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质量管理模板(10篇)

时间:2022-03-15 09:09:1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企业质量管理,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企业质量管理

篇1

项目这个词汇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它是指一组由起止日期的、相互协调的受控活动组成的独特过程,该过程应当达到包括时间,成本,质量等约束条件在内的规定要求的目标。项目具有时限性、唯一性和延续性的特点。质量管理是指是指包括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职责的确定,和在质量体系中通过譬如质量策划,质量保证,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促使管理职能得到体现的全部活动。项目质量管理指的是对某个确定的项目进行质量方面的管理,具体过程可以有检测,监察项目执行过程,确定质量标准并进行比对,使得项目结束时可以为顾客提供满意的产品服务。

2007年5月,笔者作为项目经理参与某市应急联动指挥系统的建设。为提高整个城市对突发实践快速响应处置能力,由当地市政府发起,经市公安局主持,特建设了该项目。项目业务范围包括110、122、119日常接处警业务及联合处置业务,其它联动单位入地震、人防、海事等联合处警业务。项目构成包括应急指挥调度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呼叫中心服务系统、网络工程、视频监控等,笔者公司负责是应急指挥业务系统,呼叫中心服务系统,是整个项目最为核心的与直接对应业务的部分。110,122,199日常接处业务,联合处警业务,联动单位联合处警业务都是笔者职务范围内的任务。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笔者针对本项目的特点,针对性地设计了其质量管理技术和措施。该项目其一特点业务范围广,参与的单位多;110,122,119由接警、处警、出警、反馈参与单位有100多个,其它联动单位16个,其业务规则各有不同;该项目其二特点是对稳定性、性能、并发性要求很高,不同一般的企业MIS系统,一个城市如果110,122,119停止工作,那么就出现民警无法接到110求救,119消防员无法接到火灾报警,其危害可想而知。

一、项目需求质量管理

该项目需求管理难点在于,其一,项目建设过程中,人员配合极性上需要他们高层领导给与督促,否则就会出现调研无人对应,有人对应也是敷衍了事的现象;其二,需求确认时无人签字,一个原因是由于害怕承担责任;另一个原因是业务处置规范化上,无明确的政策法规及相关经验参考。这样就造成需求调研、需求确认工作难度较大,可如果需求调研不清楚,需求无人确认,项目建设就会出现项目成果偏移实际需求,或者项目出现无效反工,严重影响建设成本,延期建设周期。对此特采用几种手段,提高项目需求管理质量。

(一)要求对方高层领导参与,通过项目委员会加强督促

针对需求管理上的难点,笔者向项目委员会反映,每次调研时通过客户方高层领导110处长及一个分管项目工作的副局长给与签字发文。主要目的是,针对具体模块,安排具体人员接待对应。这个效果比较明显,笔者拿到这份文件找到需求调研单位,客户看到文件上的副局长签字,十分积极配合。

(二)需求确认工作细化,引导客户理解

针对客户害怕签字,害怕承担责任的现象。笔者认为是因为他们对业务到底该怎么规范怎么建设心里没有底气。笔者采用:一、引导,将类似项目给与演示;二、采用界面模型,结合他们的理解和自己的设计,将其需求直观地反映下来,挖掘出直观需求及隐性需求,让客户更确认地理解。当深入了解后,一部分客户也敢于签字了。

(三)签字确认工作,由整个项目委员会及客户一同确认

针对无人签字的需求,笔者提交给项目委员会。一部分是他们强行要求需求调研对应人签字,一部分需求召开会议,经讨论后由委员会签字确认。

(四)需求变更管理

这也是该项目需求管理中一个难题,首先笔者制定需求变更处置流程。客户要项目委员会提交变更需求,对于小的需求变更,定期由笔者方技术人员帮客户整理,然后提交项目委员会;经过评审,再赋予实施;经测试、风险分析,再。

二、性能、并发性、稳定性、容灾性管理

这些是本项目另一个显著的特点。其难点在于:其一,如果一个重大火灾发生时,将会同一时刻有很多火警电话打入;同时还有110,122也要正常接警,系统要有较好并发处理能力和快速反映能力。其二,系统必须保证7×24小时全天稳定运作,停止工作1分钟都有可能造成重大事故,系统必须要很高的稳定性及容灾性。

(一)采用技术设计手段、技术专家会议评审、多种验证测试手段来保证项目质量

1. 设计手段,使系统在建设时,达到理论目标。对性能、并发量方面,系统在设计时,采用支持高性能、多并发量的模式。在业务系统服务器上,采用DOT REMOTING SingleCall机制,该机制可以支持多用户并发,并且每一次请求都是独立的,相互之间无影响。呼叫中心服务端,采用多线程机制,也要每一次请求独立,相互之间无影响。服务器采用双机机制,一能做到负荷均衡,二能做到故障热切换。

2. 专家评审,集思广义。笔者所在公司是一个上千人的软件公司,笔者将设计及性能指标做成议题。召开专家会议,将有类型经验的人集中到一起,评审方案。商讨验证测试指标和方法。

3. 多种验证手段,保证技术设计达到与其目标。笔者使用专业测试工具SilkPerformer来验证性能、并发量、稳定性、容灾性。按照业务预算,模拟50到300个用户登入,执行查询、接警、处警等操作,观察服务器内存、CPU使用情况,以观察其压力测试。在高压环境下,手工创建接警单,验证其并发性等。人为关闭服务,测试其容灾性、故障热切换能力。

系统上线后,还坚持在客户配合下,做一个月实地模拟演示。组织上百人不停地打电话,报警。按照实际业务运作模式,执行模拟演练测试,以保证项目质量。

以上是笔者针对本项目特点,做的质量管理过程。对于一个完整的项目质量管理过程,其远远不够。

(二)分析、引用、遵守公司CMMI5的质量管理体系

1. 使用VSS管理开发库、受控库、产品库。按照公司已建设的管理规范,将各种文档,需求调研记录,需求设计文档,界面设计文档,需求签字文档按规范入库。派专人管理文件版本登记,标识。另外对纸质文件,按照公司规定分门别类,交专人登记存放。

2. 代码规范,代码同级评审,上级评审制度。程序开发前,引用公司代码编写规范,定期有软件小组组长检测规范执行。代码坚持同级评审,小组组长评审制度,以降低软件出错率。

3. 软件测试体系。遵守公司测试计划,测试用例,测试实施,测试修改、验证、体系。

这些是笔者在项目中主要采用的质量管理过程。经过1年努力,2008年5月6号,110正式上线了。

2008年6月份,122,119其它联动单位也上线了。从上线到现在,系统未发生故障,在系统功能和系统性能稳定性上,都达到了预期要求。需求质量和性能稳定性质量及整个项目质量的管理发挥了很大作用。

