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8 20:01:0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校企合作辅导员,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2007年3月,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提出要深化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建立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机制,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因此,我们要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和接触社会,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思辨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具备一定的社会生活与工作经历,促使他们在以后的学校学习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调整,减少学习的盲目性,激发学习兴趣,增加在人才市场上的就业竞争力。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已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多年,并取得了初步的成绩,但从整体上讲还没有建立起相应的运行体系和长效机制,校企合作过程中,学生在思想上还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就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在校企合作背景下构建企业兼职辅导员工作体系与实施进行研究。
一、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做法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目前实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一般是分三个阶段进行的:实习前期的准备阶段、实习过程的实施阶段和实习结束的总结阶段。其中在准备阶段,学院各系部一方面要努力寻找适合本专业学生实习的校企合作单位,一般要求企业有一定的规模、生产管理制度完善、企业文化浓厚、生活条件便利等,学生到企业进行工学结合实习,能真正体会到企业的生产纪律和企业人文关怀;另一方面系部还会有针对性地对将要外出参加实习的学生进行动员,主要是强调工学结合的意义和重要性、实习单位的介绍及实习内容的介绍,继而会进行相应的顶岗基本素质训练。在实施阶段,学生到了校企合作单位进行顶岗实习,实习指导教师除了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岗位工作以外,还要引导学生积极反思,尽可能总结出自身的不足,继而能够结合学校学到的知识及时调整自己,以适应实习岗位。而在总结阶段,学院会对实习期间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彰,一方面是鼓励已参加实习的学生,希望他们实习回来继续努力学习并做好表率;另一方面各系部还要对此次实习的全过程进行总结,累积经验,为将来制订更合适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学习计划做准备。
二、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认识不到位。学生对学校的人才培养改革方案在初步调研阶段表面上是接受的,但真正让他们从熟悉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转入“理论知识结合实际生产”的教学模式他们还是比较难以适应。在具体的工学结合实施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思想上因没有做好吃苦耐劳的准备、未建立起爱岗敬业的情感,往往遇到困难就产生放弃或退缩的想法,他们并不能真正感受到顶岗实习是一次很好的、难得的学习机会。
2.学生不适应工作环境,心理落差大。学生突然要从原来“三点一线“的校园生活进入规矩多多的企业社会人生活,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被枯燥无味而忙碌的企业工作取而代之,平时简单易做的课后作业、技术含量不高的实验操作和质量要求不高的实训成品是学生所易于完成的,但企业生产在产品的质量上对他们要求严格,他们除要承担生产责任外,生产质量作为实习分数考核的重要指标,这一心理跨度巨大。学生因对实习岗位的工作环境不熟悉,没有做好角色定位,在课堂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不能很好地结合实际生产工作。加之现实的生产中,企业员工间的复杂人际关系的影响,从而造成学生心理压力,生产过程容易出现紧张和害怕的情绪。
三、兼职辅导员工作内容与具体实施探索
针对以上问题,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探索在企业中聘请兼职辅导员,让兼职辅导员和实习指导教师共同负责学生在工作过程的管理和指导。兼职辅导员的主要任务和工作思路如下:
1.帮助全体学生领会工学结合的目的和意义。兼职辅导员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工学动员大会和各种讲座,使“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目的和意义能够为学生进一步理解,使在实习过程中遇到困难的学生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如何面对挫折,使学生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2.帮助全体学生了解实习企业。兼职辅导员对企业的各方面较为了解,所以在准备阶段,兼职辅导员要对实习学生进行岗前教育。其中关键的任务就是要对学生普及本企业的企业文化、企业生产管理的相关制度、企业生活和工作中需要遵守的纪律、工作质量方面的要求和责任等。兼职辅导员联系企业的人事部相关负责人或生产技术师傅举办职场行为分享会、就业指导、讲座和专业技术展示活动,使参加实习的学生能更深入了解企业和本专业的行业发展情况,为将来的就业和职业发展打下基础。兼职辅导员还要在不影响企业运作的前提下,多组织学生参观企业的车间,在参观过程中实地讲解各车间的生产情况,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岗前教育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机结合,学生对企业了解深入了,就不会产生迷茫,能更明确实习的方向和目标。
3.协助每一个学生制订和完成合理的技能提升计划。在学院实训课程中,对学生的技能要求一般是最基本的,或者只要求学生学会,由于条件限制,学生并不熟练,但在企业的顶岗实习中,要求学生必须快速熟练操作。兼职辅导员先要通过面谈和实操两方面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技能情况,并做好相关记录,通过整理分析,结合本企业对生产技能的需求,反馈并协助每一位学生做好各自实习过程中的技能提升计划,并与学院的实习指导教师一起指导学生执行计划,从而保证学生胜任企业安排的岗位,提高学生实习的自信心。
4.帮助学生制订体能训练计划。学生在学校读书时精神比较轻松,学校对学生的体质要求也不是很高。而在企业有要面对工作时间长、体能消耗大等问题,对学生的体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兼职辅导员要结合学生的身体情况,帮助学生制订体能锻炼计划,督促他们加强身体锻炼。
5.及时处理学生的各种问题。学生在企业实习中出现的问题多种多样,如不适应工作、安全、违反纪律、生产质量等问题,兼职辅导员要多走访,密切联系学生,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鼓励学生安心工作。
6.指导学生撰写工学结合总结报告,帮助学生制订今后的学习计划。学生经过几个月的工作,回到校园后,感触会很深。兼职辅导员要趁热打铁,组织召开经验交流会,指导学生写好总结报告。同时,要结合学生的工作经历、专业发展情况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帮助学生制订今后的学习计划,真正将工学结合的经历和体验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参考文献:
[1]钱永林.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辅导员工作的创新实践[J].高等职业教育,2011,(08).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高校改革工作也在紧张有序的进行着,高校辅导员的能力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辅导员的核心能力对于高效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辅导员核心工作能力的培养迫在眉睫。加强对高校辅导员工作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让学生们更好的学习知识,而且可以使学校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这篇文章针对加强高校辅导员的核心能力探究的重要意义做出了详细的阐释,并针对当前高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做出了有意义的探索,根据当前的管理现状系统的提出了提高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培养的相关措施,希望可以在今后更好的提高高校辅导员的水平,促进我们的教育更好的发展。
