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年中总结模板(10篇)

时间:2022-02-12 17:43:4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康复年中总结,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康复年中总结

篇1

与同事沟通到位就可以省下很多时间,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差错事故;与病人及家属沟通好了就可以避免一些争吵与埋怨,做好护患之间的沟通还可以使我们的工作开展的更加顺利,患者做好配合,有利于自己的病情,也使我们工作起来更方便……

沟通真的很重要,不管你是干哪一行,你都避免不了要与别人接触,要与别人沟通。其实,只要我们与病人及家属做到一个很好的护患沟通,那么即使我们工作人员很少也可以避免每天早晨病人不停的催输液,打针,换液体,拔针,还可以避免病人和家属的不理解,不知道今天自己输了一些什么药,这些药都起什么作用,自己的病情到底是有好转还是恶化了,我想这样的情况肯定是有的,还有一些不必要的医疗纠纷,我认为这些都是因为没有做好沟通而导致的,而因为沟通不良所引起的事件又何止这些……

所以,我觉得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学习更多的沟通技巧与方法,我们护理工作者主要就是要做好与病人及家属之间的沟通,我们可以在不忙的时候去多转一转病房,与病人聊一聊,什么都可以,闲聊,但是一定要记住不要说漏了一些病人不可以知道的,其实在我实习时的一个科室我觉得做的很好,老师们每天早上一上班不是就去做晨间护理什么的,就是在我们医院所谓的专业老师们她们会在交班之前的这一段时间各自巡视自己所负责的病室,去跟病人问候一下啊什么的,每天早上如此。我觉得这也并不是一种刻意的一定要去与病人说点什么,一个笑容,一句问候就可以了……

沟通也不是一定就要用说的,可以是一个笑容,一句问候,倾听等等,只要我们能够与各个关系都达到和谐,不管用哪种方式应该都是可以的。

这只是我自己的一些看法,我现在也在慢慢的学着改变,我希望大家都能够做好沟通这个“活”,让我们自己为自己减少麻烦吧!我们护士的招牌动作不就是微笑吗,每天给病人一个微笑也是最好的沟通。

当然我们也应该做好我们自己的本职工作,不断学习相关的知识来充实自己,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加油啊,天使们!待每一位病人,护士是白衣天使,救死扶伤是我们工作职责,因此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我们与患者是两个地位平等的个体,只是社会分工的不同,对患者应象对待朋友亲人一样,为其创造整洁、舒适、安全、有序的诊疗环境,及时热情地接待患者,用同情和体恤的心去倾听他们的诉说,并尽量满足其提出的合理要求,施予人性化的医疗服务。

篇2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6-0106-02

在临床上,中风是较为严重的疾病,也是较为常见的疾病,其高发人群为老年和青年,严重的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除了需要对中风患者进行有效的临床治疗外,还需要进行科学的临床护理,确保患者更好的康复。因此,在本次的临床研究中,主要针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26例老年中风患者的护理不安全因素及其对策进行了临床研究,现将具体的研究过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9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老年中风患者126例,其中男60例,女66例,年龄52~75岁,平均(61.10±1.12)岁。60例男性患者年龄56~75岁,平均(60.10±1.02)岁。66例女性患者年龄52~72岁,平均(62.20±1.13)岁。126例老年中风患者病程在3~9个月,平均5个月。

1.2 方法

1.2.1 护理不安全因素 通过对126例老年中风患者的临床护理,发现有以下几个方面存在着不安全因素。(1)部分护理人员专科护理知识比较欠缺,部分护理人员由于参加工作时间或进入专科工作的时间较短,工作经验不足,对老年中风患者的病情变化不能及时的发现和做出反应,进而导致护理不安全因素的存在[1]。(2)护理人员缺乏护理安全意识,很多护理人员在护理的过程中,缺乏安全意识,无法在护理过程中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且采取防范措施解决,进而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如针对一些意识不清的患者没有严格翻身导致压疮发生,躁动的患者没有预见性的使用约束带,导致非计划性的拔管等。(3)缺乏与老年患者的沟通技巧。由于护理的对象是老年中风患者,这些患者在情绪上波动很大,或因脑部损伤反应慢、接收能力差,不愿或不能配合护理人员的护理等。而在这个时候,护理人员简单的认为我说过的话你就应该记得,不仔细了解患者的接受情况,导致患者发生跌倒、受伤等不良事件的发生,进而也影响到护理中的安全,不利于患者疾病的良好康复[2]。(4)环境方面的因素,如病房、走廊地面湿滑,浴室没有防滑垫等。

1.2.2 对策 针对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首先,由于护理人员专业护理知识的缺乏导致安全隐患,需要对护理人员进行专科的培训,进一步强化专科护理知识,规范护理操作等,在培训之后,还需要对护理人员进行考核,了解培训的效果[3]。其次,进一步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充分的讲解在针对老年中风患者的护理中容易出现哪些不安全事件,并且提醒护理人员在护理中进行注意,并且告诫护理人员在护理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及时的发现不安全因素,将危险消除在萌芽中,确保老年中风患者的生命安全[4]。再次,护理人员还应该学习相应的护患沟通技巧,及时的安慰老年患者的焦虑情绪,使其能够积极的配合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有助于患者更好的康复[5]。最后,加强人性化管理,及时改进配套设施,为这类患者提供安全的住院环境也能降低护理风险。

