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16 20:04:1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八年级信息技术,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一、题目选择上
我考虑到信息技术中考中,操作题45分,打字15分,总共占60%,这部分题目的分值重,但往往得不到学生们的足够重视。他们往往习惯也是喜欢拿着学案背理论,其实那部分的分数即使不背,40分得35分以上问题也不大。所以我决定从现在开始的每一次考试,都把操作和打字带上。按中考的题量、分数分配、难易程度,出好了题库。
二、考试组织上
年年的经验告诉我,得提前一周多开始考试,信息技术的考试都是利用上课时间随堂考试。学生们来了,有80人的,那当然正好,少的,好说。多的,还有87的,剩余的最后一组的先等一下吧,考完交卷的就接着考。考试过程当中严格监考,按中考标准来:不能看学案,不能请求支援,只要鼠标能动,不要跟老师提任何问题。教室里只听到了敲击键盘和滑动鼠标的声音。考试纪律难以想象的好。当然大多数班级是这样,个别除外。哈哈!
学困生的学习目的性不明确,上课小动作多,注意力不集中,对一定要求掌握的信息技术概念及操作要领不加强巩固,对信息技术开始有些兴趣,以后兴趣越来越淡。
二、教学目的:
根据学校工作计划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明确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要进一步落实具体措施,重视学困生的转化工作,面向全体学生,打好课堂教学主阵地,抓好中上生,促进学困生提高,使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逐步提高,为高中阶段信息技术取得好成绩打好基础。
(1)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
(2)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
(3)教育学生正确认识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4)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本学期重点、难点、章节:
(一)教学重点
(1)电子表格的熟练应用。
(2)了解和掌握面向对象程序的设计及运行
(3)熟悉计算机软硬件的参数及性能
(二)教学难点
(1)不同软件之间数据转换。
(2)算法的描述及理解
(3)能够根据需要对计算机的软硬进行合理的动态管理。
(三)章节设计
第一单元 算比分评高下
活动1 合唱评分巧计算活动2 团体奖项妙统计
活动3 常规检查易呈现
第二单元 程序编写初体验
活动1 体验抽奖小程序活动2 圆面积计算程序
活动3 出租车计费程序活动4 色彩变幻万花筒
第三单元 电脑系统勤维护
活动1 硬件奥秘深探究活动2 软件知识须掌握
活动3 家庭网络易组建活动4 系统安全与维护
第四单元 信息技术新应用
活动1 智能生活新奇多活动2 物联网络连万物
活动3 人工智能新生活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与措施:
第一,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这就要求我在平时的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将所有涉及的知识点吃透,并且多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教学方法与教学技能。
第二,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深浅适宜的教学内容,每个教学活动过程部分,通过不同的学习模式展开。
3月28日
上课时间
3月30日
星期三
第5节
班级
8.3
授课人
教学目标:
1、熟练使用椭圆工具,能够绘制正圆、椭圆,为图形修改颜色。
2、掌握形状补间动画的制作方法。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小组合作能力。
【重点】形状补间动画的制作方法
【难点】理解形状补间动画的原理及实际意义
学习过程
环节
学习内容及预见性问题
时间
学法指导
激情
导入
课前欣赏歌曲《水调歌头》
1’
欣赏歌曲
学习
目标
学习目标:
1、使用椭圆工具绘制正圆、椭圆,能够修改图形颜色。
2、能够制作形状补间动画。
1’
齐读
明确目标
问题
导学
任务一
制作月圆月缺逐帧动画
探究1:
从满月到月牙需要插入多少关键帧既工作量较少又过渡自然?月缺如何绘制?
绘制月圆——月缺的变化
1、需要关键帧为_______帧。
2、月圆月缺主要变化过程
【提示】利用椭圆工具绘制月亮
思考:如何绘制一个正圆?___________键
任务二
为你的月圆月动画添加缺形状补间动画
探究2:
添加形状补间之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发生的变化。测试影片,观察此时动画效果。
15’
4’
请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探究活动,在导学案中设计出月圆到月缺的几个关键变化过程,试着画出来。
自主完成
小组展示、汇报组间评价
小组探究
独立完成
组内互助
练习
巩固
拓展
提升
【练一练】
在后两个关键帧之间也进行同样的操作,为每两个关键帧之间添加形状补间动画。
探究3:
试着将中间的关键帧删除,只留下首尾的关键帧,测试影片,看你的动画有什么变化?
【提示】清除关键帧的方法
选中要删除的关键帧,右击,选择“清除关键帧”
拓展提升
为你的动画添加靓丽的背景
【提示】:
(1)【文件】菜单——【导入】——【导入到库】
(2)【窗口】菜单——【库】,调出库
(3)到库中找到你需要的背景图片,添加到舞台上,调整位置。
(4)背景图片要单独放在一个新的图层。
请新建背景图层于月亮图层的下方。
实例操作
师:那么,现在就请同学们跟我去认识一下什么是“形状补间动画”;
引入形状补间动画的概念:使一个对象逐渐变成另一个对象,实现两个对象间(颜色、位置、大小、形状的平滑过度。(2min
注意,对象必须是矢量图,要分离的,直到出现小白点。
同学们看看下面这几组对象那个才是正确的呢?
