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思想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1-28 10:34:4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中心思想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中心思想论文

篇1

新闻评论不是“抬杠”,必须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进行有理有据的分析。当前我国新闻评论之所以存在混乱现象,就是因为某些评论工作者缺乏起码的规则意识,他们在评论的过程中既不尊重评论对象,也不仔细研究新闻报道的来龙去脉,只是把新闻评论当作发泄的方式,借用一些文学的表达手段,东拉西扯,结果导致评论成了激化公众情绪的放大器。

新闻评论中的逆向思维,必须遵守以下几点:第一,必须遵守一事一议的原则,绝对不能脱离讨论的主题,把新闻变成一个由头,展开无限的想象力,远离新闻事件本身发表评论。新闻评论的价值就在于,针对新闻报道中所传达的信息,充分阐述自己的意见,从而使受众多一些观察问题的角度,多一些思考问题的空间。假如新闻评论变成政治策论,那么,新闻评论的性质就发生了变化。强调对新闻事件的把握,就是要尊重新闻记者的劳动,帮助人们了解新闻报道所披露出来的信息,丰富新闻报道的内容。假如断章取义,把新闻报道中的只言片语作为新闻评论的由头,或者把新闻事件当事人在特定场合的表态作为阐发自己观点的依据,那么,不仅会影响新闻报道的客观真实性,而且会损害新闻事件当事人的合法利益。

第二,必须遵守基本的逻辑表达规律,不能牵强附会,发挥自己无限的想象力,把子虚乌有的东西作为批评的对象。新闻报道与评论之间必须有一定的关联性,这种关联性根据评论表达的方式不同而有所区别。如果无视新闻报道本身的内容,把新闻报道中没有包含的信息生拉硬扯在一起,那么,新闻评论就失去了逻辑性。

新闻评论不仅要强调自身表达的逻辑性,而且要强调与新闻事件本身的关联性,这一点在逆向评论中尤为重要。因为逆向评论是在新闻报道逻辑前提下,逆流而上,提出相反的观点或者得出相反的结论。如果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之间没有一定的关联性,那么,逆向评论很可能会变成“唐・吉诃德大战风车”。强调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之间的关联性,实际上是要求新闻评论者遵从基本的职业道德准则,针对评论的对象作出基本的“假定”,并在此基础上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假如没有新闻评论“假定”意识,而只是根据新闻报道呈现出来的信息展开无限的联想,那么,新闻评论就会失去逻辑的力量。在任何情况下新闻评论工作者都必须自我圈定新闻评论的范围,自觉建立新闻评论的逻辑边界,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新闻逆向评论中站稳脚跟,并且产生社会共鸣。

第三,必须学会合理的肯定,在新闻评论中。新闻评论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辩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要充分发表不同意见,同时又要合理地吸收有价值的观点,做到,凝聚共识。

篇2

第一、智力正常。衡量关键在于其是否正常地、充分地发挥了自我效能。第二,情绪健康,其标志是情绪稳定、心境良好。既能克制又能合理宣泄自己的情绪,情绪的表达既符合社会的要求又符合自身的需要,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有恰如其分的情绪表达;情绪反应与环境相适应。反应的强度与引起这种情境相符合。第三,意志健全。强调当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通过控制,实现勇于面对困难并敢于挑战。第四,人格健全。能正确的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自身与外界的关系。对周围的人与事均有独立自主的见解,不盲从,热爱并专注于自己的学习,有强烈的责任心,并能在负责的工作中体验生活的充实和自己存在的价值。第五,人际关系和谐。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乐意与人交往,与人为善,对他人充满理解。第六,社会适应正常。既能进行客观观察以取得正确认识,以有效的办法应付环境中的各种困难,不退缩;又能根据环境的特点和自我意识的情况努力进行协调,或改变环境适应个体需要,改造自我适应环境,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需要,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二、学生面对的心理问题

首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包括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动机不强,由此产生的后果是并不去钻研学习方法最终导致学习成绩低下进而产生焦虑情绪;其次,学生在情感方面也存在心理问题。具体体现在,情绪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冲动,经常出现压抑等情绪低落和情绪异常现象,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抵抗能力较弱;再次,学生在人格构建中也存在问题。部分学生的人格并不健全,没有荣辱感和羞耻心,对什么社会事件表现冷漠,而对自身的不良性格却没有清晰的认识;最后,学生在自我认知上也有问题。有些学生过于自信出现自大的不良自我认知,认为别人都不如自己,而面对问题时有速手无策。

三、加强心理教育的方法

1.明确三个目标

直接目标:减少非正常事件的发生。次级目标:调整学生心态,学会自我调适,防止发生非正常事件。终极目标:对大学生进行正面的、积极的情智教育,培养大学生具有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个性,具有应对压力承受挫折的能力,提高自我调控的能力。

2.要做到四个结合

分别处理好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与扩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理念相结合、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相结合、展现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个性与培养辅导员工作技能相结合、亲密辅导员与学生的关系与构建和谐育人环境相结合。

3.树立一个理念

心理健康教育的宗旨是:服务与指导。为学校人才培养服务、为学生心理健康服务;指导与扶持院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推动学校全员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工作思路: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化。

4.创建一个系统

学校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起一个全员性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对大学生全方位地开展心理素质教育,在学校创建一个心理健康教育的系统,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建设三个阵地:咨询(个体咨询、团体咨询、大型咨询)—课堂(课程与讲座)—研究。依靠三支队伍:心理咨询教师、辅导员和学校医师。建立三级保健网络:学生(心理协会会员、心理保健员)、系心理联络员、校级心理中心。

