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08 16:21:1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音乐教育教学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2.高师流行钢琴音乐的教学初探
2.1准确了解当前社会需要的人才类型,确定教育方向
钢琴文化,他有着悠长的音乐艺术文化历史和浑厚的音乐艺术文化底蕴,钢琴乐曲以其曲艺内涵深奥,演奏技艺复杂,各学派风格迥然等诸多特点,垒砌出了较高的钢琴文化艺术的门槛。很多的历史中著名的钢琴演奏艺术家的成名之路都是及其坎坷的,在他们的一生中的很多年中都经历过几次的大起大落,直至中年,晚年甚至身死后才被世人所了解,所接受,才铸就了他们在钢琴艺术生涯中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回归现在,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的加快,高效率的生活步伐使得古老的钢琴艺术受到了很大的制约,这很多年都难以的到较高的发展。现在的音乐领域几乎全被流行音乐所占据。社会大众对高尚艺术的理解能力和喜爱程度日渐减少。而流行音乐的脍炙人口,个性鲜明,再给歌曲中加入歌词,使得流行音乐更加的浅显易懂,从而流行音乐得到了众多人们的喜爱。从以上我们不难看出,现在社会中对流行音乐的需求已经超过了对高雅艺术的追求。所以我们的教学方向也应当迎合现在的社会需要,培养出符合当今社会需求,符合流行音乐需求的钢琴音乐师。从传统教育教材及流程与流行钢琴音乐特点这两方面中找到他们的契合点,摒弃陈规,研究出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让我们培养出来的音乐师能够学以致用,真切的得到可以使用的知识。所以,培养出掌握钢琴弹奏技巧,能够很好的认识流行钢琴音乐的音乐师就是我们现在应该培养教授学生的大方向。
2.2解剖自身,找准教育过程中的偏差并寻找方法改正
长期以来,钢琴音乐教育的传统方式是以教授学生音乐以及钢琴的基础知识,加入钢琴的弹奏技巧,长期的钢琴弹奏训练和许多著名钢琴乐曲弹奏的积累,用相应难度的钢琴弹奏曲目为标准,当作考核学习者对钢琴弹奏的掌握程度的评价。从现在的社会需求和人们的认知角度来看,这其中显然是出现了偏差。我们培养出来的钢琴师在毕业后是要面向社会的,他们在这里学习的目的是在走出校门后,能够凭借在学校中所学得的知识和能力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所以传统的钢琴教育方式那种音乐知识与钢琴弹奏技巧的积累并不能带给学生们很多以后能应用的到的知识和能力。我们不仅仅要教授他们音乐基础知识和钢琴弹奏技巧,更重要的,我们还要教给他们如何利用学到的知识和技巧,结合社会中对钢琴师的需要而展现出他们的才华,创造出他们的价值。在传统钢琴教育中,钢琴演奏的独立性很强,演奏中讲求弹奏技法和对音乐的理解,弹奏时将自己对乐曲的理解用所掌握的弹奏技法结合,用钢琴为器具表达出来,让听者能够感受到乐曲中和弹奏者所要表达的情绪。但当今流行钢琴音乐已经走向和其他多种样式的乐器乃至电子音配合,来演绎当红的流行音乐。现在的钢琴乐,已不再孤独。随之而来的,两架钢琴合奏,四手连弹,钢琴与其他乐器合奏,与其他多种乐器合奏,与电子音合奏等等。这些能力就是我们要教授的东西。我们要让他们在走出校门之前就已经熟悉甚至掌握到这些在学校外所需要的知识和技法。
2.3结合现在的流行钢琴音乐中很多成功的例子教授其中技巧
何谓流行音乐。《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中的解释是“泛指一种通俗易懂、轻松活泼、易于流传、拥有广大听众的音乐。它有别于严肃音乐、古典音乐和传统的民间音乐,描述的情感世界简单、质朴、直接、现实,它注重情感的宣泄和交流,在内容上直面人生,生活气息浓厚,在形式上较短小精炼,音域偏窄,易于表达、传唱,亦称“通俗音乐”。通俗又被解释为浅显易懂。那么不难理解,流行钢琴音乐就是通俗钢琴音乐,就是浅显易懂的钢琴音乐。在流行钢琴音乐的教授过程中,引入时下诸多的成功流行钢琴音乐,对促进学生的学习欲有较高的成效。如法国钢琴演奏家理查德克莱德曼弹奏的具有浓厚中国曲风的《梁祝》,著名音乐明星周杰伦的歌曲《不能说的秘密》,光良的歌曲《童话》等等的很多众所周知并广受喜爱的曲目。吊起学生的兴趣,教授其中应用的技巧和合奏技法。用教材中的课程和实际的应用相结合的方式教授学生来学习,让学生们能够真切的体会到教材中所提到的知识项点,技术难点。认准,吃透教材中的知识项点,熟悉,熟练的掌握教材中的技术难点。不仅让学生能够理解在特定情况下运用出的这些知识和技法,还能想到这些学到的知识和技法在其他的实际应用情况下也能够运用的到,并且运用的很好。学以致用才算是真正的学会,学懂,学透。
2.4注重培养学生对钢琴音乐的理解能力,合奏能力以及即兴发挥
二、改变教学模式,注重课程融合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大致可分为音乐技能类课程、音乐理论类课程、音乐教育类课程,每一类课程对于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建构都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这些课程各自为政、互不融合,那么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因此这些课程只有协同作战,才能达到1+1>2的效果。对于音乐技能课程来说,首先要使学生明白学习音乐技能课程的目的,是以舞台表演为目的还是以当教师为目的,这个问题必须搞清楚。其次应培养学生的教师角色意识。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学习了技能技巧,还会主动思考如何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教学规律,如何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难题,如何将学习所得运用于中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实践。