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02 06:54:4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创新政治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一、制度创新——中国证券市场成长的动力
当前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外部环境正发生着极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经济金融全球化趋势日强,证券市场的国际化蔚然成风,中国加入WTO使得经济金融全球化与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影响更加真切。
外部环境因素的变化无疑会给中国证券市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但更多的是挑战。因为,中国证券市场有明显的缺陷:股价运行的极端不平稳性,投资者行为缺乏理性,极具计划经济色彩的中国式“分业模式”阻隔货币市场资金与证券市场之外,严重威胁到证券市场资金配置功能的正常发挥。
这就要求我们分析阻碍市场发展的因素,寻求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途径。证券市场作为社会经济复杂大系统的一部分,与外部环境之间总存在信息和动能等的互换,由此获得推动市场发展的外部动力;证券市场系统的各组成部分也是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的,这是其内部动力,而且是市场发展的根本动力(李启亚,2001)。中国证券市场要在国际化与市场化的趋势下获得发展,应加快对外部市场开放的步伐,以便从外部获取发展的力量;但最根本的应该是证券市场的创新,促使中国证券市场适应世界经济和国际资本市场发展趋势的过程。证券市场创新的内容很多,但是我们认为,对于中国证券市场来说,最迫切最根本的是制度的创新。因为,大量的研究表明,体制、结构、机制和法律等制度性缺陷已经成为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根本,解决市场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也应该从制度创新入手。证券市场制度创新的内容主要包括:市场准入制度的创新;交易制度创新,即发展多层次的市场,并引入证券信用交易制度;监管制度创新等。就中国证券市场当前的形势来看,进行证券信用交易试点,并逐步引入证券信用交易,发挥买空卖空机制对于活跃市场,增强市场稳定性等方面的作用应该首先提上制度创新的日程。
二、证券信用交易及其效应分析
证券信用交易是有关机构对交易者在二级市场上的融资——保证金交易,包括融资和融券两种形式。证券信用交易在成熟证券市场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直接作用是投资人可以以较少的资金做较大规模的投资组合,进而刺激证券市场交易的活跃,提高证券市场流动性;政府可以通过调整保证金比例,达到调节信用供求和稳定股价的目的。但是我国现行的法规却将信用交易划为,这不仅使证券市场丧失了一种极为重要的稳定工具,不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而且,也使得无法获得满足的对信用交易的客观需求,各种形式的违规“透支”屡禁不止,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实际上,信用交易作为连接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通道,对克服“分业经营”情况下,银行资金不得直接进入证券市场,甚至被隔绝于证券市场之外,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效应不高的情况有直接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引入信用交易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制度创新和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1.对证券市场发展的影响。证券信用交易机制的引入,将对证券市场的运行机制产生规范化的影响,有利于其不断成熟;而且证券信用交易将导致社会资金、银行资金流入证券市场,直接扩大证券市场上的资金供给,对提高证券市场的活跃性和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1)可以完善股价形成机制,发挥市场缓冲器的作用。在实行审批制,各种证券的供给数量确定,本身缺少替代品的情况下,如果仅存在现货交易,证券市场将呈单方向运行,在供求失衡时,股价必然会胀跌不定,或者暴涨暴跌。信用交易与现货交易相互配合,可以增加股票供求的弹性。当股价过度上涨时,“卖空者”预期股价将下跌,便提前融券卖出,增加了股票的供应,现货持有者也不致继续抬价,或乘高出手,从而使行情不致过热;当股价真的下跌之后,“卖空者”需要补进,增加了购买需求,从而又将股价拉了回来。买空机制也同样可以发挥类似的缓冲器作用(屠光绍,2000)。
(2)可以提高市场连续性,增强证券市场的流动性和效率。如果投资者出于某种原因长期持有股票,而不轻易卖出,那么二级市场上的证券交易必然陷于停滞,从而影响到证券市场的价格信号功能(这正是我国证券市场目前的情况)。此时如果有投机者参与买进,并以信用交易方式增加买进或卖出的力量,将会促进市场交易。更重要的是,股票卖空交易本身存在一种使股价连续的内在机制。如果硬性的规定卖空价格必须高于前面最近一次股票的成交价,这种机制可以有效地缓解股价下跌的速度,维持股票市场的连续性。
2.对投资者的影响。利用信用交易,投资者可以小搏大,发挥乘数作用,从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创造获利机会,在股价上升时获得数倍于全额交易的收益,当然一旦预测失误,在股价下跌时其损失也将数倍于全额交易。这种对收益和损失的放大机制,使得投资者在追求更高收益的同时面临很高的风险,由此可以培育更加理性的投资者,增强市场发展的潜力。
3.对管理部门的影响。证券信用交易制度的内在运行机制可以起到平稳市场的作用,为证券市场监管机构提供了一种灵活、透明和制度化的市场调控手段,即保证金比率。西方成熟证券市场的经验已经证明,保证金比率的高低是调节证券信用交易的有效工具,提高保证金比率可以紧缩信用,而降低保证金则可以放宽信用。监管部门可以根据金融形势、股票市场交易状况等条件,通过信用比例的放宽和收缩来调节股市的供给和需求。这样可以使我国证券监管部门获得更加市场化的监控手段,摆脱过多依赖政策和行政手段的困境,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
三、我国证券信用交易制度的模式选择
进行信用交易试点,首要的是选择合适的运作模式,主要应该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信用来源问题;二是信用交易的监管问题。