一、加强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探究的重要意义
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在大学生活中的领导者,只有具备高素质,才能保证学校的学风建设。大学里的氛围相对来说是比较宽松的,在这个宽松的环境里,如何将学生和教师凝聚在一起,就需要辅导员制定正确的领导方式,并且加强高校辅导员的核心能力探究可以帮助教师将全部的精力放在课堂上,给学生们传授更多的知识,可以让学生在一个融洽的环境里更好的成长,充分学习课本知识,让学生在大学这个平台上更好的成长自己,从而让教师们齐心协力创造更好的校园,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只有加强对高校辅导员能力的探究才能找到当前高校辅导员的薄弱点,才能不断的直面问题、解决问题,使教师更加专心的从事教学工作,将知识更多的教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收获更多,在一个融洽的环境里更好的成长。
二、当前高校辅导员存在的问题
(一)辅导员能力不足,管理方式存在问题
当前高校辅导员的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校的辅导员是多年的教师,虽然有些多年的管理经验,但是不懂得管理方式的更新换代,一套管理体系沿用好多年,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下,不利于学生积极的接受知识,长此以往,不利于优良学风的形成。还有一部分学校的辅导员是刚刚从学校毕业,虽然他们的思想比较先进,但是在管理模式上的经验不够,很多辅导员盲目的学习其他学校的管理模式,不知道根据自己的学院特点进行教学的安排,跟风趋势明显,本学校的特点太少。还有一部分教师对于组织制度的一些优缺点不能正确认识,缺乏民主意识,对于一些好的建议不及时采纳,按照自己的方法一意孤行,这样也不利于学生的更好发展。
(二)对学生要求过严
辅导员不仅是学生学习和生活上的领导者,还是连接任课教师和学生之间有效交流和沟通的“桥梁”,高校具有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因此辅导员应该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搞好教师与学生的配合,从而为学校的发展贡献力量。而在当前的高校管理过程中,辅导员的能力存在欠缺,对于一些管理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给予学生的空余时间太少,从而导致学生的自身的发展不足。同时一部分辅导员因为工作繁忙,与学生的沟通太少,从而导致了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无处诉说,不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培养,也不利于促进师生之间更好的交流,长此以往,将会对学生产生不利的影响。
三、加强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更新管理理念,加强辅导员的在职培训
俗话说:“思想有多远,你就能走多远。”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辅导员的管理方式也应该不断的变化,对于一所学校来说,要想走得更远,就要有更先进的思想管理模式,作为辅导员更应该在平时的工作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结合时代的发展制定更符合学生发展的管理策略。教育部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辅导员的在职培训,在每个学期找时间让辅导员去接受先进思想的培训,让辅导员接受专业的学习和专业的训练,使辅导员在平时的管理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让辅导员根据成人学习的特点,根据平时接受的在职培训,加强理论和实践的有效联系,在平时的管理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进行自我反思,在不断的改进管理模式过程中,与学生共同成长。
(二)加强师生交流,密切联系学生和教师
在平时的生活中辅导员应该加强与教师和学生的沟通与交流,真正掌握教师和学生的想法,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学校就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设置,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是学校光荣的使命,作为辅导员的我们更应该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加强与教师的交流,更好的掌握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教学问题,听取教师对于学校发展提出的更好的建议,教师都是为了学生的更好成长,促进学生的成长是我们每个教师的使命,我们应该在平时的过程中及时掌握教师的想法。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掌握学生在生活或者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掌握学生的反馈。不断根据教师和学生的反馈对于我们的管理模式进行创新,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的成长。
(三)实行奖励机制,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1 对校企合作成果的认可差异
校企合作对高职院校而言,包括课程、师资、实训等多方面的合作使培养的人才紧跟市场需求,通过加强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人才培养符合职业人培养逻辑,课程教学理念跟上了时代需求,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加强了建设,实习实训条件内涵得到提升,教学资源得到更新,学院办学水平和社会服务方面均得到了积极促进。
从政府引导角度,高职院校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是为了更好地适应人才培养的规律。而这一规律在现阶段体现为办学主体的变革。避免职业教育成为本科教育的翻版,同时也深化了职业教育职业性的特征。对企业而言,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实施了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改革,“双证课程”的开发等;而以“订单班”为标志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则更偏重于企业角度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校企双方共定人才培养方案为保证教学内容符合职业岗位需求,在企业人力需求上得到了满足。在保证实习实训条件、教学资源共享基础上,企业能驱动人才培养规格最大化地满足企业岗位需求。对学生而言,由于有了更好的求职机会,通过适应工作需求的岗位知识学习,能最大限度地提升职业人的素养,以最小的成本实现就业。这一多赢局面目前的尴尬在于,一方面学校存在过于依赖政府对企业加强校企合作积极性的推动,另一方面企业依赖学校加强在人才培养规格上的“适用”。同时学生依赖于学校完全符合岗位需求的教学内容和预定的工作岗位提供。而政府则依赖于将学校和企业两个主体共同纳入到职业教育的框架中,保证双方达成服务于人才培养的一致。
这些矛盾因出发于不同的利益追求,实际减弱了校企合作的成果。在教学目标上,培养“适用”人才,还是“有用”人才存在争议;在就业竞争力上,学生满足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人才的规格,与高学历人才存在差异;在企业人力资源追求上,岗位适应性与廉价劳动力存在矛盾;在政府引导层面,无论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规格乃至企业需求都不是单一部门能够决定的。
2 如何理解政府角色
政府引导始终与其职能定位相关,政府的职能应通过法律得到明确和恰当的界定,同时拥有民主和透明的决策程序。在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层面,教育主管部门启动的示范建设计划尽管起到了高职改革的积极作用,但在政策上,作为政府引导的政策毕竟不同于由高职院校自发而形成的需求,对此,“外源性的政策借鉴在执行中应保持政策变迁时必要的内部连贯性和继承性,重视对政策学习借鉴中的动机与实效进行评估监控,防患政策执行中目标与中心任务的偏离现象”。
有论文分析了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之间包括人力资源、物质资源、财力资源、信息资源、规则资源等多个方面,最后显示“目前,学校所能获得的校企合作方面的经费支持主要来源于中央的实训基地建设专项资金;企业获得的校企合作方面的财政和税收优惠基本没有”。
由于政府掌握了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众多资源,而校企合作从改革办学主体的层面需要企业的介入,这一行为本身必然会带来利益驱动这一重要问题。如果市场上没有丰富的人力资源供企业使用,企业对培养符合自身岗位需求的职业人将存在明显的投资冲动。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重视与当前社会人力资源环境的关系就成了主题。对政府乃至高职院校而言,经常需要探讨的是企业经营利润来自哪里?人在企业中的利润奉献情况如何?
