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理论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2-04-01 13:13:2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博弈理论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博弈理论论文

篇1

一、保险市场参与者的一般假设

设定保险市场中的参与人有保险客户、保险公司、其他相关金融机构和政府监督管理机构,并且这些参与者都是理性的,他们会在某种约束下追求最优化的理性决策。

二、保险市场中各方参与者之间的博弈

(一)保险政策与保险市场的逆向选择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保险业有了长足发展,保险行业政策也在不断改进。通过不断完善保险市场准入机制,新的市场主体在我国保险市场上相继产生,2006年就有9家新的保险公司进入市场开展业务,保险公司总数已达98家,其中包括41家外资公司,由此引入了更多的竞争。

促进竞争的产业政策,本意是通过增强保险业竞争迫使保险公司提高效率、优化结构,从而降低成本,促进行业发展,而保险业作为我国金融三大支柱之一,虽近年发展迅速,但目前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起步较晚、基础较差,地区差异大,总体规模小,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低,功能和作用发挥不充分。因此,我国政府又势必对保险公司的产品推出与资金运作进行严格的管制。同时,为了维护金融安全,我国采取保险、银行、证券分业经营的制度安排,客观上限制了保险业在产品、渠道和组织结构等多方面的创新空间。保险公司出于对成本和风险的理性控制,多采取模仿式竞争策略,从而导致保险公司产品的设计、功能、服务、渠道,甚至公司的组织架构都基本一致。这种竞争模式在产业内的经营效率差异较大时,有助于实现成本与品质的双赢,但随着同质化倾向加剧,效率差异逐渐缩小,公司实现市场份额扩张的努力必然导致成本的增加或采取非正当竞争手段,形成耗战局面,陷入囚徒困境,违背了相关政策的本意,造成我国保险政策与保险市场的逆向选择。我国保险业合理有效的竞争机制建设势在必行。

(二)保险公司与保险客户之间的零和博弈

零和博弈的参与各方利益始终是对立的,偏好通常不一致,即一方的得益必定是另一方的损失,博弈双方的损益总和为零。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保险业的发展也存在着地域差别。以广东、上海为代表的经济发达地区,市场供给主体多,需求量较大,竞争也相对激烈;而中西部地区,保险需求量小,保险意识淡薄,其保险业发展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我国保险业地区发展失衡导致保险资源的分配不均,在发达地区形成了“僧多粥少”的尴尬境地,企业在竞争中奋力厮杀使保险中间销售渠道和保险客户处于零和博弈的优势地位。伴随着中间渠道和客户博弈收益的上升,保险公司的收益空间也在激烈的竞争中缩水。而在中西部地区,虽然蕴涵着更为广阔的市场潜力,潜在保险需求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的提高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但潜在需求向现实需求的转化要受到社会保险意识的制约。这些地区保险意识的淡漠和保险需求的单一,直接导致了保险总体需求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又制约了保险业的创新,不利于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的拓展。预期市场空间与现实市场容量的强烈反差在产品同质化条件下,又会加剧保险公司之间的销售成本竞争,形成公司与渠道客户之间的低效博弈,而保险公司则因未能开源又无法节流而显著处于零和博弈的劣势。保险市场的培育和开拓亟待加强。

(三)保险公司之间的常和博弈

常和博弈的参与各方的利益总和始终为一常数,各参与方的利益关系也是对立的竞争关系,一方的得益也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分蛋糕”。

若将潜在市场与现有市场视为有机整体,保险公司对市场份额的争夺便是典型的常和博弈。目前,我国保险业中竞争的焦点莫过于市场占有率的竞争,而包括潜在市场在内的整个社会需求对于保险行业而言则是一个常量,因竞争而形成的保险客户流动和划分,或不同公司、不同险种覆盖市场的差异,只能是一种常和博弈的结果,即此消彼长的状况。在产业内高度同质化的条件下,如此往复,必然趋向单纯的价格战或不正当竞争等恶性竞争。

从提高社会总体效用来看,需要减弱这种博弈的效应。对政府来说,保险产业政策不仅要关注保险业市场、制度等方面的改革与建设,还必须从整体金融业改革与发展的高度着眼,围绕创新和激励两方面来开展,按照促进竞争、创造需求等原则,一方面致力于推动包括保险业在内的整个金融行业的竞争与创新机制的形成,另一方面则应从改善竞争条件入手,推行制度创新以促进保险创新,乃至金融创新;对保险公司而言,不应仅着眼于挣抢“蛋糕”的份额,而应建立做大“蛋糕”的市场培育机制和创新机制。

三、大金融下的合作博弈

当博弈的参与各方出于共同目的,协调一致寻求利润最大化时,便会呈现出合作模式的博弈状态。

(一)混业的机遇与挑战

银行、证券和保险混业经营已成为当今世界金融企业做大做强的主流趋势。混业的制度安排能够从总体上增强金融业的竞争性与竞争力,拓展创新空间,激发创新动力,从而形成多功能、个性化的金融产品。随着我国金融混业经营政策的开启,银行、保险、证券等行业将面临着重新洗牌,银行借助其雄厚资本以及大规模的网络、客户资源,将大举进军基金、保险、证券等行业;保险业也将借机进入银行、证券和基金等领域。

对于保险业而言,进入证券和基金管理领域的意义重大,不仅可以产生稳定、可观的利润,更重要的是可以形成投资创新能力,打造公司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公司投资管理水平,从而大大提高公司的市场形象和品牌价值。而发展银行业务,则能让保险公司各业务线更好地匹配,并产生协同效益。《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的出台给保险业的发展创造了很大空间,外资公司也有很多机会,这些因素必将带动中国保险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银保合作领域,银行与保险公司之间的很多表层合作将走向深化,银保合作应逐渐扩大到保险、资金结算、资产托管及客户资源共享等多层次领域,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我国保险业在把握进入其他金融行业机遇的同时,也将不可避免地面临来自银行系保险和外资保险业这些新人竞争者的挑战。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包括股份制商业银行一旦成立保险公司,其网点布局、客户资源、资本金规模等优势将十分突出。随着极具竞争力的替代品和新人竞争者的出现,将对保险业,尤其是小型保险公司造成冲击,加速优胜劣汰。较之以往我国保险业内的国内同业竞争,这种国际混业竞争将更有利于创新激励机制和有效竞争机制的形成,促进保险业的良性发展。

(二)战略联盟与兼并重组

大金融下的博弈客观上要求保险业改变以往传统的竞争方式,通过战略联盟和兼并重组实现金融业的合作博弈。

2004年12月11日,中国保险业结束了入世过渡期,率先在金融领域实现了全面对外开放,这标志着我国保险业进入全面对外开放的新时期。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保险业对外开放的进程日益加快,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大,但我国保险业在开放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正经受着激烈竞争的考验。一是保险公司发展的问题。国有保险公司改革还不到位,公司治理还不完善,一些改革措施还没有落实到基层机构;我国保险公司的产品结构不够合理,保险产品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寿险保障型产品发展相对缓慢,一些险种(如医疗保险和农村保险)的发展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二是保险公司的风险问题。化解老保单利差损的任务仍然比较重,个别保险公司偿付能力不足的问题急需解决,同时在业务发展中也不断暴露出一些新的风险。另外,保险行业的诚信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也对保险行业构成了一定的风险。三是保险公司的集中度问题。与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保险公司规模小、集中度低,总资产与国际上的大保险公司相去甚远。由于集中度不够,保险公司化解风险的能力较欠缺。

因此,我国保险业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博弈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分化。一部分可能会成为高水平的专业公司,但这种情况由于难度较大,占比不会太多;一部分会相互联合,组成保险联盟,如寿险和非寿险的联盟、保险公司与资产管理公司的联盟以及保险公司与再保险公司的联盟等等;另一部分则会被大的保险集团兼并,成为该集团公司的一个子公司。

保险业内的战略联盟及兼并重组的博弈不仅可以实现规模经济,降低企业成本和交易费用,提高保险公司利润水平,增强抗风险能力,使市场承保能力得到提升,并且凭借各自在产业链和价值链上独特和丰富的资源,产生巨大的互补价值和协同效应,同时,在外资进入的情况下,能够与外资保险机构共同竞争,从而使企业处于有利地位。其次,可以缓解市场压力。并购可减少竞争对手,提高市场份额,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之下,兼并重组是改善产品结构、实现产品结构优化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进入一个新的地区和跨行业经营的重要手段。保险业内的战略联盟及兼并重组还有利于实现服务多样化、满足客户需求。

(三)大金融政策的启动和协调机制

篇2

关键词: 博弈论;激励;探析

Key words: game theory;incentive;exploration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1-0140-02

0 引言

本文基于博弈论的视角,围绕所有者与经营者,经理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三个层面分析其博弈关系,从而抓住公司激励问题的本质,据此提出合理化对策建议。这种研究视角能为公司管理者和学者提供参考。

1 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博弈

1.1 囚徒困境模型分析 假设所有者和经营者都有两种选择:“合作”,“不合作”;只要一方提高合作的程度,对企业的总绩效提高都是有利的,如表1所示。所有者选择“合作”,即所有者认可经营者,相信经营者会尽全力工作为公司创造最大价值;经营者选择“合作”,即经营者会把公司当作自己的公司,尽全力为公司创造价值。所有者和经营者选择“不合作”,即双方都按契约办事,所有者对经营者没有额外的激励,经营者的努力水平也不会超过所有者的激励水平。当双方都选择“不合作”,公司会失去契约之外的发展机会,双方也失去各自发展受益,双方只获得3个单位的收益,不能达到双方都选择“合作”的5个单位收益,这是纳什均衡,双方博弈进入“囚徒困境”。

如果要改善这种状态,那么所有者与经营者必须提高合作水平。由于博弈双方会按照“社会习俗”选择策略,习俗会迫使博弈双方选择与习俗相适应的策略。所有者对经营者的激励不单纯是一个“最优激励契约”的问题,在不完全契约之外,所有者对经营者的激励离不开社会习俗的影响,创造使所有者与经营者愿意合作的社会习俗或能提高双方利益的机制是走出囚徒困境的有效手段。

1.2 基于克瑞普斯—威尔森声誉模型的激励对策 克瑞普斯—威尔森声誉模型表明,只要消费者经常地重复购买垄断厂商的产品或服务,就会导致厂商树立一种高质量的声誉以吸引消费者,即利用重复博弈原理,进入艾克斯罗德实验,达到走出囚徒困境的目的。