另外应开设一些与中小学音乐教学结合紧密的技能性课程,如自弹自唱、即兴配奏、小型课堂乐器演奏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学生的专业技能转化为中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能力。对于音乐理论课程来说,大部分学生都不够重视,认为理论学习枯燥无味,然而不仅音乐技能技巧的学习有赖于音乐理论的学习,而且从音乐教师需要的综合素养来看,对音乐本体的分析还是对音乐相关文化的掌握,无不需要扎实的音乐理论根底,因此,首先要增加学生对理论学习的兴趣,笔者建议可改变仅由教师讲授的单一的教学方式,将理论课程学习中一些简单的内容交由学生讲解,教师加以引导和补充,这样既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对于音乐教育类课程来说,要提高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绝不可能单打独斗,要和音乐技能课程、音乐理论课程协同作战,要使学生认识到,只有将所学的音乐知识、音乐技能与音乐教育理论教学技巧联系起来,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此外音乐教育课程应改变教师单一说教的模式,开发各种实践形式,如课例鉴赏、教案写作、中小学音乐课情境模拟、微格教学、说课实践等,只有让学生亲身体验中小学音乐教学,才能提高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
三、增加实践形式,拓宽实践渠道
传统的音乐教育专业实践主要包括艺术实践与教育实习,艺术实践主要是对学生音乐技能方面的展示,教育实习主要包括中小学教学实习与实作,一般安排在音乐教育专业的第四学年,无论从实践的形式还是渠道来看,对于培养学生音乐教学的实践能力来说都远远不够。笔者认为要拓宽学生的实践渠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增加学生课堂实践的机会,这主要是指学生在专业课程的课堂中进行模仿式教学。以笔者长期执教的音乐教学论课程为例,笔者不仅讲授中小学音乐教学的理论知识,更开拓空间让学生在课堂上模仿中小学音乐课进行教学,从教材分析到教案写作再到课堂实践,学生从模拟的环境中会使教学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再如,基本乐理、和声、曲式、中外音史等音乐理论类课程,每门课程都是中小学音乐教学所需要的知识,在这些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同样可以让学生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截取其中较为简单的内容,让学生通过自行预习上网收集资料PPT课件展示的方式将教学内容讲授给大家,教师进行引导与补充,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文字归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理解教材的能力等,从另一个层面来说也是提高了学生的音乐教学实践能力。而音乐技能类课程,如果适当开设一些技能类的大课,我们就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课堂实践的机会,让高年级同学在初始入学的大课中辅助教师进行教学,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无疑会得到提高。二是提供综合性的艺术实践活动。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艺术实践活动多是单一的音乐技能的展示,如钢琴、声乐或其他器乐音乐会,笔者认为可以开展综合性的艺术实践活动,如自弹自唱、即兴配奏、合唱指挥等,这些都是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必备技能,将有利于学生中小学音乐教学能力的提高。三是建设教学实习基地。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教育实习一般在大四进行,当前的情况是集中实习少,分散实习多,实习时间短,不便于教师指导。笔者建议高校可以和当地的中小学进行长期合作,建立教学实习基地,将一至四年级的实习目的与任务分阶段细化,学生可以分不同的阶段在实习基地进行见习、实习,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同时也可以加强高校与中小学的联系,实现双方互赢。
音乐课程是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课程,对提升学生艺术素养、培养学生艺术审美、陶冶学生情操以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现阶段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发展实际没有紧跟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发展步伐,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质量。为此,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一、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现状