所谓的项目质量管理,笔者认为其最为重要的就是结合项目本身的特点,针对性地把握好要点。一个典型的企业质量管理是由每一个独立的项目质量管理组成的,他们的质量管理水平总和是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真实体现。在本项目中,笔者指出针对性较强的需求管理,性能那个稳定性容灾性管理为笔者项目质量之首要,因其对其项目特点的理解。需求管理之难度,如果得不到解决,需求就不能清晰,项目目标就会偏移实际需要,项目可能就要失败。一个城市110如果停止10分钟,或者经常停止工作,其它方法做得再好,项目也不能称上成功。

同时笔者认为企业质量管理,他的侧重点在于整个企业项目的提高。其体现在标准化、可指导性、可监控性。笔者在该项目建设过程中引用很多公司CMMI5质量管理方法,可谓有标准可指导;在项目过程中,遵守一些规范也要求,受其监督,发现问题时有人给与对应,集中解决。另外笔者还认为IT项目企业,对其专家库知识库的建设,对企业项目的发展,项目质量的提高有很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蔚林巍.项目管理的最新进展[J].管理工程学报,2000(03).

篇2

中图号】:F426.6;F273.2

我国光伏行业由产业大爆发到低迷似乎在产业发展之初已经埋下了“地雷”,产业大多集中在资金、技术门槛较低的产业链中下游环节(硅片、电池片、组件),产业扩张速度远大于技术更新速度,产品质量长期处于无标准状态,包括原材料进料控制环节、关键辅助材料的进料控制、生产过程质量监控、成品检验环节等等都无统一控制标准,甚至有些中小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还不健全,缺乏系统的有效的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人员大多都是有生产人员兼任,缺乏系统质量管理知识,缺乏质量管理意识,这是制约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全面质量管理就是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旨在通过使顾客和所有相关方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一种管理途径,将全面质量管理运用到光伏企业质量管理的实践中,将有助于提升全员的质量意识,降低影响产品质量的隐患。本文将结合光伏产业的现状,对制约光伏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实践,对光伏产业现状进行深层次分析和探讨,全面质量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将会助推光伏产业在现阶段集体低迷阶段寻求一种新的突破,这是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行业由不规范走向规范的必要手段。

1 光伏产业现状

以硅材料的应用开发形成的产业链条称之为光伏产业,光伏产业链包括硅料、硅片、电池片、电池组件、应用系统5个环节。

上游产业为硅料、硅片环节;中游产业为电池片、电池组件环节;下游产业为应用系统环节[3]。

光伏产业目前主要问题是光电转换效率的瓶颈,影响转换效率的因素是个复杂和综合的因素,硅片生产原材料中金属杂质含量的控制,原材料生产环节的环境,硅片成品质量的控制,电池工艺,组件封装所使用原辅材料都是质量管理的重点,都是影响光电转换效率及光伏产品寿命的关键因素。而目前由于质量管理体系的不完善,各个环节的控制都有待加强。

2011年下半年,受欧债危机及美欧双方的影响,光伏行业出现前所未有的危机,企业纷纷出现减产,甚至倒闭的浪潮。

光伏产业除了面临外部市场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外,自身也存在方方面面问题,前几年各企业在纷纷抓住欧洲光伏市场,大搞企业规模扩张,产量至上的同时,却忽略了企业自身技术更新,新产品研发投入相对较少,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的问题,曾经一度行业内出现“拥硅为王”的局面,无论产品质量如何,只要有硅料就能赚钱的局面,原材料进料检验形同虚设,企业只是单纯忙于应付订单,质量控制完全处于失控状态。

2 全面质量管理在光伏产业发展中作用

2.1 全面质量管理在光伏企业中的应用

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是通过对产品、服务、人员、过程和环境的持续改进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是企业或各类组织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的有效途径。

上游多晶硅企业,由于其技术多半来自与国外,中下游需求量的巨大缺口,使得企业无暇顾及质量管理环节,诸多产品质量纠纷频发,中下游客户投诉较多,而且终端出现较多低效产品。因此引入全面管理,建立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质量管理在各生产环节、质量监控环节的有效贯彻,把全面质量管理在其他行业的经验借鉴到光伏企业中,人人参与企业管理,人人加强质量意识,并有效贯彻,才能有效降低下游企业的风险,降低本企业成本,增加自身竞争力。

处于产业链中游的单晶硅片、铸造多晶硅片、电池及组件生产企业,对于原材料的控制,包括合格供应商的评定,在光伏市场好的时机,只是把更多精力放在抢市场上,企业在质量管理及质量控制上有时会流于形式,在质量管理中明显存在以下误区。

(1)基层管理者或一线员工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认识仅停留在很肤浅层次,存在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与质量体系无关,而且质量管理属于品质管理部门的事的误区。

(2)有些企业在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太过沉迷于理念,以宗教般的狂热去培植它,而不注意创造成果。如过多地将精力投放在产品质量、成本控制、员工培训和改进过程上,而不是关注如何提高顾客满意程度、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占有率上,没有以产品的市场和顾客接受程度作为质量管理的标准,而是盲目追求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在过程和形式。

(3)光伏企业由于属于新兴行业,生产、技术、研发、质量管理各部门对于质量管理存在各司其职,对于产品质量问题存在相互推诿,各扫门前雪的现象。

(4)全面质量管理虽已在各部门 ,各个环节建立,单个部门各环节对于全面质量管理还存在理解上及应用上的偏差。

另外由于缺乏对上下游产品的了解,没有从本质上去深入研究造成电池片低少数载流子寿命、低转换效率、高光衰减等质量问题的根本原因,首先表现为无法有效对上游原材料进行控制,究其原因固然有检测手段、检测人员的因素、检测方法不完善,无标准可依的因素,但根本性问题还是缺乏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缺乏有效贯彻质量管理体系的意识和手段。因此到了下游光伏电站建设阶段,各种各样的质量问题都由点积累起来形成线和面,集中凸显出来,但是一旦电站建设完毕,再去考虑原材料质量的问题,已经于事无补,所以光伏产业各环节各链条的质量控制都至关重要。

2.2 全面质量管理促使光伏产业升级

光伏产品质量问题,尤其是光电转效率及寿命问题,属于光伏产品的核心问题,是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光伏产业链中的每个控制环节不健全不完善,都会为光伏产品的光电转效率及寿命存在直接或潜在影响,在生产和质量控制的每个环节都要做到零差错,从这点来讲,全面质量管理重要性不言而喻。

