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工作工作思路模板(10篇)

时间:2022-03-26 07:13:2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民生工作工作思路,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民生工作工作思路

篇1

从历史的视角看待民生问题。我国自古以来就将“民生”与“国计”相提并论,民生问题一直与国家发展休戚相关。翻阅中国历史典籍,“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政之所兴,在顺民心”等论述,充分反映了历代先贤以及当政者对民生问题的重视程度。民生决定民心,民心决定国运。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就是以人为本,党和国家从政治的高度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以人为本的一贯治国思维。对丹徒而言,努力保障并不断改善民生,不仅是当前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从长远来看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一个必须长期坚持的导向。

用发展的眼光审视民生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民生问题的内涵和外延在不断拓展。从我区情况来看,2008年,全区城乡居民收入再攀新高,群众生活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2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100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5%和15.6%;城镇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8.5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43.7平方米;百户家庭电话拥有量276部,电脑拥有量45台,恩格尔系数为36%;城镇劳动保障三大保险各自覆盖面达99.5%;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到81.2分。这一组组数据,充分表明丹徒已全面进入小康时代,民生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相比先进地区,我们的差距还比较大,少数特困群众生活困难问题还比较突出,关系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保障、社会治安、食品安全、文化娱乐需求等问题也亟待更好地解决。因此,我们必须用发展的眼光来审视民生问题。不断寻找差距和不足,努力研究如何建设一个更高水平、群众得实惠的全面小康,让人民群众的生活随着经济社会的更好更快发展得到持续的改善和提高。

从政治的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当前,丹徒的发展已处在一个新的起点上,2008年全区人均GDP达到3.63万元,这既标志着丹徒的经济规模和综合实力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也标志着我们已进入工业化发展中后期。从国内外发展经验看,这一阶段鲜明特征就是产业结构、经济结构乃至社会结构剧烈变动,工业化、城市化步伐加快,同时也伴随着就业压力凸显、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公共服务需求增长等民生问题突出。据统计,2004年到2008年,我区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滞后于经济增长的速度,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还在拉大,二者之比由1.68:1扩大为2.25:1。特别是在当前形势下,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逐步减弱,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压力将继续存在。如果这些民生问题得不到改善,就会削弱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甚至会影响社会的安定和谐。对此,我们一定要有深刻的认识,从讲政治的高度,重视改善民生工作,推动民生问题的解决。

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处理好民生工作的几个重要关系

既要注重加快发展,也要注重优化发展。民生问题是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因而最终只能通过发展的办法来解决,离开发展解决民生问题既不可能,更不现实。因此,一方面,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加快发展,特别是推动大项目、好项目等税源经济建设,不断增强经济实力、增加社会财富,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打下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也要注重优化发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断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调优经济结构,落实环保优先方针、建设生态文明,突出重视统筹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坚决不要只看GDP但损害民生的发展。

既要关注共性问题,也要关注个性问题。民生的共性问题涉及广大群众的衣食住行以及医疗、养老、文化需求等基本保障,需要通过政策、制度的完善来逐步解决,让发展成果普惠于民。民生的个性问题主要是针对部分困难群体而言。从我区来看,目前还有为数不少农村低保户、低收入家庭等困难人员。这些弱势群体的困难问题,如果不能有效地解决或改善,社会的整体和谐稳定就无从谈起。只有在提高保障水平、扩大普惠性的同时,通过政府救助、社会帮扶等层面多措并举,解决好这部分特殊群体的困难,保证他们的基本生活。逐步减少和消除绝对贫困现象,才能真正达到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目的。

既要坚持尽力而为,也要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讲的是负责的态度,量力而行讲的是实事求是的工作方法。保障和改善民生,既需要制度上的支撑,也需要财力上的支持。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对事关民生的每一件事情,我们都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对待,能够解决的问题要尽量解决,最大限度地缓解人民群众的困难,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做到尽力而为。但同时,也要做到量力而行。近年来,我区经济虽然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由于历史欠帐较多、负担较重,特别是在当前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较多的情况下,我们改善和保障民生,就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条件和承受能力,稳步扎实推进,切忌脱离实际,急于求成。

三、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扎实推进民生工程。造福一方百姓

篇2

一、引言

学生管理工作是构成高校管理框架的重要环节,高校的主要工作是保证学生的在校的学习和生活行之有效。随着我国民办高校数量的不断增多,民办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一直是各民办高校中的头号难题,严重制约民办高校未来的发展。随着我国整体教育水平不断的提升,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方式越来越受到国家和人民的关注。

二、概述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

(一)民办高校学生自身的因素

我国的生活水平和经济结构越来越高,在新形势下,民办高校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特点及学习生活理念都发生很大变化,有些变化让人感到高兴,但是有些变化让人恼火。

1.社会政治意识较为淡薄,理想信念较低。

从社会政治意识角度出发,相对于公办高校,民办高校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荣誉感和政治理念都比较淡薄;从道德价值观看,不少民办高校学生都崇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物质主义”,这种理念与我国的发展观背道而驰,让学生偏离正确的发展道路。道德理念正在从学生的思想中淡化,利益、欲望、物资等一些理念正在逐渐渗入高校学生的学生和生活当中。“利益与商品人格”的广泛出现,让学生缺乏应有诚信,从而导致民办高校中出现找人替课、抄袭作业、考试花钱请、用各种办法贿赂教师等现象。如果就连最基础的学习、测验都要花钱通过,那么学生的诚信又在哪儿呢?这种学生进入社会又能为社会作出怎样的贡献呢?

