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施工机械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2-05-26 10:08:4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施工机械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施工机械论文

篇1

公路工程施工中,由于建设的项目比较多,施工的路线比较长,因此在管理中就可能造成机构不健全或者是管理人员自身出现了管理不当的状况。管理机构的不健全,容易造成工程机械管理人员和实际操作人员产生脱节的现象,使机械管理中责任不明确,管理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管理的制度中,由于没有相关标准、规定进行约束,使得技术资料档案管理工作不完善。制度上的缺陷造成了公路工程机械管理工作的混乱。

(二)前期的准备工作不到位

当前在公路施工建设中,普遍存在着项目部制度。但是在建设中由于项目部不能长期的存在,这就造成了在工程机械设备中的责任制度与管理出现了差错。在建设中项目主要注重的是工程的质量以及施工的进度,这就对机械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受到外界因素或者是人为因素的影响,造成了机械设备出现了不合理的使用现象,在工程施工前期的规划以及准备工作出现了漏洞,在工程机械设备在购置、调度以及分配环节中出现了问题。具体为:在机械设备的购置中,由于缺乏对机械功能的全面认识,使得采购出现了不合理的现象,影响了施工的进度;另外在工程机械设备的调度中,由于大多数机械设备都是处于保养缺乏的状态中,其工作能力比较差,因此使施工工程的质量受到了影响。

(三)工程机械设备的使用不规范

公路工程在施工中,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在机械设备中,但是由于操作人员没有进行专业的技术培训,容易出现操作失误,造成机械设备出现大量的故障,由于技术人员的操作不当使工程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大大的缩短,降低了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严重的影响了工程施工的质量与施工的进度,造成固定资产在无形中流失。另外由于此类不规范的操作,很有可能造成操作人员自身人生安全存在一定的危险性。这不仅影响了施工的整体进度,还大大的降低了集体在施工中的竞争力。

(四)机械设备的保养与维修中出现的问题

施工中由于在观念上存在着失误,这就导致了工程机械设备保养制度与维修制度受到了影响,增加了故障的发生率。在公路施工中由于工程量比较大,并且施工的进度长,容易出现机械设备在病态中继续工作,为了加快施工的进度,不能及时的进行设备的维修和保养,这种无形的损失,就使得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受到了影响,并且会提前报废。

二、公路工程施工中的调度

公路工程施工中其调度计划主要是针对路面实施的,在设计中采用的结构是:路面面层采用沥青混凝土。在路面基层中采用的是水泥稳定碎石。在实行调度计划中,为了增强机械设备的使用以及保障机械设备的管理,这就需要在技术中加强标准规范,对于施工中遇到了难以保持连续作业的,需要进行流水作业,这样来减少机械设备的使用,减少面层停工的次数,保持在施工中连续作业。在无间断的施工中,施工建设单位可以将人力和机械资源投入到其他的工序中去,这样就大大的降低了施工建设的成本。

三、改进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管理的措施

(一)注重对机械设备的整体管理

施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工程方案或者是工程机械设备,由于在功能以及种类中存在着差异,因此在施工中针对这些实际存在的问题,就需要严格的按照招投标制度与项目建设制度来逐渐的完善,在施工中成立专门的机械负责单位,保障机械设备的购置与调度,做到集中管理,统一分配,在施工中根据具体的需要合理的分配,这样就使得机械设备的资源得到了合理的配置。

(二)在施工的过程中加强机械管理

对机械的操作需要施工操作人员根据操作流程以及机械的使用说明来对照进行,针对机械设备的运行状态具体的分析,及时的辨别出现故障的机械设备,避免出现超负荷运转,影响其使用的寿命。另外在施工中需要对频繁使用或者是故障率高的设备加强维修和保养,做好跟踪管理,减少事后修理,在预防中加强管理。这样就提高了施工的进度。

(三)完善机械设备维修制度

工程机械设备在使用中由于出现了保养以及维修不及时,造成了提早报废的现象,因此在机械设备的管理中就需要加强保养工作,在保养维修工作中就需要管理人员记录好设备的使用状况,做好定期的检查,在使用中保持设备的各个部件能够正常的运作,因此就需要加强机械设备的维修制度,加强其使用寿命。

(四)注重对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

加强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提高管理人员以及操作人员的素质,这样就能够大大的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保障施工的质量。定期组织工作人员进行机械设备工作原理、结构形式以及操作规范等环节的学习,并且针对一些常见的故障以及注意事项进行具体的了解。这样就为保证正常的施工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避免在施工中一些机械出现“带病工作”而影响工程的进度。

篇2

1.1创立了高校和一流企业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新机制

从南通大学自身定位和办学特色出发,调研南通及周边地区产业结构,遴选在行业内产品技术含量高、科研实力雄厚,生产设备及管理模式先进的一流大型企业,研究论证校企协作共同实施人才培养的可行性,突破现有“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局限,探索面向行业需求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新机制。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卓越工程师培养全过程,校企合作共同制订培养目标、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共同促进学生就业。

1.2校企协同下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制度化创新设计

在校企协同培养的机制与理念下,需要对传统的工科教育模式进行创新设计。将学生专业培养从宏观上分为学校培养和企业培养两个层面,学校培养以强化基础理论教学为主、夯实专业基础;企业培养以实践教学为主,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基于校企协同培养模式,进一步使特色课程建设、生产实习、综合素质拓展和毕业设计等具体环节设计制度化,形成具有自主特色的体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创新设计特色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

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结合企业和行业对工程师素质实际需要,特设与企业实际结合的专业课程,并纳入教学计划,聘请企业资深工程师讲授专业性强、实践性强、学校难以开设的核心技术课程,并针对现有技术难题和生产过程组织实施案例教学,开展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等研究性教学和学习方法,对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专业理论水平、加强专业技能起到重要作用,教学效果明显。

2)面向卓越工程师能力要求的综合素质拓展创新。

开设包括人生励志篇、生产组织与管理篇、制造科学与技术篇、交流与总结篇等涵盖多方面的系列讲座,对进一步提升学生与青年教师的工程素质、工程意识、人文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具有丰富工程背景和管理经验的资深教授、高级工程技术专家的讲座,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取得了良好效果。

3)制订规范、合理、安全且可操作性强的实习计划。

结合专业培养的需要,制定定点岗位实习与全厂多岗位流动实习相结合的实习计划,可满足学生对未来从事工作的兴趣需要,对培养未来工程技术人员的全面素质起到推动作用。

4)结合工厂实际生产,组织落实能符合学生培养要求的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从选题论证、过程指导到答辩等诸多环节,以工厂工程师队伍为主、学校指导教师为辅共同负责,有力强化了毕业设计在卓越机械工程师培养中的重要地位,提高了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深化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促进工程应用与实践水平的提高。

