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4 11:05:5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语文教学心得,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一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心理上的愉悦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在教学《太阳》这堂课时,针对题目引发学生发挥想象,课文有可能写什么内容。因此学生也毫无顾虑的提出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如:太阳给人们带来哪些好处?太阳给人们送来什么?等问题。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者,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引起学生积极地思考。创设问题情境的常用方法有: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2)利用演绎推理创设问题情境;
(3)利用类比推理创设问题情境;
(4)借助多媒体直观手段创设问题情境;
(5)借助童话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在探究中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爱因斯坦也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思维的开始,在弘扬创新精神的今天,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显得尤为迫切。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提炼文章主题,还是分析人物形象,唤醒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就会增强学习效果。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因此在课题研究课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研究总结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策略。
二 教学过程中切忌责骂和过度的批评
责骂或过多的批评都会产生相反的效果。笔者在班中曾做过小学生生活情趣的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学生最喜欢教师说的话是:“好好努力吧!”、“你真聪明!”“谢谢你!”最希望的是教师不要太凶和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某一件事。可见,承认学生的能力并加以适当的赞扬是提高学生学习意愿的秘诀。教师的责骂会让学生感到厌烦和心情忧闷,学生最讨厌“谁会像你这么蠢!”“你丢尽了我们班的脸!”这类责骂的话语。更不要对学生说:“你为啥这么不喜欢做功课!”这种暗示性语言会给学生错误的印象,认为自己真的讨厌学习。若看到学生比以前学习有进步,要称赞他:“你最近真用功呀!”假使他的考试成绩不够理想,可以说:“这次是你准备得不够充分,下次再好好努力,没问题。”等话语安慰学生,鼓励他继续努力。
三 对学生要与他自己比较
你能学好语文!
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是快乐的,学习语文也是快乐的!
二、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我们都用汉语思维:学好语文,你将因此而更加聪明!
三、语文学习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四、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语文即生活,用心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你将因此而收获意想不到的成功!
五、积跬步至千里,量变才能质变:多读、多背、多写,积少成多,注意知识的积累。
六、思维具有整体性,学习应顺应思维的规律:做好笔记,注意总结,重视知识的整合。
七、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认真完成作业,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重视每次考试,养成良好的考试习惯;温故而知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八、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要想学好语文,切忌想一想感动,听一听激动,第二天早上一动不动。
九、态度决定一切,努力就能成功:你能学好语文!
十、九九归一:愿语文老师的期望与你们的希望一起腾飞!
二、注意营造课堂气氛,活跃课堂氛围
新课标要求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教学不是满堂灌,而是应该师生间的互动。教师应当首先自己要有激情。教师自己都没有激情,又何谈学生会在教学活动中产生什么情感体验,又何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呢?我自己上课经常是走到学生中间去,这样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而且有些学生想不听课也难了。特别是在普通班上课,往想睡觉的学生旁边一站,多少有些警示作用。有时借题发挥,点着打瞌睡学生的名字,来一句“庄生晓梦迷蝴蝶”,顿时笑声一片,想睡觉的同学也就回过神了。
三、不断学习中文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
我感到遗憾的是我的办公地点,是在班主任办公室,而不是在语文组办公室。因此也就失去了同组的老师学习的机会。上次到以前的学校办理档案转移手续时,我跟以前的教研组长就谈到这个问题。他说,每天大家相互提问一个问题,长此以往地积累,于人的进步是很大的。而且那边语文组订阅了专业的语文教学方面的报刊杂志,大家有空随便翻翻,也能积累很多东西。可是我现在基本不能在这些方面发展自己了。老实说,有事没事我们也不会到学校阅览室去看书,来回跑不方便,还有课和别的事啊。阅览室报刊不给外借,所以我们获取做前沿的教育教学信息。倒是我自己掏钱定了本《名作欣赏》,以便于补充自己的专业知识。
教育理论的学习方面,我XX年毕业的时候,毕业论文的题目就叫《语文教育教学与学生人格建构》。为了完成论文,我接触到当时还出台不久的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知道了如今最时尚的“三维目标”这一概念。所以XX年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我便开始按照“三维目标”的要求陈述教学目标。通过对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读,我发现一个问题:很多教案中对教学目标的陈述存在不规范的情况。昨天我参加马鞍山市的教研活动,马鞍山二中的老师的教案中,在陈述教学目标时就出现了“引导学生培养……”的句式。其实教学目标的实现是落实在学生身上的,应该是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在内在的能力或情感上的变化,而不在于教师做了什么。即教学目标中行为动词的主语应当是学生。总之,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三、将语文教学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
