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学习生活经验总结模板(10篇)

时间:2022-08-20 01:27:1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大一学习生活经验总结,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大一学习生活经验总结

篇1

历史专题化教学模式主要是指教师围绕一定的教学主题,对重大的历史事件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迅速掌握重点知识。学生需要从专题式的教学形式中学习历史事件的经验总结,对其历史含义、历史发展的规律性特征形成个人的理解与把握,在对历史事件的总结分析中形成自己的史学价值观。

一、高中历史教学专题化的必要性分析

贯彻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促进历史人文价值的实现。在新课程改革体系下,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不再仅仅局限于对历史知识要点的掌握,而是以知识点为基础培养学生看待历史事件的独特眼光,形成具有个人意识的思维体系建设。

历史课程教学的特性在于帮助学生在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中,在前人的生活经验和人生历程中,总结、分析该事件所具有的历史意义。在对典型性人物,事件的分析中培养学生的推理、判断、分析、总结的学习能力,能够全面、深刻地把握历史事件所蕴含的深层含义,所以历史课程的学习过程应该是学生不断思考总结的学习过程,学生需要体会和感悟历史事件的人文内涵。在思考总结的过程中,采用专题化的历史教学形式,一方面可以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另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以更加宏观、全面地角度掌握历史事件的深层内涵,以实现教学效果。

二、突破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更新教学思想

目前,历史教材的编写主要以模块化、专题化的形式组织课程内容,这种系统性的编写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教材设计,能够帮助学生很好地把握教学单元的重点内容。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课程中,教师并没有将教材内容设计与课程讲解有效结合,大多沿用传统的线性讲授方式,在知识的堆砌中开展历史教学,缺乏对历史知识以及史学价值的深层挖掘,学生难以在知识点的识记中建立史学观,在长期的历史学习下,学生很容易将历史课程的学结为固化的知识点的背记过程,导致学生的学习状态不佳,学习兴趣贫乏,难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专题化历史教学的讲授策略分析

1.确定教学主题

专题化的讲授方式主要是指教师基于知识进行规律性总结。因此,教师必须依据教学内容广泛收集教学资料,确定教学主题。在主题的设计过程中,教师必须建立清晰的知识结构,对于知识要点之间的联系、差别有清楚认识,灵活运用教学采用,将对历史知识点的死记硬背转化为历史规律总结,史学思维的建设,实现更高阶的教学目标。教师在进行课前准备工作时,需要引导学生建立知识框架,对于特定的知识要点提供必要的信息补充说明。

2.在互动间提供教学指导

专题化的教学方式需要教师建立学生,教师间互动交流的学习氛围,在自由、轻松的教学环境中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需要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大胆地表达个人的想法,在必要时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指导。在历史课程的交流环节,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或者学习能力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依据特定的主题展开讨论,在相互交流中取长补短。但是在小组讨论时,教师需要把握以下几个重点,才能实现较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在小组讨论的部分需要进行讨论,结果提出相应的要求,否则学生间的讨论很容易流于形式,难以实现教学目的。在必要时,教师可以进行引导,注重讨论的效果和有效性。

其次,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以鼓励式的教学方式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在鼓励式的教学中帮助学生逐步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与对历史学科学习的主动性。

最后,教师需要重视评语的多样性,对于学生的学习结果教师需要给予适当的点评,在点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言语的创新性,不能采用单一的语言模式,对于学生优秀的部分或者还有待加强的部分教师都需要有策略的提出,不要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

高中历史教学采用专题化德教学模式,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另一方面在学习过程中建立自己的史学思维,将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理念贯彻实施到教学的每个环节,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建立宏观的思维意识,在对历史事件的规律性总结中寻找到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方法,将现实生活与历史知识的学习紧密结合,灵活运用,不断创新思维,在对知识点的分析归纳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推理能力,以培养学生独立看待问题的视角为最终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曾维丽.“古今贯通,中外关联”原则的提出与落实――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学习一得[J].教师之友,2005(6).

篇2

作为同龄人,班干部和学生之间有更多的共同语言,他们朝夕相处,互相了解,是上传下达,沟通老师和同学之间的桥梁,在班级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想更好地管理班级,更多地了解班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想状况,班干部的作用不可估量。一个好的、有素质的班委集体,能够很好地驾驭班级、引导班级,促进班集体良性、健康地发展。所以,班委会的建设是班级管理的重中之重。对于班干部的培养,除了对他们进行常规性的思想政治引导、具体事务工作的指导外,对班干部培养中的难点,还必须善于抓住契机,以案例分析为切入点,进行针对性攻克。有时常规性的说教显得苍白无力,不足以引起班干部的重视,效果不大,如果善于利用各种鲜活的实例进行教育,尤其是各种经验教训,则可以起到警示的作用,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以下是我以实际案例为切入点,对大一新生班干部进行培养教育的经验总结。

