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2 13:32:1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柴胡的作用和功效,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不少植物中草药的根、茎、叶、花、果均能入药,虽是“同胞”,但其名称、功效均不相同,不能相互代替。
如麻黄和麻黄根,前者以地上草质茎入药,能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散寒通痹;后者以其根及根茎入药,能固表敛汗、理气化痰。夜交藤、何首乌均来自何首乌,前者药用藤茎或带叶藤茎,能养心安神、祛风通络;后者药用其块根,能补肝肾、泻肝风、清热解毒。地骨皮、枸杞子均来自枸杞,前者药用根皮, 有凉血止血、清泄肺热、清热滋阴、解毒功效;后者药用成熟果实,能补肾益精、养肝明目。
中药里的“三苏”,即苏叶、苏梗和苏子,分别来自紫苏的叶、茎枝和种子,虽然都能和气,但用法也是有区别的。苏梗有理气宽胸、解郁、安胎功效,用于胸闷吐呕、妇女气滞胎气不安;苏叶能发散风寒、理气宽胸、解郁安胎、解鱼蟹毒,用于外感风寒、头痛鼻塞、咳嗽、呕吐、中鱼蟹毒;苏子与苏叶作用相似,但发散风寒宜用苏叶,清利上下则宜用苏子,苏子还能定喘痰,通二便。
炮制品与生品
不少中药生品毒性很大,如附子、乌头、马钱子等,不经炮制一般不能直接应用,特别是不能内服。而生品与炮制品虽然原料相同,但药效已变,不能相互代替。
如半夏生品有毒,现一般只外用于消肿止痛,也很难买到,而炮制半夏的种类则相当多,效用差别也不小。如清半夏是生半夏用白矾浸泡、煮或腌制,作用以燥湿化痰为主,适用于体弱痰多或小儿食滞痰阻、病症较轻者;姜半夏是生半夏用姜矾煮、腌制、蒸制或生姜炒制,功效以温中化痰,降逆止呕为主;法半夏是生半夏以石灰汤泡制,以治寒痰、湿痰为主,同时具有调脾和胃作用;竹沥半夏是生半夏或法半夏,用竹沥拌透阴干入药,其温燥之性大减,适于胃热呕吐、肺热痰黄稠或痰热中风等;半夏曲是生半夏浸泡、晒干、研粉,用姜汁、面粉调匀发酵制成,适用于脾胃虚弱、饮食积滞。
类似的还有号称“万能解毒药”的甘草。生甘草性平偏凉,有清热、解毒、利尿等功效,配以桔梗、金银花、连翘等药,可治热毒疮痈、咽喉肿痛及泌尿系感染发炎等症;配以绿豆,能防治食物中毒,农药中毒,铅、砷、汞等金属中毒及乌头、附子等药物中毒。炙甘草(生甘草用蜜炮制而得)性平偏温,有补中益气、润肺止咳等功效,中医名方四君子汤、六君子汤、参苓白术丸、保和丸、补中益气丸等都用炙过的甘草。治心律不齐的炙甘草汤,更是直接得名于它。
一字之差,功效各异
不少中草药名仅仅只有一字之差,而功能却大相径庭,稍不注意就可能用错。
1 大柴胡汤证原文回顾
《伤寒论》第103条:“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第165条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中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2 大柴胡汤原方及方解
柴胡半斤、黄芩3两、芍药3两、半夏半升(洗)、生姜5两(切)、枳实4枚(炙)、大枣12枚(擘),上七味,以水1斗2升,煮取6升,去滓再煎,温服1升,3服/d。1方加大黄2两,若不加,恐不为大柴胡汤。大柴胡汤为小柴胡汤去人参、炙甘草,加芍药、枳实、大黄而成。方以小柴胡汤和解少阳为主;因病兼阳明里实,故去人参、甘草,以免其甘壅而助邪;加芍药以和营通络,缓急止痛,且可痛泄大便;加枳实、大黄破结下气,通下里实。合之共奏和解少阳、通下里实之功,实为少阳兼阳明里实之双解之剂。
3 大柴胡汤配伍分析
3.1柴胡 为君药。本品味苦、辛,性微寒,入肝胆二经,善于驱邪解表退热和疏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为治少阳证的主药。其次,本品辛行苦泄,又可疏肝解郁,调达肝气,为舒肝解郁之要药。柴胡能升举脾胃清阳之气,可用治疗中气不足导致的脘腹坠胀,脏器下垂等症。与黄芩配伍可治寒热往来,口苦、咽干、目眩之少阳半表半里证。柴胡和解退热,使半表半里之邪从外解。黄芩清热泻火,使半表半里之邪从内解。二药一散一清,升阳达表,退热和解,以治少阳证。配伍白芍可治肝郁气滞胸胁诸痛。柴胡疏肝解郁,和解透邪。白芍和营止痛,平肝缓急。二药相合,补散兼施,既疏达肝邪,又养阴滋液。
3.2黄芩 为臣药。本品苦、寒。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本药与君药相伍可以和解清热,以除少阳之邪。且与大黄、枳实相配可使阳明之热从内、从下而解。
3.3大黄 为臣药。本品苦寒, 沉降力猛。善行, 有将军之称,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止血解毒,活血祛瘀,清泄湿热的作用。常用于胃肠积滞大便秘结,或温热病高热不退、神昏谵语。本方中苦寒之大黄与辛寒之枳实相伍,泻下行气并举,相得益彰。并配伍黄芩清热毒,使热毒下泄。
3.4枳实 为臣药。本品苦、辛、酸、温,具有破气消积,化痰除痞之功效。善于行滞降泄,长于破滞消积,凡积滞内停,气机受阻而见胸腹痞满胀痛、便秘皆可应用。本方中配伍大黄,行气消痞,内泄阳明热结。
