱好的培训较少。

(二)学生对于课外培训项目满意度不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于培训效果满意度不高,2013届不满意度达54.5%,2012届不满意度达43.4%,2011届不满意度达48.2%。不满意的愿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授课教师授课针对性一般,有些培训内容与学校学习有交叉,学生感觉有重复,影响培训效果。

2.培训课程实训内容与现实项目结合不紧密,实训内容过于偏重电脑操作,学生感觉与实际职业岗位要求有距离。

3.有些培训班管理松散,经常出现调课;辅导老师出现多次调整;教师迟到、不到;作业不能得到及时修改与辅导等现象。

4.培训收费较乱,缺乏统一标准,部分辅导班还出现中途收费现象。

5.教学内容不能按照学生要求及时调整,对学生提出的其他要求响应不够。

(三)学生参加课外职业技能培训的制约因素较复杂影响学生参与课外职业技能培训的因素较复杂,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有经济上的考虑,有部分同学认为课外培训收费较高,增加家庭经济负担,2013届学生中有13人、2012届有42人,2011届有37人因为此原因没有参加培训。

2.有部分同学认为,课外培训内容和学校学习内容相似,没有必要再到课外参加培训。2013届学生有11人,2012届有19人,2011届有17人支持以上观点。

3.有部分同学对于课外培训没有概念,没有关注过课外培训。这部分同学往往缺少对于自己将来职业的规划,学习处于较为被动状态。在调查中,2013届有13人,2012届有17人,2011届有7人因此原因没有参加培训。

4.还有部分同学因为没有合适的培训项目而未参加培训,这部分同学相对个性较强,希望参加一些更加个性化、针对性更强的培训,不满足于现在培训市场上的培训产品。2013届有2人,2012届有5人,2011届有7人因此原因未参加课外培训。

(四)学生对课外培训述求本次调查问卷中有对于培训述求的主观题,总结问卷,学生对于课外培训有以下主要述求:

1.希望学校课程能和课外培训有机结合起来,最好能实现双方互认。

2.希望学校专业老师能给培训更多客观公正的指导,对于教师自办培训班的方式,很多学生表达了不满。

篇6

一、实地考察的内涵阐释

按照特定手工艺培训专题的需求,根据课程体系的规定,组织学员去相应的创作、生产、展评、竞赛、交易等现场或产区的自然人文景观,进行参观走访,从中了解该工艺创作的最新动态、生产经营概况、市场需求、发展脉络以及该工艺的内容和形式所赖以生成的深层次基础等的活动。这些活动不是随意和孤立的,而是严格根据培训需求设置的,并且与此前此后的培训课程密切相关,是培训的有机组成部分。

实地考察关注的包括从工艺形式到作品内涵,从创作到销售,从历史到当下,从一般艺人到名家大师等多方位的内容。它对培训课程具有佐证、检验、丰富和深化等方面的作用。

二、实地考察的形式及特点

实地考察的形式是丰富多样的,组织者可以根据培训专题、培训周期以及所在地具体情况进行统筹安排。就手工艺而言,实地考察的形式及其特点可归纳如下:

(一)自然人文景观考察

自然人文景观是一个地方独特的地理面貌和文化凝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同样也滋养出地方独特的文化个性,这些个性体现在当地文化生活的诸多方面,更会集中反映在艺术题材和艺术风格之中。只是这种反映未必是直接的,而是需要观者反复揣摩、体味才能把握其精髓。

自然人文景观包括山水名胜、民风民俗和历史遗存等类型,它具有范围广、内容多、与工艺品关系密切而又间接等特点。

(二)博物馆考察

博物馆集中展示了一个地方历史留存下来的艺术(或工艺美术)经典作品,能清晰地反映出地方工艺的丰富性及其风格特征,以及某一工艺门类的发展脉络等,同时博物馆里还陈列有历史上名家高手的精品力作,这些作品的原件比书本上的图片真切、直观,甚至能看出质感和创作技法,学员可以进行多维度的欣赏和观察。

博物馆具有工艺品集中、丰富、全面、经典和脉络清晰等特点。

(三)展评会考察

展评会包括展览和评奖两方面的内容,它同时还可能包含着自由交易的内容,是最具时效性的工艺品展示形式。展评会种类较多,有综合性展评和专业性展评,也有国、省、市等不同级别的展览,通常都是常设性的活动,大都一年一度,因此全国每年在不同地区都会有各类展评会,从这里可以看到当下手工艺的最新面貌。这是工艺美术培训时不可忽视的考察资源。

