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25 13:15:5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研究生工作思路,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1、新一代90后研究生群体的主要特征
研究生在经历了本科阶段的学习之后,已经基本适应了高校的生活模式。绝大多数研究生已经是成年人,具有较为独立的人格和世界观、价值观,为人处世的方式和做事风格也基本定型。[1.2]但是,随着出生和成长年代的向后推移,这一代研究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行事的风格等方面与传统的80后研究生有明显的不同。如果将研究生群体中的“90后”与80年代末期出生的“准90后”统称为90后研究生群体,可以发现,这一群体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1 思想活跃、个性张扬,对网络具有很强的依赖性。
对于80年代早期出生的人群而言,大多是在中学或大学才开始接触电脑,因此主要将电脑和网络视作工具。而90年代左右出生的青少年,由于其接触电子产品、电脑与网络的时间更早,在成长过程中习惯于从多元化的媒体获得大量信息。对这一代研究生群体而言,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已经成为其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由于信息获取渠道的多样化和信息量的海量化,使得这一代研究生群体的视野较为开阔,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同时由于网络发言的快捷性、平等性,他们往往具有积极、平等表达自己观点的意愿。
1.2 个人能力强,沟通能力和与人交往能力弱
90后研究生群体以独生子女为主,受到良好的教育训练,因此不仅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也具有较强的自信心。当明确布置任务时,他们能够按照要求较好地完成任务,表现出很强的解决问题能力。但是,由于这一代研究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加之习惯于将更多的时间用于网络,因此较少地与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调查发现,大部分研究生在日常生活中与宿舍的同学很少交流或不交流。当遇到问题或发生矛盾时往往不愿积极沟通解决。有的研究生在与导师产生正常的学术分歧时也采用类似的方式进行应对。这一特点需要研究生辅导员特别注意。
1.3 积极追求进步,功利思想较强
90后研究生群体在成长过程中恰逢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在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大潮中成长起来的这一代群体必然会受到潮流风气的影响。这一代研究生大多具有清晰的竞争的概念,能够很好地适应激烈的竞争环境,对自己未来的目标和规划具有较为清晰的定位,相互之间存在较强的竞争意识。但是,由于受到现今社会竞争中一些不好的风气的影响,他们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功利思想,在某些场合倾向于优先保证自身利益,而往往不考虑方式和后果,从而带来负面的结果。
2、当前研究生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
目前从总体上看,大多数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状况以及学习、科研状况是较为顺利的。但是在研究生管理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每年会都有一部分研究生由于学业困难、思想问题、心理疾病等原因无法顺利完成学业。这表明在研究生管理上仍然有着进一步改进的空间。在目前的研究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着两类问题:
2.1 命令式管理或包办式管理
在研究生管理过程中,有的辅导员和学生工作教师认为研究生仍然是本科生,因此将研究生群体当作本科生群体进行管理。“重管理、轻服务”的思想仍然存在。[5]例如有的辅导员在管理研究生时仍然采用命令式管理,指挥学生做这做那,结果往往引起研究生的反感。有的辅导员采用包办式管理,大事小事都要详细安排。实际上研究生已经是成年人,应当具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采用命令式管理或包办式管理既不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开展工作,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2.2 放任式管理
这个问题是前一个问题的另一个极端。有的辅导员和学生工作教师由于在工作中发现90后研究生自我意识较强,用传统的管理方法难以开展工作,从而误认为研究生已经成人,不需要进行思政教育和辅导,对学生的思想状况不关心、不过问。这也是管理思想落后所导致的错误方法。虽然研究生的思想已经较为成熟,其世界观、价值观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可塑性和可引导性。研究生在校期间是进一步成长和完善其世界观、价值观,进一步提升其人格素养的阶段,对其进一步加强教育引导是十分重要的。这就需要辅导员真正沉下心来,既要密切关注、积极引导,又要注重方式方法、抓大放小、不过分追求细节,才能全面良好地完成工作。
3、新时期研究生管理工作的理念与思路
随着研究生群体结构的改变,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对于90后研究生群体进行管理是不适合的。作为研究生管理人员,应当根据这一代研究生群体的特征,有针对性地改变传统的管理思路,建立一套符合时代要求的研究生管理的策略。在研究生管理工作中,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 建立平等互信关系,提倡引导式管理
90后研究生群体具有更强的自我意识,对传统的说教式教育方式具有明显的抵触心理,居高临下式的沟通或“命令式管理”往往引发学生的对立情绪。因此,研究生辅导员需要将自己定位在与研究生平等的地位,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进行沟通,通过坦诚赢得学生的信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顺利开展工作。研究生的辅导员既是研究生的管理者,同时也是服务者。师生关系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辅导员面对学生的态度。因此辅导员应当格外注重方式方法,尤其需要注重管理中人际关系、激励和授权艺术,摆脱“重管理、轻服务”的传统思想。[3]应当认识到研究生已经是成年人,对于非原则性事务应当以成年人协商沟通的方式解决。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应当注重引导式管理,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在不违反规章制度的情况下进行自我管理。
3.2 提高管理手段,充分利用网络优势
在研究生日常管理中,很多管理人员仍然采用“面对面谈话”为主的方式与学生交流。由于研究生人数的大幅增加,有的辅导员一人面对几百甚至上千名学生,精力有限,与学生的所有沟通都通过面对面进行也是不现实的。针对这一代研究生经常上网、在网络上往往愿意畅所欲言的特点,通过及时关注学生聚集的BBS、人人网等社交网站场所,辅导员可以及时了解学生近来的思想动态,比起传统的约谈、走访具有更高的效率。[4]另一方面,根据笔者在实际工作中的观察发现,90后研究生群体对于与老师进行面对面交流存在一定的戒备心理,往往不敢畅所欲言。因此,辅导员通过社交网络、QQ等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能够打消学生的顾虑,从而更好地融入学生群体、把握学生群体动态,进而实现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管理。
3.3 正确引导价值观,破除功利主义
