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21 13:05:3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实训课程总结,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相联系时,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
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概念是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空间形式或结构关系的特征概括,是对一类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的反映。掌握正确的数学概念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石,是培养数学能力的前提,是解答数学实际问题的重要条件。
数学概念一般都比较抽象,这与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构成了一大矛盾。传统的概念教学在方式上以“告诉”为主让学生“接受”新概念,置学生于被动地位,使思维呈依赖性。这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如何利用新课程理念来指导概念教学;如何把新课程理念内化,并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活动外化,展示出来;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形成概念,将枯燥的数学概念生动化、具体化,使学生易于接受;如何让学生在获得概念的同时还能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在实际教学中,我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对概念掌握的物点,进行了有选择地尝试、探索,发现运用以下策略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效果颇好。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现实情境,引入概念
概念是客观事物本质属性在人们头脑里的反映,是人们在实践中用科学方法从感觉到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的。
概念引入是否得法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与形成。由于小学生抽象思维差,生活经验少,如果教学中突兀、生硬地引入概念,学生大多会困惑、迷茫,难于接受,而丧失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好奇、好动、好直观形象思维的特点,投其所好,通过创设情境来引入概念,让学生在故事、游戏、悬念等情境中慢慢进入思维轨道,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可以这样进行:“同学们,我们平时所见的车轮都是什么样的?”学生会肯定地回答:“都是圆形的。”“方的行不行?”“那怎么行,方的怎么滚动啊?”“这样的行吗?”教师随手在黑板上画一椭圆形问。“也不行,颠得厉害。”教师再问:“为什么圆的就行了呢?”当学生积极思考时,教师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同时板书:圆的认识。这样,一石激起千层浪,课伊始,趣已生,短短几句话,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就调动起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动力,激起学生学习的情感,把学习的主动权留给了学生,使学生一上课就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用情境引入概念时也要注意从实际生活出发,寻找知识与经验的联系;要注意感知材料的典型性,所呈现的材料必须尽量突出概念的本质属性,尽量排除非本质属性的干扰。
二、加强实践探究,建构概念
数学新课程目标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和模仿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现代心理学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托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历验主动地加以建构。
数学概念的抽象性决定了学生要想获得正确的概念必须是一个主动、复杂的思维过程。教师并不能把现成的概念原封不动地、简单地“灌”或“塞”给学生;不能只重结论的记忆而忽视对概念的理解。在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探究与发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主动参与结论获得的过程
例如,在教学“5的认识”时,先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让学生从学具袋中拿出5根小棒、5个圆片,5个苹果、点出班上5个同学的名字;然后,让学生抛开小棒、苹果、人等具体的实物,找找生活中的5,5个手指,五角星有 5个角等,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使学生认识到凡是“5个东西”都可以用数字“5”来表示。接着通过从第5个、第5行、第5课等序数的意义加强学生对“5”的认识。最后让学生读写数字“5”,这样使学生把实物与数的认识联系起来,进而形成对数的感知和表象,建立起形象鲜明的数的概念。
三、借助生活经验,理解概念,
为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的含义,我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知识水平出发,为他们提供较多的具体事例,使他们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然后抽象出一般概念。