缺少对社会当前人力资源需求现状的分析,进行自上而下一刀切的校企深度融合的改革,往往意味着在政府引导下的从众行为,尽管“浅层次的校企合作会导致高职院校办学水平下降,教学成本提高”,对高职院校而言,其主管部门毕竟是政府而不是社会或者企业,在校企合作的惩罚机制未建立以前,深层合作的利益驱动往往还是依靠政府的资金及倾向性政策引导。
3 校企合作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政策支持
高校辅导员全称应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或称高校学生工作辅导员),指专门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或学生工作)的专职人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是高校德育工作的排头兵,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中坚力量,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第一线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新时期,作为一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如何做好辅导员工作,做一名合格、称职的辅导员,应该说是每位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一、对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认识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说包括大学生教育的方方面面,不仅仅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就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育内容具体应包括大学生政治思想、日常行为、学习情况、能力素质、生活状况、心理健康、人际交往、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等方面的教育内容,具体可以概括为思想教育、行为教育、心理教育与发展教育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说是从大学生一入校到毕业的全过程教育、全方位教育、全方面教育,它贯穿于大学生大学生活的始终,甚至对有些大学生的教育工作还可能延续到其毕业走上社会,也就是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延续性。
二、新时期辅导员应做好七方面的工作
(一)辅导员要热爱学生,热爱学生工作。
辅导员对学生的爱,既是一种教育手段,又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既是对学生应有的感情,又是对学生的一种高度责任感的体现。爱学生,不能片面理解为只是仅从生活上体贴、帮助,而是要关心学生的成长、发展及前途。心理学家说:“学生知识的掌握、智能的发展及思想品德的培养,都与他们的情感体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不管是中学生还是大学生,都渴望得到父母、亲友、师长的爱,要求别人以热忱和尊重对待自己。对辅导员来说,热爱学生是做好辅导员工作的力量源泉,爱学生首先要热爱辅导员工作。虽然辅导员工作内容复杂、任务重,有时甚至工作任务还比较艰巨,但我们要满腔热情,以负责的态度对待学生,做到对学生谆谆教导,不厌其烦。
(二)辅导员在工作中要做到以身作则、无私奉献。
辅导员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辅导员的一言一行都会引起学生心灵的回响。这就要求辅导员具备高尚的人格和以身作则、无私奉献的良好形象(亦可称为人格魅力)。良好的形象(即人格魅力)可以转变为一种精神力量,一种无声而又最具说服力的力量,这种力量可作为一种精神楷模,影响和推动班级学生的健康成长。我在当辅导员期间,为帮助家境贫寒的邝某、王某两位学生完成学业,我组织学生并带头给这两位学生捐款,除此之外,还给这两位学生联系家教、安排勤工助学岗位等;学生魏某、李某上学期间亲人不幸病故,我安排学生干部及时赶到家里安慰;学生得病住院,我亲自去医院看望,还拿出自己的钱为学生垫医疗费。其实在实际工作中只有使学生感到辅导员是可亲可敬的,才能得到学生的拥护和支持,才能树立辅导员的威信。
(三)辅导员要注重工作方法的科学性,工作方法因人而异。
首先,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遵循学生的思想活动规律,沿着正确的方向顺利进行;其次,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主体意识的转化,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学生自我教育的良好效果;再次,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能使教育工作者卓有成效地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在我当辅导员期间,在查阅新生档案时,对每位新生的情况都详细记载,如学习、爱好、特长、思想道德表现,身体状况、家庭状况,等等,能够对自己所带的学生做到比较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辅导员只有对自己所带的每位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才能因人而异,才能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处理问题才能方法得当,效果良好。仅就批评教育学生这一点来说,有些学生你就可以在全班同学面前批评他,他不但能接受批评,而且还能欣然地接受批评;可有些学生你就要叫到办公室单独谈话批评,他才能接受批评。这就是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方法要因人而异。
(四)辅导员要善于发现和解决学生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
凡是有经验的辅导员,都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他们善于观察学生,能够从学生的喜怒哀乐的表情中,细枝末节的言行中,掌握学生的内心变化和行为变化,善于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对一些“问题”学生,辅导员要通过及时、耐心的教育和引导,把学生错误的思想和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这体现了辅导员对学生的高度责任感,也体现了辅导员积极主动的工作精神风貌。如果辅导员以漫不经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学生,就很容易失去许多有利的教育学生的机会,等到一些错误思想已占据了学生的心灵,且学生的一些错误行为也已经发生,那么我们即使花上几十倍的力气加强教育和引导,也难于补救一些损失。此时应该说是“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五)辅导员在工作中要努力遵循长善救失的教育原则。
辅导员在工作中需要把握的一点就是依靠、发扬学生思想品德中积极向上的因素,如长处、优点、先进因素,并要创造条件、因势利导,加以扶持和引导,以限制、克服消极因素,如缺点、短处、落后的一面。如果不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帮助学生发扬优点,就不可能找到帮助学生克服缺点的正确途径。当辅导员期间,班有位书法、绘画都不错的学生,开学不到两周,代课教师就向我反映,该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在课堂上练字、画画。我得知后,找其谈话,原来是他上大学后感觉学习没以前紧张,上课听懂了就开起了小差。我告诉他:“老师给你找事干。”当时系上板报组正缺人,我就推荐了他,没想到他进了板报组,干起工作如鱼得水,搞宣传既认真又负责,整天忙得不亦乐乎,他说:“再不敢上课开小差了,否则学习就跟不上。”
(六)辅导员在工作中要多坚持正面教育,多在宽容、鼓励中教育培养学生。
用正面事实和道理,启发疏导学生,使他们自觉地接受教育,它可以培养学生内在的优秀品质,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和自觉性。在工作中,对集体和个人的优点和进步多表扬,实际是对缺点和错误的批评,它体现了正面引导教育为主的精神。辅导员在工作中往往会遇到一些不服管教的学生,对待这些学生,一些辅导员会采取简单的方法,批评或痛骂、讽刺一顿,这样有时不但不能说服学生,反而会大伤其自尊心,若能采取宽容的态度,让学生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有一个思考的空间,改正的机会,则往往能使本来处于对抗情绪的学生冷静下来,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宽容是一种道德的教育,是一种不放弃,这样产生的教育效果可能比惩罚要好。
(七)辅导员要注重构建良好班集体,坚持在集体中教育培养学生。
作为辅导员,我们要善于培养一个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班集体,充分发挥优良班集体的教育作用。每一个辅导员若能坚持在良好的班集体中教育培养学生,使每个学生的特长、爱好、能力等在良好的班集体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和提高,就可以达到在良好集体中教育、锻炼和陶冶每个学生的目的。在培养优良班集体中,培养一支优秀的学生干部队伍是基础。可以说,合格、称职的学生干部完全可以充当辅导员的“眼睛”、“耳朵”和“手臂”,使辅导员能够及时、全面地掌握和了解每个学生的思想动态,工作取得主动性。另外,学生干部深入学生实际,踏实工作,以身作则,任劳任怨,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成为树立正气的核心,这一点不但能够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而且对学生干部自身素质的提高也很有帮助。
