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化工作意见模板(10篇)

时间:2022-05-04 05:03:2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网格化工作意见,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网格化工作意见

篇1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引,以全域建设“中国幸福家园”和整县推进新农村建设为统揽,以实施“6115”工程争创省级现代畜牧经济强县为核心,以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质量安全与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三大职责为重点,着力提升行业工作效能,加快现代畜牧经济强县创建进程。

二、工作目标

本着依法行政、精简、效能、统一的原则,按照“纵向抓延伸,横向抓覆盖”的工作思路,建立起“纵横交错、全面覆盖、分级管理、层层履责、网格到底、责任到人”的网格化工作效能管理网络,建立起科学评价体系和考核办法,落实奖惩和责任追究制,促进全县畜牧系统工作效能明显提高。

三、具体方案

(一)组织领导机构:县局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党组书记、副局长、纪检组长为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效能网格化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工作效能管理办公室,由局办公室和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整合,负责具体日常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见附件2)。

(二)管理对象:全县畜牧系统干部职工。

(三)责任落实:建立网格化管理责任制,按照“定人、定责任”的工作要求,落实网格管理职责,建立网格管理公示制,层层落实责任。

(四)职责

1.局工作效能网格化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全县畜牧系统网格化管理的组织领导、制定管理方案,对影响网格化管理的突出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对违反工作效能行为作出处理决定,确保网格化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局工作效能管理办公室具体承担建立网格化监管运行机制,对全县畜牧系统工作效能网格化管理日常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如有违反管理规定或履职效能不佳(如:工作执行力、工作成效等)的行为,提出拟定处理方案与整改意见报工作效能网格化管理领导小组研究,并监督处理决定执行与整改措施到位。

3.局工作效能网格化管理领导小组副组长对所分管的工作具有效能监督管理与提出处理意见的职责。

(五)政策依据

一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动物检疫员和动物防疫监督员管理办法〉等四个办法的通知》(川办发〔20__〕20号)、县委县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实施意见》(罗委发〔20__〕4号)、县畜牧食品局《关于印发<基层畜牧兽医站工作规则>的通知》(罗畜食发〔20__〕25号)、《关于印发<__县畜牧食品局工作规范>的通知》(罗畜食发〔20__〕27号)、县畜牧食品局办公室《关于规范系统内在职职工统一着装的通知》(罗畜食办〔20__〕7号)等相关法律法规及作风建设规定实施监管;二是依据年度综合目标工作和各项专项工作,实施效能督查督办。

四、要求

篇2

一、指导思想

围绕全面提升社会管理工作水平的目标,紧密结合街道工作实际,全面实施“网格化”社会管理机制,通过网格化管理、零距离沟通、一站式办公、下沉式服务,打破条块分割、下移管理平台、整合社会资源、提升管理效能,做到服务为先、机制领先、基础优先,全力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为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工作内容

1、建立管理机构。各社区形成一委(社区党委或总支)一居(社区居委会)一站(社区工作站)一办(社区综治办)一社(股份合作社)的组织机制。其中社区综治办要形成一办二组三中心运作机制,即一办:社区综治办;二组:矛盾诉求调解组、治安综合管理组;三中心:即:矛盾诉求调解中心、治安综合管理中心、重点人员关爱中心。

2、划分管理网络。全街道划分12个一级网格,原则以社区、园区、街区管理的范围为网格单位,社区书记为网格负责人,街道领导班子成员每人分工包干一个一级网格;各个一级网络按照符合实际、内容相似、任务相当、便于联系的原则划片确定若干个二级网格,由社区、街区、园区干部为网格负责人,街道派遣干部协助进行分片包干;各二级网格可根据辖区的楼幢、单位、个体工商业等划分成三级网格,由居民楼组长、单位负责人、个体工商业主为网格负责人。

3、整合管理队伍。针对社区人少事多的实际,按照“打破分割、一格多元”的原则,整合社区和条线各类管理资源。一是整合社工队伍。将社区工作人员(含条线下派人员)整合为社区综合管理员,作为二级网格负责人;二是理顺保安队伍。将公益性保安归并到物业公司保安大队,由保安大队进行调度、培训、监管,由社区进行管理、考核;三是建立维保队伍。街道物业公司建立维保、保绿二大中心,招聘具有水、电、气、暧、管道、电梯、通讯、消控、绿化等方面的专门人才,负责全街道各安置小区的设施维护保养和绿化养护;四是用好群防群治队伍。居民楼组长、治安楼组长、红袖套等进行整合,统称为综合管理楼组长,担任居住区域三级网格负责人。同时发挥社区老干部、老党员、辖区单位志愿者、社会专业力量的作用,根据个人特长担任社区矛盾纠纷调解员、社区安全巡察员、绿色网吧管理员、居民讲堂宣教员、家庭健康保健员等。

4、明确管理职责。按照“一岗多责、一专多能、岗位兼容”的原则,实行社区事务A/B岗工作制、走访工作“进一扇门、办所有事”、处理问题“门外一把抓、门内再分家”等机制,各网格负责人通过走访居民、听取诉求、摸清信息、掌握情况、调处问题,切实做到民有所需、我有所应。通过共建共创,做到“十联齐发”即:城市管理联抓、公共安全联防、平安法治联创、群众工作联做、民生保障联帮、科教人才联享、发展平办、精神文明联建、区域党建联动。

5、建立管理制度。定期走访制:一级网格负责人每周一天时间走访管辖区域,了解推进情况,协调解决问题;二级网格负责人实行每周“二三”工作制,即二天在办事大厅办公,三天在包片网格走访巡查。定期例会制:一级网格每月召开网格单位负责人联席会议,交流工作、查摆问题,提出推进建议。每季召开联席会议,听取辖区单位意见,协调处理相关问题。督查考核制:一级网格对二级网格负责人每天进行一次巡查点评,每月进行一次考核,每半年进行一次群众评议,街道每年进行一次评比表彰。

6、提升管理效能。全面实施“马上办”效能工作法,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进行办理,对于涉及安全、卫生、城管、纠纷、民政事务等,原则在三天内办结;对于需申报、报批手续,如社会保障、劳动就业等方面的问题,原则在七日内办结;对于因政策和权限限制不能办理的,要在第一时间予以答复,并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

三、工作要求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涉及到民情、民生、民心的综合性工程,事关转型发展和和谐稳定大局,必须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形成合力。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街道建立创新社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街道政法委。社区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社区书记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社会管理创新项目的实施。每年每个单位均要完成至少一项创新管理的项目。

篇3

一、目的意义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总体要求,积极构建区、乡、村(居)、网格“四级联动”管理服务体系,建立完善人性化服务、网格化布局、精细化管理、信息化运转“四化运行”机制,努力实现网格全覆盖、民情全了解、矛盾全掌握、服务全方位“四全目标”,进一步促进干部转变作风,推动干部“入网格、下到底”,把握社情民意,夯实基层基础,形成人员向网格流动、要素向网格集中、服务在网格进行、问题在网格解决的良好局面,为保障和促进南蔡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创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工作重点

按照“一岗六责、一专多能”原则,“一警两员”主要承担的网格管理服务职责有:

一是宣传教育。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重点宣传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政策法规。

二是信息收集。通过深入网格调查走访,重点开展实有人口登记,全面掌握实有人口信息,及时了解社情民意和民生诉求,特殊群体、安全隐患、重点救助对象和社会组织等信息。

三是矛盾调处。深入排查网格内各类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做好信息上报和调处化解工作。