数学概念的抽象性决定了学生要想获得正确的概念必须是一个主动、复杂的思维过程。教师并不能把现成的概念原封不动地、简单地“灌”或“塞”给学生;不能只重结论的记忆而忽视对概念的理解。在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探究与发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主动。
在三年级教学三角形的特性时,可以让学生想想,在实际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地方用到了“三角形”?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畅所欲言情绪高涨,思维活跃,气氛热烈,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提出问题,自行车的三角架,支撑房顶的梁架,电线杆上的三角架等,它们为什么都要做成三角形的而不做成四边形的呢?刚才还热闹非凡的教室顿时安静下来,大部分学生都托腮冥想,陷入了思考,有一学生站起来打破了教室的宁静,“因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不容易变形”“三角形真的比四边形更稳定吗?”“用什么办法可以证明?”操作实验,这时学生的思维又活跃起来,纷纷借助学具进行对比实验,进而揭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性。这样,利用学生的生活实际和他们所熟悉的一些生活实际中的事物或事例,从中获得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引入概念,是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
在讲圆锥体积时,先用纸做了三个圆锥体和一圆柱体。其中一个圆锥体和圆柱等底等高;圆柱等底不等高;一个和圆柱等高不等底。然后把圆锥里盛满沙子(每个圆锥盛三次)倒入圆柱。这样学生就清楚地看到:三个圆锥体中,只有那个和圆柱体等底等高的圆锥体里的沙子三次正好填满圆柱体,其余两个不合适。接着再让学生思考,找圆柱和圆锥之间的关系,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动用已学过的圆柱体积的公式,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最后,给学生小结,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经过这样由浅入深的直观演示和讲解,既复习了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又学会了计算圆锥体积的方法,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了圆面积的计算公式,领悟到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丰富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他们体验到探究成功的乐趣
四、联系实际运用,拓展概念
回首这半年的教师培训,真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专家的教育教学理念、人格魅力和治学精神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中。特别是xx教授有关《寻找教师的职业幸福》的专题讲座,真是心生感慨,让我受益非浅,让我懂得从平常的工作中去体验幸福。我们老师面临着来自自身、学校、家庭、家长等各方面的压力,面对如此重大的压力,我们必须先学会爱自己,要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态。因为一个人的心理因素不仅影响到人的健康和寿命,还关系到人的成败。作为教师要学会调试自己的心理,同时还要学会与学生沟通,用阳光般的心态积极面对学生,才能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坚持读书,丰富自己的内涵。
任何人想发展都离不开书,读书的边界就是人生的边界。书籍可以让我们跨越时空与先哲进行精神对话。给我们培训的老师,几乎都谈到了这个问题。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要读教育教学方面的书,还要博览群书。不读书,如何更加深入地教学,如何在课堂上与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如何与时俱进地掌握教育教学的技巧?在培训中,我深感自己的差距与不足。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的给自己“充电”。我深感只有不断的充实自己,博览群书,授课时才能做到游刃有余,而不是照本宣科、索然无味。教学需要教师不断刷新,而不是复制。特别是现在的新教材新理念,为我们教师提供了更宽广的舞台,同时也对我们每位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更需要有创新的思想创新的理论。因此,以后要坚持读书,以丰富自己的内涵,让自己获得更好的发展。
三、要做创新型、研究型的教师
通过此次培训,我得以反思自我,寻找自己与“名教师”之间的距离。我经常会思考: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怎样做才能算是一位好的老师?怎样成为学生好的引导者?平时我们疲于应付日常教学,很多问题都没有认真去探究和思考,我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不足:
1.教--研分离。“教师在行动研究中成长”,要想成为一名教育科研专长骨干教师,光会教还不行,还得研。要朝着教育特长型发展,这就要求必须在一定行为规范的基础上,将自身调节机制放在教育活动的控制执行环节上。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要多做创新尝试,要多研究教育教学理论,以堆积、沉淀并吸收经验。通过此次培训使我认识到一个教师不仅要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还应该从经验型逐步向研究型转变,教育科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2、缺乏激情和创新。
通过此次培训,通过聆听各位专家的精彩讲座,通过与各学员的相互交流,我更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贫乏.我觉得自己太安于现状、自满自足多,紧迫感、危机感少;工作中容易被俗念束缚,惰性大,闯劲少;课堂上展示自己才华多,给学生参与的
