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27 06:47:1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中级职称考试,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对2007年的考试试题做认真地分析和回顾;第二,对明年的考试进行科学地预测和展望。在此,本人愿和大家一同来完成这两项工作,以供借鉴。
一、2007年《中级会计实务》试题分析
2007年的中级会计师考试是新会计准则施行以来的第一次考试。纵观本次试题,大概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充分体现出知识更新的要求
由于新会计准则刚刚,考题必然体现出知识更新的要求。所以。试题内容。新”的特征十分明显。即试题充分反映出新会计准则中的新内容。
在2007年职称考试指定的教材中,新增加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投资性房地产、金融资产、资产减值、所得税、长期股权投资等章节当中,这几章分值高达45分;而分散在其他章节体现出新内容考核的比如弃置费用、职工薪酬、商业实质判断、每股收益、亏损合同等占13分;两项合计大约为58分。本人在以前的辅导体会中,多次提到过。新”就是“重中之重”的观点。这是复习考试过程中必须牢记的。按照这样的思路推测。2007年还没有来得及考核的新内容,一定是明年考核的重点。
(二)试题覆盖面广
在2007年职称考试《中级会计实务》指定的教材共20章。而从第一章总论到第二十章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每章都有分值分布。尤其是第二十章行政事业单位会计。2007年分值为4分。大概是历年最高的。
这也就提醒大家:忽略哪一章都是不行的。复习一定要全面。
(三)传统重点章节。雷打不动
不论内容如何变化。那些传统重点章节始终都是重点。比如长期投资、合并会计报表等章节就是如此。2007年综合题的第2题(18分)就出在此处。复习考试。全面系统是必要的,但是。如果抓不住重点。。地毯式”推进,是不会取得好成绩的。
(四)注重应用能力的考核
2007年试题中。虽然客观题占45分。但是,在单项选择题15个当中,有11个是需要通过计算才能确定答案的,占74%。再加上主管题55分,实际上应用计算题的分值达到了66分。可见。应用能力的考核将是今后会计考试的必然发展方向。
(五)综合性强
综合性、复杂性是本次试题的另一明显特征。也是考试向难度迈进的标志。计算题原来一般只是局限在某一章范围内考核,而现在往往要涉及多章内容同时应用。
比如计算题的第2题,涉及坏账准备、预计负债、金融资产、产品跌价准备、所得税等内容。而综合题的综合性就更不必多说了。
综合题是最能考核考生水平的试题,当然。也是难度最大、最容易丢分的试题。所以。
考生不能孤立地学习每一章,而是要把知识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概念。
二、2008年《中级会计实务》试题趋势预测
由于2007年考试指定的教材已经是按最新会计准则编制的。所以,2008年的教材内容基本保持不变。这样,就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总体把握和分析。较为科学地预测出2008年的命题走势。
这里强调的重点内容总体没变。在这些重点内容中。2007年已经考过的内容。在2008年整体出现的概率不大,有的知识点可能还会零星出现。但是,已经构成重点内容而在2007年还没有来得及考核或考核不充分的内容。则一定是2008年考核的重点。本人认为。以下内容值得关注(内容重要程度与排序先后无关)。
(一)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和计量
首先,要明确投资性房地产的内涵,自用的以及作为存货的房地产不属于概念规范的内容。其次,投资性房地产的初始确认和计量,主要把握对于符合定义的投资性房地产应当采用成本进行初始计量这一知识点就可以了。第三。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要明确可以采用成本模式和公允价值模式两种计量方法;采用成本模式下。要计提折旧或摊销。并且。要计提减值准备;采用公允价值模式。不计提折旧或摊销,也不计提减值准备,而是根据公允价值的变动情况,适时调整账面价值,并将其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这也是两种模式的主要区别。准则规定。。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具有成本和公允价值模式。通常应当采用成本模式脊梁,满足特定条件时可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脊梁。但是。同一企业只能采用一种模式对所有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不得同时采用两种计量模式”。本人对这一规定表示疑义:当投资性房地产已经满足特定条件并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了计量。而以后又增加的新的投资性房地产。又不具备特定条件时将如何计量?这种情况只能采用成本模式计量,而准则又不允许两种模式同时存在。不知道此问题如何解决?第四,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和处置。转换时一定要分清是哪种核算模式下的转换。处置核算最重要一点是应用的科目:
“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而不是我们习惯使用的科目即营业外收支。
(二)金融资产
本项内容从本质上说是原来的旧内容。但是,新准则却赋予了新的分类方式和新的核算形式,提出了新的核算要求。这是本项内容的总体特征。首先。要明确四类金融资产的分类。这种分类既具有客观性,更带有主观色彩。因此,这种分类没有一定定律。考试中要特别注意题中的条件说明,看清楚题中涉及的金融资产划分为哪一类。
其次,要明确各类金融资产的核算方法。各类资产核算方法差别很大。一定不能混淆。
第三。取得金融资产过程中发生的交易费用。有的计入当期损益。有的计入成本。第四。在这四类金融资产中。要重点掌握第一类和第四类。第五。金融资产减值。明确哪类金融资产不计提减值准备,哪些计提减值准备;计提减值准备的金融资产。哪些可以转回。哪些不得通过损益转回。哪些干脆不能转回。
(三)长期股权投资
这部分内容是永恒的重点,只要是会计考试。该内容就一定是主角。尽管2007年已经考过了很多内容。但是,仍有出题的可能。不能掉以轻心。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首先。
可以分成四块:1。对子公司的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2对合营单位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3。对联营单位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4。其他投资。根据金融资产准则核算。其次。分别掌握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熟悉各自的核算方法和程序。第三、要把长期股权投资与企业合并及合并会计报表结合起来一同学习。
(四)职工薪酬的计算
新准则中。对职工薪酬赋予了很多新内容。其中。非货币性职工薪酬、辞退福利、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等内容很重要。并且,也有一定难度。很容易出错。
(五)企业发行可转换债券
新准则规定。可转换发行时。要对其包含的负债成份和权益成份进行分拆。将负债成份确认为应付债券,将权益成份确认为资本公积。另外。还涉及到转换时的处理。本知识点由于难度大、所涉及的金额位数多、数字计算不能取整等因素的存在,因此,本题十分容易丢分。
(六)购买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等延期付款而采用现值入账。本知识点尽管不是很难。但是,计算比较繁琐,尤其是未确认融资费用分摊很容易出错。仍然需要十分谨慎。
(七)固定资产弃置费用
虽然2007年已经考过,但只是一个判断题。因此。仍然有进一步考核的空间和可能。弃置费用实际上分解为两部分:一部分以现值的形式及如固定资产成本。以计提折旧的方式实现补偿;另一部分是以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弃置费用的现值部分为基数,按照相应的利率。采用分期计提利息的方式实现补偿。
2.新准则取消了“短期投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科目,设置了“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并在“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下设置“成本”、“公允价值变动”两个二级科目。
3.新准则取消了“应收补贴款”科目,并入“其他应收款”科目核算。
4.“物资采购”科目变为“材料采购”科目。
5.“包装物”科目和“低值易耗品”合并为“周转材料”科目。
6.新准则取消了“长期债权投资”科目,而重分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教材第六章金融资产)
7.新准则增设了“投资性房地产”科目,核算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教材第五章投资性房地产)
8.新准则设置了“长期应收款”和“未实现融资收益”科目。企业采用递延方式分期收款、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经营活动,已满足收入确认条件的,应按应收合同或协议余款借记“长期应收款”科目,按其公允价值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等科目,按差额贷记“未实现融资收益”科目。
9.新准则设置了“长期股权投资”科目,但其核算内容和核算方法与原制度相比有所变化。
10.新准则增设了“累计摊销”科目。用来核算无形资产的摊销额。
11.新准则增设了“商誉”科目,从“无形资产”科目分离出来,产生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12.原制度要求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的企业设置“递延税款”科目,而新准则设置了“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其核算方法与原制度相比有所变化。(教材第五章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资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税率
递延所得税负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税率
13.新准则取消了“应付短期债券”科目,而设置了“交易性金融负债”科目。核算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
14.“应付工资”和“应付福利费”科目合并为“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15.“应交税金”和“其他应交款”合并为“应交税费”科目。
16.新准则中设置的“预计负债”科目,其核算内容与原制度相比有所变化。
17.“盈余公积”科目取消了法定公益金有关的核算。
18.新准则增设了“库存股”科目,核算企业收购、转让或注销本公司股份金额。
19.新准则增设了“研发支出”科目,核算企业进行研究和开发无形资产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支出。
20.新准则增设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核算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以及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等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
21.“其他业务支出”科目变为“其他业务成本”科目。
22.“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科目变为“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
23.“营业费用”科目变为“销售费用”科目。
3、申报条件二,大学专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六年以上,担任助理职务四年以上;
1.试题的难易度比例分布
各题型考题难易度的分布比例为3:5:2,即容易的占30%左右,中等占50%左右、较难的占20%左右。
2.试卷中考核能力的结构比例
试卷中考核能力的结构比例为2:4:4,即知识判断类试题题量大体应占试卷总题量的20%,理解分析类试题题量占试卷总题量的40%,综合应用类试题量占试卷总题量的40%。
3.各专业考试科目题量和分值
(1)专业基础知识科目
考题总量为80道,其中:单选题60道,每题1.5分;多选题20道,每题1.5分;
(2)法律法规及相关知识科目
考题总量为90道,其中:单选题60道,每题1.5分;多选题30道,每题2分;
(3)专业知识及专业实务科目(只限建筑工程和工程造价专业考试)
专业知识部分为客观性试题,题量为50道题,其中:单选题30道,每题1.5分;多选题20道,每题1.5分。专业实务部分为主观性试题,出题量为3道(一般在论述题、设计题、计算题、案例分析题等题型中,不会过于集中在一、两种题型上)。
(二)题型介绍
1.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在结构上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题干,即呈现一个问题的情景,由直接问句或不完全陈述句构成;二是选项,即对题干所提问的回答,包括正确项和若干错误项,错误项又叫干扰项。干扰项应是专业领域或实际工作中的错误概念、原理、现象等,且在内容和形式上做到似是而非,似对而错。
单项选择题的组成是由一个题干和四个备选项构成,备选项用A、B、C、D引述,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或最符合题意的答案,其余三个备选项为干扰项。
单项选择题适用于文字、数字和图形等不同性质的内容,可以考核记忆、理解、分析、综合、应用等各种能力层次,符合专业资格考试的性质、特点及对考核能力的要求。
2.多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在结构上与单项选择题相同。多项选择题的组成形式是由一个题干和四个备选项构成,备选项用A、B、C、D引述,备选项中有二个或三个正确或最符合题意的答案。备选项中至少有一个干扰项。