展评会具有时代性、前沿性、综合性和市场性的特点。

(四)作坊及产区考察

作坊是手工艺行业的基本生产单元,是囊括了一门工艺从原料准备到作品成型的完整流程,产区是一门工艺较有影响的存在区域,是分布在一定范围内的、颇成气候的作坊群。了解一个工艺产区或作坊的生产、组织、经营、创作、人员管理、技艺传承、生产流程等基本情况,可以获得很多的启示,甚至能促成合作。

作坊及产区具有基层性、真实性等特点。

三、实地考察的意义

身临其境地感知工艺创作、产品内涵、作品风格与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对于从业人员提升综合素质,把握作品的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坚持地方特色,做好创新开发,更好地传承工艺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1.广见博闻,拓展视野

手工艺人大都是作坊式的生产方式,偏于实用的学习目的和过于功利的生产目的,使得艺人们不愿也无暇关注工作以外的事情。他们对“艺术源于生活”的道理,对他山之石的妙处,对厚积薄发的深意理解不够深入,而是囿于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圈子,对外面的世界、同行的创作、兄弟工艺的发展、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等知之不多,造成了他们在工艺品的创作、生产和经营上难有创新和发展。因此,实地考察可以帮助学员从历史的纵向和现实的横向两个维度,拓展视野。

通过现场观看和近在身边的讲解,学员们能从中获得很多关于工艺史、艺术审美和工艺技能的知识,这对于开阔眼界、提高鉴赏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由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和苏州工艺美院联合举办的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国家级培训项目——2009年刺绣培训班(注:下文所及培训班均为该项目的培训班)在苏州博物馆和苏州刺绣艺术馆的考察,就是个典型的例子。苏州博物馆陈列的丰富的地方艺术,包括纯艺术的书画以及大量的各门类的工艺品,苏州刺绣博物馆陈列的苏州刺绣精品佳作等,让刺绣学员眼界大开。通过考察,她们见识到各种风格的苏绣经典作品,也比较了苏绣与她们各自所从事的绣种的差异。同时也感悟到同一地区各类艺术品在风格特征上的有机联系。

2.提升学员的综合素质

艺术创作是个性化的行为,它有别于工业化的批量生产,每一件作品都要赋予作者独特的思想感情,因而对创作者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这些素质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既要有高超的技艺,也要有高尚的思想情操和审美趣味,而这些素质的来源不只是书本,还来源于创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观察与思考,功夫在

诗外,只有在广见博闻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思考,充分内化,才能达到融入作品的目标。而实地考察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由之路。

对培训选择的特定地方的人文地理环境进行考察,能让学员获得对地方风土人情以及文化特征的认识,这是培养学员感受地方文化与工艺美术相互关系的最佳方式。学员们在游历过程中,通过对自然、社会、风俗的观察,能更深刻地解读某工艺品类风格形成的基础。比如2011的砚雕培训班,通过对宁夏贺兰山、腾格里沙漠、沙湖等西北独特风貌的考察,感悟了贺兰砚乃至西北艺术粗犷特征之所以形成的肥沃土壤。再比如在苏州参加培训的学员们,通过对苏州园林、东山雕花楼、紫金庵、陆巷古村的寻访,能更深刻地感受到苏南地区工艺文化细腻、精致的风格特征及其形成的基础。

3.了解工艺市场行情,明确产品生产方向

工艺品展评会同时也是一个工艺品交易的盛会。通过考察展评会,学员可以准确地把握行业的发展状况、同行的产品结构、市场的兴趣点、各类产品的价格走势等。便于调整自己的创作生产和营销策略。2009雕刻刺绣、2010装饰图案、2011漆艺和砚雕等几个培训班分别参加了在杭州举办的两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展、平遥漆文化艺术节和宁夏砚雕展等活动,通过这些兼具市场性的工艺品展览,学员们对自己所从事的工艺门类有了清楚的了解,他们关注来自全国各地的同行们的销售情况,包括工艺品的价格、题材、品类,以及不同地域不同人群的审美偏好等,为他们后来调整生产和市场的关系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4、掌握工艺前沿动态,指导工艺创新发展