一、以案例分析为手段,进行针对性培养

(一)正面鼓励为主,及时表扬先进个人和团队。

新生初来乍到,对环境比较陌生,新任班干部缺乏工作经验,缺乏信心,最怕工作干不好,达不到老师的要求,得不到同学们的信任。对此,辅导员要热诚地关心、支持和鼓励他们,对他们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给予科学的分析和正确的引导,传授工作方法,帮助他们明确工作职责,培养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可以及时表扬他们做得好的地方,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例如,入学不久,学校要求每个班举办迎新生晚会。由于我所带的班是大班,共有120名同学(平均分为三个小班),如果只有班长一人去做工作,发现和鼓励有特长的同学参加晚会表演,恐怕会很吃力,于是他组织了三个小班长,共同去宣传和鼓励大家去参加活动,结果很好地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很多同学踊跃报名。在班委会上,我及时表扬了班长会做工作,能够与别人配合,共同很好地完成任务。帮他总结分析:善于分配工作任务,注重团结,给别人机会,就是给自己机会。班长谦虚地说,一开始也没想这么多,只是觉得班里人太多,才分配小班长一起做的,没想到效果居然这么好,真是人多力量大,以后会更加注重集体的力量的。在鼓励班长的同时,无形中也帮助班委树立了团结协作的意识。

班里的两个宣传委员第一次组织有才艺的同学布置了墙报,图文并茂,图画非常美,文字很整洁,我看到后,在班会上立刻对他们进行了表扬,夸他们工作认真,还大力表扬了在布置墙报的过程中,给予他们帮助的其他学生。我又对班委的工作能力和个人素质给予了充分肯定,帮助班委提高了自信,树立了威信。受到了鼓励,大家都干劲十足,在以后的工作中更认真,墙报越办越好,工作越做越顺畅,受到了同学的欢迎。

(二)反面教训为辅,明确是非得失。

学生思想比较单纯,做事欠考虑,易冲动。在学校里,学生聚餐很常见,醉酒闹事、打架也是屡见不鲜。为了起到预防的工作,尽量减少因聚餐和喝酒而引起不良事件的发生,辅导员往往反复进行教育,但是简单地说教、苦口婆心地劝说并不会起到很好的作用,反而会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而用实际案例来说话,就会事半功倍。

例如,某高校发生了聚餐打架事件,与该校辅导员交流、了解情况后,我选择合适的时间召开班委会,向班干部叙述了这起事件的经过。原来,临近毕业,该高校某班同学之间依依不舍,班委组织了全班同学聚餐,地点是火车站附近某自助饭店,时间是中午12点开始。结果聚到下午3点左右,饭店人员因为学生浪费饭菜而多收钱,学生不服,双方因争论而打架。叙述完毕,我让班干部们分析该校学生聚餐打架的原因。大家经过分析,得出结论:学生临近毕业,情绪波动,人心浮躁;喝酒后口不择言,行为失控;火车站附近人多,环境复杂,饭店情况不明;浪费严重,并且聚餐时间太长,无组织性和纪律性,引起饭店工作人员反感。经过分析,大家纷纷表明要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三思而后行,尽量不组织班级的聚餐活动,同学之间表达感情可以用更加健康的活动形式来代替;喝酒误事且坏事,学生当以学习为重,不能鼓励和助长饮酒的风气,更要杜绝酗酒;无论组织何种形式的学生活动,事先都要经过周密考虑,对时间、地点、要求等方面,都要提前做好规定,做到有组织有纪律;如果发生打架事件,要尽量息事宁人,必要时报警,第一时间送伤员入院诊治。班干部们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受到了教育,积累了经验,学会了明辨是非,学会了应该怎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预防为重中之重,保证师生之间沟通顺畅,未雨绸缪。

班主任对于班级学生的状态必须要及时了解,善于发现不好的苗头,才能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有时,学生对于自己的事情不愿或者不敢告诉老师,有什么困惑更愿意向同学、班干部诉说,并且要求同学保密,尤其不要告诉老师。碰到这种事情,班干部左右为难:告诉老师,似乎有告密、打小报告之嫌,容易失去同学信任;而不告诉老师,又有失职之嫌。如果在正常的情况下,老师也不会去探听学生的私事。但是如有违反校规校纪、法律法规之时,班干部隐瞒情况则贻害无穷。怎样向班干部进行教育,不向老师隐瞒情况,是一件非常让人头痛的事。新生班干部没有经验,不知道事情轻重,单纯地要求他们有事要汇报,效果并不好。相反,如果结合实例来进行教育的话,学生就会清楚地知道事情的利弊,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

