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国培研修总结模板(10篇)

时间:2022-02-18 16:01:5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初中英语国培研修总结,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初中英语国培研修总结

篇1

首先,先让我来介绍一下我们豪华的专家团队,他们分别是教育局教研室王珊燕老师和向欣芝老师,进修学校刘小燕老师,辰溪一中姚玉兰老师,思源学校钟小和老师,实验中学的蒋丽君和周彩霞老师以及火马冲中学的唐丁悟老师。在整个研修活动中,专家给予了学员们很大的帮助和支持。

接下来为大家介绍我们人才济济的中学英语组,各学员们都是来自我县29所中学的优秀教师。我班学员共41人,进修学校张宗霖老师担任本班班主任。在此期间,各位学员也转换角色,从教师回到了学生时代,向专家们汲取经验,浇灌自己,以获得更多教学思路。

此次国培计划共分为六个阶段,在第一阶段问题诊断中,县进修学校、县教研室、各送培团队一起参加调研,通过多种形式进行研究。最后通过总结,确定了中学英语的研修主题:“在英语教学中贯彻如何以读促写”。

第二阶段通识研修篇:9月22号“国培计划(2019)”通识研修培训于县纪念堂会议厅拉开帷幕。在本次培训中,由进修学校杨永情书记主持,张良建校长致欢迎辞,教育局师训中心周福金主任作指示讲话。来自株洲市二中的黄国维老师和湖南省教科院的贺彩云老师为我们带来两堂精彩的讲座。最后由进修学校李小春副校长为大家解读了本次国培计划的培训方案。

第三阶段示范教学篇:10月16日至17日,初中英语组齐聚火马冲学校观摩“在英语教学中如何贯彻以读促写”主题示范教学。在观摩示范课之前,班主任张宗霖老师就本次培训进行任务分配和参训要求,要求每个参训老师认真、用心对待本次培训,争取每一个阶段都能有所收获,有所提升。第一堂示范教学课是董芷帆老师带来.以3a部分作为写作引导,在小组活动阶段的作文点评,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展示了“以读促写”教学模式下良好的教学效果。随后,毛慧君老师所授为一堂精彩的听说课,她采用五步教学法,有序教学,展示知识、技能等基础教学。蒋丽君老师所上示范课一如既往的优秀和流畅,为学员们在接下来的研课磨课阶段提供了更多的教学思路和先进理念。易梅老师带来了一堂非常成功的示范课,她对文本的把控和整个教学的思路,充分凸显“以读促写”的教学模式,让我们这些听课的学员感觉受益匪浅。最后由钟小和老师作有关“以读促写”的讲座,为我们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在示范课之后,各小组在张宗霖老师的主持下开始对四堂示范课进行激烈的探讨和积极的点评,其中迸发各组员们教学思想碰撞的火花和对知识——也就是对如何在课堂中开展“以读促写”模式的强烈渴求!

第四阶段研课磨课篇:研课磨课阶段可分为三小节,个人研磨,小组研磨,集体研磨,在这一阶段中,学员们的教学理念得到了革新和实践,日常读写教学模式和教学思维开始转变。首先是个人研磨阶段,每小组推选一人参加研课磨课,并且在此过程中同时开展了小组研磨,各小组积极讨论课题的选择以及如何运用“以读促写”教学模式上好一堂课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大家可以看到在我们群聊的截图中都是各小组学员教学思维的迸发,将之前示范课所学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糅合成一个小组课题的呈现。其中,不光是要上研磨课的个人开始思考“以读促写”为主题的教学课程应该怎么上,小组其他组员也在认真思考和琢磨,积极探讨用不同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思路构建一个课题,为研磨课学员代表出锦囊的同时,也做到了实际上的“同课异构”。最后的集体磨课阶段,由各小组学员代表进行磨课展示,在展示和随后的学员点评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学员们从一知半解到研磨课时所呈现出来的成长,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环节设置不合理等等。令各学员感觉幸运的是:随后我们不仅得到了专家的点评和建议,还得到来自省国培办督查以及陈红老师的现场指导,陈红老师是湘潭市教科院英语教研员,也是享受湘潭市人民政府津贴的优秀专家,从事基础教育英语教学近30年。在教育、教学、测试、师资培训等方面有着大量的实践经验。陈红老师在指导的过程中用提问的方式初步让各学员明白什么是“以读促写”,“以读促写”的教学目标是什么。“以读促写”就是用阅读作为一个支架,让写作变得更加丰满,变得更加容易。“以读促写”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学有所得”,“得有所写”,让输入能高效地转化为输出。因此,学员们在最后的成果展示阶段有了质一般的提升和变化。

第五阶段成果展示篇:在成果展示阶段中,学员们踊跃报名,最后为我们呈现了七堂非常成功非常生动的展示课,七位老师在为期两天的“成果展示”阶段中,将所学所思所想实践于课堂,每一堂课都完整地体现了本次的研修主题“以读促写”,展现出流畅的课堂设计,成熟的课堂教学,学生们在课堂上积极举手,踊跃发言,跟着授课教师的引导,认真分析文本,构造语言框架,了解写作大纲,展示小组活动作文互评等,在此过程中亮点频出。这是每位专家和学员出谋划策,集思广益,共创结晶的成果,也是对本次确定研修主题的我县进修学校、县教研室、各送培团队专家最大肯定。本阶段,各学员聆听了陈红老师的讲座《让学生爱上书面表达》,从写作到阅读详细讲解,用她自己多年教学的经历为学员们举例并剖析,使得我们受益匪浅。