篇3

1.2民主和谐的师生原则,在实施创新教育的课堂上,老师和师生是平等的关系,教师要理解学生,学生才会尊重教师,如此才能营造出轻松和谐的教学气氛,才更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1.3主体性的教学原则,改变传统教育中教师是课堂主体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教学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课堂主体,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充分激发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和兴趣。

1.4实践性的发展原则,实践是创新的源头,也是检验创新的重要标准,要多给学生一些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鼓励学生参与富有实践性和探索性的任务,鼓励他们探索中创新。

2实施创新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要在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中实施创新教育,首先必须遵循创新教育的基本原则,其次要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引导。

2.1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的学习思维。在创新情境的环境下,学生会对新奇事物产生求知欲和探知欲的愿望,因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进取精神。初中思想政治的课程设置中,以短小的故事为引导,并配以简短的插图,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有限的资源,创设出良好的教学环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己与学生之间平等的身份地位,积极耐心的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在学生提出不同见解时,一方面要给予肯定,另一方面又要客观的进行评价,积极的进行引导,使学生可以全面地分析和认识问题。

2.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导学生创新思维

兴趣可以产生学习的最大动力,也是引导学习最好的老师。在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等多种教学手段,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如根据课程内容的某个知识点,讲述充满趣味的小故事或者耐人寻味的话语等,如此种种,都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大胆想象,鼓励学生发散思维主动创新。值得注意的是,初中阶段的学生心理还不成熟,对某些知识的理解可以会有些偏差或误解,如果教师不能够及时的给予指导和帮助,这种错误的观点就很容易在学生心中根深蒂固,影响其以后的发展。因此,在鼓励学生自主想象大胆创新的同时,还要兼顾学生的心理特点,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可以拥有自己的思维,也提高了自己的创新能力。

2.3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思想政治课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洗礼,更是为了让其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到的东西,达到真正的教学目标。对于初中生而言,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同时,对于以讲授思想理论为基础的思想政治课而言,要想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更是难上加难。因此,教学课程要想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教师和学生必须齐心协力。如在讲授“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这一观点时,教师可以从对比的观点入手,通过讲解或播放改革开放30年前后的录影带,让学生深刻理解改革开放带来的改变,同时学生也应积极发表自己的方法,强化这一观点在心中的地位,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篇4

随着我国人口进入稳定低生育水平阶段之后,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的主要任务开始向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转移,给人口计生宣教工作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把握机遇,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创新工作思路和方式,深化人口计生宣教效果,已成为摆在人口计生宣教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宣教创新是适应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任务转移的需要

时代在不断进步,不同阶段的工作形势和工作任务,需要不同的宣传教育内容、形式和方法,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环境,孕育着不同的宣传教育模式。人口计生工作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转变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要求人口计生宣教工作必须进行创新和发展。

(一)人口计生工作新形势和新任务要求宣教工作必须进行创新。在进入低生育水平之前,人口计生工作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在计划经济运行机制下,依靠强有力的行政手段,来达到控制人口快速增长的目的。在这样的环境下,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将宣传教育的对象当作被管理者,宣传教育的内容以政策法规为主,因此宣传教育的形式比较单一,以集中式和突击性为主,宣传教育追求的效果在于通过大造声势、排除工作阻力。进入低生育水平之后,人口计生工作的主要任务已转向稳定低生育水平。这一时期的人口计生工作的明显特征就是在市场经济运行的机制下,依靠综合治理,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主要任务和工作总体要求的转变,客观上要求原有的宣传教育模式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再也不能将宣传对象看做是单纯的被管理者,而是应该是计划生育的接受服务者。宣传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以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科普知识为主,宣传教育的形式则强调多样性和灵活性,通过在服务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新时代精神的追求和生殖健康科普知识的需求,有效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增强自我控制生育能力,促进科学、文明、进步的生育观念的形成,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文化事业的长足发展,宣传教育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宣传手段越来越现代化,广播、电视、报考、计算机网络及多媒体技术越来越普,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和高端化。这些宣传环境的变化,给人口计生宣传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要扩大人口计生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增强其影响力,就必须顺应人们的需要,及时调整和善于把人口计生宣传工作融入到整个市场经济大潮流中去,在这个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大宣传平台中占领一席之地,把有利于人口计生的内容包容进去,借助其他部门的力量进行宣传,实现多赢效果。

二、创新人口计生宣传教育的基本思路

篇5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沃尔特・李普曼(1889 9.23―1974.12.14)是美国著名的专栏作家、政论家,也是新闻传播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学者之一。学术界一般认为,中国大陆对李普曼新闻思想的了解是从1982年施拉姆的推介之后才开始的。其实,这种看法并不准确。李普曼对中国新闻学术界产生影响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已经开始了,当时新闻学术界即对李普曼有关新闻理论多有称引,且称引范围也不以《公众舆论》(《Puplic Opinion》)为限(注:1989年出版的由林珊翻译的《Puplic Opinion》中文书名为《舆论学》)。笔者现对掌握的一些资料略作排比,以初步勾稽李普曼新闻思想在中国早期传播与影响的面貌。

《公众舆论》是李普曼的代表性新闻理论著作。该书第一次对公众舆论做了全景式的描述,对舆论研究中一系列难以回避的问题做了卓有成效的梳理。李普曼在书中提出的“拟态环境”与“刻板成见”的两个重要概念,比较早地论述了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巨大影响。1982年,美国传播学教授韦尔伯・施拉姆来华讲授新闻传播学时,曾把李普曼奉为美国新闻传播学的奠基人之一,并把《公众舆论》列为新闻传播学的奠基作品,当年罗纳德・斯蒂尔的《李普曼传》即由于滨等人翻译在新华出版社出版。

中国新闻界对李普曼的最早接触和了解确实是从《公众舆论》开始的,但时间却可上溯到20世纪20年代。1929年,汪英宾《中国报业应有之觉悟》一文中,就称引了李普曼的《公众舆论》中“刻板成见”的相关观点。