1.3 护理效果评定标准

对这126例老年中风患者在采取安全对策之前和之后分别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分为三项评定标准。非常满意:护理人员操作熟练,护理态度良好,与患者能够进行良好的沟通。基本满意:护理人员护理操作基本熟练,护理态度较好,与患者能够进行一定程度的沟通。不满意:护理人员操作不熟练,护理态度不好,与患者无法进行良好的沟通。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在采取安全对策之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明显高于采取安全对策之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在针对老年中风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其安全防护是否到位已成为当今评价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发挥人的能动作用,还要利用医院现有的各种资源建立防护措施,改善患者的住院环境,除了患者的自身因素,尽可能地避免其他环境问题对患者造成的损伤,重视老年患者的安全管理,并对患者的机体状况做出正确评估,尽可能地创造适合老年患者治疗和恢复的环境。另外,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还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的家属进行沟通,使患者的家属能了解患者疾病的情况和治疗的进展情况,并且要求患者家属积极的配合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更快更好的促进患者的康复[6]。(2)加强对患者安全防护知识的宣传,使患者能够了解如何更好的进行自我防护,确保自己的生命安全,更好的促进自身机体的良好恢复。患者的良好康复需要患者自身、患者家属、医院三方因素的共同努力,才能够确保患者的康复。

综上所述,在采取安全对策之前,126例老年中风患者对护理人员护理的总满意率为83.3%,在采取安全对策后,126例老年中风患者对护理人员护理的总满意率为99.2%。通过对老年中风患者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且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能够大大的提高护理的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刘桂琴.老年中风患者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1,12(4):121-122.

[2]郝桂兰.老年中风患者护理工作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 首都医药,2012,3(8):140-141.

[3]许倩茹,赖敏贞,黄秀凤.提高老年中风患者护理安全质量管理中的作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4(8):159-160.

[4] Wang J, Yin L, Han J. Nursing job insecurity and prevention [J].Jilin Medicine, 2013,24(1):104-105.

篇3

二、工作目标。

在对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区残联和卫生部门共同协作,制定和实施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为服务主体,对社区内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提供以医疗康复、知识普及、健康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康复服务计划。服务形式为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残疾人签定的“社区康复服务约定书”,实行每月一次上门服务,提供简易的健康体检和康复知识咨询,并指导残疾人进行生活技能、自理能力、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功能康复训练,为残疾人康复回归社会创造条件。

三、服务对象。

有康复需求的持证残疾人。

四、工作步骤。

㈠、准备阶段。(1月------3月)

1、开展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了解和掌握全区残疾人康复基本信息,为推进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提供依据。

2、通过二个试点镇工作情况的分析,制定实施方案,明确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制定工作目标、措施和方法。

㈡、实施阶段。(4月------11月)

1、组织培训,明确工作任务。

组建一支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好的社区医生和志愿者队伍,对他们进行上岗培训,使他们明确康复服务的对象、服务的内容及服务的要求。

2、签订协议,提供康复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残疾人签定康复服务协议,明确服务内容、时间、形式等,医生和志愿者要按照协议要求进行服务,做好服务记录。

3、制订标准,加强督促检查。

根据康复服务的内容,制定相应的服务标准,区卫生和残联等部门按标准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医生和志愿者的服务工作进行检查,使“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能正常、有序、稳步地开展。

㈢、总结阶段。(12月)

对实施“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进行总结。进一步完善服务的内容、标准、措施和做法。

五、时间节点。

1、__*年1月起__*、__*镇开展试点工作。

2、__*年3月--4月听取各方面对试点工作的意见,研究起草工作方案。

3、__*年4月召开区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会议,通报试点镇情况,讨论确定工作计划。

4、__*年6月份召开专题会议,在全区推开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

5、__*年12月份进行工作总结。

六、工作要求。

“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一项全新的工作,我们要在__*区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做到残联、卫生分工不分家,逐步形成区残联、区卫生局抓管理,基层残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抓落实,村、居委干部、社区医生抓实效,残疾人协会、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社区各界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

1、区残联、区卫生部门要加强协作,精心指导。一要根据上级要求和本区实际,研究起草“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的各类工作用表、评估验收标准。二要发挥区残疾人康复专家技术指导组的作用,加强对残疾人康复需求工作的指导和康复服务医生的业务培训,要求区对镇、镇对村进行层层培训。经过培训,建立一支素质好、技术稳定的社区康复服务员队伍,为残疾人提供集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于一体的社区服务。

2、基层残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紧密配合,形成合力。要依托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整合家庭资源、社区资源和社会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为广大残疾人提供就近就地、经济实用、覆盖面广的康复服务。

签约前基层残联要对残疾人家庭进行一次入户康复需求调查,摸清残疾人的家庭基本情况、健康状况、征求是否需要康复服务。

具体实施中残联、卫生要做到“五个定”即一定服务对象,凡居住在本行政区域的所有残疾人,包括三瘫一截病人、精神病人及重残人员;二定服务内容,对服务对象建立健康档案,对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落实社区医生进行康复指导;三定服务方式,采取上门服务方式,方便残疾人;四定服务时间,按照康复服务约定书实行每月一次上门服务,特殊情况随叫随到;五定服务人员,每个康复对象指定医生负责。