人类文明的历史就是在不断进步的物质生活水平上建设不断进步的精神文明的历史。因此,追求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行为本身并没有错。但是,若受到市场经济大潮中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形成流于功利、实用的人生观、价值观,这对学生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是不利的。[5]例如,在传统的观念中,考试作弊的学生往往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但是近些年来在考试中作弊的研究生中,以成绩中上水平的学生为主,甚至不乏成绩优异的学生。过于功利的心理使得学生对制度的严肃性缺乏认识,往往为了利益忽略应当遵守的规范。因此,研究生辅导员不能放松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通过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塑造研究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强化他们的理想信念,重点发挥党员学生的示范带头作用。在研究生群体中牢固树立遵章守纪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规章、制度的严肃性,树立良好的行为规范和行事准则。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公平竞争,在遵循社会主义法规和遵循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下,合理合法地追求个人更高的需求。
3.4 多管齐下,建立有效的信息渠道
在研究生的学习生活中,90后研究生往往倾向于独自行动,较少与他人进行直接的沟通交流,在遇到问题时往往采用消极的“拖”的方式来回避。例如,当学生与导师产生矛盾时,往往通过故意不去实验室、不与导师见面等方式将问题搁置。由于“拖”的过程中学生往往没有明显的情绪波动和异常行为,因此辅导员很难注意到问题的存在。但是,当矛盾累积到了一定程度,在某个时间(比如学生论文即将答辩的时候)突然爆发,这时再要解决问题就会变得相当困难,后果比较严重。同时,在此期间的研究生心理压力往往较大,长期的不愉快心情积压在心里,很容易造成心理失衡和疾病,在心理健康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隐患。
针对90后研究生群体的这一特征,为了及时地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避免造成严重后果,辅导员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和细致的工作来加以预防,重点通过三条渠道来及时察觉问题:(1)与导师建立双向沟通渠道。由于研究生主要工作场所在实验室,与导师联系较为密切,导师若发现学生可能存在问题,可及时通知辅导员。辅导员及时与学生沟通并将了解到的情况反馈给导师,共同解决问题;(2)定期与学生干部进行交流,由学生干部及时反映班级中哪些同学可能存在的问题;(3)通过QQ、BBS、人人网等网络渠道关注学生动态,从学生在网络上的表现及时发现学生问题。通过以上三种方式,能够及时发现并尽早解决研究生群体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消除隐患。
4、总结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最高层次的教育。随着研究生群体的不断变化,研究生管理者的管理理念也应作出相应的改变。研究生辅导员应当做到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素质,改变管理理念,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优势加强思想教育,在研究生中建立有效的信息渠道,重点关注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以辅导员的实际行动推动研究生管理工作水平不断进步,为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下达2012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通知,教发[2012]5号;
[2]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0]11号;
2022年研究生考试报考人数达460万,较2021年增加80万,再创历史新高。研究生招生规模急剧扩大,研究生群体日益复杂,给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带来更大挑战[1]。高校研究生内外部环境不断变化,但当前研究生管理机制、研究生培养理念并不完全满足当前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的需求[2]。研究生教育质量包含招生选拔生源质量、过程培养质量、学位论文质量、科研成果质量以及研究生师资队伍建设质量。研究生教育管理贯穿于整个研究生教育过程始终,研究生教育工作队伍的建设质量对高质量的研究生教育培养意义重大,关系到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3]。
一、研究生教育工作队伍的现状
(一)学历普遍提升,专业化程度不足
相对于本科生培养,研究生培养着重强调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对于高层次人才管理,管理人员自身学历层次有着更高的要求,综合技能需要更加全面。近年来,研究生管理人员的学历基本由本科提高到硕士研究生水平,不少学校还要求青年博士兼职研究生辅导员,参与研究生教育管理。高学历的管理人员本身也经历过研究生教育,通常都相对年轻,与研究生年龄相仿,更能发现培养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对于研究生学习过程中的困惑,更有切身体会,能及时发现并给予对应帮助。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不仅需要专业技能知识,同时也需要兼备管理学、运筹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更需要多年工作经验的积累。目前研究生教育工作队伍仍面临学历不断提升,但专业化程度仍显不足的困境。研究生教育工作队伍拥有教育管理专业背景的人员相对较少。在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新阶段,对于工作队伍专业背景和知识能力有着更高要求,急需从原先的累积经理管理转变为专业科学的教育管理。
(二)专注于行政工作,忽视内在规律的把握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愈加深入人心。教育的目的在于立德树人,研究生教育工作队伍服务的对象主体就是研究生。许多研究生管理人员还停留在固定执行命令的传统思想,仅仅在思想上重视上级布置的任务,行动上机械地执行命令,从而忽视了对学生应有的服务工作,对学生缺乏细心、耐心、爱心。以每年的招生调剂工作为例,选择调剂的同学一般第一志愿都未成功,在咨询调剂信息时都抱着认真求学的心态。招生管理工作人员在接待咨询时,要从考生角度出发,设身处地为学生提供帮助,注意言谈举止,为咨询考生树立良好形象。研究生培养工作周期长、时间阶段性固定,重复性高,需要耗费大量精力应对处理。研究生教育工作人员扎根于具体管理工作,鲜于从中总结规律,忽视规律总结的重要性,不重视个人业务、服务水平的提升。随着研究生教育日新月异的变化,越来越多人专注于研究生教育本质规律的研究,通过学术研究进一步提高研究生教育管理质量。此外,由于忙于具体事务,研究生教育工作人员鲜少有时间参与一些管理工作的培训,缺乏先进经验的交流指导。
(三)工作队伍不断壮大,缺乏基本的人员稳定
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研究生教育工作队伍也在不断壮大。研究管理工作也从原先的研究生处独立管理转变为研究生院、二级学院协同管理。但是与规模不断扩大的研究生入学人数相比,研究生教育工作队伍总的容量还远远不足。同时,研究生教育工作队伍的发展还偏重于研究生导师师资建设,与研究生导师师资方面的投入相比,研究生管理人员的投入明显还有短缺。尽管研究生总的在校规模不如本科生,但两者培养方式有很大不同。研究生是根据导师要求在培养方案基础上制定培养计划,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培养计划。同一个导师的学生都有可能制定不同的培养计划,这给日常的教学管理也提出更高的要求。研究生教育中不少环节都是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才能完成,不少管理人员分饰多角、身兼多职,工作效率低下。青年博士、专任教师的兼职确实能够短时间缓解研究生教育工作人员短缺带来的困境,但相对于专业教师队伍,教育工作人员的晋升制度、奖励政策确实不够完善,兼职人员只是将岗位作为一个跳板,取得一个学生管理工作的经历。而专职研究生教育工作人员常常因为工作强度大、职业前景不明朗等原因,通过学历提升或者转岗等方式从事其他工作。种种原因造成研究生教育工作队伍人数在扩大,但人员不稳定的畸形局面,而一支优秀的工作队伍的核心前提就是队伍人员稳定。
