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教学计划模板(10篇)

时间:2022-09-09 02:39:4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高三历史教学计划,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高三历史教学计划

篇1

本计划制定的目的:

(1)培养学生对中学物理基础知识(基本物理现象、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等)的了解、理解、掌握及应用。

(2)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包括理解能力、判断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科学方法研究物理问题、形成物理概念、探寻物理规律的能力。

(3)争取在20XX年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一:教学进度:

二: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习效率的几点措施

1、 处理好课时较少与内容较多的矛盾

(1)优化教学过程

(2)优化教学方法

(3)合理安排时间,计划安排时间

(4)不减进度,把握难度

2、 通过这一阶段的教学,应使理科必修的内容,达到过去高考第一轮复习的水平。

(1)应重视对高考大纲所要求的有关知识点的理解和深化

(2)认识基本概念,对联系紧密、容易混淆的概念进行正确区分

(3)对基本规律,明确成立条件和应用范围,力争解决高考物理所涉及到的常见问题

3、 为适应近几年高考改革的趋势和命题特点及理科教学的发展趋势,应采取的措施

(1)加强基础,提高能力

基础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的物理思想。

能力(理科综合考试目标)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设计完成实验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综合能力。

命题指导思想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加强联系实际,扩大学生视野

切实落实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拓展物理教学的时间和空间;习题教学要更多地联系实际。

(3)加强实验教学

物理实验的六大功能:丰富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突破重点难点,理解物理概念;形成物理图象,认识物理过程;启发学生思维,增强探索精神;培养观察能力,掌握实验技能;养成良好习惯,学会科学方法。

(4)适当做一些信息题(提高审题能力和建模能力)

2021新学期高三物理教师的教学计划

一、情况分析

(一)教材分析:高中前两年已经基本完成了高中物理教学内容,高三年级将进入全面的总复习阶段,为了配合高三的总复习,学校统一订购了由延边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浙江专用《志鸿优化系列丛书物理优化设计》作为高三复习教材,该书以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和高考考试大纲为指导,以《20xx年云南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为依据编写,作为本学年参考用,本学期拟定完成本书的第一至第十三章的第一轮复习。

(二)学情分析:

1、课堂情况:由于是高三年级,即将面临着高考的选拔考试,大多数的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求知欲望比较强烈。所以课堂纪律比较好,都比较认真地听课,自觉地与老师互动,完成教学任务。

2、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大多数的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不够牢固,各章各节的知识点尚处于分立状态,不能很好地利用知识解决相应的基本问题,所以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有待地提高。

3、解题技能:利用物理知识解决有关综合问题的能力很差,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还有待提高。

二、教学目标与任务

加强和利用知识点的复习,尽快帮助学生把各章分立的知识点建立成为网状的状态,掌握物理思想的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相关问题的思维方法,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技能。具体地说:

1、知识方面,应达到熟练掌握每一个知识点的要求,即看到一个题目以后,题中包含了哪些知识点要一清二楚,不能模模糊糊,并且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也要清楚,

2、技能方面,主要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到常规思维、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相结合,同时,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

3、情感与价值观方面,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使学生在物理美中陶冶自己的情操,从而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三、方法与措施

篇2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高考命题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此形势下,如何搞好高三化学复习,是广大高三教师需要进行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设计好自己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设计,特别是在新课标指导下的教学设计,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化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我通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在此总结自己在新课标理念下高三化学教学设计的几点认识与思考。

一、以课本为核心进行教学设计

高考试题源于课本,围绕各知识点、能力考查点展开与衍生,因此,教师要紧紧抓住课本,认真分析研究《课程标准》与《考试说明》,有针对性地进行高三化学复习,特别是对于新增知识点的考查,往往都是考试的热点,尤其要引起高度重视[1]。与此同时,要注意控制新增知识点的难度,重视变化知识点的呈现形式,坚决摒弃已删除的陈旧知识点,提高高三复习的有效性。新课标是进行教学的依据,考纲则是高考命题的依据,考试与教学在内容上涉及的范围原则上是一致的,考试说明对高考要考查的知识范围及每个知识点的能力层次都非常明确,不要随意缩小或者放大复习范围。要依托“《考试说明》作为依据、抓住课本作为根本、重视资料作为补充”进行教学设计[2],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通过研究《考试说明》及历年高考化学试题,找差别、找共性、找联系,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演绎、推理、检索、迁移、假设、论证等思维方式的指导和训练,切忌以做题代替复习,以讲题代替训练,对每一知识点、每一习题,都要让学生回归到课本中来,切实让学生感受到将教材当做“自然科学的基本事实、基本原理、基本规律”进行探究,从而提高学生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形成学科思想,建构知识体系。

二、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活动离不开教师和学生这两个主体,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决定了教学活动的开展不能按固有的模式一成不变。好的教学设计要有利于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同时被学生认同和喜欢,有利于教师获得成功的体验并逐步成长[3]。我在多年的高三化学教学中,坚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核心,努力构建能促进学生主动构建信息意义的学习情景,为学生提供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使学习成为一种自主构建的活动,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给学生一个充分发挥自己能力和想象力的空间,以复杂多样的方式来适应个体学生的差异,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把化学学习的“钥匙”交给学生,让他们自行安排、实现自我,变学习由“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种新的教学设计将成为革新传统教育模式的重要动力,将改变传统的学习观和教学观,教学由向学生传递知识转变为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个性和创造性及实践能力。转变传统的课程观和教学模式观,由过去以课堂的教学内容、教材、教师的经验,以及学生的接受和理解为主的课程观,转变为一种包括其他各种类型的课程资源、学生的经验和反馈、课程体系的调整,以及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等方面在内的课程观。

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三化学教学过程设计,体现的是以学生为圆心的教学设计,根据学生半径的不同,采取分层教学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以我所教班级为例,由于学生基础不同,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将其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并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弹性教学和学习层次的调节,引导学生将学习动机和心理状态调整到最佳水平,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能应用他们所学知识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判断,以及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4],这样,我们的高考备考才会真正收到实效。

