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04 23:22:1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防裂技术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白内障是世界上主要致盲眼病之一,而手术治疗是唯一最有效、最彻底的方法。随着科技的进步,白内障的手术方法也得到了不断提高和发展。目前最先进、效果最好的方法是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但白内障超声乳化的开展有自身特征,需要把握手术技巧,熟练手术操作才能取得满足效果,否则就会导致并发症的出现,如后囊破裂、角膜失代偿等。笔者经过约500例猪眼的练习,现将2003年6月以来开展的手术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从2003年6月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以来共行手术286例326眼,其中双眼患者40例80眼,男140例154眼,女146例172眼。年龄最大91岁,最小7岁,平均66.83岁。术前视力从光感到0.4。高度近视60眼,糖尿病性白内障32眼,外伤性白内障13眼,视网膜脱离术后4眼,晶体不全脱位3眼,青光眼术后并发白内障1眼,角膜移植术后1眼。核的硬度从透明晶体到5级硬核,4~5级硬核35眼,透明晶体5例10眼,“冒烟”白内障40眼。
1.2手术方式球周麻醉或表面麻醉,角巩膜缘隧道切口,连续环形撕囊,水核分离,最早的30例手术病人使用超斜面向上的方法,其后的手术使用超斜面向下,待核劈开以后,将斜面转向侧方,只剩小块核后再将斜面转向上。主要使用乳化劈裂法将核乳化吸出。注吸皮质,植入折叠晶体或普通晶体,注吸黏弹剂,恢复前房,切口不缝合或缝合1~2针。术中如遇后囊破裂,立即停止超吸,避免扩大裂口,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策略摘要:(1)改行ECCE;(2)前段玻切;(3)低灌干吸(无核有皮质残存者);(4)裂口小,人工晶体仍然植入囊袋,否则植入睫状沟或前房。
2结果
2.1后囊破裂发生原因20眼后囊破裂占超声乳化手术326眼的6.1%,核块坠入玻璃体腔3例(0.92%)。其发生原因,见表1。表120眼后囊破裂发生原因
2.2核分级和后囊破裂情况见表2。表2核分级和后囊破裂情况
2.3326眼超声乳化手术中后囊破裂2个时间段分布情况见表3。表3326眼超声乳化手术中后囊破裂2个时间段分布情况20眼后囊破裂患者经妥善处理后10眼人工晶体植入囊袋内,8眼植入睫状沟,1眼植入前房晶体,1例未植入晶体。术后视力0.5以上者9眼占50.0%,0.2~0.4者8眼占44.4%,0.1以下者1眼占5.5%。
3讨论
以上数字显示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中后囊破裂在手术开展前阶段发生率高。随着手术技术的提高,后囊破裂的发生率逐渐降低[1]。从过程来看在超乳时发生率最高,其次是撕囊及注吸时出现较多。其中2眼患者发生于灌注液用完后前房消失,器械损伤后囊破裂,实不应该。从核的分级来看,硬核(4~5级)以上最多,还有高前额、小瞳孔和浅前房等非凡病例。从手术人数的阶段分析是个负相关现象,本组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后囊破裂情况和国内文献报道基本相符[2,3]。手术后囊破裂的直接原因是技术不熟练有关。因此摘要:(1)要正规化培训规范化操作,后囊破裂在国外有经验者仅0.9%[4],超乳术中前期后囊破裂达到10%。后期226眼时降至4.4%。因此成功完成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减少其并发症,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环节是加强手术基本功的练习和强调正规化培训,遵循操作技术规范化[5]。(2)循序渐进,逐渐熟练技巧。初期最好避免轻易破囊的4级以上的硬核和高前额、深眼窝、小睑裂、角膜混浊、小瞳孔以及浅前房等操作难度大的病例,如本组后囊破裂70%是硬核组,因此2~3级核则比较平安。初学者勿做硬核,而选择3级核以下的病例,采取相应办法,这样才能使发生手术并发症的可能降至最低程度。(3)对有红光反射的前囊撕囊时一般不困难,而膨胀期和白色内障则撕囊相对困难,前者因晶状体内压力大,撕囊中一碰即可能成放射状向赤道部裂开直到后囊,后者则因对比度差,而且前囊膜薄而脆,在视野不清的情况下撕囊,有可能牵拉力失控,致豁口无限裂开。以上两种情况有条件的可以用电灼器撕囊,白色内障亦可采用吲哚青绿使前囊染色后再行撕囊[6]。(4)超乳的各个环节把握恰如其分摘要:①撕囊口外形最好是略呈纵椭圆形,这样便于劈核操作,便于吸除12点钟方位的皮质;②水分离时BSS中加盐酸肾上腺素以便维持较大的瞳孔,针头轻贴囊口缘的囊下,非凡是3级以下的核,使皮质和囊完全分离,必要时使核旋转多圈,有利于清除皮质,减少在吸清皮质时造成破囊的机会;③注吸时不要过分强调吸完12点钟的皮质,可以留待晶体植入后旋转晶体轻松吸取松动的皮质;④在中间挖洞后拦截劈核很好,可避免出现上述情况;⑤植入人工晶体前扩大切口勿忘记先注足黏弹剂,同时切口不能过小,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时(推注器或镊夹)在弹开时不注重会翻转,调整位置时也可能造成后囊破裂;⑥重视每一个环节,避免出现灌注液用完,前房消失等情况;⑦浪涌是超乳过程中造成后囊破裂的主要因素,尤其是做硬核时,故术中要保持前房稳定。在核块或皮质快要吸完时停止注吸或超乳,利用辅助器械压碎之,再注吸即可避免浪涌。(5)强调练习。开展超乳之前进行动物眼练习,熟悉及把握仪器的性能,把握撕囊技巧,利于减少后囊破裂的发生。(6)出现后囊破裂,应尽可能植入人工晶体,清除干净突出的玻璃体,尽可能恢复视力。
[参考文献]
1何守志.重视正规化培训积极稳妥的推广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技术.中华眼科杂志,1998,34摘要:85.
2洪荣照,吴护平.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中后囊破裂的一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中华眼科杂志,1998,34摘要:93-95.
3王文清,贾丽丽,杨冠,等.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并发症原因的临床观察及防治原则.中华眼科杂志,2001,37摘要:325-327.
砼小型空心砌块砌筑的墙体普遍会发生开裂现象,再加上外墙面渗水和隔热效果差,也影响到这些墙体材料的应用,本文归纳各种裂缝状态,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提出几项主要了防裂措施与大家讨纶。
1.裂缝产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小型砌块的干缩变形问题
一般生产小型号砌块的厂家,规模小,管理制度不健全,虽存在产品强度偏低的质量问题,但墙体开裂很少发生在砌块本身。为了加快推放的周转场地,提高产量,砌块在厂内仅静置几天就售出,施工单位缺乏材料管理把关,使砌块砌筑后易发生很大的干缩变形.