例如:某高校发生了两名男学生打架事件,一名男生的眼睛被打伤,可是他们怕惊动老师,学校会给予处分,所以要求班干部私下解决,班干部只好答应了他们的要求。由于生活经验过少,虽然班干部尽心地进行了调解,打架的同学却都不满意,而受伤学生的眼睛经过几天的休养也没有好转。班干部不得已才向老师汇报。学校立刻安排受伤的学生去医院诊治,但是因为没有及时诊治,延误时机,不得不手术治疗。得知受伤学生的眼睛视力很难恢复,曾帮忙调解的班干部非常自责,后悔没有早点告诉老师。听完这个案例,班干部受到了震撼,感觉到了自己的责任。抓住这个时机,我对他们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当涉及违反纪律的情况,或有安全隐患的情况之时,班干部有责任向学校汇报,不得包庇隐瞒,以免发生更严重、无法掌控的后果。这样,他们知道了什么事可以不汇报,什么事必须汇报。同时,向他们明确了汇报途径:若有事情发生,无论何时何地,第一时间向辅导员汇报,若辅导员恰好联系不到,马上向系领导、院领导汇报。

二、可喜的培养效果

新生班干部占班级人数的10%,基本上每一个宿舍都有一名班委。经过一学年的教育和培养,他们对班级工作渐渐得心应手,慢慢地积累了很多工作经验,学会了很多工作方法,班级各项工作都能有条不紊地完成;对班级工作能够定期汇报;对学生中的贫困生、残疾生、学习困难等特殊群体的思想状况能够及时汇报,共同想办法解决,为他们排忧解难;真诚地团结和帮助同学,得到了大家的支持和信任,班风正,学风浓。因此,作为辅导员,我对于班级情况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做到了成竹在胸。

篇3

大学物理是理工科学生的一门重要基础课,正确认识大学物理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对充分发挥物理课程的作用有重要意义。物理学与数学的联系联系紧密,良好的数学基础是学好物理学的关键;物理的学习要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但大学物理的教学更应从全面培养学生能力角度出发,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1 物理学与数学

物理是理工科专业学生必学的一门学科,也是大学学习中比较难的一门学科,从多年的教学实践来看,大学生学习物理学困难大多不是对概念、规律的理解上,而是不能熟练地运用微积分理论解释物理规律、概念,因此,学好高等数学是学好大学物理学的关键,从物理学和数学的关系上,我们也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

物理学不是数学,但是数学是物理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点可以从物理学定律建立的过程看出,物理定律的建立是以基本的实验定律或经验为依据,提出假设、定义物理模型,建立起数学符号与物理量之间的联系,经过哲学思维、逻辑推理或严密的数学推演,形成系统的物理理论并使之数学公理化、规范化,进行科学预言,再用实验来检验。例如,电磁场理论是现代通信技术基础,麦克斯韦方程组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组成这个方程的四个数学公式被认为是物理理论中最具有对称美的四个公式,历史上有很多人做过电磁学实验,获得了许多直接经验,但是,只有把这些经验总结成数学公式后,才能使理论得到升华,最终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发挥巨大的作用。同样,万有引力定律与哪些因素有关,在牛顿同时代的科学家中,也有其他人提出了相同的观点,但是,只有牛顿利用自己建立的微积分知识把它变成了数学公式,也只有建立了数学公式后,才让我们能够运用它计算出人类脱离地球引力需要多大的速度。从中可以看出物理定律最终建立离不开数学知识,是数学使物理定律显得更简洁、更完美,也使物理定律变得更有实际应用价值。

数学作为物理学的研究工具,它贯穿于物理定律的发现与应用过程中,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就是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数学知识在物理学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天地,学习物理学可以使数学知识不再显得空洞,学习物理学能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价值的认识更加深入。

2 物理学与技术科学

物理学是一门基础科学,是研究自然界中物质的结构和各种基本运动形态和运动规律的科学,是由一系列的原理、原则和方法组成的知识。大学物理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它和各门技术科学有很强的相关性,物理学为技术科学原理的形成提供了依据。例如,物理学中的力学理论为建筑科学、机械科学中的力学理论提供了理论基础,学习力学知识,为相关的专业理论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是电子科学和通信科学的理论基础。从物理学和技术的发展史来看,每个新的物理效应的发现,每个新的物理规律的得出,都会形成新的技术原理。

技术科学是在基础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某类技术的特殊规律,并解决工程技术中带有普遍性的科学。技术科学的任务是把认识自然的理论转化为改造自然的能力。技术运用科学及其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技术使科学概念和生活经验相结合,科学知识的应用有了直接目的,技术使科学探究的过程和结果也有了直观的意义和价值,便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价值观。

