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企业信息化模板(10篇)

时间:2022-02-10 15:11:2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化工企业信息化,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化工企业信息化

篇1

一、云计算概述

1.1云计算概念。云计算的出现是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借助网络技术对计算机硬件资源的优化利用。通过该技术的应用可以将若干分离的计算机硬件实体通过网络方式进行整合,以虚拟平台的方式为用户提供存储。数据处理服务,大幅度降低用户在硬件购置方面的成本,使其能够轻松的享受大容量、高效率的信息服务。1.2云计算的核心技术(1)大规模分布式计算技术。该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对复杂数据处理的精确分配,从而实现众多物理终端的集中数据处理,这是云计算的核心技术,以其高性价比、易扩展的优点受到人们的青睐。(2)海量数据存储与管理技术。云计算的实现需要借助特定的平台实现,这是数据存储和管理的主要平台,需要对海量的数据进行处理,如果没有相应的技术作为支撑,平台将难以实现。(3)虚拟化技术。从本质而言,虚拟化技术术语资料管理技术,它通过将各类硬件资源进行抽象转换和重组,实现硬件实体间的数据处理、存储等界限的打破,实现最大限度的硬件资源的利用。

二、云计算应用于化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优势分析

2.1降低化工企业的软硬件购置费用。传统的信息化系统需要购置大量的软硬件设施,从而支撑企业各方面的信息化需求,且随着信息量的增加,需要及时进行更换升级,造成巨额的成本支出。而通过云计算的使用,可以实现企业内部软硬件资源的共享,在满足化工企业信息化需要的同时,无需支付高昂的软硬件费用。2.2提高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一般来说,企业内部的信息化设施存在时间、位置上的利用差异,即高峰需求,这导致相关设施的配备必须满足其最高峰的需求。但是,高峰状态并非正常状况,在多数情况下难以达到,这导致基础设施在一般情况下存在较大的资源冗余,导致利用效率低下的情况出现。云计算的应用打破基础设施间的物理界限,实现数据处理的自由组合,从而降低对单个基础设备的要求,提高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

三、化工企业进行信息化服务体系构建的现状及需求分析

3.1企业复杂的生产流程的管理需求。与其他生产企业相比,化工企业的生产流程极为复杂,且属于高危行业,稍有不慎将导致化学品泄漏或爆炸等生产事故的产生,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所以,企业对于自身的生产管理极为注重。而庞大的数据量给管理增添较大的难度,促使企业借助信息化服务体系实现企业内部信息的高效处理。3.2 企业经济效益提升的需求。化工企业的信息化服务体系历经若干阶段,由粗放型管理逐渐成熟,这与企业内部的信息量扩大和对经济效益的注重是分不开的。海量的数据导致信息化服务的软硬件投入大幅增加,给企业沉重的负担,促使企业寻求更加合理的信息化服务体系,以期实现高效率、低投入的信息化构建,这成为云计算应用的内在动力。

四、云计算在化工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中的应用

4.1系统资源的整合。这是信息化服务体系构建的基础工作,通过对化工企业的业务进行梳理,确定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所需的软硬件资源的需求。与此同时,对企业现有的软硬件资源进行统计、汇总。对需求和现有资源进行对比,确定现有资源是否满足信息化服务体系的构建需要,如果满足则采用私有云模式构建云计算服务平台,否则可以考虑添置设备或利用公共云服务。4.2应用模式建设。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对化工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实现流程的理顺,从而减少一定的冗余信息量,实现信息资源的优化。在此基础上,借助云计算技术实现对信息化基础资源的分配和利用。4.3信息服务的实现阶段。在满足企业自身信息需要的同时,可以将信息服务平台向外拓展,实现企业与下属企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共享,实现平台的运营服务提供,从而实现信息系统的最大限度的利用。

结束语

总体而言,云计算应用于化工企业的信息化体系构建中,既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云计算应用拓展的必然,能够实现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的有效构建,获得良好的服务和经济效益。

篇2

一、背景: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几个阶段分析

我国企业信息化过程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上世纪60~80年代,在企业部门中建设的MIS,以提高企业部门工作效率;

2.上世纪70~80年代,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主要在企业内部部门中加大对CIMS的建设,主要目标是提高企业业务自动化水平;

3.上世纪90年代,建立的以客户为中心的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以及电子商务管理为特征的信息化建设,其目标是节省经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4.在21世纪以企业信息化门户以及知识管理为特点的企业信息化研究与应用。

伴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我国化工企业如何实现信息化已经成为一个非常迫切的话题。

二、我国化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化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化工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总体上还处于比较落后的阶段

大部分化工企业信息化建设在我国企业中处于低水平阶段,只是对一般事务以及简单信息进行管理,化工企业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生产设备设施信息化自动操作、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存在;在化工企业中仅仅有极少数实力强大的企业实现了在基础生产领域中的OA、MIS系统和CIMS、ERP系统的应用。

2.化工企业对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投入力度有限

国内化工企业与发达国外化工企业比较,投入力度明显不足,投资结构不合理;严重存在重视建设轻视维护、重硬件建设轻视软件应用等不同的误区。化工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误区使得化工企业不能很好的提高信息化的利用效果,对企业生产经营效率提高会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并且不利于企业竞争力的提高。

3.化工企业中专业信息化人才缺乏

化工企业由于属于专业性比较强的生产行业,企业中的人员大部分是搞专业生产的,对信息化的各项知识了解甚少,既懂化工生产又懂信息建设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少之又少。化工企业信息化人才缺乏对企业信息化建设产生巨大的阻碍作用。

4.化工企业现行的管理体制约束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很多化工企业仍然按照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进行,体制改革与管理创新没有是新同步进行。

三、信息化背景下ERP在化工企业应用的必然性分析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化工企业实施ERP 可以有效实现企业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办公自动化管理、生产销售领域管理以及物流管理等:

1.ERP 可以提高化工企业在产品研发与产品管理方面的效用

化工企业的产品研发不仅仅涉及到产品配方还涉及到副产品、产品垃圾、关联产品等,在产品研发过程中实施信息化的手段,可以提高化工产品研发的成功率,接收企业产品研发过程中的物耗,提高资源利用率。

2.ERP作为信息时代企业生产经营领域重要的管理手段,可以有效提高化工企业在计划生产领域中的优化管理

由于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会产生多种不同产品,实施信息化可以有效根据生产需求以及产品的比例管理优化安排生产比例,以便可以合理利用资源适应市场需要。

