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与基础施工总结模板(10篇)

时间:2023-01-10 21:02:4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地基与基础施工总结,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地基与基础施工总结

篇1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根据县营商环境局《关于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坚决纠正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中“吃拿卡要”、办事效率低等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的实施方案》和县纪委监委的通知精神,为全力打造良好营商环境,规范行政审批行为,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我局认真开展了坚决纠正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中“吃拿卡要”、办事效率低等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现把此次专项整治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组织实施,成立工作领导小组

我局成立了开展坚决纠正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中“吃拿卡要”、办事效率低等问题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在局党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和驻局纪委组的领导和指导下,认真履行牵头职责,将专项整治工作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结合起来,同部署、同安排,认真研究、查找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具体措施,并认真组织实施,确保专项整治工作见实效,确保工作有序进行。我局单位主要负责人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定期听取专项整治工作情况汇报,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加强对专项整治工作的指导和督促,适时组织开展监督检查,确保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取得实际成效。

二、制定整治方案,明确责任分工

按照开展坚决纠正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中“吃拿卡要”、办事效率低等问题专项整治部署要求,我局制定了《昭平县农业农村局关于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坚决纠正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中“吃拿卡要”、办事效率低等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整治的具体内容、目标要求、工作措施、进度情况、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三、建立整治台账,推进专项整治

我局在专项整治工作中,建立了整治工作台账,逐条整改落实,按规定步骤有序推进;按照上级要求分阶段及时报送相关材料及进展情况,对未按期完成的整治事项,逐一查找原因,提出整治时限,追加整治措施,确保整治工作实效。

四、畅通投诉举报渠道,提高服务效能

篇2

工程建设和施工中,地基基础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地基基础建设质量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根基,所以其施工质量的难题也会关系到整个工程质量的好坏。

一.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1、施工准备

基础工程是各类工程项目中都不可缺少和忽视的一部分,也是工程施工的核心技术要求。在目前的工程项目中,基础工程施工之前必须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这些准备工作的科学与合理对于后续工程的开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与意义。一般在基础工程的施工之前,我们必须要做好供电、供水和交通以及场地整平工作,这些工作也被人们简要的称之为三通一平工作。

2、放线工作

在施工的过程中,放线工作是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也是其他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基础。在施工的过程中必须要根据施工实际情况和设计图纸的相关需要进行总结和分析,并且针对其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进行深入的总结,使得其中的各种不良质量隐患都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与预防。在施工中放线工作主要是根据图纸设计需要将在测定好的地面之上进行放线和具体放弃的规划,这种环节对于整个工程施工而言十分重要。一般情况下,在放线环节需要结合房屋的坐落情况和具体的工作内容进行分析,并针对施工中存在的种种质量缺陷进行严格的分析与控制。

3、基坑开挖

在房屋的放线工作完成且检测标准之后,在按照基坑的槽宽与施工要求进行挖土工作,还需要针对其中存在的种种质量问题进行深入的总结与完善。在施工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其中存在的各种质量缺陷和土质参数进行深入的分析,并且要在施工之前做好相关的安全工作。以免在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安全管理不够而引起施工安全事故。

4、基础工程混凝土浇筑

在基坑开挖工作完成且基槽验收完成之后,我们可以根据基础的结构形式进行基础砌筑。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房屋的承载要求来选择不同程度的混凝土结构,并针对其中存在的种种质量缺陷与问题进行分析与完善。一般在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主要包含模板支撑施工、混凝土浇筑、振捣、拆除模板等。

二.地基基础施工的重要性

作为工程建设的第一步重要工序,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是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的基础,并且也是包管工程建设质量的关键。现在我国的工程施工特别是建筑施工中,地基基础施工难题并没有引起充足的重视,也没有被很好的处理。总体而言,要想建设高质量的工程项目,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控制是核心。

1、现在我国工程建设地基基础施工中存在的难题

地基基础施工相比整个工程项目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可是,现在的工程建设中仍然存在着部分难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1 地基建设中的塌方难题

在工程项目的地基建设中,一个不可以忽视的难题便是地基的塌方。在工程的地基建设整个过程中,假设出现了塌方难题,必然会使地基土受到扰动,进而影响到地基的整体承载力,不但会对自身的工程建设造成危害,并且还会严重影响周围建筑物的安全,甚至会造成安全事故,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特别是在基坑开挖深度较深并穿过不一样的土层时,施工方假设不去根据不一样土层的工程特性(地基土的内摩擦角,粘聚力、湿度、重度等)来确定地基基坑的边坡开挖坡度和支护方法,就会使得边坡顶部受到堆载或外力的振动产生变形, 因此引发塌方难题。

1.2 地基缺乏保护

工程项目的地基建设中另一个重要难题便是地基缺乏充足的保护,特别是在长江以南多雨地区进行工程施工,假设不处理好地下水的难题,就会对地基建设带来严重的危害。地基的基础缺乏充足的保护,比如防水、排水措施不到位,势必导致地基进水。这样,不但会造成地基基础施工困难,而且地基的质量也会造成损害。特别是在多雨季节,一定要确保地基建设的基坑没有积水,被水浸泡的地基表层土要将其松软部分清除。

1.3 地基建设中的施工方管理不善

在地基建设中,由于施工方的疏忽也会对地基质量造成影响。假设施工人员疏忽造成基坑开挖与设计不符,将导致基坑的抗剪切力度不够,从而造成基坑的变形,影响地基建设的质量。

三.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运用到不同的施工技术,这些施工技术的运用良好地保障了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也进一步强化了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和进度。

1、房屋建筑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随着建筑工程施工规模的扩大,建筑工程的施工区域也越来越复杂,在施工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地质条件,尤其是软土地基。在软土区域,建筑工程施工需要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以提升软土地基的稳固度和硬度,保障建筑工程的安全和质量。

首先,基坑挖土施工。在对浅基槽或者基坑进行挖土时,要采取有效地能够防止建筑物基础下面的软土持力土层被扰动的措施。根据施工规定,施工人员要处理好基槽或者基坑边坡处的支撑以及放坡施工工作,以免出现坍土现象。

其次,换土作业法。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遇到软土地基时,应该对该区域进行一定的换土作业,将原有的土质较松软的土层刨除,填入一定的适当的颗粒物较小,硬度较大的新的土层,以增加地基的强度。在运用换土作业时,要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承载量还测定地基的夯实程度,并科学选用更换的材料,如砂砾、细石块等。

2、房屋建筑工程钢筋施工技术

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钢筋施工技术是运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施工技术。在运用这种施工技术时,首先应该选用质量优良的钢筋材料,保障钢筋的韧度和硬度。在进行钢筋结构的搭设时,要科学合理地制定施工图纸,根据施工图纸有效地进行钢筋结构的施工,尤其要处理好钢筋结构接洽处的连接工序,保障梁结构与承重墙结构之间的吻合及应力适中。在钢筋结构的焊接过程中,要合理的处理好热应力对钢筋材料的影响,在钢筋的绑扎、搭接、焊接以及钢筋布设等环节时,要加强质量监督,反复核查施工图纸,根据施工图纸进行科学合理的施工。在钢筋结构施工完成后,要做好检查检验工作,尤其要检查钢筋结构的稳固度和承载力

