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通信模板(10篇)

时间:2023-02-11 16:56:4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融合通信,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融合通信

篇1

永无止境的“飞跃之旅”

两年前,中兴通讯还以“企业网市场新兵”自谦,如今,这个新兵已经成长为国内市场前三甲。和市场地位巨大变化相对应,中兴通讯在市场份额节节攀升的同时,也开始提出新的概念。

7月25日,中兴通讯举办行动总结会,给为期两个月的“飞跃之旅”全国巡展划上圆满句号。中兴通讯在今年的“飞跃之旅”全国巡展,效果出奇之好,无论市场影响力,还是与行业客户的深入沟通,此次巡展效果都胜过以往。

“覆盖14个城市,举办26场行业会议,接待了912家客户单位、1693名客户,接触合作伙伴400多家,120家达成合作意向,32家正在认证……”中兴通讯企业网品牌总监郝彩琴列举的一连串数字,清晰地描绘出中兴企业网的“飞跃”轨迹。

据中兴通讯副总裁钟宏介绍,此次巡展主要针对政府、能源、教育三个重点行业领域,整合了中兴通讯在通信领域和IT企业网领域全系列的产品,涵盖视讯、PCS、数据、服务器、ECS、监控、传输等多条产品线,推出了包括ZSR系列多业务集成路由器、全千兆以太网交换机等多款新品。

与往届巡展不同的是,此次巡展中兴通讯首次推出了“拼图式网络”的建网模式,将以往普遍存在的纵向的搭积木式建网模式转变成新的横向可拼装型的网络结构。“拼图式网络”基于IP实现融合,基于融合通信部署业务,可以通过统一的平台对业务进行控制,从而实现网络搭建的简捷性和易操作性。

更引人注意的是中兴通讯“企业网重点解决方案和重点产品”的――作为“飞跃之旅”巡展的谢幕演出,中兴通讯隆重推出了基于融合通信平台的一揽子成熟解决方案,包括虚拟会议室、三维调度、数字家庭、一体化语音、立体化网络、协同办公……

这些解决方案的推出,既是对市场潮流的热烈呼应,更为中兴通讯企业网的未来开启了一次新的“飞跃之旅”。从进入企业网市场至今,中兴通讯已经连续两年实现了150%的飞速增长,要继续保持这一惊人的增长速度,在“融合通信”这一新兴市场领域下工夫,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

以“全系列”应对“无缝融合”

为推出“基于融合通信平台”的成熟方案,中兴通讯可谓煞费苦心。据钟宏介绍,中兴通讯在面向融合通讯业务的产品开发和整合过程中,“从网络基础到终端应用,在多个层次上都力求能够将‘融合’统一起来”。他表示:“一个成熟的融合网络解决方案,应当从下至上分为多个层次,从网络承载的融合,到网络控制的融合,再到前端业务的融合,缺一不可。”

对于大部分的企业客户而言,在选用融合通信方案时,由于过多地注重表象,将关注重点放在业务融合上,而在网络控制和承载平台上,则因为产品和技术的不足,无法实现融合。“整体的网络融合需求不能满足,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整个网络解决方案只是产品的堆砌,而不是无缝的衔接。”钟宏说,“这样一来,很多的企业网络充其量只是采用了有融合能力的产品,而不是一个基于融合通信需求的整体解决方案。”

篇2

目前全球主流电信运营商都纷纷将融合通信业务定位为业务和技术发展的核心方向,在各大电信运营商开展对中心企业信息化业务和服务中得到最大的体现。为了满足客户特别是政企和商企客户“全业务”需求,电信运营商率先提升其业务网的构架和搭建业务平台为各类客户提供融合通信业务、IT业务和ICT业务。

开放的业务模式

在传统电信业务向开放式的“融合通信”业务演进过程中,业务模式显得尤为重要。传统业务模式中,,用户只有电信产品的“使用权”,没有电信产品的“创造权”,这样的环境十分不利于“融合通信”产品的用户适配度、丰富度和满意度。在ICT业务中,企业更需要的是引用电信“融合通信”能力的个性化的二次开发产品,因此电信运营商应该改变企业信息化的进程,将电信运营商一家来推动的模式转变为电信运营商“筑巢”,应用提供商AP和企业用户三家互动,共同推进的模式。

1.积极有效地开放电信已经被市场接受的“融合通信”能力、IT能力和目前已经建设的ICT能力,让各类AP一起共建以电信运营商为核心的基于“融合通信”的信息化服务生态村,同时电信运营商还要做好示范。

2.在电信业能力开放的大潮中,中国的电信运营商已经站在市场的前列,最成功的案例就是短信业务的迅猛发展。事实同时也证明只有众多AP的参加和中国元素的加入,生成的业务才是本地化和有良好的业务体验的业务。

3.积极有效地降低电信能力的使用门槛,从技术上保障企业用户、AP的电信能力调用简单性和有效性。

4.电信“融合通信”能力要和企业的生产流程和管理流程挂钩,使电信“融合通信”能力的使用能加速生产流程的运转和管理流程的高效,最终实现信息化促进生产力的提高。这方面的案例在中国的企业生产过程中已经大量涌现出来了,但目前还处于原生态的状态。

5.在基于“融合通信”的企业信息化市场,需要支持三大商务模式:AP业务自营模式,适合于业务的哺育期,运营商提供通道合作,业务上为通道占用型;AP业务承载模式,适合于业务成长期,运营商提供资源合作,业务上为资源出租型;AP业务托管模式,适合于业务成熟期,运营商提品合作,业务上为市场共享型。

6.在企业信息化业务的盈利方式上,运营商从保存或逐步减低前向收费,转向积极发展和拓展后向收费,AP则积极发展业务分成。探索开拓后向收费为目标的商企客户服务盈利模式,不仅是目前电信行业竞争中处于劣势的固网运营商的必需,而且是下一代电信网盈利必需的商业手段。

7.在企业信息化业务中使电信运营商的“融合通信”业务从外挂方式向内嵌方式演进,从拉式向推式业务发展。

选择技术模式

除了业务模式的转变,选择正确的技术模式则是打好ICT转型这场硬仗的另一个关键环节。目前看来,NGN和IMS体系开展“融合通信”业务的技术模式是多种备选技术模式中最适合中国电信运营商发展和演进的模式。基于NGN和IMS体系更易对客户提供电信级的“融合通信”业务和服务,也能可靠地实现国家交给大型国企――电信运营商的业务和服务的监管职责。

但在开放式的“融合通信”业务模式中,丰富和全新的多媒体业务已经不可能由电信运营商一家完成,电信运营商可以作为信任域提供电信运营商的多媒体业务,第三方合作者作为非信任域提供更大量的多媒体业务,为此在NGN和IMS体系架构必须引入SACF,通过SACF,电信运营商可以方便地实现对信任域和非信任域提供的多媒体业务进行开放和业务管控。

当前电信运营商的网络和支撑系统的构架(俗称大网能力)已经相当复杂,在基础网上已经有PSTN网、PHS网、CN2骨干网、IP城域网、传输网、服务和支撑网等,在业务网上有综合业务管理平台、门户和客户端、充值和支付平台、互连星空平台、商务领航平台等。电信运营商在提供“融合通信”业务和服务时往往会构架一个一个业务孤岛,每个业务平台都在重组大网能力形成“融合通信”业务和服务,这种业务网“融合通信”业务和固网生成模式大大增加了“融合通信”复杂度和业务成本,这点在“商务领航”业务提供中已经成为发展的瓶颈。而且众多的平台的涌现和提升又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使电信运营商对于丰富和全新的多媒体业务管控变得十分困难,因此通过SACF(业务综合接入和管控功能)为封闭的电信基础网和业务网构架一个业务开放层,既完成了“融合通信”业务的开放和管控,更形成“融合通信”业务和服务的信息化“生态村”。