1.3校企协同构建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从企业层面构建稳定的企业教师梯队,选择技术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企业的指导教师,负责人才培养各个环节,同时负责对学校青年教师的再培养工作;学校组建以老教师为主、青年教师轮流参与的教师队伍,在对学生实施培养的全过程中,完成对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逐步提升大学教师回归工程实践、服务工程需要的能力,使教师兼具工程师素养,取得对学生培养和对青年教师再培养双重教育效果;学校教师有义务培养企业年轻工程师,努力参与营造工厂科学研究、人文与管理氛围,使工程师兼具教师素质,共同构建适应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的新型“双师型”师资队伍。

1.4以学科平台支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体系的健全与完善

牢固树立大学以培养人才为宗旨,倡导一流企业为社会人才培养作贡献的理念,构建教、学、产、研系统。校企深层次产学研合作、共建实践基地和平台,促进科研与教学的融合、促进高校教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构建寓研于教的培养模式,使校企合作平台提升到学科平台的层次。学科平台的构建对促进专业建设、实践基地建设、课程体系完善和科研反哺教学均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最终支撑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的完善,回归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

2校企协同构建卓越机械工程师培养模式的实践

2007年,南通大学选择机械工程学院为改革试点单位,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与上海振华重工集团(南通)有限公司开始探索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从2005级300名学生中双向遴选出30名学生,成立南通大学振华港机班,实施校企协同定向培养,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促进学生就业,这种机制与模式在南通大学尚属首次。作为校企合作单位的上海振华重工集团(南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振华港机”)是世界著名企业上海振华重工集团下属生产基地之一,主要从事港机钢结构生产、总装、调试、发运以及钢桥、大型龙门吊、浮吊以及船舶配套件等海洋重型装备的研发与制造。公司先后参与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工业与信息化产业部产业技术创新计划等几十项研究课题,并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数十项。其中参与的:“ZPMC新一代港口集装箱起重机关键技术研制平台建设”获2008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海上重型装备全回转浮吊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2010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经校企双方专家共同研讨,制订了面向企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并根据机械工程师培养的目标和要求,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调整和优化,增设了与企业生产实际紧密接轨的课程。2008年上半年组织该批学生到企业进行了认识实习,2008年暑假又组织该批学生到振华港机进行了为期1个半月的生产实习;工厂及教师团队完成了学生在企业半年的毕业设计任务,结合工厂实际题目,实施一生一题。针对公司港机钢结构装备制造的需要,开设了《钢结构力学及制造工艺》课程,共32学时;开设了《焊接结构工艺实践》,为期1周,由振华港机和学校共同实施组织完成。为适应振华公司面向进军海洋工程市场的需求,南通大学通过中远川崎公司邀请日本川崎造船株式会社及其配套件公司的日籍专家来校进行8场专题讲座。总部设在南通的中远川崎船舶制造有限公司是中国远洋运输集团公司与日本川崎造船株式会社的合资公司,是江苏乃至全国屈指可数的一流船舶制造企业,实现了行业联合实施人才培养。

2009年6月,首次由校企联合培养的30名学生到振华集团顺利就业,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部分学生已经成长为企业骨干和中层管理,在人才培养实践过程中,通过不断积累经验,积极拓展,深化改革,进一步强化校企互动,彰显了办学特色,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人才培养的基础上,南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与上海振华重工集团(南通)有限公司开展了深层次的产学研合作,积极参与企业重大项目研发和技术攻关。双方合作成功申报了2012年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项目:“潮间带及近海风电设备多功能安装作业船的研发及产业化”获批经费1200万元,成功申报了2009及2012年南通市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大型船舶动力定位推进器的研发与制造”、“大型高效回转伸缩式装船机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共获批经费900万元。双方合作科研项目的成果“喷射流场电沉积机理及绿色环保应用”、“喷射电沉积流场主导结晶机理与绿色技术应用”荣获2011年教育部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2011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海洋钻井平台升降系统设计与制造”、“潮间带风电设备多功能安装作业工程船设计与制造”分别荣获2012年南通市科技进步二等、三等奖各一项。协助公司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及江苏省首台套产品;与公司共建省级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省级技术研发中心,为企业自身发展、研究生培养、青年教师提升知识和应用能力都创造了条件和机会,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并完善了以公司高端人才、学校资深教授、年轻工程师、青年教师、研究生共同构成的多层次梯队,每年定期举行学术、技术研讨会,进一步促进和完成对“双师型”队伍的培养,促进科研团队与教学团队的融合。在科研合作过程中探索构建寓研于教的培养模式,在面向本科生开设的《先进制造技术》、《机械制造工程学》和《测试技术》等多门专业课中努力把与企业合作项目的科研思想、方法及成果纳入教学过程,让本科层次的学生及早了解技术发展前沿和趋势,尤其是让即将进入该行业的未来工程师们提前接触和了解行业的发展现状、技术前沿与趋势,对于学生的专业水平、科学素养、创新意识和能力都有明显提高,为这些学生毕业后能够迅速融入企业,参与企业的科技创新和技术革新,成长为社会需要的卓越工程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振华港机的多名学生毕业后参与了企业的一系列重大技术攻关,获得了优秀团队的称号,体现出校企协同人才培养的良好效果。帮助公司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工程理论再教育,接纳17名振华公司员工开设专科升本科的学历教育,派出学院教师参与企业文化、教育与工程技术交流等活动。把科研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促进科研与教学的融合、科研基地与教学基地的融合。

在成功实施南通振华港机校企定向培养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总结经验,结合2010年6月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新要求和新形势,2011年经过与江苏苏南重工机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南重工”)多次协商,挑选机械工程学院30名学生组成“08苏南重工班”开展面向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培养。江苏苏南重工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是由江苏苏南特钢集团有限公司于2006年投资创办的现代化冶炼大型锻件及装备的研发、生产企业,产品主要用于船舶、电力、石油化工、冶金设备制造等领域。企业拥有世界一流的生产设备和一批高端工程技术人员。2011年7月,南通大学和苏南重工校企合作签约仪式在常熟市举行,双方签署了面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的人才培养协议,共同推进南通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全面启动。2011年7月,30名学生到苏南重工进行了为期一个半月的生产实习,结合学生就业兴趣和工厂需求,实施生产实习定点及岗位轮训制度,这是南通大学与苏南重工开展本科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并倡导企业把工程师对学生指导、授课等培养环节纳入年终个人考核中。2011年9月,由南通大学与苏南重工共同开设的人才培养“08苏南重工班”特色课程班开课,特意安排三位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周奠华、林尧武与白多智分别讲授《大功率低速柴油机用N80A高温合金排气阀的研制》、《柴油机半组合式特种曲轴制造技术及设备》、《大型锻件制造工艺及设备》等三门课程,各24学时,授课中实施了基于现场案例的教学,对照现场设备和制造过程讲授专业理论知识,深受学生欢迎。邀请了近20位校内外专家学者,围绕人生励志篇、生产组织与管理篇、制造科学与技术篇、交流总结篇几个部分组织、安排了15场特色系列讲座,着力提升苏南重工班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毕业设计环节,机械工程学院根据南通大学毕业设计的规范和要求,结合苏南重工的实际情况,经过双方多次协商交流,共同落实了苏南重工班学生毕业设计题目,确定了企业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团队,以工厂工程师为主,学校教师为辅共同负责。学生在工厂为时半年,圆满完成了在企业进行的毕业设计任务。通过毕业设计环节学生进一步熟悉了工作岗位要求,学习企业先进技术和文化,为走上工作岗位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工程开发奠定了良好基础。