结语:

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的技术控制,施工质量的不断改进和提高,是直接关系到整体建筑工程质量的关键和基础。这就需要建筑施工单位及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紧密配合,共同努力把科学的管理办法与先进的施工技术结合起来。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龚晓南. 复合地基理论及工程应用[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篇3

引言

我国地域辽阔,每年都会频发很多不可抗力灾害。在广大村镇地区,房屋一般用砌块砌筑,有的甚至为土坯房,房屋基础薄弱,安全性不高,抗地震及洪水冲刷性能弱,由于常年地基基础的不均匀沉降,房体出现局部开裂,甚至整面墙出现倾斜,对村民居住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因此,对村镇地区的旧房危房加以研究,对其地基基础进行加固,使其满足抗震及抗洪要求,提高农民居住安全等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村镇房屋地基基础病害种类及特点

我国在几千年的农业文明中,村镇自给自足,位置分散于全国各地,范围极广,地域环境条件相差较大。地基土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比如杂填土,淤泥质土、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等。村镇居民往往按照祖辈传统方式并结合个人经验或当地风俗搭建房屋,这样的缺点是未对房屋周围地质条件进行综合的、专业的详细调查,有的房屋甚至直接建于软粘土地基上,山坡上,土质不均,地势不平直接影响着房屋的质量和安全。建造的房屋往往会出现由于地基处理不当而造成房屋不均匀沉降,进而造成房屋墙体开裂等问题。地基基础处理不当对房屋造成影响可归结为以下几方面[1,2]:(1)软土地基蠕变滑移产生剪切破坏,导致建筑物倾斜:由于软土具有天然含水量大,压缩性高,承载力低的特点,如未经处理直接在上面建造房屋,则往往会由于软土地基的承载力不足而产生渐进的积累变形,最终导致建筑物倾斜甚至倒塌。(2)地基不均匀沉降导致房屋墙体开裂:若房屋的地基土土质不同或密实度相差较大,在建造房屋时未进行有效处理,则地基将会产生不均匀沉降,进而导致房屋基础产生不均匀沉降,最终引起房屋墙体开裂,对居住安全造成隐患。(3)房屋地基下沉量过大引起房屋下沉:由于房屋地基沉降量大,形成地势洼地,雨污水不能及时排出。下沉过大,一般会伴随产生不均匀沉降,导致房屋墙体产生裂缝,整体倾斜,严重的将造成房屋倒塌。(4)房屋地基土局部失稳,反射导致房屋基础断裂:地基土由于失稳产生滑动,基础局部失去支撑,在上部建筑物荷载作用下发生断裂,严重危及房屋安全。

2 村镇房屋地基基础病害原因分析

对村镇地区进行实地考察,通过分析总结,将地基基础病害归因为以下几个方面[3]:(1)在地基基础上未施做底圈梁。村镇地区,房屋建设相对落后,一般传承祖辈传统工法,且受地域经济文化限制,很多村镇,根本无设置底圈梁概念,建造的房屋整体差,容易产生各种裂缝和发生倾斜。(2)未进行勘察设计,选址不当。房屋建造时,未对地形地质进行综合考虑,未进行勘察设计,房屋选址在软土地基上,或选在山坡、丘陵、地震分割带,泥石流影响范围内等,这些都会对房屋安全造成潜在威胁。(3)地基土长期受水浸泡,承载力降低。房屋地基周围排水设施不良,雨水不能有效排出,或地势较低,周围雨水向房屋地基周围汇集,行成积水,常年累月,对地基土造成冲刷浸泡,承载力严重降低。(4)屋顶堆载或增层,造成上部荷载增加。居民日常生活中,经常在平屋顶堆放货物或农作物,有的甚至在未经设计计算的情况下直接在原屋基础上增层改造,造成底层墙体和地基承受过大荷载,最终导致地基承载力不足而产生沉陷,墙体开裂等病害。

3 村镇房屋地基基础加固方法

3.1 基础注浆加固补强法

适用条件:适用于软土等地基加固,通过注浆达到提高地基土体强度,从而有效控制房屋地基的不均匀沉降。

浆体材料:水泥浆、水泥砂浆、氢氧化钠溶液等。

施工要点:在原基础开裂位置钻孔,在沿条形基础纵向上,布置不少于2排的钻孔,分段施工间距控制在1.5~2.0m。注浆管的直径宜选用2.5cm,钻孔时钻进方向与水平面间的夹角宜θ≥30°,这样有利于浆液流动。钻孔孔径应比注浆管外径略大,约为28mm,注浆压力为0.1~0.3MPa[4],影响半径0.6~1.2m。

3.2 加大基础底面积加固法

适用条件:适用于埋深相对较浅的独立基础、条形基础,对于原房屋的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沉降量过大或基础面积不足,房屋加层扩建的情况,也适用。

加固材料:在原基础四周加设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套。

施工要点:在施工前,应将原地基基础面凿毛,洒水湿润。对增加的面积部分,关键要保证增加的基础及原有基础要协调变形,这样才能形成有机整体,可采取的措施是在新增加面积部分的地基上设置与原地基上一样材料及厚度的垫层。

3.3 坑式托换法

适用条件:适用于房屋增层、屋顶增加荷载,上层地基土土质较好及地下水埋深较深的情况。

托换材料:混凝土。

施工要点:应在原有房屋基础下采取分段、分片、分层、对称、间隔开挖,每段开挖长度宜为1.2m左右,开挖过程中应加强对坑壁的支撑围护,开挖须满足设计深度,以设计持力层为准。开挖至设计持力层,验收合格后进行坑内混凝土浇筑,直至浇筑距原基底8cm处停止浇筑,待养护一天后在空隙部位填充补偿收缩水泥砂浆。

3.4 压入桩加固法

适用条件:对于原有建筑物地基强度低,受力条件不佳,地质条件差等情形,可用压入桩法对原地基土进行加固。

桩身材料:钢筋混凝土或钢结构。

施工要点:在施工过程中压桩须保持竖直,不可形成偏心加压情

形,对于单根桩,压入时宜一次完成,中途不得停止,封孔时,桩顶应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

3.5 灌注桩加固法

适用条件:村镇砌块房屋由于地基土质不良(如软黏土、淤泥质土等),地基承载力不足导致房屋沉降过大或沉降不均的地基加固。使用冲击钻或旋挖钻成孔,灌注混凝土,在基础下方直接托换,提高地基承载力。

桩身材料:素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

施工要点:钻机安装平整,钻进过程中受力均匀,平稳,钻孔深度达设计深度时,应及时进行清孔,清孔后应及时吊放钢筋笼并快速浇筑混凝土,成桩后,桩身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凿除桩顶浮浆层再与承台连接牢固。

3.6 树根桩加固法

适用条件:适用于大多数不良地基土的加固处理。树根桩顾名思义,形状如树根,本质属于微型钻孔灌注桩,通常由多束不同倾斜度的桩束组成。

主要材料:水泥浆液、水泥砂浆。

施工要点:树根桩的桩身直径一般选15~30cm,桩长小于30m,钻机成孔,间隔施工,钢筋笼应整根吊放,注浆应一次完成。

4 结束语

文章通过实地调研,总结了村镇房屋的破坏类型及特点,重点研究了村镇房屋的地基基础加固方法及技术,提出了适用于村镇房屋地基加固的切实可行、经济合理的加固方法,为广大农村地区的低矮房屋地基基础加固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设计及施工依据。

参考文献

[1]叶耀先.《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战略研究》第11专题:城市发展与城镇化科技问题研究,第10课题研究报告[Z].2004.