创新的三大关键点

在企业信息化服务及业务模式和技术模式目标确定后,技术的创新是关键。电信能力的开放要取得市场的认可必须通过技术创新来降低电信能力使用的门槛,在电信能力和企业应用之间必须构架一座桥梁,那就是业务引擎。在这方面国外的主流技术有Par-lay技术、SIPServletAPI、JAIN等。目前国外异构网络的中间件只局限于电信业务网信令管控和企业AP的API翻译,没有涉及业务能力增强部分,但对于国内现网的具体情况,业务引擎必须增加电信业务网能力不足时的业务能力填充,以达到业务的现网可用性。

电信“融合通信”能力开放的技术创新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电信通信能力的开放已经走过了电信业务仿真、电信能力的IP化程序调用、基于事件驱动的通信能力调用三大阶段,这里除了国际主流技术的引进,也有大量中国通信技术人员的创新,电信能力开放技术手段应该跳过仿真和程序调用直接采用以事件驱动的模式,因为该技术手段的应用更贴近企业客户服务消费习惯。

2.业务引擎内含管控和业务两大能力,管控能力是主体,业务能力是电信业务网能力不足时的增强,尤其在现网转型还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现阶段,即便在软交换完全成熟时也不可能具备海量能力。业务引擎的业务能力增强应基于电信大网能力不足时的填充原则。

3.积极引进消化国际成功的技术,创新国有或运营商的技术标准,以管控信令翻译为核心形成IMS的SACF定义是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篇3

1融合通信技术

很多企业在网络建设过程中,主要应用了无线通讯网、互联网、PSTN网络,把内部的信息资料通过语音、视频、图像等数据进行传输。在这样的前提下就产生了融合通信技术,其主要可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VoIP技术,一部分是软交换技术。

1.1VoIP技术

VoIP技术主要应用在IP网络中的语音传输,通过Internet为VoIP技术的语音传播提供技术支持。VoIP技术在企业应用过程中,以分组交换为主要的交换平台,然后通过D/A处理,就能把传输过程中的电信号,转变为语音信号,就完成了一次语音传输过程中,从而实现了电气信息资料的语音在互联网上的传播和通信,从而保证企业信息资料文本、语音、视频是和Internet服务在相融平台中的应用。其中VoIP系统的运行过程中,需要语音处理技术、计算机网络电话集成技术和QoS保障系统,以及网络安全管理技术共同支持。在企业中应用VoIP技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供可靠的语音技术,从而为企业信息资料的传输提供便利的技术和条件,打破传统电话传输信息资料的束缚,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实现企业资源的最大化共享。

1.2软交换技术

软交换技术作为融合通信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对融合通信的安全稳定运行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主要的工作流程是业务/控制和传送/接入分离,在业务平台上就可以实现融合通信。从而实现在交换机上的控制、连续、业务处理等功能,同时还能实现标准协议之间连接和通信。软交换技术在运行过程中主要负责业务平台的稳定运行,并且提供标准的连接口。以及也交换电话网和综合业务数字网之间交换的所有业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利用智能网来完成软交换技术,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业务交换的效率和准确性,并且很好地实现了呼叫控制功能、媒体网关接入功能、互联网功能等等。也能完成PSTN和IP/ATM网之间的信令和不同网关之间的相互操作。并且软交换金属能够支持不同种类的协议以及应用,很好地实现了分布式通信和管理,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数据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同时也减轻了电路交换网的工作压力。代替了传统的汇接局和端局,使其抗风险能力大大增加。

2通信网的融合

2.1通信网融合的协议研究

协议是保证通信网能够顺利融合的关键所在,所以在融合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融合网相关的协议。比如:对于SIP协议来讲,SIP协议是通过互联网工程任务组制定的融合协议,其主要的目的是为了修改和终止会话连接的应用层控制信令协议。而SDP协议,其主要的工作内容就传递多媒体绘画和媒体交流信息。所以在通信网融合过程中,必须合理应用SDP和SIP协议,保证通信网的融合工作能高效顺利的进行。

2.2加强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建设

在现代化市场经济的体制下,企业内部信息在流通过程中,主要基于网络互联的分布式软件系统中,把企业内部的资源进行共享、交流、分布,从而提高通信网的工作效率,很大程度上加强了企业上级领导和普通员工的交流沟通,一个各个部门之间协作的意识。在目前在我国企业办公室自动化系统中,主要应用系统就是OA系统,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信息的存储能力和处理能力,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OA结合了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以及科学化管理的思想,从而为通信网的融合提供了有效平台。

2.3企业通信网融合方案设计

企业通信网融合方案设计中,通常情况下由PBX电话系统和企业内部局域网共同组成,而且无论是PBX电话系统还是局域网都是相对独立的系统,企业中的语音通信是要由PSTN电话系统来完成,使得每个员工在工作过程中都能应用局域网络。随着市场经济的改革和发展,对企业通信网融合方案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企业在语音通信和数据通信功能的基础上,实现办公自动化,电话会议等数据业务的应用。同时在IP语音通信过程中也支持传统语音,并以能够在一个网络平台上完成语音的传输。从而建立一个语音、数据、互联网服务、通信功能、商务流程的通信网融合方案,从而为企业相关业务的发展和交流提供更加完善的功能。

3结束语

综上所述,IP融合通信技术在通信网的融合与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企业建立现代化的步伐。所以任何企业要在不影响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加大IP融合通信技术在通信网的融合与应用,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希望通过对本文的分析,对融合和应用IP融合通信技术有一定帮助。

篇4

一、多媒体融合通信与指挥调度

该系统涉及多种来源的多媒体资源,需要进行合理调度,多媒体融合通信与指挥调度解决方案旨在为行业用户提供跨越地域、空间、系统局限的一体化指挥调度系统,满足行业用户搭建“看得见、呼得通、拉得动”的扁平化综合指挥调度平台的业务需求,为领导科学指挥、快速决策提供丰富便利的多媒体资源。对行业信息化的深刻理解,在信息和通讯技术上持续创新,构筑开放共享、敏捷高效、安全可信的多媒体指挥调度方案,并通过与行业客户业务软件的深度集成,具备全面的综合指挥调度和作业能力,能够为行业客户提供共享的基础资源、开放的数据支撑平台、丰富的指挥调度应用、立体的安全保障及高效的通信服务保障。

(1)解决方案

(2)方案特点

1、开放的融合接入能力

在多媒体融合通信与指挥调度解决方案中,捷思锐利用自身技术优势,提供丰富的多媒体接入能力,融合办公电话、扩音广播、对讲系统、视频会议、网络监控、数据服务等多种关键业务,避免系统相互独立,无法兼容,多个用户终端不能无缝通信和统一调度。

2、实用的可视化调度能力

多媒体融合通信与指挥调度系统为客户提供实用的可视化指挥调度功能,为生产调度和应急处置提供语音呼叫、会议呼叫、广播呼叫、对讲呼叫、视频监控、视频转发、音视频联动、人员定位和调度等多媒体功能,为指挥调度提供现场音视频信息,指挥人员还可远程调度、控制视频监控的图像,完整实现了指挥调度的所有功能,如专向指挥、分组指挥、专向汇报、指挥转接、指挥协调、监视监听、图像调度、图像转发、指挥呼叫等;

3、丰富的移动调度能力

多媒体融合通信与指挥调度系统可基于3G/4G/WiFi/LTE无线网络提供丰富的移动通信调度功能,如基于智能终端的集群对讲、视频通话、视频实时回传、图片拍传、语音通话、GPS定位和离线地图调度等。

4、强大的平台备份手段

多媒体融合通信与指挥调度系统的核心平台支持HA双机热备、异地1+1热备等多种备份机制;核心服务器硬件支持电源备份机制(双直流、双交流、直流+交流可选),有效的保障系统的可靠运行。

5、开放的二次开发接口

多媒体融合通信与指挥调度系统可提供基于B/S和C/S架构的接口,用于和各种业务平台的对接开发,适用于各种架构的业务平台;同时可提供APP软件的调用接口,用于和其他APP业务软件的对接开发,满足行业客户的定制化需求。

