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05 18:52:2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变电所实训总结,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论文摘要:介绍了西南交通大学建成的教学用模拟变电所实训基地的结构、功能、特点、实践项目。使用表明,该基地具有国内领先技术水平,完善的教学、培训和科研的综合功能。由于采用最新的远程监控技术,该变电所可作为目前铁路牵引变电所技术改造的参考。
0引言
西南交通大学有部分直接服务于铁路现代化建设的专业,其中“铁道电气化”专业作为教育部、铁道部的重点特色专业而一直受到重视。
分布于铁路沿线的牵引变电所,是电气化铁道供电的枢纽。随着我国电气化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变电所综合自动化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从事牵引变电所设计、运行、管理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数量增加,同时对其掌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特别是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教学环节中,应加强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的培养。在教育部“示范性教学实践基地”基金支持下,2002年西南交大在峨眉校区建成一座集教学、实习、培训和科研为一体的模拟变电所实训基地。
1模拟变电所简介
我校模拟变电所分为两期建成:
I期是与实际变电所相同的开关控制屏柜和继电保护屏柜、中央控制盘、交直流电源盘、以及自行设计的模拟负载电量和故障盘。如图1所示。
Ⅱ期是模拟一段地方电力网或电气化铁路的环境下,一个调度中心使用远动监控系统控制的五个变电所,图2是这五个模拟变电所的一次接线图。该项目综合了地方与铁路、不同主变、不同接线类型的各种变电所,且负载的大小和相位均可调节,其中S”模拟变电所采用了WBH-891型电铁主变微机保护装置、WKH-891型电铁馈线微机保护装置、DQWC-03牵引变电所二次设备测试系统。
模拟变电所中被监控设备的位置状态信号、保护动作信号、预告信号、事故信号等遥信信号通过电缆与RTU (Remote Terminal Unit远方终端)的开关量输人/输出模块相连接,电流、电压等遥测信号将通过信号变送器柜,输人RTU的模拟量输人模块;控制中心下发的遥控命令,通过以太网传输,实现遥信、遥测、遥控的功能。远动监控系统结构图如图3所示。RTU是采用施耐德电气公司的PLC系列中模块式结构的Momentum,其编程软件Con-cept是一个基于Microsoft Windows环境的编程软件套件,具有很强的设计性、可扩展性;主站组态软件iFix支持工业标准,具有开放性、可组态性、兼容性及可开发性。
为了比较和研究,我系的教师正在进行一系列的科研开发,其目标是在模拟变电所二次系统中采用测控、保护一体化的分布式控制系统(DCS)实现变电所自动化管理,其结构图如图4。
2教学实践基地的开发
1)校内学生及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可对照变电所各种屏柜,提高阅读二次系统接线图、安装施工图的能力,通过开闭操作、设置故障等项目的训练,可以培养他们对现场运行中出现的故障的分析和处理能力,包括一次设备的故障范围的判断、二次系统的故障判断、查找和处理。
2)变电所基本电器及二次接线方面实训项目n个。如断路器结构、原理;断路器参数的测量与调整;变电所二次接线、电缆的数字编号法以及“相对标志法”的识别;二次接线盘后安装图及实际安装技术;变压器控制、保护盘结构、接线、检测、调试及整套保护联动实验(包括整定计算);在以上各盘设置不同故障(可达几百种)练习查找及消除故障的方法等。
3)运动系统遥测、遥信信号源接线的校正及采集的遥测量的精度实验。
4)利用便携式计算机对遥控设备进行合、分实验,让学生了解远动系统是如何驱动被控设备动作。
5)利用一般的浏览器访问各RTU中PLC的网页,实时了解该PLC的运行、通信等状态的实验。
6)上位机各种功能的校核实验。通过该实验让学生了解调度员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iFix软件的各种功能的使用,从而对远动系统有更深层的了解。
7)利用组态软件Concept对PLC进行配置,使学生熟练掌握利用Concept按照所用的PLC型号及设计要求对PLC进行配置;利用Concept对PLC遥控、遥信和遥测功能的编程,使学生熟练掌握Concept编程方法。
8)自动化组态软件iFix系统的安装,熟悉掌握iFix系统软件的运行环境及其安装过程。
9)通过在iFix系统新增6#模拟变电所的实验,使学生了解iFix系统的可组态性及可扩展性。
10)进行继电保护单体测试及数据管理。
11)进行继电保护盘上测试及数据管理。
12)微机保护装置的调试与特性实验。
3实践意义
模拟变电所实训基地自1998年投入使用后,至今已连续培训了五届毕业生和一批现场工程技术人员,经总结,其实践意义在于:
1)为学生提供专业技能训练的条件与场所。能完成供变电工程、继电保护、变电所二次接线、微机监控技术等几乎全部专业课程的大量综合性实验,以及电气设备的实际操作技能、检修调试技术、查找故障及排除方法的实际训练。而且充分利用学校具有的学科优势,以模拟变电所为基地,配合学生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学习,开发如电工理论、电气装备、自动化、计算机应用、网络与通讯等领域的多个应用性、研究性实验;同时由于人员和设备的集中,能够按项目组织学生进行综合性实训,尽可能使学生参与以教师为主导的科研活动。
2)对于现场技术和施工人员,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能阅读二次回路图纸、熟练地掌握接线、配线工艺,能查找和处理运行故障和设计缺陷。通过实地培训,能大大的提高他们的读图、判断、查找、处理故障的能力。该基地于2000年为乐山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培训和考核职工283人,取得良好的效果。
3)目前西南地区铁路已完全实现电气化,全区拥有牵引变电所200多座,其中大都为上世纪70~80年代所建,技术水平落后。而我校模拟变电所实训基地的建成,对其技术改造具有借鉴的意义,在应用新技术、新设备和进行技术创新方面起到示范的作用。
关键词:工作过程;牵引变电所;课程设计
Key words: working process;traction substations;course design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2-0269-02
0引言
《牵引变电所》是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授课72学时,2周实训,内容包含开关电器、操动机构、互感器、电气主接线、高压配电装置、接地装置、二次接线装置、直流操作电源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设备的维护和电气设备选择原则方法。内容繁多,课时数少;其特点是既有理论性较强的内容,也有部分实践性较强的内容,教学难度大,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对教师也有较高的要求。几年以来,我们虽然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做了一些改进,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学生的技能素养和岗位适应能力已达不到企业的要求。基于工作过程的《牵引变电所的运营与维护》课程设计,将从根本上打破传统的学科教学体系,重构以工作过程为目的的行动体系,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教、学、做”一体化,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1基于工作过程的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思路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强调职业工作的整体性,强调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培养与专业能力的培养融为一体,强调工作过程的完整性。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结合电气化铁路和我院的实际情况,设计了基于工作过程的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基本思路。
1.1 开发与设计思想
1.1.1 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相关的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每个项目的学习都按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的活动进行,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
1.1.2 教学过程中,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1.1.3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1.2 开发流程开发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必须要对工作过程有全面的了解和分析,按照工作过程的实际需要设计、组织和实施课程,突出工作过程在课程框架中的主导地位,尽早让学生进入工作实践,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逐步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
1.2.1 调查分析,确定岗位群及职业综合能力要求。通过到企业走访及问卷调查、与企业专家座谈、同行业专家和同类高职院校的骨干教师交流、毕业生的跟踪调查等方式,进行市场调研,共同分析确定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在市场中的岗位(群)需求与所必备的知识、能力和职业素质。确定了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的岗位分为变电值班员、接触网工、电力调度员、变电设备安装工、变电检修工、电气试验工和二次安装工。