四、作品展示
学生进行展示作品。
师:同学们的自学能力非常强,恭喜大家顺利完成了任务二的挑战,其实,第二个任务不同于第一个任务的是对象,这个任务中需要将对象进行分离。也就是说,制作形状补间动画的对象必须是矢量图,(也是点击后出现白色小点,如果不是必须先进行分离,直到出现白色小点为止。
16’
小组展示
小组交流
分析原因
自由创作,为自己的作品添加背景。
展示最终成果
组间、组内评价
总结
提炼
自我
评价
知识总结:
1、在绘制正圆时,需要借助键盘上的______键。
2、形状补间动画:在_____个关键帧之间添加了形状补间就好比补充了若干个中间帧的效果,实现了图像由_______关键帧到_______关键帧的平稳变化,这种动画叫做形状补间动画。
3、添加形状补间动画的方法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结合你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并简要记录学习过程中的体会与收获
3’
回顾本节课重点知识,理清脉络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教育要实施创新教育理念,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同时又在潜移默化中获取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与其他学科相比,信息技术学科还在建设的初期。如何在信息技术课中把握创新教育理念,以学生为本进行创新实践,这是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所必须要研究的课题。由于学科的特殊性,没有现成的教学经验和方法。为此笔者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牢牢把握创新教育理念,尝试了以学生为本基于创新的教学实践。
一、把握创新教育理念
创新教学设计让学生体验学习乐趣把握创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设计,那就是打破常规思维定式的教学活动的设计。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该不是简单地呈现压制学生的探究方向和动力的任务。而是要采用创新的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设计。设计中要积极引导并展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在具有实际意义的任务驱动下进行学习,并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例如,在表格数据图形化教学中,教师打破常规的思维定式,抓住学生更为关注身边的人和事这一特点,巧妙地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高中分班你选哪科?为什么?)为背景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以班级中某位学生的高一年级以来的5次考试的成绩为依据,动手用Excel图表从多方面进行展示成绩数据,并通过分析找出数据中隐藏的关系,提出合理的选科建议。巧妙地以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真实地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课堂中教师不断地设置小问题,例如,成绩单中有着很多的数据,9门功课5次考试就有45个成绩,那我们进行判断的时候应该看哪个或哪些数据呢?学生思考片刻纷纷表示只要看平均分那一栏数据就可以了。教师逐渐地层层引导学生静心思考。锤炼学生的信息能力和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施创新教学设计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表现非常积极,很快就掌握了图表的制作方法,并能根据图表进行分析数据,最后做出科学的判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不断发现问题还会积极讨论并解决问题。这样丰富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经历。例如,学生在做6门学科成绩的折线图时,有些学生发现折线图中的线离得比较近,影响观察。就创新地将折线的起始刻度进行了重新设计,使图形更清晰、明了。可以说,在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中,只要我们教师能够把握教育理念,创新教学设计,敢于采用新思想、新方法,敢于打破过去的思维定式(不必担心教学任务的完成与否),敢于把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满足学生心理上的需求,从而激发学生挑战完成任务的浓厚兴趣,调动他们完成教学任务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他们情感、认知、思维、能力的发展,提升他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就能够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信息技术的无比乐趣。
二、把握创新教育理念