四是治安防范。协助做好网格内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人员、吸毒人员的教育管理,积极开展各类创建活动,指导居民落实治安防范措施,积极预防和及时制止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五是安全监管。配合安监部门开展交通、消防等安全隐患排查,督促落实整改措施,保障公共安全。

六是民生服务。立足为民、便民、惠民的根本宗旨,提供多种形式的民生服务措施。特别要针对特殊人群以及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制定相应服务管理措施,提供委托服务和专业特色服务。

三、工作要求

(一)走访排查。网格管理服务人员每周至少走进网格工作一次,开展入户走访排查活动,履行管理服务职能。对调查的网格基础信息,建立一户一档基础台帐。按照可依靠力量、一般群众、重点人头(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对象、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社会闲散青少年、上访缠访人员等)、帮扶对象(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四类建立个人档案,实行红、橙、黄、绿四色标注,明确管理服务重点。通过走访了解社情民意,掌握群众需求,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群众呼声和疾苦,做好上情下达和下情上传工作。

(二)对接转换。重点建立上下对接机制,使条线上的职责任务对接转化到块块之中,在网格层面得到有效落实。村(居)要建立健全辖区内网格与网格之间的横向对接机制,通过开展共建共创、互助联谊、联调联防等活动,加强协作配合,实现优势互补,促进资源共享。

(三)联系互动。我乡将建立健全网格管理联席会议制度,整合条块资源,形成社会治安联合防控、矛盾纠纷联合调解、重点工作联勤联动、突出问题联合整治、基层平安联合创建工作合力,通过定期召开例会等形式沟通信息、汇总情况、交流经验,形成部门、乡、村(居)、网格四级联动工作机制。

四、工作目标

大力实施“121”工程,切实加强村(居)社会管理服务站、乡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建设,充分发挥“一站一中心”在网格管理中的层级扎口汇总和信息流转作用,形成“网格-村(居)管理服务站-乡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区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四级工作流程,实现“工作网格化、管理精细化、信息网络化”工作目标。

五、组织领导

(一)强化组织保障

我乡成立以乡党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王亮为组长,副乡长、派出所所长卓斌为副组长,政法委、派出所、司法、、综治、民政、城建、计生为成员单位的网格化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乡党委委员、政法委员王酩中兼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负责全乡面上工作组织推动、督查指导。各村(居)要把推进网格化社会管理纳入村(居)委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列入议事日程,完善工作方案。9月20日前,网格基础信息调查完毕,分类梳理,逐级汇总,录入平台。

(二)强化部门合力

建立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成员部门协作配合、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百户千人、一警两员、三级平台、动态服务”网格化社会管理格局。各成员部门要结合各自职能及特点,主动融入网格管理工作,加强分类指导,形成工作合力。村(居)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活动,积极营造社会氛围,最大限度争取群众理解、支持,形成社会各界、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的生动局面。

篇4

2013年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是:紧紧围绕全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开展的“基层基础建设规范年”活动为总抓手,积极建立和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一盘棋”长效工作机制,突出抓好流动人口基层规范化管理、宣传教育、专项清理清查、信息联系等工作,切实扩大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覆盖面,不断提高全县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水平。

二、工作目标

流动人口建档率、流出人口办证率、流入人口持证率达到95%以上,流动人口信息平系率达到90%以上,纳入管理的流动人口签订计划生育合同率达到100%,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免费落实率达到100%。

三、工作任务及要求

按照市人口计生委流管处各项工作制度的要求,进一步规范县、乡、村三级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以促进全县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1、规范基层服务管理

(1)、进一步规范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档案。县级主要存放月报、季报、年报等各类报表、各级文件资料、平台数据和区域协作协查等档案资料;乡级主要存放流出育龄妇女办证登记薄、《流入已婚育龄妇女计划生育合同》、与所属企事业单位签订的《计划生育目标责任书》和各类报表等档案资料;村(居)流动人口管理档案要规范齐全,设有专用的流动人口档案盒,存放《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合同》、《流动人口信息通报单》、《流动人口避孕节育措施报告单》、《全员流动人口信息采集卡》和村级流动人口信息反馈等档案资料。村级流动人口信息反馈要及时准确,流出人口流向地要具体到村(居)。

(2)及时办理或审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由乡镇流管员免费办理和审验,对已经流出的,由现居住地计生部门提供信息证明,经核实WIS系统信息一致的,可由村(居)计生主任或家人代办,严禁在办理和审验《婚育证明》时收取任何形式的费用和押金。

(3)、深入开展流动人口技术服务活动。各乡镇(街道)要强化流动已婚育龄妇女的管理服务,突出抓好户籍地的管理服务,每年至少两次寄回现居住地计生部门出具的全国统一的《流动人口避孕节育措施报告单》(省内流动的由流动人口信息平台通报),流动人口回乡查体的,要将检查结果登记在村(居)已婚育龄妇女查体记录中;各乡镇(街道)也要将流入已婚育龄妇女纳入管理范围,每年至少组织两次免费查体服务,并及时出具全国统一的《流动人口避孕节育措施报告单》(省内流动的必须由流动人口信息平台通报),积极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2、加强宣传教育

各乡镇(街道)要充分利用节假日、麦收、秋收等流动人口集中返乡的有利时机,以学习宣传国务院《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规范》、《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服务均等化“双十”工程》和县委、县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社区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意见》等重点内容,通过开展“三下乡”活动、举办培训班、印发《致全县流动人口的公开信》等多种有效形式开展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活动,做好舆论宣传,集中力量对返乡的流出已婚育龄妇女进行上门服务,了解婚育情况,进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教育,催办或更换《流动人口婚育证明》。

3、集中清理清查

(1)开展专项清理清查活动。各乡镇(街道)每季度要结合查体服务工作集中开展一次流动人口专项清理清查活动,对辖区内的流出、流入全部人员进行清理清查,深入村(居)逐人逐项登记核查流出时间、去向、持证、婚育、节育以及现居住地等基本情况,对相关信息审核编辑,重点对已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及时录入流动人口信息平台管理,建立管理服务档案;对未办证或证过期的,责任到人,要督促其及时办理、更换或审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

(2)开展全员流动人口信息采集工作。按照省市人口计生委要求,结合流动人口专项清理清查活动,每季度开展流动人口全员信息采集录入工作,对村(居)流出和流入全员人口进行信息采集登记在《全员信息采集卡》上,并将全员流动人口信息的交换工作在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管理平台上进行实时录入和交换。

4、强化信息联系

(1)信息平台管理:凡流入、流出流动人口输入省流动人口信息平台的,视为纳入管理的主要依据之一,未输入的视作漏管,重点服务管理对象为已婚育龄妇女。信息平台实现适时更新;各乡镇(街道)每月5日将上月流动人口流入、流出已婚育龄妇女、未婚育龄妇女、违法生育情况信息等流动人口基本管理服务信息汇总后上报县人口计生委流管办;每季度后的第一月5日将上季度全员流动人口信息上报县人口计生委流管办。