一、新时期我国高校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一)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冲击高校新生的思想
新时期,社会转型,高校新生已不再是封闭于高校内,他们在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的同时,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潮的影响,导致很多高校新生过分看重物质利益,事事以自我为中心,集体观念淡薄,在学业上采取消极懈怠的态度。这些不良思潮严重影响了高校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网络的消极影响弱化了高校新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高校新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确立的关键时期,网络的不道德和不健康的思想容易使高校新生人格缺失和道德沦丧。面对网络的普及和越来越多高校新生对网络的依恋,合理引导高校新生摆脱网络的消极影响成为高校新生辅导员急需面对的工作。
(三)高校新生身上问题日益凸显对高校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现在的高校新生都是90后,与以前高校新生相比,普遍存在自我管理能力欠缺的问题。在与同学相处的过程中,经常出现生活自理能力差和为人处世能力缺欠的情况。面对这样的情况,在开展高校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候,会发现高校新生大多个性鲜明、思想活跃但心理素质和抗挫折能力普遍不足。因此有必要开展高校新生思想政治教育。
二、新时期高校新生辅导员应具备的能力
作为新时期高校新生辅导员应结合高校新生群体发展的实际情况,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积极探索高校育人新举措,开创性地开展高校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体做法为:
(一)坚持以生为本,转变教育管理理念
高校新生是一个有想法、富有朝气的活生生的群体,在高校新生教育管理中,高校新生辅导员应变粗暴式的不平等的管理为平等的交流沟通。坚持以生为本,尊重新生、关心新生、爱护新生,俯下身子努力为新生创造适宜的学习生活空间,真正成为高校新生的良师益友。每个老师,每个学生都是有生命,有思想,有头脑的活生生的人,每个人都有权力去经历自己的生命。学生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性不应被剥夺,而是应该有充分的发展空间;老师不应把学生的生命发展中最宝贵的精神火力和创造力销蚀了,把学生形成积极、主动、自主的自我可能性扼杀了,而是应该把学生的生命发展中最宝贵的精神火力和创造力激发出来,把学生形成积极、主动、自主的自我可能性加大。在课堂教学中,只关注现成知识传递价值的教师,实际上是在“育”以被动接受、适应、服从、执行他人思想与意志为基本生存方式的人。青少年学生内在于生命中的主动精神和探索欲望,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常常受压抑,甚至被磨灭。爱因斯坦在他的自述中这样写道:“我想,即使是一头健康的猛兽,当它不饿的时候,如果有可能用鞭子强迫他不断地吞食,特别是,当人们强迫喂给它吃的食物是经过适当选择的时候,也会使它丧失其贪吃的习性的。”为此,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本,努力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享受学习的快乐。例如为了让学生体会乐音的特性,我把音乐拉进课堂,充分调动学生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效应,让学生趣味盎然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拥有一个“课始乐已生,课中乐正浓,课后乐犹存”的快乐情境;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压强单位“帕斯卡”的意义,把幽默小品带进课堂,有人扮演帕斯卡,有人扮演牛顿,并且让牛顿站在一平方米的木板上……学生动起来了,快乐的教学气氛悄然形成。试想如此幽默风趣的老师,如此宽松的学习氛围,学生怎么能不动手动脑,进而心动起来?
(二)具备优良的品质
在与高校新生日常接触中,高校新生辅导员应该具备优良的品质,能够以高尚的人格教育和感染新生,为新生的成才树立正确的表率。在平时的工作中,高校新生辅导员还应注意自身的形象,保持外表的大方得体。为人诚实谦虚。工作勤奋,认真负责,能吃苦耐劳,尽职尽责,有耐心。具有亲和力,平易近人,善于与人沟通。此外,还积极参加课外文体活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兼职工作等,以增加自己的阅历,提高自己的能力。活泼开朗、乐观向上、兴趣广泛、适应力强、上手快、勤奋好学、脚踏实地、认真负责、坚韧不拔、吃苦耐劳、勇于迎接新挑战。忠实诚信,讲原则,说到做到,决不推卸责任;有自制力,做事情始终坚持有始有终,从不半途而废;肯学习,有问题不逃避,愿意虚心向他人学习;自信但不自负,不以自我为中心;愿意以谦虚态度赞扬接纳优越者,权威者;会用100%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平易近人。
(三)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
高校新生辅导员应与时俱进,时时鞭策自己,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关注问题新生,及时疏导新生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努力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正确看待社会热点,正确引导高校新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学习兴趣总是和成功的喜悦紧密相连的。如听懂一节课,掌握一种数学方法,解出一道数学难题,测验得到好成绩,平时老师对自己的鼓励与赞赏等,都能使自己从这些“成功”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起更高的学习热情。因此,在平时学习中,要多体会、多总结,不断从成功(哪怕是微不足道的成绩)中获得愉悦,从而激发学习的热情,提高学习的兴趣。
(四)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
高校新生辅导员处于高校新生工作的前沿,是高校新生教育管理中的重要环节。高校新生辅导员应该自觉贯彻落实教育方针,严格执行高校的各项工作安排,及时聆听新生的心声,与各部门协调配合,做好高校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方面:
口头表达能力。语言是一个人的“第一脸面”,是他人界定自己形象的重要“关卡”。是粗俗、是高雅,是怯懦、是大方,很快就能通过语言表达展现出来。语言简练、精准、文明、有条理等等,不仅仅反映出一个人受过良好的教育,更能反映出他思维的敏捷和文化底蕴。进入社会必然会与人交流,富有感染力的表达,熟练稳定的即兴反应,都能增加一个人的魅力,给别人以好感。
社会交际能力。人离不开社会,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俗话说:“干一行就要入一行的圈子”。没错,不论你在什么岗位上工作,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优质完成工作的奠基石。突破自我个性的束缚,培养适应各类人群的适应性,是我们在社会中站稳脚跟的关键。提高自己的社会交际能力,是工作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要。
团队精神。一个优秀团队的凝聚力和竞争力是不容忽视的,没有哪个企业希望自己的员工是一盘散沙,个个都单打独斗。规模化无非是人的集合,资源的集合,然后产生最大的效益。有效的组织一支优秀的团队是核心问题。所以,我们要善于利用语言和社会交际能力,形成人的集合,在工作岗位上创造最大价值,从而站稳脚跟。
自检的能力。长时间忙碌的生活使我们身心疲惫,长时间的无人管理使我们自以为是,很多坏习惯慢慢露出苗头,若不及早自我检查,改正毛病,必会造成难以挽回的结果。我们需要经常对着“镜子”仔细看看,以前的哪个毛病又犯了,是否增加了新的坏习惯,长年累月,我们就可以具备自我检查的能力了。
创新能力。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没有创新,就会停滞不前。人类之所以进步,不就是因为伟大的发明创新吗?蒸汽机的发明推动了整个欧洲工业的发展,飞机的上天,为人类登月奠定了基础。在工作中我们要具备创新能力。一味地墨守成规,等待你的,必定是淘汰,在失败中总结,在总结中创新才能使我们的事业蒸蒸日上,才能让我们的工作稳步向前。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3-0098-01
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整体来说比较成熟,但是当碰到实际问题的时候却比较单纯,他们虽然知道机遇可贵,可是却不知道自己应该如何抓住机会;他们的自我表现的欲望在不断加强,可是与教师与同学之间的合作观念在逐渐淡化;他们追求取得好的成绩,却缺乏了奉献的精神。针对种种实际情况,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传统的观念里,好学生都是那些听话的学生,可是很有个性的学生就会被人们认为是爱出风头,而且不够成熟,他们往往被作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象。这种传统的观念忽略了人才的特征,阻碍了学生进行创造性的行为,影响了创新精神的发挥。高校辅导员要做到以人为本,要坚持以人出发,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不断进步。