创新师生关系让学生获取成功愉悦把握教育理念,创新师生关系,必须得益于有创新型的教师,这样才能培养创新型的学生,才能获取创新型新课改的成功。信息技术课堂是学生学习实践的场所,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要把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教师要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教师一起探究真理。例如,《因特网信息查找》课堂中,一位学生发现计算机不能正常访问网络。当时,笔者已经发现是计算机的网线接口松了,但是并没有马上告诉他结果,而是提示他,计算机网络无法访问可能出现哪些原因?他通过思考,做出正确的判断,解决了问题,露出了得意的笑脸。只有这样引导学生自我解决问题,教师才算是把握了教育理念,创新了师生关系。教师不仅是学生指导者,更是学生的朋友。让学生有时间静心实践思考,让学生有空间发挥想象,并鼓励a学生敢于发问和争辩,甚至可对教师提出自己之见解。如,在《表格信息加工》课堂中,某个学生举手表示对教师之前得出的结论提出质疑,他明确表示一个Excel工作簿不可能只设255张工作表。笔者及时走到他的身旁,发现他已经插入256张工作表了。笔者及时表扬了他的求真的精神,结果后来他又产生了想一次性插多个工作表的念头,笔者引导他上网查资料把问题给解决了。教师能时时践行创新教育理念,刻刻关注创新师生关系,让学生积极主动探究、快乐自主学习。总之,创新师生关系,就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和时间,要鼓励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提升创新意识,学到知识与技能,获取学习信息技术成功后的愉悦。
三、把握创新教育理念
创新教学评价让学生提升信息技术把握创新教育理念,还要求我们积极进行创新教学评价,从而提升学生信息技术。要创新教学评价,必须设计好符合信息技术学科特点的过程性评价,这是创新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信息技术过程性评价,评什么是关键。首先必须针对不同教学内容设计成就性实践作业,接着要对每个实践内容设计评价量规,课后依据量规评价每个学生的作业,及时反馈评价结果并进行激励,让学生体验到了收获的乐趣,从而促进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行为以及自我探究能力。例如,在《信息及其特征》教学活动中,要求学生选择一种工具软件(如Word,PPT,网页或其他)以“信息及其特性”为主题,要求从几方面突出主题:个人简介,用自己的语言谈谈自己个人对信息概念的理解,请结合实际谈谈自己感受最深刻的某个信息特性,写写自己对信息技术课的希望。之后,用大小共14个项目的评价表(如图1所示)评价学生作业,每个项目的评价以笑脸的个数记录,最后把笑脸总数量化为分数,满分为5分。在课后与学生的闲聊中得知,学生表示看到教师对自己的肯定或建议,感觉信息课十分有趣。从学习状态和行为表现等各方面进行评价,通过这一个个“证据”(即评价记录材料的量化),让学生看到分数是自己一点一滴“挣”来的,是自己努力的成果,内心产生无比的兴趣,对接下来的学习会产生促进作用。到位,否则评价就失去意义。如发现态度不端正的学生,应及时给予如实有效的评价结果。例如,在“老师的话”这个栏目中给出了“老师很期待你的作业哦!”等这样的一些鼓励和鞭策性的评价话语。这样一来,他们就会在下一次的学习任务中及时完成了。对一些表现比较突出优秀的学生,要多一些肯定,多一些欣赏。例如,在“上榜”这个栏目中给予“上榜”肯定的标识。在创新教学评价时,要先入为主,让学生一接触到本节课时就知道本节课的特殊评价方式,这样让学生意识到要做的每一项评价都是有意义的,也都是理所当然的。让学生在教师的评价中体验“我想学”得到的乐趣。因此在创新教学评价活动中,一定要加强对有效评价的研究与运用,充分利用好评价这个教育工具,促进学生获得一种自我的满足与成功,获得对信息技术学习的爱好,从而不断提升信息技术水平。在信息技术课中把握创新教育理念,要创新教学设计,要创新师生关系,要创新教学评价,让学生感受学习信息技术的乐趣,达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当然,这其中的关键都体现了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能积极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能给学生“学”的权力,能给学生“想”的时间,能给学生“做”的过程,能传给学生创新的精神。让学生能以探索的形式“活化”主体的主动性,真正体会学习信息技术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切实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切品尝到学习信息技术学科成功的乐趣,真正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创新人才。
作者:陈惠菱 单位:福建省莆田市第八中学
参考文献
[1]张天宝.如何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2):198.
[2]田红彩,万文云.学生参与方式多样提高教学评价的有效性[J].神州:上旬刊,2013(9):139.
[3]郑红梅.小学生信息技术学习兴趣的培养[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41):126-126.
[4]武翠芳.完善信息课堂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09(4):70.
[5]杨晓兰.新课标下乌海十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现状与对策探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
[6]周怀盛.新课程背景下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再认识[J].甘肃科技纵横,2011(4):168-169.
[7]李先达.创设“任务驱动”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J].中小学电教:上,2005(8):36-37.