今天是我们国培最后一阶段:结业提升阶段。各位齐聚在思源学校听身为普通一线英语教师的我作此汇报,我感觉很荣幸。短短两个月很快就过去了,对于本次的培训却是感触良多。以下是我们初中英语组各学员对本次培训的心得体会,大家均表明此次培训为其提供了一种高效且实用的读写教学模式。今天我们结业了,收获满满,对此我想说:

在本次国培项目开展学习之前,我们初中英语培训组的学员大多数都不了解何为“以读促写”,通过两个多月的学习、和六个阶段的打磨之后,学员们认识到在“以读促写”英语教学模式中,目的是为了将阅读和写作两个板块相衔接。以阅读作为输入,写作作为输出。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已有文本,激活学生的思维,为其搭建语言支架,将重点难点突出,对教学环节进行优化处理,提供给学生写作时可用的素材,如:单词、短语、句式以及大纲等。从而提高学生在阅读时整理信息的能力,并且在写作时体现学生结合自身处理和整合信息的能力。让整节课各环节下来,做到让学生“学有所得”,“得有所写”。这是我们初中英语培训班的收获,也是我们本次培训所获的巨大成果,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也会不断坚持和推广“以读促写”这种教学模式。

以下是我们本次国培计划初中英语班的省优秀学员和县优秀学员,以及我们各位学员发表的优秀心得体会和由“以读促写”为主题的优秀论文。

最后

感恩一路引领的导师们

感恩一起奋战的同僚们

感恩所有的遇见!

篇2

开发利用好教师资源是教育改革发展的第一要务。我们践行“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和“用最强的师资支撑最大的民生”理念,坚持以教师发展为根本,实施“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倾斜农村、共同发展”策略,以校本全员培训为基础、师德师风建设为核心、教改科研为先导、“导师制”培训为龙头、名师骨干培训为重点、登记制度为保障,加大统筹力度,加强培训工作,教师教育取得了明显成效,为推进教育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师资队伍和教育质量保障。

一、研修一体,整体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我院担负着全区83所中小学的教学指导和质量监控工作,履行着研究、指导、培训、评价、服务等职能,是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的参谋、智囊和助手。强有力的专业引领和专业指导,并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我院的生命线。培训好教师,提高他们的专业发展水平,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我院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检验我院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为此,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切实加强教师培训提高工作,让全区中小学每一位教师都优秀起来,让优秀的教师更优秀。

一是完善指导服务功能。

在创建教师进修学院的基础上,完善与直辖市文化区地位相匹配的“小实体、多功能、大服务”功能,切实加强中小学干部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教育教学科研指导、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教育信息资料和现代信息技术远程教育等五个中心建设,增强学院持续健康的发展能力。

二是提高专业服务水平。

坚持开展教职工论坛、“两课”活动、教研展示等活动,采取学习培训、上挂锻炼、下校交流(或蹲点)等措施,搭建高端培训、课题研究、学术交流等平台,切实加强教科研人员能力建设,提高综合素质,增强核心竞争力,助推专家型教科研人员的成长。

三是整合科培研德力量。

进一步整合教研、科研、培训等力量,优化部门职能和工作规范,强化每个教科研人员“科、培、研、德”四位一体的职责意识,勇于担当,鼓励创新,促使每个教科研人员集培训、教研、科研于一体,承担各类教师培训任务,真正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合作者、指导者和促进者。

四是加强“四化”建设。

立足课堂教学,着眼教师专业发展,推进教研方式变革,按照“教研专题化、科研培训化、培训课程化、研修一体化”工作思路,建立健全研修一体化的科学管理运行机制,形成教师教育“一盘棋”工作的活力。

五是提高课堂教学胜任力。

坚持开展职初教师、农村教师、边远薄弱学校教师等培训和学科优质课大赛,以赛促培,赛训结合,使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胜任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在重庆市首届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基本功大赛决赛中,我区8名选手获得了7个全能一等奖,在24个单项奖中获17个一等奖。在重庆市首届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学技能竞赛中,我区6名选手全部夺得一等奖的第一名。在重庆市教委直属小学与主城部分示范小学教师技能大赛中,我区教师获5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

六是加强教师研修平台建设。

开展网络教研,建立教师教育专家资源库,构筑教师研修共同体,助推教师发展。同时,总结推广“校本教研与教学优质化”研究成果,深化校本教研,开展教育部规划课题“区域性推进义务教育内涵式均衡发展的实践研究”的研究实验工作,指导各中小学加强教师校本培训,立足本土催生教师发展。

五年来,全区5000多名城乡中小学教师100%参加了继续教育,合格率保持100%,教师队伍综合素质不断提升。

“中小学教师STM体系研究”(选拔、培训、管理)课题成果获市政府首届优秀教育成果一等奖。

二、突出骨干,全力打造教师队伍领军人才

中小学教师高端培训是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培养一支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教育家队伍,增强核心竞争力,推动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导师制”和“名师班”培训是我区充分发挥科教文化区优势,聚集利用高等院校和有关科研院所优势资源,开展中小学教师高端培训,培养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教育家等基础教育高端人才的一项新的教师研修模式,是我区坚持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有效途径。

目前,“导师制”和“名师班”培训已先后聘请148名在全市乃至全国有较大影响的专家教授,为我区中小学培训了423名优秀骨干教师。第五届“导师制”99名学员和第三届“名师班”20名学员的培训工作持续扎实推进。“导师制”和“名师班”培训在探索起步的基础上提档升级、深化发展,突出了三个重点,做到了四个结合,实现了三大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突出了三个重点。