每一个展评会,都是一定范围内的手工艺者们展示创新成果的盛会,参评者申报的参赛作品都是他们最为得意的精品佳作,代表了他们最新的艺术追求和创作成果,从这些作品上,可以看到当今工艺创作的新动态和作者们的思想情感。这种机会可以使终日忙碌而无暇他顾的艺人们少走弯路,紧跟时代。在2011年中国平遥漆文化艺术节上,漆艺班学员参加了展评活动,这次活动集中展示了全国各地各品类漆艺的最新创作成果,学员们观看了包括平遥推光漆、福建脱胎漆、扬州螺钿漆等艺人们的最新作品,他们结合各自的知识储备和培训所学,对各个漆种突破其固有传统,尝试创新、吸收融汇他种漆艺的技艺有了不少的了解和感悟,对他们思考各自的创新创作方式意义重大。实践证明,学员们在此后的创作中,作品的题材、风格和技艺或多或少地发生了一些变化。追溯其根源,与此番实地考察的所见所闻不无关系。

5、借鉴同行先进的生产经营经验,促进优势互补

手工艺生产个性化比较突出,没有统一的模式可资推广传播,每个个体遇到的问题或积累的经验都不能简单复制,同行之间通常会彼此封闭与保守,而培训班组织考察的作坊式产区,在生产或经营上处于相对开放的状态,学员从中可以汲取较多的营养,各取所需,为我所用。2009年的刺绣班学员对苏州镇湖刺绣产区进行了实地考察,发育良好的镇湖刺绣产区,无论在针法的丰富性、题材的广泛性、管理的先进性、经营的灵活性方面,都令来自全国其他绣种的学员们深受启发。2011年在宁夏贺兰砚产区,砚雕班学员们考察了银川一些优秀的贺兰砚大师工作室,了解了他们在人员管理、培养、生产组织、经营模式方面的成功经验,也同样收效显著。

四、实地考察的组织与实施

有一种习惯的看法,认为培训中的实地考察,形式感较强,没有多少实质内容。这种看法也不能算错,它之所以会产生,是长期以来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造成的。严格地说,作为培训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实地考察需要有科学的组织与实施方法,不能以娱乐为目的,单纯选择风景名胜区,而应结合培训目标,将其纳入培训课程体系之中,作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重要补充。实地考察应该既是理论的佐证与延伸,又是实践的对照与模板。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就要进行严格的组织和实施。

1.周密酝酿策划

考察前要充分研究考察对象,制定周密的考察计划,明确考察目标,使学员们清楚考察对象与前后课程的关系,了解考察地的基本情况,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考察时的注意事项,指导学员带着问题考察。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学员也要结合自己的情况设定考察目标,以便有针对性地搜集资料。带队教师也要根据培训目标和考察场地的资源,分配好参观考察的时间,与被考察方就考察目标进行沟通,并确定专业的人员进行现场介绍。这样准备充分的、目的性很强的考察,就不会流于形式和走马观花。

2.用心观察,勤问勤思

要指导学员结合各自的生产经营和创作情况,紧紧围绕考察目标搜集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和视频等,捕捉有用的信息,善于发现,善于思考,敏锐地把握细节与整体的关系。对于一些关键性的问题,要及时发问,或者记录下来,以便在日后的学习或讨论中作为重点,予以解决。学员在考察过程中,要重点关注那些独特的、或者未曾见识过的部分,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考察目标,获得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

3.适时研讨总结,实现成果转化

篇7

摘要 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对“国培计划(2013)”——骨干教师高端研修项目人大附中高中数学班学员进行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 “国培计划(2013)”——骨干教师高端研修项目人大附中高中数学班培训需求调查报告 “国培计划(2013年)”贵州省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脱产置换研修学习心得体会 “国培计划(2013)” 城市优质教育资源进村校项目活动心得体会 “国培计划”高中生物骨干教师研修项目培训方案的设计与实践 小学科学国培计划(2015)县级教师培训团队“送教下乡”培训需求调查报告 教育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3年“国培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师厅 “国培计划”转岗培训心得 “国培计划”培训策略研究 “国培计划”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班级的服务与管理研究 “国培计划”、“省培计划”等培训项目可持续发展研究 “国培计划”农村体育骨干教师培训解读与策略 “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的课程建构 “国培计划”初中美术骨干教师培训问题及策略分析 "国培计划"农村英语骨干教师培训模式探索 体育游戏在留守儿童中的延伸"国培计划"2013 “国培计划”辅导教师培训总结 “国培计划(2011)”紧缺薄弱学科培训项目综述 “国培计划”中的“影子研修”探索 结合兵团实际 创新国培计划培训模式 “国培计划(2011)”紧缺薄弱学科培训模式探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1-12-12/2013-10-24