汪英宾(1897~1971),别名省齐,安徽婺源(今属江西省)人。中国现代著名新闻理论家、新闻教育家。1920年9月起,在申报馆担任协理。曾由申报馆派往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进修,1924年5月在美国用英文出版《中国本土报纸的兴起》(The rise of the Native Press in China)论文,获硕士学位。1924年秋末冬初,与戈公振创办上海南方大学报学系与报学专修科,任系主任。1925~1929年间,还兼任光华大学、沪江大学商学院报学系教授。一度为上海联合广告公司董事。1932~1935年先后担任《时事新报》编辑主任、总经理。1947年重返新闻界,任上海《大公报》设计委员。1950年担任圣约翰大学新闻系教授。1952年9月至1959年7月复旦大学新闻系任教。著有《美国新闻事业》、《中国报业应有之觉悟》等。他的《中国本土报纸的兴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本记述“中国新闻史”的著作。

《中国报业应有之觉悟》据作者自述,其写作缘起是“环视报界之现状,有滋堪浩叹者,兹逐一讨论,期有一度之觉悟,得共谋改良之方法”、在该文的第二部分“当觉悟报业之各种问题”之“编辑问题”的“新闻采集”中,作者有如下引论:

我国报界对于采集新闻尚少根本之了解,故不惮麻烦,以采集新闻之根本意义,略加申述。在美人立浦门WalterLippmann著Puplic Opinion有曰,‘人类之脑筋,非似照片之收吸印象而已,其运用也往往创造,印象入脑中后复变淡之,或与他种印象相并,必经一番磨炼而后成各人之思想,盖一印象决不能久居浮面者,天生之诗情往往运用之使成个人之表现,’(譬如罗素本是人名,然用之既久,人皆以之为一种哲学。又如武力统一为一种主义,用之既久则人皆以之代吴佩孚。)又曰,‘公众时事可于演说或报章中表现之,惟表现之时事,宜抽象于初胚,凡事物之不能见者,必难引起知之之兴趣,且公众之事闻,个人所悟到者,往往微细而不能及大要。‘故公共新闻,将成一种干燥无人愿知之者,惟具美术家描写技能者,始能以常人所不能见者,做成活动印象,使常人皆能引以为有兴味。新闻界当觉悟采集新闻之真义,进而以抽象于初胚之功夫,言人之不能言,见人之不能见,而后事半功倍矣。

汪英宾所引述的话表达了这样的基本思想:媒体创造了我们头脑中的象征性的想象,这些想象有可能与我们经历的外在世界完全不同,大众媒体是现实世界的某个事件和我们头脑中对这个事件的想象之间的主要连接物。这是目前我们能够看到的国内对李普曼《公众舆论》有关理论观点的最早介绍。

1937年5月。北平燕京大学新闻学系举办第六届新闻学讨论会,围绕“今日中国报界的使命”论题,诸多报界名流到会演讲。燕京大学新闻学系主任梁士纯教授为此在《大公报》“新闻教育特刊”发表了“今日中国报界的使命”一文,该文开宗明义再次引用了李普曼的《公众舆论》一书:“列浦曼氏在他的名著《舆论》Puplic Opinion一书中,把正确的消息和公正舆论所包含的这种障碍,详加论列。属于内部的有个人的情绪和心理的形态蒙蔽着,使我们不容易领会一种真实情境。属于外界的,有言论的困难,交通的阻碍,当局的检查和统制,社会特殊势力的影响等等,都足以蒙蔽一般人的耳日,使他们不能得到真实的报告。至于所谓公正的舆论,更是一件难得的事,需要正确的消息来做基础。如果消息不正确,我们何由发挥公正的舆论呢?此外,一个人的意见往往被他所处的环境和他的利害所支配。因此种种原因公正的舆论真是一件不易得的东西。”

汪英宾与梁士纯当时都是新闻学系的教授,他们对《舆论学》一书的先后引用,从一个侧面说明李普曼该书的影响力和影响范围。只是由于后来中美文化学术交流较长时间内的中断,人们仿佛遗忘了中美新闻传播学术交流过程中曾经存在过的这一具有意义的历史片段。

刘豁轩1939年3月在燕京大学“杂行会”一次以《怎么样看报》中,在论证“战争爆发后,第一个受伤的是真实”这个观点时,引述了李普曼一段关于新闻真实性的论述:

力普曼(Walter Lippmann)默尔(ChstlesMerz)曾对近代史上,一件大事的各种报纸记录加以研究,这件事就是一九一七年三月至一九二年三月的俄国革命,他们在那篇研究报告的序论中说:‘大家都承认,没有真实的新闻,便不会有健全的舆论。但是在今日,对于一个争论的事件,是否能够得到正确的记录?对此,今日有一种很广泛而且日益增长的怀疑。在指摘当局腐政的时候,我们怀疑其中有不自觉的偏见。我们又怀疑某种新闻被染上了颜色,或者被搀入毒素,对于这样一个严重的问题,我们需要证据,以下我们所研究的便是证据之一。’著者自称他们的工作是‘新闻的试金石’。这篇文章在一九二年八月四日出版的《新共和》上占了四十二页的篇幅,这是对于现代战争时新闻可靠性的第一次不信任的有力表示。