3结束语

2007年,南通大学与上海振华重工集团合作协同培养人才,形成初步培养方案,完成协同培养模式的设计;2011年,南通大学又与常熟苏南重工进行协作培养,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进一步发展完善培养模式。经过与振华港机和苏南重工的成功实践,完成了校企协同培养模式的构建,形成了校企协同的培养机制。协同培养学生的创新水平、实践能力、责任意识,沟通能力等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该模式已经逐步成为机械工程师培养的基本模式,已逐步成为南通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的示范和样板。结合南通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实践经验,对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改革与深化提出几点思考:

(1)目前,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最大困难在于企业的认知度与参与度不够。

迄今,政府没有相应的鼓励政策与约束机制强化企业的参与,以追求产品利润为目的的企业无义务履行大学生培养的职责;而教学资金短缺、无职场氛围和规模产品生产的学校又难以满足可持续性的卓越工程师培养任务。解决困难的措施在于把握企业的人才需求,倡导企业变市场普招学生为向学校定向培养学生,选择优秀学生,根据双向选择机制,各用人单位合理出具相应资金、人力和场所,减少学校教学成本;

篇3

1.1施工现场建筑机械设备管理在制度方面不完善。现今,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体系正处于改革期、快速发展期,有些企业便取消了应有的、专门开展建筑机械设备管理的机构,这使得机械设备管理的各项职责非常不明确,最终导致无法对建筑机械设备开展高效的管理。除此之外,我国现在也没有专业性较强的管理制度,有些企业虽制定了管理制度,但也不尽科学、合理并且在实际工作中并不能发挥很大的效果,再加之对管理工作的不重视,最终便会使建筑机械设备的质量及工作性能都无法得到保障,影响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

1.2施工现场建筑机械设备管理人员在综合素质方面参差不齐。现今,从事建筑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和工作责任感都比较差。一般体现在:管理者的专业知识掌握不够,技术能力低,甚至还有部分的管理者未经专业的岗前培训便开始工作的现象。此外,机械现场施工工作时,还可能产生施工者随意变更操作机械设备的现象。可是操作人员可能也没有掌握较专业的技能,这便使得操作过程与规定不符,无法真正发挥设备的技术优势,甚至使设备出现严重的故障无法正常进行工作,这无疑又使得施工现场建筑机械设备的管理难度加大了。

1.3施工现场建筑机械设备在使用方面还存在问题。建筑机械设备一般都是在室外进行工作的,所以要受到施工环境、自然条件等多种因素的较大影响。此外,机械设备在工作时需多次开展组装、拆卸工作,所以也会呈现较大的磨损。为了尽可能的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一定要在平时做好机械的检查、维修和保养工作,防患于未然。万一机械设备在工作开始前没有实行认真的检查,则可能会产生严重的质量问题,甚至还可能引起严重的安全事故,不但制约了整体施工进度,还可能影响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及社会效益的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工作性能也会受到恶劣影响。

2施工现场建筑机械设备管理出现问题的处理措施

2.1不断完善施工现场建筑机械设备相关管理制度。必须不断完善建筑机械设备管理的各种制度,这样才能使建筑机械设备管理工作有据可依。管理制度的设立,不仅能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还可以提高工作的严谨性及可行性。设立制度时要本着公平公开、定机定人的原则,并指派专业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的人员开展管理工作。另外,建筑机械设备的管理者还要经常性的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确定其工作效率,并认真做好检查记录,避免建筑机械设备发生损坏等现象,使建筑工程能够准时完工。

2.2提升施工现场建筑机械设备管理人员安全工作意识。施工现场中发生的安全事故部分是因为操作不标准产生的,比如管理者未完全依照机械设备的操作要求开展工作,这可能会使整个工程进度都受到影响,并使企业蒙受较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使企业的社会效益大大降低。所以,施工现场的建筑机械设备管理者本身必须有很高的安全意识,并在工作中有高度的责任感,严格按照规范作业。还要对施工现场的建筑机械设备定期进行养护工作,结合机械设备的实际情况及时更换机油或者使用液压油,保证其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在完成施工现场的各项工作后,要将建筑机械设备搬运至平坦的空地,并做好防火、防风、防潮等工作。此外,企业还应根据设备在施工现场的实际工作状态,认真检查其各项配件,一旦发现问题就进行维修,使设备能够一直拥有良好的工作性能。

2.3对施工现场建筑机械设备实施优化配置。进行施工现场建筑机械设备的调配工作时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来进行,并结合工程现场的实际情况实施科学合理的配置,这样才能使施工现场的建筑机械设备和施工工作更加协调,在保证整体工程质量的基础上,将工程的施工耗时缩减到最短,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可是,各个类型的建筑机械设备本身的性能及结构都是有着非常大的区别的,万一某个工作步骤出现失误则可能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所以,在使用建筑机械设备时,一定要根据设备的操作规定来进行,这样不仅能尽可能的避免对建筑机械设备的磨损,还能使其使用寿命有所增加。另外,进行建筑机械设备的调配工作时,专业的技术工作者及施工者一定要以实际的工程状况为依据,对工程现场的各种信息都有严格整体的了解并深入进行分析,这样才能保证建筑机械设备实际工作情况记录的准确性,并防止施工现场因此而产生的矛盾和冲突等。

篇4

中国在21世纪初期进入了蓬勃的经济发展阶段,这在很大一部分程度上是由房地产行业带来的腾飞,也就是说建筑行业是经济腾飞的中流砥柱,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但是,建筑行业的发展必须以安全为基础,这安全不仅仅是建筑完成后对建筑使用者的安全保障,更是对建筑从业者的安全保障。在建筑使用和建筑建造的过程中,明显建筑从业者所承受的安全风险更加严重,所以建筑安全管理势在必行。机械施工是现代高层施工的主要方式,机械化建筑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慢慢减少在高空危险区域作业的建筑从业者。但是在当前的情况下只能是安全措施并不强的塔吊等机械工具配合人力进行作业,因此机械施工安全管理变得尤为重要,它关系着建筑行业最为根本的人身安全。

1.2我国机械施工安全管理的现状

世界各国都有着良好的施工安全管理体系,我国也不例外,毕竟建筑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在使用机械建筑成为普及建筑方式后,原有的安全管理方式也发生了改变,机械施工安全管理必须以人作为重点优先考虑,并兼顾机械建筑设备的状况,这对我国机械施工安全管理带来挑战。目前,我国机械施工安全管理制度总体良好,但在一些地方有着瑕疵与不完善的部分,这些不完善的部分所起到的影响并不大,但是在机械施工安全管理方面无小事,出现任何问题都要及时解决。建筑施工人员在使用机械建筑时要有严格的规章条例来保证建筑施工人员的安全,同时建筑施工人员也该自主遵守这些安全管理制度来提高建筑效率和维护自身的安全。