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一个组织开展以质量为中心,以本组织全体成员参与为基础的一种管理方式。它的目标是通过顾客满意和该组织全体成员和社会受益,以达到长远成功。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本质是全员参与,全员获益,因此引入到新兴的光伏产业中,更能规范光伏企业发展的盲目性,更能提升整个产业链产品的档次,从原材料开始控制,而且全产业链从业人员达成统一的质量控制目标,以最终建设高质量,高光电转效率,高寿命的光伏发电系统为信念,就会在原料采购、产品生产、出厂检验各个环节各司其职,严格遵守质量管理体系规则,最终促使光伏产业持续升级,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篇3

2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之父今井正明在《改善—日本企业成功的关键》一书中提出了持续改善(Kaizen)方法,持续改善意味着改进,它涉及每一个人、每一环节的连续不断的改进:从最高的管理部门、管理人员到工人。“持续改善”的策略是日本管理部门中最重要的理念,是日本人竞争成功的关键。持续改进也是PDCA(戴明环)环中的C(检查)与A(处理)阶段。质量体系本身也应不断改进,不断完善。质量体系持续改进可以通过以下2种方法进行。1)信息反馈。信息的来源可以多样性,如“顾客满意度调查表”、船检、分包商、技术代表、服务商、供货商等等。通过他们对公司质量管理的意见及建议,各部门有责任进行信息的接受及传递,传递的方式可以交流或书面形式传递至责任部门,责任部门处理妥当后回递至信息接受部门,也可以是信息接受部门传递至检验部门,由检验部门传递至责任部门,后回递至检验部门,如此形成信息闭环。以此促进质量管理活动的发展及持续改进。2)数据分析。数据源可以是“顾客满意度调查表”,船东船检反馈或投诉,供货方、服务方、技术代表等的信息,“三级报验单”记录、不合格品记录、纠正与预防措施记录、审核信息等等为依据,可结合全面质量管理的7种工具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从中得出目标实现程度、顾客的需求、竞争者的水平、质量的高低等等,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从而更好地推动体系的持续改进。

篇4

1企业研发项目质量管理的意义

企业研发项目质量不仅直接影响项目本身的效益,其中的产出物质量将带入其后的生产运营中,对企业的产品、技术、效益、形象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企业研发项目不仅具有一般项目所共有的目的性、独特性、一次性、制约性,更具有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因此,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更应加强质量控制,通过质量投入来保证工作质量和产出物质量。

2企业研发项目管理的内容和方法

研发项目的质量是在研发过程中形成的,靠研发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的工作质量来保证。通过对项目的时间、成本、质量、风险等实行综合有效的控制,达到项目的期望值,不仅提高了客户的满意度,增加了市场竞争力,而且使企业在项目中的投入更加经济、高效,从而保证利润最大化。

一个研发项目的管理属于现代项目管理的范畴,其质量管理一般由质量计划、质量保障、质量控制、质量改进等系统组成。

2.1质量计划

质量计划的编制包括确认与项目有关的质量标准以及实现方式。将质量标准纳入项目设计是质量计划编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质量计划编制过程中,要重视项目可行性研究。因为可行性研究是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项目在技术上、经济上和生产布局上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并作出方案比较,从而选择最佳方案作为决策、设计的依据。使项目的质量要求和标准符合业主的意图,并与投资目标协调,使项目与所在地区环境相协调,为项目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创造良好的运行条件和环境。由此可见,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直接影响项目的决策质量和设计质量。

2.2质量保证

质量保证是以保证质量为目标,致力于对确保产品达到质量要求而提供信任的工作。质量保证包括对整体项目绩效进行预先的评估以确保项目能够满足相关的质量标准。质量保证过程不仅要对项目的最终结果负责,而且还要对整个项目过程承担质量责任。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建立质量保证体系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企业研发项目,质量保证应从项目内部管理做起,即促进项目团队合作、加强凝聚力,树立团队信心、激发成员创造性。其次,强调过程改善,进行过程评价,达到早期预防的目的。在评价过程中,可组织与项目有关、但不直接参与或对项目不负直接责任的专家,对项目进行评审,以期及早发现项目中的问题,防止和识别工作中的偏差和错误。

2.3质量控制

项目质量控制贯穿于项目实施的全过程,范围涉及质量形成的各个环节,其目的是确保项目质量能满足质量要求。质量控制就是监督项目的实施结果,将项目的结果与事先制定的质量标准进行比较,找出其存在的差距,并分析形成这一差距的原因。

质量控制包括监控特定的项目结果,确保它们遵循了相关质量标准,并寻找提高整体质量的途径。这个过程与质量管理所采用的工具和技术密切相关。质量控制应贯彻“预防为主”与“检验把关”相结合的原则,采取动态控制的方法和技术。

质量控制包括三点:一是对那些可能引起项目质量变化的因素进行控制(事前控制);二是对质量实际情况的监视、质量误差的确认和采取纠偏措施,以消除质量问题(事中控制);三是吸取经验教训,改进今后的质量管理工作(事后控制)。

加强过程控制,保证项目质量。过程控制是质量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有保证研究过程的质量,才能确保最终研发项目的质量。对项目质量计划应监督实施,验证效果。检点放在对质量计划的监督检查上。检查部门要围绕质量计划对项目组进行监督和指导,项目负责人要经常对质量计划的落实情况进行符合性和有效性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项目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2.4质量改进

项目管理是开放的、连续的,为了提高过程的效果和效率,须持续改进过程,改进的目的是不断满足项目需求。项目质量改进的重点应该放在管理过程改进上。方法是:第一,建立清晰的、标准化的、系统的过程和指令,并且在项目组织内强制执行。使每个过程都能不断改进自己和相关活动的质量。第二,项目组织要经常进行自身评定、内部审核,并考虑所需的时间和资源。

每一项目都有接受和拒绝的可能,不被接受的工作需要重新进行。在企业中,这种返工会造成试验原材料的消耗,甚至使生产中断,因此更应慎之又慎,推行项目质量管理可使返工的工作大大减少。

3协调好项目成本、进度、质量之间的关系

企业开展研发项目的目的虽然是技术进步,但成功的标准仍然是以商业性的经济效益为主。因此应综合考虑项目的成本、进度、质量三要素。质量、进度、成本管理是整个项目管理的三大约束目标,只有将三者进行最佳的组合,才能实现社会效益与企业效益的统一,才能达到质量高、进度快、成本低的目标。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使之很好地统一起来,对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全面实现企业目标,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企业研发项目的质量成本是指研发项目生命周期内所有质量活动所发生的关联成本,也可理解为开展项目质量管理所需的开支。相应的,质量成本管理应注重体系建设、加强成本分析、不断优化结构、严格成本控制,以一定的质量成本形成良好的质量收益。

项目进度控制与质量控制、成本控制一样,是项目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实现项目管理目标的主要有效途径。项目进度的合理安排和有效控制,对保证项目的质量和成本有直接的影响,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而符合要求的进度,有利于控制成本和质量。

4结语

研发过程的质量是影响项目绩效的一个关键因素,提高研发项目质量获得的收益是非常显著的。它在保证研发项目成果质量的同时还将加快项目开发的进程,节约开发成本。高质量的研发过程是提高研发项目业绩的一个关键变量,研发活动的计划和决策的高风险性、研发收益评价的长期性、研发人员创造性协调的困难等特征,是研发项目进行质量管理困难的原因。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可充分发动研发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质量观和责任感,自觉地以工作质量确保项目质量,促使质量管理规范化、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化、制度化,促使质量管理工作向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卢向南,白思俊.项目计划与控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陈卫军,何有世.试论面向产品创新的质量成本控制[J].商业研究,2003,264.