从培训对象看,重点加强对优秀骨干教师的培养培训,带动整个队伍专业发展水平的提升;从区域类型看,重点加强对农村学校教师的培养培训,促进城乡教师队伍建设水平均衡发展;从价值目标看,重点培养培训学科带头人和名师,着力追求教育家办学。

二是做到了四个结合。

一是专家教授、优秀教研员和学员有机结合。从重庆市教科院和西南大学、第三军医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教育学院等聘请的专家教授,从我院聘请的各学科优秀教研员,与从全区各中小学选的优秀骨干教师,组成相应的学科组,拧成一股绳。按学科教学特点要求,导师、学员和联络员根据学员实际,量身制定学员培训发展计划,从理论水平提升、教学技能提高、科研能力增强、成果业绩展示、示范作用发挥等方面,导师对学员开展结对培训,提供“全程服务”。二是教育行政部门、教科研部门和各中小学有机结合。区教委、区教师进修学院、学员送培学校、导师、学员各自承担相应的职责任务,形成互动共向合力机制。三是学员发展的现实基础、最近发展区和发展愿景有机结合。从学员自身实际出发,找到最近发展区,精心设计培训内容,科学确定学员发展愿景目标,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培训,高规格要求,高质量展示,引导每位学员立足现实发展的起点,着眼长远可能发展的目标,追求专业发展的快乐和生命的幸福,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差异发展,形成自己鲜明的个性和风格。四是先进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和精品课堂教学、项目驱动、科研引领、成果展示等实践操作有机结合。

三是实现了三大创新。

作为一种新生的教师培训方式,“导师制”和“名师班”培训一是创新了教师研修模式,把“学、研、修”融为一体,提高了骨干教师内涵素养与综合实践能力;二是创新了教师培训制度,坚持定期开办,加强考核激励,对学员培训后的持续发展和作用发挥等及时跟踪,完善后续跟进培训;三创新了联络员制度,较好地解决了培训主体之间的桥梁问题,保证了培训的顺利进行。

四是取得了显著成效。

“导师制”和“名师班”培训新机制的建立,让所有教师都有了不断提高、梯次提高的机会,提升了教师争当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和教育家的积极性,使一大批优秀教育人才脱颖而出,形成了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教育家等为龙头的优秀教师群体。目前,全区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2名,全国模范教师4名,全国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5名,全国先进集体2个,重庆市优秀教师群体1个,重庆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名,重庆市学科带头人1名,重庆市名师4名,重庆市特级教师20名,重庆市教育终生贡献奖2名,重庆市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22名,重庆市骨干校长8名,市级骨干教师154名,中学研究员级教师11名。

三、辐射示范,着力促进城乡教师均衡发展

作为重庆市首批教师进修学院和中小学教师教育市级培训基地,我院积极承担国家级和市级有关教师教育工作,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为缩小城乡学校师资水平和教育质量差距、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和提供教育公平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是顺利完成市级培训项目任务。

我院先后承担重庆市小学数学培训、农村小学信息技术、初中英语骨干教师、香港田家炳基金会援教涪陵英语教师等培训项目,为全市培训学科教研员和优秀教师397人。

二是扎实开展“国培计划”工作。

“国培计划”实施以来,我院与四川外语学院合作,组织全市各区县59名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完成了“国培计划”重庆市初中英语教学能手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了农村英语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我院 组织区内9所中学和28名优秀骨干教师,承担了重庆师范大学“国培计划”初中语文、地理和化学置换脱产项目38个区县142名学员的影子跟岗培训工作,呈现出“培训层次高、培训规模大、培训模式新、培训资源优、培训定位准、培训监管严、培训实效显”等特点,得到教育部“国培计划”项目办和市教委的充分肯定。

三是真心真情开展对口援教工作。

我院组织教科研人员先后对国家级贫困县奉节、城口、武隆、涪陵、秀山、酉阳等送教17次,听课308节,评课275节,上示范课47节,开展专题讲座86场,问卷调查5650份,受培教师达22500多人次;同时,还组织区内市、区级优秀骨干教师48人次送教12次,上示范课105节,听课280节,交流研讨86次,受培教师达8000多人次。

篇3

“海南课改模式”解读

“周末流动师资培训学院”的发展效应、成功经验与推广价值

执著办百姓满意的乡村学校——记2011年海南省“十佳校长”、儋州市白马井中学校长郑燕康

青春在奉献中闪光——记2011年海南省中学十“佳班”主任郑其鹏

心系特教无怨无悔——记2011年海南省小学“十佳”班主任朱满香

沐春风踏歌行——海南省海口市第十一小学发展侧记

教育失衡让英美头痛

海口市教育均衡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

让地域文化走进校本课程

总结经验全面推进校本教研健康发展——海南省2011年初中数学教研组长论坛系列活动

海南乡镇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设计现状调查分析

学生宿舍消防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贯彻落实规划纲要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PC组装与维修》课程内容的改革

浅谈应用最广泛的配位剂(EDTA)

环岛新闻

《生活中的轴对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与点评

《找规律》教学设计与评析

教育公平是收入分配改革的利器

立足课标突出语篇强调运用——2010年海南省高考英语试卷分析

2010年海南省高考生物试卷评析

凌秀容:爱和责任与我同行

罗丹文:热爱教育事业始终不变

育人无痕培质有形——海口市第九中学课程建设的实践与特色

探索农村高中学校发展之路

科学统筹优化资源大力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花园国里看教育——新加坡学习考察纪实