随着国家对“普九”的纵深实行,学校的硬件设施已经达标了,但是,作为年轻的教师,在课改的浪潮中,保持与时俱进的觉悟,争取每一次学习培训机会给自己“充电”,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为改变山区落后的教育奉献一生。
二、专家兢兢业业、严谨治学的态度,辅导老师不迟辛劳的工作,令我钦佩不已 在这次培训中,专家们他们身上散发出治学严谨的态度、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是我今后工作学习的不竭源泉。他们对工作的极大热情,将永远激励着我。
三、培训对我观念上的冲击和冲击后的反思
通过观看专家制作的音视频资料、撰写的电子讲稿,各位同仁们在教学中的心得,使我思想又一次经过洗礼、心灵产生震撼、观念的革新。
如今,培训即将结束,在感叹时间过的太快,想学的东西太多的同时,所幸的是每一次活动都过的充实,聆听智者的教诲,参加伙伴们的探究„„收获颇丰!也让我反思到了自己平时的课堂教学,需要学习与改进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
四、培训内容丰富,紧扣学科特点,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此次培训,学习平台为我们展示了集体备课、培训感言、简报等,这些知识窗口,内容丰富、紧扣学科、见解精辟,给我 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两点不成熟的希望
网络课程培训模式作为一种远程教育方式,实际上同现实条件下教师与学员之间面对面的传统教育模式相比,在角色分工与设置上是一致的。区别在于网络课程培训模式是通过网络来虚拟出一个教学环境,让教师与学员以同等角色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而这个环境就是利用网络所创建出的虚拟班级。在这个虚拟班级中,和现实班级一样也需要设置不同的角色并进行分工,不同角色之间的互动交流是通过网络来进行传播的。对于一个虚拟班级来说,需要设置的角色有辅导教师、班主任和学员。在角色分工上辅导教师负责学习通知、讨论主题帖、评价学员回帖、布置作业、批改作业、给学员打分、及时评价学员的学习情况等。班主任根据辅导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每天检查班级学员的学习情况,催促学员完成辅导教师布置的任务,发现问题及时跟所在县市区的网络管理员联系,完成所在班级的班级简报,并解决学员在培训过程中遇到的平台使用上的技术问题。
如果一个区域有计划系统地进行网络课程培训的话,这时候培训规模就会较大、人数较多,为了更好地进行管理,就需要建立多个不同学科的虚拟班级,在角色设置上需要增加市级或者是县区级网络管理员。各县区网络管理员负责本地区的网络培训工作,完成培训平台人员的激活和班级的创建,组织对所在地区学员的网络培训平台的技术培训。培训开始后,定期检查各班学员的学习情况,并及时跟各班班主任进行沟通。
因此,网络课程培训模式的运作与管理必须做到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一个有效的管理网络,保证网络课程培训工作顺利进行。
二、制订网络课程培训模式中学员的学习计划
学员利用网络课程学习平台进行远程培训,首先需要阅读培训的教学内容。对于网络课程来说,教学内容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纸质的书本,而是通过网络课件的形式来实现的。通过在网络上浏览,根据教学要求制作的课件来完成本次培训所有教学内容的学习。课件的制作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图文并茂地展示教学内容,例如在其中穿插一些专家的视频讲座,往往会使学员受益匪浅。课件的浏览在程序上要引入考核机制,以确保每个学员的网络学习时间。学员的学习应在辅导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地进行,在网络环境下辅导教师把当前学习阶段的学习任务布置给学员,是通过在网络平台上学习通知的形式来完成的,辅导教师首先需要和学员一样先浏览完教学内容,然后再制订出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学员通过查看辅导教师的学习通知有计划地进行学习。
三、在网络课程培训模式中营造学习氛围
当老师布置的学习内容完成后,学员们势必会产生对当前所学内容的某些感触,也可能是对某个问题产生疑惑,这时候就需要为他们提供一个互相交流讨论的网络空间,这个网络空间可以通过一个类似于bbs的论坛来完成,通过这个班级论坛,班级的每个角色成员如学员、辅导教师、班主任都可以问题,并且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辅导教师可以对学员的回帖质量进行评价,把一些好的问题的回答设置为精华帖,让全区域的老师所共享。学员的发帖、回帖以及精华帖的数量同样引入考核机制,以鼓励学员们多思考、多讨论,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一个良好的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学习氛围。这个学习氛围创建得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要比现实环境中的学习讨论更加有效,因为它充分利用网络新课程的优势,具有更广阔的空间性和时间性,班级的所有成员都可以参与到学习讨论中来,丝毫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这在现实条件下很难得以实现。
四、网络课程培训模式下对学员学习情况的考核
1. 关于作业和文章抄袭,这是最令人头痛的问题。当我们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学习时,也提供了一些人弄虚作假抄袭敷衍的方便,这一行为如果蔓延将导致新课程培训流于形式,新课程改革走过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没有了意义。这个问题在我们的研修学习中已经提出,第六期课程简报上首席专家尹少淳教授指出:“作业问题上,我们鼓励做‘单独纹样’,不赞成搞‘二方连续纹样’。”而且专门聚焦作业问题呼吁大家抵制,但是问题屡禁不止,甚至有些愈演愈烈,乃至于最后一期简报还被抄袭问题困扰,引荐学员作业中也出现“二手货”,原作者出来讨还“清白”。
《怎样让美术学科受领导重视》的作者是张和平,而不是杨江红。望专家教授核对一下,给真正的作者一个清白。谢谢!
作业问题已经成为焦点问题,为此,我班昨天的简报也依此为焦点,大声疾呼学员深度学习,诚实作业。今天,看到我班的两篇作业终于走入专家们的视野,一来感谢各位专家对我班的鼓励,二来作为辅导老师的我,心情有所释然,我们的努力终有回报。深感这种喜悦来的太晚、太晚.......
