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05 01:01:2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找春天教案,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我把孩子们带出教室,来到校园的草坪上,孩子立刻如脱缰的野马,好似放出笼子的小鸟,在草坪上跑呀、闹呀,那种情景真是难以用语言形容,看到孩子们恣意地欢笑,毫不理会我的存在,我顿时傻眼了。突然,我想起了课前准备的录音机,于是,我放了一首歌曲《春天在哪里》。也许是优美的音乐吸引了学生,也许是他们跑得有点累了,学生慢慢地靠近我。
我连忙将学生组织好,顺势提了个问题:“谁愿意说一说,自己刚才在草坪上奔跑的感受。”学生立刻像小鸟一样叽叽喳喳,说个不停。我接着说:“春姑娘不仅有温暖的阳光,她还有许多的礼物要送给小朋友呢!可是,只有细心的小朋友才能得到它!”草坪上立刻安静了下来,我会心地一笑,说:“老师就和小朋友们一起去美丽的校园内,找一找春姑娘的礼物吧,比一比,谁最用心,找到的礼物最多,最有价值!”孩子们欢呼起来,我就让孩子们自由组合成小组,每小组推荐出一名小组长,然后共同商量本小组用什么办法找春姑娘的礼物。
学生分头行动了!
花坛里、草坪上、操场边、小树下,到处都是孩子们充满生机的笑脸和清脆的童音。我来到每一个活动小组,听着他们琅琅的笑声和真情流露的话语,我知道,春姑娘把最好的礼物送给了每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
回到教室,孩子们展示了自己找到的礼物,教室里立刻成了欢乐的海洋。
第一小组汇报:
我们小组找到了春天的这些特征:
1.小草发芽啦。
2.柳树也发芽了。
3.草地很松软。
4.听见小鸟在唱歌。
第二小组汇报:
我们小组找到了春天的这些特征:
1.黄花苗(蒲公英)长出了嫩芽。
2.桃花开,小蜜蜂在采蜜。
3.小燕子飞来了。
第三小组汇报:
我们小组找到了春天的这些特征:
1.看见小蚂蚁的窝了。
2.迎春花打苞了。
3.小蜗牛也爬出来了。
孩子们,真棒呀!能说说你们是怎样找到春天的吗?
我是通过用眼睛仔细看到的。
我是通过用鼻子闻大地的气息发现的。
我是通过用耳朵听小鸟的叫声发现的。
我是用手摸土地感到松软发现的。
……
你们真聪明,用不同的方式,观察到了春天里这么多美丽的现象,真了不起!那么,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
《找春天》课文结合时节,把孩子们引领到大自然中去,孩子们在童话般的春天里,感受美好的春光,发现春天的特点,培养留心观察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
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感受春天的美丽,体验投身大自然怀抱中的情趣。
2.会认本课生字,会写生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热爱春天,愿意去观察、发现。
重点
难点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生字,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词语。
2.通过反复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在找春天的过程中感悟春天,体会找春天的乐趣,从而体验发现的快乐。
教学
课时
两课时。
1.通过学习课文,引领学生在找春天的过程中感悟春天的美好。
2.在朗读中认识本课生字,指导书写“荡”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生字及词语卡片,图片或课件。
一 古诗导入
1.出示古诗《早春》。老师范读或由学生朗读。
2.你能说说早春气候的特点吗?(学生甲:天气暖和了,小溪的冰融化了,小草变绿了。学生乙:各种各样的小花陆续开放了。学生丙:冬眠的小动物渐渐地苏醒了)
3.小结:刚才同学们说得真好。春天刚刚到来的时候,脚步轻轻,若隐若现,羞羞答答,躲躲藏藏。我们必须留心观察,才能发现春天的踪迹。当我们发现春天的时候,心里一定会惊喜,一定会体验到发现的快乐。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吧,看看文中的小朋友在春天里发现了什么。
二 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1)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
(2)标出自然段。(8个)
2.小组合作认识生字:由组长带领,组员提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大家一起借助课本后面生字表中的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
3.小组汇报:每组派一名学生汇报本小组认识生字的情况。
4.出示词语卡片,检查学习情况。
棉袄
田野
寻找
害羞
嫩芽
解冻
小溪
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指名读,说说这两个词语有什么特点。(前面两个字是相同的,后面两个字也是相同的)你还能说出几个这样的词语吗?(高高兴兴、来来往往、快快乐乐、忙忙碌碌)
探出头:课文中说谁“探出头”?(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摇哇摇:是谁?在哪儿“摇哇摇”?(是春天,她在风筝尾巴上摇哇摇)
5.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了,让我们和文中的小朋友一起去寻找春天吧!