Abstract: In order to ensure that the trunk Tsui Reservoir Dam Project asphalt concrete core rockfill dam filling quality, pre-construction, we strongly weathered dam shell material in weathering dam shell material, the transition material and drainage including material Field Compaction Testverified dam the partitions and dam material the the gradation design is reasonable. At the same time, through the Field Compaction rolling equipment testing to determine if the dam filling matched RCC parameter.Keywords: Reservoir Dam Project; asphalt concrete core wall heap dam; damming material; Field Compaction Test
中图分类号:TV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工程概况
象鼻咀水库枢纽工程位于四川省威远县连界镇先锋村与反帝村的界河(宝溪河)上,威远钢铁厂五号桥下游3.24km,距威远县城约38km。
水库正常蓄水位:583.00m ,死水位:554.00m ,校核洪水位:583.70,设计洪水位:583.00m ,正常蓄水位库容:533万m³,死库容:40.5万m³, 有效库容:492.5万m³,总库容542.3万m³。
象鼻咀水库大坝枢纽主要由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放空洞、溢洪道等组成。其中,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坝顶高程584.30m,坝顶宽6.00m,最大坝高55.30m,坝顶轴线长123.30m,沥青混凝土心墙高程在554.50m以上厚度0.55m,以下厚度0.6m。上游边坡为1:1.7,预制混凝土块护坡自552m(低于死水位2m)起上延至坝顶;坝下游坝坡1:1.7,设二级马道,马道宽度均为3m,高程分别为564.30m、542.80m,下游坝坡采用C15混凝土框格草皮护坡。下游主堆石底部设有堆石排水带,排水带底高程530.7m,顶高程535.0m,排水带下接下游贴坡排水。
坝料的分区及技术要求
2.1坝体断面及填筑材料的设计分区见图1。
(图1:坝体断面及填筑材料分区图)
2.2主堆石料(坝壳料)技术参数
堆石料最大粒径800mm,干密度≥2.05t/m3。该区采用弱风化~新鲜砂岩,最大粒径控制为800mm,小于5mm含量5~20%,小于0.075mm含量不大于5%,渗透系数控制为大于1×10-3cm/s。
沥青混凝土心墙坝堆石料级配控制建议(表1)
2.3过渡料(心墙两侧)技术参数
最大粒径控制为80mm,小于5mm含量25~35%,小于0.075mm含量不大于5%,渗透系数5×10-2cm/s。
沥青混凝土心墙坝过渡料级配控制建议 (表2)
2.4沥青混凝土心墙
渗透系数:K≤1×10-8cm/s,水稳定系数≥0.9,设计密度γ≥2.40g/cm3,孔隙率≤3%(芯样),弯曲强度≥400kpa,凝聚力≥90kpa,内摩擦角≥29°。
2.5排水带
采用灰岩料,最大粒径控制为800mm,干密度≥2.1t/m3,小于5mm含量不大于5%,渗透系数K>1×10-1cm/s。
3 试验目的及方法
3.1试验目的
(1)核实坝体填筑材料的设计填筑标准的合理性;
(2)检验上坝材料颗粒级配并进行合理性评价;
(3)确定上坝材料施工的最佳碾压参数。
3.2试验标准及方法
试验采用标准或规范是:《土工试验规程》(SL237-1999);《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SL251-2000);《碾压式土石坝施工规范》(DL/T5129-2001)等。
密度检测均采用挖坑灌水法,含水率采用电烘箱烘干法,颗粒分析采用筛析法。
4 碾压试验场地布置与碾压机具
图2碾压试验场地某一拟定层铺筑碾压平面示意图
H1、H2、H3:为不同铺料厚度,分别为60、70、80cm。
N:振动碾压遍数,分别为8、10、12遍。
表3碾压机具主要参数
5 现场碾压试验过程
5.1碾压试验前的准备
选择不低于35×40m面积作为现场试验场地,场地应平坦,地基坚实。按《碾压式土石坝施工规范》要求进行场地平整、垫层基础压实等工作。经监理、质检人员对其平整度(±5cm)和密实度检查合格后按拟定的技术要求进行试验。试验时注意测量基础高程,铺料压实前、后的高程,以便填筑施工时估算压实沉降量。基础测量和质量检查合格后,按以下拟定的白条带和块段用白灰线撒出,便于铺筑碾压的指挥。
5.2铺料厚度、最大粒径控制、颗粒级配、碾压遍数和碾压方式的具体要求
(1)坝壳料:根据岩性岩质不同分为四个碾压条带。厚度分别为强风化料60cm,中风化料60cm,中风化料80cm(一个条带),中风化料75cm(校核条带)。控制最大粒径分别为40cm,53cm,50cm。每个条带拟定划分为6,8,10,12遍,四个振动碾压块段。每块段5×5m。
在实际检查过程中,发现存在机具的设计最低时速比一般碾压机具偏快,6遍压实明显欠佳,经会商研究调整为振动碾压试验遍数块段为8,10,12遍三个块段进行正式现场碾压试验。
(2)过渡料带:为结合沥青混凝土心墙施工,铺料厚度和沥青混凝土心墙相同,铺料厚度为30cm(需按不出现层面剪力破坏原则考虑),级配组合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每个条带划分为4,6,8,10遍,四个振动碾压块段。各粒径组级配掺合与含水量控制采用装卸机械反复拌合,检查合格后铺料。
(3)排水带料:施工用量较少,采用一个试验条带,初拟铺料厚度80cm进行,振动碾压遍数初拟为8,10,12遍三个块段。
(4)碾压方式:进退错距法,错距15~20cm;前进与后退速度均采用最低行进档。
5.3料场级配和含水率控制:根据最大控制粒径、级配连续的要求,以及小于5mm粒组含量要求,事前开展爆破试验、求出合理的爆破参数、并用破碎头进行二次改小以控制颗粒级配。含水率控制在料场进行,对爆破料进行事前洒水,检测合格后取样进行碾压试验。
5.4每一块段的试验检测项目内容
压实沉降量检测:每块段4个测点。块段面积5×5m,测点相应为2.5×2.5m方形的四个顶角,现场采用估计法定位。基础、碾前、碾后的相对高程施测精度:普通水准或五等水准。
含水率、干密度检测:选代表性部位,位置现场确定。
颗粒级配检查:各种筑坝材料选取代表性块段作碾前、碾后颗粒大小分析试验。