1.2.2 根据不同工种的工作任务,确定典型工作任务。
1.2.3 按照不同的归类原则,由典型工作任务转换到不同的行动领域,分别为牵引变电所值班、牵引变电所设备检修与维护、接触网检修与维护、牵引变电所高压电气设备试验的组织与实施、牵引供电系统的监测与保护、牵引供电系统的事故处理、牵引变电所的施工和变配电所的运营、维护和检修八个行动领域。
1.2.4 确定行动领域后,再对不同的行动领域进行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分析。
1.2.5 按照教学论要求,将行动领域归纳到适合职业院校的学习领域中。将八个行动领域归纳为七个学习领域,分别为牵引变电所运营和维护、接触网维护与检修、高压电气设备测试与防护、牵引供电系统的监控与保护、牵引供电系统的安全运行、牵引变电所的施工和变配电所的运营、维护和检修。
1.2.6 设计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的学习情境总表。如表1
1.2.7 专业教学计划的设计。
2《牵引变电所运营与维护》课程方案设计
在调研的基础上,根据确定的职业综合能力要求,提炼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课程的学习领域目标;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研究确定课程内容,设计课程学习情境。
①岗位描述,如表2。
②制定课程标准。
③学习情境设计,如表3。
④进行学习情境描述。
⑤教学组织,采用引导文教学。
⑥进行教学评估,采取自评、互评和教师评分三结合方式进行。
⑦注重过程考核,每进行一个学习情境的学习,都有相应的评估和考核方式,最后结合结果考核,评定成绩。
3结语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课程体系,通过现场调研,确定职业岗位,依据岗位群的主要工作过程,总结出若干典型工作任务。再从典型工作任务中分析岗位应具有的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根据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行动领域,再将行动领域转化为可以进行教学实施的学习领域,从而构建完整的专业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确定牵引变电所运营与维护的学习情境,学习情境描述及引导文教学,满足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所要求的课程内容,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今后将要做什么工作,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准备了充分的条件。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林培玲(1968-),女,福建惠安人,福建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电力工程系,高级讲师;陈群(1969-),女,福建厦门人,福建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电力工程系,高级讲师。(福建?泉州?362000)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1-0064-02
“发电厂变电所电气设备”是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的主干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发电厂、变电所一次系统及二次系统的基本知识,这些知识是电气运行及检修人员必备的专业知识。该课程在专业教学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其后续课程“继电保护”、“高电压技术”、“电力系统分析”、“电气运行”、“安全用电”等主干专业课必备的基础知识,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具有涉及的知识面广、内容繁杂、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特点。由于现在各高职院校的教育强调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大量缩减了理论课时。由此,结合该课程的特点,笔者从多年的教学中总结了几点优化该课程教学的体会,供大家参考。
一、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它确立了整个教学活动的方向。学生在学习该课程后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知识性目标
要求学生能够熟悉发电厂变电所各种高低压电气设备,包括其功能、结构、工作原理、技术参数,掌握发电厂、变电所一次回路及二次回路的基本知识。
2.能力性目标
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要求学生具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处理实际现场问题的初步能力。
3.思想性目标
培养学生持续学习的能力、严格踏实的学习态度、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培养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为日后踏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吃透教材
吃透教材,就是对教材从熟悉到分析再到处理的一个全过程,也就是一个深入研究教材,精选教学内容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的实施中,应注意考虑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以就业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目标”是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高素质的应用技能型人才是其培养的宗旨。因此,首先应根据专业特点、行业调研进行岗位需求分析,对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的学生而言,今后的岗位需求是面向各类发电厂、各级供电局和电力公司、各大中型工矿企业用电部门的电气运行、电气检修与安装、电气试验、电气设计,以任务驱动,实际岗位能力牵引深入研究教材,精选教学内容可缩短理论与实际工作的差距,使学习知识与社会需求直接挂钩,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工作的适应性。另一方面,针对本专业的教学计划中融入的实践项目,如电气检修实训、变电站仿真实训、电气运行实训以及电气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等,这些实训项目均是本课程理论教学的扩展与延伸,因此必须深入研究教材,精选教学内容以保证与这些教学环节的无缝衔接与紧密配合。
三、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发电厂变电所电气设备”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多样而丰富的,教学过程中应选择和交替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并使它们有效地配合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1.现场教学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在授课过程中,笔者会根据教学内容及进度,不定期地组织学生到发电厂或变电所现场参观学习。在生产现场由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为学生进行现场教学,提高他们的感性认识。例如上完了电气一次主接线及配电装置后,在下厂参观之前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在参观时找到问题的答案,避免参观时走马观花,一无所获。在参观完后,要求学生们能说明其电气一次主接线的型式、配电装置的布置、主要设备的种类、型号等,并要求他们能绘制出该电气一次接线图,分析该接线方式的特点,评价其优缺点等。现场教学能使学生在真实的现场环境中获得了理实一体的学习体验,实现了与电力企业的零距离对接。
2.仿真教学
220kV变电站仿真实训室弥补了到生产现场只能眼观而不能手动的不足。如在电气主接线这一章节中,要讲解出线断路器的旁代、倒母等倒闸操作过程时,把这些内容放在仿真实训室进行,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图形化界面显示,将现场的操作过程真实地展现给学生,让学生们能够切身感受到现场工作气氛,使教学过程更具有实效性,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了更好地适应岗位技能的教学需求,在讲解操作过程中,还将今后电气运行人员应掌握的操作票、设备双重编号规则、操作规程、职业规范、安全意识等纳入教学内容中,使学生们对今后所从事的工作有更多更具体的了解,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3.案例法教学
在课程设计这一环节,首先会精选实际工程案例,给学生们详细解读工程设计图纸和方案说明,让学生们对电气部分的设计、技术指标、行业标准、规程规范等有一个直观和感性认识,以此加强学生们读图、识图、绘图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运用图纸解决现场问题的职业能力。
4.多媒体教学