大学物理教育的教学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中学阶段所学知识的理解,为专业课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学生的专业学习更多地是与实际问题相联系,中学阶段处理的物理问题大多是一些理想化的情况,这主要是学生的理解力与数学基础的原因,当遇到实际问题以后,理想化的处理方法往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修正,这时所用的工具就是微积分知识,大学物理学习就是为各专业学生基础知识和微积分知识应用方面打下一定基础,让学生在学习专业课时能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物理模型,运用合适的数学工具进行处理。第二,大学物理教育应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科学素养除了包含科学知识以外,还包含了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知识的获得过程就像穿过一个陌生的、长长的、黑暗的隧道去取东西,这隧道里面可能有危险,还有很多分支,科学家要最终取得成功,信心和毅力很重要,失败了不放弃,合理的方法、灵活的态度都是在漫长的求知过程中所必须的。这就是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它们不仅仅对学生学习技术有帮助,而且对学生参与其它活动也有重要作用,对学生一生的生活、工作、学习都有作用。这些隐性的知识贯穿于物理知识的产生过程,全面地学习物理知识,就能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受到这些隐性知识的熏陶,从而形成学生良好的知识结构,全面的能力。如果教学中仅仅为了学生学习技术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这些更重要的知识就会失去它应有的地位。第三,物理教育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技术的意义。物理知识的建立和发展大多是与社会发展相联系,是为人类更好地生存服务,如:热学知识就是为了解决当时蒸汽机能源利用效率低这一难题而建立起来的科学体系,电磁学理论是随着人们对电现象和磁现象的逐步认识而总结出的,理论的建立为电和磁的进一步利用打开了空间,为人类进入电子社会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工业的发展曾给人类带来了物质享受的飞跃,对科学技术的赞美一度曾是对科学技术的主导评价,但由科技进步带来的工业的飞速发展而导致的全球性污染、一些物种的灭绝、人文精神的失落现在正逐步被大众所认识。许多科学家也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在科学的发展过程中不仅考虑到技术的进步,也会考虑技术进步对自然、对人类伦理道德的影响,许多著名科学家把自己的很大一部分精力花在科学技术的和平利用上,就很好说明了科学教育的目的不能仅为技术服务,还要为技术的合理运用服务。学习科学知识不仅要从理性上帮助认识科学对社会的发展有意义,更培养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自觉地探索所学知识转化为技术即科学为社会服务的途径。

大学物理作为理工科专业重要的基础课,它对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有很大帮助,在教学中要科学合理地处理好物理知识学习与学生专业学习之间的关系,努力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为学生终身发展、全面发展服务。

篇4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10.067

Talk about Local Mixed-age Classes Role-playing

Games Guiding and Reflections

HUANG Yifeng

(Anxi Peiwen Lixin Experimental Kindergarten, Quanzhou, Fujian 362400)

Abstract It is the critical period of early childhood sense of cooperation and ability to produce all kinds of cooperation and the formation, therefore, in cooperation capacity in this crucial phase of foster children. Kindergarten through tap local resources, community resources, the creation of uneven-aged mixed-age classes Peer Interactions role play environment for children to learn the skills and methods of cooperation to improve the ability to cooperate. The biggest advantage of such games is uneven-aged children through the game exchanges constitute a mutual learning, cooperative play good environment, the traditional game carefully teachers "teach" into children between independently "teaching and learning", so that children of all ages the ability to enhance cooperation in the game.

Key words mixed-age class; role playing; cooperation ability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提出教育建议:幼儿园应多为幼儿提供自由交往和游戏的机会,鼓励他们自主选择、自由结伴开展活动。幼儿园组织活动时,可以经常打破班级的界限,让幼儿有更多机会参加不同群体的活动。幼儿园应多为幼儿提供需要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完成的活动,让幼儿在具体活动中体会合作的重要性,学习分工合作。《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由此可见,我们应该充分挖掘和利用乡土人文、自然教育素材,以丰富园本课程资源。因此我们试图通过挖掘乡土资源、社区资源,开展以大带小(中班幼儿带小班幼儿游戏形式)的混龄班角色游戏《农家乐甜@店》、《新佳美》等主题,创设与异龄同伴交往合作的游戏环境,让幼儿在游戏中体会与人交往的乐趣,掌握合作的方法,提高合作的能力,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的发展。下面就此谈谈我们的做法与心得:

1 以大带小,激发幼儿的交往、合作意识

现今的孩子大多为在家中享有特殊地位的独生子女,他们缺少与兄弟姐妹一起生活的经验,很少体验到合作行为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从出生到进入幼儿园前可以说是面对众星捧月的局面,所以入园后,一下子难以适应混龄活动。当进行混龄游戏时,容易出现小怕大、大欺小等的现象。所以教师在游戏前,有必要进行语言启发和引导,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合作意识。如:在两班幼儿游戏前,老师各自先在班级里进行了教育:“我们要有礼貌、大胆地和中班的哥哥姐姐们一起做游戏,不懂的要主动询问;要协助哥哥姐姐搬拿东西等”、“我们是中班的哥哥姐姐,要谦让、爱护小班的弟弟,主动邀请他们参加游戏;小心走路,以免撞倒弟弟;要帮助弟弟拿大件、高处的物品等”。而后组织中班幼儿去小班活动室带弟弟一起到乡土特色游戏区域共同开展角色游戏。经过之前的语言启发与引导,两班幼儿能逐步摆脱“自我为中心”意识,学习处理与不同龄同伴的人际关系,一起协商、游戏,由被动合作向主动合作发展,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合作意识。