1.信用来源。
证券信用交易制度的核心问题是信用的来源,即提供信用的资金和证券的来源。根据是否有外部信用的介入,可以分为内部信用模式和外部信用模式。前者即远期交易,其特点是交易中的信用由买卖双方互相授予,无须从外部第三方引入。而真正具有代表性的是外部信用模式,在货币资本储蓄丰富和股票所有权分散的国家,证券信用交易一般采用外部信用模式。
我们所建议引入的也就是这种模式。在外部信用模式下,买卖双方可以从外部第三者处借入所需的资金和证券,根据是否存在专门的信用融通机构,外部信用模式又可以分为分散授信和集中授信两种。
在集中授信制度下,存在一个制度化、集中统一的证券融资公司专门提供信用交易所需的资金和证券;有关部门通过证券融资公司调控证券融资业务,以此控制流入流出证券市场的资金量。与集中授信不同,分散授信模式下,证券融资机构就是原有的证券商,不再另设专门化的证券融资公司。美国是分散授信的代表,而日本、韩国等则是实行集中授信。导致上述不同选择的根本性原因在于其信用经济成熟度的差异:美国是信用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完善的信用制度本身足以胜任调控信用规模和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风险的要求。而日本、韩国等的信用经济并不发达,非市场因素、黑幕交易经常造成过度的投机,甚至由此引发金融危机,损害实质经济的运行。考虑到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以及信用经济不发达的现实,建议我国信用交易中采用单轨制的集中授信制度,即设立一家或几家证券融资公司,由其通过众多的券商向投资者提供信用融通。
2.监管模式。
证券信用交易的监管主要包括对保证金比率、信用限额、外界信用进入市场的监管以及自律管理等内容。
(1)规定并适时调整信用保证金比率是证券监管部门调控证券市场的有效手段,保证金比率的调高可以抑制市场过热,反之则可以活跃市场交易。信用交易最发达的美国,由联邦储备委员会决定和调整保证金比率,目前其初始保证金比率为50%,维持保证金比率为25%。韩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规定的初始保证金交易要求为40%或者以上,该比例可根据市场情况进行调整。考虑到我国的信用状况,宜实行较高的比率,以降低信用风险。因此笔者建议初始保证金应高于50%,维持保证金应在30%以上。
(2)信用限额。过度的信用交易往往引发证券市场的过度投机,而我国证券市场上因为投资收益率较低,一直存在通过过度投机获利的普遍倾向。因此建议对信用贷款或融资规定较低的限额,根据市场的发展和完善程度适当提高。证券融资公司提供的垫头信用总额宜以不超过其资本金为限。
(3)监管外界信用进入市场。如果对外界信用不加控制,我国巨额的银行储蓄资金可能大量涌入证券市场,经由信用交易的放大效应而对市场形成破坏性影响。故此,必须严格禁止外界信用进入市场;在法律上应该明确只有统一设立的证券融资公司有资格办理信用提供业务,其提供给顾客的融资额不得超过规定的限额;其他形式的资金只能通过参股证券融资公司或者购买其发行的融资债券等形式间接参与。
此外还应加强信用交易的自律管理。专营信用交易融资的证券融资公司一开始就应该采取商业化运作的公司制,通过规范化的内部公司治理机制建立良好的信誉,维护市场的稳定发展。现有证券商也应继续加强内部治理结构完善,更好地发挥其在市场中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屠光绍.交易体制:原理与变革.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创新不只是一种思想意识,更是一种认识水平,不只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能力,所谓创新,一定是充满个性色彩的,对所看到的事物有自己独特的想法,而这种想法是非常规推理的,有跳跃性的,有灵气的,乃至有灵感的,作为中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区别对待,有创新能力的学生要引导他们创新,缺乏创新前提的学生还是要从基本功抓起,力求首先使他们达到“基础等级”中的各项要求。因为个性则是人才形成的基本要求,人才之所以称为人才,就在于他必然有自己的特色,教育要为不同秉赋和不同潜能的学生创造一个发展的空间,提供一个开发潜能的机会。
要达到以上目的,教师要有民主的态度,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不搞知识霸权和知识垄断,教师要有激情,敢于独立思考,努力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敢于创新,要善于吸收、加工、存储、应用信息,不断学习新知识,研究新课题,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才有推陈出新的资本,才能打破教师滔滔不绝,学生被动学习的思维定势,教师应把品德素质教育放在人才培养的首位,对中学教师而言,应着重对学生四方面的培养:
第一、要培养学生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感。
第二、要培养对事业的进取、敬业精神。
第三、要培养对他人要竞争合作的精神。
要想知道如何进行有成效的改革创新,必须先明确创新的重要性在哪。我国是一个政治思想高度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治思想教育在对青年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阶段,发挥着及其重要的影响和导向作用。高校的政治思想教育课就是打开掌握大学生思想教育着一扇大门的一把钥匙。重视和保护我们的优良传统是我党一贯的政治优势,当代大学也是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作为衡量一个大学生是否合格和优秀的重要考核标准。我们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一直在进行着深刻的改革。改革是一种与时俱进的表现,是高校开拓创新的本质特征。因此在不同的时期阶段思想政治教育都有着不同的要求。例如在革命战争年代,一切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问题当然是阶级斗争,也就是政权问题。当这一问题解决以后,建设时期又会有建设时期的全新要求,我国进行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又进入到了一个攻坚克难的新阶段。高校政治教育的改革自然是理所应当的,更是顺应社会潮流的。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创新方法
