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23 04:41:0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科技服务调查报告,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为充分发挥期刊的资源优势,提高刊物质量,推进科技创新,形成办刊特色,为国内各行业的发展决策提供服务,构建以国家科技发展研究、行业系列政策和发展现状为主的专业研究平台,本刊特增加了“科技报告”栏目,现面向广大科技工作者、科研机构的科研人员及高校教师和在校大学生进行广泛征稿。凡符合此栏目刊发标准的文章,我刊将免费刊发!
征稿标准
一、征稿对象
凡是国内科技领域从事科技研究的工作者,科研机构科研人员,高校教师及其科学技术相关专业的在校大学生,以及专业从事科研报告调研及撰写的人员均可向本栏目进行投稿。
二、征稿范围
该栏目主要征集以下内容的论文:
1.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研究报告;
2.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3.国家国家科技合作专项计划;
4.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研究报告;
5.国家科技基金项目;
6.国家交通运输建设科技项目;
7.国家计量质量研究项目;
8.国家标准研究项目;
9.相关行业报告,包括行业资讯报告、行业研究报告、行业预测报告、行业分析报告、行业调查报告等。
三、征稿要求
1.论文应包括题目、作者、单位、邮编、摘要、关键词、正文及注释、参考文献等要素。
2.论文字数不低于5000字。其中,标题不超过25个字,摘要400字左右。
3.来稿文章为Word排版,宋体小四号书写,正文内尽量不添加其他格式。
4.来稿文章必须提供可靠的联系方式,包括通信地址,联系电话,电子邮箱等。
5.志社对来稿一律不退,请作者自备底稿。
四、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百子湾西里金海商富中心402号楼A座503室
[7] 王建强,孔丽萍.韩国农技推广体系的现状及启示[J].世界农业,2005(2):33-35.
[8] 王玉芹,杨晓蓉.韩国农业信息技术的特点和发展方向[J].情报杂志,2004(10):95-96,99.
[9] 王力.外国农技推广与我国农技推广的比较研究[J].现代农业科学,2009(4):254-256.
[10] 张雅琦,郭亚莉.借鉴日本农技推广模式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16):40-42.
[11] 邓定辉.日本的农技推广体制、队伍和经费[J].中国农技推广,1996(4):15.
[12] 叶少平.日本农技推广经验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农技推广,2002(6):18-19.
[13] 信乃诠.国外农业(技术)推广体制的调查报告[J].农业科技管理,2010.29(5):1-5.
[14] 朴永范.韩国农业技术研究和技术推广体系[J].世界农业,1994(10):50.
[15] 杨映辉.国外农业技术推广事业发展的基本经验[J].中国农技推广,2004(5):16-17.
[16] 张朝华.发达国家农业科技服务的主要经验极其对中国的借鉴[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8):100-103.
支农惠农政策取消了农业税,对于农民和农业生产来说是极其有利的。取消农业税以后,就等于从某种程度上解放了农民。长期以来,我国的农业征税与缴税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而这大大增加了农民的负担。随着农业税的取消,农民不需要到处交费,不仅如此,他们还可以在当前的农业政策背景下获得更多的生存途径。如不少农民发展多种经营,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提高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2转变了农村的经济增长方式
在引入支农惠农政策以前,由于落后生产方式的影响,不少农民在扩大生产规模和提升生产质量上受到了不少限制。农业调查报告指出,我国农业一直以来都是采用粗放型的增长方式,而此类增长方式都是以追求发展数量为中心的,难以提升效益。而使用科技是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的主要手段。在惠农政策的帮助下,国家对一些先进的农业机具进行了补贴,使不少想改善经营条件的农民获得了更为先进的生产工具。不少农民利用国家政策引进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并依靠市场机制全面调整农业生产方式,使农产品的质量得到稳步提高。此外,国家还提出了改进科技服务方式,让科技人员送技术下乡,努力让更多的农民感受到科技对提升农产品质量的巨大作用。
3使部分农业企业实现了产业化经营
在计划经济时代背景下,受税费过重和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有些农民尽管想开展产业化经营,却不具备条件。出台了支农惠农政策以后,不少农产品生产企业实现了产业化经营,特别是一些中小型农场。在国家大力实行一系列政策并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背景下,农民们比以前更有信心搞好农业生产。通过支农惠农政策,不少农户不仅提高了农村劳动生产率、增加了经济效益,也实现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统一化管理。