11 李淑文.对中学数学教师专业知识需求的分析.现代中小学教育,2006,(12):62-64

(责任编校:齐媛)

篇8

中图分类号:G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1-0219-01

文化馆是政府设立的群众文化事业单位,是群众文化活动的辅导中心和活动中心,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公共文化馆免费开放是实施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是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提高公民文化鉴赏能力的重要举措。2011年,文化部、财政部下发《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要求2011年底之前全国所有文化馆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其根本的目的,就是为了让群众自由进入,真正使文化馆回归公益性的发展轨道,充分发挥“普及文化艺术知识,辅导群众文艺活动,培养文化艺术骨干,传承民族民间文化,开展社会艺术教育”的作用,让更多的人民群众能够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文化成果。

嘉兴文化馆以“文化有约”为平台,通过“公共文化大舞台”、“公共文化大展厅”、“公共文化大讲堂”等举措,敞开文化馆大门, 让更多的人民群众能够享受到免费的公共文化资源,享受免费的公共文化产品,接受高质量的文化艺术教育,使文化馆真正成为人民群众的文化乐园、家园和休闲园,社会效益明显提升。

一、实践与做法

2011年,浙江嘉兴启动了以“共享和均等”为理念,以“资讯便捷、双向互动和零距离参与”为目标的“文化有约”免费开放项目,整合公益性文化场馆资源,以每周让市民了解一周文化信息、接受一次以上培训、欣赏一场以上演出、听一场以上讲座、看一次以上展览为基本目标,免费为市民提供各类文化服务,帮助城乡居民实现想唱就唱、想跳就跳、想画就画、想学就学的文化渴求,逐渐成为市民了解文化资讯、参与文化活动、交流文化成果的重要平台。文化馆作为一个重要的公益性文化场馆,积极向市民敞开大门,精心策划,根据馆的特性推出了一系列免费开放活动项目。并将活动信息通过“文化有约”网站及时更新,在局每月印制的《公共文化服务指南》上公布当月重要活动内容,发放到社区、酒店等公共场所;每周通过发送文化短信,告知一周文化活动信息。在馆内大厅的电子屏上滚动免费开放的职责、内容、联系方式等,从而让市民在第一时间获取活动内容,安排好文化生活。

“文化有约”推出近一年中,文化馆发挥群文干部的专业优势,文化馆以“样样全免费”的姿态全面开展各色展览、讲座、培训、演出活动,设置了少儿拉丁舞培训、民乐笛子培训、合唱与声乐辅导、少儿舞蹈与排舞辅导等多个项目,从音乐、戏曲、舞蹈、美术等多方面提供专业辅导;开设群文大舞台,为业余团队的集中展示提供免费展示平台和专业业务指导。根据统计,截至去年年底,我馆已免费举办公益展览42场,各类讲座、培训、辅导48场,演出38场,直接受益群众15余万人次。并在推出常规外,还推出了形式多样的专题性活动,如我馆去年推出了“走进录音棚”的文化服务项目,接受社会群体共36批次,解决了因无专业设备而无法录音的困难。

通过“文化有约”免费开放活动可以让城乡居民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文化活动,使公益性文化场馆成为普通市民“文化休闲的首选基地、知识和信息的获取基地、提升文化素养的专业基地、文艺团队的辅导基地和交流文化成果的展示基地”,帮助城乡居民引导市民把文化作为一种生活需要,主动亲近文化、接纳文化。

二、存在的问题

随着免费开放工作的不断深入,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逐渐显露出来,亟需得到进一步解决。