篇5

一、我国混凝土企业质量管理状况

我国长期以来大规模的工程管理实践活动并没有系统地上升为工程管理理论和科学。相反,许多做法违背了经济规律和科学道理,如违背项目建设程序、盲目抢工而忽视质量和节约、不按合同进行管理、施工协调的主观随意性等。所以长时间以来,我国在工程管理科学理论上是一片盲区,更谈不上按工程管理模式组织建设了。

虽然为了强化混凝土企业质量管理,国家引进了ISO9000 系列标准,但是一直以来人们对ISO9000 系列标准的宣传、介绍不够全面、准确,对其含义和要求不清,直接导致了国家投入巨额资金建设的部分大型基础设施如高速公路、水利工程、大型桥梁、防洪堤坝等暴露出的严重的质量问题[1],更说明了我国质量管理的劣化,强化对混凝土企业质量管理已经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引起混凝土质量不合格的原因

为确保混凝土的性能并充分合理地使用原材料,我们必须从找出导致质量低下的主要原因,从源头上解决原材料的质量,不符合国家现行的技术标准有关规定。当前引起混凝土质量差的主要原因:

(一)水泥受潮、过期、结块;(二)粗、细集料的有害物质含量及含泥量太大;(三)配合比不准,未经设计及试验进行级配,配料不计量,拌合时随意加水,造成混凝土强度等级降低;(四)石子粒径太大,增大水泥用量,导致混凝土收缩量加大,产生收缩裂缝;(五)水泥初凝时间延续,影响早期强度。

三、控制混凝土企业质量管理的对策

混凝土企业生产的特点是产量大、生产周期短、生产过程中混凝土质量检验难度大,出厂时混凝土强度等重要技术指标不易检测。混凝土企业实际生产时,混凝土的质量控制主要通过对进货验收、质量检验、原材料储存等诸多方面进行管理,具体如下:

(一)生产原料管理

1、进货验收

原材料进厂(场)后,应做好原材料的进货验收工作。进货验收的主要内容:(1)原材料的品种、规格和数量。原材料的品种、规格和数量应符合“销售合同”的要求。(2)生产供应单位的资格。原材料的生产供应单位应具有相应的资格。(3)质量证明书。原材料生产供应单位应按批提供符合要求的原材料“质量证明书”,“质量证明书”应填写齐全,主要包括生产单位名称、购货单位名称、原材料品种规格、数量、主要技术质量指标、购货日期等。(4)包装方式。原材料的包装方式应符合“销售合同”的要求。(5)外观质量检查。原材料进厂(场)后应及时通过目测、简单的检验方法,检查外观质量,重点做好项目的检查。a水泥:重点检查水泥的生产单位、水泥品种、随车“质量证明书”。b砂:重点检查砂的产地、细度模数、颗料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杂物等。c石:重点检查石的产地、规格、颗料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针片状颗料含量、杂物等。d外加剂:重点检查外加剂的生产单位、外加剂品种、随车“质量证明书”。[2]e掺合料:重点检查掺合料的生产单位、掺合料的品种、随车“质量证明书”。经进货验收合格的原材料方可进厂(场)。对于不符合上述要求的原材料应退货。

2、质量检验

原材料进厂(场)后,应按有关标准的规定取样和试验。经检验合格的原材料方可使用。对于经检验不合格的原材料,应按有关标准的规定处理。

3、建立“原材料管理台账”

原材料进厂(场)后,应及时建立“原材料管理台账”,,主要包括进货日期、材料名称、品种、规格、数量、生产单位、供货单位、“质量证明书”编号、“复试检验报告”编号、质量情况等。台账应填写正确、真实、项目齐全。

4、原材料储存

(1)水泥。a、水泥应按品种、强度等级及牌号、按批分别储存在专用的储仓内。对存期超过三个月的水泥,使用前应重新检验,并按检验结果使用。b、储存水泥的专用储仓应密封、防潮,并有醒目标志标明水泥品种、强度等级等。(2)砂。a、砂应按品种和规格分别堆放,不得混杂,在其装卸和储存期间应采取措施,保持洁净。b、堆场应采用硬地坪(水泥地坪),并有可靠排水措施,防止积水。(3)石。a、石应按品种和规格分别堆放,不得混杂,在其装卸和储存期间应采取措施,保持洁净。b、堆场应采用硬地坪(水泥地坪),并有可靠排水措施,防止积水。(4)外加剂。a、外加剂应按生产单位、品种分别存放。b、存放外加剂的储槽(桶)应用醒目标志标明外加剂的品种等。(5)掺合料。a、掺合料应按生产单位、品种,按批分别储存在专用储仓内。b、储存掺合料的专用储仓应密封、防潮,并有醒目标志标明掺合料的品种、等级等。

(二)生产过程管理

1、生产前的组织准备

预拌混凝土生产前的组织准备工作主要包括签发“生产任务单”和“混凝土

配合比通知单”、原材料的组织供应、设备检查和试运转、预拌混凝土的供应等

五项工作,这些工作是保证预拌混凝土正常生产的前提。

2、混凝土生产管理

(1)混凝土配合比的输入和原材料的确认。a、生产时必须严格按照技术质量部门签发的“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将混凝土配合比输入搅拌机的配料系统。为了防止出错,这项工作一般应有两人操作,其中一个负责将混凝土配合比输入计算机,另一个负责核查确认[3]。

b、要严格核查原材料的品种、规格以及数量,保证混凝土用各种原材料的质量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和“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的规定。特别要注意原材料筒仓的编号、筒仓内原材料的品种和出料闸门(阀门)。c、对混凝土配合比的输入工作应做好记录。

(2) 计量。各种原材料应按“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规定值计量,保证混凝土配合比的正确,保证混凝土质量。