(四)内容不断丰富,积极性不高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与日俱增,研究生教育工作人员已经从原先单纯处理师生与学校事务的角色进化为研究生、导师、院系、相关部门等多方面协调的角色。社会越来越重视高等教育,造成研究生教育工作队伍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研究生教育发展开始由规模化发展转变为内涵式发展,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研究生教育工作中不少环节在技术难度上并不困难,但是十分繁杂,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研究生培养周期长,从研究生招生入学到最后答辩毕业,每一个阶段都有特定任务需要完成,研究生教育工作人员长期重复进行艰苦且繁重的工作,容易产生懈怠情绪,工作积极性易受打击。另一方面,研究生教育工作人员职业发展前景相对专任教师来说,不够明朗,晋升通道相对狭小,薪资待遇也低于专任教师。
二、建设研究生教育工作队伍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对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认识不足,缺乏重视
长期以来,高校广泛存在重科研、教学,轻行政管理的现象。通常都认为行政管理岗位都是些技术性不高的工作,只需要被动接收上级通知,把任务布置下去,按时收集好材料就行。什么人都可以做,什么人都能做成。研究生教育工作队伍存在认同度低,难以吸引高层次、高素质人才的问题,直接影响团队建设。一些研究生教育工作人员在长时间的重复劳动后也丧失了锐气,把工作当成完成任务,只求不失误,不再追求工作质量。研究生管理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制约了研究生教育工作积极向上发展。其次,高校在政策、资金方面偏重于教学、科研团队建设,研究生教育工作团队建设明显处于落后地位。缺乏足够的重视以及相关政策、资金支持,注定难以真正提高研究生教育的工作水平及效率,不利于提升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二)管理制度建设不合理
目前高校的职称评审评价体系以教学科研成果为重。研究生教育工作人员由于长期从事琐碎的管理性事务,很少有时间进行科学研究,在职称评审方面天然落后。同时,由于缺乏明确的考核竞争机制,研究生教育工作人员的待遇一般也落后于专任教师。长此以往,易造成教育工作队伍产生消极不满情绪,工作激情消退,从而在工作岗位上消极怠工,敷衍工作。
三、研究生教育工作队伍的建设思路
(一)树立正确认识,提高服务意识
学校层面,高校要树立对研究生工作队伍建设的正确认识,研究生教育工作队伍质量直接关系到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一支纪律严明、工作规范、富有责任心的队伍,能够为研究生、导师、学校协调解决学习工作中遇到的若干问题,使研究生能够安心学习,导师能够专心指导,学校能够和谐运行、稳步发展,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优秀的组织文化建设能够帮助研究生教育工作人员树立正确的认识,能够在无形中起到指导和约束作用。学校要结合本校的文化精神核心,在岗前培训、工作进修培训、日常工作会议中强化组织文化认识,提高研究生教育工作人员的认同感及集体意识。基于研究生教育管理人员视角,研究生教育工作繁杂、耗时耗力,更需要工作人员具有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的精神。对于一些能解决的问题,要迅速帮助解决;对于需要花费精力进行解决的问题,能够主动承担,逐步帮助解决;对于一些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能够积极向上级进行反映,耐心做好解释安抚工作,寻找创造条件协调帮助解决。
(二)严把准入门槛,提升专业素质
高等教育的管理也是一种权力,要适当提高研究生教育工作人员的准入门槛,选拔政治立场坚定、道德思想崇高、有高度责任心、态度端正、具备一定管理知识和经验的人员扩充队伍。在工作人员选拔时明确提出要求,从年龄、专业、职称等方面制定相关要求,创造公平公正的工作环境,增强研究生教育工作队伍凝聚力,使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研究生教育工作队伍既需要经验丰富、有领导水平的老同志,也需要年轻有干劲,能够紧跟时事,与青年学生打成一片的青年教师。在队伍建设时,老同志给青年同志传授经验,青年同志给老同志普及新生事物,二者相辅相成,相互配合,共同进步。学校需持续优化研究生教育工作队伍的结构,增强工作的自豪感和责任感,以便更好地服务高等教育。
(三)鼓励研究学习,提倡开拓创新
研究生教育工作繁琐,非常耗费精力,所以更需要科学的理论及方法进行指导。在处理具体问题时,既要坚持原则,又要能够随机应变。学校应定期开展专题教育,邀请研究生教育方面的专家开设相关讲座活动,从多方面对教育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对一些规章制度进行专门解读,以便教育工作人员能够更好地为师生进行服务。目前,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不断增多,不同学校研究生教育工作都有各自的经验及优势,创建不同学校之间的交流通道,建立校际、院际交流合作关系,形成良好的互动交流氛围,及时分享优秀经验,对于提升研究生教育工作水平有着重要意义。研究生教育工作队伍工作范围广、事务性强、经验突出,需要以“一专多能”的模式培养。可通过选拔优秀人员攻读管理学、心理学等专业博士学位或报考相关行业资格证书提高研究生教育工作人员在工作领域的专业化水平。此外,学校可设置专门经费用于研究生教育工作方面课题的申报,通过课题申报的方式,鼓励老师们科学研究管理方面的问题,以实践提炼理论,用理论再指导实践,找到研究生教育工作的科学规律,更好地投入到研究生教育工作中。此外,信息化社会的快速发展,利用网络技术投入到研究生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已刻不容缓。研究生教育工作的信息化、网络化能够减轻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提高研究生教育的管理水平。
(四)完善规章制度,促进职业发展
随着招生规模扩大,研究生在校人数持续增加,更加需要完备的制度来管理。科学完善的研究生教育工作制度能够促进研究生教育工作稳步前进。各级主管部门应充分认识到研究生工作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把研究生教育工作队伍建设作为高校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顶层设计,首先要从制度上理顺教育工作过程中各组成条块的关系,在研究生教育工作队伍的组建、管理和发展方面要立足长远,保障研究生教育工作队伍健康稳定发展。坚决摒弃管理工作技术水平低下,人人都能胜任的落后思想。明确研究生教育工作各岗位职责,保障工作人员的权益,结合岗位责任制,建立合理的考核评价制度。研究生院、研工部、二级学院应相互配合协作,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在重视专任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积极打造优秀研究生教育工作队伍,保障工作人员的晋升通道,促进研究生教育工作人员的职业发展。在行政级别晋升方面可以制定相关优惠政策,给予相应的政策倾斜,根据工作年限和实际工作表现,确定相应的岗位级别,给予对应的岗位待遇。学校应建立人文关怀相关政策,在精神鼓励的同时能够给予优秀管理人员一定的物质奖励,表彰研究生教育工作人员在岗位上的突出贡献,对于个人成果给予充分尊重。通过良性竞争,激发一种你追我赶、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牵涉多部门,需要各部门之间的紧密配合协作,建立多部门合作交流机制,保持高频次的沟通交流,形成工作合力,保障工作制度的落地,为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成功保驾护航。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教育工作队伍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将担负起更加重要的使命。通过梳理研究生教育工作队伍的现状,剖析研究生教育工作队伍建设的影响因素,提出研究生教育工作队伍的建设思路,推动研究生教育的内涵式发展,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层次人才。
参考文献
[1]赵佳佳.管理队伍建设对研究生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8.