篇4

【中图分类号】R255.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2-0248-01

PDCA循环[1]系统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的一套广泛应用于质量管理的标准化、科学化循环体系,它反应了开展任何活动都必须遵循P(plan,计划)、D(do,实施)、C(check,检查)、A(action,总结)的一套工作程序,之所以将其称为PDCA循环,是因为这四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完结,而是要周而复始的进行,一个循环完了解决一部分问题,可能还有其他问题尚未解决,或又出现新的问题,再进行下一次循环。不断的改进,不断的提高。康复护理着重于自我护理,鼓励协同护理,即在病情允许的条件下,通过基本康复专业知识的导入,鼓励和帮助患者。减少其对家属和护理人员的依赖性,充分发挥其潜能,尽可能的使他们部分或全部照顾自己。一般的情况下,我科室在对中风恢复期病人入院后,责任护士对患者采用康复护理,效果不太满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科将PDCA循环系统应用于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62例中风恢复期病人的康复护理中,在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上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

1.1临床资料

62例中风恢复期患者均选自2012年8月~2013年8月我院针灸科住院患者,其中男性38例、女性24例;年龄38~75岁;病程3月~5年。

1.2诊断标准[2]:中风诊断标准:均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经过CT或MRI确诊为中风(脑出血或脑梗死),处于恢复期的病人。

1.3病例纳入标准:①符合中风诊断标准,CT或MRI结果阳性;②中风后病情平稳处于恢复期者;③年龄在38~75岁者;④住院患者;⑤知情同意者。

1.4病例排除标准:①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②不愿意接受本治疗者。

2 方法:

2.1评定内容:包括进食、洗澡、修饰、穿衣、大小便、上厕所、床椅转移,行走,上下楼梯。

2.2评定标准: Barthel指数评定等级法[3]。

2.3评定标准:分数无提高为无效,提高5-20分有效,大于20分显效[3]。

3 将PDCA循环系统应用于中风恢复期病人的康复护理中

3.1制定计划阶段(P)

3.1.1在患者刚入院时,分析患者的病情,用Barthel指数评定自理能力,确定康复护理的计划目标。

3.1.2拟定康复护理计划,分别针对病人的良姿位的摆放、进食、洗澡、修饰、穿衣、大小便、上厕所、床椅转移,行走,上下楼梯等方面进行计划。

3.1.3康复护理的形式,①首先对责任护士进行中风恢复期病人康复护理专业知识的培训,使责任护士了解康复护理方面的新动态,新进展,更好的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②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责任护士对自己所管患者的病情应该熟悉掌握,进行一对一式的康复护理。

3.2康复护理的实施(D)

3.2.1良姿位的摆放 上肢伸展位:包括肩、肘、腕、指关节的伸展。下肢屈曲位:髋和膝屈曲、踝关节中立以防止髋内外旋。

3.2.2进食:经常巡视病房,指导病人用餐。对于手和上肢功能处于Brunnstrom分级1-3级的患者鼓励用健手进食,Brunnstrom分级4-6级的患者鼓励用患手进食,提供的帮助有切割食物、固定碗和盘、创造进食环境、根据手功能状态适当改造餐具等,对于吞咽障碍患者进行吞咽技巧的灌输:如构音器官的运动、口鼻呼吸的分离、发声的练习等。

3.2.3洗澡:帮助患者学会单手操作拧毛巾和擦干后背部的水分。未避免滑到,可以在卫生间置放防滑垫。

3.2.4修饰:着重于洗脸、刷牙、梳头、剃须、电动剃刀和吹风机的插头练习。3.2.5穿衣:开衫的穿脱技巧为先穿患肢、后穿健肢:先脱健肢、后脱患肢。套头衫脱的时候先用健手在领口后捻住然后一点一点往后拉,全部捻住后把头退出。

3.2.6大小便:包括进厕大小便、自我清洁、整理衣裤、冲洗或倾倒便盆。尽量未操作轮椅的患者提供无障碍通道和提供卫生间内保护性装置。

3.2.7床--椅转移:教会轮椅的正确使用方法,轮椅与床或椅子的放置角度和位置。

3.2.8上下楼梯:为了练习上下楼梯的能力可以健腿先上、患腿先下。为了增强患腿的力量可以患腿先上、健腿先下。

3.2.9行走: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可以和康复治疗师一起进行平衡训练、坐站训练、患腿支撑训练、步行分解动作训练等。并告知支具的正确穿戴方法和使用中的注意事项等。

3.3效果评价检查阶段(C)

护士长每周对责任护士康复护理方面的有关知识进行询问,看是否熟练掌握,检查责任护士是不是在按照拟定的计划在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及康复指导,并对接受专业的康复护理后62例患者或者家属,询问其对责任护士的满意度,及意见和建议,并做好记录。

3.4总结阶段(A)

护士长将收集到的信息及时反馈给责任护士,对责任护士对康复护理方面知识的欠缺及问题,督促其进行再学习,并鼓励其多提问题,通过询问上级护士及查阅资料共同解决。对意见和建议,通过多与病人,病人家属、主管医生沟通,共同解决。

在一个月的运作中,每一轮护士长,责任护士通过认真总结经验,把好的措施坚持下来,并进一步完善,把不足之处编成新问题进入下一轮需要解决的问题中。

4结果

患者在接收PDCA循环系统在中风恢复期病人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一个月后,再次测量用Barthel指数来测量,48例患者Barthel指数上升大于20分,情绪得到了好转,增加了自己康复的信心,认为自己还有一些自理能力,更加的配合治疗和康复;9例患者Barthel指数上升在5-20分,为有效。5 例患者Barthel指数无提高,为无效,总有效率为91.9%。