三、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教育部明确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5]”。在目前的高三化学复习中,大多数高三化学教师仍沿用过去传统的复习方式,实施以教师为中心的注入式教学,题海式训练屡见不鲜,教学过程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能力,使得学生身心疲惫,教师苦不堪言。这样的教学导致教师和学生对课堂学习和生活失去兴趣,学校培养的人才缺乏创造力,难于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这已成为高三化学教学中比较突出的共性问题。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弘扬、发展和提升的过程。学习不再被看成一种外在的控制力量,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积极的、主动的过程。因此,高三化学的复习方式需要有新的突破,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为中心的合作学习复习模式应该成为高三复习的新的发展方向。以我所教班级为例,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将其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在此基础上组建不同的合作学习小组,按其层次选择合作学习的方法,明确合作学习的目标和任务,在不同层次学生之间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在相同层次学生之间起到你追我赶、相互促进的作用。在此过程中建立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并不断完善,通过几年的实施,效果良好。

合作学习模式实施的关键在于教师精心设计复习学案,以此为依据让学生进行分组互动学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精心设计,提高效益。

高三化学教学过程,主要是通过课本抓主干、夯基础、善辐射的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等学科内综合能力。鉴于此,在一轮复习中,我根据学科主干知识,按照化学基本概念与理论,物质结构和性质,元素及其化合物,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及化学实验与计算、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热点问题等知识内容顺序,把考纲中的各个考点设计成60多个小专题复习学案。这样就能把课堂上所要解决的问题设计成具体的教学方案,作为组织教学过程的中心,教学方案通过专题形式从纵横两方面对知识进行归类、联系,以求复习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达到知识梳理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目的。

2.组织互动,落实能力。

在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方面,有效课堂教学组织模式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有利于各知识点的落实,而且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与锻炼,根据这一思路,将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群体划分为6个不同的互动学习小组,将需要落实的知识考点按顺序分为几个任务,并指定由不同的组分别负责完成,有任务的组分别推荐一位同学到讲台上负责讲解相关的基本知识点及学案习题中存在的疑问,其余学生提出疑问或作修改补充。然后教师对解题思维、方法、技巧及解答的规范性进行归纳总结,形成规律性知识,让学生明确疏漏和不足之处,以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完整的知识网络,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小组岗位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

3.认识不足,形成规律。

合作学习模式中采用不同的指导与训练策略对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技能的发展将产生显著的差异。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相同层次学生之间由于其交往意识、交流能力、参与能力、协作能力、解决冲突能力的差异,往往导致学习能力的提高出现较大的差距。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如何根据情况,实时地调整指导方式与训练策略,依赖于指导教师的个人能力与驾驭水平,教师在设计小组互动学习活动时,必须对所教教学内容进行编排,重难点的落实进行精心设计,以学案的形式为学生创设合适的、有一定探究性学习意义的问题和任务。只有当个人难以全面解答,小组合作互动又能弥补不足时,交流探讨的问题和任务才有真正的意义和价值。学生才会有内在的需求和合作的欲望,而且单纯的一两次“作秀”不能达到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创新、不断积累,根据对象的不同形成其独有的教学规律,这时的互动活动才会达到最佳效果。

四、结论

高三化学教学设计的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围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这一主题,用新课程理念指导高三化学复习是一种新的尝试。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体会,从课本、学生、教学方式等方面出发全方位地进行教学设计,体现新课程理念下高三化学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和价值功能。

参考文献:

[1]丁革兵.生本教育理念在高三化学复习讲评课的研究与应用.现代教育论丛,2009,(8).

[2]纪悦淑.新课程理念下高三化学备考复习方法探析.绥化学院学报,2009,(6).

篇3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中国的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培养国际化人才的迫切性日益凸显。国际化人才不但要掌握外语的语言形式,更要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包含多个要素,涉及众多层面。Byram(1997)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形成,除需具备跨文化能力中的技能、态度与知识以为外,还需要一定的语言能力、篇章能力与社会语言能力,并指出通过课堂、实践和自主学习能够培养和提高跨文化能力。本文将从课堂、实践和自主学习着手,探讨高校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三维模式。

一、外语课堂

我国的外语教学缺乏自然的语言习得环境,因此,课堂仍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主要阵地。许多学者分别从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教材、教学模式、教师跨文化培训等角度对学生跨文化能力培养进行了探讨。例如,卫玲(2012)根据自身在大学在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方面的实践,对大学英语教学体系进行了实践性研究,提出了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四大目标:语言能力、思维能力、行为能力和社会性发展能力。综合现有国内研究,高校外语课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培养学生跨文化能力。首先,优化课程体系,挖掘课程文化资源。目前,许多高校纷纷以大学英语教改为契机,开设了丰富的文化类大学英语拓展课程,包括跨文化交际学、中西文化对比、跨文化电影赏析等,以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培养其开放的胸怀。其次,不断丰富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除传统的跨文化知识讲授外,教师可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其对目的语文化的理解。还可采用文化比较法,引导学生对比中外文化异同,培养其跨文化意识和批判性思维。再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跨文化交际培养提供教学的主体条件。一方面,教师应当建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教学理念,主动拓展全球视野,增强自身文化素养,提高跨文化认知水平。另一方面,高校应当为外语教师参加跨文化培训或者多渠道体验和吸收外国文化提供必要的政策和经济支持。

二、自主学习

值得注意的是课堂时间毕竟有限,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仅靠外语课堂远远不够,还需要课外自主学习和实践的大力配合。自主学习是以学习者为主体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学会自主学习是信息时代的基本生存技能。学习者通过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在互联网时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激励学生积极查阅外文资料对现有教材进行跨文化分析,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经典外文作品、鉴赏外国影视作品等多种方式来实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自我培养。

三、跨文化实践

此外,一些学者已经指出在异文化环境中生活、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接触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Byram(2008)指出:“长期以来,英国高等教育界一直认识到高层次的交际能力只有通过实地体验才能获得,对于跨文化交际来说更是如此。”。近年来,国内高校已逐步认识到境外交流对跨文化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高校学生海外交流项目发展迅速。研究表明,包含跨文化反思的学习者境外交流有助于培养其跨文化交际能力。此外,高校还可为学生创设各种跨文化实践平台,如在假期安排学生到外资、合资企业考察或实习,组织学生以志愿者身份参与所在城市的各项国际活动如外贸交易会、国际文化节等,在实践中感受多元文化,拓宽国际视野,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结语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个综合、多维的概念,涉及认知、情感和行为等多个层面的能力。因此,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也应是多角度、全方位的,不仅需要生动有效的外语课堂,还需要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包括课外自主学习以及多种形式的跨文化实践。不仅需要高校教师和学生的密切配合,还需要社会和高校大环境的有力支持。只有多方共同努力,才能最终实现高校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这一目标。

参考文献:

[1]高永晨.中国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测评体系的理论框架构建[J].外语界,2014,(4):80-88.