[2]葛学礼,朱立新,李永红,等.自然灾害对村镇建筑的破坏与防御[J].中国减灾,2001,11(1):38-42.

篇4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现阶段,市政建筑工程大多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作为骨架,然而钢筋混凝土的自重一般比较大,而且市政建筑工程在施工及使用中普遍存在多种荷载共同作用的情况,利用承重墙、受力柱等将荷载传递给地基,而且这种现象具有偶然性和长期性,所以就对市政建筑工程地基在使用年限内可以有效承载荷载。而且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市政建筑工程不可避免会出现沉降现象,如果地基施工质量符合技术要求,则其沉降可以降低到可承受范围内。如果地基处理不当,则有可能导致工程局部受力不均匀沉降,导致工程倾斜、裂缝等质量现象。所以,地基施工对于市政建筑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积极应对,杜绝质量隐患,施工工作人员重视地基施工技术,如果地基处理不当则会延误工期,增大工程造价,基于此地基施工的作用不言而喻,必须要提高重视程度。本文对有关市政建筑工程地基施工技术要点进行分析和探讨,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2、市政建筑工程地基施工的特点分析

2.1复杂性

我国地广物博、幅员辽阔,南北质地结构构造有很大区别,比如淤泥土、冻土、季节性冻土等土质,在这种土质之上施工必须要进行处理,还有一些地方处于地震频发区域,地基则容易变动,以此来看地基施工具有复杂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地质条件的限制,市政建筑工程地基施工勘察及施工难度不小,导致实际施工时面临复杂的技术问题。

2.2 严重性

市政建筑工程大多为基础类工程,工程完工后进行检查,哪怕是检查出地基施工有缺陷,但是很难进行修整,如果返工处理则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如果不作处理,则会存在安全隐患,没有做针对性的处理,极其容易在使用过程中造成安全事故,给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

2.3困难性

市政建筑工程地基施工的困难性是指和工程其他部位相比较而言,市政建筑工程的地基施工的难度比较大,主要是由于地基施工在地下进行,难度要比在路面之上施工要大很多,也就是难度系数大,还有就是地基属于市政建筑工程的基础位置,如果出现问题,有可能会对整个市政建筑工程的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说市政建筑工程地基施工具有很大的难度。

3、市政建筑地基施工技术要点

3.1 地基基础选择

地基基础的选择首先要确保工程整体承载力的需求,所以要按照地基实际情况对地基基础类型进行选择,比如说地基承载力足够的情况下,基础和竖向结构分布方式一致,那么可以优先选择造价经济的独立基础,如果地基土比较软,建筑物的自重比较大,为了避免市政建筑对地面的压力太大,则可以选择和地面接触面积较大,而且压力较小的筏形基础,如果地基基础土质很好,地下水位较低,可以选择人工挖孔桩的基础类型。

3.2 地基施工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地基施工技术也有所进步。比如带有前瞻性的用就处理,比如在已经发生了安全质量隐患之后的暂时性处理,比如代有针对性的夯实处理、深层处理、浅层处理等,所以市政建筑物工程地基施工技术要按照工程实际需要对地基施工技术进行选择,同时要注意两个原则,一是要注意满足地基质量的需求,二是要对施工工期、投资目标进行综合考虑。

常见的地基施工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换填土垫层法,主要是起到改善土质从而改善其力学性能的作用,对坑底土质进行清理,然后换填质量较好的土质,常规换填土包括三七灰土、二八灰土等;(2)是振密、挤密法,主要是利用机械振动、挤压等方法,从而促进地基性能的提高。常规方法包括:重锤夯实法、强夯法、表层压实法以及振冲挤密法等。除此之外,还有置换法、胶结法以及加筋法等,不一一详细介绍。

3.3 地基施工的技术要点

本文对地基施工阶段进行划分,包括施工前、施工中以及施工后。

首先,市政建筑工程地基施工前指的是施工之前的一些准备工作,为正式施工做准备,其中一定要注意施工现场地质情况的勘测和调研工作。对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进行科学合理的调研以及总结,是为了之后制定工程施工方案做铺垫,而后组织安排施工工艺流程,制定安全技术指标。对于市政建筑工程施工地有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进行预测和排查,对预警方案进行设置,如果出现安全问题则可以依照预警方案进行有针对性的、有条不紊的处理。还有就是要按照施工现场周边环境,比如说地下管道铺设,以及周围建筑物的特点等,对市政建筑工程作业方案进行设置。比如说,施工机械装置、设备、型号、材料等的确定,施工路线的确定等。

其次,市政建筑工程地基施工中是指施工中的相关技术问题。尽管现阶段我国在建筑地基施工处理方面已经总结很多理论和方法,然而在实际工程实践中依然欠缺一套完整的标准和施工规范。所以,在施工时要根据成熟地基处理技术指标进行,不能盲目凭借施工人员的经验。土地开挖时施工测量人员要对标高进行控制,不能超挖。在浇捣C10混凝土垫层过程中,需要预留出标样以及在同一条件下的试块,在做试块时还要由工程监理人员负责监督,送实验室进行养护。施工时要根据施工图纸对下料单进行准确计算,比如说利用对钢材的定尺长度对下料进行统筹安排。除此之外,绑扎之前要先清扫模板内的一些杂物,砌墙时落地的砂浆灰也要及时清理。最后,还要做好钢筋的清洁护理工作,确保模板接缝处不会出现漏浆的情况。

最后,市政建筑工程地基施工后阶段是指施工后期环节地基工程的质量检查和验收工作。在对地基工程进行检查和验收时有以下几点注意事项:(1)施工时所涉及的建筑材料必须符合国家相关安全标准,同时具备出厂合格证明。桩位要准确无误,桩身垂直竖立,接桩偏差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2)单桩静载试验时要对预制桩桩头进入基坑内预留锚固长度进行严格控制;(3)对焊接情况进行检查,不能出现缺焊、漏焊等情况。还有就是要注意压入土内的铁要进行相关处理,正常而言是涂刷防腐漆表面处理;(4)对封桩混凝土浇筑质量进行严格控制,保证混凝土的密实可靠,以及具有一定的强度,可以达到设计要求。