从克瑞普斯—威尔森声誉模型可以看出,职业经理人为了获得长期收益,应该树立良好的声誉。然而,职业经理人本质上是不合作的,他总想在一定的条件下使自身利益最大化。但如果博弈重复的次数足够多,这时职业经理人侵占企业所有者的剩余就可能受到企业所有者的干预,从而未来收益的损失就超过短期侵占剩余的所得。所以,职业经理人通过使所有者收益最大化,提高企业效率,建立一个良好的声誉,就是职业经理人在特定条件约束下的最佳选择。因此,理论上可以说,在一定时期内,职业经理人的绩效应该是好的。只有在博弈结束时,如退休、调动、免职或对企业失去信心时,职业经理人就会考虑到短期收益很大而未来收益很小,就会把自己过去树立起来的良好声誉用尽,大量侵占所有者的剩余。但是,不到博弈的最后关头,职业经理人轻易不会做这种选择。

所以,建立职业经理人声誉管理机制,发挥声誉对职业经理人的激励约束作用,是十分必要的。一是应该尽快制定一套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提高长期薪酬的占比。具体操作可以从降低固定报酬比例、加大浮动报酬的比例开始。在企业的分配制度中,年薪制实际上已成为固定报酬,应该增加与企业绩效相关的浮动报酬在报酬中所占的比例,加大长期激励,比如采用以期权、股权等长期报酬激励为内容的激励手段。二是企业应该建立合理的业绩考核评价体系。对职业经理人的业绩进行考核,可以每年根据独立评估机构对经理人的评估结果,决定下年度是晋升还是降级,业绩好则晋升或者增加报酬,业绩差则降级甚至解聘。三是建立职业经理人声誉评价体系,推动经理人市场的建立。政府、企业和劳动力市场应该设立独立评估的中间机构,对职业经理人进行有效的评估,并且定期公布评估结果,给企业提供参考,建立一套完善的职业经理人声誉体系,并逐步建立经理人市场机制。

2 经理与员工的博弈

经理与员工的激励博弈,也是从囚徒困境到重复博弈,与上文所有者、经营者之间的激励博弈分析相似,在此不做赘述。针对重复博弈下需要达到的均衡结果,提出的建议有:一是善意地对待员工。企业善待员工,员工就会感受到精神上的鼓舞,进而有利于企业内部的和谐,有利于企业团队精神和凝聚力的形成。二是制定长期的企业激励制度。长期的激励制度能让员工有持续努力工作的动力。三是正负激励相结合。这符合针锋相对策略中“对合作欢迎,对背叛不姑息”的做法,采取适当负激励措施,如淘汰激励、降职、罚款和开除激励等。四是准确、及时、到位的回应。对于创了业绩的员工,企业一定要给予准确、及时、到位的奖励,这一方面激励获奖员工继续努力,另一方面也带动其他员工积极表现争取以后得奖。对于犯错误的员工,企业也要在第一时间对其做出合理的惩罚,以儆效尤。

3 员工与员工的博弈

3.1 智猪博弈模型分析 员工与员工之间,同样也存在着博弈关系。基于员工彼此之间职位高低,职业技能,人际关系等因素的不同,这种博弈关系往往是一种非均衡的博弈关系。如不同职位的员工之间,就存在着不平等的博弈——部门经理可以独吞其管辖员工的成绩得到升迁,而原本成绩斐然的底层员工却被埋没;同等职位的员工之间也有可能存在不均衡关系——人际关系好的员工往往可以得到领导的庇护及赏识;即使是同一团队中的员工也存在着由于工作能力不同而出现的“搭便车”式的不均衡博弈关系。由此可知,大多数员工之间存在的是“智猪博弈”式的博弈关系。大猪与小猪式的博弈关系,由于员工之间的强势与弱势地位而形成。这种强势与弱势的不平衡,往往造成员工中的弱势方倒向“小猪”式的等待作为最佳策略。从而导致,大猪疲于奔命,小猪坐享其成,企业的资源不但无法优化配置,而且大量浪费。最终,大猪小猪都疲惫饥饿。企业效益也随之减少。

3.2 员工与员工激励对策 一是薪酬激励要具有公平性、竞争性和公开性。公平性是指依据业绩状况,只要是做出贡献的员工就应该激励,而不能偏袒和照顾某些人,任其“搭便车”。竞争性是指企业的薪酬标准应该是有吸引力的,在企业外部和内部都形成竞争的压力,刺激员工积极向上。公开性是指薪酬的发放应该是公开和透明的,按照职位等级、技能等级、工龄等级和绩效水平公开各种等级的薪资范围,使员工能够把报酬与绩效联系起来。二是建立合理的业绩考核标准和监督机制。业绩考核是奖惩的依据,考核必须要合理、公正,否则就会造成员工间的不平衡。健全和客观的监督机制更是合理业绩考核的保障。三是实施因人而异的激励措施。企业的激励制度应该能够满足员工的需求,企业应根据每个人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实施激励。

4 结语

激励问题是公司的一个焦点问题,解决该问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虽然博弈论是一种科学的分析方法,但是运用博弈分析方法探析公司激励问题是不够的。因为激励机制涉及到人复杂过程,需要考虑员工需求、心理等多方面因素。因此尽可能多角度,多种方法研究公司激励问题,才能为激励制度科学化提供正确的理论依据,有效解决公司激励问题,提高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美]加里·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篇3

“理性经济人”是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设,企业作为市场经营的利益主体,其目标是追求企业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因此,企业自然希望能少纳税甚至不纳税,总是想方设法减轻自己的税收负担。在法制不完善的税收环境下,这种动机往往演变为违法的偷逃税行为。随着我国税收法制建设的进一步完善和税收征管水平的提高,偷逃税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遏制,纳税人开始转向运用科学的税务筹划手段合法减轻自己的税收负担。作为不同的利益主体,企业纳税人追求的是税后利润的最大化,而税务机关则尽可能保证国家税款的应收尽收和及时征缴入库。因此,企业纳税人与税务机关税收征纳的博弈客观存在,只是在不同税收环境下两者之间的策略选择存在一定的差别。

一、企业偷逃税与税务机关的博弈分析

假定企业纳税人欲通过偷逃税手段减轻税负,模型中只考虑税务机关行为对企业偷逃税行为的影响,此时的博弈双方是企业和税务机关。博弈模型的建立:局中人(1)企业,局中人(2)税务机关。博弈双方的策略:企业为偷逃税或不偷逃税也不筹划,税务机关为税务查获或未查获。这里仍作如下假设:偷逃税款额为T,被税务机关查获的概率为P,查获后应补缴税款为T,加收滞纳金并处罚金为C32,查获后用于寻租以减轻处罚的支出为F,因此影响预期收益的因素有T、P、C32、F(为研究上的方便,这里不考虑企业开展偷逃税行为的额外成本支出,如设置两套账成本、心理成本等)。根据假设条件分析得出企业纳税人的得益矩阵,如图1所示[1]:

从可以分析得出,纳税人的预期收益为:

U=T×(1-P)+(-C32)×P

=T(1-P)-C32×P=T(1-P)-λT×P

=T[1-(1+λ)P]

其中税收处罚率λ=C32/T,当T[1-(1+λ)P]>0,即(1+λ)P<1的情况下,纳税人将获取偷逃税收益U>0,此时企业就有了偷逃税的经济激励;但企业并不一定选择偷逃税行为,其具体行为的选择取决于纳税人的依法纳税意识和税法遵从度[1]。

当T[1-(1+λ)P]<0,即(1+λ)P>1的情况下,纳税人偷逃税收益U<0,此时企业偷逃税行为是不经济的,但企业不一定选择不偷逃税。这里需要考虑一个特殊因素——税务寻租,当不存在税务寻租途径时,由于偷逃税的预期收益小于零,企业不会选择完全不经济的偷逃税行为;当存在税务寻租途径,企业的具体行为选择取决于寻租支出F和逃税支出T+C32之间的关系。若F>T+C32,则企业纳税人不会选择偷逃税行为,若F具体来说,在税收处罚率λ既定的情况下,当查获概率P<1/(1+λ)时,企业的理性纳税行为是偷逃税行为;当查获概率P>1/(1+λ)时,企业的理性纳税行为是纳税遵从,但在存在税务寻租的特殊情况下企业的纳税遵从也有可能转化为偷逃税行为。在企业偷逃税行为被查获的概率P既定的情况下,当税收处罚率λ<(1-P)/P时,企业倾向于偷逃税的理性纳税行为;当税收处罚率λ>(1-P)/P时,企业倾向于依法纳税。因此,为有效遏制纳税人的偷逃税行为,税务部门应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大税收稽查力度,二是加大税收处罚力度,提高违法行为的查获概率和税收处罚率,从而促使纳税人依法纳税。

二、企业税务筹划与税务机关的博弈分析

严格意义上讲,税务筹划是符合国家立法意图的一种合法行为,但这种“合法性”客观上还需要税务行政执法部门的“确认”,而在这一确认过程中客观存在着税务行政执法的偏差,使得企业税务筹划的成功与否存在很大程度的不确定性。对企业和税务机关来说,二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主要表现在企业无法准确预测税务机关对企业税务筹划行为的认定态度,税务机关也不可能完全掌握企业所有真实的纳税信息[2]。因此,企业纳税主体与税务机关成为非完全信息博弈下的双方主体。

假定企业所处的环境是一个稳定的经济环境,则企业优先选择开展税务筹划,模型中只考虑税务机关行为对企业税务筹划的影响,此时的博弈双方是企业和税务机关[3]。博弈模型的建立:局中人(1)企业,局中人(2)税务机关。博弈双方的策略:企业为筹划或不筹划,税务机关为税务稽查或不稽查。这里仍作如下假设:企业开展税务筹划的直接成本为C1,机会成本为C2,税务筹划被税务机关认定为违法行为的风险成本即加收滞纳金和税收处罚的金额为C32;企业税务筹划的节税利益为T;税务机关进行税务稽查的稽查成本为C。