2机械施工安全管理的具体问题

2.1建筑从业人员的素质问题

当前我国的建筑施工人员,尤其是建筑工地的一线操作人员劳动素质都不高,尤其是安全防护意识不高,意识不到现代的机械施工带来的非同一般施工程序的潜在危险。出现不配合培训、经常无证操作、跨机械操作,在操作机械时不戴安全帽和不系安全带等不符合规定的危险情况,在机械的危险辐射范围下活动,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产生了极大阻碍。在机械施工安全管理中,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是尤为重要的,如果和机械施工相关操作有关的工人遇到情况无法应对、或是应对不够熟练、或是因为不明白某些规章制度造成不必要的损伤,那么就会造成极大的损失。所以一定要培养建筑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和安全责任意识,提高建筑从业人员的安全防护素质,杜绝因为“经验”带来的惯性违章事故的发生。

2.2电气施工中出现的问题

在电气施工中,机械施工是必要的部分,由于电气施工的质量要求和安全要求都很高,所以电气施工中出现的问题也尤为重要。如在施工现场的配电箱设备上的漏电保护器不装或漏电保护器装了失效等问题,虽然说施工现场严格的三级配电保护和三相五线制供电避免了触电事故的发生,但是有安全隐患的存在在施工现场就是不允许的,三级配电保护就有三重漏电保护器防护,在极小的机率下也会发生触电事件,既然有机率便不能忽视。还有就是电控设备的外壳不接地或这不牢靠等问题,外壳接地能避免电控系统中某一相电路损坏造成的漏电事故,如果带电外壳接地就会形成单相短路,激活电气保护装置,那么就不会发生漏电事故,万一漏电保护装置失灵,外壳接地装置也可以带动空气开关切断电源,外壳接地不牢靠也是很大的安全隐患。电控箱和配电箱也一定要分开,禁止在箱内乱接线,容易导致漏电保护器失效,造成不可避免的触电事故。

2.3施工用机械安装和调试中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施工用机械安全系数和制造工艺的提升,机械安装中的问题变得越来越少,但仍旧足够值得警惕,主要集中在使用时间较长的施工机械上,如使用时间长的打桩机的连接螺栓易锈蚀,随时可能发生问题,关键焊接处开裂、零件出现生锈、变脆等现象。这些施工机械如果继续使用下去,总有一天会对施工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在安装调试上有些时候某些机械的参数调整也并不正确,如塔机力矩限位器没有调整或调整过大,导致施工时控制不稳易产生问题,在一些用机电转换器作为安全装置的施工机械上,这些问题会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3机械施工安全管理的增强方案

3.1完善机械施工安全管理标准

机械施工安全管理标准必须设立并得到完善,应该加强机械施工安全的管理,把机械施工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加强统一管理,健全机械施工安全管理标准体系。要进行严格管理,在关系安全的管理层面一丝一毫都不能放松,严格落实设备维修保养的责任制,如施工机械设备必须有人进行专人维护和监督检查,建立完善的监督监察制度。要建立健全的机械施工安全管理制度,把建筑施工的安全责任制度落到实处,建筑施工单位要为安全管理配备专门的技术人员,建立完善的生产安全责任制,做好监察与监督工作,确保机械施工的生产安全。

3.2加强对建筑工人的生产安全培训

加强对建筑工人的生产安全培训首先要确立建筑工人的生产安全理念,让建筑工人深刻认识到遵守机械施工安全管理的相关规定是有关人身安全的头等大事,做好工人的建筑安全理念教育工作。理念之外就要加强对建筑工人的生产安全技术培训,在机械施工安全管理中,不仅要对工人负责的各个机械设备进行专业的培训,要想操作机械设备就必须经过培训及测试,才能持该机械的使用许可证上岗操作,避免乱操作和危险操作的进行。另外,对建筑工人的生产安全技术培训以外,还要对建筑工人的状况应急处理能力提供定期安全培训,对建筑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机械事件进行提前演练,以提高工人在事件发生时的应对能力。

3.3完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

首先要从源头开始完善设备管理制度,用于建筑的机械设备本身的质量就是影响机械施工安全进行的关键,事实证明劣质的建筑机械设备会给建筑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许多机械施工中的事故都是由不合格或者使用时间长的机械设备损坏而引发的,所以在源头就要对机械设备进行完善管理,采购时也要注意采购安全符合设备质量要求的设备,有些制造工艺不精的厂家并不能很好的生产建筑用机械设备,设备质量不够好会给建筑公司和建筑工人带来很大的危害,且不宜察觉。设备管理制度要严格执行,设备的采购、使用、管理、保养、检修等工作都应该有专人负责,建筑企业要对这些机械以及这些机械的各项负责人进行严格审查与监督,在维修和保养方面尤其注意机械设备的使用安全与使用寿命,机械更新换代也要及时登记。

3.4做好机械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

当前的机械施工还离不开人力的配合,除了机械的操作人员需要注意安全外,与建筑用机械一起合作的工作人员更应该严格遵守机械施工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在建筑施工现场设立安全限制区域,严格限制进入和停留;保证建筑现场工人的安全设备防护有效,完善各项紧急情况预处理机制等都是对机械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

篇5

2铺筑施工准备

铺筑施工准备主要有现场准备、基准线设置以及布料准备三个过程。首先就现场准备而言,所谓的现场准备主要是保证该高速公路施工过程中其所有的施工设备以及所使用的机具有着良好的状态,及时的清扫基层以及封层表面的灰尘,在对面板底部正常凝结硬化加以保证的过程中,往往根据实际的设计需要,提供一定的弯拉强度,并通过洒水的形式保持摊铺面板的湿润,尤其是在热天高温的情况下,更应该喷洒白色的石灰膏进行降温处理,并对纵缝顺直以及防水密封进行保证。其次就基准线的设置而言,所谓的基准线不仅仅指摊铺机上的4个水平传感器,同时也包括2个方向的传感器,并将精确的横坡和转弯方向平面的参考系加以提供,基准线的测设精度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着路面摊铺的几何精度以及其平整度,而水平参考系的精度设置主要是控制和保证测桩水平面和基准线相同距离。最后就布料的准备而言,一方面就要保证滑模摊铺机前在其正常料位低于螺旋布料器叶片的最高点,并协调布料和摊铺速度,一旦其坍落度的范围为10~50mm时,就要保证布料松铺系数为1.08~1.15,同时在对布料机和滑模摊铺机施工距离进行控制的过程中,其施工距离往往控制为5~10m。