第一,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部分学生在上职业学校前没有接受过正规的音乐教育,很多学生来自农村,来学校之前根本没见过钢琴。音乐课只是跟教师学唱过几首歌,乐理知识一片空白。第二,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可以分为钢琴、视唱、声乐、乐理、合唱、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等几部分。可是因为中职学生在校只有两年或更短的时间,而且好多学校师资严重短缺,就出现了一个教师负责一个班所有音乐课程教学的情况,既不科学也不规范,教学效果更是可想而知。第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方向为幼儿园或早教中心。尤其是幼儿园,对学生音乐教学中儿歌弹唱、识谱、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要求还是非常高的。所以,学生在校只学习这么一点音乐教学中的皮毛,根本无法胜任幼儿园中的音乐课教学。
二、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改革方向
1.有的放矢的教学模式。学生入学之初,根据面试及个人意愿可分为美术方向或音乐方向的特长班。进入音乐特长班的学生,应该具备的第一点素质就是唱歌不能跑调。音乐特长班的课程可与普通学前教育班略有不同,适当增加音乐课及学生课下练琴的时间,而且在音乐教学中课程可以进行更加细致的划分。有钢琴特长的学生课下更多地去练习钢琴、有声乐特长的学生课下更多地去练习声乐,教师有的放矢地教学,学生学起来一定会事半功倍。2.实行教考分离,锻炼学生的胆量。学生在职业学校学习阶段,一般情况就是一名音乐教师从入学之初一直把这个班带到毕业。开始面对教师上课的时候还会有些紧张,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她会和教师越来越熟悉。针对这种情况,就应该在期末考试的时候,让学生单独在舞台上进行考试,现场抽题——弹琴、唱歌,所有音乐组的教师现场打分,真正实现教考分离。第一学期,学生们可能不适应,会特别紧张,但几个学期下来学生的胆量一定会越练越大。3.分组教学,事半功倍。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每个班的学生都会达到40~50人,班容量很大,这就增加了教师开展音乐教学的难度。音乐教学不同于语文、英语等大班课的教学,更适合采用一对一的教学方法。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采用分组教学的方法。教师指定知识和技能掌握较好的学生当这一小组的组长,指导监督小组成员练习钢琴或声乐,并把小组成员练习情况反映给教师,小组成员之间也可以相互讨论学习,优势互补。教师也可以根据组长反映的情况,合理安排接下来的教学工作。4.适当加入奥尔夫教学法。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属于当今社会最有影响力的教育体系之一,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将舞蹈动作、肢体语言等多项综合艺术形式融合为一体。对此,在学前教育的音乐教学中可采用游戏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通过即兴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融合其他学科如美术,开启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小结
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改革任重而道远,希望通过音乐教学的改革,能为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提供服务。
作者:曹宗楠 谢春玉 单位:河北省承德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二)运用信息技术进行音乐欣赏对于音乐的欣赏不能简单地从听觉方面进行,还要注重学生的接受能力。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音乐氛围,可以帮助其更好的理解音乐,感悟音乐中的情感。教师在平常的音乐欣赏教学中,可以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的特点,从视觉、听觉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能够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性认识,进而更深入地体会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内涵。如在欣赏音乐《白毛女》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相关的视频,介绍故事发生的背景,进而使学生对白毛女可怜的身世有所了解,这对学生融入音乐欣赏中有极大帮助。
(三)加大音乐欣赏中的文化知识教师在音乐欣赏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的教育,借助音乐的欣赏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是当前高职音乐欣赏教学中需要重视的一个方面。对于音乐的欣赏不能仅仅停留在曲调与歌词层面,每一首音乐的产生都有其独特的时代背景,不了解与之相关的文化知识,就无法进一步了解音乐中的内涵。如在欣赏名曲《思乡曲》时,教师要对学生明确此曲创作的背景,让学生感受到在那个山河破碎的年月里,这首音乐带给国人情感上的共鸣。学生只有对与音乐相关的文化知识有了一定了解,才能真正进入音乐欣赏的环境,实现精神世界的升华。
2、萨克斯演奏专业。为使学生牢固地掌握萨克斯演奏的基本技术,并且能够胜任多种音乐风格的演绎和诠释,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主体学习积极性,能够让所有的学生汲取所有的教师身上的优点和特长,形成自己独立且有特色的演奏风格。萨克斯教学组在学科带头人的带领下,研发了集体授课和单独授课相结合的萨克斯教学新模式。即所有教师针对萨克斯专业学生的演奏方法、技术、音乐风格、音乐表现力、舞台状态等问题,进行集体授课和单独授课相结合的萨克斯教学新模式。