3.5半夏 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功效。本方应用配伍大量生姜以理气和胃,降逆止呕。
3.6白芍 具有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的作用。方中配伍白芍用以柔肝缓急止痛,与大黄相配可治腹中实痛,与枳实相伍可以理气和血,以除心下痞满。
3.7大枣 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之功效。与生姜相配可以和营卫而行津液,并调和脾胃,功兼佐使。
3.8生姜 具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之功效。为呕家之圣药。本品与半夏相配善温胃散寒,和中降逆以止呕。
4 大柴胡汤治疗社区常见慢性病的应用
脂肪肝是肝脏对脂肪代谢障碍而引起的肝细胞的脂肪样变,中医将脂肪肝患者的证候特点大多归属于肝郁脾虚、湿热瘀阻的范畴,其证符合大柴胡汤的治疗范畴。陈涤平[1]等运用改良大柴胡汤治疗脂肪肝取得满意疗效,治疗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及血脂、B型超声波积分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
高脂血症是临床上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也是导致动脉血管粥样硬化、高血压病、冠心病和脑血管病的重要因素,是社区中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2]。中药在治疗高血脂方面具有疗效高、副作用低、患者耐受好、费用低等优点。钱小奇[3]等运用大柴胡汤治疗无症状性高脂血症32例,取得满意疗效,结果表明大柴胡汤具有明显的降低TC、TG和升高HDL-C的作用。
胆汁反流性胃炎(BRG)为临床常见消化系统疾病,多因幽门功能紊乱,幽门持续开放,导致胆汁和碱性肠液反流入胃,烧灼胃黏膜所引起的一种胃黏膜炎性病变。现代研究认为其与情志因素密切相关,且在社区门诊较为常见。本病属中医学胃脘痛、泛酸范畴。中医认为胆汁的生成、排泄依赖于肝的疏泄。因此本病虽病在胃,但是与肝、胆关系密切。肝气郁结,胃气不降则胆气不舒,幽门功能受碍,通降升清机能紊乱,胆汁无所制约,当降不降而逆流入胃则发病[4]。郭森仁[5]经过多年临床实验得出,疏肝利胆、和胃降逆是中医治疗BRG的基本治则。周劲刚[6]运用大柴胡汤化裁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满意。对于胃脘部疼痛、呕吐苦水、两胁窜痛及大便秘结等主要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并且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柴胡具有抗菌、保护胃黏膜、促进细胞再生的作用,可以有效减轻胆汁对胃黏膜的损害,促进溃疡的愈合,对胃黏膜屏障起到了保护作用[7]。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症状群,占消化道专科门诊患者的30%~55%,也是社区门诊常见的疾病之一。其症状多为上腹部疼痛、饱胀、烧心、反酸、恶心等症状,并至少持续4w以上,且胃镜检查胃黏膜多为正常或仅有轻微的炎症表现。西医治疗FD常用吗丁啉、泌特、复方消化酶等药物,效果不佳。柴可夫等[8]以健脾疏肝、理气消痞、和胃降逆为治则,运用大柴胡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取得了肯定的疗效,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5.8%。本方不仅能够加速胃肠运动,增加胃排空,并且可以促进消化液分泌,增强胃肠吸收功能,是治疗FD的理想方剂。
综上所述,大柴胡汤是一首临床常用的经典方剂,其结构合理,组方巧妙,疗效确切,对于治疗社区常见的慢性疾病具有非常好的应用价值。作为一名社区卫生工作者,应该勤于思考,善于变通,准确辨证,更大限度的发挥经方的独特治疗作用,更好的为社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陈涤平,陈翠萍.改良大柴胡汤治疗脂肪肝40例[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4,23(1):22-23.
[2]王屏,柳秀英.治疗高脂血症的中药概述[J].中医函授通讯,1996,(4):27.
[3]钱小奇,张敏.大柴胡汤治疗无症状性高脂血症临床研究[J].国医论坛,2001,16(1):11-12.
[4]胡以明.疏肝降逆汤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22例[J].北京中医,1997,16(2):36.
[5]郭森仁.胃镜象与常见上消化道疾病辨证关系初探:附 1000例病例分析[J].北京中医, 1994,13(5):22-23.