5讨论

当今社会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脑血管意外的危险性也在不断增加,所以康复护理干预也是中风后遗症后期病人的一个治疗保证[4]。PDCA循环系统的特点是一环套一环的,环环相扣,通过循环,不断充实康复护理工作的内容,优化工作结构,保证了康复护理的连续性,提高了康复护理的质量,达到了需要的康复效果,同时也提高了对责任护士的满意度。当然在对这62例患者进行观察和比较发现患者的Barthel指数的提高,主要是在进食、洗澡、修饰、穿衣、和大小便方面,而在行走、转移和上下楼梯方面大部分患者提高有限。这可能还是与患者的年龄、病情、住院治疗的时间、康复治疗的强度、患者的配合度、物理治疗等方面有密切的关系。所以我们在评估制定计划的阶段,应该注重实际操作能力,充分了解患者的残存机能程度和范围,在总体康复治疗的计划下,结合护理工作的特点,针对性的采取康复护理,努力帮助患者重建身心平衡,最大限度地恢复其生活能力。在此过程中不断的发现新问题,不断的解决。因此,把PDCA循环模式引入康复护理中,使康复护理工作步入良性的循环轨道,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参考文献

[1]王仙园.现代护理管理学【M】.第11版.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0:135

篇5

2011年年终总结

专业知识、工作能力方面我认真学习科室文件书写规范,认真书写一般护理记录,危重护理记录及抢救记录。遵守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规章制度,牢记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三严(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方法)。护理部为了提高每位护士的理论和操作水平,每月进行理论及操作考试,对于自己的工作要高要求严标准。工作态度要端正,“医者父母心”,本人以千方百计解除病人的疾苦为己任。我希望所有的患者都能尽快的康复,于是每次当我进入病房时,我都利用有限的时间不遗余力的鼓励他们,耐心的帮他们了解疾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当看到病人康复时,觉得是非常幸福的事情。

当一个人,总想有完美表现的时候,要背负的就更多,责任这个无形的东西也就越重。像个鞭子一样,在身后催你前进。这1年来,徘徊过,彷徨过,甚至有很多时候有了问题,便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但一直有两个字支持着我,那就是坚持。我想无论任何人,在那样的状态下,所有的事,都要自己一个人面对和解决的时候,还有你必须面对和迎向根本摆脱不了的来自内心无形压力的时候,没有人会不得到锻炼,没有人会不成长。

护理事业是一项崇高而神圣的事业,我为自己是护士队伍中的一员而自豪。在今后工作中,我将加倍努力,为人类的护理事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在即将迎来的2011年,我会继续发扬我在过去的一年中的精神,做好我自己的工作,急病人之所急,为病人负责,绝对不要发生因为我的原因而使病人的病情恶化,我对自己的工作要做到绝对负责,这才是一名救死扶伤的好护士应该做的最起码的工作。人总是在不断成熟与长大,如果说昨天的自己还有那么些浮躁那么些飘摇,那今天的自己则更加成熟更加稳健,对护理工作也有了崭新的诠释,更加明白自己的职责和重担,也能更好更用心地为每一个病人服务

作为一名护士,我时刻的意识到我担子上的重任,我不会为医院抹黑,我只会来激励我更加努力的工作。在生活中我也是会严格要求自己,我相信我会做到!

2011度工作计划

首先感谢主任、护士长对我的信任并给我机会让我在护理组长的岗位上继续锻炼,在2011年中我有很多做得不够好的地方特别是在管理方面还有很多欠缺的地方,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自己能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学习,争取将工作干得更好,现将2011年工作计划归纳如下:

一、 主要工作目标

1、年护理事故发生率为零。

2、基础护理理论知识考核成绩平均分>90分。

3、护理技术操作考核成绩平均分>90分。

4、静脉穿刺成功率>90%。

5、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5%。

二、 保证措施:

1、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培训,使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及专业能力得到提高,每月组织一次业务培训,内容包括基础理论,专科护理,计划免疫知识,并进行培训后考核。多翻阅护理相关书籍,密切关注护理知识新动态。

2、加强护理专业技术操作培训,特别是留置针的使用,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做到胆大心细,克服心理障碍。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穿刺失败原因的讨论,请较有经验的护士讲授穿刺成功的经验。积极学习与护理相关的新业务新技术。

3、加强护理操作规范,实施流程化服务。严格无菌操作及查对制度,提高护理质量。

4、认真做好基础护理,使护理工作更加规范化。保持病床整洁,无异味,无污迹,物品摆设整齐规范,输液滴数与医嘱相符,勤巡视输液病人,善于观察病情,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篇6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2-0173-01

盆底康复治疗系非手术治疗包括盆底肌肉锻炼、盆底电刺激、膀胱训练。非手术治疗用于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治疗和手术治疗前后的辅助治疗。30%-60%的患者经非手术治疗能改善症状,并治愈轻度的压力性尿失禁。产后进行Kegel锻炼对产后尿失禁的妇女有所帮助。[1]

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指腹压突然增加导致的尿液不自主流出,但不是由逼尿肌收缩压或膀胱壁对尿液的张力压所引起。其特点是正常状态下无遗尿,而腹压突然增高是尿液自动流出。也称真性压力性尿失禁、张力性尿失禁、应力性尿失禁。2006年中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压力性尿失禁在成年女性的发生率为18.9%,是一个重要的卫生和社会问题。[2]