3.4 市政建筑工程地基施工技术的注意事项

首先,为了保证地基无渗水、漏水的情况,则需要在地基施工时护壁混凝土强度等级达到桩基混凝土的等级,而且还要做好护壁密实性改善检查工作;其次,做好地基施工混凝土配比工作,换言之混凝土配比阶段要把好原材料进场关,对原材料取料进场过程进行严格检查,科学合理的进行人工挖孔桩和机械钻孔桩的科学配比设计;最后,做好相关施工标准和技术规范,这一点实际上和选择的混凝土类型是没有关系的,比如说混凝土的初凝时间、终凝时间以及坍落度等问题。除此之外,还需要注意混凝土的粘聚性和保水性,这是市政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前提。

4、结语

总而言之,地基作为建筑工程和地面的连接处,地基施工质量的好坏对于市政建筑工程的整体稳定程度有着重要影响,假如地基基础类型选择不当,或者地基处理技术运用不科学,则会导致地基承载力下降,甚至造成建筑工程出现裂缝、倒塌等现象。因此,为了有效提高市政建筑工程的建设质量,我们要提高市政建筑工程地基施工的重要性,科学合理的采取施工技术,严格规范得制定相关方案和策略,抓住地基施工技术要点,禁止出现应付了事、不规范操作行为,给市政建筑工程留下质量隐患,最终导致工程安全事故的发生。还有就是要广泛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以弥补常规地基施工技术中存在的缺点,确保地基施工技术在整体工程建设中发挥出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宫晋太. 水泥深层搅拌地基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04)

[2] 徐金昌. 基于直接控制法在地基施工质量预控中的应用[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7(07)

[3] 武建宾. 高水位下软弱土地基的沙垫层施工[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8(01)

[4] 杨子江,张逸琳. 地基施工验槽步骤和方法[J]. 当代建设. 2009(05)

[5] 杨红. 灰土挤密地基施工的质量控制[J]. 甘肃科技. 2001(06)

篇5

1 引言

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对于高层住宅,由于上部结构剪力墙间距较密,梁柱配筋率一般都不高,且施工工艺成熟,因此造价都比较可控。而基础工程属于地下隐蔽工程,具有施工难度大、施工周期长、施工环境艰苦、占用资金较大、施工技术含量较高、工程造价控制较为困难的部分。对于高层建筑,基础工程的费用要占建筑物总造价的 1/ 6~1/ 4。不合理的基础选型,将导致工程费用成倍的增加。本文结合清远山区复杂地质情况的特点,对某房地产商品房工程中刚性桩复合地基、钻孔灌注桩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出在此地区山地工程中复杂地质条件下合理、经济的基础形式。

2 基础选型及计算分析

2.1冲孔桩基础选型

1#楼建筑总高度96米,共31层,基坑开挖后基底地层主要分布有2-1层粉质粘土、层2-2残积砂质粘性土、层3-1全风化花岗岩、层3-2强风化花岗岩,局部为层3-3强~中风化花岗岩,天然地基均匀性差。首先我们按冲孔桩基础进行设计。采用1直径1米、1.2米两种直径冲孔灌注桩,桩身混凝土强度为C35。 本工程地下室底板面绝对标高为58,基础厚度暂按1.2m,则计算时桩顶标高取为56.8m。

当采用冲孔桩基础时,1米直径的桩共32根,1.2米直径的桩共8根,预计桩长为18米。承台高度为1.2米,承台总面积为150O。

2.1素混凝土刚性桩复合地基筏板基础

因本工程工期较紧,我们结合CM桩的设计方法和施工工艺,对1#楼采用素混凝土刚性桩复合地基筏板基础,素混凝土桩采用合金钻头施工成孔、管内泵压混凝土成桩。将塔楼范围根据地质情况,分成两个区间。一区基底处于粉质黏土,取fak=220kPa;二区基底处于残积砂质粘性土,取fak=240kPa。

刚性桩复合地基计算过程如下:1.塔楼素混凝土刚性桩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一区:钻孔JK93 二区:JK96)根据土的物理指标与承载力参数之间的关系,

Rck=u∑qsia Li+αqpa・Ap (JGJ 79-2012 7.1.5-3)

桩身验算:Ra=0.25×Ap×fcu=0.25×0.252×π×20×103=981.25KN (JG79-2012 7.1.6-1)

取Rck =600 kN

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1.塔楼取上部荷载标准值:Pk=500kPa

fspk=(ηcmcRck)/Apc+(ηMmMRMk)/ApM +ηs(1-mc-mM)fak (DBJ/T 15-79-2011 4.3.1)

其中: fspk――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承载力计算:

一区:一共布置素混凝土刚性桩80根,基础面积A=147.7m2。

Apc=0.19625m2 mc =80×0.19625/147.7=0.1063

fspk=1×0.1063×600/0.19625+(1-0.1063)×220×0.90

=501.9kPa >Pk=500kPa 满足承载力要求。

二区:一共布置素混凝土刚性桩264根,基础面积A=505.9m2。

Apc=0.19625m2 fspk=1×0.1024×600/0.19625+(1-0.1024)×240×0.90

=507.00kPa >Pk=500kPa 满足承载力要求。

总共需素混凝土刚性桩344根,平均桩长为7米。

塔楼范围,筏板基础厚度为1500mm,面积为600O。

根据以上两种基础的计算结果,对两种基础进行经济性分析。具体结果详表3。

2.2 经济性比较

冲孔桩基础造价:灌注桩按850元/米计算,桩施工造价40X18X0.085=61.2万

承台及承台、筏板钢筋按每平方160kg考虑。混凝土按420元/立方米,钢材3500元/每吨考虑。承台范围造价:150x0.042x1.2+150x0.35x0.16+350x0.4x0.042(塔楼范围的底板)=23.73万元。超前钻40x0.15=6万元,共计90.93万。

素混凝土刚性桩筏板基础:素混凝土桩按120元/米计,共344x7x0.012=28.89万元。筏板基础:600x1.5x0.042+0.35x600x0.16=71.4万元,土体挖填方费用1.2万,共计101.49万元。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冲孔灌注桩造价比素混凝土刚性桩筏板基础要低,但是考虑到工期对房地产开发的影响,且灌注桩成孔工艺较复杂,操作要求较严,易发生质量事故,且技术间隔时间长,不能立即承受荷载,冬季施工困难较多等缺点。我们建议采用素混凝土刚性桩基础。

3 结论

本文通过工程实际情况,对清远地区某山地工程中的刚性桩复合地基和灌注桩复合地基进行比较、分析。在场地起伏较大,地基土分布不均匀,如果施工时间不受限制的情况下,单从造价上比较,冲孔灌注桩基础要好于复合地基。但是地基承载力较高,采用素混凝土复合地基筏板基础可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时,复合地基的施工速度快,造价跟冲孔桩差别不大,综合效益要好于冲孔灌注桩基础。

参考文献

[1] 建筑桩基础技术规范 JGJ94-2008[s].