(2)强化部门信息共享。各乡镇(街道)及时协调计生办、派出所、劳动保障所、工商等部门加强配合,建立信息通报制度,定期组织开展服务管理活动。

篇5

为规范包河苑、包河花园摊群点管理,为居民创造一个良好地生活居住环境,同时解决失地农民就业及改善困难群体生活,拟定在包河苑:长春街包河苑西大门(包河苑A区21栋通道西侧、A区西门东侧、A区南侧、广电小区北侧);包河花园:长春街西段(环形广场以西)设立“失地农民就业一条街”。

整治哈尔滨路

对哈尔滨路两边的店招标牌进行集中整治,拆除残缺破损、喷绘、一店多招等不规范店招牌,所有店招牌按照“上下一条线、前后一个面”的原则进行设置,达到整齐划一、美观大方。

对哈尔滨路车辆乱停放进行管制,保证道路畅通,与包河交警大队包河工业区管理处协调,要求每天派出两名交警协警分别在包河苑、包河花园交通要道口维持秩序。

继续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深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环卫城乡一体化工作,由主次干道向村庄内部延伸,对房前屋后、河塘沟渠、村(居)委等区域的容貌和环境卫生集中清理整治,配齐环卫设施。

违法建设查处

执法中队加大对违法建设的查处力度,杜绝新增违法建设,建立日巡查制度。

建议封闭包河苑西大门

为了包河苑居民的安全和园区良好秩序,建议封闭包河苑西大门。

加强网格化管理

为切实将城市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强化属地管理责任,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优化城市环境,促进城市建设又好又快的发展,划分各居村、单位责任区域,明确各自责任,避免相互推诿扯皮。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先争优活动为锲机,以实现城市长效管理为目标,以落实网格化管理责任制为重点,进一步强化属地管理的责任,建立健全职责清晰、管理到位、处置及时、运转高效的街道、居(村)两级联动长效管理机制,形成“管理无缝隙、责任全覆盖”的城市管理格局,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促进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和全街环境竞争软实力,为加快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和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网格设定原则

按照市、区城管局网格化管理以路网划分原则,结合属地管理原则,坚持全方位、全覆盖原则设定网格。

(三)范围

15个居村行政区域和工业园区。

(四)网格划分

共分17个网格,分别为:

包河苑、包河花园小区内部的环境卫生由相关物业公司负责。

大墙社区责任区:包河大道以东、哈尔滨路以北、312国道以南、包河苑公厕以西;包河苑A、E区。

观音庙社区责任区:包河苑公厕以东、哈尔滨路以北、312国道以南、包河苑停车场大门以西;包河苑C、D区。

花园社区责任区:包河苑停车场大门以东、哈尔滨路以北、312国道以南、北京路以西;包河苑B、F区。

义兴社区责任区:北京路以东、繁华大道以北、312国道以南、内蒙古路以西;包河花园B、D区。

院塘社区责任区:内蒙古路以东、哈尔滨路以北、上海路以西、312国道以南(含国道北与淝河交界);包河花园C区。

孙岗社区责任区:上海路以东、哈尔滨路以北、312国道以南、长白山路以西;包河花园A区。

周冲社区责任区:长白山路以东、哈尔滨路以北、312国道以南、天津路以西;包河花园E区。

施河社区:重庆路以西原施河管理区域。

石桥村:重庆路以东的原管理区域。

北斗村:原管理区域。

陆集社区:上海路以东、花园大道以南、体育学院以西(含体院)及原管理区域。

陆大村:北京路以东、花园大道以南、上海路以西及原管理区域。

骆岗社区:花园大道以南、经三路以西及原管理区域。

高王社区:原管理区域。

官塘社区:原管理区域。

城市管理办责任区:繁华大道以南,骆岗机场以东、花园大道以北、重庆路以西。

(五)网格管理内容

市容市貌:主次干道、街巷支路、居(村)、集贸市场周边及出入口市容市貌管理,临街建(构)筑物立面容貌管理,店招标牌设置管理,宣传促销活动管理,季节性瓜果市场管理,“牛皮癣”清理,施工工地管理等。

环境卫生:道路清扫保洁管理,单位、居(村)民区、集贸市场周边及出入口,生活固废物运输管理,废物箱管理,渣土管理,市容和环境卫生责任区制度落实情况等。

依法行政:城管(协管)队伍风纪、文明执法监督管理情况,绿化、市政、环保、规划、交通秩序等方面行政执法情况,宾馆、旅馆、餐饮、娱乐、沐浴、机动车维修清洗、五金修配加工等服务业违规行为的依法查处情况,已征暂未使用土地开垦种植查处情况,违法建设查处情况等。

城市管理事件督查督办:领导批示、媒体曝光、市长热线、政民直通车、城管热线、市区城市管理状态考核、区长热线、市民举报投诉等督查督办情况。

城市管理单项工作:媒体曝光问题处置、霓虹灯和发光字管理、生活垃圾处理费征收、生活垃圾一级式收运改革、环卫城乡一体化等工作。

(六)网格责任

1、市容市貌管理

(1)主次干道:道路两侧无乱堆放、乱搭建;临街装修装饰按规定实施围挡;临街树木、花坛、绿篱、草坪无占道灯箱标牌;空调外机、遮阳雨篷管理有序;早餐车、书报亭按规定经营;沿街门点无乱悬挂;车辆停放有序;临街围墙保持整洁完好。

(2)街巷支路:无出店经营、无占道作业、无乱堆乱放、无占道标牌灯箱;摊点管理规范有序;无毁绿种菜现象;临街围墙保持整洁完好。

(3)单位大院、居(村)民区:单位大院、居(村)民区容貌整洁;主要道路店招设置整齐。

(4)集贸市场出入口:集贸市场周边摊点管理到位;广场、道路、空旷地无乱堆放或晾晒农作物等。

(5)户外广告、宣传促销:户外广告、店招标牌按规定设置,内容健康,整洁完好;夜景灯光、灯饰无残缺破损;宣传促销活动规范有序。

(6)季节性瓜果市场:季节性瓜果市场布点合理,进点销售,管理到位。

(7)施工工地: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制度落实;临街工地实体维护,整洁完好;出入口道路硬化,设立冲洗设施;竣工工地及时拆除临时设施,清除物料、垃圾,并整平场地。

2、环境卫生管理

(1)道路清扫保洁:主次干道(含天桥、地下通道)清扫保洁环卫网格化管理落实,按时按质清扫保洁、冲洗、洒水降尘,人行道、路牙、绿化带、公交站点干净整洁,严禁焚烧树叶、杂物,交通隔离栏清洁;街巷支路及空旷地洁净;居(村)道路卫生清洁,无垃圾。

(2)单位、居(村)民区:单位院落、居(村)民区内干净整洁,生活垃圾清运及时,严禁焚烧垃圾,无垃圾,无露天垃圾池。

(3)集贸市场周边及出入口:集贸市场周边及出入口环境整洁。

(4)生活固废物转运中心:生活固废物转运中心内部清洁,车辆停放有序,及时消毒。

(5)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管理:签定市容环境卫生责任书和单位履约责任是否到位。