高等教育发展到大众化阶段,对高校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社会发展与变迁,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在校大学生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心理问题、网瘾等各种新困扰凸显。在坚持和发展传统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基础上,引进其他学科的理念和方法,是推动变革的重要途径。社会工作理念以助人自助为宗旨,以专业知识为基础,以人性关怀和实务技能为手段开展助人服务,形成了特殊的价值理念、实践经验和操作方法。学校社会工作作为社会工作的分支,将其理念与方法运用在高校中,必将有利于从功能、观念、技术和体制上推动高校学生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一、目前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的体系及特点
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作为高等学校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工作,形成了一套比较规范和固定的模式,第一种模式是以党委系统为主,行政为辅。学校党委领导作为主管,组织部、宣传部、学工部、各二级学院党总支和团委为二级管理部门,学生党支部、各二级院团总支、各班团支部为基层管理部门。这一模式,具体地由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宏观指导,学生处、学工部、武装部具体实施,通过院系学生工作组落实到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第二种模式是党政共同管理,党委领导,行政负责,院系结合,以院为主。第三种模式是学校宏观管理,学工部总负责,各系部主管。这三种工作模式,在推进高校学生工作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目前,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郾重视“服务意识”,淡化“管理理念”。
由于历史和文化的原因,我国高校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重视“管理理念”。学校管理部门过于看重管理部门的权威、学生的服从等,忽视被管理者(学生)的平等性、主体性和能动性,对大学生的独立人格和主体意识缺乏应有的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特殊性、自主性往往得不到重视或被否定。随着高校教育的不断改革,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人格独立越来越受到重视。当前,管理逐渐与服务相结合,“服务意识”凸显。
2?郾强调“以人为本”,改善“事本主义”。
我国高校学生工作正在逐步改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事本主义”,对学生的帮助不仅仅停留在表面、就事论事的层面,而是考虑到了学生作为“社会人”的属性。高校学生工作开始拓宽视野,积极学习并运用先进的理论与实践经验,“以人为本”开始逐渐深入人心。“以人为本”中的人不仅指学生,而且包括老师及在校工作的所有管理者和后勤人员,强调全员育人模式的构建和学校整体素质的提高。
3?郾逐渐改变学生工作的“简单应急式处理”。
高校学生工作机构在实际中,由于各部门承担不同的职责及功能的细分,使得处理学生问题的任务最终还是落到与学生直接打交道的基层院系身上,而基层院系又由于对学生问题协调的局限性,以及自身工作的繁琐,出现问题往往就是“就事论事式”或”简单应急式”地处理。这种做法导致对学生问题的管理和处理只能浮于表面,无法将其作为日常工作去研究、管理和预防,导致学生的问题得不到专业的解决,也缺少专业化的技术支持。随着提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家化的呼声越来越高,大批拥有专业知识背景的人投入一线,深入研究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提出对策。
我国当前的学生工作方法和工作体系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成熟性,但是,随着社会的转型,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现行学生工作从观念、功能和技术上都呈现出被动或“救火式”的不足,高校学生工作正面临着新的挑战。为了使学生工作进一步专业化,我们引进学校社会工作理论,是适应时展、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可取途径。
二、学校社会工作相关理论概述
1?郾关于学校社会工作。
学校社会工作是一个外来语,是由英文“school social work”翻译而来,泛指教育体系之内的社会工作实务。
对于学校社会工作的定义,美国社会工作协会(NASW)出版的《社会工作百科全书》认为:“学校社会工作是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与方法以实现学校的主要目的。学校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提供教与学的场所,使学生能为现在所居住的世界与未来面对的世界准备他们自己。”经过历史的发展,社会工作已经开始成为能够解决诸多社会问题的一种专业、一种艺术、一种科学,在社会各领域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郾学校社会工作的工作理念。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社会工作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专业理念,即以人为本、助人自助。这一理念基于对人的尊重,相信每一个人都具有独特的个性,都具有自我改变、自我成长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引申出社会工作的三个基本理念。一是助人自助。社会工作者的任务是帮助人们挖掘自身潜能,使人的潜能最大限度的释放出来。二是强调人格平等。虽然人的社会地位不同,但人人是平等的,尤其是帮助者和帮助对象之间人格地位是一样的。三是主体自决。社会工作者为帮助对象提供建议而非忠告,对于是否接受帮助,接受何种帮助,由帮助对象自己决定。社会工作的核心理念是服务,其基本任务是对有需求者、有困难者提供有效服务,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3?郾学校社会工作的工作模式。
经过长期探讨,实践者们对社会工作的理念的操作模式形成了富有成果的经验,分别有传统临床模式、学校变革模式、社区学校模式和社会互动模式等。当前,在我国高校学生社会工作中有以下四种具体工作模式:一是治疗性工作模式。它采用个案工作方法为“问题学生”提供咨询和服务。这种模式重在治疗和纠正其心理与行为偏差。二是适应性工作模式。它采用一对一辅导、小组工作等,重点培养学生生活和学习适应能力。三是发展性工作模式。主要采用小组工作方式,帮助大学生认清自身,确立自己的发展目标,规划大学生涯,以及职业生涯。四是协调性工作模式。将学校视为一个社区,整合学校管理的各种资源,协调解决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三、在高校运用学校社会工作理念的意义
1?郾学校社会工作是对现行学生工作模式的有益补充。
当前,我国高校的学生工作模式以思想政治工作为主,有意识地增加意识形态影响,注重对社会责任感和集体意识的养成教育。然而这种教育对大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关注不够,特别是在解决大学生个案和特殊问题方面并不理想。应注意到,以这种教育模式来实现教育初衷的现行学生工作思路,对大学生的自主性和接纳性考虑不够。因此,很难为学生提供进行自组织调试的宽松、愉悦的成长氛围。而善于进行系统思考的学校社会工作,除了能够帮助学生获得知识、能力和价值观,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之外,还能有效地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方资源,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自组织协调力。
2?郾解决传统学生工作面临的困境。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深受来自社会各方面和各种观念的影响和干扰。此外,心理问题、网瘾问题、就业焦虑问题等也纷至沓来。必须承认的是,这些问题已经开始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显性或者隐性的威胁。传统的学生工作将面临新的困境,仅靠传统的学生工作与单一心理辅导是难以满足需求的。此时,可以运用专业的社会工作原则和方法,深入研究各类问题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方案,解决问题。
3?郾合理配置各种教育资源,共同建设和谐校园。
学校教育承载的任务太多,已超出其自身的能力范围。学校教育改革中的一些问题单靠其自身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而是需要社会、社区、家长等多方共同协作,综合解决。学校社会工作者的介入,可以有效地加强家长、学校和社会的联系与沟通,构建良性互动的育人平台,构筑和谐的“教”、“学”、“成长”环境。因此,在高校原有的工作基础上导入学校社会工作理念,有效整合资源,对于从整体上构建高校育人平台大有益处,可在极大程度上保证大学生获得良好的育人环境。
总之,学校社会工作就是将社会工作的专业技巧应用于学校管理,目的在于积极调动社会资源,学校、家庭和社会协作共管,建立监护网络,帮助学生解决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社会适应、心理等问题,使他们能更好地适应环境,以获得适应今日与未来的生活能力的一种专业服务活动。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学校教育需要学校社会工作的介入,它对构建和谐校园具有深远的应用前景。
我们应以学校社会工作作为枢纽,联结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构建大学生发展的共同体,专业性地有效分担学校教育的任务,形成全社会教育合力共同促进高校大学生健康成长。在发达国家,学校社会工作者常常与学校心理辅导人员、咨询人员共同为学生提供服务,使学生教育工作延伸到家庭,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来补充学校教育的不足,这是值得借鉴的经验。为此,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应扩大视野,让学校社会工作成为学校辅导体系中的一个环节,由辅导员、高校教师、心理咨询师和学校社会工作者协调各自工作职责,构建一个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共同体,形成多渠道、多方位地解决大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促进其健康成长,造福于社会。
参考文献:
[1]张攀攀,朱蕾.社会工作理论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应用[J].青年科学,2009,(9).
[2]易钢.学校社会工作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J].改革与战略,2007,(9).