篇6

随着当前社会发展的不断加快,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是采用相应的技术手段进行分析与总结的过程,其在施工中,利用各种先进的施工手段和控制措施进行管理,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避免不了由于人为或者自然因素所形成的各种建筑缺陷。这就使得当前建筑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对各种病害的处理手段和处理方式也在不断的完善,在施工的过程中,人为影响是建筑物并还出现的最主要的方式,其在施工的过程中要建立健全各种完善的管理措施和规章制度,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施工要素进行完好统一的施工模式。其主要的形式是由于场地勘察,设计、施工、使用和维护管理等方面的不当所造成的,这些人为因素是造成当前建筑物缺陷的关键,但是其在施工的过程中是最容易被控制的过程。

一、建筑物发生裂损,倾斜的原因分析

1、设计工作的失误

在建筑工程施工和设计的过程中,对当前环境认识的不够完善,对各种设计方式和设计手段的应用不够准确。可综合考虑节能和隔声的围护结构主要有外墙,外门、窗等,利用相关的是技术手段对建筑工程中的各个方面进行严格的控制和设计。由于设计者在建筑物设计的过程中对施工环境和施工技术方法认识的不够,设计工作失误:许多设计人员对地基基础问题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使得在设计的过程中吧各种复杂的问题采用简单化的方式进行处理,是的当前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各种缺陷不断的涌现。据建设部1993~1996年的重大工程事故统计,由于建筑设计过程中出现的的失误问题使得建筑物在施工和控制的中事故较多,成为当前建筑施工总数的比例不断的增大。

(1)建筑物基础设计时,没有掌握地基土性,缺乏认真方案比选、专家论证,采用的基础形式不当而发生事故

(2)在深厚淤泥软土地基上,错误选用沉管灌注桩、沉管夯扩桩等基础形式,经常发生缩颈、离析、断桩和桩长达不到持力层等事故。

(3)在填土、软土或湿陷性黄土等厚薄不均地基上,采用条形或筏板等基础方案,导致建筑物倾斜。

(4)采用强夯处理地基时。由于夯击能量不足,影响深度达不到加固深度的要求,没有消除填土或黄土的湿陷性,如果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地基浸水,必然造成建筑物下沉、倾斜或裂损。

(5)对于欠固结的填土、淤泥等软土地基,地面大量回填堆载,采用桩基方案时,如忽视负摩擦力的作用与计算,常发生布桩数量不足,导致桩基过量沉降、断桩等严重事故,使建筑物开裂或倾斜。

(6)同一栋建筑物上选用两种以上基础形式或将基础置于刚度不同的地基土层上,易发生严重事故。

(7)对于软土地基或建筑物形体复杂、高度变化较大时,必须按照变形与强度双控条件进行设计,以确保建筑物的整体均匀沉降。如只做强度验算,将会使建筑物发生不均匀或过量沉降。

(8)设计人员不熟悉或没有认真学习、掌握国家颁布的现行有关技术标准。等等。

2、施工方面的失误

(1)基础工程施工质量低劣:施工部门偷工减料,弄虚作假,随便减少配筋,降低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劣质钢材乃至缩小基础尺寸,减少基础埋深,基础施工放线不准确等。

(2)地基处理方面的原因:目前地基处理手段多,这方面的问题也很多,如桩端未进到设计持力层;桩径未满足设计要求;强夯未达到有效的影响深度;振冲碎石桩未达到振密效果;检测手段不合理或未能正确反映实际情况等等。

(3)地下开挖引起地面建筑物的裂损:城市由于修建地铁、地下街等地下建筑物,或者矿区开挖采矿、采煤巷道引发地面沉降,造成地面建筑物的下沉、开裂、倾斜等损害。

(4)相邻深基坑施工引起建筑物的损坏:在高层建筑基础工程施工中,由于深基坑的开挖、支护、降水、止水、监测等技术措施不当,造成支护结构倒塌或过大变形。

二、裂损,倾斜建筑物治理方案的制定

1、制定建筑物正式纠倾扶正和加固方案时,应当充分掌握并具备以下各项条件:业主的要求和建筑物重要程度;实际倾斜和开裂情况;建筑物纠倾时是否有人居住,周围环境条件;地基土质和新补充的勘探资料;基础的损坏情况;原建筑物发生倾斜原因的分析结论;原建筑物检验鉴定结果及纠倾可行性的报告;经现场试验验证的纠倾技术的可行性;与纠倾工程有关各方的协议书等。

2、制定纠倾扶正和防复倾加固技术方案,要在有经验的专家指导下,进行反复分析比选。承担纠倾工程的技术主管应当充分熟悉各种纠倾方法,并对其适用条件有正确判断。

三、建筑物纠倾加固的施工技术要点

根据纠倾工程设计方案应编制施工计划,并要注意以下内容:

1、对整体刚度较差的建筑物,纠倾施工前先进行破损部位或建筑物整体的加固施工,防止建筑物在施工时发生倒塌。

2、要考虑建筑物地基在纠倾施工时可能产生的附加沉降,并估计纠倾后建筑物地基可能持续的变形(即滞后的回倾量),在纠倾施工时及施工后要加强现场观测,并要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3、施工前要对相邻建筑物及地下设施进行一次检查或测量,要与对方协商或签订协议,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四、防复倾加固技术

为了防止纠倾后建筑物再度倾斜,应在纠倾施工前或施工后,进行防复倾的加固。防复倾加固有以下几种常用的方法:

1、抬墙梁法:采用预的钢筋混凝土梁或钢梁,穿过原房屋基础下,置于基础两侧预先做好的钢筋混凝土桩上或支护墩上。

篇7

中图分类号:TU97 文献标识码: A

地基是指建筑物下面支承基础的土体或岩体。高层建筑的全体重量由地基来承受,地基是深埋在地下起承重作用的部分。地基以上用来传递这种重力的部分被称作基础,这些年由于基础施工设计不当最终影响施工总体情况的问题不断出现,通常来说人们往往认为一个建筑的上层部分是最难以规划和设计的。实际上相反,地基和基础由于处于重量承载的关键位置,它的形状构造和材料都要经过严格的挑选才能获得最可靠的保证,为了确保工程质量按时完成,选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做出探究,并将其推广讨论,获得更广泛更优秀的意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及时总结经验,讨论分析,下面的一段文字可以总结一些必要条件。

一、高层建筑基础设计与选型条件

1.1选型条件

现在这个时间来看,建筑业能够快速提升自身的水平但是不能满足人类更加快速的对于建筑物质量形态水平的要求。因此应大力推进建筑业的发展,地基当中不完善之处主要体现在地基的设计硬度不够,对于地震的防御等级也不够,另外还有沉降过程无法对称,对建筑物的安全提出挑战,这就需要设计者牢牢把握时机状况。针对于地基有很多种手段来提升它的合格度,但是每一种手段针对于不同的客观地理条件与气候,在实际运用时要区分好各自的性能,在哪里运用最合理,哪里应用不合适,从而针对性的选用某种措施来达到最好效果。

有这样几个设立理论是必要关注的。第一,地基的上层重量总和要考虑在内,不能超过地基的承受上限,实际上至少要留有一定的空余数字来避免突发状况。第二,翻地的时候可能会产生变形,难以避免,但是要缩小到一定范围,避免因为地基状况牵连到上层结构的破坏或影响正常使用。第三,地基的强度和寿命要做一个检测并预测,保证地基的状况与建筑的状况相适应。