中图分类号:U66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变电运行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行业,在这个行业中有技术性很强很复杂的东西,也有技术性很弱很琐碎的事情要把变电运行工作做好,不管技术性强的,还是很弱很琐碎的事情都不能马虎。因为每个方面都是我们安全运行的保障往往是一些细小的东西没有做好,便潜伏了隐患,最终酿成事故。
近年来国民经济发展迅猛,电能供需矛盾日趋突出,变电所数量增长迅速,变电运行人员日趋紧张,为解决运行人员不足的矛盾,通过变电所无人值班改造和彻底调整变电运行模式,不仅达到了减人增效的目的,而且规范了运行管理,提高了生产效率,为变电运行模式的优化提供了很好的实践经验。
1、变电运行模式
变电运行的主要任务是电力设备的运行操作和维护管理工作 其特点是维护的设备多,出现异常和障碍的机率大;工作繁琐乏味,容易造成人员思想上的松懈;人员较为分散难于集中管理。一旦发生变电事故,轻则造成经济上的损失,重则危及电网设备和人身的安全,甚至会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影响社会的稳定。每个值班员是保证电网安全运行稳定运行和经济运行的直接执行者。随着电网技术的发展,变电站应用了大量的新设备及装置,运行人员急需了解它们的内部结构原理操作和检修方法等深层次的知识,以满足运行高标准要求。因此,加强变电运行管理,提高变电运行管理水平是很有必要的。
无人值班变电所是变电所一种先进的运行管理模式,以提高变电所设备可靠性和基础自动化为前提,借助微机远动技术,由远方值班员取代变电所现场值班员,实施对变电所设备运行的有效控制和管理目前随着高科技的发展,无人值班变电所已成为趋势但要真正做到安全运行,无人值班管理已成为关键问题。
正确理解“无人值班变电所”,无人值班变电所是一种先进的运行管理模式并不是不需要任何技术措施的无人管理,相反而是更需要充实训练有素的高素质人员,利用先进的设备,互相协调共同搞好管理工作,以达到减人增效的目的。
就现实来说,有些改造后的变电所,从安全角度看,一些具体操作必须有人员到现场,再说有些设备隐患并不能通过自动化系统完全显示出来,为此必须配备人员在场。
明确运行管理的职责分工。责任不明确就易形成无人负责的局面,我们真正做到了职责分明、政策合理、协调配合共同搞好运行管理的目的。
2、变电运行管理
2.1明确运行管理的职责分工
根据已运行的无人值班变电所的运行管理方式,原变电值班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运行监视抄表记录和断路器操作,由调度运行值班员通过远动自动化实施;一部分为设备巡视运行维护隔离开关操作安全措施和事故处理,由新成立的操作队到现场实施。
2.2建立行之有效的运行管理制度
2.2.1岗位责任制
运行值班员、操作队队员、电气检修班成员及通信自动化维护人员必须遵照执行各自的岗位责任制度,做到分工清楚、责任明确。
2.2.2设备专责制
无人值班变电所的一、二次电气设备,通信和远动设备均需专人维护并填写记录。
2.2.3运行值班制和交接班制
运行值班员实行二班制或三班制,一般应禁止连班工作交接班。应准时、认真、前后衔
接、手续清楚、责任明确。
2.3加强变电运行技术维护管理
技术管理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保证安全经济运行和人身安全。《电业安全工作规程》是多年来经验与教训的总结,尤其对于两票三制(工作票、操作票、工作许可制度、工作监护制度、工作间断转移和终结制度)必须认真贯彻执行。
做好设备台账、缺陷记录、检修记录、大修周期等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加强维护,发现问题及时、准确、迅速地排除设备故障。
3、变电安全运行
电力系统由发电厂、输电、变电、配电和用户等几个部分组成。变电站是联系发电厂和用户的中间环节,起着变换和分配电能的重要作用,它的安全经济运行对电力系统有着重大的影响,与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因此,搞好变电站的安全运行工作对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有着深远的意义。
变电运行班组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变电站的安全运行根据实践,对运行班组的管理重点应放在如下几个方面:
3.1安全管理
安全是企业的生命 变电站运行管理的重点就是安全运行。认认真真落实班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持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电力生产方针,大力开展反习惯性违章和安全生产的宣传与教育,严格执行两票三制 这些,都是电力系统长期经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经验,在变电站必须认真贯彻。近些年来,由于变电站设备的不断增加和技术的更新,所以应及时修订变电站的现场运行规程,自查并完善各种记录,利用计算机自动化系统提高工作效率,把好自己的关口,以确保变电站的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3.2专业基础管理
每月制定具体可行的月工作计划,并按时完成。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如设备定期切换制度、巡视制度、设备验收制度、缺陷管理制度等,及时发现存在问题,保证变电站的安全、经济、可靠运行。同时建立健全设备技术台账,掌握设备的原始资料和运行资料,积累设备的运行和管理经验,加强对变电站薄弱环节的管理,提高设备的健康水平
3.3技术培训
值班员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变电运行的安全生产,因此必须将技术培训作为变电
运行工作的一个重点来抓人员与环境和设备相比是活跃的因素,规范人的行为是遏止事故的关键,也是防控的重点员工整体安全素质不断的提高,是人身安全坚实有力的保证。“以人为本”作为安全培训工作的指南,充分激发每一名运行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从基础入手,把班组的安全生产作为全局各项工作的基石作为防范事故的阵地。重视安全活动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并结合事故典例和险情,举一反三,认真讨论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使职工深刻理解“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的重要意义,安全活动的重点放在如何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防止事故,特别是重复性事故的发生和“违章、麻痹、不负责任”三大安全敌人作斗争上,要求发言者必须针对所在单位的实际和岗位实际严格两票合格率的考核,按照不规范就是不合格的标准要求,执行中不应只采取扣罚的单一方法,而是将查出的问题反馈到运行全体,在运行分析会上总结,让职工分析错误的原因和后果制定注重实效性的安全培训计划,计划的合理性在于求质不求量,培训内容要有针对性。
结合春检、秋检、迎峰度夏等专项安全检查的特点,以及日常检修维护特点和上级下发的安全业务知识培训指南,将安全知识的培训内容分门别类,提炼重点和精华,打印下发到每一个运行人员,起到强化效果作用在培训中摒弃以往“填鸭式”、“囫囵吞枣式”的培训模式,提倡和注重基层各班组的日积月累长期坚持的安全培训模式,从日常维护,倒闸操作和安全注意事项等入手,务求每个运行人员都学实学透并定期开展反事故演习竞赛及经验交流会,调动值班员学习业务知识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值班员业务水平的目的。
3.4思想政治工作和民主管理
坚持不懈地对值班员进行爱国、爱厂、爱站的教育,要使他们时时刻刻把自己放在企业主人的位置上,以主人翁姿态对待工作每周一次的政治学习不能流于形式,要把宣传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和路线,使值班员了解国家的政策和时事当作大事来抓。政治思想工作不能搞成空洞的说教,要紧密联系实际,不回避矛盾,要以理服人开展各项变电站的民主活动,就是让大家一起来管理和治理变电站,使值班员的各项合理化建议得到采纳和实施,为安全生产献计献策。
3.5文明生产
3.5.1环境会影响人的行为
明确各自卫生区域,定期打扫、检查,并列入经济考核范围。对全站进行规范化的定置、定员管理,改善站容站貌,营造一个整洁有序的工作环境,不仅是变电站安全的需要,也是提高值班员的工作积极性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3.5.2认真开展建设职工小家活动
其内容包括:积极开展各项民主活动,处处为值班员着想;定期采取与值班员谈心,交换看法,稳定值班员的思想情绪解决;值班员的各种困难,遇有值班员生病、丧事等,积极组织其他值班员的并代表班组进行看望和安抚,以体现班组集体的温暖,使其更能安心工作变电站值班员年龄结构小,应充分发挥党员和共青团员在工作中所起的积极带头作用,塑造变电站良好的工作作风。
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通信网络、信息技术的软件和硬件等新设备、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和发展,使变电所的自动化控制发生了质的变化,为无人值班的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为企业在变电运行方面减人增效提供了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1)辛亮变电运行安全管理初探科技资讯
高等教育要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优化学科专业,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电力市场营销专业是南京工程学院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走校企融合之路创建的全国首个电力营销复合型专业。在专业创建中,提出了“校企合作、管工结合、学历职业贯通”的专业办学思想,确立了“培养具备扎实的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理论基础、熟悉电力工程基本理论、掌握电力营销业务技能的电力营销复合型专门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一个人才培养目标,两条人才培养路线,三大知识模块,四项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率先培养电力营销复合型高素质专门人才。