职业院校的发展离不开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的人才培养模式,而人才培养关键是需要和现代制造业的技能人才接轨。当代社会的机电岗位并不是任何一个人都可以直接胜任的,公司在选拔技能人才时看重的是掌握技能的熟练程度,企业在人才招聘时往往看重的是专业技能技术水平,而不是天花乱坠的简历。
自机电综合实训课程开展以来,关于光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组装与调试,涵盖机电专业课程,要把这种“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应用于机电综合实训课程中,教师必须首先提高自我的学习意识,并推广于全校的师生。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和技能大赛的要求,对专业型人才进行分析、研究,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工学结合,让更多的机电专业学生融入此氛围,掌握更多的技能技术,也为将来胜任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机电综合实训课程“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内涵
通过所学专业的专业技术技能和现代制造业需求的技术融入进工学结合的实践项目中,通过对现代制造业的技术技能需要,根据其特有的属性,组织实现具有针对性和高度仿真性的实训项目,其内容包括:专业理论知识的培养、专业实践技能的操作、实践技能的训练和考核等。通过技能模拟实践的过程和结果,首先对学生进行技术技能操作理论知识和安全知识的考核,检验学生的专业认知能力和职业素养;其次对学生专业技术技能进行考核,检验学生的技能实践操作水平;再者是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成效进行考核,检验教师在实施过程中的成效,找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偏差与不足,及时进行补充和纠正;最后使教学实现“过程―结果―过程”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看到结果,在结果中优化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理论和技能的积极性和教师教学模式改革的主动性,真正做到企业实践和教学改革、工学结合相辅相成,促进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二、机电综合实训课程“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实施
根据我校实际,针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建设和特色,结合其所必须掌握的技术技能,通过企业生产实际和教学内容相结合,在上课过程中通过企业6S管理和现代制造业所需要的技术技能,使学生认识现代制造业所需的高技能人才,融入企业生产实践项目,合理安排上课,制定机电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方法,保证每个机电专业学生掌握专业技术技能,提升职业素质。同时设置一本校本教材与企业实践项目模拟相匹配,保证学生在五年的学习生涯中通过综合实训技能的学习,不断奋发前进,不断寻找自己的不足,形成你争我赶的学习氛围,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机电专业学生必须获得钳工、车工、数控、维修电工四个工种的技能等级证书。根据学生的特色制定不同工种的课程内容,每一个工种安排一学年的技能培训课程,让学生在五年学习生涯中,充分提高技能实践操作能力,做真正的技能型人才。针对维修电工高级工项目,PLC应用在本台设备中完成操作,并达到一定的技术技能水平。
在学习综合实训课程时,拓展专业技能培训,在企业生产实践模拟的项目上,根据技能竞赛的要求,适当加入培训内容中,让学生动手实践操作,通过校内技能学习平台,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首先要保证实训项目与企业生产实践项目相吻合,组织学生上好每一节实训课,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充分掌握自己所学的技术技能,所以需要教师安排实训项目的时候必须与企业实践项目接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学习和完善自己的技术技能水平,使自己不断提高。与此同时,教师必须安排好自己下企业实践的过程,到企业学习现代制造业所需求的技术技能,跟上当代企业生产的步伐,掌握好一系列的生产流程和工艺后,然后结合学校实际安排学生的内容进行不断的调整与完善。其次是安排校内和校外的技能拓展,在校内先把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训练扎实,然后让学生进入企业进行生产实际操作,向企业实践项目靠拢,实现教学内容和企业生产实践的有机融合,这能充分体现学生专业的技能综合能力和职业素质。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技能和素质的提高,大力开展与企业实践相对应的技能训练项目,保证学生学习内容与企业生产实践项目相结合。
健全训练机制,必须选择一位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老师担任技术指导顾问,在专业组里面选取有经验的老师加入这一队伍,通过老教师的出谋划策,不断提高专业平台的技能水平,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通过项目辅导和专项训练,学生不断提升自身水平。通过不断的竞争和竞赛,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保证学生训练的质量和难度,就需要老师的外援,与兄弟学校项目负责人共同钻研、探讨,争取更多的实现项目。