三 再读课文,感知发现
1.要去野外找春天了,课文中的小朋友现在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呢?(高兴的、急切的、激动的)请你带着这样的心情读读第1、2自然段。指名读,齐读。
2.作者把春天比作了什么?(比作了一个害羞的小姑娘)
这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不想让人们发现她。可是,细心的小朋友还是找到了她。这些小朋友都在哪儿找到了她?从书中找到有关的句子画出来,并读一读。
指名读,学生读到一处,老师出示一处的画面。(可用课件或图片)
小结:多美的画面啊!多美的春天啊!让我们跟着动听的音乐读出来吧!(播放轻音乐,在音乐声中朗读课文)
小组合作朗读第3~7自然段。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汇报读,最好能背诵下来。
过渡:孩子们找到了春天,他们多高兴啊!他们想告诉所有人。我们一起来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吧。
3.齐读第8自然段。
(1)填空。
春天来了!我们
了她,我们
了她,我们
了她,我们
了她。她在
上荡秋千,在
上摇哇摇;她在
、
嘴里叫,在
、
枝头笑……
(2)练习背诵。
四 指导书写生字:荡
1.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
2.同桌交流书写时要注意的地方。(上下结构,不能写成左右结构)
3.看老师示范。
4.学生练习写两遍。
五 配乐读全文
六 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
七 总结
春天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来到了我们身边。只要你细心地去观察,就会发现大自然是那么的美好。
1.开始上课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一个春天的场景,让学生欣赏春天各种美丽的画面,体会春光的美好,再用优美欢快的歌曲帮助学生体会课文内容,把音乐美与图画美融于一体,让学生在美景中赏读课文。
2.读课文,第1自然段抓住两个叹号,第2自然段抓住“脱”“冲”“奔”“找”这几个动词,读出孩子们到外面去找春天的急切心情。课文第3~7自然段要读得亲切活泼。可抓住文中的几个比喻句引导学生读出春天的生机勃勃。
3.从短语入手,借助“早开的野花”“点点嫩芽”“解冻的小溪”等短语引导学生探究“野花早开”“嫩芽吐出”“小溪解冻”的原因,让学生感受到因为春天来了才会产生这样的景象。这种引导方式能更好地拓展学生的思维。
1.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语言的美感和其中蕴含的感情。
2.指导学生正确书写其余生字。
生字卡片,写有句子的投影。
一 展示台
1.读读说说:把自己积累的好词好句读给大家听。
2.出示投影,读读记记。
(1)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2)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3)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哇摇;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
二 识字、写字
1.出示会认的字。
脱tuō 袄ǎo 寻xún 羞xiū 姑ɡū 遮zhē 掩yǎn 探tàn 嫩nèn 符fú 解jiě 触chù 杜dù 鹃juān
(1)联系生活实际,结合动作,演示认识:脱、遮、掩、探。
(2)运用熟字加偏旁或换偏旁的方法识记:触、鹃。
(3)通过查字典了解字义。
2.出示会写的字。
冲chōnɡ 寻xún 姑ɡū 娘niánɡ 吐tǔ 柳liǔ 荡dànɡ 桃táo 杏xìnɡ
(1)指出哪些字的结构是左窄右宽,写时应注意什么。(冲、姑、娘、吐、柳、桃)
(2)重点指导。
柳:部首是“木”,注意书写时末捺变点,右部是“卯”,注意笔画和布局。
荡: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这个字的笔画较多,不要丢落笔画。
(3)看田字格中的范字。写两个字,和范字比较一下。
(4)选择几位学生的字展示,并点评。
3.用学会的新字口头组词。
三 自主积累,练习背诵
1.读读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或段落,说说读后的体会。
2.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积累。
3.练习朗读:同桌互相读
四 拓展想象
画出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并写一句话。
1.板书时,采用画画的方式把孩子们找到的春天一一展现出来,给学生描绘出一幅美丽的春天景色。在讲完课文后,让学生来补充图画,这样既归纳了本课的重点,又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展现自我的机会。
2.拓展练习是让学生模仿课文第4~7自然段说话。这一环节老师一定要有提示,否则学生一开始会不知道说什么。
2 找 春 天看到了
小草、野花、树木听到了
小溪、喜鹊、杜鹃闻到了
花香、春的气息触到了
荡秋千、摇哇摇(春风)
1.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冲出家门(chōng√chòng)冲着(chōngchòng√)躲藏(zàngcáng√)西藏(zàng√cáng)
2.选字组词。
西 溪
野 也
朵 躲
小(溪)(西)方
田(野)(也)是
(躲)藏花(朵)
3.填一填。
春天来了!我们看
到了她,我们听
到了她,我们闻
到了她,我们触
到了她。她在柳枝
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
上摇哇摇;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
、杏花
枝头笑……
4.课文综合阅读。
我们几个孩子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寻找春天。
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我们仔细地找哇,找哇。
(1)画出第一段话中表示动作的词,并说说从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出孩子们什么样的心情。
能看出孩子们急切,欣喜的心情。
(2)你能从“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这个句子中体会到什么?
春天一点一点地靠近我们,她来到了我们的身边。
5.小练笔。
课文中的几个孩子找到了春天,你还可以从什么地方找到春天呢?试着写一写吧。
春天到了,我来到
花坛边,从盛开的牡丹上找到了春天。
4.教案节选
(1)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①孩子们,冬天过去了,春姑娘又一次悄悄地向我们走来了,你们看(教师播放课件的部分内容),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②春姑娘给我们带来了绽放的花朵、嫩绿的小草,还带来了哪些美丽的景象呢?我们一块儿到课文中去“找春天”
吧。(教师板书课题)
点评:春天是个五彩斑斓的季节,在教师引入时只播放春花、春草的景色片段,让学生意犹未尽萌生“找”的愿望,此时教师及时揭题,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春天还在什么地方呢?你们听——(教师配乐范读)
②孩子们找到的春天多美啊!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注意把字音读准。
③指名读自己最喜欢读的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评一评。(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正面评价)
④齐读课文,教师评价。
点评:初读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的同时,有效地进行识字。在初读的过程中,通过生生评、师生评,使师生的评价成为学生朗读提高的推动力,同时也在正面、互动的评价中为课堂教学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
(3)品读课文,读中悟文
①春天来了!春天来了!课文中的哪句话让你知道春天真的来到了?找出来读给同桌的小伙伴听一听。(指名读)
你知道“探出头来”是什么样的吗?能做给大家看一看吗?小草探出头来是什么样的呢?(教师出示课件)
多可爱的小草哇!谁再来读一读?(教师注意提示用疑问语气读,必要时可范读)
②课文中像这样的句子还有吗?找出来小组内读一读,比一比谁读得最好。注意可以边读边做动作,加上自己的表情。(实物投影第4~7自然段内容图片)
1)教师选择一个小组来表演读,学生正面评价,提出建议。
2)教师出示课件表演读。
3)仿照句式,练习说话:(什么)(怎么样),那是春天的(什么)吧?