生活中有许多语文现象。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尤其是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更要密切关注生活。具体来说我有一些做法:运动会的时候,要求同学们给本班同学撰写祝词;教师节要求同学们给本班的两三位老师写祝福语;中秋节或家长会时,写一段想对父母说的话等等。当然要求是表达流畅、语言优美、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多少字等。有时让学生搜集生活中的广告词、标语等,让他们多注意生活中的语文现象。
四、语文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力量是不容低估的。语文教学要集中学生的智慧,为我所用。
首先,每节语文课安排一次课前演讲。按照一定的顺序,全班轮流演讲,演讲的主题自定,形式自己安排。借此展示学生的口才,其他同学在听别人讲述做人做事智慧的同时,也为写作文积累了素材。
其次,将全班同学划分为六个语文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轮流出语文课堂练习。(教师对习题进行审核)也以小组为单位,让同学们利用第三节晚自习的时间在黑板上抄一些易错字词和成语并给出解释,有时也抄一些名言名句等。抄写的内容一直保留到第二天早读后再擦。通过这样的做法积累语文知识。
再次,针对目前的选修课程《〈史记〉选读》,我将六个小组分工整理文言现象。整理后的文言现象交给我审核后,作为他们整理课堂笔记的资料,以实现分工合作,资源共享。
另外,我还十分重视教学反馈。通过收小纸条和布置《假如我是语文老师》的方式搜集学生对语文教学的意见,以根据学生的需要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利用批阅小作文和学生进行沟通,让他们喜欢语文。【1】
以上便是我在语文教学中的心得和体会。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想要学生做到课内外积累,首先让孩子们爱上学习。爱学习是学好习的基础。我不喜欢"头悬梁、锥刺股","刻苦、刻苦、再刻苦"这样的说法,因为这样会让人觉得学习枯燥无味,学习变成了一种苦差事,学习好像是一种被迫行为,体会不到学习中的乐趣。俗话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这就说明了学习兴趣对学习的重大推动作用。在课堂上,我们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比如简单的内容可以让学生当小老师、让每次的听写满分者组织学生听写等,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让他们乐学。
一、认真学习,树立新的理念
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使自己逐步领会到“一切为了人的发展”的教学理念。树立了学生主体观,贯彻了民主教学的思想,构建了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观点,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积极创造和提供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成长条件的理念落到实处。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重视了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与发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焕发语文课堂活力,有助于学生能力提高与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思路。
二、细研教材、潜心备课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重难点。在制定教学目的时,非常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心得体会 fanwen.chazidian.com)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同时注重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特点,以愉快式教学为主,不搞满堂灌,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注重讲练结合。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由于准备充分,教学效果明显,学生易于接受。
三、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应试教学课堂围绕知识目标而展开,储存继承前人积累下的经验和体验,但忽视了学生创新、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如何激活所需的先前经验,萌动求智欲望呢?我尝试着以下的方法:
1,用新颖的导入调动学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上《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这一课,我从生活中抢劫需被判刑引入到英法联军抢劫却召开庆功会,调动学生情感上的痛恨。还有上《行道树》我用田震《好大一棵树》的音乐导入,学生在音乐的轻松氛围中走进文本。我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以激发兴趣、设计悬念……引发设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2用轻松愉悦的师生关系活跃课堂
教学课堂上感受到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已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再也不僵化呆板、默默无闻、做模范听众。他们个性得到充分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间互动,环境互动。在有限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教室中再不阴暗冰冷。课堂上充满着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挑战与沉思同在。活跃的思维,频动的闪光点,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师的授课既源于教材又不唯教材。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语文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