[2]卫玲.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J].开放教育研究,2012,(1):118-123.

[3]张丽丽.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教育探索,2009,(2):46-47.

[4]颜静兰.外语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缺口”与“补漏”[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138-145.

[5]崔颖,高素珍.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自我培养模式研究[J].价值工程,2011,(11).

篇4

[教材分析]

本章为人文地理的第二章《城市和城市化》的最后一节,安排在《城市的内部空间结构》和《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后,城市的空间结构让学生知道城市内部功能分区的区位和合理的功能区布局,不同等级的城市的服务功能,决定了城市的大小,城市的服务范围,以及区域内城市等级体系的形成。最后安排城市化,城市化包括土地城市化和人口的城市化,从功能区的形成上去理解什么是城市化。对于一个区域来说,城市化的表现就是区域内城市等级体系的形成,前面两节内容都是为城市化这一节做铺垫。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

(1)理解城市化内涵,要求学生知道什么是城市化,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是什么,城市化的动力在于什么,城市化对于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意义.教材在编写时很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城市化的内涵,让学生对城市化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高度。

(2)要求运用相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教材安排了五个资料用于解决这个问题,分别是:

1)世界城市化水平提高的折线图和活动题;

2)城市化浪潮的阅读资料;

3)城市化进程的示意图;

4)英国美国巴西日本印度几个国家城市化过程图;

5)英国城市化进程的案例资料。

从时间和空间角度,说明全球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各国城市化进程中表现出来的水平,速度上差异.通过这些资料分析,让学生对城市化进程有初步认识,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差异有大致了解,从中概括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学情分析]

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就南京市沿江工业园区。对城市化中出现的拆迁,征地现象比较熟悉,感性认识比较多。要通过材料分析,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读图能力方面,高一学生已经经过一个学期自然地理的学习,对于地图,统计图,文字说明,表格等统计资料并不陌生,加之第一章《人口的变化》部分的学习,训练,具备初步的图文转换能力,但是本章节的图表较多,城市和城市化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学生看图,识图是高中地理学习的一条经线,贯穿高中地理始终,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仍然是学生弱项,也是本节以及经后学习和训练的重点内容,不要求学生要本节全部掌握,但有培养材料分析的能力。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明确城市化的定义

(2)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3)城市化对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意义

(4)运用世界城市化水平提高图和城市化进程图,说明城市化全球城市化过程及特点。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法、问题探究法、读图分析法、案例论证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比分析问题和概括归纳总结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

展示图片 南京市林立的市区景观图(感悟南京地区城市化的发展变化)

展示图片 南京市市区面积的变化,由早期的石头城,到建国初期的市区范围,再到现在的南京六城区(没有包括高淳和溧水)。

教师归纳 南京市市区面积的变化用地规模的变化,等级的提升,反映了城市化的过程。

[问题探究1] 1985年和2000年长三角地区城市发展中,有哪些变化?

展示图片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图。

读图活动 学生从图中找出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城市等级提升,城市数量增加。

教师归纳 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城市化就是等级的提升,对于一个地区来说,城市化就是城市等级体系的形成。

[板书]一、什么城市化。

学生看书回答城市化是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乡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问题探究2]城市化过程中,城市人口为什么会向城市地区集聚呢?

读图活动 展示教材中P32“图2.18城乡人口迁移的驱动力示意”,学生描述城市化驱动力。

教师归纳 城市化进程的动力是推力和拉力,拉力是城市的经济水平高,就业机会多,交通便捷,社会福利好,文化设施齐等等。推力是农村自然灾害,收入低,人口多,对土地压力大等。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进城市的发展;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的进步的表现。

[过渡]

城市化过程中,人口向城市集聚,农村变成城市,使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升高,所以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高低。根据城市化水平高低和发展速度将城市化分为三个阶段。

[板书]二、世界城市化进程

读图活动 展示教材中P32“图2.19世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1800-2000年)”,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的差异。

(1)城市化水平有什么差异,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间有什么不同。

(2)1950年前后,城市化快速发展有什么差异。

(3)简单分析产生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

学生分组评论后,由各个小组长提供答案。学生可以通过不同国家城市化水平增长曲线斜率的变化,回答第一、二个问题。结合P33的阅读材料回答第三个问题。

教师展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差异的对比表格,全体学生回答。

[过渡]

从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来看,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以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

读图活动 展示教材中P33“图2.20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学生读图思考,

1)不同的阶段城市化的水平和速度有什么特征,会出现什么问题。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处在什么阶段,在城市化发展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教师指导学生读取每个阶段城市化水平的起止数值,观察曲线的斜率,明确城市化进程中各阶段的特点。学生分组评论,由各个组长提供答案。

[案例分析]P34-P35案例4,以伦敦为例总结城市化不同阶段的特点和问题。

教师展示图片,文字资料,学生描述伦敦城市化进程中的表现(城市用地面积的扩大,城市数目的增长,城市人口双重的上升)。

学生完成活动内容,教师讲评总结,提供参考答案。

[过渡]

从案例中可以得出英国伦敦已经进入了城市化的后期阶段。而目前绝大多数发达国家所处的城市化阶段是后期,发展中国家是中期加速甚至是初期阶段,这反映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越高,城市化水映了经济发展水平,但也不是绝对的。

读图活动 展示教材中P34“图2.21 几个国家城市化过程”,分析几个国家城市化发展中的差异。学生读图完成活动题:

1)城市化开始的时间有什么不同。

2)目前各处于城市化的什么阶段。

3)各国城市化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

教师总结归纳,从图中可以看出巴西的城市化水平目前比美国日本的城市化水平还高,不是因为巴西的经济学水平高于美国日本,是由于人口增加迅速,大量的人口由农村涌向城市,使得城市人口比重不断上升,导致城市的畸形发展。

[总结]向学生提问什么是城市化,各城市化阶段的名称的特征,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差异。学生合书,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即可。同时教师讲评。

