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19 00:56:5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模范机关创建工作计划,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根据工作需要及时调整行业创建领导小组成员,及时研究部署行业创建工作,明确专人具体落实各项工作任务;按时制定工作计划、创建方案等,及时对工作进行总结,发现工作中的不足,加以整改,从而推进创建工作不断上台阶。
二、以活动为载体,优化服务环境
1、大力开展创建“四型”机关品牌活动。通过落实加强理论学习、强化业务培训、完善制度建设、提升学习效果等措施创建学习型机关;通过落实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增强服务意识、健全服务体系等措施创建服务型机关;通过落实明确创新目标、理清创新思路、争创优秀成果、加大宣传力度等措施创建创新型机关;通过落实制定措施方案、争创“五好文明科室”、严格目标考核、实行责任追究等措施创建落实型机关。继续开展创建“经委是企业娘家”机关品牌活动,深入践行“126”服务理念,紧紧围绕推进县域工业经济发展这个主线,突出“改革更加深入、发展更加持续、稳定更加和谐”三大任务,扎实开展以“践行科学发展创先进、壮大工业经济争先锋”为主题的“四讲四比四争”活动,以进一步提高机关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热情。
2、继续开展先进人物推荐和评选活动。大力推进本单位的“文明职工、文明科室”评选活动,精心组织开展月评“十佳”先进人物评选工作,并积极向有关部门推荐,积极组织职工参与评选道德模范、“好人”等先进人物网络投票和其他评选活动,引领职工争当服务明星。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打造文明行业创建品牌。
3、继续开展宣传和文体活动。以公共场所张贴宣传标语、便民服务公示、上街宣传等形式大力营造创建氛围;组织职工参加文明创建知识宣传和小区、街道的文明劝导工作;利用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节日,在广大职工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利用“五一、国庆”等节日大力开展红歌大家唱活动,促进创建氛围的营造。
4、继续开展卫生创建活动。严格按照“四旁三包、门内达标”要求,落实办公区域卫生工作,保证服务场所设施完好、功能齐全、各类业务指示牌准确到位,以方便群众,达到优化美化服务环境的效果;定期组织机关职工到联系小区(月瀛、北湖、玉带新苑)进行义务劳动,及时会同相关部门对小区种菜现象、破烂堆积现象等顽疾进行了大力整治,不断改善小区环境。
5、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组织志愿者开展路口文明劝导活动、问卷调查工作、上街便民服务、法律法规上街宣传活动;组织职工参加无偿献血活动;筹措资金并组织企业、职工捐款帮扶结对村,定期看望并慰问困难农民和特困职工,为构建和谐社会而努力。
三、强化措施,努力提高创建工作效果
1、强化领导体制。我委将按照创建各项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创建责任制度,定期召开创建工作专题会,分析形势,查找不足,整改提高,把创建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做到事事有人管,件件有着落,切实做好本单位的创建工作。
2004年度,我市摘取了全国卫生城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园林绿化模范城市三块金牌,为继续坚持巩固成果,达到绵阳市创建全国首批文明城市的总体要求,实现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在2005年建成文明城区的奋斗目标,根据市、区、办事处创建工作安排,结合辖区实际,建国门社区狠抓落实顺利完成全年创建目标任务,现将上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狠抓落实。进一步完善机构,调整了社区创建领导小组,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意见,完善各项工作责任制。做到有目标、有措施、有分管领导、有具体责任人。社区创建常抓不懈,建立社区创建检查及周五大扫除制度,与各驻区单位签定“门前三包”责任书,制定考评制度。各单位争创绿色社区、卫生社区、安全社区、文明社区的观念已树立,形成“领导挂帅、部门实干、人人参与”的局面,社区内环境卫生、绿化、美化大为改观。
二、措施落实、奖惩逗硬。一是以“绵阳创建文明城市,涪城创建文明城区”为主题,采用社区报栏、各单位黑板、板报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基本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印发宣传资料5000余份。通过宣传教育,使社区人民对创建工作知晓率、创建工作的支持率提高,群众对党政机关工作和反腐倡廉工作的满意度都要大大提升。各单位争创文明单位,社区内文明单位覆盖面加大。二是有组织、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创建活动,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创建文明城区提供精神动力。