1基层科技活动的概念界定
基层科技活动是国家科技活动的一个特定层次和基础支撑。
关于科技活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它定义为:与各科技领域,即自然科学、工程和技术、医学、农业科学、社会科学及人文科学中科技知识的产生、发展、传播和应用密切相关的全部系统的体制化的活动,包括:研究与试验发展、科技教育与培训和科技服务。我国国家统计局对科技活动的界定是:在科学技术领域中与科技知识的产生、发展、传播和应用密切有关的有组织的活动,它分为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成果应用以及相关的科技服务等三大类活动。
上述定义属于“国家科技活动”的广义概念。相对于“国家科技活动”而言,本研究所涉及的“基层(县域)科技活动”,指向更为广大的县域级基层和更为普遍的群众性活动。所谓“县域”基层,是指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广大农村为腹地的城乡兼容区域,包括行政区划中的“县”和“县级市”。因此,从活动的层次分析,基层科技活动往往更强调科技普及和科技教育,注重科技知识的传播应用,以提高生产力、提升群众的科技素养。显然,基层科技活动在对象上更具广泛性和群体性、在内容上更显实践性和实用性、在过程中更重协调性和互动性、在形式上更有地方性和创造性,体现出生动活泼、缤纷斑斓的特征。
基于此,围绕“科技活动是与科技知识的产生、发展、传播和应用密切相关的、有组织的活动”这个内核,将研究的视点集中在基层大量存在的各类成果应用和科技服务上。具体而言,本研究的范围是:重点考察各种有助于促进当地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有益于提高基层群众(特别是广大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解决“三农”迫切问题的科学技术普及、科技教育培训和科技成果示范推广等活动。
2基层科技活动的状况―以福建为例
以福建为例,在调查方法上主要采取实地考察、书面调查、专题访谈等方式,展开了对福建全省所有84个县(市、区)的普遍调查,获得第一手资料数据,经过整理、甄别和复核,摸清全省总体概况;同时根据国际上采用的多指标(投入面指标、产出面指标和过程面指标等)描述区域整体科技活动的方法,查阅了大量统计年鉴等书籍获得部分数据;另外还专门对福建省所有基层科协的组织状况、功能状况、条件状况和活动状况等进行了系统的调查;重点分析和比较属于“县域”范围的44个县和14个县级市的资料数据。
2.1 基层科技活动的主体
按照主体在科技活动中的角色功能和层次定位,分为组织主体、参与主体和传播主体等三类。调查结果表明,参与基层科技活动的组织主体约有60个,几乎涵盖了县市所有的组织机构。按统计频度的高低排序,科协组织位列榜首,说明科协组织在基层科技活动中的作用和贡献得到了广泛公认。排名前15位的组织机构还有:科技局、农业局、卫生局、教育局、林业局、文化(体)局、宣传部、农技协、农办、妇联、广播电视局、团委、水利局、工会等单位,整体上呈现出政府主导、社团协力的格局。
参与主体既包括企事业单位、高校和科研机构、农村科技推广体系等,也包括农民、城镇居民、科技人员、企事业单位职工、学生和领导干部等。调查结果表明,基层科技活动的普及教育对象,针对的主要是农民(54%),其次是城镇居民(39%),然后是专业技术人员(29%)、企事业单位职工(27%)、学生(27%)和领导干部及公务员(12%)等。这与《科普法》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规定的科普对象重点人群基本吻合。
传播主体在基层科技活动的主体中是相对薄弱的一块。目前用于基层开展科技活动的场所和设施,超过半数是传统的科普画廊和示范基地等,科教场馆(所)、报刊杂志和影视节目相对较少。宣传媒体的介入程度不高,缺乏足够的专门宣传、传播力量和手段。
2.2 基层科技活动的内容
按照活动的名称统计,基层科技活动约有100多项。其中,按调查中的知名度排列(前16位),主要集中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科技活动周(科普日)、农函大、“科技特派员”制度、星火计划、科技服务热线、科教进社区、“双学双比”活动、阳光工程、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夏令营、“绿色证书”培训计划、“大手拉小手”科技传播行动、科技入户工程、厂会协作和村会协作及金桥工程活动等品牌活动。
按照活动的类别划分,农业技术和医疗卫生方面的活动占到了55%以上,而工业技术、信息和管理等所占的比例偏低(18%以下);58%以上是一般性的科普宣传和技术培训活动,信息咨询等现代形式尚未进入主流;显性的“硬”内容如科技知识、科技项目等容易被充分关注,隐性的“软”内容包括科学精神、科技方法等属于理念上的东西不易被活动对象所领会和掌握。
从活动的手段方式看,向群众赠送科技书籍和科普挂图、设立科普宣传栏、义诊义演等方式比较常见,成果展示、影视节目和出版读物则相对较少。
这些情况表明,尽管基层科技活动的种类数量很多,但内容、形式和手段却不尽理想,基本上还处于“初级阶段”,内容比较单一、形式比较老套、手段比较原始。不少活动仅是“例行公事”,是为了“完成任务”,表现出一种“以任务为主流”的被动与惰性。
2.3 基层科技活动的载体