6 现场碾压试验成果
表4:现场碾压试验测量沉降量汇总表
注:试验场平均高程为±0。
表5:现场碾压含水率、密度试验成果
表6:坝壳料颗粒大小分析试验成果
表7过渡料颗粒大小分析试验成果
备注
表8排水带料颗粒大小分析试验成果
7 试验成果分析
(1)同一铺层厚度,若碾压遍数越多干密度越大。
(2)碾压遍数与沉降量成相关,碾压遍数增加,总沉降量增大,并具有随着碾压遍数的增加,而沉降量的增加值逐渐减小的特点。
(3)试验料的级配粒组基本位于设计包络线内,由于坝壳料是强风化和中风化的砂岩,压实后的级配曲线明显右移,各组粒径偏小,但级配仍然连续,压实效果较好,对筑坝材料整体性无大的改变和影响。
(4)坝壳料的填筑应在坝面适量加水,使岩块表面、软化,减少颗粒间相对位移的摩阻力有利于压实,同时在振动的作用下适量加水,对提高坝壳料的压实密度、减少坝体后期的沉降量是有利的。
8 结语
(1)设计确定的坝体分区及筑坝材料的设计级配都是合适的。坝壳料、过渡料、排水带料设计的压实干密度,通过选择合适的压实参数是可以有保证得到的。
(1)学生的基本信息分析。五、八年级学生,有四成学生在中等班额班级(30~39人)中学习;三成学生在大班额班级(40人及以上)中学习;二成多学生在小班额班级(29人及以下)中学习。五、八年级小班额班级,男生比例明显高于女生比例。五、八年级不同班额的班级,非独生子女比例随班额的增大而减小,小班额班级非独生子女的比例最高。五、八年级不同班额的班级,非北京户口比例随班额的增大而减小,小班额班级非北京户口的比例最高。综上所述,小班额班级男生、非独生子女、非北京户口的比例均较高。
(2)学生的家庭学习条件。关于学生及家长的教育期望:五、八年级大班额班级学生大学以上自我教育期望的比例最高,小班额班级学生大学以上自我教育期望比例最低;八年级大班额班级学生家长对孩子大学以上教育期望的比例最高,小班额班级学生家长对孩子大学以上教育期望的比例最低。关于学生的家庭学习条件:小班额班级、中等班额班级学生与大班额班级学生的家庭学习条件方面有差别,尤为表现特别是在信息技术方面。
(3)学生的家庭业余生活。五、八年级大班额班级学生参与家庭业余生活的比例较高;八年级大班额班级学生7小时以下睡眠时间比例较高;中等班额班级学生每天看2小时以上电视的比例最高。
2.建议
(1)关注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班额的分布比例,逐步减少大班额班级的数量与比例。我国多年来大班额和生师比研究的缺位和无知觉,说明我们的教育研究没有真正关注每一个学生。我国目前在班额与学生学习成就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几乎是空白,班额问题从来没有真正进入我国众多教育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的视野之中。似乎无论是应试教育还是现在的新课程改革,无论是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还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在中国,都不用考虑班额的大小。似乎在任何班级环境中,我们的各级教师都可以从教如流,我们的各年龄阶段学生都可以并应该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似乎班级人数的多少,在中国从来都不是需要考虑的可以影响教育质量的因素。[1]
调查表明,北京市五、八年级仍有三成多的大班额班级,只有二成多的小班额班级。主要缘由是: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北京市人口出生率的降低,中小学入学人数的自然减少,加之择校风愈演愈烈,使得基础教育内部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表现为生源、师资急剧地向城市学校、县镇学校、重点学校聚焦,呈现出“吃不了”的大班额局面。在许多大班额的班级中,老师在黑压压的教室中声嘶力竭,就像一个年轻力壮的车夫,拉着一辆严重超载的大车,奋力地向前,车头已经跑出去了,可车身还在原地没动。[2]大班额班级教学的困难可见一斑。北京市教委为了调整与控制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班额,早在2006年就出台了《北京市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北京市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对中小学每个班级的学生数量做了具体规定,小学和初中班额不得超过40人。
针对目前义务教育阶段班额的分布状况,我们需要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做好控制大班额的数量与比例的工作,将义务教育阶段的班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提高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2)关注与研究小班额班级多元化学生群体的学习需求。调查发现,在五、八年级小班额班级中男生比女生高近十个百分点,有四成学生为非独生子女,有三成学生为非北京市户口。可以判断出小班额班级学生为多元化学生群体,小班额班级已经成为容纳非北京籍学生的主力军。而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大,城市借读学生以及非独生子女的数量日益增长会成为北京市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反映出小班额是在择校基础上形成的,突出表现为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一般学校,在生源、师资方面又呈现出“吃不饱”的现象,形成了择校基础上的“小班额”。
为此,一方面,如何更好地探索适合多元化学生群体就读的小班额班级办学模式、管理形式、办学措施和教学策略,把小班额班级的学校办出特色、办出质量,让这些学生从生理、心理上接纳、适应乃至喜欢北京市的基础教育教学环境,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也是我们需要长期关注的难点问题。另一方面,教师在对这样一个多样化的小班额班级学生群体开展教育教学时,要研究不同群体的心理特征与发展需求,既要研究作为主流群体的北京市学生的特点、独生子女的特点,更要研究不占多数的非独生子女、流动人口子女的心理特征与发展需求等,采取多种多样、机智灵活的、因材施教的教学形式与内容,实现北京倡导的适应每个儿童的教育。让每个生活学习在首都的中小学生都能分享基础教育的优质。