目前,湟源县林业有害生物的种类逐年增多,现有多种主要病虫鼠害种类,病害主要是:杨树烂皮病、杨树煤污病、青杨叶锈病;虫害主要有:杨白蚧、蚜虫、大青叶蝉、灰拟花尺蛾、桦树卷叶蛾、杨柳小卷蛾、柳沫蝉、锈斑楔天牛、杨干透翅蛾、杨木蠹蛾、沙棘木蠹蛾;鼠害主要有:达吾尔鼠兔、高原鼢鼠。年湟源县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危害的面积为.万hm,其中鼠害发生面积为 .hm,病害发生面积.hm,虫害发生面积.hm。危害最为严重的是鼠害和锈斑楔天牛,其中达吾尔鼠兔发生面积 .hm(中度发生面积 .hm,重度发生面积hm),高原鼢鼠发生面积 hm(轻度 .hm,中度 .hm,重度 .hm),锈斑楔天牛发生面积.hm(轻度hm,中度hm,重度.hm)。
湟源县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现状
.森防基础设施建设
湟源县现有森防站个,共有职工个,其中高级工程师名,助理工程师以上人员名。年以来,按照国家林业局制定的标准站和国家级中心测报点的建设方案与标准,已完成了标准站和国家级中心测报点的建设。近几年,国家又在防控体系和检疫的基础设施上加大了投资力度,大大改善了湟源县森防的基础设施,提高了湟源县森防的防控能力和检疫水平,基本实现了信息处理自动化。
.植物检疫
林业植物检疫工作是控制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人为传播蔓延的预防性措施,对促进林业建设又好又快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做好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源头,检疫工作是林业检疫工作的关键。随着我国林业和生态建设的不断推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林业植物及其产品的国内调运量逐年提高,因源头检疫把关不严造成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随调运的林业植物及其产品传播扩散的现象时有发生,对林业和生态建设构成极大威胁。严格执行《植物检疫条例》,防范林业有害生物入侵。执行产地检疫的申报制,结合“两证一签重点加强对种苗的产地检疫力度”,开展了集体、个体苗木的产地检疫工作,年均检疫个类出圃苗木余万株,检疫林木种子t以上,产地检疫率达到了%以上。同时,抓好各种林木、花卉、木材的检疫复检,防止林木检疫对象和危险性病虫害随植物产品调入调出,及时消除灾害隐患,从而保障湟源县林业生产和绿化建设的安全。
.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情况
湟源县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工作认真贯彻《预测预报管理办法》《国家级中心测报点管理办法》。全县测报网络体系逐渐完善。目前全县中心测报点设立监测点个,一般测报点个,监测布局合理、均匀分布,监测覆盖率达%以上。测报水平和预警能力逐年提高,全县每年《湟源县林业有害生物信息》多期,份左右,有效地指导了全县林业有害工作的开展。准确测报率每年达%以上,信息数据实现网络化传输。由于基础设施加强,湟源县各类数据、信息都实现了信息数据网络化传输,及时反映了湟源县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实现了森防信息共享,为社会公众提供全面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信息服务。测报新技术得到了全面应用,如性信息素、诱虫灯等,为监测工作提供了科学数据。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积极开展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实行林木病虫鼠害防治工作责任目标制,逐级分解落实到各乡、各单位。明确防治区域、目标、任务,并对防治过程进行跟踪督导和检查。坚持综合防治和工程治理的理念,开展杨树工程治理,使杨树天牛的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大幅度降低。同时,积极推广无公害防治措施,通过人工、物理营林措施,每年防治林业有害生物.万hm,无公害防治率达到了%以上,成灾率控制在%以内,实现了可持续控灾。
.科学技术研究
为了解决生产实践中出现的疑难问题,湟源县先后开展了“湟源县林业有害生物的普查”;“锈斑楔天牛的防治技术研究”全面提高湟源县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科技含量和防治效果。另外,湟源县采取多种培训方式,对从事林木防治工作的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加强了森防的队伍建设,提高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整体水平。
存在的问题
一是森防体系建设仍与保护林业生态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森防机构建设不健全,还没有形成森防网络体系,森防机构建设与森防工作往往脱节。二是基层人员少而
且不稳定,防治手段落后,特别是乡村无防治技术人员和森防器械。三是防治资金严重短缺,整体抗灾减灾能力低下,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缺乏必要的测报、防治仪器设备等,无公害防治、抚育防治技术推广跟不上。
防治思路
.完善森防机构,加强森防基础设施建设
理顺森防机构,提高森防部门执法地位,建立各基层防治机构,在各乡建立乡级森防站,负责本辖区林业有害生物的检疫执法、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以形成县、乡、村防治队(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伍和防治体系,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提供保障。各乡镇政府应设立森防专项经费用于有害生物的防治和管理工作,加强森防基础设施建设,购置防治、测报仪器设备,森防资金集中使用,重点投放。做到专款专用,严禁挪用、挤占和截留。
>> 对研究生党支部设置方式的思考 研究生基层临时党支部设置探索 高校研究生党支部设置模式探析 党支部的设置 高校研究生党支部建设工作探析 研究生党支部设置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设置“党员导师科研团队研究生党支部”的调研与探索 试论加强高校研究生党支部的建设 论高校研究生党支部的作用发挥 基于科技创新视域下的研究生基层党支部工作研究 基于因素计点法的高校研究生党支部影响力因素分析 理工科高校研究生党支部设置创新研究 研究生党支部纵向设置模式创新性研究 理工科校研究生党支部纵向设置模式研究 加强校外研究生党支部建设 研究生党支部建设新方法探析 高校研究生党支部建制模式新探 创新研究生党支部工作思路及工作途径研究 改进党支部建构,提升研究生党建工作水平 新时期高校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的重点、难点和对策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1996-03-18.
[3]万军民.新时期高校研究生党支部设置模式探讨及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08,17(3).
[4]张颖.学科梯队党支部设置模式的实践与思考[C].北京科技大学学研工部长论坛发言,2010.
[5]武立勋,王文文.创新支部设置模式,建设研究生纵向党支部[D].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德育委员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10.
