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3 01:46:3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职业素养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应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它应是一个整体、系统的教育,具有鲜明的综合性和跨学科的特点,不能被看做是一个独立的学科,而是与各学科相互交融,因而作为职业教育的教师不仅要有精深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应具备交叉学科、新兴学科、跨学科的综合知识结构。
1.2具备习惯思辨,善于想象的思想
作为教师应具有习惯思辨善于想象的灵活思维。教师应经常审视自我,反思自己的行为、作风是否符合一名教师的准则和规范,是否做到了为人师表的要求,应会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要为学生发展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1.3具备敏锐的信息素养
为了使学生获得更多、更新、更准确的信息,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教师的信息素养主要包括:①有强烈获取新信息的意识;②对信息具有较强烈的敏感性,能够迅速、准确地对信息进行选择;③能高效地利用信息去解决实际问题;④能以现代信息技术作为课程的载体,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了解更透彻。
1.4个性心里,人格魅力
教师的人格就是教师本人在长期的教育事业中,逐步形成的,独特鲜明的人格,是思想、气质、风度、知识及能力等众多因素的综合。教师可以将个人的一部分生活化特质折射到教学过程中,在人格上与学生平等,以诚相见。通常生活化的教师更容易让学生接近,更容易展现个人魅力,从而使学生乐于对教师的信任和期望作出积极的反应。学校教师队伍的职业素养与能力决定了学校的办学水平与质量,决定了人才培养质量,反映了学校的学术水平和综合实力。
2职业院校教师职业素养的培养目标
2.1基于职业院校教师持续发展要求,应具备“学习型”职业素养
作为从事职业的教师应构建自己善于学习、博与专相结合的多层次知识结构,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在知识经济时代,教师必须不断地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形成基础文化知识宽广、专业知识扎实,又具备一定相关知识的“T”型知识结构。基础文化知识主要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方面,是教师知识结构中的基础部分,是教师进行学习和创新的原动力。专业知识主要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知识,是教师在理论知识传授和实际操作指导时应掌握的知识,其它知识是与专业密切相关的一些知识。以上三方面的知识不是并列的,其中,专业知识是核心层次,基础文化知识是基础层次,其它知识是层次。
2.2基于职业院校教师职业技能要求,应具备“双师型”职业素养
职业学校的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造就一支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理论扎实、技艺精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不仅是适应当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学校能更好发展的需要。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实用型人才,因此,指导学生进行实际专业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是教师最主要的教学内容。职业教育的这种特殊性,要求教师不仅需要有较强的理论功底,还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而实践教学的能力又直接影响到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3基于职业院校教师学术水平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应具备“研究型”职业素养
打造“研究型”的师资团队既是院校的需要,也是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由于技术的不断更新,对于人才的需求走势也是向着技术型、实用型和创新型发展。职业教育也应按照职业的需求作出相应的调整,以提高办学质量。这就要求教师应具备对自身知识结构进行重组和更新的能力,培养直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应具备“研究型”的能力和素质,即在教学中要研究职业岗位需求、研究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锻炼和培养自身职业分析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不断地更新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3提升职业院校教师职业素养的途径与方法
3.1构建良好的师资培训机制
学校应制定措施保证师资培训的顺利进行。为了保证教师的不断再学习,学校应该建立一系列的培训机制,例如鼓励青年教师再进修,提高学历与知识水平;鼓励在职的教师多申报教学与科研课题,通过课题,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与科研能力。鼓励教师到兄弟院校调研,学习好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应将教师的培训情况纳入考核档案,为培养“双师”型教师提供政策保证。
3.2“校企交流,人才互用”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学校可充分利用企业的有利资源,通过校企联合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每年可派一定数量的专业教师到企业锻炼,以提升教师实践技能,同时把企业一线优秀的技术骨干调到学校任教。通过校企联合,良性互动,加快教师队伍的培养步伐。通过交流,学校为企业送教上门,通过调研分析,把实践锻炼中的收获有计划地运用到教育、教学、科研中去,以充实实践教学中的实践内容,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3.3实施“研究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学术水平
3.3.1积极鼓励教师从事科研活动,不断提升学术水平