①要树立大的宏观思想,正确的认识资源配置。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很多从前不受到普遍关注和重视资源配置,其重要性正在一步步的显现出来。应当树立长远的战略意识和战略眼光。提前认识到列入人才、技术、网络宣传等等方面的重要性,充分意识到这些因素的发展空间。构筑较为深远的教育战略意图,把握好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同时更需要高瞻远瞩,紧跟党的教育战略动向。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诸多方面紧密的结合起来。
②把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校园政治文化建设相结合,使校园政治文化建设应当在校园各项文化建设当中起到“领头羊”的作用,只有把握正确的校园政治文化建设方向其他方面的文化建设工作才可能有一个明确的路线和方向。高校政治文化体系的建设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其中应该加强以人为本理念式教育,着重发挥和体现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③为了给高校学生创造更加优良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党委应该要发挥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当中的主导作用,不仅要有全局的规划和管理,更应该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④资源共享是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最快捷的途径,由于高校自身条件的限制,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太过于分散,合理的建立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库,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保证一定区域内的教育资源的循环利用,有效的整合并实现资源共享。
观念是人们行动的先导,对于政治课教学来讲,最迫切的,最具根本性意义的还在于实现教育思想观念的与时俱进,只有具备了先进的教育观念(理念),才会有先进的教育实践。素质教育改革要求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的楷模,学习技巧的传授者,教育科研的专家。作为新时期的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此,我们应努力做到:
1.1 认真学习创新教育理论。高中思想政治课素质教育的核心应是创新能力的培养。美国哈佛大学校长普西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
1.2 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教育观念的转变,必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政治教师不仅具有高尚的政治素质,更应该具有高深的业务素质。研究性课程是近年来中学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过程中的一种较为新颖的课程形式,开展研究性学习,需要具有研究素质的教师,即研究型教师。政治教师要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形成多层次新型的知识结构,具有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素质和能力,才能在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进而培养中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团结协作意识,促进他们德才素质的全面提高。
1.3 创新教学方法。在信息化时代的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而是学生的指导者、辅导者、合作者。素质教育对高中政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课堂不仅要传授知识,教会技能,更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不仅要关注学生眼前发展,更要着眼于终身学习愿望与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注意学习方法培养,更要注重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的培养。课堂教学要开展师生互动的探究活动,教师不仅要注重教的艺术,更注重学的方法。教师要能够换位思考,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体验学生的处境和感受,引导学生采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
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2.1 探索新型的教学方式。高中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正在形成阶段,对什么问题总喜欢刨根问底,他们不在满足于是什么,而要深究为什么了,因而高中教学需要巧妙“布惑”,设置障碍,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思考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故意布惑巧设学习障碍,干扰学生,使学生处于真假难辩,“心愤愤,口悱悱”的状态下,从而拨动学生求知的心弦,点燃思维的火花,引发学生探索问题的热情,在积极主动的思考中完成创新过程。
2.2 开展研究性学习,中学阶段的研究性学习,应以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的专题,通过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进行搜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和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与接受性学习相对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要求教师不要将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指导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体现素质教育思想和要求的学习方式,对于传统教学而言,在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
三、创造条件推动创新教育