慢性肾炎是一种临床较常见的疾病,由于本病迁延难愈,病情易反复,西医常以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副作用较大,而中医药能抵抗西药的副作用,且能明显改善症状。慢性肾炎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蛋白尿、血尿,而大量蛋白尿是加速肾功能恶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医辨证多为脾肾两虚,夹湿或夹瘀等兼证,常规治疗多用健脾补肾、活血利湿法,可取得一定疗效,稳定病情,但慢性肾炎患者因正气虚而易外邪侵袭,蛋白尿往往加重,经解表中药配合西医抗感染治疗后表证虽除,但蛋白尿不易减轻。笔者认为此阶段表证虽无,但邪已因虚入里,应继续祛邪,而不应立即冒用补益之法,以免闭门留寇,病情缠绵不愈。基于这一观点,笔者采用小柴胡汤治疗,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小柴胡汤的渊源
小柴胡汤出自于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是治疗少阳病主方;由七味药物组成: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炙甘草、生姜、大枣。本方以柴胡、黄芩清解少阳经、腑之半表半里之邪热;又有疏肝利胆,促进疏泄而增强新陈代谢之功效。半夏、生姜和胃止呕、辛开苦降助柴胡之透达以散膜原之邪气;人参、炙甘草、大枣温补脾气、扶正拒邪、以杜绝内传太阴之路。由此可见,此方治在少阳肝胆,但又旁顾脾胃,虽然清解邪热,而又扶养正气,不是通过汗、吐、下之法以达到去邪之目的,故叫做和解之法以和解少阳而著称。
若兼见头痛发热、脉浮等表证者,本方应减去人参之碍表,而加桂枝微发其汗,使表邪外解。此方就是《伤寒论》中的柴胡加桂枝汤,它既能治疗外之表证,又能治心悸气上冲等症。
2小柴胡汤的组成与用量
小柴胡汤由柴胡、黄芩、人参、半夏、大枣、甘草、生姜组成。用量分别为柴胡半斤(24g);黄芩三两(9g);人参三两(9g);甘草炙,三两(6g);半夏洗,半升(9g);生姜切,三两(9g);大枣擘,十二枚(4枚)。
若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瓜蒌实一枚。若渴者,去半夏,加人参合成四两半,瓜蒌根四两。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三两。若肋下痞硬者,去大枣,加牡蛎四两。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四两。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两。
3小柴胡汤对慢性肾炎的疗效
慢性肾炎属于中医的“腰痛、虚痨”,早期多表现为腰痛、腰部不适,当病程进入到一定程度,尿中出现大量蛋白尿或血尿时,患者会出现乏力、纳差、腰酸腿软等一派脾肾虚损之象。
蛋白尿在肾脏疾病中最为常见,蛋白质是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必需的营养物质,因此也是中医所说的精微物质之一。 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藏精,肾藏真阴而寓元阳,只宜固藏,不宜泄露,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本病多以脾肾不足,肾虚失于封藏,精气外泄,脾虚不能统摄精微,精气下泄则可出现蛋白尿;肾病多虚证。故古今医家皆于肾无实证之说,而以肾虚失藏作为蛋白尿发生的根本病机。血尿在肾脏疾病中也较常见,血也是人体所必需的精微物质之一。血尿出现在肾病早期,以实证多见,因情志不畅、内郁化火或过食辛辣、肥甘之味而致内火旺盛以致热破血行溢于脉外均可见血尿;血尿出现在肾病晚期多为虚证,多因久病及肾,肾阴亏虚,虚火内生,灼伤营阴而破血于脉外导致血尿,临症时应根据症候辩证。
中医理论认为,太阳为开,阳明为合,少阳为枢,少阳枢机病变关乎开合,对太阳,阳明都有很大引影响,枢机不利则水道通调失司,气机郁滞,邪气留恋,症变多端。故调节枢机便可调节升降出入,小柴胡汤作为少阳病的主方,取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甘草、大枣等药,和解少阳,攻补兼施,升降并用,可平衡阴阳,安和五脏。慢性肾病病程日久,多正气亏虚易感外邪,最易涉及少阳,以至正邪抗争,枢机不利,出现少阳病。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玉屏风散有益气固表止汗而御风邪的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黄芪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减少蛋白尿,具有补气升阳、益气固表、益气生血、利尿消肿的作用。笔者在临床中应用玉屏风散合小柴胡汤加味治疗肾病蛋白尿、血尿,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方药:黄芪、白术、防风、柴胡、黄芩、太子参、半夏、甘草、芡实、金樱子、益母草、山药等;临症时如尿潜血明显加白茅根、小蓟、仙鹤草等凉血止血药;如尿蛋白明显则加蜈蚣、全蝎、五味子、莲子等。
中医认为脾肾亏虚,运血无权,帅血无力可致瘀血阻络,在临床上早期瘀血征象常常不明显,可只见面色晦暗不泽,舌暗不鲜,典型者可表现为腰部或小腹刺痛,痛有定处且固定不移,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再临床治疗时,如见以上瘀血诸症之一,便可将活血化瘀法贯穿始终,均可得到事半功倍的疗效。常用泽兰、益母草、丹参、红花等活血通络药,而不用三棱、莪术、水蛭、蠓虫等破血之品,以免患者因体弱正气不足用破血之品而耗伤正气。