先说给旁边的小朋友听一听,再全班交流。
4)全班起立,表演读第4~7自然段。
点评:这两个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在自主读、合作读的过程中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同时教师有意识地鼓励学生用表演读的方式来读这部分,目的是让学生在读中不知不觉地感知春天的美。
③你还从哪些句子知道春天来了?把这些句子读出来,把你的理由讲出来。(指名读,说理由)
④是啊,美丽的春天来啦!(教师播放课件,和学生一起小结过渡)
师:百花开放了(生:我们看到了她);百鸟鸣不停(生:我们听到了她);花儿开放,清香扑鼻(生:我们闻到了她);春风拂面,柳枝飘荡(生:我们触到了她)。
1、观察春季人们的种植活动,初步理解“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含义。
2、通过种植与观察记录等活动,感受生命的成长,体验丰收的不易。
3、培养勇于实践、敢于负责、做事有始有终的品质。
教学重点:
观察春季人们的种植活动,亲身体验种植活动。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含义,感受生命的成长,体验丰收的不易。
教具准备:
教师:盘子、大蒜若干头、黄豆若干袋、铁丝30根、贝贝图片、一盆吊蓝、一盆蒜、一盆萝卜苗、一盆白菜苗、课件、小苗饰物、纸杯、一盒子蒜瓣、连好的蒜瓣、纸箱
学生:盆栽植物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引导新课:
师:现在请同学们仔细听¨¨
播放歌曲《小雨沙沙》
师:这首歌曲多好听呀!春天小雨沙沙地下,种子要发芽。你们看贝贝邀请我们和他一起种小苗,你们高兴吗?
出示图片
板书课题:小苗快快长
三、讲授新课:
1、师:春天天气变暖了,风儿变柔了,雨水多了起来,万物复苏。春天是种植的好季节,我们和贝贝先去看看人们在种些什么吧。
2、播放课件:播种的季节
3、展示植物
师:同学们看到了,春季人们在种花、种树、种庄稼。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人喜欢种植活动,哪位同学愿意把你从家里拿来的植物介绍给大家?请你介绍的时候说清植物的名字、是谁种的,好吗?(找4---5位学生介绍植物)
师:还有许多同学带来了植物请你们向同桌的同学介绍一下你的植物。
学生互相介绍植物
教师根据学生展示情况出示并介绍四种植物
出示白菜苗、萝卜苗、蒜苗、吊蓝
师:这盆是萝卜苗,它是用萝卜培育出来的。
师:这盆是白菜苗,它是用白菜培育出来的。
师:这盆是吊蓝,它是从吊蓝妈妈身上摘下一束,种在土里长出的新吊蓝。
4、学习种蒜
(1)师:这两盆是蒜苗,它们是用大蒜培育出来的。你们观察一下,他们有什么不同?
(2)同学们说对了,一盆蒜苗是用土种出来的,一盆蒜苗是用水泡出来的。我们还可以用木屑、棉子皮等种植,你们看种植的方法是不是很多呀?
师:你们看这些小苗嫩嫩的、绿绿的多可爱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水种大蒜好不好?
师:我想请一位同学来当我的小助手。我讲一步他就把我种蒜的方法贴在黑板上。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08-0093-02
这是一首充满情趣的作品,生动优美的语言、鲜明的结构特点,给了幼儿清楚明了的记忆和想象线索,便于幼儿理解和感受。
本次活动以整体欣赏、分段感受的方法,以情绪、情感、氛围感染幼儿,让幼儿借助听配乐朗诵、欣赏优美图片,来产生丰富联想;让幼儿在听―看―说―念的过程中,体验、感受散文诗中春天的景色美及作品的语言美,促使幼儿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语言。
《纲要》在语言领域中提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及诗歌教学的特点,笔者拟定了以下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中优美的意境;2熟悉诗歌的句式结构,初步了解诗歌中比喻句的运用;3能大胆、清楚地表达对春天的感受,激发幼儿热爱春天的情感。这三个目标蕴含了语言能力的培养、知识经验的获得和情感方面的熏陶,体现了目标的综合性和层次性。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次活动还需要做好以下准备:1准备多媒体课件:《找春天》,钢琴曲《晨光》;2知识准备:通过散步谈话引导儿童观察季节的变化,感知春天的特征,为诗歌教学奠定基础。
一、说教法
我结合大班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思维学习以“具体形象”为主的特点,主要采用了以下教法:
一电教演示法
活动中主要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整个诗歌内容制作成形象直观的图画,既可以完整欣赏,又能分段播放,通过观赏课件帮助孩子们感受春天里各处的变化,逐步地突破重难点,从而更好地辅助教学目标的达成。
二审美熏陶法
多媒体课件本身能给孩子们呈现一个美妙的视听效果,综合调动他们的感官,让他们主动地学习,给了孩子们美的享受。活动中,我更注重诗歌朗诵的引领,让孩子们学习在语速和语音上呈现诗歌的语言美。
二、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积极参与语言活动,不仅能丰富幼儿的语言词汇,锻炼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更能升华幼儿的情感。在本活动中,采用的学法是:
一师幼合作法
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会明显提高”。为了让幼儿对春天的使者有进一步的认识,我采用了教师和幼儿合作对答法,给幼儿提供表现的机会,让幼儿在积极对答教师的活动中,理解并学习诗歌的语言,感受大自然的奇妙、美丽。
二动作表演法