坚持以人为本,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组织开展“3月公民道德宣传月”和5月20日“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加强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建设;积极开展文明市民、五好家庭等创优活动及各种健康有益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创建内容;加强对党员的道德建设;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充分调动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成长;开展“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活动,引导人们提高文明素质,接受科学思想,培养卫生习惯,树立良好风尚;在全社会广泛开展诚信教育,努力打造诚信的社会环境等一系列活动。三是加大城区综合整治力度,强化城区管理。主要突出居民小区、楼顶楼道的环境整治,坚决禁止“八乱”行为死灰复燃,社区精神文明共建委员会定期对各单位、各小组进行检查评比,作为年终考核的依据。四是围绕坚持治城与育人相结合,不断加大文明城市创建的力度,深入开展“做文明公民、创文明城区”活动,增强人民的文明素质。在开展创建文明城区的整个活动中,坚持把整治环境与净化心灵相结合,把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相融合,认真建设社区的诚信服务,商家的诚信经营,使文化环境优美和谐,生活、生态环境舒适整洁,努力抓好乡镇、街道、社区、各级各部门的教育、文化、服务、环境、治安和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创建文明城区工作。五是加强督促检查和考核评比,实行奖惩逗硬。为使创建工作能层层抓落实,全面推进,平衡发展,各单位、各居民小组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自查自评活动,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对好的进行通报表扬,差的进行通报批评。
总的来说,2005年上半年建国门社区创建工作取得了实效,见到了成绩,但创建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要长抓不懈,不断努力,力争创造更好的成绩
进一步完善机构,调整了社区创建领导小组,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意见,完善各项工作责任制。做到有目标、有措施、有分管领导、有具体责任人。社区创建常抓不懈,建立社区创建检查及周五大扫除制度,与各驻区单位签定“门前三包”责任书,制定考评制度。各单位争创绿色社区、卫生社区、安全社区、文明社区的观念已树立,形成“领导挂帅、部门实干、人人参与”的局面,社区内环境卫生、绿化、美化大为改观。
(一)成立生态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创建实施方案,明确专门工作机构负责本单位生态区创建工作,每年研究生态建设工作6次以上。(责任单位:各单位)
(二)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将生态建设任务纳入年度工作进行考核。(责任单位:各单位)
(三)运用多种方式,进行生态宣传。横幅标语不少于1条,板报或厨窗不少于4期,在区级以上报刊、电视宣传生态每年不少于8次。(责任单位:各单位)
(四)及时上报生态建设信息,每年向局生态办报送信息不少于12条。(责任单位:各单位)
(五)考核指标支撑材料完整,档案管理规范,各种资料齐全。(责任单位:各单位)
(六)制定绿色交通实施方案,推进绿色交通建设。(责任单位:运管处、客总公司)
(七)推广应用新型清洁交通运输工具,采取各种措施鼓励人们购买和使用清洁交通工具。(责任单位:各单位)
(八)负责交通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和生态恢复工作,做好公路、航道管理范围内的绿色通道建设,实施生态优先战略,倡导绿色出行。(责任单位:公路站、航道站、局综合计划科)
(九)按照创建全国生态乡镇的序时进度,配合各乡镇整治乡镇道路。(责任单位:公路站)
(十)生态创建特色亮点工作在区级以上得到推广(包括开现场会,在电视等新闻媒体作专题报道,在区级以上工作总结和领导的报告中受到表扬等)。(责任单位:各单位)
(十一)完成区生态办交办的其它工作。(责任单位:各单位)
二、创建步骤
生态区创建分五个阶段组织实施。
(一)组织发动阶段(2011年1月1日-2011年3月20日)。全面启动生态区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召开本单位创建动员大会,明确创建工作职责,分解落实目标任务,各单位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制定创建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实施。
(二)全面实施阶段(2011年3月21日-2013年12月31日)。各单位按照创建生态区的要求及任务分工,制定创建计划并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认真组织实施各项创建活动,确保2013年职责范围的各项指标达到国家生态区标准。
(三)模拟检查阶段(2014年1月1日-4月30日)。区生态区建设指挥部组织人员对照标准,对我局创建情况进行模拟检查,在区模拟检查前局对各单位创建工作进行检查指导。
(四)整改提高阶段(2014年5月1日-2014年8月31日)。各单位根据区模拟检查及局检查情况,及时做好整改提高工作,准备迎接国家考核验收。
(五)考核验收阶段(2014年9月1日-2014年12月31日)。区逐级报请国家环保部对我区创建国家级生态区工作进行调研、考核、验收,各单位做好调研、考核、验收的各项准备工作。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生态区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必须加强领导,协调行动,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为此,局成立生态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局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单位和局机关各科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创建的日常组织、协调工作。办公室设在局科技安全科。各单位也要成立相应组织并制定实施方案。4月25日前,请各单位将组织机构及实施方案报局科技安全科。