一、校企融合,创新理论教学平台
1.校企融合,创新构建理论教学体系
科学的理论教学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成为影响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电力市场营销专业的理论教学体系既要区别于单纯的市场营销专业理论教学体系,又要区别于单纯的电力工程专业理论教学体系。
按照电力市场营销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在校企多次互动的基础上,南京工程学程构建了以市场营销专业知识、电力工程专业知识以及电力和营销融合一体的专业知识三大模块为主体的电力市场营销复合型专门人才培养的理论教学体系,形成与之对应的课程体系。三大知识模块中,市场营销知识模块中的理论体系设置是按专业建设目标需要精选优化重组形成的。电力工程专业知识的理论体系设置需要考虑电力市场营销专业的行业背景,要对电力行业有一定的熟知,但专业深度不需要太深,需要有一定的广度,这类课程设置是在校企多次互动下建成的。电力和营销融合一体的专业知识理论体系建设具有创新性,是在广泛调查研究,与电力企业深度合作的基础上,按实际需要和发展趋势科学优化融合一起建成的,具有鲜明的电力市场营销专业特色,有效地、高质量地满足了电力营销工作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体现了专业的复合和知识能力融合的特点。
2.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系列教材
电力市场营销专业特色鲜明,特别是电力和营销融合一体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性。为了满足专业教学需要,我校一直非常重视专业教材建设,已经分别出版了《电力市场营销》、《电力企业管理》等具有创新性的专业教材。近年来,为了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通过校企合作开发共建专业系列教材建设,教材主要包括电力市场营销专业核心课程教材,例如《电力市场概论》、《电力技术经济分析》、《电力需求侧管理》、《电力营销业务与技能》以及《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等教材,部分教材已出版使用。这些教材贯彻了专业建设思想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成为专业建设的重要支撑。
二、校企融合,创新实践教学平台
1.校企融合,创新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电力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在校企多次互动的基础上,我校构建了包括基础实践层次、专业实践层次、综合实践层次和创新实践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
基础实践层次突出基础实践,主要包括军训、大学物理以及与计算机基础实践有关的基础实践课程。这个层次的实践活动主要培养学生基础实践能力。专业实践层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与市场营销有关的认识实践,主要包括会计学课程设计、电子商务课程设计、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设计、市场营销学课程设计、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设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设计、广告学课程设计以及市场营销专业实习等实践课程。二是与电力工程有关的认识实践,主要包括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电力工程基础、发电厂变电所电气设备、电气设备参观实习以及电力系统运行认知实习等实践课程。综合实践层次突出营销与电力交叉融合的综合实践,主要包括电力企业战略管理课程设计、供用电技术课程设计、电力技术经济分析课程设计、电力营销业务与技能综合实训、电力负荷控制技术课程实训、电能计量技术课程实训、电力客户服务与沟通课程实训,以及最后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综合实践能力是电力市场营销专业最重要的一种实践能力。
创新实践层次形式可以多样化,重在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例如可以参加各种科技竞赛、参与各种科研活动以及参加各种讲座等等。
2.校企融合,创新建设实践教学环境
校企融合,开发共建专业能力与行业岗位技能相融通的实践教学环境,2012年建成国内高校唯一的电力营销实习(实训)中心,并在此基础上建成江苏省高校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与江苏省电力公司合作共建的电力营销实习(实训)中心建筑面积约1400平方米,总投资1600多万元,设15个实训室,包括电气测量实训室、单相电能表校验实训室、三相电能表校验实训室、互感器校验实训室、计量装置装接实训室、抄核收实训室、计量接线检查实训室、负荷控制实训室、模拟变电所实训室、模拟营业厅实训室、电力营销管理系统实训室、95598(全国统一电力客户服务热线号码)呼叫中心模拟实训室、反窃电与用电检查实训室、低压配电装置故障处理实训室、低压电气设备装配实训室等实习实训室,江苏省电力公司所投资的实验设备价值1081万,该中心是我国高校中唯一的电力市场营销专业实习(实训)中心,在全国高校中具有引领作用。
电力市场营销实习(实训)中心能够承担电力市场营销专业以及部分电力类专业在校本科生的电能计量技术、电气制图与识图、电力营销业务与技能、供用电技术、发电厂变电所电气设备、电力负荷控制、电力客户服务等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该中心主要是为电力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服务的。
三、校企互促,创新师资队伍建设平台
1.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科研水平不断提高
为确保实践基地的高水准建设,电力市场营销专业的专业教师全部投入到实习基地的建设中,这些教师基本是工管结合的复合型人才,从实践基地的设计、工程、安装、调试、试运行积极投入教学使用全程参与,将教学与实践基地的建设以及科技服务紧密结合在一起,不仅高质量地完成了实践基地的建设,而且提高了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同时,通过跟踪行业、融入行业、服务行业、围绕行业、共建专业等,有力促进专业教师自身专业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升,并带动教师学历和职称提高。
2.企业专家成为电力市场营销专业兼职教授
为建立一支符合教学需要的复合型的教师队伍,学院一直非常重视企业专家兼职教授队伍的建设,先后聘任了江苏省电力公司、南京供电公司、南京新联电子仪器公司等企业的电力营销管理人员作为电力市场营销专业的兼职教授,为学生讲授电工技术、发电厂变电所电气设备、电气设备参观实习、电力系统运行认知实习等课程,并多次为该专业学生开设电力行业改革和电力营销技能讲座,拓宽了学生对电力行业发展的认知,丰富了学生的电力营销知识。同时,企业专家参与开发撰写校企合作系列教材,实现了校企互促,从而形成了一支校内和校外、理论和实践、管理和工程相结合的复合型师资队伍。
毕业实习是培养创新型电力市场营销人才的重要环节,为保证学生毕业实习的质量,学院先后与江苏省电力公司、南京供电公司、盐城供电公司、南京新联电子仪器公司等单位签订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协议,作为学生毕业实习的平台,并聘请这些企业的技术专家、营销管理专家作为学生毕业实习的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将所学知识综合运用到工作实践中。
四、校企互动,创新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是传统理论教学的有机补充,它通过教师精心选取的典型案例,将学生置身于特定的环境和氛围,使其面对现实的营销问题,这不仅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理论内容的理解,还能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此,电力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师采集、编写了大量电力市场营销案例,内容包括电力营销规划、电力市场开拓、电力营销服务、电力客户关系管理等。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合理设计教学任务,组织学生充分讨论、展示成果,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使讨论结果系统化,培养学生遇到现实营销问题时系统思考的能力。
2.课程设计教学法
在培养创新型电力营销人才的过程中,学院大量采用了课程设计教学法,训练学生的营销管理技能。从第三学期至第七学期,分别安排了为期一周(门次)以上的课程设计内容,主要包括会计学课程设计、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市场营销课程设计、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设计、电子商务课程设计、电力企业战略管理课程设计等。通过课程设计教学法,使学生学习和掌握市场调查预测的基本方法、营销方案的制订、广告文案的处理、电子商务的应用模式、与客户有效沟通的基本手段等营销、管理方面的实践技能。
3.模拟实训教学法
模拟实训教学法是培养创新型电力营销人才的重要手段,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进行模拟实训教学的重要场所,在中心,学生可以进行营销模拟实训、工程模拟实训、电力营销业务模拟实训等。例如发电厂变电所电气设备模拟实训可以帮助学生熟悉主要电气设备(发电机、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等)的性能及在运行中的作用,掌握电气主接线的接线方式及工作原理,掌握发电厂及变电站运行操作的一般常见方法,熟悉常用电气设备的检修、维护方法,元件、设备、线路常见的故障处理方法等。