2 以大带小,让幼儿相互学习人际交往的方法及合作的技能

混龄游戏开展初期,小班幼儿年龄小、生活经验少、游戏水平较低,与中班幼儿的合作游戏尚处于冲突、磨合期,他们对于游戏的玩法、规则不理解,也很少遵守。因此,当两个班幼儿初步走在一起游戏时,我们让大的孩子进行商量、布置游戏环境,适时提醒大孩子考虑游戏中哪些角色可让小孩子参与,如:娃娃家中的弟弟妹妹,新佳美的顾客、甜@店的送餐员等。当布置环境时,小孩子站在一旁参观,大孩子以询问的语气指导小孩子拿东西、摆放游戏材料等,逐渐让小孩子融入游戏中。这样可让小班幼儿在观察过程中学习中班幼儿的合作行为,也帮中班幼儿树立“榜样”的自豪感,更加认真地与同伴合作投入游戏。

进入混龄游戏中期,幼儿已逐渐熟悉环境、同伴,但小班幼儿合作技能方法等相对来说仍较薄弱。而中班的孩子已经具备初步的自我调节、内省的能力,懂得同情、关心他人,学习协商、合作了。因此我们以语言、表情、手势等暗示他们拓展游戏的内容、形式,让大孩子的聪明才智、组织能力与合作行为得到尽情的表现,同时指引他们对小孩子要有责任与包容,并教授合作的方法与技能。而对于小孩子,则引导他们在游戏中观察与模仿,学习对哥哥姐姐的尊从,并多采用行为示范、语言提示等方法指导幼儿掌握与大孩子合作的方法,鼓励他们积极、大胆跟随。当双方都踏出交往、合作的步伐后,幼儿间合作方法和技能的相互学习也随着游戏情节的发展而不断深入。如:组织主题式角色游戏《新佳美》时,我们通过“一大一小”的结对形式,让两个孩子同时扮演一种角色,由大孩子带着小孩子参与游戏。通过教师之前的游戏讲解,大孩子扮演的点餐员已懂得礼貌、热情地招待点餐顾客:“你好,欢迎光临新佳美,请问你要吃什么?”等等,此时的小孩子在一旁观察学习,当顾客点餐:“我要一份薯条”时,大孩子会“差遣”小孩子去与厨师沟通:“请炸一份薯条”,而炸薯条的大厨师回应:“好的,请稍等!”并将薯条下锅、翻炸,并指导小厨师在一旁观察等待,将炸好的薯条装入盒子中交给小点餐员,送到点餐台交给顾客……就这样,大孩子在游戏过程中与不同的角色交流合作,同时用语言、行为指导着小孩子,而小孩子是“跟班”,在观察和“被差遣”过程中也学习到了大孩子的合作方法与技能,从而促进了两者合作能力的同步提高。

3 以大带小,促进幼儿社会适应能力和分工合作能力的提高

混龄游戏为孩子提供更多展现自我的机会和锻炼自我的平台,游戏后期幼儿的游戏水平与合作能力随着游戏的互动交往和游戏情节的发展而逐步地提高。此时教师应通过观察、启发、示范、介入游戏等方法,指导幼儿在游戏中进行分工合作,促进合作能力的进一步发展与提高。如:《农家乐甜@店》刚开张时,前来品尝的顾客太多,厨房里的大小磨粉师、椿@师、印@师忙得不可开交,但是蒸笼里的甜@还是供不应求,送餐员和顾客都大呼小叫地催着……发现此情况后,我们两个老师都赶到厨房里观察,发现了存在的问题:每个工种虽有合作游戏,但游戏的操作是重复的。于是,在第二次游戏时,我们针对这一现象启发幼儿讨论:如何提高甜@的制作速度?并通过示范操作:中班的幼儿负责推磨、椿@、印模,小班的幼儿负责加粉、团@、沾粉等,提高甜@的制作速度。游戏开始后,老师扮演“甜@店经理”到厨房中检查“工作”,边观察幼儿分工合作游戏的情况,边适时介入指导:大孩子推磨时,启发小孩子边加粉还要帮忙收集磨好的粉并送到椿@处;提醒大椿@师在椿@时,小椿@师要负责团@还要将椿好的@送到印@处;引导大印@师印好模将甜@光给小印@师沾粉,并送入蒸笼中……整个制作程序分工精细,井然有序,让幼儿从中学习分工合作的方法,体验合作的乐趣,促进了幼儿合作能力的进一步升华。