3用积极的探究提升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我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自然,懂得了知识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我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让学生表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学生理解和表达,输入和输出相辅相成,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四、重视朗读、培养语感
1、利用早读课时间让学生大声朗读,以提高他们的语感。
对于有些同学,说的能力相对较弱,有的学生回答问题语言不连贯,他们语言表达能力较差,这样也制约了他们的阅读及写作能力,所以我对两班中这样的学生规定每天早上必须大声朗读20分钟,然后站起来读给全班听。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朗读水平有了明显的进步。
2、组织各种形式的朗读演讲比赛
在平时的课堂上,我经常让几个同学自选对手,朗读PK一下,全班学生点评。学生们都跃跃欲试。还有,我会定期给一个题目,自选美文,小组推选人员,组组之间对抗,有时是一组四人共同演绎,和其他组比赛。有时是邀请其他班的到我们班来参加对抗。经过这样长时间的训练。我班的整体朗诵水平在同年级可谓是首屈一指。每次学校组织的演讲或朗诵比赛,我班都几乎是名列前茅。
二、焕发课堂活力
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为此,我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例如在处理每单元的重点篇目时,我始终采用整体感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反思质疑——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内容精心设计问题,组织课堂教学。 这样教学,课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语文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
三、提高学习效率
新课程要求课堂要以更新教学手段为重点,借助各种媒体和教学资源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使得师生在探索中经验共享。本期教学中,一改过去课堂上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内容上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结构上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状况,仔细研究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将学生从原有的课堂圈子中“解放”出来,调动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使他们能够在自主探究与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挑战自我,扩展创造性思维。本期我上了一堂比武课《聪明的阿凡提》,我利用活动的聪字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以闯关游戏贯穿全课,让学生在愉快中学到新知识,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揣摩人物心理,并恰到好处地指导朗读。本节课在全区教导主任教学比武中获一等奖。还让学生利用网络查找许多资料。
这里的目标指老师在初三伊始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定下的中考奋斗目标。比如针对我们班尖子生只是个别,大部分学生都是中等生的情况,我确定班级整体目标为语文成绩90~102分之间。为什么呢?因为对于中等学生来说,大部分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他们的踏实、努力,灵活性的、综合性较强的题对他们来说是有难度的。所以我定的计划是抓基础、拿阅读、保作文。
抓基础就是考试中的积累与运用的27分要求95%的同学必须拿到25~27分。因为这部分主要是课内基础知识,通过复习完全可以做到。偶尔出现的对联或标点知识,灵活性及综合性都较强,对同学们不要求。
拿阅读就是指语文考试中38分的阅读与感悟部分,要尽可能拿到28~30分。这里我也明确要求说明文及文言文的阅读不能丢分,因为说明文的阅读客观性较强,只要多读几遍文章,答案就在文中。而文言文在平时的教学中本身就很重视,虽考察的是课外文言文,但知识却是课内的,只要将这个词在课内的解释对应在这里即可,这样的题对那些踏实、认真的孩子来说不难。散文的阅读相对来说灵活性较强,对学生的感悟能力要求较高,所以11~12分的散文阅读我只要求学生拿到6~8分就完成目标。
所谓保作文就是作文只要老老实实、稳稳当当拿到40~42分就行。因为中等生普遍学习相对吃力,平时没有阅读的时间,知识面较窄,阅历也少,要他们写出内容新颖、主题深刻、境界较高的作文几乎不可能。所以对作文的指导我主要在围绕中心、结构清晰、书写工整三个方面的要求及训练上。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拓展教学行之有效,就必须丰富自己的文化积累,夯实自己的文化底蕴,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让自己先“厚实”起来。“登泰山而小天下”“教师一桶水才能教给学生一杯水”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一目标呢?当然是认真地学习,广泛地博览,不断地积累。
二、熟悉教材要点,做好拓展的前提准备
新课标《语文》教材所选的都是精美典范的文学作品,通过这些课文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能力。因此,语文拓展教学不能天马行空,任意而为。在每堂课的教学过程中,必须从教材延伸到生活,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教材内容和生活内容应该紧密相连,课文分析与课外拓展必须密切相关,它们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教师要熟悉教材要点,并且让学生领悟课文的情感、思路及写作技巧,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拓展教学。
三、明确拓展目的,有序施行拓展的过程
语文学科内涵丰富、外延广阔,每次拓展教学的目的都是不同的,不能简单地叫学生看课外读物、查资料,要让学生懂得这次活动要读什么书、了解什么内容、怎样读。
四、联系学生生活,丰富拓展的情感内容
“生活有多宽阔,语文就有多宽阔”。赞可夫说:“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情经验,激发学生的感情。”在开展拓展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真切的生活,并在课堂教学中营造教材与生活相融合的情境,让学生用自己的想象、理解、感悟加深对文本的解读,提高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生活处处有语文”,我们语文教师只有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多元化的语文学习平台,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才会不断地提高。