二、多媒体通讯云调度解决方案

(1)方案概述

基于“云”的调度解决方案旨在为行业用户提供跨越地域、空间、系统局限的一体化指挥调度系统,满足行业用户搭建“看得见、呼得通、拉得动”的扁平化综合指挥调度平台的业务需求,为领导科学指挥、快速决策提供丰富便利的多媒体资源。“云”调度平台遵循NGN业务与控制分离、承载与接入分离的分层分块的体系结构,可以在业务应用层快速提供新的扩展业务,实现对业务的集中管理以及调度通信业务与其他诸如视频、会议、监控、监测系统的融合互通,实现对语音业务,视频监控、视频会议等视频业务的整合,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多业务的联动,如音视频联动调度、语音/视频/定位信息的联动调度等。

(2)解决方案

(3)方案特点

1)平台云部署、业务云处理

核心平台在云端部署(HA双机热备)、通信业务在云端处理、资源全网共享,使得业务更加丰富并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前端只需要配置接入设备和调度终端。

2)录音录像数据云存储

在通讯系统保障的过程中,对调度指令等重要调度操作进行录音录像,完整的记录下调度台及调度通讯电话的通话记录,可以为日后的事故分析及日常管理提供原始数据,是调度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录音录像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实时数据,并且在长期的应用过程中积累下海量的数据,从而导致一系列存储和管理问题。云调度系统基于云调度平台和高速分组数据网络,有效的整合网络上独立的存储节点,在不增加新设备,不改变硬件物理位置的情况下,实现了录音文件的云端存储,解决了海量信息的存储和管理问题,充分保障了全网录音录像存储空间的有效利用和录音文件的安全,为电力调度通信部门查找事故责任、监督工作质量提供重要手段和依据。

3)多种备份机制

调度软交换设备的核心部件采用了1+1热备的方式,能有效的保证设备的可靠性,云调度平台服务器之间通过IP网络进行实时数据同步,保证业务迁移时,调度用户和调度指挥人员原有的数据、业务、使用习惯的一致性,提高系统的高稳定性和实现系统对故障的透明处理。

4)多业务子系统联动

融合技术是云调度平台基础框架的基石,云调度平台基于融合技术将多媒体资源进行抽象封装以供上层业务调用,因此云调度平台不仅仅可以实现多个厂家的调度软交换设备接入,还支持跨业务系统的资源调用,并通过平台内的业务子系统功能逻辑模块实现各个业务子系统资源的联动,提供集成的消息和统一协作能力。比如在云调度平台中融合视频监控系统,可以实现在调度台上查看视频监控画面和控制摄像机云台,以及实现音视频联动。

5)多级可视化指挥调度权限

云调度系统提供多级指挥调度权限的功能,可对调度成员范围、调度功能进行定制化的设置,为不同级别指挥员、不同区域分支机构提供灵活的指挥调度业务。

6)丰富的多媒体调度功能

云调度系统为客户提供实用的可视化指挥调度功能,为生产调度和应急处置提供语音呼叫、会议呼叫、广播呼叫、对讲呼叫、视频监控、视频转发、音视频联动、人员定位和调度等多媒体功能,为指挥调度提供现场音视频信息,指挥人员还可远程调度、控制视频监控的图像,完整实现了指挥调度的所有功能,如专向指挥、分组指挥、专向汇报、指挥转接、指挥协调、监视监听、图像调度、图像转发、指挥呼叫、指挥预告等。

参考文献:

[1]于珊珊,陈冬林,李伟,鄂雪妮.??基于SLA的云计算多数据中心任务调度算法[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14(03)

篇5

“移动的魔百盒能看直播,节目也很多。”小李家已经习惯这样的看电视方式,广电的机顶盒早已经被替换掉。

手机+宽带+电视的融合政策的确吸引着像小李这样的移动用户。此前移动推出的新春特惠移动套餐分为98元、138元和178元三档,包含1G/2G/4G流量和最高2000分钟的通话,20M宽带以及和TV一部。

今年在宽带上,移动的促销力度更大。在移动的各个营业厅内,针对春节的特别促销“交30元送两年宽带+电视”的手写海报贴在醒目位置。

除了捆绑套餐吸引着原有的移动用户外,单装宽带的低资费也是吸引用户转网的重要因素。这个鲁西北的县城茌平,虽然近年来经济飞速增长,也跻身全国百强县,但在消费习惯上还趋保守,运营商的节日促销也多为预存话费送手机、自行车、食用油等传统形式。在宽带促销上,低价牌极具吸引力。

以当地移动为例,全家1-4人消费100元即可免费使用宽带,2年半600元,月消费98元免费用宽带,移动对于宽带的宣传也主打了价格牌,“省钱才是硬道理”的宣传语出现在县城各个移动营业厅内。

移动的宽带风暴,对曾在宽带市场占据优势的联通而言,会是怎样的影响?记者询问了在联通工作的朋友:“移动的宽带政策对联通冲击大不大?”“不能一概而论吧。”他表示,此前移动有段时间给某些小区免费装宽带,但用户没用几个月又都换回来了,因为网速不行。“但移动的促销力度确实很大,架不住长时间的倒贴呀。”联通的这位朋友也表示,移动的宽带是有价格优势,如果单装宽带的话,联通是贵一些。

但现在联通也主推融合套餐,而且主推电视,通过电视发展和保有宽带用户。

篇6

1高速公路通信系统现状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语音交换系统的通信体制大部分仍然是电路交换技术,采用数字程控交换系统提供语音业务,该系统由2级系统构成。一般来说,在省通信中心设置大型程控交换机,提供大容量的市话和长话的接入,负责本省高速公路各运营公司的话务接续,并提供跨省的长途电话接续。与此同时,在各个运营公司分别配置程控交换机系统,系统容量按照该公司规模来决定,该交换机一般设在路段的通信中心,负责本路段的各个办公电话的接续,并通过省通信中心与省或其他路段进行通信。另外,在各运营公司的各个业务部门还分别部署有专门的通信系统,用以完成响应的业务,如收费对讲系统、隧道紧急电话系统、指令电话系统等,这些系统一般采用中小型程控交换机,且专网专用,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封闭性。基于电路交换的程控交换系统主要普遍存在设备老化、组网复杂、不适应业务IP化发展趋势及业务单一等问题,不利于信息化的发展。

1.1系统运营存在的问题

打电话占线不通,号码多记不清,问题复杂无法表达清楚,需要人工记录;不能一呼百应,无法呼叫协助救援,安全风险;多个系统之间,无法统一管理协同,事后无记录;不能收、发通知和通告,传递事件信息、进度、变化等;现场情况紧急,不能实施回传现场图像、声音等实时证据;不能满足现代信息化管理安全营运与保畅应急。

1.2系统维护存在的问题

1.2.1基础方面各种通讯基础设施日益IP化和集成化,部分产品也开始向智能化方向发展,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尤其机电产品更新换代迅速,目前高速公路公司大部分设备入网时间较早,已接近寿命年限,故障频发,同时,部分型号设备厂商已经停产,后续服务无法保证,缺少备品备件,存在安全隐患。

1.2.2界面方面高速公路的业务管理根据业务性质的不同,由不同的业务部门分别进行管理,如收费业务、监控业务分别由收费分中心和监控分中心管理,同时,设备的采购、使用、维护等也分别由不同部门分别进行管理,由于目前高速机电设备品牌型号多、工作模式等不统一,加上设备分布广、不同区域跨度大等情况,通信网络造成的问题频发,大大提升了排查和维护的难度。