1.2屋面温差应力问题
平屋面保温隔热层性能差,或是屋面隔热层放到最后施工,层顶温度高,而屋面下墙保温度低,上下温度差到20-30゜C,使屋面系统产生了剧裂的温度变形,加上屋顶墙体轻,墙体自重产生的正应力小,使之引起的砌块的摩擦力也就小,而在门窗四角出现应力集中现象,所以在产生较大的约束力的部位如接近房屋顶端1-2个开间的屋檐下墙面或在窗口角出现斜裂缝,或在屋顶梁底与墙体梁面处出现水平裂缝。
1.3施工问题
砂浆饱满度不够,厚度不足。
1.4砌体的构造措施问题
如房屋结构设计和施工中,没有按相应规范要求采取必要的构造措施,就削弱小型砌块的抗裂性,易造成裂缝。
2.对照有关技术要求,提出如下治理措施
2.1设计和施工应严格执行有关规范和技术标准
建筑设计平面布置应规正,布置均匀对称,应采用合理结构措施,加强地基及圈梁的强度,增强基础对建筑物沉降变形的协调能力,用以提高建筑物整体性的抗侧力能力。
2.2提高砂浆的粘结性能
宜采用较大灰膏比的混合砂浆,可优先采用聚物砂浆,提高砂浆和粘结强度,增强其弹性模量降低砂浆的收缩性,提高砌体的抗剪强度。
2.3要严把材料关
小型砌块生产后养护龄期不足28d的不得使用小型块严禁浇水砌筑或先温润再砌筑,天气干燥时可稍喷水湿润,不得使用饱和水的小型砌块,雨天砌块和已砌墙体应遮盖防雨。砌体施工中砌筑工艺应合理,做到灰缝饱满,错缝搭接,小型砌块孔肋相对,对于承重墙小型砌块,粘土砖等不同品种不得同层混砌。论文格式。论文格式。
2.4减少屋面温度变形的影响
一、前言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施工技术的不断提高,大体积混凝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工程项目中,大体积混凝土坝的裂缝及其防治一直水水电工程界十分关注的重大技术问题,研究温度控制及防裂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温度控制要点和温度裂缝产生原因
大体积混凝土如混凝土坝的温度控制是混凝土坝设计中的重要问题,对于保证混凝土坝工程的质量、加快施工进度等方面,起到关键性作用。在混凝土温度控制设计中,一般以基础温差的设计为重点,以单独浇注块的温度应力为理论基础,在限制应力或应变的条件下估算允许温差。实践表明,浇注块的分块尺寸越小,应力越小,基础允许温差就越大。
混凝土标号高,防裂能力强,但因水泥用量增加,故水化热温升也较高,从而使浇筑块早期约束应力较大,后期冷却约束拉应力也较大。浇筑层厚度对水化热温升有直接的影响,薄层浇筑水化热温升较低,冷却后约束应力较小。一般浇筑块高度超过4.5m时,大坝内部混凝土基本上处于不散热的绝热状态。
对大坝混凝土的温度控制,最关键的是要掌握混凝土的温度变化规律和将温度应力控制在混凝土的允许范围内。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温度场及应力场的变化过程是相当复杂的。在设计计算中,需要模拟实际施工过程,考虑各种复杂因素,如混凝土的弹性模量、线胀系数、徐变、抗拉强度、极限拉伸值、热力学指标、温度、荷载、自生体积变形等。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浇注后水泥的水化热很大,由于混凝土体积大,聚集在内部的水泥水化热不易散发,混凝土的内部温度将显著升高,而混凝土表面则散热较快,这样形成较大的温度梯度,引起较大的表面拉应力而超过混凝土极限抗压强度,就会在混凝土表面产生表面裂缝。这种裂缝多发生在混凝土浇注后的升温阶段。如果此时混凝土表面不能保持潮湿的养护环境,则混凝土表面由于水分蒸发较快而使初期的混凝土产生干缩,加剧裂缝的产生。这是混凝土浇注后由于温升产生的第一种裂缝。
由于温升影响产生的第二种裂缝是收缩裂缝。这种裂缝产生在混凝土的温降阶段,即当混凝土降温时,由于逐渐散热而产生收缩,再加上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由于混凝土内部拌和水的水化和蒸发,以及胶质体的胶凝等作用,促使混凝土硬化时收缩。这两种收缩,在收缩时由于受到基底或结构本身的约束,会产生很大的收缩应力,如果产生的收缩应力超过当时的混凝土极限拉升强度,就会在混凝土中产生收缩裂缝,这种裂缝有时会贯穿全断面,成为结构性裂缝,带来严重的危害。
三、防止混凝土裂缝的传统技术措施
为了防止产生危害性的裂缝,必须采取一系列技术措施包括合理选择混凝土原材料,严格控制施工质量,严格控制混凝土温度,选择合理的分缝分块和结构形式等。
(一)水泥水化热温度
1、选用低热或中热水泥(如矿渣水泥、火山灰质水泥或粉煤灰水泥)配制混凝土。
2、使用粗骨料:渗加粉煤灰等渗和料、或渗加减水剂,改善和易性,降低水灰比,控制塌落度,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量。
3、利用混凝土后期(90天、180天)强度,降低水泥用量。
4、在基础内部预埋冷却水管,通入循环冷却水,降低混凝土水化热温度。
5、在厚大无筋或稀筋的厚大混凝土中,掺加20%以下的块石吸热,并节省混凝土。
(二)降低混凝土浇灌入模温度
1、避开热天选择较低温季节浇筑混凝土:对现浇量不大的块体,安排在下午3时以后或夜间浇筑。
2、夏季采用低温水或冰水拌制混凝土,对骨料喷冷水雾或冷气进行预冷,或对骨料进行护盖或设置遮阳装置,运输工具加盖防止日晒,降低混凝土拌和物温度。
3、掺加缓凝型减水剂。采取薄层浇灌,每层厚20~30cm,减缓浇筑强度,利用浇筑面散热。
4、在基础内设通风和加强通风加速热量散发。
三峡工程针对高标准的混凝土温控标准,各个环节均采取了有力、有效的温控措施。如对混凝土用量最大的原材料——粗骨料采取两次预冷,即在进拌和楼前,在料仓内吹冷风进行一次风冷;进拌和楼后,又在贮罐内进行二次风冷,使各级骨料平均温度达到零下1~6℃。拌和时,加冷制水掺片冰拌和,用以控制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在坝体内散布安装冷却水管,混凝土浇筑后即开始通冷却水,用以控制坝体最高温度,并使坝体提前达到稳定温度。
(三)提高混凝土极限拉伸强度
1、选择良好级配的粗骨料,严格控制其含泥量,加强混凝土振捣,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和抗拉强度,减少收缩,保证施工质量。
2、采取二次投料法,二次振捣法,浇筑后及时排除表面泌水,以提高混凝土强度。
3、在基础内设置必要的温度配筋,在基础突然变化、转折部位,底板与墙转折处、孔洞转角及周边部位,增加斜向构造配筋,以改善应力集中。
4、在基础与墙、地坑等接缝部位,适当增大配筋率,设暗梁,以减轻边缘效应,提高抗拉伸强度,控制混凝土裂缝开展。
5、加强混凝土的早期养护,提高早期相应龄期的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
四、防裂新技术
近30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工程实践经验的积累,通过多种途径,采取综合性措施来解决大坝混凝土的抗裂问题。其中氧化镁新材料和MgO水泥混凝土筑坝新技术的出现,打破了人们的传统认识,提出了筑坝新理论和筑坝新技术。据此,既可实现快速施工又大大拓宽和完善了水工混凝土筑坝防裂技术。实践证明,MgO混凝土筑坝技术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革命,是国内外筑坝技术的重大创新和突破。
采用MgO混凝土筑坝防裂原理是:在后天内中掺入适量的特制的轻烧MgO,利用MgO水化所释放的化学能转变为机械能,使混凝土产生自生体积膨胀,抵消其在温降过程中的体积收缩;也就是利用其独特的具有延迟性的、不可逆变形及长期稳定的微膨胀性能来补偿大坝混凝土在温降时的体积收缩和温度变形。更确切地说,就是利用MgO混凝土的限制膨胀来补偿混凝土的限制收缩,达到防裂目的。若辅以其它适当的综合性措施,可以取代传统的温控措施,如混凝土拱坝需分横缝,柱状、薄层、长间歇浇筑,预埋冷却水管冷却,封缝灌浆等施工工艺,实施通仓连续施工,大大加快了筑坝速度,从而实现了工程界长期希望达到的快速施工的目标。其防裂理论的基本特征是:把传统的通过预冷来降低和控制混凝土筑坝温度的办法,改为调节后天控制大坝混凝土的体积变形,达到大坝防裂的目的。