当企业选择了开展税务筹划,税务机关具有进行税务稽查或不进行税务稽查这两个选择。当税务机关不进行税务稽查时,企业的收益函数为U=T-C1-C2;当税务机关进行税务稽查时,如果认为企业的税务筹划是合法的,此时企业的收益函数为U=T-C1-C2;如果认为企业的税务筹划是违法的,此时企业的收益函数为U=-C1-C2-C32[4]。

由于受税收征管力量和水平的影响,税务机关客观上并不对每个企业开展税务稽查。假设企业估计税务机关开展税务稽查的概率为P1,不开展税务稽查的概率为1-P1;税务机关开展税务稽查的情况下,对企业税务筹划“合法性”的认定概率为P2,对企业税务筹划“非合法性”的认定概率为1-P2,则企业开展税务筹划的期望收益为:

U=(T-C1-C2)×(1-P1)+(T-C1-C2)×P1×P2+(-C1-C2-C32)×P1×(1-P2),企业不开展税务筹划的期望收益为:U=0。

(一)税务机关的策略选择

尽管税务机关开展税务稽查的目的在于严格税收征管,监督企业依法纳税,现实中并不一定遵循成本收益原则,但为了研究上的方便,这里假定税务机关也是理性经济人,在选择税务稽查时遵循成本收益原则。当企业开展税务筹划时,税务机关开展税务稽查的期望收益为:U=-C×P2+(T+C32-C)×(1-P2);税务机关不开展税务稽查的期望收益为:U=0。当企业不开展税务筹划时,税务机关开展税务稽查的期望收益为:U=-C;不开展税务稽查的期望收益为:U=0。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当企业开展税务筹划时,只有当税务机关的期望收益U=-C×P2+(T+C32-C)×(1-P2)>0,即P2<(T+C32-C)/(T+C32)时,税务机关应选择税务稽查策略;当企业不开展税务筹划时,税务机关应采取不稽查策略。

(二)企业税务筹划的一般策略选择

当税务机关开展税务稽查时,若企业估计税务机关对企业的税务筹划认定为合法时,企业将选择筹划策略以取得税收收益,此时企业税务筹划的期望收益为:U=T-C1-C2,且U>0;若企业估计被认定为违法行为时,企业将选择不筹划策略,此时企业税务筹划的期望收益为:U=-C1-C2-C32<0。即当税务机关开展税务稽查情况下,企业的收益函数:

P2>(C1+C2+C32)/(T+C32),

此时企业应选择开展税务筹划策略;当税务机关不开展税务稽查时,因为T-C1-C2>0,企业应选择税务筹划策略。只有当企业开展税务筹划的期望收益:

P1×(1-P2)<(T-C1-C2)/(T+C32),

此时企业选择税务筹划策略。

结合前面对税务机关与企业税务筹划的策略选择分析,只有当(C1+C2+C32)/(T+C32)

三、企业特殊策略选择的经济博弈分析

这里的特殊策略选择是指企业纳税人在一定的外部环境下,为减轻税收负担所选择的合法筹划或非法筹划,即选择合法的税务筹划行为还是违法的偷逃税行为[5]。假定在相对稳定的税收环境下,企业欲通过一定手段减轻自身税负,模型中只考虑税务机关行为对企业行为选择的影响,此时的博弈双方是企业和税务机关。博弈模型的建立:局中人(1)企业,局中人(2)税务机关。博弈双方的策略:企业为偷逃税或税务筹划,税务机关为税务稽查或不稽查。

这里仍作如下假设:节税额为T,税务机关的稽查概率为P3,并假定企业的偷逃税行为一旦稽查即被查出,而企业的税务筹划行为被认定为合法;偷逃税被查获后应补缴税款为T,加收滞纳金并处罚金为C32,企业开展税务筹划的直接成本为C1,机会成本为C2。因此影响偷逃税行为预期收益的因素有T、P3、C32,影响税务筹划行为预期收益的因素有T、C1、C2(这里不考虑企业开展偷逃税行为的额外成本支出,也不考虑现实中可能存在的税务寻租成本)。为研究上的方便,现引入三个相对率指标反映这些不同的影响因素:一是税收处罚率λ,即λ=C32/T;二是税务筹划节税成本率δ,即δ=(C1+C2)/T,三是税务稽查概率P3。可以分析得出纳税人偷逃税的预期收益为:

U1=T×(1-P3)+(-C32)×P1

=T(1-P3)-C32×P3

纳税人税务筹划的预期收益为:

若U2=(T-C1-C2)×(1-P3)+(T-C1-C2)×P3=(T-C1-C2);

则U1-U2=(C1+C2)-(T+C32)×P3。

当U1=U2,即:

(C1+C2)-(T+C32)×P3=0时,企业采取偷逃税行为与开展税务筹划行为取得的预期收益是一致的。对该式进行调整分析,两边均除以T,则得出δ-(1+λ)P3=0。在λ和P3既定的条件下,当U1-U2>0,即税务筹划节税成本率δ>(1+λ)P3时,企业偷逃税行为的预期收益大于开展税务筹划的预期收益,此时企业的最佳选择是偷逃税行为;当U1-U2<0,即税务筹划节税成本率δ<(1+λ)P3时,企业开展税务筹划的预期收益大于偷逃税行为的预期收益,此时企业的最佳策略选择是开展税务筹划。因此,企业应尽可能降低税务筹划节税成本率,以提高税务筹划行为的经济效益。

在δ和P3既定的条件下,当U1-U2>0,即税收处罚率λ<(δ-P3)/P3时,企业偷逃税行为的预期收益大于开展税务筹划的预期收益,此时企业的最佳选择是偷逃税行为;当U1-U2<0,即税收处罚率λ>(δ-P3)/P3时,企业开展税务筹划的预期收益大于偷逃税行为的预期收益,此时企业的最佳策略选择是开展税务筹划。因此,税务机关应加大税收处罚力度,遏制纳税人的偷逃税行为,促进企业开展合法的税务筹划行为。

在δ和λ既定的条件下,当U1-U2>0,即税务稽查概率P3<δ/(1+λ)时,企业偷逃税行为的预期收益大于开展税务筹划的预期收益,此时企业的最佳选择是偷逃税行为;当U1-U2<0,即税务稽查概率P3>δ/(1+λ)时,企业开展税务筹划的预期收益大于偷逃税行为的预期收益,此时企业的最佳策略选择是开展税务筹划。因此,税务机关应加大税务稽查力度,引导企业减轻税收负担的方式由违法的偷逃税行为转向合法的税务筹划行为。

四、结语

经济激励是影响企业理性纳税行为的根本诱因。偷逃税作为一种违法行为,其可能的预期收益客观上受税务机关查获概率、税收处罚力度等因素的影响。企业税务筹划作为一项合法的理财行为,其预期收益客观上受税务筹划节税成本率、税务机关对税务筹划的合法性认定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为了有效遏制或减少纳税人的偷逃税行为,引导和促进企业开展合法的税务筹划行为,税务机关应加大税务稽查力度,加大对偷逃税等违法行为的税收处罚力度,减少纳税人偷逃税的收益预期,有效降低纳税人偷逃税行为的内在经济激励。同时,加强税务机关人员的职业道德与业务素质教育,从根本上堵住纳税人税务寻租的源头,科学认定纳税人的税务筹划行为,从而切实体现税收执法的严肃性和公正性。对于企业纳税人来说,应在依法纳税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税务筹划手段减轻自身税收负担,尽可能减少税务筹划成本支出,降低税务筹划节税成本率,以取得较好的税务筹划效果。在此基础上,纳税人依法开展税务筹划、依法纳税,税务机关依法征税,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和谐的税收征纳关系,实现“税企双赢”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斌.博弈论在税收筹划中的运用[J].商业经济,2004(12):56-58.

[2]张晓美.企业税收筹划研究——基于风险控制、效应的探讨[D].重庆: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篇4

2平面辊压工艺

建筑用平面夹层玻璃最常用的预压工艺方式为平面辊压工艺,其优点:可连续生产,加工速度快,加工工艺较为简单,尤其是对于原板玻璃的夹层玻璃加工。常规工艺设备配置,使用具备2个加热区的加热炉,利用2组对辊,对玻璃进行加热及辊压处理。加热炉由红外辐射器或电热管进行加热,压辊通常由一对实心圆筒橡胶组成。实施预压的目的是:①将PVB膜与玻璃表面之间的残留空气排尽并将PVB膜与玻璃粘合一起;②避免在高压釜工艺之前过早分离使夹压玻璃边缘持续密封;③使玻璃在高温高压过程中无空气再次进入胶片。事实证明,分两步使用辊压工艺进行预压十分有益。对于松散重叠的平面玻璃和PVB膜,在一段较短的加热通道中通过,利用中波红外辐射加热至约35℃(玻璃表面测量温度)。然后将加热的夹层结构通过一对橡胶辊加压,从而将大多数缝隙内的空气压出,然后将这个夹层结构通过第2条稍长一点的红外加热通道,在通道中加热至60~75℃(玻璃表面测量)。通过第2对压辊将残留空气全部压出,并使边缘密封避免回流气泡,预压的质量可通过压合后的夹层表面状况显示。预压后玻璃应有半透明条状纹路均匀分布于整个板面,边缘周围呈现一圈透明的带状(边缘密封)。工艺控制调节:第1对辊子的辊距应比玻璃和PVB膜的总厚度小1~2mm,第2对辊子的辊距应比玻璃和膜的总厚度小2~3mm。当使用多层复合膜结构时或较厚的玻璃及PVB膜夹层结构时,必须进一步减小此间距(对于原板夹层即间距≯2mm)。进行平面预压压辊的气缸的工作压力为0.5~0.7MPa。由于玻璃表面的热量传至PVB膜主要由辐射及传导两种方式,对于多层预压加工时,必需要一定时间才可均匀加热夹层玻璃。因此,通过调节传送速度和所提供的热能来满足达到最佳预压效果的条件。所有显示温度仅为指示值,最终效果主要取决于层压玻璃的类型和预压加热管道中的加热方式。除上述工艺中的变量之外,还有其它影响因素,如PVB膜的流动特性(流变能力),PVB膜的表面粗糙度、钢化玻璃的波纹形状以及玻璃类型或颜色。后者将改变炉内的热量的吸收能力,从而改变预压时玻璃的表面温度。在玻璃边缘完全粘合之前应进行充分排气。一旦边缘密封,所有残留空气都无法排出,致使成品出现气泡。因此,必须在低于密封温度时进行排气。另一方面,必须达到足够高的温度才能确保PVB膜与玻璃表面紧贴,否则,预压可能过早分离,然后多余的空气就重新进入压层,导致后期成品的气泡情况。

