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疗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2-07-23 15:47:3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基层医疗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基层医疗论文

篇1

大部分农村卫生医院设备全部是20世纪70、80年代的淘汰医疗设施,根本不能满足临床要求,致使病患外流严重。而且卫生医院自身和社会力量均无投资基础建设积极性,任其严重滞后,根本无法满足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从而在群众心中也失去了地位和信任。

1.2医务人员素质相对较低

在农村当前医务人员之中,具备大专学历以上的只占百分之几。中专学历以上的虽占有一定比例,但大部分是没有临床经验的新任人员,大部分就医人员并不具备相适应的学历要求,并且平均年纪较大,技术水准落后,与服务对象对医疗品质需求相差甚远,尤其是相当部分农村卫生医院连正规检验、放射人员都没有配备。

1.3村医疗卫生经费极为不足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原有卫生体制被打破。医疗单位也把自我经济利益放在重要地位,尽管国家每年针对卫生事业投入都在持续加大,但农村卫生部分根本得不到多少利益可运用。因此,乡镇卫生医院经济状况普遍都不景气,很多乡镇卫生医院拖欠职工工资是常见现象。这种经费严重不足将导致医疗设备落后、医生工作积极性不高、医疗水准跟不上等不良后果。

2对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队伍培养的分析

2.1积极进行专业技术培训

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除了要了解相关仪器专业知识和运用外,还要掌握生物工程和有关医学知识。作为医疗人员要培养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能力,提升医护人员动手实践能力,做到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相结合。同时,要与临床医生进行紧密配合,充分运用仪器设备功能,让医疗设备发挥应有社会、经济效益。加强团队意识,相互协作,取长补短。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和交流,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既发挥群体智慧,又在互相学习中强化理解,充分发挥个人特长。

2.2积极参加有关学术交流

鼓励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积极参加学术沟通,通过各种形式了解相关医疗新动态,紧跟相关学科发展前沿,更新知识、开阔视野;了解当今最新医疗发展趋势,学习先进医疗设备管理方法,研究学术交流实践中遇到疑难问题,探索现代医疗器械管理方法,总结经验,动手撰写有关论文,提升自我,为进一步提高医学造诣奠定基础。

2.3创造进修条件,争取脱产学习

脱产学习是继续教育中较为普遍主要的教育形式之一,其最大优势在于可暂时摆脱工作劳累,到院校专心学习或培训,并满足不同技术层次人员的需求。院校是新知识、新技术的培养和传播基地,许多新知识、新技术通过院校能够传播和发展。通过院校学习让理论知识扎实、技术精湛,为今后在工作中处理疑难杂症打下坚实基础。还要求鼓励专业人员到社会上考取等级证书或单科结业证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为参加培训学习的医务人员提供时间和经济上的支持和鼓励。

2.4紧抓良好机遇,引进高端人才

在当前这一阶段,部分医疗机构已开始招收相关的医疗人员,尤其在缺少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的医院,可采取这种招收形式从地方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中引入有关专业人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舒缓部分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短缺、技术滞后、知识不能及时更新的矛盾和压力。

3如何培养适应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的人才

3.1继续学习专业医疗知识,适应社会经济需求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伴随生产力水准提升,现展更需要宽、专、多能的综合型医疗人才,以往那些单能型工作职位已出现下降走势,纯体力劳动的工作是要被智力工作所替代的,以智力支持为主的智能工作岗位已成为21世纪人才市场的主流,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应继续学习专业医疗知识,更好为社会经济和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服务。

3.2工作之余继续学习,跟上知识更新步伐

21世纪是人类历史上知识更新最快时期,在知识量上不断进行翻番更新,很多学者将这种知识快速增长和社会进步效应称之为知识革命,所以,特别强调终身教育的重要性。知识创新和老化总是在不断交替中进行,不加强学习而只靠经验一样是会落后的。专业知识学习、技术素质提升可通过多种方式,听取专家授课、积极参与各类社会调查活动、和老师共同从事科研活动等均有助于专业知识的继续学习和医疗能力提升。

3.3培养拓展创新精神,推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进展

篇2

二、基层医疗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探索

1.加强内审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

注重人才培养,充实内审队伍力量,选调思想觉悟高,有较强的责任心、业务能力强、技术水平高、爱岗敬业的骨干力量充实到审计队伍里。审计人员不仅应具有管理、审计、法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还应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调查研究能力,所以应加强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责任、职业道德、职业纪律等培训,定期进行审计工作培训,更新知识,注重审计理论和实务的学习研究,以研究促审计,不断加强审计人员的思维训练,提高分析,提炼文字的综合能力,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严格履行《职业审计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审计,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内审人员,是推动医院内部审计发展的当务之急,也只有配备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员,内部审计工作才能发挥重要作用。

2.完善审计制度,提高审计水平

建立完善的内审机构,完善内部审计制度是现代生产力发展的需求,是规范医院管理的关键,根据卫生系统内部审计规定,建立《审计工作制度》、《内部审计监督制度》等内部管理制度,规范内部审计职责,制定合理的内审工作程序,勇于创新,开拓进取,提高基层卫生机构的思想认识,了解审计工作的必然性和必要性。组织开展内部审计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培训,充分了解审计的作用,使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提高。