这是指“《纽约世界报》社论版的李普曼和查尔斯・梅尔茨出版的一份专题报告,题为《对新闻的检验》(“A Testfor

the News”),作为1920年8月4日出版的《想共和》的附录,文中列举了美联社和《纽约时报》自1917年到1920年间对俄国事件报道的失实”一事。李普曼通过这个调查,以大量的第一手材料揭示了媒体报道受到意识形态影响而损害新闻真实性的这一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所谓完全客观中立的新闻报道几乎是不存在的,所有的新闻报道都会受到传播者主观倾向的左右与控制。李普曼的调查旨在抨击当时美国一些新闻媒体不尊重事实,往往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炮制新闻报道的不良行径。这一调查报告的结论因其材料翔实、论证充分、结论无可辩驳而备受人们称道,至今仍为人们常常提及和引用。

20世纪40年代,美国大众传媒的集中和垄断趋势日益加剧。出于对媒体所有者人数越来越少的担心,美国《时代》周刊创办人亨利・卢斯于1942年邀请芝加哥大学校长罗伯特・哈钦斯领导一群大学教授,以局外人和学者的身份探讨大众传播界越来越多的问题。这个后来以哈钦斯委员会闻名的研究班子,其成员包括传播学者拉斯韦尔等十多名一流学者。这个委员会先后九易其稿,于1947年发表了后来被称作为传媒的“社会责任理论”奠基的总报告《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在该报告中就新闻界的角色提出了一些至今越来越受到肯定的重要建议。《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出版以后,虽然当时在美国学术界并没有获得一致好评,甚至其所提出的建议也受到了为数不菲的媒体及新闻从业人员的抵制,但李普曼还是独具慧眼,在该书问世之时,就撰写了《评批评者》一文,对之进行评述。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中央日报》1947年5月17日《报学》第20期,《中央日报》编辑武月卿即将李普曼的《评批评者》翻译过来,反映速度之迅捷和学术眼光之敏锐都令人惊叹不已。

武月卿,1941年从中央政治学校大学部新闻系第10期毕业,后在《中央日报》工作,曾任《报学》双周刊的编辑,1949年赴台湾,任《中央日报・妇女与家庭》周刊主编,与林海音并称为50年代台湾文坛的“副刊双姝”,知名散文作家,著述颇丰。《中央日报》刊登《评批评者》时,文前有一“译者志”,对哈钦斯委员会作了简括介绍:“美国新闻自由调查委员会于一九四三年应报业巨子鲁斯之建议而组成,旋即开始工作,得到二百八十三人之证明,举行会议凡十七次,每次会议历时月二三日结果证明美国报业子偶目前虽无危机,然危机已潜在。该委员会已出版或即将出版之书籍达七种,并于三月廿六日发表长达二万五千字之总报告书:‘自由负责之报纸’,对报界提出建议十三条,此对付妨碍发表社会所需要新闻之自由,并作互相批评于砥砺,李普曼此文即就该报之建议,加以论评。”文章署名为“李普曼作,武月卿译”,对李普曼名字的翻译已经与现在通行的译名保持一致。李普曼这篇评述性的文章,确实提出了新闻领域中一系列发人深省的问题:

目前事实上并没有人经常郑重的批评报纸,一本有关于苏联的书籍,出版后立到就有人作出书评;但是有关于莫斯科会议的报道与评论,一般而论,都没有人加以批评,若果鲁斯不承认仅有这种有来无往的批评存在的不合理――无人批评的报纸却批评其他组织与活动,那他决不会维持调查工作的经济费用:这种情形对报纸并无好处,更不保险。报纸能得到经常的批评,报纸自由才有基本的安全保障,报纸本身所主张的原则的利益均将因而失却。

因此,问题在监督监督者为谁,考查考查者为谁?巡查警察者为谁的问题。笔者猜想,委员会对于这一层也并不清楚,据称:“吾人建议报界人士作积极的互相批评。”在这一方面,他们需要新闻从业人员的劝告,然而他们错过了,他们并不讨论公众问题的辩论,因为这一方面也是够了,他们所讨论的是报人批评的问题。

我们大家都会受益惑,有时不免有纵容的事,但是一般而论,时常保持缄默,自然有充分的理由,律师,医生、演员、教授之所以鲜有公开声言律师辩护不行、医生诊断不内行、演员表演蹩脚,教授授课沉闷,就是这个原因。新闻从业人员和其他技术于职业一般无二,他们也有同业的关系:新闻从业人员不能闭门独处,他们彼此要见面,聚会,要共同工作,倘若彼此作剧烈的公开批评,结果势必不能相容。我可以说,我自己曾经作过这样的尝试,也曾使人对我自己作过尝试,我所得到的结论是所得不偿所失;因为有此而引起的不情远过于所得到的公益。

报纸相互间实无法作公开的批评,因此,公正的批评应发自胡琼士君一类的旁观者,因为要作公正的批评,有撇开私人关系的必要。世界报老编者柯白说过,剧评者不应该于演员交往,尤其是女演员,政治评论者如果于政治家常常见面,结果本身也成了政治家,金融评论者也一样成了金融家。

篇6

3.结合项目存在形态,创新工作方法。项目的分散化、小型化、流动化,决定了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由集中、统一、大型的活动形式向小型、灵活、多样的方式转变,从单向灌输向自我教育转变,从单纯说理向结合解决实际问题转变。提供项目自身的存在以及存在的环境是处于变化中的,人员也处于动态管理中,集中开会、听报告等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方法和形式,既不符合项目实际,也不能满足工作要求,更难以达到预期目的。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要实现以固定式的静态学习为载体到以变换中的动态活动为载体转变的创新,结合项目开展的各种生产经营工作,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增强项目创效能力的实践活动之中。