在载体平台建设方面,近年出现了许多可喜的创新。以福建省为例,强调项目带动,建立健全项目的立项申报审批制度;推出“5.18”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商品交易会、闽商大会;“6.18”项目成果交易会、“海西”科技论坛;“9.7”海西经济论坛;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院士专家八闽行活动;海峡两岸大学生辩论赛;各类面向社会公众、包括面向进城民工的科普、技术教育培训、网络教育平台,以及福建省科技咨询服务中心组建的专家咨询平台、项目成果推介网站等等。
2.4 基层科技活动的类型
基层科技活动大致上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由中央有关部委牵头或联合发起、并自上而下贯彻实施的活动。这类活动主要有28类,大约占基层科技活动总数的39%,而且,这些活动构成了基层科技活动的综合品牌,体现出了“以政府为主导”的特点。二是科协系统组织开展的以各类科普活动为主的科技活动。这类活动主要有31类(其中有12类已经归属到第一类中),大约占基层科技活动总数的44%,支撑起基层科技活动的主干。三是地方性的特色活动,这类活动主要有24类,大约占基层科技活动总数的34%,突出了基层科技活动的特色。
基层科技活动多数是以自上而下、由“条”而“块”的方式、依附于某一特定的任务要求而开展。许多活动到了基层就自然演变成为几个相关部门的联合行动,形成了“以条块为主力”的格局。
2.5 基层科技活动的保障
人力资源匮乏在基层是个普遍现象。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基层现有的科技人员能够完全满足科技活动需要的受访者比例只有3%,而认为不能满足的则高达近42%。至于县域基层的科技经费情况,问卷调查的结果要比统计年鉴上的数字低得多:地方财政科技经费支出仅占地方财政总支出的0.5%。至于专门用在科技活动上的经费就更是有限。由于经费不足,基层科技活动场所欠缺、设施不足、信息手段落后等现象广为存在。
3基层科技活动的成效评估
3.1 活动的程度评估
按照“目标――组织――结构――功能――行为――效果”这样通常的思维模式,根据基层科技活动的组织特性、执行能力及其互动程度等情况,对其效果做出粗略、定性的判断。
从活动的场次统计可以看出,每年举办活动在5场以下的单位占了近一半,每年活动在20场以上的单位不足12%。可以判断,多数活动是集中在“三下乡”、“科技活动周”等这些统一安排的联合行动上。
从活动的时间统计可以看出,大多数活动的时间仅为一天(约49%)或半天(24%),两天以上的活动仅占27%左右。可以推测,基层开展的科技活动,主要是短时或临时活动的,比较深入持久的活动(如研发活动、系统性的专业培训活动)并不是太多。
从活动的组织者层面看,基本上局限在县域内各部门之间的“自拉自唱”(44%)或系统内上下间合作的“友情表演”(34%),与区域外合作伙伴共同开展的活动仅为3%,说明基层科技活动的“组织力”比较有限。另外,从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的程度来看,“经常合作”的约为11%,而“很少合作”或“从未合作”的却高达50%,说明基层科技活动的“技术含量”不是太高。
从群众参与活动的热情度调查情况分析,由于需求导向缺失和活动流于表面化等原因,致使基层科技活动的活力疲软,意愿低下。据统计,在被调查的人群中,“经常参加”活动者不到一半,“偶尔参加”者约为46%,另有5%的人基本不参加活动。在参加活动者中,表现得“非常踊跃”的也只占7%,而“一般”和“比较踊跃”的则占了多数,还有部分人员只是被动地参与。这说明基层科技活动远未达到一种理想的境界,至少在吸引力方面是如此。
3.2 活动的手段评估
在开展活动的手段上,现有的基层科技活动主要还停留在向群众赠书送图(67.5%)、开设宣传栏(58.5%)、设点义诊咨询(51.4%),过于简单化和概念化,与现代信息传播的潮流落差巨大,无法真正满足群众多元、具体、及时的需求。
从活动的设施条件看,问题同样严重,仍停留在“小米加步枪”阶段:多数地方开展活动的设施和场所仅限于科普画廊(64.5%)和示范基地(54.3%),而图书馆、阅览室(27.6%)、网站(23.2%),特别是科教场馆(6.8%)、电子信息系统(4.8%)等公共科技设施普遍欠缺,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学生普遍缺少动手实践的机会。
3.3 活动的协调性评估
综合上述几个要素及其之间的互动情况分析,现有的基层科技活动存在着几个明显的不协调:一是基层对科技活动的需求与环境条件不协调。加快创新的氛围和意识还不够浓厚,基层实际的科技投入力度偏小,科技支出占地方财政总支出大约仅为全省平均值的1/4。二是不断充实的内容和载体与主体构成不协调。科技活动的最显著特征是科技性,其主体是各类科技活动人员,而目前参与科技活动的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只占31%左右,显然,这种组织构成存在着明显的不适应性。三是开展活动目标与组织方式不协调。目标比较明确,但活动的组织方式相对僵化、缺乏活力。四是传统活动手段制约了主体作用的更好发挥,群众对科技宣传习以为常、见怪不怪现象时有发生。
参考文献:
[1] UNESCO. 科技统计国际标准化建议案. 1978.
[2] 国家统计局. 科技投入统计规程. 2000.
[3] 王朝才等. 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EB/OL].crifs.省略, 2005-05-20.
[4] 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课题组. 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体系修订方案(征求意见稿). 2004.
[5] 福建省科协. 福建省科协系统综合统计资料. 2006.
[6] 福建省科技厅. 福建科技发展报告. 2007.