辅导员首先要能够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对当前社会形势的认识和对新出现的社会问题的看法,学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的情绪,以及解决的方式方法。了解学生的脾气,性格以及家庭情况,以及受到外界刺激后的反映;了解学生对物质、精神以及对自我职业发展方面的需求,辅导员要尽量满足学生的这些需求,对学生进行引导和规劝等等。要关心学生在获得技能和实现自身价值的需求,关心经济困难的学生,关心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的处理,关心学生在学习生活以及感情方面所遇到的困难。最后,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辅导员要充分发挥学生会、社团、班委以及各种协会的作用,发挥他们的职能,配合好学校来开展各项工作,也能锻炼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
高校辅导员要不断增强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业务水平,要掌握好大学生思想以及行为活动的规律,用自己的分析和观察能力和协调能力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以情动人,解决学生在生活当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真正把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落实下去。辅导员要身体力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各方面来辅导并且影响学生,让大学生能够快速成长起来。辅导员的举止要反映自己的素质,从而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这就要求辅导员要为人师表,严格要求自己,把自己崇高的思想以及良好的精神展现在学生面前,去感染学生,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三、利用网络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空间制造了网络教育的平台,网络虽然是虚拟的,但是在网络的交流当中,所以辅导员用网络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必然的方法。辅导员在平时对学生进行管理的时候需要强化大学生对校园网络的关注,因为新时期的大学生活当中,和大学生利益相关的通知都会首先在校园网上,大学生能最短时间内获得各方面的信息,从而把握学习的放心,收到最快的效益。比如学校的学生在校园网上看到一个海外活动的通知,就立马去报名,报名后的第三天被录用,像这种大型的活动如果是通过纸质的通知就会很慢,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辅导员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比如校友录,校内网,或者是学校的BBS和班级的qq群等等。这样就可以广泛的与学生们进行直接交流,可以群体性的来通知,也可以一对一去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这种方式受到大学生的喜欢。这样能更好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辅导员要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当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要做一名好观众。因为在不同的网络里辅导员的身份是不同的在校内网当中的身份多数都是真实的,在BBS当中的身份却是隐匿的。所以,辅导员要收集信息和意见,了解大学生思想方面的观点,关注学生的各种行为。只有能够了解学生的思想,才能对学生思想政治方面出现问题后对症下药。
综上所述,辅导员要以身作则,随时关注大学生思想动态,做好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培养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甘均良.贴近时代特征: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02)
[2]吴宝权.试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4)
关键词: 校企合作;导师制;"1+1+1+n"导师制;辅导员
Key words: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tutorial system;"1+1+1+n" tutorial system;counselor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4-0249-01
0引言
导师制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作用是很重要的,本文提出了“1+1+1+n”导师制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有利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充分发挥。“1+1+1+n”即1名行业师傅+1名专业教师+1名辅导员+n名高职学生的导师建团队、学生分小组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充分发挥校方和企方双方人才优势和资源优势。
1高职校企合作制人才培养模式提出的背景
我国高职院校是改革开放时代的产物,大多始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中期,虽然历史短,但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不仅为地方经济建设和有关行业培养了一批急需的应用性人才,而且也“结识”了大量的企业,形成了良好的协作关系,进行了不同形式、不同层次、不同特色的合作。校企合作实际上是由国际普遍认同的学校和用人单位合作培养学生的教育模式――合作教育(Cooperative Education)演化发展来的。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三明治”以及澳大利亚TAFE体系都是校企合作发展职业教育的成功范例,职业教育特别是高职教育需要企业的积极参与和大力配合,这是世界性的发展趋势。
2“1+1+1+n”导师制模式的提出
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是一种双方自愿行为,不带有任何强制的色彩,在合作的过程中,校方和企业都是为了实现各自的目的和愿望。企业作为营利性组织,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是其最终目标,因此,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他们必然把校企合作能否为其带来最大化的利润做为是否合作的关键指标;学校最为合作的另一方,他的办学目标就是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他所制定的培养方案、培养目标、培养计划等等无疑都是围绕着这一目的而展开的,校企合作是实现学校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因此学校必然追求自身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要达到的这一目标。导师制(tutorial system)是一种教育制度,它和学分制、班建制一起,统称为高等院校的三大教育模式。导师制最早起源于14世纪的英国牛津大学,它的具体含义为:学生从入学起至毕业,学校为其配备专业导师,通过教师对学生的言传身教和个别指导,加强对学生学习、科研、生活、品德以及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和培养,形成教学互动的良性机制,确保学校教书育人的人才培养目标得到有效实施。导师制最大的特点是要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导学”关系,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让学生在思想品德、专业素质、业务技能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发展。本文提出“1+1+1+n”导师制有其特殊意义,是特指在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中实施导师制,以保证校企合作的质量,能够有针对性因材施教,在夯实学生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还包括对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引导,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1+1+1+n”即1名行业师傅+1名专业教师+1名辅导员+n名高职学生的导师建团队、学生分小组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充分发挥校方和企方双方人才优势和资源优势,充分带动学生参与,全程捆绑,实现教学过程、职业辅导、考证实习、毕业设计、就业指导一条龙,专业教学与学生管理一体化,努力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和育人效率。