本诗歌中有动词、形容词,为了避免让孩子枯燥地学习理解新词。我引导孩子通过动作表演加深记忆和理解。如教学“争相怒放”时由男孩扮演满山遍野争相怒放的花朵,女孩扮演美丽的蝴蝶,让孩子在表演中愉悦地获得知识技能和情感上的综合发展。
三、说教学程序
(一)调动已有经验,自由表达对春天的印象
活动的开始,引导幼儿畅谈:你在哪里找到了春天?用一句完整、好听的话说不仅激发孩子们说的欲望,同时拉开了《找春天》的教学帷幕。
(二)借助课件,理解诗歌内容,体验诗歌的意境美
1.欣赏诗歌,初步感知春天的魅力
这是活动的基本部分,我采用了借助课件朗诵诗歌的教学形式,让孩子跟随春姑娘来到天空、树梢、田野、山坡还有小河,既调动了幼儿的兴趣又提高了参与率。
2.分段学习,理解散文诗的内容,体验诗歌的意境美
这是活动的核心,是诗歌学习的重难点所在。为了帮助孩子们有效地学习与理解,我沿用了“先思、后看、再说”的教学形式来展开。伴随着孩子们的好奇心,让他们自主选择:我找到的春姑娘在哪儿?然后根据孩子们的意愿,随机点击相应的画面。
第一段:我找到了,她在天空上,南飞的大雁飞回来了。该句式简单易学。为此,我让幼儿思考:“天空除了南飞的大雁飞回来,还有谁飞回来了?”接着在学习朗读第一段诗歌中领略春天的动感美。
第二段:我先带幼儿感受优美的诗句,再拓宽幼儿的思维:“谁能用手做一个吐的动作?”“树上除了嫩绿的新芽,还有什么?”并要求放到诗歌里说一说。初步帮助孩子们理解拟人化的手法。
第三段:语句不仅优美,还用到了比喻句。这是本节课的难点,我先让孩子说说“好似”是什么意思。油菜田为什么好似一片金色的海洋?接着让孩子讨论生活中还有什么好似什么,引发孩子们进行知识经验的整理,并进行发散思索,同时让幼儿初步学习了仿编比喻句。
第四段:我首先引导幼儿理解“争相怒放”的意思,接着表演:男孩演争相怒放的花朵,女孩演美丽的蝴蝶。让所有的幼儿在表演中增强自信,同时感受春天的情趣美。
第五段:我直接切入:“最后在哪里找到春姑娘?还有谁会唱歌”?
三借助图谱,引导幼儿完整并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诗歌教学不仅要让孩子们感受美,还要激发孩子们学习表现美。为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诗歌,我让幼儿根据图谱朗诵诗歌,帮助他们既感知诗歌的结构美又能体验诗歌的意境美。
四设置悬念,在想象中引向延伸
这是活动的延伸部分,我设置了这样的悬念:“春天还会在哪里呢?把你找到的春天画在图谱上,还可以编进儿歌里。”为区域活动的开展做好铺垫。
伴着铃声走进教室,发现一些男生一脸愤怒,小维则哭丧着脸,去年拔河比赛得冠军,今年只得了第二。小郁等一些啦啦队员把失败原因归结到了小维身上,责怪他的摔倒让几乎到手的冠军给丢了。膝盖上皮也摔破了的小维,顾不得查看伤口,就忙着揉眼泪了。当时,笔者责怪了小郁,安慰了小维几句,就急匆匆地准备上课。
是按原计划上课,还是先调节一下学生的情绪?经过短暂权衡,笔者决定从复习关于“团结”的谚语开始这节课的教学。笔者说:“俗话说三天不读口生,三天不练手生。今天学课文前复习一下以前学过的谚语。先说几句关于团结的。”很多学生举起了手。笔者却让没举手的小郁先说。小郁慢吞吞地站了起来,说:“人心齐,泰山移。”笔者追问:“你觉得今天拔河比赛时同学们的心齐吗?”“齐!”“那为什么没能取得冠军呢?”学生们七嘴八舌议论起来。有说绳子没拉直的,有说重心不够下的……“大家都想取得好成绩,但由于一些失误导致没能实现愿望。你能用些谚语安慰鼓励一下他们吗?”“失败乃成功之母!”“胜不骄,败不馁!”好多谚语学生们脱口而出。再看看小郁他们,脸上的阴霾已消失无踪。
反思 心理学研究证明,良好的情绪对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是很有好处的。相反,不良情绪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这节课,许多学生带着失落、埋怨、气愤、伤心的情绪进入了语文课堂。如果视而不见,只顾按原计划上课,他们的课堂效率可想而知。临时安排复习谚语这一导入环节,这样的教学安排,达到了润物无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而且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用语文知识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案例二:及时捕捉课堂信息
苏教版语文第12册练习6中有一首关于四季的小诗。小诗后要求思考:“这首诗歌为什么能把四季写得充满生机?”在教案预设时,对这首诗歌教学,笔者打算读一读,说出运用了拟人手法即可,时间预计不超过10分钟。
课堂上,抛出问题“这首诗歌为什么能把四季写得充满生机”时,一个学生回答:“诗人把春天当作人来写了,是从一个‘笑’字看出来的。”受他影响,其他同学纷纷找出了拟人词,如“唱歌”“赶来报到”“跳起舞蹈”。小韩说:“我还能模仿几句。”看着他自信满满的表情,笔者意识到这是个“随文练说”的好机会,同意他模仿创作,他脱口而出:“春天的脚步悄悄,悄悄地,她笑着走来――布谷鸟唱起了歌儿――布谷,布谷,绿草和鲜花赶来报到。”很快,又有学生有了创意:“春天的脚步悄悄,悄悄地,她笑着走来――春雨唱起了歌儿――淅沥,淅沥,绿草和鲜花赶来报到。”学生口头创作,笔者在电脑上输入投影。读着自己编的小诗,学生们满脸兴奋。
反思 这节课舍弃了预设的教学目标,但关注并及时捕捉了课堂上师生活动中产生的有价值的新信息,把师生的互动和探索引向纵深,从而有所拓展,有所创新,促进了教学的不断生成和发展,得到了意想不到的精彩。这种“舍”,不是不负责任,而是更高层次、更大意义上的责任。对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更深远的意义。
案例三:把学生思绪带回课堂
语文课上,和学生赏析课文《秦兵马俑》。笔者设计了“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俑”环节。小章说:“我最喜欢骑兵俑。因为在战场上,骑兵骑着战马,英勇杀敌,很厉害。”说完这句话,他似乎还想说什么。看着他拿欲言又止的样,笔者鼓励他继续说下去:“我觉得骑兵如果打了败仗的话,骑着马可以逃快一点。”此言一出,如同平地一声雷,班里马上炸开了锅。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029-01