海南思源实验学校的发展定位

班主任批评学生的语言艺术

随孩子的兴趣

对党的教育事业忠心耿耿

呕心沥血为教育

爱岗敬业乐为人师

《西湖》Flash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

关于海口市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状况的调查

历史课的情境艺术

浅谈初中英语写作教学

中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课堂构建

崛起中的三亚市第五中学

光荣榜

网络研修:教师团体专业成长的新举措——2009年暑期海南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师全员远程研修特别报道(下)

在实践探索中拓展区域教研

海南职教别样红——访海南省教育厅原副厅长李红梅

为了孩子的学位——访海口市琼山区教育局局长洪德全

自强不息润物无声——访海南省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屯昌县屯昌中学校长陈守川

认识高考“状元”引导高考状元

立足双基拓宽视野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海南省2009年高考地理试卷评析

海南省2009年高考数学试卷评析

海南省2009年高考英语试卷评析

海南省二00九年高考作文评析

海南省2009年高考历史试题评析

集团合作项目推动创新模式服务企业

着力搭建专业发展平台切实提升青年教师素质

教育事业是我生命的根——记吊罗山下苗族教师曾春杏

用粉笔谱写平凡人生

篇4

一、引言

四川省是一个多民族的大省,有55个少数民族。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四川少数民族人口415万人。四川民族地区幅员辽阔,面积30.21万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60.14%。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全省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外语教育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而四川省民族地区的教育教学水平明显滞后,尤其是英语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亟待提高。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文件精神,四川省教育厅制定了《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师资培训项目执行计划》和《四川省民族地区教师发展行动研究》等文件。笔者从2004年从事民族地区初中英语教师新课程培训、民族地区英语学科带头人培训、民族地区高中英语骨干教师新课程培训、民族地区中学英语培训者培训等各类培训工作。本文重点介绍在对民族地区英语教师培训工作的实践中,探索培训模式的创新思路、特点、内容和操作方法。

二、从调查研究入手,精心设计培训方案

(一)广泛调查了解

问卷调查对象为四川省甘孜、阿坝、凉山、马边等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的州、市、县30余所中学的在职英语教师。调查问卷设计了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现状、是否参加过新课程培训、培训需求,实施英语新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等五大部分,合计28个调查项目,于2007年12月至2008年1月期间向调查对象发放了500份问卷,收回212份,其中有效问卷202份。

(二)数据分析研究

1.中学英语教师中年龄段在20-29和30-39岁的共占76%左右,表明中学英语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趋于合理,中青年教师占绝大多数比例,是中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力量,也是新课程师资培训的主要对象。

2.我省民族地区中学英语教师具有专科毕业文化程度的占50.5%,具有本科毕业文化程度的占49.2%,甚至还有0.3%仅只有高中学历。所以,一半的教师需要提高学历层次,才能很好地实施英语新课程。

3.虽然新课标已颁布和实施六年多了,我省新课程培训有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和县级多种形式,但在民族地区仍有约28%的中学英语老师从未参加过任何级别的新课程培训,无人参加过国家级培训。这说明对我省民族地区教师新课程培训工作还需继续加强,让新课程理念能够真正融入教师们的思想观念中,落实到教学实践中。

4.培训模式需求数据显示,教师选择观摩教学的最多,占70.3%;其次是选择教学实践,占55.4%;选择交流讨论、观看教学录像、专题讲座、参观考察均达40%以上。表现出民族地区教师注重教学实践。因此,要组织好民族地区教师培训工作,就要多重视切合实际的教学实践活动,以崭新的教学理念去引导他们更新传统的教学观念,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在实践中提高教学能力。

5.培训内容有较为细致的分类,共包含16单项内容,力求做到具体、合理。数据显示,期望通过实践提高业务水平和语言技能如听说能力达到了60%,更新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研讨等方面的人次比例均超过了52%,学习多媒体运用占44%。而学习新课标提出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包含的把“培养跨文化意识”、“情感态度培养”和“学习策略”渗透到教学中的人次仅占24%,教研能力培养仅为25%。

以上数据分析为科学有效的培训提供了依据,在培训中需帮助学员加强对新课程的学习和领会,进一步更新观念,提高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

三、英语新课程教师培训模式的创新

(一)培训模式的设计思路与原则

通过大量的调查、分析及研究,笔者认为教师新课程培训模式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针对性强:培训内容紧密结合民族地区英语教学实践,引导参培教师针对自己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困惑进行探讨;深入理解英语新课标,提高实施新课程的实际能力和教学水平。

2.理论结合实践:理论学习要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相互渗透,理论应尽可能地使用具体的教学实例进行阐释。

3.学员主动参与:培训模式要营造学员主动参与的和谐、愉快的学习气氛。培训者由“知识的传授者”成为“协作者”;传统意义上的 “受训者”成为“参与者”,主动参与研修。

4.灵活多样的实践活动:参与者不仅进行理论探讨,主要通过大量灵活多样的实践活动亲身体验新课程的改革思想、内容和措施,从而改变自己的观念和教学方法。

(二)培训模式的设计板块

培训模式包括以下几大板块:理论引领:专家讲座观摩学习:听课、说课、评课教学实践:学员讲课合作交流:讨论、交流与反思后续研修:总结、学习与提高。每个板块有各自独立的内容和程序,它们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

“理论引领”为“观摩实践”做理论指导;“观摩实践”印证“理论引领”;“教学实践”与“观摩学习”相互渗透;“教学实践”与“合作交流”相互交融;“后续研修”为教师提供培训后终身学习的交流机会,使之成为一个开放、发展的系统。五个板块形成教师培训模式整体结构,共同发挥作用。