[7] 福建省科协. 2007年全省市、县、区科协组织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一)从组织形式上看,主要有两种形式:
1.分散活动。其内容丰富多彩,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从区域划分,有农村的、有城市的、有内地、有沿海的;从内容上划分,有希望工程的,有金融保险的,有房地产开发的,有市场营销的,有厂矿、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的,有科技扶贫、文化教育的,有家教、生产劳动的等等。
2.集体组织。组成社会实践小分队,分赴各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今年共派出6个小分队和1个大篷车,他们分别是桂林工学院党员大学生赴市地区的"三个代表"实践服务团,电计系赴荔浦县社会实践小分队,旅游学院赴阳朔县社会调查小分队,资环系赴桂林柘木镇社会实践小分队,土木系赴兴安县白石村社会实践小分队,材料系赴三街村社会实践小分队以及由桂林工学院大学生艺术团组成的文艺大篷车。
(二)从社会实践的类型看,主要有以下几种:
1.开展便民服务。各小分队利用当地的圩日在市场上设立家电维修、单车修理、理发等便民服务点,尽己所能,不怕脏、不怕累,以优质的服务赢得当地群众的称赞和好评,同时也努力实践着青年志愿者的精神。
2.开展文化辅导活动或者是法律宣传与咨询活动。暑期不仅中小学放假,而且正是夏收农忙时节,中小学生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之中,大学生们将这些学生集中起来,对他们进行文化辅导。
3.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如电计系赴荔浦县社会实践小组对荔浦县部分镇、村产业现状进行了调查,来分析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并写出几分调查报告。
4.开展义务劳动,帮助缺少劳动力的军烈属、五保户收割庄稼。下乡期间,正值夏收时节,许多军烈属和五保户因家里缺少劳力,庄稼熟在地里而无人收割,同学们积极帮助这类家庭,为他们解决了燃眉之急。
5.文艺下乡。由学院大学生艺术团组成文艺大蓬车到村镇各社会实践基地进行巡回演出,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6.开展大学生勤工俭学活动。不少假期未回家的同学在学院的组织下开展各种各样的勤工助学活动,一方面了解社会,另一方面也解决了自身的生活需要。
7.环境保护。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保护母亲河"行动,进行生态环境调查,宣传倡导环抱观念,治理环境污染,装扮母亲河。
8.考察实践。我院集中部分学生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组成"三个代表"服务团,赴市地区开展考察实践活动,加强对党史、革命史的学习和教育,牢固树立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9.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今年全院共确定了大学生科研课题一百多项,为迎接月份我院的科技活动周,提高我院科技学术水平,各个课题小组纷纷利用假期时间收集数据,抓紧实验。总之,今年的社会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形式是多样的,以提交报告的总体情况来看,今年暑期社会实践有几个特点:(1)社会热点问题调查;(2)结合专业进行社会实践。
三、总结经验,评比表彰写经验总结、相互交流。提高我院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层次和水平。8月份院团委下发了关于暑假大学生社会实践总结的通知。要求各系分团委、学生会在内部交流的基础上,对今年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方式、特点、规模、效果、存在的问题及对今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提交一分总结报告。同时,在全院将对表现突出的社会实践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评比表彰。并要求各系评选出优秀的社会实践报告,召开社会实践交流会,同时,全院共推荐出60多篇不同内容和形式,具有一定层次和水平的社会实践报告。
四、经验和收获
假期前,院团委向全院广大同学发出了《关于开展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并印发人手一份的社会实践活动登记表,各系学生会(分团委)积极响应、认真落实,根据自身专业特点,确定实践方向,作好动员工作。广大同学都以认真的姿态对待这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热情的参加了社会实践活动,从而锻炼了广大同学的社会交往能力,培养了广大同学的综合能力。
二、紧密结合实际,多形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今年我院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坚持以往成功做法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各社会实践点的实际情况,各系因地制宜,根据实际需求开展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
(一)从组织形式上看,主要有两种形式:
1.分散活动。其内容丰富多彩,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从区域划分,有农村的、有城市的、有内地、有沿海的;从内容上划分,有希望工程的,有金融保险的,有房地产开发的,有市场营销的,有厂矿、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的,有科技扶贫、文化教育的,有家教、生产劳动的等等。
2.集体组织。组成社会实践小分队,分赴各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今年共派出6个小分队和1个大篷车,他们分别是桂林工学院党员大学生赴河池地区的\\"三个代表\\"实践服务团,电计系赴荔浦县社会实践小分队,旅游学院赴阳朔县社会调查小分队,资环系赴桂林柘木镇社会实践小分队,土木系赴兴安县白石村社会实践小分队,材料系赴三街村社会实践小分队以及由桂林工学院大学生艺术团组成的文艺大篷车。