2.找不到学习方向。

民办高校中有不少学生找不到学习的方向,学习态度不严谨,缺乏科学的学习方式,对自己的要求不严格;在学习时自由散漫,缺乏基础的纪律性和主动性。高校学生的背景不同,有的学生家庭条件优越,于是该学生就不愁以后找不到工作;有的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常常出现考试挂科和补考的现象;有的学生无法正常毕业或者是中途辍学。少数家庭较困难的学生由于不能合理安排生活和学业或勤工俭学的原因,兼职时间和数量过多,学习效率较低,成绩往往不是很理想。

(二)民办高校学生的现状分析

1.学生的政思工作不能落实到实际当中。

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因素,学生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社会观和人生观,促使学生全方面地发展,为社会输送具有高素质、高能力与高价值观的多元化人才。但是,从民办高校的实际工作情况看,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政治思想教育并没有合理开展,很大一部分只是存留在理论之上,即使在实际工作中有所落实,也得不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其政治思想教学效果不显著。

2.管理制度存在问题。

一些民办高校的管理制度不符合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理念,还处于传统的管理层次,跟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不能很好地衔接上,从而难以提高民办高校的学生管理效率。

三、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措施

(一)组建完善的学生管理队伍和构建激励机制

想要学生管理队伍持续稳定的开展工作,就必须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激励制度,主要使用精神奖励,辅用物质奖励。精神奖励是指,以学校领导为单位向全校师生公开表扬优秀的管理人员,从而达到精神上的奖励;物质奖励是指当优秀管理人员在进行职称评定、学术研究和管理工作方面给予相对应的薪资待遇。另外,学校单位应该明确管理人员的主要工作,并且适当减轻政治思想工作人员其余的行政工作,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激励方式。民办高校在建校和治校的过程中,校内各个方面都在不断完善,特别是在近几年内,激励机制不断完善和适用面不断拓宽。除此之外,学校单位应该注重引导学生管理队伍的未来发展,不单单对管理人员进行合适的岗位转型,还应该从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将初级的学生管理人员升级成为专业的学生管理人员,例如:心理咨询师、职业指导讲师、创意发展指导员等各个方面的专业。

(二)增强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力度

我国民办高校的建校时间通常不是很长,虽然有较强的资金力量,但是学校的文化氛围不是很浓厚,民办高校缺乏形象的高校标志和文化,文化上的缺失不利于管理工作的开展。因此,民办高校应该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将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纳入校园核心工作体系。在创建校园文化时应该从高校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出发,结合时展中积极的理念和价值观,从而在学生内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三)努力探索民办高校教学机制之间的各种关系

国内一些民办高校的教学机制和层次关系都比较模糊,育人理念、学术层次、核心竞争力都不是很强,高校内部的管理不是很规范,从而导致学生的管理工作缺乏优化的机会。民办高校的管理人员始终应该将高校的教学质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作为民办高校工作的核心内容,将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作为学生工作的重点内容,并且学校中的各项内容都要围绕这几个点进行,同时全力服务于这个点的工作。

四、结语

民办高校是我国新兴崛起的一种教育力量,对社会、人民和传统教育机构的冲击体现在各个方面。虽然民办高校有众多优势,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急需解决。因此,我们应该从不同角度,采取不同方式,最大化地完善民办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并让管理工作得到应有的创新。

参考文献:

篇3

(二)强化宣传引导,确保务求实效。为认真开展我县的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加班加点作扶贫开发培训会议的前期工作,并结合实际拟定了我县《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下发给乡镇。并对全县贫困发生率和贫困人口、贫困村进行测算,于6月8日召开由分管扶贫的副乡镇长、农经员参加了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动员培训会,进行建档立卡培训工作,讲明了操作方法、步骤和应注意一些事项等。同时,加大扶贫开发政策的宣传教育,通过广播电视、会议、村务公开等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扶贫工作的重要意义,最大程度地统一群众思想,调动群众投身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营造良好的建设氛围。

(三)扎实稳步推进,确保工作进度。为扎实开展我县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我县17个乡镇党委、政府对此引起高度重视,成立了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领导小组,分别召开动员培训会议,各乡镇分别组成若干工作队按照我县的实施方案开展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现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进入第三步,完成了规模确定、初选对象和第二次公告公示,报县政府审定后进行公告并报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定;贫困村建档立卡工作完成了初选对象和第一次公示公告,目前报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定,现以批文下达到我县。我县已于8月22日召开培训会,安排了贫困村表、贫困户表、扶贫手册的填写,拟定扶贫计划等工作。印刷了3000册《扶贫手册》、贫困户登记表2744套、贫困村登记表64套。总之,这一阶段工作是为下一阶段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为以后几个阶段的工作奠定坚实基础,目前我县正在紧锣密鼓的开展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

二、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情况

(一)强化组织领导,凝聚工作合力。为切实加强对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推进扶贫协作工作,县委、县政府及时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亲自挂帅的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细化任务分工,与项目责任单位、具体实施乡镇分别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将扶贫协作推进和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年度目标考核,确保工作措施、帮扶目标等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同时,建立了扶贫协作工作推进联席会商制度,确保工作推进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能得到及时解决,形成了扶贫协作工作“联动发力、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二)厘清工作思路,坚持规划指导。结合县情实际,及时抽调人员,组织力量,会同专业机构,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精心编制完成了《浙江2014—2020年东西扶贫协作规划》,厘清了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思路,明确了各阶段工作任务,围绕“生态蔬菜、藏香猪,早实核桃、凤尾鸡,道地药材、蜂”六大主导产业,着力助农增收致富;围绕水、电、路、桥等公共基础设施,着力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围绕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科技等社会事业建设,着力转变群众观念,提高群众综合素质。科学谋划,合理布局,统筹推进扶贫协作。