(3)关注与研究小班额班级学生的家庭信息技术条件的不足。小班额班级学生,受制于家庭经济条件制约,在家庭计算机、上网条件方面亟待改善。在家庭拥有计算机方面,五、八年级小班额班级与大班额班级分别相差24,25.9个百分点;在家庭拥有上网条件方面,五、八年级小班额班级与大班额班级分别相差27.3,28.3个百分点。可见,小班额班级学生家庭信息技术条件相对较弱。
学校在面对这一群体开展教育时,要利用学校的信息技术条件的优势,千方百计创造条件提供学生运用计算机、利用网络学习的机会,以此弥补学生家庭信息技术条件的不足。
考试时间
2019年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于6月28日至7月2日举行。
体育考试安排在九年级下学期4月底前进行。
信息技术考试时间为7月1日至2日两天。
考试科目
八年级下学期考试科目为:生物学、地理、信息技术;
九年级下学期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思想品德、历史、物理、化学;
昆明市、曲靖市抽考科目为:数学、地理。
考试方式
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历史、地理、思想品德学科实行笔试、闭卷方式;
英语学科实行听力与笔试、闭卷相结合的方式;
将信息技术引进课堂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将抽象的东西形象化;有助于调动学生的感官,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有助于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助于丰富教师的课堂教学手段等。正因如此,各科教师更应为学科教学插上信息的翅膀,丰富课堂教学手段,利用新颖的内容刺激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本文将结合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实例,分析信息化时代下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以便让更多的英语教师认识到信息技术的优势,并积极地把这一技术运用到教学中,努力提升教学实效。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下学习英语效果会更加明显。在传统英语教学中,很多教师依靠教具、语言来创设教学情境,虽然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没有将学生内心的学习欲望充分调动起来。如果英语教师能利用信息技术(如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用新颖的图片、视频、歌曲等刺激学生的视听感官,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初中八年级英语下册“Good manners”这一单元时,作者利用多媒体创设了如下教学情境:首先,利用幻灯片呈现一系列图片,主要包括课堂上、图书馆中的一些不良的行为举止;其次,引导学生围绕图片内容进行探讨。如What are these pictures about? Can we talk in the class? Can we make faces in the class? What can we do in the library? What can’t we do in the library? 通过对以上问题进行探讨,让学生开始了解good manners的重要性,从而促使学生在公众场合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
二、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是师生在教学中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介或设备。在传统的初中英语课堂中,教师多用挂图、粉笔、黑板、教材等作为教学手段,课堂教学形式呆板僵化。长此以往,学生对英语课堂没有了期待,便逐渐丧失了学习英语的兴趣。而有了信息技术,可以有效丰富课堂的教学手段,让课堂教学焕然一新。
1.利用信息技术,增强课堂互动
有互动的课堂,才是有生气的课堂;有生气的课堂,才是新课改追求的课堂。在传统英语教学中,教师多利用问题与学生形成互动关系。那么,借助于信息技术,教师与学生之间会形成怎样的一种互动关系呢?英语课堂教学会不会因别样的互动而大有改观呢?答案是肯定的。信息技术具有很强的交互功能,因此,英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增强课堂互动。
例如,在学习初中八年级英语上册“Natural disasters”这一单元时,作者成功利用信息技术,增强了课堂中与学生的互动。首先,作者设计了一个brain storm活动,让学生快速说出所知道的natural disasters。作者把学生所说的所有的自然灾害名称收集到黑板上。然后,请一个学生到讲台前,询问他想了解哪一个自然灾害的信息,然后利用互联网的搜索功能,共同学习。
再如,一名同学想要了解地震的相关信息,于是作者引导学生搜索出“汶川地震”和“唐山地震”的相关视频和新闻报道,共同学习与地震有关的知识。而学生则切实体验到了人机互动的新鲜感、震撼感,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学习体验。
在以上案例中,英语教师转换教学思路,从教师教什么转变为学生想要学什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同时,也利用了信息技术,与学生形成新的互动关系。
2.利用信息技术,完善课堂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何种教学手段,对课堂教学效果有着莫大的影响。信息化时代下,英语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和表现形式,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增强课堂效果。
例如,在学习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Sunshine for all”这一单元时,作者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课堂教学。