(3)搅拌。当原材料的供应得到保证,生产设备运行可靠,混凝土配合比输入和原材料得以确认,混凝土运输和施工现场准备工作完毕后方可生产混凝土,混凝土生产时应做好下面几项工作:a、每次开拌前应先开动搅拌机空运转,运转正常后方可加料搅拌,加料的程序和搅拌时间应按规定进行。b、搅拌机启动、开始拌料后,立即对机械设备的运转、计量料斗的工作情况再进行一次检查,确保运行正常。c、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还要经常对机械设备的运行和原材料的使用进行巡回检查。d、做好首盘(前期生产)的质量检查。当检测结果与“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的要求有较大误差时,应分析原因,需要时由技术质量部门进行调整。

4、混凝土配合比调整。混凝土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需要对“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所规定

的配合比进行调整。

5、动态计量与检验

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操作人员应注意动态计量误差,当原材料的设定值与实际计量值(使用值)的偏差超过下表规定时,要找出原因,及时处理。技术质量部门也要加强对混凝土生产时的动态计量精度的抽查,一般情况下,每个工班不少于一次。依据国家标准《预拌混凝土》(14902—2003),预拌混凝土的质量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交货检验。预拌混凝土在生产过程中和出厂前应做好质量检验工作,通常情况,质量检验的检验项目有混凝土坍落度和混凝土强度。

参考文献:

[1] 魏小林.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山西建筑.2004(17)

[2] 吕树春.混凝土裂缝的预防与处理[J].辽宁交通科技.2005(06)

篇6

1原材料质量管理

一般情况下,原材料的挑选、进厂质量控制是商品混凝土质量管理的关键。石、水泥、砂、外加剂、掺合料、水等是商品混凝土的重要构成材料,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商品混凝土的质量与性能,所以需要仔细筛选。选择原材料的主要原则是选择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能、质量合格的材料。在商品混凝土生产过程,只有使用性能稳定的原材料,严格按照配合比进行配料,才能够生产出质量较好的商品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管理重点环节就是存放过程,很多原材料出现质量问题都是由于原材料进厂之后管理不合理所导致的,所以生产企业在日常工作中应该重视原材料的存放。生产企业必须拥有充足的原材料储存区,各类原材料实行分类存放,以便更好地管理和使用。另外,高度重视原材料的堆放贮存。

(1)在砂石场的日常管理中,必须修建良好的排水设施,更好的防止砂石厂底部出现积水现象,避免铲车和皮带上料过程中导致砂石含水量出现较大波动,从而保障商品混凝土的强度。通常情况下,堆放砂石的场地必须是硬化的地坪。在砂石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根据砂石厂的实际情况加设遮雨棚。同时,还可以采取“先进先用,后进后用”的措施,以此稳定砂石的含水量。

(2)砂石材料必须严格根据不同的品种、不同的规格进行堆放,确保混凝土各项配置比准确无误。

(3)各种材料应该清楚的标识,对于粉料和液体储存罐,需要在进料口添加盖子,并安排专人负责管理,有效防止原材料贮存出现错误而受到污染。

(4)水泥、粉煤灰、矿物掺合料等粉料设置专用筒仓,有醒目的指示铭牌,标明品种和等级,不同生产企业或不同品种的掺合料严禁混仓。掺合料贮存时保持密封、干燥、防止受潮。这方面要引起管理人员的重视,以避免发生重大质量事故及经济损失。

2生产工艺的控制管理

商品混凝土技术质量管理的基础条件就是生产工艺控制管理。在一个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技术质量管理是工作重心,只有将生产工艺控制管理和技术质量管理有效结合起来,才能够确保混凝土生产企业正常的运行,生产出质量高、性能稳定的商品混凝土。为了有效地提高商品混凝土生产水平和质量,便需要做好以下几个环节的质量控制:

(1)投料前的准备工作。①在商品混凝土生产之前应该安排试验室严格检查砂石的含水量,以及砂石的粒径、粒形等情况,以便合理调整混凝土生产配合比;②全面检查各种设备设施的运行情况,如:上料系统设备,螺旋输送机、皮带运输机、搅拌机等,是否正常运行。特别应该注意外加剂称斗的下料闸门是否关闭严实,以避免因为外加剂出现渗漏而造成混凝土长时间不凝固的现象,进而出现重大的质量安全问题。

(2)确保设备计量准确。①各个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试验室要求的配合比进行操作,并且应该使用电脑来控制整个系统生成,准确记录各个环节的数据,为之后检查提供准确的数据依据。②定期使用砝码校正电子称量,以保证达到GB/T14902—2003《预拌混凝土》规定的计量精度。

(3)需要根据不同搅拌机的类型、搅拌机的实际搅拌效果、混凝土运输时间设置商品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并且应该充分利用搅拌车在搅拌运输过程中进行二次搅拌所能达到的效果,从而在保证商品混凝土质量的前提下减少混凝土的搅拌时间,有效提高商品混凝土的生产效率。

(4)在商品混凝土的日常生产过程中,质量检查人员和操作人员应该随时观察混凝土的坍落度和强度,一旦发现异常现象便需要及时进行检测。通常情况下,试验室除了随机抽样检测混凝土的坍落度和强度之外,还应该在每车混凝土出厂之时目测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易性,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禁止坍落度不合格的商品混凝土出厂。

3设备质量控制管理

在日常生产过程中,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不仅需要具备优良和先进的配套设施设备,而且还应该随时确保设备设施具有良好的工作状态,从而确保商品混凝土安全生产的正常运行。其中主要包括商品混凝土搅拌、运输和泵送等各类设备设施。为了生产出更多高质量的商品混凝土,便需要全面做好各类设备设施的检验校对和日常维修保养工作,确保商品混凝土各种试验设备和计量设备准确无误,充分保障商品混凝土的生产质量。每隔一段时间便使用砝码对称量系统进行校正,每两年便联系相关技术监督部门检验各项设备设施。针对商品混凝土日常生产过程中遇到到设备检验问题,应该及时进行修整,从而确保商品混凝土生产控制系统正常运行。有效防止因设备设施出现故障而影响商品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和搅拌质量,实现降低商品混凝土搅拌成本的效果。