随着国家对传统书法文化的高度重视,中小学书法教育逐步走向规范,社会上书法展览、交流、培训、市场交易等书法文化现象异彩纷呈。社会对书法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艺术教育(书法方向)专业人才培养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走出校门,走进书法圣地,进行校外实训。艺术教育(书法方向)专业学生校外实训由书法文化考察课程承担,只有通过科学系统的校外实训,才能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所以要打破单一的课堂教学或随意性参观展览的实训方式,建立科学合理的校外实训体系,提高艺术教育(书法方向)学生的书法文化素养。
一、制定艺术教育(书法方向)学生校外实训的总体目标
书法教育专业学生校外实训的总体目标是通过“书法文化考察”课程校外实训学习,使学生在学习中国书法史以及不同书体技法的基础上,走出校园,通过参观书法文化遗存、书法展览以及与兄弟院校书法专业师生交流学习,亲身感受品味中国书法发展面貌及现状,开阔学生视野,寻求艺术灵感,为学生书法实践和未来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二、丰富艺术教育专业(书法方向)学生校外实训的形式和内容
(一)拓宽校外实训方式“书法文化考察”校外实训是为了让学生在校内学习中国书法文化知识及书写技能的基础上走出校园,走进书法文化古都、书法圣地,走近大自然,亲身感受艺术作品与文化遗址的魅力,加强对第一手材料的体验、感受和品味,促进对所学书本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根据书法文化考察课程要求,书法文化考察课程校外实训分为集中实训和分散实训两种方式。集中实训即选择恰当学期中恰当时间点集中一周时间进行较远距离的校外实训,它的好处是实训目的性强,实训效果比较理想,不足是需要付出较多精力、财力。分散实训即选择参观书法展览和博物馆等短时间较近距离的校外实训,它的好处是时间短,距离近,节省精力、财力,不足是实训效果较弱。两种形式结合进行,以集中实训为主,分散实训为辅,实训效果会更好。(二)实训地点选择及内容安排力求恰当丰富集中实训教学地点选择在书法圣地、文化古都、摩崖碑林是最恰当的。或陕西西安、或绍兴兰亭、或北京琉璃厂、或山东孔庙泰山等等,书法文化历史悠久、书法遗存丰富。在实训中,内容安排要力求丰富。通过参观博物馆、碑林、摩崖实训活动等,师生共同欣赏和品味书法文化遗存的第一手材料,感受传统书法文化的历史厚度;与当地院校书法专业师生进行学习交流,拓宽学生书法文化学习视野。游览相关文化名胜古迹,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修养。分散实训的地点根据当地书法活动、书法展览情况灵活选择,在参观书法展览的过程中,感受当今书法流行趋势,提高学生书法文化修养的时代感。
三、确保艺术教育(书法方向)学生校外实训安全顺利
安全顺利是完成艺术教育(书法方向)专业学生校外实训的重要保障。特别是集中校外实训,时间长、内容多,不但涉及丰富的书法专业内容设计,还包括用车、用餐、住宿等生活内容安排。只有每项工作严格按照教育主管部门的相关要求有条不紊地展开,才能安全顺利地完成校外实训任务,达到预期实训效果。做到校外实训行程有计划、校外实训申请审批规范、校外实训安全教育及预案落实到位、校外实训过程有条不紊。(一)实训行程计划清晰合理。根据选定的实训时间、实训地点、实训内容设计清晰合理的校外实训行程计划表,力求每项内容清晰、准确、详实。在实训过程中按照实训行程计划展开教学工作,遇有特殊情况灵活调整。(二)校外实训申请审批规范根据学生校外实训管理规定要求,依照工作流程规范,通过学院申请、学校同意、教育局审批等程序顺利完成后才能进行校外实训。艺术教育(书法方向)专业“书法文化考察”课程校外实训申请、审批的每个环节都非常重要,必须认真完成,确保校外实训工作按既定计划进行。(三)实训安全教育及教学安全应急预案落实到位校外实训安全教育及教学安全应急预案依托校外实训动员大会落实到位。参加校外实训动员大会的人员包括学院领导、校外实训指导教师、校外实训班级辅导员以及参加校外实训的全体同学。通过校外实训动员大会解读“书法文化考察”课程校外实训的根本目标和本次校外实训行程安排;进行相应的校外实训安全教育;讲解艺术教育(书法方向)专业校外实训教学安全应急预案,确保实训工作安全顺利。(四)校外实训过程有条不紊校外实训学院要成立领导小组,按照领导小组要求,实训学生分成实训小组,专任指导教师分别带领一个小组指导学生实训。集中实训需由学院领导带队,艺术教育(书法方向)专业专任老师任指导教师,参加集中实训的同学要严格按照校外实训计划行程和内容安排展开实训活动,不能随意更改实训计划行程和内容。遇到特殊情况,由带队领导、指导教师、同学代表共同研究,相应调整,并上报学院领导小组。确保实训过程有条不紊地进行,实训任务圆满完成。
导游业务作为旅游专业的核心课程,具有实践性和应用性强的特点。在该门课程的教学中,实训教学作为教学内容中的重要环节,要求教师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导游从业人员的任职要求,突出学生导游服务技能在旅游服务中的核心地位,以理论知识为基础,通过校内外模拟导游训练、实地实习训练等方式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和道德的培养。以下就导游业务课程的校内实训教学做探讨。
1.《导游业务》校内实训课程设计思路
以专业培养目标为指导,突出导游业务校内实训课程的教学特色与效果,将导游业务课程与《旅游学概论》、《旅游文化》、《旅行社经营管理》等旅游专业主要课程的有机联系,把理论知识通过实践转化成技能,从而培养学生综合的导游职业技能和素质,为适应任职岗位的需要、旅游业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围绕这一目标,结合课程特点,对导游业务课程校内外实践教学中的校内实训课程进行设计,强调“以师为导,以生为主”,通过行动导向法,以《导游业务》的主要内容为依托,使学生在模拟体验与交互实践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2.《导游业务》校内实训课程教学设计
2.1教学内容设计
依照课程设计思路,按照教学进度及课时安排,《导游业务》校内实训课程设计共分四个模块,36学时。其模块主要包括:采用项目教学法在导游模拟实训室进行训练、校园景观模拟讲解、校内导游常见及特殊问题的模拟训练、全国导游证应试模拟训练。