教师的发展能力是指善于独立思考、敢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教师能力的最高层次,其特征是不断进取和创新。只有发展研究型的教师才能成为职业教育的专家型教师。所以学校应积极鼓励教师参与专业课程开发、改革和建设,主动承担课题,撰写高水平的学术论文等,来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课程设计、改革和开发能力。
柜员直接面对客户,是客户直接了解银行的窗口。柜员在认真办理好每一笔业务的同时,不断贴近客户需求,延伸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为客户提供业务咨询、理财建议、产品介绍等附加服务,在维护客户、宣传银行、营销产品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正逐渐成为银行的形象代言人,成为银行良好形象的载体。
1.2柜员是银行综合业务的承办者
随着柜面业务综合柜员制的不断推广应用,每个柜台都为客户提供出纳、储蓄、银行卡、业务等一站式服务将成为今后的发展方向,这就对柜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柜员不仅要熟悉各项业务的会计核算手续,而且还必须熟悉银行所有的产品和业务,熟练掌握各项业务操作和相关的制度规定,否则就不能满足客户多方面的业务需求,推动全行业务经营多元化的发展。
1.3柜员是银行业务的营销者
银行柜员因其所在岗位的特殊性,正日益成为业务营销的主要渠道,由于银行所有的业务产品都挂靠在前台,许多新业务要借助银行柜员的宣传和推荐,因此柜员是银行金融产品的营销者,是业务竞争的攻坚者。
2.银行柜员必备的业务技能
2.1熟练的业务知识
柜台优质服务的关键是要提高效率,柜员经办每一笔业务,要以不耽误顾客时间作为提高服务的前提,因此这就要求柜员具备高超的技能和全面的业务知识,作为银行形象代言人,柜员不但熟知经办的各种金融产品,还要对其他相关的业务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客户并不了解银行的业务分工,有疑问时常常向柜台经办者提问,柜员如果知识不全面,就达不到客户的满意。
2.1有效的营销技巧
柜员营销技巧随着银行业的逐步开放,银行间竞争日趋激烈,各银行为获得更大竞争优势,推出的新产品是层出不穷,柜员营销每个业务品种时,要达到客户的满意,必须了解客户的业务需求,以明确恰当的语言表达每项业务的功能,要给客户带来效益或便利,只有如此,才能在为客户提供全面!优质的金融服务,使客户在心理上对该网点得以信赖。
2.3良好的心理素质
当前银行柜员的工作稳定性问题非常突出,许多银行网点柜员的流失率达到20-30%,主要原因是银行柜员的工作压力很大,柜员一到岗位上,就没有停下来的时候,连上洗手间都要跑着去,因为有客户等着,在这种紧张的工作条件下,还要保证工作的速度和准确性;同时,银行柜员对客户的服务是不分对象、不分身份的,只要是客户就要一视同仁。因此,柜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应对各种客户的不同需求,适应当前金融业务不断创新,新技术不断应用的新形势,柜员应进一步加强相关法规和业务知识的学习,以过硬的思想品质,全面的业务能力,稳定的心理素质,良好的服务意识,严谨的工作作风为客户提供热情、周到、细致的金融服务。
3.建议
3.1提高柜员的业务知识
现在银行大部分实行综合柜员制,一个人兼做多项业务,由原来的“专才”变成“通才”,光会一门知识和技能是吃不开的,原来在学校里的专业知识是有限的,许多知识技能需要在岗位上重新学习。目前,银行业竞争激烈,不断推陈出新,更要求银行柜员在短时间内尽快掌握新的金融产品,学会熟练快捷地为客户办理业务。
3.2树立柜员的诚实守信理念
在银行不断强化风险管理的情况下,一些银行的案件还是时有发生,许多案件都与银行柜员的工作直接相关。因此,诚实守信是银行柜员非常重要的素质。一是爱岗敬业,要求银行柜员正确认识职业,树立爱岗敬业精神,忠于职守,切实对单位,对公众,对国家负责。二是诚实守信,在经营活动中做到诚实公正,尽力维护股东、客户、银行的合法利益,不为利益所诱惑。三是廉洁自律,要求银行柜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抵制行业不正之风。
3.3提升柜员的沟通能力
目前随着银行竞争的加剧,许多银行提倡全员营销的理念,银行柜员在为客户办理业务的同时,应主动与客户沟通,了解客户的需求,适时合理地向客户推荐银行的产品,柜员在为客户办理正常业务的同时,注意发现客户的需求,并为其做好产品推荐工作,这就要求柜员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首先要全面提高修养,锻炼与客户的交往能力,在柜员与客户沟通中:一是必须知道说什么,就是要明确沟通的目的;二是必须知道什么时候说,把握好沟通的火候;三是必须知道怎么说,就是要运用正确沟通的方法。其次掌握沟通技能,所谓沟通技能就是:倾听能力、语言能力、体态语言能力和化解对抗冲突的能力,如倾听客户的讲话时,就要能做到静心、虚心、专心、诚心、留心、耐心等。
3.4成立统一的绩效考核机构,统筹全行绩效考核工作
1电台编辑要提升自己的采访能力素养
作为电台编辑,采访工作是编辑需要具备的基本工作能力,编辑工作不仅仅是做好后期的新闻处理,同时更重要的是,他们要对新闻的采写工作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和了解,在采访工作能力方面也需要更加突出,更加有把控能力。当前,很多编辑人员对于采访新闻信息的能力关注度降低,新闻编辑采访的过程中,没有完全把握好电台的特点,新闻采写的角度和新闻采访理念把握存在不足。但是,作为一位专业的新闻编辑,采访工作的能力素养是其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内容。采访能力方面,电台编辑应该更加深入地对电台的工作情况有所了解,特别是在新闻采访方面,作为编辑工作人员应该比记者更加有高度,有深度。新闻编辑要明确采访的目的,这一点上编辑人员应该把握好电台这个媒体平台的特点,采访过程中更加体现电台采访编辑工作的需求。同时,电台编辑在采访工作能力方面,时效性的把控也是非常重要的。新闻时效性主要是针对消息性的新闻,作为电台,往往能够通过现场连线的方式对新闻现场进行第一时间的同步解读,这也是新闻采访工作中,电台采访工作的优势。因此,作为新闻编辑工作人员,要在新闻采访过程中进行新闻时效性的把握,新闻解读和现场连线能够更加符合电台的新闻传播规律。此外,作为新闻工作者,在采访工作方面,还要注重提升自身对突发新闻计划性和突发性新闻采访的把握能力。对于应对一些突发新闻的采访,编辑人员要有大局意识并且能够有专业的新闻判断能力,这样,突发新闻的采访和处理才能够更专业,减少新闻信息传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此外,对于一些计划性的采访,编辑人员还需要有更加专业的新闻专题策划能力,这对于专业的新闻编辑工作人员来说,也是必备的采访素养。
2电台编辑人员要具备专业的新闻调查研究能力
对于电台编辑工作人员来说,他们在自身的工作中,还需要具备更加专业的新闻调查评估能力。不同的新闻事实都具备一定的可发掘的新闻点,因此,作为编辑工作,在对新闻信息进行传播过程中,不应只局限于对表象新闻事实的披露,对于有价值的新闻,编辑人员要进行合理的价值评估,对于新闻信息的社会价值进行评价,这也是编辑工作需要具备的能力。对于新闻信息内容进行全面的价值评估后,作为编辑工作人员,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新闻编辑工作的深度选题调研,对于有深度调查价值的新闻信息进行进一步的调查评估,全面深度的对新闻价值进行进一步调查研究,深度采访,这也是新闻调查编辑工作能力的一种要求。