多项选择题适用于文字、数字和图形等不同性质的内容,可以考核记忆、理解、分析、综合、应用等各种能力层次,符合资格考试的性质、特点及对考核能力的要求。
3.专业实务主观题
①论述题
论述题在结构上只有题干部分,即直接在题干中给出已知条件并提出问题要求作答。
论述题侧重于考查考生对某一重要的的专业知识概念和内容的掌握。以鉴别考生对专业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准确性。
②设计题
设计题在结构上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题干,即针对专业知识考核点提出设计条件和设计目标。二是图例,即提供完成设计题时必须采用的图例和图样等。
设计题侧重于考查考生对某一重要的专业概念设计或构造设计知识考核点进行分析及运用能力的掌握。以鉴别考生对专业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准确性。
③计算题
计算题在结构上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题干,即针对专业知识考核点提出需要计算的条件和目标。二是附件,即提供计算中必要的公式、参数、表格等。
计算题侧重于考查考生对某一重要的专业知识考核点进行分析及综合运用能力(包括计算能力)的掌握。以鉴别考生对专业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准确性。
④案例分析题
案例分析题在结构上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题干,即综合不同考核点的专业知识或某有关工作岗位中有关案例作为背景材料。二是小题,即根据题干提出问题,每大题可根据情况出3~5个小题。
案例分析题侧重于考查考生对较复杂的专业知识(如跨章节的内容或不同考核点的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及运用的能力(包括计算能力),以鉴别考生运用专业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案例分析题根据各专业知识在实际业务活动中的应用情况,选取模拟有代表性的业务活动作为考核内容,能充分考核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专业技术实际问题的能力,适用于各专业考试。
二.正确理解《考试大纲》的作用
1.对大纲作用的理解
应试者在准备土建中级职称考试前应充分解读《考试大纲2015版》的内在精神以及大纲的具体要求。这对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土建中级职称考试和备考复习是非常有帮助的。《考试大纲》不仅是对应考者的指导,也是对考试指导用书编制、命题者出卷的指导,是各方行为的指南,它具有法律的效力,必须共同遵守。
2.对大纲编制方式的理解
土建中级职称大纲的编写方式不同于注册建造师等执业资格考试大纲,土建中级职称大纲列出的都是考试内容,而不像建造师大纲列出掌握、熟悉、了解的知识层次。要把土建职称考试理解为职业能力和水平考试,而不是学历教育或一门课程理论知识的简单掌握。
3.对考试内容调整的理解
这次考试大纲和教材的修订按照与“执业资格接轨”的原则,新增了一些考试内容,也删除了一些过时的知识内容,同时对考试范围和参考用书进行了调整,增加了考试难度。应试者要充分关注《考试大纲》2014年版和2015年版的异同点(tjpxw.cn主页中间“学习园地”有标注好这些异同点的大纲下载),调整、变动、增加部分的内容往往是下次考试命题的重要内容。
4.对报考科目内容的理解
应考者在报名时根据工作需要和自身条件选择一个专业进行考试。考试科目分为《专业基础》、《法律法规及相关知识》、《专业实务》。《法律法规及相关知识》的内容,特别是建筑工程专业和工程造价专业既突出共性,又强调各专业的法律法规及相关知识,因此各专业应考人员务必根据大纲的要求区别对待。如工程造价专业除了前八个法规与建筑工程相同外还多了〈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暂行办法(财政部建设部 财建[2004]369号)〉、〈湖南省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办法(湖南省人民政府令第192号)〉两个法规、经济法部分内容和四个了解的法规。〈专业基础〉和〈专业实务〉考试突出和强调各专业的技术、施工管理的特点,具有较强的专业性。
三.正确理解《2014年版考试复习指导书》的作用
调整后的土建职称考试不仅不再像住年那样由考试部门发行考试参考用书,而且通过《新考试大纲》列出了一个更广泛的考试参考用书范围。这样是不是意味着考前复习无从下手呢?据我们咨询权威专家,《2014年版考试复习指导书》仍然可作为2015年考试复习的主要参考资料,并且还会从第三本复习指导书中的练习题中抽出部分题作为2015年的试题或以这些题为母本命2015年的考试题。
四.掌握正确的复习备考方法
1.以系统性知识了解为基础,以知识考点为重点的复习方法
2015年版土建职称考试大纲是我省对土建工程师综合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的基本要求,是命题的依据,是应考者复习范围和复习内容的依据。大纲的编写方式一方面非常有利于应考者查阅、复习;另一方面,由于知识点之间的系统性、逻辑性、推理性、关联性相对薄弱,对于应考者来讲理解、记忆和弄清知识点的内在含义和相互关系较困难。因此,建议应考者可以查阅有关教材和参考资料,对于真正掌握、熟悉和了解有关考试大纲中的知识点来讲是非常有益的。
在基本弄清主要参考资料内容的基础上,再来针对考试大纲中的知识点,逐条复习和理解,以系统性学科知识为基础,以考试大纲中知识点掌握为重点复习,这样对于全面弄清大纲涉及的知识点的内容就较容易,而且还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
2.采用“重点抓分法”为主的复习方法
土建职称考试共三科:《专业基础》、《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和《专业实务》,总分420分,其中《专业基础》120分,《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和《专业实务》各150分,题型为单选题、多选题、案例分析及计算题,其中《专业基础》、《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均为客观单多选题,《专业实务》有75分的单多选,还有3个[2014年是招投标及合同管理(案例题)、施工管理和技术(计算题)、识图和结构计算(设计题)等三大方面各一题]75分的案例分析及计算题。
由于土建职称采用总分合格制,即三个科目总分达到合格线(2014年合格线为建筑工程185分,工程造价为200分,2013年及以前合格线约为220分)即合格。因此,学员在复习备考时,应采用采用“重点抓分法”为主的复习方法,即重点复习分值较高且容易得分的科目,而对分值相对较少和很难得分的科目适当兼顾。三个科目中,《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分值高(150分),内容集中且多为理解性记忆知识,得分较容易,因此应重点复习,确保得分的100分以上。对结构及力学计算方面的公式如果不能理解运用,就不要花太多精力,能记住公式就行,特别是非工科科班学员更应如此。
3.复习和练习相结合的方法
学员在遵循突出重点和全面兼顾复习原则的前提下,还应进行适量模拟试题的练习,通过练习可以加深对考点的理解和掌握,检验复习效果,提高应考者对考题及考试的适应性。同时,在练习时应注意对正确和错误答案的原因分析,而不是只选出正确答案就可以了,而应真正弄清楚正确和错误的原因。因为练习是模拟试题,实际考试中可能恰巧是用另一种提问方式,这样反复练习,对全面和熟练掌握知识点是非常有益的。
练习的题目推荐采用《2014年土建职称考试复习指导书》第三册所附题目,因为,据权威专家透露,2015年考试仍会从中抽出一部分题目或原题或适当改造作为试题。
五.掌握正确的答题方法和技巧
(一)单多选客观题类型
单多选题看起来题量大,题数多。但实际上归纳起来不外乎如下类别,下面主要以《法律法规及相关知识》科目为例来进行归纳分类。
1.数字型考点
【例1】 根据《招标投标法》的有关规定,招标人和中标应当自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C)内,按
照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订立书面合同。
A.7日 B.15日 C.30日 D.3个月
此题答案是C。对于这种数字型知识点,原则上应该是以记忆为主,但是也并不是无规律可循。对于日期的规定,中外有很大的差别,外国的数字一般都是7倍数,如14天、28天等,而中国的数字一般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10天、半个月、一个月等。但是,这也不是绝对的,我国的《施工合同范本》参照FIDIC修改后,日子也都改成了7的倍数了。
【例2】 根据《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的规定,属于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的工程建设项目,施工单项合同估算在(D)人民币以上的,必须进行招标。
A.50万元 B.100万元 C.150万元 D.200万元
此题的答案是D。其书中相关的知识点是:“《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规定的上述各类工程建设项目,包括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的采购,达到下列标准之一的,必须进行招标:
1)施工单项合同估算价在2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
2)重要设备、材料等货物的采购,单项合同估算价在1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
3)勘察、设计、监理等服务的采购,单项合同估算价在5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
4)单项合同估算价低于第1.2.3项规定的标准,但项目总投资额在3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
这个知识点有4个数据,即200万、100万、50万和3000万。最容易混淆的是前三个数据,谁与谁对应是要注意掌握的。但是他们之间也是有规律可循的,首先这三个数据都是倍数的关系,相对来讲容易记忆。其次考虑到其所对应的项目的造价的大小就容易找到对应关系了。
2.主体型考点
这类题相对比较容易解决,考生具有一些相关的知识基本就可以解决问题。
【例3】 建筑工程开工前,(B )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
A.施工单位 B.建设单位 C.监理单位 D.设计单位
这是很典型的主体型考点。而且对于某些建设行为是建设单位还是施工单位来完成也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对于这样的知识点,掌握起来并不难,考生只需要就记住一点,施工单位的任务就是施工、设计单位的任务就是设计,至于其他外部的事情基本都是由建设单位去完成的。掌握了这个主导思想就不难处理这类题目了。
3.分类型考点
【例4】的种类包括(CDE)
A.表见 B.无权 C.委托 D.法定 E.指定
这种分类属于非常直接的分类方式。因为这是书上的原文直接做成的题目。对于这样的题目,考生只能依靠记忆将书上的分类记住才能正确做出选择。这样的分类在书上并不多,主要的只有四五个知识点。
【例5】由于业主没有及时支付工程款,根据合同的约定,承包商提出终止合同关系。这种终止属于(BCD)。
A.自然终止 B.协议终止 C.违约终止 D.业主和承包商之间法律关系的终止
E.业主和承包商之间法律关系的中止
这个例子属于一种变形的分类。虽然主要也是考察考生对分类的知识点是否掌握,但是却更侧重考察考生是否真正理解了这个分类的本质,这就有一些难度了。在上面这个例子中。对于C、D两个选项,相信很多考生都能选出来,但是对于B项恐怕就有一些难度了。为什么呢?因为有的考生可能会认为,这个案例既然属于违约终止,就不能再属于别的分类了。这种理解是错误的。比如人按照性别可以分为男女,按照年龄可以分成年和未成年人,这两种矛盾吗?显然不矛盾。合同中约定的业主应该按时支付工程款,如果不支付,则承包商可以单方面解除合同。这个条件是约定好的,直接写入合同中来的,所以也属于“协议”终止。另外我们可以参见《考试用书》中关于约定解除合同部分。那部分知识与这里是相对应的。
4.程序型考点
这种类型的考点在书中很少,最值得关注的就是关于招投标程序的规定。
【例6】下列关于招标程序的表述,正确的是(B)
A.编制标底、成立招标组织、发售招标文件、踏勘现场 B.成立招标组织、编制标底、发售招标文件、踏勘现场 C.踏勘现场、发售招标文件、编制标底、成立招标组织
D.发售招标文件、踏勘现场、成立招标组织、编制标底
这种形式的试题大家是需要注意的,这是很容易出现的形式。这就要求考生要能记住整个招标的程序哪个在先,哪个在后。记住这个次序,就不能单纯地去记忆了,考生必须能够理解整个招标的含义以及每一步骤的工作,这样就会很容易理解,谁应当在先,谁应当在后了。
【例题7】关于开标程序的说法正确的是(D)
A.开标的时间应在提交投标文件截止后3天内公开进行B.开标时,由招标人检查投标文件的密封情况
C.投标文件应当由投标人委托的公证机构检查并公证 D.开标由招标人主持
这是另一种关于程序的试题,这个例子与前面的例子考察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前面侧重考察的是谁
先谁后,而这个侧重考察招标程序中的相关规定。
5.混淆型考点
【例8】下面的行为中当事人应当承担缔约过失责任的是(D)。
A.承包商没有按合同约定的时间完成工程 B.业主没有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支付工程款
C.承包商在投标时借用了其他企业的资质,在资格预审时没有通过审查
D.发出中标通知书后业主改变了中标人
这是本书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那就是缔约过失责任与违约责任的区别。这两个概念是非常容易混淆的概念,所以,考生必须要精确地掌握两者的区别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缔约过失责任与违约责任的区别在于:1)缔约过失责任发生在合同的订立过程中,而违约责任发生在合同订立以后。违约责任中的“约”指的就是合同中的约定,所以,如果没有生效的合同约定,就谈不上违约了。2)缔约过失责任强调当事人一方要有过错,而违约责任不管当事人是否有过错,只要事实上没有按照合同的约定来做或没做好就要承担违约责任。3)缔约过失责任强调另一方当事人要有实际损失,而违约责任则并不强调守约方是否实际有损失。
例如,某甲欺骗某乙说:“我有工程需要向外分包,你是否希望自己来承包这个分包工程?”