1 临床资料

患者30例,女性,年龄21-67岁,病程2个月-5年不等。患者有的表现为在大笑、咳嗽、打喷嚏等腹压增加时尿液不自主从尿道外口流出;严重者无腹压增加因素是也会发生上述症状;有的表现为尿频、尿急、急迫性尿失禁和排尿后膀胱区胀满感(患者主述经常被按尿路感染治疗无好转)。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用亲切的语言使病人体会到关爱,尿失禁造成身体的痛苦和生活的不便,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心里负担;尿失禁对患者的心理影响与年龄、病程、尿失禁严重程度有关。主要表现为紧张、焦虑及尴尬等不良情绪,患者逃避社交活动,不敢大笑,咳嗽和打喷嚏,内心非常痛苦,有自卑心理。[3]我们要耐心解释和安慰病人,指导家属关心、理解病人的感受,告诉病人及家属通过盆底康复治疗能治疗该病,让病人及家属树立治疗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早日康复。

2.2 鼓励病人多喝水:由于尿失禁,病人往往自己限制水量甚至不饮水,造成酸性尿液对皮肤的刺激更大。应向病人解释限制饮水的危害,并指出多饮水可以达到稀释尿液、自身冲洗膀胱的目的,从而减少酸性尿液对皮肤的刺激,缓解和预防外阴皮炎。一般每天的饮水量不少于3000ml。[4]

2.3 治疗前护理:首先做好病人的心里护理,取得病人及家属的配合;完成妇科检查、有无阴道炎的检查、压力性尿失禁的检查:让病人先憋尿,在膀胱截石位下咳嗽,如有尿液溢出,检查者用食、中两指分别置于尿道口两侧,稍加压再嘱病人咳嗽,如能控制尿液外溢,证明有压力性尿失禁。[5]

2.4 治疗中护理:盆底康复治疗是通过治疗机来进行的盆底电刺激、盆底肌肉锻炼、和膀胱训练等一系列的治疗锻炼方法从而取得恢复盆底组织肌力,治疗尿失禁的作用。因此在治疗中与病人做好交流和沟通,是整个盆底康复治疗的重点,要用病人能接受和理解的语言及动作指导病人正确领会治疗要领,做好配合才能达到治疗目的。治疗中有的病人会因为治疗不满意而失去信心,或担心新生儿的管理而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发生,我们就要耐心的做好其思想工作很好的完成治疗。

2.5 治疗结束后的指导:盆底康复治疗疗程结束的指导是确保患者做好自我观察、回来、按时复诊的重要内容之一[6]。预防和治疗腹压增加的疾病,避免重体力劳动,多进食水果和蔬菜,坚持加强盆底肌锻炼:紧缩和阴道肌肉收缩锻炼每日3次,每次15分钟,坚持定期随访。

参考文献

[1]谢幸苟文丽.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妇产科学》 :290.

[2]谢幸苟文丽.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妇产科学》 :290.

[3]李静,阎淑芹,王玲,等,20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围术期护理 [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3, 32 (1) : 108

篇7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sis the method and countermeasure for the training of the professional of Chinese medicine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in military sanatorium. Methods We take several methods, such aspost-training, mid-career studies, academic certificate-enhancing to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of the professional of Chinese medicine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ResultsThe cost on training and benefit were increases year by year during 2005 to 2007.Conclusion The professional of Chinese medicine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were the main component of professional staff, the training of them should be emphasize in sanatorium.

【Key words】 Professional of Chinese medicine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Sanatorium;Personnel training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医疗市场行业内部的竞争日趋激烈,人力资本的投入成为医疗行业竞争胜负的重要因素。近年来,疗养院普遍把体检保健、疾病康复、养生咨询等作为首选发展方向,中医中药其独到的保健康复效果在疗养院业务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凸显。如何加强中西医人才队伍的培养与使用,提高对外开放和在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形势的生存与发展,成为疗养院建设与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现将我院2004~2008年对中西医结合专业人员的培养及效益情况分析如下,希望为军队疗养院建设、合理利用卫生资源提供参考。

1基本情况

1.1人员基本情况2005~2007年我院中西医结合医务人员数量不断上升,到2008年,我院共有中西医结合医务人员16名,占现有医务人员的14.1%,与2004年的8人占8.9%相比,全院中西结合医务人员的比例增加5.2%;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有7人,与2004年相比增加5人;现高级技术职称人员5人,中级职称6人,初级职称5人,与2004年的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2人,初级职称4人比,人员数量增加,人才结构、人才梯次更加合理。

1.2中西医结合人员培训投入情况2005年以来,平均每年中西医结合专业人员外出进修2人、参加培训4人、参加学术会议10人,13篇,人均投入培训经费

1 200元,中西医结合岗位人均创收35.4万元;而2004年全年中西医结合专业人员外出进修1人,参加学术会议2人,4篇,人均投入培训经费560元,中西医结合岗位人均创收8.9万元。通过一系列的有计划、有目的的培训,提高了中西医结合医务人员的个人能力,发展了科室业务,提高了科室知名度,也给疗养院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1.32005~2007年中西医结合科室创收情况我院中西医结合岗位有中医科、康复科、理体疗科,采用药物、针灸、推拿、理疗、现代康复等手段,主要从事运动系统、心脑血管系统及神经系统疾病的中西医康复。2005~2007年,3个科室收治人次稳步上升。