3真空工艺

随着曲面夹层玻璃在新型建筑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平面滚压的方式无法满足曲面夹层玻璃及多层夹层玻璃的要求,通过技术研究开拓,行业内已研究出适于曲面夹层玻璃与多层夹层玻璃的生产工艺——真空负压预压工艺。现时使用的真空预压法有2种:真空袋与真空环,见图2和图3。相对平面辊压预压法,真空预压法操作起来比较复杂。但是,真空工艺对于特殊的层压以及除玻璃与PVB之外的其它材料的层压很有优势。对于所有真空预压工艺,必需确保在加热开始之前,进行冷抽真空处理约15min,时间越长越好,这是防止边缘密封过早从而造成空气无法完全排空的唯一方法。在整个加热过程中(30~60min)必须保持真空状态,真空压力应≥10kPa。在加热舱中,周围温度为100~120℃时,玻璃表面的温度必需达到95~105℃。利用真空工艺进行预压通常比用辊压机进行的预压玻璃表面清洁,根据所用设备的加热方式,通过加工试验来确定加热舱内部温度和加热过程的最佳加工条件。成功进行真空预压工艺的关键因素为:①排气前夹层结构的初始表面温度≤30℃;②加热前“冷抽真空”的持续时间≥15min;③真空能级(例如10~20kPa);④真空袋、橡胶环的密封度;⑤工艺开始前橡胶袋或橡胶环的温度(≤25℃);⑥玻璃的总厚度和预压形状。随着工艺的改进,目前真空预压工艺与高压釜热压工艺同步进行,从而缩短了生产的周期。

4高压釜热压工艺

高压釜热压工艺是夹层玻璃生产过程的最后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点,产品质量的好坏由热压工艺所设定的温度、压力和时间决定。实践证明,正确选择工艺参数可使产品达到较为理想的成品率。对于较厚、大尺寸的夹层玻璃,需要不同的热压工艺,故建议分开进行热压处理,热压玻璃的加热和冷却必须以较低速度进行,这样才能生产无外张力的夹层玻璃。生产总周期时间取决于设备和玻璃的数量,根据压力及温度曲线程序可在3~6h之间变化。对于目前通用的钢化夹层玻璃,通过相应的优化工艺参数,可提高产品的成品率,由于全钢化/半钢化玻璃的平整度较浮法玻璃低,在预压钢化玻璃与前述过程有所不一样。实践证明,下述规则对于生产优质夹层钢化玻璃十分重要:(1)利用钢化玻璃生产夹层安全玻璃最重要的因素是玻璃预压过程的质量,建议谨慎选择钢化玻璃,必须能够确保钢化玻璃制品的平整度,以提高两片玻璃之间的吻合度,减少产生气泡而出现的废品。在使用PVB膜总厚度的约10%可补偿两块钢化玻璃平面度之间的平度差异。若平整度差异大于10%,增厚PVB膜几乎不可能生产完美的夹层安全玻璃。两块重叠在一起的钢化玻璃之间的平面差(无PVB膜夹层)可用刀口尺或直尺测定。(2)要进行预压的钢化玻璃与钢化辊面的运动方向必须一致,以确保两块玻璃有较好的吻合度。(3)假如所测得的玻璃层的差异大于规定值,波形变形大于1‰,则应使用稍厚一点的PVB膜。(4)预压规则:与相同成分的浮法玻璃相比,放慢压延速度,采用稍低的空气温度,避免边缘提前密封。降低第1对辊子的压力,避免压力过大边缘密封过早;与浮法原片玻璃相比,增加第2对辊子的压力,可改善预压边缘密封效果。

篇5

博弈论的研究开始于本世纪,1944年诺依曼和摩根斯坦合著的《博弈论和经济行为》一书的出版标志着博弈理论的初步形成,随后发展壮大为一门综合学科。1994年三位长期致力于博弈论研究实践的学者纳什、海萨尼、塞尔顿共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使博弈论在经济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权威性的肯定。

2.博弈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文献[1][2]用浅白的语言叙述了博弈论的思想精髓和基本概念。文献[3][4]更注重理论上的分析和数学的严谨。概括起来,博弈论模型可以用五个方面来描述

G={P,A,S,I,U}

P:为局中人,博弈的参与者,也称为“博弈方”,局中人是能够独立决策,独立承担责任的个人或组织,局中人以最终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A:为各局中人的所有可能的策略或行动的集合。根据该集合是否有限还是无限,可分为有限博弈和无限博弈,后者表现为连续对策,重复博弈和微分对策等。

S:博弈的进程,也是博弈进行的次序。局中人同时行动的一次性决策的博弈,成为静态博弈,如齐威王和田忌赛马;局中人行动有先后次序,称为动态博弈,如下棋。

I:博弈信息,能够影响最后博弈结局的所有局中人的情报,如效用函数,响应函数,策略空间等。打仗强调“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可见信息在博弈中占重要的地位,博弈的赢得很大程度依赖于信息的准确度与多寡。得益信息是博弈中的重要信息,如果博弈各方对各种局势下所有局中人的得益状况完全清楚,称之为完全信息博弈(gamewithcompleteinformation),例如齐威王和田忌赛马,各种马的组合对阵的结果双方都不严而喻。反之为不完全信息博弈(gamewithincompleteinformation),例如投标拍卖,博弈各方均不清楚对方的估价。在动态博弈中还有一类信息:轮到行动的博弈方是否完全了解此前对方的行动。如果完全了解则称之为“具有完美信息”的博弈(gamewithperfectinformation),例如下棋,双方都清楚对方下过的着数。反之称为“不完美信息的动态博弈”(gamewithimperfectinformation)。由于信息不完美,博弈的结果只能是概率期望,而不能象完美信息博弈那样有确定的结果。

U:为局中人获得利益,也是博弈各方追求的最终目标。根据各方得益的不同情况,分为零和博弈和变和博弈。零和博弈中各方利益之间是完全对立的。变和博弈有可能存在合作关系,争取双赢的局面。

还有另一类型博弈称为多人合作博弈,例如安理会投票表决,OPEC联合限产保价等问题。这类问题重点放在联盟利益的分配上,它的理论和方法广泛应用于利益损失的共同分担问题。多人合作博弈的研究方法主要是特征函数模型。以个可能的联盟为定义域,特征函数表示各个联盟的得益(N是局中人的数目),它的分配解必须符合一定的合理性和稳定性,它的解的概念也发展成多种多样,包括稳定集、核心、核仁、Shapely值等。解的多样性符合现实世界复杂多样的需要,针对不同的问题选择或创造合适的解的概念是博弈论深入研究的课题。

不管博弈各方是合作、竞争、威胁还是暂时让步,博弈论模型的求解目标就是使自身最终的利益最大化,这种解建立在对方也采取各自“最好策略”为前提,各方最终达到一个力量均衡,也就是说谁也无法通过偏离均衡点而获得更多的利益。这就是博弈论求解的本质思想。

3、博弈论与电力市场

博弈论是研究市场经济的重要工具。电力作为特殊的商品,它的生产、运输、销售和消费也逐渐走向市场化。世界范围内很多国家的电力工业走向放松管制、引进竞争的进程中,遇到很多前所未有的新课题,运用博弈论来分析解决其中一些问题是一个研究方向。用博弈论模拟电力市场,模拟的结果可能更加接近实际,为市场模式设计提供依据。另外,电厂或用电用户作为市场的参与者,可以用博弈论来分析市场,研究如何报价获利最大。

正确运用博弈论关键要针对电力市场的特点正确选择模型和解的概念。例如:力量相当的两个区域电网之间交换功率的情形比较适合用古诺模型和Nash谈判解方法;而自备电厂与公用电网之间的交易可能更适合用Stackleberg模型。还有局中人结盟问题:如何识别合作伙伴,结盟利益如何在联盟内分配。电力市场环境下,电网输电作为一项服务,它的网损、固定资产投资如何在网络使用者之间分担。这些分配问题有不同的概念的解:稳定集,核心,核仁,Shapely值等,如何合理选择或创造最接近实际的解的概念也是面临的课题。

博弈的结果是依赖于拥有的信息,采用什么样的信息披露政策是设计电力市场模式的一个方面。例如:电厂竞价上网,一个成功的报价不仅取决于自己的实力,还有赖于他人如何报价。但是各方往往不清楚互相之间成本、报价等信息,因为这些信息都是各自的商业秘密。如何处理这种信息既不完全也不完美的博弈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反过来,博弈的实验结果也为电力市场披露怎样的信息提供依据。

博弈论和电力市场理论都是很年轻的科学,两者都有广阔的发展天地,两者的结合可以互相促进。

4、博弈论在电力市场中的应用

4.1自备电厂与公用电网之间的交易

开放发电市场的进程中,拥有自备电厂的用户是一类特殊的市场参与者,它既是用电用户,也可以是电力的供应者。随着电力市场深入发展和工业的进步,自备电厂将成长为一支生力军。

文献[5]用博弈论来分析评价在分时定价的环境下拥有自备电厂的用户(NCP)对定价的影响作用。NCP既可以从公用电网购电,也可以自己发电来满足自身需求。为解决两者的冲突,作者提出了三种博弈模型:非合作Nash博弈模型,合作博弈模型和超博弈模型。作者构造了三个局中人:公用电网,普通用户,带自备电厂的用户(NCP),并且假设它们的需求函数、边际成本、收益函数等均是线性的,通过数字模拟得出了一些有趣的结果:①NCP的加入促使公用电网降低出售给NCP的电价;②冲突还使普通用户得到更多益处。该文为解决自备电厂与公用电网的相互作用提供了很有用的分析思想。但是尚有三点可以进一步改进:①该文尚未考虑NCP将自己多余的自发电卖给公用电网的情况;②该文将公用电网和NCP置于平等的市场地位可能不符合实际市场,如果公用电网规模很大,NCP数目很多但规模小,考虑Stackerlberg模型更符合两者实际;③该文假设公用电网的目标函数是整个社会利益最大化,而并非是自身利益最大化,这个假设不符合电力市场需要解除管制的发展方向。