3.1 营造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敢于创新。 良好的心境和情绪积极的情感对学生的发展有相当重要的积极作用。如果学生感觉课堂气氛紧张,那么学生就不敢敞开胸怀,畅谈自己的想法,就会妨碍学生的独立思考,妨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甚至会使学生封闭自己的心灵,更谈不上创新。因此,开展创新教育首先要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会让学生原本具有的欲望以极其自然而且以最佳的状态流露出来。教师要做到尊重、关心、支持、赏识和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并努力消除学生的恐惧感。一位教育家说得好,“不怕学生观点错,就怕学生没有观点。”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鼓励学生敢于突破权威,敢于“质疑”,要充分肯定学生“标新立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热情,在此基础上加以正确的引导
3.2 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创新。 学习兴趣是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一事物,力求参加该活动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研究表明:一个人做他感兴趣的工作,他的才能可能发挥80%以上,做不感兴趣的工作只能发挥20%。学习也是如此,如果学生对某一门课程不感兴趣,不仅会抑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是指高职院校凭借其结构和制度,通过组织、计划和实施等行动,积极发挥管理功能,引导全体师生员工,充分利用学校所有的资源,有效完成学校以教学为主中心的各项任务,实现其预定目标的组织活动。高职行政管理的基本目标是通过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实现高职院校的目标。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体制是高职院校行政管理运行的保证,因此,合理的行政管理体制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关键。
一、当前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体制的主要问题
我国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办学方向不明确,办学定位不清晰,办学特色不突出,教学改革不深入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反映出高职行政管理体制上所存在的缺陷。
1.1行政效率低下。
现有的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是由中等专业学校改建而来的,机构臃肿、管理理念落后和制度建设不健全是常见的弊病,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拖拖拉拉、办事程序复杂、管理职能交叉。这种局面的直接结果就是导致管理决策不科学,管理组织执行力欠缺,行政效率低下。
1.2行政权力泛化。
行政权利泛化是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中一直存在的问题,而高职院校尤为突出。行政权力的泛化导致学术权力缩减,进而形成了学术权利日渐服务于行政权力的局面。“官本位”而不是教学、科研本位的观念普遍存在,具体表现在一线教师的业务诉求无法得到满足,或者是学术专家的合理意见无法有效地被采纳。行政权力泛化成为影响我国高职院校发展的重大障碍。
1.3行政管理专业化程度不高。
教育行政管理专业化是世界范围内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趋势,主要体现在组织机构机构专业化和行政管理人员专业化两个方面,其中关键是后者。行政人员的专业化欠缺突出表现为行政人员通常是管理和教学双肩挑、教师和行政人员之间转换频繁和行政人员进入门槛低。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人员通常有两个极端,或者转为专职教师,或者充满“官本位”
的思维,缺乏服务意识。
1.4行政组织结构不合理。
我国高职院校组织结构大都沿用传统的金字塔式的科层治理结构,其特点是由高层到底层层层节制,呈金字塔状分布,权力集中向塔尖的高层,学校通过行政命令,利用行政组织实施管理职能。这种组织结构的弊端是容易滋生权力崇拜,结构呆板,阻碍组织成员的创新能力。我国高职院校除了上述问题外,长期学术权力附属于行政权力的现状与现行的行政组织结构是密不可分的。
二、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体制存在问题的根源分析
2.1定位不明确。
我国高职院校通常沿用中专的管理模式或借用普通高校的行政管理体制,办学定位不准,办学理念模糊,具体体现在专业设置、课程开设、师资配备、基础教学设备建设、学生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或者没有达到高等职业教育水平,或者不能满足当前高职院校教学与实习的需要。
2.2行政管理体制落后。
我国教育体制中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与所属高职院校之间是领导与服从关系,具有明显的科层制管理特征。学校活动大都遵循国家或主管部门的指令,形成了按行政机构规则办事的运行机制,这种局面自然地延伸到学校内部管理之中,从而形成高职院校行政人员官僚化,形成体制创新的障碍。
2.3行政人员绩效考核方式陈旧。
合理的考核方式可以充分调动行政人员的积极性,发挥组织的创新功能。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采用的是传统的绩效考核标准,该标准用于政府机关公务员考核,按照“德、能、勤、纪”进行考核。显然,该评价体系存在指标粗放,没有体现高职院工作的特点等问题。
三、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体制创新
3.1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的基本理念。
3.1.1服务型行政管理理念。