(6)生活固废物运输:生活固废物收集、运输车容车貌整洁,密闭规范,无泼撒滴漏。

(7)公共厕所:公共厕所设施完好,卫生整洁,及时消毒,按时开放,无乱收费现象,管理室整洁有序。

(8)收集房、废物箱:收集房、废物箱整洁完好,及时清掏、定期清洗。

(9)渣土管理:渣土车辆运输规范、线路整洁,无偷拉乱倒现象。

3、依法行政

(1)队伍风纪:着装统一、标志统一;仪表端庄、形象文明;爱岗敬业、履岗尽责。

(2)文明执法:程序规范、执法文明;遵纪守法、依法办案。

(3)城市绿化:城市绿化及其设施应保持完好;无擅自移植、砍伐树木行为;无擅自占用城市绿化用地或改变绿地使用性质行为。

(4)市政设施:无侵占、损坏道路、桥涵行为;无损坏、影响城市排水设施行为;无损坏、侵占城市照明设施行为。

(5)环境保护:沿街商业门点无噪音污染及违规使用音响器材;无露天娱乐噪音扰民。

(6)城市规划:无新增违法建设、乱搭乱建(破墙开门擅自改变房屋外立面);依法查处历史遗留违法建设。

(7)交通秩序:人行道无违法停放机动车辆。

4、城市管理事件督查督办

督查督办办结率及重复投诉率:领导批示、媒体曝光、政府服务热线、市民举报投诉、移送案件、督察巡查发现案件,在规定时限内办结;领导批示、媒体曝光、政府服务热线、市民举报投诉、移送案件,无重复批示、重复投诉、再次移送。

5、城市管理单项工作

篇6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的涌现不断挑战着传统的监管方式,影响着工商监管效能提高。

一是经济发展导致监管任务加重,与有限监管力量、传统监管手段发生矛盾。发展是第一要务。是主旋律。不管在什么地区,经济越发展,市场主体数量就越多,经营的领域和形式也就越多样。而工商部门的力量编配相对固定,干部素质结构不能依靠大进大出改变,造成了有限的监管力量与不断加重的监管任务之间的矛盾,并且发展越深入矛盾越明显。2006年底,苏州的市场主体总数从五年前的26.9万户增加到38.5万户,而工商干部编配数量相对固定,一线干部平均监管的主体数从260多户增加到380多户。面对越来越重的监管任务,如果还是采取“人盯人”、“粗放检查”、“经验主义”、“手工操作”的传统监管办法,就会使干部忙于应付、盲目被动,难以做好基础性工作,不仅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降低了监管效率。

二是和谐管理呼唤建立新型管理关系,与对立式、倾向性监管方式发生矛盾。工商部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一方面既要通过职能的发挥,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和经营者合法权益,服务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另一方面又要确立和谐管理理念。把公平正义和民主和谐的思想、态度、作风和方式,贯穿于职能发挥的全过程,努力做到监管与发展、监管与服务、监管与维权、监管与执法“四个统一”,建立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和谐融洽的新型关系。但是,一些单位和个人片面地认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具有不可调和性,习惯性地把自己与被管理者对立起来,以“违法推定”而不是“守法推定”的思维方式加以判断和对待,把查出问题作为监管效果,把行政处罚作为监管目的,习惯于采用“指令性”和“强制性”手段,重监管轻服务、重指令轻指导、重结果轻过程,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

三是效能建设要求整合资源整合力量,与封闭式、单一性监管方式发生矛盾。加强效能建设、提高执法效能,要求我们搞好内部沟通协调,加强与外部协作配合,开展区域合作联动,从而有效实现监管职能到位。而工商部门在较长的时间里习惯于条线监管、“单兵”监管这种封闭式单打一的监管方式,尚未有效整合内部监管资源。建立工商部门区域协作机制、职能部门之间以及与社会力量之间的协作联动机制,关起门来搞监管,容易造成“有权监管、无力到位”的问题。这种局面不改变。监管效能就上不去,监管到位更无从谈起,一旦出现问题,就要承担“问责”的风险。

四是基层一线呼吁建立监管长效机制,与运动式、突击性监管方式发生矛盾。“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大量工商工作的落实靠基层。在繁重的工作任务面前,基层呼吁上级机关研究制定科学的制度安排,用制度化来促进工作的规范化、常态化。由于多方面原因,工商监管工作还一定程度地存在突击性工作多、专项整治多、运动式活动多、需要参与配合的工作多等问题,表现出“突击工作经常化,经常工作突击化”的倾向,牵制了基层干部大量精力,弱化了基础性工作和日常性监管,长此以往必将影响工商监管职能的发挥。

在正确认识和把握新时期监管工作新特点的基础上,要主动适应形势任务要求,确立监管工作新理念。指导和推动监管方式创新。努力实现有效监管、高效监管和长效监管。

(一)树立“和谐管理”的理念,推行和谐监管新方式。一是坚持平等监管。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以平等的姿态面对经营者和消费者,以“守法推定”的逻辑对待市场主体,以平等的手段、措施和标准开展管理,提供服务,切实尊重、保障和维护管理对象的权利。深化开展政务和局务“两公开工作”,及时公开监管信息、处罚结果,强化监管执法监督,对执法不文明、处罚不公正等行为坚决予以纠正并追究责任。二是坚持文明监管。端正监管执法思想,坚持以服务企业发展为目的、以规范经营行为为手段,把法理与情理有机统一起来,把监管执法的规范性和人性化有机统一起来,既依法行政又文明管理,既遵章办事又有情操作,和风细雨式地开展执法检查,赢得监管对象的理解和支持,树立良好的执法形象。三是坚持人文监管。确立监管也是服务而且是更高层次服务的“大服务”,在坚持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给予监管对象更多的人文关怀,大力实施行政指导,公开执法的依据、标准、程序和结果,推行企业联系卡制度、轻微违法行为行政指导建议书制度、行政处罚案后回访制度、困难群体经营户定点帮扶制度,通过采取一系列充满人文关怀的制度和方式,既依法监管、认真履职,更注重与监管对象实现良性互动,强化其自我管理和守法经营意识,促使其自觉地支持管理、接受管理、服从管理。

(二)树立“精细管理”的理念。实施网格监管新模式。一是实施综合监管。按照“片区清、人员明”、“户口清、状态明”、“任务清、责任明”的要求,合理划分监管网格,把人员、事权、任务等合理配置进去,由网格责任人实施日常巡查、案件查处、投诉处理、食品安全等综合监管,做到监管对象无遗漏、监管辖区无死角、监管责任无真空。二是实施距离监管。要依据信用分类标准,把市场主体合理分类,针对不同的信用等级,实施分距离监管和“个性化”检查,把监管重点切实转到重点行业、重点企业上来,把干部从没有侧重的一般性监管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抓重点、抓关键、抓精细。做到突出重点、重点突破、整体推进。三是实施常态监管。建立网格化监管办法、热重点行业检查规范、企业联系制度、监管信息披露制度、监管责任和考核制度等一整套指导日常监管工作的制度办法,引导干部按制度办事、按计划办事。减少地毯式检查、突击性检查和专项整治,让干部集中精力抓基础性工作和日常性监管。实现“基础工作标准化、行政执法规范化、监督检查科学化、户口管理网格化”的目标。

(三)树立“现代管理”的理念。运用信息监管新手段。一是推行动态监管。针对市场主体自身成长和经营活动的动态性特点,着眼于监管工作的延续性和完整性,依托信息技术和系统支撑,实现主体信息的动态记录、信用等级的动态更新、检查内容的动态调整、警示信息的动态提示,把工商监管贯穿于市场主体经营活动全过程。二是推行远程监管。依托互联网,有效监控企业网上宣传、广告和交易等行为,及时发现并查处无照经营、商标侵权、虚假宣传、违法广告、超范围经营等违法行为;依托食品监管网络系统,与农贸市场、大型超市、食品经营企业联网,通过程序控制和数据交换的方式,实现与监管对象的沟通交流,发现问题迅速作出反应:

依托企业诚信网站,借助政府力量,整合并公布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的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强化社会舆论监督,提高市场主体的自律意识,促进依法经营。

(四)树立“开放管理”的理念,走出协同监管新路子。一是内部协同监管。对县级局一级机关的工作资源进行整合,淡化条线概念。强化综合意识,对监管等工作进行综合部署、综合检查和综合考核,明确主抓部门、配合部门和执行主体,建立目标管理、督查考评、责任追究等工作制度,加强工作的计划性和执行力,形成机关与基层分局(所)、基层分局(所)之间的有效联动机制。二是区域协同监管。建立工商监管区域协作网,与周边工商局签订监管维权合作备忘录。形成信息交流、定期会晤、联合执法等制度,齐心协力保护好经营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三是社会协同监管。采取主动协调、政府牵头等办法,与所在地公安、卫生、环保、海关等职能部门加强沟通协作,共享监管资源,快速传递信息,开展联合监管、联合执法和联合整治。发挥行业协会、同业协会、行业小组等社会团体和松散型组织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功能,及时掌握和解决苗头性问题。加强12315投诉举报系统建设,深化开展投诉站点进村入社活动,动员和依靠最广泛的社会力量为工商监管及时反馈信息、提供资源,构建“大监管”的工作格局。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们在创新监管方式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推出的一批创新成果,成为促进职能发挥的强大动力。

一是通过实施和谐管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工商部门实施和谐管理,最根本的一条是要发展好、实现好、维护好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我们把服务的理念融入监管工作中,在监管中体现和检验行政服务的质量和效益,较好地树立了服务型、监管型、法治型、创新型工商的良好形象,连续多年实现了“诉讼无败诉、复议无撤销、检查无错案”的“三无”目标;在全国率先依法核发“农民股份制合作社”营业执照、“农民土地股份合作社”营业执照,核发全省首个“台湾居民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在全省乃至全国较早地实施了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的激励和撤销退出机制,探索实施合同抵押物登记的联合管理、公正确权、登记会审等工作机制。提高企业信用度和竞争力: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使苏州的中国驰名商标和省著名商标保有量走在全国和全省同类城市前列;探索实施以行政指导、规范指导、法规指导为主要形式的外资企业监管新模式,营造了外资发展的良好环境,苏州成为外资特别是台资的聚集地;探索把人文关怀融入到对困难群体经营户的管理,既有效解决吃饭问题,又促进其合法经营,较好地服务了新农村建设。

二是通过实施精细管理,促进监管职能尽职尽责。我们在全省率先推行经济户口网格化监管模式,按经济户口分类,按行政区划分格,按每格两人包干,把苏州划分成365个监管网格,把38.5万户市场主体进行经济户口分类,确定重点监管5.7万户,平均每个网格监管各类主体1054户、重点监管156户,确定网格监管干部730人、人均监管78户重点企业,加大了综合检查、定期检查、专项检查、重点检查的频度和力度,既把监管触角精确到每一户市场主体,又通过重点监管减轻了工作压力,降低了监管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工作责任和监管职能“双到位”。

三是通过实施现代管理,提升监管执法效能。我们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来创新和强化监管手段,把信息化建设渗透到经济户口网格化监管、商品准入、信用建设、个体户分层分类监管等各项监管工作中,提供快捷、便利的功能服务。强化工作的流程化、透明度和可控性,促进了监管工作效率的提升。我们积极运用江苏省工商局开发的经济户口管理系统,提高业务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建立苏州市企业信用网站,整合录入了工商、金融、海关、税务、质监、银行等部门和单位提供的信息达120万条;开展互联网监管,通过网上线索,查处违法行为,净化网络环境。规范市场秩序:开发食品安全监测系统,与农贸市场、大型超市等联网,及时掌控食品安全动态;建立经济户口电子地图辅助监管系统,实施监管工作导航,提高监管效率:开发基层建设和网格化监管网,强化流程控制、自动提示、自动考核等功能。利用软件促进监管实务。

篇7

2014年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及平安创建工作,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区政法维稳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建成“四个”建设示范区的发展目标,坚持“源头治理、综合治理”,以维护社会安全稳定为主线,务实推进落实,努力实现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工作发展的新跨跃、绩效的新提升。

二、工作目标

2014年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及平安创建工作实现以下“二提升、二领先”的工作目标:

1、公众安全感明显提升。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进一步规范完善,治安、刑事案件发案率明显下降;治安重点地区得到有效整治,居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明显提升。

2、平安创建绩效明显提升。平安创建机制进一步完善,平安社区以及系列平安创建覆盖率达100%;平安创建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平安创建规范化水平明显提升。

3、综治社区建设全区领先。大力推进社区综治办规范化建设,确保基层政法综治组织规范化建设水平继续保持全区领先。

4、社会管理水平全区领先。深化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程,着力在完善责任机制、落实保障措施、提升推进成效上下功夫,确保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走在全区前列。

三、主要任务

为实现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及平安创建“二提升、二领先”工作目标,着力完成以下“五个”方面的主要任务。

(一)强化社会矛盾预防处置。强化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意识,扎实开展矛盾纠纷预防化解行动,切实维护社会稳定。一是建立稳评工作规范化。按照“扩面、增量、提质”的要求,全面推进重大决策、重点项目、重要活动等领域稳评工作的全覆盖,规范稳评工作的程序,完善稳评工作的跟踪制度;切实加强稳评工作专业化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稳评工作实效,年内组织开展“稳评优秀项目”、“稳评示范单位”评比活动,激发稳评工作活力。二坚持矛盾排查化解常态化。健全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常态化工作机制,坚持并严格落实平常时期定期排查化解、特殊时期滚动排查稳控以及部门联动联调等大排查工作制度;切实加强各类人民调解组织建设,重点抓好深化推进社区“阳光调解室”建设,确保初始矛盾“发现得早、调解得快、处置得好”。三是强力推进历史问题化解。坚持把推进历史问题的合理有序解决作为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落实各级领导的包案责任,加大工作力度,大力开展“积案化解攻坚活动”,确保积案得到合理有序化解。切实加强重点的思想疏导、教育稳控工作,确保重要敏感时期人员不离线、不失控。

(二)深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以提升居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为核心,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一是加强技防设施建设。扎实开展“技防建设提升年”活动,全面启动三期工程建设。按照“先进适用、投入适用”的原则,积极推进技防入户工程,不断提升农村地区居民技防入户率;切实加强主要道路、沿街商铺等重要场所技防建设,不断提升到位率、完好率。二是深化社会治安巡防。大力加强街道、社区两级治安巡防队伍建设,严格按照上级有关规定落实配备街道巡防中队以及社区保安等治安防范力量,完善街道、社区社会面治安大巡防、大联动工作机制,着力提升街头路面巡防率、管事率以及社区保安的在岗率。三是整合社会力量资源。大力加强以综合管理户(楼、组)长为主体、社会志愿者为协助的社区治安防范队伍建设,通过深化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健全社区治安防范网,规范预警、巡防等工作制度,不断提升居民群众共同参维护社会治安的参与率。