教育部将于3月31日—4月1日召开2011年全国研究生录取工作会议,届时将公布全国复试分数线并研究讨论研究生招生工作思路和工作安排,之后我校将按照会议精神,制定各学院复试分数线,开展2011年硕士研究生的复试与录取工作,各学院将于4月初在网站公布复试分数线并发出复试通知,请相关考生近期密切注意我校网上研究生复试信息(不再有其他形式通知),望考生准时参加复试。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9-221-02
随着高校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入,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的全面展开,新时期研究生所面临的经济生活状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的概念也赋予了新的含义。如何帮助这些研究生摆脱经济困扰,度过窘境难关,顺利完成学业,成为高校所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做好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帮扶育人工作更具有现实意义。
一、新时期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的重新定位与现状
在全面实行收费制度之前,除了一小部分计划外自筹经费的研究生之外,其余的大部分研究生不涉及学费的问题,在学校对于他们最大的经济支出就是住宿费和日常生活费,住宿费的标准每年一般也就在千元左右,日常生活费的来源主要靠每月的国家普通奖学金和家庭少量的经济补贴。对于这样的经济支出绝大多数研究生还是可以承受的,这些研究生再通过“三助”等工作来缓解平常的较大支出,如添置学习工具、会友恋爱旅游等。只有极少数的研究生(一般是个别自筹经费的研究生)通过银行贷款来解决数额较大的住宿费支出,他们也就被学校定位为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
随着研究生学费收费制度的全面展开,研究生的经济支出陡然增加,由原来的千元左右陡增到万元左右,对于没有进入社会工作没有薪酬的研究生来讲,确实是一笔巨大的开销。尤其是经过4~5年的大学本科阶段,一般研究生的家庭经济收入对教育的投入已经接近极限,突如其来的巨额支出给研究生带来很大的难题,从而一些研究生就走进了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的行列,成为新时期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
这些研究生大多通过贷款、借款等渠道克服遇到的困难。以东北林业大学为例,2014年是教育改革收费的第一年,研究生贷款数量出现了井喷式的增长,在此之前,研究生三个年级一共有贷款人数才5人。而在2014年一下就达到了143人,其中生源地贷款88人,校园地贷款55人。由于教育收费的连续性,预计未来几年,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的数量还会不断增加,高校要重新审视和面对新的工作任务,及时调整工作思路。
二、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致困”因素与学业影响
诚然,导致研究生“致困”的原因是包括学费支出在内的多种因素的集合,研究生承受着这种经济压力对顺利完成学业也带来诸多影响。
1.“致困”因素。(1)学费与住宿费:每年两项资金总和平均基本达到万元,它是研究生“致困”的最主要因素,也是给研究生带来经济压力的最直接困难。(2)日常基本生活费:包括基本伙食费、购置学习工具、衣着、交通、通讯等其他必须支出,这些费用维系着研究生正常生活、学习、工作活动,是无法克服的必需开销。因每名研究生的具体情况而不同,平均每人每年在万元以上,有的甚至更多。(3)社会交往费:包括上网、会友、恋爱、旅游等发展人际关系拓宽人脉所需开支。这些开支是提升研究生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实效投资,也是满足研究生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4)留用创业费:一些研究生通过贷款交纳学费与住宿费,留用下预支的资金作为家庭亟需的生产投资资金,来缓解家庭经济的紧张状况。也有一些研究生把这笔资金留作自用,进行小型创业资金,如做小笔生意、股票投资等。
2.学业影响。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研究生,无论怎样都始终无法回避资金困境的事实,绝大多数研究生都能正确对待这样的困难,千方百计想办法解决遇到的问题。与其他同学相比,他们在这个问题上要投入比较大的精力,无形中在学业完成上产生分心。而一小部分研究生,在本科阶段就是通过国家助学贷款来交纳学费,研究生还要继续通过这种方式来解决学费问题,在较高的资金债务面前,产生了巨大的压力,总是在思考将来如何偿还,心理承受能力发生了变化,导致心情压抑、愁眉不展、郁郁寡欢,甚至对任何人或事都失去了兴趣,更严重的造成心理疾病。
三、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帮扶育人工作体系的构建
随着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的数量急剧增加,高校要及时转变固有观念,它不再是个案问题,而是一类群体所共有的问题,必须调整工作任务和工作思路,构建科学的帮扶育人体系。
1.加大国家助学贷款力度。国家助学贷款分为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和高校助学贷款两种形式。对于研究生来讲,他们更喜欢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这种贷款学生和家长为共同借款人,共同承担还款责任,便于跟踪和管理,并能够减少研究生投入申贷精力。国家应加大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覆盖面,形成以“生源地贷款为主渠道,高校贷款为补充”的助学贷款运作模式,同时尽量缩减高校助学贷款的申贷手续。
2.完善研究生奖助政策。在研究生全面实行收费制度的同时,国家也加大了研究生奖助力度。原有国家普通奖学金更名为国家助学金,硕士生在资助金额上翻了一番。又设立了金额相对很高的国奖奖学金和国家学业奖学金,大大加强了研究生的奖助力度。高校依照国家政策,纷纷增加研究生奖助投入,成立研究生学校助学金、学校奖学金、校长奖学金、新生奖学金等各种形式的奖助项目。社会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也积极向学校捐助设立社会奖学金,来资助或奖励研究生。形成了国家、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研究生奖助政策体系,大大改善了在读研究生的经济状况。但在制定研究生各种奖助政策时,一般都是从整体层面设计,大多没有提及或只是粗略针对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的政策内容,建议将此项内容进行单列或作具体说明,更能凸显对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的帮扶和关怀。
3.加强研究生“三助一辅”工作。研究生担任助研、助教、助管和学生辅导员(简称“三助一辅”)岗位的管理工作,是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责任意识的重要途径。“三助一辅”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更是最重要的助困渠道。“三助一辅”岗位基本都设在学校,他们不用走出校门就能找到助学岗位工作,不需再浪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于他们来讲,这是最好的改善个人经济环境的方式。通过“三助一辅”,让他们体会到通过辛勤劳动换取应得的薪酬,比无偿接受给予更能体现他们的价值,无论在心理上和精神上都是一种极高的鞭策和鼓励。高校针对他们应不断加大“三助一辅”岗位的设置来满足他们的需要。
4.创造研究生勤工助学环境。经过本科阶段的学习与生活,大多数研究生不再过多依赖家长,他们思想日臻成熟,独立生活能力明显增强。尤其是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更能认清自己的处境。他们通过各种渠道寻找社会兼职工作,如家教、快递员、导游、大型超市服务员等,他们不怕吃苦,踏实肯干,在各行业都能赢得良好的口碑。有的研究生甚至通过组建创业团队,撰写创业计划书,争取创办资金,筹办微型企业,在创业道路上开辟出一块新天地。但由于这些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一直在学校专注学习,与社会交往不多,高校应积极与政府、企事业等单位联系,为他们搭建勤工助学平台,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和机会。
5.用好研究生临时困难补助。当研究生发生重大疾病或家庭发生重大经济事故(如地震、自然灾害等)时,研究生承受着比平时更大的精神压力,亟需得到组织的关心和关怀。临时困难补助正是作为组织针对这类研究生的关爱资金,不在于数量的多少,而在于给他们送去温暖,不求锦上添花,愿为雪中送炭。一般临时困难补助经费不会很多,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好这笔资金,是高校研究生管理工作者需要认真对待和研究的课题。
6.健全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工作机制。高校应成立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工作领导小组,配备专职工作人员来负责此项工作,积极出台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认定办法,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档案,为他们积极办理“绿色通道”、助学贷款和提供勤工助学机会,跟踪了解他们的生活经济状况,听取他们的心声和反映的具体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好帮扶工作。要积极树立他们当中的典型人物,通过榜样作用,带动其他研究生树立身穷志坚、敢于挑战的奋斗精神。
总之,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帮扶育人工作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工作中不能急于求成,要遵循工作规律,分阶段有步骤地进行。要把帮扶工作与育人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做到物质上帮困,精神上引导,不断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时期农林院校研究生奖助育人工作机制研究与实践”。]
参考文献:
[1] 王慧.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帮扶机制的实践与探索[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3(12)
[2] 李欣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帮扶体系构建的路径初探[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4)
[3] 张锡钦.新时期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精神帮扶实效性现状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7)
[4] 张锡钦.论榜样激励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精神帮扶效果[J].药学教育,2011(4)
[5] 余西亚,朱海燕,姚远.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原因及帮扶新思路探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6)
1 转变工作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只有转变观念才能有效地改变行动。要转变观念,尤其是要改变对后进生的看法。后进不等于差,差也不是每个方面都差。孔子曾经就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在笔者就职的中职学校每年举办的技能节上,很多的学生表现出了很高的技术能力和艺术才能。看着一架架机器在他们手中轻快地运转,一张张餐巾幻化成一朵朵美丽的花,一张张素描在他们的笔下栩栩如生,这个时候你不会认为她(他)们是考不上高中的后进生,是无法接受高等教育的差生,而是一个个人才、精英!