3.可以实现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提高安全性能

信息化可以使化工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与检测,对各种有害物质以及违规操作流程及时发出警报,有效避免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潜在危险,保证生产过程的安全性。

4.可以实现财务的优化管理,为企业生产经营节约财务资源,强化成本核算管理

由于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库存,使用信息化的财务管理手段,能够有效实现企业在库存、采购、人员等于财务进行紧密联系,提高成本核算的自动化水平。

四、化工企业信息化框架的构建

1.可以搭建信息化电子供应链

通过搭建电子供应链可以讲化工企业在生产管理过程中的供应商管理、生产环节流程管理、销售管理以及客户管理等纳入到一个统一的供应链中,企业可以根据市场情况以及自身生产能力合理安排产、供、销的各个环节,有效提套市场竞争能力;

2.构建以知识管理为核心的企业信息化应用平台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知识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的核心,通过利用互联网功能会将集成结构进一步扩大,搭建一个信息共享的渠道,为化工企业提供知识应用于创新的平台。

3.构建化工企业信息化的企业管理管理平台

化工企业可以借助信息渠道,加强对B2B、B2C、B2E的关系管理实现对企业内部生产与外部销售之间建立及时联系、实现企业一线生产设备和设施之间管理的信息渠道。

4.化工企业可以创建基于事件驱动的企业实时响应信息化管理模式

5.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化工企业可以借助三网集成结构优势、面向过程的基础方式实现对企业生产以及基于事件驱动的企业实时响应管理模式,使企业能够对不同客户需求及时作出反应,并在第一时间作出正确的响应。

6.化工企业可以通过其信息门户EJP来改善企业部门之间、组织之间的关系,提高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合作与沟通,实现在信息交流与共享上的无障碍化。

五、信息化在化工企业中具体应用的技术渠道探析

在化工企业构建的信息化框架基础之上,可以对信息化在化工企业中的具体应用渠道进行构建:

1.在利用灵活服务器体系机构

基于WEB系统维护,通过面向对象分析、设计,适应多种常见硬件、软件平台环境。

2.在化工企业编程语言中采用JAVA 开发

通过JAVA使化工企业根据自己生产实际选择合适的操作系统。

3.在化工企业中采用应用系统开发规范

4.XML数据交换标准

根据其特性,实现化工企业在生产流程中实现自动化的信息传递。

伴随着信息化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应用的日益广泛,信息化进程已经成为化工企业必须要面对的现实。我国化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还存在比较薄弱的环节,要完全实现信息化的管理水平,还有很长的路程要走。但是化工企业应当在生产和经营管理过程中敢于应用先进的管理理念、敢于应用先进的信息化的管理手段,提升化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以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高弘霞.信息化发展在国企中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1):24-24.

[2]孙学员.ERP系统在煤化工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1(18):9-9.

[3]周传秀.信息化在化工企业的应用[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1(4):29-31.

[4]褚夫晴.生产过程重控制安全管理创“三零”——信息化、标准化打造本质安全型企业实践[J].化工安全与环境,2011(33):14-17.

[5]王芹.浅谈化工企业设备信息化管理[J].价值工程.2010,29(27):20-20.

篇3

中图分类号: F406.14 文献标识码:A

1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几个阶段分析

20世纪60~80年代,在企业部门中建设的MIS,以提高企业部门工作效率;20世纪70~80年代,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主要在企业内部部门中加大对CIMS的建设,主要目标是提高企业业务自动化水平;20世纪90年代,建立的以客户为中心的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以及电子商务管理为特征的信息化建设,其目标是节省经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伴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我国化工企业如何实现信息化已经成为一个非常迫切的话题。

2 我国化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2.1化工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总体上还处于比较落后的阶段

大部分化工企业信息化建设在我国企业中处于低水平阶段,只是对一般事务以及简单信息进行管理,化工企业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生产设备设施信息化自动操作、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存在;在化工企业中仅仅有极少数实力强大的企业实现了在基础生产领域中的OA、MIS系统和CIMS、ERP系统的应用。

2.2化工企业对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投入力度有限

国内化工企业与发达国外化工企业比较,投入力度明显不足,投资结构不合理;严重存在重视建设轻视维护、重硬件建设轻视软件应用等不同的误区。化工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误区使得化工企业不能很好的提高信息化的利用效果,对企业生产经营效率提高会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并且不利于企业竞争力的提高。

3 信息化背景下ERP在化工企业应用的必然性分析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化工企业实施ERP 可以有效实现企业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办公自动化管理、生产销售领域管理以及物流管理等。

(1)ERP 可以提高化工企业在产品研发与产品管理方面的效用。化工企业的产品研发不仅仅涉及到产品配方还涉及到副产品、产品垃圾、关联产品等,在产品研发过程中实施信息化的手段,可以提高化工产品研发的成功率,接收企业产品研发过程中的物耗,提高资源利用率。

(2)ERP作为信息时代企业生产经营领域重要的管理手段,可以有效提高化工企业在计划生产领域中的优化管理

由于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会产生多种不同产品,实施信息化可以有效根据生产需求以及产品的比例管理优化安排生产比例,以便可以合理利用资源适应市场需要。

(3)可以实现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提高安全性能。信息化可以使化工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与检测,对各种有害物质以及违规操作流程及时发出警报,有效避免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潜在危险,保证生产过程的安全性。

4 化工企业信息化框架的构建

4.1可以搭建信息化电子供应链

通过搭建电子供应链可以讲化工企业在生产管理过程中的供应商管理、生产环节流程管理、销售管理以及客户管理等纳入到一个统一的供应链中,企业可以根据市场情况以及自身生产能力合理安排产、供、销的各个环节,有效提套市场竞争能力。

4.2构建以知识管理为核心的企业信息化应用平台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知识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的核心,通过利用互联网功能会将集成结构进一步扩大,搭建一个信息共享的渠道,为化工企业提供知识应用于创新的平台。