4.运用项目网络联系,创新工作途径。就是将信息网络技术应用于思想政治工作,最大限度地扩大思想政治工作的覆盖面,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当今社会,作为有效支撑企业存在的施工项目及其成员,网络影响已经渗透到两者的方方面面。提供网络具有开放性和民主性特点,利用这些特点,可使思想政治工作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做到全天候、全方位,由原来集中统一模式,变为分散多样化模式;由原来自上而下单向灌输的被动接受,变为双向或多向的直接交流;由原来单调的指示、命令、说教,变为平等交流。如利用网络能够广泛收集思想政治信息,开展时事政策宣传和科学理论灌输,能够较好地改变过去那种一方讲、一方听,领导为主体、职工为客体的传统方式。同时,可以将事关公司发展前途以及项目关心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在网络上向项目成员公开,使他们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权利得到真正落实,从而有效激发项目成员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篇7

一、电影产业的创意特性

电影产业是创意产业的重点和龙头,创意产业是高附加价值的产业,其核心就是价值的增值。凡是建立了文化产业的地方,必然有一根增加价值的协作链条,创意(一种文化价值)——>生产(加工、复制)——>销售——>延伸开发(文化价值再开发);其中,销售——把文化商品和文化服务转化成为收入和利润的关键一环。

电影制作的本身就是一种创意形态的展现,就是一种文化价值,如何将文化价值升级、延伸开发,就要依赖有效的营销手段。

金元浦提出的创意产业的基本经济特点中说:“创意产业的精神性、流动性、易逝性的性质决定了创意产业的根本:创意为王。”

所以,电影产业也要秉承“创意为王”的理念,将创意运用在每个环节,特别是在电影的营销过程。

二、电影营销中的创意思维运用

清华大学影视传播专业的尹鸿教授曾说道:“电影不仅是制作出来的,也是营销出来的,在某种意义上,营销甚至比制作还要重要,营销学所谓的AIDA理念,也成为电影营销的策略选择。“AlDA是四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A为Attentlon即引起注意;|为Interest即诱发兴趣D为Desire即刺激欲望最后一个字母A为ActIon即促成购买。在营销学上的含义是:一个成功的广告信息或销售人员必须把客户的注意力吸引或转移到所销售的产品上,使客户对其产品产生兴趣,并促成客户做出购买行动。电影营销的AIDA就是让消费者关注影片,并产生观看的兴趣,最后完成对影片和其衍生品的消费。

如此一来,如何吸引消费者目光、让其产生兴趣就成为电影营销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最需要运用创意思维,用创新方式方法来配合现代消费者求奇追新的心理。

营销的流程简单的说就是找到目标受众,在合适的时间、地点,用有效的激发方式达到消费者的购买目的。整个过程中每个节点都能运用创意的思维方式,来摆脱窠臼,出奇制胜。

1、寻找集中的目标受众

电影是大众传播媒介,每个人都是目标消费者,一般的宣传手段,如海报、宣传片等都是针对广泛的消费群体和潜在消费群体,如果对特定的消费群采用摆脱常规、另辟蹊径的方法来做宣传,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2006年,世界杯之际,电影《夜宴》和体育节目“豪门盛宴”合作,在节目播放时穿插电影片花,以“激情、欲望、背叛、复仇;豪门盛宴,我们的夜宴”为主题,实现了“1+1>2”的营销战略。世界杯是个全球节日,06年通过各种方式观看世界杯的中国观众累计过百亿。借着这个有着庞大观众群体的活动来做电影的宣传,效果可想而知。

体育节目是观看世界杯的特定观众群体的集中地,将这些观众开发出来作为影片消费的潜顾客,与世界杯共享客户的合作关系实现了共赢。

人们往往从电影观看角度来将消费者分类,如动画片的观众、文艺片的观众等,但是每个人都是电影的潜在消费者,在新的角度上寻找消费共性,进行市场区隔,是找到目标受众的创意思路。

创意思维方式:换角度看待消费者,从观看习惯的区分中跳脱出来,把握每个群体集中的机会,创造集中宣传的可能,运用创意让消费者的每个聚焦点都能成为影片的展示区。

2、选择恰当的宣传时机

营销过程除了要选对对象,还要选对时间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惯用的选择原则人尽皆知、几乎成为规则的时候,突破性的切八角度才是创意时代的必胜法宝。

档期是好莱坞的电影营销人员在长期的电影营销实践中从电影市场规律中发掘出的一个富含无限商机的词汇,档期营销是电影营销的常用而且行之有效方法,档期的安排一般选择商业活动活跃的节假日,而且为了避免观众分流,尽量避免与竞争对手安排同一档期。

但是让《三峡好人》跟《满城尽带黄金甲》(下称《黄金甲》)同一天上映是导演贾樟柯的刻意而为,也是得意之举。如此反其道而行得到的效果则是用网络浏览器搜索。黄金甲”就会出现“三峡好人”,使用google搜索能得到约有144.000项符合《黄金甲》和《三峡好人》的查询结果;媒体对此安排也大肆评论,“商业电影PK艺术电影”、“殉情之作”、“行为艺术”等等,将影片炒的火热。

《黄金甲》是2006年电影营销成功典范,《三峡好人》借势造势的办法也堪称一绝。时间的选择巧妙的与常规做法背道而驰,制造了新闻话题,借他人之势成就了自己。

创意思维方式创意的关键在于求“变”。不墨守陈规。一反避开人气影片的常规做法,反其道而行,利用媒体转入话题营销,达到AlDA之Attentlon的目的。

3、使用有效的刺激手段

伯德·施密特(BemdH.sehmm)在他所写的《体验式营销》(ExperientialMarketinq)一书中指出,体验式营销(ExperlentialMarketlng)就是站在消费者的感官(sense)、情感(Feel)、思考(Thlnk)、行动(Act)、关联(Relate)五个方面,重新定义、设计营销的思考方式.得知某年、某月、某一天的深夜12点,各家书店点着蜡烛、穿着黑斗篷、戴着小眼镜销售《哈里·波特》的时候,这种充满创意的体验性消费模式必然会得到消费者的关注、