[课堂反馈]略。

[教学反思]本节课学生通过案例教学,活动教学,自主探究等学习方法,以南京市的城市化过程引入,提供大量的乡土教材,切合实际,容易激发的学生学习兴趣和认同感。重视采用案例教学法,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归纳教学内容,形成相对完整的思维过程。整个教学过程设计合理,过渡自然,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教学手段多样,灵活,能很好的突破难点,让学生主动学习获得知识,很好的达成已设的三维教学目标。通过这这节课,让我更加相信在高中地理课堂上,要让课堂活跃起来,一定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要由主导变成组织者,参与者,甚至是和学生一起参与的讨论者,合作者;教师要放下身段,给学生创造平等的学习环境。

篇5

二、目标与任务

1.深化新课程改革,加强考试改革研究。

加强对高一新课程的教学调研和指导。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发现和总结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新型教学范例和先进教师典型。针对课改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研究对策。今年市历史学科的重点调研课题为: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及其对策、我市高中对新课程改革的适应性

研究与新课程相配套的历史学分认定方案。解决历史老师的切实问题。研究与新课程相配套的历史教师评价方案。根据新的教改形势,完善历史教师教学能力水平考核办法,修订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研究与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业评价制度。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的精神,研究学生的历史学科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制度。研究高中新课改形势下的历史学科高考改革趋势。

2.继续以集体备课为切入点,不断提高备课质量。

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深入学习和研究教材,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研究高考,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在学习的基础上认真制订教学计划和编写教案,做到提前备课,单元备课、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借鉴目标教学理论、科学合理地完成各类教学目标的设计、确定与落实。

3.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搞好课题研究,指导教学改革。继续带领骨干教师扎扎实实搞好各科的课题研究,吸引青年教师参加,努力使课题研究与培养教师结合起来,与学科教学改革结合起来,与解决学科教学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通过以点带面,分层推进,使广大教师掌握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增强科研意识,善于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并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课堂教学始终是教研工作的主阵地,近年常规教学工作推动了课堂教学的一定进展,但对比新课程的新理念和新要求,我市历史课堂教学的优化空间还很大。为此,我们要带着问题设计教研课题,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优化课堂教学。

4.加强对新教师的指导。

近年来,由于普通高中规模的不断扩大,大量的新教师涌入高中教学岗位,有计划地做好青年教师的培养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我室将与学校共同承担起培养教师的任务,帮助学校切实落实导师制,明确师徒双方的责任,加强相应的考核措施,促使青年教师更快地成长。此外,历史学科组将根据实际,组织校际间横向的联系与交流。

5.继续学科队伍学科建设。

充分发挥中心教研组、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组织好各种层次和形式的讲座、研究课,切实有效地指导教学。继续加大培养青年教师的力度,通过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提高青年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使他们尽快成熟,成为骨干。

6.发挥网络优势,开展网络互动教学探索。

邳州市教研室以“初中历史教学网”为网络平台,在进一步充实初中历史教学内容的同时,逐步加大对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的添加和建设。发挥网络优势,将课程改革实验的经验、典型案例、课标精神、新教材特色、进展情况、外地经验、培训动态等上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科教学、问题交流等多种形式的网络互动教学的尝试,逐步实现教育资源、成果的互通共享。

三、主要工作

1.高三一检考试质量分析

2.布置高三第二轮复习意见

3.教学视导

4.徐州市二检试卷命题

5.初中历史教学研讨会

6.高三二检考试及分析

7.高中教学研讨会

8.历史评优课

9.高一、高二期末考试命题

10.高考复习信息的采集、学习、介绍

篇6

      根据今年市教研室工作会议精神,以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转变观念为主线,结合高考“3+1+1”模式,重点抓好学校教研教学工作,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狠抓重点,常查环节,努力完成学校制定的教学目标。

    二、具体工作安排

    本学期工作的重点是加大课程改革、教学改革力度,全面提高历史教学及教研质量;加强高考研究,重视信息交流,不断提高我校历史学科高考水平;配合学校三星级高中评审,做好各方面工作。

    1、制定落实教研活动计划

      明确学期工作重点,集中精力抓好高中历史教学,特别是高高三的历史教学,针对学校制定的高三教学目标,配合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注重课堂即时效率,同时落实细节:

    ①、完善备课组工作,每周一次,常交流、多研究, 特别是对高考信息的采集、研究分析。

    ②、结合学校月考制度,做好平时测试工作,高三两周一次常规考试,认真、及时批改,重点同学要面批;分析、总结,找出学生学习的薄弱点,查漏补缺。

    ③、认真完成听课计划,能够每周听一节课。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每学期不少于20节。

     2、加强备课组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利用集体备课,丰富课堂教学,是本学期教研活动的一个重要工作。对高三的复习,认真组织备课,分解教学过程,从细节处入手,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精选资料,精选试题。认真做好提前备好一周课,由教研组长签字才能进课堂的工作。

3、抓好课堂教学,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

      本学期将紧紧围绕素质教育,结合学校青蓝工程,以高考改革为契机,着重提高课堂即时效率。在活动中,将根据教研组实际情况,采取开设研究课与随堂听课等形式,从“严、精、活、实、高”五方面来优化教学过程,使学生堂堂有收获,节节见成效。

    ①、开设高三历史复习研讨课。从能力角度出发,将基础知识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着重培养运用生产力标准、实事求是、宏观与微观、人类文明演进四个理论尺度。

    ②、在高一的历史课中认真抓好素质教育,结合高考改革形势,在抓基础知识同时以培养综合能力为主。

③、三月份的学校教师课展示活动中,将集中教研组智慧,认真组织,充分展示学校课题研究成果。

4、展开课题研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针对学校提出的总课题,教研组将展开对“历史教学结构的优化与素质化教育”子课题的深层次研究。在实际教学中将对“问题式教学”进一步进行探讨,同时落实细节,明确各人分工,分阶段按计划实施。在过程将对阶段性研究进行总结,发现问题,及时研究并解决,适当调整研究计划。学期中或结束时,针对课题研究进行经验交流总结。在这一学期中,准备将“问题式教学”模式基本定型,严格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进一步深化模式理念,完善研究的各项工作。