(二)强化目标考核。各单位要建立生态区激励、监督、考核和评价机制,层层分解并落实目标责任。局将环境保护和生态区建设工作作为各单位年终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创建工作不到位的,实行“一票否决制”。
20xx年以来,XX司法所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县司法局的指导下,全面开展“七五”普法工作,深化法治宣传教育,推进依法治理实践,取得了较好成效,为XX镇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法治氛围。现按照上级工作安排部署,就相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基固本,结合镇域实际开展普法工作
一是健全组织领导体系。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相关所站负责人为成员的“七五”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安排专门人员负责具体工作,为全镇普法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利的组织保障。
二是健全普法责任机制。我镇结合工作实际,详细制定《XX镇“七五”普法工作规划》、《XX镇七五普法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工作重点、普法对象、普法要求和工作步骤,进一步健全普法宣传教育机制,落实普法责任。
三是成立法治宣传服务培训学校。由镇党委书记牵头担任校长,相关负责人为讲师,充分发挥镇机关领导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带头学法普法,充分发挥法治宣传培训学校宣传堡垒作用,有效保障普法宣传队伍的业务水平。
二、统筹推进,系统内普法与社会普法并举
为提高全镇党员干部、群众百姓业务素质和法治意识,适应新形势对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进一步增强XX镇全社会法治观念,我镇采取系统内普法和社会普法并进的方式,开展“七五”普法宣传工作。
(一)送法进机关、进企业。一方面,建立健全法治培训会常态化机制。牢牢把握每月矛盾纠纷排查调度会契机,“七五”普法工作开展以来,确保每月X次,组织机关干部、村干部集中学习以《宪法》为重点的法律知识,真正做到常学常新,知行合一。建立XX镇“七五”普法考勤台账,将考勤结果纳入年度考核指标,确保法治培训会取得实效。
另一方面,积极协调企业和驻XX镇机关单位开展“七五”普法工作。把“七五”普法工作与企业法治实践相结合,切实增强企业防范法律风险能力,不断提升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诚信经营、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水平。近年来,累计到企业开展普法工作X次。
(二)送法进学校。积极开展“法律进学校”宣传月系列活动,抓住镇域内关键少数群体,激发学生发挥“小手拉大手”、“一人带一家”积极作用,充分放大学生群体在“七五”普法工作中的优势。利用学校电子显示屏、宣传栏和宣传展板,张贴标语横幅,在校园内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进一步增强广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不断提高青少年的法治观念和维权意识,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法律进学校”宣传月系列活动中累计发放法律宣传册XXX册,悬挂条幅X条,覆盖青少年学生XXX人次。
(三)送法进农村。农村居民是我镇“七五”普法工作的主要对象,因此,将提高农民法律素质和法治意识摆在普法工作的重要位置。
一是镇机关干部结合常规工作,送法下乡。形成下乡入户“两问一宣”工作法,“两问”即一问当前工作,二问脱贫帮扶,“一宣”即普法宣传。镇机关干部在做好常规工作的同时,还要向农户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农户法治思维,增强维权意识。
二是利用集贸市场宣传,送法下乡。农村集贸市场人流量较大,宣传效果较为明显。XX司法所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做好常规工作,组织开展了“3·8”妇女节、“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4·15”国家安全日等重要时间节点专题法律知识宣传活动。“七五”普法工作开展以来,全镇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X多场(次),受教育人数XXX人(次)。
三是建设一支农村普法宣传志愿者队伍,送法下乡。截至目前,我镇共有普法宣传志愿者X名,实现XX镇所辖乡村全覆盖,为乡村法治宣传教育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通过组织镇机关党员干部集中学习法律知识、法律培训会、走访入户、大喇叭广播、悬挂宣传条幅、发放明白纸、开展“法律宣传月”系列活动等方式方法,实现了普法工作从内到外、由镇到村,深入基层,不留普法死角的良好局面。切实有效提高全镇居民法律知识水平和法治素质。
三、以点及面,充分发挥网格员末梢神经作用
(一)完善网格员制度机制建设。乡村是普法宣传的最后一站,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XX司法所根据乡村农户居住分散的实际情况,依托居民小组制定完善《XX镇普法宣传网格化管理一览表》,深入推进“七五”普法宣传工作。以农村居民小组为载体,按照居民住宅分布划片为单位,确定各村普法宣传网格员,通过普法宣传网,放大普法网格员普法工作“末梢神经”作用,真正将法律常识送到百姓家中。