(三)建立健全机制,强化监督管理。在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建设过程中,我们认真做好三个着力,强化监管,确保质量,努力把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建设成为德政工程、惠民工程、富民工程。一是着力健全政府引导、群众参与的联动机制。以加强宣传引导为抓手,抽调了县乡工作人员为主的宣传队,深入到项目实施村,大力宣传国家扶贫政策、民族政策,扎实开展感恩教育活动,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特别是海宁人民对人民的无私关爱,使项目实施村群众观念发生极大的转变,实现了“要我发展”到“我要发展”的思想突破,群众积极投工投劳,主动参与项目建设,形成了“政府引导、群众参与”的良好氛围。二是着力健全项目监管机制。建立了项目民主决策制度、项目质量监督管理制度、项目资金审核拨付制度,抓好项目全程监管;实现了项目建设内容、项目实施方式、质量责任追究等内容的公开,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确保了项目建设管理规范、监督有力、高效推进。三是着力健全资源整合机制。为充分发挥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专项资金效益,我县积极整合国家涉农专项资金、国家扶贫专项资金及县级财政支农资金等各类资源,并发动群众自筹资金、投工投劳,为协作项目实施提供有力的支撑和资金支持,推动实施村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一年多来,在浙江海宁的倾情帮扶下,项目实施村——格依村呈现出民生条件显著改善、干部群众感恩奋进的良好局面。一是贫困人口大量减少。对口扶贫项目实施后,受益人数达187户821人,累计减少贫困人口207人,进一步增强了群众感恩奋进、艰苦创业、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动力。二是基础设施有力提升。投资100万元,完成四改两建187户、安装太阳能路灯47盏、维修村民活动中心200?;投资140万元,新建联户路3500米。项目实施村水、电、路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公共服务水平有效提升。三是农牧民群众持续增收。投资140万元,养殖牦牛200头、种植大蒜和中药材各200亩;投资50万元,培育旅游产业大户10户。特色产业初见成效,发展后劲不断增强,该村2013年群众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010元,增幅高于全县平均水平,与发达村的发展差距逐步缩小。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高半山基础设施条件还很薄弱。我县的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高半山,生产生活条件差,农牧民群众对农业的投入有限;农业项目较少且争取难度大,高半山农村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制约了生态农业的发展。加之,农业又属中长期项目,季节性强,回报率低,难以激发社会各界的投资热情,造成项目推进困难。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事业落后,“行路难”、“吃水难”、“住房难”、“就医难”、“上学难”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影响了农牧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扶贫开发进度。

(二)群众生产生活成本非常高。由于牧区地广人稀、山大沟深,大多数农牧民群众常年居住在海拔2800米以上的高半山,居住分散,条件十分艰苦,生活环境恶劣,且距离城镇较远,交通十分不便,造成生产生活资料运输成本高,修路、普及水电难度大,农牧民看病难、读书难,生产资料、生活资料采购难,产品销售难,导致农牧民生活成本居高不下,实际收入存量偏低,是长期制约贫困乡村的发展、严重影响了农牧民生活质量。

(三)贫困乡村自我发展能力弱。由于不少地方农牧民专合组织化程度不高,生产经营服务体系不健全,规模化生产、专业化经营还在起步探索阶段,农牧民单打独斗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直接影响到家庭经营收入水平。加之自然灾害频繁,农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农牧户收益流失的问题比较突出。

(四)农牧民收入不稳定问题突出。我县大部分地区生产条件十分脆弱,生活环境恶劣,仅靠扶贫开发单项投入和一般性投入很难形成脱贫减困的整体和持续效应。虽然大部分地区群众的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但由于群众的实际收入低且不稳定,一旦遭遇天灾、病患等重大变故极易返贫,边脱贫边返贫的现象仍然存在。

(五)农牧民知识技能水平有待提高。我县绝大多数农牧民贫困家庭劳动力文化程度低,劳动技能水平单一,收入渠道不宽,加之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不高、附加值低、劳务输转组织化程度不够等因素的制约,造成贫困家庭增收渠道狭窄,致富脱贫乏力。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夯实经济社会发展根基。县作为岷江上游的生态县,改善生态是治贫的根本,也是发展的根基。我县是贫困山区,也是地震灾区,这种特点决定了我县在扶贫攻坚的过程中不可能采用大规模的、自然资源开发型的扶贫形式,而且从长远的国家战略利益来看,应该建设成为国家的生态安全屏障。必须以解决生态区农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为根本,把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作为扶贫攻坚的重要策略,通过积极向省州争取,落实水资源补偿费,加大生态转移支付力度等,为其基本生产和生活提供保障,实现生态保护与牧民增收“双赢”,着力建设美丽。

篇4

一、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必须要做到“一个确立”。

就是要确立理念创新的科学工作思路。思路决定出路,确立一个创新的、科学的工作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指导实际工作的灵魂。从1986年至今,**县普法经历了“一五”探索、“二五”实践、“三五”重在建设、“四五”依法治理、“六五”全面建设法治县五个阶段,我们的民主法制建设不断深化和发展,很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坚持不断创新的科学工作思路。“六五”普法初期,根据普法依法治理的形势和任务,我们**县提出了“条块结合、齐抓共管;典型引路,分类指导;拓宽渠道,活化形式;普治并举,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实践证明,这条思路是科学的、可行的。

二、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必须抓好“两个强化”。

即:强化职能定位,强化工作手段。强化职能定位。就是根据《“六五”普法规划》和《依法治县纲要》的要求,结合各部门、各单位工作职能的实际情况,按照分工协作的原则,将各职能部门的抓普法工作职责用文件分别固定下来,达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责权明确、任务落实”的工作目的,克服过去单靠依法治县办“唱独角戏”和“小马拉大车”现象,形成强大合力,从而构成“条块结合、纵横相融”的大普法格局。