4.3构建化工企业信息化的企业管理管理平台

化工企业可以借助信息渠道,加强对B2B、B2C、B2E的关系管理实现对企业内部生产与外部销售之间建立及时联系、实现企业一线生产设备和设施之间管理的信息渠道。

5 信息化在化工企业中具体应用的技术渠道探析

在化工企业构建的信息化框架基础之上,可以对信息化在化工企业中的具体应用渠道进行构建。(1)在利用灵活服务器体系机构。基于WEB系统维护,通过面向对象分析、设计,适应多种常见硬件、软件平台环境。(2)在化工企业编程语言中采用JAVA 开发。通过JAVA使化工企业根据自己生产实际选择合适的操作系统。(3)在化工企业中采用应用系统开发规范。(4)XML数据交换标准。根据其特性,实现化工企业在生产流程中实现自动化的信息传递。

伴随着信息化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应用的日益广泛,信息化进程已经成为化工企业必须要面对的现实。我国化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还存在比较薄弱的环节,要完全实现信息化的管理水平,还有很长的路程要走。但是化工企业应当在生产和经营管理过程中敢于应用先进的管理理念、敢于应用先进的信息化的管理手段,提升化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以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

篇4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为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和传播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诸如文件的起草、签发、催办、归档、音像等运作过程以“数字化”形式在计算机和通讯线路中进行,这样档案的前身必须以机读文件为主要形态,那么档案也自然以机读形式存在,这些档案的利用方式与纸质载体档案的利用方式有很大差异。这种变化预示着档案工作者将面对更多的机读形式以“电子文件”为载体的档案。由此看来,档案信息化是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因此,在石油化工行业中不管是产品开发还是管理手段必然面对档案信息化管理科学化和现代化的变革,从而为企业发展决策服务。

一、当前石油化工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档案信息化管理人才不足。大多数档案管理人员并非专业管理人才,或者在单位兼职此项业务工作,缺乏现代信息资源管理的系统培训和学习,在思想上和技术上还是停留在过去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上,档案工作者必须认清形势的变化,转变观念,开拓创新,勇于实践,用档案事业的加快发展,在档案信息化发展的基础上更好地为企业的利益服务,服务各项事务管理。

(二)硬件设施还有待加强。企业信息化档案管理是一项细致具体的工程,需要投入许多人力物力。在石油企业向现代化转型期间,领导的创新管理意识不够,对档案管理投入的资金和设备少,很多石油企业并没有购置档案管理的必要设备,并没有实现有效的信息一体化管理,对档案管理的长期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三)目前,档案信息化管理安全问题仍不容乐观。由于规范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正在发展的过程中,纸质材料与电子文件并存的情况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并存,档案管理人员对信息化档案的管理情况还不太熟悉,易引发许多问题。例如,电子文件、电子档案容易受到计算机病毒攻击而造成文件被偷盗、被修改,甚至造成系统崩溃的情况,现阶段难以保证计算机系统、网络的绝对安全。

二、加强石油化工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途径

(一)针对石油化工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要组织好电子文件的归档工作,明确电子文件归档的工作程序、内容和要求。从电子文件的形成到归档,跨越了多个部门。这些部门往往通过电子计算机网络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有时工作互有交错,职责界界限难以区分清楚。所以,必须加强组织管理,明确电子文件归档工作的流程和相关部门的职责。由于电子文件的形成、收集、积累贯穿于生产经营、基本建设、科研管理等各项工作的始终,只有电子文件的形成者或承办者最熟悉电子文件内容和电子文件之间的关系,所以,应由电子文件的形成者或承办者收集并整理电子文件后向档案部门移交,如此,才能保证电子档案的质量。但同时,鉴于收集归档是档案工作的基础和首要环节,所以,档案部门又必须对电子文件归档进行指导和参与管理。

(二)强化电子档案原始性、真实性的管理。电子文件的形成、处理、收集、积累、整理、归档、保管和利用等各个环节,都有信息更改、丢失的可能性,因此,必须建立并执行一整套科学、合理、严密的管理制度,从每一个环节堵塞信息失真的隐患,以维护电子档案的原始性、真实性。其管理不仅要注重每个阶段的结果,也要重视每项工作的具体过程,并把这些过程一一记录下来。其中维护其信息安全方面的主要要求是:电子档案的制作过程要责任分明;电子文件形成后应及时进行积累,以防在分散状态下发生信息损失和变动;建立和执行科学的归档和保管制度。

(三)加强电子档案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的管理。

归档工作是文件管理转为档案管理的基础,它的质量关系到整个档案管理的水平,因此必须加强电子档案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的管理。使电子文件管理和电子档案管理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避免相互推诿扯皮,使归档工作列入相关部门的计划和有关人员的工作职责,以保证电子文件的形成与归档工作不脱节。

1.要注意电子文件收集积累方法。电子文件的特性和表现功能不同于纸质文件,因此其收集积累的方法和要求也不同于纸质文件。如对于文件的原稿,由于其不具备正式文件的功能,一般情况下可以不保留,但从保留电子文件的重要修改考虑,则应对其进行收集。电子文件必须与相应的纸质文件建立标识关系。对“无纸化”系统生成的电子文件,在收集积累过程中,应刻录成光盘一式两套,以免系统发生意外情况时文件丢失。

2.要根据实际情况选用载体。无论是办公自动化(OA)过程中还是辅助设计(CAD)中产生的电子文件,以及网络传输的电子文件,在其存储和下载时都是保存在载体上。在归档前的一段时期可存在计算机硬盘上,或存在大容量的可擦除光盘上,这样做比较经济。电子文件一旦作为电子档案长期保存,就应选择标准化程度高、性能稳定、有发展前途、价格便宜、容易检测、显示还原方便、能长期保存的载体。对于大量的CAD设计图纸,可用一次写式光盘,对于永久保存的特别珍贵的电子档案,一定要同时保存纸质档案。

3.要保证电子档案的安全。电子档案的特性不同于纸质档案,其保存与维护都比较复杂。如何保存、维护电子档案,使之安全、可靠并永久处于可准确提供利用的状态,是档案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对电子档案的有效保存与维护,是一项极其重要而复杂的工作。因而,在对电子档案的保存与维护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环境、设备、技术、人员及电子档案的特点等综合条件,制定合理的技术方案和工作模式,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电子档案安全可靠,能够永久处于可准确提供利用的状态,使其在石油企业生产经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篇5

20xx年是我们天元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年”,锐意创新的时代要求鞭策着我们努力培植先进的企业文化。我们对企业文化塑造应该报一种什么样的期望,企业文化究竟能够给企业带来什么成果?我认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在于保证企业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持续发展。