2融合通信系统的规划部署

融合通信采用业务和呼叫控制分离、呼叫控制和承载分离技术,实现分布式部署和集中化管理,使业务可以承载在不同的网络中,通过基于标准化和开放式的通信协议,提供多种多样的业务应用,快速加载创新型的业务。因此,融合通信系统不仅提供基本的语音业务,还提供各种增强型业务,如灵活的通信调度、视频通话、文本通信、多媒体会议等等,具有业务加载快,创新性强、业务成本低的特点,能最大限度地提高通信系统的可用性和有效性。通信系统与各业务系统的融合是融合通信的重要价值,融合通信能够统一各个业务部门的底层通信,为各个特定业务提供通信支撑,从而不再建设独立的、专门的通信系统,如收费对讲调度系统、隧道紧急电话系统、路面预警广播系统、指令电话系统等,都可以承载在融合通信系统中,真正实现通信系统的分布式部署和集中化管理。为高速公路的通信提供了经济、灵活的技术手段。基于全IP构建开放融合通信体系架构,实现全业务融合,已成为业界共识[1]。从高速公路的安全运营角度看,构建紧急事件快速处置的应急指挥调度系统需要实现多业务的融合和统一调度,实施资源的优化组合和高效利用;从运维角度看,实现通信系统和业务系统的统一运行监控,实施标准化的业务流程,业务统一受理,统一派发,统一管理。高速公路运营架构图如图1所示。为实现不同通信系统的融合,通信网关起着重要的异构网络匹配作用,实现不同网络系统间的协议转换和媒体转换,为灵活组网提供支撑。网关在通信协议上,都是将各种异构网络中的专有协议转化为公共的、开放的和标准化的通信协议,使不同网络间具有较强的的互通性和兼容性,从而能够构建出大容量的通信网络,进而承载各种各样的业务和通信终端。融合通信系统网络结构总体架构如图2所示。利用高速公路通信专网,采用SIP软交换技术的分布式架构,建设融合通信系统。融合通信系统网络分为3层架构,分别是省中心、分中心、收费站(含车道)/服务区/隧道。

2.1省中心

省中心设置一套基于软交换架构的融合通信网关,用于提供联网公司、经营性路段以及还贷性路段等的语音业务以及多方视频会议业务。省中心的融合通信网关可与原有视频会议系统对接,实现视频会议终端和融合通信终端的多方视频会议。融合通信省中心负责本辖区融合通信系统的管理、使用、设备注册等维护。

2.2分中心

分中心设置一套基于软交换架构的融合通信网关,用于提供分中心以及分中心所管辖收费站的语音业务、多方视频会议业务。分中心和收费站的IP电话、对讲机、单兵设备等通过网络连接到分中心的融合通信网关,通过SIP协议实现融合通信。分中心也可根据实际建设需求,分阶段建设融合通信系统:建设融合通信网关满足IP电话语音通话和视频通话,各路段分中心负责本辖区分中心、收费站(含车道)及服务区融合通信系统的管理、使用、设备注册等维护。

2.3收费站(含车道)/服务区/隧道

收费站(含车道)、服务区和隧道内安装若干台IP电话、对讲机、单兵设备等前端设备。收费站(含车道)、隧道内IP电话可以在紧急情况下快速呼叫隧道所、救助中心或报警等。收费站/单兵设备可以将现场的实时音视频信息及时回传到后台监控中心。除此之外,集群通信系统的使用可以实现调度、群呼、优先呼等功能。收费站(含车道)、服务区内安装小型天线,对讲机可通过小型天线接入到融合通信系统,实现接入网内的语音通话功能。单兵设备采用4G方式,通过电信运营商的4G网络访问接入网融合通信系统,实现单兵设备和接入网融合通信终端设备视频通话功能。在高速公路分中心、收费站(含车道)、服务区以及高速沿线重点部位搭建无线专网,该专网就近接入到IP接入网。前端的手机终端(安装融合通信客户端)可通过无线专网接入到融合通信系统,实现手机与手机之间以及手机与IP电话、视频会议系统的音视频通话功能。

3融合通信系统技术应用的效果

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规模的快速提升,使得我国高速公路运营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性,需要运营部门在安全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业务运行效率。为此,高速公路的通信系统应该具有相应的标准化和前瞻性,以融合通信为基础的通信系统将能有效整合各种异构网络,实现多种业务的整合,并为业务提供灵活的创新手段和技术空间,为各种业务创新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及业务管理部门的业务联动。当高速公路前方发生紧急事故,监控管理中心马上通过融合合通信系统,通知交警及路政,并通过移动终端,可以将现场信息的上传下达,及时提醒司机朋友,对发生事故的路段,进行交通管制,实现一路多方的联动机制。以“统筹规划、讲求实效、需求主导、以用促建、资源共享、互联互通、统一标准、保障安全”的原则,建设一体化的运营管控力度,实现减少层级管理、提高运作效率、优化管理结构、降低运营成本的目标,全面提升高速公路运营管理能力和水平。以融合通信管理体系为核心,进一步优化各高速公路系统层级管理模式及流程,实现管理层级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和“调节平化管理、职能统筹协调、工作提质增效”的高效管理目标。

3.1高可靠性

融合通信系统提供强大的高可靠性和高稳定性,如不同设备之间的性能冗余、功能冗余,设备各个功能模块进行性能冗余和数量冗余,从而使得设备具有4个9,甚至5个9的稳定可靠性,进而实现高效的设备切换和恢复。同时,通信设备也支撑链路的冗余,进而保障收费站(含车道)、服务区、隧道拥有强大的业务提供能力,提高了业务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2高可扩展性和兼容性

通融合信系统能提供极强的可扩展性能,基于IP的统一通信协议,使得不同组件之间采用相同的通信机制,进而能灵活提供组件数量的扩充,如在语音通信的基础上能快速扩展到音视频通信,并保证音视频通信的兼容性,以支撑融合通信系统的功能扩展和规模扩展,并进行平滑升级。同时,开放、标准的SIP能充分保证不同系统的互操作性,让高速公路信息化发展更加便捷。

3.3可管理性

长期以来,对设备的配置管理都是基于私有的管理协议和标准,具有相当的封闭性,使得通信系统的管理比较复杂和低效。而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管理的开放性和标准化越来越强,如基于标准的SNMP协议,使得系统的管理更加标准化和高效化。另外,对于常规的系统配置和维护,基于浏览器的B/S模式,更加简化了系统管理,减轻高速公路管理和维护人员的负担,提高网管和决策的效率。

3.4实现基于用户的管理

改变以电话号码为基础的通信管理方式,将通信信道和端口与用户本身进行关联,从而实现基于用户的管理,而不是去管理复杂的链路和端口,进而实现全新的用户管理。同时该技术不仅支持现有电话功能,还支持新式且多样的多媒体信息服务业务[2]。

3.5先进性和成熟性

融合通信采用标准的IP通信,具有相当的技术成熟性。IP技术子互联网诞生以来,经过了几十年的技术研发和积累,已经具有相当的成熟性,且也在继续快速发展,使得融合通信系统不断引入新的技术实现,进而保持其强大的先进性和成熟性,为各种业务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3.6经济与社会效益

篇7

0 引言

目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以及时代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领域的有效发展已经成为了我国社会发展以及经济发展的重心,网络宽带技术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然而,由于使用的领域越来越多,网络宽带目前出现了诸多状况,就目前的网络通信技术现状而言,将GPON技术应用到小区的通信系统当中,把该技术的特长以及优势都完全发挥出来,可以有效的提高网络通信的灵活度,同时降低成本,到目前为止,该技术是较优的宽带综合性接入标准。

1 GPON技术概述

1.1 GPON技术的简介

GPON技术是一项新一代的宽带综合性接入标准,该技术的诞生是以ITU-TG.984.x的网络宽带接入标准作为基础,自身具有很多的特点,例如:使用用户的接口较丰富、工作效率高、涉及到的范围面广以及宽带高等,一般而言,这种网络宽带的连接技术绝大多数都应用在商业街的网络业务中,是一项较为理想的综合化网络接入技术。该项技术于2000年之后才被提出,并且在不到一年的时间之内就完成了十分明确的相关制定,并且2年的时间内就将该项技术完全标准化,目前,该项技术处在成熟的发展阶段。