强化工作手段。就是要建立科学的工作目标管理考核评估体系,具体就是建立科学管理机制、严格考核机制和竞争激励机制。一是要合理分类。合理分类是为了科学定标有的放矢,就**县共分七大类,即:中省市县直执法综合管理类、中省市县直社会服务类、县人大、政协及党群机关综合(事业)类、农村乡(镇)类、教育类、企业类和社区类。二是要科学定标。确立科学目标是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归宿和起点,在整个法制宣传教育系统中处于指导和支配地位,对于确定公民法制宣传教育的任务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目标的确立就是按照不同类别、实现时间和可能程度,可以分为根本目标和具体目标,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根本目标可分为组织领导重视程度、基础工作、普法工作、依法治理和超前工作五个方面,具体目标可分为若干条,近期目标就是当年可实现目标,长远目标就是五年可实现的综合目标,由近及远、阶梯式、;连贯性将公民法制宣传教育导向一个更高的层次。三是要严格考核。就是由县委、县政府目标考评办牵头,汇同组织、宣传、依法治理办等部门,采取平时抽查、半年检查、年终兑标相结合方式进行分类严格考核,逐项逐条兑标。四是要落实“一票否决”权。就是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纳入县委、县政府对各部门、各单位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大目标考核体系,对年度未达标的落实“一票否决”权机制,确保普法依法法理工作的顺利推进。五是要强化各种监督手段。就是人大的法制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人民团体的群众监督、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等手段,督促各级党委政府抓好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六是要强化激励手段。就是要深入开展争先创优活动,既要制定好方案,又要组织好每年度的经验交流会、总结表彰会,大力宣传、树立、表彰和奖励先进典型,以此来带动中间,激励后进,形成“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的工作浓厚氛围。

三、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必须突出“三个结合”。

即:普法与法律服务相结合,普法与文化建设相结合,普法与现代科学相结合。突出这“三个结合”就是打破过去就普法而普法的工作做法和工作方式,跳出固步自封的工作怪圈,拓宽渠道,活化形式,寻求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新的结合点和切入点。一是普法与法律服务相结合。围绕法律服务是做好普法工作的根本要求,只有在开展法律服务中找准普法工作方位,才能使普法与法律服务互为促进,相得益彰。普法可以搞些必要形势,但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也就是群众最关心的就是我们普法工作正要搞的。法律服务也是如此,目前要着力开展关系民生与发展问题、群众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人民内部矛盾调解问题、公民权益保障问题和贫弱群体法律援助问题等法律服务工作,通过广泛开展法律服务和结合个案调解,有针对性宣传有关法律法规,以案说法、以案普法、以案学法,增强当事人及周围群众的法律意识,以此达到普法与法律服务双丰收。二是普法与文化建设相结合。围绕文化建设是做好普法工作的有效途径,只有在文化建设中找准普法切入点,才能促进普法工作卓有成效地开展。结合城乡文化建设正在兴起的热潮,一方面可以将文化阵地与普法阵地、文化图书与法制图书、文化学习与普法学习、文化活动与普法活动等有机结合、同步推进。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繁荣地方文艺之机来开展法制文艺活动,充分发挥文化馆、文化站、剧团专业队和群众业余队的作用,深入乡村、深入生活、创作编排群众通俗易懂、喜闻乐见、形象幽默、朗朗上口的法制方艺作品,在城乡巡回演出,使法律条文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直观,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灵活性、趣味性和实效性。三是普法与现代农业科技相结合。广大农民普法一直是普法工作的“重头戏”,也是困扰普法工作的难点,因此,必须抓住广大农民对现代科技应用的积极性,结合每年度农村科普之冬、科普之春和科普下乡活动,将普法教育融入其中,随之开展送法下乡活动,通过“法制讲座”、编印常用法律知识宣传资科和法治文化用语集锦等,广泛宣传与广大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推进“法律进乡村”活动顺利推进。

篇5

就是要确立理念创新的科学工作思路。思路决定出路,确立一个创新的、科学的工作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指导实际工作的灵魂。从1986年至今,拜泉县普法经历了“一五”探索、“二五”实践、“三五”重在建设、“四五”依法治理、“五五”全面建设法治县五个阶段,我们的民主法制建设不断深化和发展,很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坚持不断创新的科学工作思路。“五五”普法初期,根据普法依法治理的形势和任务,我们拜泉县提出了“条块结合、齐抓共管;典型引路,分类指导;拓宽渠道,活化形式;普治并举,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实践证明,这条思路是科学的、可行的。

二、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必须抓好“两个强化”。即:强化职能定位,强化工作手段

强化职能定位。就是根据《“五五”普法规划》和《依法治县纲要》的要求,结合各部门、各单位工作职能的实际情况,按照分工协作的原则,将各职能部门的抓普法工作职责用文件分别固定下来,达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责权明确、任务落实”的工作目的,克服过去单靠依法治县办“唱独角戏”和“小马拉大车”现象,形成强大合力,从而构成“条块结合、纵横相融”的大普法格局。

强化工作手段。就是要建立科学的工作目标管理考核评估体系,具体就是建立科学管理机制、严格考核机制和竞争激励机制。一是要合理分类。合理分类是为了科学定标有的放矢,就拜泉县共分七大类,即:中省市县直执法综合管理类、中省市县直社会服务类、县人大、政协及党群机关综合(事业)类、农村乡(镇)类、教育类、企业类和社区类。二是要科学定标。确立科学目标是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归宿和起点,在整个法制宣传教育系统中处于指导和支配地位,对于确定公民法制宣传教育的任务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目标的确立就是按照不同类别、实现时间和可能程度,可以分为根本目标和具体目标,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根本目标可分为组织领导重视程度、基础工作、普法工作、依法治理和超前工作五个方面,具体目标可分为若干条,近期目标就是当年可实现目标,长远目标就是五年可实现的综合目标,由近及远、阶梯式、;连贯性将公民法制宣传教育导向一个更高的层次。三是要严格考核。就是由县委、县政府目标考评办牵头,汇同组织、宣传、依法治理办等部门,采取平时抽查、半年检查、年终兑标相结合方式进行分类严格考核,逐项逐条兑标。四是要落实“一票否决”权。就是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纳入县委、县政府对各部门、各单位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大目标考核体系,对年度未达标的落实“一票否决”权机制,确保普法依法法理工作的顺利推进。五是要强化各种监督手段。就是人大的法制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人民团体的群众监督、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等手段,督促各级党委政府抓好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六是要强化激励手段。就是要深入开展争先创优活动,既要制定好方案,又要组织好每年度的经验交流会、总结表彰会,大力宣传、树立、表彰和奖励先进典型,以此来带动中间,激励后进,形成“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的工作浓厚氛围。