(三)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程。深化开展社会管理创新活动,重点推进实施“四大”环境建设:一是推进和谐诉求环境建设。健全完善各类调解工作机制,强化初始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全力推进积案化解攻坚活动,积极开展领导包案等专项行动,着力实现初始矛盾零增量,历史积案减存量;扎实有效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从源头上预防处置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二是推进关爱帮教环境。重点是健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制,稳步推进流动人口均等化举措;积极推进问题青少年、吸毒人员、精神病人等关爱管护基地建设,让特殊人群融入社会、感受社会的关爱。三是推进治安满意环境建设。重点加强社会治安大防控体系建设,加大技防小区建设力度,最大限度地压降治安违法犯罪率,不断增强公众安全感;大力加强食品药品、道路交通、安全生产监管标准化、规范化体系建设,严厉打击违规生产经营等行为;健全治安突出问题排查整治的机制,努力实现工作的常态化,不断增强公众安全感。四是推进和睦共建环境。探索社区党建、社区管理、城市管理、治安管理等“多位一体”的基层社会管理网格化“大联动”工作机制;深化推进平安社区、和睦家庭、和谐企业等共建共创等创建活动,最大限度地增加社区、家庭、企业等社会基本单元的和谐度。

(四)深化提升平安建设水平。以提升公众安全感为重点,深化推进平安雪浪建设。一是深化系列平安创建。切实强化系列平安创建牵头部门的职责、责任意识,依据区域特点优势,确保平安小区、物业、学校、家庭、医院、工地、景区、园区、市场、企业等系列平安创建覆盖率达100%,着力使平安景区、平安家庭、平安学校、平安市场继续走在全区乃至全市的前列。二是加强重点地区整治。健全完善城乡结合部、边界地区、学校周边、治安复杂场所等治安突出问题的排查整治的工作机制,加大排查整治力度,确保在不形成居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治安热点问题。探索建立地方与学校互联互动的校地联管联治工作机制,适时组织启动仪式,着力实现学校及周边地区安全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常态化。三是开展平安创建宣传。高度重视综治平安宣传工作,切实提高广大居民群众对平安创建的知晓率。各社区要结合自身实际,通过采取走进家庭、利用公众宣传媒体,广泛而有序组织开展综治平安建设宣传周、宣传月等活动,听取居民群众对综治和平安建设的意见建议,了解综治平安建设取得的成效。

(五)健全社区综治工作组织。认真贯彻落实市、区有关加强规定要求,大力推进社区政法综治组织建设。深化推进社区综治组建设。继续深化社区综治组织建设,按照“一办两组”、“一组多员”的要求,切实落实综管员、调解员等主体的各类专兼职工作人员,在健全各项工作制度的基础上,深化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健全并完善以矛盾纠纷调解网、社区治安防范网、重点人员管控网的“三网”建设,确保100%社区建立综治办,80%以上的达到规范化建设的水平。切实加强综治工作业务能力建设。坚持把加强综治工作人员尤其是社区综治干部的业务能力建设作为基础建设的重要方面。有计划地开展业务培训,上半年,组织部分综合管理户(楼、组)长综治工作业务专门培训,努力使雪浪街道综治工作人员的能力水平适应形势任务的需要。

四、措施要求

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民心工程,为民谋福祉的实事工程。迫切需要采取切实有效举措,扎实推进年度各项工作的全面落实。

篇8

【正文】

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十三五”期间,宝安区创新安全生产工作体制机制,深入推进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全力克服量大面广、形势复杂的监管难题,全区各类安全事故死亡人数大幅下降,提前完成十三五的既定目标,安全形势持续好转,为“滨海宝安、产业名城、活力之区”的全面建成提供了坚实的安全保障。下一阶段,是宝安区抢抓“双区驱动”战略机遇,担当“三项重大使命”的关键时期,区安委办高度关注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安全的需求,以高质量的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提前谋划,为宝安的安全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压实责任

着力推动安全管理体制建设

宝安区深入学习贯彻上级指示精神,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在压实安全生产责任,狠抓落实上下功夫。

2021年,宝安区进一步完善安委会、消安委会、交安委会的联席会议制度和联合执法机制。推动建立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等专业安全委员会。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意见》,坚持全面依法行政,实行准军事化管理,有效遏制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并出台《宝安区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管理职责规定》和《宝安区党政部门安全生产职责规定》,进一步压实安全生产领导责任、监管责任和属地管理责任,厘清安全生产监管职责边界。

同时,严格落实约谈、警示制度,贯彻落实《宝安区安全生产约谈制度》,约谈事故多发单位行业主管部门。切实落实建立警示制度,凡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必须召开事故警示会。深入解读全国的重大安全生产事故调查报告,组织相关单位进行警示教育学习,提升各领域安全生产责任意识。

加强引导

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2018年2月,宝安先试先行,制定了《宝安区安委会关于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工业园区、出租屋、住宅小区、人员密集场所、建筑工地、零星工程、再生资源回收、易发生交通事故车辆等8大方面33类主体责任。以负面清单形式提出228条各安全生产相关责任人应当遵守的安全生产“红线”。

今年,宝安出台《宝安区深入推进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工作意见》,明年,区安委办将组织各街道、各相关部门全面推动辖区行业领域的生产经营单位落实主体责任自查自改工作,建立起企业自查自改工作机制。同时,对于企业落实主体责任不到位的,建立企业惩罚性惩戒机制。推动黑名单管理、一事双罚等制度落地。

整治“顽疾”

抓牢安全生产“基本盘”

2021年,区安委办将全面推进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形成全区安全风险分布电子地图,梳理出安全生产的“顽瘴痼疾”,并分类分级提出管控措施。

一是深入推进危化品行业专项整治,强化粉尘涉爆、有限空间、锂电池、易燃金属等重点企业隐患整治。二是强化交通综合整治,每周开展两次针对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行为精准查处行动,强化重点时段、事故多发路段执法力度。三是抓好施工领域安全监管工作,加强对施工工地和小散工程的安全监管,针对高支模、脚手架等重点部位加强隐患排查整治。继续推进落实零星作业与小散工程“预动工、先备案”制度,并加强辖区施工作业的巡查检查。四是持续推进企业规范化管理工作,组织各街道督促企业按照9项23条标准全面实施规范化管理,提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五是推广“居家安全检查日”工作机制,坚持消防安全“早巡、午巡、夜巡”和大排查大整治工作机制,突出对城中村、老旧小区、“三小”场所、出租屋、公共娱乐场所、大型商业综合体、宾馆饭店等重点区域巡查管控力度。六是深入开展特种设备、燃气、地质灾害等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全面防范各类安全生产事故。

柔性执法

提升安全生产精准治理水平

宝安区严格落实相关措施,完善、创新安全生产执法方式,优化营商环境,转变执法理念,实行分级管理、柔性执法等新型执法模式,提升安全生产精准治理水平。

宝安推动涉企执法规范性建设,用程序、制度、机制、纪律来规范执法工作,使执法监察工作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同时,进一步加大事故调查处理力度,继续加强对辖区重伤以上事故的调查处理力度,严格按照“五个不放过”原则处理,增强事故调查和处理的权威性。推进信用监管,通过黑名单纳管情况、联合惩戒等信息对企业实行分级分类监管,并利用“宝i企”等渠道推广信用修复工作,推动社会信用建设。