4小结
小柴胡汤乃少阳病证之主方,有和解少阳的独特功效,且有变通、兼理多经它脏之功,其所治病种之多,病症之繁,它方概莫能及,这一点从其主旨及或然证上可见一斑。诚如《伤寒论》云:“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点破了小柴胡汤功效繁多的特点,为灵活用其治疗内、外、妇、儿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希望文章涵盖之小柴胡汤作用机制能启发诸位医家灵活运用本方,取其精髓,更好的指导临床辨证处方。总之,中医治疗疾病讲求辨证论治,只要辩证准确,发依证立,方随证选,用药精准,掌握标本缓急的治疗大法,均能收到满意的疗效。
1.解热作用:柴胡中含有柴胡皂甙和挥发油,对多种原因引起的发热均有明显的解热作用,且具有毒性低、退热迅速的特点。
2.抗菌抗病毒作用:据研究证实,柴胡除具有抑制流感杆菌、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外,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痢疾杆菌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因此,柴胡不仅能够用于治疗感冒,对感冒引起的各种感染,如流行性腮腺炎、肺炎、急性支气管炎等都有较好的疗效。
3.镇咳作用:柴胡中的柴胡皂甙有很强的镇咳作用,其镇咳作用与西药相当,但却没有西药所具有的胃肠道反应和成瘾性。
4.调节免疫功能作用:柴胡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强防病、抗病能力,同时又能预防和治疗由感冒引起的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另外,它还有一定的镇痛作用。
在临床上,用柴胡治疗感冒已有两千年的历史,其常用方主要有以下几种:
1.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取柴胡、半夏、生姜各9克,黄芩6克,人参、甘草各3克,大枣12枚,每日一剂,用水煎服,早晚各服一次。此方主要治疗邪入少阳所致的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呕吐等症。
中药调配工作的好坏和准确性,直接关系到汤剂的质量和临床治疗效果。汤剂适应中医辨证施治之特点,能随症加减,有吸收快、迅速发挥疗效的优势。为了提高配方质量,防止用药事故和不良反应,本文就中药配方常见问题进行了探讨。
1药物名称混淆方面问题
1.1中药药名不规范
中药多为天然药物来源复杂,不同来源功效差异大.如:牛膝,有怀牛膝与川牛膝之分,前者为苋科植物牛膝属怀牛膝,后者为苋科植物麻牛膝、甜牛膝,两者功用相似,前者以补肝肾见长,后者以活血祛瘀见长。再如附子,一药有三物,1为毛茛科植物乌头子根的加工品,功用回阳救逆,温补脾肾,散寒止痛。2为白附子,又分为禹白附和关白附,禹白附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的干燥块茎,关白附为毛茛科植物黄花乌头的干燥块根,三者名称相似,功效有别,生品皆有毒,不可混淆。
医生有两药或三种药名合并,处方时简写成二术(白术、苍术)、二地(熟地、生地)、二冬(麦冬、天门冬)、二活(独活、羌活)、焦三仙(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等现象,非老药工不懂易配错。
1.2容易混淆的品种
有些药物名称相近,很易出差错。如五加皮和香加皮,医师开方时一直混淆使用。二者在性味、功效上虽相近,但香加皮有毒又有强心功效。使用上应加以区别。又如天南星和胆南星,医师开方为南星,未指明是天南星或胆南星,因胆南星系生南星与牛胆汁加工制成小块状或圆柱状,除有清热化痰,更有息风定惊的功效。再如:山茱萸和吴茱萸,刺蒺藜和潼蒺藜,桑螵蛸和海螵蛸;青木香和广木香;草豆蔻和肉豆蔻;南沙参和北沙参;石菖蒲和九节菖蒲;浙细辛和北细辛等,这些药物名称相近,功效有同有异,不可混用,配方时必须仔细审核处方。
1.3地方习惯用品
我国地大物博,各地用药习惯不尽相同,如柴胡,《中国药典(下简称药典)为伞形科植物柴胡 ( 北柴胡 )Bupleurum chinense Dc ,以根入药,有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的功效。而有的地区习惯用伞形科植物膜缘柴胡 Bupleurum marginatum 或狭叶柴胡( 南柴胡)B.scorzonerifolfium Willd 全草,药用部位完全不同,软柴胡较之正品疗效不佳。又如:处方蚤休应付百合科植物重楼,即七叶一枝花Paris polyphylla Smith 的根茎。部分地区习惯把草河车(蓼科植物拳参红重楼)作蚤休用。再如金钱草,按照《药典》应付报春花科植物过路黄Lysimachia christinae Hance 的全草,习称大金钱草、神仙对坐草而个别地区仍将广东金钱草( 豆科植物)Desmodium styracifolium(Osbeck) Merr 、小金钱草(旋花科植物)等作金钱草使用。有些经营公司将地区习惯用药调往其他地区,造成调配人员不能识别,形成用药差错。
2人为化因素
2.1是否炮制不明
中药经过炮制后,其功效与生品往往有很大差别,如半夏,生品有毒,若炮制方法不同,性味功效也有差异,《药典》规定的炮制品有三种,即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生半夏一般外用,清半夏长于化痰,姜半夏善于止呕,法半夏多用于燥湿化痰。再如大黄《药典》规定的炮制品有四种,即生大黄、酒大黄、熟大黄、大黄炭。生用气味重浊,走而不守,直达下焦,泻下作用峻烈,易伤胃气。酒大黄其力稍缓,并借酒升提之性,引药上行,可清上焦实热;熟大黄酒炖后,泻下作用缓和,能减轻腹痛等副作用,并增强了活血祛瘀的功效。大黄炒炭后泻下作用极弱,并有止血作用,可用于大肠有积滞的大便下血。若处方单写半夏、大黄,调剂人员则无所适从,临床治疗效果难以保证。