首先,企业文化塑造是为了使企业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在企业文化塑造中,主要通过共同价值观及理念的贯彻落实来增强对内部的凝聚力。在天元,你总觉得自己是受尊重的,你不用担心自己学不到东西,得不到重用。做大做强做优企业的追求不断地昭示着我们进取不息、追求卓越。追求卓越的核心思想就是创新。追求卓越表现了天元人永不自满、永远进取、永远创新的生生不息的精神境界。 作为天元的一员,企业的利益高于一切。

其次,企业文化是为了企业经营绩效的提高。企业文化要能够“看得见”,我们要让天元企业文化出现在全公司的各个角落。不但要有能够体现公司文化的办公环境、建筑和设施,在办公区、会议室、板报、内刊等传播媒介和公众场合,更要注意时时宣传和阐释我们公司的文化,尤其是企业文化理念;企业文化还要让员工“感受到”,员工的感受来自于切身的工作,与其相关的因素有领导风格、绩效考核、激励机制、团队关系、培训体系、制度和规范等。对企业管理者来说,培养学习的文化,形成学习的氛围,提倡团队合作,经常与下属沟通和交流,定期进行反思和感悟,这样才能真正领会到文化的真谛;企业文化更要让员工“自己做”,必须让员工行动起来,即使是带一定强制性的,但必须按照要求做,也就是进行“文化体验”。在体验时,是否考虑能够给员工一些利益,如轻松的沟通环境、更加灵活的激励机制。这些细节可以让员工在实际工作中感受到文化的力量,好比我们在促销中的“尝一尝”。

第三,企业文化是为了将企业的生命周期延长。我们要在狠抓公司各项管理的进程中,始终将企业文化建设贯穿其中,开展职工演唱会、诗歌朗诵、体育比赛等系列活动,帮助职工陶冶情操、娱乐身心。商战无情,随着外来超市的不断进入,零售业竞争硝烟弥漫。我们天元连锁要在挑战面前审时度势,要迎难而上、稳扎稳打、步步推进,力求从商品、企业,服务三个方面做大自己的品牌。以“高品质,多品种、低价位”为经营宗旨,以“创石家庄人自己的连锁品牌,做石家庄人自己的低价卖场”为己任,打造连锁超市的核心竞争优势,行业创优、区域创优。同时构建科学管理机制,成功的把打造学习型团队、培育现代的企业文化、提升员工素质作为企业创新发展的不竭之源。这样既增强了企业的团队精神和文化品位,形成了天元特有的向心力,凝聚力,又激发了员工以企业为荣的学习力,创造力 。

在新的一年中,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员工在企业中的成长,经常举办业务培训,将经营中总结的经验和学习心得与他们分享,并采用外出参观、跟班学习、组织文化活动等多种形式,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为他们发展提供平台。同时通过培训和企业文化的熏陶,使他们严格自律、刻苦学习、踏实苦干,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自身价值。因为只有具备智慧和激情才能让我们的员工魅力持久。没有文化支持的企业干不成大事,不去创建学习型组织的企业很可能被时代所淘汰。因此,把创建学习型组织与企业文化建设很好结合起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将培育进步的企业文化和发挥人的主体作用作为企业管理的主导环节,在这样一种企业文化的氛围中,我们天元人相互学习、相互信任、相互支持, 努力“学习新知识、创造新业绩、倡扬新风尚、建设新生活”,使大家充分发挥个人的潜力,心情舒畅地得到发展、得以创新,提升自己生命的价值, 将企业规模做大、实力做强、形象做优。

公司企业文化学习心得 篇【2】

5月30日,董事长充满激情的8个小时的精彩讲解和培训,把经过十四年的积淀、沉蕴的企业文化,提炼了出来,展现在大家面前,让人耳目一新、为之一振、欢欣鼓舞,我深深地感到,新的企业文化体系的建立和推广,必将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血液和活力,当前企业发展的瓶颈一定会由此而突破,企业一定会由此而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企业的基业长青得到了切实保障!

整个企业文化体系处处体现着以人为本的基调,充满着人文关怀的精神,蕴含着深深的人生哲理,让人感到温暖、温馨、尊重、自豪、激情。企业的使命由原来的大而空、遥远不可触摸演变为现在的“员工幸福,顾客满意”,更加现实、贴近大众心理;企业愿景由原来的模糊、不明确,变得更加具体、清晰:“员工实现梦想,企业健康长寿”;核心价值观:诚实守信、用心服务、敢于担当、感恩回馈,不仅体现着做人的道理,更体现着立身于社会之道和生存法则;家文化的营造:爱心、信任、责任、宽容、和谐五大元素的融入,会把大家庭中的每个成员熏陶得完美、完善、和谐、荣辱与共。“卖放心商品,做良心企业”的企业宗旨,彰显着企业生存的底线和社会良知的责任感。“诚信、务实、拼搏、创新”的企业精神,是企业永恒发展不变的精、气、神。

企业文化体系中的五大应用理念:人力资源理念、经营理念、管理理念、服务理念、营销理念。是企业各个环节的实操行为规范,每一部分都包含有宗旨、目标、措施、策略,这些行为规范,不仅是企业价值的心灵取向、外在表现,更是企业要达到目标的理性选择,具有明确、清晰、健康、向上、实操性强的特点。

可以说新的企业文化体系的建立在企业的发展史上应该是划时代的标志,它的推广必将成为企业的动力之源、治理之本、凝聚力之魂,是企业取得成功、不断发展壮大的关键。

企业文化体系的确立后,如何推广宣传、落地生根,应该是下一步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心得体会 )以后我们应持续不断地将企业文化理念渗透到每个员工心中,渗透到大家的服务工作和管理工作中;贯穿于每个工作流程、工作标准、工作考核中,把企业文化理念作为我们的行动指南,让所有员工都能够共有企业文化所体现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如此,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才能轻易实现,企业内部的凝聚力才能真正增强。只有当员工深刻的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符合企业文化要求的,处处以企业文化来严格要求自己,那么企业文化才能真正的发挥其终极的效果。

我相信,在新的企业文化的指引、熏陶下,大家一定会在万果园大家庭里充分发挥个人的潜力,心情舒畅地得到发展、得以创新,不断完善自身素质、素养,不断提升自身的价值、含金量,齐心合力将企业规模做大、实力做强、形象做优!愿每一个万果园人在万果园大家庭里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愿万果园企业健康发展基业长青!