某乙说:“当然愿意。”某甲说:“那好,你回去购买机械、材料然后回来与我签订合同。”
当某乙购买了机械设备、材料然后来找某甲签订合同,某甲告诉某乙自己根本没有工程要分包。 由于某甲与某乙还没有签订合同,某乙不能要求某甲承担违约责任,但是他可以要求某甲承担缔约过失责任。在《法规》这本书中,这样易于混淆的知识点并不多,但是却很容易出现在试题之中,希望考生对此要给予高度关注。
6.条件型考点
【例9】下面的条件中不属于申请施工许可证必须具备的条件是(BE)
A.已经办理该建筑工程用地批准手续 B.需要拆迁的,拆迁工作已经全部完成
C.有满足施工需要的施工图纸 D.按规定已经委托了监理
E.建设资金已经百分之百到位
这就是对申请施工许可证必须具备的条件进行考查。由于申请施工许可证的条件很多,所以,不可能将那八个条件都罗列出来,肯定是选取其中的几个来考查。而且一般来讲应该是采用排除式出题比较合理,否则会有遗漏条件的嫌疑。考生必须要真正理解为什么办理施工许可证要求有这些条件才容易记住这些条件,不可机械性记忆这几个条件。书中符合这种类型的知识点也很少,考生可以对这有限的几个知识点给予特别的关注。
【例10】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C)
A.合同中的质量要求应当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履行 B.给付货币的,应当在接受货币一方所在地履行 C.履行期限不明确的,债务人可以随时履行 D.给付货物的,应当在履行义务一方所在地履行
这是一个前提条件型知识点,主要考察的就是大的前提条件,即“合同中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而双方当事人又达不成协议的”这个前提条件。只有具备了这个前提条件,才可以按照后面的规则来履行。对于这一点也不难理解,如果合同中已经约定了某个事项,那么只需要按照那个约定履行就是了,没有必要再按照别的来做。
7.理解型考点
【例11】关于债务的说法正确的是(BE)。
A.债只能表现为钱 B.债可以表现为行为 C.只要当事人互负债务,就可以抵消
D.只要当事人死亡,债就解除了 E.债权的实现需要相对人的积极协助
这是考查考生对债这个概念的理解。对于债,抓住其本质是“义务”就容易理解了,因为义务表现的形式就很多了。否则考生容易局限在“欠债还钱”的圈子里,认为债就是钱。我们来分析一下这几个选项,对于A项,明显是不对的,它就是刚才所说的局限在欠债还钱的圈子里了。对于C项,我们知道抵消是有条件的,必须要具备三个条件才可以抵消,那就是数额对等、种类相同并且已到履行期限。目前只有一个条件,显然是不妥的。对于D项,债因当事人死亡而解除是有条件的,只适用于“具有人身性质的合同债”才能够因当事人死亡而消灭。对于E项,是正确的选项,这是书中的原文,因为债权能否实现不一定,如果债务人不还钱,这个债权就实现不了。所以,需要相对人的积极协助。
书中这样的知识点很多,所以在精读阶段一定要将这些知识点弄清楚。
[例12] 财务净现值与现值指数的共同之处在于( )。
A 考虑了资金时间价值因素 B 都已设定的折现率为计算基础
C 都不能反映投资方案的实际投资报酬率 D 都能反映投资方案的实际投资报酬率
E 都可以对独立或互斥方案进行评价
【答案分析】应考者必须掌握财务净现值与现值指数两个知识点的概念和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才能正确回答这个题目。答案是A、B、C。
8.选择型考点
【例13】合同中的标的物为执行政府定价的商品。合同中约定了由甲公司向乙交付货物,则(A B)
A.逾期交付货物,遇价格上涨时按照原价格执行B.逾期交付货物,遇价格下降时按照新价格执行
C.逾期交付货物,遇价格上涨时按照新价格执行D.逾期交付货物,遇价格下降时按照原价格执行
E.如期交付标的物,遇价格上涨按照订立合同时价格执行
这个知识点是最典型的选择型考点,这道题出现的形式还是比较直白的,它也可以变换一下形式,通过具体的数据来让考生选择。这两者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关于对这类题的准备,前文已经做了讲解,这里不再重复。这类型的知识点不多,除此之外,还有一处需要考生注意的,那就是工程保险中关于保险期开始和终止的知识点。
【例14】 某承包商在4月2日与保险公司签订了建筑工程一切险的保险合同,该承包商于开工日期(4月20日)前10天,即4月10日将用于工程的水泥卸放于工地。则该保险合同生效的日子是(B)。
A.4月2日 B.4月10日 C.4月20日 D.发生损失之日起生效
这个知识点倒也不算难,我们只要注意了书上的相关的知识,注意“以先发生者为准”就可以解决问题了。相关的知识点:“建筑工程一切险自工程开工之日工在开工之前工程用料卸放于工地之日开始生效,两者以先发生者为准。保险终止日应为工程竣工验收之日或者保险单上列出的终止日。
9.关系型考点
这种考点有一定难度,它要求考生对知识有了深刻地理解才能够选出正确的答案。而且书中这种类型的知识点也很多。所以,考生在精读的时候就要注意将它们之间的关系作一下处理。
【例15】 某建筑公司没有委托某甲采购水泥,某甲却以该建筑公司人的身份为之订购了一批水泥,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CD)。
A.某甲的行为属于无权,该合同无效 B.某甲的行为属于表见,该合同有效
C.只有水泥供应商有正当理由相信某甲有权,该合同才成立
D.如果水泥供应商有正当理由相信某甲有权,则如果建筑公司不支付水泥货款就要承担违约责任 E.如果水泥供应商有正当理由相信某甲有权,则如果建筑公司不支付水泥货款某甲就要承担违约责任。
这是考查关系中各方关系的知识点,更确切说是在考查“表见”这个知识点。这个知识点是难点。要想做出正确答案,必须要正确理解“表见”。但是,在书中并没有明确写出表见这个概念。在书中只有相关的法条描述:“《合同法》第49条规定:行为人没有权、超越权或者要终止后以被人名义订立合同,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权的,该行为有效。”这就需要授课教师向外延伸一下,向学员介绍一下关于表见的知识。
【例16】 甲公司是甲级资质,乙公司是乙级资质,他们组成联合体投标,并且约定如果遭遇业主索赔,各自承担50%的损失,则(BCD)。
A.依据《建筑法》,这个联合体的资质是甲级 B.依据《建筑法》,这个联合体的资质是乙级
C.如果遭遇了业主1000元的索赔,业主可以要求甲公司自己全部支付,而甲公司不得拒绝
D.如果遭遇了业主1000元的索赔,业主可以要求乙公司自己全部支付,而乙公司不得拒绝
E.如果遭遇了业主1000元的索赔,业主可以要求甲公司支付1000元,同时要求乙公司支付1000元,两个公司均不得拒绝
这是关于《建筑法》中联合体中各成员单位之间的连带责任的知识点。关于连带责任前文已经论述,不再重复。另外有一点需要指出来,那就是《建筑法》和《招标投标法》关于联合体资质的认定规定是有一定差别的,《招标投标法》强调如果按照较低的成员的资质来确定联合体的资质的话,要满足一个条件,那就是这两个成员单位必须是“同一专业”。
10.禁止型考点
【例17】下面的行为中违反《招标投标法》的是(ABD)
A.投标者互相约定抬高投标价 B.招标人在招标文件中公开标底
C.投标人的投标报价低于标底 D.招标人将其他投标人的情况告之某投标人
E.投标人在投标截止日前撤回投标文件的
为什么要对一些行为予以禁止?这是因为那些行为违法,不予禁止的话将损害国家或集体的利益,这是解这类题的基本思路。上题中ABD项都符合这个特点,具有社会危害性。但是C项却不是,尽管投标报价低于标底将会被作废标处理,但是并不意味着这是违法行为,因为它不涉及别人的利益。对于E项,是合法的行为,这一点,《招标投标法》中是有明确规定的。
【例18】下面的行为中,没有违反《消防法》的是(D)
A.未经公安消防机构批准在仓库内设置员工宿舍 B.携带火种进入储存危险品的场所
C.电焊工没有持证上岗 D.在施工现场使用明火
这是《消防法》中关于一些禁止性行为的规定。对于这样的规定,尽管说记住书上的知识点是必要的,完全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还可以从实际工作经验出发,联系一下自己的施工实际情况,就完全可以确定前三项是有一定危害性的,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对于D项,我们也容易想到施工现场经常有明火在使用。书中写的是“禁止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使用明火;因特殊情况需要使用明火作业的,应当按照规定事先办理审批手续。”
11、概念型(知识型)考点
这种类型题比较简单,应考者只要记住关键知识点,一般都能做出正确选择。
[例19] 项目在整个寿命周期内所发生的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的差额成为( )。
A 现金流量 B 净现金流量 C 现金存量 D 净现金存量
【答案分析】应考者只要知道净现金流量的概念,很快可以确定“B。净现金流量”。
12、计算型题
这类型题难度较大,通常要求应考者既要掌握方法,又要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应考者在复习时应注意考试用书上的计算公式、方法,特别是给出的例题,最好是自己推导或对例题做一遍答案,对于复杂、累赘的计算可一般理解。
[例20] 某建设工程,当折现率ic=10%时,财务净现值FNPV=200万元;当折现率ic=12%时,财务净现值FNPV=-100万元,用内插公式法可求得内部收益率为( c )。
A 12% B 10% C 11.33% D 11%。
【答案分析】 内部收益率Ir介于10%和12%之间,AB排除。由于当折现率ic为10%变为12%时,FNPV不是200万元变成-200万元,因此D也应该排除,因此选C。再用内插公式法来验证。{(Ir-10%)/(12%-10%)}={(0-200)/(-100-200)},求解Ir=11.33%。
(二)单多选客观题解题思路和方法
1.单选题答题技巧
标准化考试用得比较多的是单选型选题,例如四选一题型。因答错不扣分,当遇到不能肯定选出正确答案的题目时,千万不要放弃,应该猜答。若能肯定的排除一个或两个干扰项,余下的选项可以猜答,这时得分的机遇大于失分的机遇。总体上来看,单先题容易得高分。
单项选择题一般解题方法和答题技巧有以下几种方法:
(1)直接选择法
即通过题干就可以直接选出正确项,如果应考者对该考点比较熟悉,可采用此方法,节约时间。
(2)间接选择法,即排除法
如正确答案不能直接马上看出,逐个排除不正确的干扰项,最后选出正确答案。
[例21] 对于一个建设工程项目而言,下列( )方的项目管理属于管理核心。
A 业主 B 政府管理机关 C 总承包方 D 设计方
【答案分析】题中“B政府管理机关”不会直接参与项目的管理,一般只起到监督管理和登记备案作用,所以B不正确;“C总承包方”和“D设计方”,他们项目管理虽然也服务于项目的整体利益,所以C、D不正确;只有“A业主”的项目管理是建设项目生产过程的总集成,是总组织者,是项目管理的核心,所以A是正确答案。对于一个建设工程来说,按不同参与方的工作性质和组织特征划分,项目管理有业主方、设计方、施工方、供货方和建设项目总承包方的项目管理
(3)感觉猜测法
通过排除法仍有2个或3个答案不能确定,甚至4个答案均不能排除,可以凭感觉随机猜测,排除的答案越多,猜中的概率越高。千万不要空缺。
(4)比较法
命题者水平再高,有时为了凑答案,句子或用词不是那末专业化或显得又太专业化,通过对答案和题干进行研究、分析、比较可以找出一些陷阱,去除不合理备选项,从而在应用排除法或猜测法选定答案。
[例22] 业主方可以委托( )承担全部业主方项目管理的任务。
A 施工总承包单位 B 设计总承包单位 C 施工联合体 D 项目管理咨询公司
[答案分析]4个答案是从项目实施中的施工、设计和项目管理三个方面来判别谁可以承担全部业主方项目管理的任务,且比较A、C两个答案意思是相近的,均强调是施工方,B答案对照题意表达业主方项目管理显然是不正确的,所以只有D答案是正确的。
(5)逻辑推理法
采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思考、判断和推理正确的答案。
[例23] 风险管理的工作流程是( )。
A 风险辨识、风险分析、风险控制、风险转移 B 风险分析、风险辨识、风险控制、风险转移
C 风险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转移、风险控制 D 风险分析、风险辨识、风险转移、风险控制
【答案分析】观察分析答案中只有辨识、分析、控制、转移4个词的顺序不同,我们按照常理思考,对于一件未知、有风险的事情,我们总是先从观察识别入手,然后分析其可能会带来或造成的后果,尽可能的控制这种风险、避免这种风险的发生,最好找到彻底解决、降低风险的途径。
2.多选题答题技巧
(1)消元法
多选题有2个及以上的正确选项,其干扰项(错误项)最多为3个,因此,遇到此题运用消元法是最普遍的,先将自己认为不是正确的选项消除掉,余下的则为选项。
(2)分析法
将所有个选择项全部置于试题中,纵横比较,逐个分析,去误求正,去伪存真,获得理想的答案。
(3)语感法
在答题中因找不到充分的根据确定正确选项时,可以将试题默读几遍,自己感觉读起来不别扭,语言流畅、顺口,即可确定为答案。
(4)类比法
5个选项中有一个选项不属于同一范畴,那么,余下的三项则可为选择项。如有两个选项不能归类时,
则根据优选法选出其中一组选项作为自己的选择项。
(5)推理法
利用上下文推测词义,有些试题要从句子中的结构及语法知识推测入手,配合自己平时积累的常识来判断其义,推测出逻辑的条件和结论,以期将正确的选项准确地选出
(三)案例分析计算题解题答题要领
专业实务科目是土建职称考试科目中唯一有主观笔答题[2014年是招投标及合同管理(案例题)、施工管理和技术(计算题)、识图和结构计算(设计题)等三大方面各一题]的科目,并且要求写的东西不少,因此,掌握答题的要领很关键,可以由“事倍功半”变成“事半功倍”。以下是同济培训专家组中一位资深阅卷老师的金玉良言,供学员答题时参考:
1.保持卷面整洁清晰,易于辨认
(1)字不能离密封线太近,密封后评卷人不容易看;
(2)字不能写太粗太密太乱,最好买支极细笔,字越大越工整越好,这样字看起来舒服,评卷人也愿意给多点分;
(3)当本页不够答题要占用其他页时,在下面注明:转第×页;因为每个评卷人仅改一题,你转到另一页他可能看不到了。
(4)铅笔答题也给分,但是否有效等上一级汇总时再决定是否给分,因此,最好不用铅笔答题;
2.灵活运用 “关键和模糊字眼”,提高得分率
(5)问为什么的?前一问答案多为否定,不问为什么的,前一问答案多为肯定;