1.2 特点

1.2.1 全业务的接入

该项技术有效的将GEM和ATM信元有效的进行了同时的承载,它自身还具有诸多特殊的能力,例如:QOS的支持保证、良好的服务等级以及全业务接入,当今的ATM包含了局域网规范、数字同步等高端业务技术,并且已经发展的相当成熟,而GEM为相关用户提供的业务技术也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发展和应用。

1.2.2 高宽带

该项技术的宽带传输速率可以到2.5Gbps,可以说,它有目前最大的网络宽带传输速率,随着网络技术需求的日益增长,高速宽带可以大量的满足网民们对宽带上的高需求,同时,高宽带可以更好的适应宽带方面的数据业务市场。

1.3 结构

GPON技术系统共有三个主要结构组成,分别是光网络单元、集光纤配线单元以及光线路终端,在当今的GPON技术当中,该系统中的三个组成部分比例分别为1:32、1:64和1:16,在未来的发展当中,支持分光的比例会占到更多。

2 GPON技术在小区融合通信系统中的优势

APON最高速度大约是每秒622兆位,二层使用的是ATM封装技术以及传送技术,因此有带宽不足的情况存在,并且其存在操作技术难度较大,价格较高,承担的IP业务效率不高等等各类问题,不能够和现在的小区宽带接入要求相匹配,更加没有办法满足小区当中各类通讯技术的要求。EPON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技术,其将以太网技术与PON良好的结合在一起,使其成为适合IP业务当中的带宽接入技术,并且在商业使用范围当中已经取得了良好的应用。可是EPON操作体系不兼容TDM的操作技术,如果一定要通过其使用的话,必须配置外部操作链接才可以,EPON操作体系被使用在小区的融合通信当中,不论是绝对操作体系成本还是每比特成本,都会有相当高的价格投入。

在当今的市场当中,GPON操作技术是最先进的PON协议,对于高速率、多业务的操作工作有良好的服务效果,并且其当中还包含了OAM&P的技术操作要点。和EPON操作技术相比较,GPON更加注重多方操作业务的同步使用,不论是上联业务还是下联业务,其都拥有较多的接口,并且GPON在各方面都是EPON的优化改善版,在未来的PON技术发展领域当中,主流的发展方向必然是GPON,在小区当中的用户多业务要求是GPON技术在融合通信中使用的主要决定条件。以现如今的发展情况来看,在接入网当中使用G比特业务能够满足未来的信息化发展要求。而在小区当中,安排GPON,一般使用的操作流程是从低速向高速方向布设,从IP业务放置进各项综合操作业务当中使用才是最好的选择方案。

3 接入方案

在面对该技术通信系统的新建时,要满足多种业务中的需求,在小区当中,里面的用户使用的网络连接方式以电话拨号方法为主,并且,小区内部一般都会有诸多银行、超市等地方,因袭,小区内的通信系统就需要在某种程度上满足小区的需求,例如:小区中需要无线的WLAN网络进行覆盖、超市销售机、收款机业务服务、家庭宽带用户、保安需要的全方位安保系统等。根据绝大多数小区的特点,制定相关的接入方案。

光线路终端使用光纤,将多用户的共享以及分光器进行连接,光网络单元作为每一家用户中的独立存在体,通过光纤将光网络单元用户与分光器相互连接起来,由于光网络单元一般有两种,分别是无缘光网络单元和有缘光网络单元,因此,在连接的过程中要对该方面进行相关的分析,确保网络接入的安全性和效率。

4 具体设计

4.1 软件系统设计

一般而言,小区中的住户很多,相对应的,网络宽带用户也很多,除此之外,还要满足多种业务类型的需求,因此,小区中的通信系统就变成了融合多种业务系统在内的综合性平台,诸多不同的业务需求就需要多种不同的物理网络连接接口,要保证每一项开通的业务可以在最低的成本和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好的业务成果。同时,该技术系统还需要自身具备发现故障和处理故障的能力,也就是它还要具有实时的监督控制能力,让使用的用户可以及时且准确的发现故障出现的具置,并且及时的将故障排除。将GPON技术应用到小区中的融合信息系统当中,小区的通信系统安全性能也会有所提高。

4.2 硬件系统设计

一般,网络中的计算机网络形式有5种,分别是星型网络拓扑、树型网络拓扑、总型网络拓扑、环型网络拓扑和网型网络拓扑,其中,星型网络拓扑结构、树型网络拓扑结构和总型网络拓扑结构是所有网络连接线中最常见,同时也是最普遍的网络连接形式,对于不同的网络拓扑结构,GPON技术系统的设计方案也不同。

5 结束语

目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我国的小区用户越来越多,日常生活中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网络技术作为发展最快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已经成为每个家庭中必不可少的需求,小区中的网速普遍很慢,且需要进行服务的业务类型又繁多,因此,将GPON技术作为小区内网络通信连接技术的基础,可以有效的提高网络速率,同时也满足人们在生活方面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立奇,王智.面向移动互联网的融合通信方案研究[J].移动通信,2012,36(5):21-26.

[2]罗毅,韩建亭,吴亮等.社交化融合通信业务需求分析与发展策略研究[J].电信科学,2012,28(10):25-30.

篇8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三维关系强度模型及其在飞信竞争定位中的应用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2SJD630065)

传统电信业正经历从垄断到开放竞争的巨变,社会化网络服务的飞速发展,更使得电信运营商面临来自互联网的巨大竞争压力,运营商在产业链上的主导地位受到挑战,有日益沦为管道商的风险。另一方面,伴随4G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日益融合,又给运营商带来了巨大的机会。

融合通信无疑给运营商提供了极大的竞争优势,传统的电信服务是建立在电信级服务质量(Qos)、网络覆盖、号码资源及封闭的产业链基础上的,如何融入互联网的思维方式,成为未来运营商转型的重点。

融合通信的研究大多基于业务和技术层面,而通信的本质是社交,从关系的视角研究运营商的移动互联网创新,发现基于社交的融合通信创新模式,将成为运营商转型的切入点。

一、电信技术的发展历程及运营商竞争态势

伴随中国电信业飞速发展的是电信业的历次重组和改革,其中最重要有四次,即1998年邮电政企分离,2000年移动剥离,2002年电信南北分家及2008年“六合三”后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及中国移动的三分天下格局。从1998年开始,中国电信业发展迅速,电话普及率以每年两位数的速度增长,移动通信更是迅猛发展,从2000年到2013年,移动电话普及率从6.5%剧升到90.8%,超过发达国家的水平,固定电话则从2006年达到峰值后就开始逐年下降,这表明电信竞争已经从固话转向移动。

同时,话音业务持续下降,2013年,非话业务占比首次过半,达到53.2%,非话业务中,移动数据业务高速增长,短信业务量持续下降,非话业务与话音短信业务出现融合的趋势,用户从为话音、数据付费到为增值服务和流量付费,未来将进入以内容为中心的模式。

由于产业链的封闭性,中国电信业的竞争主要集中在运营商内部,即新兴运营商为了抢夺市场,在本地网、长途等资费方面就细分市场展开竞争,随着增值电信业务的发展,运营商开始从“基础运营商”向“信息提供商”转型,如“移动梦网”,转型给增值服务提供了发展良机,但离综合服务商还相距甚远。

随着通信技术和互联网发展,互联网应用从信息搜索向人际关系发展,移动通信与互联网交叉融合,近年来,社会化网络服务发展迅速,不仅占据了用户的碎片化时间,而且开始从通信业务方面蚕食运营商的利益,运营商不得不面对来自移动互联网领域的竞争,是退守“智能管道”,还是主动“移动互联网转型”,运营商的战略出现摇摆。

二、社会化网络服务的发展及对电信运营商业务的影响

(一)社会化网络服务与社会网络分析

人际关系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基础,其结构及交互的模式形成了社会网络(SN),社会化网络服务(SNS)是基于用户之间的关系建立和维护,帮助人们建立社会网络的一类互联网应用服务,随着互联网的发展,SNS构成的在线关系成为人际关系重要的组成部分。