2培养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2.1立足本职,开展岗位练兵围绕岗位职责,在医务人员中广泛开展业务训练活动,通过明确和细化中西医结合各类职别人员的工作标准,突出业务技能训练,使岗位练兵有目标,监督有依据,考核有标准。在拟订岗位练兵计划时,注重短期目标与长期规划相结合,注重理论学习和临床应用相结合。充分利用日常早交班、查房、病历讨论、临床带教等时机,严格落实训练计划,确保训练时间、人员、效果、内容四落实。实践证明,立足本职岗位开展训练,是不断提高医务人员履行岗位职责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能最大范围覆盖训练人群,是有力的训练手段之一。

2.2择优送学,培养技术骨干根据院明确的“强特康扩”的建院发展思路,我们把健康管理、专病疗养和疾病康复三个学科作为技术骨干培养的重点方向。在年度考评的基础上,选拔优秀中西医结合人员推荐参加军队、地方举办的骨干培训和学科带头人培养。积极鼓励中西医结合人员参加研究生考学。5年内,有2人取得博士学位,3人取得硕士学位,2人被推荐为军区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现在,这些同志都已经成为各科室的骨干力量,部分人员还引进了本专业新技术和新项目,如我院应用的Brunnstrom方法、Bobath 方法、Rood方法等较先进的运动疗法,在骨伤康复、心脑血管病康复及运动系统疾病康复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并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2.3医研并重,互相提升由于疗养院任务和服务保障对象的特殊性,高层次疗养技术和知识难以提升,临床实践机会少。按照医研并重、互相促进的思路,有效地解决了疗养院搞科研难的问题。针对部分医务人员科研意识不强的问题,我们建立了科研奖励机制,将个人的科研与医疗放在同等位置,凡是获得科技成果奖的科室和个人,不仅予以一定的奖励,还与职称评定、级别晋升、立功受奖等挂钩,目前,在我院技术人员中科研服务于临床、临床总结出科研的思路已经深入人心。

2.4名医帮带,搭建人才梯队为加强科研建设力量,吸引、保留中青年技术骨干,加快培养速度,进一步带动和提升中西医学科建设的质量和层次,按照“不为我所有、能为我所用”的原则,建立了特聘专家来院工作制度。现院区有特聘专家4名,定期来院交叉坐诊、教学查房,并对单位技术建设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帮助“顶层”设计,提出咨询意见和建议。同时,院区积极推荐优秀中青年技术骨干跟随特聘专家参与院外科研合作。通过系统性、长期性的有序培养,院区中西医结合科研课题立项逐年增加,去年有一项科研课题获得军队科技成果三等奖。

2.5合理安排经费,最大限度发挥训练效能我们在积极鼓励医务人员参加军地专业学习和申请基金课题的同时,制定了《参加学术活动规定》和《科研课题管理办法》,对项目、人员、经费使用等做了详细规定。外出参训的同志返院后安排科室或全院业务讲课,扩大学习效应。对立项的课题,定期进行审定,促进科研课题按期保质顺利结题。

3讨论

我院是一所以西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疗养院,经过多年建设,逐渐发展成为集康复与保健为一体的预防和康复疗养院。实践证明,中西医结合人员是疗养院专业技术队伍的重要组成。培养中西医结合专业人才是疗养院学科建设中人才储备的重点。在人才培养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3.1培养方向与目标必须以人为本要选择热爱军队疗养工作和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医务人员作为培养对象的首要条件,这是开展和搞好中西医结合工作的前提[1]。如果对军队疗养工作和中西医结合工作有模糊概念、缺乏主动学习的欲望和行动,就不能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创新突破的精神不足,就会造成卫生人才资源的浪费,就会阻碍中西医专业的学科建设。

3.2培养方向要与军队疗养院的总体建设目标相一致根据疗养院和科室建设目标,确定培养计划。要综合考虑学科建设中人才、设备、技术、编制设置等多重因素,确保培训内容、效果两落实。培养计划的制订力求详细、准确,在落实过程中,不要轻易改变计划内容,最大程度的保持培训的长期性和序贯性。

3.3中西医并重发展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源自循证医学,而循证医学的最主要措施就是大规模的前瞻性干预随机临床研究[2]。中医是祖国传统医药经验的积累和沉淀,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在于取两医之长、补两医之短。人体作为统一的有机体,病情的发生和转归不仅与各系统脏器有关,也与自然和社会有密切的联系。在临床实践中应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3],在对人体进行医疗干预时,必须根据个人的特点,选取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与手段。

3.4建规立制,善于引导激励要制定出激励其努力学习、刻苦钻研的保障措施[1]。规范考核机制,创造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可以极大地调动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由被动学变成主动学,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实践证明,良好的用人机制有力地促进了中西医结合人才的成长,目前,人才梯次合理,有比较充足的后备力量储备。现有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床位100张,学科带头人在军地有较高的知名度。

我院实践证明,立足现有,主动求变,采取针对性强的多种培训手段,可以有效地解决人才结构不合理、工作主动性不足、科研创新能力不强、适应新任务能力不完备等问题,达到优化干部队伍知识结构,强化中西医技术骨干队伍建设的目的。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大中西医结合人才的培养,加快医疗器械等配套设施的建设,不断提升我院中西医结合医疗服务水平,满足军队疗养员和地方康复保健人群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志深,于庆麟,崔东晖.培养中西医结合人才需考虑