4.现场情景教学法
现场情景教学法是将学生置于真实的电力市场营销环境,以个体体验的方式来强化知识理解和能力培养,这种建立在真实情景基础上的教学模式可以综合检验学生所学知识和运用能力,显然具有最佳的教学效果。为此,学院特别设计了电力系统运行认知实习、电气设备课程实习、电能计量课程实习、电力负荷控制课程实习、电力营销综合训练、毕业实习等环节,要求学生在江苏省电力公司、南京供电公司、盐城供电公司、南京新联电子仪器公司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全面参与生产实践,由本校专业教师带队,企业管理人员参与指导,从事电力需求侧管理、用电营业、电能计量、电费回收、用电检查、用电稽查和电力服务等业务,使学生在真实的电力市场营销环境下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5.职业技能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0-0078-01
变电运行管理工作是一项内容繁杂,且技术难度高的一项工作。然而,这项工作却仅仅的关系到人们正常的生活用电,甚至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所以,作为我国电力业的变电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高技能的变电运行技术,同时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做到事事细心、事事尽心,因为变电运行管理工作不仅需要高技能的技术,同时还要对电力运行中的各个设备留心观察、认真检查,变电站中的变电运行管理无小事,任何一件小事的遗漏都会给变电站带来潜在的危险,从而造成重大的电力事故。
一. 提高变电运行管理措施的必要性
变电运行的主要任务是电力设备的运行操作和维护管理工作。其特点是维护的设备多,出现异常和障碍的机率大;工作繁琐乏味,容易造成人员思想上的松懈;人员较为分散难于集中管理。一旦发生变电事故,轻则造成经济上的损失,重则危及电网、设备和人身的安全,甚至会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影响社会的稳定。每个值班员是保证电网安全运行、稳定运行和经济运行的直接执行者。随着电网技术的发展,变电站应用了大量的新设备及装置,运行人员急需了解它们的内部结构、原理、操作和检修方法等深层次的知识,以满足运行高标准要求。因此,加强变电运行管理,提高变电运行管理水平是很有必要的。无人值班变电所是变电所一种先进的运行管理模式,以提高变电所设备可靠性和基础自动化为前提,借助微机远动技术,由远方值班员取代变电所现场值班员,实施对变电所设备运行的有效控制和管理。目前随着高科技的发展,无人值班变电所已成为趋势。但要真正做到安全运行,无人值班管理已成为关键问题。正确理解 “无人值班变电所”,无人值班变电所是一种先进的运行管理模式。并不是不需要任何技术措施的无管理,相反而是更需要充实训练有素的高素质人员,利用先进的设备,互相协调共同搞好管理工作,以达到减人增效的目的。针对电力业的变电运行管理模式以及变电运行的重要性,提高变电运行管理措施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 变电运行管理
2.1 明确运行管理的职责分工
根据已运行的无人值班变电所的运行管理方式,原变电值班被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为运行监视、抄表记录和断路器操作,由调度运行值班员通过远动自动化实施;一部分为设备巡视、运行维护、隔离开关操作、安全措施和事故处理,由新成立的操作队到现场实施。
2.2 建立行之有效的运行管理制度
(1)岗位责任制
运行值班员、操作队队员、电气检修班成员及通信自动化维护人员必须遵照执行各自的岗位责任制度,做到分工清楚、责任明确。
(2)设备专责制
无人值班变电所的一、二次电气设备,通信和远动设备均需专人维护并填写记录。
(3)运行值班制和交接班制
运行值班员实行二班制或三班制,一般应禁止连班工作。交接班应准时、认真、前后衔接、手续清楚、责任明确。
2.3 加强变电运行技术维护管理
技术管理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保证安全经济运行和人身安全。《电业安全工作规程》 是多年来经验与教训的总结,尤其对于两票三制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做好设备台账、缺陷记录、检修记录、大修周期等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加强维护,发现问题及时、准确、迅速地排除设备故障。
三. 变电安全运行
变电运行管理的首要工作就是要保证变电的安全运行,安全运行才是变电运行管理的第一要务。虽然,我国在变电安全运行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和经验,但是,变电安全与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息息相关,所以,在管理时,要慎重对待。本文从安全管理、专业基础管理、技术培训等多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希望能够为我国电力业的变电安全运行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3.1 安全管理
安全是企业的生命。变电站运行管理的重点就是安全运行。认认真真落实班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持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的电力生产方针,大力开展反习惯性违章和安全生产的宣传与教育,严格执行 “两票三制” 。这些,都是电力系统长期经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经验,在变电站必须认真贯彻。近些年来,由于变电站设备的不断增加和技术的更新,所以应及时修订变电站的现场运行规程,自查并完善各种记录,利用计算机自动化系统提高工作效率,把好自己的关口,以确保变电站的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3.2 专业基础管理
每月制定具体可行的月工作计划,并按时完成。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如设备定期切换制度、巡视制度、设备验收制度、缺陷管理制度等,及时发现存在问题,保证变电站的安全、经济、可靠运行。同时建立健全设备技术台账,掌握设备的原始资料和运行资料,积累设备的运行和管理经验,加强对变电站薄弱环节的管理,提高设备的健康水平。
3.3 技术培训
提高变电站变电运行的管理措施,加强对变电技术人员的培训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首先,变电技术人员应该由终身学习的认识,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从而适应新时代下变电运行管理所需要的技能。同时,电力企业的相关部门也要加强对变电技术人员的培训,一方面,加强变电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另一方面,也要重视变电技术人员以及变电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其责任感和使命感。另外,在加强技术培训的同时,还要加强培训的考核力度。培训的目的不是走表面形式,而是要实实在在提高企业员工的技术水平。所以,在培训考核时,要严格把关,对于考核不合格者令其重新培训,再不合格者,电力企业的人事部门要慎重考虑其去留问题。
3.4 提高电力行业工作人员的素质
变电运行管理的好坏最重要的因素在于变电运行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如果,变电运行管理人员综合素质高,其变电运行的相关知识和技术水平过硬,且责任感、使命感强烈,那么,变电运行管理工作就会稳定的多。多以,为了提高电力运行管理水平,加强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是其首要任务。
3.5 加强规章制度的落实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章制度的出现是为了更好的约束从业人员,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加强变电运行的管理,就要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使得每个岗位的从业人员都有章可依。在完善的规章制度基础之上,加强变电运行管理人员的思想培训,切实落实每一项规章制度,认真做到每个从业人员违章必严、违者必究,以此来进一步加强变电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结语:综上所述,变电站变电运行管理工作不仅涉及到电力企业的发展壮大、涉及到人们生活的正常用电,同时也涉及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所以,电力企业的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变电站变电运行管理的重视,从各个方面加强变电运行管理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稳定性,从而为我国电力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 言
近几年,国民经济发展迅猛,电能供需矛盾日趋突出,变电所数量增长迅速,变电运行人员日趋紧张,为解决运行人员不足的矛盾,变电运行管理在安全管理工作上紧紧抓住“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通过变电所无人值班改造和彻底调整变电运行模式,开展“危险点分析与控制”工作,同时使这项工作在变电站倒闸操作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规范运行管理,提高生产效率,为变电运行模式的优化提供实践经验,也使变电运行管理登上了一个新台阶。
1、变电运行模式