(三)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主要分为:1.英语新课程理念;2.英语专业知识巩固与拓展;3.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探讨;4.多媒体教育技术在教学中运用;5.教学科研方法指导等板块,设计菜单,根据学员需求选择。

(四)培训模式的操作方法

1.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培训方案,学员培训前填写问卷调查表,召开学员代表座谈会和培训专家座谈会征求意见,了解学员需求。

2.聘请省内外对新课程有较深入研究的专家及民族地区中学优秀中学一线教师作专题讲座,专家理论引领学员参与专题研修,师生互动、合作探讨。

3.理论研讨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每一专题在理论研讨的基础上,到中学观摩与之配套的典型示范课,课后任课教师说课、专家点评、学员讨论,反思总结。

4.加强学员的交流和反思。采取学员小组活动,集体备课、讲课、评课,出简报交流学习心得体会等。通过学习、合作与交流,共同探究新课程实施策略。

5.落实培训的评估与改进。每天学员填写培训反馈表,收集意见及时改进和提高。

6.建立学员档案,与学员保持长期联系,搞好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提高和加强教师的自主发展能力与创新精神,促进教学与科研。

四、培训模式的实践

此培训模式从2004年开始摸索与实践,在四川省民族地区初中英语教师培训、四川省民族地区中学英语学科带头人培训、四川省民族地区初中/高中骨干教师培训、四川省民族地区英语培训者培训等十余次培训中运用,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与完善,共计1 000多名教师参加了培训,培训模式与效果受到了参培教师的好评。反馈信息表明:该培训模式指导思想明确,目标具体,针对性强,理论结合实践,学员在参与式的氛围中,学习、观摩、交流与实践,克服了畏难情绪,对新课程改革有了新的认识,更新了观念,充分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了英语专业化能力与教学能力,带动了当地中学英语教学改革,为促进四川省中学英语新课程的实施正做出积极的努力。

随着时代的前进,教师需要与时俱进、终身学习以适应社会的要求。“教师发展贯穿职业生涯的全过程,它通过反思、探索教学实践实现。”(王家芝,2008:34)教师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需求,没有一个师资培训模式能满足所有教师的需求,培训模式应根据培训的目的和要求而做出灵活的改变,需要不断更新。师资培训工作的宗旨是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化能力,使之适应特定的时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我们教师教育培训者不断学习并在实践中探索。

参考文献:

篇5

消息一:

3月7日,在铜梁县初中生物学科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中,巴川中学况丹老师技压群雄,获得了一等奖第一名的优异成绩。

消息二:

3月9日上午,重庆市教育学会评价专委会工作研讨会在巴川中学召开。

消息三:

3月13日,由铜梁县教科所组织的铜梁县2014年初中英语教师优质课大赛在铜梁巴中落下帷幕,我校张黎老师以精巧的教学设计、灵活机智的课堂荣获一等奖的第一名。

消息四:

3月24日,铜梁县教委首批授牌的名师工作室“李永红名师工作室”邀请江苏名师徐杰作客巴川中学,开展“精细化阅读教学”的主题教研活动。

消息五:

3月27―28日,铜梁县地理优质课比赛落幕。巴川中学梁艳、周颖老师双双荣获大赛一等奖。梁艳以饱满的精神、阳光的笑容带领学生、评委和现场听课的老师开启了一次美妙的台湾之旅。她的整个课堂教学设计新颖,充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展示出优秀的个人素养与教学智慧,从参赛的优秀教师中脱颖而出,喜获一等奖的第一名。

消息五:

3月,彭水县全部初中学校的117名行政干部赴巴川中学开始为期一周的影子研修;3月16日,第一期影子研修班举行开班典礼;3月23日,第二期影子研修班举行开班典礼;3月30日,第三期影子研修班举行开班典礼。

消息六:

3月31日,黑龙江北安教育局、重庆白市驿一中、万州中学、观音桥中学、铜梁永嘉中学、东城中学等单位到我校听课交流学习。

……

校园万千,为何巴川一花独艳?引众人竞相来参观;教研每个学校有诸多经验,巴川中学学科组建设究竟有何秘诀?我们不妨采访几个人问问原因。下面请看――

新闻采访

采访一:

采访对象:2014年县初中英语教师优质课大赛一等奖第一名获得者张黎

采访记要:

问:请问张老师,今年是你到巴川的第几年?

答:这是第四的一年。

问:你在第四年就取得了这么优异的成绩,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答:首先,是学校集体优秀,为我的学习和借鉴搭建了很好的平台;其次是我们的学科组团队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本次我能获奖,是我校教师在各级赛课斩获大奖的缩影,是学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必然结果,也是英语学科组践行“一师一课一团队”的最好体现。

采访二:

采访对象:铜梁县教委首批授牌 “李永红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李永红

采访记要:

问:请问李老师,你觉得在全县四个名师工作室中哪一个最能彰显名师引领作用?

答:我个人觉得应该是我这一个。

问:原因是什么?

答:首先,是我们学校语文教师群体很大,三个年级加上小班有80来名老师;其次,这些老师大多很优秀,学科组研究气氛浓厚,在赛课、论文获奖、文章发表以及中考成绩方面有很大的影响力;加之每年新加盟的年轻老师又多,学校开展的活动又多,我们彰显名师引领作用既有平台又有人气;只要我们一组织活动,应者云集。

采访三:

采访对象:彭水县高谷中学校长、党支部书记何松涛(彭水县学校干部赴巴川中学影子研修班第三期学员)

采访记要:

问:请问何校长,一周下来,巴川中学哪一个方面让你最有收获?