文献[6]部分解决了以上问题,它重点放在自备电厂和公用电网相互作用的方式的选择:公用电网回购NCP多余电力(buy-backsystem)或者公用电网收取NCP运转电力的过网费(wheelingcharges)。该文分析了在不同市场环境下,各方的得益情况,得出了一些可能只有用博弈论才能得出的结论。

4.2区域间输电交易分析

互联网间短期电力交换是一种经济运行的手段。白晓民等在文献[7]中应用Nash博弈论来分析简单的两区域系统单时段交易分析,得出双方都可接受的交换功率和交易价格。在此基础上,文献[8]提出了一种两阶段迭代计算方法来处理外部交易计划与内部经济调度的协调。该文所用的博弈模型是二人非零和对策,采取合作型对策,应用Nash谈判公理作为仲裁程序,决策出双方都可接受的交换功率和交易价格。应该指出,白晓民等的分析是基于完全信息的博弈也即博弈双方均对对方在各种情况下的得益了解非常清楚。如果缺少这方面的信息,又应该如何分析处理呢?这个问题值得进一步深入探究。

4.3转运市场中电网的固定成本分摊问题

运转市场中一个难题是网络输电服务定价,这个定价能够给网络使用者一个信号,以达到全网最优化;并且能够补偿网络的投资者,网损、变动成本、固定成本等费用在网络使用者中合理分摊;同时能够正确激励网络增容。节点实时价格(nodalspotprice)制度可以解决网损和网络阻塞问题。但是文献[9]的作者认为节点实时价格制度不能完全回收输电系统的固定投资,为了解决双边贸易中输电系统固定成本公正分摊问题,作者提出了基于多人合作博弈模型,可以计算出逐条线路逐笔交易的分摊费用。文中使用“核仁”作为模型的解。该方法的优点:①使用“核仁”而不用Shapely值,因为“核仁”处于核心,分配值更加稳定和易于被各方接受;②提供了一种激励,减轻线路过载。

4.4基于Pool或PX模式的多边贸易市场

电力市场环境下的博弈具有行动策略随机性、信息隐蔽性,这些特点都给建模和计算造成困难,从而限制了实际应用。各种文献在处理这种不确定信息环境下的决策问题中,通常需要假设或者估计对方的信息,方法各有特色。

在文献[10]作者认为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下,市场参与者相对于市场规模都显得很小,市场影响力很小。在这种情况下,优化报价决策不需要博弈的思想。文中作者认为电力市场属于不完全竞争市场,单个市场参与者对市场是有影响力的,其模型本质上属于不完全信息的非合作博弈。例如:每个参与者只知道自己的成本信息,而不知道对方的成本等信息。在这种情况下作者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在无法完全了解对方的信息情况下,参与者如何投标(选择高价投标还是低价投标)才能使自己收益最大。该文通过转化的方式把不完全信息的博弈变为信息完全但不完美的动态博弈来求解。每个市场参与者均对自己的对手可能的出价进行分类,并对每一类的可能性进行概率估计,形成一个概率意义上的期望收益矩阵,用Nash平衡点的概念求解矩阵,得到问题的解。

文献[11][12]作者提出了一种谈判模型。每一个局中人进行决策时,都同时执行以下两个步骤:①对可能的合作对象按照一定的指标进行优先排序;②按照谈判优先顺序,逐一进行讨价还价,谈判的规则与程序是预先设定好的。该文的特色是谈判对象的优先顺序表的形成。排序的准则基于该局中人A对关于他人的信息的了解程度。先分别对其他局中人的成本信息进行分类,并对每一类出现的可能性进行概率估计。然后假设与某局中人B进行合作,互相交换共享所拥有的信息,联合成博弈的一方,剩下的局中人结合为博弈的另一方。这样的博弈模型的Nash平衡点是概率意义上的期望值,作为与B合作的优先指标。对每个局中人都进行一遍以上计算,得到了A的谈判对象优先顺序表。每个局中人都有自己的一张优先顺序表。最后按照预先设定的谈判规则与程序,各方同时进行合作谈判,谈判要解决如何合理分配或均衡比单干多出的利益。

该文关键的一点:正确掌握对方的成本、策略等信息。各方可能从每一次博弈的结果中得到有用的反馈信息,并用这种反馈来更新自己的知识库,提高对他人了认识。遗憾的是作者并没有提到如何实现这样重要的学习过程。该文的模拟算法中的一个缺点:计算量随局中人的数目和每个局中人类型的数目的增长呈指数增长。

对于多边贸易模式的电力市场,文献[13]提出了多理论模型,解决贸易合作问题,文中的模型基于完全信息的博弈模型。模拟的过程包括四个阶段:①确定自身成本等信息;②与对方互相交换信息,互相寻求合作伙伴;③按照预先设定的准则和协议进行联合分组,形成一个谈判对象优先顺序表,这个顺序表获得方法于[11][12]的方法不一样。作者采用公平性合作标准和Shapely值来确定这个顺序表;④按照优先顺序表进行双边谈判。作者认为这四个阶段可以反复迭代进行,直至没有人愿意改变合作格局为止或者达到预先设定的计算时间。作者在文中考虑了多种情况,但是模型仍偏于简单。

4.5用博弈论解释和实现算法

文献[14]用博弈论来解释拉格朗日松弛法法解决机组经济组合的算法。该文认为在电力市场的环境下,竞争各方均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旋转备用的约束变得软起来,PX(powerexchange)机构可能通过松弛这一约束进一步降低成本。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博弈论的算法获取最优的旋转备用。

作者认为拉格朗日松弛法的拉格朗日乘子是有经济含义的,松弛旋转备用的乘子被看作是提供备用的价格信息,各时段的旋转备用根据这个信息不断在规定的高低两种备用水平之间调整(例如:为t时段负荷)。根据优化原理,如果拉格朗日函数存在鞍点,则鞍点是原问题的最优解。

鞍点的概念与博弈论中的Nash平衡点有非常相似之处,如以上公式所示。基于此想法,作者构造了两厂商博弈模型。其中一局中人P代表整个实际电网的利益,它控制的决策变量是p,u(p向量表示各机组分配的有功,u向量表示机组启停),目标是使整个系统成本最低。另一个局中人Q,是一个假想的发电商,它以价格向P销售备用容量和有功容量。双方就旋转备用交易进行讨价还价,最终达到一个平衡的交易量和交易价格。作者证明以上博弈过程的Nash平衡解就是拉格朗日函数的解。基于以上结论,作者设计了自适应的次梯度算法寻求平衡点,其中一个关键技术作者设计了厂商P对厂商Q备用容量报价的反应函数该函数将映射到备用容量的两种水平之间(例如:5%Dt-%Dt,Dtt时段负荷),形成一个随价格信息变动的备用容量。根据厂商Q是否了解厂商P的反应函数,模型可细分为两种:Nash模型(不了解对方反应函数)和Stackelberg模型(Q了解P的反应函数),作者认为后一种模型掌握的信息较多,因此收敛的速度和优化的效果梢好于前一种模型。

篇6

整合营销传播是一种强调整合所带来的附加价值的营销传播理念。这种理念强调将广告、直接回应、促销和公关活动等各种战略营销技能整合在同一营销计划中,并且通过其组织保持传播信息清晰、持续和传播效果的最大化。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是契合时代要求的,也是在特定的市场环境中提出的。整合营销传播模式的重点在于“由外而内”的思路:通过对消费者心理的研究,设定出以改变、修正、强化消费者行为为主导的传播目标,然后依循此目标综合运用各种形式的传播手段来完成它,并依据消费者的反馈不断修正,循环反复。在信息服务中引入整合营销传播理念,无论对信息有偿服务还是对信息无偿服务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建立了先进的服务理念,保持信息服务的持续发展

在信息社会时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政治关系、外交往来、科学研究、金融投资、企业发展,乃至个人的生活学习,无一不需要信息咨询。在信息社会,信息咨询影响着整个社会进步,信息服务也就越来越处于一个重要的地位。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化,政府行为更多的从计划控制转向宏观指导。企业和其他组织机构决策自加大,其决策的风险也随之增大,因而社会各界需要更多的高质量、权威性的信息服务。而现代的信息服务不能只停留在用户的现实需求,而应将现实需求与潜在需求统一在一起,从产品的多元化的角度看,信息服务市场发展的关键在于提高信息产品质量,改进和延伸信息服务功能,不单单满足用户的需求和欲望,更重要的是增进用户的利益。而增进用户的利益一般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信息服务机构必须认真分析用户的信息需求,帮助用户识别哪些需求是合理的,哪些需求是不合理的,甚至是不合法的。另一方面是增进信息产品或服务的效用,使用户以较少的代价获得更多的利益,也就是要求服务机构以较低的成本提供质量更高的产品或服务。单一、无序、零散的信息虽然也有使用价值,但很难被有效地使用,只有通过加工处理,整合方方面面的信息,才能产生更大的使用价值。因而,陈旧的服务观念已经远远不能适应信息市场的需要,只有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树立新的服务理念,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在信息服务中引入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正是适应这一需要,建立一个先进的服务理念,也为信息服务机构探索新的服务形式做了尝试,使信息服务能够出现一个新的局面,保持信息行业的持续发展,发挥信息行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使信息服务更具主动性和目的性

在社会信息化的今天,信息机构正处在一个信息业竞争空前激烈的时代,各种咨询机构和网络供应商的出现,将对传统的信息机构构成极大的威胁,作为传统的占有信息提供主导地位的信息机构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竞争对手的挑战。面对信息经营的竞争,所提供信息服务的质量、充分满足用户需求恰恰将决定信息机构的命运。与之相适应的是信息的整合越来越重要,有效的整合将使信息机构在信息服务中处于一个有利的地位。因为作为信息用户他们总是力图以最小的努力,去获取最大的利益,为此表现出舍近求远,避繁就简,弃疏择熟的省力行为,一般地说,首先选择的是最方便的信息源,无论用户是否认为是最全面的最有权威的,或者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最好的,可得性和易用性是影响用户选择的重要因素,随着信息源的不断增多和繁杂,这种趋向就更为明显。为此,我们就必须认真研究和探讨用户的需求行为,然后提供协同一致的服务,对这种行为的特征和规律把握的越准确,服务针对性越强,越能得到信息用户的认可。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就是始终以消费者为轴心安排规划它的一切活动,对消费者的心理网络、购买行为等方面的研究是十分深刻的。理想的整合是把资源透明地无缝地连接在一起,让用户十分方便地使用这些资源而感觉不到他的每一步操作所调用的可能是不同的资源。信息的整合是一个寻求整体化的过程,目的是对分散的现有的信息或多种软件产品和技术以及相应的组织机构进行组织协调,形成一个协调的整体信息系统,提供全面的信息支持。信息的整合更能使信息服务机构全面地、科学地掌握信息资源,然后根据信息用户的需求提供信息服务,这样,使信息服务机构的服务更具有目的性和主动性。