(6)不明确用到什么规范的情况就用“强制性条文”或者“有关法规”代替,在回答问题时,只要有可能,就在答题的内容前加上这样一句话:根据有关法规,或根据强制性条文。通常这些是得分点之一;例:建设单位要求施工单位在承重 墙上开门洞,合法吗?为什么?答案:不合法(1分),在承重墙上开门洞违反了有关法规(2分)。如你答:不合法,承重墙上不能开门洞。你的回答和标准答案意思差不多,不过没提到法规,后一问你可能只得到1分或者没有分。
(7)注意一些字眼的运用,比如问:建设单位要求施工单位在承重墙上开门洞,合法吗?为什么?答案:不合法。有人答:不合理。为此我们几人讨论了一会,有人坚持不给分,认为不合理不代表不合法,合法不合理是可能的。所以大家答题要注意。
3.对有把握的问答要“惜墨如金”;对没把握的问答要“挥墨如土”
(8)得分的关键在于是否答对了得分点,否则,字再多也不得分,因此如确定完全答对了,就不要展开答,也不要写多余的话,能越少字表达出正确的意思就越好,这样改卷人看得舒服,你也能省时间。例:施工单位索赔能否被批准,监理工程师做法是否合理?你只需回答“能;合理”即可。有人答:施工单位索赔能被批准,监理工程师做法完全合理。我认为这是浪费时间。更有人回答:施工单位可提出索赔费用和工期;监理工程师做法合理,但应该先通知建设单位,或监理工程师做法合法不合理,或监理工程师做法合理不合法。前者多余,万一工期不能索赔呢?到手的分就没了。后者完全是拿不到分的,既然是考试,就没有模菱两可的答案。千万不要出现“不完全正确”,“部分不妥”字样。
(9)得分的关键在于是否答对了得分点,因此,如果对问答没有把握,尽量把相关的知识多写几句,字多了,容易出现得分字眼;
4.相信自己,也请相信评卷老师
(10)相信第一感觉,在涂改过的答案中,“把原来对的改成错的” 比“把原来错的改成对的”多很多;
(11)要相信自己,敢于下笔作答。如果问“对吗?为什么”之类的问题,第一问答对,但原因(第二问)答错也给分。如问:建设单位要求施工单位在承重墙上开门洞,合法吗?为什么?答:不合法,因为已经完工,合同已失效,可不必理会建设单位。后者答错不影响前者得分;
(12)不要担心自己的试卷因评卷人的心情不佳或疲劳而乱打分,这种不负责的现象极少,评卷人也有爱才之心,如你书写工整,认真答卷,评卷人可以感受到你那种迫切想考好的心情的。自然不会乱扣分;
5.体现专业素养,答题表述全面准确
(13)多用题中给出的专业术语,不要用你想当然的术语去替换。有些题中只提到建设单位,你答题却口口声声甲方,未必会给分你,建设单位就一定是甲方吗?又如题中说的是索赔,你则说追加。另外一个原因是:多用专业术语能给评卷人一种你是有认真学习有相当知识的人,见你答不好或者是心情紧张,发挥不佳等因素造成,会尽量为你争取更多的分;
(14)有些问题问为什么?有可能隐含另一问:怎样才正确?所以最好答完为什么后,把正确的做法也答出来,确保不失分。例:乙施工单位可以直接向建设单位索赔吗?为什么?如你回答:不能,因为双方无合同关系。以为全答对了?别高兴太早,5分只得了3分。正确答案是:不能(1分),因为双方无合同关系(2分),应该乙施工单位向甲施工单位索赔,甲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索赔(2分)。这当然不怪你,是出题出得不好。
(四)把握应试考试的精髓,提高考试通过概率
在土建职称考试中,怎样才能提高通过的概率呢?根据同济培训名师汇集全省考生得失提供的经验,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指导思想,可以大大提高通过的概率。
1.一个中心:得分超过及格线。
资格类考试不是排序类考试,考试的目的是通过即可,因此,分不在高,合格就行,有不会做的题没
关系,关键是把分值超过合格线的题做对就能过。
2.两个基本点:充分利用考试时间和把该得的分得全
(1)充分利用考试时间的原则。由于职称考试题量大,时间紧(专业基础和法规均为90分钟,专业实务为150分钟)一般而言,土建职称单选题做题时间不超过40秒/题,多选题不超过50秒/题。案例分析计算题每道题审题不超过时间8分钟,实际解题时间不超过25分钟。学员必须充分利用考试时间,不要急于交卷。
(2)该得的分得全的原则:每道题都做,但每道题只做会做得的,不会的先不做。
1)单多选客观题得分技巧
①对于单选题,宁可错选,不可不选:这个道理很简单,考生选择了就有机会得分,没有选择是绝对没有机会得分的。选择题是计算机评分,它不管你是不是真正理解了这个知识点,只看结果。所以要每题必选。
②对于多选题,不可少选,也不可多选:因为多选题的评分标准只有全部选对才能得分,所以建议对于多选题,不会的尽量使用排除法,若不能排除的选项,则尽量选上。
③注意单选题中各个选项之间的互斥性:如果你对其中一个选项特别有把握,它就是正确的,那就不用看其他选项了。因为四个选项之间只能有一个是正确的。
④注意选项之间的对应关系:有的时候,四个选项之间是很有一些对应关系的。
2)专业实务案例分析计算题得分技巧
①确定正确解题顺序。在做实务题之前,先用6~8分钟确定正确的解题顺序,这6~8分钟是考试成败的关键,万万不可小看,很多考生都是没有正确的运用这6~8分钟而梦断案例分析计算题。
②一定要挑最有把握的先做。每道题中会做的先做,不会的放一放。会做的要提高答题准确率,仔细做不要怕花时间。
③一定要检查已做过的题的准确率。重点检查是否有会答而漏答的题。检查后你的得分可以提高2~5分。
④有舍才有得。如果有一道题无思路,特生,坚决舍弃不做。踏踏实实只作二道题。在二道题中循环使用全面抓分法。
⑤写上公式。对不会做的题,如果知道其中的公式,就多写上几个相关的公式,说不定也可以得上几分。
六.取长补短,重点突破《法规》科目
由于《法律法规及相关知识》科目考试分值高,有150分,考试范围相对具体,范围不广,内容不多,难度不大,是容易得高分的科目。因此,考生特别是非工科科班考生必须高度重视该科目的复习,确保该科目得分在100分以上,以弥补专业基础和专业实务少得的分。这是有效提高概率的捷径。
(一)把握立法精髓,形成常识判断
1.法律倡导“诚实守信 ”。凡是有违此的,要么无效,要么可撤销,如合同订立时有一方欺诈等行为时,另一方可申请撤销或变更合同。
[例] 甲、乙两施工单位签订施工分包合同。则下列缔约过程中的情形中,当事人应承担缔约过失责任的有(ACDE )
A.甲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 E.乙未尽保密义务,给甲造成损失
B.甲恶意进行磋商,给乙造成损失 [只要没有虚假和欺骗的行为和事实,不违法]
C.乙隐瞒其资质的真实情况 D.甲提供虚假项目报批手续,给乙造成损失
2.法律维护“公平公正”。若有违此,受损的一方可要求赔偿,若合同尚未履行,在履行会导致没有主观过错的履行方受损时,该可能受损方可申请撤销或变更合同。不履行义务的一方若有过错应当承担违约责任等等。
[例] 某单位由于重大误解,在订立买卖合同时将想购买的A型钢材误写为买B型钢材,则该单位(CD)
A.只能按购买A型钢材履行合同 B.应按效力待定处理该合同
C.可以要求变更为按购买B型钢材履行 D.可以要求撤消该合同 E.可以要求确认该合同无效
3.民法要求“平等自愿”。任何一方不能胁迫一方,缔约双方必须具有主体资格和相应民事行为能力,不具有主体资格的“行为人”的法律责任由监护人或设立其的法人承担等。
[例] 甲工程公司是由乙公司.丙某和丁某共同出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为扩大经营,甲公司在外地设立了戊分公司及庚全资子公司。戊分公司因出现重大工程质量问题而需要承担巨额债务,对该债务负有清偿义务的的法律主体是(A)
A.甲公司 B.乙公司 C.戊公司 (不是法人) D.庚公司
(二)要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学以致用
法律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社会实践。因此,我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要在法律的规范下运行,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比如现在我们国家特别强调安全和质量,因此安全生产和质量管理的法规要多掌握,另外建造师项目管理中的权利和义务主要来源于《施工协议书(工程承包合同)》,因此,掌握合同方面的知识非常重要。历年的试卷中,涉及质量、安全、合同方面的知识的题占的比例相当大。
(三) 注重理解,不要死记硬背
非法律专业的考生往往对法律专业有一个误解,认为学习法律课程就是靠背靠记,只要记忆力好就能
考个好成绩,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同其他学科的学习一样,法律课程的学习也离不开理解。只有准确理解每一个知识点,才能对该知识点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也才能真正把这个知识点记牢固。比如诉讼时效的概念时,时效中止和时效中断两个概念容易混淆,如果我们能结合从这两个概念的中文含义,就不容易混淆了,“中断”-断了,接不起,需要“重新开始”才行;“中止”,由于意外事件“暂停”,相当于足球比赛的“暂停”规则,当意外事件结束后,原来没用完的时间接着计时用完。
[例] 某建设工程合同约定,建设单位应于工程验收合格交付后两个月内支付工程款。2005年9月1日,该工程经验收合格交付使用,但建设单位迟迟不予支付工程款。若施工单位通过诉讼解决此纠纷,则下列情形中,会导致诉讼时效中止的是( B )。
A.2006年8月,施工单位所在地突发洪灾,一个月后恢复生产 [不在诉讼时效结束前的6个月内]
B.2007年6月,施工单位所在地发生强烈的地震,一个月后恢复生产
C.2007年7月,施工单位法定代表人生病住院,一个月后痊愈出院 [不属引起中止的事件]
D.2007年9月,施工单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但随后撤诉 [诉讼时效中断,不是中止]
(四)注意结合法律条文的规定,不要脱离法律规定来学习。
建造师《法规》这本书是以我国现行有效的建设工程相关法律规定为基础而编写的,大家在学习的时候,一方面要系统学习教材所讲授的内容,另一方面也要注意结合一下法律条文的规定,不要脱离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由于篇幅限制等原因,教材在讲述某一个法律的时候,只能是简明的、有重点的,往往无法完全涵盖所有的内容。所以大家在学习的时候,要尽可能地结合有关法律条文的规定,以全面、准确地掌握所学内容。
(五)要善于“串联”关系型知识点
关系型知识点在法规试题中历年都占有很大的比重。因为它考察的是考生是否真正理解了知识点,只有考生理解了并且理解到一定的深度才能做好这样的题型。
例如,《建筑法》中关于分包工程的有关规定中有这样的规定:“„„建筑工程总承包单位按照总承包合同的约定对建设单位负责;分包单位按照分包合同的约定对总承包单位负责。总承包单位和分包单位就分包工程对建设单位承担连带责任„„”
又如,《合同法》有关债权债务的概括转移:“当事人订立合同后分立的,除债权人和债务人另有约定外,由分立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合同的权利和义务享有连带债权,承担连带债务。”
再如,《担保法》中的保证担保方式中有一般保证担保和连带责任担保。
还有《招投标法》中联合体投标,联合体各方承担连带责任。
考试涉及法规中很多地方都有“连带责任”的概念。那么怎么理解这一概念呢?
所谓连带责任,是指在同一债权债务关系中两个以上的债务人中,任一债务人都负有向债权人履行债务的义务。债权人可以向其中任何一个或者多个债务人请求履行债务,可以请求部分履行,也可以请求全部履行,负有连带责任债务人不得以债务人之间对债务分担比例有约定来拒绝部分或全部履行债务。连带债务人中一个或者多人什么履行了全部债务后,其他连带债务人对债权人的履行义务即行解除。但是,对连带债务人内部关系而言,根据其内部约定,债务人清偿债务超过其应承当份额的,有权向其他连带债务人追偿。
对于连带责任的含义,考生一定要好好体会。现在再来分析一下上面法条之间的关系。从合同关系上看,建设单位与总承包商之间存在总承包合同,总承包商与分包商之间存在分包合同,而建设单位与分包单位之间却是什么合同关系也没有。所以,要是依据合同关系来看,如果分包商工程质量出了问题,建设单位是不可以直接要求分包商予以赔偿的。但是,根据上面的法条,总承包商与分包商之间就分包工程要承担连带责任,这样一来,如果分包商的工程质量出了问题,建设单位就可以越过总承包商而直接要求分包商承担赔偿责任。此时所依据的就不是合同关系了,而是法律。
[例] 某施工机械厂因经营需要分立为挖掘机制造厂及推土机制造厂两个法人企业。分立前由于三台挖掘机未能及时供货,买方欲追究违约责任,则下列关于本案中违约责任承担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BCE)
A.买方可要求挖掘机生产厂承担违约责任 B.买方可要求推土机生产厂承担违约责任
C.买方可要求推土机与挖掘机生产厂共同承担违约责任
D.如果推土机与挖掘机生产厂对于该债务有约定,应按规定处理 [债务人之间的约定不能对抗债权人] E.如果推土机与挖掘机生产厂对于该债务没有约定,则各自承担一半
[例] 甲.乙两个施工单位组成联合体投标,双方约定,如因施工质量问题导致建设单位索赔,各自承担索赔额的50%。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确因质量原因索赔12万元,则下列关于此索赔和赔偿责任承担的说法中,正确的有(BCE )
A.如甲无过错,则其有权拒绝先行赔付 B.建设单位可直接要求甲承担12万元
C.建设单位可直接要求乙承担12万元 D.建设单位应当要求质量缺陷的过错方承担主要责任 E.先行赔付的一方,有权就超出50%的部分向另一方追偿
七、树立必过“四心”不放弃,不抛弃
1.一定要有信心
态度决定成绩,一定要下定一次通过的决心和信心,不能有侥幸心理。特别是职称考试应考人员都是单位的技术骨干,时间特宝贵,要么不考,考就要有一次通过的打算。试想:你花70%的精力差一两分,
还不如花120%的精力一次通过。另外要有个大概的备考计划,不能一忙起来了就很多天不管它了,否则你又要从头看起,多麻烦。特别是考前一个月,包里应总放一本备考资料,出差下乡上工地都要抽空看一看。
2.一定要有恒心
人脑不是电脑。人消化、理解知识有一个过程,因此,上课要多听多记,平时要多看多练。切记,学习的痛苦是暂时的,而学不到的痛苦却是终身的,长痛不如短痛。
3.一定要有平常心