(一)经费拨付不保证

在免费开放文化场馆的基础上,嘉兴市文化局精心设计推出了“文化有约”——嘉兴市公益性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深化工程以来,预约培训、辅导、演出等数量大幅度增加,各种费用也相继增加,如外请辅导老师的辅导费、资料费、设备维修费、宣传制作费、水电费等,因项目开设前对预期的效果没有充分的可预显性,经费预算缺乏精确性,从而造成财政配套经费拨付不够充足,出现了大量的缺口。

(二)项目设置不合理

文件明确文化馆的展览厅、排练厅等公共场地实行对外免费开放,普及性的文化艺术辅导、基层队伍和业余文艺骨干培训等基本文化服务免费。为保障基本职能实现的一些辅助免费。但一般馆在实行免费开放以后,有些应收费用也随之取消,如培训资料、材料复印、水电费等都实行不收费。又如一些馆实行了“走进录音棚”的一个免费开放项目,导致学校、企业等许多单位前来预约。但录音棚设施昂贵,免费开放利用率增大以后很容易造成国有资产设施不经意的损坏等等。

(三)业务人员不够用

因免费开放宣传力度的加大,通过“文化有约”而前来预约的培训班、演出、辅导等数量大幅增加,而文化馆专职业务干部的编制却维持原状,没有得到相应的增加,造成各门类的辅导老师严重紧缺,因此目前文化馆只有采取外请老师的方式维持,这势必也增加了经费支出。

(四)需求信息不对称

市民对文化活动的需求与文化馆所能提供的活动信息不对称。如活动时间的冲突,文化大蓬车与所需场地要求的不匹配,普及性演出活动内容与当地地方特色的体现不相符、所需培训的内容与文化馆辅导老师的配备不协调等等,造成了有些项目流于形式,无法实现效益最大化。

所以文化馆如何找准自身的功能定位,明确免费开放的内涵和外延,是一个当务之急需要明确的问题。

三、建议和措施

(一)“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公共文化馆既要做好馆内场地设施的免费开放,更要注重面向全社会基层文化建设的免费上门指导服务。要请群众走进来,更要让工作人员走出去,两者结合。重点是要业务干部走出去,深入基层(社区)和指导基层文化建设是文化馆区别于图书馆和博物馆的一个重要方面。今年我馆响应省“六个一”活动,要求业务干部必须进基层下社区服务,办好班,上好课,带好团队,办好活动,并采用业务干部“六个一”业绩上墙的形式,让全馆人员能直观地了解每个干部的业务动向,并将在年终与绩效考核挂钩,充分发挥文化服务功能,拓展文化服务领域。

(二)联盟建设与个体运作同步运行

为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公益性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工作,我馆创新性建立“文化馆联盟”,建立市、县两级文化馆联动协作机制。

“文化馆联盟”以嘉兴市文化馆和各县(市、区)文化馆为单位,整合市、县(市、区)文化馆活动、人才和空间资源,通过紧密合作,相互交流工作经验、创新工作方法,共同部署和举办各项文化活动,提供各类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搭建市县文化馆多层次、多门类、多方位的交流协作平台,建立以“会议联席、活动联办、培训联做、平建、场地联用”为主要内容的“五联”工作机制,努力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区域联动、服务基层”的长效运作机制。并形成组织保障、经费保障、制度保障等措施保证其有效运行。

“文化馆联盟”有效创新了文化馆服务内容和方式,拓展服务领域,深化服务项目,增强服务能力,有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的城乡一体化建设,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从而提升我市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和水平。

(三)普及培训与品牌建设相辅相成

针对“公共文化大讲堂”的免费开放项目,培训班是一个重要部分。大力发展文化馆业务干部的自身优势,扬长避短,举办具有我馆品牌特色的戏曲培训班,着重培养具有地方民俗文化的优秀学员,真正突出培育地域特色的文化惠民工程。另外,普及型培训班经过一年免费开放运行下来,学员的艺术水准已有明显提高,所以今年我馆实施普及班与提高班并驾齐驱的措施,对普及型培训班今年继续实行免费招生,对艺术达到3级及以上的学员需要作进一步提高辅导的培训班实行适当收费,邀请资深老师来馆上课辅导,并针对每个培训班人员必须达到一定的招生数量才能开班,以降低经费缺口压力。