    5、、落实月考制度,做好成绩分析

      作为阶段教学检测的一种方式,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反馈教学成效。在成绩分析时一定要细,明察秋毫。

    ①、认真出好每一份试卷。备课组集体研究,精选试题,突出重点,难易适度。

    ②、认真批改、认真分析、认真评讲,做好成绩统计。找出学生学习的薄弱之处,完善课堂教学。

  ③、密切注意差生、优生的流向。通过测试发现差生,重点进行原因分析、方法指导。

篇7

高考的动向是高三各科教学的方向和指导。每年高考总会有一定的调整,所以只要高考还存在,研究高考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首先是研究前两年高考试卷,主要是广东、宁夏和江苏卷,从中解读课改区高考试题的难度和能力要求、高考试题的出法、问法和试题回答的要求等。其次是研究去年和今年的考试说明,解读考试说明中高考能力要求、考试内容和试卷形式等的变化,从能力、内容的变化中分析命题意图、教育理念和主流思想等。

二、制订教学计划,实现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每一个学年、每一个学期、每一个月、每一星期的教学都要事先有个统筹安排,做到有的放矢、胸有成竹。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在高二升高三的暑假就认真制订了系统、详密的复习计划和教学方案,统筹安排整个一年的教学任务、内容。当然计划并非一成不变,在实施过程中,要不断充实,不断完善,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适当地作出调整。比如,我们除制订学期计划外,还要不定期地召开高三年级组会,统一协调各科复习进度及注意事项,同时还要每周召开一次备课组会探讨疑难问题和教学进度。

三、注重自身学习,提高自身教学能力

教师要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在培训方面,我们积极参加省市区教研室组织的各种高三历史教学培训和研讨会,并通过各种方式与奋战在高三教学第一线的同行进行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在教学之余,阅读与教学相关的新的教学理论,积极听取教学方面的经验,借鉴同行的成功教学范例,在加强听课的同时,积极探索适合自身教学的教学方式。

四、整合教材知识,构建知识体系,拓展知识点

高三历史教学应注重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应将学生已有的知识融于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将学生零星的、孤立的知识与历史发展主线相结合,逐渐形成知识体系网络。通常的做法是,将同一模块内的专题重新整合,或者将同一版本内的不同模块之间内的专题重新整合。比如,将人教版必修1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人民版必修第一册专题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结合起来,就可以弥补专题八在知识完整性上的不足。让学生完整清晰地把握1848年诞生,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变为科学;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开始了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伟大尝试;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终于从理论变为现实;1949年中国终于取得的伟大胜利和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社会主义从一国发展到多国这样一条完整的线索。在学生具备基本历史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教师还应拓展相关历史知识与史实,讲清历史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探求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鼓励学生把握由“知”到“识”的飞跃,让学生自己去探求、去挖掘。

五、了解学生情况,培养学生能力

篇8

  本学期本人任高三的历史下册的教学工作,这学期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

  一、扎实做好与教学有关的各项常规工作

  1、认真制定教学计划。

  学期之初,我就认真的研究高三历史的教材,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材的编排,并和学科的教师商量,共同制定了较为科学的高三第二轮教学计划。第二轮复习的主要特点是专题复习,需要学生扎扎实实地掌握基础知识,在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基础上,适当加快了速度,既突出主干,又适当关照非重点。在实际的教学中我认真落实教学计划,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计划做出适当的调整,以使计划达到更加的完善。

  2、认真备课,力争上好每一节课。

  备课不仅是备教材,认真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备学法和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同时,力争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不断反思自己的不足使自己有更大的的提高。

  3、坚持从末位抓起。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收获。在课后,对导师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经常找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谈话,增强其学习的动力和学习自信心。

  4、用新的教学理念来指导课堂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不断引到学生形成科学的解题方法。在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习惯,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堂上尽量少讲,而发动学生去探究,通过自身的努力建构知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而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交流者和参与者,我总是在课堂上极力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课堂上来,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5、狠抓历史基础知识。

  准确掌握重要的史实、概念和结论,理清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阶段特征和内在联系,形成学科内容的主干系统和知识网络

  6、掌握基本的记忆方法和习惯,准确记忆基本史实,力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知识,使知识网络化。

  7、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和结论,这是形成历史思维能力的基本途径。

  8、以单元为中心,学会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归纳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阶段特征和发展过程,从宏观角度把握历史。融会贯通,形成历史知识的主干。

  9、复习策略

  1)每节课默写一个重点知识点。

  2)以教师讲解为主,侧重全面知识点。

  3)练习的进行,月考加强。

  4)用时间讲析资料上的练习。

  10、学情

  1)学生基础性较差,识记能力差,有许多知识点学了即忘。

  2)除了优生以外,其他学生的学生自主性都很差。

  3)学习是不善于思考,因为没有思考就没有问题。也就不能内化成自己的知识。

  4)学生主动与科任教师沟通,师生之间学科交流较少。

  二、对复习的反思

  1、复习过程中没有持之以恒的做一些好的策略,如上课前的默写、背书等这些在上届学生试验基础上体现出较好的学习方法没有能够坚持到高考的日子。

  2、复习时(主要梳理知识)的时候,学生只需要简单地回顾和记忆。不需要深入思考。在巩固练习中,由于对应的知识,刚刚呈现,只需要简单再现,因而思维层次较浅,教学过程中基本上多是强化记忆,强行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3、对学生没有作到充分了解每位学生特别是优生的需求与不足。工作不够细,只是表面的作些,并没有真正细化分析,帮助学生找出学习当中的缺点和方法。

  4、复习的针对性较差,往往面对的是所有的学生,可是每位学生的认知水平、基础知识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在教学中没能作到因材施教,导致中等生、差生产生厌学的情绪,最终导致放弃学习。

  学校历史老师个人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中学八年级的历史工作教学。由于八年级的历史是中考必考科目,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前辈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

  一、主要工作:

  1、凸现现代课程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本期利用各种机会加强业务学习和教科研理论学习、学习笔记达4000字左右。

  2、深入学生实际,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兴趣,爱好及方法等、

  3、针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课前积极参加集体备课,或突破难点,或选择教法和学法,或设计作业,或营造情景。