3辅导员在校企合作“1+1+1+n”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作用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生在思想层面上出现了一系列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辅导员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学生在思想认识方面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作者简介]陈方辉(1979- ),男,河南永城人,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会计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职教育等;王志凤(1972- ),女,江苏淮安人,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会计学院党总支书记,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江苏南京211168)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化成长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2SJDFDY024,项目负责人:陈方辉)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4)15-0075-02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高职院校辅导员与本科院校辅导员比较,既有共性又有其特殊性。其共性在于,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指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其特殊性在于,高职院校辅导员要了解高职教育改革发展内涵,要具备一定的企业实践经验和一定的职业教育能力,能够引导和培养高职大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理念、职业行为规范、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因此,必须从优化工作模式、搭建专项平台、完善晋升体系、重构培训机制和发挥二级院系主导作用等五个方面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辅导员职业化成长路径。
一、优化工作模式,定位职业发展方向
科学合理的工作模式可以提高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定位职业发展方向,体现核心职业价值。高职辅导员的工作模式大都是“包干制”,即一个辅导员负责一定群体数量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所有事务。“包干制”使辅导员整日忙于琐碎又繁重的工作,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理论学习和科学研究,易产生职业倦怠,不利于辅导员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因此,优化辅导员的工作模式十分重要。
为优化工作模式,首先,根据辅导员工作内容,将其工作职责划分为思想政治教育、党团组织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资助育人、就业与职业生涯规划等方向,辅导员可以结合自己的专业、兴趣爱好等,将其中的一个作为自己的主要业务,定位职业发展方向。其次,以院系为单位,采取“一主多副,互为主副”的辅导员工作模式,即:一方面,对于一定数量的学生群体,设立主辅导员,全面负责大学生日常事务和副辅导员的管理,同时设立若干副辅导员,分别负责一个专项工作;另一方面,主辅导员根据工作需要可以成为其他学生群体的副辅导员,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工作研究方向。“一主多副,互为主副”的工作模式把辅导员从繁杂的日常事务中解放出来,帮助辅导员确立职业发展定位和学术研究方向,促使辅导员把工作与学习结合起来,把实践与研究结合起来,有利于辅导员的职业化成长。
二、搭建专项平台,培育职业文化氛围
优秀的职业文化氛围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可以培养辅导员崇高的职业追求,推动辅导员队伍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当前,高职院校大都是由中专升格或合并而成,优秀历史文化沉淀较少,辅导员都非常年轻,缺乏职业意识和荣誉感,尚未形成职业道德规范和职业精神文化,没有共同的价值观,未能得到社会的高度认可和尊重,因此,高职院校搭建辅导员专项平台,培养优秀职业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要搭建学术研究的平台。高职院校可以组织学生处、团委、组织处、宣传部等相关部门,设置辅导员专项科研课题,并且在课题申报、科研基金划拨使用、课题结题上给予政策上倾斜,鼓励辅导员申报科研课题,加强工作对象的研究,弥补自身专业理论的先天不足,促使辅导员重视自己的职业,形成浓厚的科研文化氛围。其次,要搭建进修培训的平台。高职院校要有目的、有意识地选派优秀辅导员到名校、拜名师,参加进修培训,不断拓展职业视野,培养前瞻意识,巩固职业意识。再次,要搭建成果展示的平台。高职院校要整合资源,积极开展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辅导员优秀教育成果评比、辅导员年度风云人物评比等活动,通过树立典型和表彰优秀辅导员,培养辅导员的荣誉感和职业精神。最后,要搭建实践交流的平台。高职院校要建设周期性、制度化的辅导员研讨交流制度,组织院校和院系之间的工作交流与合作,培养辅导员的职业情感和职业文化。
三、完善晋升体系,拓展职业发展空间
完善的晋升发展体系,可以为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规划指明路径,拓展辅导员的职业发展空间。2006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文件中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既可以评聘专业技术系列,也可以评聘行政职级系列。”因此,高职院校辅导员晋升发展体系可以构建职级职称双线晋升制度,即:辅导员可以同时评聘职级和职称。在职级上设置1~4级岗,分别对应科员、副科级、正科级和副处级;在职称上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列,其岗位单列、指标单列、评聘单列,按照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评聘;同时,职级和职称的待遇要一一对应。这样可以使专业背景弱,但实践能力强的辅导员走职级评聘系列,成为实践型辅导员;使专业背景强,理论基础深厚的辅导员走职称评聘系列,成为专家型辅导员,真正实现制度留人、事业留人和待遇留人。
四、重构培训机制,提升职业教育能力
培训是辅导员职业化成长的重要途径,是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依托。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属性决定了辅导员的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和培训载体必须因地制宜,重新构建。
首先,在内容上,加强职业教育认知培训。在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思想指导下,一方面要继续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党团组织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资助育人、就业与职业生涯规划等专题理论的学习;另一方面,要加强职业教育的认知培训,包括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理实一体”教学模式、“双师素质”队伍建设和“顶岗实习”学习方式等内容,不断提升辅导员的职业教育理论水平,提高辅导员的职业教育能力。其次,在方法上,体现“工学结合”的理念。辅导员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职业,因此,辅导员培训必须坚持理论教学与工作实际相结合。一方面,要坚持理论培训,不断提高辅导员的理论水平;另一方面,要根据工作实际和日常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设计切实可行的实践培训方案,增加培训的吸引力,提升培训效果,提高辅导员职业技能。最后,在培训载体上,利用“校企合作”平台。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培训载体,一方面,要紧紧依靠省高校辅导员培养和研修基地,利用其师资力量和优越的培训条件来加强辅导员的培训;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建立企业辅导员培训实践基地,选派毕业班辅导员以员工身份到企业顶岗实习,参与到企业的员工技能培训、职业素养培训、企业文化建设、生产过程管理、人事管理与绩效考核等多方面的实践中,促使辅导员积累更多的企业实践经验,形成全面的职业规范和职业素养,提升辅导员的职业教育能力。
五、二级院系主导,突出人文关怀
二级院系是辅导员和学校有效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是辅导员的直接领导部门,学校的诸多制度和措施也要通过二级院系来传达和实施,因此,在辅导员的职业化成长中,必须充分发挥二级院系的主导作用,突出人文关怀。