篇9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2-0164-02

广东作为粤剧的发源地,粤剧的历史最为源远流长,拥有佛山祖庙、广东八和会馆等粤剧历史建筑和行会组织,而且广东省以粤语为母语的人口总数巨大,因此具有粤剧欣赏、学习能力的人群的数量也相对较多,在少年儿童欣赏爱好群体培养的基本条件上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的优势,加上政府部门在资金、行政政策上的大力扶持,广东的确是三地中最有希望的一地。第六届“羊城国际粤剧节”于2012年11月21日至27日在广州盛大举办,23日举办的粤剧研讨会上红线女老师宣读了《传承和发展粤剧倡议书》,其中第二点建议是:“粤剧‘承传推广从儿童开始’。建议将粤剧纳入小学、中学,乃至大学的教学内容,并提议在从兴趣培养、素质教育、艺术欣赏等不同层次设置课程。”道镇是粤剧曲艺之乡,在少儿粤剧培训方面一直走在东莞市的前列,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现状

道镇自1997年开始每年都不定期举办各种粤剧培训班,吸引着镇内外青少年粤剧曲艺爱好者参加。从2002年开始便举办暑期粤剧曲艺培训班,近10年共有800多人免费参加培训。2005年该镇弘扬“学粤剧从娃娃做起”尝试开展“粤剧进校园”培训工程,目前,在中心小学、南城小学、中心幼儿园,每周开设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粤剧培训。培训课程包括练声、基本功、身段训练、粤剧表演技巧等,培训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少儿对粤剧的兴趣,同时,发掘粤剧表演方面的人才。经过多年的努力,培养出一批批人才,硕果累累。

二、存在问题

(1)暑假培训班时间短,进步快,但不够精。暑期培训班主要针对5至15岁的少儿开设,为期20天。经过练声、身段练习、表演技巧练习和粤剧基本知识的学习。孩子们进步很大,从刚开始什么都不懂,到汇报演出时演唱、动作惟妙惟肖,进步特别大。但是毕竟时间短,一些动作技巧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学得好,发音的技巧也是需要通过长期训练才能出效果,所以短期培训班学得不够精。课程结束后,学员如果不继续参加训练,很快就忘记了。

(2)在小学第二课堂长期接受训练的学生,到了初中就没时间训练。小学生学习负担没那么重,有充足的第二课堂时间训练,而初中生学习科目多,还要面临升学压力,一些刚培养出的“好苗子”,上了初中不坚持训练,前功尽弃。

(3)粤剧训练辛苦,有些孩子坚持不住,中途放弃。正所谓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粤剧训练是个艰苦的过程。身段训练也不容易,一组简单的动作造型,需要练习无数遍才能熟记于心,除了每周的课程外,孩子平时在家每天也需要练声,唱工尺谱,还有每天必练的压腿、踢腿练习,有些孩子比较骄气,受不了苦,中途就放弃了。

(4)外界事物的干扰。随着新鲜事物的充斥,学生觉得学粤剧是非主流。电视节目、网络、游戏越来越受到中小学生的热衷,同时,舞蹈、器乐、美术等培训班是主流,更容易得到家长和学生的认同,甚至有学生觉得学习粤剧很“老土”。

(5)粤剧培训班出现女生多、男生少的情况。2013年的暑期培训班有32人,其中女生23人,男生9人,男女生比例严重失衡。这跟现代人对粤剧的审美观有关,粤剧是集“唱、做、念、打”且节奏较慢的传统艺术,女生较喜欢。

三、对少儿粤剧培训的建议

(1)招揽优秀粤剧人才,从事培训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粤剧培训跟器乐、美术、书法等培训不一样,粤剧四功“唱、做、念、打”大部分是通过言传身教,老师的示范和技巧的指导非常重要,粤剧培训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下一代粤剧传承人的素质。为了使薪火相传更高效,必须保证粤剧培训教师的素质。

(2)根据少儿的特点,努力培养孩子们艺术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所有的学习,尤其是少儿艺术学习的本能出发点。如何激引那些年仅六、七岁,大部分对粤剧毫无认识的孩子们对粤剧表演艺术产生非学不可的强烈兴趣,就成为我们首先要考虑的课题。在日常生活中,孩子最亲近、接近得最多的人,对他们兴趣取向影响最大,最能决定他们的生活、思想走向。为了培养小朋友们的兴趣,我们就有意识地组织家长和学员们一起观看高水平的粤剧演出,使他们在审美过程中从形式上去感受戏曲艺术的外在美。孔子就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习的最高境界应该是学习者“乐”在其中。少儿在粤剧培训中,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总是能主动、积极地去认识、去探究,兴趣是少儿主动学习的强大动力,更是少儿热爱粤剧的强大动力。