随着电网技术的发展,变电站应用了大量的新设备及装置,运行人员急需了解它们的内部结构、原理、操作和检修方法等深层次的知识,以满足运行高标准要求。因此,加强变电运行管理,提高变电运行管理水平是很有必要的。无人值班变电所是变电所一种先进的运行管理模式,以提高变电所设备可靠性和基础自动化为前提,借助微机远动技术,由远方值班员取代变电所现场值班员,实施对变电所设备运行的有效控制和管理。目前随着高科技的发展,无人值班变电所已成为趋势。但要真正做到安全运行,无人值班管理已成为关键问题。无人值班管理并不是指不需要任何技术措施的无人管理,相反而是更需要充实训练有素的高素质人员,利用先进的设备,互相协调共同搞好管理工作,以达到减人增效的目的。
2、积极开展变电运行危险点分析与控制
开展“危险点分析与控制”活动最关键的是要提高运行值班员的安全意识,增强开展“危险点分析与控制”的自觉性和自我防护能力。为此,必须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运行人员应该认识到开展“危险点分析与控制”是使安全工作的重点更突出、更有效。可使运行人员在工作前做到心中有数,从而减轻精神压力和工怍的盲目性,增加工作的安全性。
(2)找准危险点、控制事故的发生、保证工作全过程的安全是“危险点分析与控制”的目的。通常在上班前,很多负责同志都会想到今天有哪些工作项目,其中哪些项目比较困难,比较危险,应当如何去做,由谁去做。这些计划式的准备工作已包含“危险点分析与控制”的内容。现在提出“危险点分析与控制”只是要求现场工作人员形成预警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工作习惯,提前对危险点进行有效地控制。
(3)“危险点分析与控制”不仅是现场工作人员的事,也是整个企业各个层次应开展的工作。只有做到多层次分级控制,才能抓住不同层面,不同时期的安全工作重点,安全工作才能真正抓到点子上。
3、明确变电运行管理的职责分配
根据已运行的无人值班变电所的运行管理方式,原变电值班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运行监视、抄表记录和断路器操作,由调度运行值班员通过远动自动化实施;另一部分为设备巡视、运行维护、隔离开关操作、安全措施和事故处理,由新成立的操作队到现场实施。
3.1建立有效的运行管理制度
3.1.1岗位责任制
运行值班员、操作队队员、电气检修班成员及通信自动化维护人员必须遵照执行各自的岗位责任制度,做到分工清楚、责任明确。
3.1.2设备专责制
无人值班变电所的一、二次电气设备,通信和远动设备均需专人维护并填写记录。
3.1.3运行值班制和交接班制
运行值班员实行二班制或三班制,一般应禁止连班工作。交接班应准时、认真、前后衔接、手续清楚、责任明确。
3.2加强变电运行技术维护管理
技术管理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保证安全经济运行和人身安全。《电业安全工作规程》是多年来经验与教训的总结,尤其对于两票三制必须认真贯彻执行。
做好设备台账、缺陷记录、检修记录、大修周期等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加强维护,发现问题及时、准确、迅速地排除设备故障。
4、典型倒闸操作的危险点及其防范措施
电气设备或电力系统的倒闸操作具有典型性,分析其操作过程中容易引起误操作的重要环节,说明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步骤,对防范误操作事故的发生具有现实的意义。
4.1变压器操作的危险点及其防范
变压器的操作通常包括向变压器充电、带负荷、并列、解列、切断空载变压器等项内容,是电气倒闸操作中最常见的典型操作之一。变压器操作的危险点主要有以下两点:
(1)切合空载变压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操作过电压,危及变压器绝缘。切合空载变压器产生操作过电压的防范措施。变压器中性点接地,主要是避免产生操作过电压。在35kV及以上大电流接地系统中,为了限制单相接地短路电流,部分变压器中性点是不接地的。切合空载变压器或解、并列电源系统,若将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操作时断路器发生三相不同期动作或出现非对称开断,可以避免发生电容传递过电压或失步工频过电压所造成的事故。所以,防范切合空载变压器产生操作过电压造成的危害,应集中在变压器中性点接地刀闸操作的正确性上。
(2)变压器空载电压升高,使变压器绝缘遭受损坏。变压器空载电压升高的防范措施。调度员在指挥操作时应当设法避免变压器空载电压升高,如投入电抗器、调相机带感性负荷以及改变有载调压变压器的分接头等以降低受端电压。此外,也可以适当地降低送端电压。
4.2母线倒闸操作的危险点及其防范
母线是设备的汇合场所,连接元件多,操作工作量大,操作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操作时严格按序进行。母线操作潜在的危险点:
(1)可能发生的带负荷拉刀闸事故;
(2)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切换错误引起的误动;
(3)向空载母线充电时电感式电压互感器与开关断口电容形成的串联谐振。
4.3直流回路操作的危险点及其防范
直流回路操作是变电站运行值班人员常见的操作项目:直流系统发生一点接地时查找接地点的检查,某些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临时性的检查、退出,投入等。直流回路操作同样存在危险点,如操作方法不正确,也将造成某些保护及自动装置误动作,因此直流回路操作同样应遵守相关规定。
5、做好变电运行危险点辨识工作
随着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整个社会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大,作为电力供应的中枢——变电站的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由于变电运行的安全管理事关工农业生产的安全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提高变电运行班组的安全管理水平是控制变电运行设备异常及事故发生的保障。每个值班员是保证电网安全运行、稳定运行和经济运行的直接执行者。可见,变电运行的安全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变电运行的安全管理水平决定着整个变电运行的安全状况。
1.运行模式
1.1 正确理解“无人值班变电所”
(1)无人值班变电所是一种先进的运行管理模式。并不是不需要任何技术措施的无人管理,相反而是更需要充实训练有素的高素质人员,利用先进的设备,互相协调共同搞好管理工作,以达到减人增效的目的。
(2)就现实来说,有些改造后的变电所,从安全角度看,一些具体操作必须有人员到现场,有些设备隐患并不能通过自动化系统完全显示出来,为此必须配备人员在场。
1.2 明确运行管理的职责分工
责任不明确就易形成无人负责的局面,我们真正做到了职责分明、政策合理、协调配合共同搞好运行管理的目的。
(1)现场运行人员负责设备巡视、倒闸操作、两票管理和办理工作许可手续等工作。
(2)调度值班员是电网安全运行的操作指挥人,独立完成对设备的运行监视、抄表记录和开关操作等任务。
(3)试修人员的职责是对变电所一、二次设备,自动化系统进行定期预防性试验和调试,并完成电气设备的大小修,消除缺陷及事故检修。
(4)在进行倒闸操作的时候,监护人由工作负责人担任。
2.运行管理
2.1 明确运行管理的职责分工
根据已运行的无人值班变电所的运行管理方式,原变电值班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运行监视、抄表记录和断路器操作,由调度运行值班员通过远动自动化实施;一部分为设备巡视、运行维护、隔离开关操作、安全措施和事故处理,由新成立的操作队到现场实施。
2.2 建立行之有效的运行管理制度
(1)岗位责任制。运行值班员、操作队队员、电气检修班成员及通信自动化维护人员必须遵照执行各自的岗位责任制度,做到分工清楚、责任明确。
(2)设备专责制。无人值班变电所的一、二次电气设备,通信和远动设备均需专人维护并填写记录。
(3)运行值班制和交接班制。运行值班员实行二班制或三班制,一般应禁止连班工作。交接班应准时、认真、前后衔接、手续清楚、责任明确。
2.3 加强变电运行技术维护管理
(1)技术管理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保证安全经济运行和人身安全。《电业安全工作规程》是多年来经验与教训的总结,尤其对于两票三制(工作票、操作票、工作许可制度、工作监护制度、工作间断转移和终结制度)必须认真贯彻执行。
(2)做好设备台账、缺陷记录、检修记录、大修周期等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加强维护,发现问题及时、准确、迅速地排除设备故障。
3.设备检修是保证安全的技术措施
3.1 验电
要检修的电器设备和线路停电后,在装设接地线之前必须进行验电,通过验电可以明显地验证停电设备是否确实无电压,以防发生带电装设地线或带电合接地刀闸或误人带电间隔等恶性事故发生,验电时应在检修设备进出线处两侧各相应分别验电。高压验电时必须戴绝缘手套,若因电压高,没有专用验电器时,可用绝缘棒代替,依据绝缘棒有无火花和放电声来判断。
3.2 装设接地线
(1)装设接地线的目的:为了防止工作地点突然来电;可以消除停电设备或线路上的静电感应电压和泄放停电设备上的剩余电荷,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接地线应设置在停电设备由可能来电的部位和可能产生感应电压的部分。
(2)装设接地线的方法:装拆接地线均应使用绝缘棒或戴绝缘手套。装设接地线应由两人进行,用接地隔离开关接地也必须有监护人在场;装设接地线必须先接接地端,再接导体端,连接接触要良好。拆接地线顺序则与此相反。
(3)悬挂标示牌和装设遮拦。为了防止工作人员走错位置,误合断路器及隔离开关而造成事故,在一经合闸即可送电到工作地点的断路器和隔离开关的操作把手上,均应悬挂“禁止合闸,有人工作”的标示牌;若线路有人工作,应在线路断路器和隔离开关的操作把手上,均应悬挂“禁止合闸,有人工作”的标示牌;在部分停电设备上工作时与未停电设备之间小于安全距离者,应装设临时遮拦。在临时遮拦上应悬挂“止步,高压危险”的标示牌;在工作地点处悬挂“在此工作”的标示牌;在工作人员上下用的铁架或梯子上,应悬挂“从此上下”的标示牌;在临近其他可能误登的架构上,应悬挂“禁止攀登,高压危险”的标示牌。
4.跳闸故障
4.1 10kV(35kv、66kV)线路跳闸
线路跳闸后,应检查保护动作情况,检查故障线路检查范围从线路CT至线路出口。若没有异常再重点检查跳闸开关,检查消弧线圈状况,检查三相拐臂和开关位置指示器;如开关为电磁机构,还要检查开关动力保险接触是否良好,如为弹簧机构要检查弹簧储能是否正常,如为液压机构要检查压力是否正常。检查所有项目均无异常方能强送电(强送前前要检查保护掉牌是否已复归)。