中图分类号:U416.21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 前言
城市道路中,沥青路面占据着很大的比重,沥青路面检查井对整个城市道路网络的发展完善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城市沥青路面检查井周围容易存在各种病害,极大的限制和制约了城市道路的工程质量,不仅仅会严重影响到城市化建设中,整个沥青路面的平整光滑,美观,更会使得城市沥青路面的安全和稳定性得不到保证,限制了城市交通服务水平的提高。沥青路面检查井防沉降盖技术的出现和广泛采用,可以很大程度的完美解决城市道路检查井周边容易出现的各种通病和劣根,比如检查井周边的坍塌陷落,井边溃乱,产生裂缝,检查井周边的基础工具设备被破坏,“路框差”等各种施工护养问题和质量缺陷。总体而言,沥青路面检查井的防沉降盖技术在城市道路中的应用,不仅仅促进了整个城市化交通的进一步成熟,也使得球墨铸铁井圈与砼垫圈间的沥青混凝土成型技术;井口定型专用模具的实际应用技术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有力的促进了我国工程建设事业施工的进步。
二,检查井周边容易出现的问题
在城市道路建设护理中,沥青路面检查井周边的坍塌,陷落,裂缝等各种弊端常规方法很难以取得彻底的治理效果,在进行常规的施工过程中,总会出现各种技术通病和质量难题,因此,在道路建设施工中,要从施工地点的实际情况出发,道路建设的施工单位和设计部门要进行细致的勘察,测量,并结合监理部门的建议,进行科学设计,合理施工,采用沥青路面防沉降盖施工技术来解决这些难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道路建设检查井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人员没有能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技术施工,使得检查进的施工基础不稳固,检查井的整体下陷坍塌情况严重,这种情况尤其是在黄土地区,比如填方的施工过程中,如果布局不均匀,便会很容易发生下陷坍塌。
2.在检查井施工过程中,用砖砌整个井筒时候,砂浆的配比不科学,缺乏合理性,使得砂浆不够饱满,用这种砂浆进行施工,使得砖缝隙间的砂浆层面负荷承载力过大,累积缩压量变的更大,容易发生砖体凸显,不仅影响到整个井筒内部的光滑,更容易发生裂缝,严重影响着整个检查井正常功能的发挥。
三.沥青路面检查井防沉降盖座技术施工准备
沥青路面检查井防沉降盖座施工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工序繁多,施工细节难以把握,涉及到的专业领域很广泛,各种机械设备种类多,对施工人员的整体要求比较高,因此,做好全面细致的施工准备,对保证工程的正常实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做好沥青路面检查井防沉降盖的施工设计。要在综合勘察检查井施工地点的地质地貌,自然气候,人文经济,交通政策等多方面的因素的基础上,技术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的施工设计计划编制。要对施工的方案,施工操作的具体工作流程,整个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规范和要达到的质量标准都一一做出详细明确的规定,并会同工程的管理人员,监理人员讨论施工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并要对施工人员对相关的标准和技术进行详细的讲解,使得施工人员对每一个施工环节都能够准确的把握。
2.做好人员的准备。首先,要进行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提高操控各种机械设备的能力,避免操作失误,并加强施工人员的协作配合默契。其次,要做好人员的分工,要从全局出发,兼顾细节,对复杂的整体工程实施科学合理分解,做到分工明确,权责分明。在沥青道路检查井防沉降盖技术中,要建立起各个负责工序的班组。分别负责刚性防沉降盖板预设值,路面切割清理,刚性防沉降盖板安装,防沉降盖座安装等各个工序,避免人员的窝工和闲置。
3.要做好各种施工机械设备的准备。在沥青路面检查井防沉降盖技术施工中,涉及到的各种机械设备种类繁多,比如风镐,小推车,批灰刀,平板锹木制刮板;批棉纱团、螺丝刀、手持角磨机、木工锉、钢筋绑扎钩子、钢筋切断机、钢筋弯曲机、震动棒、小型压路机等等,不仅要准备齐全,更要做好各种机械设备的检查,保证期质量,保证期功能能够正常发挥。
4.材料是整个施工质量保证的基础,因此,不仅仅要准备好各种施工材料,比如细石混凝土、钢筋、沥青混凝土、成品井座、井盖、井口成型模具等,更要有专业人员做好各种材料的质量检测,并综合分析其合格程度,对劣质材料坚决清除。
四,沥青路面检查井防沉降盖座施工技术分析
1. 沥青路面检查井刚性防沉降盖板施工技术
(一)刚性防沉降盖板的预制
预制钢筋混凝土防沉降盖板,要严格预先设计要符合要求的刚性防沉降盖板的外形尺寸,并做好砼标号,刚性防沉降盖班中心要预先留置符合施工要求的洞口。
(二)刚性防沉降盖板安装
细石混凝土垫层初凝后立即吊装预制混凝土盖板就位,就位后应保持井筒与盖板预留洞口同心,盖板侧边平行于行车方向。且盖板下表面与细石混凝土垫层接触密实。盖板上表面高程低于沥青混凝上面层1 cm,确保沥青混凝土铺设厚度。为确保施工安全,将旧的井圈、井盖封闭盖板洞口。
(三)盖板周围过渡段混凝土施工就位后的盖板四周的空隙用细石混凝土填充密实,充分振捣密实并及时养护。对盖板上表面及切除范围内外露部分喷涂乳化沥青,要喷涂到位,厚度均匀。
2.检查井周边清理和混泥土垫层施工
首先,对井周基层的破碎清理要以井筒为中心,对井筒周道路基层实际施工要求内范围进行切割,对切割范围内的沥青混凝土、二灰石、灰土用风镐进行破碎,挖去深度,最后将破碎物清理干净。其次在细石混凝土垫层施工中,要将开挖后的基层底部整平、夯实,铺设厚度合适的细石砼垫层,垫层上表面高程低于道路面层。垫层施工时应注意与原基层结合部位必须振捣密实。同时,架设水平仪测设垫层平面高程满足路面纵、横的坡度要求。
3.井圈安装和混泥土摊铺
用水泥砂浆将混凝土垫圈固定,井圈与井口同心。并做好防裂措施,沿盖板切割线以内均匀铺设防裂土工布一道,井圈处剪开留洞。将井口定型专用模具安装到砼垫圈上,摊铺沥青混凝土,分两次摊铺。先铺粗粒式沥青混凝土,摊铺时模具周围沥青混凝土高程按低于路面控制,人工用火夯沿模具一周夯实。夯实后轻轻将模具旋转后取出。
4.井座安设
将球墨铸铁井座放入井口,继续用火夯将井座周边沥青混凝土夯实并调整井座高程,井座高程按路面高程控制。用刮板将切割范围内沥青混凝土刮平、压实,细粒式混凝土随整个路面一起铺设
五.结束语
沥青路面检查井是城市交通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对完善整个城市交通网络,保证 交通安全和稳定,提升城市化水平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虽然我国城市化建设中,检查井周围的各种通病依然存在,且限制了我国城市化基础设施的完善,但是,施工人员需要理性面对,在努力提升自己专业技能水平的基础上,分析各种通病出现的原因,加大沥青路面检查井防沉降盖技术在治理检查井弊端和缺陷的中的应用力度。从井口沥青混凝土成型专用模具做出突破,保证井座安装一次成功,确保沥青混凝土与球墨铸铁井圈和砼垫圈间的紧密结合,并严格执行各种施工规范,保证施工的标准和质量,加快解决各种检查井通病的速度。保证整个城市交通运行的安全稳定,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提高强大支撑。
参考文献:
[1] 范格平 田昊.沥青路面检查井防沉降盖座施工技术应用陕西建筑-2009年8期
[2] 李少成 孙杰 杨进 城镇道路塑料排水检查井施工技术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年13期
[3] 李霞 论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检查验收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1年16期