(二)加强网格员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网格员队伍建设是深入推进“七五”普法工作必然需求,是落实上级决策部署、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需求。为此,XX司法所高度重视网格员队伍建设,积极加强组织领导,着力提高思想认识,有序推进网格员队伍建设。
二是明确职责任务。要求信息采集做到村不落户、户不落人,党员、退伍军人等重点人群务必做到全覆盖、无遗漏,鼓励引导党员、居民小组长和退伍军人带头学法、知法、懂法、用法;涉及矛盾纠纷排查调解要及时上报,真正将矛盾纠纷隐患遏制在萌芽阶段。
三是加强学习培训。对网格员进行政策法规、社会热点等方面进行培训,通过组织集中学习、发放法律法规手册、“微”普法等方式,提高网格员专业水平,为开展网格化服务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双拥工作是一项政治性强,影响意义广的工作,做好双拥作对于密切军政、军民关系,巩固国防,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要大力弘扬拥军优属的光荣传统,增强做好新时期双拥工作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委属系统各单位都要充分利用报、县电视台(广播),建设网站、简报、宣传栏等宣传形式,大力宣传做好双拥创建工作的重要意义和现实作用,宣传双拥创建活动的做法和成果,运用建设工作与县城驻军、人武部和消防中队长期以来建立的友好联系,不断丰富和扩大双拥工作内容,努力营造良好的双拥工作氛围。委属各单位都要视双拥工作为政治任务,全面履行双拥工作职责,积极开展双拥创建活动,宣传展示双拥工作成就。
二、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
创建双拥模范县是县委、县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是各部门、各单位应履行的工作职责。为切实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真正做到摆上议事日程,工委成立创建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工委书记、建设局局长任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创建双拥活动的工作开展。在加强领导的同时,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研究和制定双拥工作计划,要定期研究和检查双拥工作落实情况,建立双拥工作制度化,正常化、规范化的工作制度,日常工作中,特别是在市政重点项目建设中,要切实维护和考虑到县城驻军和人武部、消防中队的实际需要,帮助解决问题,处理好建设工作与双拥工作的关系,使双拥工作始终贯穿与建设工作之中,以关心、关注双拥工作的实际行动,推进建设事业深入开展。
三、切实开展拥军优抚工作。
拥军优抚是党和政府的一贯方针政策,是创建双拥活动的基本要素,帮助优抚对象解决实际问题,是全社会的共同职责,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委属各单位都要高度重视拥军优属工作,制定工作计划,落实专人负责,真正做到优抚事情有人管,有人问,各局办公室要积极配合县双拥办,做好双拥各类活动的开展,建设局要策划好长新广场大型宣传广告牌;要利用水湖公园人员活动密集的优势,制作双拥宣传标语,提供双拥活动场所;规划局、建管局要对涉及拥军项目给予方便和快速办理;县自来水公司要对优抚对象提供上门服务,建立拥军便民措施。县公交公司要实行军人免票乘车规定,在车内设立提示语。全委上下人人都要把拥军爱军,做好优抚工作作为自己的一份责任,特别是对前来局办事涉及拥军优抚的人员和事项,要热情接待,提供方便,时时处处体现我局拥军优抚的工作环境。
制订精神文明创建规划和年度计划。明确将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写入人代会报告,制订了2012年镇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要点。完善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制度和责任制度。调整了镇精神文明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和定期会议制度。
二、加大投入,为文明创建提供稳定资金支持
近年来,我镇在财政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先后筹资500多万元完成了滨江路、七屯西路、工农路新修和滨湖街延伸工程,投资40多万元对集镇主干道进行了修复。投资30万元新增集镇路灯18盏,更换路灯50盏,石套子村集镇新装路灯31盏。集镇新栽绿化树苗2150棵,集镇面貌得到较大改观,集镇管理不断加强,集镇形象得到提升。
三、加大宣传,为集镇营造文明向上的精神氛围
注重对外宣传工作,通过加强对外宣传,集中展示镇的良好形象。在各单位明确了新闻信息员,印发了《镇信息新闻调研考核奖励办法》,大力开展对外宣传活动,及时反映了我镇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抗洪救灾、新农村建设等工作。
四、突出重点,全力打造良好的镇容镇貌
(一)加强集镇创建。重点加强集镇乱搭乱建行为整治和门前门内环境卫生整治。制订了《实行门前三包,争创环境优美乡镇倡议书》下发到集镇每个居民家中。
(二)加强单位创建。重点加强政府机关、学校、医院、超市等单位、行业的创建力度。镇财政所、派出所、沈家店村、兴隆山村、李家岗村先后被评为宜昌市文明单位;国土资源所、卫生院、鲜家港村等单位先后被评为枝江市文明单位;一中、二中投入资金5万多元对门道场地进行了整修硬化。