(3)开设“粤剧欣赏课程”,提高少儿对粤剧的正确认识和学习粤剧的兴趣。培训教师可根据少儿特点设计一套欣赏教程,从粤剧的发展历程、粤剧的角色行当、著名粤剧名伶、著名粤剧剧目讲解,让学生了解粤剧,懂得欣赏粤剧,尽一步喜欢粤剧。少儿粤剧培训不仅仅是为了教会学生演戏,更重要的是培养新一代粤剧爱好者,使爱好者最后成为戏迷,有助于粤剧的传承和发展。

(4)少年儿童处于身体发育阶段,生理的变化、成熟也成了艺术教学中无法回避的课题。尤其唱功在粤剧艺术中所占的比重较为重要,而在业余的艺术教学中就更显得突出了。由六、七岁到十一、二岁的时期,少儿的嗓音属于童声范畴,没有显著的男女声音的区别。但一般到了十一、二岁,就进人了变声期。在这个时候,如果训练方法和训练量掌握不当,就会出现倒嗓,导致声带病变,损坏嗓音。所以,经过我们的细心摸索,随时总结少儿练声变化情况,逐步梳理出一套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方法―采用戏曲传统的“吊嗓”训练与现代歌唱的自然发声相结合,运用较高的发音位置(即头声感觉)的一种轻声唱法。具体在发声前,要求学员尽量张开嘴巴,舒展放松喉头使发声范围得到最大限度的扩张,让他们做深度的吸气和自然呼气的练习。再结合鼻腔共鸣,使学员们从中体会到头腔共鸣,切忌无节制的高声叫喊。在练声过程中,经常注意把握由低音向高音区的逐步过渡,避免产生变声期带来的声带疲劳。在这个较为敏感的时期,应采用以教唱腔旋律、板式、曲牌为主,而以抑扬顿挫,偷收抖漏的演唱技巧为辅的教学内容,使孩子们既学到粤剧唱腔,又能保护好自己的嗓音。

(5)提供参观学习的平台。少儿粤剧培训,除了实地教学之外,对外学习交流也很重要。例如,组织学生到广东省粤剧学校参观,了解正规粤剧学校学习的课程,欣赏高水平的少儿粤剧表演;组织学生参观粤剧博物馆,了解粤剧的发展历程;组织学生到剧院观看粤剧的演出,到剧场后台观看演员化妆的过程。

(6)提供展演展示的平台。正所谓“学以致用”,演出是展示教学成果的有效途径。道镇每年会举办“粤剧黄金周”,粤剧曲艺社的会员、粤剧培训班的学员和粤剧爱好者都有机会在“粤剧黄金周”中展演展示。仅靠“粤剧黄金周”一年一次是不够的,道镇有19个曲艺社,如果每个曲艺社每2个月至少组织一场私伙局在当地社区演出,全年就有100多场演出,组织少儿粤剧培训的学生参与100多场粤剧演出,将会使学生得到锻炼,水平得到提高。

四、结束语

粤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岭南文化艺术奇葩。粤剧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新生代的演员和观众的培养,少儿粤剧培训承担着艰巨的历史任务,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仲立斌.〈传承与发展粤剧倡议书〉解说.南国红豆,2013年第3期.

篇10

二、教学模式单一,培养目标不明确

众所周知,动画专业是一门跨学科、复合型的特殊专业。在高校本科开设动画专业是近几年才出现的。因此,动画本科教学是沿用高校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的。随着招生规模的逐渐扩大,以前艺术类专业几个或者十几个学生在一间教室上课,这能保证艺术类学生的质量,而现在很多院校设计、动画专业招生规模太大,上专业课只能实行大班授课甚至几十个学生在一间教室进行专业课学习。一位教师面对几十个学生,在这种情况下,教学质量怎么能够保证呢?怎么能够因材施教呢?