[4] 谭长林 浅析沥青路面检查井升井施工工艺 [期刊论文] 《现代科技(现代物业下旬刊)》 -2009年11期
[5] 林群荣 浅谈市政沥青路面检查井病害处理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1年33期
EPS板又名聚苯乙烯泡沫板,是由含有挥发性液体发泡剂的可挥发性聚苯乙烯珠粒,经加热预发后在模具中成型,具有微细闭孔的结构特点,主要用于建筑墙体、屋面保温、地板采暖、装潢雕刻等,用途非常广泛。论文格式。EPS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不是孤立的体系,从构造上,它大体上是由主体结构墙体、界面层(粘结砂浆)、保温层(EPS板)、保护层(抗裂砂浆和耐碱玻纤网格布)以及外装饰防水层(弹性腻子、外墙涂料)等组成,形成一个多功能的复合墙体;其体系长期暴露于大气环境中,对耐久性有更高的要求。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一些采用EPS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的工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开裂、脱落等问题。本文从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等方面探讨如何从根本上避免和解决这些问题。
1.现行做法存在不足与改进
1.1 EPS薄抹灰外墙外保温隔热构造设计做法存在的不足
温差变化以及受昼夜和季节室外气温的影响,对抹灰砂浆的柔韧性和网格布的耐久性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另外一个应该考虑的因素是当EPS板的温度超过70℃时,EPS板会产生不可逆热收缩变形,造成严重的开裂变形,这一点常被忽略。
1.2局部节点做法缺陷
在保温层与其它材料的材质变换处,如阳台、雨篷、靠外墙阳台拦板、空调室外机搁板、附壁柱、凸窗、装饰线、靠外墙阳台分户隔墙、檐沟、女儿墙内外侧及压顶等部位,因为保温层与其它材料的材质的密度相差过大,这就决定了材质间的弹性模量和线性膨胀系数也不尽相同,在温度应力作用下的变形也不同,极容易在这些部位产生面层的裂缝。
1.3 EPS板固定问题
EPS板固定在墙体上方法很多,有粘结方式、用胀塞螺钉固定、用钢丝网固定、将板材做成鱼尾槽与混凝土挂住等。论文格式。对于如何将EPS板材固定在墙体上争论也颇多,因为不同的固定方法牢固程度也不同。不论哪种形式,理论上讲,应以板与墙面保持最大固定面积为佳。就每平方米而言,用粘结方法形成的力远大于用胀塞螺钉或用几道窄窄的鱼尾槽所能抵挡的拉力。
1.4工艺的改进与控制措施
(1)建筑的外保温应该是整个建筑全部的外保温,包括女儿墙及凸窗框、雨篷等突出部位,同时还应该考虑防水处理,防止水分侵入到保温体系内,避免因冻胀作用而导致体系的破坏,影响体系的正常使用寿命和体系的耐久性。(2)减小建筑结构外保温材料同外装饰找平砂浆、外饰面等材料的线膨胀系数比,使材料之间产生逐层渐变,柔性释放应力,以起到预防裂缝的作用。(3)为了提高保温板与建筑物结合的强度,应尽可能提高粘结面积,采用无空腔构造体系,以满足抗风压破坏的要求。
2.保温材料的正确选择和质量控制
2.1增强网的选择
玻纤网格布作为抗裂保护层的关键增强材料在外墙外保温技术中的应用得以快速发展,一方面它能有效地增加保护层的拉伸强度,另一方面由于能有效分散应力,将原本可以产生的裂缝分散成许多较细裂缝,从而形成抗裂作用。由于保温层的外保护砂浆为碱性,玻纤网格布的长期耐碱性对抗裂缝就具有了决定性的意义。论文格式。从耐久性上分析,搞耐碱纤维网格布要比无碱网格布和中碱网格布的耐久性好得多,至少能够满足25年的使用要求,因此,在增强网的选择上,建议使用高耐碱的网格布。
2.2保护层材料的选择
由于水泥砂浆的强度高、收缩大、柔韧性变形不够,直接作用在保护层外面,耐候性差,而引起开裂。为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采用专用的抗裂砂浆并辅以合理的增强网,并在砂浆中加入适量的纤维,提高抗裂砂浆力学性能。
2.3胶粘剂选择
目前,我国市场上的外墙外保温胶粘剂有两种:醋酸乙烯-乙烯类干粉胶和丙烯酸类乳液胶粘剂,从粘结力、耐候性、耐水性等性能看,很大程度上它不如丙烯酸系聚合物胶粘剂,尤其在弹性方面,后者又很大的抗裂伸长性,防脱落效果好。另外,国内用于干粉胶粘剂的配套助剂品种很少,由于助剂不配套,相互的性能作用不一,都影响到了体系质量的稳定性。
3.施工中应注意的有关问题
如前所述,EPS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是一个由粘结砂浆、EPS板、抗裂砂浆和耐碱玻纤网格布等多种材料紧密构成的复合体。因此,各材料本身所固有的物理、化学性能和其之间的匹配度是整个体系质量控制的关键。
3.1施工过程中谨防材料以次充好
例如,在以EPS薄抹灰外墙外保温体系的工程中,相关标准和技术规程都明确提出,该材料每立方米的容重不应低于18kg。事实上 ,有许多工程在应用中材料每立方米容重都只有15kg,甚至还有低于12kg的。板的保温性能和强度均达不到要求,质量问题就出来了。
3.2与基层面的粘结要牢靠
基层表面平整度偏差过大或有防碍粘贴的物质;所用胶粘剂或者锚固施工不符合设计规范要求;粘结面积过小;基层墙面过干或过湿都是造成裂缝的原因。而且现在还流行外墙基层不抹面就直接做保温的,如果室内做装修需要打孔,一下就把外保温层破坏了。
3.3按设计要求妥贴设置网格布
网格布干搭接或搭接不够、网格布设置位置贴近保温隔热层、门窗洞口的四角处沿45°未加铺玻纤网格布、冬季施工、EPS板虚贴或空鼓、墙面平整度不好均会引起开裂。施工面层时在太阳曝晒下进行或在高温天气下面层保水性能不足;在腻子层尚未干燥或刚淋过雨的情况下,直接在上面涂刷透气较差的高弹性面层涂料也是开裂的原因。为了充分发挥玻璃纤维网格布的抗拉性能,应将网格布的位置放于整个防护面层厚度靠外侧的三分之一处。另外,在施工过程中,正确设置外保温体系的伸缩缝也是防止外保温体系面层开裂的一个重要安全补救措施。
3.4应使用专用腻子找平基面
在聚合物砂浆抹面的实际施工中,经常使用普通腻子找平,而该类腻子极易开裂,会影响保温层及外事面的装饰效果。应先用耐水的弹性腻子找平,再用弹性涂料涂刷,使EPS板的外层形成具有弹性的保护体。保温墙体的形成是由设计、材料、施工以及使用管理共同完成的。针对外墙保温面的裂缝产生原因,提出以下几项控制措施:
1全面保温,“不留死角”;2各保温材料的构成需要做到“逐层渐变、柔性释放应力”;3尽可能采用无空腔构造,提高体系的稳定性;4加强保温截止部位材质变换处的密封处理;5增强网应使用高耐碱的网格布;6各层材料及其配套助剂间应充分考虑材料的相容性及匹配性;7普通水泥砂浆不应作为保温体系表面的找平及保护层,必须采用专用的抗裂砂浆; 8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相关标准和技术规程,加强材料监管,提高保温体系的质量保证率。
中图分类号:U416.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引言
我国高等级公路多采用半刚性基层。半刚性基层在养生及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干缩和温缩裂缝。在行车荷载及温度应力的作用下,裂缝尖端的应力、应变高度集中,从而形成反射裂缝。反射裂缝不仅降低了路面强度,而且提供了雨水进入路面的通道,造成面层局部破碎、层底脱空、唧浆等病害。反射裂缝已成为影响我国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使用寿命的主要病害之一。本文主要介绍了半刚性基层的主要的预防措施。
2反射裂缝的预防措施
目前国内外对减少半刚性路面裂缝的主要思路是:①使用防裂效果更好的面层或基层材料。②通过增加沥青面层厚度以防止基层反射裂缝。③从结构本身入手防止和减少半刚性沥青路面基层的反射裂缝。在沥青面层和半刚性基层之间设置一层弹性模量低,韧性好的材料作为应力吸收层以吸收半刚性基层裂缝,目前这种方法是国内外工程实践中用得较多的一项工程措施。针对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反射裂缝具体采取的措施有以下几种。