社会化网络服务的基础是社会网络分析理论(SNA),SNA是对社会网络的关系结构及其属性加以分析的一套规范和方法,主要研究的对象为行动者、关系及结构,随着计算机媒介交流(CMC)成为重要的交流方式,在线网络成为研究热点,研究表明真实世界中的相关理论在虚拟网络中依然存在和有效,同时,在线网络也具备一些特殊的性质。从关系的角度,在线网络关系可以分为三个维度,即心理维度、结构维度和工具维度,这就使得在线社交呈现更加多元化的格局,因此SNS不仅成为人们建立和维护关系的工具,也变为日常的通信工具。

(二)互联网的发展及网络沟通工具

互联网的真正应用从万维网开始,从Web1.0到Web3.0,Web1.0是以信息为主,入口为门户网站如雅虎、搜狐、新浪等;Web2.0以搜索为主,入口为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Web3.0以关系为主,入口为Facebook、微信等,互联网平台从PC端演化到以移动端为主。

Web1.0阶段,门户网站提供论坛、E-mail之类的沟通工具,其特点是匿名和点对点。Web2.0阶段,由于搜索引擎的发展,网络沟通手段也丰富起来,除了BBS继续活跃,IM工具成为主流网络工具,QQ、MSN成为商务和娱乐的标准。到了Web3.0阶段,以FaceBook为代表的社交网站成为主体,即时通信工具成为社交工具的标配。目前,主流互联网通信应用工具包括手机QQ、微信、Line、Skype、Gtalk和Facetime等,互联网通信应用移动化、lP化,全面渗入运营商的通信业务领域。

(三)SNS及OTT业务对电信运营商的影响

随着社交网络的发展,OTT类业务对运营商传统业务产生巨大的冲击,智能手机及手机通信录的普及,基于数据流量的服务快速增长,智能终端厂商、门户网站及新型应用的不断涌入,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并开始延伸到电信领域,电信运营商在整体价值链的主导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产业链中,终端和内容提供商的价值逐步提高,运营商不得不加快转型的步伐。

未来SNS的发展将呈现多元化和融合化的趋势,垂直类SNS将会迅速发展,不同终端的平台将会出现,从沟通的即时性和亲密性维度分析,垂直应用将在细分领域蚕食运营商的业务。另一方面,从关系强度和安全隐私维度来分析,SNS及即时通信的功能将更加融合,具有广域关系图谱的平台由于资源优势,将形成强大的沟通生态圈,在关系层及应用层的创新及关联上,新的竞争模式也可能出现。

SNS的发展给运营商带来双面的影响,一方面,OTT业务蚕食现有的语音和增值业务,另一方面,运营商能够利用管道和平台优势,营造良好的融合通信生态圈,构建高效安全的社交服务,形成竞争优势。

三、融合通信模式与电信运营商的移动互联网战略

(一)电信运营商的移动互联网战略转型

电信业发展初期,其产业链相对封闭、单一,包括最终用户、运营商、系统设备供应商和终端厂家,运营商处于产业链中心的控制地位。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传统的电信产业链逐渐从单一链条形式发展到复杂的网状结构,链条不断延伸,OTT业务基于终端越过运营商直接连接用户,终端和业务的价值增加,运营商的价值下降,形成新的微笑曲线。

随着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的日益融合,各运营商开始寻求新的突破,以增强自身竞争优势,从传统运营商向信息服务商的转型,再到“智能管道”的提升,在机遇和风险面前,各运营商都开始了面向移动互联网的战略转型,例如中国移动2015年筹备成立新媒体和互联网公司,新媒体整合音乐、视频、阅读、游戏、动漫等内容生产,而互联网公司将以现有的互联网基地为基础,整合中移动MM商城,其中包括飞信、邮箱之间的融合以及MM平台与数字内容的融合。

(二)运营商的融合通信模式

中国移动已经提出了基于三新的融合通信方案,即“新通话、新消息、新联系”,其特点是基于VoLTE的“新通话”体系,实现语音、文本及数据融合;基于流量的文本、图片以及音视频传送,即“新消息”;为用户提供全新的联系体系,满足社交需求的“新联系”。

与OTT业务的比较,融合通信具备极大的优势,首先,运营商具有号码资源,可实现基于统一号码的跨平台跨运营商接入;其次,融合通信基于QoS及监管,可实现高质量的语音和消息;第三,运营商掌握网络通道,可以实现IM与SMS的融合;最后,融合通信基于终端定制安装,可以内嵌融合通信基本服务。

(三)关系:融合通信创新模式

目前,运营商对融合通信的定位仍然停留在技术和业务融合层次,而用户更需要的是基于社交的多元化通信及服务需求,因此,尽快从业务中心向用户中心转型,以关系为基础,通过融合通信构建移动互联端的用户入口才是运营商的竞争优势。

在此方面,运营商有着很大的教训,2007年,中国移动推出飞信,它具有所有即时通讯产品功能,同时还有免费短信、信息群发、飞信好友多重分组的功能,然而,飞信并没有给移动带来转型的变化,根本原因是飞信忽略了社交关系的重要性,导致好友关系黏度不强。

因此,融合通信的基础是关系,融合通信应符合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并基于运营商的管道优势和用户资源,通过用户的通信关系来掌控用户的社交关系,整合现有通信手段,促使用户强化社交关系,并且延伸社会关系。

在运营商提出的三新融合通信模式中,通信录具有强关系的社交属性,目前已经出现了大量的以通信录为基础的产品,然而都没有运营商更加具有先天优势,因此,以新联系为主的融合通信模式将成为融合通信的基础,其特点:

1.快速的沟通扩展能力,并结合用户沟通意愿,快速扩展社交圈。

2.便捷的分组沟通功能,通过基于关系层细分的模式,形成和实际交往习惯一致的圈子,同时,快捷便利的更新通联系人信息。

3.能够通过通信录对联系人进行多维度的访问,包括微信、微博等。

4.通过通讯录能够组建支持即时群聊和好友群组,方便沟通。

5.能够通过通讯录与联系人实现更为便捷的跨平台信息互通,根据社交状态推荐最合适的联系方式。

四、融合通信的创新及发展趋势

随着技术的发展及用户习惯的改变,“融合通信”正朝着“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设备”的无差别沟通目标迈进,互联网应用和通信呈现出全方位的融合特征,而在基础电信领域,运营商无疑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未来,融合通信将成为运营商的重要战略手段。

融合通信的概念很早就被提出,其内涵也在不断变化,从移动和固话的业务融合、互联网和通信网的技术融合、技术和服务的融合到产业链和平台的融合,未来融合通信将聚焦以关系为中心的模式创新,其发展趋势为:

1.从业务为中心到用户为中心,提供更简单、人性化的无缝切换的服务,相比于社交网络,融合通信将提供更加多元的话音通话方式,且对用户透明。

2.以统一号码方式下的新型通信录为核心,构建基于用户关系为中心的跨业务服务模式,提供融合的信息、通知、分享、群组、沟通及商务服务。

3.以云服务为切入点,提供跨平台的数据处理及备份服务,例如云端的备份、安全和存储服务。

4.以内容为中心,提供基于SoLoMo的个性化、本地化及体验一体化的内容服务,例如游戏、音乐、工具、商务及金融。

5.产业链向开放式商业生态系统转变,在技术演进和市场发展的双重驱动下,形成良性的商业生态系统。

6.更加符合现实交往方式,不仅提供类似圈子的功能,确保用户根据隐私和关系的分级进行不同的沟通,还提供更接近于现实活动的沟通工具,使不同关系用户间的沟通可以完整而准确地进行。