3.对重点工程,重要资产,重点监控

新医改以来,基层医疗卫生单位重大经济决算情况、重要工程项目建设以及重要国有资产处置情况应重点监控,审查基层卫生院投资项目是否进行可行性研究;审查资金来源的可靠性;审查是否未经批准、擅自扩大建设规模,随意超预算,是否严格执行国家有关项目招投标制度,有无规避招标和分解招标的情况,审查是否签订了经济合同,经济合同条款是否合理、合法、公平,重点项目资金是否按规定程序付款。审查建成项目新增效益情况,审查项目实施单位对拨入的项目资金是否及时入账,有无账外设账,是否按规定时间开工和完工。审查是否按批准的项目和规定用途使用专项资金,完工的工作数量和质量是否达到设计要求,有无擅自更改项目内容、工程位置、违规提取项目管理费、虚列支出、挤占挪用等问题。

有无扩大开支范围、将一些不合理的费用列入专项资金支出中,有无改变资金用途、将各项专款调剂使用;工程项目的预决算是否真实,是否有高估工程量,虚套预算定额虚增造价,虚列支出套取专项资金等问题。对需采购的固定资产,应在采购前对该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市场调查,了解市场需求,测算经营成本,经全方位调查后形成采购申请报告。根据《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增加时,应当及时登记入账,定期进行盘点。新增固定资产是否入账,形成账外资产较为普遍,从而影响到总体资产金额的准确性、完整性,也容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因此有必要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进行审计。

4.加强内部控制,提高内审质量

内部控制制度应当随着单位的变化而不断的完善和改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设立内部控制制度后,根据医疗改革发展的需要不断完善和调整,遇至新情况新问题,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相应的调整和补充。应加强基层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建立良好的内部运行机制,制定健全的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做好内部控制中的预算控制、收入控制、支出控制、资金控制、药品及库存物资控制、固定资产控制、债权和债务控制。严格按照收支两条线规定执行,不得坐支现金。对敏感岗位不定期调整负责人员,严格执行卫生部关于印发《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规定》文件的精神。通过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审计,可以充分调动全院员工的积性,杜绝管理漏洞。

篇3

以集体的形式向客户提供任务明确,具有个性化的服务,诸如中、高考学生体检,征兵体检等。收集内容以健康信息以主,同时筛查潜在或者已表现出的临床疾病为辅,实际工作中以填写制式表的形式,向客户提供个人的健康档案。调查表中此类体检受社会因素影响,变动不大。

1.2业务性体检

与指令性体检不同的是以个人的形式向客户提供任务明确,具有个性化的服务,诸如驾驶员体检,晋升、办证体检等,这一类服务对象较散。收集内容以健康信息为主,实际工作中也是以填写制式表的形式,向客户提供个人的健康档案,从调查表中可以看出,此类体检比例较大,但同样受社会因素影响,每年有增亦有减。

1.3单位集体健康体检

健康信息收集内容较多,如个人遗传因素:年龄,性别,种族,身高,体重等;生活行为方式:饮食,运动,睡眠等;社会因素:职业,家庭,环境,经济等;心理因素:压力,性格等;个人医学史:过去病史,家族病史,婚育史等;当前体检状况:生命体征,检验,影像等;健康评估:健康隐患,健康干预等。收集内容视客户的意愿,种类繁多。以生命质量及健康评估的形式,向客户提供个人的健康档案。实际工作中因区域的限制及人员熟识度的多少,加上大部分单位自行保管职工健康档案等原因,使得收集的信息少之又少,导致其健康档案出现片面不完整的现象,此类体检视社会健康意识和医院品牌的影响力而定,也是当前体检单位努力开拓的市场。

1.4其他体检

诸如部分个人的健康体检,这部分客户体检目的明确,流动性大,无法建立固定的健康档案。从调查表中可以看出,此类调查人员所占比例不容忽视。

2当前基层医院门诊科室的服务对象

2.1正常的医疗工作

诸如严格执行首诊医师负责制,包括详细询问病史,仔细体检和进行必要的影像、实验等检查,作出诊断和处置等。服务对象参差不同,疾病的演变繁多,充分体现了门诊医师的综合技术能力,对群众的满意程度以及医院的核心竞争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2个人健康体检工作

一般性体检:诸如血脂检查,肝功检查,HIV检查,视力检查,置环后节育环检查,乳腺癌筛查等;疾病型检查:诸如血脂异常复查,视力异常复查等。此类服务对象工作形式单一、重复,大部分服务对象只要结果,或无异常者不需要进行健康干预。

2.3疾病性复检工作

部分慢性病纳入职工群众医疗保险的范畴,是国家医疗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较大程度上减轻了职工群众的经济负担,增加了职工群众的健康保健意识。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诸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癌症等慢性病的复检,对血压、血常规、血糖、尿常规、心电图、血脂、肾功等的检测,成为门诊医师工作的一部分。此类服务对象检查结果多样化,需要医疗技术全面,大多需要进行健康干预,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命。

3拓展基层医院体检科室的工作范围

3.1将门诊个人健康体检工作纳入体检科室工作

随着人们健康需求的增加,人们对医疗知识和医疗工作的认知相对匮乏的现象愈发突出。传统的以医生为主导的就医模式,或多或少的影响了健康体检的个体,人们不知道医疗机构体检科室的职能,或者不愿意相信体检科室的技术力量,加上基层医院体检科室职责限制等因素,导致了一般性个人健康体检人员穿插到真正看病就医的行列中来,造成了看病就医的患者期待医生详尽诊疗,健康体检的个体期待尽早体检,门诊人头攒动、你怨我气的混乱局面。我院2003年体检科室在检查项目不全的情况下,仅开展了以内系为主的此类个人健康体检1936人次,占全院门诊总人次的1.69%,占内系门诊总人次(内系门诊27066人次)的5.45%;由此可知,此类体检不但有着更大的拓展空间,将这部分健康体检人员分流到体检科室,对减少门诊就诊流量,也变得合情合理。