3电台编辑还需要具备专业的文字写作能力素养
在电台编辑工作的发展过程中,作为编辑工作人员,文字写作能力也是他们需要具备的专业的能力素养。文字写作能力是在长期的新闻写作过程中锻炼出来的,同时,写作能力也需要不断根据社会的发展而进行社会化的调整,特别是在当前网络语言大肆发展的今天,电台编辑工作涉及到的一些口语化的内容也可以适当进行网络语言的补充。此外,在新闻写作的过程中,编辑的新闻写作能力还需要进行全面的文风改变。在文稿的写作过程中,从广播新闻播报的角度来讲,要多用短句子,同时,建立广播新闻独特的文风特点,这一点也是广播工作发展的重要方向。编辑文稿写作能力的发展,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改变和创新,编辑人员不仅要具备写专业的新闻稿件、消息类稿件、通讯类稿件等的能力,同时,对于一些调查性的报道,编辑人员要更加重视对稿件的写作能力,提升写作的整体水平。业务水平中,写作能力的提升是每一位编辑工作人员都需要具备的职业素养,只有从文稿写作能力上有所提升,编辑工作的新闻质量才会有更好地提升和发展。
4结束语
新闻编辑人员,特别是广播电台的编辑人员需要将提升节目质量作为自己职业道德素养的重要方向,从采访能力新闻研究能力以及文稿的写作能力几个角度入手,更好地实现对广播电台编辑工作能力的适应,提升广播电台的节目质量。
作者:周晓彤 单位:黑龙江省鹤岗市广播电视台
参考文献:
二、基于职业素养维度的“基础”课教学改革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在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中,职业能力是其职业发展的基石,但决定一个人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因素却是职业素养。如果说,表现为知识和技能的职业技能是硬实力的话,而表现为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价值观和职业纪律等内涵的品质则属于软实力。在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中,这两者是缺一不可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生活,知行合一是思想政治教育所追求的目标。基于职业素养的思政教育有利于提高目标信效度,提高思政教育应有的感召力。以“基础”课为例,有利于实现公民素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的结合,有利于生活情景与职业情景体验相联系,有利于职业能力培育与职业素养养成相统一,从而提高“基础”课课堂教学效果。
(一)公民素养与职业素养教育相结合
目前,“基础”课的教学内容分为大学生活适应教育、理想情操教教育、人生价值教育、道德理论和道德实践教育、法律精神和法治理念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基础”课课程设置的理念是依据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以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为目标,以培养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为抓手,突出公民素养教育,同时也结合大学生未来职业生活需要,兼顾了职业观教育内容。在“基础”课教学设计中,以公民素养教育为主体,充分考虑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合理设计教学内容,有助于把宏大的意识形态主题和现实的社会生活紧密相连。
(二)生活情景与职业情景体验相联系
伦理道德或法律知识可以通过灌输传递给学生,但必须通过实践、体验等内化的方式让学生经历才能自主生成道德认同。情景体验是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假若我们将课堂设想为一个有利于学生品德成长的环境,那么,道德教育的课堂环境必须既是开放的又是真实的。所谓课堂环境必须是开放的,是指应鼓励并支持学生去发展他们自己的思考活动,而不是向他们描述那些观念化的“正确的”思想模式或“正确的”答案。顺理成章地,决不能把道德教育的课堂看成是简单、机械地传授道德指令(即学习格言、规则或回答问题的“正确的”答案)或进行道德影响(即提供一系列好的范例)的中心,必须将它看做是学生能在其中亲自学会进行道德思考的环境。因此,在“基础”课课堂教学中,“情景”的选取非常重要。基于职业素养教育,选取社会生活和职业生活相统一的情景,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现实的生活和未来的生活一体化,有利于生活情景与职业情景体验相联系,提高教学效果。
(三)职业能力培育与职业素养养成相统一
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后者又被称为核心职业能力。包括跨职业的专业能力(运用数学和测量方法的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运用外语应用能力)、方法能力(如信息收集和筛选能力、制定工作计划、独立决策和实施的能力、准确的自我评价能力和接受他人评价的承受力,内挫折力)和社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人际交往和善于沟通的能力、对他人包容、宽容的能力、自律能力等)。显然,职业能力的培养不可能由专业课单独完成,“基础”课也不是通常人们想象中“说教”课,基于职业素养目标的“基础”课教学,可以以核心职业能力为手段,以素养教育为引领,达到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的双重目的。
三、基于职业素养的“基础”课教学改革路径
(一)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组织实践教学
知识可以传授,德性是不能被植入的。要想提高思政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必须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丰富实践教学的形式。实践教学包括课堂实践和课外实践,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当中。义乌工商学院“基础”课的实践教学,在培养大学生公民素养的基础上,突出职业素养的培育,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贯穿于课堂和课外。实践教学的合理组织和有效落实直接关系到“基础”课的教学效果。近年来,学生对义乌工商学院“基础”课教学满意度提升很快,很重要的一环就是基于职业素养的实践教学组织。如文明礼仪的培养,在许多大学生眼里无足轻重,但又非常缺乏。为了提高文明礼仪教育效果,我们量身定做了一套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PPT,在每次课的课前三分钟进行讲解和考核。如课堂手机铃声是否响起要纳入考核、能否记住任课老师的姓名也纳入考核,从细节上抓落实,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方面,会有小组完成的一周道德观察PPT制作与播报和全班合作完成的校园文明行拍客活动、PPT制作与播报。为了防止有些学生只挂名而不实际参与,我们要求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教师对个人分工部分随机抽查,有作弊者成绩记零分。同时,实践教学各环节在教学计划中统一部署,纳入教师教学工作考核,以防止个别教师偷懒。