2.1集体授课:每周固定时间所有教师面对指定年级萨克斯专业学生,集体会诊演奏方法、技术、音乐风格、音乐表现力、舞台状态等问题。集合所有有益于对该同学演奏水平提高的良性建议,形成教案。使学生有的放矢的面对自己的问题,并且寻找到改正的方向和方法。
2.2单独授课:每周固定时间每位教师面对一位同学针对学生的特定演奏问题加以教学和认知提高。这种集体授课和单独授课相结合的萨克斯教学新模式,要克服集中授课的形式弊端,真正的使所有的教师“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集思广益诊治学生的各种问题,克服了传统教学的长期单一授课形式出现的各种问题。从2008年招收萨克斯专业开始至今,对在籍的四个年级萨克斯专业学生进行分年级的实施萨克斯教学新模式。面对目前已经毕业的第一届萨克斯毕业生,集体与单独授课相结合的萨克斯教学新模式以初见成效。在日趋完善的教学过程当中,无论从演奏方法、演奏技巧乃至音乐风格等方面,萨克斯教学新模式都将带给教师和学生新的收获。
二、流行音乐教学成果接轨文化艺术市场
流行音乐发展时至今日,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迅速发展与变迁,其时尚性和参与性、商品性等文化特征逐渐在人们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生活领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也就要求流行音乐教学成果更要与市场、乃至文化艺术市场结合起来,没有市场,再好的音乐也无从谈起,更不用说流行。我们作为音乐人,作为文化工作者,作为高校中流行音乐的教育者,必须重视市场,必须将流行音乐教学成果与文化艺术市场接轨。流行音乐要健康、持续发展,必须在创作、表演、市场运作、宣传等方面下功夫,这也说明了流行音乐教学要与之相呼应,要从如何创作出能够流行的音乐、如何创作好的音乐、如何去表现表演音乐,以及如何将好的音乐进行宣传、包装等一些列活动着手组织教学,从吉林艺术学院流行音乐学院目前情况来看“以演促教”、“以演代考”是符合当今文化艺术市场需求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方式,也是流行音乐教学成果接轨文化艺术市场的着手点。流行音乐教学成果要接轨文化艺术市场,艺术院校的流行音乐教育就要与社会接轨,既要保持高校特色,又要考虑市场需求,我院教学具体实施主要如下:
1、首先,教学模式回归现场音乐。告别陈旧的以卡带、伴奏碟等伴奏的方式,在教学、演出、乃至考试,只要有流行音乐存在的地方,哪怕是简单的练习,都要回归现场音乐,以现场乐队的形式伴奏,无论从教师乐队、到学生乐队都要全力支持流行音乐的现场教学,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表演水平、现场掌控能力,符合当今流行音乐的发展趋势。在此次此次“中国好声音”中,我院学生梁博之所以能走到冠军,拿到“年度好声音”的殊荣,与平时的现场音乐的教学方式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他沉着大气的台风无疑是平时的大量积累而来。
2、其次,采用轮换制教学的模式,使学生共享师资力量,使每个学生可以接受到多个教师的指导,从而掌握不同的音乐风格和演唱特点,这样虽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和压力,但取得的效果远比付出的大很多。
3、再有,优化创作、支持原创音乐。在如今艺术市场日新月异的更新状态下,要使学生有独特的个人魅力,才能使其在流行音乐市场中有一席不败之地。教师从教学着手,结合学生实际优化创作,支持原创作品,使个多好的歌手和作品不断呈现。此次“中国好声音”中,我院师生权振东、梁博在原创作品上都有很好的展现。
4、加强包装宣传。面对如今文化艺术市场的现状和需求,作为高校中流行音乐的教育者,需把眼光从单一的学院教学扩展到商业包装和宣传发展等层面,这样无疑能给学生和流行教学成果以更好的实现平台。既“中国好声音”之后,我院对教师权振东、学生梁博的大力支持和宣传,使其能积极的融入现如今的文化艺术市场,为其以后能在流行音乐道路上走的更远奠定了基础。流行音乐教学成果接轨文化艺术市场,首先要与自身建设接轨,这就要求流行音乐教学要重视文化艺术市场的动向和需求,这是以往传统教学中所不被重视的,也是突出和创新的。它不仅仅局限于如“中国好声音”此类某次节目的影响,也不仅仅是某位教师与学生的荣誉,它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在流行音乐教学中带来的更多是广大的发展平台,学生专业水平的提高,学院教学质量的保证,和包括吉林艺术学院、吉林地区文化艺术发展在内的东北地区文化艺术的发展前景。
我爱音乐、孩子们更爱音乐,他们在唱唱跳跳中受到熏陶、形成活泼开朗的个性,在唱唱跳跳中感受音乐的美,产生愉快的心情。一直以来,我对幼儿音乐教育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下面是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以趣引趣:
兴趣是产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因素,由于幼儿年龄小,学习动机与活动本身就有着更为直接的联系,因此,我经常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使音乐活动充满情趣,尤其在教材趣味化、设计趣味化、教法趣味法上下功夫。
1、教材趣味化
我在选择教材时,总是尽量选择从歌词到音乐、从体裁到形式、从结构到风格都能贴近幼儿生活、体现儿童情趣的教材。有些教材要经过改编、加工以后才有趣味,如:《手指歌》原来五段歌词最后两小节的节奏都是┃┃-┃,就显得很枯燥,经过改编,我就增加了四分、八分、十六分等节奏,如“妈妈洗衣服┃哗-┃哗-┃”;“姐姐拍皮球┃嘭嘭嘭嘭嘭┃嘭嘭嘭┃”等,孩子们感到十分有趣,这样既是唱歌,又有游戏,同时还能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2、设计趣味化
教育活动设计的好坏,往往决定着这次活动的成败,因此我对每一个音乐教育活动,都要根据教材对结构内容进行精心设计,使之情节化、承上启下、自然过渡,这样就能使幼儿从一个音乐意境走向另一个意境。[本文转载自-找文章,到]