3.2将门诊慢性病复检工作纳入体检科室工作

门诊慢性病复检工作是一项不如忽视的组成部分,全面的、娴熟的医疗技术有利于慢性病患者疾病的稳定或改善,对医务工作者的要求更高。但因其对就诊的方式要求简单,门诊医师只是进行特定的检查申请,加上门诊医师不能全面了解慢性病人员的就诊档案,也将其逐步纳入健康体检工作范围;而针对其就诊的主题是健康干预,体检科室通过建立完善的健康档案,动态监测疾病的进展,通过相关专业技术有效进行普通复检的干预是非常有利的。值得注意的是,健康干预的过程要注意医疗技术的不同以及医疗专业多元化的特点,做到循序渐进、有的放矢、合理转诊。基于以上原因,我院目前尚未开展此项工作,也是我院下一步体检工作探讨的内容之一。

3.3建立完善的医疗健康档案管理机制

建立一个多元化的医疗健康档案,为医院进行健康管理、医疗救助和优质快捷的医疗服务提供了有价值的数据和资料,促使医疗单位评价个体的健康状况及患病危险程度、发展趋势与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从而让体检者准确有效的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和潜在隐患,促进体检者自觉参与到健康管理中,有效的进行生活方式校正。医院有责任也有义务做好客户体检的后续健康管理,如健康咨询、宣传教育、随访和不良生活习性的干预,充分发挥体检科室的潜在作用和强劲生命力,建立和维系医院的强大客户群。我院目前健康档案的管理环节薄弱,这也是基层医院体检科室亟需解决的问题。

4优化医院门诊和体检科室人力资源

4.1合理配备体检科室人员

健康体检有着多学科交叉综合的特征,建立固定的专业模式,在人员准入制度上严格执行执证上岗,在业务制度上明确岗位职责,做到用其所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各自的职能,从而减少多学科人员共同参与的现象;有针对性的在市场拓展、健康体检、健康管理三方面配备人力,协调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协调健康体检与专科专治的关系,最大化的减少门诊医疗人力资源的压力。

4.2确定服务对象需求,简化环节,提高质量,优化门诊工作流程

服务对象的需求和服务内容的确定是权衡门诊和体检科室工作内容的方法之一[3],将进行健康体检的主体和看病就医的患者合理分流,简化了健康体检个体排队挂号的繁琐,减少患者无为的等待和往返,缩短患者就医时间,减轻患者因疾病痛苦造成的焦躁情绪,让病人就医更加方便、快捷;同时也减少了门诊医师接诊人次,减少了门诊医师的工作量,将更多的时间还给了门诊医师,从而留出更多精力看病,较大程度的有利于门诊医师的专业发展,为缓解看病难,有效避免医患矛盾,创造和谐的医患关系打造了良好的开端。

篇4

在近年来,随着新医改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基层医疗机构也逐渐开始建设与发展。同时,由于基层医疗机构作为医改政策推行的前沿,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为了能够实现新医改背景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对其发展中存在的成本控制问题进行研究,并制定积极的解决措施,从而不断完善基层医疗机构财务管理体制,有效的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一、新医改背景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首先,因为政府的财政投入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有重要的影响,在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时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但是,在实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的工作中,由于政府的财政投入不足,且在区域内存在资金分配模式不均的现象,这往往就对基层医疗机构的生存与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发展的积极性与生存上存在较大的问题。一些地区为了能够保证各医疗机构不出现亏损对其资金进行分配,但是往往就会形成大锅饭的局面,医护人员的积极性较差,医疗服务的质量较差。其次,有很大一部分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尚未形成系统的成本预算编制工作。在新医改背景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其建设发展中应用了“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机制。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由于财政投入不足,且相关的工作人员与领导的成本控制意识不强,甚至在一些医院,其财务系统的成本控制的工作人员是医护人员承担的,这就使得成本控制的相关数据的采集也存在一定的误差,对成本控制造成影响。最后,尚未形成明确的成本核算观念。在大多数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进行成本核算往往是对其实际工作中产生的成本和费用进行管理与控制,但是尚未形成明确的成本核算观念与体系。在基层医疗卫生结构建设发展中,科学的成本控制与核算,可以提升对已有资源的使用效率,并减少消耗,创造出更大的社会价值。但是,有很大一部分的基层医疗机构的领导在其管理中重视收入,尚未认识到加强成本核算与控制的重要性,尚未在其内部构建起合理的成本核算机制,这也使得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的相关工作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比较薄弱,这往往也会造成铺张浪费的现象。