(二)以教师为主导,以情景教学为手段,组织理论教学
杜威曾经提出,思维起于直接经验的情境,学校必须要提供可以引起思维的经验情境。因此,用某种生动形象、富有感彩的活动营造特有的心理氛围,以此调动学生学习情绪,引起学生情感共鸣和情感体验的教学方法被称之为情景教学。课堂理论教学始终是“基础”课教学的主战场,引入、创设或制造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人为优化的情景中实践、体验、内化,自主生成道德认同,是思政理论教学成败的关键。在“基础”课理论教学中,许多道德知识和法律知识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教师必须善于引入合适的生活情境、职业情境,创设问题情境,甚至综合某种复杂情景,在情景中给学生提供应用知识的机会,促进知识、技能与体验的连接,促进课堂向课外生活的迁移,让学生在生动理解情景中完成公民素养和职业素养教育目标,做到润物细无声。如义乌工商学院是一所创业型大学,以电子商务为主要创业形式的学生创业活动在全国都有较大的影响。创业与学业的冲突、眼前利益与长远发展的矛盾经常摆在学生面前,甚至影响到部分学生的价值观。“基础”课教学不能回避这些问题,教师必须了解历年来创业学生的典型案例,对优秀创业生的素质和能力进行解剖,同时跟踪这些优秀创业生毕业若干年后的发展情况,综合分析创业者所需要的素养和能力,以此来引导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当然,创业过程中的一些诚信缺失、践踏道德底线的案例也是课堂教学的最好素材,今年8月份明星柯震东因吸毒被拘留,柯震东同款拘留衫火遍淘宝这一案例对创业学生就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把这一案例引入课堂,让创业学生来个现身说法和现场讨论,教师做好引导,课堂理论的教学效果自然就好。
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要想“为人师表”,就必须是一个优秀的“职业人”,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高超的专业技能,更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专业教师,才能培养出合格的职业人才。
2.专业教师要悉心研究本专业(行业)的行业规范和国家职业标准
在国家职业标准中,不仅规定了各行业从业人员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更对每个行业的从业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专业教师只有了解、掌握了本专业(行业)具体的规范和标准,并恰到好处的融入到专业知技的学习过程中,才能逐渐地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职业人”。
3.专业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专业教师要在“导”的过程中,巧妙、适时地融入素养的培养,引导和规范学生的职业行为。同时,专业教师还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平凡的细节优化和持续的教导和培训,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比如,在专业活动中教师始终坚持督促学生根据课前任务做好实施计划(方案),提前到达场地(实训室、一体化教师)并做好相应的准备,实施中遵守操作规程、认真观察及时记录、相互合作、有问题及时沟通,实施后清洁卫生、及时总结等,长此以往,学生就养成了符合企业(社会)要求的职业习惯,良好的职业素养就会渐渐地表现出来了。
二、专业课堂并重职业素养培养的困境
1.专业课堂教师缺乏全面育人的意识
南开大学校长一语“很多教师缺乏职业意识,没有育人观念”道出了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师更是孤注技能的提高,这是我国职业教育的普遍现象。
2.专业教师的教学任务过于繁重
职业院校学生在校的时间比规定的学制要短,以高职院校为例,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只有两年多一点,加之公共课不能有效压缩,这样留个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时间就更少了。这种现实情况导致每次专业课内容多、时间紧迫,很多教师根本无暇顾及职业素养的培养了。
二、隐性课程建设对于培养高职生职业素养的影响
经常会听见有些高职生在讨论:大学毕业了,感觉三年就是浪费时间,什么都没有掌握。其实不然,你会发现自己更加成熟了,对于突况的处理更加沉着冷静,对于自己的人生价值观也有了新的看法,这些都是隐性课程在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内的隐性课程或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行为、职业动机。隐性课程可以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可以通过校园环境的规划、建筑群的设计、教室的布置,传达一种爱岗敬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责任意识,企业交流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传达安全生产、节约意识,久而久之,这些都会内化为一种价值规范,根植于潜意识里面;隐性课程对于职业道德具有导向作用,教师的言传身教、书本上的先进事例、行业内的模范人物、学校的好人好事,甚至对违纪者的处罚,都会引发学生思考,从而把那些先进事例慢慢内化为自觉行为,规避不好的行为;隐性课程可以激发学生的职业动机,校园活动中的胜利,比赛的荣誉及老师、同学的认同,可以增强学生对本行业的认同和归属感,激励学生认真学好专业知行为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隐性课程可以规范学生的职业行为,校园内的名言警句,校训校规,行业内先进人物的经验交流,都能对学生的行为起到约束与引导作用。
三、以职业素养培养为目标的隐性课程设计
据笔者了解,结合一些学者调查研究发现,国内很多实践性很强的高职类专业,在课程设计上都有其明显的学科倾向,各校一般都采取大而全、宽而泛的课程设计,力求培养的学生样样能,从而造成了学生理论基础不扎实,动手能力不强。会展专业的毕业生在应聘中就存在一个问题:许多会展公司宁愿招聘国贸、财务、英语、工商管理等相关专业的学生而不愿意招收对口专业的会展专业毕业生,原因是会展专业毕业生职业素养普遍不高,实战经验少。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产品越来越国际化,各种展览、展销一个接着一个,形成了对会展业人才的巨大需求,因此,提高会展业学生的职业素养,显得刻不容缓,但是这单靠目前高校会展专业中开设的显性课程是难以达到的。笔者在调研基础上,提出如图二所示的隐性课程体系,各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有计划、有目的开发培养学生专业职业素养,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