2.2称量不准
中药调配一般用戥子称量,然后依据目测进行分量,目测分量或多或少,直接影响到剂量的准确性。有时处方往往只写蜈蚣几条,天龙几条,全虫几条,而蜈蚣、天龙、全虫有大有小,有完整、有残缺,由于剂量不准,则难以取得好的临床效果。有的甚至于无视处方的脚注,特殊药不特别处理(包煎、先煎等),或者有的品种缺乏而互相代用,甚至干脆少配,影响了汤剂的疗效。
2.3药物粉末鉴定难
有些地区的药房使用了中药药粉小包装配方,即将粉碎后的药粉装入透气性的棉纸,制成1,3,6 g 等不同重量的小包,调配时按剂量取包,避免称量不准,保证了用药疗效。其缺陷是出现不良反应,药品粉末鉴定困难,易引起医疗纠纷。
2.4发药交待不明
发药交待不明的情况比较普遍,如该先煎的、该后下的,该冲服,使用药引以及煎药用水量、煎药器皿,服用方法,禁忌及注意事项等交待不明,直接影响汤剂疗效。因此,发药交待明确对临床治疗效果至关重要,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一份资料提出世界近 1/3 患者死亡与用药错误有关[1]。因发药交待不周或交待错误而致人死亡的病例近年也有报道[2]。发药交待不明的主要原因是,调配人员未经专业培训,不熟悉药性、不了解配伍禁忌及不良反应等应知事项。
3建议与对策
3.1鉴于上述原因,笔者认为中医处方药名必须规范书写,其处方名应按《药典》标准执行,同名异种必须写全名,炮制品必须注明,地方习惯用药另列“处方应付”项,以免同《药典》有别而致混乱。
3.2中药调配人员必须培训上岗或以师带徒方式培养。配方前应严格审方,弄清方中药物及注脚并交待明确。调配人员应熟悉医生对中药名的缩写,付方规范化。否则直接影响到临床疗效,关系着患者身体健康。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辨少阳病脉证并治上》是和解少阳、条理枢机的代表方剂,柯韵伯喻之为“少阳机枢之剂,和解表里之总方也[1]”。《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谓“邪在少阳,是表寒里热,两郁不得升之,故小柴胡之治,所谓升降沉浮则顺之也[2]”。王老认为小柴胡汤的应用,凡证但见气郁、痰阻之病机,即可用此方加减灵活应用,不必拘于某症,上焦得通,津液得下,全身气机运行通畅,则去邪远矣。正如日本的丹波元坚所慨叹 :“伤寒诸方,惟小柴胡汤为用最多,而诸病屡称述之。其作用机制实有规律可循。本方以柴胡为君, 既能疏散外邪, 又可调达情志, 用之有“火郁发之”、“木郁达之” 之意 ;辅以黄芩清郁热, 并制柴胡之辛散 ;配半夏降逆燥湿化痰,含“辛开苦降” 之法 ;又因“见肝之病, 知肝传脾, 当先实脾”, 佐以党参、甘草 ;并以生姜、大枣为使, 益气健脾养胃, 鼓舞胃气以助散邪, 扶助正气以防邪入三阴。方中寒热并用,表里同治,升降相因,诸药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故可达到和解少阳,疏畅气机,调节升降,宣通内外之目的。通观王老临床应用小柴胡汤,笔者认为其作用机制不外以下4种 :和解少阳、调和营卫;升中寓降, 降中寓升,使气机协调;行津液 ;理气血、消淤滞。现将其起效机制浅析如下。
1和解少阳、调和营卫小柴胡汤原是疏达肝气之方, 使肝气不郁, 则畅行肌腠, 而营卫调和。方中柴胡性苦、微寒, 具有疏邪透热之功, 使热自外散, 透达于表。黄芩苦寒,善清少阳之胆热,使胆热从内而消,与柴胡配伍合以消散肝胆之火。半夏、生姜辛温,祛脾之寒,人参、甘草、大枣甘温以补气和中。诸药相合, 寒热并用, 使寒热协调。因此,王老用小柴胡汤临床治疗不明原因发热有较好的疗效。针对发热为主症的疾病,小柴胡汤往往通过和解少阳、调和营卫、畅达内外气机而起效。
2升中寓降, 降中寓升,使气机协调小柴胡汤和解少阳,疏肝利胆,枢机运转正常,三焦通畅,水火得以升降自如, 脾升胃降, 诸病自除。方中柴胡轻清升散,善于疏肝,解少阳气郁,同时柴胡亦能升阳举陷。由于凡十一藏取决于胆,柴胡升达胆气,则十一藏从之宣化,故心腹肠胃中凡有结气皆能散之。黄芩苦寒清降, 与柴胡配伍, 一升一降, 使胆气得以条达疏畅。半夏宣畅中焦, 升降气机, 以和合于胆, 使胆气藉中气以行,与柴胡相合以宣散升发,与黄芩相合以降泄止逆。生姜助柴胡以宣郁散邪, 与半夏相合以降逆和胃。人参、甘草、大枣甘补调中,益气健脾,脾土健旺, 枢机通利, 气机疏畅, 诸药相合, 升中寓降, 降中寓升,使气机协调。因而,王老应用此方治疗肝胆脾胃病, 且成效显著。另外,肝郁气滞往往引志疾病,由于小柴胡汤有显著的疏肝作用, 临床运用其治疗抑郁症也收得了满意的效果
3行津液
《伤寒论》230 条云 :“阳明病, 胁下硬满, 不大便而呕, 舌上白苔者, 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 津液得下, 胃气因和。” 此证便是邪犯少阳三焦, 枢机不利,致三焦气化升降失司,水火逆乱通条水道功能失常所致。小柴胡汤运用气助液行, 相辅相成之理统法,同样以辛开苦降条畅气机,升清阳,降浊火,透邪外出, 使肝气条达, 脾升胃降, 枢机得转, 三焦通利,水津四布畅达不停,达到通津液、化痰饮的目的。如此散水降火实现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的正常生理局面。临床治疗三焦气郁而致津液疏布失常的癃闭、水肿常用此法。王老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急性肾盂肾炎、肾病综合征所致水肿,尿量明显增加,浮肿消退,概因胃气和, 升降调, 枢纽通, 津液布达,邪随汗散。