公司企业文化学习心得 篇【3】

企业就像人一样,有躯干和灵魂,没有灵魂的躯干就是行尸走兽,同样企业没有灵魂也只是机器的堆垒,制造物品的工具。而企业的灵魂就是企业文化,它看不见摸不到,却实实在在的存在于企业中,是企业行为规范的准则,是企业和谐发展的力量。

篇6

二、信息化建设中的关注点

在内外部信息系统的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四航局主要关注6个方面,以确保信息系统满足公司运营发展需要。想大做小,逐步完善。在信息化建设初期,应该以企业总战略规划为基础,形成一个信息系统搭建的中长期目标和总体框架,而后在此框架下,根据业务发展的实际需求,进行细分系统的开发和优化,逐步完善企业信息化体系。四航局在2009年对前期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了回顾和反思,并在“智力密集、高门槛、国际化的工程公司”这一战略目标的基础上,明确了“信息化建设应围绕着工程承包业务这一企业运营基础而展开”的工作思路,依此制定了2010年至2015年的信息化建设规划,力求建成一个覆盖项目全生命周期,能够整合上下游资源的核心业务信息化管理体系。思路的确定、规划的编制,使得四航局信息化建设工作得以更成体系地推进。需求驱动,先易后难。在具体系统的搭建过程中,四航局遵循了“需求驱动,先易后难”的原则。首先,在信息系统和软件公司的选择上,坚持需求驱动而非技术驱动,信息系统是否构建、何时构建,都应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而定,由管理需求倒逼信息化的投入;而对软件公司的选择也并非技术越高端、越全面越好,应由企业对软件系统的功能需求来确定,兼顾适用和效益。其次,在单个系统中功能模块的构建顺序上,最好是先易后难,在保证系统运行的基本目标能够实现的基础上,从操作较为简单、易于学习掌握的模块开始建立,然后再逐渐补充完善系统功能,这样能够让系统使用人员较快上手,实施效果也能尽快体现出来,从而促进员工对新系统的接受和使用,领导对系统的实施也可建立起信心,以便系统得以持续推动。由下而上,试点先行。四航局在有了某个业务信息系统的建设意向后,通常会选取在该项业务中管理水平较高的子公司作为试点,进行信息系统的搭建和优化,待子公司的信息系统建设有了一定的成效,相对成熟后,再提高到全公司层次,在企业内进行复制。这样不仅能够有效降低系统开发的风险,也通过系统的实施将子公司集成于信息系统中的优秀管理经验进行推广。

管控与支持并举。建筑施工企业在信息系统建设的功能考虑时,往往更多地强调对项目部信息数据的收集,以便及时把握项目运作状态,强化企业的管控能力,而忽视了项目部自身的诉求,这会给信息系统的推行造成一定的阻碍。因为单纯以强化管控为目的,会导致基层项目部因内部信息数据的透明化而出现权利和利益的向上转移,管理自由度被削弱,实施意愿随之降低。因此,信息化建设在满足施工企业总部管理需要的同时,也要能够为项目创造价值,平衡双方的代价和利益。四航局在信息系统功能定位时强调“管控与支持并举”,使系统既能为总部实现资金、成本、项目进度等方面的监管起到促进作用,也能通过简化工作内容、信息整合共享、管理技术辅助等措施,为项目部工作效率的提升、工程的推进、利润的获取起到强大的支撑作用。强化沟通,相互促进。在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中,四航局十分重视推动系统需用部门、流程管理部门和软件开发人员之间的沟通协作。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能够加深技术人员对业务流程的了解,熟悉信息系统所需具备的功能和输出的结果,有利于软件的开发;同时,技术人员还能从专业角度分析流程的设计是否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得以实现,从而及时反馈流程制定过程中的不合理或可优化之处,以便对流程进行调整。另一方面,业务需用和流程管理部门对信息系统开况的及时掌握,有助于确保系统运行结果符合管理需要,系统开况的熟悉也能为后续对管理流程的优化打好基础。做好组织及制度保障。信息系统的有效实施,还需有相应的组织和制度保障。除成立以局主要领导为负责人的信息化工作小组外,四航局在局总部和各子公司均设立了专门的信息化管理部门,项目部层级也设有专职或兼职的信息系统负责人员,形成完整的信息化管理组织体系。在规范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同时,也将信息化工作与各层级管理者的绩效考核挂钩,使得信息化建设的各项举措能够得到有力执行。

三、目前遭遇的瓶颈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篇7

企业文化是指在一个组织内部形成一种全体成员都认可并严格遵守的原则、政策以及价值观,并且这种氛围的形成能够使全体成员为了共同的目标紧密地团结在一起。自一个企业的内部,企业文化规定了人们在组织内的行为方式和表现方法。企业的文化诞生于企业经营的政策与原则之中,在特定行为的培养和激励机制的建立过程中成长。而且,当一个企业真正经历过成功或者失败之后,它才能够真正地理解企业文化的含义并且不断对其进行巩固。企业的宗旨和企业的规章制度有时候也记述了企业文化的部分内容。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企业文化是以无形的形式出现的,它无法用文字来表达,而且经常表现于企业领导者的言谈举止之中。企业文化存在于所有的企业之中,无论它是否能够明显的表现出来。

二、 企业文化的功能和作用

企业文化具有精神控制和宗教化统治的功能,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企业文化是一个功能强大的磁场,具有强大的磁化作用、同化作用,通过求同去异(剔除难以同化的顽固分子)、求同避异(不认可企业文化则禁止入内),把企业组织中各种不同国籍、不同民族、不同语言、不同学历、不同爱好、不同身份、不同地位、不同脾气性格、不同目的的成员同化凝聚为具有共同追求、方向一致、锐不可挡、勇往直前的战斗团体,使企业从胜利走向辉煌,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1.企业文化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把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和科学管理相结合,把政治、经济、文化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协调发展的有效载体。换句话说,企业的思想政治、精神文明和管理模式的内涵就集中体现在企业文化上。相对西方具有浓厚个人主义色彩的企业文化,中国企业更强调团体精神、主人翁精神。政治性与经济性统一是中国企业的特征,我国传统思想、传统文化更是深深扎根于中国企业。