4.2 主变低压侧开关跳闸
主变低压开关跳闸有三种情况:母线故障、越级跳闸(保护拒动和开关拒动)、开关误动。具体是哪一种情况要通过对二次侧和一次设备检查来分析判断。当主变(一般为三卷变)低压侧过流保护动作,可通过检查保护动作情况和对所内设备的检查进行初步的判断。检查保护时,不仅要检查主变的保护还要检查线路的保护。
4.3 主变三侧开关跳闸
主变三侧开关跳闸原因:1)主变内部故障;2)主变差动区故障;3)主变低压侧母线故障因故障侧主开关拒动或低压侧过流保护拒动而造成越级;4)主变低压侧母线所连接线路发生故障,因本线路保护拒动或是保护动作而开关拒动,同时主变低压侧过流保护拒动或是主开关拒动造成二级越级。具体故障原因应通过对保护掉牌和一次设备进行检查来分析判断。
5.要控制好各个危险点
(1)结合大修(改造),针对性预控。年度大修(改造)是变电站倒闸操作、工作票执行较为集中、工作最繁忙的时候,也是安全运行的关键时期。大修(改造)预控主要包括在大修(改造)开始前,积极配合检修部门对变电站进行摸底,了解设备的健康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周密安排计划,做到“人员、工器具、备品备件”三落实。利用班站例会,讨论三措,做到“组织措施、技术措施、注意事项”三明确,对需进行技改的工作进行重点学习;明确三措中本次大修(改造)主要存在的危险点。如何加以防止或消除。大修(改造)期间每值在相关记录薄册中注明每天所需接地线的数量及装设地点,从而保证在复役操作时不至于因遗漏接地线而造成带接地线合闸。同时也可利用大修(改造)对平常难以整改的进行整改。
1.引言
《工厂供电》就是工厂所需电能的供应与分配,《工厂供电》这门课程就是研究如何向工厂用电设备提供电能,并保证其安全、可靠、优质、经济运行的一门科学,该课程的特点是:先修课多,综合性强,实践性强,应用范围广。要求学生掌握供配电系统的设计、运行、安装、维护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能,为今后从事供配电技术工作奠定基础。为实现我国高职高专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能适应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等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要求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对《工厂供电》课程进行改革,由传统教学改革为项目教学,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提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达到教学为生产服务的目的。
2.高职高专《工厂供电》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
《工厂供电》是高职高专学校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课,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学,学生对该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不是很理想,与学生毕业后工作岗位对知识的需求有差距,学生的实践能力欠缺。为了满足学生对实践能力的要求,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必须对《工厂供电》课程进行改革。
3.高职高专《工厂供电》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3.1对《工厂供电》课程理念、思路进行重新设计
针对本课程实践性、实用性强的特点,以行业、企业的需求为前提,以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和职业素养为主线,努力探索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专业与行业、企业、岗位对接等五个对接。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以培养技能型专业人才为出发点,以满足岗位职业技能需求为目标,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本课程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按照典型工作任务对应的职业能力为培养重点,充分体现职业性和实践性的要求,参照国家相应的职业资格标准,通过岗位调研,与企业共同确定岗位,按岗位能力确定岗位人才培养规格,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按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完整性配置课程、构建课程体系。按典型工作任务需求选择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反映职业标准。
针对工矿企业变电所电气运行、维护、检修岗位工作过程进行分析,确定其工作过程所包含的工作任务群,对工作任务进行职业能力分析,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模块,然后根据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教育规律,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整合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着眼于蕴含在动态行动体系之中的隐性实践知识的生成与构建,重构专业的课程体系,实施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按工作流程划分为若干具体的学习情景(学习任务)。深化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和情境教学、教、学、做一体等教学方法;按照专业岗位定位工作过程分析典型工作提炼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学习情境设计思路进行课程开发。重视教学过程监控,将过程考核与任务抽查考核有机结合,且在过程考核中增加理论环节考查,加强实践中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与总结提高,达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知识与技能同步达标的一体化的教学效果。
3.2对《工厂供电》课程内容进行整合
本课程依据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思路,将课程内容设计为概述、高压电气设备、电气主接线、配电装置及接地装置、二次回路等五个学习项目,每个学习项目划分为多个学习子项目。
3.3对《工厂供电》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改进
3.3.1仿真教学法
工矿企业变电所技术含量高、操作复杂、操作事故带来的后果严重,对安全生产的要求极高。为培养学习的操作技能,充分发挥仿真实训的优势,积极运用仿真教学。在仿真机上边讲解边演示、学生边学边练,对工矿企业变电所电气设备进行运行操作、故障模拟与处理,获得工矿企业变电所安全运行操作的知识与技能。仿真控制室与现场控制室实现全范围模拟,具有真实的现场氛围,仿真机上的实际操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仿真教学提供了多次重复训练的机会并能进行过程评价。
3.3.2四阶段技能训练法
技能训练教学主要由以下四个步骤组成:
(1)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讲解任务要求,讲授必需的专业知识。
(2)教师演示,学生练习。教师边示范操作过程边讲解工作要求与操作程序,告诉学生怎么做,学生模仿操作进行练习,通过理解操作过程。
(3)学生练习,教师辅导。学生分小组进行操作训练,教师巡回指导,并通过观察学生的练习得到反馈信息,纠正错误。
(4)师生共同评价。学生完成训练任务后,完成项目报告,师生共同对训练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估,并归纳总结。
3.3.3案例教学法
在教学中引入来自工程实际的案例,通过案例讲解、学习相关知识,学生通过案例讲解分析,加深对相应知识的理解。如提供生产实际中发生过的事故或缺陷,描述事故发生过程的现象,组织学生分析事故产生的原因、讨论、提出预防、处理事故的方法,然后在仿真机上进行验证,学会判断设备的运行状态,总结经验教训,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应用这种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安全生产意识,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小组成员互相交流讨论,培养了沟通与表达的能力。
3.3.4任务驱动教学法
本课程有五个学习任务,每个学习任务都设计了与典型工作任务结合的学习子任务,在教师和企业专家的指导下,通过完成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布置任务、问题,学生带着任务问题深入到课程中,针对任务通过学习、实施、实践体验等环节,完成任务,通过任务的完成习得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3.5角色扮演法
在教学过程中,以10KV/0.4KV变电所为课程学习的载体,模拟工矿企业的真实场景和工作任务,学生3-5人分为一小组,每一小组为一个实际岗位,按照工矿企业变电所的实际岗位,学生和指导教师分别扮演不同角色,如站长、班长、普通电工等,在给定的时间内完成具体任务。“角色扮演法”使学生体验了工矿企业变电所的真实岗位和生产任务,在学校学到了企业的工作方法,并培养了团队精神和岗位责任意识。
4.结语