3摊铺和振捣

该工程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其滑模摊铺往往保证一遍铺成,并保证有着密实的振动、充分的排气、平整的挤压以及有着美观而又规矩的外观。该工程在实际的振捣过程中,其振捣的频率往往取决于振捣的速度和料稠度,挤压前仰角和手工抹面的抹刀倾角大致相当,不同的稠度以及不同的粗糙度在某种长度上也就使得推力有着较大的差别。在实际的正常摊铺过程中,其振捣的频率最低为6000r/min,而最大的振捣频率主要为11000r/min,一般在实际的振捣过程中,常常采用9000r/min,而对摊铺振捣频率和速度进行调整的过程中,往往依据混凝土的稠度。摊铺机在实际的起步过程中,将振捣棒开启,并振捣2min,随后缓慢的平稳推进,一旦摊铺机和混凝土脱离,就要将振捣棒组及时关闭。滑模摊铺机机械施工过程中,其最大纵坡往往为5%,但是就其实质性而言,上坡的过程中,适当的调小积压案板前仰角,将抹平板的压力适当的调小,在其下坡的过程中,适当的调大前仰角,并将抹平板压力适当的调大。连接摊铺的过程中,对于混凝土路面的养护时间更应该合理的把握和控制,一般其养护时间不少于7d,对摊铺路面进行纵向连接的过程中,主要是借助于纵缝部位进行适当的人工修整。

4路面整修

该工程路面在实际的修整过程中,主要是借助于人工进行的一种局部修整,首先对摊铺后表面的一些小缺陷加以修整,并对纵缝边缘容易出现的一些塌边和溜肩现象及时的进行补料修整;另一方面该工程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其施工缝部位主要是对传力杆进行的设置,尽可能的将路面的平整度、横坡以及高程等要求加以满足,将端头和结合部位的平衡度最大限度上做好。

5分析高速公路滑模摊铺机机械施工的关键技术

高速公路滑模摊铺机机械施工过程中,一方面就要对振捣棒的工作情况和位置进行及时检查,为了防止路面有麻面和拉裂现象的出现,就要对振捣棒进行及时检查。另一方面就要合理的调整拌合物的比例,往往将水灰比增大,并将砂灰比降低,将含气量增大。总而言之,在高度公路滑模摊铺机机械施工过程中,要想控制摊铺的速度和对横向拉裂现象进行消除,就要对拌合物的稠度、挤压底板前仰角以及停机代料的时间进行及时的调整。

篇6

1.1机械设备管理技术人员素质较低在石油施工企业中,能够接触到施工现场和直接使用机械设备的人员较多,社会关系较为复杂,流动性极强,并且管理技术人员的自身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参差不齐,不能达到精准的业务标准。通过了解发现,施工现场对工程机械进行操作的技术人员往往文化水平低下,从未受到过专业化、系统化的指导和培训,甚至有一些人员为了能够迅速上岗而办理假证的现象。另外,部分工程机械管理人员在认识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职业素质过低,经常会在机械设备运营和工期期间擅自逃岗,并未对机械设备的运转情况进行有效监督和记录,对机械设备的管理过程无人问津,没有要求,将会给工程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留下诸多管理问题和安全隐患。这些在企业工程管理人员上体现出来的问题,将不能促使机械设备得到更为高效的运转和使用,对石油施工企业的经营总体状况产生制约。

1.2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并不完善石油施工企业的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牵涉的内容广泛,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建立完善有效的设备管理制度和严格的操作规范,才能进行标准化的统一管理。而现实情况反映出来的是,大多数企业普遍存在着机械设备管理制度不严谨的现象,缺乏对机械设备的资料档案建立、使用信息记录、台账归集和管理计划等环节的制定,导致企业工程机械设备的管理台账混乱、机械设备使用率低、故障维修次数频繁,管理工作无章可循。机械设备管理制度的滞后,不仅不利于机械设备权责的划分,而且不能从根本上剔除机械设备管理的弊端。

1.3忽略机械设备保养工作企业工程的机械设备属于慢性耗损的过程,对机械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一定要有明确的周期计划,才能确保机械运转的有效性和使用延长性,对其进行保养和检查才能保证在使用的过程中高效运转,提升使用效率。但现实情况则相反,大多数技术人员在使用机械设备的时候,只“用”不“修”,完全忽视了对机械设备的保养,更加不会结合机械设备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对施工工程制定目标和计划,从而加快施工进度,确保施工工期。操作人员对机械设备的使用操作不规范,造成机械设备使用率低、工作效能低、且故障频发,最终将会使得机械设备加快磨损程度,缩短设备原本的使用寿命,将会对石油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增加机械设备维修费用和故障处理时间,将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企业生产负担。

1.4对机械设备维修不及时一些石油企业为了降低工程机械设备的维修费用和周期性检查费用,经常会延迟机械设备的检查维修时间,并未停止机械设备的运转工作,长久以往,最终导致机械设备出现故障,无法按照正常的施工计划正常工作,延误工期,产生更为严重的经济损失。这种问题的出现,将会降低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不能产生更多的工作产量,对石油施工企业的发展运营起到不可估量的制约作用。

2.影响石油施工企业工程机械设备管理与维护的原因

石油施工企业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对设备的管理维护程度不够,不利于企业调整施工进度,提高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机械设备管理能力较低石油施工企业对工程机械设备的管理力量薄弱,由于工程项目设计的范围较广,所以对操作人员和技术人员的调动较为频繁,将直接导致部分项目的管理人员对机械设备的检测和维护工作出现空档,不能对机械设备的维护形成周期性管理。由于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低下,职业素质不高,通常会忽略对机械设备的监管工作,随意找人替代,有时候甚至会安排没有从业经验的人员管理机械设备。施工现场的管理基础设施薄弱,通常都是机械设备出现问题之后,才进行维修工作,延误施工工期。很多石油施工企业对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并未开展切实有效的维护工作,各种记录台账、管理程序、检查情况混乱,甚至一片空白。企业高层的经营人员对现场施工的检查和监督工作脱节,严重时将直接引发安全事故。

2.2机械设备管理认识不到位石油施工企业对设备的管理上普遍存在着重使用、轻保养的不良现象,即使有些单位对机械设备管理工作实行了定人机制,抽调出专门的管理小组对机械设备进行日常检查和监督,但是并没有对管理人员制定专门的制度,不能对管理人员起到约束性作用,使得管理人员出现不负责的态度,对机械设备管理的认识水平不够,对设备的使用包用不包修,出现设备故障时不能在第一时间解决问题。除此之外,在对机械设备进行故障检查和维修时,很多管理人员没有责任心,草率应付,马虎了事,并未从根本上解决机械设备的故障问题,在操作规程上出现严重违规的现象,出现问题时相互推卸,不能对管理工作负起责任。

3.提升机械设备管理和维护的有效途径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变化,石油施工企业要想更好、更快速的适应市场竞争,就要在企业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从而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在实际工作中,要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一定的利润空间,实行精细化管理,对管理人员的培养和指导要加强力度,树立经营生产的管理理念。

3.1强化机械设备管理的制度在实际的机械设备管理过程中,要想促使管理工作能够朝向规范化、科学化、有效化的方向发展,就要首先制定出可行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明确管理工作任务和职责,对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和业务指导,树立起全员管理的理念,促使管理人员将机械设备当做自己的财产对待,实现细致化管理和使用。在人员的调动和选拔上,一定要选取出责任心强、洞察力高,拥有实践工作经验的人员,这样才能规范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完善各类设备的登记、档案建立、使用台账和维护记录等工作,对各类机械设备的材料进行汇总和保留,确保在机械设备发生故障时,能够在第一时间解决问题,不延长石油施工项目的工期。