4理气血 通经络 少阳经循身之侧,上与耳目相通,中行胁肋两旁,下及阴器,内络心包,与肝相表里,故其发病与以上经脉循行之部位、脏器、外窍有密切联系。小柴胡汤出现在《伤寒论》少阳篇,除了治疗少阳正证以外,对少阳经循行部位的疾患也有很好疗效。因此王老用小柴胡汤治疗少阳经脉气血淤滞引起的血证疼痛,少阳火盛迫血妄行引起的各种出血均有明显功效。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兼之柴胡以气胜,宣通阳气,气得阳助,生机勃勃,推动脉中血液周流不止,从而濡润全身。小柴胡汤虽以和解少阳,疏畅气机为主,但论及气血关系可知其理气为主的病机特征恰好符合畅达气机助血运化的功能,气行顺畅血流通调,故可解除不通之痛、可见,针对少阳经脉循行之所的病症小柴胡汤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
小柴胡汤乃少阳病证之主方, 有和解少阳的独特功效, 且有变通、兼理多经它脏之功,王老认为其所治病种之多,病症之繁, 它方概莫能及, 这一点从其主旨及或然证上可见一斑。诚如《伤寒论》云 :“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点破了小柴胡汤功效繁多的特点,为灵活用其治疗内、外、妇、儿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希望文章涵盖之小柴胡汤作用机制能启发诸位医家灵活运用本方,取其精髓,更好的指导临床辨证处方。
604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478-01
消化性溃疡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对人类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我院对45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采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效果较为理想,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90例患者均为我院2009年1月――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经诊断均符合消化性溃疡相关诊断标准,确诊为消化性溃疡。按就诊时间平均分为两组,每组45例。A组患者男23例,女22例,年龄26-69岁,平均年龄(40.56±2.6)岁;十二指肠溃疡患者16例,胃溃疡患者29例。B组患者男22例,女23例,年龄25-68岁,平均年龄(40.55±2.7)岁;十二指肠溃疡患者17例,胃溃疡患者2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给予A组患者西医治疗。患者每日服用两次法莫替丁,每次20mg;硫糖铝,每次1g。每天四次。对于HP阳性患者,则每日加服2g阿莫西林,800mg甲硝唑,分两次服用。治疗时间为4周。
给予B组患者中医治疗。取柴胡15g,半夏、大枣、党参、黄芪各12g,甘草、生姜各6g。对于腰背疼痛患者加延胡索、川楝子各12g。胃脘胀闷者加苏梗、厚朴各12g。取水1000mL煮至300mL,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治疗时间为四周。
1.3疗效判定标准显效:嗳气、恶心、呕吐、疼痛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溃疡面完全消失。有效:嗳气、恶心、呕吐、疼痛等临床症状有所缓解,溃疡面消失面积大于50%。无效:嗳气、恶心、呕吐、疼痛等临床症状没有得到明显缓解,溃疡面消失面积小于50%。
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χ±s表示,采用t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用X2对组间比较进行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A组患者显效16例(35.6%),有效20例(44.4%),无效9例(20.0%),治疗总有效率为80.0%。B组患者显效23例(51.1%),有效20例(44.4%),无效2例(4.5%),治疗总有效率为95.6%。两组对比,B组治疗效果更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A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有4例,发生率为8.9%,B组患者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两组对比,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患者复发率对比随访6个月,A组复发6例,复发率为13.3%,B组复发2例,复发率为4.5%。两组对比,B组复发率更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消化性溃疡主要发生于胃以及十二指肠,是一种慢性溃疡。其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嗳气、恶心、呕吐、腹痛等。其发病的原因有多种,酸性胃液对黏膜消化作用,是造成患者发生溃疡的主要原因。较高的复发率是当前临床研究重点突破内容之一。