一、了解学生需要,巧设情景,构建交流和展示平台
需要是学生学习心理活动的重要驱动力。笔者认为想让学生喜欢美术课,教师首先做到要让学生从心理上对美术产生一种需求,并且不断地了解学生的生长环境及日常生活情况,掌握他们的需求。学生对于美术教学内容的理解大都来自于他们的生活实践,来自于他们眼中的大自然。但美术不是等同于生活,需要艺术的提炼,浓缩生活之美,这样呈现在我们作品中的才是一种对生活的个性化理解。了解了学生的需要后,教师利用学生喜爱的经典美术作品、照片、视频等手段进行巧设情景,链接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给他们一种似曾相识,但又感觉更美一筹。巧置情景使学生主动参与美术活动,不自觉地产生激情,激发自己个性化的探究欲望和创造欲望,从而促进个性的形成。采用“声音媒介展示”与“文字图像媒介展示”相结合是笔者常用的展示方法。例如:教材中的“春天的畅想”,春天对学生而言都很熟悉,都会表现,难就难在畅想,想象表现。为此,笔者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准备了有关春天一系列声音媒介和文字图像媒介。课上,先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春之歌,想象一下春天的景象,然后向他们展示春天的文字图像,唤醒对他们春天的联想,拓宽他们想象的空间,引导他们对春天的畅想,把畅想的结果告诉大家,并用线条简单地画下来,来表达春天的畅想。从展示的学生作品中不难发现他们对春天的畅想是如此丰富:从乘热气球旅游到天空中放风筝,从划船比赛到栽树劳动,从蝴蝶的飞舞到跳舞的小熊….。通过“同号不同组展示”与“小组展示”,让学生经历独立的探究、小组的合作学习,精神处于高度兴奋之中,他们或许有了独到的见解要与人分享,或许有了合作的成就要向其他小组炫耀,通过交流和展示,能够满足学生这样的表现欲望。作为导学者要善于从学生的交流展示中寻找闪光点,哪怕是偶尔取得的小小的成功,也要敏锐地捕捉到,让每一次交流都伴随着激励,伴随着学生个性的张扬和才能的施展,这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至关重要。实践证明,愉悦的情景,能使学生的感知变成一种心理需要,促使他们主动去感知生活和环境,从而让他们在交流和展示中激发想象力,张扬自我个性。所以,美术课堂上要把构建“交流和展示”平台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要用足时间和精力去做,这样才能保证学生主动学习美术的成功。
二、走进学生心灵,交流情感,激活课堂交流和展示
学生所表现的每一个点、每一条线、每一块色彩都是他们一种内心情感世界的外在表现。想要走进学生心灵,教师只有平等地对待和悉心体验这种情感的表现,才能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通过交流情感,我们不难看到学生的表现欲望,他们总是认为自己的画是最美的。每当他们高高举起自己的作品向我们展示时,我们要明白,这是学生想引起我们的注意、渴望得到我们的肯定。这种内心的喜爱之情和表现欲望是学生张扬个性的最好表现,是一种心灵的传递,我们要珍惜。例如:教材中的“人物肖像画”,除了要求学生认识人物脸部特征和五官比例以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仔细的观察找出人物的脸型特征和表情特征。在教学设计时,笔者首先考虑到自己的学生还没有具备成熟的写生能力,他们还处在摸索阶段,所以在技法上降低了要求,从人物特征中多作文章,于是笔者准备了许多明星的肖像资料,让学生在课上逐个寻找符合某一脸型特征的明星,使他们初步认识人 物脸型的基本结构和特征。再请四位同学上台分别做出喜、怒、哀、乐的表情,让学生初步认识人物的表情特征,要求学生按照“不求比例,只求特征”的原则,仔细观察同桌的脸部特征,用他们自己所熟悉的表现方法自由地表现出来,并在画的下面写上该同学的性格和爱好,来认识不同人物的个性特点。在作品交流展示时,笔者又让学生找一找自己熟悉的人,让他们获得一个交流和展示个性、发展个性、发挥创造才能的机会。在第二节课上,笔者又让学生学画自己爸爸妈妈的脸型特征,使他们进一步认识人物脸部基本特征和表情特征,学生的作品是他们生活的真实表现,是由他们自己的心理发展程度所决定的。交流和展示的顺利进行,让师生之间建立了一种默契,久而久之,学生不需要教师的指导就明白自己该做什么,进而达到一种自动化状态。实践表明,交流和展示能激活课堂,交流和展示不单单是完成了对知识的深层次学习和掌握,同时,也会培养学生科学的精神,丰富的情感,高尚的情操。
什么是反思?简单地讲“反思”是回顾与总结自己过去的经验,并以此指导自己未来行动的过程;“教学反思”当然是回顾与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以便指导未来的教学。
为什么要做好教学反思?首先要搞清楚教学反思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我相信,不同的人对这个问题一定会有不同的答案。有人会说,教学反思是上级教育管理机构对教师的要求;有人会说,教学反思是院长用来做教师评定的依据,也有人会说教学反思是教师们互相交流教学经验的方法,是用来提高自身专业修养的手段。反思的目的不同,反思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就会大不一样。
要使反思真正有效,首先就要使它成为教师们渴望去做和主动去做的一件事。使它成为一个贯穿日常教学过程的不可或缺的自然环节。反思对我们许多教师来说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更是一个新的实践。我们的一日生活中处处都充满了自觉与不自觉的行动与反思的循环往复,而且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过很多反思的经验,也经常有需要反思的动机。我们每天的教学其实都是在类似的“做决定——实施——反思——再决定”这样的循环中进行的。当然了,反思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我们能够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提高,所以好的循环过程是螺旋形上升的,而不是原地踏步走圆圈,总是回到同一个起点。