(二)从社会实践的类型看,主要有以下几种:
1.开展便民服务。各小分队利用当地的圩日在市场上设立家电维修、单车修理、理发等便民服务点,尽己所能,不怕脏、不怕累,以优质的服务赢得当地群众的称赞和好评,同时也努力实践着青年志愿者的精神。
2.开展文化辅导活动或者是法律宣传与咨询活动。暑期不仅中小学放假,而且正是夏收农忙时节,中小学生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之中,大学生们将这些学生集中起来,对他们进行文化辅导。
3.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如电计系赴荔浦县社会实践小组对荔浦县部分镇、村产业现状进行了调查,来分析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并写出几分调查报告。
4.开展义务劳动,帮助缺少劳动力的军烈属、五保户收割庄稼。下乡期间,正值夏收时节,许多军烈属和五保户因家里缺少劳力,庄稼熟在地里而无人收割,同学们积极帮助这类家庭,为他们解决了燃眉之急。
5.文艺下乡。由学院大学生艺术团组成文艺大蓬车到村镇各社会实践基地进行巡回演出,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6.开展大学生勤工俭学活动。不少假期未回家的同学在学院的组织下开展各种各样的勤工助学活动,一方面了解社会,另一方面也解决了自身的生活需要。
7.环境保护。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保护母亲河\\"行动,进行生态环境调查,宣传倡导环抱观念,治理环境污染,装扮母亲河。
8.考察实践。我院集中部分学生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组成\\"三个代表\\"服务团,赴河池地区开展考察实践活动,加强对党史、革命史的学习和教育,牢固树立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9.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今年全院共确定了大学生科研课题一百多项,为迎接11月份我院的科技活动周,提高我院科技学术水平,各个课题小组纷纷利用假期时间收集数据,抓紧实验。
总之,今年的社会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形式是多样的,以提交报告的总体情况来看,今年暑期社会实践有几个特点:(1)社会热点问题调查;(2)结合专业进行社会实践。
三、总结经验,评比表彰
写经验总结、相互交流。提高我院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层次和水平。8月份院团委下发了关于暑假大学生社会实践总结的通知。要求各系分团委、学生会在内部交流的基础上,对今年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方式、特点、规模、效果、存在的问题及对今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提交一分总结报告。同时,在全院将对表现突出的社会实践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评比表彰。并要求各系评选出优秀的社会实践报告,召开社会实践交流会,同时,全院共推荐出60多篇不同内容和形式,具有一定层次和水平的社会实践报告。
(四)经验和收获
(一)从组织形式上看,主要有两种形式:
1.分散活动。其内容丰富多彩,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从区域划分,有农村的、有城市的、有内地、有沿海的;从内容上划分,有希望工程的,有金融保险的,有房地产开发的,有市场营销的,有厂矿、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的,有科技扶贫、文化教育的,有家教、生产劳动的等等。
2.集体组织。组成社会实践小分队,分赴各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今年共派出6个小分队和1个大篷车,他们分别是工学院党员大学生赴地区的"三个代表"实践服务团,电计系赴县社会实践小分队,旅游学院赴县社会调查小分队,资环系赴桂林镇社会实践小分队,土木系赴县村社会实践小分队,材料系赴村社会实践小分队以及由工学院大学生艺术团组成的文艺大篷车。
(二)从社会实践的类型看,主要有以下几种:
1.开展便民服务。各小分队利用当地的圩日在市场上设立家电维修、单车修理、理发等便民服务点,尽己所能,不怕脏、不怕累,以优质的服务赢得当地群众的称赞和好评,同时也努力实践着青年志愿者的精神。
2.开展文化辅导活动或者是法律宣传与咨询活动。暑期不仅中小学放假,而且正是夏收农忙时节,中小学生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之中,大学生们将这些学生集中起来,对他们进行文化辅导。
3.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如电计系赴县社会实践小组对县部分镇、村产业现状进行了调查,来分析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并写出几分调查报告。
4.开展义务劳动,帮助缺少劳动力的军烈属、五保户收割庄稼。下乡期间,正值夏收时节,许多军烈属和五保户因家里缺少劳力,庄稼熟在地里而无人收割,同学们积极帮助这类家庭,为他们解决了燃眉之急。
5.文艺下乡。由学院大学生艺术团组成文艺大蓬车到村镇各社会实践基地进行巡回演出,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6.开展大学生勤工俭学活动。不少假期未回家的同学在学院的组织下开展各种各样的勤工助学活动,一方面了解社会,另一方面也解决了自身的生活需要。
7.环境保护。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保护母亲河"行动,进行生态环境调查,宣传倡导环抱观念,治理环境污染,装扮母亲河。