3.2落实机械设备维护的制度机械设备的维护工作,也是确保机械设备能够正常运行的主要环节之一,任何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都会发生磨损现象,保养和维护的原因就是要及时发现机械设备存在的弊端,在故障发生之前就解决问题,从而提升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对机械设备维护人员的安排上,要建立相关奖惩制度,实现安全运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保证工作的正常进行。

篇7

公路建设中的路基工程、路面工程和桥梁工程等均需要采用相应的施工机械去完成,或按施工工序连续作业,或若干种、若干台施工机械联合作业。而公路工程施工机械的种类、型号、规格很多,各自又有独特的技术性能和作业范围。为了保证公路建设的施工质量、按时完成施工任务、获得最佳的技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根据公路建设项目要求和具体施工条件,对公路工程施工机械进行合理选择和组合,使其发挥最大效能是公路工程采用机械化施工时必须首先妥善处理的重要问题。

1合理选择施工机械的主要依据

合理选择施工机械的主要依据是公路建设项目的工程量和施工进度。一般情况下,为了保证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施工进度和提高技术经济效益,公路建设项目工程量大时应采用大型机械和先进设备,而工程量小时则应采用中小型机械和现有设备。但这不是绝对的,因为影响公路建设机械化施工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例如,某大型公路建设项目由于受道路、桥梁等条件的限制,大型施工机械不能通过,若为了解决运输问题而另修道路,显然因耗资很大而不经济,因此使用中小型施工机械则较为合理。又如,空气稀薄的高原地区,即使工程量不是很大的公路建设项目,也必须选用配备增压柴油机为动力装置的施工机械。

2合理选择施工机械的一般原则

公路建设采用机械化施工,目的是为了优质、高效、安全、低耗的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同时减轻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这是公路建设机械化施工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因此,在公路建设采用机械化施工时,选择施工机械应遵循以下原则:

1)适应性——施工机械与公路建设项目的具体实际相适应,即施工机械要适应公路建设项目的施工条件和作业内容。例如,路基工程的施工范围广、施工条件变化大,选用的施工机械一方面应适应公路工程所在地的气候、地形、土质、场地大小、运输距离、施工断面形状与尺寸、工程质量要求等,另一方面施工机械的工作容量、生产率等要与公路工程进度及工程量相符合,尽量避免因施工机械的作业能力不足而延误工期,或因作业能力过大而使施工机械利用率降低。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购买新的施工机械,或租赁施工机械或挖掘现有设备潜力),尽量选择最适合公路建设项目内容的施工机械。

2)先进性。新型的公路工程施工机械具有高效低耗、性能优越稳定、工作安全可靠、施工质量优良等优点,产品单价虽然不同于一般,但其性价比仍较高,更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公路工程施工任务。此外,采用先进的施工机械,由于其性能优点、安全可靠、故障费低,最终可取得较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3)经济性。公路工程施工机械经济性选择的基础是施工单价,它主要与施工机械的固定资产消耗及运行费用等因素有关。采用先进的大型的施工机械进行公路工程施工,虽然一次性投资较大,但它可以分摊到较大的工程量当中,对公路建设项目的成本影响较小。因此在选择公路工程施工机械时,必须权衡工程量与机械费用的关系,同时要考虑施工机械的先进性和可靠性,这是影响公路工程机械化施工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

4)安全性。在选择合适的施工机械、保证公路建设项目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的同时,应充分考虑施工机械的安全可靠性,如行驶稳定、有翻车或落体保护装置、防尘隔音、危险施工项目可遥控操作等。此外,在保证施工人员、设备安全的同时,应注意保护自然环境及已有的建筑设施,不致因所采用的施工机械及其作业而受到破坏。

5)通用性和专用性。根据公路建设项目的技术要求,选择合适的施工机械是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的重要条件之一。在此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施工机械的通用性和专用性。通用施工机械可以一机多用,用一种机械代替一系列机械,简化工序,减少作业场地,扩大机械使用范围,提高机械利用率,方便管理和修理。专用施工机械生产率高、作业质量好,因此某些作业量较大或有特殊施工要求的公路建设项目,选择专用性强的施工机械较为合理。

3公路工程施工机械的合理组合

施工机械合理组合也是公路建设中选择施工机械时应遵循的原则之一。施工机械的合理组合分为技术性能组合和类型、数量组合。

3.1施工机械技术性能的合理组合

施工机械技术性能组合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主要机械与配套机械的组合。配套机械的工作容量、生产率和数量应稍大一点,以便充分发挥主要机械的作业效率。例如,自卸运输车的车厢容积应是挖掘机铲斗工作容量的3~5倍,但不要大于7~8倍。

2)主要机械与辅助机械的组合。辅助机械的生产率应略大一些,以便充分发挥主要机械的生产率。

3)牵引车与其他机具的组合。两者要互相适应,不能出现“大马拉小车或小马拉大车”现象,以便获得最佳的“联合作业”效益。

3.2施工机械类型与其数量的合理组合

1)施工机械类型及数量宜少不宜多。根据公路建设项目的作业内容,尽可能地选用大工作容量、高作业效率的相同类型的施工机械。一般来说,组合的施工机械台数适当减少,有利于提高协同作业的效率。施工机械品种、规格单一时,便于施工过程中的调度、管理和维护。

2)并列组合。只依靠一套施工机械组合作业,当主要施工机械发生故障时,就会造成公路建设项目全线停工。若选用两套或多套施工机械并列作业,则可避免或减少全线停工现象的发生,沥青路面施工中人们多采用两套沥青摊铺机、压路机并列作业即为典型实例。

4施工机械的选择方法

在多年的公路工程施工实践中,我公司从实际出发,根据公路建设项目和我公司施工机械保有量(机型、规格、数量)曾采用如下不同的方法选配施工机械。实践证明,这些选择方法是科学的、合情合理的、切实可行的,且所完成的公路工程建设任务的技术经济效益较好。

4.1根据公路建设项目作业内选择施工机械

以路基工程施工为例,路基工程作业内容包括土石方挖掘、铲运、填筑、压实、修整及挖沟等基本内容,以及伐树除根、松土、爆破、表层清理和处置等辅助作业,每种作业可根据表1所列的工程类别选择机械与设备。

表1根据路基工程作业内容选择施工机械

工程类别作业内容选择的机械与设备

准备工作1)清基(树丛、草皮、淤泥、黑土、岩基、废墟、冰雪等清除)和料场准备;

2)松土、破冻土(<0.2m)伐木机、履带式拖拉机和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水泵、高压水泵、松土器、大犁、平地机

土方开挖1)底宽>2.5m的河渠、基坑、池塘、港口、码头、采土场等;

2)小型沟渠和基坑推土机、铲运机、挖掘机、装载机、冲泥机、吸泥机、开沟机、清淤机

石方开挖1)砾石开采;

2)岩石开采;