(三)加强文明新村创建。开展以“清洁街道、清洁村庄、清洁家园、清洁沟塘、畅通道路”为主要任务的集中整治行动的基础上,在村党支部书记中开展了争做新农村建设示范户活动。突出抓好了沈家店、兴隆山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建设和石套子、东林集镇环境治理工作。
(四)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大力开展文化科技中心户建设,全镇文化科技中心户达到47户。积极争取上级文化部门的帮扶,以村文化中心户为依托建立农家书屋,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利用超市推广广场舞,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组织干部群众积极参加市组织的“三八”庆祝活动、“爱我中华”歌咏大赛、元旦长跑、广场舞比赛、灯展等活动,全面展示镇精神风貌。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全会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市“双创”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积极开展“创绿”工作,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引导,不断提升市民的环境意识,将保护环境、合理利用与节约资源的意识和行动渗透到公众日常生活之中,进一步培养公众良好的生产、生活、消费习惯,促进社会良好风尚的形成。通过此项活动的开展,达到促进环境保护工作,全面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优化发展环境、推动城市科学发展的目的。
二、创建范围
绿色企业、绿色社区、绿色村庄、绿色学校(中小学、大学)、绿色幼儿园、绿色饭店(宾馆)、绿色医院、绿色家庭、绿色机关等。
三、创建目标
今年计划在每个行业创建区级绿色单位6-8个、市级绿色单位3-5个、省级绿色单位1-2个。按计划完成上级分配的目标任务。
四、创建任务分工
区双创办负责全区绿色系列创建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环保分局协助区双创办负责对各单位创建工作的检查、审评和验收,区直各部门负责本系统创绿工作的组织、督促、检查。其中绿色企业由经济发展局负责组织实施,绿色社区由民政局负责组织实施,绿色村庄由各镇办负责组织实施,绿色学校由教育局负责组织实施,绿色家庭由妇联组织实施,绿色医院由卫生局负责组织实施,绿色饭店由旅游局负责组织实施。
五、实施标准
对照《省创建绿色文明示范工程行动计划指南》和评审细则,依据市双创办文件精神,制定我区绿色企业、绿色社区、绿色村庄、绿色学校、绿色幼儿园、绿色家庭、绿色医院、绿色饭店等绿色文明示范工程评审细则。其它行业标准参照执行。
六、审报条件
1、单位做出关于实施绿色文明示范工程行动计划的决定,并形成正式文件。
2、设立由单位主要领导负责的绿色文明示范工程行动计划领导小组。
3、制定具体行动计划、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定期自查自评并自评打分。
4、运用多种方式和途径,向社会公众传播绿色文明环境教育、清洁生产、环境标志认证和绿色消费等内容,为环境保护工作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5、单位内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文化氛围,单位水、气、声、渣等废物治理彻底,稳定达标。有良好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环境。
6、县区绿色单位命名一年以上可申报市级命名,达到市级绿色单位命名一年以上可申报省级命名。
七、创建步骤
1、各主管部门制定、下发相应创建工作的工作安排,组织开展创建工作。
2、创建“区级绿色单位”的,由其向主管部门提交申请,经主管部门审核后,向区环保局审报,创建“市级绿色单位”的单位向各自主管部门提交创建申请,,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区环保局进行审查,区环保局审查合格后向市环保局“创绿”组委会申报。
3、环保局创建标准对创建区级绿色文明示范单位进行验收,并配合市“创绿”组委会对申报市级绿色文明单位进行验收。
4、验收工作结束后,将负责对达到标准的单位命名为绿色文明单位。
八、申报与审查
1、单位申报:
(1)申报区级绿色单位,创建单位到环保局领取并填写“绿色单位申报表”,连同申报相关材料报区相关主管部门审核。
(2)申报市级绿色单位。各创建单位将申报各项材料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区环保局,经区环保局审查后上报市“创绿”组委会。
2、审查:
(1)申报区级绿色单位。由各主管部门将申报材料报送区环保局,并对由其上报的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做出书面审查意见。
(2)申报市级绿色单位。由区级主管部门报送材料至区环保局,区环保局审查后报市“创绿”组委会办公室,并由其对上报的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做出书面审查意见。
3、现场评估:
(1)申报区级绿色单位。书面审查达到要求的,区环保局将组织相关部门负责人和专家进行现场评估,提出评估验收意见。评估、验收工作结束后,提出拟表彰命名或向上级推荐命名的单位名单,报区政府审定。(2)申报市级绿色单位。由区环保局配合市“创绿”组委会进行评估和验收。评估、验收工作结束后,拟定表彰名单以及拟向上级推荐表彰命名的单位名单,报市“双创”办审定。
九、表彰命名
区级绿色单位经审定后,由区政府表彰命名,并向获得“绿色文明单位”称号的单位授牌。有效期为5年。市级绿色单位由市组委会负责。
原则上只有获得下级政府命名且达到一年以上的单位才有资格申请上一级命名,但条件成熟的单位经“创绿”组委会同意也可以越一级申请命名。
原则上每年命名一次本级绿色单位。
各级绿色单位在获得命名后,应不断巩固、深化和提高创建成果,凡在5年内发生重大污染事故和其它重大有损绿色单位称号的,或在5年后没有通过复查验收的单位,取消其命名称号。