8.考察实践。我院集中部分学生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组成"三个代表"服务团,赴河池地区开展考察实践活动,加强对党史、革命史的学习和教育,牢固树立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9.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今年全院共确定了大学生科研课题一百多项,为迎接月份我院的科技活动周,提高我院科技学术水平,各个课题小组纷纷利用假期时间收集数据,抓紧实验。总之,今年的社会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形式是多样的,以提交报告的总体情况来看,今年暑期社会实践有几个特点:
(1)社会热点问题调查;
(2)结合专业进行社会实践。
三、总结经验,评比表彰写经验总结、相互交流。提高我院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层次和水平。月份院团委下发了关于暑假大学生社会实践总结的通知。要求各系分团委、学生会在内部交流的基础上,对今年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方式、特点、规模、效果、存在的问题及对今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提交一分总结报告。同时,在全院将对表现突出的社会实践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评比表彰。并要求各系评选出优秀的社会实践报告,召开社会实践交流会,同时,全院共推荐出60多篇不同内容和形式,具有一定层次和水平的社会实践报告。
(四)经验和收获
美国高科技咨询机构——ForresterResearch的报告称:“美国服务经济领域在经过了3O多年的持续扩张后,离岸外包将成为美国从追求发展速度向追求效率转变的一种催化剂。”
2004年6月10日,联邦劳工部宣布,2004年第一季度,美国因业务外包而损失的就业机会比例为2.5%。约有2/3的职位流动源自制造业,在第一季度的失业者中,制造业工人占1/4。这是该部门首次对外包所导致的就业机会损失量做出评估。
外包近来在美国引起的争议还远不止这些,究竟是什么原因使美国政府、民众和媒体对外包产生如此强烈的反应呢?本文尝试从外包概念的兴起,其近年来在美国的发展特点和趋势,来分析它对美国就业市场乃至整个经济的影响。
一、外包概念的兴起与离岸外包的发展
企业总是根据市场需求、竞争环境的变化来调整其组织的构造和边界。在上个世纪30年代,由福特汽车公司所倡导的“垂直一体化”战略所带来的所有权优势、规模效应、对供应链和市场的控制力,随着科技和通讯技术的发展、顾客需求的多样化和市场竞争的白热化而逐渐黯淡。由C.K.Prahalad和GaryHamel于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中第一次提出的“外包”(Outsourcing)概念在过去的l5年间一跃成为最有代表性的企业经营趋势。
所谓“外包”,指的是在内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企业专注于其核心业务,并借助企业外部的专业机构的资源完成企业内部非核心的、次要的或辅的功能或业务,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经营方式。其实质在于强调企业必须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有助于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业务上,而把那些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业务交给外部专业的服务供应商,获得成本和效率优势。
作为一种经营手段,外包的历史可追溯到200年前,但它在80年代开始才得以广泛应用,并从无价值增值的辅功能(如清洁、保安、餐饮供应),发展到关键的支持和增值性功能(如人力资源管理、审计IT技术、制造、营销、物流),甚至延伸至研究与开发等领域。
伴随着更经济的运输方式的出现,信息科技的高速发展和通讯技术的变革,企业信息传递的成本降低,效率和质量得以显着提高,外部交易成本的降低使得在此之上建立的企业组织形式可以更加灵活地在市场和企业自身,在网络和一体化组织之间进行选择,从而使跨国界的离岸外包成为可能。
二、美国外包业务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就规模而言,外包从一种企业控制成本的手段,发展成为一种普遍的业务模式只不过经历了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邓百氏公司在(《1998年全球业务外包研究报告中称:相比1997年23%的升幅,l998年全球年营业额5000万美元以上的公司中,业务外包的支出上升了27%,1998年全球业务外包的总支出增加至2350亿美元。米切尔·F·卡伯特联合有限公司于2002年6月发表的《2002年全球外包市场》的调查报告中指出,2001年全球企业对14.8%的日常运营业务进行了外包;全球外包业务正在以每年l9.6%的速度增长,美国占到了全球外包市场的2/3,其特点和趋势表现为:
1.大公司首当其冲。中小企业紧随其后从主体而言,外包已经成为众多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取得竞争优势、配合全球化资源配置而采取的经营战略。外包市场的2/3由大公司消费构成,1996年,美国年销售额5000万美元以上的大公司中有25%选择了外包。2000年,年销售额l000~5000万美元的中小企业也很快加入到外包行列,选择外包的中小企业数量与1999年相比增长了约25%。外包不是企业能力弱的标志,相反,它为中小企业创造机遇,使其得以利用外包商在某一方面的专业化优势和规模效应,配合发挥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位于美国中西部的IT企业就早大公司一步,率先将部分业务外包至印度。
2.离岸外包服务的领域不断拓展从外包活动实施的地域而言,当今的信息技术环境最大限度地拓展了企业寻求最佳外部资源的可能性,外包突破国界、地域的限制从本土扩展到海外,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据美国葛特纳机构的估计,2004年,有超过80%的美国企业考虑离岸外包美国的IT工作,其中40%的美国企业将完成某些类型的外包,或者从非美国本土的服务供应商那里获得IT服务。
在制造业,离岸外包已经从单纯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如手工制品、纺织品、轻工和化工产品),发展到技术密集型的工业制成品(如汽车、飞机的重要零部件)。