孩子们随着老师简练和游戏性的语言进入了音乐的意境,在音乐意境中孩子们不仅感受了音乐,而且表现音乐的积极性大大提高。通过老师的精心安排,使幼儿感到有趣味。
3、教法趣味化
“好奇”是幼儿的心理特征,“形象”是幼儿的思维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使我的教育方法力争生动形象,充满情趣。
二、以情育情:
达尔克洛有句名言:“对音乐的理解,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是情感过程”。因此我将音乐教育的重点着眼于引导幼儿对音乐情感因素的体验。那么,怎样利用音乐手段达到情感交流、让幼儿轻松愉快地投入到音乐活动中呢?我认为关键是一个“爱”字,因为老师的感情对幼儿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我接触过的人都说我非常爱笑,确实我是个很快乐的人,尤其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候,我的脸上总是挂着笑容,我在事业、孩子和生活中总感受到无穷的乐趣。
在音乐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努力创造一种平等、宽松、和谐的气氛,以此来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比如说在活动中经常看着幼儿的眼睛讲话和示范;用表情、动作等去调整幼儿的心理状态(如:当孩子们很兴奋时,我就说:“天黑了,小动物要睡觉了。”并带头假装睡觉。)同时,我还以各种不同的身份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在音乐活动中,我不仅仅是老师,还可能是其他角色,如兔姐姐、鸭妈妈、小鸟、风等,通过扮演角色、逼真地表演,就把幼儿带入到音乐作品特定的意境之中。
体育学校的办学宗旨是为国家培养优秀的体育专业型人才,但为了贯彻素质教育的整体教育理念,其他科目的辅助作用在体育学校中也是不可或缺的。音乐作为一门艺术类学科,旨在熏陶和启发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和音乐素养,填补学生在知识和技能的提升过程中所产生的情绪空白,对于体育生的综合培养和健康成长具有明显的帮衬作用。常言道:“音体美不分家”,体育学科与音乐学科之间有着微妙的联系,在体育生中开展音乐教育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作用,但也会出现不可避免的问题,集中体现在体育生音乐基础较差、对音乐学科不够重视这两方面,但也存在一定的有利因素,比如音乐艺术本身对情绪的作用可以帮助音乐学科与体育生的专业学习生活建立和谐的关系。本文针对相关问题展开思考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最终提出音乐学科在体育学校中有效开展的理想方式,以供参考。
一、体育生音乐基础较差,音乐教学难度大
体育生在音乐课堂上集中呈现出一个普遍的状态——音乐基础差。这大概是由于他们在以往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将主要精力放在体育专业的学习和体育技能的训练上,无暇对音乐知识和音乐教学内容有所重视并进行掌握,因而给音乐课程教学造成了困难。针对这一情况,我采取的办法是从基础入手,重新系统地培养学生的音乐基础。采取这一措施的原因在于,音乐学科在体育学校中的作用是辅助和帮衬学生在完成体育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素养的提升,因而音乐教学的目的不能以培养音乐专业型人才为标准,而应以平稳有序的状态熏陶和促进学生基本音乐素养的形成。所以我在教学实践中首先重视对学生音乐基础的培养。具体来说,就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乐理。比如音名、唱名、音程的概念,音与音之间的具体关系等等。正常情况下,学生对于音乐是有个大体认识的,起码知道do、re、mi、fa、sol、la、si在音高上的排列顺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使学生明白每个音之间的音程关系也就不那么吃力,但仍需耐心引导、详细讲授,保证学生可以做到真正的理解。完成了这部分工作就可以保证学生对音乐的基础理论有了大致的理解,建立了初期的音乐基础,为音乐教学的进一步展开做好了铺垫。
二、体育生不重视音乐教育,教学效率难以提高
当教学内容逐渐丰富、难度逐渐加深,体育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又出现了一个明显的问题——对音乐教育不够重视。这种情况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们的学习重心是体育专业,音乐只是附属学科而且未必会对他们以后的个人发展提供帮助,因此学生就会对音乐学科、抱着可有可无的态度,不愿投入精力。针对这一问题,我的态度是应该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走进”音乐课堂,而不是强硬地将他们“按”在课堂上。简单来说,就是转换思路,用音乐本身的艺术魅力吸引学生的兴趣,并且不以教育性质来呈现音乐课的内容,而从接触、理解艺术的角度来进行引导,使学生愿意将注意力放在音乐课上。比较简单的做法是在每节课开始都提供一些音乐给学生来进行鉴赏和品咂,让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看法,“抓住”他们的兴趣点。这些音乐的类型可以以流行音乐为主,契合学生的审美倾向,使他们认为进入音乐课堂是一件值得期待、颇有意思的事,如此,提高教学效率便是自然而然的事。
三、利用音乐对情绪的作用开展教学