(一)创建有专业特色的校园物质环境
校园物质环境是培养高职生职业素养的一个重要外界载体,隐性课程的物质层面主要包括校园的整体规划、结构布局、楼群建筑、人文景观、绿化等,通过对校园物质层面隐性课程的优化开发,能够将丰富的生命力赋予在这些校园物质载体中,从而带给学生心灵上的启发,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的行为,促进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良好的校园物质环境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让学校的每个角落都能够成为学生学习、探究、感受和实践的园地,创造优雅整洁的校园环境。看到校园内绿树成荫,教室窗明几净、干净整洁,建筑井然有序,会让学生产生自尊、自豪和崇高的感觉,学生也会自觉地约束自己的不文明行为来保护优美的校园环境;看到校园内富有生命力的雕塑、肖像、名言警句、书法绘画等,学生会产生拼搏进取和严谨求学的态度;校园内的建筑群本来是没有生命与情感的,也不蕴含任何意义,但在经过精心设计之后,这些建筑群也能够“活”起来,富有生命力,成为高职特有理念的直观的外在反映。以会展专业为例,学校在布局建设方面,可以把某栋楼以某个著名会展案例命名,可以把某条小径以著名会展事迹命名,塑某知名会展专家的雕塑,看到这些,同学们都会肃然起敬,增强对该职业的向往;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会展策划大赛”,得到富含专业意蕴的作品,这样的作品置于校园一角,美化校园的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对于培养高职生的职业意识,提高对本职业的认可度都有一定的帮助。
(二)开展有专业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活动是发展高职生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主要包括校园系列讲座、主题演讲与辩论赛、文化艺术节、素质拓展、体育等活动,比如成立专业性较强的社团,围绕本专业近期的动态,开展专题讨论会,定期邀请行业协会的专家学者到校进行座谈,分享成功经验;开展真实情境的专业模拟,这样不仅拓宽了高职生的专业视野,还为他们的理论应用于实践提供了平台。比如会展专业,就可以进行以下一些专业性的校园实践活动:学校可以每年设置“会展文化月”、“会展文化周”,此类活动的举办交由学校会展专业的学生社团负责,从活动的选题、策划、立项、成本的估计核算及最后的组织实施,让他们的专业知识真正落实到现实当中,同时可以在活动中进行会展领域前沿理论的宣讲等会展宣传工作,这类小型的展会,不仅陶冶了学生的职业情感,也锻炼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充分利用职教集团、行业协会等教育资源,为会展专业学生提供机会,可以进行校企联谊,与企业员工进行密切交流,加深学生对会展行业的实际情况的了解、职工的岗位要求及所需的职业素养;与企业进行合作,让学生进企业实习,积极与博览公司、公关公司等联络,多渠道为学生实习锻炼寻找机会,可以是短期的实习,或者一个项目的跟进见习。这些活动,在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的同时,还使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于高职生职业技能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锻炼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策划执行能力等从事会展业必备的能力,培养了奉献、创新、责任、团队合作等职业素养。
秘书人员工作的全面性,活动的宽广性及其角色的多变性,除了应具备一般管理干部的素质之外,还必须具备与秘书本职工作的性质、任务相应的更高、更严的要求,其中尤以“德”、“谋”、“书”为最基本素养和业务能力。
重德。“德才兼备,以德为重”。一个秘书人员,若不能把“德”放在首位,即使有“满腹经纶”、“张良之才”,也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秘书。秘书不为名,不为利,任劳任怨,甘当无名英雄。经常拟稿,但自己不著名,也不拿稿费;经常组织会议,但自己从不上主席台。经常熬夜,但白天还得正常工作,节假日他人逛公园、溜马路、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但自己还得值班,不能休息。其它人员受了委屈还可嘟噜几句,而秘书必须以绝对服从为天职,等等。而这一切,还往往得不到家人的支持,别人的理解和社会的公认。凡此种种,都说明一点,没有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服务的心是当不了一个秘书的。特别是当前秘书人员物质待遇相对社会上一些行业、一些人员普遍差距较大而工作往往“出力不讨好”的情况下,在国内外环境错综复杂多变的形势下,没有“富贵不,贫贱不移”,“宁公而贫,不私而富”,“君子修道重德,不为困而改节”的思想品德,廉洁奉公、勤政为民、艰苦奋斗、一尘不染的政治本色,忍辱负重、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是干不好秘书工作的。同时由于秘书人员的“德”是领导形象的“补充”、机关效率的“折射”、自身素养的“反映”,要求秘书人员必须诚实正直、心明步正,谦虚谨慎、兢兢业业,恪尽职责、严守机密,互相补台、竞而不妒。
善谋。由于秘书人员直接为领导提供服务,对领导提供精力和智力补偿,因而人们常称秘书为领导的“外脑”,当好“外脑”就是秘书“善谋”的应有之义。秘书“善谋”一旦博得领导者的赏识,就能在辅助决策的过程中发出璀璨的火花。那么秘书人员怎样才能做到“善谋”呢?首先,要有正确的角色意识。秘书人员具有“外脑”职能并不意味着就可以乱发议论、自作主张、左右领导。秘书必须注意使自己的言行符合角色规范,做到既尊重领导、坚决执行领导指示,又不迷信盲从,始终把为领导提供有价值的决策依据及参谋意见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其次,要深刻领会领导意图。要“参”到点子上,“谋”到关键处,必须准确理解和把握领导意图。要善于通过间接或者直接方式,把领导的所思所想、所筹所划弄清楚,做到既能按领导意图正确“发挥”,又不自作聪明,越殂代疱。在此基础上,以敏锐的观察力抓住工作中的关键环节,经过深思熟虑,形成有价值的参谋意见。第三,注重进言技巧。要根据领导的心理、行为特征,选择适当场合和最佳时机,从要害问题切入,用委婉、含蓄的语言,巧妙地说出自己的见解或不同意见。
但是,秘书人员要做到“善谋”还必须谨防几个误区:一是“参政”意识过“度”,把自己摆在“准领导”或副职的位置,把幕后工作放到台前。二是轻易抛出“夹生”想法(观点),强加于领导,于公于已都不利。三是出“馊主意”,帮倒忙,给工作带来损失,造成被动。要避免以上误区,就要求秘书人员用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约束自己,踏踏实实地做好工作,而不能靠油滑奸巧去取悦、应付领导。