“智慧”建设

打造安全监管新防线

为推动全区安全管理工作跨越式发展,宝安充分发挥大数据、物联网、新一代通信技术、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前沿科技的引领和赋能作用,规划建设应急管理信息化重点项目。

其中,智慧住建三期项目在智慧住建二期项目基础上,新建消防管理、建废处置、搅拌站监管、智慧政策性住房小区管理、房地产管理、房屋租赁管理等业务模块;宝安区智慧森林防火系统项目、智慧应急资源动态管理及指挥调度系统项目、5G+AI创新安全生产监管方式示范项目、应急通信网络及装备建设项目四个项目拟在2021年完成建设工作。

不仅如此,区应急管理局持续推动区级信息系统全面融入全市应急管理“一库三中心”体系建设,打通上下数据不兼容的壁垒,在全区加强应急管理信息化运行机制建设,统一规范全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系统建设、数据标准和运行管理维护要求。统筹考虑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目标与实施路径,建设统一完备的应急管理信息化工作机制,推进形成全区集约化、一体化工作格局。

强化基层

提升综合管理能力

宝安深化街道应急管理机构改革,创新基层应急管理一体化治理和综合执法模式,推动人员力量、服务重心和资源配置向基层下沉,打造专业化、综合型基层应急管理队伍。

宝安实施巡查执法人员能力提升计划,加强基层安全监管力量建设,突出对基层人员的风险评估、隐患排查、预警信息传播、信息报告和先期处置能力进行提升。同时,健全综合性安全网格化管理制度,整合基层安全生产、气象信息员、灾害信息员、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员、森林护林员、三防责任人等队伍资源,建立“一岗多能”的安全风险网格员队伍,构建综合巡查、综合执法、社会治安、消防安全、城市管理等“多网融合”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在日常安全管理中,充分发挥社区党群活动服务中心对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的带动作用,以社区党委为核心,开展社区风险隐患排查治理。

多措并举

科学打造应急救援队伍体系

在打造应急救援队伍体系方面,宝安区出台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管理办法,加强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工作,推进补充配备民兵应急分队应急装备工作,构建以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为主、各类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为辅、社会应急力量为补充的应急救援队伍体系。

全区加强森林消防队伍建设,配备先进技术装备,提升森林防灭火和人员搜救能力。推进“17+2+1”消防队站建设,完成除中心区特勤消防站外16座消防站的建设任务,建成深圳机场区级政府专职消防队(区级政府专职消防队),并配备人员和车辆装备投入执勤。深化“区域中心站+小型消防站”5分钟执勤模式,完善城市消防站与周边政府专职消防队、小型消防站联勤联动,统一训练、管理、调度、指挥,增强区域联合作战能力。

全面增强民众安全意识

篇9

县政府成立“五大”活动领导小组,县副县长候选人、县公安局长杨建忠任组长,教育、安监、民政、卫生、住建、交通、经贸委、文化、广电、旅游等部门分管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消防大队,负责收集各部门“五大”活动进展情况,协调各部门制定并落实不同阶段工作推进措施,撰写、报送“五大”活动工作材料和编发工作信息,统计“五大”活动相关数据,统筹组织迎接上级组织的检查考评工作。

二、进一步强化“五大”活动工作措施

(一)消防安全大排查、大整治工作措施

1、实施网格化排查整治。重点推进人员密集场所、“三合一”场所、建筑消防设施大排查大整治工作。按县、乡划分两级排查整治网格,由公安消防大队和公安派出所按照各自职责,联合相关部门逐个网格、逐家单位开展排查整治。同时,量化乡镇网格的消防监督人员、公安派出所民警的具体排查整治任务,责任到人,分片包干。

2、发动重点行业系统自查。“七城会”期间,教育、民政、卫生、住建、交通、经贸委、文化、广电、旅游等9家重点行业系统,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开展消防安全大检查。重点检查:单位消防安全责任制建立和落实情况,单位员工的消防安全教育培训情况,单位灭火和应急预案制定及演练情况,建筑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等设置情况和保持畅通情况,建筑自动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材的配置和维护保养情况,电气线路敷设和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情况。

3、建立火灾隐患举报投诉机制。在县政府网站上公布火灾隐患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在县公安消防大队设立火灾隐患举报受理中心,明确受理中心工作职责、办事程序,建立完善火灾隐患举报受理、查处、反馈、奖励、公告等长效机制,保障火灾隐患举报受理工作良性发展,广泛发动人民群众参与火灾隐患排查整治,提高排查整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加大隐患整治力度。充分运用法律、行政和社会舆论等手段督促整改火灾隐患。对发现的火灾隐患和消防违法行为,一律依法从重处罚。扎实推动重大火灾隐患整改,切实做好重大火灾隐患政府挂牌督办与公告工作。“七城会”前,重大火灾隐患要整改销案。

5、深化社会单位“四个能力”建设。大力推动社会单位开展“四个能力”建设,确保年底前每个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要有1到2个消防管理“明白人”和建设消防设施“明白人”,所有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要通过县消防大队组织的达标验收;组织已达标单位开展“四个能力”建设回头看活动,逐步推行重点单位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备案申报制度和单位消防安全自我评估制度,不断完善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制度。

6、建立建筑消防设施维护管理长效机制。各单位要制定建筑消防设施管理规定,健全单位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制度,明确工作责任,完善工作机制,确保建筑消防设施完好有效。重点监督检查单位签订和落实自动消防设施维保协议情况,并把消防设施完好有效纳入单位“四个能力”建设达标验收和定期自评内容。“七城会”前,有自动消防设施的单位必须签订维保协议。对签订虚假协议和不按协议落实维护保养的,依法从重处罚。对于建筑消防设施瘫痪、关停问题不能及时改正可能严重威胁公共安全的,依法予以临时查封。

7、加强新建、改建、扩建工程消防安全管理。依法落实新、扩、改建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责任,严把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消防设计备案和竣工验收备案关口,杜绝产生“先天性”火灾隐患;推动建设、安监部门落实监管责任,督促施工单位建立并落实施工现场消防安全责任制度和消防安全操作规程,按要求配备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材;将建筑外保温材料纳入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和备案抽查范围,确保建筑外保温使用符合要求的材料。

8、突出消防监督管理系统应用。高度重视消防监督管理系统的应用,确保公安消防大队和公安派出所全部应用系统,社会单位基本信息全部录入,单位和个人执法档案全部建立,网上执法案卷质量全面提高。2011年10月底前和2012年10月底前,公安派出所协助公安消防大队完成消防安全重点单位信息录入和属于人员密集场所的非消防安全重点单位信息录入,同时利用消防监督管理系统登记单位消防设施基本情况和火灾隐患,对消防监督执法动态进行跟踪。

(二)消防安全大宣传工作措施

9、大力宣贯《全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纲要》。结合落实全民消防宣传教育工作现场会精神,利用新闻媒体、公益广告、手机报等宣传手段,深入宣传《纲要》主要内容,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由县公安局联合县委宣传部、教育、民政、文化、卫生、广电、安监7部门开展《纲要》宣贯活动,推动各部门按照各自职能,依法组织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

10、建立健全社会消防宣传工作机制。将消防安全宣传纳入宣传部门工作范畴,形成长效机制。结合建党90周年、“七城会”消防安全宣传活动,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开设固定专题栏目,做到天天有消防宣传图像、有消防宣传声音。在主流媒体上公布、曝光久拖不改的火灾隐患,跟踪报道火灾隐患整治过程,在全社会形成整治火灾隐患的高压态势。