1.2 基础设计

地基的设计除了要遵守通用的建筑规范之外要考虑设计者的具体要求,进而通过检测单位来进行客观环境的勘察,做出一份详细又科学的地质报告,对可行性进入深入探讨,一定要针对此刻所要开工的地点而不是以临近地质报告作为自身的参考性数据。土层较软的地方沉降的几率会增大,要做好硬度处理,预防土质原因造成的变形。着重强调不能将一片面积的软土直接作为地基,虽然它的完整度较好,实际上不能达到硬度标准。应该进行严格的规划,不可存在侥幸心理。地基选型也要充分考虑整个建筑的预期规划,构造承载能力,对地震防御的水平以及与周围建筑物相和谐,将地基问题放入整体施工的大环境进行处理,上下要协调一致,各部分的功能能够充分发挥,相互依存,相互提升能力,成为一个有机结合的建筑整体。地基的材料选用设计可以参考临近工程的材料,但是应保证二者所处的情况大致相当,在这个前提下对临近建筑物进行分析,其是否合理,能否照抄或是改进。发现临近建筑物所面临的问题,比如说地基下沉不均匀,原因何在,本建筑物通过怎样的方式可以避免相同的结果。设计方面要运用合理的逻辑思维进行判断论证,是建筑物的施工有理有据,完成后的质量也是可圈可点,杜绝依赖侥幸心理施工的现象发生。这要依靠一支有经验有想法,成熟而踏实的队伍来保证其快速实现。通过现场监工来达到提升效率和水准的目的,这是对施工人员技术和水平的重视性措施,能够促进其向着更加正规的方面进行,应大力得到提倡。

二、高层建筑地基施工的质量控制

2.1 高层建筑地基的测量放线

高层建筑的测量放线工作是建筑地基施工中的基础性工作,精确、详细、周密的测量能确保地基工程顺利安全的施工,并为上部结构的安全性提供有效的技术保障。高层建筑的测量放线对工程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在工程质量管理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放线过程中要充分的利用好手中的科学仪器,提升施工质量。地基施工中利用新仪器和新的技术手段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这就要求工程测量人员要不断的掌握和学习新的知识和新的仪器,为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提供更为精确和周密的数据而服务。

2.2高层建筑地基的施工材料控制

高层建筑地基的施工材料控制是确保地基安全性的重要组成部份。地基材料的质量决定着整体工程的质量,在施工中要确保原材料的达标性,既原材料一定是出厂合格产品并符合工程本身的技术质量要求。在地基施工的每个阶段都要严把质量关,控制好原材料的质量,以此提高地基工程的施工质量。在原材料的把关上,要对材料的供应商进行资质审核,有必要的进行调研的,可以去原材料生产单位进行调查研究,确保原材料的真实性。施工中进场的原材料必需由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进行统一严格的检查与审验,生产厂商对于每批的进场材料都要出具质量检验报告和合格证,有必要的还需进行化学试验,确保原材料的生产质量。

2.3高层建筑地基水泥灌桩的质量控制

高层建筑地基多采用水泥灌桩技术进行地基基础的加固施工,钻孔灌桩技术中每个施工步骤都对地基的施工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钻孔和水泥灌桩是工程质量的关键。施工前对钻孔机器进行周密的检查,确保底座和顶端的平稳,避免施工过程中因底座的移位和下陷影响了灌桩的质量。当钻机达到设计高度后,需对孔径的大小,钻孔的深度和垂直度进行详细的检查,达到设计标准后请监理工程师对钻孔进行合格性检验,并填写钻孔检验记录,完成钻孔工作。灌桩进时所采用的原材料主要以混凝土为主,目前较多的施工单位都采用成品泥浆进行钻孔灌桩,这就要求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要对进场的泥浆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在施工单位质量检验人员的检验的同时认真审核确保使用材料符合要求。

2.4 管理体系和人员管理

高层建筑的地基施工中,要完善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促进质量控制的实施,建立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是保障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的关键。高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控制得益于企业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通过全员、全过程的质量监控及施工过程记录、监理等有效保障高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为工程质量打好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高层建筑的地基施工一方面是客观条件允许的程度,而最主要方面使施工人员对材料的利用和把关程度来保证的,施工人员的素质要体现在熟练操作的程度和理论经验的积攒,二者相互融合为施工建设提供合理的人才储备,依靠监管的方法使其有一个激励性与检测性的过程,来保证地基施工向着更好更完善的方向发展,对人才的掌握是对施工建设的重点。

参考文献

[1]张旭东. 建筑地基处理方案的比选[J]. 煤炭工程

篇8

引言

地基处理是土建工程施工建设的重要内容,对整个工程质量的提高和工程运用有重要影响。为提高地基施工质量,必须根据施工需要选用合理的施工技术。另外软土地基是土建工程施工的常见类型,影响土建工程质量提高和正常使用。因而施工中必须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对软土地基加固,确保土建工程施工质量。

1.土建工程软土地基沉降的原因

软土地基如果没有处理到位,容易出现沉降现象。总的来看,引起软土地基沉降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1地质原因。主要表现为地下水丰富,软土地质地层分布等原因。由于土建工程的规模较大,不同部位软土地基出现沉降现象不尽相同,会发生不均匀沉降情况。对土建工程的负面影响大,必须采取加固措施,预防软土地基不均匀沉降现象。

1.2结构原因。随着施工推进,土建工程自重会增加,在自重作用下土建工程会出现下沉现象。同时为保证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对不同地基施工部位往往采用不同施工技术,一般对地质条件好的地方,为节省施工时间,运用人工挖孔桩施工技术。而对地质条件差,或者是软土地质施工时一般运用静力桩、振动桩进行施工。由于施工技术不同,土建工程不同部位出现不均匀沉降,不仅影响整个土建施工质量,还对后续工程施工带来不利影响,严重的话甚至会降低土建工程质量,影响土建工程施工安全。为预防这种现象发生,对出现的病害进行有效处理,施工中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合理的软件地基处理技术,提高土建工程软土地基施工效果。

2.土建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管理的作用

土建工程软土地基处理中,如果地基不坚实,必然影响土建工程稳定性。而基础指的是将荷载传递给地基的下部结构。地基承担的是整个结构的荷载,因此必须具有足够强度,防止出现破坏和失稳现象。所以为确保土建个的稳定性,必须控制沉降,使沉降不超过地基变形允许值。在满足这些条件的基础上,尽量选择埋深不大,按照普通施工程序就能修建的基础类型。也就是尽量利用天然地基,如果天然地基不能满足要求的话,需采取措施对地基进行加固,在处理后的地基上修建土建工程基础,以满足施工需要,为接下来土建工程建设做好准备。