三、更加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性化原则

最近,国外的一些学者就信息管理的定位问题,提出了以人为中心的思想。他们认为,技术只是一种获得信息的工具,不管其如何有价值,都只是工具,新技术不管如何先进如果没有人的介入,也不会改变人的行为。而通过最先进的技术,最有效地利用信息,由此改变人的行为,乃是一切信息活动的根本目的。因而信息服务业实施“以人为本”的服务新理念,是信息活动产出效益的重要途径。

“以人为本”的理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体现在信息服务的从业人员身上。人本管理的最大特点就是它不重物轻人,把物当做中心。而是在深刻认识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的基础上,突出人的主导地位,实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以开发员工的潜能,提高员工素质为最主要的管理任务,以重视员工的合理需要为管理宗旨,以凝聚力激励员工创造新机制为管理的基本手段。人本管理要求既注重人的物质需求,又注重人的精神需求,承认人们丰富的人性,各种需要的合理性,并千方百计创造条件予以满足。从而调动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信息的整合过程是一个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智慧活动,它充分体现了人的个人价值。另一方面是体现在信息的用户身上,对信息用户的人文关怀主要体现在真正的用户中心理念。从现实的情况看,用户的需求和用户的利益并非总是一致的。满足了用户的要求,并不一定维护了用户的利益。作为信息服务机构不仅要了解用户的需求,而且还要设想用户的需求,挖掘用户的潜在需求,找到尚未被用户认识到的需求,使用户感到满意和惊喜,同时还要尽可能地超越用户的期望。信息的整合使信息服务机构延伸了自己的信息服务的服务层次,更好地满足了用户的潜在信息需求,在服务上充分地体现了人性化的特点。

四、有利于信息服务机构进行品牌建设

服务是一种品牌。如果一个信息服务机构能够通过自己的某种特性,或是某一信息产品,或是某一特色服务,在同一行业中形成差别优势,那么这种优势就是品牌。品牌实际上也是企业向社会传播的一种信息,承担着社会沟通的任务,是企业形象的组成部分。通过品牌体现着产品的个性、经营理念和产品特征。有了品牌才会有顾客的忠诚度,才会有购买主动性。当然,品牌光有知名度是不够的,还需要有美誉度。品牌是有价值的,并体现在整个市场营销中,品牌资产一般由品牌知名度、品牌认知度、品牌联想、品牌忠诚度构成,缺一不可。

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在信息服务中的具体应用,使信息服务机构以特定的产品和服务去满足市场定用户的信息需求,并将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统一在一起,提高产品质量,改进和延伸信息服务功能,开展特色服务,提供给用户一些完全出乎意料的产品属性或服务,从而达到主动创造市场的目的。保证用户通过充分的信息渠道来购买或定制自己满意的产品或服务,同时以最小的代价获得产品和服务。使用户的价值最大化,让用户以最小的成本从信息服务中获得最大的收益,以普及服务和社会满意作为最高层次的目标,从而将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扩大至社会和全体公众的层面。再加上这种新的服务机制充分体现了人性化的特点,使用户满意、高兴,就会促使他们把再次使用该信息服务系统视作一件快乐的事情来做。这样一来,信息服务机构就会逐渐形成自己的品牌优势。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 中韩关系 文化争论 美元竞拍理论

key word: Sino-South Korean relations Cultural argument US dollar competes pats the theory

作者简介:张帅(1986.8―),男,山东平原人,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亚太地区国际关系。

韩国是东北亚地区战略格局的重要力量,对推进东北亚和平与发展发挥着重大作用。在国际社会中,韩国是一个有着大国理想的次权力国家。由于韩国本身的综合国力以及在东北亚错综复杂国际背景中的特殊身份,使得韩国在东北亚地区中发挥着独一无二的作用。自建交以来,中韩两国的关系取得了积极的成就,但是也面临着众多的问题。最近几年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中韩两国民间文化问题之争。本文就试图通过分析美元博弈理论,对中韩两国的争论提供一个新的观察视角。

一、美元拍卖博弈理论问题与国际问题研究

(一)美元拍卖博弈理论

美元拍卖博弈理论来自于一种假设,最早由美国兰德公司的马丁・苏比克提出。苏比克首先提出了一个问题:双方是否可能联手沉溺于一个博弈?正是这个问题引出了美元拍卖博弈理论 。

苏比克描述美元拍卖为“一个极为简单,非常有娱乐性和启发性的客厅游戏”。在游戏中1张1美元纸币被当众拍卖,规则有两条:

1、(同任何普通拍卖一样)竞拍物(1美元)归报价最高者所有,在拍卖过程中新的报价必须高于上一次报价,每次提价最少1美分,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新的报价则拍卖结束,竞拍物(1美元)归最后出价最高者拥有。

2、(不同于普通拍卖)报出第二高价者也要付出他最后一次的报价,但是却不能拿到竞拍物。

在竞拍过程中,次高竞价者都可以用比当前最高报价高出1美分的新竞价打压对手,使自己成为最高报价者,从而接近最终的竞拍成功。但是从总体上看,竞价越来越高,竞拍者面临的处境越来越差。 这个别出心裁的博弈导致竞拍者懊恼不已,因为最终成功的竞买者为了这张1美元钞票付出的可能远多于100美分,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次高报价者也白白的付出自己竞标的金钱。

这个博弈的困境有两点:一是参与的门槛极低,只要有1美分,任何人都能参与到竞争中来。二是在参与过程中会竞买者会逐渐发现处境越来越困难。两者参与进来,出价在100美分之内的话有可能获利,但是报出次高竞价者白白的浪费掉次高价位的金钱,他宁肯继续竞价,因为获胜的话他将会获得1美元的收益,通过提价1美分从而获取1美元的收益或减少1美元的损失,看起来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美元拍卖理论是一种竞争机制理论,最高价有益于报价者本人短期内的地位改善,却最终有害于共同的利益。对于竞买者来说,每一次新的报价都使得潜在的收益降低一分,双方反复竞争的结果往往是导致两败俱伤。在拍卖过程中,尤其是当拍卖价位接近100美分的时候,众多的参与者会逐渐的退出,最终会演变为最高竞价者和次高竞价者之间的博弈。

通过分析美元拍卖博弈过程,我们会发现一个最大的问题是:如何才能使得众多拥有竞拍资格的人不能轻易的参与到这个游戏中来?回答这个问题的最终目的其实就是在寻找如何让自己最终获利的有效途径。那么在拍卖过程中,能不能找到一个最优的竞买价格,保证其他参与者不同自己盲目的竞争,也能够保证自己在收益的最大范围。

(二)美元拍卖理论出价的合理点

我们继续对美元拍卖理论进行分析,以便得出一个结论:在竞拍的过程中如何出价、出价多少才能最终获利。

美元拍卖理论的模型是从多人博弈开始的,但是在过程中会发展为两个人的最终对决。在多方竞买过程中会有人能够不付代价的从游戏中脱身。最终竞买的的双方因为利益和面子问题谁也不肯让步,最终发展成为二人博弈模型。我们以二人博弈为例讨论这个问题,假设竞拍两人为A和B,A先出价。

讨论一:

A出价1美分,如果B足够高尚,放弃出价,那么A获利最大,不幸的是在现实生活中B有绝对理由压倒A的1美分报价。

讨论二:

A出价在2美分到98美分的范围内,那么B竞价就在3美分到99美分的范围内,在这个范围内谁出价最高,谁就是获利者,但是对手则要白白的付出次高报价。

讨论三:

A出价99美分,此时B如果想竞拍成功则要出价100美分,B会做如下考虑:如果继续竞价,自己出价100美分则不赔不赚;如果不竞价,则A获利1美分,自己赔进98美分,对B来讲理性的选择是继续竞价。

讨论四:

A出价100美分,此时B如果想竞拍成功则要出价101美分,B会做如下考虑:如果继续竞价,自己出价101美分则会损失1美分;如果不竞价,则A获利100美分,自己赔进99美分。相比较于赔进99美分,继续竞价赔进1美分的路径是理性的。

讨论五:

A出价101美分以上的,是一种愚蠢的行为,对于A和B的利益没有了意义,只有学术上的讨论价值。这种情况就是不管怎么竞买,都是赔钱,只不过陪多赔少的问题。如果此时放弃的结果是:自己会白白的赔掉出价竞买的金钱,甚至会被别人认为是胆小的结果。这就使得参与者陷入了一种两难困境:越是参与可能损失越大,不继续参与则目前的损失巨大。

我们刚才讨论过这个博弈模型的陷阱:一、参与者的参与门槛极低。二、参与者真正的参与进去就会发现自己处于一种不利的境地:继续参与则风险越来越大,收益越来越低,甚至到了一定阶段一定会是产出小于投入,是一种愚蠢的投资行为,不继续参与的话损失比参与要大,并且自己会很没有面子,陷入了摩根索警告的绝不要把自己置于一种后退会失面子、前进会冒严重风险的窘境局面。 这中困境在现实的国际政治中被认为是必须要避免的情况,那么如何才能避免陷入这样的困境呢?