3)石粒破碎挖掘机、推土机、移动式空气压缩机、凿岩机、挖掘机推土机、爆破设备等等破碎机、筛分机

冻土开挖河渠、基坑、池塘、港口、码头推土机、冻土犁、冻土锯、冻土拍、冻土钻、冻土铲

土石填筑1)大中型堤坝、高质量路基、场地、台阶等

2)大型堤坝、路基、梯田台阶推土机、铲运机、羊足碾、压路机、夯板、碾压机、洒水车、平地机、推土机、平地机、铲运机、大犁

运输1)机械设备调运;

2)土石运输火车、轮船、装货汽车、卡车、起重机、推土机、铲运机、装载机、载货汽车、卡车

整型1)削坡;

2)平整平地机、大犁、推土机、铲运机、挖掘机、平地机、推土机、铲运机、大犁

4.2根据公路建设项目工程量选择施工机械

在公路建设项目的施工期限内,按照施工计划中的月作业强度和日作业量选择施工机械。

4.3根据运输距离和道路情况选择施工机械

在沥青路面施工中,为保证沥青混合料摊铺工序所需温度(≥110℃)和压实工序所需温度(≥90℃),自卸车运输沥青混合料的距离不宜超过30km。在路基工程施工中,选择施工机械时应考虑运输机械的经济运距和道路条件。所谓经济运距,是指机械施工时较为经济的范围。道路条件是指道路的类别、路况、坡度和路面阻力等。因此,可根据表2推荐选择施工机械。

表2根据运距和道路条件选择施工机械

机械履带推土机履带装载机轮胎装载机拖式铲运机自行式铲运机轮式拖车自卸汽车

经济运距(m)<80<100<150100~500200~1000>2000>2000

道路条件土路不平土路不平土路不平土路不平土路不平平坦路面一般路面

4.4根据土质选择施工机械

在路基工程施工中,土壤是施工机械作业的主要对象,其性质和状态直接关系到施工机械的作业质量、作业效率和成本,因此土质是选择施工机械的重要根据之一。根据土壤性质和状态,我公司可供选择的土方施工机械有推土机、装载机、平地机、挖掘机等,压实机械有光面压路机、轮胎压路机、振动压路机等。

篇8

尽管公路工程机械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满足经济性、适应性和安全性等三方面的要求,但是在实际的机械设备选配的过程中,很难使所选的机械设备在这三个方面都具有突出的优势。因此,在公路工程机械选配的过程中,要切实考虑这些因素中对整个公路工程建设最重要的因素。对于一些在地质复杂和气候条件变化比较剧烈的地区,要优先考虑所选用的工程机械的适应性。因为许多机械设备在设计的过程中,其功能的发挥是依赖于一定的地质和气候条件的,并且不同的工程机械,地质和气候条件对其工作的稳定性、安全性、可靠性以及寿命等的影响程度也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在工程机械的选配过程中,要切实考虑当地地质情况和气候的变化趋势,适时的调整机械设备的种类和数量。倘若不能够及时地更换机械设备,则应根据当地的地质和气候情况和变化趋势,选配适用性最佳的机械设备,以保障公路工程的质量。

1.2根据施工内容进行选配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我国公路工程的铺设工作已经延生到了全国各地的各个角落。面对人们不断提升的对公路交通的要求,公路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所涉及的施工机械在种类和数量上也变得越来越庞大。针对公路工程建设中出现的新的要求,各种新的工程机械被发明并运用到实际的作业当中。为了提升公路的稳定性、安全性、可靠性及寿命,在选配工程施工机械时,要全面的考虑公路工程的施工内容。所选配的工程施工机械要在种类和数量上满足设计要求,以达到工程建设项目正常、稳步进行的目标。

2优化工程施工机械的配置

在公路工程施工机械的选配过程中,不仅要充分考虑所选择的工程施工机械的适应性、安全性和经济性,同时还要着力优化这些施工机械的配置。使这些施工机械能够分配到合适的施工部门,以便其工作效能的充分发挥。同时,施工机械优化配置的实现,还能使施工机械在作业的过程中,各个工作环节之间的衔接更加迅速、流畅,从而提升了施工的效率。对一些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所需要特定时间段才能完成的施工环节,施工效率的提升,保障了施工各个阶段的按期保质进行。另外,施工机械资源的优化配置,还会降低工程建设的运行成本。

篇9

1、忽视对于机械设备的保养

公路建设项目部为追求工程进度和节约成本,设备加班加点、长时间超负荷工作,而忽视了对于设备的保养,对于设备的损坏是难以修复的。它直接影响到机械的使用寿命和正常工作的开展。如果因为不注意机械的保养而发生机器故障,往往维修费用是很高的。此外,如果在工程项目结束后,设备不能按规定进行保养、维护和大修,接着又投入到新的工程项目中去的时候,设备往往不堪重负,出现故障的频率会加快甚至报废,这会严重影响公路工程施工的进展。

2、机械管理与生产管理存在矛盾

生产管理人员如果对机械的正确使用、定期保养等知识知之甚少,或者是操作手法不熟悉,都会导致机器的管理和保养被大大削弱。

3、制度不完善

缺乏制定规范的制度管理,若对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机械设备出现故障需要维修时,维修人员责任心不强,应付差事,不从根本上解决故障等问题的时候,就会影响施工的各项进度。

4、机械设备使用不规范

机械设备的使用不规范往往加速机械设备磨损老化,一些施工单位在应用机械设备作业的时候,操作人员并不是专业人员,这部分人对于机械设备使用以及保养知识掌握有限,尤其是短期聘用人员的专业素质更低,为赶效率、抢进度,不能合理的选择分配、利用机械设备,使机械设备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甚至出现违章操作等状况,加速了机械设备的磨损老化。

二、针对公路工程施工中机械设备管理提出的优质建议

1、加强机械设备的保养与维修,确保其工作状况良好

设备保养不当是造成设备故障甚至是工程事故的主要原因,因此要树立“按时保养”、“按级保养”、“按项保养”的现场管理思想,做到防患于未然。机务管理者要按照机械保养使用说明书制定切实有效的保养计划,驾驶员及操作手每天要坚持按“清洁、紧同、、调整、防腐”的十字作业法等做好此类例行工作。另外在设备维修工作中要配备技术水平高,经验丰富的维修人员。

2、加强对操作机械设备专业人才的培养

加强机械设备管理还要提高人的思想素质,只有不断加强对广大员工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不断补充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才能让他们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机械设备对综合性能技术要求高,在施工中占重要地位的大型重要设备,应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分配。而对综合性能和技术要求不太高,但使用频率较大的设备,则是交由基层部门来管理,由公司统一监督。如果管理人员自身技术不过关就很难保证机械作业的顺利开展。

3、加强施工中的机械管理水平

项目部要周密安排,依据项目大小、工期要求搞好设备组织工作,及时对设备进行调配。操作手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随时观察设备的动态状况,及时排除各种隐患,避免超载、超吨位运作等问题影响正常运转。操作手要严格执行机械保养制度,避免过时保养,使机械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对利用率高,易损坏易出故障的设备,应做好跟踪诊断,变事后修理为预防性修理;机械发生异常现象时应立即停机检查,并及时汇报给领导,以便迅速组织维修人员,进行现场抢修,机械的易损件应作好储备,避免因购件周期过长影响公路工程施工;对缺口机械应进行租赁,保证公路工程如期进行,机械租赁应做好市场调查,努力降低租赁成本。