十、要求
2、组织参加全省粮食工作会议;
3、做好08年档案的归档;
4、安排好春节前的有关事项:
①安排车辆送机关人员回家过春节
②节日值班安排
③加强对驾驶员的行车安全教育,确保车辆安全
5、参与对各县(市)经济目标的考核。
购销调控处
1、抓好市级储备粮稻谷轮入工作;
2、关注元旦节日市场供应;
3、对市级储备粮存粮企业进行库存核查;
4、开展全社会粮食供需平衡调查;
5、价格信息测报工作;
6、指导各地东北调入稻谷运费补贴有关事项;
7、粮食流通统计年报工作;
8、参与市区和县区的2008年经济目标考核工作;
9、参与市级储备成品粮油储存情况的检查。
仓储建设处
1、开展全市储粮安全和熏蒸药剂管理检查活动,确保春节安全;
2、协同做好全市和市区购销企业经济目标考核工作;
3、协同做好市级储备粮监管工作;
4、召开全市仓储工作总结座谈会;
5、继续做好市区地方储备粮库建设前期相关工作;
6、做好08年档案资料收集整理工作。
财务审计处
1、完成2008年部门决算工作。包括编制决算并送审、预算执行情况分析;
2、做好2008年企业决算工作,包括行业会计报表审核汇编和财务分析、市区财政报表审核汇编和财务分析;
3、完成市区企业国有资产统计年报工作;
4、拟定“09年工作意见”;
5、参与2008年目标考核和2009年目标拟定;
6、关注市场粮情,维护社会维定。
产业指导处
1、制定下发2009年全市产业指导、综合治理工作计划;
2、迎接省放心消费创建办对我局放心消费创建试点单位验收;
3、协同调控处做好地方储备成品粮油库存情况检查的总结上报工作;
4、做好建立全市粮食流通企业信用基础数据库准备工作;
5、起草纪念《条例》颁布实施5周年暨全市粮食行政执法知识竞赛草案;
6、做好节前改制清算企业职工的稳定工作;
7、粮油工业统计报表汇编;
8、对今年市区2家新创建的“五放心粮店”进行业务辅导;
9、节前市直企业安全夜查;
10、拥军优抚对象慰问。
政治处
1、协助局党组中心组落实2009年度县处级领导干部在职自学的意见和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学习计划;
2、召开市直单位书记会议,总结交流09年党建工作和研究部署09年的工作;
3、抓好市直单位“文明职工”的评比表彰工作;
4、抓好市直单位08年考核增资工作;
5、做好机关、中心人员年度考核、滚动升级、晋档的有关工作;
6、做好如皋郭园镇杨洲社区结对帮扶的相关工作;
7、协助局党组完成市管干部2009年度责任目标制定及上报工作;
8、做好国家粮食局人事统计及市委组织部、市级机关工委党员年报工作;
9、做好对市直企业领导班子落实年度考核奖励的具体工作;
10、做好老干部工作:
(1)精心组织好离退休干部新春团拜会;
(2)慰问住院的老同志。
纪检组、监察室
1、参加市纪委、监察局年终总结考核;
2、抓好春节期间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
3、积极配合相关单位做好节日及两会期间的稳定工作;
4、做好2008年纪检监察工作档案入档工作;
5、协助做好对基层单位共性目标的考核工作;
6、做好局党组、局长室交办的其它相关工作。
机关党委
1、做好2008年度机关党建工作质量标准化管理考核的迎查工作;
2、抓好年度作风建设考核的相关工作;
3、提出民主评议党员的鉴定意见和材料审核工作;
4、搞好机关在职人员的困难慰问;
5、参与“双帮”春节慰问工作。
工会
1、组织6家基层工会进行模范工会,合格创建工作互查;
2、协助基层工会对困难职工进行慰问;
3、配合市总做好特困职工的慰问;
4、完成市总三项报表工作。
质量监管中心
1、召开全市军粮供应工作会议:①做好四季度全市军粮供应数量汇总;②核对全年军粮配送数据;③总结全年军供工作、表彰先进和部署明年军供工作;④与各县(市)局签订军粮供应责任书;
2、参加省局召开的全省军粮供应工作会议;
3、召开全市粮油质量工作会议,总结全年粮油质量工作,部署明年粮油质量监管工作;
4、检查军粮供应服务和军粮质量情况,确保全市春节期间的军粮供应工作;
5、下发两个文件:
①“关于做好2009年度全市粮油质量监管和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
②“关于做好2009年度全市军粮供应工作的意见”
6、做好签订2009年度军粮供应统一配送面粉的供应合同,和2008年度配送面粉款的结算工作;
7、做好市级储备粮稻谷轮换入库的质量检查和检测工作;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战略和市委、市政府“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精神,紧紧围绕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现实需要,以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工作为突破口,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导向,全力推进*知识产权创造、管理、运用和保护工作,有效提高企事业单位掌握、运用知识产权的综合能力,全面提升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法治意识和诚信水平,促进*科技、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确立知识产权战略在建设创新型城市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切实加强对知识产权工作的宏观指导和政策引导,构建完善、高效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和协调机制;积极引导、鼓励、支持企事业单位开展技术创新和发明创造,进一步促进自主知识产权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围绕创新体系建设,着力培育有利于区域经济长远发展的自主知识产权,加快知识产权的产业化进程;提高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制化、规范化水平,建立和完善执法协作机制,增强运用知识产权制度和自我保护能力,争取早日建成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