音乐是与情绪相关的艺术,不同风格的音乐可以对人的情绪造成不同的影响,比如摇滚乐可以使人澎湃、轻音乐可以使人放松等等。立足于这一思考角度,我们可以利用音乐学科的这一特征来寻找最佳的教学方式。体育学校学生的日常生活大致以高强度的训练为主,这种生活状态不仅考验他们的体力,更会磨练他们的意志和精神力量,一些意志力不够强大的学生会对日复一日的训练产生抵触情绪,并出现灰心丧气、提不起斗志的情况。此时通过音乐的力量来改变他们的情绪走向就显得尤为关键。举例来说,许多普通人在跑步锻炼时都喜欢戴上耳机听些节奏鲜明、有力量的音乐,一来丰富自己的运动感受,二来可以带动情绪,使自己可以主动且积极地完成跑步这件事,不至于在中途感到疲惫和厌烦。这就是我们的切入角度,通过情绪昂扬的音乐来刺激学生的奋发精神,帮助他们在训练中达到最佳的状态、产生最好的效果。教师可以在授课时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当的音乐作品,并且做到定期更新,避免他们产生审美疲劳。同时应当注意的是,推荐音乐当以结合教学内容的方式展开,使学生在接受音乐的功用时不至于忽略了音乐教育本身的意义。
总的来说,在体育学校中开展音乐教育是很有必要且具备理想的实践方式的,只要真正了解体育专业学生的特征和需求,从实际情况进行思考,就能解决既成的教学问题并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在我们的语文中,很多课文中都可以配上恰当的乐曲,进行课堂教学。在我实习中,我上的《可贵的沉默》这篇课文中,我就利用音乐渗透了其中。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受到要关心父母,回报父母之爱的教育,学会关心别人。在课前,我先用《祝你生日快乐》导入,课堂气氛马上就好起来了,在听歌曲的中,同学们可能进行联想,联想到生日蛋糕、生日礼物、父母和孩子一起过生日的场景……那么听完这歌曲,我就问同学们“当你们听这首歌的时候,你们想到了什么?”那么学生很快就能把刚才听歌时的想法告诉大家,然后转入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个祝贺生日的故事——可贵的沉默”。这样利用音乐转入就非常的自然,选择了孩子们感兴趣的、熟悉的歌曲,创设条件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自己学习,充满创造性的感受与表现过程,能够马上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通过深入领会课文,体会“沉默的可贵”,懂得了回报父母的爱是本课的教学难。那么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放相关的歌曲,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意。在课文最后我就找了阎维文的《母亲》,这是一首非常感人的歌曲。“入学前的新书包有人帮我缝,爱吃的三馅饼有人帮包……啊,这个人就是娘,啊,这个人就是妈……”母亲点点滴滴的付出,生病时的焦急,平时默默无闻的关心、叮咛……为我们付出了太多太多。在听这首歌曲的时候我让同学们边听边想平时爸爸妈妈是怎么关心你照顾你的。同学们听完这首歌的时候很多学生都哭了,我从这里看出孩子们已经真正理解到了父母的爱,抓住这一契机,我问同学们应怎样回报父母的爱。同学们畅所欲言,“爸爸妈妈下班时给他们倒开水,给爸爸妈妈捶背,在他们生日的时候送上我们亲手做的生日礼物……”歌曲的运用不仅使课堂的效果好起来,更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欣赏音乐,感受课文的时代背景。
音乐是艺术,从审美的角度唤起学生的感受的共鸣,针对学生具有可塑性的特点,借助音乐的感召力,有目的的听,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有些语文课本所选的文章是不同时代的作品,远离学生的生活。教学时老师通常是作一些时代背景介绍,就象上历史课一样介绍一下,这很易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感到枯燥乏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效果就不好。如果教学形式灵活多样,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兴趣,就能提高教学效果。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高了,能积极得参与课堂的教学活动,学习效果自然会好,如学《谁是最可爱的人》,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来唱一遍《志愿军军歌》,就能把学生带到1950年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的情景中,“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学生随着进行曲的旋律,就展开了联想,想到一些战争片中部队行军的镜头,想到大部队奔赴朝鲜战场和敌人拼杀的情景。这样,学生就知道了抗美援朝的目的,这为学习课文分析人物的思想基础是保家卫国打下了基础。学生也很轻松的学完课文。
对于民间音乐的概念界定,比较科学并被大家认可的观点主要来自于伍国栋和周青青两位研究者的论述。伍国栋在他的《中国民间音乐》中指出:“民间音乐是当今世界、各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中存见的一部分既古老又现代的音乐文化类型,是创始于人民大众又供人民大众在日常社会生活中口耳相传的方式来共同操纵、共同享有、共同阐释和共同传承的一种非专业创作的社会音乐文化产品。”周青青在其《中国民间音乐概论》中就“中国民间音乐”的“既古老又现代”的重要特征进行了进一步的阐释,认为中国民间音乐“伴随着中国各民族社会历史衍进,经受了社会生活环境变迁的影响、考验和选择,并在接受这种影响、考验和选择的漫长历史过程中,不断地在形式结构上进行构建,在题材内容上进行新的提炼和充实,从而具备了能够适应当代社会生活新环境的若干特征,具备了现代人所需求的艺术审美品格”。伍国栋就中国民间音乐的“类型”和“特征”等重要问题进行了较准确的阐述,周青青就民间音乐的古老性及其形式结构与内容做了阐发,可见两人的观点基本一致。笔者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后,认为民间音乐是由各民族劳动人民根据自己的生活实践体验和对生活的理解自发创编的、依靠口头传承的方式代代相传、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和最基础的层面———民间大众所特有的思想、行为、情感、审美趣味等各种音乐体裁的总称。其主要音乐体裁包括民间歌曲、民间舞蹈、民间器乐、戏曲音乐、说唱音乐五大类。民间音乐是我国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二)民间音乐的特点