根据校内实训教学内容,本校“《导游业务》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课题组按照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编写了《校内实训手册》,对校内实训的内容、实训环节、规范、评分标准等作了相应的要求,设计多媒体课件及电子教案、汇编导游实务案例、对全国及重庆市导游大赛视频、实训录像等进行了归纳和整理,教学内容丰富,目的明确,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2教学组织与实施
在《导游业务》校内实训课程的组织和实施中,运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实验教学法等,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实训任务布置阶段。教师按照实训内容和要求,给学生布置实训任务。学生分组进行准备,指定一名组长,负责组内分工,各同学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实训任务。
第二阶段:实训进行阶段。教师说明实训内容及目的,学生进行实训。
第三阶段:实训结束阶段。学生互评、教师点评,总结实训经验。
以下以地陪迎接准备服务规程、校园导游讲解实训课程安排为例:
实训项目:地陪迎接准备
实训目的:地陪迎接服务在整个接待程序中至关重要,是实训者第一次和旅游者直接接触,这一阶段工作直接影响以后的接待工作。因此,实训者是让旅游团在迎接地点得到及时、热情而友好的接待,了解在当地参观游览活动的概况。
实训要求:
(1)熟悉迎接服务阶段的具体工作要求;
(2)培养热情、友好的服务态度
器具准备:接待计划、导游证、导游旗、接站牌
方法:
(1)教师示范讲解;
(2)学生分组演练;
(3)学生自评;
(4)教师讲评
操作步骤:
(1)准备所需物品,交代实训中的注意事项;
(2)实训开始
操作标准:参照地陪迎接准备环节及细节
实训总结:每组实训者认真总结本次实训的心得、体会,教师讲评
地陪迎接服务程序:确认旅游团所乘交通工具抵达的准确时间;与旅游车司机联系;再次核实旅游团抵达的准确时间;与行李员联系;持接站牌迎候旅游团;认找旅游团;核实实到人数;集中清点行李;登车;车内致欢迎词;调整时间;首次沿途导游;抵达饭店后的提醒工作;饭店入住。
实训项目:校园导游讲解实训课程安排
实训目的:通过对校园的现场导游讲解,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讲解技能、心理素质等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对母校的热爱之情。
讲解线路设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出合理的游览讲解路线
讲解方式:分段讲解
器具准备:便携式扩音器、导游旗
实训程序:
(1)校园导游词准备;(2)讲解人员安排;(3)学生现场讲解;(4)学生互评;(5)教师讲评
3.《导游业务》校内实训课程教学考核与评价
《导游业务》校内实训课程教学考核实行项目各项评分,按照评分标准,对照学习内容,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的程度,兼顾学生学习态度、知识掌握情况和能力的培养。
全国导游证应试模拟 1. 以全国导游证重庆地区考试范围为主要模拟内容,考察学生导游知识的掌握程度、应变能力、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抽签选中一套题,包括现场景区景点讲解、知识问答。现场景区景点讲解占65%,知识问答占30%,礼仪礼节占5%。 20分
《导游业务》校内实训课程是该课程的重要实践部分,教师与学生应当通过校内实训课程,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校外实训和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2.教师专业素质的结构教师的专业素质具有结构性特征。其结构素质包括教育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道德、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教育部2012年2月下发的《关于印发〈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通知〉》,其基本内容包括三个维度、十四个领域:三个维度是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分别对应的领域有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教育知识、学科知识、学科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教育教学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同时,每个领域都有具体的基本要求。
3.综合文科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模式设计应着眼于培养教师专业素质对于进行教师职前培养的综合文科教育专业,笔者认为,其课程教学模式的设计应着眼于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如综合文科学科知识与教育教学知识的积累、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能力的获取、教学实施及反思与发展的体验、教师专业情感与教育教学态度的养成等,为将来能够走上或适应中小学教师工作岗位做准备。