的几个问题[J].中国卫生经济,1997,16(171):41

2黄绍烈,汤益明,徐炽度,等.中西医结合人才应具备的

素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5,13(1):40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0月-2011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其中观察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41岁;脑叶出血18例,脑梗死21例。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最大74岁,最小42岁;脑叶出血16例,脑梗死24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例、偏瘫原因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早期床边中西医综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总结护理体会。

1.2.1 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即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定时进行拍背、翻身的基础护理,预防患者发生褥疮等。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给予早期床边中西医综合康复护理。

1.2.2.1 西医的康复训练 对处于卧床期的患者进行上肢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掌关节等被动运动[1];对离床期的患者进行坐起、站立及平衡感等练习;对于步行期的患者进行行走等训练。

1.2.2.2 中医的按摩护理 每天两次对患者的偏瘫部位进行中医推拿按摩,可以明显增加患者的舒适感,同时防止肌肉的痉挛[2]。

1.2.2.3 心理护理 患者发生偏瘫后,由于生活的不方便极易造成心理上的影响,护理人员要和患者进行面对面的交谈,了解患者的顾虑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康复的信心,积极配合康复护理训练。

1.2.2.4 健康教育 给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偏瘫康复训练的知识,注意防止发生褥疮等并发症,对患者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如饮酒等对偏瘫康复的影响进行说明。

1.2.2.5 其他护理 对患者的饮食情况进行指导,建立营养食谱[3];对于出现便秘的患者指导其进行腹部按摩,并根据便秘的程度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1.3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1995年中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卒中的康复评定和治疗中的评定标准[4],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患者的协调运动恢复正常,可以独立进行运动,痉挛明显减轻;有效:患者的协调运动有所恢复,患者基本脱离了共同运动,痉挛有所减轻;无效:未达到显效和有效的标准。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两组间比较采用 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转贴于

2 结果

观察组显效15例,有效23例,无效2例,有效率95%;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17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62.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31.56,p<0.05)。详见表1。

3 讨论

针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早期床边中西医综合康复护理,可以使患者的康复速度加快,在康复护理中一定要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切勿急于求成[5-7]。对于患者的康复指导和护理帮助要有耐心和爱心,不要因为重复和疲惫对患者的康复护理产生厌烦心理;在护理时注意不要忽视常规褥疮等并发症的处理;当患者可以行走后,护理人员可以扶患者到室外进行练习,以循序渐进的原则尽量让患者达到可以自行缓慢行走的程度;在进行中医推拿、按摩时要注意手法的适中,避免过重或者不到位;对家属的健康教育十分重要,家属的护理配合对患者的康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认真进行指导;当患者出现不良情绪时,一定要注意对患者的情绪疏导,了解患者的真实想法,帮助其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宋俊花,李向录.8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床边中西医综合康复护理[j].中国科技信息,2004,18(4):32-32.

[2] 赵凤春,冀秀芳,裴磊.脑卒中偏瘫病人早期康复护理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02,16(4):194-196.

[3] 庞图娟.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护理体会[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4):14.

[4] 邹家莉,何维娜,杨燕.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中西医综合康复的护理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5):472-473.

[5] 葛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0,7(5):120-121.

篇9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31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120-02

脑中风患者进行治疗以后也会留有后遗症,比如说肢体障碍,认知障碍,言语障碍,情感障碍等,因此对脑中风后遗症患者进行肢体功能康复是很重要的,可以让患者肢体感觉功能得以恢复,同时减轻残疾、残疾带来的后果。本次研究将选取我院在2009年2月到2011年8月期间所收治的36例脑中风后遗症患者,对其进行肢体功能康复护理以后,取得了不错效果,具体内容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36例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14例,年龄在54到77岁之间。患者主要的表现是单侧肢体无力、行动不便、脚腿残疾,还有4例半身不遂患者。18例脑梗死,5例高血压,2例糖尿病,3例脑出血。

1.2 康复方法

1.2.1 针灸康复 取患者下肢的足三里、环跳、阳陵泉、昆仑,取上肢的外关、曲池、肩骼、手三里、合关,针灸患者患侧。

1.2.2 运动康复 根据患者情况,为患者制定训练计划,让患者适当的进行户外锻炼,比如说周一让患者坐在轮椅上进行篮球锻炼;周二组织台球比赛等,每次的活动之间控制在1小时以内,每天进行两次。有规律的运动能够提高患者康复信心,同时还可以改善患者体质[1],有助于患者尽快恢复肢体功能。

1.2.3 肢体功能锻炼 为半身不遂患者制定训练计划,因为此类患者不可以下床活动,因此只能在床上进行训练。护理人员可以指导患者进行站立等基本活动能力的练习,要从简到繁,每次训练20分钟,每天进行2次。

1.3 康复护理方法

1.3.1 心理护理 脑中风过程很迅速,通常患者会从正常人突然变成残疾人,由于突然的失去生活自理能力,那么患者就会出现沮丧、抑郁、悲观的心理,情绪也会喜怒无常,还有下患者过于忧虑、担心后遗症,因此就不愿与人接触,怕受到歧视,所以护理人员就要及时疏导患者不良心理,给予患者最大的安慰、鼓励,从而让患者能够积极的配合治疗、训练。