  4、积极参加历史教研室组织的出谋划策,集思广益的听课,评课活动

  5、积极主动地参加其他教研组和学校组织开展的公开课,青年教师汇报课,校优质课评比活动。听课节数达20节左右。

  6、及时了解每个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7、开展课外辅导,课外活动和研究性学习活动,如:

  (1)、历史人物访谈。

  (2)、交流历史学习方法、经验。

  (3)、历史专题报告会。

  (4)、观看爱国主义影视片。

  (5)、学习方法,复习方法指导。

  (6)、社会生活情况调查。

  从而培养了学生兴趣,拓展其视野,并与同组教师交流心得。

  8、努力开展课题研究,围绕《现代教育技术与历史课堂教学的整合》,,群策群力钻理论,查资料,重实践。

  9、努力突出历史教学的过程和方法,拓展历史的教育功能,注重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充分发挥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和育人功能。

  10、通过多样化方法和现代化手段,努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二、主要工作成绩:

  1、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理论和方法,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奠定了更好的基础。

  2、本人的公开课,取得较好成绩,受到本组同事好评。

  3、课外活动亦取得一定的效果。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了做人,掌握了历史知识。

  4、课题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加强了学习资源与学生学习方式、教学要素、教学环节的整合,为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历史的环境和氛围;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此外,学生的材料解析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三、存在的不足:

  1、个人备课有时针对性不强,特别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往往是备好的课不得不进行必要调整。

  2、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得不够到位,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成分还比较多。

  3、课题研究亦有流于形式的时候,以致实质性的工作做得远远不够。

  4、课外活动的开展因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总体效果亦有不如人意之处。

  四、教学反思。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一方面,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较弱,刚接触新的教材,同学们还不能马上适应。另一方面,有的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但中等生、差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因此,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我备课时也没有注意到这点,因此教学效果不如理想。从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强备课的针对性,努力服务于课堂教学和学生。

  2、有意识地强化落实新课程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

  3、实质性地开展课题研究,少一色形式,多一点具体的内容。

  4、加强课外活动的指导和引导,做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伙伴。

  学校历史老师个人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年级的历史教学工作,同时担任七年级6班的班主任助理。一学期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为把以后的教学工作做的更好,特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制定好计划,备好课,备好学生,上好课

  针对目前初一学生由小学进入初中不久,对中学的历史课程不了解,而学习任务的加重、自身自觉性的不够,学习方法的改变,自学能力的欠缺,这些将成为教学过程中的阻碍,学生一时也不会适应,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必须认真制定计划,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备课组活动,上好每一节课,并经常听其它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施教,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面对学生,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教学中,备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一堂准备充分的课,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习方法

  历史学科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兴趣性,但七年级学生由小学进入初中后,学习任务增多,学生适应困难,如何让学生在诸多的学科中重视它呢?我只能“激”趣了,每次统考后,我会在课堂上表扬一些学生,一种是优等生,让他(她)们介绍成功经验;一种是进步较大的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我会给予更多的表扬和鼓励。让更多的学生明白:只要端正学习态度,别人能做到的事,我只要努力,也一定能做到。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同学们逐渐有了竞争意识,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

  另外,学生在不断学习中,会出现好差分化现象,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习风气。因此,绝对不能忽视差生的培养,做到面向全体。为此,我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并对这部分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从平时的测试结果证明这是非常有效的。

  三、立足课堂,提高效率

  学生刚进入初中,七门学科作业繁多,学生还需适应。我只能立足于课堂这块主阵地,紧紧抓住45分钟,尽量让学生多记、多写。下课时,人人必须完成课堂训练,交给老师后才能离开教室。课堂上抓紧分分秒秒,关注每位学生,课堂效率明显提高了。课后也没有作业,学生负担减轻了。

  四、务实基础,注重解题方法的指导

  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基础是根本。没有基础,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抓好基础题,这样既节省时间,又能出成绩。扎实的基本功是学习的第一步,然后才能提高学生的能力。另外我十分重视解题方法的指导,如“寻找关键词语”、“先读问题,后读材料“等等,帮助学生提高应试能力。

  五、关注后进生的成长

  如何提高后进生的成绩?这是我们面临又一个棘手的问题。后进生需要老师倾注更多的爱心、给予更多的理解。转化一个后进生谈何容易,需要老师极大的韧性。他们屡教不改,让老师头疼、甚至想到放弃,但必须做到不抛弃、不放弃。转化后进生要多动脑、想办法,因人而异、把握时机。每次考试后,对于学习进步较大的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我会给予更多的表扬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努力学习的信心。同他们探讨有效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自我调整与改进。

篇9

考试试题是检测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形式,也是对学生学习进行引导的工具。好的试题可以引导学生对知识深入理解,并引导学生明白考试的考点。在平时教学中,试题是由老师或专家学者来组织命制。在2015年高三历史教学中,笔者对几个模拟考试试题经过自做反思后写下了以下文字。

例1:(2014湖北百校联考,3)古代雅典法庭上,诉讼人不仅从语言上打动陪审员,唤起陪审员的同情,而且有时他们还诉诸行动,把亲属带到法庭上哭诉,引起陪审员的怜悯,从而受益。这种现象侧面反映出( )

A.雅典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的事实

B.雅典司法审判中严重缺乏事实证据

C.诉讼环节在司法审判中占重要地位

D.雅典司法审判有法不依的现象严重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中“诉讼人不仅从语言上打动陪审员,唤起陪审员的同情”“把亲属带到法庭上哭诉,引起陪审员的怜悯”的信息,可以看出诉讼环节在司法审判中占重要地位,故C项正确;AB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此题是甘肃省庆阳市庆城县陇东中学 2015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之一。对于此题解析有部分学生并不认可。学生认为陪审员仅仅凭借诉讼人和亲属的哭诉进行判案,说明陪审员采信了哭诉和诉讼人的言论,那么哭诉和诉讼人说的就能足够证明被诉讼人可以轻判吗?显然不是,这不正是反映了审判程序缺乏严格程序吗?