三、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必须突出“三个结合”

普法与法律服务相结合,普法与文化建设相结合,普法与现代科学相结合。突出这“三个结合”就是打破过去就普法而普法的工作做法和工作方式,跳出固步自封的工作怪圈,拓宽渠道,活化形式,寻求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新的结合点和切入点。一是普法与法律服务相结合。围绕法律服务是做好普法工作的根本要求,只有在开展法律服务中找准普法工作方位,才能使普法与法律服务互为促进,相得益彰。普法可以搞些必要形势,但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也就是群众最关心的就是我们普法工作正要搞的。法律服务也是如此,目前要着力开展关系民生与发展问题、群众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人民内部矛盾调解问题、公民权益保障问题和贫弱群体法律援助问题等法律服务工作,通过广泛开展法律服务和结合个案调解,有针对性宣传有关法律法规,以案说法、以案普法、以案学法,增强当事人及周围群众的法律意识,以此达到普法与法律服务双丰收。二是普法与文化建设相结合。围绕文化建设是做好普法工作的有效途径,只有在文化建设中找准普法切入点,才能促进普法工作卓有成效地开展。结合城乡文化建设正在兴起的热潮,一方面可以将文化阵地与普法阵地、文化图书与法制图书、文化学习与普法学习、文化活动与普法活动等有机结合、同步推进。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繁荣地方文艺之机来开展法制文艺活动,充分发挥文化馆、文化站、剧团专业队和群众业余队的作用,深入乡村、深入生活、创作编排群众通俗易懂、喜闻乐见、形象幽默、朗朗上口的法制方艺作品,在城乡巡回演出,使法律条文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直观,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灵活性、趣味性和实效性。三是普法与现代农业科技相结合。广大农民普法一直是普法工作的“重头戏”,也是困扰普法工作的难点,因此,必须抓住广大农民对现代科技应用的积极性,结合每年度农村科普之冬、科普之春和科普下乡活动,将普法教育融入其中,随之开展送法下乡活动,通过“法制讲座”、编印常用法律知识宣传资科和法治文化用语集锦等,广泛宣传与广大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推进“法律进乡村”活动顺利推进。

篇6

就是要确立理念创新的科学工作思路。思路决定出路,确立一个创新的、科学的工作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指导实际工作的灵魂。从1986年至今,县普法经历了“一五”探索、“二五”实践、“三五”重在建设、“四五”依法治理、“六五”全面建设法治县五个阶段,我们的民主法制建设不断深化和发展,很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坚持不断创新的科学工作思路。“六五”普法初期,根据普法依法治理的形势和任务,我们县提出了“条块结合、齐抓共管;典型引路,分类指导;拓宽渠道,活化形式;普治并举,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实践证明,这条思路是科学的、可行的。

二、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必须抓好“两个强化”。

即:强化职能定位,强化工作手段。强化职能定位。就是根据《“六五”普法规划》和《依法治县纲要》的要求,结合各部门、各单位工作职能的实际情况,按照分工协作的原则,将各职能部门的抓普法工作职责用文件分别固定下来,达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责权明确、任务落实”的工作目的,克服过去单靠依法治县办“唱独角戏”和“小马拉大车”现象,形成强大合力,从而构成“条块结合、纵横相融”的大普法格局。

强化工作手段。就是要建立科学的工作目标管理考核评估体系,具体就是建立科学管理机制、严格考核机制和竞争激励机制。一是要合理分类。合理分类是为了科学定标有的放矢,就县共分七大类,即:中省市县直执法综合管理类、中省市县直社会服务类、县人大、政协及党群机关综合(事业)类、农村乡(镇)类、教育类、企业类和社区类。二是要科学定标。确立科学目标是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归宿和起点,在整个法制宣传教育系统中处于指导和支配地位,对于确定公民法制宣传教育的任务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目标的确立就是按照不同类别、实现时间和可能程度,可以分为根本目标和具体目标,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根本目标可分为组织领导重视程度、基础工作、普法工作、依法治理和超前工作五个方面,具体目标可分为若干条,近期目标就是当年可实现目标,长远目标就是五年可实现的综合目标,由近及远、阶梯式、;连贯性将公民法制宣传教育导向一个更高的层次。三是要严格考核。就是由县委、县政府目标考评办牵头,汇同组织、宣传、依法治理办等部门,采取平时抽查、半年检查、年终兑标相结合方式进行分类严格考核,逐项逐条兑标。四是要落实“一票否决”权。就是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纳入县委、县政府对各部门、各单位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大目标考核体系,对年度未达标的落实“一票否决”权机制,确保普法依法法理工作的顺利推进。五是要强化各种监督手段。就是人大的法制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人民团体的群众监督、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等手段,督促各级党委政府抓好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六是要强化激励手段。就是要深入开展争先创优活动,既要制定好方案,又要组织好每年度的经验交流会、总结表彰会,大力宣传、树立、表彰和奖励先进典型,以此来带动中间,激励后进,形成“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的工作浓厚氛围。