2.l增加沥青面层的厚度
通过增加沥青面层厚度以防止基层反射裂缝,国际上通用的结论是需要将沥青面层增加至15~25cm。增加加铺层厚度,一方面可以减少旧面层的温度变化,并降低加铺层的拉应力,另一方面可以增加路面结构的弯曲刚度,降低接缝处的弯沉差,减少加铺层的剪切应力。同时,可以延长其疲劳断裂寿命。
但单纯依靠增加加铺层厚度的方法有其弊端,一方面增加加铺层厚度可能会受到路面标高的限制,另一方面增加加铺层厚度,必将大幅度增加路面造价;
而且在夏季高温时沥青混合料高温蠕变易产生车辙,同时会削弱由于旧水泥混
凝土板作基层而产生的强基薄面的优势,故而这一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
2.2进行半刚性材料的合理组成设计
通过进行半刚性基层材料的合理设计,如:调整结合料用量与比例,增加粗骨料含量并严格设计级配,以尽可能的减小其温缩和干缩系数,增加半刚性基层材料的抗裂性能,但是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半刚性材料的开裂而导致的路面反射裂缝。
2.3加铺土工织物或格栅
在半刚性基层顶或沥青之间设置各种土工合成材料,可以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抗拉强度与抗变形能力。八十年代初,英国诺丁汉大学布朗教授经过三、四年的试验和研究将塑料格栅应用于沥青路面。他通过对比加铺和未加铺土工格栅的沥青路面,认为前者比后者可以推迟疲劳裂缝出现达19倍,可以减少车辙50%。
各种夹层具有不同的刚度,在减少反射裂缝方面所起作用也不同。软夹层在减少温度引起的反射裂缝中可起到重要作用,但在降低荷载应力方面作用不大,甚至可能有不良影响,而刚(劲)度与沥青加铺层材料相近的硬夹层,则对降低荷载产生的反射裂缝最为有效,但在减少温度引起的反射裂缝方面不如软夹层有效。因而,在选择夹层类型时,应对诱发反射裂缝的主要原因以及不同夹层减缓反射裂缝的效果进行具体分析。
2.4基层预切缝
基层预切缝方法是在铺沥青面层前将半刚性基层按一定间距设置预拒缝,且设法让这种裂缝仅保留在基层本省,而不反射到面层。基层采用预锯缝来减少沥青面层反射裂缝的措施在国内外工程实践中有一定的应用,在国外应用较早。
它的防裂原理主要是通过锯缝改善基层约束条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释放温度应力来达到防裂目的。同时,在锯缝防裂基础上铺设一定宽度土工织物,既起到了防渗作用,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裂缝处沥青面层应力集中,从而延缓或消除了面层反射裂缝的产生。
2.5在面层与基层之间铺设应力吸收层SAMI
目前国内外对防裂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低弹性模量高韧性的应力吸收材料上,用这种材料铺设的应力吸收层从结构的角度延缓了裂缝尖端的应力集中,因此起到了较为明显的防裂效果。根据断裂力学的理论,如果面层与基层完全失去粘结就可以完全消除由于基层开裂而对沥青面层的应力集中,但是这种方法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实施的,采用低模量的中间夹层却是可以实现的,中间夹层通常具有较低的弹性模量且能承受很大的应变而不破坏,在路面结构中它能依靠自身的塑性变形来吸收应力,不致把很大的应变传递到面层上。国内外对此类防裂措施开展了不少试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1)橡胶沥青封层(SAM)和应力吸收膜(SAMI)。
国外曾采用SBS和EVA(乙烯醋酸乙烯)橡胶沥青应力吸收中间层(ASMI)防止反射裂缝,具有一定效果,证明其可以减少和延缓反射裂缝。这是一种高弹性低劲度的软夹层,厚度为10mm~50mm,模量为10MPa~100Mpa。其作用为降低基层与加铺层之间的粘附阻力,使二者易于蠕动、滑移,从而减少温度下降引起的反射裂缝。同时,由于隔开了接缝(或裂缝)端部,它可以降低加铺层底面的载荷能力。
2)此外国内外尚有采用开级配沥青混凝土(沥青碎石)作中间层,但严格讲,沥青碎石仍具有较高模量,能传递裂缝尖端的高应力及应变,虽然该层较厚时具有较好防裂作用,但不经济。
3)Strata系统是美国KOCH公司专门针对反射裂缝而开发的,其胶结材料采用高弹性的聚合物材料,集料最大粒径为9mm,混合料弹性模量较低,承受变形的能力较强。武黄高速公路在国内首次大面积的引进了Strata应力吸收层系统,从运营一年的情况来看,其防裂效果很明显。
结语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由于其承载能力强,且经济性较好,得到广泛的运用,然而如何避免其缺点,发挥其优势,较好地防止其早期损坏,一直是困扰广大公路技术人员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在实际的路面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工程人员应采取必要的措施来预防反射裂缝的产生。
参考文献
0.前言
通过大量的工程实践和理论分析表明,钢筋混凝土构件基本都是带裂缝工作的,对缝宽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要求的裂缝,对结构使用无大的危害,是允许其存在的。当混凝土裂缝的宽度超过规定的限值时,会影响建筑物和构件的适用性和耐久性,不仅有损外观形象,还会造成钢筋外露、腐蚀,减小建筑结构抵抗荷载的能力,降低建筑结构的整体性和刚度。本文针对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工作中积累的经验,提出防治措施。
1.钢筋混凝土建筑物裂缝的成因分析
1.1荷载裂缝
此类裂缝是建筑物在荷载作用下,变形过大而产生的,主要是由于结构设计不合理,施工方法不正确,承载能力不够以及地基不均匀沉降等原因造成的。裂缝出现的部位主要集中于受拉或受弯区域以及受震动严重的部位。
1.2温度裂缝
水泥水化是一个放热的化学反应过程,其间产生一定的水化热。混凝土是热的不良导体,特别是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高,表面暴露在空气中,散热快,内部热量散发不出来,使混凝土内外截面产生温度梯度,特别是昼夜温差较大时,内外温度差别更大,内部混凝土热膨胀变形产生压力,外部混凝土冷缩变形产生拉力,由于此时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较低,当混凝土内部拉应力超过其抗拉强度时,混凝土便产生裂缝。这种裂缝一般会在混凝土浇筑后的3到5天产生,最初是很细的裂缝,随着时间的发展继续扩大,甚至会出现贯穿的情况。
1.3干缩裂缝
此类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拌合物在浇捣完毕后,其内部的水份一部分泌出流失,一部分被水泥水化所用,还有一部分被蒸发,造成混凝土体积缩小。特别是在炎热或大风干燥的天气条件下,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过快加之混凝土本身的高水化热等原因造成混凝土产生急剧收缩,而此时混凝土强度几乎为零,不能抵抗这种变形力而导致开裂。从混凝土中蒸发和被吸收水分的速度越快,干燥裂缝越易产生。裂缝位置多在混凝土表面,形状不规则,长短不一,深度一般不超过50毫米。
2.钢筋混凝土建筑物裂缝的控制措施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混凝土有裂缝是绝对的,没有裂缝是相对的,所以对混凝土建筑物裂缝的防治目标,就是将其对建筑物的危害程度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为此在实际工程中应从设计和施工两方面着手,共同预防和控制混凝土建筑物裂缝的产生。论文参考网。
2.1设计方面
2.1.1合理的建筑平面选型