篇10

(一)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

1.加工原理误差。

凡采用近似的加工原理进行加工,由此产生的误差称为加工原理误差,它通常包括采用近似的成型运动和近似的切削刃轮廓两个情况,它是用近似的方法来代替实际加工的轨迹,所以加工原理误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加工精度;

2.机床的几何误差。

机床的切削加工是由刀具与工件之间的相对运动来实现的,将金属毛坯经过切削、拉伸、挤压等方式加工成机械零件的,目前机械半成品和成品基本上都是通过机床进行加工完成的,所以可以说机床加工是导致机械加工误差的主要原因之一。机床使用夹具将工件和刀具固定,然后通过主轴的高速旋转完成零部件的各种切削工作,所以机床的工作精度直接影响到加工机械零件的尺寸精度。机床的几何误差主要包括主轴、导轨、传动链等几个方面。机床主轴装有夹具、工件、刀具,依靠主轴的高速旋转控制钻头、刀具对工件进行加工。而主轴的误差主要是因为机床主轴在回转过程中,回转轴线相对于平均回转轴线在各瞬间都有一定的变动构成了主轴回转运动误差。主轴支承轴径和轴承孔的圆度、轴承的间隙、滚动轴承滚动体的圆度及其尺寸误差等都是造成主轴回转误差的原因。而主轴轴线的定位面与轴线的垂直度误差是造成主轴纯轴向运动的主要原因。机床导轨决定着机床上各部件的运动轨迹和方向,是机床加工运动的基准。由机床导轨产生的误差主要是因为机床各部件相对位置存在偏差以及长期使用过程中造成的不同程度的磨损等问题造成机械零件加工误差,主要表示为导轨在水平面内的直线度误差和导轨在垂直平面内的直线度误差,以及导轨面间的平行度误差;机床传动链误差主要是由于传动链中各传动元件如齿轮、涡轮、蜗杆、丝杆等的制造误差、装配误差和磨损等造成;

(二)工艺系统的受力变形。

1.刀具的误差。

在机械加工过程实际上就是机床的切削加工过程,即通过刀具和工件的相对运动来实现的,剥离工件多余不需要的余料,机械加工过程中,刀具的使用是很重要的,而且刀具的种类很多,如切刀、铣刀、铰刀、钻头等,刀具的制造精度和磨损程度及安装和使用不当都会影响到机械零件的加工精度;

2.装夹误差。

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工件的定位和夹紧是很重要的,如果工件的工作位置产生偏差,将直接对工件的加工造成误差;

3.测量误差。

机械加工中测量起主导作用,是工件加工的导向,其误差也将直接影响加工精度;

(三)工艺系统的受力变形误差。

在切削加工过程中,工艺系统受到切削力、重力、夹紧力、传动力和惯性力等的作用,因而产生相应的变形。这种变形将破坏刀具与工件之间已经调整好的位置关系,从而造成加工误差。工艺系统的受力变形可分为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两种情况。由于塑性变形是永久变形,它产生后将相当于增加了一个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

1.切削过程中受力点位置的变化引起的工件形状误差

主要表现在用两顶尖装夹车短粗轴和用两顶尖装夹车细长轴,对于工艺系统而言,切削加工中,工艺系统在各种外力作用下,其各部分将在各个方向上产生相应的变形,和理论是存在一定的误差。

2.毛坯件误差。

3.切削过程中受力方向变化引起的加工误差。

4.其他力引起的加工误差。

(四)工艺系统的热变形引起的误差。

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工艺系统在各种热源的作用下,都会产生一定的热变形。由于热变形及其不均匀性,使刀具在工件之间的准确位置和运动关系遭到破坏,产生加工误差。工艺系统的热源主要有内部热源和外部热源,内部热源主要来自加工工程中,它包括切屑热、摩擦热、派生热源;外部热源主要是来自于环境温度的变化和由阳光、灯光及取暖设备等直接作用于工艺系统的辐射热;由于机床热源的不均匀性及其结构的复杂性,使机床的温度场不均匀,机床各部分的变形程度不等,破坏了机床原有的几何精度,从而降低了机床的加工精度。

1.摩擦热主要在车床和磨床上比较明显

其中车床的主要热源是主轴箱轴承和齿轮的摩擦热,一般对端面和圆锥面车削会造成大的加工误差;磨床的主要热源是高速回转的砂轮主轴的摩擦热及液压系统的发热;所以机床本身热变形是影响加工精度的主要因素;

2.切削热主要表现在工件的热变形和刀具的热变形

当工件受热不均匀,或工件结构较复杂时,其热变形会以弯曲或者其他形式出现,可能造成更大的加工误差。以此,工件的加工精度要求越高,加工时就越要严格控制工件的热变形。而刀具在切削时受切削热作用,因刀具实体一般较小,热容量小,所以升温很快,当刀具切削大面积工件表面时,随刀具的升温会给工件带来较大的形状误差;

(五)工件内应力引起的变形误差。

工件的内应力是指当外载荷去掉后扔存在于工件内部的应力存在内应力时,工件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相对平衡状态。随着内应力的自然释放或者受其他因素影响而失去平衡状态,工件将产生相应的变形,破坏其原有的精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毛坯制造中产生的内应力;(2)冷校直引起的内应力。

二、减少加工误差的主要措施

在机械加工中,由于工艺系统存在的各种原始误差,总要以不同的程度造成工件的加工误差,既然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们可以分析产生加工误差的主要原因,采取适当的加工工艺,设法控制原始误差的产生或者控制原始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程度。其主要途径分析如下:

(一)减少或者消除原始误差。

提高工件加工时所使用的机床、夹具、量具及工具的精度,以及控制工艺系统受力、受热变形等均可以直接减少原始误差。

(二)转移原始误差。

对工艺系统的原始误差,也可在一定的条件下使其转移到不影响加工精度的方面或误差的不敏感方向。这样就可以在未减少原始误差的情况下,获得加高的加工精度。

(三)补偿或抵消原始误差。

误差补偿法是指人为地造成一种误差去抵消加工过程中的原始误差,从而减少加工误差。

(四)直接减少热源的发热及其影响。

为减少机床的热变形,应尽可能将机床中的电机、变速箱、液压系统、切削液系统等热源从机床主体中分离出来,对应不能分的热源,可以从结构、等方面采取一些措施,以减少摩擦热的产生。一些大型精密机床还可以采用冷冻机,将液、切削液强制冷却。

(五)热补偿。

热补偿就是将机床的某些部位加热,使机床受热均匀,从而产生均匀的热变形,如果热补偿使用恰当,将会对机床的精度产生显著的效果。

(六)热平衡。

当机床达到热平衡时,热变形趋于稳定,有利于确保加工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