1.形象性强,俗味浓郁
在民间音乐中,民间歌舞中常常使用形象化、艺术化的道具,如:舞狮中的狮子、绣球,跑旱船中的旱船、轿子等这些具体形象化的实物,具有很强的民间文化色彩,俗味浓郁,具有大俗之美。它反映了民间百姓对这些和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音乐形式的挚爱,这些俗味浓郁、形象性强的民间音乐具有夸张性、拟人性和性和“亲融性”。
2.生动活泼,富有生活情趣
民间音乐有其独特的节奏、旋律,其音韵生动活泼、音乐情节起伏变化等都具有一种雅趣,音韵和谐,富有民间音乐的活泼性、趣味性,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都很浓郁,并且与方言紧密结合,尤其一些语气词、感叹词,比如梆啊梆等象声词富有很强的生活情趣,显得既生动有趣,又雅俗共赏。
3.适合游戏,富有戏趣
民间音乐是劳动人民为缓解劳动的劳累而自娱自乐的载体,它具有游戏性、娱乐性、因而富有戏趣。如民间音乐舞狮、舞龙、腰鼓、扭秧歌等都是集游戏性与娱乐性于一体的。如:嬉戏、诙谐的民歌《对歌》、《号子》、《小调》等。这些富有游戏性的音乐作品迎合了儿童喜爱游戏的天性,因而备受儿童青睐。
4.浅显易懂,便于传承
民间音乐既是对各民族特有文化的一种记忆与表现,同时又是大众所乐于接受的一种音乐形式。它的通俗、浅显、易学、易懂很便于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如民间歌曲和民间戏曲,歌词简单,曲调通俗,生活性强且俗味浓郁,不仅大众喜欢,而且极易于幼儿理解、记忆并帮助幼儿积累感性经验并进行想像与创造
二、民间音乐在小学教学中的作用
(一)具有民族精神的教育作用
民族精神是维系一个国家的精神纽带,它大则关乎国家命运,小则影响个人的言谈举止、喜乐好恶。因此要弘扬民族精神,就必须重视这个民族的历史文化,继承和发展他。而民族文化的精粹之一就是民族民间音乐,它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气质、心理素质、风土人情和审美情趣等,具有非常鲜明民族特征,是一个民族优良传统得以传承的重要媒介。通过民族民间音乐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它是一种伟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建设和保卫国家的巨大的精神力量。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小学中开展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教育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欣赏,演唱或演奏民族民间音乐作品,更重要的是通过一些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作品培养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且在潜移默化的教学中从小树立学生民族荣辱感,形成民族凝聚力、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具有思想品德的教育作用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我们的教育任务是让学生在掌握一定音乐知识的基础上使其具有理解音乐的基本能力,从而使精神受到陶冶,心理素质得到提高,而不是专业教育。而且,我们必须清楚的意识到当代小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存在过分追求自我价值、集体观念淡漠等问题,所以通过民族民间音乐的深层内涵来影响学生的品德素质,从而提升学生的品格和思想境界。卡尔奥尔夫认为,在音乐教育中,音乐只是手段,教育人,培养人才是目的。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
音乐教学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展开的。此外,音乐教材中还教育学生爱家乡、爱自然、爱学习、爱劳动、爱科学,树立远大理想、继承革命传统,尊敬师长、互相友爱等,从多种角度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音乐教学应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不断发展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
一、增强德育意识,从备课入手,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教师应当牢固地树立德育意识,以教材为内容,以课堂为阵地,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堂课都能有德育的侧重点。
有些教材具有明显的思想教育目的,属显性教材,如:《我们多么幸福》、《颂祖国》、《咱们从小讲礼貌》等。而还有一些教材,如:《到小熊家里去》、《金扁担》,《小乌鸦爱妈妈》、《看龙船》等歌曲,被称为隐性教材。这些教材丰富的德育内涵和深刻的哲理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去挖掘、发现和理解。如:歌曲《看龙船》表现了端午节热烈紧张的赛龙舟场面和兴奋激动的心情。在学唱时,除了让学生了解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外,还应联系祖国美好的今天,引导学生分析歌词,理解“屈原爷爷看见了也会笑得胡子翘”的深刻含义。