解决美元竞拍理论的困境的关键在于:如果所有竞拍者都清楚自己拥有多少有限资源,那么美元拍卖是有“理性解”的。在只有固定资金的情况下,竞拍者要了解自己的最高出价是多少。伏尔夫冈・莱宁格(Wolfgang Leininger)讨论了这种情况,按照莱宁格的研究结果:第一次出价的正确价位是个人拥有资金被赌注除的余数。假如A、B两个竞拍者拥有的资金都是1.80美元,那么A出价应该是80美分,出价80美分就促使B在80到100美分之间竞价做出选择。这个出价是有利可图的出价范围,同时这也是让第一个竞拍者遭到打击的范围。A出价80美分是对B的一种心理威胁,这个行动就等于告诉 B说:“退出吧,否则我用我全部的资金出价,你输定了”。 对于B来讲要综合考虑如下因素:不能低于80美分的报价、最为乐观情况下仅仅19美分的收益、A表现出的舍我其谁的气势、非常有可能出现的在竞价100美分之后被套牢的可能性。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从理性角度讲,B不会用他的全部1.80美元去打败A,即使最终竞拍成功,他仍赔进80美分。所以这时候对B来讲最好策略就是放弃。

A和B资源相等是一种理想情况,如果A、B不等,讨论的情况就不同,但是却更加简单,钱(权力)多的那个人能压住对方的出价。那么他可以以1美分起价,而钱少的那个对手如果理性的话肯定不会参与这样的竞价。中国和韩国方面因为文化领域而起的争端表面上看更加适合于运用A、B不等同的模型,韩国是一个小国,中国是一个大国,文化上更有辉煌的历史。由于韩国国内极其强烈的民族心态,韩国方面在争论中是把自己放于和中国等同的境界。讨论一个复杂的模型比讨论一个简单的模型更能解决问题。所以我们运用美元竞买理论讨论这个问题并且得出结论。

(三)美元拍卖理论在国际关系中的运用

通过分析A与B的竞拍过程,我们发现理性的处理这种竞争,必须首先明白三点:第一、不要轻易的参与到这种竞争中来,这种竞争参与门槛极低、目标获利空间极大,但是真正的参与进来就会发现自己处于越来越不利的状况。第二、要对自己的权力有清醒的认识,并且要科学的评估对手的权力。在参与之前如果得出自己的权力要小于对方的结论,则慎重参与这种游戏。如果判断失误,自己必定会失败。第三、如果通过预判得出的结论是力量相当,那么首次行动不要从参与门槛开始,而是起点就要有高度,向对方清晰的表达自己的坚强意志,就像在美元竞拍中首次出价从80美分开始一样。

美元拍卖理论在现实的国际关系中可以被广泛的应用。一种情况是在两国交往过程中,明知道对方是一个无底洞,但还是要投入大量的精力,无非是想捞回一点,免得先前的付出血本无归,一种情况是为了保住面子而不断的深入到已经受到损失的博弈中去。中韩文化争论在很大程度上讲就是因为面子问题。运用美元拍卖理论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解释中韩最近出现的一系列争论。

三、中韩文化争论的解决前景

篇8

效益管理系统的功能包括一系列为全面满足船舶企业知识生产效益管理需要的子系统,包括订单工艺及作业流程管理模块、效益指标制定模块、工程施工安全指标管理模块、品质指标管理模块、保障机制管理模块、工资分配指标管理模块、生产效益考核模块等七大模块。效益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介绍如下:

1.订单工艺及作业流程管理模块

根据设计部门发送的订单信息,进行订单工艺及作业流程的维护,包括订单类型、工艺维护及作业流程的制定。

2.效益指标制定模块

针对订单进行效益指标的制定,包括船舶产品类别、施工内容、出勤人数、施工区域有效面积、设备、物量、实动工时、预计完成时间、目标产值、目标物量、目标材料、总支出、预期经济效益等项目,提供指标考核系数,为订单生产完工后的效益考核打好基础。

3.工程施工安全指标管理模块

针对船舶订单生产过程中的工程施工安全指标进行设置,包括安全指标、检查指标、工伤指标等。

4.品质指标管理模块

对订单生产中的品质指标进行管理,包括报检指标、探伤指标、品级指标等。

5.保障机制管理模块

按订单进行齐套管理。可以确认订单的物料是否齐备,设备负荷是否合理,模具状况是否良好,技能人员是否到位,工序汇报是否齐全,以此为依据计算人工的计件工资。

6.工资分配指标管理模块

设置项目部、作业区、工段、班组、工人等各级生产组织,按生产性质形成的分配权重比例,设置各级之间的换算关系。

7.生产效益考核模块

根据以上模块所设置的各项效益考核指标,结合生产作业看板系统产生的实际数据,进行订单生产效益考核,具体包括目标产值、目标物量、目标材料、目标总支出、实际产值、实际物量、实际材料、实际总支出、结算信息、配备人员的实际工时、人员效率、人均产值、人均支出、质量信息、安全管理等。对订单生产效益进行分析比对,为使用者提供决策和改进的重要信息以及订单改进备案储存,为之后同类订单提供比对和参考。

(二)生产看板管理系统

生产看板管理系统的内容涵盖了船舶企业生产管理的主要业务内容,如项目管理、作业管理、生产进度跟踪、生产统计等环节,其产生的数据是本次生产效益管理考核数据的重点来源。

1.基础数据管理模块

包含组织机构设置、业务类型维护、船号字典、项目号字典、工种字典、级别字典、物量单位字典、物料清单、人员字典、班组字典、设备字典管理等。

2.生产计划模块

包含主生产计划的编制、班组计划确认、外协计划确认等。计划包含的信息包括作业区、月份、施工区域、船号/项目号、工段长、班长、外协单位、产品类别及船号、计划节点、施工内容、施工班组、施工责任人、在籍人数、班组分配比例、有效面积、图纸编号/段号、材料规格、材料型号、数量、开工时间、完工时间、单位价格、总物量、总产值、辅助人员、设备工具、上月已结比例、上月已结产值等重要指标。

3.生产调度模块

包含派工单、项目调度、生产进度跟踪等,对生产计划编制后形成的任务自动形成派工通知单下发,调度可以根据派工管理查询已经下达的任务和调配的任务清单;对因特殊原因在班组间进行调配的任务,确认完工比例之后形成生产调拨单。通过生产作业管理形成的实际进度单,形成生产进度信息,便于生产管理部门人员对生产进度进行跟踪。

4.作业管理模块

包含进度反馈、完工处理、结算管理等;质量安全监督模块包含质检管理、安全管理、工伤管理等。

5.生产区域订单看板管理

按照生产组织的不同层级反馈该层级目前所有订单执行情况,包括订单状态、结算情况、所在作业区、月份、施工区域、船号/项目号、工段长、班长、外协单位、产品类别及船号、计划节点、施工内容、施工班组、施工责任人、在籍人数、班组分配比例、有效面积、图纸编号/段号、材料规格、材料型号、数量、开工时间、完工时间、单位价格、总物量、总产值、辅助人员、设备工具、上月已结比例、上月已结产值等信息的实时反馈。

二、船舶行业知识生产订单效益管理平台的先进性

首先,船舶行业知识生产订单效益管理平台的使用原理打破了现有的项目组管理模式,从以船为单位进行线型管理,转向以中间产品为单位的区域管理,实现管理机构扁平化。船舶制造订单是系统运行的源头,通过订单工艺及作业流程管理模块的功能,将设计部门发送的订单信息转变成订单工艺及作业流程,将中间产品的订单类型、工艺及作业流程形成规范进行下达。当订单转入效益指标制定模块,由生产管理部门针对订单制定出勤人数、施工区域有效面积、设备、物量、实动工时、预计完成时间、目标产值、目标物量、目标材料、目标总支出、预期经济效益等项目指标并录入系统,一方面针对每个项目提供指标考核系数,另一方面为订单生产完工后的效益考核做好基础准备工作。订单流转到安全管理部门后,安全管理部门对订单的工程施工安全指标进行设置,包括安全指标、检查指标、工伤指标。质量部门对订单的品质指标进行录入,包括报检指标、探伤指标、品级指标。以上指标的确定,诠释了对订单投入生产的各项指标与要求,对中间产品订单化的管理,使得船舶制造打破原有的项目组管理模式成为了可能,通过对诠释完毕的订单进行分解,形成工作包/派工单,才能在后续工作中完成对中间产品的订单实现科学规范的管理和数据分析。其次,改进了生产组织方式,从原有的基础生产模式变更为知识生产模式,从设计源头以订单为载体,到利用工作包/派工单的形式编制生产计划。在基础数据管理模块进行组织机构设置、业务类型维护、船号字典、项目号字典、工种字典、级别字典、物量单位字典、物料清单、人员字典、班组字典、设备字典管理,目的是完成效益管理系统和生产看板管理系统数据基础的统一,从效益管理系统中形成的订单可以无缝转到生产看板管理系统。效益管理系统诠释完毕的生产订单通过平台自动加工在生产看板系统的生产计划模块自动形成生产计划,由于订单包含产品物量和产品完成需要的计划工时,施工部门可根据工作包/派工单在生产调度模块进行派工,按计划工时分配人力,通过作业管理模块进行进度管理、完工处理、结算等,确保生产进度可控,在生产效益管理上通过工时/物量的统计、分析,充分实现对产品进度、作业效率、人力用场地资源的全面控制,使生产效益管理从生产计划和现场管理两个方面实现精细化。再次,通过保障机制管理模块、工资分配指标管理模块和生产效益考核模块对包括生产效率、成本控制、精细化管理、工程施工安全、保障机制、生产计划、设备维护、消耗指标管理、品质管理、绩效管理、结算管理、工资分配制度在内的影响生产效益的因素进行全方位管理。做到生产有计划、设备有维护、消耗有指标、品质有保证、绩效有考核、责任有落实、实行“按劳取酬、多劳多得”的工资分配制度,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部激活。最后,通过生产效益考核模块建立知识生产绩效评价体系,从不同角度综合考虑知识生产的绩效,针对订单权衡其成本及收益,不断提升船舶企业的竞争能力,应对各种新挑战。

篇9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科2009年6月—2011年5月共安置起搏器31例,其中男18例,女13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77岁,平均年龄54.3岁;文化程度:文盲2例,高中以下学历例17例,大专学历8例,本科以上学历4例;其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2例,Ⅱ度房室传导阻滞15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4例;病史最短5个月,最长17年,平均4.7年。

1.2方法

1.2.1起搏器介绍

采用的起搏器类型:其中R波抑制型心室起搏器(VVI)16例,全自动型起搏器(DDD)9例,P波抑制型心房起搏器(AAI)2例,频率应答心房同步心室抑制型起搏器(VDDR)1例,频率应答R波抑制型心室起搏器(VVIR)1例,频率应答全自动型起搏器(DDDR)1例,心房同步心室抑制型起搏器(VDD)1例。安置永久性起搏器静脉选用:其中头静脉19例,锁骨下静脉7例,其他静脉5例。