二、新医改背景下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成本控制的对策

(一)加强成本预算编制工作,实现全面预算。在新医改背景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中,为了能够加强成本控制工作,需要不断加强其成本预算编制工作,在其财务管理中能够推行全面预算,对其建设发展中的财务活动进行约束与管理。细化预算编制工作,推行全面预算管理。而且就目前推行的《基层医疗机构财务管理制度》中的第七条来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预算是根据其发展管理中的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构成。为了能够加强其成本控制,就需要管理层认识到加强预算对成本控制的重要性,能够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职责、发展建设计划以及各项财务活动计划,尤其是费用支出等编制合理的预算[2]。并保证制定的预算能够在实际的工作中执行,将预算应用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活动的各个项目与环节,避免其流于形式,失去约束作用,产生不必要的成本。(二)加强医院的内部财务控制体系,加强成本核算。在新医改背景下,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制度》中相关条例,要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够实现“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基本财务管理制度。因此,就可以在其财务管理时通过对某一区域内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统一的管理。对该区域内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收入、支出、固定资产以及流动资金进行细化与规范。还要在其内部建立起完善的预算执行情况监督部门,避免出现预算执行不力的现象。同时还要建立起与之匹配的考核制度与奖惩制度。这样就可以较好的保障将成本控制管理落实到实际的工作中,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的各个科室与岗位都进行考核与监督。这可以促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的工作人员能够树立起良好的成本控制意识,并在其工作中尽可能的规避与杜绝不必要的支出。(三)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资产管理。在新医改背景下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成本控制,需要不断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而且,就我国目前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其在成本控制管理中仍旧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可以通过不断加强其流动资金的管理,保证其资金周转的安全性与合理性对实现有效的成本控制管理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往往是承担基本的医疗服务,为了对其进行成本控制,就可以对某一地区内的相关医疗业务进行规范。例如可以要求该地区的几家公司向其提供定向的业务,这样不仅可以使其采购等业务更加简化,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也能更好的管理其成本,也能避免药品、器械等出现囤积与过期的现象,降低储备的数量,减少对资金的占用,可以将结余资金用于其他业务的发展,从而有效的降低其成本,加强成本控制。这就要求政府能够定期对基层的医疗卫生机构的固定资产进行鉴定,并能对其财产内的相关设备进行报废批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其购置相关的仪器设备的时候,还需要参考实际需要与可能产生的社会效益,避免盲目的投入,加强对成本的控制。(四)加强对相关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首先就要求医院的财务管理人员能够不断提升成本控制的意识,能够认识到加强成本控制在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建设中的重要性,医院与相关的政府部门可以加强对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使其专业知识得到更新与发展,使其能够学习先进的成本控制与管理的知识。在日常的资金管理中能够树立起良好的成本控制意识,并能与实际结合起来。在面对新医改背景下出现的新现象与新问题要进行积极的分析,从而能够解决遇到的成本控制问题,从而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提升基层卫生机构的资金管理质量与服务质量,更好的满足社会的发展。

新医改在我国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为医院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对医院的资金管理、成本控制都提出了更加详细与具体的要求。在医院的资金管理中,成本控制是管理的重点与中心,为了能够更好的促进医院的发展,需要根据新医改政策的变化与医院的发展需要,及时的对成本控制工作进行改进与调整。这样才能促使医院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变化与发展。医院也要不断加强医院的成本控制意识与成本控制工作管理技能培训,从而不断提升医院的成本控制质量,促使医院实现其社会效益的同时也能实现其经济效益。

作者:陈颖 单位:北碚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核算管理中心

篇5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医疗事业的不断进步,医疗改革的脚步也在持续前进着。医疗改革的方针和路线给当前医疗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目前,中国的医疗改革工作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是,由于医疗改革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动态的过程,时刻关注医疗改革的内容,学习改革的精神,是当前医疗卫生服务行业发展中的重要导向。当前中国新医改的过程中强调“以人为本”的发展主旨,并将全民健康和建设全民覆盖的公共医疗卫生体系作为了医疗改革的最终目标。因此,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建设与发展成为了医疗改革中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然而,由于我国的医疗事业先期存在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导致了大部分基层医疗机构基础落后、设备不足和专业人才匮乏等各项问题,极大程度的限制了基层医疗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新医改与基层医疗机构服务现状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医疗事业的不断进步,国家医改革的脚步也在不断的推进。从1992年开始,我国医疗改革的步伐正式向着医疗市场化进军。为了改善国家目前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和社会老龄化发展、治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我国持续实行了有计划、有目的的医疗改革工作。当前医疗改革的重要目标就是要贯彻与保证当前医疗事业发展中的公平与效率,逐步实现全民病有所医的医疗目标。2016年新医改意见的总体考虑就是要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医疗体系建设,同时着眼于医疗改革的整体部署,逐步实现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切实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基层医疗机构作为向辐射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的主要机构,在国家医疗事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作用。总体上来讲,我国基层医疗机构设施陈旧、医务人员素质偏低、管理制度不完善是当前基层医疗机构上发展中面对的主要问题。在新医改完善服务体系、加强医院管理、改革内部机制、推行多元化办医格局的要求下,基层医疗机构面临着历史与发展的双重挑战。因此,推动基层医疗机构全面进入转型时期,克服医疗改革中的各项问题,实现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提高,成为了当前基层医疗发展中的主要目标。

二、基层医疗机构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

首先,从发展规模上看,基层医疗机构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局限。首先,从地理位置上来讲,基层医疗机构所处地区大部分位于经济不太发展的地区,在建筑规模、大型医疗设备、科室开设上同大型综合性医院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差距。虽然,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我国基础医疗机构总体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由于发展基础薄弱、设施陈旧等历史性原因,在当前市场化医院管理的发展与竞争模式当中,基层医疗机构还是面临着十分不利的局面。目前,基层医疗机构在全面医保和新兴农村医疗项目推进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薄弱的基础设施给基层医疗机构的工作和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局限作用。