三、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必须突出“三个结合”。

即:普法与法律服务相结合,普法与文化建设相结合,普法与现代科学相结合。突出这“三个结合”就是打破过去就普法而普法的工作做法和工作方式,跳出固步自封的工作怪圈,拓宽渠道,活化形式,寻求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新的结合点和切入点。一是普法与法律服务相结合。围绕法律服务是做好普法工作的根本要求,只有在开展法律服务中找准普法工作方位,才能使普法与法律服务互为促进,相得益彰。普法可以搞些必要形势,但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也就是群众最关心的就是我们普法工作正要搞的。法律服务也是如此,目前要着力开展关系民生与发展问题、群众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人民内部矛盾调解问题、公民权益保障问题和贫弱群体法律援助问题等法律服务工作,通过广泛开展法律服务和结合个案调解,有针对性宣传有关 新时期六五普法调研报告第2页

法律法规,以案说法、以案普法、以案学法,增强当事人及周围群众的法律意识,以此达到普法与法律服务双丰收。二是普法与文化建设相结合。围绕文化建设是做好普法工作的有效途径,只有在文化建设中找准普法切入点,才能促进普法工作卓有成效地开展。结合城乡文化建设正在兴起的热潮,一方面可以将文化阵地与普法阵地、文化图书与法制图书、文化学习与普法学习、文化活动与普法活动等有机结合、同步推进。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繁荣地方文艺之机来开展法制文艺活动,充分发挥文化馆、文化站、剧团专业队和群众业余队的作用,深入乡村、深入生活、创作编排群众通俗易懂、喜闻乐见、形象幽默、朗朗上口的法制方艺作品,在城乡巡回演出,使法律条文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直观,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灵活性、趣味性和实效性。三是普法与现代农业科技相结合。广大农民普法一直是普法工作的“重头戏”,也是困扰普法工作的难点,因此,必须抓住广大农民对现代科技应用的积极性,结合每年度农村科普之冬、科普之春和科普下乡活动,将普法教育融入其中,随之开展送法下乡活动,通过“法制讲座”、编印常用法律知识宣传资科和法治文化用语集锦等,广泛宣传与广大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推进“法律进乡村”活动顺利推进。

篇7

二、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必须抓好“两个强化”。即:强化职能定位,强化工作手段。

强化职能定位。就是根据《“六五”普法规划》和《依法治县纲要》的要求,结合各部门、各单位工作职能的实际情况,按照分工协作的原则,将各职能部门的抓普法工作职责用文件分别固定下来,达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责权明确、任务落实”的工作目的,克服过去单靠依法治县办“唱独角戏”和“小马拉大车”现象,形成强大合力,从而构成“条块结合、纵横相融”的大普法格局。

强化工作手段。就是要建立科学的工作目标管理考核评估体系,具体就是建立科学管理机制、严格考核机制和竞争激励机制。一是要合理分类。合理分类是为了科学定标有的放矢,就**县共分七大类,即:中省市县直执法综合管理类、中省市县直社会服务类、县人大、政协及党群机关综合(事业)类、农村乡(镇)类、教育类、企业类和社区类。二是要科学定标。确立科学目标是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归宿和起点,在整个法制宣传教育系统中处于指导和支配地位,对于确定公民法制宣传教育的任务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目标的确立就是按照不同类别、实现时间和可能程度,可以分为根本目标和具体目标,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根本目标可分为组织领导重视程度、基础工作、普法工作、依法治理和超前工作五个方面,具体目标可分为若干条,近期目标就是当年可实现目标,长远目标就是五年可实现的综合目标,由近及远、阶梯式、;连贯性将公民法制宣传教育导向一个更高的层次。三是要严格考核。就是由县委、县政府目标考评办牵头,汇同组织、宣传、依法治理办等部门,采取平时抽查、半年检查、年终兑标相结合方式进行分类严格考核,逐项逐条兑标。四是要落实“一票否决”权。就是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纳入县委、县政府对各部门、各单位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大目标考核体系,对年度未达标的落实“一票否决”权机制,确保普法依法法理工作的顺利推进。五是要强化各种监督手段。就是人大的法制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人民团体的群众监督、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等手段,督促各级党委政府抓好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六是要强化激励手段。就是要深入开展争先创优活动,既要制定好方案,又要组织好每年度的经验交流会、总结表彰会,大力宣传、树立、表彰和奖励先进典型,以此来带动中间,激励后进,形成“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的工作浓厚氛围。

篇8

一、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必须要做到“一个确立”。就是要确立理念创新的科学工作思路。思路决定出路,确立一个创新的、科学的工作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指导实际工作的灵魂。从1986年至今,县普法经历了“一五”探索、“二五”实践、“三五”重在建设、“四五”依法治理、“六五”全面建设法治县五个阶段,我们的民主法制建设不断深化和发展,很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坚持不断创新的科学工作思路。“六五”普法初期,根据普法依法治理的形势和任务,我们县提出了“条块结合、齐抓共管;典型引路,分类指导;拓宽渠道,活化形式;普治并举,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实践证明,这条思路是科学的、可行的。

二、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必须抓好“两个强化”。即:强化职能定位,强化工作手段。

强化职能定位。就是根据《“六五”普法规划》和《依法治县纲要》的要求,结合各部门、各单位工作职能的实际情况,按照分工协作的原则,将各职能部门的抓普法工作职责用文件分别固定下来,达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责权明确、任务落实”的工作目的,克服过去单靠依法治县办“唱独角戏”和“小马拉大车”现象,形成强大合力,从而构成“条块结合、纵横相融”的大普法格局。