五、活跃学习氛围,培养自主拓展的学习习惯
从教学实际情况来看,学生对语文的拓展教学活动是很感兴趣的,在自主拓展的过程中积极性也很高,但普遍存在不会拓展、不知道怎样拓展的问题。我国学者庞维国将“自主学习”概括为: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要让学生能够养成自主拓展学习的习惯,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加以指导,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加以训练:
1.每次拓展活动的难度不宜太大,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能够完成,使他们树立“我能学”的信心。
2.在课堂的拓展活动评价中,多肯定学生的优点,树立他们的成就感,达到主动“想学”的目的。
3.在日常训练中加强方法指导,有针对性地去完成一些具体拓展任务,逐步训练能力,达到“会学”的程度。
那么,如何把生命教育寓于语文教学中,如何使生命教育和语文教学达到有机地结合。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心得:
1 感悟生命的内涵在朗读文本中
语文学科的基本要素是语言,由语言组成的文章,绝不是字词句的简单拼凑堆砌,而是生命意识的符号化。朗读就是要让这些富有生命意识的符号渗入学生的思想意识的深处。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充分利用早自习的时间,推荐学生读一些能够提高学生生命意识的文章,让学生在朗读文本中感悟生命的内涵。当学生读《生命 生命》的时候,他们从种种生命现象中感受到强烈的生命意识,感悟到有限的生命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当学生读《华南虎》和《斑羚飞渡》的时候,他们在思考:生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优劣之分,人类可以这样禁锢和肆虐消灭其他生命吗?他们明白了“保护动物,珍视生命,每一个人都应该这样。”当学生在高声朗读《敬畏自然》的时候,“敬畏它们,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的思想已然铭记于心灵深处;当学生在诵读《那树》的时候,他们了解到“自然界宝贵生命惨遭虐杀的痛惜和忧虑。”当他们用心灵与冰心《谈生命》,他们已经感悟到了生命的内涵,生命之火已经点燃,生命得以完善,生命价值得以提升。
2 品味生命的价值在阅读教学中
教材不仅是文本性教材,更是体验性教材,因此,在教学中不仅注重让学生体验成功,还要使学生明白生活的意义。“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为了使学生在阅读中能够真正体验到来自内心的愉悦,达到调动自身的生活体验,应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深处,与文本对话,与人物、作者对话,达到心灵的共鸣。
在阅读教学中应充分发掘以人为本的重视生命的作品,凸现生命的意义,进行生命意识渗透,增强学生生命意识。我在引导学生解读张抗抗的《地下森林断想》的时候,就是着力引导学生在品读文本的过程中认识生命的伟大和坚韧,使学生对生命产生了无穷的敬畏之情。他们认识到要珍视自己的生命,要对生命负责,为生命而奋斗,不要辜负生命,绝不让生命在我们手中白白流失。正如有一位学生在读后感中写到:今天,我怀着激动心情学习了张抗抗的《地下森林断想》,我读了一遍又一遍,读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该文中,作者通过描写“地下森林”这一奇特景观,抒发对恶劣环境中挣扎成长的生命的礼赞,说明生命的可贵,我们应该好好认识我们的生命,我们必须对自己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在有限的生命时间内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顺境中不骄傲,逆境中不气馁。
的确,每一个人的生命都很短暂,在世界上也只能活几十年,有的人好好利用了自己的生命,他的事业就很辉煌,有的人轻易放弃了自己的生命,这个人是愚蠢的,他们是不懂得生命的可贵的,只是单纯地认为死了就是摆脱了一切,不用去担心世界上的任何痛苦了。
在引导学生解读勃兰顿斯的《人生》的时候,我着力引导学生在品读文本的过程中认识生命的本质,使学生对生命产生了珍爱之情。有学生在课上发言道:我们应该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在一往无前的奋斗过程中,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达到自身的最高存在境界。
从学生的认识中,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通过阅读教学,学生对生命有了深刻的认识。
3 寻求生命的灿烂在写作训练中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塑造学生心灵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抒写的生命话题,让学生探究生命的生命的规律、内涵和本质,对自然界生命和人类自身的生命现象进行深入的思考,进而培养积极进取地生命意识和精神, 以便更好地提升自身生命的质量。
有一位学生在《感悟生命》的文章中写到:生命如树,有的枝繁叶茂,有的死气沉沉,就看你是否精心的培育她。生命就是严冬里的一把火,不断地燃烧着你的激情,让你有勇气去挑战严冬。生命如诗,让你在起承转合间抒怀。
生命的灿烂在学生的笔下缓缓流出,可以看出,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可以说是非常的深刻。
有一个学生在《最敬佩的人》一文中叙述了“一个人和厄运作斗争,最终战胜厄运”的故事,他在文中写到:我看着他,被他的坚强感动了。一个没有双手的人,假如是我,我早就自暴自弃了。而他,自己敏捷地用嘴脱下外衣,嘴巴迅速含着毛笔,慢慢地沾着墨水,行云流水般写着字。这就是坚强的生命!没有倔强的生命就没有这顽强的生命。
在学生作文批改中也可以对学生的生命意识进行较为直接的培育。初中学生的性格大多比较直率,他们对生命的认识往往会很直接地在习作中表露出来,因而老师要抓住契机进行引导、点拨,也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4 提升生命的质量在语文活动中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8-291-01
我是一名少数民族地区乡级小学教师,教学已有11之久,这十一年当中不断摸索、改进,以寻求一种适应本地学生的教学方法。这些年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扶持力度是一年大过一年,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生升学考试成绩比起内地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是何原因?