4运输过程的控制管理

当前,大部分商品混凝土运输都是使用专门的罐车,所以在商品混凝土的运输过程中必须严格根据整个路程的时间、运输过程中的天气状况、输送方式等各种条件,合理调整商品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初凝的时间。合理控制商品混凝土的运输时间。将商品混凝土从搅拌到入模的时间合理控制在混凝土初凝的时间内。通常情况下,混凝土初凝时间应该根据不同水泥的种类、外加剂的类型和坍落度的大小、气温等实际情况而定。一般将商品混凝土的运输时间控制在2个小时之内,从装料到卸料不能够超过4个小时。在各个搅拌车装料之前必须将搅拌筒中的水倒尽,并在出厂之前使用具有一定压力的水冲洗混凝土料斗和混凝土下料槽,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应该严格控制商品混凝土的搅拌水量。除此之外,商品混凝土质量管理人员还应该不断强化商品混凝土的检查力度,严格禁止混凝土罐车司机私自加水,认真做好商品混凝土生产和运输全过程的质量检验管理工作。

篇7

企业全员高度的质量意识和企业高效运行的质量管理体系,是保证企业产品质量长期稳定的基础,也是创造企业名优“品牌”的前置条件。那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在企业设备、设施和技术条件不易被改变的条件下,如何保持和维护企业“品牌”的高知名度和高信誉度、使企业产品的市场份额逐渐扩大、使企业能够立于不败之地呢?首先,从企业领导到每一名员工都必须提高质量意识,摆正质量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战略位置,充分调动和发挥企业各级员工的主人翁精神和主观能动性,把质量意识与质量管理,作为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方针。不断提升企业商品种子质量的自我检测能力;提高企业商品种子质量的控制水平。

第一,要建立和完善切合实际的,贯穿于商品种子生产经营全过程的质量工作方针、管理制度及其运行程序。而且不能一劳永逸,必须随着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这里所说的“全过程”,就种子生产而言,应该包括五个阶段,一是田间生产准备阶段,种子田的选择、隔离区设置、原种(亲本种子)管理和选用、生产人员培训、制定生产技术方案等。二是田间生产阶段,从播种到种子成熟收获,除执行常规农作物种植技术措施外,要在苗期去杂、花期去雄、收获期去除杂穗、脱水、脱粒等生产环节严格执行农作物种子生产技术规程的要求。三是工厂生产加工阶段,种子加工、精选、包衣、包装等。四是仓储运输、销售阶段;种子贮藏期间的防霉变、防虫等技术措施,运输期间的装、卸、押运、各类单据的签发等。五是售后服务阶段,跟踪问效、到生产田追踪种子质量等都要纳入质量管理全过程。在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制定严格的质量标准,并要把质量管理的责任落实到人头,形成环环相扣可追溯的质量管理链条。

第二,质量管理不是企业中某个部门的事,它应当建立在全员质量意识的基础之上。领导层的质量意识是正确决策的前提,中层干部和技术人员的质量意识是贯彻质量方针、策略的保证,普通员工的质量意识是质量工作的基础,三者相辅相成。从公司经理到仓库保管员、从生产一线人员到后勤保障人员、从质量管理部门到财务核算部门都要提高质量意识,参与质量管理。

篇8

二、完善质量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质量管理目标责任制。建筑企业要自觉地接受来自政府相关部门和质量监督机构、建设单位、新闻媒体以及社会各方面的监督和检查,高标准,严要求,将外部监督的压力转化为强化内部质量保证的动力,积极引导和培养职工增强抓好质量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从而提高建筑工程整体的质量管理水平。施工质量控制,主要是对工程中各个环节进行全面跟踪和监督。建筑原材料是否符合标准这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购进建筑原材料的时候,相关负责人要严格对其进行监督和检查,只有检查合格的原材料才能用于施工。

三、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管理

对于施工单位编报的施工组织设计要进行严格审核,其中主要审查施工单位的质量保障体系。要对施工环境和作业条件的准备工作进行质量控制,这些环境条件是否良好,直接影响到施工进度能不能顺利开展,直接影响施工质量能不能达到标准和先关要求。

四、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除了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监督外,要想提高工程施工的质量水平,还要在平时增加一些员工的岗位培训,加强对员工施工的监督和管理,在施工工程中,对于工程质量的人员和材料等一些能够影响到工程质量的要素一定要严格进行控制。要事必躬亲,定期不定期地对工程进行抽查和监督,对于那些容易出现质量事故的情况要及时、及早预防和治理,尽可能让质量事故扼杀在萌芽中,对于那些隐蔽工程的施工,要进行旁站监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整改。

篇9

0引言

军工企业是我国国防事业的核心组成部分,为国家军队建设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其军工产品的质量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质量管理体系是军工企业加强产品质量管理的重要保障,其根本依据是国际认证的ISO9000标准,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效率,对于军工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融合了国际最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从产品的设计开发、制造过程、质量审核等多个方面为军工企业提供了系统、科学、严密的质量管理办法,为有效提高军工产品的质量,军工企业必须始终以ISO9000标准为指导,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的有效性研究。

1军工企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意义

军工企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要充分发挥ISO9000标准的指导作用,以国际化标准加强对军工产品的国际化管理,实现科学化、法制化的管理目标。实施质量管理体系能够提高军工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对于军工企业的发展来说意义重大,具体概括为以下几点:

1.1促进军工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质量管理体系

不仅能够保障产品的合格率,还具有动态纠错、自我完善的突出特点,通过良性循环机制,大大提高了军工企业的管理水平。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过程中,通过科学的管理目标,对各个部门的职能进行清晰的划分,产品的生产和管理任务分工明确,并对各个流程进行跟踪记录,实现了军工企业产品质量的规范化管理。质量管理体系为军工企业的生产活动提供了标准和依据,有利于实现质量管理的科学化、先进化,大大促进军工企业生产经营的管理水平的提高。

1.2有利于提高军工产品合格率

军工产品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物质保障,确保军工产品的质量是国家发展需要坚持的长期战略目标。军工企业根据ISO9000标准建立并实施的质量管理体系,坚持预防为主的管理理念,发掘产品质量形成规律,对产品生产过程中涉及的机构、职责、资源、程序进行综合的分析和管理,有效控制影响产品质量的各种因素,形成一个完整的产品质量动态控制体系。由此可见,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能够减少甚至消除不合格产品的概率,提高军工产品的质量,从而保障军工产品的合格率。

1.3保障军工产品质量体系的一致性

军工产品不仅仅由单一的军工企业进行生产,一些零部件需要同行业的其他企业提供,为保障产品整体性能,就需要一致性的质量体系对各个部件的生产进行监督和管理。质量管理体系为军工产品各个部件的生产和配套提供了统一的参考标准,使得众多企业能够勉强合作、交流,保障军工产品的最终质量。此外,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军工企业要在产品的管理、技术等方面实现与国际的接轨,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正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因此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对于军工企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2军工企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措施