首先我把整个学习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泛读阶段,自领取教材后到一月底这段时间内把三本书通读一遍,大概了解一下教材的脉络和各章的主要内容;第二个阶段是精读阶段,这个阶段大概需要两个半月的时间,主要是按照每门课的章节来学习,重点掌握每章的具体内容,特别注意基础知识的掌握;然后乘热打铁及时做各章的习题,用理论联系实际来加强对教材的熟悉;第三个阶段是巩固练习阶段,因为虽然通过了前面一个阶段的学习,对于教材已经基本掌握,但练习也仅仅是针对各个章节,而我们无论是在实际工作中还是面对考试,需要解决的多不是单一的问题,所以在前面一个阶段学习的基础上,对于整本书的内容应该进行融会贯通,多做一些针对性较强的综合练习题,通过练习做到举一反三,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进一步掌握所学的东西;最后一个阶段是总复习阶段,也就是冲刺阶段,因为中级考试的题量较多,时间比较紧迫,所以这段时间应着重针对应试作一些训练,适当作些模拟题,以便更好地适应考试。
本章内容是会计准则新增内容,在考试中可能出现在单选题、多选题中,在计算分析题中也有可能出现。
重要考点1:根据具体情况判断房屋建筑物和土地使用权是否属于投资性房地产,并与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存货区分。
1.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房地产,包括自用建筑物(属于固定资产)和自用土地使用权(属于无形资产),不属于投资性房地产。
2.房地产开发企业在正常经营过程中销售的或为销售而正在开发的商品房和土地(属于存货),不属于投资性房地产。
重要考点2: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有成本和公允价值两种模式,通常应当采用成本模式计量,但满足特定条件时可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
1.在成本模式下,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与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无形资产摊销、期末计提减值准备的规定一样进行处理,不必特别掌握。
2.在公允价值模式下,不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或摊销。企业应当以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借记“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公允价值低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当投资性房地产被处置,或者永久退出使用且预计不能从其处置中取得经济利益时,应当终止确认该项投资性房地产。将处置收入扣除其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将实际收到的处置收入计入其他业务收入,所处置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计入其他业务成本),并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入其他业务收入。考生应特别注意掌握。
3.同一企业只能采用一种模式对所有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不得同时采用两种计量模式。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模式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的,应当作为会计政策变更处理,将计量模式变更时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通过利润分配调整期初留存收益。已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得从公允价值模式转为成本模式。
重要考点3:房地产的转换。
1.成本模式下不论是自用房地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还是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自用房地产均按对应账户结转,结转过程中不产生损益。
2.公允价值模式下的转换应注意区分转换方向。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自用房地产时,应当以其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作为自用房地产的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而自用土地使用权、固定资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转换日的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转换日的公允价值小于账面价值的,差额借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待该项投资性房地产处置时,将因转换计入资本公积的部分转入当期其他业务收入科目。
第六章金融资产
本章内容是会计准则新增内容,虽然与以前所学的短期投资、长期债权投资有相同的内容,但其确认的种类与计量方法有很大的区别,考生应引起充分注意。2007年考试中主要以客观题形式考查,2008年可能出现主观题。
重要考点1:金融资产的分类。 企业应当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和风险管理要求,将取得的金融资产在初始确认时分为以下几类:(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2)持有至到期投资;(3)贷款和应收款项;(4)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上述分类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重要考点2: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即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
1.企业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发生的交易费用不计入金融资产成本,计入当期损益(投资收益),考生要注意这与其他3类金融资产均不相同;支付的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分别应计入“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也不计入金融资产成本,这一点与其他3类金融资产处理相同。
2.在资产负债表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借记:“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处置时将该金融资产持有期间形成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累计发生额转入“投资收益”科目。考生要注意将该部分内容与投资性房地产结合学习。
重要考点3: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处理。取得时注意与交易性金融资产比较学习,考生应特别注意资产负债表日这一时点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处理和重分类的会计处理。
1.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资时,应注意按实际支付的款项扣除债券面值和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倒挤差额确定利息调整数。
2.资产负债表日计算利息应明确计算思路。首先按债券面值乘以票面利率确定应收利息;再按期初摊余成本乘以实际利率确定投资收益,最后挤出本期摊销的利息调整数。其中考生应特别注意熟练掌握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的计算,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投资收益-应收利息-已收回的本金-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3.将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将持有至到期投资账面价值转出,按重分类日公允价值转入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其差额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可能在借方,也可能在贷方。等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出售的时候再将“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转到“投资收益”科目中。
重要考点4:贷款和应收款项只需注意以摊余成本来计量即可。
重要考点5: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考生要注意区分是属于股票投资还是属于债券投资。对于股票投资应与交易性金融资产比较学习;对于债券投资应与持有至到期投资比较学习。
1.股票投资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借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贷记“资本公积”。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应做相反的会计分录,处置时将该金融资产持有期间形成的资本公积科目累计发生额转入“投资收益”科目。考生要注意将该部分内容与交易性金融资产对比学习。
2.债券投资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不论在取得时还是在资产负债表日,均可以比照持有至到期投资会计处理进行学习。
重要考点6: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计量和处理。
1.交易性金融资产,因其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公允价值变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所以不需要计提减值准备。
2.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等金融资产发生减值时,应当将该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资产减值损失,待其价值回升时可以转回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3.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问题属于较为复杂内容,考生要注意在掌握基本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学习。在持有期间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正常的波动,不需要计提减值准备,计入资本公积即可。当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大幅的、持续性的下跌时,则应判断是否需要提减值。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时,原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中的因公允价值下降形成的累计损失,应当予以转出,计入资产减值损失。对于已确认减值损失的可供出售债务工具,在随后的会计期间公允价值已上升且客观上与确认原减值损失确认后发生的事项有关的,原确认的减值损失应当予以转回,冲减资产减值损失。但是,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且其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工具投资发生的减值损失,不得转回。
第七章长期股权投资
本章内容与原会计准则比较有很大变化,属于非常重要的一章,特别容易与合并会计报表问题结合出主观题,尤其是以综合题方式出现。考生应特别注意: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和成本法的应用范围发生了重大变化。
重要考点1:初始计量按合并时和非合并时产生长期股权投资两种情况进行划分,甚至于再将合并时产生长期股权投资按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两种情况,分别确定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初始计量这一新内容貌似复杂,但其实还只是两种情况:一是按账面价值,二是按公允价值。
1.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所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按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的账面价值的份额确定长期股权投资入账价值。投出的资产价值与长期股权投资入账价值之间的差额通过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来调整,不足部分调整留存收益。与投资相关的直接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即管理费用。