7.更加完善的交互功能,通过保存图片或文件、社交状态信息、邀请、分享等行为,大大增强用户间的沟通及交互。

结论

随着4G和智能终端的发展,移动互联网将逐步走向融合、开放的快速发展之路,即时通信市场的竞争伴随着SNS、微博、LBS等应用和融合,将变得越来越激烈,运营商必须积极应对,主动向移动互联网转型,通过新联系,构建以关系为中心的融合通信新模式,定位用户直接和现实的人际网络,面向个人社交及商务应用,通过可分组管理的隐私保护,整合移动现有资源,提供丰富的商业应用,同时作为移动互联网的入口,创造商业生态系统。融合,意味着更灵活、简便、高效的通信方式,基于社交的融合通信服务,无疑将带给运营商新一轮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聂磊,张金隆.产业并购视角下的移动通信价值链演化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1(060):54-59

[2]Marsden P,Campbell K. Measuring Tie Strength[J].Social Forces,1984,63(2): 483-501

[3]Xiang R,Neville J,Rogati M.Modeling Relationship Strength in Online Social Networks[C].Proc.1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orld Wide Web,New York:ACM,2010(4):981-990

[4]张文宏.中国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研究30年(上)[J].江海学刊,2011(2):104-112

[5]孙亮,戚啸艳,郑桂玲.重构强弱关系:在线社交网络中的三维关系模型及应用[J].现代情报,2014,34(9):60-64

篇9

互联网企业一般以互联网通信为切入点,通过互联网通信应用工具迅速扩大用户规模,占领用户终端入口,并以此为基础向用户提供其它互联网应用(如社交、娱乐、云存储等),与电信运营商在增值业务领域展开正面竞争,对电信运营商造成重大威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互联网应用对运营商传统增值业务形成替代效应,例如手机QQ对短信应用的替代;其次,电信运营商开发的互联网应用与互联网企业提供的应用相比,明显缺乏竞争力,例如Mobile Market的下载量为数亿次,而App Store下载量超过数十亿次,类似还包括像139邮箱与QQ邮箱、139社区与开心网等。

面对互联网企业的激烈竞争,运营商应该如何切入移动互联网领域,如何将自身优势体现在移动互联网领域以向用户提供满意服务,值得探讨。本文尝试从移动互联网角度出发,分析中国移动在开展互联网融合通信方面的优势,提出基于移动互联网的融合通信技术方案。

2互联网通信应用特点分析

目前主流互联网通信应用工具包括手机QQ/微信、米聊、Skype、Gtalk、Facetime等。互联网通信应用发展情况如图1所示:

通过分析,可发现互联网通信应用主要存在以下特点:

移动化、IP化、多媒体化;

跨平台、跨运营商;

以应用商店为第一营销平台,依托社会关系快速发展用户;

注重用户体验。

虽然,目前在与互联网企业的竞争中,运营商处于劣势,但运营商在开展互联网通信应用方面也存在优势:

(1)号码资源:运营商最核心的资产为号码,通过与手机地址簿紧耦合,运营商可引导终端用户使用其互联网融合通信业务。

(2)网络通道:运营商对于通道的把控能力优于互联网企业,可提供分等级、有QoS保障的通道能力。

(3)通信质量:目前互联网通信的质量无法与运营商基于语音通道的通信质量相提并论,后者具有绝对优势。

(4)对通信业务的理解:对通信业务的深厚理解使运营商可以提供最好的通信业务。IT产品主要聚焦在应用层,而运营商可以从端到端的角度设计和提供良好的通信服务,这正是运营商最擅长的。

3融合通信设计思路

3.1 融合通信设计思路

自2011年2月美国KPCB风险投资公司合伙人约翰・杜尔第一次提出“SoLoMo”概念[1]以来,由Social(社交)、Local(本地化)和Mobile(移动)整合而来的这六个字母随即风靡全球,被一致认为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从Facebook到开心网、人人网等,代表社交的“So”已经无处不在;而“Lo”所代表的以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地理位置服务)为基础的定位和签到也开始风靡,包括Foursquare、街旁,以及社会化媒体所延伸而来的Facebook Places和人人报到等;“Mo”则涵盖了智能手机带来的各种移动互联网应用。同时,在“SoLoMo”之外,云计算技术已经改变整个IT界的思考和行为方式,云计算在降低IT建设成本的同时,还能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的服务。

本文探讨的融合通信是以移动互联网为基础的互联网通信应用,融合通信应符合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并基于云计算技术提供跨终端、无缝切换、体验一致的服务。

基于以上的分析,提出融合通信设计思路如下:

第一、通过用户的通信关系来掌控用户的社交关系;第二、发挥移动自身优势,整合现有通信手段,促使用户强化社交关系,并且能延伸社会关系;第三、在自身优势及吸取的互联网优秀基因的基础上,平滑向互联网延伸和渗透。

3.2 融合通信产品定位

基于融合通信设计思路设计的融合通信应用产品,定位为“云应用+多终端”的业务形态,将用户在各种设备上存储的数据、使用移动服务所产生的UGC内容,通过移动互联网整合到云端,允许用户通过不同的终端,随时随地管理、访问和分享;同时融合通信也为用户提供了以融合地址簿为核心的各种应用聚合,实现“一站式”业务体验。

4融合通信技术架构

4.1 融合通信总体技术架构

融合通信平台以云计算平台为基础,功能模块包括云服务模块、通讯录模块、统一认证鉴权中心、统一用户接入平台、管理模块和运营模块等。融合通信总体技术架构如图3所示:

融合通信平台定位为互联网通信应用平台,采用LAMP(Linux、Apache、MySQL、PHP)作为其技术架构,引入相关开源技术如Hadoop and Hive等进行融合通信技术平台开发。基于对融合通信应用的定位分析,融合通信平台架构的技术关键点主要包括:统一用户身份认证、用户核心资产云化以及用户体验一致性。

4.2 关键点一:统一用户身份认证

统一用户身份认证是指用户通过不同终端及网络访问云端通信资产及应用时,云端能够为用户提供数字证书、静态密码、动态口令等多种认证方式(或者多种认证组合),以方便、安全的形式为用户进行鉴权与认证,当用户进行应用切换时,可避免重复登陆鉴权,提升用户的业务体验。

在进行统一身份认证中心建设时,需要重点考虑以下内容:

(1)统一认证中心:需支持静态密码、动态密码、动态验证码和数字证书等多种认证方式以及不同的加密算法。统一认证中心统一存储用户的标识、密码,存在现有用户信息向认证中心迁移的风险;若保存在BOSS上,则会实时和BOSS系统进行交互,并发性能存在难度。统一认证涉及到用户标识方案,若采用手机号码则支持非移动用户存在困难;若使用新的标识,则涉及到标识的规则和现网用户的迁移,难度大。

(2)各个业务平台增加对认证凭证的识别:中国移动现有各业务平台需要增加对统一认证中心生成的认证凭证的识别,能够根据认证凭证给予对应的访问权限,须对各个业务平台进行改造。

4.3 关键点二:用户通信资产云化

用户通信资产包括通信录、通话记录、短彩信、照片、视频、图书和应用程序等。用户通信资产云化是指,用户通过任何终端产生(或更新)的通信资产,都会自动上传到云端,并且自动同步到其他用户终端。

在进行云服务平台建设时,需要重点考虑以下内容:

(1)存储硬件能力:海量数据的存储对于存储设备能力的高效性、高性能接口、高IO能力提出了要求。对于存储设备,要求支持多种类型数据的存储和接口的标准化。存储基础设施和平台层都需要支持水平扩展能力,支持平滑地扩容。最大可支持EB级海量存储能力、百亿级目录和文件数。

(2)数据库能力:多种结构和类别的数据要求对现行数据存储管理机制进行优化,确保数据使用和硬件资源利用的高效。

(3)终端能力:终端类型多种多样,部分操作系统不开放,导致部分用户的信息获取困难。

4.4 关键点三:用户体验一致性

用户体验一致性是指,用户采用任何终端、通过任何网络均可访问云端的通信资产与应用,云端能够自动适配用户的终端及网络,并将云端的内容与用户终端及网络通道能力进行适配,向用户推送最适合的内容格式,为用户提供基于不同终端与网络的一致性体验。

提升用户体验一致性,需要重点考虑以下内容:

(1)接入终端类型的识别:终端类型多种多样,部分操作系统不开放,平台对多操作系统进行适配以及客户端接入系统后,平台识别客户端类型等存在困难。

(2)网络通道能力测试:用户通过鉴权认证接入平台后,平台终端发起和用户终端之间带宽能力的测试,会涉及一定的流量计费及网关的跨越;同时网络能力存在动态变化的情形,会影响用户的体验。在涉及大流量业务,如视频呼叫、上传下载时,要进行实时网络能力测试。

(3)功能模块的权限设置:对于每个功能模块根据终端类型和网络能力判定是否可用,但如何界定不同能力下的服务功能存在困难,如当网络能力不足时,视频功能不可使用。

(4)客户端中间状态记录:当用户从一个客户端退出(包括异常退出),然后从另外一个客户端登录时,原来的状态记录不一定准确。

4.5 融合通信平台对现网的要求

在探讨融合通信平台技术架构的同时,有必要探讨融合通信平台对中国移动现有网络的要求,本文从互联网视角出发加以探讨。融合通信平台对现网主要提出两点要求:首先,中国移动现有通信网络为用户提供融合通信应用的网络接入。无论用户基于何种终端接入融合通信应用平台,都需要中国移动现有网络提供相应的支撑服务,例如现有网络需要配合融合通信平台为用户提供网络QoS服务,为用户提供相应的带宽保证用户的融合通信应用等。其次,中国移动现有通信网络为用户提供网络基础通信能力。例如短信、彩信、WAP、飞信、音乐和阅读等基础能力,都需要现网相关平台开放出来提供给融合通信平台,融合通信平台再将其开放给第三方应用,从而进一步丰富融合通信应用类型,同时也能增加中国移动自有业务的使用量。

目前,WAP网关所处的网络位置非常适合为用户提供统一接入与认证鉴权服务,但WAP网关主要是为WAP请求进行协议转换;笔者建议在原有WAP网关基础上增加业务控制、灵活计费、运营支撑和安全优化等功能,建设成综合网关。用户通过综合网关进行统一接入,融合通信平台通过与综合网关交互,判断用户的接入方式、终端类型及网络状况,并实施相应的控制策略。

对于基础能力的调用,可通过开放移动互联网平台(OMP,能力开放及业务生成平台)实现,目前浙江移动公司正在进行OMP平台的试点建设。现有网络的基础通信能力通过OMP平台对外开放,供融合通信应用调用,同时融合通信自身的能力也可以通过OMP平台开放。融合通信平台与现网的关系如图4所示:

5融合通信应用功能展望

篇10

关键词:

融合通信技术;智能用电交互服务;具体应用

目前,低碳生活成为当前社会生活的主题,电力作为我国主要的能源供应部门,在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和挑战,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坚强智能电网的战略发展目标,而智能用电作为坚强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电网与客户实时交互响应,增强电网综合服务能力,提高用电效率,促进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下面,我们将从如下几方面对融合通信技术在智能用电交互服务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1智能用电交互服务概述

1.1主要内容

和传统用电模式相比,智能用电具有非常显著的优势,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促进用户和电网之间的交互相应,包括了很多服务内容,例如居民智能用电服务、智能家居控制、分布式能源接入、家庭安全防护、水气表抄收、综合信息服务等,还可以承担部分三网融合的业务。借助电网和用户之间进行实时互动的主要通道,再利用智能交互终端,用户就能够查询到自己的用电信息,然后根据国家的用电价格政策和电网承受负荷的实际情况,对用电的时间进行灵活调整,实现用电的分布式接入,全面提高用户用电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同时,在这种交互模式之下,电网也可以查询到用户的相关信息,能够对分布式电源的接入进行有效的管理。另外,电网还可以通过调整家用电器的情况,来控制电网承受的负载,为电网的安全运行提供保障。

1.2对通信技术提出的要求

为了实现智能用电互动服务的需求,通信网络必须达到一定的要求,确保整个电力的通信能够满足用户家庭的用电,以及连接家用电器设备的使用需求,共同组成家庭的局域网。一般情况下,监测、分析并控制家庭用能设备,抄收三表,进行家庭的安全防护等,不需要太高的通信带宽,即可满足上述业务的需求,约10KB/s。同时,在智能交互服务系统的通信网络中,三网融合中的语音电话对带宽的要求最低,只需要几KB即可。其中,IPTV视频对带宽的要求是最高的,至少需要8MB/s。根据智能用电交互服务的主要内容,以及不同业务对通信网络提出的要求,使融合的通信技术,例如光纤通信、无线通信和电力通信等,才是最主要的通信方式。

2融合通信技术的主要类型

2.1光纤通信技术

目前,我国大部分智能用电交互服务系统中,使用的光纤通信技术是建立在以太网基础上的,又叫做EPON,即无源光网络技术。这种技术具有诸多优势,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系统的容量比较大,带宽很高,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可靠性高。如果使用这种通信技术,不仅可以满足智用电互动业务的需求,还能够为智能家居和相关的增值业务提供服务,促进三网融合。

2.2无线通信技术

近几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以及电子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无线通信技术取得了巨大进步,应用范围比较广泛,使用较多的主要有WiFi、RF433和ZigBee等,下面对这几种技术进行具体介绍。①WiFi技术。这是一种短途的无线传输技术,传输的速度可以达到54MB/s。如果信号较弱,或者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则可以对带宽进行调整,在10米左右的范围内,无线信号可以迅速接入,而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能够自动调整带宽。虽然这种技术可以用来完成家庭控制网关以及智能交互终端之间的通信,共同构成家庭的带宽局域网,但是该技术很容易受到墙壁阻隔等因素的干扰。②RF433技术。这种技术的工作频段主要在433MHz,通信的方式比较简单,很容易完成通信,而且建设的成本较低,只需要借助小功率的天线就可以实现,能够在各种场合进行短距离的无线通信,经常用于气表和水表等的抄收。③ZigBee技术。这种技术的主要优势是消耗的功率比较低,在数据的传输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网络的容量比较大,建设的成本也较高,特别适合用于控制空调系统的温度、自动窗帘、自动照明、烟雾探测器、煤气计量、远程家用电器等,主要的作用就是在内部下达控制命令。

2.3电力线通信技术

这种技术相对比较成熟,接入方式比较简单,主要的通信介质就是目前已有的电力线。电力线通信技术具有很好的抗干扰能力,而且能够安全的传输数据,可靠性较高,可以完全满足家庭局域网的组网、通信和控制的要求,主要包括电力宽带和窄带技术。①电力宽带通信技术。这种技术集合了OFDM自适应载波调制、可编程频谱等技术和RS编码等内容,所以能够快速适应低压的电力线信道要求,为通信的可靠性提供了保障。同时,在该技术中,信道访问机制及通信协议设计上考虑了自动中继路由及网络重构功能,使得通信中不存在盲区。②电力窄带通信技术。这种技术的通信频率在1MB/s以下,主要采用普通的调频或调相技术进行调制解调。如果在电力线窄带通信中引入OFDM多载波技术具有显著作用,不仅能够增强通信的抗干扰能力,还可以有效地提高网络传输速率和稳定性,在理论上,速度可以达到的100KB/s,适合用于智能家电用电信息!运行状态的采集以及控制命令的传输。也可以应用在配电台区范围内,作为AMR信道使用。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首先对智能用电交互服务的主要内容以及不同业务对通信网络提出的要求进行了简单阐述,然后围绕光纤通信技术、无线通信技术以及电力线通信技术等三个方面,对其中的几种常用的融合通信技术进行了说明和具体介绍,为广大同行提供了有益借鉴。当然,本文没有在实际施工中对该技术进行阐述,希望能够在后续的研究中继续深入。

作者:肖亨 单位:湖北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林弘宇,田世明.智能电网条件下的智能小区关键技术[J].电网技术,2011,12(03):1-7.

[2]雷煜卿,李建岐,侯宝素.面向智能电网的配用电通信网络研究[J].电网技术,2011,12(10):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