对此笔者的解释是,陪审员的确采信了哭诉和和言辞,也就是说陪审员被打动了。那么陪审员在判决时仍然依据法律判决,只不过处罚比较轻而已,之所以轻就因为哭诉者言辞打动了陪审员,陪审员依据自己感动来选择了轻判,这体现出宣判的随意性或任意性,但不是由于审判程序而带来的。

例2: 首都华盛顿所在地原是一片荒无人烟的灌木丛林。联邦政府机构位于城市中心,国会大厦在全城最高点“国会山”上,其两侧分别是总统府和联邦最高法院。以建都时各州名称命名的13条大道由内向外辐射,覆盖全城。华盛顿的建筑规划体现的美国政治文化是( )

A.白手起家的开拓精神

B.议会中心与共和意识

C.三权分立与制衡原则

D.平等独立的州权观念

试题解析:D项中平等独立的州权观念。此项目中错在了“独立”二字。美国1787年宪法制订的背景就是因为松散的邦联体制导致联邦政府软弱无力,不能有效管控地方。制订1787年宪法就是要加强联邦政府的权力,发展资本主义。而州权主义就是宣称州权至上,甚至可以宣布脱离联邦政府或对联邦政府宣战,这就违背了宪法制订的目的。而且建筑规划中并没有体现出独立之意。“B.议会中心与共和意识”,根据1787年宪法,我们知道美国权力中心是总统而不是议会。从材料中无法体现议会中心。A项中“白手起家的开拓精神”材料中无从体现。因此只有三权分立和制衡是唯一可以选择的答案。

从这次历史模拟考试试题中发现,学生在考试中多次出错就是因为对这些重要历史概念理解不透。因而在做题中不能透过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今后高三历史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重要概念的教学。反思自己,教学中教师总是自以为自己大概清楚这一概念,其实是多次听说过这个名称或对这个概念知道得很肤浅,所以教学中就忽略了考虑学生是否真实理解。这种的想法在教学上的表现就是讲解点到为止,并不结合素材引导学生真正理解,或者是在实际给学生讲解时,不能条理清晰地讲出道理。学生在做题上就表现出凭借感觉做题,讲评时就表现出漂浮或存在对答案的现象。在这次历史考试中,如果学生彻底弄清楚贵族政治和官僚政治的概念,就不会出错。对教师而言,通过此次考试,应该认识到,新课程标准下的历史教学一定要重视备课,自己先弄清楚概念的内涵、事情的来龙去脉,这样在讲课时就会游刃有余,在已有的知识框架体系内讲解。

教师组织考试试题时,一定要精心挑选试题。试题选项分歧容易引起教师理解重大分歧的、材料所展示的情景中所涉及的历史事件不是新教材中的,不要选入,这两种试题都会给学生误导,会使学生感到现有的教材内容不全,为了应付考试参看其他资料。这样会加重学生心理焦虑和学习负担。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构建专题的知识体系,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比如,我们在必修一中学习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发展。这一单元分三课,分别讲述了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在学完这三节课后,一定要组织学生回顾近现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有哪些(资本主义的政体、资产阶级代议制、资产阶级的政党制度、资本主义的联邦制),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建立的原因(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或改革掌握了权力;经济上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工业革命是推动力;古希腊罗马政治文明为其提供了影响和借鉴;启蒙思想为其提供了理论;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封建势力的衰落;广大人民对于建立民主制度的努力),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体现出制度的多样性;建立的过程的曲折复杂性;制度建立后都不断发展和完善;代议制是政治制度的核心)。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以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唯物史观等多种史学观点解读历史现象,培养学生正确解读历史问题的思想,同时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借此引入史学研究新成果。

比如,从文明史观解读,就是工业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尖锐冲突;从全球史观来说,就是古老中国与近代欧洲联系进一步加强和深化的开始,后中国日益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从革命史观来说,就是中国遭受外来侵略,进行反抗外来侵略和探索民族出路的开始。从现代化史观来说,就是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近代化的开始。

重视学生做题方法的培养和解题能力的提升。这就要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备课思维水平,设计有层次、有针对性的试题,让学生在做题中深化和理解知识,归纳中形成整体的知识结构框架。这些问题设计最好以典型材料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每次考试后和考试前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尤其是那些对历史学习下了苦功,感觉考试成功保险系数不大的同学,要注意对其心理的疏导。考试后对那些学习有希望,但做题方法欠缺的学生进行方法指点。

不断学习专业教学文章,从中汲取教学智慧,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在高三教学中,笔者订阅了《中学历史教学》杂志,在每期的杂志中,我特别关注该杂志中有关高三教学的文章,阅读这些文章,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不断反思。这些专业书籍上的文章无形中成为我教学的指导。

篇10

        20xx年的钟声越来越近了,寒假生活开始了,静下心来思考这半个学期高一历史备课组的点滴,历历在目。虽然已经经过了3年高三的历练,可第一次做备课组长,仍会感到无所适从。不过,所有这一切都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走上正轨。回顾这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1、 制定计划,研究中学教学理论

  我们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教研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并经常听同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学科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历史这一门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但也容易引发他们的兴趣。在这样的环境下,要教好历史,就要让学生喜爱历史,让他们对历史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们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尽量多讲一些历史人物故事,把课堂变成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会”,让他们了解历史,喜欢历史。

  3、 思想上严于律己,更新观念,提高思想觉悟

  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的言行,加强师德修养,为人师表。按时参加市、区、学校的各种学习并认真做好记录,领悟其精神实质并将之贯彻到实际工作中,通过学习和工作实践,使自己的思想不断得到升华;在业务上,求真、求实、求善、求美,努力进取,踏实做事;在风格上,谦虚、谨慎、平和、宽容,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工作中,敬业、乐业,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皆尽所能,任劳任怨;一直以“公正、无私、真诚、博爱”作为自己的为师准则,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4、积极推进高一“双合课堂”课程改革.