首先,二级院系要支持辅导员的职业化成长。工作安排上,要实现辅导员工作的专一性和职业定位,不能让辅导员成为“万金油”;学术研究上,分管辅导员工作的副书记一方面要带领辅导员开展学术研究,另一方面要担任辅导员的科研导师,关心和引领辅导员掌握正确的科研方法,提升辅导员的科研水平。其次,二级院系要发挥引导督促作用。正确地引导和督促,可以让年轻的高职院校辅导员少走弯路,快速成长。最后,二级院系要形成辅导员的关怀氛围。尊重、理解辅导员,帮助辅导员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形成对辅导员的人文关怀氛围,可以充分调动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辅导员工作的创造性,提高辅导员的成就感和认同感。
所谓校企合作就是高职学校的学习模式由单一的校园教育转化为校园教育和企业实习相结合,让高职学生走出校门,把理论知识与企业实习的动手能力结合,突出高职学生实用性和市场就业的特点。随着这一办学模式的改变,高职院校学生工作也呈现出新的特点。
(一)学生工作主体的变化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工作的主体是学校教师和辅导员,他们承担着学生日常的学习、品德和管理。在校企合作背景下,学生工作的主体由校园在校教师变为教师、辅导员和实习指导师傅共同担当学生的学生教育工作。此外,在教育形式、教育内容和工作方式上要更为灵活,学生工作也要考虑到企业的境况和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同时在学生工作的开展中,要转变工作方式,学生进入企业后其管理要求要和其他员工相同,会造成部分同学难以适应,创新工作方法也是必然要求。
(二)工作环境的变化
学生工作以前都集中在校园进行,校园环境相对稳定,稳定的工作对象,工作主体和工作流程,校企合作后,学生学习、生活的环境由校园转化为企业,并交替进行,这就改变了原来的工作环境。学生到企业学习、实习,对环境的变化要有适应期,在适应期的教育活动和适应后的教育活动都有所不同。学校管理相对宽松,企业管理较严格;学校是以育人为目的,企业则为追逐利润为目的。这些环境的变化都要教育学生在人际关系、制度遵守、交流方式上有所变化。
(三)学生工作的内容和方法的变化
如前文所述,在校园中,高职学生的学生工作的内容比较固定,从学生思想教育、日常管理和勤工助学等都有比较完善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老师只需要遵守工作章程,按章办事就能有效解决学生工作问题。但是在校企合作中,高职学生既是学生又是员工,除日常学生教育、管理外,还要对企业的操作规范、企业文化等进行教育和辅导。此外,工作方式也要随之工作内容的变化有所不同,适时适当创新工作技巧。
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高职学生学生工作的必要性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工作应注意三个方面:一是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无论在学校还是在企业,高职学生其基本定位仍然是学生,在学生工作中要坚持学生思想导向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要为学生做好就业指导、实习实训等基本服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创业观;三是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学生在学校、企业的日常行为管理、学生与企业的直接的沟通、协调等。由于校企合作中学生管理的管理体制、工作方法不成熟,甚至造成了不必要的误会,对学生管理和企业人才培养都是不利的。为此,高职院校必须重视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的学生工作,亟待转变传统的学生工作模式。
(一)校企合作办学新模式,客观要求高职院校学生工作要与时俱进
在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学生面临工作和学习的压力增大,在学校和企业两种文化背景中不断转换,其适应过程、日常管理都加大了难度。既要介绍传统的校园文化学习,又要顶岗实习、工学结合,使得学生管理工作的环境变化和教育场景都有所不同。在传统的校园学生工作中,学生相对封闭,利益纷争较少,文化冲突不大,易于引导和管理。在校企合作办学中,企业追逐利益的导向、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内在的价值冲突使得学生工作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难度加大。如何客观的面对这些新问题,化解这些新问题,有效结合二者环境优势来针对性开展学生工作,是学生工作者必须考虑的问题。
(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学生工作创新是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
高职院校和普通院校的一个明显区别也是其优势所在,就是职业培养的目的明确:职业性、针对性、实践性和社会性,就是培养社会、市场所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即职业教育。“实践表明,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仅靠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学生管理、养成教育等手段是无法完成的。校企合作开展学生工作可以充分利用双方的人、财、物优势,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高职院校通过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企业通过生产的真实环境、管理的规范环境、文化的人文环境、交往的社会环境,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特别是职业道德素质。高职院校如能充分挖掘、利用好企业的教育资源,如企业人才、企业环境、企业文化、企业的管理制度等,则不仅可以使学校学生工作内涵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特色更加鲜明,而且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真正培养出适应现代企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三)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要求高职学生工作必须创新思路
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决定了高职院校不能走研究型发展模式,必须紧紧依靠市场变化,与市场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出现就是这一客观环境的体现。高职院校的核心是职业教育,培养学生面对市场、应对市场变化、适应企业对人才的要求。高职院校的学生素质或办学成果一个重要方面是看企业欢迎不欢迎、企业喜欢不喜欢。这样办学成果的变化客观上要求高职院校学生工作要创新工作思路,把传统意义上的学生工作的视域拓展开来,要把学生的日常思想引导、行为管理和市场经济的政策、企业的文化需求、管理制度相结合。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学生工作者不仅仅深入了解学生,还要对企业充分调研,不仅保证学生的综合素质达标,也要引导学生适应企业、通过企业的素质测评,让企业对学校的办学满意。随着校企合作的形式多样化的发展,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任务也愈加繁重,高职院校学生工作只有顺应形势,做好各项工作,才能办出成效、办出特色。
三、校企合作视域下高职学生工作的开展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工作更为复杂,也为高职院校的创新办学模式、突破现有发展瓶颈带来了机遇。高职院校的学生工作只要顺应潮流、创新思路,在人才培养上定大有作为。
(一)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开展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毋容置疑,无论是普通本科院校还是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始终是第一位的。由于高职学生的实践、实习时间长,与社会、企业接触多,其思想政治教育难度偏大。也恰恰为此,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办学中更应该注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要创新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形式,更具针对性的开展工作。“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下大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实践,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方式。在这一环节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因此,学院与合作企业对学生实施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既涉及学生政治素养、为人处世、公民意识、品德修养、职业道德,也包括与学生社会生活相关的所有内容,系统而且全面。在校企文化融合背景下,我们的教育内容改变了过去以教材为蓝本的课堂教学内容,更多的是以岗位规范为中心展开,在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重点突出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行为、职业纪律等方面的教育。同时,还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增加了就业形势教育、创业教育等新内容。思想政治教育不再单一空泛,学生的兴趣也随之明显提升。”其次,采取多头管理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学校、老师、企业、师傅等立体式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并把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考评与学生的综合素质相结合,引导学生正确的看待问题,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把国家政策、党的理论与学生“三观”教育和职业教育相结合,创新教育内容,拓展教育领域。