4 反思

(1)此类混龄角色游戏最大优点就是通过挖掘乡土资源为异龄幼儿的游戏交往创造条件,通过各年龄段、能力强弱不同幼儿间的交往,培养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互相合作等积极的社会行为。在游戏过程中,异龄幼儿间的互动,构成一个互助学习与协同游戏的良好环境,不仅让丰富乡土知识、激发爱乡情感,还促进幼儿主动地学习合作的方法与技能,提高合作能力,而且将传统游戏中教师精心地“传授”转化为幼儿间自主地“教与学”,使各年龄幼儿在混龄游戏环境中得到不同能力的发展,如:在混龄角色游戏交往过程中幼儿相互获得的认知、经验都与以往游戏形式区别,更为丰富,也更为充实,而游戏水平也在他们不断地互动迁移中得到提高;在混龄角色游戏中幼儿自由选择角色、操作材料、玩具以及与交往互动中,他们的自主性、社会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对于中班幼儿来说,他们在小班幼儿面前会表现出超出平常的耐心和毅力,通过“内部斗争”自我调整和抑制自己不合理的需要与动机。而对于小班幼儿,他们更多时候是在中班幼儿的带领下参与游戏,易受哥哥姐姐语言、动作的暗示,从而去模仿、跟随。因此,中小班幼儿之间积极地互动和影响,对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是极有帮助的。

篇5

首先,民间游戏与幼儿园课程整合有助于传承民族文化,实现幼儿教育本土化。儿童浸润于某种文化土壤中,民间游戏是儿童接触和学习本民族文化、认识本民族独特文化符号的重要途径。只有以自身的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抓住时展的特点,吸收借鉴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才能够丰富我国的幼儿教育理论,真正实现我国幼儿教育的本土化。

其次,民间游戏与幼儿园课程整合有助于幼儿园课程回归生活,与幼儿的生活世界紧密联系。目前多数幼儿园缺乏地方特色,大一统的教育内容与儿童的现实生活脱节,儿童无法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和体会教育的内容。民间游戏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源于民间、源于生活,是人们在生活中根据需要、经验而创编的游戏活动,与儿童的现实生存状态紧密相连,有助于儿童在轻松、有趣的游戏过程中丰富和拓展生活经验、获得知识、提升能力。

最后,民间游戏本身具有地方性、生活性、趣味性、随机性、简便性。民间游戏的地方性特点有助于幼儿园因地制宜地开发园本课程。其趣味性和随机性的特点有助于满足幼儿的内心需要,为幼儿的游戏创造自由宽松的游戏氛围。民间游戏所需的活动材料大都源于自然,具有简便、易得的特点,幼儿在游戏时可以接触自然材料,依据自身兴趣亲自动手制作,真正体现“做中学”的教育价值。

二、当前民间游戏与幼儿园课程整合的问题

(一)目标方面的问题

1.目标理念多从教师出发、多预设、多教育价值,少从幼儿出发、少生成、少游戏价值

多数幼儿园在引入民间游戏时未能系统地思考其与课程整合的目标理念。即教师对民间游戏赋予过多的外在发展目标,控制幼儿在游戏中的自由自主状态。目标理念忽视多样化、综合性、差异性、层次性、连续性、全面性、动态性等特点。

2.目标体系纵向上不够深入、具体,横向上缺乏各领域之间的联系与整合

纵向上缺乏层次性,多数幼儿园只是关注了在整体上开发民间游戏的目的:包括突出办园特色、节省办园经费、传承民间文化几方面,但是对于不同的民间游戏课程目标缺乏详细深入的研究。横向上,幼儿园开发的民间游戏课程基本上是一个个独立的活动方案,各方案之间的内容缺乏有机的联系。

(二)内容方面的问题

1.内容选择来源不够丰富全面,缺乏分类且多集中在体育游戏

民间游戏多种多样,包括益智类、体育运动类、歌谣类、艺术类等方面。已有研究发现,教师在众多的民间游戏中难以选择适当的民间游戏,主要原因是教师在选择时对多种类型的民间游戏缺乏有效的分类。另外幼儿园课程包含五大领域,目标是促进幼儿的全方位发展;而当前幼儿园对民间游戏的选择主要集中在对体育游戏的应用,如大多数幼儿教师比较喜欢滚铁环、丢手绢等民间体育游戏,而对于民间戏剧、民谣、民间益智游戏等内容的开发利用则相对比较缺乏。