2.1加强质量策划军工企业建立和实施

质量管理体系最基本的环节就是质量策划,只有科学、合理的质量策划才能够保障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军工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按照ISO9000标准,通过系统的管理手段,进行相关的策划活动,保持和不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效果。首先,以如何定期开展体系改进活动为策划重点,对保持和提高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的有效性进行策划,确立科学的质量目标,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质量评价与审核;其次,针对质量管理体系实施中存在的各种变更进行策划,从而对各种变化做出准确的判断及预防,当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难以满足军工产品的生产新要求时,及时进行改进和完善,保障质量管理体系的完整性和先进性。

2.2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机制

良好的机制是提高军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实施效率的重要基础,因此,军工企业要积极采取措施对其进行完善。首先,加强职工的质量管理意识,通过定期开展技术培训活动和专业知识讲座,使得军工企业职员对质量管理体系进一步认识和掌握,形成科学、规范的质量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为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其次,制定和落实激励制度,对表现优秀的员工和部门给予一定的奖励,从而激发全体职工的工作热情,使得职工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自身的才干,认真、负责地做好各项工作,推动质量管理体系的全面落实;最后,为提高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的有效性,军工企业领导必须加强对其的重视程度,坚持与时俱进、统筹发展的理念,做好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和改进工作。

2.3提高管理评审的有效性

管理评审是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的重要评价手段,主要是军工企业的管理人员对质量计划的进程和质量管理效果进行评审,从而为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提供参考。管理评审需要军工企业明确领导阶层的管理职责,避免由质量部门独自包揽管理评审策划、实施以及改进方案制定、落实工作。军工企业的最高管理层对质量管理体系具有重要的评审职责,首先要做好管理评审的安排和策划,对相关职工和部门的工作进行明确,按照规定的流程,对军工企业各个部门进行管理评审,确保评审输入资料的完整性和全面性,并从中探讨提高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措施。通过认真的评审和分析,管理层可以给出相应的改进指导建议,监督各职能部门予以有效落实,最终提高管理评审效果。

2.4做好内部质量审核工作

内部质量审核是促进军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重要手段,通过对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验证,为军工企业体系的改进提供依据。军工企业的内审不仅是为了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问题,制定出可行措施预防问题的重复发生,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水平。各级领导对内部质量审核的重视和支持,贯彻执行体系文件的表率作用,使质量管理体系健康运行。内部质量审核要发现体系所存在的问题,需要内审员有较高的技术、管理业务知识和实际经验,因此,军工企业必须建立一支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的审核队伍,由他们来完善体系的建设,保持体系的有效运行和促进产品质量的提高。通过内部审核发现的问题,需要及时进行原因分析并上升到管理层而查找根源,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跟踪归零管理,达到体系运行持续改进和效率提高的最终目的。

2.5坚持体系的自我完善

军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个显著优势就是建立三级质量监控,充分发挥了自我完善的功能。通过自我完善机制,军工企业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产品质量管理工作进行调整,从而探索更加有效的经济效益实现途径。军工企业质量体系自我完善的改进对象包括管理效率、产品质量等,所采取的改进方法一般是循序渐进的形式,需要在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的过程中进行持续性渗透。为保障自我完善机制的灵活性和可靠性,必须要提高职工对于持续改进的认识和了解,使其认识到质量管理体系不断改进和完善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形成危机感,提高工作的责任意识,从而始终以积极进取的态度,加强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维护,提高实施的有效性。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军工企业是我国的重要产业,其生产的产品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只有保障军工产品质量,才能够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军工企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必须要坚持ISO9000标准的指导作用,加强质量策划,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提高质量管理的审核水平,并不断进行改进和完善,从而实现军工产品质量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促进军工企业的快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楠.质量管理体系在军工企业产品生产中的应用[D].天津大学,2009.

篇10

日本在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方面搞得热火朝天,无论是大企业还中小企业都积极开展,并设立戴明奖作为企业奋斗目标,使日本的产品质量普遍提高,从而提高了日本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也开展了一次学习日本全面质量管理的热潮,使企业对全面质量管理有了认识,但没有坚持下来,在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形式而忽略内容,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仅仅是因为需要获得ISO9001质量体系的认证,从而可以使企业获得进入市场上的敲门砖,而做一些虚假的质量记录等。这些都背离了全面质量管理的精神,使质量认证失去了应有的效力,也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同时,企业领导者的质量管理意识落后,对质量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认识不清,即使有真实的质量记录也仅是作为发放工人工资的依据。领导者对质量管理的态度直接影响到员工对质量管理工作的热情,导致使质量管理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我多年从事中小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对全面质量管理精神有进一步的认识。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有很多优势,中小企业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的方法开展质量管理工作,能使复杂问题简单化,减少形式的、重复文字的、无效的过程。让职工在开展质量工作中目的明确,方法简便易行,效果快捷,提高了职工参与质量工作的兴趣。

二、全面质量管理

(一)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强调的是三全一多样

企业开展质量管理工作要全员参与,产品生产的全过程都要进行,全企业各个部门参与,运用PDCA循环的方法开展质量管理工作,方式多种多样。

1.全员参与

企业从领导就要有质量意识,分管各个部门的每一个人都要参与,首先是教育培训,让每一个职工都意识到质量的重要性,然后普及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和运用工具,如因果图、对策表、排列图、控制图等,针对各个职工具体工作,向他们推荐相应的运用工具,使每一个职工都感到自己也有质量工作可以做,让职工感到自己的价值,提高职工管理自己、管理企业的积极性。开展工作由浅入深,逐步展开,调动企业每一个职工的积极性,让企业上下每一个人都关心质量,谈论质量,主动地从自己的工作中来把好质量关。对存在的问题自觉地开展质量活动,解决工作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只要企业全员参与,坚持不懈,质量管理工作一定会取得显著的成果。

2.产品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开展质量管理工作,要从产品生产全过程进行。产品从原材料采购、设计、下料、制造、检验、最终产品出厂以及到用户售后服务全过程都要开展质量管理工作,以保证质量工作的有效性。

3.全企业参与

企业各个部门都要开展质量管理工作。首先,各部门都要制定质量计划,确立质量目标,以改进自己或部门的工作质量为目的,提高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为目标。具体目标服从总体目标,个人目标服从部门目标,部门目标服从企业目标,企业最终达到预定的目标。企业不分高层、中层和基层都积极开展质量工作,下道工序是上道工序的用户,下道工序是上道工序的检验员,不合格的产品不接收。各部门相互督促,相互促进。

4、开展质量管理工作的方法多样化

开展质量工作的形式应多种多样,一条建议、一个计划、一个图表,只要有效都可以。一般开展质量管理的方法是PDCA循环。P是计划、D是执行、C是检查、A是总结,最重要的是A总结。通过总结,找出成功的经验,变成制度固定下来。存在问题可以作为下一个开展质量工作的题目,又进行下一个PDCA循环,不断地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二)领导者对质量管理的再认识