“服务行政”一词最早由德国行政法学家厄斯特·福斯多夫于1938年提出,国内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初台湾学者陈新民对“服务行政”概念进行的介绍。此后,大陆的一些学者意识到建立服务行政的必要性,作了一些列研究,大致总结如下:(1)在市场经济中,最好的政府应是以行政权力为人民权利服务的政府;(2)要不断创新行政体制,增强其适应性,使之适应人民群众、社会组织和企业单位不断增多的对政府行政服务功能的需要;(3)要使公共行政由国家权力的载体过渡为为公众提供服务的实体;(4)人类社会行政模式经历了从“统治行政”到“管理行政”再到“服务行政”的演进过程,建构“服务行政模式”是人类行政发展的必然趋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主要围绕高校自下放、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人事与分配制度改革、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健全与完善、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等主题而展开。其中,加强高校行政部门的服务职能是一个具有共性的问题。
3.1.2“扁平化”组织结构。
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公共管理运动风起云涌,很多学者认为官僚体制模式不能解决后工业化时代政府面临的效率和责任两大核心问题,于是提出了组织结构“扁平化”。组织结构“扁平化”要求打破现行的部门界限,绕过中间管理层次,直接面向服务对象和组织目标。组织结构“扁平化”的现实意义是:
减少中间层次,管理中心下移,节省管理成本,促进信息有效沟通,等等。我国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层级多、等级森严的问题,这不仅增加了学校的运营成本,而且束缚了学校行政组织的创新能力。实施“扁平化”组织结构,可以有效解决传统组织结构带来的诸多弊病。
3.1.3知识管理理论。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知识管理理论。知识管理不仅包括对知识进行管理,而且包括对与知识有关的各种资源和无形资产的管理,涉及知识组织、服务、资产、产权、人员的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管理,包括知识开发、分类、加工、共享等环节。知识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思想,它继承了人本思想的精髓,又通过知识经济形态进行了创新。知识管理重视知识的共享和创新、重视人才和管理知识、重视组织文化建设、重视领导方式的转型。我国高职院校知识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更为滞后,国外的高校已经开展得很好,它们主要强调促进知识交流与共享的技术手段在学校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将学习型组织理论应用于学校,把学校建设成学习型组织。3.2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的措施。
3.2.1转变管理理念,增强服务意识。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行政管理要按照服务型管理理念的要求,杜绝“官本位”思想,摒弃教育管理官僚化的作风,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意识,主动服务教学,服务师生;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学生管理中实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目的。要总结管理经验,从实际出发,探究高职院校运行规律,完善高职院校行政管理工作。
3.2.2正确处理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之间的关系。
高职院校必须努力形成学术权力决策、行政权力服务的学术管理模式。在学校管理工作中,高校行政部门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为学术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各种服务。通过完善办学制度,改变目前高职院校评价制度过于功利、用人制度价值错位的现状,净化校园学术环境,保证学术质量,促进学术活动为科研服务、为教学服务、为生产服务。现实的做法就是通过切实推行专家或教授治校等措施来推进进政管理体制改革。
3.2.3改革现行的行政人员绩效考核体系。
高职院校行政人员人事管理是改革行政管理体制的保障,绩效考核体系是行政人员人事管理的基本标准,因此,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是高职院校行政人员人事管理的关键。改革现行的行政人员绩效考核体系首先是要进行考核方式的改变,根据岗位的不同要求,设置细致的考核标准,合理体现考核结果的差异,结合有区别的激励措施,充分调动高校行政人员的积极性。
3.2.4运用信息化手段推进管理创新。
随着高中毕业生规模的减少和社会对高等教育要求的提高,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高职院校取得竞争优势的有效的方式是学校管理创新,即先进的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创新的有机结合。信息化的实施使管理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上都有所改变,为学校带来了直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直接构成了高职院校的竞争力。:
3.2.5加强质量管理意识,提升办学水平。
高职院校应当借鉴和学习现代质量管理的先进理念,增强教职员工的质量意识,在“质量工程”推进过程中逐渐提炼并形成有各自高校特色的核心价值观,建立适宜的质量文化。
当务之急是构建以学习为中心的高等教育,实现从以教学为中心向以学习为中心的转变,将教育的重心放在学生的学习,以及学生的需求上,以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对于有人提出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学校管理,我认为是一个具有创新性的建议。
四、结语
我国大规模开展高职教育发展时间仅十余年。从高职院校产生来看,有的是中专合并升格而来,有的是普通高校开办的高职学院,以及民办新设改制院校。我国高职院校发展的时间短、来源复杂和规模庞大决定了其行政组织结构的复杂性。本文只是对我国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体制作了一般的探讨,具体到每一所高职院校,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须作具体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小芬。新形势下高校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7):46-47.