(二)具体目标
1.全市专利年申请量年均增长18%以上,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占全部申请量10%以上,每10万人口年度发明专利申请量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年专利授权量保持全国副省级城市前列,*企业获得国外专利授权量稳步增长。全市商标注册量稳定增长,著名商标数量明显增多,驰名商标有新的突破。以计算机软件为主的各类作品著作权登记数量和注册登记的地理标志稳定增长。若干优势产品专用生产技术融入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
2.加大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力度,鼓励和引导企业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的内部管理制度,新培育至少80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3.进一步加强市级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建设,建立、健全县(市)区级知识产权管理机构。
4.增强知识产权维权保护能力,提高执法保护水平和效率,不断完善司法和行政两条途径并行运作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全市专利行政执法案件年结案率超过95%以上。
5.加大宣传培训的力度,形成全社会尊重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各级各类知识产权教育培训不低于1万人次/年。
6.加强知识产权专业、法律诉讼、研究咨询、评估交易等中介服务机构的建设。
7.支持建设3-5个知识产权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提高企业对知识产权信息的有效利用,完善知识产权转化及交易机制。
三、工作内容
(一)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1.完善政府知识产权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全市知识产权工作的统筹协调,逐步建立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与经济、贸易、司法等部门协同配合、横向联动的工作机制。
2.建立、健全各级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机构。重点推进县(市)区级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机构建设,建立健全工作机制,落实专职人员和工作经费。
3.建立重大经济活动的知识产权审议制度。加强重大项目所涉及技术的知识产权状况分析,为重大项目的选择、确定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确保重大项目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4.积极支持*国家高新区申报国家知识产权示点园区。强化*国家高新区的知识产权管理,发挥区内高技术企业的优势,提高园区的知识产权产出能力。
(二)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服务体系
1.培育和发展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知识产权相关部门和社会服务组织管理部门要加强协调,引导、鼓励和支持组建知识产权中介服务组织,重点培育专业化、规模化和多功能的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并不断强化其服务功能。
2.加强知识产权信息服务。鼓励企事业单位结合自身实际,建立知识产权专业数据库,开展对知识产权信息的采集、加工和运用。政府相关部门要针对我市支柱行业、重点领域,支持建立共享的知识产权信息数据库,为企事业单位制定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提供快捷、便利的服务,为企业研发、决策和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提供支撑。
3.完善知识产权市场转化交易机制。发挥发明协会、企业家协会等协会组织及国家专利技术展示交易(*)中心的桥梁作用,建立多种形式的知识产权市场转化机制,提高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率。
4.建立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援助权益受侵害的知识产权权利人,建设服务型政府,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三)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1.加强知识产权政策法制环境建设。完善《*市知识产权保护状况》年度定期制度,积极研究和制定在科技、经济、贸易、教育等领域鼓励发明创造、保护自主知识产权的规范性文件。
2.加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能力建设。积极受理专利纠纷,提高办案的质量,查处假冒他人专利和冒充专利案,打击侵犯商标、版权的行为,构成犯罪的及时移送公安机关。开展多种形式的各部门联合执法行动,加大跨地区执法协作,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行政执法效率和水平。
3.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协作机制。加大我市专利、商标、版权、文化、质监等部门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协作力度,密切与法院、检察院和海关的信息沟通,并逐步建立跨地区、跨行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协作机制。