可能有些教育工作者认为人才、精英是那些高学历的人,研究生、博士才是这个社会的人才、精英。这种人才观要不得!笔者并不提倡大家都要有去基层工作的螺丝钉精神、奉献精神,但是人尽其才,各得其所才是这个社会和谐发展的必要前提。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中等职业学校的根本定位就是培养一专多能的技术型人才,能够自食其力、创造社会财富,而不是坐以待毙的“废材”。
其实,后进生也有追求,也有人生的目标和理想。后进生在学习上积极性不高,是有其原因的。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是因其析纹理,剖肢节。对于后进生,也要这样。找到其懒散、消极的病理,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教育不是万能的,不能够把所有的东西都教会、教好。但是“孺子不可教”这句话不应该出现在一个教育工作者的人生格言中。我们有义务,同时我们也应该有热情去教好每一个学生。
2 转变工作作风
我们党一直倡导优良的工作作风。教育作为百年大计、灵魂工程,更应该树立优良的工作作风。但是,目前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有些教育工作者的工作作风不正。
一是工作积极性不高,表面文章做得好。教育是一项责任重大的事业,肩负国家的兴衰。近代著名教育家梁启超先生曾经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很多教育工作者却染上了务虚风气,专做表面工作,应付学生,应付学校检查。如此,既有负于国家的重托,亦有愧于学生的期望。
二是马虎了事,对教育工作不热情。很多教师把工作仅仅作为工作,而不是一项事业;把工作作为生活保障的必须,而不是体现人生价值的选择。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没有仔细地去研究;对学生们出现的新动态,没有去了解;对教育的新理念,没有去关注。学生感受到了老师的这种不热情,自然学生也就不会与老师亲近。长此以往,师生之间的感情也就疏远。现在社会上对教师的尊重程度有所降低,学生对老师信任敬重的风气有所减弱,这和我们教育工作者本身对教育工作不热情也有着很大的关系。
转变工作作风应该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凡是学生的事情总是抱着极高的责任心,凡是对学生有利的事情,总是抱着极高的热情。认真备好每一次课,认真对待学生的每一个提问,认真评判学生的每一份作业。对学生的事情不能等等看、问问看、试试看、研究研究,而是要落到实处。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工作作风正了,班风才会正,学风才会正。作风正了,师生关系融洽了,教学互长的良性互动才会出现。
3 转变工作思路
在教育工作中,我们很多同志固守成规,踏步不前。面对新的形势和环境,“两耳不闻窗外事”,还是老思想,老方法,老套路。或者采用了新的形式,但是其本质没有(下转第81页)(上接第67页)变。这样下去,其最终的出路是毁掉我们的教育事业。因此,必须转变工作的思路。
新的工作思路怎么来?这个我们可以用老办法:实践出真知。面对新的问题,我们要秉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放下身段,去研究,去发现。比如,现在的学生很多在基本的文明礼貌方面有所欠缺,走上社会以后给用人单位留下很不好的印象,于人、于己、于校都很不利。我们应该多与学生聊聊天,自己以身作则,通过一些社会上的真人真事的言传身教来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教育工作思路没有固定的,不是定制的,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因此,主动性是探索新的工作思路的必要前提。教育工作是一种艺术,是一种创新的工作。新的工作思路不是只要是新的就好,应该有个标准。它的标准就是:(1)有利于适应新形势下的新环境;(2)有利于融洽师生关系;(3)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发展。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变化发展的,我们的工作思路也应该不断地变化发展,与时俱进。
4 转变工作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在教学的过程中,中职教师抱怨最多的就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太差,没有目标,没有动力,无所谓甚至不屑一顾。而事实上,教师的工作态度也在影响着他们。
个别教师把工作当成是一种应付。面对学生时候显得漠不关心,态度消极,不能积极热情地了解情况,帮助学生去解决问题;面对教学工作也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不是全身心的投入进去积极改善教学的方式方法。可怕的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这种理念会无声无息地影响着学生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一言成才,一言废才。一句简短的话影响的是一个学生的一生。
态度来自于责任心。责任心不强自然态度不好。将心比心,如果自己的孩子交给态度不好的老师,自己会如何想?责任不仅仅是一种义务,更是一种担当。
当然,我们大部分的教师秉着教书育人的宗旨,兢兢业业地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在笔者所在的学校,有许多的老师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把教学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把每一件学生的小事都当成一件大事来办。他们是值得尊敬的人,是最可爱的人,是学生的良师益友。
5 结束语
中职教育在国家的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中还是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国家在今后一段时间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统筹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健全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中职教育工作者要加快转变,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以教为本,完善自身的发展,取得更大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马海琴.加强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同日报,2008-06-12.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 Engineering,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Qingdao 266003,China)
摘要: 笔者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发展特点,找到体现专业特色的德育理念和模型,构建具有专业特色的工作思路,寻找将德育与专业教育融为一体的特色育人方法,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students´ ideological practice and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the author finds the moral education idea and model with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builds the working thoughts with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to look for the featured educational methods of integr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improve the pertinence and effectiveness of moral education work.