2.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动力。企业精神是企业的旗帜,是灵魂,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决定因素,它又是企业文化的重要支柱;企业形象是企业精神内涵的外部反映,其良好与否决定能否被社会所认可,是推动和促进企业发展的外部因素。企业形象又正是企业文化的内涵之一。良好的企业精神扎根于良好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具有强大的激励功能和凝聚力。因此,良好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现代企业迈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3.企业文化是一种软性的管理方式,它主要从感性因素出发,来充分调动企业中每个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通过精神上的趋同而导致行为上的一致。企业为了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有序性,不仅依靠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约束着企业员工的行为,还要通过无形的文化氛围来规范企业职工的活动。为了保障正常的生产经营,现代企业不能没有规章制度,但是单纯依靠规章制度从外部保持生产经营秩序是远远不够的。正如国家要在很大程度上借助社会道德观念协调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以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一样。企业也必须依靠观念形态的东西维系企业职工的心态,提高职工自我约束力,保持企业内部各要素间的相对平衡。如果说企业规章制度体现了企业文化的直接约束功能的话,那么企业的文化氛围就体现了企业文化的间接的约束功能,这种约束虽然是间接的、无形的,但它一旦形成,在一定意义上比直接约束的作用更大,企业规章制度只能规定劳动纪律而不能规定职工的劳动态度,而企业文化氛围则可以引导职工的劳动态度和行为取向。

4.企业文化是一种粘合剂,它是企业上下全体职工的内在的认同。企业文化是企业职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所形成的共同的行为准则,在企业文化的统驭下企业所赢得的每一份成就和荣誉都饱含着每个为之奋斗的职工的心血与汗水,使他们为之自豪,这种荣誉感与归属感是紧紧联在一起的。在企业的日常生活中,企业文化的建设极大地改善了人际关系,领导与职工之间,职工与职工之间互相关心、密切合作、互相尊重,使企业成员对企业产生一种依恋之情,久而久之,这种依恋之情就形成了人们的一种心理沉淀。正是在职工中形成的认同感、归属感、荣誉感和依恋之情,使企业产生了强大的磁性效应,形成了巨大的向心力、凝聚力,一种根基牢固的企业文化也就从此形成。

5.企业文化的凝聚力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保障。当职工把自己的命运同企业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就充分体现了企业的凝聚力,同时企业文化可以形成自身的发展机制,并产生激励效应,这种效应表现在企业文化建设可以促使企业管理各要素之间的协调,从而形成制约和调节企业内部矛盾,减少内耗,激发人们专心致志工作的良好环境,企业领导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鼓励某一种有益行为,并指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来促证,促进引导企业职工实现这种行为,从而促使整个企业文化向更高层次发展。

6.企业文化是创新的动力源泉。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提高员工的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形成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精神纽带,调动并合理配置各个环节的积极因素,并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它能够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和对外的适应力,在企业中营造一种健康进取的工作氛围,使员工自觉认同企业的价值理念和发展目标,为企业的发展尽心尽力;同时,企业文化还可以改善企业内部信息的沟通渠道、人际关系和决策的制定。

7.企业文化可以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与现代管理科学不同,企业文化不仅把员工看成是经济人,而且还看成是社会人,认可其在感情、心理方面的需求。企业文化塑造了全体成员的共同价值观,共同的语言,促使员工间信任、理解,并进行充分的交流,形成了良好的人际关系。除此之外,企业文化还强调员工是企业的主体,员工与企业两者结成了息息相关的命运共同体。

三、结语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类的进步,人类的进步需要文化的辅助。在文化与企业的相互关系中平衡一种新力量的产生,这不仅仅是经济建设工作当中所要思考的问题,也是企业发展,乃至整个社会发展中所要面临的一个问题。当企业在创造中真正能感觉到一种精神世界的无形力量的时候,企业文化的机制就在无形中创立了。企业文化为社会创造价值,这种价值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总之,企业文化建设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加强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客观需要,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是促进企业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在企业改革与发展中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实践。因此,搞好企业文化建设,必将对企业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罗长海:论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J].社会科学,1990,(07)

[2]王长松:企业文化绝非表面文章[J].中国邮政,2006,(03)

[3]卫先坤:关于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J].中国房地信息, 2001,(11)

[4]暴风:以企业文化建设推动创新[J].政工研究动态,2005,(22)

[5]项瑛李兆萍:关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J].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 1995,(01)

[6]王伟明:浅谈企业文化建设途径[J].黑河学刊,1997,(02)

[7]胡峰:如何回避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陷阱”[J].社会科学家,2005,(S2)

[8]李成通:企业文化断想[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社科版),1990,(02)

[9]冯占勋:浅谈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点措施[J].现代企业教育, 2005,(12)

篇8

目前企业信息化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需要工业工程的支撑:(1)业务信息化自身涉及到的作业流程化及其流程的优化;(2)实施信息化所依赖的基础数据的准备,如节拍、工艺路线、工时定额等;(3)信息化管理的其他环境,如生产的均衡性、设备的可靠性等。

一、工业工程与业务流程再造

1.业务流程再造概述

20世纪60、70年代以来,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使企业的经营环境和运作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西方国家经济的长期低增长又使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面临着严峻挑战。业务流程再造就是为了应对这些挑战而产生的,其基本内涵是以企业长期发展战略需要为出发点,以价值增值流程的再设计为中心,强调打破传统的职能部门界限,提倡组织改进、员工授权、顾客导向及正确地运用信息技术,建立合理的业务流程,以达到企业动态适应竞争加剧和环境变化的目的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2.实施业务流程再造的基本程序

根据业务流程再造的思想精髓,可以将业务流程再造的实施结构设想成一种多层次的立体形式,其实施体系由观念重建、流程重建和组织重建三个层次构成,多数业务流程再造方法可由以下七个阶段的工作来概括。

(1)远景设计。企业高层主管应当从企业战略的高度来考虑业务流程再造的必要性。,

(2)项目启动。在此阶段企业高层主管要确定哪些流程需要再造,设定清晰的流程再造目标,成立业务流程再造项目领导小组并制定详细的项目规划。

(3)流程诊断。对现有流程和子流程进行建模和分析,诊断现有流程,发现流程中的瓶颈,为业务流程再造定义基准。

(4)新流程设计。在分析原有流程的基础上,设计新的流程原型并且设计支持新流程的IT框架。

(5)新流程实施。新的流程是否可靠、方便、完善,还有待于这一阶段的检验。

(6)流程评估。业务流程再造结束后,要根据项目开始时设定的目标对当前流程进行评估,看新的流程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