法莫替丁是一种组胺H2受体阻滞药,可有效抑制胃酸以及胃酶蛋白分泌等,是临床治疗消化性溃疡的常用药物之一。硫糖铝可对溃疡面起到显著的保护作用,有效促进溃疡面愈合,同时对胆汁酸、胃蛋白酶等具有显著的吸附作用。两者相互作用,可有效缓解消化性溃疡病症,但由于治疗期间部分患者会出现头晕、失眠、腹泻、白细胞减少等不良症状,因此存在一定的弊端。
消化性溃疡在中医学中属于“嘈杂”“胃脘痛”等范畴,其发病的主要原因在于患者长期饮食不节,导致脾胃损伤,脾胃不和,气血不畅,食物淤滞。故调和脾胃、疏肝利胆是治疗关键所在。小柴胡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治中》,主治心烦喜呕、不欲饮食等症状。柴胡具有和解少阳、疏肝解郁、升阳举陷等功效,可有效治疗肝郁气滞、血虚、胀满疼痛等病症;半夏具有消食止泻、化湿健脾、镇吐等功效,大枣具有健脾养胃、补气养血之功效,可有效治疗饮食减少、脾胃湿寒、完谷不化等症状;党参具有温肺生津、补脾养胃、腱运中气、鼓舞清阳等功效,可有效治疗气短心悸、食少便溏等症状;黄芪可治疗食少便溏、气虚乏力等症状,生姜具有刺激胃肠粘膜、增强消化能力等功能,有效治疗腹痛、腹胀、呕吐等病症;甘草具有补脾益气、调和诸药药性的特点。几种药物相互结合,共奏调和脾胃、疏肝利胆之功效。
在本次研究中,我院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加减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使得消化性溃疡等症状得到明显缓解,大大降低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治愈后的复发率,效果更加显著,临床应用价值更大,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马菁.小柴胡汤为主治疗消化性溃疡36例[J].浙江中医杂志,2009,44(11):801.
1 急喉风
常某,女,34岁。2008年4月27日诊。咽痛伴吞咽困难1天。现症见:咽痛,呈持续性,伴吞咽困难,声音难出,讲话费力,恶寒,低热,痰多色白质稀,大便两日未解,小便黄赤。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专科查体:会厌充血水肿明显,咽部粘膜充血,咽后壁大量淋巴滤泡增生,声门窥视欠佳。证属风寒束表,治以祛风散寒,方选小柴胡倍芩汤,处方:柴胡30g,黄芩20g,党参、大枣、炙甘草、法半夏、生姜各10g。日1剂,温服,4剂后症消。
按:咽喉为肺胃之上源,肺经与胃经之邪每多波及咽喉。此例患者风寒束表不得解除,迅速循经内传,除太阳经气不利之外,因其向阳明经传变的发展趋势,导致阳明经气受缚,继而出现入里化热,故临床上除声音难出,讲话费力之外,尚可见到咽痛及吞咽困难等症状,又因表邪未解,故恶寒发热亦不得缓解。因此,在运用小柴胡汤时,不可死守原方剂量,而应有所化裁。重用柴胡,首取其祛风散邪之力,臣以黄芩,借助柴胡善祛表邪,而发挥黄芩善清肺经邪热之能,共奏清热利咽之功。平用生姜,旧习多认为生姜辛温入胃经,用之而有助胃生热之嫌,但实际上姜与芩配,其温热之力被约,而辛散之力得扬,反有助于协助柴胡散风祛邪,但也不可过用,超出黄芩制约之力则胃热必不得除。党参、大枣和炙甘草均宜平用,一来健脾守中,稳固中焦,则祛邪可助药力,寒凉不至碍胃,补气不助火,健脾不腻胃。佐以法半夏燥湿化痰,则痰消咽利。综观全方,肺胃两经之热得清,束表风寒得解,则咽痛可不日转消,会厌肿退,声出无阻,则音声自然恢复。
2 暴喑
赵某,男,46岁。2008年3月24日诊。突发声嘶2天。现症见:声音嘶哑,咽痛,咳嗽,咯痰质稀量多,纳眠可,二便调。舌红、苔微黄,脉浮。专科查体:双声带明显充血,声门闭合欠佳,双侧室带未见明显水肿,会厌及双侧梨状窝未见明显异常。证属外感风寒,治当祛风散寒,方选小柴胡倍姜汤,处方:柴胡、生姜各30g,党参、炙甘草、大枣、法半夏各10g,黄芩8g。服3剂后痊愈。
按:风邪袭肺易致肺气失宣,喉为肺之“上口”,“肺气实”则“音不鸣”,声门开合一旦失职则音声不利,故见声嘶。结合脉证,最切合病机之治法当为祛风散寒。柴胡通行于少阳,最善散藏匿之风;生姜通行肺胃,重用可借助其辛温之性以散肌表之寒,合用则表里之风邪均无所遁形。另据六经传变的规律,风寒之邪侵入太阳之后多有向阳明传变之势,故知肺(太阳)转胃(阳明),当先实胃,党参擅补脾肺之气,大枣擅补脾胃之气,肺脾胃气得充,则声带鼓动得力;同时炙甘草益胃填阴,则胃之气阴得,三品联用,肺气邪祛得源,胃气稳固得力,祛病之基得奠。需说明的是,参、枣、草三品用量不宜过重,一来有闭门留寇之嫌,二来有气余化火之虞。黄芩用量宜巧,一者风寒入内多从热化,若无防热生变的药物“先其时”而清热,则肺热恐有渐盛之忧;二者用量又不宜过大,黄芩性味苦寒,过量使用易败胃气,反致闭门留寇。法半夏多为痰多者设,其虽以燥湿化痰见长,但性偏温燥,过量使用未免有助燥化火之弊。
3 小结
1、清热泻火。柴胡属性寒的药材,具有清热泻火的功效。在炎热的夏季,人们不妨可以适当的食用一些柴胡,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安度整个夏季。
2、抗炎。柴胡具有很好的抗炎作用,这主要是因为柴胡中含有皂苷和挥发油的成分,而这些成分在动物实验中对动物肿胀、抗炎起到不错的效果。
3、解热、退热。柴胡具有解热、退热的作用,尤其对于伤寒、大肠杆菌液、酵母等所引起的发热症状起着解热作用。另外,在动物实验中,柴胡还能够使动物正常体温降低。
(来源:文章屋网 )