《工厂供电》是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专业课之一,其特点是内容涉及面广,工程实践性强。为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供电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达到高职高专课程标准要求,几年来,我们采用项目教学法,有效建立了课堂和社会生产的联系,加强了课程教学环节的工程实际训练,巩固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扩大了学生的专业知识面,锻炼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作者简介:吴志宏(1964-),男,内蒙古赤峰人,沈阳工程学院电气工程系,副教授;马仕海(1977-),男,辽宁朝阳人,沈阳工程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讲师。(辽宁沈阳110136)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3-0095-02
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普遍存在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满足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需求的面向生产、服务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关键要解决学生理论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问题。笔者从沈阳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实践出发,借鉴专家和学者的先进思想,就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教学评价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总结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浅显的改革思路和方法。
一、实践教学内容设计
1.面向岗位群的实践教学内容设计
所谓“面向岗位群”的实践教内容设计,就是针对一个行业岗位,或针对一组相关的职业岗位所必需的基本知识技能、专业能力、专业素质进行分解和整合,并以此为依据设计实践教学内容。在比较国内外应用型本科培养计划时发现,国内高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虽然提高了实践环节学时的比重,达到总学分30%以上,但在内容设计上却没有实质性的突破,培养计划中没能体现出对学生的“职业取向”和决策能力的培养。
下面以沈阳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加以说明。对面向电力行业的电气设备开发与制造岗位及发电厂、变电所电气运行与检修岗位、电力系统设计与安装岗位所必需的基本知识技能、专业能力、专业素质进行分解和整合,分别对应发电专业方向、供用电专业方向、继电保护专业方向,把现有实践环节分成3个层次,即基础实践环节、专业素质培养环节、岗位能力实训环节。每个环节由若干课程或项目组成并分别设定不同的课程(项目)目标。实践教学内容设计思路见图1所示。
2.实践教学的延伸
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不仅限于课内,更应该延伸到课堂外。这些方面也可以借鉴美国大学的经验,增加设计性实验项目、独立课题等环节。比如参照澳大利亚TAFE的“培训包”模式。[1]仍以上述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在其培养计划中增加“实训计划”,这个计划分为知识与技术学习、实践练习、经验总结等三个层次,分别给2个学分,课内和课外学时按1∶5比例分配到2个学年的教学计划中。学生获得接触实际问题―分解为课程中的理论问题―逐个解决问题―总结实践经验的系列实践训练过程。
3.行业主导的实践教学内容开发
在实践教学环节上要强调应用型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的融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锻炼学生把知识融入社会的能力。行业企业与高校联合,实现校企合作,由行业专家主导实践教学内容开发、参与课程实施的组织安排、教学和评估等。在这些方面有许多方式可供借鉴,如提供主要的教学文件,包括课程教学大纲、教学指导书、教材或教学辅助资料等。企业与学院共建实训基地,为学院提供兼职教师。具体落实在教学实践上可形成企业在校组织技术讲座、学生到工厂参观与实习、学生到工厂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项目。
行业主导的实践教学内容开发最大的优点是:学校的培养与学生就业的岗位实现无缝对接。笔者在澳大利亚考查时看到莫道克大学甚至有自己的农场,教师和学生也是农场的经营者和参与者,真正做到教育与企业的结合。这种方式和理念值得借鉴。
二、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
教学方式和方法上必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实施“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主导”的实践教学模式。要在有限的学时内,既提高培养对象的专业核心技能,又拓宽专业技术领域的范围,使其掌握更多的专业基本技能。[2]
1.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实践能力培养
“以能力为本”不仅体现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而且体现在大学教育的全过程,纵观大学教育的全过程,课堂教学模式超过60%,传统观念认为课堂教学的核心功能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课程要求的知识。从实践能力培养的角度看,课堂教学更应该关注学生实践动机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关注学生实践能力增长的课堂教学模式一般包括两大基本要素:一是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生通常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这是保证学生实践能力真实成长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二是以案例、问题、项目为中心组织教学,使课堂教学更贴近学生将来的岗位需求。[3]前者常使用基于小组合作的演讲课、讨论课、角色扮演等形式来完成;后者常使用基于项目的教学组织形式。每个成员都会在课题的解决中担任不可替代的角色,并努力以良好的工作成绩来完成课题。[4]
2.营造工程环境,提高动手能力
为学生营造真实的工程实践环境是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适应社会、提高综合实践能力的最直接方式。沈阳工程学院针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职业技能要求,首先建立了全数字仿真模拟发电厂、数字仿真变电所、电网调度DTS仿真系统、物理模拟电气运行工程中心,形成了电能生产―电能输送―电能供配整个工程环境的再现。在实习实训环节学生真实地扮演发电厂运行值班员、电网调度值班员、供用电变电所值班员等角色,完成相应岗位上的典型工作任务,既能实现岗位技能培养的目的,又能潜移默化进行职业态度、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其次,通过产学合作的形式,建立稳固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在校学生提供进入企业见习、实习的机会。
3.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活动模式
提高实践能力、专业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最重要的途径是身体力行的自我感受和历练,形式多样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在国外大学教育中非常普遍。如美国高校内大都有各公司、集团或协会资助的社团。[5]学校鼓励学生多参与社团活动,以此锻炼领导才能、团体工作技能,使学生了解现实社会的状况。学生还可把自已的课题设计与这些实践联系起来,既可得到学分,又可得到经济资助。
在我国,大学生参加科技竞赛、参与教师的助研工作、进行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都属于这种形式,但由于没有纳入教学计划或学分管理,所以带动效应不强。沈阳工程学院在实践教学改革中将其合并到课外培养计划,并可选择地计入学分,对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有很好的积极效果。
三、结束语
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它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本文提出的实践教学内容设计方案、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是笔者在教学中的一点体会。近年来,各院校从各自办学的特点出发,针对自身专业和行业特色做了大量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和教学实践,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各院校之间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必将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良好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施祝斌.学习澳大利亚职教先进理念,提升我国高职教育整体水平[J].南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1).
[2]王瑾.高职教育一专多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7,
(6):22-23.
[3]傅维利,陈静静.国外高校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