思想政治工作者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快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与创新,这既是时展给我们提出的客观要求和迫切任务,也是全体思想政治工作者肩负的历史使命。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各种思想文化互相激荡,各种利益矛盾纷繁复杂,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社会道德标准发生了新的变化,人们思想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任务、内容、渠道和对象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
另一方面,当前一些不稳定的社会现象亟待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与创新。在当前的社会格局中,经济和社会领域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逐步显现。诸如群众集体上访事件、拆迁事件、集体罢工事件等一些不稳定的社会现象频发。导致这些恶性群体性事件爆发的深层次矛盾其实都是自发的、零散的、轻微的利益矛盾,并没有超出人民内部矛盾的范畴,通过积极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完全可以化解、可以消灭在萌芽状态的。然而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滞后的,没有起到它应有的作用。群众的不满情绪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缓解、消除,最终使摩擦上升为矛盾冲突。
这些事件的发生,反映出当前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存在以下很多问题:一是认识上不去,缺乏“动力”。二是形式单一,缺乏“活力”。三是缺乏系统规范的教育内容,理论陈旧,缺乏说服力。四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相对滞后。五是联系实际不够,脱离群众,缺乏吸引力。可见,思想政治工作越来越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如何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前提下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作用,这对思想政治工作来说既是一个发展的契机,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在国家实行分税制度改革以后,大部分税收由中央政府掌握,地方政府税收比例相对较低,而且在地方政府的税收中省市一级为了确保自身的财政收入,也往往实现了财政的集中管理,乡镇一级的财政可支配收入锐减,乡镇财权缩水严重。但是,在当前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实施的背景下,乡镇政府的事权却是在处于不断扩展的状态,工作任务也是不断的增加,特别是在农村地区的公共卫生、义务教育、拆迁安置、社会医疗保险等方面的支出不断上升,这就造成了乡镇财政管理中的收支矛盾日益突出,财政压力不断加大,一些乡镇不得不依靠“土地财政”与“金融财政”维持运转。
(二)乡镇财政预算管理不够完善
预算管理是乡镇财政管理的重要内容,是规划控制、规范约束资金管理的主要手段。目前在乡镇财政的预算管理方面,预算编制方面还存在着编制内容不完整的问题,财政预算简单笼统,对于乡镇财政管理的规划指导和约束作用不强;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财政支出与年度预算经常出现较大的差异率,一些资金用途往往被临时改变,预算调整的程序不严格,预算执行的约束作用严重弱化;在预算的监督方面,往往主要是停留于事后的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监督方面,事前、事中监督审计严重弱化,缺少全过程的监督管理。
(三)乡镇财政管理的职能定位不明晰
对于乡镇财政管理而言,其职能定位主要是开展乡镇财政的收入管理、资金分配以及监督管理职能,同时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乡镇财政往往还承担着拆迁建设、资金筹措甚至是审计职能。但是,相对乡镇财政管理工作范围的不断延伸,乡镇财政管理职能定位上出现了偏差,在一些不属于财政管理工作方面存在着越位问题,例如在家电下乡、合作医疗甚至是包村包户上投入过多精力;而在预算管理、财政监管、非税收入资金管理、国有资产管理等方面却存在着不到位的问题,不利于乡镇财政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
二、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措施建议
(一)将乡镇财权与事权有机结合
解决乡镇财政捉襟见肘的问题,最根本的途径就是对乡镇一级政府的财权与事权进行明确。在乡镇管理的职能定位方面,应该将乡镇政府由管理型逐步朝着服务型政府转变,重点是引导乡镇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带动企业发展壮大,加快乡镇产业化经营,推进乡镇的城镇化以及新农村建设,促进乡镇社会经济发展。其次,乡镇政府应该积极的对自身管理机构进行精简,避免由于机构臃肿与人员冗沉造成财政支出过大,将有效的资金用于公共服务事业发展方面。乡镇政府应该积极的与县级主管部门进行协商,对相应的事权范围进行明确的划分,关系到县级区域的事务应该按照责任划分以及受益程度明确比例共同承担,对于乡镇区域内的事务应该根据自身财力状况决策,落实好转移支付管理相关内容。
(二)积极推进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改革
在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改革方面,首先,应该进一步的提高乡镇财政预算的编制质量,乡镇财政管理部门应该在县级财政部门的指导下完成财政预算的编制,将涉及到乡镇的所有财政资金、政府基金、自由收入以及其他收入等统一纳入,在预算支出的编制方面加强支出的定额管理,人员支出按实编制,公用经费按照县级标准确定,同时对重大项目加强滚动预算管理,确保各项预算指标科学合理。其次,应该进一步的强化财政预算的有力执行,经过人大审议通过预算方案以后应该把预算计划作为依据,严禁出现随意调整改动预算的行为,同时采取预算执行定期报告的方式,向人大及县级财政主管部门报告预算执行情况;为了强化预算的执行力度,财政管理部门应该落实好国库集中支付、公务卡管理改革等举措,确保预算的有效落实。
(三)创新完善乡镇财政管理的职能
在乡镇财政管理职能的创新完善方面,首要前提是对乡镇财政的各项基本职能进行强化,强化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职能,拓展财政资金管理范围,尤其是加强涉农资金的监管,并采取考核、检查、激励约束以及追求责任等措施加强监管;强化财政业务管理职能,特别是完善内部控制管理,做好岗位设计、内部牵制以及不相容岗位分离等管理制度,加强对风险的防范;强化资产管理职能,加强对乡镇国有资产购买、处置以及登记管理制度,并做好台账登记定期进行盘点清查。其次,应该进一步的优化乡镇财政的支出管理职能,对支出范围以及管理办法进行明确,重点是加强对财政管理的内部审计监督,对于乡镇财政支出的重大项目建设、大额采购以及专项资金等,采取跟踪审计管理的模式,同时进行预算决算、三公经费以及项目进展的公开,强化内外部监管,确保财政管理工作的合法合规。
学生的学习活动起源于学生对学习对象的注意力和对学习对象的喜爱程度。在政治学科教学中,教师如果选择了与学习内容有密切关联的对象,并将这些内容引进教学活动之中,学生有兴趣了,原有的知识被激活,新的知识又能够引起学生无限的联想,那么就能够引起学生对学科内容的注意力和兴趣,进一步启迪学生的思维。在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中,我感到每天的新闻或时政报道是学生最关心的,他们对发生在身边的故事也很感兴趣。学生虽然年龄小,但他们的目光却走进了生活。每当我将鲜活的材料带进课堂,学生就会产生好奇心;每当我将那些与教材内容密切关联的时政告诉学生时,他们就会大发感想,畅谈认识和感受,教学效果很好。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将贴近学生的材料引入课堂,增强材料的实用价值。学生的兴趣有了,注意力集中了,思维的大门自然就能够开启。