强化工作手段。就是要建立科学的工作目标管理考核评估体系,具体就是建立科学管理机制、严格考核机制和竞争激励机制。一是要合理分类。合理分类是为了科学定标有的放矢,就县共分七大类,即:中省市县直执法综合管理类、中省市县直社会服务类、县人大、政协及党群机关综合(事业)类、农村乡(镇)类、教育类、企业类和社区类。二是要科学定标。确立科学目标是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归宿和起点,在整个法制宣传教育系统中处于指导和支配地位,对于确定公民法制宣传教育的任务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目标的确立就是按照不同类别、实现时间和可能程度,可以分为根本目标和具体目标,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根本目标可分为组织领导重视程度、基础工作、普法工作、依法治理和超前工作五个方面,具体目标可分为若干条,近期目标就是当年可实现目标,长远目标就是五年可实现的综合目标,由近及远、阶梯式、;连贯性将公民法制宣传教育导向一个更高的层次。三是要严格考核。就是由县委、县政府目标考评办牵头,汇同组织、宣传、依法治理办等部门,采取平时抽查、半年检查、年终兑标相结合方式进行分类严格考核,逐项逐条兑标。四是要落实“一票否决”权。就是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纳入县委、县政府对各部门、各单位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大目标考核体系,对年度未达标的落实“一票否决”权机制,确保普法依法法理工作的顺利推进。五是要强化各种监督手段。就是人大的法制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人民团体的群众监督、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等手段,督促各级党委政府抓好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六是要强化激励手段。就是要深入开展争先创优活动,既要制定好方案,又要组织好每年度的经验交流会、总结表彰会,大力宣传、树立、表彰和奖励先进典型,以此来带动中间,激励后进,形成“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的工作浓厚氛围。

三、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必须突出“三个结合”。即:普法与法律服务相结合,普法与文化建设相结合,普法与现代科学相结合。突出这“三个结合”就是打破过去就普法而普法的工作做法和工作方式,跳出固步自封的工作怪圈,拓宽渠道,活化形式,寻求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新的结合点和切入点。一是普法与法律服务相结合。围绕法律服务是做好普法工作的根本要求,只有在开展法律服务中找准普法工作方位,才能使普法与法律服务互为促进,相得益彰。普法可以搞些必要形势,但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也就是群众最关心的就是我们普法工作正要搞的。法律服务也是如此,目前要着力开展关系民生与发展问题、群众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人民内部矛盾调解问题、公民权益保障问题和贫弱群体法律援助问题等法律服务工作,通过广泛开展法律服务和结合个案调解,有针对性宣传有关法律法规,以案说法、以案普法、以案学法,增强当事人及周围群众的法律意识,以此达到普法与法律服务双丰收。二是普法与文化建设相结合。围绕文化建设是做好普法工作的有效途径,只有在文化建设中找准普法切入点,才能促进普法工作卓有成效地开展。结合城乡文化建设正在兴起的热潮,一方面可以将文化阵地与普法阵地、文化图书与法制图书、文化学习

篇9

一、以社会管理创新理念引领民行检察工作的时代背景

党的十七大提出“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这是对社会管理创新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性部署和要求。社会管理创新主要涉及到行政机关、社会组织和社会成员的关系问题,显然也涉及到检察机关。2009年同志在全国政法会议上提出的要深入推进三项“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重点工作,体现了新形势下政法工作离不开社会管理创新。民行检察工作作为政法工作组成部分,也是社会管理体系的一部分,同样离不开社会管理创新。检察长在全国检察机关第二次民行检察工作会议上强调:“民行检察工作与三项重点工作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民行检察工作肩负着化解社会矛盾,促进依法行政,推进社会管理创新重大历史使命。

二、社会管理创新与民行检察工作的关系

社会管理是国家通过制定一系列社会政策和法规范,对社会组织和社会事务进行规范和引导,培育和健全社会结构,调整各类社会利益关系,回应社会诉求,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正、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维护和健全社会内外部环境,促进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自然协调发展的一系列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过程。狭义仅是指政府的管理,广义也包括对管理过程进行的监督,民行检察工作就是广义上的社会管理,其肩负着对行政机关、审判机关的社会管理活动的法律监督职责,根本任务与目标在于促进依法行政,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民行检察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就是在社会管理改革和发展的时代大背景下创新监督方式,寻找民行检察工作新的切入点,依法履行法律监督的同时,形成新的思路和做法,这样反过来对民行检察工作起到强劲的推动作用,真正收到社会各界认可的社会效果。社会管理创新与民行检察工作在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保障人民利益、维护社会稳定、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等方面具有内容上的共同性和目标上的一致性。

三、民行检察工作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主要途径

(一)领会社会管理创新内涵,拓展民行检察工作思路

民行检察工作要在实践中探索并创新监督方式方法,必须将监督关口前移,将重心由事后监督改变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并重,也就是将原先以抗诉为中心的民行检察工作模式向行政执法监督、督促起诉、执行监督、违法案件调查等多元化方向发展。从浙江省人民检察院对基层检察院的考核考评办法来看,逐渐将原先较高抗诉的权重降低,行政执法监督、督促起诉、执行监督等权重相应升高,这说明了上级院对基层检察院的对民行检察工作方向性的导向。因此基层检察院的民行检察工作就会随着考核这一指挥棒形成了多元化工作模式,拓展了民行检察工作思路。

(二)完善民情民意畅通机制,拓宽民行检察工作渠道

民行检察社会管理创新,最根本的在于深入基层,了解社情民意,认真对待,妥善办理群众的诉求,监督管理组织依法合理进行社会管理,及时有效解决问题。民行检察具有直接贴近百姓民生、社会经济、促进依法行政的职能特点,民行检察要着力在“引导”上下功夫。首先借助网络、电视报刊媒体等媒体宣传民行检察工作;其次主动实现检力下沉,依托基层检察室或联络点,通过走访、约访、发放联系卡等形式广泛收农民、工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企业家及其他群众反映民生民利的问题;再次还要不断深化检务公开,多渠道多层次公开检务信息,开展检察开放日活动,面对面与社会各界代表进行沟通,实现检察机关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如2012年4月27日浙江省三级检察院举行了“检察开放日”活动后,参加活动的代表及时向我院反映危害民生民利的线索,我院民行科干警及时实地走访,发现灵江源头始丰溪两岸存在多家违法生产企业,都是高能耗、高污染行业,同时还存在违法排污、无证生产或超范围经营、违法占用耕地或林地违章建筑等违法现象,为民行检察行使行政执法监督奠定了事实基础。