擅书。何谓秘书?古书云:“常管文书并协助领导处理日常工作的人员。”可见秘书当“书”(即办理文书),以“书”为主,寄情于“书”。擅长书写文稿,应该是秘书人员最起码的素质要求。为了综合提高秘书人员的文稿质量,要特别注意“四抓”:一抓学习练内功。在学习内容上,侧重学政策、学理论、学业务、学经济、学法律、学写作、学计算机、学现代市场与科技知识,以拓宽知识面,高屋建瓴,了然于胸;同时,还要在实践中学习,边工作、边学习、边总结、边提高,使撰写的文稿血肉俱全;向领导学习,学习领导讲话时的构思、处理问题时的技巧,使文稿起伏与领导语言、工作方式达到“同频共振”;向同事学习,取人之长,补已之短,努力做一个“通才”、“全才”。二抓锻炼增能力。尽可能地安排秘书人员,深入调查研究,吃透“下情”,广泛涉猎第一手资料,既能填充他们的“资料库”,增强写作能力;又能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三抓借鉴采众长。一方面,要求秘书人员要经常博采来自方方面面、正正反反的信息,汲取精华,为已所用;另一方面,要经常派秘书人员赴各地学习考察,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才干。四抓管理促效率。这方面,主要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现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尤其要突出抓好目标管理,对秘书人员每次承担的文稿,都要按照难易程度、完成时限进行量化,半年小结,年终考核,按积分多寡权衡下一年文稿的撰写任务,分多、质量高多安排,分少、质量劣少安排或另改其它工作,并根据总积分评定秘书优劣,实施奖罚。
二、增强秘书人员“六种意识”,适应发展需要
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现代管理方法作为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事业发展的有效手段,在党政机关和各企事业单位得到广泛应用。秘书人员在管理中起着参与政务、管理事务的作用,要加强秘书人员的职业素养建设,不仅要强化传统的服务意识、调研意识等,而且还要具有并增强自我意识、信息意识、超前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责任意识等六种现代意识,以适应市场经济和国内外形势发展的需要。
自我意识。秘书的自我意识是指秘书人员对自身和所处环境关系的认识和感受,它是秘书人员现代意识的内容之一。虽然秘书工作具有很强的服从性、服务性特点,但秘书人员又都是具有独立人格和独立思维能力的个体,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秘书人员一方面受开放环境的影响,应该具有较强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另一方面,今天的秘书人员多半受过较高层次的教育,他们更应有思考的独立性。如果没有自我意识,何言“参与政务”?又何言“管理事务”?因此,作为一个秘书人员,应该锻炼和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和独当一面的能力,以便在领导决策前为之提供有效的依据,在领导决策后正确领会并执行其意图。
信息意识。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增强信息意识是秘书人员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保证。秘书人员每天接触的各种公文、请示、报告等材料中含有大量信息,秘书人员应在对这些材料的收集、归类、处理过程中将各种信息进行严格的取舍,把最有用的信息提供给领导。这就要求秘书人员必须具备敏锐的洞察力,而敏锐洞察力的形成又是以丰富的知识为基础的。秘书人员丰富的知识不仅指书本上所学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而且包括对单位现状和前景的深研,对基层工作和民意的了解,这些都有助于秘书人员对信息的发掘和掌握。
超前意识。超前意识是秘书人员在领导决策之前的思维活动和心理感受,它受秘书人员自身素质、思维方式和对情况、资料的熟悉、占有、掌握程度及信息敏感度等因素的影响。秘书人员科学、准确的超前意识,可以对领导决策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反之,则有可能影响领导决策的正确性。而参与意识和效率观念则是秘书人员树立超前意识的前提。一是秘书人员必须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主动地参与领导的工作,不仅仅满足于为领导服务、对领导负责,而且要时时意识到自己的工作是全局性活动的一部分,从而克服“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消极观念;二是秘书人员要有强烈的时间观念和效率观念,事事走在领导面前,成为领导的马前卒,这样才能掌握最新信息,并据此对事物的发展做出正确的判断、推理和科学的预测、合理的评估,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正确的超前意识一旦为领导者所接受并转化为领导意识,将在领导决策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高职旅游专业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策略
1.积极开展旅游职业意识的养成教育活动
要培养学生的旅游职业素养,首先需要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要通过有效手段,使学生对旅游行业所需要的具有的职业素养有所了解,这样,学生才能根据旅游服务的需要自觉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作为学校,在学生刚刚进入高职院校开展旅游专业学习活动之前,就需要对学生加强职业意识的培养工作。学校可以聘请一些旅游行业的专家或者是旅游企业家到学校向学生介绍作为一个合格的旅游专业人才需要具备的基本职业素养。通过这种方式加强学生对旅游行业人才标准的了解,同时,学校要与旅游企业加强合作,为学生提供参观学习的机会,通过引导学生参观学习的方式,增强学生对旅游行业职业人需要具有的职业素养的深入了解。在旅游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需要重视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教育。首先要重视学生的仪容仪表训练,加强学生的站姿、走姿、坐姿训练,使学生逐渐形成规范的仪容仪表,满足旅游行业对人才的外在要求。另外,学校也需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引导学生行为,使之更为文明,礼貌,重视培养学生的刻苦精神和敬业精神。能够把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贯穿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通过养成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2.把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精神贯穿于整个教学实践活动中去