1.2.2永久性性心脏起搏器术后医学护理措施

1.2.2.1心理医学护理

久性性心脏起搏器术后的患者最担心的就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和起搏器故障停止工作。针对这种情况要做好病人的心理安慰,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耐心地讲解永久性起搏器的工作原理,起搏器的常见故障的表现和处理措施,术后并发症的表现和处理措施,让患者能科学、正确的看待永久性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能以积极、乐观的态度积极配合医务人员。

1.2.2.2加强监测,观察生命体征及起搏器工作情况

久性性心脏起搏器术后严密监测患者的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和意识状态变化,尤其要注意监测心电图的变化。同时要观察起搏器工作情况,做到故障早发现,早处理,尽量把对患者的影响降到最小。

1.2.2.3久性性心脏起搏器术后并发症的医学护理

1.2.2.3.1久性性心脏起搏器术后24h内禁止翻身,绝对卧床。术后7天内患侧肢体制动,并注意观察,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情况,并给予积极处理,如患者出现肩部肌肉抽动,可能为导线脱离,此时应立即给予处理。在术后进行功能锻炼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剧烈过激的动作。指导患者发现有敷料脱落或碰湿要及时更换;不穿过紧的内衣,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出现局部红肿痛,甚至皮肤溃破,应积极给予处理[2】。

1.2.2.3.3.2术后教会患者自探脉搏监测脉搏应该在同一种身体状态下进行。监测脉搏应该坚持,尤其在安置初期及电池寿命将至时,初期探测脉搏可了解起搏情况,末期探测则可及早发现电池剩余能量。一般来说,每日正确探测脉搏,连续7天以上,每日脉搏比以前少7次或以上,应及时处理。

1.2.2.3.3.3一般在久性性心脏起搏器术后头晕乏力等症状会随之改善或消失,但术后如果这些症状仍持续存在,尤其是发生在心室起搏的患者身上,应确诊是否为人工心脏起搏器综合症[3]。一旦确诊症状明显则需要更换房室顺序或心房同步起搏器。安置起搏器术后是否应该继续服药取决于患者原有疾病的病情发展。如果患者原来伴有其他心脏疾患或心功能较差,应该坚持服药,这样可以降低起搏器本身对心功能的影响。

1.2.2.3.3.4应说服患者,消除其顾虑,在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这样有利于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切口愈合。功能锻炼应该在拆线后即可进行,锻炼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早期功能锻炼可能会有轻微的切口疼痛,这属正常现象,叮嘱患者在出院回家后仍应坚持下去。

1.2.2..4饮食医学护理

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心情开朗、保持情绪稳定,同时要戒掉烟酒,吃饭不宜过饱[4]。应予易消化、高维生素、高蛋白、粗纤维素的低脂饮食,避免食入产气食物,防止便秘。

1.2.2.5出院指导

1.2.2.5.1随身携带起搏器担保卡担保卡上有您的姓名、地址、电话、心脏起搏器型号、起搏方式、起搏频率、植入日期及手术医生联系方式等,如遇到紧急情况时便于别人帮助。术后早期您不能做过量的体力活动,以感觉舒服、不过度疲劳为限制[5]。如散步、骑自行车、游泳、轻微的家务劳动。避免剧烈运动和用患侧肢体做暴力活动,以免猛烈拉动导线,造成导线折断。洗澡水温不要太高或时间不要太长,以免引起心跳加快。术前没有其他器质性疾病的患者,术后可胜任一般的工作。但有些磁场大的环境可能会干扰起搏器的正常工作,如感到轻微的发热或心跳加速,请立即将设备关闭,心脏起搏器即可恢复正常工作。

1.2.2.5.2电吹风及电剃须刀不会影响心脏起搏器,但不要频繁地起闭开关,更不能放置于心脏起搏器之上。电烤箱、吸尘器、电熨斗、电风扇、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食品加工器等也不会影响心脏起搏器,但要确保无漏电,以免有触电危险。在使用电磁炉和老式微波炉时应保持1米的距离,以免电磁辐射干扰心脏起搏器工作。不要把移动电话放在心脏起搏器同侧衣袋内通话时应尽量用心脏起搏器对侧的耳朵通话,与心脏起搏器的距离应保持在15cm之外,避免话机对心脏起搏器造成影响。避免接近强磁场和强电场、电台、电视发射站、雷达探测站、发电机、变压器等均有强磁场和强电场,应绝对禁止接近。安装心脏起搏器后患者可以乘坐飞机,只要在机场向安检员出示起搏器识别卡,就不需要再从金属探测器走过,可以安全过关。

1.2.2.5.3每天起床后立即触摸检查自己的脉搏。每次数1分钟,如白天检查应先静坐5分钟后使心率慢下来,再触摸脉搏。活动后自身脉率可能较心脏起搏器基础频率增高。如脉率低于起搏器基础频率,应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

1.2.2.5.4在安装心脏起搏器术后必须长期观察和随访,这样对健康和生命才有保障。出院后半年内每1-3个月,到医院随访一次测起搏器功能,情况稳定后每半年随访1次。接近起搏器使用年限,应缩短随访时间。

2结果

31例患者中有2例出现并发症,其中1例出现心律失常、1例出现皮肤感染。1例心律失常是由于电极移位造成的,1例出现皮肤感染是由于患者高龄皮下组织菲薄合并有糖尿病导致的。2例并发症经过积极处理后都痊愈出院。

3讨论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医学的不断进步,一系列高科技成果应用于心脏起搏工程,起搏器技术不断更新,作为起搏器中的一种——永久性性心脏起搏器临床上主要用于所有需长时间起搏的缓慢性心律失常病人。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已成为一种常规治疗技术,现在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了这一治疗手段。

篇10

一、播音主持人艺术魅力的体现

一名优秀的播音主持人应该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在播音主持工作中遵守行业规则,此外还应该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对于节目中的突发状况能够保持理智冷静的心态,机智应对。唯有这样,播音主持人才能在工作中充分展现出个人的艺术魅力。播音主持人的艺术魅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为观众创造出无限的想象空间。一名优秀的播音主持人在节目中可以引导观众按照他的思路展开想象,进而达到凝聚观众和吸引观众的目的。因此,播音主持人可以从观众的五官感受出发,传达观众需要的信息,激发其想象力,引导他们去感受、深思并理解。播音主持人要突出最终的节目效果,取得一定的社会效益。第二,要增强自身的口语化语言魅力。在播音主持人与观众的互动交流中,口语化的语言表达可以增强主持人的亲和力,展现出他们的个人魅力,以此获得观众的喜爱与支持。播音主持人所使用的语言不仅要简明扼要、表达清楚,还应当具有鲜明的个人特点,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进而展现个人的语言艺术魅力。第三,要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播音主持的工作内容大都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播音主持人要深入了解群众的日常生活,去感受他们的生活经历,这也可以增加自身的人生阅历,对播音主持人的工作也会有很大的帮助。播音主持人在播报时要全面考虑新闻信息,比如新闻的背景、涉及的矛盾,以及报道中各区域存在的差异,做到播报内容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播音主持要有自己的个人风格和语言魅力,这样才可以充分展现出主持人的艺术魅力。

二、提升播音主持人艺术魅力的策略

(一)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

播音主持人的综合素质是展现其艺术魅力最基础的要求。播音主持人的综合素质主要包括以下三项:首先,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本质上是指对工作人员在其职业活动中的行为加以规范。播音主持人的工作是面向受众的,所以,播音主持人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对自身及社会负责。其次,具备丰富扎实的专业知识。播音主持人应当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及敏锐的观察力,利用强大的专业知识架构获取最及时、最精准的信息,全面掌握最新的社会动态,并第一时间传播给观众,使观众可以及时获取最新的资讯。最后,具备强大的心理素质。新闻的吸引力在于它的不可预测性和偶然性,播音主持人在遇到突发事件时一定要保持理智和冷静,沉着从容地应对。

(二)加强自身的心理素质

作为一名优秀的播音主持人,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不可或缺的。当播音主持人进行突发性新闻报道时,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帮助播音主持人从容地进行新闻播报。由于播音主持工作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挑战性,这对播音主持人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播音主持人需要具备敏锐的反应能力及强大的心理素质,在播报突发事件时才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稳定工作状态,确保自己的声音平稳,正常报道。

(三)丰富播音主持的知识内涵

为了创新我国广播电视的艺术形式,就要求播音主持人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现代播音主持人应该满足社会大众的多元化和多层次的要求,在掌握播音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内涵,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成为高效复合型人才。播音主持人所需的知识内涵涉及多个领域,如政治、社会、经济、民俗、文化等。播音主持人的知识层面要具有哲理性、延展性、生活性以及历史性,这样才能确保播音主持人具备丰富的知识内涵,进而优化自身的专业知识结构,实现播音主持艺术创新的目的。

(四)培养播音主持艺术魅力的途径

播音主持的艺术魅力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系统的培养。可以通过建立良好的听觉识别系统、提高对社会动态的敏锐观察力以及提升自己的语言技巧,来增强播音主持的艺术魅力。播音主持最主要的工作是与人交流,所以建立自己的听觉识别系统至关重要,特别是要根据声音来探讨其艺术性与审美价值。因为每个人的声音是不同的,不同的声音可以体现不同的人物性格,也可以体现出不同的语言技巧。总而言之,声音对于播音主持工作的重要性也显而易见。当然,最重要的是主持人要意识到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性,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充分展现自身的艺术魅力,进而找准定位实现长远发展。

三、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播音主持成为我国文化产业不可分割的部分,广播电视行业的高速发展,导致对播音主持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如何提高播音主持人的艺术魅力,也成了广播电视行业最关键的问题。播音主持人的个人艺术魅力需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并经过系统培训后形成。播音主持工作人员需要把行业特点和社会生活进行有机的结合,并且充分了解观众的欣赏水平和审美标准,有针对性地弥补自身的不足,提高综合素质。与此同时,播音主持人还要提高自身的播音技巧,充分展示个人的声音魅力、语言魅力以及人格魅力,进而提升播音主持的效果,在提升节目收视率的同时,促进广播电视行业长期稳定地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