2.除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所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入账价值均按公允价值。但仍应注意下列问题:
(1)以不同资产对外进行投资会因其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不同产生不同的损益,以固定资产进行投资,产生损益确认营业外收入;以商品进行投资,产生主营业务收入与主营业务成本;以金融资产进行投资,产生损益确认投资收益。
(2)与投资相关的税费,一般而言税费应计入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但以发行权益性证券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手续费、佣金等应自权益性证券的溢价发行收入中扣除,溢价收入不足的,应冲减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重要考点2: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分为成本法和权益法。考生要注意区分两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并熟练把握投资时、被投资方宣告净利润时、被投资方宣告分配股利时、被投资方发生其他权益变动时投资企业的会计处理。两种方法的比较见表1。
第八章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本章内容虽与原会计准则比较有很大变化,也相对比较重要,但内容比较简单,本章知识点多以客观题形式考查,但也可以与其他章节结合出现主观题。
重要考点1: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界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交易双方主要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该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少量通常以补价占整个资产交换金额的比例低于25%作为参考。即,以补价除以非货币性资产公允价值较高方的交换资产公允价值之和,若比例小于25%,则认定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若比例高于25%(含25%),则认定为以货币性资产取得非货币性资产。
重要考点2:确定换入非货币性资产的入账价值。确定换入非货币性资产的入账价值有两种处理模式:一种是公允价值模式,另一种是账面价值模式。
1.模式的选择。当同时符合交易具有商业实质并且换出资产或换入资产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两个条件时,应采用公允价值模式来处理。其他情况,应采用账面价值模式来处理。考生要注意理解商业实质的判断。
2.在账面价值模式下,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的确定的基础,不产生损益。
3.在公允价值模式下,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的确定的基础。如果有确凿证据表明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更可靠,则也可以直接以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其入账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与其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当期损益会因换出资产不同也会不同,如换出资产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当期损益为营业外收支,如换出资产为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当期损益为投资收益,如换出资产为库存商品当期损益为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如换出资产为原材料当期损益为其他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成本。
4.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时涉及补价的,支付补价在上述计价基础上加补价,收到补价在上述计价基础上减补价。
5.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时发生的应负担的相关税费,应在上述计价基础上加相关税费。
6.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时涉及存货的,换出方作为销售,计算销项税额,换入方作为采购,计算进项税额。在上述计价基础上加销项税额或减进项税额。
7.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涉及多项资产时,先确定换入的多项资产的入账价值总额,再按比例确定每一项资产入账价值。计算比例时,如果在确定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时,采用公允价值模式的思路来处理,比例也按公允价值计算;如果在确定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时,采用账面价值模式的思路来处理,比例也按账面价值计算。
第九章资产减值
本章内容是会计准则新增内容,2007年考试中出了一道综合题,2008年考试中出客观题的可能性较大。
重要考点1:期末必须进行减值测试的资产包括因企业合并形成的商誉和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这两类资产,无论是否存在减值迹象,都应当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进行减值测试。除此外的其他资产都应在存在减值迹象时进行减值测试。
重要考点2: 资产可收回金额的估计,应当根据其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以确定的可收回金额和资产的账面价值比较,若可收回金额低于原账面价值,则差额为应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计入资产减值损失。适用《资产减值》准则的资产,一旦计提减值准备后,即使价值回升,也不得转回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重要考点3:资产组的认定及减值处理,这是本章的重点与难点,考生应重点掌握。
在计提存货减值时,应注意:一是在确定可变现净值时应分为外售和自用二条线:外售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存货的估计售价一估计的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自用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存货的估计售价一至完工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二是预计售价的确定主要分二种情况:已经签订不可撤销合同的,预计售价即为合同价;没有签订合同的,预计售价为市场价格。三是对于自用的存货(如材料、半成品),只有在用其生产的产品的可变现净值低于产品成本时,才需要计提减值。
[例1]说明自用存货计提减值
2009年12月31日,甲半成品成本为500万元,将甲半成品加工成甲商品还需发生其他成本300万元,甲商品的估计售价为780万元,估计甲商品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为20万元,年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前,甲半成品的存货跌价准备余额为50万元。则甲半成品年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如下:甲商品可变现净值=甲商品的估计售价一估计甲商品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780-20=760(万元),因甲商品的可变现净值760万元低于甲商品成本800万元(500+300),甲半成品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甲半成品可变现净值=甲商品的估计售价一将甲半成品加工成甲商品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一估计的甲商品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780-300-20=460(万元)。甲半成品成本为500万元,可变现净值为460万元,应保留存货跌价准备40万元;年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前,甲半成品存货跌价准备余额为50万元,应冲回存货跌价准备10万元。企业的账务处理是(单位:万元):
借:存货跌价准备 10
贷:资产减值损失 10
二、金融资产计提减值的特点
金融资产可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人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四类,金融资产减值的特点归纳如表2所示。
在计提金融资产减值时,虚注意:
一是短期应收款项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与其现值相差很小的,在确定相关减值损失时,可不对其预计未来现金流量进行折现。
[例2]说明应收账款计提减值
2009年12月31日,甲公司应收A公司货款账面价值2000万元,预计未来现金流量为1700万元,则计提300万元坏账准备。账务处理如下(单位: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300
贷:坏账准备 300
二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计提减值应分为两种情况:
(1)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为股权类时,计提减值的金额为金融资产的初始取得成本扣除当前公允价值和原已计入损益的减值损失后的余额,同时将原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的金额转入“资产减值损失”;如果以后期间价值回升转回计提的减值准备,应通过“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转回,不得通过损益转回。
[例3]说明股权类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计提减值。
甲公司于2009年8月5日购入股票100万元,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账务处理如下(单位:万元):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1013
贷:银行存款 100
2009年9月30日,该股票的公允价值下降为95万元,属于正常波动,则应将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100-95) 5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5
2009年12月31日,该股票暴跌到60万元,累计损失40万元,甲公司判断该股票发生了减值,应计提减值准备,将损失反映在当期损益,不能“藏”在资本公积中。账务处理如下:
借:资产减值损失(100-60) 4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5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35
2010年3月末,该股票公允价值价值回升到48万元,应冲回减值: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8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48-40) 8
(2)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为债券类时,计提减值的金额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计提减值准备前债券摊余成本之差;如果以后期间价值回升转回计提的减值准备时,可以通过损益转回,冲减资产减值损失。
[例4]说明债权类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计提减值
2009年1月1日,甲公司按面值从债券二级市场购入乙公司公开发行的债券10007~元,票面利率6%,利息按年支付,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假设不考虑相关税费,实际利率等于票面利率,购入债券时的账务处理如下(单位:万元):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1000
贷:银行存款 1000
2009年,乙公司因金融危机发生严重财务困难,但仍可支付该债券当年的票面利息。2009年12月31日,该债券的公允价值下降为800万元,甲公司判断该债券发生了减值。账务处理是:
借:应收利息(1000×6%) 60
贷:投资收益 60
借:银行存款 60
贷:应收利息 60