(二)专业人才和技术骨干缺乏

目前,专业人才的问题依旧是造成基层医疗机构发展困难的主要难题。从统计数据上看,乡镇卫生院中专业医疗人才中本科及以上学历所占比例为19.26%;专科学历53.97%,专科及以下学历的医生仍是基层医疗结构人才队伍中的主体。由于受到人才的限制,基层医疗机构在先进医疗设备引入、特色项目开设和高端精密仪器的使用上都收到了很大的限制。

另外,在基层医疗机构中,门诊医生占了医院医生队伍的绝大部分,因此,在特色科目的开设上,能够上岗的有特长的专科医生数量稀少。这种情况造成了基层医疗机构项目开设僵化,服务领域局限,市场竞争能力弱化,影响了基层医疗机构的深入发展。

(三)医院财务管理机制弱化,造血能力不足

新医改的目标是要实现医院服务体系的完善和管理体制、监管机制、经营机制等各方面的改革,从而实现覆盖全体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健全。然而,基层医疗机构作为目前医疗系统中占据比例最大的方面,随着医疗市场的开放和市场化元素在医疗经营中所占比例增加。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基层医疗机构边缘化的现状,让部分基层医疗机构面临着生存堪忧的重要问题。其中,由于财政管理不足、专业型财务管理人员的缺失和资本经营能力的弱化导致了基层医疗机构自身资产造血能力不足的状况。尤其是近年来民营医院、合资医院、私人诊所等市场化医疗服务场所的增加,让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面临着更为困难的境地。

三、新医改环境下基层医疗机构的创新发展对策

(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层服务水平

随着新医改的不断深化,国家对于基层医疗机构开始逐步有了政策性的倾向。因此,根据财政补助政策和专项资金的拨付政策,基层医疗机构建设重点应放在根据自身的经营状况编制科学合理的年度人员经费、公用经费、药物补助、建设补助等,将完善自身基础设施、更新陈旧设备的工作作为发展中的重点来看。

同时,根据基层地区病人的就医目标和就医需要,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治疗服务水平,约束医院的不规范的医疗服务行为,确立自身的发展主题方向,提供差异化的服务,以突出自身的服务优势。通过医疗基础和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在新医改的环境下,增强基层医疗机构的核心竞争能力。

(二)实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做好技术型人才引入工作

在基层医疗的人事管理制度上,要通过实现多元化分配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在学习、工作和科研项目中的积极性。通过加强对住院医师的教育培训工作,实现医院住院医师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的持续提升,为基层医疗机构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夯实人员基础。同时,通过规范化和周期性的教育培训工作,可以突出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科目重点,培养具有特色专业能力水平的医务人员。同时,基层医疗机构要完善自身的聘任和岗位竞争机制,引进更多高学历、专业化的医疗技术人才,逐步推进基层医疗机构向着高技术、高效率的方向不断发展。

(三)实现基层医疗结构的财务精细化管理

只依靠政府和上级部门的拨款和政策补助无法实现基层医疗机构的真正的发展。随着新医改的不断推行,基层医疗机构要借助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开源节流,提高自身资本经营和财政管理的能力。首先,为了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经济运转的效率,实行精细化的财务管理办法,加强医院财务成本核算管理,可以规范基层医疗机构的财政管理,调整收入比例和收入结构。要杜绝基层医疗机构中不合理收费、不合理检查和用药的行为,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基层医疗机构的社会公信力。其次,要推进全面预算管理和资产负债管理在基层医疗机构财政管理中的作用,有目的地进行项目开展和基础性建设,实现低投入、高效益的资本项目建设,提高基层医疗机构财务管理在医疗管理中的作用。

四、结语

虽然目前基层医疗机构在发展中还面临着许多的问题,在国家政策和新医改的不断推行之下,为了实现国家覆盖城乡居民的全民医疗服务和卫生保障体系建设,基层医疗机构要实行综合性的深入改革。不断适应新医改的要求,改善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是国家整体医疗卫生事业得到有序、平稳发展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李华.新医改背景下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服务能力问题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4.

篇6

(二)调查方法采用匿名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学生的年龄、性别、获得专科文凭的年限、供职医疗单位的性质、单位级别、数目、论文形式、的期刊等级,以及至今未的原因等因素进行调查。

二、结果

(一)学生基本信息基本信息见表1,学生的年龄为23~40岁,平均年龄28.4岁,拿到专科学历的年限为2~14年,平均4.3年,工作年限为2~20年,平均为7.1年。78名学生中,有82.1%(64/78)供职于公立医疗机构,有62.5%(40/64)供职于基层医疗机构(民营医院和公司未计入)。

(二)情况对学生的情况进行统计,见表2。已经发表过论文的学生比例为28.2%(22/78)。在已的22名学生中,工作年限为5~20年,平均15.4年,参加工作时间较短的医务工作者中有的比例较小,在基层医院工作年限短的职工难度较大。近五年有需求的比例为74.4%(58/78),说明许多学生都有为了晋升职称而的迫切需求。因为有的需求,所以大部分学生选择了无所谓哪个专业和临床基础检验领域进行,这也符合基层医院医学检验科工作的现状,大部分为一些常规的检测项目,而一些新的检测技术较少。

(三)与未发表原因分析进一步对已和未的学生进行原因调查分析,在成功的学生中,有81.8%(18/22)的学生认为成功发表的原因在于晋升职称的要求。而在未的学生中,有57.1%(32/56)的学生认为论文写作太难,不知道如何下笔,有32.1%(18/56)的学生认为,虽然晋升职称需求,但是自己还没有到晋升职称的时间。