建筑平面选型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力求简单。平面复杂的建筑物,容易产生应力集中而造成墙体及楼板开裂。合理增配构造钢筋提高抗裂能力,尽量避免结构断面突变产生应力集中,在易产生应力集中的薄弱环节采取加强措施,适当增加附加筋,以增强其抗裂能力。设计人员应重视构造钢筋的配置,选择构造钢筋的直径和数量要适宜。 从设计上说,构造钢筋很重要,结构设计经常忽略结构约束性质,从而产生构造性裂缝。所以,配筋不但要满足结构承载的要求,而且还要满足混凝土正常使用的要求,合理增配构造钢筋有利于提高抗裂能力。
2.1.2减少地基的不均匀沉降
合理布置纵横墙,纵墙开洞尽可能小。控制建筑物的长高比,长高比越小,整体刚度越大,调整不均匀沉降的能力越强。此外在基础设计方面可以采取调整基础的埋置深度、地基计算强度、垫层厚度等方法来控制地基的不均匀变形。
2.1.3合理设置变形缝
设置变形缝的位置和缝宽的选定要适当,构造要合理。可以把伸缩缝、沉降缝和抗震缝合并设置。因为建筑物长期暴露在大气中,承受反复的骤冷骤热,干湿作用等,所以除严格按照设计规范要求设置伸缩缝外,还应考虑其所处的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当结构体突变或者设置的伸缩缝间距偏大,超出规范要求时应采取有效的防开裂措施,如增大配筋率、通长配筋、设置后浇带、改善混凝土级配等。
2.1.4加大保护层厚度
适当加大保护层厚度,可以提高保护层的质量以及密实性,降低其渗透性,予以阻止或者延缓混凝土的碳化速度,提高劈裂强度。地下结构保护层厚,要加钢丝网;楼板要布设设备管线,也要适当增加楼板厚度。
2.1.5加设次梁减少裂缝
在现代设计中,现浇板的宽度越来越大,长度越来越长,而楼板的厚度却不能太大,如果在板下面的适当部位增加次梁,就可以增加板的刚度,减少板的挠曲变形,从而达到不出现危害性裂缝的目的。没有条件设置次梁时,可以在易裂的边缘部位设置暗梁,提高该部位的配筋率,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有效地防止裂缝的产生。论文参考网。
2.2施工方面
2.2.1注重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和配比
混凝土中如果采用吸收率较大的骨料,干缩较大,骨料含泥量较多时,会增大混凝土的干缩性;骨料粒径较大,级配良好时,由于能减少混凝土中水泥用量,所以混凝土干缩率较小。
混凝土原料的配合比应根据工程的要求,如防水、防渗、防辐射等进行认真分析,选择最优方案。混凝土的水灰比应在满足强度要求及泵送工艺要求条件下尽可能降低。混凝土中掺入粉煤灰不仅能替代部分水泥,而且粉煤灰颗粒呈球状,可起到作用能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和可泵性,且可明显降低混凝土水化热。为了满足混凝土坍落度的要求,若只增加水泥用量,则会加剧混凝土干燥收缩,明显增大混凝土水化热,易引起开裂。因此,除了调整级配外,可掺入适量减水剂。
2.2.2强化混凝土浇捣工作的要求
混凝土的浇捣技术对混凝土密实度很重要,泵送流态混凝土同样需要振捣,大体积混凝土在浇捣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泌水,应及时排除,有利于提高质量和混凝土的抗裂性。浇捣时振动棒建议采用垂直振捣,行列式排列,根据不同的混凝土坍落度正确掌握振捣时间,避免过震或漏振,应提倡二次振捣、二次抹面技术,以排除泌水、混凝土内部的水分和气泡。严禁混凝土散落在尚未浇筑的部位,以免形成潜在的冷缝或薄弱点。混凝土浇到面层时,表面应抹平压实,以排除泌水、混凝土内部的水分和气泡,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
2.2.3采取合理的养护措施
保温养护是混凝土施工的关键环节,其目的主要是降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块体的内外温度差值以降低混凝土块体的自约束应力。一方面应尽可能减少入模温度,另一方面应采取保温养护,以减少内外温差。浇筑体的混凝土缓慢降温是重要环节,越慢越好,为混凝土创造充分应力松弛的条件,与此同时还要在养护中使混凝土保持良好的潮湿状态,这对增加混凝土强度和减少收缩是十分有利的。混凝土的拆模时间可根据工程部位具体情况确定,应尽可能多养护一段时间。及时回填土是控制早期、中期开裂的有力措施。论文参考网。土是混凝土养护的最佳介质,施工经验表明,迟迟不回填图的暴露工程裂缝最多。
3.结束语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在充分了解混凝土裂缝产生机理的基础上从设计和施工两方面加强质量管理,采取科学合理的技术措施,可以有效的将混凝土裂缝控制在规范允许的范围之内,从而保证建筑物达到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的设计要求,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张雄.混凝土结构裂缝防治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2]王铁梦.工程结构裂缝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中图分类号:U41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水泥混凝土路面作为主要的路面结构形式从2003年我区农村公路建设中得到飞速发展。从这些公路的使用情况来看,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返修率较高,且返修时间较长,严重影响公路的正常使用,最严重的病害就是开裂破坏,如何防止水泥混凝土路面开裂无疑是一项重要且紧迫的任务。
1 水泥混凝土路面开裂产生的原因
导致水泥混凝土路面开裂的原因较多,通常有路基不均匀沉降、汽车严重超载、路面基层不合格、水泥混凝土本身质量问题、施工过程中水泥混凝土的收缩开裂等。下面就路基不均匀沉降及施工过程中水泥混凝土收缩开裂为主进行分析。
1.1 路堤不均匀沉降
路堤是以土石为原料,经机械压实而形成的,它须经过相当长时间的排水固结沉降后才能趋于稳定。如果整个路基均是以土填筑的,且沉降是均匀沉降,则不会引起水泥混凝土路面开裂,问题是路基有路堤和路堑,路堤的高度不同,路堤所经过的地段地质情况各异,就会导致路基出现不均匀沉降。
由于路基的不均匀沉降,引起水泥混凝土板受力状况发生变化,水泥混凝土路面板抗压强度较高而抗拉强度相对较低,一旦大吨位车辆行驶,对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的拉应力将会超过水泥混凝土面板本身的抗拉力而被拉裂,产生裂缝。
1.2 施工时水泥混凝土收缩开裂
施工时水泥混凝土收缩开裂。收缩可分为冷缩和干缩,在动荷载反复作用下因疲劳破坏而开裂。其中疲劳破坏除车辆作用外,也与板内收缩应力有关。在限制条件下,水泥混凝土收缩变形会引起内部很大的弹性拉应力,此应力随着水泥混凝土弹性模量的增大和收缩量的增加而增大,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在应力的作用下会发生一定的徐变,徐变后的拉应力增长超过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的抗拉强度时,水泥混凝土路面就会开裂。
再者,面层和基层间存在很强的摩阻力,这是不容置疑的,但这种摩擦力到底有多大,对路面使用性能有多大影响,目前很难精确计算。但对于层间摩阻力,这种摩阻力不仅仅是物理学上的摩阻力,因为面层和基层间的约束力不是纯物理学上的力学结构模型,它是由静摩擦力和层间粘接剪应力组成,这也无疑增加了水泥混凝土路面自由伸缩的约束力,使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内应力多元化。
以上两个方面均已表明引起水泥混凝土路面开裂的原因是水泥混凝土板内产生较大的拉应力,当这种拉应力超过水泥混凝土路面板所能承受的能力时,水泥混凝土路面就出现开裂。
2 水泥混凝土路面防裂
2.1 针对路基不均匀沉降
2.1.1 搞好基底处理
路基是线形工程,它所跨越的区域较大,遇到的基础地质条件不同。不同的地质条件,特别是不良地质条件的基床,对路基质量是一个较危险的影响因素,如处理不恰当,或处理不彻底,则在其上填筑路堤或铺设底基层,均会造成意料之外的过大的沉降。