数年来,自己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汉语文教学总结出几点个人看法:
一、普及普通话,奠定教学基础
少数民族地区的汉语文教师来自五湖四海,很多教师都带有严重的地方方言,说的普通话不仅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就连汉族也都未必能听懂,如此一来严重影响少数民族地区学生正确的掌握汉语文的发音,给汉语文教学带来很大的弊端。这几年国家已经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普通话,我们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个平台,改进和提高自己的普通话水平。
二、塑造语言环境,改善汉语文教学模式
教育心理学调查表明:师生关系与学科兴趣有明显一致的趋势。师生关系良好的班级,学生整体学习成绩好,对学科学习兴趣高涨;师生关系不良的班级,教学活动不能顺利展开,学生不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教师拿学生无可奈何,直接导致学习效率低。因此,良好的师生感情是培养学生们对课程的学习兴趣的核心条件。
教师和学生之间长期的感情交流,使得教师们客观上成为学生兴趣的中心。受学生爱戴的教师,学生喜欢模仿他。教师的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方法、言谈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和感染。要使学生真正信任教师,教师一定是一个闻道在先,学有专攻的指导者。教师要用本身的行动直接影响学生,要做学生学习的最佳合作伙伴,而学生只有对自己的合作伙伴感兴趣,有好感,甚至是崇拜感,这样的合作才能是融洽的,更有效率的。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行、表情动作,传递给学生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
我和我的学生不只是朋友,而是尽可能建立亲情,当然,这里的“亲情”不是当爹当妈。学生们都知道我是一个“黑洞”,他们和我说的任何话不会被传播出去。这样,他们找我谈心时有一个完全敞开的心境,有什么问题,我都可以站在他们的角度分析,但从不会告诉别人,他们在我这得到的是一种放松。
二、对待不同的学生要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指依照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接受能力、知识经验和个别差异,恰当地选择教育措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教育。这和以往整齐划一的教学有很大的不同。以前,教师就是一把抓,用统一的标准去要求班级所有的学生,没有考虑到他们在认知、个性等方面的差异,不能与学生的学习需求很好的对接,学生的学习愿望得不到满足,自然就没有了学习的兴趣。
合格的教师能根据不同学生的气质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对于胆汁质类型的学生,教师能够引导他们发扬热情、开朗、刚强、勇敢、坦率、独立性强等优点,克服脾气暴躁、不求甚解、感情用事、缺乏耐心与恒心等缺点。教师在批评胆汁质学生时,一定会注意不激怒他们。对于多血质的学生,善于引导他们发扬热情、思维灵活、善于计划、效率高、爱交际、乐于助人的优点,克服粗心、不踏实、缺乏专一性的缺点。在批评多血质学生时,能够强调问题的重要性,使他们把问题重视起来。对粘液质类型的学生,合格教师能够肯定他们踏实、稳重、善思考、有耐心与恒心、自制力强、组织纪律强、肯钻研等优点,克服他们淡漠、迟缓、固执等缺点。在批评他们时,教师能够注意做到以情感人,用情感去打开他们的心扉,从而使他们心悦诚服地改正错误。对于抑郁症类型的学生,合格教师能够引导他们发扬耐心细致、肯动脑筋、喜欢思考、想象力丰富、情感细腻等优点,克服他们胆小、孤僻、怯懦等缺点。在批评他们时,教师能够耐心、委婉,不会在大庭广众之下批评他们,更不会严厉地批评,因为教师知道这样做会极大地伤害经不起刺激的抑郁症类型的学生。
合格的教师能够根据学生不同的认知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对于知识接收快、好学、基础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增加学习的难度,让学生能够灵活掌握知识;对于学习一般的学生,要让他们对知识的掌握不遗漏,作业能及时、准确地完成;对学习差的学生,要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三、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传统的语文教学,使得教师用简单的语言讲授来进行,学生在被动地听讲,抽象地死记硬背,对书本知识的掌握缺乏深入的理解,学起来感到困难、枯燥,提不起学习的兴趣。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应该亲自尝一尝”,同样对课文的感悟也是如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境,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