二、教学反思的形式影响反思的效果
更现实、更经常也更有效的反思形式,应当是非正式的,对于有经验的教师尤其如此。非正式的反思形式包括:教师之间的交谈、在教案上的相关内容旁做简要笔记、写教学卡片、默省等等。这些非正式的是不需要花很多时间,但由于它简便及时,收效也就很好。反思的力度与反思的形式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关键在于反思是否能对以后的教学实践提供具体指导。举例:学期中间,班上插来很有个性的孩子,话不多,有什么事却都爱“上手”,小朋友都回避他不喜欢和他玩。遇到这种情况教师一定想办法帮助指导,使他能尽快融入到同伴和集体中去。利用反思来指导教学实践正是通过这样的过程来实现。我们每教一课,哪怕是重复教过多次的课,不同的孩子都会产生不同的问题。之所以反思,就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教学对象,在以后的教学中适应他们的需求,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我觉得反思的目的就达到了。
三、教学反思的内容影响反思效果
一提到教学反思,许多教师马上就会想到找缺点、提不足,在如何改进教学上下功夫。其实,我觉得反思的很大一部分,应当着眼于教学的成功而不是失败之处。这是因为,幼儿教师在准备教学计划时都会下功夫,努力使教案适应本班幼儿的发展需要,寻找最佳教学切入点;我相信,经过精心设计和准备的教案大多都会成功。假如教师能在教学成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反思教学得以成功的原因,今后教学成功的机会就更大。这是一种由积极向更加积极的递进。
当然了,再好的教学实践也可能有不足,因为孩子们千变万化,他们不断在成长、发展,而且每天都会由不同因素的影响而对教学出现不同的反应,所以教学中时常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是正常现象。遇到这种情况教师要抓住问题的关键实现由消极向积极的转化。举个简单的例子:中班教师为孩子们设计一堂手工课,让他们剪剪帖帖做一幅春天的画,课上教师发现不少幼儿在用剪刀按纸上印好的图案剪纸时感到困难。于是教师把教学计划稍做改变,允许有困难的幼儿放下剪刀改用手撕纸,而且可以不按印好的图形来撕。孩子们的兴趣顿时大增,又撕又剪忙个不停。到下课时,一幅颇有创意的“美丽的春天”展示在大家面前。
如果一位教师课后没有反思自己的教学,那么这一经验很快就会在她脑海里淡化、消失,对今后的教学没有什么参考价值。但假如她通过反思总结出一个经验,就是中班的幼儿撕纸却不会用剪刀,她从此再设计中班手工剪贴课时就不会再包括剪刀了。这样的反思其实只是停留在暂时和表面的现象上,也许在短时间内对教学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却很有可能误导教师对幼儿的发展需要与能力水平的理解。再如教师不但反思,而且将其经验提高到理论的层次上来分析,她就可能发现,一些中班幼儿的精细动作发展尚不完善,对手指运动的控制有困难,这是一个发展中的矛盾,可以通过逐步练习来解决。此外,把一个简单的教学经验提高到儿童发展水平与需要这个层次上,还可以促使教师重温“适宜儿童发展水平的教学实践”的观念,并把它引申到其他的教学领域中去。这是对幼儿教师更高的要求。
一、 语文课堂综合性活动的特点
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是要培养学生自觉读书的习惯和语文应用的能力。因此课堂教学一定要开放,整个教学过程不能只是为了落实老师的教案,更不能以老师的思维活动来代替学生的学习过程。课堂是学生的学习场所,只有让他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才能保证教学效果,才能有利于他们形成综合性学习能力。语文课堂综合性活动的教学充分体现以下“四性”。
趣味性:综合活动设计以学生的兴趣与需要为主要依据,活动本身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综合性:综合活动课涉及多种知识技能,具有多方面的教育功能。
实践性:注重与生活的联系,通过知识技能的运用,在做中学,学中做,不断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
自主性:综合活动目标、内容及形式的确定,符合学生的意愿,活动过程主要由学生组织,教师扮演顾问和协 助者的角色。
二、语文课堂中的综合性实践活动的类型
(一)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综合实践活动
美国教育家华特.B科勒涅斯的名言“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
等”,从另一侧面证明了语文学科课程资源的可开发性和可利用性,这也是一条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的有效途径。
如教学第四册《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结合课文开展“让我们与青蛙交朋友”的综合实践活动,采用“知识竞赛”、“图片展示”、“唱歌诗朗诵”、“义务宣传员”等形式,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地提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对课文内容再度创作的综合实践活动
在现代人的能力体系中,综合实践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而在综合实践活
动能力中,发现、创新能力,则是最重要的,因为它可以为学生的综合实践提高质量和开拓空间带来更为有利的条件。