美国电影《婚礼傲客》(《WEDDlNGCRASHERS》)推出时,在电影的网站上提供了很多婚礼剧照,并提供技术让人们可以将自己的照片贴上来,使自己能出现在《婚礼傲客》的婚礼中,得到的效果是人们主动设计的婚礼剧照超过300万个,而且人们纷纷将自己改造后的剧照发给朋友,等于是免费做了广告,这一创意至少波及了过千万人。

参与性活动一定要让消费者觉得有乐趣才能吸引其加入,站在消费者体验的角度宣传影片,让观众对影片产生兴趣和观看欲望。

篇8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阶段,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进行知识学习、思想交流、休闲娱乐的平台。而网络文化的出现,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新的课题。网络文化不仅对大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正面影响,也会对大学生产生消极、不健康的负面影响。

1、网络文化的基本特征

网络文化是建立在计算机基础上的一种新型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以及制度文化三个方面的内容。物质文化是指以计算机、网络等构成的网络环境。精神文化是指网络文化内容对大学生的影响。制度文化是指以网络有关的规章制度与组织方式等。三种是相互影响、相互转换以及相互制约的,反应了网络文化的特殊性。

1.1网络文化是一种数字文化

网络文化是一种新型文化,具有虚拟性。网络文化的主要特点主要表现在:(1)网络文化并是以书籍、报纸等有形形式存在的,而是以计算机网络无形存在的,必须要通过解码之后才能了解。(2)网络文化不是在人们生活中进行的,而是通过计算机网络的虚拟空间进行的。(3)网络文化不是反应人们现实生活的,而是对人类生活进行再现或仿真的。

1.2网络文化是一种互动文化

网络文化可以真实地反映现实社会,与过往的传播形式不同,网络文化信息具有双向传输的特点。在互联网的上,每个人都是文化的参与者,同时也是文化的制造者。作为一种互动文化,能有效激起大学生参与文化建设的兴趣。

1.3网络文化是一种开放文化

网络文化是一种开放性文化,人们只通过网络就可以享受文化多带来的乐趣。网络是信息传递的一种载体,其内容制约着网络用户的价值取向。

1.4网络文化是一种真实文化

网络文化虽然是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所体现出来的,但网络行为也具有隐匿性。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人们可以将自己最真实的人性展现出来,体现出人性的真善美。

2、网络文化语境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渠道

2.1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相结合

由于网络文化的超时空性使社会与个人的价值出现了一种新的交互关系。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个人的自由显得更为活跃与突出。个体自由与群体责任统一化,已经成为当今时代文化发展的具体要求,而人们更加关注的是精神与物质的结合。在当今社会中,人的精神贫穷更为突出,因此,人们迫切呼唤新文化的出现。面对这样的情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可以被个人价值观所限制,不能只满足自我的需求,而不引导别人需求,更不能只有片面的社会价值观。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说服力,完成时代所赋予的新任务,因此,就要求对新的价值观进行更新与落实。同时,还要适应网络的发展要求,对个人价值也加以关注,注重保护个人隐私。最后,还要避免网络缺陷对个人价值造成影响,强调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在网络文化中的意义,加强对网络文化的管理力度,使网络文化更加健康化。

2.2社会规范与自我教育能力的有机结合

在当今社会中,网络文化在人们生活中传播的氛围越来越广,通过网络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大学生了解社会上各种复杂现象,学会正确分析社会中的人和物,对网络中流通的信息要抱有一种批判的态度面对。根据网络文化的特征,要对当今大学生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培养:(1)学习能力,也就是要教会大学生懂得自主学习,让大学生以学习作为一种手段。并通过学习,了解周围的世界,并发辉自己的专业技能,从而立于不败之地。(2)自护能力,也就是学会大学生懂得对自身的身心健康进行有效保护,使大学生对自己的生活进行合理的规划,上网要适度,生活要有规律,提高精神状态。(3)自辨能力,也就是要教会大学生懂得对网络信息的辨析,在浏览网络信息的过程中,要懂得以正确的立场、观点去学习。(4)自制能力,也就是要教会大学生要懂得克制自己,懂得抗拒外来的诱惑。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道德与法律问题随之出现,而随着网络管理制定的出台,规范网络道德。但由于网络上的信息鱼龙混杂,再加上对大学生的上网行为难以监控。因此,要加大对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力度。

3、增加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内容3.1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认识水平

以网络道德认识为根本,明确大学生的网络文化道德。并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规范教育,将网络道德教育与计算机和网络基础知识进行有机结合,使大学生在浏览网络文化时规范思想道德。

3.2规范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行为

在网络中,要求大学生严格自律,履行自己在网络中的责任,并对自己在网络中所发表的言论负责。同时,大学生严格规范自己的网络道德意识,发挥网络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4、通过采取合理措施,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

要想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就必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才能实现。(1)对校园网络进行完善,建立道德规范的网站。(2)加强网络研究,科学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3)对网络规章制度进行完善,加强网络的管理力度。(4)加强领导的统一指挥力度。

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根据网络文化的特点,加大网络的管理力度,使网络文化更加规范化。同时要求学生要懂分析网络信息,学会自律,并规范自己的网络文化道德。通过对网络文化的规范,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篇9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德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实效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生命线,而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效果上。调查发现,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认可度普遍不高,学习效果不尽人意。造成这种状况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学生的心理因素影响最大,尤其是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1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学生心理问题与分析

1.1 厌学心理

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失去兴趣,不愿意接受教学的一种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学生对课程教学感到厌烦,总想逃避,即使人在课堂也无心听老师的讲解,或是在课堂上做其他事情。如问题调查中,有65.1%的学生认为“学习这些课程常常提不起精神”,60.4%的学生“觉得枯燥”,32.8%的学生“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50.1%的同学“课后学习的时间很少”。