(7)持续改进。一次业务流程再造项目的实施并不代表公司改革的任务完成,整个企业的绩效需要持续改善才能实现。

3.工业工程的分析与评价技术在企业流程再造中的应用

经典工业工程以提高现场作业效率为主要目的,针对生产过程的研究,它的主要技术之一就是工作研究。应用于业务流程再造的工作研究技术包括:

(1)程序分析技术。对整个生产过程或一项管理工作进行全面分析。

(2)作业分析技术。对同一工作地上的工作进行分析。

(3)各种图表。用于记录某项业务或管理流程的现状。

(4)“5W1H”提问技术。用于发现流程中的问题。

(5)“ECRS”四大原则。用于改进流程的现行方法。

对业务流程的分析是由粗到细、由总体到局部的过程。先进行程序分析,将多余的、重复的工序或流程取消或合并,使整个业务过程合理化;然后再进行作业分析,使工作达到省时、省力的目的。

二、工业工程与企业信息化基础数据环境建设

1.企业信息化对基础数据环境的要求

企业信息化建设在业务流程再造完成后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基础数据环境建设。把反映企业人、财、物及其相互联系的各种数据统一起来,称之为基础数据环境。为保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企业信息化的基础数据应满足以下要求:

(1)数据的规范化。必须有统一的标准编制数据。

(2)数据的准确性。输入企业信息化系统的数据要准确。

(3)数据的完整性。软件系统输入的数据应满足系统运行所要求的各项参数。

(4)数据的及时性。应及时输入反映当前状态的各项数据。

(5)数据的一致性。

2.工业工程在基础数据环境建设中的作用

我国是在还没有完成工业化进程就进入与发达国家几乎同步的信息化阶段,因此,我国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营造上述基础数据环境离不开工业工程的有效支持。

首先,从广义上讲数据的准确性还有合理性的含义。如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的ERP,其基础数据环境主要包括物料与产品信息、能力信息、库存信息、财务信息、需求信息和供应信息,具体有物料主文件、物料清单、工作中心、提前期、工艺路线、库存设置、供应商与客户信息等。在录入这些数据之前,应先运用工业工程的原理,如工作研究、物流与设施布置、激励原则对输入数据的合理性进行验证。

其次,在数据的准确性上,如标准工时这种数据,主要利用工作研究中的方法研究和作业测定两大技术,分析影响工作效率的各种因素,帮助企业挖掘内部潜力,消除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方面的浪费,合理安排作业,制定出各项工作的标准时间,如没有动作分析和作业研究,则很难保证准确性。

参考文献

篇9

二、工业工程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系

工业工程是企业信息化的微观基础及其核心思想。工业工程(IndustrialEngineering,简称IE)是对由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设置的一门学科。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和社会科学方面的专门知识与技术,并且使用工程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对该系统取得的成果予以确定、预测和评价。工业工程的内涵在于有判断地综合利用人类在社会发展和科技实践中获得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对企业或组织中的人、物料、设备、信息、能源等要素进行集成规划、设计、改善、控制和创新,提出一个能经济地利用劳动力、资本和知识资源的最优化配置方案,以期实现预期的“TQCS”(交货期、质量、成本和服务)目标的工程学科。工业工程技术对制定作业标准、规范管理流程等过程的工程再造是经典IE的方法,而这些技术正是企业信息化的管理基础。企业信息化是充分发挥工业工程作为微观层面的管理技术的作用,是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基础。企业管理信息系统(MIS)是一个基于管理流程设计并服务于管理的信息系统,是指通过引进现代管理原理和系统化的开发方法,对信息进行收集、组织加工、存储检索,并利用信息进行预测、控制,辅助企业管理决策的系统,而标准管理流程的设计正是应用工业工程的结果。通过建立起科学、高效的管理信息系统,提高数据处理的及时性、准确性,节约人力、提高效率,对整个组织的管理决策过程提供预测、计划、控制等方面的综合信息支持。实现数据资源的共享,达到企业信息功能的集成,实现企业信息系统各要素的优化组合,使信息系统各要素之间形成强大的协同作用,从而最大限度地放大企业信息的功能,有效提升企业的整体实力。改善和创新是工业工程的灵魂。在全球信息技术与经济管理的迅猛发展过程中,工业工程得到长足的发展。丰田公司创立的精益生产模式(LP)和准时生产制(JIT)模式,夯实了丰田公司的基础管理,为公司实施数字化管理奠定了基础。随着企业自动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以及企业之间合作制造趋势日益明显,横向一体化正在加强,产生了供应链管理(SCM)这一新的运作与经营模式,供应链管理的出现促进了制造资源计划(MRPII)、企业资源计划(ERP)的发展。信息技术与管理的融合是先进制造技术(ATM)的一个重大突破,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大进步。再到后来的敏捷制造(AM)、企业流程再造(BPR)、计算机集成制造(CIM)、智能制造(IM)、并行工程(CE)等均是工业工程在新的全球技术经济背景下的发展。现代工业工程的突破带动了企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三、工业工程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

工业工程有经典与现代之分,经典工业工程研以提高现场作业效率为主要目的,研究什么是正确的工作方法以及如何有效地工作,也就是企业内的基础管理及其标准,例如作业方法、场地布置、生产线设计、能力平衡、标准工时、人机关系、物流系统规划等,所以早期工业工程被誉为“效率工程”。现代工业工程是基于系统分析、计算机技术和运筹学,用于解决大系统最优化与宏观资源配置,与信息技术密切相关。当前大力宣传的BPR、MRPII、ERP、CIMS、SCM、JIT等概念都属于现代工业工程的范畴。IE在发达国家的应用已有近百年的历史,被认为是现代工业化的重要基础。目前,我国工业化和企业管理水平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巨大的差距,主要表现为许多工业化所必需的基础工作缺乏或不到位,如对基础IE的研究和应用、企业在工作方法和程序的标准化、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组织机构和作业流程的规范化等方面,难以给现代IE实施提供适合的运行环境和有效地支持。而我国现阶段还没有完成工业化进程即进入了几乎与发达国家同步的信息化阶段,造成了ERP在中国“水土不服”的现象。所以工业工程在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绝不可以忽视。