2.内容开发缺乏系统的改编原则,纵向上素材挖掘不深,横向上素材间缺乏整合

教师利用课程资源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利用,这是对现有资源完全熟悉基础上的利用;一种是间接利用,也就是开发的问题。在直接利用方面,多数幼儿教师在选择民间游戏时主要考虑自身对游戏的熟悉程度,忽视幼儿发展、幼儿园环境等因素,容易忽视一些对幼儿有发展价值的民间游戏。在间接利用(开发)方面则缺乏对游戏内容改编的理念及创编原则的系统论述,如多数相关研究仅仅是列举一些民间游戏的改编实例,但是对其改编理念缺乏深入挖掘,多停留在经验总结的阶段。另外,在内容组织方面,横向上忽视内容之间的整合性、连贯性;纵向上对素材挖掘不深,简单模仿居多,创造性运用少。

(三)实施方面的问题

1.忽视实施取向,对素材缺乏创造性开发

课程实施取向是课程实施的基本理念,不同的价值取向反映出不同的教师观、儿童观、教育观、知识观和课程观等,价值取向直接影响着采取什么样的观念和态度、运用什么样的方式和途径。当前幼儿园实践中有关实施取向的研究比较缺乏,导致课程实施中对原始素材多采用完全的忠实取向,对民间游戏基本上是拿来主义,缺乏创造性的改编;或者忽视幼儿的兴趣,机械教学。

2.实施途径零星分散,缺乏长效的运行机制

现有的民间游戏与幼儿园课程整合的实施途径,主要包括主题活动、区角活动、一日活动中的过渡环节等。但是幼儿园多是表层运用这些实施途径,对深层次的挖掘不够,有些研究只是将民间游戏作为一种游戏形式穿插在各种活动中开展,表面来看幼儿园中充斥着各种民间游戏,实际上却没有真正将民间游戏与幼儿园课程进行内容整合,导致民间游戏引入幼儿园只是昙花一现,缺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长效运行机制。

3.片面理解民间游戏的环境创设,材料提供不当

宏观层面上,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来看,环境主要包括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和文化环境几方面。目前以环境为切入点的研究主要关注幼儿园民间游戏物质环境的创设,忽视人际环境(幼幼关系、师幼关系的培养等)和文化环境(文化氛围、各种仪式等)的创设。微观层面上,在幼儿园具体的民间游戏物质环境创设中,相关研究多停留在环境布置与材料投放方面,而关于民间游戏区角的空间大小、空间布局及材料的制作,室外游戏场地大小及设备的布置,幼儿园墙面和走廊的设计的研究都比较缺乏。

三、民间游戏与幼儿园课程整合的策略

(一)明确民间游戏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理念,构建多维度的动态课程目标体系

1.明确民间游戏与幼儿园课程整合的基本目标理念

(1)坚持适宜性与发展性统一。适宜 性表现在:第一,与儿童适宜,包括普适性和个体差异性两方面。普适性是指儿童特定年龄段的基本发展规律,要求课程目标与儿童的基本发展规律相适宜。个体差异性是指每个儿童都是独特的存在,课程目标需要考虑儿童的个体差异来因材施教。第二,与地区适宜。幼儿园民间游戏课程是一种地方性课程、园本课程,应该适宜于具有不同特点的民间地区。因此,在制定民间游戏课程目标时,需做到适宜性与发展性的融合。

(2)游戏性与教育性统一。当今教育倡导向自然回归、向生活回归,但仅仅强调人的自然性,必然会阻碍人自身的发展,也必然会成为教育发展的障碍。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体,偏重任何一个方面都会造成人自身发展的不完整,人的完整发展需要坚持自然性和社会性统一的原则,这样既能促进幼儿的学习,又可以保证幼儿的游戏性体验。

(3)操作性与灵活性统一。可操作性是指具有便于进行实施的特征,一般指具有明确的目标或标准,比较全面完善的方案,清晰的方式手段,完整细致的步骤或路径等方面。灵活性要求课程目标具有自我调节机能,能适应各种发展变化,既能针对儿童的发展情况,也能针对社会的发展情况进行调整,还能根据本地区和各学前教育机构的实际情况,兼顾到教师的个体特征等。

2.构建多维度的动态课程目标体系

构建关于民间游戏与幼儿园课程整合目标的多维度立体图,其中包含多个发展维度,可以涉及民间游戏园本课程开发总目标、各领域民间游戏课程分目标、各个民间游戏课程主题目标、各年龄段分目标、各学年学期目标、月目标、周目标及每个阶段的认知、情感、技能目标。从横向上来说,这些目标之间需要根据不同的教育内容彼此联系,相互整合。纵向上来说,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学习和经验获得不断提升,目标的制定是一个不断完善与升华的过程。