二、寓德育于音乐艺术美之中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中音乐教学大纲》明确提出:“音乐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还特别提出:“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要注意音乐知识教学、音乐能力培养,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
作为美育手段之一的音乐教育,它对于陶冶情操、品行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起到独特的作用,教师应紧紧抓旋律、节奏、音色、拍子、曲式、和声等音乐要素所塑造的形象,诱导学生进入歌(乐)曲意境,抒发美好的情感。让学生在理解美、表现美、鉴赏美中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道德。
在学唱《国歌》时,除了让学生了解它的歌词意义、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外,更要抓住歌曲中号角式的呼喊,再三强调的“前进”,后半起的急切呐喊及三连音的运用等音乐本身的特点,既准确地表现了歌曲,又激起对祖国无比热爱之情,进而树立时代责任感。同学们在演唱时严肃、自豪、情感真挚,可谓是情不自禁,寓理于情、情理交融。
《放学歌》是一首以教师护送学生放学离校为题,尽情抒发了学生对教师热爱之情的歌曲,在教唱时,应注意到三拍子的叙事性及抒情性,引导学生充分投入感情,动情地歌唱。“教师辛苦了,教师再见了……”学生在演唱时情真意切,充满了对教师满腔的爱。在生动的感情体验过程中,受到艺术的感染、熏陶和教育。
三、寓德育于教学的全过程
教师要认真设计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使德育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不追求形式生硬说教,要见缝插针联系实际。
要制定切实可靠的音乐常规来训练学生讲文明、有礼貌的好习惯。从学生步入音乐教室、师生问好、坐站姿势等都要养成一定的规范动作,以培养遵守纪律、举止文明、尊老敬师的良好行为,基本训练要通过发声练习、节奏训练,听音练耳等培养学生和谐统一的良好心态,新课教学要结合教材采用多种方法,使德育内容有机地渗透在教学中,课堂小结要面向全班各类学生,鼓励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通过这些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和高尚的行为。
四、寓德育于各种课型之中
小学音乐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唱歌教学、读谱知识,欣赏教学和综合训练等,教师要分析这些课型的特点,寓德育于各种课型之中。
课本中的唱歌教学所选用的歌曲内容丰富题材,体裁广泛,演唱风格多样,歌曲的优美旋律与生动活泼的语言学生爱听爱唱,教育内容最容易被儿童理解和接受。如:《到小熊家里去》、《生日》等歌曲,学生在学会歌曲的同时,也懂得了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和睦相处,整个唱歌教学的过程,就是通过歌曲,艺术形象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情操陶冶的过程。
在进行乐理、视唱、练耳教学时,要注意在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同时,加强对审美能力的培养。在逐步了解音乐语言及表现情感的过程中,激发音乐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
音乐欣赏教学通过对古今中外音乐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健康的情趣,开阔视野,提高鉴赏能力,培养高尚的情操。特别是通过对我国民歌、民族音乐的欣赏,使学生热爱祖国民族音乐文化激励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如: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一曲时,结合今年抗战胜利五十周年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起学生的爱国之情。欣赏教学时,要使学生身临其境,去享受欢乐,感受痛苦,去愤怒地遣责,去激情地歌唱。一旦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妙的音乐世界,就能唤起他们爱国主义的感情,让他们感到劳动的自豪,学习生活的愉快,英雄行为的可敬可佩,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心灵的净化。
五、寓德育于各种教学手段之中
结合教材讲音乐故事,将古今中外音乐家传记,名人与音乐,趣闻轶事,作品珍闻等用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或让学生讲,在学生细小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结合教材做音乐游戏。游戏是儿童最感兴趣的活动之一,它使儿童的个性得到充分表现,有助于培养儿童坚毅的性格及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品质。如:“捉迷藏”、“小青蛙找家”,“跟我一起去旅行”,“数哈蟊等游戏,不仅使孩子们感受到愉快的音乐气氛,而且还从游戏中受到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