三、讨论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成人高等教育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日渐明显。成人医学高等教育是我国医学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和学习型社会的逐步建立,对医学从业人员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成人医学高等教育越来越多地受到重视。成人医学高等教育中的检验医学专业旨在提高中专起点或者专科起点的检验医学从业人员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主要为学历相对较低的基层检验医学从业人员,同时也为他们知识水平的提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成人检验医学高等教育授课的对象大部分来自各级基层医院,尽管他们中相当一部分已成为单位的骨干,但这些学生几乎没有接受过医学科研理论和方法的训练,缺乏基础与临床科研的实践活动。

而目前成人教育只是局限于给定参考教材的课堂教学,对于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创新思维的提高效果不明显。医学论文是对医学领域进行深入探讨研究,经过分析、论证、推测、总结后得出的文章。通过对成人高等教育中的检验医学专业的学生进行情况的调查统计,可以初步了解他们的医学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本次的调查结果显示,78名学生中有82.1%(64/78)供职于公立医疗机构,62.5%(40/64)供职于基层医疗机构(民营医院和公司未计入),与其他研究调查成人高等医学教育专业学生来源于基层结果相近。因为基层医院接受到检验医学方面新理论和新检验检测方法机会相对较少,增加了他们的难度。本次调查中已经发表过论文的学生比例为28.2%(22/78),也说明了这个问题。的22名学生的工作年限为5~20年,平均15.4年,说明虽然难度很大,但是通过在实践中不断的积累还是可以的。此外,近五年有需求的百分比为74.4%(58/78),说明许多学生都为了晋升职称而有的迫切需要。因为有的需求,所以大部分学生选择了无所谓哪个专业发表和临床基础检验专业发表,这也符合基层医院工作的现状。

篇7

从事公共卫生工作的补偿机制

“国务院最近出台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确定传染性疾病、精神疾病其公共卫生性质,指出对从事传染性疾病、精神疾病的医疗机构在政策上要有所倾斜,提出了强化政府责任的要求。”孙建方教授介绍说,公立医疗机构在历史上曾对我国的公共卫生事业做出过重要的贡献,今天这些医疗机构仍然承担着一些公共卫生工作,包括传染病的发现、治疗,非传染性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健康教育等。从事公共卫生工作的医疗机构包括专职的专科医院,例如传染病医院、精神病医院、综合性医院及其他专科医院。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从事公共卫生工作的公立医疗机构,没有得到应有的、足够的经费补偿,迫使他们长期以院里的其他收入补贴这方面的缺失和不足,加重了医院的负担,同时也进一步加重了“以药养医”或“以药补医”的现状,增加了患者的负担。

孙建方教授认为,对于从事公共卫生体系工作的医疗卫生机构,政府要加大投入力度,这既是公共卫生事业的要求,也是政府应承担的责任。他建议对这些医疗机构采取不同于一般综合性医疗机构的特殊的财政补偿机制,可以考虑实行全额拨款、差额管理、绩效考核的新型政府财政补助政策,以促进公立医疗机构从事公共卫生工作的健康发展。

临床医师晋升制度中

以临床能力考核为主

据孙建方教授调查,我国医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表现在受教育的程度不高、临床能力不能适应日益增长的临床需求,而且,其中的原因很多,包括医学教育制度不完善、住院医师及专科医师培养制度不健全、现有的分配政策不能体现医师的价值,以及临床医师晋升制度的不合理等因素,均影响了医师这支队伍的整体水平。其中临床医师晋升制度规定: 临床医师的晋升除要满足规定任职年限外, 作为晋升的硬条件, 必须要求有一定数量的论文, 甚至还要有科研课题及科技成果, 而恰恰忽视了对临床能力的要求。这种临床医师的晋升制度一方面分散了临床医师的精力和时间, 影响了他们钻研和提高临床诊治水平;另一方面还引发了过度追求论文数量和科技成果的现象, 包括开展大量的重复性研究、论文拆分发表、甚至抄袭论文、科研作假现象、托关系获得科技成果等做法,增长了科研浮躁现象,同时也浪费了有限的社会资源。其结果是:一些晋升的医生,甚至某些获得高级职称的医生,其临床能力却达不到相应的水平,不能很好地履行医生的职责。这种以论文及成果数量来衡量临床医师的评审方法不合适,也不科学,误导了临床医师的发展方向。

针对以上问题,孙建方教授建议:要对不同的卫生人才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在临床医师晋升制度中应强化对临床能力的考核和要求,将其作为晋升的主要指标,促使临床医师拿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钻研临床业务,提高临床水平,造福于患者。

基本药物目录仍需补充和调整

自2009年开始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后,57%的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始执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政策。但据孙建方教授观察:在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基本药物目录品种、规格与群众需求有较大距离,现有基本药物的品种和规格太少了;特别是许多常用品种不在目录内,患者感到很不方便、或很不理解。还有些目录确定的剂型不够全。基本药物目录中标采购价格与群众所希望的价格有较大差距。在实际运行中,老百姓并没有感觉到降价,反而觉得有些常用药品涨价了。“门慢”、“门特”及特色专科病人社区治疗用药得不到保证。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按国家、省(市)有关 “基层医疗机构只允许销售基本药物,非基本药物一律不得销售”的要求,“门慢”、“门特”及特色专科病人使用的部分药品不在基本药物目录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无药提供,他们被迫又返回三级医院排队开药,既不方便,又增加了经济负担,还加重了大医院“看病难”问题。