关键词 : 高校德育理念与模型;专业特色;德育工作
Key words: moral education and model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moral education work
中图分类号:G6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34-0278-02
作者简介:何培英(1970-),女,山东济南人,副研究员,博士,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研究方向为思政教育。
0 引言
学生工作千头万绪,头绪繁多,从这些众多繁琐的工作中找到主线,分清主次,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通过多年的工作,根据不同专业特点,针对中国海洋大学食品与工程学院本科生、研究生不同层面的思想实际和发展特点,找到与本专业相通的德育理念和模型,在教育部16号文件提出的“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这个主导思想指引下,构建具有浓郁专业特色的工作思路,寻找将德育与专业教育融为一体的特色育人方法。
笔者以大家熟悉的食品专业术语和模型,提出了本科生“营养金字塔”、研究生“发酵工程”具有浓郁专业特色的工作思路。展示了本科生和研究生不同的思政理念,简单易懂,易于操作,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愈发生动活泼,使得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能够一目了然。在“双项工程”中,我们通过体现专业特色的德育工作,促进学生的人格完善、鼓励学生发展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 “营养金字塔,育人始到金”的本科生德育理念与模型
唐朝刘禹锡的《浪淘沙词九首》里有句名言,“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意指经历了千辛万苦,虽然辛苦,但只有淘尽了泥沙,才会露出闪亮的黄金。淘金要千遍万遍的过滤,育人也要坚持不懈,做长期努力。通过开展营养金字塔系列活动,多方面给予学生成长以充分的养分,把育人工作做扎实做透,包括思想品德教育、专业技能与实践教育、综合素质能力提升、个性发展与人生规划四个层面的教育计划。其特点是板块式、整体性的集体教育。
人的食品营养摄入是从最基本的元素开始逐步到高级元素的摄入的过程,什么东西摄入多,什么东西摄入少要有机地搭配,才能达到合理的效果。为指导人们合理营养,营养学会提出了食物指南,并形象地称为“4+l营养金字塔”。“4+1”指每日膳食中应当包括“谷类薯类”、“水果、蔬菜”、 “蛋白质”、“奶制品、豆类”四类食物,以这四类食物作为基础,适当增加“盐、油、糖”。塔尖为适量的油、盐、糖。这四种基本成分加上塔尖叠合在一起恰似“金字塔”。
育人也需要多层面的营养,为此构建了四个层面的教育(见图1),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和特点为自己的未来发展进行规划和准备。
“金字塔”的第一层也是最重要的是思想品德教育,它构成塔基,应占人才培养中的很大比重。读书育人最基本的营养应该是品行和道德的教育,这是建立和培养高素质人才体系的最基础的部分,也是金字塔的底部基础,奠定这个基础才能够使人在科研和学术的研究中逐步走向金字塔的顶端,达到科学境界的高峰。“金字塔”的第二层是专业技能与实践教育,它决定学生未来事业的发展方向,因此在金字塔中占据了相当的地位。“金字塔”的第三层是综合素质能力提升。依托学生会、研究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提高整体素质。“金字塔”的第四层为人生规划与个性发展。主要开展职业规划系列教育和就业指导等。这四种基本成分叠合在一起恰似“金字塔”。
2 “发酵工程,激扬人生”的研究生德育理念与模型
发酵是一个过程,发酵罐能够顺利发酵,需要外因素(氧气、温度、压力)和内因素(菌种、营养素)的共同作用,才能促进需要的发酵产物出现。
研究生教育不同于本科生板块式的专业基础和素质教育,它将重点转入科研学术,或者说是课题研究。食品研究生人才培养像是一个发酵的过程,通过三年或者两年的“发酵”来实现个人价值,这种个人价值实现的结果是找到一个称心的工作和拥有一个广阔的事业。
研究生发酵工程的内因素包括:菌种(研究生),营养素(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科研活动、心理健康教育、职业发展指导等);外因素包括:氧气(各种信息)、压力(就业压力)、温度(社会环境)。
以学术科研为发酵物,在学习期间添加人际情感引导和职业发展指导等这些营养物质,最终发酵结束后学术有成,使其得到一个阳光灿烂的美好前程。
营养素的添加要靠学院的组织领导和研究生们的积极配合,依托专业知识和实验室平台,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科研活动、心理健康教育、职业发展指导和综合素质培养提升等,帮助学生顺利“发酵”,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得到自身价值的实现。研究生德育理念与模型(见图2)与本科生不同之处在于:
首先,大学四年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成熟阶段,因此思想品德教育最重要,放在塔基,相对研究生思想比较成熟的特点而言,占得比重更大。其次,本科生阶段更侧重于专业技能和实践,而研究生进入导师的课题研究领域,更具有科研学术特点。第三,本科生经历中学的应试教育,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比较欠缺,就在大学期间给他们补课。而且本科生对自己不了解,更不了解专业、职业和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因此“职业规划”是非常必要的,虽然比重占得最小,就像是“油、盐”,也是人生必不可缺少的部分。而研究生的能力普遍较高,各方面比较成熟,研究生的职业规划可以通过职业能力提升来完成。第四,我们突出了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本科生的心理教育也很重要,但是心理问题一般呈现显性,容易发现,主要是个性缺陷、不适应、学业问题、上网成瘾等,通过个人努力和外界的帮助容易解决。而研究生因为年龄阅历学历的关系,他们的压力比本科生更大也更紧迫,更具有社会性,主要表现在“经济、婚恋、就业”方面,普遍经济上不想依赖父母但又难以独立;而“婚恋、就业”以女研究生为主,该专业的女研究生比较多,大约是70%(175/249)。本科生女生比例是61%(266/436)。由于研究生的个性比较成熟稳重,内在的焦虑和不安显露不明显,呈隐形状态,不容易发现,但是一旦爆发就很危险。尽管学生的很多问题通过个人调节和努力也能解决,但也需要外界提供各种条件帮助他们摆脱这种焦虑和不安。比如,可以通过提高研究生的奖学金额度、增加导师们对学生的补贴、为学生提供兼职机会,来解决经济压力和就业压力。还可以通过与其他高校和其他学院(尤其是男生多的学院)建立联谊关系,为女研究生们扩大人际交往的范围,帮助解决她们的婚恋问题。
通过学院德育理念和模型的确立与实施,这项工作抓住了工作重点和要点,理清了工作脉络。但是它只是骨架,还需要开展细致多样化的工作,进行不断的丰富和补充,德育工作才会有血有肉,才会取得显著效果。
参考文献:
工作理念:支持院校工作,服务广大同学。
工作思路:以政治思想建设为基础,以队伍培养为支撑,以同学全面发展为工作重心与最终目标。
二、思想政治工作
本支部将积极组织党员,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准确把握时代脉搏,积极关注社会热点,并结合社会学学科的专业知识背景和学术专长,积极组织党员和非党员同学开展学习讨论和学术科研活动,使本专业全体研究生紧跟时代步伐,与社会同行,提高政治思想素质,牢固掌握科学理论知识,不断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组织发展工作
严格按照学院党总支的要求,努力做好对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的支部内的培养教育工作。由于所有积极分子要接受党支部为期一年的考察,所以在第一学期没有发展党员的计划;11月,安排入党积极分子参加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初级党校网上培训,并组织好学员参加网上结业测试;12月党支部将召开转正大会。
四、组织建设工作
1、建立健全党支部民主生活会制度。本支部每月将以党小组(党小组以专业为单位成立,设组长一名)为单位,组织党员召开一次生活会,并做到主题鲜明,形式多样。计划12月召开全支部党员参加的民主生活会,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
2、加强对党员的考察和考核;建立健全组织生活的党员出勤考核制度:如有事不能参加组织生活的党员,须经支委会批准后方生效;无故缺席组织生活的党员,将记录在案,并及时给予提醒。
3、建立健全党支部的工作计划与工作总结制度;
4、建立健全联系群众制度,积极了解和听取非党员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提高党员的自律意识,不断完善党支部的工作作风和工作内容;
5、做好本支部党员的党费收缴工作,按时收缴党费。
6、进一步建立完善《经济学院研究生党支部发展党员工作程序》、《经济学院研究生入党材料写作规范》;
7、加强对预备党员的考察:认真审查预备党员的转正申请,考察他们在一年预备期内的各种表现,通过召开支部党员大会讨论他们的转正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