在旅游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引导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同时还需要把培养学生的爱岗敬业精神贯穿于整个教学实践活动中去,引导学生边学习,边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爱岗敬业精神,这对于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对于旅游行业而言,其工作强度和难度都很大,不仅需要消耗旅游服务人员的巨大的体力,更需要旅游服务人员能够发挥聪明才智,不断克服工作中的一个个问题,才能有效完成旅游服务任务。从业人员必须具有强大的爱岗敬业精神,才能在旅游服务行业中做出大的的成就。因此,在旅游专业教学实践活动中,要把培养学生的爱岗敬业精神贯彻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在理论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强调爱岗敬业的精神的可贵,在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激励学生发挥爱岗敬业精神。比如,在教师把学生带到优秀的旅游企业进行实习的过程中,就要引导学生多看,多听,引导学生关注旅游产业的发展,认识到旅游产业发展的大好前景,不断坚定学生的献身旅游业的决心,激发学生对所要从事行业的热爱之情。
3.加强实习教学,在实习中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1.复合型人才需求较大从调查中发现,复合型人才普遍受到欢迎,如文农科兼修的人才,即学园艺的不仅懂技术,而且要懂管理、懂市场、懂营销。
2.动手实践能力强、能吃苦的技术型人才园艺企业一般远离闹市,要求员工能够深入田间地头,参与生产,吃苦耐劳。因此,不少高学历的人才留不住,但动手实践能力强、愿意吃苦的中职生很受欢迎。
3.健康的心态和正确的就业观一个企业往往需要心态积极、平衡,能够乐观地接受任务和应付麻烦事的人。因为任何企业都会有不足的方面,面对企业的不足,心态积极的人才会表现出积极主动的态度,并把它当作锻炼自己的机会,摆正心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4.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在很多情况下,单靠个人能力已很难完全处理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并采取切实高效的行动。所有这些都需要人们组成团体,并要求组织成员之间进一步相互依赖、相互关联、共同合作,建立合作团队来解决错综复杂的问题,同时进行必要的行动协调,开发团队应变能力和持续的创新能力,依靠团队合作的力量创造业绩。
二、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
1.入学时
树立职业意识,规划学习生活。入学是学生人生一个重要的新起点,也是成长的关键期。对于每个跨入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职业生涯指导与学生即将开始的学习生活,以及他们个体未来的发展密切相关。如果在入学初期及时让他们在职业生涯教育中获得有益的帮助,引导他们从职业生涯发展的视角认识即将开始的新生活,在人生的进程中认真对待和规划职业学校的学习,他们便能由此生成积极的心理暗示,以良好的状态学习,充分地迎接职业的挑战[4~5]。
2.学习中
在园艺的课程设计上与学生就业联系起来,学生既是学生也是员工,教师既是老师也是师傅,多将课堂搬到实训基地去,让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更能多动手,能更多地把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将基地上的一些温室大棚以承包的方式分配给几个园艺班,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每学期进行产出比赛,看看每个班的盈利情况。多给他们创造机会,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和合作精神。
3.就业前
安排学生去一些园艺公司和基地进行社会实践和顶岗实习,同时组织学生进行园艺就业形势调查。这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前实用型的教育,很多学生对未来的职业生涯都充满了不切合实际的幻想。这需要由专门的职业指导教师来做好职业咨询工作,使学生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自我和职业,了解社会就业的新形势和社会对人力资源的要求。帮助学生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多方权衡,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最终做出合理的职业选择,使学生找到适合其发展的职业岗位。
三、通过职业素养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1.激发职业兴趣
专业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因此必须先让学生找到和专业的“关系”。情境的创设缩短了学生的现状与工作内容的距离,增强了现实感。通过参观合作企业、园艺实践基地和创业园等创设一个具体的情境,可以迅速地让学生进入状态。通过了解工作环境、工作流程、岗位设置、职员形象等,使学生认识到自身和专业的“关系”,切身感受自己将要投身领域的重要性,培养从事专业学习的自豪感,由对职业的好奇转变为对职业的兴趣,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2.培养敬业精神
学生敬业精神的培养一定要融入到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第一课堂到第二课堂,从基础课到专业课,从校内实训基地到校外社会实践,开创学校全员培养、全程培养、全方位培养的新局面。
3.创设竞赛情境
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竞赛情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可以定期组织园艺技能比赛,如:插花、嫁接、扦插、种子检测、修剪等,为学生创设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增强抗挫折能力及耐压性,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4.培养市场观念
市场经济是竞争的机制,是优胜劣汰的筛子,面对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职校生要经受市场经济这只无形大手的拨拉。因此,必须培养他们一些市场观念,如信息观念、质量观念、服务观念、法纪观念、效益观念、创新观念等,让他们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四、通过校企文化渗透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1.建设校企合作平台