为此,孙建方教授提出了具体的建议:补充和调整基本药物目录,在充分听取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和广大患者意见的基础上,对基本药物目录进行补充调整,吸收部分常用药品及剂型进基本药物目录,并形成制度化,每年一次。同时,将“门慢”、“门特”及部分特色专科病人治疗必需的非基本药物调整为基本药物,目录的调整以满足病人治疗需求为目的。

加强医疗机构补偿和企业监管

篇8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7-0026-01

随着我国各项事业的高速发展,医疗卫生行业呈现出新的矛盾:一方面,生物医学领域科研成果不断,医学科技向着高、精、尖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广大人民群众对疾病预防和基本医疗服务需求迫切,急需改善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而以往大而全、小而全的医疗服务模式已不能适应高速发展的新形势。为此,党和政府提出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立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体系、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目标,医疗卫生改革已成为今年两会解决的重点问题。作为承担着推动医学科学技术发展社会责任的医学期刊,在这种新形势下如何根据刊物特点探索新的思路,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医疗卫生市场,是医学编辑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根据地方性医学期刊特点,总结多年来的编辑实践经验,提出一些思考意见,与同行商榷。

医学科技期刊对于医学科技的发展有着无量的价值,这个价值是无形的。作为科技期刊,它记载、传播、积累了人们精神创造物质生产过程中的知识、经验、信息[1],促进医学科技的向前发展。对于我国的医学期刊来说,地方性医学期刊一直占有半壁江山,其自身特点让它们在浩如烟海的期刊世界中生存,有些期刊已经走过了几十年的历程,它们对当地医学科技的发展和人民健康功不可没。

1地方性医学期刊的特点

对于地方性医学期刊来说,首先是其稿源具有较强的地方特点。笔者曾对与本编辑部交换的地方性医学期刊做过统计,约有70%左右的稿件来自于当地和周边地区(内刊尤其如此)。其读者也大都是当地和周边地区的医务人员。

其次,从内容来看,地方性医学期刊所载论文大多是临床应用类文章。临床医学或临床实践类文章占主导地位,实用性较强,具有临床指导性,而基础类、研究类文章较少。

第三,地方性医学期刊的质量受当地医疗水平的制约。期刊的质量主要取决于论文所表达的信息内涵,其内容所含的科学性、前沿性的表达,反映当地的医疗水平和卫生管理水平。

第四,地方性医学期刊的作者队伍大多是中级以下职称的临床医务工作者,学历大多是大学本科和大专,高职称和高学历者较少。

2新形势下地方医学期刊编辑思路探讨

我国目前医疗卫生行业现状和国家对医疗卫生改革的政策及地方性医学期刊的特点,决定了地方性医学期刊理应承担起帮助推动我国基层医疗卫生建设的重任。为此,编辑部要顺应新的形势,作出相应调整。重新做好市场定位,找对服务群体,满足基层广大医务人员的需求。

首先,作为地方性医学期刊,需结合其特点做市场定位,明确办刊宗旨和服务的群体,在此基础上进行编辑策划。在编辑策划的过程中,除了本着临床需要的原则,为临床提供具有实用价值的新观点、新技术、新知识外,还应考虑基层特别是农村牧区和城市社区卫生机构的医务工作者,为他们提供一个业务交流的平台。鼓励他们积极学习,不断探索,总结经验,提高专业水平。

篇9

1.疾病诊疗:收录30个专科系统的8000余种疾病的疾病分类、ICD号、概述、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并发症、实验室检查、其他辅助检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预防等内容,并包括社区医院常见病和慢性病专项。

2.用药指南:累计药品信息数据量达到6000种左右。包括每种药品科目分类、药品剂型、药理作用、药动学、适应症、禁忌症、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用法用量、医保用药等内容。便于社区医生学习查询使用。

3.临床医技:包括1600多项检查项目,每项包含:概述、原理、试剂、操作方法、附注、正常值、临床意义等。同时包括临床常用的B超、彩超、CT、X光、心电图等诊断仪器的使用方法、图像解读、正确图谱参考等系统知识数据库。

4.中医中药:该栏目共收集中草药、现代经典方剂、名医名方、中药图谱、药膳食疗等共计2万多条数据,为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中医诊治提供完善的中医知识服务。

5.继续教育:秉承“人人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宗旨,继续医学教育培训内容以临床基本知识、理论和技能等系统培训为主,同时兼顾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注重提高学员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更为可贵的是,每个季度都会较大幅度增加新的内容。每年进行一次考核,学员可以根据需要获得相应学分。继续医学教育平台根据您的特点和需求为您打造了个性化的页面,提供个性化学习条件的同时帮助您管理学习进程。

6.视频直播:培训师资在全国范围内选用具有丰富教学、临床和基层卫生工作经验的专家团队,视频课件通过病例展现、操作演示、场景教学等,辅以动画、流程图、PPT等多媒体工具编辑制作而成,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保证教学效果。

7.考试训练:依靠全国著名医考研究专家和医考命题专家的辅导,帮助学员在短期内夯实基础,提升应试能力,提高基层医护人员执业医生、执业助理医生、执业护师考试通过率。课程设置包括实践技能辅导、理论辅导和考前模拟题强化训练。

8.知识总库:该栏目共收集了基层医生日常所需的电子图书、中国全科医学电子期刊、论文及论文写作指导等资源,供基层医务人员日常学习。

二、平台特点

中国第一套针对基层医生的学习、培训、考试、助诊的知识型数据库,实现了将医学文献、图书知识以及电子数据的完美整合。

完整意义上的网络知识结构数据库,自主创新的知识漫游链接,快捷方便的检索引擎。

凝聚了国内权威临床专家和全科医学工作者的医学经验。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了由文献向知识的飞跃。