1.3.2 护理 让患者取健侧卧的,不让患者向后扭转,然后让患者尝试着取仰卧。患侧卧位,这样不断的变换,可以让患者肢体得以活动,让患者伸屈肌张力能够达到平衡[2],但是不能让患者长时间的保持一个姿势。与此同时,嘱咐患者和其家属,不要让患者取半坐位,防止让下肢受压而影响到恢复,患者家属可以对患者进行关节被动活动,为患者进行按摩,从而促进肢体血液循环。

1.3.3 饮食护理 为患者准备健康、营养的饮食方案,多让患者使用易消化、清淡的食物,比如说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少食盐,多喝水,不要使用肥甘、油腻、辛辣的食物,不能吸烟饮酒,从而加快患者恢复速度。

1.3.4 康复训练护理 在患者做站立平衡训练的时候,患者身体会前后倾斜、左右弯曲,这样就很容易滑倒,因此护理人员要从旁搀扶、指导,让患者能渐渐找到平衡感。在患者做迈步练习的时候,不要用力的牵拉患侧的上肢,因此恢复上肢要比恢复下肢困难,如果出现了肩关节紧张性肌肉拉伤,那么就会严重影响到日后恢复。在患者做登梯练习的时候,要让患者把住栏杆的一侧,避免跌倒[3]。

2 结 果

本次研究的36例患者,20例可从事社会活动,现已回到工作岗位;11例能够自理,但是还不能继续工作;5例生活要由他人照料,生活不能完全自理。

3 讨 论

脑中风的康复过程比较缓慢,有个别患者可能终身都不会完全恢复。对于脑中风有肢体障碍的患者而言,康复护理是一个很重要、有效的手段,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残疾的程度,让患者能够逐渐恢复正常生活、工作。有研究表示,对脑中风后遗症患者尽早进行康复训练,可以有效的改善、提高患者肢体肌力,所以对脑中风后遗症患者要尽早的进行康复护理,通常都是在发病前后3个月内进行康复护理,因此在三个月以后,患侧关节就会发生挛缩,肢体强直,这是如果建立了错误运动模式,那么就很难进行纠正、调整。通过本次研究证明,对脑中风后遗症患者尽早肢体功能康复护理是很重要也是很有效的,因此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篇10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与方法  48例观察病例来源于2009年8月―2010年8月在门诊及住院诊疗VD患者,按顺序随机将48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8例,其中男15例女13例,年龄在60岁到80岁之间,平均年龄68.2岁;病程1-2年的18例,2年以上的10例,脑CT显示多发性梗塞23例,皮脂下动脉硬化脑病5例。对照组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60-78岁,平均64岁;病程1-2年15例,脑CT多发性梗塞16例,皮脂下动脉硬化4例,两种资料病程表现等方面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2002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血管性痴呆诊断标准草案要点如下。

         1.2.1临床很可能为血管性痴呆  (1)痴呆符合DSM-IV-R的诊断标准;(2)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支持;(3)痴呆与脑血管病密切相关,痴呆发生于卒中后3个月内,并持续6个月以上;或认知功能障碍突然加重、或波动、或呈阶梯样逐渐进展;(4)支持血管性痴呆诊断:①认知功能损害的不均匀性(斑块状损害);②人格相对完整;③病程波动,有多次脑卒中史;④可呈现步态障碍、假性球麻痹等体征;⑤存在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1.2.2可能为血管性痴呆  (1)符合上述痴呆的诊断;(2)有脑血管病和局灶性神经系统体征;(3)痴呆和脑血管病可能有关,但在时间或影像学方面证据不足。

         1.2.3确诊血管性痴呆  临床诊断为很可能或可能的血管性痴呆,并由尸检或活检证实不含超过年龄相关的神经元纤维缠结(NFTs)和老年斑(SP)数,以及其他变性疾患组织学特征。

         1.2.4排除性诊断(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痴呆)  (1)意识障碍;(2)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所致的痴呆(如阿尔茨海默病等);(3)全身性疾病引起的痴呆;(4)精神疾病(抑郁症等)。

         1.3治疗方法  治疗组的患者给予综合康复治疗,包括营养神经的药吡拉西坦0.4一天三次、头皮针刺激、穴位注射、运动疗法,并注重平衡练习;行走练习;认知训练;语言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的药物吡拉西坦0.4一天三次,口服胞二磷胆碱0.5入液静滴。

         1.4观察项目  两组分别观察治疗前后痴呆症状变化智能量表变化,采用MMSE智能表进行性认知功能评价;用ADL量表监测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1.5统计学方法  所有记量资料用s表示治疗前后各指标采用配对设计均数比较的t检验,疗效比较采用以P>0.05为显著性差异,P>0.01为低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疗效标准  本研究参照1995年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所治疗痴呆症所治定的标准》。

         2.2临床控制  主要症状基本恢复正常,定向健全,回答问题正确,生活自理能力正常,恢复一般的社会活动,MMSE参考指标接近满分。显效:主要症状部分恢复正常,定向基本健全,回答问题基本正确,一般生活可自理;有效:主要精神症状有所减轻或部分消失,生活基本自理,回答问题基本正确,但反应迟钝智力及人格仍有障碍;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或治疗前后各症状无变化者。

         两组疗效的比较:治疗组28例临床控制,有效2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9%;对照组临床控制,有效13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65%(P>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