首先,利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引发学生的同情心的同时增强其对词汇的理解。如出示一张盲人的图片,对照英文“a blind person―a person who can’t see”;出示一张穷人的图片,对照英文“a poor person―a person who has little money”;再以同样的形式出示“a disabled person, an elderly person, a homeless person, deaf people”。在选取图片时,应注意选择形象、效果突出,能引起学生共鸣的图片。学生在看到这些图片后,不仅了解了社会上弱势群体的存在,也学习了相对应的单词(加深了对poor, blind, disabled, elderly, homeless, deaf的理解和印象),更激发了学生的同情心。
其次,给予学生充分讨论的时间。作者确定了一个主题:How can we help these people? 学生围绕该主题,进行讨论,提出方案。有学生选择“homeless people”作为探讨主题,提出帮助方案,如We can give them food and clothes. We can write to the local government等。等学生提出观点后,作者利用多媒体大屏幕,呈现出一些帮助方案(节约板书时间),让学生对照自己提出的方案进行补充。
最后,作者再利用音频功能,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听对话,抓住对话中心,练习听力。
总之,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可以为教师节省很多板书的时间,也可以增强课文内容的表现力,有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三、利用信息技术,扩大教学容量
信息技术未运用到课堂教学之前,课堂教学的容量非常有限。光靠教师语言的表述,在特定的时间内,根本无法传递很多的有效信息。而在信息化背景下,英语教师可以利用PPT、投影仪、视频、网页等,整合教学内容,扩大课堂教学的容量。一方面,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可以为教师省下板书时间,为练习的讲解腾出更多时间;另一方面,二者的整合为学生传递了更多的学习信息,这对于学生视野的开阔是极有帮助的。
例如,在学习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Online tours”这一单元时,作者设计了一个Flash,让学生增加对Internet的理解。Flash中的内容主要是“the different usages of the computer”,从“chat with friends”到“play games”, 再到“send and receive emails”等,让学生体验Internet的神奇。此外,作者还专门制作了computer发展方面的PPT,并利用插入文本功能,呈现更多的知识。
所谓的信息技术,是指能传递各种信息的技术,它包含计算机软件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也逐渐提高,它广泛应用在各个方面,目前教学方面也大量引用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信息技术使数学教学的内容变得直观化、教育方法多样化、学习范围扩大化,引进信息技术的学习环境更加有利于学生探究式的学习。
一、多媒体技术让数形教学更直观
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几何图形、轴对称图形时感觉最困难的是让学生如何把数形的概念结合起来。通常教师可以用一些图形、图纸直观的把边、角、高度、中心等等指给学生看,然而数形教学中要涉及的图形太多,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去专门准备所有的图形,只能挑几个有代表性的图形讲讲;同时数形教学中要涉及的概念太多,教师要让学生把每一个概念都详细的弄清楚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引用多媒体技术后就能解决这些难题。比如教师在教学初中初学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章走进图形世界、第六章平面图形的认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轴对称图形、第三章中心对称图形时,可以引导学生去看多媒体。多媒体用生动的画面把每一个图形的特点用详细、直观的方法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听着优美的音乐,看着直观的动画,动画中的图形时而对折、时而旋转,它用多种多样的方法把图形的概念展现得淋漓尽致。学生非常喜欢这种会动的、又能让他们一看就明白的教学方式,他们被多媒体画面牢牢吸引住,因此对概念的记忆也非常深刻,以后再出现数形概念时,他们脑中自然会出现那些生动的画面形象而不会犯下概念的错误。多媒体技术把抽象的数形概念转化为直观的图形,这种化繁为简的方式让学生喜欢数学,这是他们愿意进行探究式学习的基础。
二、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展交互式学习
在教学概念性、逻辑性很强的教学内容中,教师通常感到很烦恼的是怎样用最适当的方法让学生了解这些内容。比如教学初中数学苏教版七年级第四章一元一次方程式、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勾股定律和平方根、八年级上册第五章一次函数等等内容时,它们的概念性太强,而初中学生的思维方式以感性思维为主,其理性思维的方法还没建立,让他们了解这些比较抽象、逻辑性又很强的内容他们很难理解。如果他们反复的学习还是难以理解,或者记错概念、或者应用错误时,学生心理上就会受到挫折而失去探究的兴趣。
专门为数学教学开发的软件能解决这类难题。比如在网络上有专门为初中学生学习方程式开发的软件,教师可以去挑选合适的课件引导学生学习。通常这些课件有非常生动的动画,在学生开始使用交互学习时,学生点击自己想要学习的范围,软件就从例题讲起,然后开始让学生做习题。当学生做得对时,它给出非常亲切的鼓励,学生做得不对的时候它会给出幽默的抱憾语句。学生在做完一组习题后,它会总结评估学生错误的基本范围,并帮助学生强化学习短板,直到学生完全理解方程的内容。在学生学习简单的题目后,它会提示学生要不要学习更复杂些的题目。.由于计算机软件生动性强、亲和力好、学习范围具有针对性、学习方式有可进阶性的特点,学生往往没有感觉到自己在学习,而是自己在通关一场很有趣的游戏,学生在憋足劲一次又一次通关的过程中已经掌握软件需要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计算机软件把枯燥的数学教学变成闯关游戏的形式让学生有极大的学习动力,它们让学生有极大的热情学习数学。