造成大学生厌学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1)急功近利思想。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激烈的竞争现实,使90后的大学生养成了急于求成和独立自我的个性,更关注个人经济和名誉绩效,在意的是专业技能的提高和自我需要的满足,对思想境界、精神食粮、崇高理想的追求往往放在其次。(2)教学改革不得力。虽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一直在进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改革的进程较慢,力度还很不够,如仍存在内容陈旧过于理论化,方法呆板过于形式化,途径狭窄过于保守化,传统的教育观念、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仍处于主导地位,对不了学生的口味,吸引不了学生的注意力,更难以受到学生的爱戴。

1.2 逆反心理

这是学生不接受教师的观点和意见,漠视或是公然反对教师的言论和行为的心理表现。主要反映在学生对教学中正确的思想观点及教师所肯定赞美的事物,不仅不能理智冷静地去分析和接受,反而非常固执地加以否定和抵制。调查发现,有65.1%的学生不赞同“大学开设这些课程很有必要”,61.3%的学生不觉得“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感到受益匪浅”,48.2%的学生不认为“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联很有用处”,66.2%的学生承认“我不逃课、旷课但不一定在听课”。

造成大学生逆反心理的因素主要有:(1)教学内容与方式的固化。因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对现实社会问题的解读不够,又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少,缺乏有效的心理体验。(2)学生主体地位重视不够。由于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有些教师没有把握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和个性特点,仍然一厢情愿地坚持灌输,学生参与教学的兴致、表达观点的欲望很难得到满足,从而滋生对课程教学和教师的对立情绪。(3)社会消极因素的感染。市场经济改革所引起的负面效应,深刻地影响大学生的思维和行为,特别是社会中少数群体的个别现象,极易使大学生产生错误的认知和偏激的思想,以致对所学的理论产生质疑,对教师学科化教学产生逆反。

1.3 轻视心理

这是学生认为课程学习不重要或自以为能够把握而不认真对待的一种心理。往往表现为不重视的应付状况,如敷衍老师布置的作业、应付考试等。在调查中,有70.3%的学生认为课程学习不太重要,不会认真去学;52.8%的学生坚持课程学习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74.6%的学生只关注课程考试的内容。

大学生轻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原因有两点值得关注:(1)实用主义思想。就业制度的改革与就业市场的竞争,使部分学生陷入了读书就是为了就业的误区,用人单位重视什么就准备什么,放松了作为人才最本质的东西——德性的培养,所以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没用的课程或没必要开设的课程。(2)学科认识上的误区。时至今日,仍有不少大学生否认思想政治理论学科的独立性和重要性,习惯性地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当成是专业课以外的可有可无的说教,认为可以从生活中得以学习和锻炼,没必要作为课程设置,甚至有的学生把人生指导课看作是对他们的不信任和对其能力的否定。

1.4 依赖心理

主要是指有的大学生甘愿把自己置身于从属地位,听从或指望着教师安排的一种心理状态。表现为没有主动钻研和创造的精神,缺乏积极思考问题的习惯,总是期望老师分门别类地讲述,有时连总结和问题的答案也希望老师表达出来。调查中,有81.2%的学生认为思政课的学习就是认真听老师讲解;75.0%的学生觉得老师课讲得好思政课的学习就有意义。

产生大学生依赖心理的因素主要有:(1)应试教育的后遗症。以升学为目的的应试教育观念在一部分教师和学生中依然存在,教师以教材内容为主,学生以教师讲解为主,评价学生以考试成绩为主,以致一些大学生养成了“你讲我听,你说我做,你安排我服从”的学习方式。(2)传统教育理念的固着。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通常认为教育就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主要以教师的教为主,学生应听从于教师的教导,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这种教育理念在当前的一些教师和大学生的潜意识里仍然存在,以至于教学中教师经常将学生置于从属地位,一些大学生也习惯被安排和被支配。

2 学生心理问题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影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教学中存在的心理问题会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发挥产生极大的影响。

2.1 影响学生对课程教学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如果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兴趣,就会产生较高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就会显现。但因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中存在厌学等心理,注意力没用在教学上,对老师讲授的原理、观点产生不了感悟,学习成了一种形式,只是为了应付教师、应对考试。如果学生对课程教学不感兴趣,再丰富的教学内容、再新颖的教学方法也难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2 影响学生对课程价值的认同

尽管国家十分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各高校也确保了课程体系的实施,但仍有不少大学生不能充分认识到课程学习的意义,把课程学习当作是外在的政治任务,不能将其与个人的成长成才联系起来,以致对课程的学习存在着逆反、轻视等心理问题,根本听不进去老师苦口婆心的教导,也难以从学习中体会到课程的价值和益处,更不用说提升其素养,教学的实效性自然难以实现。

2.3 影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

由于学科的特殊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的接受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的掌握问题,关键是要产生思想上的熏陶和影响,除了教师的教学方法、手段、能力和人格魅力等因素的影响外,学生的学习心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厌学、轻视、逆反的心理,所以对教学内容缺乏专注力,或是一知半解,或不能融会贯通,没有在思想和情感上引起共鸣、产生感悟,也是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4 影响学生对课程学习的投入

“态度决定一切”,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态度是教学实效性发挥的前提。然而,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上存在的心理问题,使其不能深刻认识到课程学习的意义,学习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对知识的掌握也是为了考试,不能从内心深处接受和重视课程的学习,更没能在行为上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提升自己的思想和品德。没有了学生主动学习、刻苦钻研和努力创新的精神,即使国家发再多的文件、学校再开设多的课堂、教师再怎么努力,教学效果也是不会提高的。