1.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离不开工业工程的有效支持。企业信息化对基础数据的准确度要求很高,所依赖的基础数据,如节拍、工艺路线、工时定额、各种物料的期量标准、物料表(BOM)的编码规则、代用件的代用规则等等都需要IE的支撑;像标准工时这种数据,如果没有经过动作分析和作业研究很难保证其准确性。很多实施企业的基础数据都是估计值,进而影响到生产周期、产品成本、生产计划的准确性。企业信息化还包括CAD/CAE/CAPP/CAM/PDM等软件的应用,这些软件的有效使用都是以基础数据的准确为前提。

2.对信息化建设项目、信息系统进行总体规划和设计是工业工程的基本功能。进行信息化建设要求从系统的整体规划设计出发,即在理解、理清企业发展远景和信息化应用的总体方向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企业的现状和需求,分析当前和未来之间的差距,然后制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明确原则和路线,确定各个信息化建设项目之间的先后顺序和依赖关系,并落实每一个信息化建设项目的里程碑。如果缺乏信息化总体规划,很容易导致系统繁多、信息孤岛、维护费用高、收益低、风险高等问题。

3.MRPII/ERP是制造企业以对其资源的计划与控制为核心的信息管理系统。其中的主生产计划MPS,是确定每一个具体的产品在某一具体时间段的生产计划,根据MPS确定的物料需求计划MRP,继而产生全部制造件、采购件的生产作业计划和物料采购计划。所以,生产计划是企业各种资源调配、平衡的中心,也是ERP系统与实际生产经营保持一致的关键。各种计划与控制的方法,如销售预测(计划)、生产及物料需求计划与控制、库存策略与控制等又是工业工程的经典内容之一。

篇10

人在任何生产方式下都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企业信息化的核心是信息系统建设,而企业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与计算机组成的、以人为核心的系统。因此,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导因素也必然是人。

一、员工信息素质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影响

企业信息化能否成功,员工的信息素质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企业信息化使得员工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获得所需要的信息,并且可以利用信息更好地开展工作,实现企业的目标。而能否准确、及时、系统、经济地获得需要的信息并加以利用,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和竞争力的提升,关键要看企业员工是否具备良好的信息素质。由于各种原因,我国企业员工的信息素质普遍较低,对信息技术缺乏必要的了解,对信息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造成企业投入巨资建成了技术上先进的信息系统,而员工采用的仍然是最原始的工作方式,信息技术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用来延伸员工的五官、四肢和大脑功能的工具,如果员工不去使用或者不会使用,信息技术的作用就无法发挥。

员工对信息化的认同度决定了企业信息化的成败。企业高层对信息化所具有的作用和优势理解不深,则企业信息化基础不存在;企业中层人员对信息化作用及对其自身管理权限和职业生涯影响理解不深,则其所管理部门的信息化贯彻力度就不会大,或是阳奉阴违,使信息化效果大打折扣;基层人员对信息化作用、信息化对其岗位的影响、信息化对传统习惯的冲击程度、信息化对事务处理的影响、信息化提高的效率与工作量等方面理解不深,则信息化肯定会曲高和寡,最终埋葬掉企业所有的信息化激情。

二、现代企业员工信息素质内涵

1.员工信息知识。员工信息知识指有关信息、信息技术、企业信息化、信息社会方面的基本知识。员工在对信息化、信息社会了解的基础上,需要掌握的具体知识是:(1)企业信息的基本内涵。如信息与企业、个人发展的关系,企业应该建立怎样的信息结构以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企业信息如何流动以实现价值等问题;(2)应用信息系统的知识。熟练掌握个人所处层次应用系统的功能及构成原理,并对其他层次应用系统的运行与功能有基本了解;(2)本企业应用到的信息技术知识;第四,有关信息方法与信息检索的知识。即指导员工用信息的观点来分析思维中的问题和矛盾,以求解决问题和矛盾的最佳方案、方法。

2.员工信息能力。员工信息能力是指运用各种方式发现与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主要包括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信息交流能力以及信息工具与信息技术使用能力。

信息获取能力指员工在实际工作中以合法、道德手段搜集到符合个人需求的、有价值的信息。现代意义上的信息获取能力更加注重借助信息技术获取网络信息的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指员工对所获得的企业内外信息在评估的基础上,对符合需要的信息进行综合加工,使之系统有序化;信息交流能力指员工将自己拥有的信息,通过各种形式纳入信息交流渠道的能力;信息技术是员工获取、传递信息所依赖的手段,其对信息能力的具有重要意义。

3.员工信息意识。员工信息意识是指其是否有利用信息解决工作中问题的潜在需求,并能将这种潜在信息需求显性化,进而充分、正确表达出来,员工的信息意识通常表现在对信息的敏感度上。

信息敏感度需要三种意识作支撑:尊重知识的意识、信息主体意识及创新意识。尊重知识的意识,即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推行“知识就是财富,信息就是资本”的新观念;信息主体意识,即员工应该以自我为中心,进行信息的搜集、加工与创新;创新意识是创新活动的助推器。如果员工没有创新意识,就不可能把企业需求与技术上的可能性结合起来,利用得到的资源,产生新思想、新技术。

4.员工信息道德。员工信息道德是员工在整个信息过程中的行为准则,是调节信息创造者、信息传递者及信息使用者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员工信息道德主要包括信息生产道德、信息使用道德和信息传播道德。

信息生产道德指员工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制造、生产虚假的信息;信息传播道德指员工必须保持信息交流、传递目标与企业发展目标一致。

三、现代企业员工信息素质培养

1.员工信息知识培养。对员工要进行的信息知识的培养包括:信息及其运行的基础知识、信息技术及其应用知识、信息检索知识,以及信息化、信息社会发展基本规律方面的知识等。

2.员工信息能力培养。培养员工信息获取能力必须首先使他们学会界定信息需求,即要知道自己需要哪些信息;其次要使员工全面掌握各种信息源,并能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需要提高员工对信息的分类、概括水平。员工信息交流能力受两方面因素制约:一是员工现代信息技术掌握程度;二是员工信息表达能力。

3.员工信息意识培养。企业要从三个方面对员工进行信息意识的培养,一是强化联想和推导意识。二是强化综合和分析能力。三是对信息形成持久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