1.企业领导要树立质量意识,走质量效益型的道路

作为企业的领导者,要认识到质量是打开市场的钥匙,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坚持走质量效益道路,这些不完全是一句口号,而是成功企业的结晶。领导者常常因为忙于企业的其他业务而忽略了这一方面。对销售等方面的兴趣大于质量管理,这需要其自身来对质量管理有一个再认识。

2.领导者在质量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领导作用”在ISO9000的属于质量管理八项原则之一。首先,领导者是企业质量的方针目标的决策者,一个企业的质量方针目标,是由企业的最高领导层决定的。第二、领导者在质量管理过程中起着保证作用。没有领导者的支持和关注,质量管理并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第三、领导者的榜样作用。上行下效,领导者的质量意识、质量态度对企业职工的影响是很大的。因此,企业领导对质量的重视与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关键的少数”。企业的领导者应该参加当地质量协会举办的培训课程,学习了解到国际质量方面的新变化,充分认识到质量管理在自己企业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并在日常的工作中不要仅仅注意销售、财务等方面的情况,还要委任质量经理对质量情况进行控制。

(三)员工的流动性造成对员工质量培训的困难度加大

1.员工培训的现状

在中小企业中,员工因为薪金等原因有很大的流动性,这造成企业在员工的培训上并没有什么热情。因为,企业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培养出来的人才,很可能跳槽到竞争对手的企业中。企业对员工质量管理的培训很少,而且是应急试的,并没有针对员工的岗位、学历进行培训。员工对没有针对性的培训不感兴趣,因为他们不知道怎样与实际工作结合,这样即使企业下大力气培训了工人也不能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

2.建立QC质量小组

QC小组的建立应该遵循自愿结合,形式多样、方便灵活、易出成果的原则。在华大中可以根据工作的性质和内容,以车间为单位,以工人为主体的生产现场、施工现场的“现场型” QC小组。每个QC小组的人数一般以3―10人为好,由组内成员民主选举出小组长,该组长必须对全面质量管理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和推广的积极性。公司每年召开一次质量小组工组会议,表彰和奖励先进经验,不断把质量小组工作引向深入。

(四)质量管理必须同经济效益相结合

1.最佳质量成本的可实现性

琳达.格拉索普在《质量管理之路》一书中说:“质量之路是漫长的,不要期望一夜之间的突变,但是回报肯定会与努力成正比。”对小型企业来说也应该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但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企业不愿意再在这方面增加新的员工,增加新的员工就肯定会使企业的成本增加。但是我们可以在总的质量总成本中寻找的一个合适的质量成本。由于各个企业的具体情况纷繁复杂大不相同,即使是相近的企业质量成本总额也可能相差很远,但根据大量研究发现下面几组数据对大部分企业都有指导意义。

(1)在一般的企业里,质量成本的总额一般不超过销售总额的2%;

(2)在异常情况下,如高精度、高可靠性、高复杂性的情况下,质量成本总额可能超过销售总额的25%;

(3)如果把内部故障损失成本与外部故障损失成本统称为质量损失成本,那么在消费品工业中,质量损失成本一般是几倍于鉴定成本;

(4)预防成本一般不到全部质量成本的10%,普遍认为接近10%较好;

(5)质量损失成本的较理想比例是占质量成本总额的50%左右;

2.质量管理怎样同经济效益相结合

质量管理必须同企业的经济效益相结合,才能使企业的全体员工和领导者充分认识到质量管理在企业当中的重要地位。在以往的质量管理中,质量管理者常常用深奥的统计学数据来说明,质量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和为企业发展做出的贡献。但是,企业的高层领导者面对这些数据时并不能清晰的分析和判断。所以,质量成本分析可以通过使用企业中通用的语言,例如:财务语言等使高层管理者可以清楚的认识到质量工作对企业生存的重要性。质量管理是否成功的为企业做出贡献必须以经济效益为标准。通过实施质量管理企业的质量提高的同时经济效益也提高了,就证明质量管理的有效性;反之,质量管理如果没有给企业带来效益,那么就要对质量管理工作进行进一步的改善。

(五)政府应该为中小型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创造条件

1.中外各国在提高质量管理方面所进行的努力

美国质量学会的愿景是:“通过把质量作为全球首要关注的事情,作为企业的第一任务,以及作为个人的道德观,美国质量学会成为了一个平台,在这里为提升自己和改进世界而探求质量技术,质量观念和质量工具的人们聚集一堂。”美国质量学会囊括了包括中国在内的100多个国家,为质量管理的交流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平台。中国质量协会从2001年设置全国质量管理奖以来,全国有近300家境内外知名企业,申报了全国质量管理奖,先后有宝钢、海尔、联想、英特尔产品、玉柴等优秀企业荣获了全国质量管理奖,该奖项为广大企业树立了一个质量管理的榜样。

2.基层政府和相关机构应该积极采取措施提高企业质量管理的水平

针对当地中小型企业领导者质量管理水平普遍较低的现状,质量监督部门应该定期开培训班,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使他们领会到当今质量管理的趋势,并结合他们在实际工作中面对的实际问题进行解答。在当地也可以举办一些以类似“提高大众质量观,质量服务到身边”的主题活动,活动中,将采用深入社区、开展专题讲座、现场展示等形式。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来为企业提高质量管理营造良好的氛围。

(六)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是全面质量管理

1.实施ISO质量管理体系的情况

中小企业只是把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认证体系当做一种参与市场竞争时的砝码,没有认真履行其中的要求。ISO9001标准中4.2.4质量记录的控制中要求制定并保持质量记录,以提供质量管理体系符合要求和有效运行的证据。中小企业的质量记录虽然制定并要求保持记录,但是大都是为了应付通过质量认证才凭空编制的虚表。这是在质量认证中,有很多简单的事情被复杂化,使员工感到存在无效劳动,对质量工作失去兴趣,不利于质量工作的开展。

2.中小型企业应编制适合自身企业的质量体系

企业要编制适合自己的质量体系其原因在于领导者对ISO9001标准的认识不清,认为实施该标准的过程过于烦琐,自己的企业没有能力去执行该标准。小型企业具有自己独有的特点就是人员较少。在小企业别是管理人员少,管理的层次少,通常一人身兼多职。中小型企业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应该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特点建立一套高效、简单、实用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相对于1994版标准,2000版ISO9001标准的主要变化之一是减少了强制性的文件,表明标准更注重标准的实际效果,而不是用文件来约束组织。所以,在确保控制的原则下,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制定文件。

3.推行5S能使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有效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