  面对高一“双合课堂”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我们积极投入课程教学的探索和实践活动。依据“双合课堂”改革的要求,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改变以前教学中的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的旧的教学模式,确立以学生为中心,以教会学生的“学”代替以前要求学生知道什么就行的方法。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变学生被动为主动。并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参与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备课组老师积极支持学校工作,群策群力制定教学计划。新学期之初,我们备课组就统一制定切实可行、内容齐全的教学计划,学进度。在进度的安排上,坚持做到教与学紧密结合,安排好课本每一单元课堂教学节数、讲评练习的节数以及合理地安排考试加强巩固复习。做到“目标统一、内容统一、进度统一、作业统一、测试统一”。此外,新课程教学需要适当的训练,更需要大量源于学生生活体验和社会现象的、形式多样的其他材料,以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主动参与研究性学习,引领学生在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中都能有所收获。因此,从一开始我们就重视改造、重建自己的教学资源库,查找与本学期相关的资料,并做到资料共享,相互帮助,共同提高。为顺利参与课程改革积累必要的知识和素材储备。

  除此之外,还积极撰写教研教改论文,大胆尝试探究式教学,并出色的完成了学校和级部组织的教学观摩和教学研究活动,平均每人上公开课1节以上,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5、精选各类习题,认真批改,及时评价

  本学期分单元对学生的作业进行了批阅,在期末复习时为进一步落实基础知识以提高成绩,对一些精选材料题进行了全面分析和讲解,对学习认为较难的问答题进行了详尽的讲解和带领学生集体背诵。

  本学年,做了很多工作,也付出了很多,但我们深知自己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如和学生的沟通交流不够,性情有点急躁,有时对待学生过于严厉,对个别尖子生的转化工作力度不够,对尖子生能力的培养稍嫌不足。在教育科研方面,没有写出什么好的感悟之类的成文东西。相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力争改正不足,继续努力提高自已的思想和业务素质,改进工作方法,以热心、精心、恒心、爱心、耐心、细心投入到未来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为我们的学生和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高一历史老师学期总结2

  

  这学期是我担任历史教学的第一个学期。由于教学经验尚浅。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前辈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

  首先,认真制定教学计划。学期之初,我就认真的研究高一历史的教材,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材的编排,并向学科的前辈教师请教,制定了较为科学的教学计划。在实际的教学中我认真落实教学计划,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计划做出适当的调整,以使计划达到更加的完善。

  第二,认真备课,力争上好每一节课。备课不仅是备教材,认真的结合新课标并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备学法和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校长曾经对我们说:“一堂课的内容对老师来说可能要讲几遍甚至几十遍,可是对学生来说可能他这辈子就听这一次。”所以我深刻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听老教师的课,跟随老前辈学习经验也使我少走了很多弯路,结合着老前辈们的间接经验加之我在教学中的实践,我的收获很多。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很讲究方法了。上课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所以,我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这样,授课就事半功倍。

  第三,坚持从末位抓起,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收获。历史这一门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历史,就要让学生喜爱历史,让他们对历史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尽量多讲一些历史人物故事,让他们更了解历史,更喜欢学习历史。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经常找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谈话,增强其学习的动力和学习自信心。鼓励他们学习靠努力更靠兴趣,掌握方法历史很好学。

  第四,认真做好其他各方面的工作,如认真听老教师讲课,认真写教案,教学反思。定期检查,批改学生的作业,有系统的带领学生进行阶段性复习,迎接阶段性考试,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等等。

  第五,加强和各班主任的沟通交流,把班级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汇报给班主任最终取得他们的帮助共同为学生成绩的提高做努力。

  总之,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作为一名新老师,经验不足是我面临的最大问题。我深知我在教学工作中还有很多要学习的地方,“谦虚谨慎”是校长告诉我的真理。今后我努力的方向和工作的思路是:第一,进一步加强教学理论学习,深入进行探究式教学的研究,把探究式教学进一步的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来,同时加强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在教学上多下功夫,努力使学生的成绩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进步。第二,针对高中历史的教学特点,认真研究如何上好阶段性复习课,力争通过阶段性复习巩固充实提高学生的成绩。第三认真的进行试题测试研究,把握高考的大方向,使自己的教学更加科学,更有方向性,做到为战而练。第四进一步的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做到教育和教学有效的统一。

  在教学中激发每一位学生的潜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突出历史教学的目的和作用。高中历史教师工作总结通过这一个学期的教学,我感悟到教和学之间的互动性的重要,师生间平等民主的探索与交流,推动了我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历史的乐趣和意义。“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学相长”,“我与学生共成长”,一个学期即将结束,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将一如既往地严格要求自己,刻苦钻研教育教学,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为学校的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高一历史老师学期总结3

  本学期高一历史备课组由四位老师组成,教材是岳麓版,教学内容是历史必修2,是经济专题史,主要反映了人类社会经济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全册单元,每一单元集中探究一个比较宏观的历史,每一课涉及一个比较具体的历史问题。因此每节课的知识容量都非常大,且经济史的内容理论性较强,学习的难度较大。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学习的方法,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我们备课组在学期初就制定了以下计划:首先, 安排好进度,以便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能够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提高工作的效率。其次,加强集体备课,继续组织全组成员认真学习新课标,领会新课程的理念,推动教学观念、教学方式的转变,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再次,加强“以老带新,以新促老”,鼓励备课组老师间互相听课,取长补短。同时,注重教学的研究,以公开课的形式来探讨可操作型课堂教学模式等。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新课程理念的实施和新型教学模式的形成。

  开学以来,备课组的计划正有条不紊地实施着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学期初备课组就统一制定切实可行、内容齐全的教学计划,学进度。在进度的安排上,坚持做到教与学紧密结合,安排好课本每一单元课堂教学节数、讲评练习的节数以及合理地安排考试加强巩固复习。做到“目标统一、内容统一、进度统一、作业统一、测试统一”。此外,新课程教学需要适当的训练,更需要大量源于学生生活体验和社会现象的、形式多样的其他材料,以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主动参与研究性学习,引领学生在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中都能有所收获。因此,在学期初我们就重视改造、重建自己的教学资源库,查找经济史相关资料,并做到资料共享,相互帮助,共同提高。为顺利参与课程改革积累必要的知识和素材储备。

  二、加强集体备课。备课组每周五上午第二节课为固定的备课组活动时间,每次活动有明确的内容;每课或联系较紧密的几课定一中心发言人,负责教学的整体设计,制作一个粗略的课件(至少提出教学的设想),大家讨论补充,探究最佳方案。在备课过程中,我们注重研究教材,科学处理教材,构建既符合课标要求,又适应学生实际的历史教学内容体系。此外,能够做到解决教材中的重点、难点问题,通过教师间的合作探究,提高整体的备课质量和教学质量。

  三、鼓励备课组成员积极开展公开课教学观摩活动,探讨可操作情境式教学,实施新课程理念。在组织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地转变教学观念,以新的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启发式教学和开放式教学,在向学生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要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坚强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