三、网络数学库提供海量的学习资料
学生在学习初中数学知识时,有时需要大量的做数学练习才能熟练的掌握解题技能。特别是在教学初中数学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一元一次方程式、七年级下册二元一次方程式、八年级上册第五章一次函数、八年级下册一元一次不等式、第八章分式等非常需要掌握解题技巧的内容时,学生更是需要大量的做练习题才能熟悉技巧。过去教师为了给学生找适合的数学题常常到处找教学参考资料、教学辅导书然后鼓励学生一起去买自己去做题。海量的数学资料书让教师很难挑选具有代表性的题性,学生也不乐意把钱花在大量的学习资料里。
网络数学库的建立改变了这些难题。目前一些专业的数学教学网站里存储有海量的数学试卷、代表数学题型等。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数学网站有专门针对分式内容的数学题库,学生自己选取需要学习的范围,挑选网站推荐的经典题型,学生学完之后可以自己对比答案,如果错误可以看解题的思路讲解,海量的学习资料给学生探究式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让学生只要想自主学习就能找到学习资料。
信息技术突破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给学生优良的学习环境、有趣的教学方法、直观的教学效果,它构成一个非常适合学生探究式学习的学习环境,通过信息技术学习数学,学生也不再觉得学习是件苦事儿。可是,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教学方式具有信息量大、教学方法良莠不齐、多媒体技术直观性太强让学生可能着迷于看动画而不注意学习知识的弱点,因此,学生在信息技术为载体的探究式学习的模式下有可能会迷失学习方向,教师要加强自己的引导作用。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学习适合自己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知识内容、挑选合适的课件等方式让学生能更好的探究式学习。教师必须意识到,信息技术为载体仅仅只是给学生更好的学习环境,要让学生更好的探究式学习需要教师合理的引导。
【参考文献】
[1]高建军.计算机与初中数学教学[J].科学之友.2010(10)
[2]陈银.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有效性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1(25)
[3]曾仁平.重视“学法”指导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06)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志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化作学习新知、探求未知、掌握技能的动力。如果没有兴趣,学习就会变成永无止境的黑夜,学生就如狱中的囚犯,终日饱受折磨。而有学习兴趣,学生就愿意学习,主动学习,教学效果就会事半功倍。在教学中我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素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一课时,我先利用多媒体播放“”和“飞夺泸定桥”等电视和电影资料,结果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对资料很感兴趣,大家都被的勇敢及顽强深深打动,议论纷纷,学习兴趣瞬间被激活了。紧接着我出示了这一课的学习目标:(1)记住红一方面军开始、召开、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三路主力胜利会师的时间。(2)简述的主要内容,理解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的原因,概述的艰苦历程。整堂课的气氛异常活跃。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现代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条件之一。多媒体手段在发挥学生主体性方面再次显示出了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在教学时采取各种措施,利用多媒体手段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主体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新航路的开辟》时,我首先用多媒体给学生呈现出一幅幅图片,同时也出示几个问题,然后及时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查找资料,寻找问题的答案。最后,在课堂上学生与教师进行交流。这样,在民主、平等、融洽的课堂氛围中,通过搜集资料、合作探究,学生不仅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还锻炼了创新思维,培养了分析、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中学生的思维方式由小学阶段的形象思维占优势逐渐过渡到以抽象思维为主。根据这一特征,我有意识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深入理解知识。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记住历史 珍惜和平》时,交流讨论:“怎样领悟生活的真善美和假丑恶”问题时,我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吟诗、绘画、朗诵等多种形式表现对真善美和假丑恶的领悟。然后,再引导学生在展示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践说出我们作为中学生应该怎么做。这样,课堂教学点燃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创造性的火花,课堂内容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课堂展示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学习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