二、抓准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思维质量
知识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也存在着联系,学习者已有的知识与学习的未知知识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因此,教师要把握好各个方面知识之间的联系,做好新旧知识之间的过渡,搭建起已知知识与未知知识之间的桥梁。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是基本的常识,如果知识结构和体系不完整,就容易导致学生学习时产生盲目性,也容易产生学习上的困难。如果知识的学习是机械的,记忆是机械的,学习效率自然会受到影响。抓好知识之间的联系,在新旧知识间建立思维台阶,能够将学生逐步引向新知识学习的殿堂,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比如,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是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地主不完全占有农民,农民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地主凭借地租、高利贷等手段占有大部分劳动成果。教师在讲解过程应注意对生产关系的具体内容来展开分析,指出新旧知识的内在关系,在有疑处释疑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再次发现问题的探索精神。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升创新思维能力
在新课程的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指导地位并重。学生主动探究知识与教师传授知识同样重要。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在教学实践中,一堂优秀的课不是教师讲出来的,而是学生自主发挥、主动交流、自我展示最好的课。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认为主要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学生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是随着学生发现问题不断增长的,它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发现问题的土壤,提供适合的温度,在适宜的环境中使思维得到提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进行问题设计,向学生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思考问题的时间,让他们有更广阔的思考空间。提出的问题,要有思维的深度,能够引起学生思维火花的碰撞。
虽然我国的教育在进行不断改革,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传统教育一直延续至今并且占据主导地位,教育目的仍以应试为主,为了使学生的成绩提高,教师的教课内容太过局限,练习的题目与答案都是固定的,题目的回答方式,甚至是几点都规定的很严格,如果学生不按部就班,便会得到教师的严重批评,这样的授课方式完全剥夺了学生自由思考和学习的空间,严重阻碍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经调查学生喜爱学科的排名首先是语文、数学、英语其次则是音乐体育等最后才是思想政治学科,喜欢这一学科的少之又少,而在政治课程的授课内容中大多以理论知识为主,需要学生在学习理解时还要不断地的记忆和积累,会让学生感觉到枯燥,再加上教师单一的授课方式,缺乏创新,没有创造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对学习政治产生抵制。
(三)忽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由于经济与科技的飞速发展,社会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也千变万化,而学生又处在如今物质文明发达的时代,就更希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比如学生虽然学习的是理论知识,但却希望通过这些理论知识去解决一些经济或是其他方面实际问题,可事实却相反。由于大多数初中政治教育内容都是纯理论的,缺乏实践教学,所以想要提高创新能力单靠理论知识是不行的,必须要与实践相结合。
(四)不注重培养师生间的良好关系
在传统的教学中有时过分的强调教师的教学地位,使学生对教师产生敬畏,可是这种敬畏感也拉开了师生间的距离,使很多学生在教师授课过程中不敢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这也影响了学生提高思维和创新的能力。更有时候学生由于敬畏感而不敢提问也造成获取知识的过程出现阻碍,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
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对策
(一)改革教育方式
教师教育方式的优劣直接影响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中的主体,多给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空间,学生在发挥思考和创新的过程就是培养他们能力的关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设置巧妙的问题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互动中来,而在提问时,教师也应该结合实际。让不同的学生回答不同层次的问题,这样能够让学生锻炼自主思考的能力,独立去解决问题,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往往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只有对学习产生兴趣才有可能去独立认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兴趣也会推动学生产生追求和探索问题想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变换教学方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在传授完理论知识后,与实际生活中的案例相结合。可以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举个例子:可以让学生对“课后应该让学生着重理论的背诵,还是应该留出足够的空间让学生讨论学习”这样的问题展开讨论,学生的想法都有不同,而且也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分组以辩论的形式,使双方以不同的观点不同的立场进行讨论,最后得出结果,并进行分别总结,教师也可以在学生辩论的过程中适当的提出一些问题,教师也可以在过程中了解了学生内心的想法,有助于今后教课方式的调整。
(三)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由于政治教学多为理论性内容,所以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然要多提供一些社会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将学到的理论实践到生活中去,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不仅可以积累实际经验,还能提高学生组织协调能力,通过社会实践可以巩固学生在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同时增强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因此实践教学方式是教师必须注重的。