(三)探索建立民事行政检察与行政执法相衔接的机制,促进社会管理创新体系的完善

以食品药品安全、企业改制、征地拆迁、教育医疗、环境资源等热点难点类案为切入点,主动与相关行政执法部门的沟通和衔接,对社会存在的各类违法现象督促相关行政执法机关予以查处;对发现行政机关在社会管理过过程中存在有普遍性、倾向性、全局性的社会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帮助行政执法机关查找原因、建章立制、堵塞漏洞,共同研究建立提高社会管理水平的模式和机制;对行政执法工作人员有违法行为、侵害或影响社会公共利益、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情节轻微的建议行政机关予以相应处理,情节严重的启动违法调查程序,追究其相应的刑事责任。

(四)善用民行检察建议并跟踪落实,为社会社会管理创新助力

检察建议具有法律监督和服务社会的双重性质,它既包含有法律监督的内容,又满足于弥补监督手段的不足,辅助法律监督的服务社会、参与社会综合治理两种需要。如我院民行部门针对灵江源头始丰溪两岸那些违法生产点存在违法排污、无证生产或超范围经营、违法占用耕地或林地违章建筑等违法现象,向市国土资源管理局、工商行政管理局、环境监测大队、林业特产局四部门发出检察建议书,建议相关部门对违法现象进行查处。同时将进一步监督四部门的行政执法的进展情况。民行检察工作利用检察建议并跟踪落实,可以通过行政、管理的手段转化为社会管理创新的力量,其作用的发挥实际上是一个从法律监督向行政、向管理转化的过程,因此积极运用民行检察建议新并跟踪落实为民行检察工作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助力。

(五)理顺内外协作工作关系,形成社会管理创新合力

篇10

(XXX  2018年2月5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值此红梅傲雪,喜迎新春之际,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培训会,是落实国家6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卫生计生综合监督行政执法工作的意见》(国卫监督发〔2015〕91号)文件精神,妥善做好卫生院卫生监督协管服务职能,移交卫生计生办承担的改革业务推进会。此次会议有历史性的重要意义,标志着我县乡镇卫生计生办将切实承担起辖区内医疗卫生、中医药、公共场所等九大卫生监督协管职能,成为护卫医改、护卫健康、护卫民生的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员。

其实,我到岗也不足4个月。下面,我同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做好卫生监督工作的体会,并就全面推进2018年全县卫生计生综合监督行政执法工作提二点要求。等下,XXX主任要讲话,委党组书记、主任XXX要作重要讲话,不足之处,以XXX讲的为准。

一、不等不靠、迎难而上,有为有位、有位有为,全面推进全县卫生监督协管服务从起点岀发,有新作为。

 卫生监督所往往不被社会认知,并且往往与环卫所混淆。我刚到卫监,才切身感受到卫监所钱少、人少,监督任务大、责任重。一是压力大。近800家监督对象,2017年4月1日取消卫生许可收费,预示着每年要减少40多万元收入,卫生监督如何生存压得人喘不过气?二是责任大。承担着公共场所卫生、生活饮用水卫生、学校卫生、职业卫生、放射卫生、医疗服务、传染病防治、计划生育和中医药服务等九大监督任务。负责执业医师、中医药、人口与计生、母婴保健、传染病防治、献血法、精神卫生等7部法律,66部条例、办法的执法工作。生活饮用水和医废规范化处置如两把“利剑”悬在头上,若监管不到位将追责问责。某省100多名卫生监督员问责、XX水亊件卫监所长撤职,敲响了不作为、慢作为的追责警钟。

 办法总比困难多!工作要落实、单位要运转,所以我们要不等不靠、迎难而上、敢于担当,找准切入点,把准发力点,切实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坚持有为才有位、有位要敢为、敢为不乱为的工作思路!乡镇一些大超市、医疗市场、美容美发、保健养生、游医、生活饮用水需要我们去监督执法,人民群众健康权益要去护卫!同志们,给了“舞台”我们要去作为啊!我希望今天这个会不是单纯的业务培训会,更是一个统一认识,加油鼓劲的大会!

 卫生计生办主任都是执法的能手。你们经验足、善沟通、会协调,有着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相信全县卫生监督协管服务今天从新起点岀发,明天必将有新的作为,在推动健康宜丰建设的路上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上争政策、下抓管理,切实认清全县卫生监督协管服务新形式,树新形象。

 国家把卫生计生监督工作定位在“依法推动健康中国、健康宜丰建设,保障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卫生计生系统法律法规有效实施、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的高度。   

《传染病防治法》69条,《刑法》330条规定,拒不执行卫生生监督部门提岀的整改措施,视情节可对相关责任人追究刑事责任。

县财政加大卫监执法经费支持力度;委党组、付主任对卫生计生监督工作高度重视,把生活饮用水质量纳入科学发展观考核乡镇(场)党委政府的重要指标,在均等化经费分配上大力倾斜!分管宋主任借鉴兄弟县市作法,向委党组力争把医疗机构校验权下放卫监!

这些领导、组织的关心厚爱,就是我们卫生计生监督工作发展的机遇!因此,要以新视角审视卫生计生监督执法工作,以新理念引领卫生计生监督执法事业发展,以新举措推动卫生计生监督执法工作:

——上争政策。向上省市县积极争取对卫生计生监督工作工作经费、争取卫生计生监督专项执法试点指引、建立省市县联合办案联动机制。加大国家“双随机”执法力度和与法院联合办案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