1.教学模式单一在本科生的四年学习中,第一年是素描和色彩基础课训练,学生毫无目的地去练习绘画的基础,不知道画这些能做什么,学习也毫无动力,绘画基础没有和动画专业课很好联系起来,以至于绘画的基础课对将来的专业课起不到作用。通过两年的动画教学,学生跟我说,在上大一学素描色彩的时候,他们觉得很茫然,不知道画这些是为了什么,没有任何动力。还有学生说,这些素描色彩画,在高中的时候他们画过,为什么本科学习还画这些?这说明学生在上基础课的时候,认为这些基础课并没有和他们的专业联系起来,这对后面的动画专业课起不到美术基础的作用。

2.培养目标不明确理论和实践没有很好结合,高校动画专业培养的学生与公司需求很不相符,高校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注重理论的学习,实践能力太差。高校出来的毕业生不能适应企业的要求,也因为和高校动画专业的培养目标不够明确、课程设置不规范有关。本科教学要讲求务实,结合社会实际,公司需求什么就去做什么,因为动画创作是一个集体完成的,一切都要服从制作环节的要求。所以在本科教学中,应让学生结合工作实际的需要,去磨炼学生的性格,去适应社会工作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学习专业知识。

三、生源质量有待提高

目前报考动画专业的人数逐年增加,即便是就业前景不乐观。为什么还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原因是动画专业的升学考试要求考生的美术基础低于传统绘画专业,文化课的要求也低于其他文理科的考生,这就造成了这些“非艺术”“非文化”的学生报考动画专业。艺术专业的考生文化课分数相对较低。因此,很多学生是为了能考上大学,临时调整改学美术,临时报考辅导班学习素描和色彩,训练时间较短,学习目的也不明确。由于很多考生只是为考大学而盲目选择动画专业,造成所录取的大部分的艺术类考生基本功薄弱,缺乏专业素质,光是混文凭的现象很严重,并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

四、教师与社会行业缺乏交流,教育质量不高

目前,很多教师长期在校内教学,不与社会相关行业交流,使得其专业技术水平有所下降。企业要求员工具有实践操作能力,并了解最新、最前沿的动画制作技术,目前高校动画专业学生无法达到要求。院校设置专业大多着眼于理论层面,培养周期长,教师对新技术的掌握相对较少。学校不能像企业一样,能很快得到最新的资讯,动漫教育与动漫产业相脱节,专业教师与实践相脱节,动画专业课程设置与动漫产业要求相脱节。动漫产业迅速发展,没有人才的积累,大多数动漫师资从相近行业如绘画、设计、计算机行业转到动画专业,都是“半路出家”。又加上高校逐年大规模扩招,动画师资怎能跟得上发展呢?这样的师资,怎能让他们的学生满足动漫产业的高标准要求呢?所以,目前我国高校动画专业培养的人才无法达到企业的要求。

五、教学设备更新慢

当今的数字时代,使整个社会的发展加快了脚步。高校作为传统的教学单位,全部依靠行政投入,所以软硬件设施更新滞后。很多高校动画专业的学生长期在这样条件下,使用已经陈旧的软硬件,这必然导致学生对学习动画的兴趣下降,导致他们动手能力跟不上,进入实际工作不适应等问题。这也是高校动画本科教学与产业相脱节的一个重要因素,无法培养出产业需求的人才。

六、利用社会培训力量帮助学生成才

一个相对完整和成熟的动画产业教育仅仅在高校完成是远远不够的,我国高校的动画教育和社会企业需求相脱节,让学生实践的机会太少,学生一开始学习动画,就没有商业的意识,只是为学习而学习、为创作而创作。因此出现了学生毕业后还要另付学费去报培训班学习软件等现象,或者在校学生在学校学着专业,还要再付学费报一些动漫培训班。他们学习动画的情绪很被动,而又面临毕业找工作,对就业觉得很茫然,只能额外报培训班增加就业的自信。据了解,国外有三分之一的课程采用商业化的动画公司的专业人员来授课,这样就把商业动画和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很多动画公司将自己的动漫项目带入校园,学生根据自己的申请加入到项目进行部分的设计制作,这样学生就相当于开始工作了,学生的毕业创作本身就是一个成功的项目,教育与产业的紧密结合,实际上就是产业教育。事实上,电影、动画这样的专业,必须要依托产业背景来发展,把培养的人才送到这个产业来发展,让其成为产业链条中的一个环节,这才是培养人才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