如学习《狐狸和乌鸦》这篇童话故事时,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带创造性的新思考,开展“课文新创作”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时,教师热情地鼓励:大家根据课文的内容,小组合作,能不能把故事情节表演出来?如果能把狐狸和乌鸦当时的心里想法也说出来,那就更棒了。听了老师的话,学生积极性很高,在学的带领下,大家很快进行分工,进入表演……
这种综合实践活动大大调动学生的生命力和思维潜力,对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欲有很大的鼓舞性。
(三)对教材内容整合、研究的综合实践活动
在小学语文各册课本中有许多主题近似的课文,到了一定的阶段,根据
学生的兴趣与需要,将这些课文前后联系起来,在整合的基础上提出研究的专题,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是很有价值的策略。
如《铁棒磨成针》、《数星星的孩子》、《苹果落地》、《小时候的故事》、《分橘子》等,这些都是中外名人小时候的故事。他们为什么会成为名人?小时候的事情与长大后成为名人有什么关系呢?为此我们开展“我与名人手拉手”的综合实践活动:收集故事、了解生活、积累图象资料、背诵诗歌……通过综合实践活动,不仅扩大了学生的视野,而且将静态的接受学习改为动态的综合研究。
(四)对课文延伸、拓展的综合实践活动
教材的延伸、拓展往往可以帮助我们找到综合实践的广阔空间。它虽然
立足于文本,但又从根本上超越了文本。教材所表现的生活虽然很精彩,表现形式也会很精湛,但对学生来说,毕竟是彼时、彼地。如果能借助于教材的延伸拓展,就能体现学生的自主实践活动。
比如学习古诗《春晓》时,让学生背背有关春天的诗歌,画画春天大自然的美景,唱唱赞美春天的歌……
(五)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的综合实践活动。
生活是语文应用的田地,鲜活的语言总是与鲜活的生活同构共建。在应
一、创设良好教学氛围——动态生成的前提
动态生成的环境必须是民主、平等、宽容的,没有一个民主的机制、没有一个平等的支持氛围,就不可能有个体之间真正意义上的积极的互相推动。动态生成式的课堂不再是教师为主,学生跟着教师走,也不再是教师不管学生的实际情况,一个劲儿地按预定的教案往下教。师生关系也不再是传统的讲授与听讲,而是鲜活生动的互动与交流。
1.巧设情景,引发生生“冲突”
教学过程是生动可变的,课堂的活动来自于学生动态的发展。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经验积累、认知水平、思维方式等往往不尽相同,由此而产生生生之间的争辩常常可以激起学生更多的思维火花,从而促进更高质量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老师要善于创设有针对性、趣味性的教学情境,引发生生间的争辩,不断生成课堂教学资源。
在教学二年级《时间像小马车》-课时,我先让学生观看动画片(电脑显示的是小钟表和小马车赛跑),然后提问学生:“你们看到什么?想到什么?”生:“小闹钟和小马车在赛跑。”、“看到小闹钟就想到时间,时间跑得快,就像小马车一样。”我赞许说:“说得不错,时间就像小马车,跑得飞快。”突然一生站起来说:“老师,我觉得不像小马车!”我故意问他说:“那你说说看,时间像什么?”生:“我觉得像小汽车。”我接着问:“为什么?”生:“因为汽车比马车跑得快呀!”顿时,学生兴致高涨,都兴奋地争着说:“不对!不对!像小火箭,不知比小汽车快多少倍呢!”、“老师,宇宙飞船跑得快!”、“不对,时间像飞艇!”我笑了:“你们真棒,把你们的想法编进歌词,我们唱一唱,是不是歌曲更动听了!”经过创编的歌曲,不仅结合现实学生生活经验,而且还丰富了歌曲内容,较好地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并获得快乐。
2.活用资源,创造生成机会
教学中,教师不但可以充分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手段来创设逼真的现实情景,还可以走出课堂“玩”中体验。如在教学歌曲《春天来了》时,我组织学生来到操场上,让学生自己去寻找春天的身影,学生很高兴,不一会儿,很多学生就汇报说,操场上的小草嫩嫩的,榕树上长出了许多小嫩芽,校园内外开着许多五颜六色的花,真美,还看见了小蝴蝶在花丛中飞舞,蚂蚁在地上找食物等,并把自己的发现跟同学交流。他们在寻找春天中感受、欣赏春天的美,体验到春天到来的愉快。教师活用身边的教学资源,创造生成机会,会让我们的教学变得炫彩亮丽。
二、捕捉信息敏锐反馈——动态生成的关键
课堂教学过程中常常会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因此,教师能否用自己的机智,敏锐地捕捉学生的信息,并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收获“有心插柳柳成荫”的惊喜是动态生成的关键。
1.善于捕捉教学资源的生成
叶澜教授在《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中提到:“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合作能力与质量、发表的意见、建议、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等,无论是以言语,还是以行为、情绪方式的表达,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的资源。”《立乐课程标准》也指出:“课程的资源是多样、开放的,可包括各种有形和无形资源。”每位教师都应树立浓厚的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意识。这样,才能让我们的课堂演绎出更多的异彩。