借:资产减值损失(1000-800) 200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200
注:如果不是判断为减值,则应该将公允价值变动冲减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2010年,甲公司财务状况好转,2010年末该债券公允价值上升到920万元。甲公司的账务处理是:
应确认的利息收入=2010年初债券摊余成本800×实际利率6%期限1=48(万元)
借:应收利息(1000*6%) 60
贷:投资收益 48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 12
借:银行存款 60
贷:应收利息 60
转回减值损失前该债券摊余成本=1000-200-12=788(万元);因债券公允价值上升到920万元,应冲回减值准备132万元(920-788):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132
贷:资产减值损失 132
三、建造合同计提减值的特点
如果合同预计总成本超过合同总收入,应提取损失准备,并确认为当期费用。现将建造合同计提减值的特点归纳如下表3:
[例5]说明建造合同计提减值
甲公司于2009年4月1日承建乙公司的一栋钢结构仓库,合同总收入1000万元,合同预计总成本700万元,工期1年半,至2009年末该工程已完工40%。由于2009年下半年钢材价格发生暴涨,预计总成本为1080万元。则甲公司年末计提减值的会计处理为:
应计提减值=(合同总收入1000―合同预计总成本1080)×未完工比重60%=48(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48
贷:存货跌价准备 48
注:在建筑施工企业中,在建的项目相当于工业企业的在产品。故建造合同计提减值,应计入存货跌价准备。
四、固定资产等计提减值的特点
《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规范了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商誉、长期股权投资(对没有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除外)等大部分长期资产减值。现将其特点归纳如表4所示。
在计提固定资产等资产减值时,应注意:一是除商誉和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每年都应进行减值测试外,其他资产只有出现减值的迹象才应进行减值测试,这样就可以大大减轻工作量。二是计提固定资产等减值,关键是确定可收回金额。三是有迹象表明一项资产可能发生减值的,企业应当以单项资产为基础估计其可收回金额。企业难以对单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进行估计的,应当以该资产所属的资产组为基础确定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如果资产组账面价值高于资产组可收回金额,就应确认减值损失。资产组计提减值时,首先应该冲减商誉;商誉不够冲减的,在组内资产中按资产账面价值比重计提减值,即账面价值越大的资产,计提减值越多。四是总部资产和商誉因为没有独立现金流量,不能按单项资产计提减值,应该将总部资产和商誉分到与其相关的资产组去进行减值测试;如果不能按照合理的方法往下分,则应该以整个企业作为一个资产组。五是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后,应该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作为计提折旧的基数,重新计算折旧额;同理,无形资产计提减值后,应该以无形资产账面价值作为摊销的基数,重新计算摊销额。
[例6]说明固定资产计提减值
(1)2009年12月20日甲公司购入一台大型电子设备用于生产(有独立现金流),价款为2000万元,增值税额为340万元,用银行存。款支付了全部货款。
借:固定资产――设备 2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40
贷:银行存款 2340
(2)假设该设备的预计使用年限5年,预计净残值为0万元,按直线法计提折旧。2010年计提折旧如下:
2010年计提折旧额=(2000-0)÷5=400(万元)
借:制造费用 400
贷:累计折旧 400
2010年末没有出现减值迹象,无需进行减值测试;2011年计提折旧同上。
(3)2011年末计提减值
2011年12fl 31日。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产品更新换代很快,该设备生产的产品滞销,该设备出现了减值的迹象。
在减值测试中,该设备的公允价值为1150万元,可归属于该设备的处置费用为22万元;预计尚可使用3年,预计其在未来2年内每年年末产生的现金流量分别为500万元、420万元,第3年使用中产生的现金流量以及使用寿命结束时处置形成的现金流量合计为400万元。综合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及相关风险确定折现率为10%。则可收回金额计算如下:
①设备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1150-22=1128(万元);②设备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500/(1+10%)+420/(1+10%)2+400/(1+10%)3=1102.18(万元);③根据就高原则,该设备的可收回金额为1128万元。
因该设备的账面价值为1200万元(2000-400×2),高于其可收回金额1128万元,应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72万元(1200-11280):
借:资产减值损失 72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72
(4)2012年计提折旧
本研究以A地区初级中学教师为总体,由于A地区的初级中学以班级数、升学率、师资等划分为三类,一类学校主要是州级及以上重点中学;二类学校主要是县城一般中学;三类学校主要是乡镇中学。并且一类学校较少,二类、三类学校较多,因此笔者随机在一类学校中抽取2所,二类、三类学校中抽取3所,共计8所学校的教师为样本,对这些教师进行了综合型问卷调查,在8所学校中发放问卷最低36张、最高42张,共计296张,有效问卷282张,问卷设计用4级里克特(Likert)量表。为便于比较,把“很不满意”和“比较不满意”合为“不满意”、把“比较满意”和“很满意”合为“满意”,进行二点评分,在各为50%的条件下,进行卡方检验,观察是否有显著性差异。并对其中的数名普通教师和行政人员进行非结构式访谈共50多人次。用SPSS17.0统计样本教师的选择结果。
二、调查结果
1.样本教师基本信息
从回收的有效问卷看,8所学校共计选择样本教师282人,按性别分:男性155人、女性127人;按类别分:一类学校70人、二类学校108人、三类学校104人;按职称分:初级136人、中级105人、高级41人;按教龄分:5年以内76人、5至10年67人、10至15年85人、15年以上54人;按职务分:普通教师241人、行政人员41人。
2.样本教师对职称晋升制度的“满意度”
样本教师对职称晋升制度的态度,“不满意”为52.5%、“满意”为47.5%,卡方检验为2<20.05(2=0.74、c20.05=3.84),说明样本教师对职称晋升制度的态度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即“满意”和“不满意”并不明显。样本教师在各种划分方法中对职称晋升制度的态度有显著性差异,即明显“不满意”的是:二类学校的教师(不满意60.2%,满意为39.8%,2=12.31、20.05=3.84,2>20.05)、中级职称的教师(不满意65.6%,满意为34.4%,2=28.81、20.05=3.84,2>20.05)、教龄在5年以上的教师(不满意都大于57.1%、满意都小于42.9%,最小2=5.97,20.05=3.84,都是2>20.05);其余没有显著性差异。
通过对方谈资料进行词频分析,教师对职称晋升制度“最满意”的排列前4位的依次是:晋升有成就感;晋升有明确的硬件;晋升时间比较固定;晋升代表自己的教学能力被承认。“最不满意”的排列前5位的依次是:酌情加分;晋升副高级职称只有领导;晋升制度透明度不高;晋升制度无法律保障;评价体系的不公平;职称晋升难度太大。
3.样本教师对职称的关注度
(1)对初级职称的关注度
初中教师晋升初级职称要求不高、难度不大,完成基本教学工作就可以直接晋升,几乎所有初入教育行业的教学者都能正常晋升初级职称。由于教师晋升初级职称比较容易,所以对初级职称晋升制度关注度不高,产生的负面影响很小,因此,在统计初级职称的晋升制度的态度就应该是一个随机数据,这印证了初级职称卡方检验显示2<20.05(不满意48.0%,满意52.0%,2=0.47、20.05=3.84),即没有显著性差异。
(2)对中级职称的关注度
前面提到样本教师对职称晋升制度的“满意度”,通过前面的卡方检验可以发现:样本教师对晋升中级职称制度的态度“不满意”明显大于“满意”;同时,教龄在5至10年内的教师是晋升中级职称的主要时期,卡方检验的差值也最大,说明大多数教师的目的职称是“中级职称”。90%以上的教师通过自己的努力已经满足中级职称的聘用条件,但是,不能按照正常的晋升步骤晋升到中级职称,通常都要等待十年左右,甚至更长。当探讨“不满意”的原因时,词频统计中主要表现在:晋升职称中有暗箱操作、要求较高、难度较大。
(3)对副高级职称的关注度
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只要通过努力就能达到目的时就有激励作用,当通过努力不能达到目的时,不能起到激励作用。调查中发现94%以上的副高级职称是行政人员,这使普通教师“希望值”减小。虽然副高级职称对教师的吸引力较大,但是,教师不能通过努力教学被正常晋升,会产生成长需要理论中的“挫折――退化”,使许多教师消极对待晋升副高级职称、敷衍塞责教学工作。这印证了副高级职称卡方检验的结果是2<20.05(不满意48.8%,满意为51.2%,2=0.17、20.05=3.84),也印证了“最不满意”词频较高的是“副高级职称只有领导”。
三、调查结论
教师过度关注职称晋升制度而陷入了职称漩涡。(1)外显性职称漩涡,即某一目的职称是大家都能看见的最牵累人的事情。比如,正常工作8年就可以晋升到中级职称,但是,努力工作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也难正常晋升。(2)在调查中不难发现,普通教师晋升副高级职称的机会只有6%;相反行政人员有特别加分的优势,所以机会有94%,导致行政人员和普通教师晋升[1]差异过大。这印证了访谈笔记中最不满意中词频最高的是“酌情加分”,最满意中词频最低的是“晋升代表自己的教学能力被承认”。这就是内隐性职称漩涡,即职称背后大家不易看见的牵累人的事情。
四、导致样本教师陷入“职称漩涡”的归因分析
1.外源性归因
(1)归因于学生管理
初中学生易冲动、自制力差,极易受外界的影响,再有部分网络、电视等对学生的误导,致使学生盲目模仿、盲目崇拜,使中学生的管理难度加大,特别是乡镇学校、县城学校管理难度更大,这些都直接影响教师的“工作情绪”[2]。由于初中生的管理加强成绩才可能提高,因此,许多教师在获得目的职称前经常加强管理。但是,当获得目的职称后,管理松懈,成绩很快下降。83%以上的教师在获得目的职称后,出现职业倦怠[3],这就是“内隐性职称漩涡”。
(2)归因于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经费投入偏低,在2010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中说,2012年达到GDP的4%,这也略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并且,A地区的地方经济来源很少,教师的额外收入基本为零。有限的教育经费在分配时重点中学偏高,县城中学较少,乡镇中学更少。所以,乡镇中学教师和县城中学教师对职称晋升制度过度关注,认为“不公平”也明显高于重点中学。县城中学和乡下中学又占全部中学90%,使更多的教师认为职称聘用不公平,这就是“外显性职称漩涡”。
2.内源性归因
(1)归因于生活经费不足
在调查中发现,A地区初中教师的父母或单方是农村人,同时自己的兄妹有很多在农村,这种现象从一类学校到三类学校最低不少于62%,由于长期农村家庭比较贫困,生活比较困难,很多都需要自己的帮助。例如:张老师,父母已是80高龄,有两个姊妹在农村,生活就比较困难,自己经常帮助家里,所以经济需求较大,此时容易对职称晋升制度的过度关注产生负面影响而进入“职称漩涡”中。
(2)归因于评聘制度不完善
①归因于聘用终身制。现行的职称聘任是终身制,只要被聘为某级职称,就是终身的,只可能被升级聘用不可能降级聘用,所以,教师在被聘任某级职称以前比较认真,当被聘任以后,不再为职称发愁,因此,教师会停滞在自己认为能被聘用的职称上,也不担心不被聘用。所以,很少在教育、教学上继续投入过多的精力,从而使许多教师在获得目的职称后就开始出现职业倦怠。所以,在访谈中最不满意中词频较高的是:难以继续晋升。
②归因于酌情加分。在各县的职称晋升评分细则上都有:酌情加分。酌情加分是由于教育部门不能完全了解每一位教师具体的情况,对政策不完善的补充。但是,却成了各校在操作中暗箱操作的理由。在调查中认为有暗箱操作达到61.5%,甚至68.3%的认为评优、选模也有暗箱操作,因此,在访谈中认为最不满意的就是:酌情加分。在访谈中发现,有的行政加分过高;有的生活教师加分过高;有的巧立名目加分;有的利用关系加分等。这正是“酌情加分”导致教师们陷入“外显性职称漩涡”。
③归因于聘用名额受限。现行的职称聘用各校都有明确的名额限制,如某校“副高级职称”的教师为教师总数的10%,“中级职称”的教师为教师总人数的35%等,当已获得职称的教师不退休,其余教师就没法晋升,许多优秀教师由于名额的限制,无法晋升,使教师的成就动机下降。比如有一位研究生分配到中学任教,按照职称晋升的相关文件,他一年后就可以晋升为中级职称,但是,现在已经六年还没有晋升到中级职称,依照现在学校的情况他至少再等六年才有可能晋升到中级职称。所以,当问及今后的打算时:有32%的很想跳槽,33.1%的想跳槽,24.5%的不知道,只有10.1%的不想跳槽。所以名额限制是一个重要原因,这会导致教师的“内隐性职称漩涡”。