4.加强重点领域和重要环节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围绕我市重点产业,切实做好生产、科研、商品流通、技术贸易、作品创作和传播等重要环节,以及大型展会、技术交易等重点领域知识产权保护的社会监督和执法工作。
5.探索行业协会开展行业知识产权保护自律和维权,支持行业知识产权保护自律和维权性组织依法开展维权活动。
6.加强外经贸中的知识产权保护,尤其是加强重点出口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加强海关知识产权保护,积极开展知识产权海关登记备案工作。
(四)进一步推进企业知识产权工作
1.培育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积极开展企业专利试点示范工作,加大培育国家、省、市专利(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企业的力度,不断增强试点企业的普及效应和示范企业的辐射效应。鼓励各示范、试点企业参与企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的制订。
2.促进专利技术产业化。优先支持发明专利产业化,以发明专利带动产业发展。对具有自主专利权、符合国家和本市产业导向、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能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专利产品,安排资金给予重点支持。
3.推进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通过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全面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组织企事业单位决策层学习知识产权法,了解知识产权国际规则,提高贯彻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意识和能力。
4.鼓励中小企业申请发明专利。认真落实专利申请资助政策,发挥该政策的示范导向作用,引导广大中小企业重视知识产权的创造和运用,提高自主知识产权的拥有量。
5.完善涉外知识产权统筹协调工作机制,做好涉外企业知识产权状况调查和分析,帮助企业应对国际知识产权纠纷。
(五)加强知识产权宣传培训和人才队伍建设
1.积极营造有利于知识产权保护的舆论环境。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知识产权宣传活动,将知识产权宣传作为科普活动的重要内容。利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4.26世界知识产权日”等重要日期大力宣传知识产权。组织发明创新大赛、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营造全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新、积极创业的社会氛围。
2.积极营造有利于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教育环境。各级科技、经济、人事、教育等部门,要将知识产权教育培训纳入部门工作计划,针对各级领导干部、企业经营管理者和知识产权工作者开展知识产权专门培训。推动知识产权进学校,在科技人员再教育、公务员培训等方面增加知识产权内容。培养一支高层次的熟悉知识产权管理、执法、评估和许可贸易等知识的人才队伍。
3.拓展对外合作交流,提升涉外知识产权工作水平。学习、掌握国际惯例和规则,拓宽涉外知识产权工作的视野。举办若干有特色的高层涉外论坛,通过多种渠道学习知识产权管理、运用和保护的国际经验。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1、成立由分管副市长担任组长的*市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市级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研究决定创建工作重大事项,部署、检查、协调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科技局,负责日常工作。
2、各县(市)区政府要将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工作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落实创建工作牵头部门和工作人员,做到机构、人员、经费三落实。市级专利、商标、版权管理部门要将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工作作为本部门中心任务,并牵头负责本系统创建工作。
(二)政策法规保障
1、认真贯彻国家、省有关知识产权工作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并模范执行。
2、贯彻执行《*市专利管理条例》等规定及市政府关于开展创建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工作的方案、决议,研究制定与创建工作相配套的政策文件,推进*市知识产权战略的制定和实施。
(三)经费保障
1、设立专利发展专项资金,纳入年度财政预算。专利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专利资助、专利实施、专利保护、表彰奖励、知识产权宣传培训、知识产权试点示范等方面。
2、各县(市)区政府要设立相应的专利发展专项资金,促进本地区自主知识产权的创造和转化实施,提高区域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