答:有很多收获,他们的“三定三段式主题教研活动”有很大的学习借鉴作用,我回去后一定会在学校推行。

问:你认为“三定三段式主题教研”最值得借鉴的价值何在?

答:首先,是学校各个学科的教研活动有了系列规划,学科教研开展不盲目;其次,每一个教师都有主题发言,态度和水平如何,大家有公论;第三,每次教研活动有专题,这样的学科组教研活动才能体现专业研讨性,避免了学科教研活动沦为事务布置,这样,教师的专业发展才能有保证。

……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工作,学科组建设又是教学工作的中心;学科组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层组织,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枢纽,是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卓越课堂的核心抓手,是学校校本研修的主阵地。

学科组既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摇篮,也是发挥教师集体力量、开展教学研究、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组织形式,学科组的水平质量,构成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基石。

巴川中学在学科组建设中,究竟有着怎样的做法?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学校在学科组建设方面的几个――

典型经验

练内功――开展微型课题研究

武学之道,内功是根本,蹲马步,丹田吐纳,一招一式看似平常,却是一切卓越武功的基础。我们学校一直倡导要培养老师的研究意识、研究能力,我们把培养老师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的着力点就放在微型课题的研究上,我们把这个比喻为老师立足教坛武林的练内功。

为何把微型课题研究提到这么高的地位?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微型课题研究主要是针对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困难或问题进行即时梳理、筛选和提炼,使其成为一个课题,为此展开扎实的研究,并致力于寻找困难与问题的解决;它的研究指向是自己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困难或问题,研究的目的是直接为自己的教育教学服务。另一方面,微型课题研究的起点较低,要求不很高,参与的面广,参与的教师多,可以让绝大多数的老师在研究中发展自己,提升自己。

学校在微型课题研究方面的基本要求是:每个学科组要有80%以上的老师要参与课题研究,课题研究一般以一个学年度为一个周期,其中课题结题率要达到50%。基本流程是:学科教师提出研究的课题――教科处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梳理调整,开出学年度每个学科的微型课题研究菜单――研究教师确定自己的研究课题,并按要求写出基本的课题申报表――研究教师――研究教师收集资料,进行总结提炼,写出结题报告――教科处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结题评审――学校对优秀课题进行表彰奖励,并纳入“名师评价”。

我们在微型课题研究中倡导“一师一课题,一年一课题;课题磨砺人,课题造名师”。

定形式――“三定三段式主题教研”

鲜花需要颜色衬托,佛像需要黄金装扮。从哲学意义上讲,形式是内容之体现,是事物内在属性的外部表现。在强调内容重要的前提下,绝不能忽略形式的巨大作用,所以我们学科组教研活动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三定三段式主题教研”。

“三定三段式”主题教研是指具有巴川特色的学科组教研活动,“三定”,指定时间、定地点、定活动主题和中心发言人;联招考试学科的教研会每周召开一次,时间不少于两节课,其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四个学科定在周一至周四的晚上,化学、政治、历史、体育放在周一至周四的上午一、二节课;非联招考试学科的教研会间周召开一次,时间不少于两节课,一般都放在周一至周四的上午一、二节课。

“三段式”,指一次教研活动分三个时段进行,第一时段为“读书分享”,由责任人找来与近段时间教学密切相关的经验文章读给大家分享,可以读原文,可以读要点,更要说自己选择的理由,从中得到的教学的启示。第二时段为“专题研究”,由责任人与大家一起分享自己对学科某个教学重点或者难点的深入研究的体会,实际教学中的操作策略等;“读书分享”和“专题研究”原则上在开学之初就做好规划,明确每次专题研究的责任人。第三时段为“日常事务”,具体的事务有:教材分析,集体备课,评课、议课,考试研究,试题评析,日杂事务布置。

“主题教研”,指在“专题研究”这一环节中,一次教研会一个主题,这样使得主题集中,中心明确。譬如语文学科“如何上好材料作文课?”,数学学科“中考24题的命题方向与解题策略”等。

“三定三段式主题教研”,任务明确,要求细致,研究氛围浓,可操作性强,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把学科教研会开成事务会。

抓命脉――扎实做好教师培训

命脉者,比喻生死相关的事物也。就学校而言,学校的昌盛与衰落,教师是关键,而教师培训就是命脉。清华“终身校长””梅贻琦提出的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于中学有同样重要的意义。

我们的教师培训,形式多样,有扎根高校的研究生学历提高培训,有借力主管部门的国培、市培,更看重的是立足校本的“教师职业规划”、“蓝结对师带徒”,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以课会友”、“同课异构”等形式扎实做好教师培训。

数学学科组对新教师的培训措施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因课指导

听课:新入职的教师每周听课不少于5节,原则上听一节上一节;

视导:指导教师每周至少听指导对象1节课,并及时进行点评;

同课异构:每周的教研课均采取“同课异构”的形式,新、老教师上同一内容,上课前反复磨课,让执教者在磨课中成长。

试题研究

每一个数学老师在做完学生集体使用的同步课辅书外,还需另准备并同步做完《培优竞赛新方法》,再加每两周做一套中考题,并写出做题感悟。

针对数学学科特点,除对“赛课”之外,学科组举行 “赛题”比赛, 30岁以下和未教过毕业班的老师参加“做题大赛”,对大赛优秀者进行单独颁奖,其结果作为“名师评价”的校级物化成果。