3.土建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管理对策

土建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施工中,有很多不同的技术类型。而桩基础施工技术是比较常见的技术,在土建施工中有着广泛的适用性。具体施工中,桩基础将结构上部较大荷载传送到较深坚硬土层上,从而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地基形变。实际工程运用中,桩基础具有承载力高,施工方便,沉降量小等多方面优势和特点,土建软土地基处理施工中有着广泛的运用,施工中比较常见的技术包括以下几种。

3.1静力压桩技术管理对策。与传统打桩施工技术相比而言,静力压桩有自身显著特点,它改变传统打桩施工技术噪声大,污染严重的情况。该技术不仅噪声小,环境污染小,而且施工速度快,施工质量高,主要适用于软弱土层地基施工中。通过利用静压力,将预制桩逐节压入土建工程地基中。静力压桩除具有污染小,环境破坏小等特点外,还能节约钢筋使用量,减少混凝土使用量,节约工程成本,收到良好的经济环境效益。所以在土建工程地基基础施工中,需根据具体需要采用静力压桩施工技术,以取得更好的效益。

3.2振动沉桩技术管理对策。该技术利用固定在桩顶部振动器所产生的激振力,通过桩身使周围颗粒受迫发生振动,从而大大减小桩表面与土层间的摩擦力,在自重和振动力共同作用下,桩体下沉入土层中,从而实现稳定土建工程地基基础的目的。该技术施工中需要的设备较简单,不需其他辅助设备。并且体积小,适应性好,操作简单方便,工程质量好,施工效率高,在土建工程软土地基处理中有广阔的适用范围。

3.3灌浆加固技术管理对策。该技术的工作原理是,采取适当措施对软土地基土壤进行改良,从而实现加固地基基础的目的。具体施工步骤如下:利用钻机将钻孔钻入设定的软土基础层,然后利用高压灌浆设备,将配制好的水泥化学浆液从钻孔灌入软土基础地层,从而让土层和浆液发生物理和化学反应,进而胶结,在劈裂、挤压、凝结等综合作用下实现改善土体性能和结构的目的。从而确保整个土建工程地基稳定性,能实现对整个土建工程的有效支撑。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该技术前要确定软土特点和类型,合理选用灌浆用的化学浆液,实现对土建工程的有效加固,改善土体结构,稳定土建工程的地基。

3.4静力压桩加固技术管理对策。该技术工作原理如下:将土建工程承重柱重力作为反力,通过自重装置将静力压桩预制桩分节压入土中,进而改变土壤颗粒组成,结构,间隙,从而实现对土建软土地基加固。使用该技术进行加固时,对上下节静力桩连接处应该焊接牢固,保证静力压桩连续和稳定。施工中需要控制好压桩的液压和压力,同时加强施工安全管理,确保施工安全进行。压力达到设计荷载时要终桩,终桩后将压入桩和桩头钢筋与原基础钢筋焊接,同时浇筑混凝土承台,使其与基础联为一个整体。通过采用上述加固方式,能有效将上部结构荷载通过桩直接传递到坚硬土层当中,从而实现加固土建工程基础的目的。从上面的论述可以得知,这些不同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各有自身特点,在土建工程软土地基处理中应视具体情况选用,以取得更好的效果,满足地基基础加固要求,确保土建工程施工质量。

4.结束语

土建工程软土地基处理中,采用相应的施工技术和管理对策,对工程质量进行控制具有重要作用。施工中要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合理选用软土地基处理技术,遵循工艺流程,加强施工管理,提高软土地基处理效果。另外还要注重提高施工人员素质,重视经验总结,加强施工检测,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预防和处理,保证土建工程软土处理效果提升。

篇9

地基质量关系着建筑物的整体安全,只有通过合理的设计,才能满足工程建设需要,起到稳定建筑物的作用,在地基设计施工时,一定要按照化要求,合理组织工程设计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避免出现工程事故,如果出现事故,则事后补救就会出现困难,影响了工程进度,增加了成本投入。

1.1 地基设计要求

地基设计要牢牢把握好几个主要原则,要根据施工现场情况,做好地质、环境调研,力求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充分满足当地环保要求,使能源利用更加充分、资源使用不增加浪费;施工现场岩土情况,需要通过大量的测验形成工程勘察综合参考资料,用科学精确的数据指导设计,设计时,需要全面的考虑建筑结构类型、材料选择与施工条件等因素各类因素影响,通过全面精心的设计,实现技术与工艺的有机融合,设计方案可操作性,形成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方案。通过实践总结,进行地基设计时,需要严格把握好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基础底面单位面积压力一定要小于地基允许承载力,这样才能保证最大承载力,使建筑更加稳固;二是建筑物沉降值一定要小于允许变形值,这样在地进行地面部分建设时,才能确保坚固;三是地基无滑动危险,实现与地层的牢固接触。在进行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地面部分建筑物的大小,这样就能够科学合理的计算出地基承载强弱参数,所以说,地基设计时,一定要从这三个方面综合分析,不能只顾一方面,而不重视其他方面,对不符合设计理念的,要进行整改,直到达到建筑物对地基设计的要求为止。

1.2 地基施工要求

施工环节相当重要,在通过设计阶段后,就进入了整体施工阶段,为了确保建筑物安全、正常使用,则需要严格按照文字设计要求,强化施工管理与过程控制,保证地基荷载力符合标准规范,地基建设中,要全面做好质量控制,避免出现破坏、收缩、压缩、冻胀、湿陷等问题,使地基结构稳定可靠,不出现变形。

2 地基施工方法

地基施工中,按不同使用途径可以把埋深不大、只需挖槽、简单排水等普通施工叫做浅基础,通过这类工程建设,能够保证建筑物与地基的接触面积扩大,强化地基力量,同时保证上部荷载能够得到扩散,形成稳定的基础。在各类浅基础施工中,已经形成了不同的用途,一般分为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三种类型,不同的起到不同的作用。深基础主要是在浅层土质不符合工程建设要求的情况下,需要把基础进行深埋,达到巩固的目的,深基础包括桩基础、墩基础、沉井或沉箱基础、地下连续墙等,通过深基础建设,进一步分散上部荷载,使上部巨大的压力通过转移传递到周围地层或下面较坚硬地层上。深基础是当前非常多见的地基形态,不同的基础有不同的施工方法,具体施工方法如下:

2.1 桩基础

这是当前较为普遍使用的基础,是非常传统的地基处理方式。可以分别使用预制桩和灌注桩两种方法施工,形成不同的地基状态。预制桩施工主要是指将事先在工厂或施工现场制成的桩,通过长距离运输,运送到施工现场,然后再使用沉桩的方式进行沉入,确保地基稳定;灌注桩主要是在现场进行施工,在现场做好直接桩位开孔作业,通过向孔内浇灌混凝土的方式完成作业,达到稳定的目的。

2.2 沉井和沉箱基础

沉井也叫做开口沉箱,主要是通过事前预制,把上下开敞井筒进行沉入,下到地基里面,以此形成建筑物基础地基部分的建设。而沉井刚度好、强度大、抗震强,其应用范围较为广泛,一般可做为承重基础和防渗结构使用。沉箱也叫做气压沉箱,整个结构、功能、开关等和沉井相类似,唯一不同之处是在井筒下部分开一个密闭的工作室,工作室保持干燥,便于施工人员进入工作室内操作施工,保证了工程质量与进度。