离岸外包逐渐向价值链的上、下游拓展。为了节约研发成本,规避研发风险,处于价值链前端的研究与开发方面的技术离岸外包逐渐兴起。据美国EIU(TheEconomicIntelligenceUnit)1993年对50多家世界级大企业的调查报告显示:大多数企业承认,它们在90年代,接近或超过一半的技术竞争力来源于企业外部。外包的技术也从企业的非核心技术、容易购买的成熟技术、标准化技术转变为决定企业未来技术竞争优势的研发项目外包。另外,欧美很多企业将客户服务中心或售后服务的电话支持系统转移到了印度,又创造了售后服务外包的可能性,如AT&T就将电话交换中心搬到了印度。
三、离岸外包对美国就业市场的效应分析
在纽约大学经济学教授爱德华·沃尔夫和另外两位经济学家合作的《减员在美国:现实、起源和后果》中归纳了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就业市场:减员不是什么新鲜事,而新创造的职位数目长期而言远远高于失去的旧职位数目。据统计,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新创造的职位达到2400万个,同期失去的旧职位只有800万个。外包所引发的美国就业机会流失,特别是近来由高技术和服务为主的外包所导致的情况与90年代相比存在显着的差异。
首先,虽然长期而言新创造的职位仍将远远超过失去的旧职位,然而短期来看,外包在过去几年新创造的职位并不比失去的旧职位多多少。按照美国经济研究机构的估算,2001年l1月,美国经济应开始由低谷回升,而到2003年底,就业机会却减少了大约70多万个,形成了与90年代高增长、高就业率相对应的“失业型复苏”。而且,由于产业结构的升级,失去岗位的员工为了适应新的工作所需要的技能和知识更为复杂,其间所经历的过渡期必然更为困难。
其次,外包为美国创造了新的工作机会。必须指出的是,即便是美国信息技术产业员工也从外包中获得了利益。制造电器和电子产品的德国西门子公司在美国雇佣了6.5万名员工。仅在新泽西州,索尼公司就雇佣了2000人。全球主要图像公司之一、比利时的AgfaGevaert集团也在美国雇佣了5000人。西班牙TerraLycos公司也在美国雇佣了4l8人,这仅仅是一些例子。拥有微软、IBM等美国IT大厂会员的美国信息技术协会在最新的报告中指出,公司业务外包可以降低成本、增加利润,因此能创造出更多的工作机会。报告说,去年美国净增加了9万份工作。报告预测,到2008年,公司通过业务外包将在美国创造出317000份新的工作机会。
第三,白领工作蓝领化,美国知识型服务岗位向具有智力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国家转移已成定局。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最近的调查表明,占全美白领工作l1%的大约140万个工作机会,面临“外包”的威胁。那些无需与客户进行面对面交流且与信息密切相关的工作首当其冲,像电脑编程、软件开发、医嘱转录、会计和税务、技术、建筑绘图、初级法律和投资研究、保险索赔处理等。同样的工作,一个中国工程师每月工资大约为500美,印度为700美元,美国则是4000美元。劳动力成本优势和劳动力素质的结合,使得美国外包至发展中国家的工作机会,从制造业向技术含量提高的软件设计和售后服务发展。虽然劳动力成本同美国达到同一水平的时间可能比预期的要短,但外包使美国以较低的成本获得国际人力资源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美国高科技咨询机构——ForresterResearch的报告称:“美国服务经济领域在经过了3O多年的持续扩张后,离岸外包将成为美国从追求发展速度向追求效率转变的一种催化剂。”
2004年6月10日,联邦劳工部宣布,2004年第一季度,美国因业务外包而损失的就业机会比例为2.5%。约有2/3的职位流动源自制造业,在第一季度的失业者中,制造业工人占1/4。这是该部门首次对外包所导致的就业机会损失量做出评估。
外包近来在美国引起的争议还远不止这些,究竟是什么原因使美国政府、民众和媒体对外包产生如此强烈的反应呢?本文尝试从外包概念的兴起,其近年来在美国的发展特点和趋势,来分析它对美国就业市场乃至整个经济的影响。
一、外包概念的兴起与离岸外包的发展
企业总是根据市场需求、竞争环境的变化来调整其组织的构造和边界。在上个世纪30年代,由福特汽车公司所倡导的“垂直一体化”战略所带来的所有权优势、规模效应、对供应链和市场的控制力,随着科技和通讯技术的发展、顾客需求的多样化和市场竞争的白热化而逐渐黯淡。由C.K.Prahalad和GaryHamel于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中第一次提出的“外包”(Outsourcing)概念在过去的l5年间一跃成为最有代表性的企业经营趋势。
所谓“外包”,指的是在内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企业专注于其核心业务,并借助企业外部的专业机构的资源完成企业内部非核心的、次要的或辅的功能或业务,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经营方式。其实质在于强调企业必须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有助于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业务上,而把那些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业务交给外部专业的服务供应商,获得成本和效率优势。
作为一种经营手段,外包的历史可追溯到200年前,但它在80年代开始才得以广泛应用,并从无价值增值的辅助(如清洁、保安、餐饮供应),发展到关键的支持和增值(如人力资源管理、审计IT技术、制造、营销、物流),甚至延伸至研究与开发等领域。
伴随着更经济的运输方式的出现,信息科技的高速发展和通讯技术的变革,企业信息传递的成本降低,效率和质量得以显著提高,外部交易成本的降低使得在此之上建立的企业组织形式可以更加灵活地在市场和企业自身,在网络和一体化组织之间进行选择,从而使跨国界的离岸外包成为可能。
二、美国外包业务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就规模而言,外包从一种企业控制成本的手段,发展成为一种普遍的业务模式只不过经历了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邓百氏公司在(《1998年全球业务外包研究报告中称:相比1997年23%的升幅,l998年全球年营业额5000万美元以上的公司中,业务外包的支出上升了27%,1998年全球业务外包的总支出增加至2350亿美元。米切尔·F·卡伯特联合有限公司于2002年6月发表的《2002年全球外包市场》的调查报告中指出,2001年全球企业对14.8%的日常运营业务进行了外包;全球外包业务正在以每年l9.6%的速度增长,美国占到了全球外包市场的2/3,其特点和趋势表现为:
1.大公司首当其冲。中小企业紧随其后从主体而言,外包已经成为众多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取得竞争优势、配合全球化资源配置而采取的经营战略。外包市场的2/3由大公司消费构成,1996年,美国年销售额5000万美元以上的大公司中有25%选择了外包。2000年,年销售额l000~5000万美元的中小企业也很快加入到外包行列,选择外包的中小企业数量与1999年相比增长了约25%。外包不是企业能力弱的标志,相反,它为中小企业创造机遇,使其得以利用外包商在某一方面的专业化优势和规模效应,配合发挥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位于美国中西部的IT企业就早大公司一步,率先将部分业务外包至印度。
2.离岸外包服务的领域不断拓展从外包活动实施的地域而言,当今的信息技术环境最大限度地拓展了企业寻求最佳外部资源的可能性,外包突破国界、地域的限制从本土扩展到海外,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据美国葛特纳机构的估计,2004年,有超过80%的美国企业考虑离岸外包美国的IT工作,其中40%的美国企业将完成某些类型的外包,或者从非美国本土的服务供应商那里获得IT服务。
在制造业,离岸外包已经从单纯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如手工制品、纺织品、轻工和化工产品),发展到技术密集型的工业制成品(如汽车、飞机的重要零部件)。
离岸外包逐渐向价值链的上、下游拓展。为了节约研发成本,规避研发风险,处于价值链前端的研究与开发方面的技术离岸外包逐渐兴起。据美国EIU(TheEconomicIntelligenceUnit)1993年对50多家世界级大企业的调查报告显示:大多数企业承认,它们在90年代,接近或超过一半的技术竞争力来源于企业外部。外包的技术也从企业的非核心技术、容易购买的成熟技术、标准化技术转变为决定企业未来技术竞争优势的研发项目外包。另外,欧美很多企业将客户服务中心或售后服务的电话支持系统转移到了印度,又创造了售后服务外包的可能性,如AT&T就将电话交换中心搬到了印度。
三、离岸外包对美国就业市场的效应分析
在纽约大学经济学教授爱德华·沃尔夫和另外两位经济学家合作的《减员在美国:现实、起源和后果》中归纳了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就业市场:减员不是什么新鲜事,而新创造的职位数目长期而言远远高于失去的旧职位数目。据统计,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新创造的职位达到2400万个,同期失去的旧职位只有800万个。外包所引发的美国就业机会流失,特别是近来由高技术和服务为主的外包所导致的情况与90年代相比存在显著的差异。
第一,虽然长期而言新创造的职位仍将远远超过失去的旧职位,然而短期来看,外包在过去几年新创造的职位并不比失去的旧职位多多少。按照美国经济研究机构的估算,2001年l1月,美国经济应开始由低谷回升,而到2003年底,就业机会却减少了大约70多万个,形成了与90年代高增长、高就业率相对应的“失业型复苏”。而且,由于产业结构的升级,失去岗位的员工为了适应新的工作所需要的技能和知识更为复杂,其间所经历的过渡期必然更为困难。
第二,外包为美国创造了新的工作机会。必须指出的是,即便是美国信息技术产业员工也从外包中获得了利益。制造电器和电子产品的德国西门子公司在美国雇佣了6.5万名员工。仅在新泽西州,索尼公司就雇佣了2000人。全球主要图像公司之一、比利时的AgfaGevaert集团也在美国雇佣了5000人。西班牙TerraLycos公司也在美国雇佣了4l8人,这仅仅是一些例子。拥有微软、IBM等美国IT大厂会员的美国信息技术协会在最新的报告中指出,公司业务外包可以降低成本、增加利润,因此能创造出更多的工作机会。报告说,去年美国净增加了9万份工作。报告预测,到2008年,公司通过业务外包将在美国创造出317000份新的工作机会。
第三,白领工作蓝领化,美国知识型服务岗位向具有智力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国家转移已成定局。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最近的调查表明,占全美白领工作l1%的大约140万个工作机会,面临“外包”的威胁。那些无需与客户进行面对面交流且与信息密切相关的工作首当其冲,像电脑编程、软件开发、医嘱转录、会计和税务、技术、建筑绘图、初级法律和投资研究、保险索赔处理等。同样的工作,一个中国工程师每月工资大约为500美,印度为700美元,美国则是4000美元。劳动力成本优势和劳动力素质的结合,使得美国外包至发展中国家的工作机会,从制造业向技术含量提高的软件设计和售后服务发展。虽然劳动力成本同美国达到同一水平的时间可能比预期的要短,但外包使美国以较低的成本获得国际人力资源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二、 紧密结合实际,多形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今年我院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坚持以往成功做法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各社会实践点的实际情况,各系因地制宜,根据实际需求开展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
(一) 从组织形式上看,主要有两种形式:1.分散活动。其内容丰富多彩,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从区域划分,有农村的、有城市的、有内地、有沿海的;从内容上划分,有希望工程的,有金融保险的,有房地产开发的,有市场营销的,有厂矿、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的,有科技扶贫、文化教育的,有家教、生产劳动的等等。2.集体组织。组成社会实践小分队,分赴各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今年共派出6个小分队和1个大篷车,他们分别是桂林工学院党员大学生赴河池地区的"三个代表"实践服务团,电计系赴荔浦县社会实践小分队,旅游学院赴阳朔县社会调查小分队,资环系赴桂林柘木镇社会实践小分队,土木系赴兴安县白石村社会实践小分队,材料系赴三街村社会实践小分队以及由桂林工学院大学生艺术团组成的文艺大篷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