专题培训

规划教师专题培训,从全校数学组中遴选优秀教师作专题讲座。

强化例(习)题教学研究

每周一各年级备课组选取试题、指定教师,并将试题制成电子文档和ppt,上交到教务处,然后由教务处统筹印制给数学老师。周二教研会时,负责讲题的老师就讲所选试题进行讲解,然后集中对讲题者进行点评;

破关键――着实抓好命题工作。

有人这样形容过:教学围绕考试转,考试围绕试题转,试题就是教学的指挥棒。基于此,我们在抓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抓好命题工作。

首先,成立两级命题小组

学校命题小组有两级,分校级和年级组级,学校教务处负责校级命题小组的工作,年级组负责年级组级命题小组的工作;成员的构成:先在学科组发动,由教师个人申报,然后学校、年级组根据报名情况择优组建。

其次,提出具体的命题要求

检测内容:除初三复习阶段外,其余考试命题一律以课标要求为准,在命题过程中坚持“教什么,考什么”的原则;

难度系数:按7:2:1的比例系数命题,控制好两端人数,即控制不及格人数和高分段人数,平均分控制在总分的80%左右;

命题过程:命题人和审题人一起开展研讨,依据命题双向细目表,梳理知识考点,确定题量题型,确定难度系数;命题人执笔独立命题;审题人独立做题,然后依据命题双向细目表进行审核修订;试题使用后在学科组内进行评议和评价。

试卷结构:七、八、九年级的周周清小检测试题均按A、B卷设置,阶段性考试试题一般按中考卷样命制。

第三,明确管理层级和程序

篇6

二、教学行为存在的问题

课堂观察目的性、系统性、理论性等特点使之成为研究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重要方法。通过对导入课、阅读课、语法课、听力课等课型的观察,发现我们教师的教学行为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课堂讲述效率低、问题设置不合理、多媒体运用不恰当、教师对课堂把握不够以及教师课堂用语不当等。在一次初一上学期的英语公开课上,可以看出教师的准备是充分的,多媒体的使用也很熟练,但是面对系统学习英语时间不长的初一新生来说,教师的课堂用语有点复杂,虽然语速不快,学生仍然无法很好地接收教师传达的信息,而教师为了让学生明白,不停地重复教学内容,导致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反应,教师和学生的配合出现了问题,课堂气氛顿时变得压抑,教学环节的衔接也不是很自然,教师的教学显得被动、单调。

篇7

引言

日本教育家斋藤喜博认为,教师的提问是“教学的生命”。提问不仅涉及教学内容的重点,而且是教学进程中转换的“关节”。恰当的提问,对学生来说,具有引发学习动机,激发思维,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的作用。而现任的大多英语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教学的实际环节中出现了诸如在认识和操作上,忽视学生问题意识和思维能力的培养,问题层次偏低,课堂提问不平等,课堂上的“权威”文化及教师专业化知识欠缺等一系列问题。也正是由于提问行为的操作不当,因而引发了一系列的英语教学中长期不能解决和正视的问题有效课堂如何真正有效呢?针对提问行为,笔者总结英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有效解决。

1.教师备课中要体现问题设计,教学过程中机智应对

教师备课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根据所教学生的基本情况,从巩固学生已有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思维能力出发,对设计的问题要从易到难,从具体到抽象。考虑到全班学生,让优秀的孩子回答的时候有思维的体现,让后进的孩子有表现的机会,让学习在班级里中等的孩子们可以积极地参与其中。同时问题也要有一定的渗透性,由表及里,不仅能涉及对篇章的细节把握,还要渗透到教学中情感价值观的实现。例如,笔者曾经在一节课堂中就观察到有位老师在讲Make Yourself Safe中,教师就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最后设计了一个问题:What should you do when you met this accident?不仅升华了情感价值观,还给了一些思维活跃的学生表现的机会,就连后进生也很关注那些学生的回答。学生参与度在大大提高的同时,也让教学效果增强了。

当然,教学情境是千变万化的,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不能按部就班地实施自己的机械问题的操作。再比如,笔者观察到一位老师,在给我们听课教师准备的教学设计中,并没有设计一个只是简单的关于Yes/No的一般疑问句的问题。但在她的实际课堂教学中,她针对文章中出现的一个细节就向一位学生进行了“Did he say‘Sorry’to Bill?”的发问。当这位学生做了“Yes,he did”回答之后,这位老师给予了一些语言上的鼓励。当时,听课老师感觉到诧异,觉得这样的问题没有任何的深度和思考的价值,她在这里岂不是画蛇添足。课后,这位教师才向我们解释到,当时她注意到这位学生开小差,这个问题是为了引起这位学生的注意。这位教师课堂教学的机智就体现在她的提问中。

2.提问的基础上要有一定的要求

提问的问题选择好了,并不是说就一定能保证课堂的良好气氛和教学的有效进行,还要注意提问的时机、提问的方式、提问的趣味性和给予学生相关的真实语境,教师可以从以下的几个方面考虑:

(1)提问要体现思维

教师提问在本质上讲,是为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发展他们的认识能力,彰显他们的思维高度。根据这些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进行启发、引导。无论在问题的形式、内容,还是在学生的回答难度、伸缩等方面都要进行全盘综合的考虑。对于那些正处在青春躁动期的孩子,我们要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起他们积极思考方面多下工夫。同时所问问题如果更多地涉及他们的生活,就更能引起他们强烈的用英语表达的欲望。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时体现自己的思维,也让孩子回答的时候有自己的思维。