(二)拓宽民间游戏与课程建构的内容领域,开发民俗文化

在内容来源方面,民间游戏本身的类型多种多样,在课程开发时需注意各主题内容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兼顾五大领域。民族传统文化中可供利用的课程资源很丰富,包括语言、民间工艺、民间仪式、社会活动、民间戏剧等,这些都为幼儿园课程提供了广阔的教育空间。幼儿园可以以民间游戏为切入点来研究和开发民间文化,丰富幼儿园的课程资源。如民间儿童艺术(皮影戏、傀儡戏、木偶戏等)深受儿童的喜爱,可以开发为表演游戏;民间文化中的科学小发明(如风筝、孔明灯)包含了一些科学原理,可以开发为科学领域的游戏。

在内容组织方面,首先需要深入分析原始素材,对民间游戏进行合理的筛选和改编。如对民间游戏童谣内容的改编、对民间游戏玩法的改编、对民间游戏规则的改编、对传统玩具材料的改编和创新等。其次,需要考虑内容的整合连贯性和层次性。民间游戏的种类丰富多样,教师应该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和实施,既要横向考虑与其他教育内容的衔接和融合,又要纵向考虑民间游戏自身的层次性,形成具有结构层次的内容系列。最后,教师还可以考虑将传统民间游戏与现代游戏相结合,如可将两种以上传统游戏叠加、老玩具融合新玩法、新玩具借鉴老玩法等,以此促进传统游戏与现代游戏的优势互补。

(三)坚持相互调适的实施取向,优化课程实施

1.综合利用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生活活动整合民间游戏

首先在实施途径方面,课程实施是一种活动,其中包括活动的一般元素,构成了课程实施的活动系统。民间游戏课程实施的活动系统,可从三种显性实施途径进行思考:以提高儿童经验、促进儿童发展为宗旨的教学活动;以愉悦、自主、创造为主要目的,通过一定的民间游戏素材进行的游戏活动;把民间游戏渗透到儿童的具体日常生活环节之中,起到感受生活、体验生活、指导生活目的的生活活动等,其中每一种实施途径的具体实施过程都是一个整体、生态的活动系统。

其次在组织形式方面,要注意游戏形式的多样性和互补性。可以采取室内活动和户外活动,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和自由活动,幼儿园活动与家庭亲子活动,同龄活动和混龄活动等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形式,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去促进幼儿园民间游戏的开展。

最后在指导方法方面,主要包括直接指导和间接指导。其中,集体游戏指导是以教师预设的内容、目标为主导的,一般采用直接指导方法;个体游戏指导是以幼儿生成的内容、个体意向为主导的,一般采用间接指导方法。集体游戏与个体游戏是相对存在的,在指导中既要考虑幼儿自身游戏的需要,挖掘个体意愿游戏对幼儿个性发展的积极因素,同时还要考虑培养目标的整体性,运用集体游戏的教育效应,使个体学习与集体活动两者相得益彰,有机结合,使游戏活动的教育多样性具有丰实的层次性。

2.创设具有开放性的整合环境

其一,建构社区、家庭、幼儿园为一体的开放性教育环境,促进幼儿园与家庭及社区之间的交流互动。其二,创设有利于民间游戏开展的文化生态系统,其中的各种文化和环境组成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包括物质环境(民间游戏区角的大小与布局、民间游戏材料的投放、墙面走廊设计、地面装饰等方面)、文化环境(园所文化、学习氛围等方面)、人际环境(师幼关系、幼幼关系、师师关系、亲子关系等方面)等因素。其三,创设适合民间游戏自然发生发展的“准自然环境”,开展不同年龄段班级间的合作,创建“大小长幼”的混龄教育环境,利用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促进幼儿游戏水平的发展。

3.加强民间玩具的开发与利用

玩具是儿童游戏的“专用工具”。这里说的玩具是广义的玩具,包括成人特别为儿童制作的玩具和自然的游戏材料。民间玩具是与民间游戏相互绑定的,民间玩具具有传承文化的教育价值,尊重自然、绿色环保的教育价值,色彩造型的美工教育价值等特点。加大民间玩具的开发有利于民间游戏的传承与发展。对于做工精美、技能要求高的民间玩具,可以请民间艺人作为主要传承及开发主体,如可以以各地民间玩具艺术保护组织(如民间工艺美术学会等)为依托,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收集。各地区也可以根据本地民间玩具的特色来建设民间玩具博物馆,对幼儿园开放,让儿童参观欣赏多种多样的民间玩具,培养对传统玩具的喜爱 。对于简单且易于随地取材的民间玩具,教师、幼儿、家长可以参与进来自制民间玩具,这有利于丰富幼儿园民间游戏材料,也利于幼儿的主动参与和亲子关系的培养,更有利于促进家园的合作。

【参考文献】

巩丽娜.传统民间游戏与幼儿园课程建构.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2.

李姗泽.学前教育应重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论民间游戏在幼儿园课程资源中的地位与作用.课程·教材·教法,20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