2.1.2 搞好填切交界处的处理
填切交界处是路基沉降的易发区,当路堤在斜坡上或填切交界处,或原有路堤上或路堤处在垂直路中线测得的坡度大于1:5时,应把原地面挖成台阶,台阶宽度不应小于Im,用小型机具进行夯实并向内侧倾斜2%。在铺筑水泥混凝土路面时,在该处宜设置伸缩缝。
2.1.3 搞好台背填筑
目前,从建成通车的公路来看,构造物台背跳车是通病,然而最明显的是台背沉陷或错台,主要原因是台背回填质量差。为此,在施工中应做到:台背填筑要求每层松铺厚度不得大于20 cm,压实度不得小于95%,回填材料最大粒径不大于15 cm,且应有良好的级配和透水性。
2.2 针对施工时水泥混凝土收缩开裂
2.2.1降低水泥混凝土收缩量
降低水泥混凝土收缩量,主要是采用膨胀技术,该技术在许多工程项目中被采用。主要用于水泥混凝土的防裂、消减应力、防水、防渗等。其基本原理就是用膨胀来补偿或抵消水泥混凝土的收缩,以降低水泥混凝土的收缩拉应力,防止路面开裂。在水泥混凝土的配制过程中,可采用膨胀水泥或在水泥中掺入膨胀剂来实现这个目标。
2.2.2 减轻层间限制
减轻层间限制,就是拓展水泥混凝土板的伸缩自由度,减小水泥混凝土面层间的伸缩自由度,减小水泥混凝土路面各层间的粘接力。
消除层间粘接剪应力的方法很多,如:涂油、铺油毡、确保基层平整度等。通过试验对比:确保基层平整度,采用塑料薄膜隔离的方法,施工简便,既起到隔离作用,又不影响层间传力效果,价格也便宜。通过几个工程实践应用,效果良好。
2.2.3适时进行路面锯缝
施工阶段温度应力大于水泥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就可能发生施工断板。分析水泥混凝土凝固过程中的抗拉强度,与温度应力对比,判断发生断板的条件,最后根据温度确定锯缝时机。
从水泥混凝土板凝固阶段的湿度特性来说,在水化热、气温和日光辐射的作用下,板温随着浇筑时间不同在不同时刻出现峰值和谷值。以水泥混凝土浇筑时为0计,对于42.5号水泥来说,0~6 h为升温过程,6~12 h为降温过程。这是一个具有规律性的现象,如果暂不考虑翘曲应力和胀缩应力,6~12 h阶段水泥混凝土面板处于降温收缩状态,容易发生裂缝。而从水泥混凝土面板凝固阶段的强度特性来说,水泥混凝土早期强度以10~12 h时段增长最为缓慢,抗裂能力的增长也最慢,由早龄期水泥混凝土抗拉弹性模量的增长规律并对比上下午浇筑的水泥混凝土抗拉弹性模量,下午浇筑的水泥混凝土处于降温期间,模量值比上午低,在第10 h低2倍以上时降低水泥混凝土的温度应力有利。这就解释了施工时普遍出现的上午浇筑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容易出现施工断板的问题,因而一般水泥混凝土路面板锯缝时间以水泥混凝土浇筑后10 h为宜。
3、结论
大量的工程实践表明,路基不均匀沉降及施工时水泥混凝土收缩是水泥混凝土路面裂断的主要原因。做好水泥混凝土路面的防裂断,才能铺筑出优质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解决山区人民出行难的问题。
参考文献:
芝麻是我国主要经济作物,在油料作物中占有重要地位。发展优质高产芝麻,探索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途径,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成为今后芝麻生产发展的方向。现将淮北地区芝麻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选用新优良品种
在品种选择上,应针对影响当地芝麻高产的症结所在,因地制宜地选用丰产、稳产、抗旱、适应性强的优质品种,充分发挥优良品种的增产、稳产作用。根据多年的试验、示范种植结果,宜在淮北地区选用的品种有:漯芝16、驻芝14和01-2658等。
2精细耕作
芝麻种子小、顶土弱、主根层分布浅。在土壤耕作时要精耕细作、耙碎坷垃、保好墒,使耕层上虚下实,表土平、细、净。
3精选种子,严格消毒
要按照良种对纯度和发芽率的指标要求,在播种前进行种子精选、晒种,严格进行种子药剂处理。一般先后用0.2%福美双和0.1%多菌灵处理,可有效控制病害,并保证出苗后苗齐、苗壮。
4适期播种,合理密植
要根据气温条件、土壤墒情与品种特性,确立适播期。适期早播是夏芝麻高产的关键,一般在5月下旬适合播种,最迟也要在夏至前播种结束。
根据不同条件选择不同播种方式,一般撒播居多,尽量推广机播,确保合理密度,撒播用种量5.25kg/hm2,条播用种量6kg/hm2,常规一般用种量7.5kg/hm2,留苗密度16万株/hm2,以达到技术指标要求。
5科学施肥
(1)芝麻的施肥特点。芝麻从种子萌发到子叶苗期生长,主要依赖于种子贮藏的养分,以后生长所需养分均来自根系吸收,三要素吸收最多的时期是芝麻的盛花期至终花期。芝麻对氮素和钾素的需求最大,磷素次之。
(2)施肥技术。为达到品种优质,根据不同土壤,一般单产1500kg/hm2左右的地块,要求在施有机肥30t/hm2左右的基础上施磷肥450~525kg/hm2、钾肥60~75kg/hm2(砂姜黑土可不施)、尿素60~75kg/hm2或碳酸氢铵225kg/hm2左右,也可以补施锌肥15kg/hm2、硼肥3.75kg/hm2。另外,为调节芝麻生育,根据芝麻植株叶片宽、茎叶密生茸毛,能较好接收和黏附肥液这一生理特点,可以进行叶面喷施浓度为0.3%~0.4%的磷酸二氢钾,一般在芝麻始花期至盛花阶段喷肥效果较好,喷肥还可以和农药(乐果、敌百虫)混合使用,达到施肥、治虫2道工序一次性完成。
6灌溉和防渍
一般不干不湿的土壤最适于芝麻生长,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间最大持水量的50%,则会受旱,发生萎蔫;水量达90%以上时不利生长;饱和持水量时,发生渍害死苗。
(1)灌溉。在发生伏旱或秋旱情况下,上午10时左右看到芝麻上部叶片萎蔫,当午后高温过后,又可逐渐恢复。出现此现象时,应组织灌水,于早晨和傍晚灌水最适宜,一般采取喷灌为主。
(2)防渍。首先,芝麻生产应选用高燥地块。其次,整地时要有防渍配套措施,做到雨前不中耕、雨后要清沟。最后,要选用耐渍性强、抗病性强的品种。
7加强田管,防治病虫害
(1)间、定苗。第1次间苗宜在1对真叶时进行,并对缺苗处进行带土移栽;第2次一般在2~3对真叶时进行。3~4对真叶时按照合理密度定苗。
(2)中耕除草。芝麻出苗后,立即开始中耕除草,封行后停止中耕,一般中耕3~4次。中耕除草应做到:下雨前不锄,以免锄后遇雨受渍;地过干过湿不锄,以免伤根;有草必锄;雨后必锄。中耕除草过程还要做到“三忌”:一忌根周围6~7cm深锄伤根,易发病;二忌锄地不平易渍水;三忌锄地不清沟,遇雨排水不畅。
(3)适时打顶。芝麻适时打顶,可减少养分无效消耗,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延长根、茎、叶、蒴的功能期,使植株体内有机养分集中向蕾、花、蒴中运转,提高产量和品质。一般打顶时间,在盛花后7~10d左右,或成熟前25~30d,主要方法是去掉主茎和分枝茎顶端1~2cm生长点即可。
(4)病虫害防治。芝麻病虫害较多,在淮北地区主要发生的有真菌性病害,如:叶枯病、立枯病、角斑病;细菌性病害,如:青枯病。而虫害主要有:土蚕、蚜虫、芝麻天蛾等。具体防治方法:一般在6月底至7月初,用3911或氯氰菊脂等农药,防治土蚕2次,7月下旬至8月上旬根据田间病虫发生种类和程度对症下药,及时有效防治。
【 abstract 】 in recent years, various large public building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our country got fast development, the architect and the project owner to set the length of the seam of concrete structure demand more and more high, especially for the basement structure. This article will discuss super-long basement concrete structure crack control study design.