二、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1.改进学科课程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教师专业素质在培养学生的教师专业素质的课程目标下,依据学科课程的特点,专业任课教师探索和尝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人文社会科学概论课程的自学辅导式教学方法、政治经济学的案例教学法、自然地理学的直观教学和读图分析法、世界通史的探究式教学法、中学政史地教学论的项目实训教学法等,在此基础上,形成综合文科教育专业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其中,以教师专业能力培养为课程主要目标的是中学政史地教学论课程的项目实训四阶段教学模式。依据初中政史地教材内容体系与特点,我们分别将中学历史教学论、中学政治教学论、中学地理教学论课程设计为5~6个实训项目,并将课程理论内容融入贯穿到项目实训过程当中。该模式是把项目实训过程分为项目实训任务布置—实训准备—实训展示—总结提升四大阶段,指导学生完成项目实训的教学模式。第一阶段,项目实训任务布置。该阶段需教师组织,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每个项目需要有相关的理论做背景,均有教师素质训练的侧重点,需要任课教师做相关说明。如教学设计与模拟教学项目,往往侧重于教材内容的分析、教案的设计及教态的训练,需要任课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初中教材的内容结构,每一部分内容有什么特点,教学内容如何设计才能符合逻辑性,在此基础上怎样将教学内容呈现出来才能让学生接受,并将教学设计编写为教案,教案与教态有哪些要求以及注意事项等,必要时还要展示以往学生的模拟教学视频加以说明,之后布置该项目实训任务,发放项目实训指导书。第二阶段,实训准备。该阶段由项目实训小组长组织,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教学设计能力。事先将学生分为6人一个小组,每组准备一套该学科初中教材、配套教学参考书及课程标准,每个学生选择好内容,依据项目实训指导书的要求和课上所学内容,利用课下时间,研读教材、教参和课程标准,并查找相关资料,小组进行集体备课,做教学设计,编写教案,制作课件,小组长组织试讲、试评。第三阶段,实训展示。该阶段还是由项目实训小组长组织,其中一组在多媒体教室模拟教学、模拟说课或见习交流,教师全程跟随,适当评价,小组成员详细记录教学过程,依据评价标准评分,教师组织自评、互评。其他小组同时在微格教室模拟教学展示,同一小组成员记录、评分,小组长组织自评、互评。该阶段重点培养学生教学实施能力与教学评价能力。第四阶段,总结提升。各小组项目实训展示结束后,全体同学集中起来,由教师组织有针对性的总结,回放学生模拟教学录像视频或微格视频,指出存在的问题,学生反思、改进、提高。该模式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教师要有驾驭全程的组织指导能力。首先,需要教师依据初中教材的内容特点及课程教学目标,设计并确定实训项目,每个项目要有具体的实训指导方案;第二,教师要研读初中教材、教参、课程标准,并经常到中学听课,研究中学相应学科的教材、教法,以便对项目实训实施指导。我们有的任课教师有中学相应学科教学经历,运用该教学模式得心应手;第三,教师要结合学生的项目实训展示进行理论提升,需要精心筛选学生展示实例,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不仅要学生知道怎样做,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这样做。由于该模式各实训项目将课堂教学形式生动化,将实训任务布置、实训准备、实训展示、实训总结紧密衔接,将“全班”与“小组”“、小组”与“个体”有机结合,学生全程参与体验,既有现场指导,又有总结提高,体现了目前倡导的“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做一体化”的特点。并且,在中学政史地教学论项目实训教学模式的带动下,其他学科课程也依据课程的特点,设计1~2项实训项目,以培养学生的教师专业知识与教师专业技能。
2.形成实践课程体系,探索实践课程教学模式,提高学生教师专业素质本专业的实践课程包括教育见习、社会调查、综合技能训练与考核、教育实习等。2012年,结合《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我们对综合文科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实践课程课时有所增加,其中教育实习增加到480学时(14.5周),目前已形成学科课程项目实训教学、教育见习和社会调查、综合技能训练与考核、教育实习在时间上前后衔接,在内容上相互贯穿的实践课程体系,教学模式也为四阶段,即:课程实训奠基—教育见习(包括调查)感知—综合训练强化—实习体验。对于综合文科教育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对于学生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其操作过程及特点是:一是在时间安排上,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体现课程内容及课程目标的衔接性。在大二下学期配合教育学课程,安排1~2天的教育见习,初步感知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在大二结束后的假期,安排1周的社会调查,综合文科教育专业的内容是教育调查,进一步探讨中小学、教育问题;在大三上学期,配合中学政史地教学论,安排2天的教育见习,学生观摩优秀教师课堂教学,改进、教学设计、模拟教学及教学评价;大三下学期,首先安排4.5周的教师综合能力训练与考核,将教师的基本能力综合为几个大的项目,逐一训练,集中考核,考核合格,才具备实习资格。之后安排14.5周的教育实习,一般是8周的集中实习,统一组织到初中进行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实践。其余时间学生自主分散实习,进一步强化教师职业素质。二是在组织形式上,自大三上学期的教育见习始,对应中学政史地教学论课程,学生自主选择学科(历史、地理、政治任选其一),依据选择该学科的人数,再分成小组,分别配备指导老师全程跟踪指导,包括教育见习、综合能力训练与考核、教育实习、集中考核、总结交流。该模式以培养学生教师综合能力为主要任务,形成了从组织方法到组织形式都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体系。