篇10

基层医院在医疗设备和医疗能力方面相对差于城市医院或更高级别的医院,在专业医疗人员和专业护理人员配备上也较差于二甲或三甲医院,在医院护理工作中也较为落后,出现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护理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医院临床医疗进程和病人健康状况,护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医院医疗信誉的好坏。

病人是直接影响医院形象的重要因素,医院护理能力高了,服务态度好了,病人会在社会中相互传播和实现口头广告,给医院的信誉带来极大的好处,如果医院护理能力和服务态度很差的话,病人也会在社会中传播舆论,这样,会给医院的信誉带来负面影响,不利于医院的长远发展。故此,医院护理在整个医疗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着医院不断向前发展。

1 基层医院护理发展现状

现阶段基层医院医疗设备和医疗条件有很大的改进,但是,以新时期医院发展要求来衡量,不少基层医院护理条件还处在原有的发展基础上,就算改变也只是在一些表面条件上发生变化和改善,从本质上来看,现代基层医院护理工作中很大层度上没能从本质上发生变化,量变与质变不能同时协调发展。

受到我国新型农合医疗制度的影响和制约,基层医院护理人员人手呈现出严重不足的现状。这样,无形中加重了护士工作和生活的压力,轮班和夜班等特殊职业状态加重了护士人员身心疲惫程度,极度严重的脑力、体力消耗,容易导致护士在工作中产生消极的心理,不利于正常的护理工作。护士社会地位、工资待遇比医生差,且在晋升、调资、外出学习机会不多,得不到社会公平的认可。护士的期望值达不到,因而产生负性情绪。护患关系紧张。由于媒体过多医患关系负面宣传,患者对医护人员不理解与误解,许多矛盾指向护士,使得护士委屈。基层医院存在的这些护理现状,给医院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2 基层医院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人员编制方面不足

繁重的护理任务来自于护理编制方面的短缺,特别是基层医院,编制问题更加严重。我国医院病床与护士的比例是按照1∶0.4配备的,尽管如此,很多医院仍达不到这个标准。所以,很多情况下容易导致医院护理服务工作变得降低,从而降低医院护理服务水平。

2.2 基层医院护理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基层医院在护理人才培养方面处于劣势,护理人才培养方面问题重重。例如学历低问题的出现。由于基层医院大多数护理人员是中专毕业,这些年来,我们的大多护士虽参加自考来提高自身素质,但很多人由于工作太忙,精力有限,累考累败,打击了积极性。再如论文写作方面的要求,论文第一作者作为高级职称晋升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的硬指标,基层医院条件差,写的文章质量不高,想在专业核心杂志上发表是可望而不可及。在科研成果方面,基层医院受经费、水平、能力、条件等多方面限制,护士开展科研很难。人才引进方面基层医院不等同于大城市的医院,介于工作条件的艰难性,护理高级人才的引进工作更是困难重重。

2.3 基层医院护理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

低学历的护理人员占据达到数比例,责任心不够清情况时有发生,例如现阶段护理人员年龄结构多为20~29岁之间,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娇生惯养,责任心、同情心相对较差,吃苦耐劳精神不强。针对人性化护理措施,有些护理人员知道如何去做,怎样做,但不愿去做,存在懒惰情绪、缺乏敬业精神、人性化服务意识差。

3 基层医院护理人员工作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3.1 国家相关政策及法规方面的扶持与帮助

(1)对基层医院护理人员在待遇、职称晋升、护理岗位、指标等方面适当实现政策扶持与帮助。特别是长期在乡镇医院从事护理工作人员,可提高护士护龄津贴标准,实现护理人员的政策激励帮助。

(2)提高护理项目收费标准,提高护理人员的劳动价值。财政、物价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在医院护理人员工作项目中实现实际的劳动报酬的提升,以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实现对护理人员尊严的充分维护。建立和完善护理法规,制定《护理法》,严格护士注册和护士执业证制度,没有注册和执业证护士不准上岗,护理人员编制要以法规形式强制要求配齐。通过健全法规维护护理职业的尊严,规范护理市场及护理活动的各项秩序。

3.2 以护理事业不断发展来实现护士工作地位的提升

改变医院护理人员与医生现有的从属关系,实现交流—协作—互补型医护关系新模式;护理不再是一项附属于医疗的技术性职业,而是并列、辅助型的医护关系,是一项与医生共同为人类健康服务的专业 。这一深刻的变革给护理事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从而改变护士的工作和社会地位。

3.3 不断提高基层医院护理人员自身的工作能力

自身能力的提升是实现社会为地位提高的重要手段。基层医院护理人员应从自身工作能力方面入手,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实现强有力的工作竞争力,从而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为基层医院护理工作作出更有价值的贡献。

4 结语

综上所述,基层医院护理人员工作中攒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学要解决的对策较为宽广,文章初略阐释分析几点,以期对基层医院护理工作有所帮助。要实现基层医院护理工作的全面提高和彻底解决这些问题,更需要社会、相关政策、医院、护理人员本身等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基层医院护理工作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红.加强法律意识防范护理纠纷[J].现代医药卫生.2007(07).

[2]秦慧玲,吴胜霞.加强急诊护士自身素质及法律意识防范护理纠纷[J].中外医疗.2010(25).

[3]包春艳,房民,包春雨,师亮.新形势下护理纠纷的防范与对策[J]. 中国医院管理.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