校企合作是培养学生的职业信仰、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重要途径,通过校企合作,引进现代企业文化,可以让学生接受现代企业文化的熏陶。所以,要一直注重对学生进行校企文化的相互渗透教育,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邀请企业的管理人员到学校为学生开讲座,讲企业的文化、企业的理念,让学生在思想上尽早地与企业接轨。学校分阶段安排学生进企业进行社会实践,一方面可以让他们提前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感受企业的特色,另一方面又可以让他们有机会到企业基地中接受有针对性的实习实训,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让他们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联系起来,看看在实践中会遇到哪些难题,加深他们对知识的掌握,也能很好地了解企业和市场的需求,在学好知识技能的同时提升素质,更能转化为效益。
2.实行园艺实训基地责任制
学校的园艺基地有智能化大型温室2个、普通塑料大棚8个、露地5亩,将这些地块划分给每个园艺班,实行包干责任制。由每个班进行自主设计种植,学校协助产品销售,从而让学生提前进入职业角色。对每个班的责任块进行学期的评比与考核,进行表彰,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意识。他们在将基地建设好的同时也洞察了市场需求,培植一些市场需求量大的花卉树种,也经常钻研如何将产品培育得更好,使得更多的学生热爱专业知识。
二、我国高职体育的教学现状
(一)教学观念落后
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观念还是停留在传统的只是进行传授体育知识和技能,以增强和提高学生的体质为主,而忽略了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和健身方式的指导,更是少对学生进行健康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对于“体育如何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体育与人身心健康发展之间的关联”等等这类理论文化知识的传授少之又少。学生虽然在上体育课,但很盲目,不知道练了有什么益处,只是为考试而机械地训练,缺乏一种从思想上真正接受、真正喜爱体育的意识,从而造成学生踏入社会后无法养成一种坚持进行体育锻炼的毅力。此外,高职院校体育课在教学过程中,很多体育教师盲目地学习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方式而造成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培养目标模糊。
(二)过于“技术”的传授
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如今已成为我国高职教学的主要任务。然而,从小学至大学,竞技性质的体育运动知识却占了很大的比例,成为体育教学的主体。而且教材的内容往往大同小异。现在高职的体育教材也经常出现这种情况,由于受前苏联体育理论、陈旧的体育教学思想等等因素影响,体育教材的编写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如今的高职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只是传授学生竞技技能和运动技能,把体育教学作为提高学生素质和全面发展身体活动能力的手段变成以更好地发展、掌握技术和竞技比赛为目的的应赛课程,导致学生在未来的社会实践中很难适应高强度的工作。另外,高职院校在进行学生体育水平考核和体育教学的评价过程中,过分注重形式化的比赛规范模式和标准模式,致使学生和教师都把体育教学的目的建立在“技术”上,忽视了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重要性。
(三)缺乏体育教学与职业素养培养的结合
一方面是学校,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管理部门只重视体育教学的管理,而缺乏对“育人”层面的管理,极少在体育教学管理的日常议程中提及到职业素养。甚至有的高职院校由于受到就业压力的影响,几乎只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而忽视了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性。第二方面是体育教师,目前大部分体育教师都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很少有教师会去思考体育教学与职业素养培养相结合的关系以及重要性。而有的体育教师不但没有职业素养的培养意识,还存在着错误的教学观念,他们错误地认为职业素养的培养只是政治老师、辅导员的工作,自己并非要参与其中没。所以,高职体育教学要想真正达到教学的目的和目标,必须重视职业素质的培养。
三、提高体育教学中培养职业素养的对策
首先,树立全新的体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意识。体育教师要在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身体健康水平、养成学生一种长期锻炼体育习惯的体育教学目的上努力,还应该有针对性地开展体育职业素养培养的课程,积极主动去了解职业和专业特点,以培养学生的良好职业素养。其次,为促进大学生职业规划面对逐年增大的就业压力,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主要目的,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进而缓解就业压力。其实也是帮助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非常有效的手段。据调查,当前大学生在就业方面缺乏创造性,追风严重,跟着别人走的倾向非常严重。如何激发大学生就业潜力的创新性,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课题,应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人生发展观,尤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培养。最后,传统体育教学只关注学生体育技能的掌握和身体的锻炼结果,而忽略了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没有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个性的培养。将体育教学和实际生活相结合,给予学生自去选择符合自身心理特点和的生理特点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体会到作为体育教学主体的满足感,从而达到全面培养学生个性和素质的发展。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