(2)提问要掌握好时机

教师提问时只有分阶段、分时机提问,才能达到最佳效果。中学生有时对学习的知识指向目的不太明确,所以有些问题可以在学前提问,即在讲授新课之前,问一些引导性、启发性的问题或者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引起他们强烈的兴趣,使他们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学习。笔者曾经在一位老师的听力课中注意到。这位教师在听力之前并不像大多数老师一样呈现自己创造的问题,而是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给了学生一些关键词:A Traffic Accident,A Girl 13 years old,Hit by car。之后,她才向学生说:“These 3 words are about a story?And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this story?”学生很兴奋地回答:“Yes!”这个时候她又故弄玄虚地说道:“What do you want to know?”有位学生很激动地回答:“Who is the victim?”接着又有几位学生问出了“What’s wrong with that girl?”等关于交通事故的相关问题。就在学生以为教师会告诉他们答案的时候,这位教师峰回路转地说:“I also want to know those questions.OK,Let’s listen to the tape.”这个时候学生才恍然大悟嘘了一声,带着这位教师机智且到位的课堂教学设计和问题进入了教学内容的学习。这位教师就是在学生学前先让学生自己发问,同时还辅助自己的课堂提问帮助学生学习。

(3)提问方式要多样化

教师提问时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只要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任何方式都可以采用。可以提单个学生,也可以小组讨论,随后进行报告形成观点,可以给学生提供场景和语境,让学生参与表演,还可以针对某个观点,举行辩论,等等。总之,提问要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使学生活跃在各种问题之中,促进课堂教学。教师可以结合语言背景建立真实语境,让学生联系实际、发挥联想,开展真正的语言交际,由知识点过渡到实际生活中,再从实际生活回到知识框架中去,也就是课堂生活化,这是语言教学的终极目标。总之,就是通过多种课堂提问形式,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让知识点自然而然地到达学生的脑子里,进而达到教学目的。

3.要提问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问题难易适当

提“最近发展区的”的问题,能够促进学生进行积极思维,这需要教师根据课堂中学生学习的情况,发挥教学机智,既要在备课中有充分的准备,又要对一些不能满足学生认知水平和思维需求的问题在教学实际中及时调整,设计的一些问题也不能超出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水平,否则,就会出现想说的孩子不会说的问题和课堂冷场的尴尬。所以,问题的难易把握很是重要。

4.按学生的不同程度分配问题

学生的智力、知识水平有高有低,接受能力、反应速度有快有慢,所以要按学生的不同程度合理地提出并安排问题。让比较聪明的和自信的学生回答稍难一些的问题;让缺乏自信的、需要鼓励和帮助的学生回答稍容易的问题。这样,程度好的学生会对英语越来越感兴趣,认为还有很多知识要学习;程度差的学生会对英语的学习越来越有信心,更加努力地学习英语。另外,问题要在班级中均匀分配。提问学生时教师要顾及学生面,不能每次都叫同样的学生,每次都提问前面的几个学生,等等。要考虑到各个角落的学生。有的教师提问很有规律,比如横向或纵向或从第一个或从最后一个学生问起,等等,时间久了,学生掌握了规律,能猜出来下一个问题谁回答,这样剩一下的学生就不认真听了。笔者曾经就在一位老师的课堂上注意到,这位老师经常关注一位和几位的学生的回答,甚至其他学生举起手这位教师还是把问题留给了她所关注的学生,导致课堂参与度不高,课堂上不仅出现了“呆坐生”“冷笑生”,而且给其他学生造成不利于学习英语的消极影响。所以教师一定要均匀分配问题,要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锻炼能力,施展才干。

5.提问时应该用支持和鼓励的态度

如果教师提问时用充满责备和威胁、强硬的态度,就会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造成恐惧心理,影响课堂气氛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师提问时态度应该是喜悦、友好、轻松的。教师在提问时可以尽量使用像“Would you please tell us...?”“Would you like to...?”“May I ask you...?”等委婉而友好的语气。对于回答得好的学生,可以用“Well done!”“Very good!”“You did a good job!”等鼓励学生再接再厉。对于回答不出或回答错误的学生,可以用“It doesn’t matter.”“I hope you will do better next time.”“Try it again.”等消除学生的自卑和恐惧心理,使学生树立起信心。教师提问时尽量多使用体态语,因为教师的表情、手势及姿势能在课堂教学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教师的微笑让学生感到亲切可信;教师鼓励的眼神可以让学生消除恐惧,产生安全感;教师的手势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问题,更好地思考答案。另外,教师还要观察和了解学生的体态语,掌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例如,学生在教师提问时低头回避老师的目光说明他对问题理解得不是很清楚,害怕老师让自己回答。教师在这时就应该给学生鼓励的微笑和亲切的目光,让他放松心情,进一步思考。

6.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理论素养

从区域的角度组织各种培训班,从教育理论、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三个方面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尤其是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通过培训,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技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具体做法:

(1)学习和研讨英语《课程标准》,用课标的理念指导实际教学,将课标中的理念物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

(2)进行各种不同课例研讨和实践,促进教师课堂提问行为有效性,进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水平的发展。

(3)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优秀的教师的成长取决于课外而不是课内。教师只有研究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才能不断改进和优化教育行为,增强教育效果。教师研究自身教育教学实践的基本方式是反思。教师可以通过写课后小结、教学案例、教学札记、教学故事等来审视自己的课堂,审视自己的提问行为,审视自己的成长过程。

参考文献:

[1]陈瑶,著.课堂观察指导.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