(四)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这点要求教师把教学的过程看成是师生之间互相交流,学习发展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把单单传授知识作为自己主要目的转变成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目标,善于从学生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在引导的过程中建立一个平等民主的沟通环境,能使学生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师生学习和交流的过程中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和轻松地气氛,在这个过程中也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独立思考的习惯,以此来应对学生在知识和阅历上的不足,而这种习惯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也有重大的作用。
二、创新理念运用先进教学手段
先进的教学手段在初中各学科教学工作中都体现出了显著的功效,无论是语数外还是政史地、音体美学科,信息化教学手段在各学科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政治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理念,充分认识先进教学手段的重要性,将其与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够充分体现信息化手段对政治教学的有效促进功能。初中政治教学需要丰富的信息作为基础,因为缺乏信息量的教学无法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对学生理解效果也有一定影响。教师应当借助于先进的教学手段对政治教学课堂进行补充完善,让教学活动建立在生动丰富的素材与信息基础上,这对于提高政治课堂的生动效果帮助较为明显。在《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一课教学中,笔者精心选取了本地区两起伪劣产品伤害消费者的典型维权案例,结合课件的视频演示引导学生对照教学内容进行分析,重点分析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有哪些,消费者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应当怎样维权,并结合课件中的案例进行以案说法活动。有了多媒体手段的帮助,学生对消费者的权益及其任何维权等方面具有了更为生动直观的感知,相对于教师的简单口头说教,教学形象效果明显增强。将信息化手段运用于政治教学之中,不仅可以有效丰富课堂教学的信息容量,而且让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分析研究,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调动起来。笔者在多媒体手段运用的过程中,还注意提高教学课件的针对性,尽可能根据教学方案自主设计制作教学课件,所选取的素材内容都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具有密切的联系,演示过程中能够让学生达到情感共鸣、似曾相识的效果,以提高学生在政治学习中的理解效果。
三、创新理念构建新颖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改革是整个政治教学改革的核心环节,教师应当着眼于政治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内容的针对性,以及教学中其他各类因素,改变单纯口头讲解、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以增强教学引领效果为目标开展教学模式改革。笔者在政治教学中注重营造民主互动的课堂,通过案例引导、现身说法、心得体会交流等多种形式开展教学,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以及增强理解效果的综合目标。在《让人三尺又何妨》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在课前分两组搜集了相关资料,一组搜集的是宽容谦让方面正面典型案例,另一组搜集的是逞强好斗的负面典型案例。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安排两组学生代表分别交流了正反两个方面的典型案例,通过这些来自于社会生活的真实案例丰富学生的试听,让学生对宽容谦让的理解更为深刻。在进行汇报交流之后,笔者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宽容是一种什么样的美德,在社会生活中具有什么样的重要地位,如何保持宽容等。这样的话题让学生的思维拓展开来,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感知、理解体会进行了交流,对宽容这一美德的重要性、积极意义具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同时,也联系生活并针对生活中一些具体行为进行了分析,从而达到加深理解的效果。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认识之后,笔者要求学生相互点评:作为初中生应当如何保持宽容?并写出自己的计划与体会,以此巩固深化了宽容理念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使宽容成为学生内心的自觉行为,这对于青春期的初中生而言,思想教育成效非常显著。这样的新颖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充满兴趣的投入之中得到了深刻理解,并在互动交流中内化吸收为自己的思想理念。
四、创新理念运用生活教学资源
政治教学中的许多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着交集,许多内容与学生生活的有效结合,能够达到提升理解效果、增强教学引领成效的综合目标。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这一方面的创新,对教学空间进行有效延伸,从课堂之内转变为校园内外,尤其是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各类专题活动、实践活动进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这样的综合性活动中得到全面提升。在《尊重别人隐私维护合法权益》教学后,笔者要求学生组成课题小组,对如何维护合法权益进行专题调研,调研内容包括人们的维权意识、当前存在的一些普遍现象,以及提出针对性建议等等。这样的调研活动不仅紧扣教材内容,而且与学生的生活联系也较为紧密,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在活动中可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达到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再比如《和父母平等沟通》教学后,笔者要求学生做到“三个一”:每天和父母进行一次简单交流,每周向父母汇报一次学习生活状况,每个月进行一次深入的交流活动。要求学生理解父母,学会换位思考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感悟父母对自己的关怀、为自己的付出,消除青春期叛逆心理,这一点对于初中生而言显得格外重要。许多具有叛逆思想的初中生和父母之间甚至没有进行过一次深入和成功的沟通,这就导致父母和学生之间出现了代沟、隔阂,这极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笔者在课堂教学进行疏导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课后和父母进行平等的沟通,带着情感,学会换位思考,和父母开展交流活动,这有助于消除两代人之间的代沟,让学生的生活氛围更加和谐,还可以集聚家庭和学校的力量共同开展学生教育培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