在支气管哮喘中,咳嗽变异性哮喘属于比较特殊的类型,其临床治疗的时间与其他哮喘无较大的差异[1]。咳嗽变异性哮喘具有反复性、慢性和持续性的特征,常伴有咳嗽、呼吸急促和喘息的临床表现,经常被一些医疗经验或诊断不全面而被误判为一般的咳嗽、支气管炎等疾病[2]。咳嗽变异性哮喘一旦被确诊就需要长期的进行药物治疗,是一种容易复发的疾病,这也增加了治疗的难度[3]。在中医认为,咳嗽变异性哮喘主要由于人体的脏腑功能失调和气机的升降失衡导致 的[4]。从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选取80例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其中观察组使用加味小柴胡汤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的效果较为显著,现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选取80例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其中观察组中男性有30例,女性10例,年龄17~57岁,平均年龄(32.8±9.8)岁,病程3个月~11年,平均病程(3.5±2.7)年。对照组其中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18~58岁,平均年龄、病程上均无明显的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因此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观察组的加味小柴胡汤治疗方法 观察组40例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口服加味小柴胡汤,3次/d,坚持服用60 d。加味小柴胡汤含有的中药材料具体如下:白术14 g、大枣12 g、生姜10 g、炙甘草9 g、柴胡14 g、茯苓15 g、丹参14 g、细辛6 g、赤芍14 g、炙麻黄9 g、法半夏10 g、党参20 g、黄芩14 g。在准备进行加味小柴胡汤治疗前,医师需要对40例的患者进行身体检查,根据每1例患者身体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服用,这样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提高加味小柴胡汤治疗的效果。针对阴虚患者,可以在胡汤内添加14 g的玄参和麦冬;痰多的患者,可以在汤内添加10 g竹茹、15 g桑白皮;气血不足的患者,可以在汤内添加31 g黄芪;血液循环障碍的患者,在汤内添加8 g桃仁、4 g红花。
1.2.2对照组西医治疗的方法 对照组40例患者均采用茶碱缓释片治疗,口服,2次/d,0.1 g/次;氯雷他定片,口服,1次/d,0.1 g/次;沙丁胺醇气雾剂,早、中、晚3次,每次只喷一下。与观察组的治疗时间一样,均60 d。
1.3疗效判定 两组患者在治疗60 d后,对患者进行疗效判定。显效:患者的咳嗽的症状均消失,在治疗后的14 d没有出现复发的迹象。有效:患者的咳嗽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复发的间隔时间有所延长,且复发次数减少。无效:患者的咳嗽症状与治疗前无任何的差异,甚至病情的发展有加重的现象。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P
2 结果
2.1两组临床效果的比较 对照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两组差异明显(P
2.2复况 在两组患者停止服药治疗的14 d后,观察组中有4例病情复发,复发率为10.0%,对照组中病情复发有9例,复发率为22.5%,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P
2.3不良反应情况 咳嗽变异型哮喘在服用的过程中主要有腹部不适、皮疹、头晕、呕吐、恶心等其他的不良症状。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前后肾、肝均没有出现损坏的现象,但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情况低于对照组(P
3 讨论
加味小柴胡汤最早起源于于《伤寒杂病论》,具有斡旋枢机功效、和解少阳、扶正祛邪、和胃降逆的功效。方中柴胡开郁结、轻清疏达、善解少阳。红枣和党参扶正祛邪、调和脾胃、补益肺气。黄芩性寒味苦,降少阳逆气。杏仁、炙麻黄具有疏风、散邪的功效。天花粉、赤芍具有活血解郁的治疗作用。处方中的柴胡、黄芩具有苦寒清透的作用;生姜、半夏祛寒理气;赤芍、丹参活血;细辛、麻黄化痰;术、参、草、苓、枣健脾益气等。
廖仲伟针对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采用加味小柴胡汤治疗,效果较为显著,临床症状有明显的改善[5]。本研究显示,采用西医治疗的对照组临床效果明显低于观察组,这说明,现阶段针对咳嗽变异型哮喘采用中医治疗的效果较佳,患者病情复发且不良反应发生率都低于采用西医治疗的对照组,与廖仲伟的治疗效果相近,均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综上,加味小柴胡汤治疗咳嗽变异型消除患者,明显的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了治疗的效果,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陆顺意,陈志斌,陈家卫.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进展[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0,1(9):60-62.
[2]文惠妃.加味小柴胡汤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的临床分析[J].健康之路,2013,12(8):436-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