三是在管理方式上,采取系主任监督,教学主任主管协调,教研室主任落实,中学政史地教学论任课教师、初中学科教师协同具体指导的组织结构。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的作用,设置活动课程组长(由班长或学习委员担任)、学科组组长(由学科教学论成绩最优秀的学生担任)、学习小组长(小组推选)三级管理体系,负责活动课程的纪律、安全、活动项目的准备、练习、与指导教师沟通等工作,使各门活动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能够按计划有序、高效运行。由于学生自我管理与教师督促指导相结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各门实践课程教学效果非常好。四是在实践课程评价上,各门实践课程均制定了课程教学评价方案,采取综合评价的办法,实行校内指导教师评价、校外中学指导教师评价相结合。在评价形式上,实行书面评价与学生实践表现评价相结合,书面评价包括教育见习报告、教育调研报告、教学设计方案、教育实习参与活动的记录及教育实结的评价;在评价方法上,探索采用定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在评价内容上,不仅关注学生教师专业技能,还关注教师专业态度、教育教学反思等的考查。
这门课程是一门综合实训课,必须开在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最后一学期,是最后的专业核心课程,我校是高职院校,学生在校学习两年半,大三下半年去企业顶岗实习,所以我校把该门课程安排在大三第一学期的期末,是很合理的。
除了开设时间合理,前面的专业学习铺垫也很重要。首先,学生学习了《基础会计》、《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等专业基础课,还学习了《初级财务会计》、《企业纳税实务》、《成本会计》、《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报表编制与分析》等专业核心课程,这些课程的学习为最后的岗位综合实训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其次,各个岗位实训为该门课程提供了实践基础。学生在大二的时候,就已经进行了各项会计岗位的实践,比如《出纳岗位实训》、《涉税岗位实训》、《成本核算岗位实训》、《报表编制》等,所以,在打下良好的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来进行会计岗位的综合实训,保证了这门课程的学习质量,此外,我校还有一个特色实训项目就是“会计综合实训室”,学生一般在大二的时候,就会被安排到“实训室”去实习一周,“实训室”是模拟企业运行的,分不同的工作部门,学生可以百分百模拟企业工作环境,从开支票、盖章,到各部门之间传递原始单据,各位部门领导签章等企业日常与会计相关的工作情景,在实训室都会演练到,体会到,所以,有了这些理论和实践的基础,当学生拿到难度较大的该门课程的实训资料时,可谓轻车熟路,可以马上上手操作。
二、课程编排
以前课程开设科学、合理,学生基础好,上手快,并不代表学生可以毫不费力的把实训操作完,相反,学生依然觉得这套实训很有难度,原因是本套实训资料完全模拟一家中型制造业一个月的购进、生产、销售、利润分配、报表分析等业务,有些业务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而实训时间很短暂,可谓时间紧、任务重,所以这就要求任课老师带领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做好这套实训的指导,使学生把两年半的专业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融会贯通,解决企业真正的财务问题,为下学期去企业顶岗实习打下一个好的基础。那么如何编排该门课程呢,我总结了一下几点。
1、课程时间安排和教师指导学生人数的控制。我校会计系学生多,老师少,师资很紧张,所以该门课程只安排了两周,而且每名老师都指导100名以上学生,两周的时间,学生经常熬夜操作账目,而且每名老师指导学生数太多,根本照顾不到每名学生的情况,以至于一些跟不上进度的学生最后只好抄袭别的同学的账目,少了自己思考的步骤,这样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就大打折扣了,我认为要想真正发挥这门课程对学生的作用,课程时间安排最少三周,而且每名老师指导学生人数不能超过50人。
2、实训方法的设计。本套实训是模拟企业实际工作分角色的,分别是财务部、销售部、仓库等部门,每一个部门下设中层经理和基层员工,每一个业务都会涉及两到三个部门,按照实训要求,是要分角色操作的,可是分了角色,就会导致有的角色工作量非常大,有的角色工作量就相对少些,而且分了角色,每一名同学都无法完整的站在会计进行核算的角度进行凭证、账簿、报表的流程,这是一个很大的遗憾。所以针对这种矛盾,我采取了“先分散,后集中”的方法。具体说来,就是先拿出月初前几个案例,让学生分角色扮演不同岗位,然后再让每一名学生从头至尾把所有实训题目全部操作一遍。由于学生在大二的时候都去过我系的实训室进行过分角色扮演,所以这对他们并不是难事,而且进行的很顺利,学生经过几个业务的角色扮演,了解了这家企业的业务流程和内部控制流程,能够很快的熟悉了企业和企业的业务。经过一整天的角色扮演,后面就是每名学生重头至尾把该企业该月业务全部操作一遍,每个人都要建账、填制原始凭证、登记记账凭证、登日记账和明细账、登总账、对账和结账、编制报表、分析报表。经过这种“先分散、后集中”的方法,解决了上面说的矛盾,学生学习效果也很好。
3、在指导学生操作过程中,注意一定是教师指导,学生主体。每一个业务都是有学生先完成,教师可以针对共性的问题进行讲解,决不能不经学生思考,就先把每一个业务都讲解一遍,再让学生操作,这样学生少了思考分析的过程,对他们是一个很大的损失。
4、实训资料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经常是操作一段时间,就厌倦了,不想再做了,针对这个问题,我一般在中间穿插一些小插曲,比如放一些与会计有关的录像,比如点钞比赛等,或者让同学们练练数码字,相互比较、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