2.3 地下连续墙

这类地基主要是使用专门机具在地基中进行造孔、泥浆固壁、灌注混凝土等施工,形成坚固耐用的承重或防渗结构物,保证地面建筑承载能力。这类地基主要用在水工建筑物施工中,同时也能在土木建筑挡土墙、地下工程侧墙等施工中,得到良好应用,一般情况下,要求厚40~130cm,才能达到防渗效果。

2.4 土基加固

这是一种改善施工,通过对土基施工改善地基的工程性质。从操作方式上看,土基加固方法分为换土法、碾压法、强夯法、爆炸压密、砂井、预压砂井、振冲法、灌浆、高压喷射灌浆等,不同的方法呈现不同的效果,这就需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现场环境、地质结构等做好方法选择,保证施工质量与安全,达到使用目的。

2.5 岩基加固

篇10

1基础不均匀沉降对高层建筑的危害

高层建筑在设计的过程中,其主楼和裙楼之间的所受压力都会经过一个严密的计算,因为在主楼和裙楼之间有一个很大的高度差,这就要确保建筑物的上部的结构、载荷能力、刚度都要达到一个标准,以此来保证其受力均匀。如果其结构刚度和载荷的分布不均匀,会造成内部受力与反作用力出现很大的差值,这就是高层建筑沉降产生的原因。而减少这种沉降差异就是当前高层建筑工程在基础设计与施工等环节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一般情况下,土层或者岩层等天然地基具有一定的压缩性,这种地基受到自身重力和外界附加应力的共同作用,会不断地被压密,并产生一定的沉降。建筑物基础所产生的均匀沉降不会对建筑本身造成太大的影响,并且在工程中往往可以采取预留沉降标高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但是,如果所施工的建筑物的载荷分布相差较大,各部分基础的类型、尺寸差异也比较大,一旦所采取的基础比较软弱、土层硬度分布不均匀、土层厚度变化较大,就很容易使基础产生过量的不均匀沉降,从而造成地基沉陷。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高层建筑的基础不均匀轻则会使建筑物产生墙体开裂,重则会导致建筑物的倾斜、下沉,严重时还会使建筑物倾塌。以上种种都是不可忽视的危害,这对建筑施工、人员入住都带来了安全隐患,而基础不均匀更是影响楼房使用寿命,对建筑物的经济效益具有一定的影响。

2防止高层建筑基础不均匀沉降的措施

2.1高层建筑施工的整个过程中,首先应该对建筑物进行科学严谨的设计工作,然后经过实地勘测,对高层建筑物在建成之后可能会遇到的自然影响计算在内,因高层建筑的主楼与裙楼存在很大的高度差,这就要考虑到水平侧向力对建筑的影响。2.2确保地质勘察的准确性。这样才会让设计人员可以对施工基地进行准确的分析,设计出合适的建筑类型。2.3妥善的设计建筑外观。追求建筑外在美观的前提是建筑物整体可承重量、建筑物的刚度等达到均匀受力的水平,过于夸张且拉伸的建筑外形也会对建筑受力有一定影响。2.4地基的合理设计。地基是一个建筑物的基础,设计人员在对建筑的设计上要根据上部建筑对地基所产生的荷载还有地质土质的不同进行设计,确保地基不会因为所受外在应力过大而出现变形的情况。

3改善高层建筑框架结构的措施

3.1先勘察再设计。如上文所述,先勘察地质地貌、地下水位和水文地质,然后再根据本身的技术和施工等外在条件进行分析规划,设计合理的建筑结构。3.2减轻建筑物墙体结构的自重。地基所能承载的压力值与地上载荷值是成正比的,减轻地上建筑物的重量就可以减轻上部给地基带来的附加应力。所以在选用材料的时候可以选择一些轻质的墙体材料,在不影响建筑物墙体刚度的前提下选用材质更轻的材料,弥补传统墙体材质密度过大且重量更高的缺陷,以此来防止地基的下沉。3.3在墙顶上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并且增加整体建筑物的刚度。上文中提到因不均匀沉降将会导致墙体裂缝、楼体倾斜等危害,加强整个建筑物的刚度可以防止因倾斜产生的弯曲。3.4对建筑物的荷载分布进行调整。对不同的区域设计不同的基地宽度,再配合纵横墙混合承重形式可以对防止不均匀沉降的发生。

4改善高层建筑设计施工的措施

许多因素都会使高层建筑出现不均匀沉降的发生,在建筑的整体工程里,前期的设计、勘查与之后的选料、施工都会对整体建筑起到一定的影响。4.1材料选用与检验。施工材料的选择最好采用高质量的轻质材料,建筑材料在进场应用之前必须检验确定达到合格的标准,防止劣质材料对施工进程与建筑完成质量的影响。4.2对高层建筑及其基础部分设置沉降缝。工程实践中,可以利用沉降缝将高层建筑及其基础分割为两个以上的独立沉降单元,从而有效减小或避免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危害。在对高层建筑进行分割时,要注意每个独立的沉降单元的外形构造要简单,结构类型单一,长高比值较小,同时要特别注意每个沉降单元所处位置的地基应均匀。根据实际施工经验总结,我们可以在一些特定的位置设置沉降缝,比如建筑高度或荷载变化较大的位置、建筑结构类型或基础类型发生变化的位置、具有复杂平面形状的建筑物的转折部位、地基土压缩性发生显著变化的位置、分期建设部分的交界处等,还可以在设计中要求设置伸缩缝的位置同时设置沉降缝。4.3合理选择高层建筑与相邻建筑物基础间的净距。高层建筑基础所承受的附加应力不断向外扩散,因此相邻建筑之间的不均匀沉降会彼此相互影响,这种影响随着间距的减小而增大。根据经验总结,一般情况下,同期建造的相邻建筑物中较轻较低的建筑物受较重较高建筑物的影响,早期建造的建筑物受邻近新建重型或高层建筑物的影响。如果处于软土地基上的两个高层建筑距离过小,则二者相互影响将会产生较大的附加不均匀沉降,很容易造成建筑物的开裂或者互倾等危害。为了避免这种相邻建筑之间的影响,需要根据地基的压缩性、建筑物的规模、重量、刚度等因素,合理选择高层建筑基础之间的净距。

5施工程序设计

施工过程中要合理安排施工程序,选用科学有效的施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或调整一部分均匀沉降。在进行高层建筑群施工时,要合理安排相邻建筑物的施工程序,以先重后轻、先高后低等顺序施工,必要时应该适当加大二者的施工间隔。基坑开挖时,可在坑底保留200mm厚度的原土层,待施工垫层时再临时铲除,或用砂子、碎石等回填处理,以达到保持地基土的原有结构状态的目的。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与创新逐渐弥补了高层建筑的主楼与裙楼之间的高度差所引起的基础不均匀沉降,这些措施弥补了在施工建设中所存在的隐患,保障高层建筑的质量与使用寿命,提高了建筑物使用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