④归因于评聘过程不完善。评聘过程应该是根据教育局的相关文件,各学校的职评小组再讨论制定详细的评分细则,再全校符合条件的教师参加评聘,这本是合理的过程,但是有些学校收到文件后故意不在教师会上谈及此事,或者等上级催促时才制定评分细则。由于时间较紧,产生许多矛盾。在访谈中发现:某校校长私自把相关的表填了;某校通知开会决定晋升人员到结束只有几小时,这种现象在偏远地区较多,这就导致“内隐性职称漩涡”。
⑤归因于惩处制度不完善。每一年职称聘用时都会产生许多纠纷,甚至有人到教育局诉说,然而,校长依然是校长,情况仍然没有改变,如A校长私自填表,B校长的亲戚直接填表等。惩处制度不完善,没有加强监管,使许多教师失去信心。现实已经证明:缺乏对职称评聘中不合理现象的惩处,让很多学校领导我行我素。这种现象在二、三类学校尤为明显,使教师也心灰意冷。这直接导致“内隐性职称漩涡”。
五、完善职称晋升制度的建议
1.进一步提高师德
人力资源专家韦恩•卡肖说:多少年来,有些人事管理专家一直在煞费苦心地寻找一种‘完美无缺’的评估方法,似乎这样的方法是万灵药,它能医治好教育系统所患的种种顽疾,不幸的是这种方法并不存在。由此可见,任何制度都有不足之处,仅依靠制度难以弥补不足,更主要的是教育中难以量化的因素有很多、创造力的重要因素是“情商”等。所以,通过加强师德建设,淡化职称评聘中的不足;通过绩效工资让更多的教师真正投入为学生而教学。
2.实行定期复聘制
定期复聘制度[4],就是定期让全校教师从学校的最高职称开始依次向下聘用。由于教学效果应该与教师工资收入成正相关,然而,许多低职称教师的教学效果远好于高职称教师的教学效果,这会导致低职称的教师工作积极性下降、高职称的教师消极对待工作。因此,各级职务应制定聘用的必备条件,并定期检查,使教师在每段时间内的教学效果而获得对应报酬,这样会减少一劳永逸带来的负面影响,也符合激励理论中“教师会把工资与各级职务教师工作做比较”,从而让职称成为真正激励教师工作的有效手段之一。
3.提前制定聘用方案的细则
我国的职称聘用制度已经发展60多年,其内容大同小异,许多学校都临时制定评分细则,这样难免思虑不周,从而引发许多教师的争议,甚至出现打架、辱骂等事件,使许多教师认为“不公平”,从而降低工作积极性,导致教师陷入“职称漩涡”。因此,评聘方案的实施细则提前一年制定[4]。即今年评聘教师的同时制定明年的评聘细则,这能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能指引教育发展方向;能起到瞻前顾后的作用。
4.加大惩处力度
对学校私自填写、包办、指定人员、聘用过程不公开等,上级部门一定要严惩不贷,实行不记名举报、越级查办制度,对举报情况要限期公示、定期公示惩处结果,要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情节特别严重的要追究刑事责任,让每一位教师真正感觉职称晋升制度是公正、公平、公开的,让教师在晋升职称上完全放心,使教师把主要精力都完全地、尽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5]。
5.以县为单位组织专家制定评分细则
泰勒的目标教学模式告诉我们:教学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目标决定了评分细则,也决定了教学的方向。但是,各校的评分细则随时变化,导致教师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这样使教师对职称晋升意见很多,现实让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大幅度下降。所以,应该以县为单位组织专家组制定详细的、合理的、周全的职称晋升评分细则;应减少酌情加分的项目和分值,让酌情加分透明、合情、合理、合法。通过明确的评分细则,才能安稳教师的疑惑之心,使职称晋升发挥应有的功用。
6.突破名额的限制
各级职称制定对应的聘用必备条件,教师只要满足国家规定某级职称聘用必备条件就应该对应聘用[6],如:符合“高级职务”条件就聘为高级职称、符合“中级职务”条件就聘为中级职称。从而减少消极等待的思想,转换聘职压力,促进聘职公平,让教师不会觉得没有名额,而不认真教学,也不会为没有名额而担忧,使教师用心去教学,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 李琦.我国中小学教师聘任制的现存问题及改革对策研究.西南师范大学,2004.
[2] 刘衍玲.中小学教师情绪工作的探索性研究.西南大学,2007.
[3] 刘晴.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及模型研究.华中科技大学,2007.
一是已知资料为年末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及有关补充资料,编制现金流量表或计算现金流量表中有关指标;二是已知资料为账户年末余额及有关文字资料,编制现金流量表或计算现金流量表中有关指标。
二、现金流量表数据的采集
一是现金流量表中的经营活动,数据的采集来源于年末资产负债表(或账户年末余额)、损益表及有关文字资料;二是现金流量表中的筹资活动,数据的采集主要来源于补充资料;三是现金流量表中的投资活动:数据的采集主要来源于补充资料。
三、现金流量的影响因素
一是现金项目内部的增减变动,不影响现金流量,不在表中反映。如提取现金涉及到现金增加与银行存款减少,但只是在现金内部变动,所以与现金流量表无关。二是非现金项目内部的增减变动不影响现金流量,但有些需在补充资料反映。如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涉及到非现金费用的增加与累计折旧的增加,不涉及现金流动,所以与主表编制无关。但涉及到补充资料的加“本期计提折旧”在此要强调的的是补充资料的加“本期计提折旧”,是指本期的计提数。三是现金与非现金项目之间的变动(如购置固定资产、支付银行利息等)涉及到现金的增减变动,影响现金流量,所以在现金流量表中反映。
四、现金流量表主表编制的重要思路
某些项目当无法确认现金流入流出时,可先假定收入、支出均为现金流入、流出,然后再做调整。一是如主营业务收入对应科目可为“银行存款”,也可为“应收账款”,假定主营业务收入均为现金流入,则应剔除“应收账款”的借方发生额(非现金流入);又因为“应收账款”的贷方发生额一般为收回前期的“应收账款”(现金流入),所以应加此发生额,由此推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与应收账款关系=主营业务收入+“应收账款”的贷方发生额一“应收账款”的借方发生额。又如:应收账款期初额+应收账款的借方发生额一应收账款的贷方发生额=应收账款期末额。则“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与应收账款关系:主营业务收入+应收账款(期初额-期末额),同理可推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与预收账款关系=预收账款(期末额-期初额)二是如“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假定成本与费用以及应付福利费(新税法下原未冲完的福利费)中的职工薪酬均为现金流出。则应剔除“应付职工薪酬”与“应付福利费”的贷方发生额(尚未付现),加“应付职工薪酬”与“应付福利费”的借方发生额。由此推出“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成本与费用中的职工薪酬+“应付职工薪酬”与“应付福利费”(期初额-期末额),实际工作中,该指标计算也可直接采集“应付职工薪酬”与“应付福利费”的借方发生额。对于该指标需要强调的是,本项目不包括“离退休费用”(在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中的其他支出反映)、“在建工程”人员支出(在现金流量表中投资活动中的购建固定资产支出反映)
五、现金流量表主表编制的具体步骤
一是职称考试题量大,时间紧,应争取多的得分点,对现金流量表主表编制我的考试经验是先易后难按如下顺序;(1)确定现金净增加额(期末现金额――期初现金额);(2)确定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3)确定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与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在考试中补充资料所给指标比较明显,主表中的各项指标也较直观,一般据补充资料参考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可以直接取数,所以得分较易;(4)确定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经过前三步据平衡原理,经营现金净流量可确定,此时先确定现金流入,最后确定现金流出)
案例一:(已知资料为会计科目年末余额J
甲公司2007年12月31日有关科目年初、年末数见附表。要求计算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分析:已知资料的“应收账款”是会计科目年末余额,不需考虑“坏账准备”,(考试中有时会出现此干扰数据)。
若已知条件为资产负债表项目(或资产负债表科目),则需减去本期计提的“坏账准备”。在已知“坏账准备”期初、期末额的情形下,计算可依据:“坏账准备”账户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计提数-收回数=“坏账准备”账户期末贷方余额。
根据现金流量表主表编制的重要思路,本例计算如下: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主营业务收入(7000000)+应收账款(10000-40000)+预收账款(30000-15000)=6985000(元)。
案例二(已知资料为资产负债表、损益表项目及补充资料)
乙公司2007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年度有关科目年初、年末数见附表,另本年度发生火灾造成存货损失10000远,已计入营业外支出,要求计算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与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分析(1)本例已知条件为资产负债表项目(或科目),则需减去本期计提的“坏账准备”。本期计提的“坏账准备”:3000-2000=1000,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800000+(10000-5000)-1000=795000(元)。
(2)根据主营业务成本计算本期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与“应付账款”、“预付账款”有关:“应付账款”的本期借方累计发生额实为赊购支出(借:应付账款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的本期贷方累计发生额则为存货购进(借:存货贷:应收账款);“预付账款”的本期借方累计发生额为预付购货款(借:预付账款贷:银行存款);“预付账款”的本期贷方累计发生额则为预付冲销款项(借:存货贷:预付账款)。同时根据账户本期发生额与期初、期末额的平衡关系,计算如下: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主营业务成本(360000)+存货(160000-80000)+存货损失10000+应付账款(42000-93000)+应付票据(80000-100000)=379000(元)。
本例要说明的是:“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计算与存货有关,计算时对于非正常损失的存货且已计人营业外支出的数额注意要加回。(当期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应予以加回;当期盘盈、工程物资转入等增加的存货计算时则应予以剔除)如本例。
六、现金流量表中其他特殊项目的列示
一是对于自然灾害损失,若属流动资产损失归为经营活动;若属固定资产损失归为投资活动;二是与固定资产价值有关的税种如“耕地占用税”应归为投资活动;三是购建固定资产的借款利息资本化部分应计入筹资活动中的“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四是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租赁费应计入筹资活动中的“支付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五是“应收股利”、“应收利息”的购买与收回在投资活动中的“其他”列示。
参考文献:
[1]《初级会计实务》,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起初和每个统计人一样,我对统计初、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重视程度不够。在人事教育科工作了几个月后,我发现按照人员素质要求,局队具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应该达到30%,而当时房山局队竟然不足15%!反观2009年的考试成绩此种现象愈发明显:43名报考职称的人员中,只有1人通过了中级职称考试,5人通过了初级职称考试。
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局面?分析发现,房山局队的职称考试正值“青黄不接”时期。老同志实际工作能力强,业务经验丰富,但日常工作和生活压力大,学习精力有限;新录用的年轻同志精力充沛、思维活跃,接受新知识能力强,但受工作经验限制不具备报考资格。
28,背后的故事
面对差距,房山局队抓住一切机会鼓励大家参加统计职称考试,并将取得专业技术职称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之一。为了方便大家的学习考试,从考试报名到网上缴费,从准考证打印到考试成绩查询,人事教育科第一时间将相关信息通知到各科室以及统计所,实时掌握大家的报名状态;局队还统一组织首次报考人员进行资格审核,集中购买参考书籍;教育培训中心还在房山区内举办培训班,聘请专业教师讲解考试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