记得在教学《鸭子拌嘴》时,学生们听的时候觉得乏味,不感兴趣。正当我一筹莫展时,有位学生拿笔在铅笔盒上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来敲击感受音乐表达的不同情境。正当学生以为我要发火时,我却灵机一动,对那个学生说:“不错呀!这也是一种表达音乐的好方法。”又有个学生说:“老师,我也会敲。”还没等我回应,同学们纷纷说:“我也会……”接着有的学生用手掌拍击凳子来模仿木鱼,有的学生用文具盒敲击地面来模仿小镜等等。学生利用现成的器具表现想象中鸭子在走路、喝水、捉鱼、拌嘴时所发出的不同声响。他们通在探索声音的过程中,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加深了对音乐形象的理解。
2.尊重学生思路的生成
在动态生成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的思路生成,当不符合最初预设的信息出现时,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形进行调整。
如:歌曲《小红帽》已教唱完毕,正准备下一项歌表演,这时,我发现班上最调皮的小许正趴在那画画。我诧异地走过去,有些生气地夺过画纸,想把它收走,再将他训一顿。可是,当我看到他那充满灵气的画——把小红帽挎着篮子走在路上的形象画得惟妙惟肖时,我突然改变了想法:我何不因势利导,让他在音乐课上发挥自己的特长,将画融合到音乐中呢?于是,我对学生们说:“你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由地表现歌曲。”顿时,学生们情绪高涨,兴致勃勃地动了起来,喜欢表演的同学开始准备动作,进行表演;喜欢语言的同学开始编歌词;喜欢绘画的同学拿出画笔,开始画画;喜欢乐器的同学立刻拿起乐器编创节奏……,通过临时改变教学思路,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动态生成的课堂上,教师还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而且还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表现。这就要求教师要重视学生独特的音乐感受体验和理解。允许并尊重、激励并赞赏学生自己实际的感受和体验。
三、抓住时机活用评价——动态生成的依托
学生是有差异的,要使这种差异成为促进动态生成的教育资源,必须时刻关注音乐课堂的评价。因此,我们必须抓住学生的闪光点给予适度的引导和恰如其分的评价,还要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来激励学生,促进动态生成性目标的达成。
1.把握好评价的时机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过程,常常会出现一些出乎意料的情况。教师如果能及时捕捉这些稍纵即逝的机会,通过及时的、巧妙的激励性评价,促进师生、生生心灵沟通,往往会有意外的收获。
我在教学歌曲《愉快的梦》的感受和表现环节中,对学生说:“现在,让我们把教室变成美丽的夜空,好吗?”我把事先准备好的道具——月亮、星星、椰子树、神奇的小岛拿出来,然后请一位学生扮演月亮,其他学生扮演星星、小岛等,在优美的旋律声中,学生们按着节拍有规律地摇晃着身体。这时,我发现有个扮演星星的孩子没有按老师的要求做,而是用小手不停地抖动,我就走过去轻轻问他:“你为什么不跟大家一起做呢?”他小声说:“我想星星应该是一闪一闪的。”一句话提醒了我,对呀!这正是他独特的想法,如果我不好好利用这一资源,必定会抹杀了学生的思维。于是,我马上竖起大拇指表扬了他,并请他上台表演星星形象。这下,其他同学也来劲了,都踊跃尝试,课堂气氛一下活跃起来,有的把星星组合起来,有高、有低,……孩子们异常活跃。及时对学生的想法给予肯定,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2.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
一、吃透教材,成竹胸中
汉乐府歌辞《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里仅摘取后四句,欲教学这四句,须对前六句“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黄华中衰”有深刻的理解,备课做到通览全首,胸有成竹,教学才能厚积薄发,事半功倍。可以这样设计教案:孩子们都吃过葵瓜籽,对葵花的生长过程却知之甚少,启发他们七嘴八舌,定会说得差不多,教师只需点明葵花的生长,一要雨露滋润,生根,发枝,长叶;二要阳光照射,开花,结果,成熟。葵花的生命虽然短暂,整个过程仅仅两百来天。但它对人类的贡献却是很大的,它能榨油,能炒着吃。葵花如此,万般植物亦如此。倘对教材有了这样的理解,讲授后面的四句便不会显得突然。在让幼儿联系江水从何而来,到哪里去,回不回头,理解“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后,重点讲授“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通过师幼互动,教育他们从小珍惜时间,学习做人,努力成才,便会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二、领读全诗,指导赛诵
唐朝骆宾王诗《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教学这类明白如话、浅显易懂的古诗,可先由教师领读,幼儿跟着读三五遍,找班上善读的幼儿再领读两三遍。教师接着用动作把诗从头至尾表演一番,进行讲解;诗描写白鹅游泳时的情景,“曲项”“白毛”“红掌”,是白鹅的体形特点,最好联系幼儿的身材、相貌、服装加以比较;“浮绿水”“拨清波”,是白鹅的生活习性和行动特点。诗人抓住这些,把白鹅游水时的形象和它悠然自得的神态写得非常生动、逼真。白毛、红掌,在碧绿的清水映衬下,色彩鲜明,惹人喜爱。相传诗人写这首诗时还只七岁。第三步,指导幼儿先从头至尾朗读三四遍,再两句两句默记三四遍,开始比赛,要求举手到讲台面前,面对大家诵诗,一气呵成,字正腔圆,有板有眼,感情丰富。教师视情况口头奖励背得好的,鼓励背得差的。最后强调,幼儿年龄小,想学游泳一定要有家长陪同,保证安全。
三、贯穿德育,讲明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