(二)创新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内容和目标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是高职院校办学的基本定位之一,在校企合作下这一定位更为明显。学生的职业素质不仅仅是学校、企业培育承担的责任,也是学生工作的内涵之一,成为高职院校学生工作必须坚持的理念。在高职院校学生工作中,务必把学生的职业素质纳入到学校育人和企业用人标准相结合,有针对性的在学生工作中增加这一内容。可以通过在学生进入企业之前进行职业教育包括职业态度、情感和职业规范等。也可以结合企业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能力要求的实际,采取双向推动,帮助学生提高职业教育的积极性。
(三)加强校企合作办学下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主体队伍建设
在高职院校,辅导员承担的工作较多,加上企业实习等,辅导员队伍明星不够。为此,在原有辅导员队伍基础上不断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是客观必然的要求。首先,要加强辅导员数量,人手不够,学生工作就容易被拖延,有些问题就难以及时解决;其次要加强辅导员“质量”,在校企合作中,更需要辅导员、班主任能够有效的协调学生与学校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企业之间的关系,这就要求校企合作下的辅导员应该是“双师型”学生工作者。最后,让部分企业技术领头人或师傅参与学生工作,为高职院校学生提供咨询和解决问题的老师,形成了校企合作中学生工作的特色,也弥补了校企合作学生工作的空白。
校企合作办学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职业教育最优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的主体是学校和企业,但最终的落脚点仍然是在学生身上,开展校企合作这种模式的教育,目的就在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的人才。但实际上,校企合作背景下,学生的教育管理还不够成熟,严重影响了校企合作对学生培养的实际成效。因此,在校企文化融合的背景下,探索学生教育管理的模式,成为高职院校和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从企业的心态、学生顶岗实习两方面来探讨学生的教育管理。
一、企业心态
各个企业由于企业文化不同,对待实习生的态度也有一定的差异,一般有如下心态:
(1)选优心态:实习生进入企业实习,企业从实习生中选择优秀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以期今后可以留下来为企业服务,甚至有的企业会在实习阶段给实习生设定试用期,试用期间,达不到企业的高要求的学生,最终也会面临被企业淘汰的结局;
(2)培养心态:有些企业是本着为企业培养后备人才的心态来接受实习生的,在实习过程中,即便实习生出现不尽如意的失误的时候,企业也会给予足够的宽容和理解,并定期开展培训,提高实习生的工作水平和职业能力,所以这样的用人心态就体现出了企业良好的企业人文氛围。这样的企业心态,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社会责任的积极承担。
企业是整个社会良好运作的一个环节,接受实习生不仅可以为企业注入新鲜的血液,更是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作为企业,应本着培养人的心态来对待实习生,不仅可以创造和谐的企业文化,更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口碑。
二、学生在顶岗实习中的心态
很多学生在报考专业时,并未报考本专业,因此对于本专业兴趣不大,甚至一开始就抱有拿到文凭就转行的想法,因此,这类学生在实习阶段,基本上就是走过场,怀着过一天算一天的心态。
还有的学生,虽然对本专业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大多抱有过于美好的想法。但在经历了实习后,感觉到与自己理想中的差距后,这部分同学就会放弃当初美好的愿望,转而比较低迷和悲观。
针对上述两种心态,来探讨校企合作学生的教育管理。
学校根据掌握的各届学生在企业实习的资料,对于抱有培养人才的心态的企业,学校要积极的增强与其的合作;对于选优心理的企业,学校要积极的与其沟通,强调其企业的社会责任。
2、企业要把好“学生上岗关”
企业要加大对学生岗前的培训力度。通过企业的岗前培训和教育,让学生对企业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使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企业的工作氛围、工作方式和管理规定。
3、学校要加强管理
(1)学生在下企业前
学生在下企业前要进行培训。很多实习生下企业前大多抱着美好的期待和从学校解放的心情,未曾想过学校的生活与社会、工作生活是存在很大的不同的,主要表现在与人交往方面以及对于自己的定位不准,故而在下企业后的前几个月会出现不适应,甚至会经常产生离开单位的想法。因此,学校要针对学生下企业后出现的若干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使得学生做好下企业后的思想准备,勇敢的应对下企业后出现的种种问题,以更积极向上的心态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使得学生明确校企合作的意义和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避免学生产生“学校不管我们了”等消极思想。其次,使得学生明确校企合作的学习方式的目的、意义,并结合他们的工作岗位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深入细致的顶岗实习前教育和培训,提高学生对企业和岗位的认识。再次,学生离校实习前,要求严格签订好相关的“协议书”和“保证书”,加强学生对实习期间安全、法制等方面的重视。
(2)学生下企业后
A. 辅导员要转变好角色
辅导员是学生的直接管理者,在校企深度合作的背景下,辅导员所发挥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辅导员按照学校的常规方法、规则来管理学生,如:开班会了解学生的相关需求;定时检查上课出勤率;找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开展各种知识技能大赛,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巩固他们的知识等等。在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后,既有“学生身份”,又有“员工角色”,双重角色能使学生的内心产生一些变化,学生既为进入真实的工作岗位感到激动,又为离开熟悉的学校感到忐忑不安,在这全新的环境中,学生往往容易忽视学校的管理和指导,造成他们不遵守企业和学校对顶岗实习的安排和管理。因此,辅导员则需要转变好自己的角色,由学校的管理规章下转变为按照企业的运作要求和文化内涵来管理学生。
B. 建立学生的个人档案
在校企深度合作的背景下,交替的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使得学生不断地变换着自己的角色,这个时候,学生的思想和心态很容易产生波动。社会上一些好的与不好的方面,都会或多或少的影响到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4、学生自身要加强对自我的管理
学生在实习上岗后,要继续加大自身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等职业道德观的修养。明确实习对自身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提高的意义,并努力做好在实习单位的工作,处理好学习、工作、人际关系。
校企深度合作是校企双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举措,是提高高职院校内涵、凸显高职院校特色,推动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而实习工作对学生踏入社会、平稳就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教育和管理者,我们要不断的学习、总结、改进、创新,更好的探索,把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做得更健全、更完美。
参考文献:
【1】蒋洁. 青年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分析与思考[J]. 中国青年就业,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