【 key words 】 the basement concrete structure crack control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超长地下室混凝土裂缝成因分析
超长地下室底板垂直顶板及侧板的裂缝形成主要是由各种因素带来的收缩应力所导致的。从已建的工程来看,超长地下室底板的收缩裂缝的分布基本上呈现这样一种规律:裂缝垂直于底板的长向。并且沿长向按一定间距分布。下面就从收缩应力角度分析超长地下室底板裂缝的成因。超长地下室底板在温度收缩变形作用下,混凝土会产生由两端向中心收缩运动的趋势,这一趋势必然受到地基土的约束,因此底板混凝土的全截面将出现拉应力,即水平法向应力。从工程实践可知,是设计主要控制应力,是引起混凝土板内垂直裂缝的主要应力。此外地基土对地下室底板的这种约束为沿底板长向的连续式约束,因此从端部向中心,混凝土截面上的水平法向应力将由于这种约束的不断积累而越来越大,因此。水平法向应力最大值出现在板截面的中点处。当其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板中部将出现第一条垂直裂缝;混凝土板开裂后,每块板的水平裂缝将重新分布,最大应力将出现在每块板的中部,当最大应力大于抗拉强度又形成第二批裂缝,如此继续,直到最大应力小于抗拉强度。这种裂缝的有序排列经常在工程中见到。
二、超长地下室混凝土设计施工要点
1、结构设计
超长地下室混凝土结构温度裂缝属非荷载裂缝,主要是由砼收缩变形和季节性温差变化引起的应力状态。与单纯由荷载化引起的应力状态存在较大差别。结构变形、受到约束和强度不足为非结构裂缝形成的三要素,只有这三要素同时存在时,才会产生非荷载裂缝。因此从受力机理的角度讲,解决超长地下室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方法不外乎以下三种:(1)减小变形;(2)解除或减小约束;(3)提高材料的抗裂性能。
2、施工要点
超长地下室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涉及到设计、施工、材料三方面,单一方面采取措施都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设计与施工应紧密配合,在混凝土封闭入模时期、膨胀剂的选择、预应力张拉等方面密切配合,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1)地下室底板和顶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过高,宜在C30~C35范围内选用,如果混凝土强度等级过高,水泥用量多,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的水化热高,收缩大,容易引起裂缝。
(2)严格控制混凝土原材料质量和技术指标,尽可能采用低收缩高防裂混凝土,目前设计单位在设计时一般仅规定应采用低收缩混凝土,而对收缩限值未给出具体规定,施工单位在选用混凝土时就有了很大的灵活性,无法正确体现设计意图,故设计单位应在设计文件中明确给出最大收缩量要求。
(3)在满足混凝土膨胀量、强度及泵送工艺条件时,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尽量降低胶凝材料总量、降低水灰比、提高单位体积粗骨料的用量,以控制混凝土后期收缩量。
(4)混凝土浇捣成型时间应尽量安排在春秋两季,以减小季节性温差影响;混凝土入模时应低温入模、低温养护,使混凝土终凝温度尽量降低,减少水化热和收缩。
(5)在混凝土中掺人一定比例的改性聚丙纤维,可有效的提高混凝土的阻裂能力、抗渗性和抗拉强度。
(6)当采用预应力张拉工艺时,应采用分段分批张拉,先中段后两端,在混凝土浇捣10天左右强度达到张拉部分预应力筋,可以有效防止早期裂缝的产生,还能有效减小预应力损失。
三、设计和施工中采取的防裂措施
1、后浇带的宽度及钢筋处理构造
后浇带的宽度从理论上考虑1cm宽就够了。但考虑到施工质量的要求,后浇带的一般宽度在0.6 m~1 m左右,实践中较多采用1 m。根据上述后浇带的原理:后浇带的设置目的是释放早期的收缩应力。则当后浇带处钢筋连续时,后浇带的宽度和钢筋处理方式势必影响后浇带的释放收缩应力作用。后浇带处钢筋若全部断开,则后浇带将结构分成几个独立的部分,后浇带的宽度对结构的变形没有影响。若后浇带处钢筋部分或全部拉通时,后浇带处钢筋将加大对结构变形的约束,阻碍后浇带两侧构件向其刚度中心变形,在钢筋中将会引起约束拉力,不利于后浇带作用的发挥。因此,当穿越后浇带的钢筋不能全部断开时,后浇带的间距应适当减小。钢筋中约束拉力的大小是和穿越后浇带的连续钢筋的面积、后浇带的宽度等因素有关的,穿越后浇带的连续钢筋面积越小,后浇带宽度越大,则钢筋中约束拉力越小,越有利于后浇带作用的发挥,对结构的裂缝控制越有利。
2、调整结构配筋。地下室外墙、底板均采用双层双向通长配筋,钢筋问距不大于150mm,最小配筋率提高到0.3%,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选用直径较小的钢筋。
3、混凝土中掺加符合国家规定的优质聚丙烯抗裂纤维。混凝土中掺入纤维后,水泥浆体作为砂、石等骨料的胶凝材料,同时握裹了大量的微细纤维。这些均匀分散的纤维相互搭接成为乱向分布的网状撑托系统,起承托骨料作用,从而有效减少骨料离析,减少泌水,提高黏聚性及保水性。在混凝土凝结硬化过程中,聚丙烯抗裂纤维能有效消耗能量,抑制混凝土开裂的过程,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提高了混凝土的韧性。工程中采用的产品应具备国家权威机构的无毒检测报告,聚丙烯纤维含量为100%,抗裂性能等级为一级,设计强度指标不低于400MPa。
4、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这是防止裂缝的有效措施。具体措施有:严格限制含泥量,合理选用混凝土级配,适当掺用外加剂,减少用水量,改进混凝土浇筑工艺等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加强养护是超长结构施工中一个关键的工作,适宜的温湿养护可减少收缩,充分发挥水泥的水化作用,促进混凝土强度潜在能力得到充分发挥,混凝土浇筑结束后,应铺上草袋加强保温,可以减少混凝土表面的温度梯度和延长散热时间,缓慢降温可充分发挥混凝土的应力松弛效应,提高抗拉性能。
5、减小混凝土的水化热。施工中应选择水化热较低的水泥;基础底板、地下室外墙、底板均采用粉煤灰防水混凝土,要求60d龄期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即可,抗渗等级为S6;通过合理确定混凝土配合比、掺加外加剂等方法尽量降低单位水泥用量;降低混凝土浇筑时的温度。
6、地下室项板施工结束后应及时覆土回填。因施工期间外界温湿度可能变化比较大,结构如果长时间暴露在外面,容易引起混凝上开裂。故在施工组织设计时就应该明确回填时间及措施,拆模后及时回填覆盖地下结构,避免温湿度变化引起开裂。
7、施工中还可以采取一些有利于减少混凝土收缩的方法,比如,加强二次振捣;分层浇筑混凝土;降低混凝土搅拌出机温度;延长拆模时间等。设计中也可以采取施加预应力等方法防止混凝土裂缝产。
结论
超长地下室混凝土结构设计是一个综合性问题,它牵涉到混凝土收缩徐变特性、环境气温、日照强度、结构布置、预应力技术等诸多方面,在进行复杂、超长地下室设计时,首先在结构布置阶段应尽可能采用减少结构变形约束的原则,即尽量将纵向主抗侧构件布置于结构几何中心,使纵向抗侧刚度中心与几何中心尽量重合,并减少温度变形方向竖向构件的抗侧刚度;其次温度应力计算应考虑收缩等效温差和季节性温差作用特征的不同之处,在施工时低温人模、低温养护,降低混凝土终凝温度,以减少它们的累加效应;最后应根据超长结构温度裂缝形成特点,结合采用留置后浇带、掺加膨胀剂、施加预应力等“抗”、“放”结合手段对温度应力进行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 倪文卫 钢筋混凝土地下室结构无缝施工技术[期刊论文]-浙江建筑2006,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