基金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师生心理问题研究[2012Z026],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思想政治教育专项

参考文献

篇10

湖南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共享工程”)是根据文化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通知》精神,由湖南省文化厅、财政厅具体组织实施的一项新型文化创新工程。旨在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手段,将本地区的优秀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加工与整合,并通过网络传输到全省乃至全国各地,彻底消除各地区在获取文化信息上的不平等,实现湖南文化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共建共享,进而丰富城乡人民文化生活,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

1“共享工程”建设实施情况

湖南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于2002年正式启动,自启动以来,它依托湖南图书馆建成了现代化的共享工程湖南中心,搭建了以湖南中心为核心,市(州)、县图书馆为骨干的地区性中心服务网络,技术平台逐渐完善,基层点数量稳步扩展、服务不断提升。同时,各级图书馆加大了软、硬件的投人,纷纷建起了电子阅览室,开展形式多样的“共享工程”服务,象岳阳、株洲、湘潭等市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具有了50台以上电脑的规模,还有相当数量的县级图书馆也具有了20台电脑的规模,如炎陵、汝城、新宁、资兴等馆。目前,共享工程已建成全省文化系统内基层网点78个(文化系统内基层点建设情况见下表),和省委组织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项目的合作点达40000余个。

2“共享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共享工程”在文化系统内主要依托公共图书馆组织实施,这就使得各级公共图书馆面临着一个极好的发展机遇和巨大的挑战。从“共享工程”建设三年来的实践看,它极大地促进了全省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各公共图书馆都积极参与,特别是硬件设备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使“共享工程”表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不足之处,由于众多公共图书馆缺乏计算机网络环境,缺乏图书馆自动化系统,致使大部分图书馆的业务及服务工作只能停留在手工作业阶段。这样既不能适应文献信息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工作效率不高,图书馆员的业务水平上不去;又不能充分揭示本地区特色馆藏资源,达不到共知和共享。这些都严重制约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因此,“共享工程”建设中存在着以下问题:

2. 1基础设施不足

湖南各地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办馆条件有很大差异,一般说来,省级图书馆比地市级图书馆好,地市级图书馆比县级图书馆要好。据统计,全省14个地市共有县以上公共图书馆115所,其中省级馆2所,地(市)级馆11所,县级馆102所。全省尚有5个地市无市级馆,8个图书馆“有馆无舍”或是馆舍为危房,有部分县级公共图书馆经费捉襟见肘,文献人藏量逐年下降,服务工作日益萎缩。而图书馆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必须具备硬件(计算机等设备)、软件(操作系统及应用系统)及专业人员等诸多条件,这些无一不需要经费作支撑。据笔者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05年底,全省有45家公共图书馆开通了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ILAS ),这45个馆中有2个省级图书馆,11个地级图书馆(含2个地级少儿馆),犯个县级图书馆,开通了自动化管理系统的图书馆不到公共图书馆总数的一半。

2. 2技术力量薄弱

“共享工程”建设要求有计算机、网络方面的专业人员,这些都是各级图书馆相当欠缺的。笔者多年在省馆从事自动化工作,在工作中了解到,全省地县两级公共图书馆中能独立且熟练处理图书馆业务自动化及计算机相关问题的技术人员寥寥无几。有些县馆将计算机相关的维护全交给电脑公司处理,这样虽能解决部分问题,但更造成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依赖思想,连很简单的操作都不会了。有次笔者打电话询问某馆服务器的IP地址,得到的回复是要等电脑公司的人来看后才知道。

3“共享工程”建设的对策

“共享工程”是一项新型文化创新工程,不单是一项技术要求很高的工程,而且投入、宣传、协调等等各方面都要求到位,所以它的建设不可能一毗而就,要想持续、健康地建设和发展“共享工程”,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对策:

3. 1加大政府投人

俗话说: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没有了经费,再好的东西也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共享工程”建设更是如此。如何增加政府对“共享工程”建设的投人呢?笔者认为,首先,应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和财政的支持。如果能做到各级政府和财政将“共享工程”工作纳人重要工作日程,申请到“共享工程”建设的专项经费,那是最好不过了。其次,在工作中,主动接受各级政府的领导,同人大、政协、宣传、教育、科技、农业等各部门建立通畅、快速的服务网络,定期召开读者座谈会、信息会,采取为各单位办借书证、上门送书等活动,加强联络,形成一个各行各业都来关心、支持图书馆发展的良好氛围。这样有利于争取各方面的经费投人。第三,利用图书馆独有的优秀文化信息资源,为本地区其他企事业单位服好务,收取一定的费用以增加经费。总之,我们要千方百计,通过多种融资渠道筹措尽可能多的资金用于“共享工程”的建设中去。同时,我们的公共图书馆的领导干部也应经常一起交流经费争取、工程宣传、人才培训方面的经验。

3.2增强宣传力度

“共享工程”是一项依靠政府行为的公益事业,必须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与支持,才能使这一工程的实施与发展有可靠的保障,所以必须广泛宣传“共享工程”,让各级领导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各级公共图书馆可以在“共享工程”的平台上组织各类文化活动,如读书活动、电影观赏活动、知识竞赛活动等等,开展活动时最好能请到主管领导参加和讲话,或是干脆争取以政府的名义举办。这样,经过“共享工程”系统加工的优秀文化资源,通过畅通的网络通道提供给基层群众,将给予他们极大的感性认识。这些文化活动不但能开拓广大人民群众的视野、补充精神营养、丰富城乡人民群众文化生活,而且让“共享工程”更加深人民心、拓宽其受众面,还对促进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大有裨益,更重要的是,各级领导感受、了解了这项工程的积极意义,对争取经费也将有很大的帮助。

3.3重视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