11、深入开展社会化消防宣传工作。联合有关部门深化消防宣传“六进”活动,在各级党校推广消防安全课堂教育,定期开展消防演练;在社区聘任消防宣传员,全力实施“家庭消防安全计划”,利用假期开展家庭消防安全自查行动;在农村推广订立消防安全乡规民约和开展消防安全自防联防行动;在公众聚集场所推广消防安全“三提示”行动;在单位推广提高“四个能力”专项宣传行动。围绕“七城会”重点时期消防安全宣传,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互联网络、户外视频、宣传讲坛,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消防知识宣传活动,不断提高社会群众消防安全意识和火灾自防自救能力。

(三)消防安全大培训工作措施

12、扎实开展消防监督人员和公安派出所民警消防业务“实地操”练兵。分批对消防监督人员和公安派出所消防专(兼)职民警开展消防监督业务技能集中培训,开展消防监督执法检查“实地操”(组织消防监督人员开展建筑消防设施监督检查方法、程序等执法环节的实地操作训练)练兵活动,重点解决消防监督人员和公安派出所民警不会检查、检查发现不了问题、发现问题不知道执法程序等问题。

13、推进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培训。实行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培训合格发证制度,建立培训长效机制,严格培训质量要求,建立培训台账。在11月底之前完成重点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专(兼)职管理人培训,并将培训情况纳入消防监督检查内容。

14、推进消防控制室人员培训。严格督促社会单位按要求配齐消防控制室持证上岗值班人员。加大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在岗操作培训力度,确保其熟练掌握消防设施操作方法和灭火应急处置技能。

15、推进农村消防安全培训。对所有负责消防工作的乡镇长和村“两委”负责人轮训一遍。县公安消防大队负责组织培训村“两委”负责人,负责消防工作的乡镇长由县消防大队登记,报请市消防支队进行培训。并在今年底,完成培训任务总量的40%;2012年,全面完成培训任务。同时,积极依托农业部门、民政部门培训平台积极开展消防知识教育培训。

16、开展保安消防安全技能培训。贯彻落实《公安部关于充分发挥保安队伍作用积极开展消防安全工作的通知》要求,严格落实《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大纲》培训课时和内容要求。

17、谋划《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大纲》颁布实施后的宣贯工作。县政府组织教育、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有关部门,积极谋划好《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大纲》颁布实施后的宣传贯彻工作。

(四)消防安全大练兵工作措施

18、深化全员执勤岗位练兵和创建“铁军中队”活动。按照《全省公安消防部队“打造消防铁军”比武竞赛方案》及《全省公安消防部队执勤岗位练兵》方案要求,深入开展全员执勤岗位练兵活动,抓好攻坚组队员的复训、考核、集训工作。县公安消防大队按照《省公安消防部队铁军中队创建达标活动实施方案》要求,全面构建“人才队伍、灭火救援、信息通信、执勤训练、装备保障、精神培育”六大铁军中队建设体系。借鉴共青城“铁军中队”创建达标试点经验。

19、深化“六熟悉”和实战演练。县公安消防大(中)队分类确定消防安全重点单位,逐一开展实地熟悉,逐一制定“六熟悉”卡。年内,完成1次以上典型灾害事故实战拉动演练,并邀请县有关领导参观;中队选择具有代表性的30个重点单位开展不少于2次实地演练(至少进行1次出水演练),其中夜间演练不少于10次。抓好石油化工场所实战测试演练活动,对辖区石油化工场所进行摸底排查,掌握跨区域灭火救援力量和物资分布情况,制定跨区域灭火救援预案并开展测试演练。

22、加大训练设施建设力度。10月前,消防大队要按100%的比例完成攻坚组器材装备配备任务。年内,消防大队要按照简便适用的原则,配齐百米梯次进攻操、攻坚技巧、救助技术综合操、消防障碍科目等训练科目必备的独木桥、地笼、结绳架、枞林、高障、低障、五步桩、锤箱等训练设施。

三、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深入推进“五大”活动是扎实推进构筑“防火墙”工程和深入打造“铁军”的具体措施,是下半年消防工作重点,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成立专门机构,健全机制,细化方案,明确责任,统筹协调,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

篇10

创新考核评价的实施主体,充分发挥社会监督和民主评议的作用,实现多元化考核是转变部门作风,提升部门形象的重要因素。一是加强内部督查,促进工作落实。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办公室、监察室、人事政工科负责人任组员的工作督查小组,负责督促全员绩效考评体系的落实。特别是对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着装、考勤、学习等日常规范性工作和其他临时性、突击性工作进行定期不定期督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并记入日常督查日志,定期进行通报,促进了全员依法履职、廉洁履职、高效履职。二是开展逆向监督,提升行风水平。市局邀请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管理服务对象作为逆向监察员,通过每季度一次发放征求意见函、每半年召开一次恳谈会、公开设立“局长信箱”等形式,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帮助查找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避免监督督察“灯下黑”,促进行风建设上水平。去年以来,通过加强督察,共发现和纠正问题*起,对*名工商所违规违纪人员进行了处理。三是强化述职述廉,畅通监督渠道。创新述职述廉方式,坚持由市局以随机抽取、书面邀请等方式确定邀请工商所辖区管理服务对象代表、社会监督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消费者代表参加述职述廉活动和社会评议,并现场进行提问质询和民主测评,确保评议结果的真实性。将述职述廉和社会评议结果作为工商所目标管理考核、公务员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惩,推进了依法行政和廉洁从政。

二、坚持定期考核与全程考核相结合,创新考核评价的过程管理

坚持过程与结果的统一,加强对干部职工全程监督检查和考核管理是提高工作成效的关键。在定期考核方面,首先确立考核标准尺度,实行单项百分制考核。每年年初,各科室对本项业务总体工作进行梳理,制定《工商所*项业务工作意见及工作目标考评办法》,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和考核的标准、尺度。各工商所再以此为依据,将计划、目标层层分解,量化落实到每一个工作人员,使任务到人、责任到岗。其次科学考评检查。市局采取“上考下”、“下评上”和“现场检查”相结合的考评办法,每半年一次组成一个大考核组对基层所业务工作完成情况和干部职工岗位职责履行情况进行考核,对基层所工作的亮点、完成的质量、存在的问题进行现场考核、点评和反馈。同时,采取面对面评议、背对背测评的方式,组织基层所评议局机关科(室)、直属局,一般工作人员评议领导干部,考核结果纳入半年和年终考核。在全程考核方面,由各业务科室加强对基层所*项业务工作开展情况的日常掌握和积累汇总,并不定期开展明查暗访活动,对工作完成情况及时通过内网进行记录公示,随时掌握工作进程,及时纳入工作考核。如,对公平交易工作,该局制订了办案目标定期调度、从立案到查结*日上报、罚款单复印件*日内备案等一系列“小立法”,由公平交易局随时掌握基层所的办案数量、案件质量和入库罚没款数额等情况,量化考核标准,按月统计汇总,积累得出全年成绩。使大量工作放在了平时,实现了对工作过程、行为的考核,做到了日常有监督,定期有检查,年终有考核,确保了各项任务能够按照部署要求及时完成。

三、坚持常规工作与重点任务相结合,完善考核评价的动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