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和氏璧文言文模板(10篇)

时间:2022-05-03 04:29:1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和氏璧文言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篇1

1、原文:

楚人和氏得璞于楚山中,奉而献之于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诸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玉也,遂命名曰“和氏璧”。

2、译文:

楚国人卞和,在楚山中获得了美丽的玉璧,把它奉献给了厉王。厉王让雕琢玉器的人鉴别它,雕琢玉器的人说:“这是石头。”厉王认为卞和在说谎,而砍去了他的左脚。等到厉王驾崩了,武王即位,卞和又把玉璧献给那位武王。武王让雕琢玉器的人鉴别它,又说:“这是石头。”武王又认为卞和在说谎,而砍去了他的右脚。武王驾崩了,文王即位,卞和抱住他的玉璧在楚山下哭,三天三夜,眼泪流尽而代替它的是血。文王听到后,派人问他原因,说:“天下受到刖刑的人很多,你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卞和说:“我不是为被刖伤心,我是因为它是宝玉而被看为石头,忠贞的人被看为说谎的人,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文王于是派雕琢玉器的人剖开他的玉璧,果然得到宝玉,于是命名是“和氏璧”。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1、原材料技术分析

1.1 石灰与粉煤灰

试验所用石灰与粉煤灰均取自陕西榆林,石灰中活性成分含量之和为87.3%,粉煤灰中主要氧化物含量为81.9%,烧失量为10.7%。

1.2 碎石

试验所用碎石取自山西保德,依规范对各档碎石进行表观密度试验,结果见表1。

2、二灰稳定碎石配合比的设计

2.1 逐级填充法确定集料级配

通过逐级填充法确定粗集料骨架级配。试验所得所得五档碎石在质量比为D0:D1:D2: D3:D4:D5 = 100:20:20:20:20 时振实密度最大,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看出,测定方法对集料密度影响较大,振实法所测密度最大, 堆积法最小, 捣实法介于堆积法和振实法之间。

2.2 粒子干涉理论确定二灰剂量

工程实践表明:若二灰含量过多,二灰和集料会形成悬浮密实结构;若二灰含量过少,不足以填充粗集料骨架空隙。因此,多级填充骨架密实型二灰碎石存在最佳二灰含量。不同比例二灰混合料的物理力学性能见表3。

表3数据表明, 随粉煤灰用量的增大,二灰稳定碎石混合料7d无侧限抗压强度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根据此试验结果, 初步确定石灰:粉煤灰为1:2或1:3。

2.3 二灰碎石混合料配合比的确定

依据表1和表4结果,通过理论公式计算二灰稳定碎石混合料中二灰的最优用量,选取三组二灰与碎石最优级配组成,分别为18:82,20:80,22:78。通过振动击实法确定三组鸡胚最大干密度与最佳含水量,制作、养生并检测相应级配试件,最终结果见表4。

由表4可看出,所有填充级配二灰碎石7d无侧限抗压强度均大于0.7854MPa ,并且在石灰:粉煤灰:碎石=6.67:13.33:80时二灰碎石7d无侧限抗压强度最高为, 所有试验级配偏差系数均小于15,符合规范要求。因此,进一步确定最优级配为石灰:粉煤灰:碎石=6.67:13.33:80,取整为石灰:粉煤灰:碎石7:13:80。

3、试验性能验证

采用建议级配和规范级配中值成型试件并进行相关性能试验。测得结果见表5。

3.1 室内试验性能验证

从表5可知, 不同龄期的二灰稳定碎石混合料建议级配强度、抗裂性能和抗冲刷性能均优于规范级配二灰碎石。

3.2 试验路性能验证

2011年5月在陕西榆林铺筑了500m试验路,工地使用材料比例为石灰:粉煤灰:碎石=7:13:80,最佳含水量为6.30%。试验段二灰稳定碎石7d无侧限抗压强度代表值为1.2543MPa。从施工现场抽检结果看,压实度一般可达到98%以上,试验路到目前为止近一年时间仍无开裂情况。

4、结语

二灰碎石混合料的设计应尽量减少其缩裂,达到充分发挥二灰碎石板体性能的目的。本文提出的骨架密实型二灰稳定碎石与现行规范级配相比,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质、抗干温缩以及抗冲刷性,可满足道路工程的要求,建议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JTG E51-2009.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篇3

人民币与港币的货币合作不仅服从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来自当今世界区域经济货币合作所带来的现实挑战。从合作的背景看,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欧元的示范效应。欧元的成功启动,无疑是当今国际货币合作领域的创举。多个国家使用单一货币给各成员国带来的经济利益在实践中得到印证。一是内部统一的货币政策和明确的维持物价目标稳定了欧元区内的通货膨胀预期,市场利率下降到了历史最低水平,很好的改善了区内的融资环境,提升了整体经济信用水平。二是减少了欧元区内货币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降低了贸易和投资等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三是由于汇率和货币的一体化,扩大了货币规模,抵御风险的能力大大增强。而且,由于取消了货币兑换,欧元区内货币和资本流动的交易费用大大降低,促进了资本等要素的快速流动。在外部环境中,由于美国经济和政策等情况的变化,美元不再成为强势货币,欧元对美元汇价的屡创新高更是加大了成功欧元的示范效应。目前,欧盟成员国已经扩大到25个国家,欧元区的成员国还将呈扩大趋势。货币合作带来的收益不得不让我们重新评估货币合作问题。

2.我国的区域经济货币合作加快。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区域经济合作的迅猛发展同样引人关注。我国一直热心于区域经济合作,目前进展最快的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已于2002年年底生效,中国与原东盟6国于2010年建成自由贸易区,东盟新成员则到2015年加入到自由贸易区中。正在发展的还有10+3机制和东亚自由贸易区,多个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等。而原为政治需要建立的上海合作组织,也把关注的问题扩展到经济合作领域,中国为此承诺拨贷9亿美元启动经济合作。与此同时,清迈倡议、10亿美元的亚洲债券基金的运作已经步人新的发展阶段,标志着东亚金融合作向深度发展。为了争取区域合作的更高收益,我国通过壮大货币体系的规模,增强货币的稳定性非常关键。

3.香港主动加人国内区域经济合作。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香港的经济也历经考验。由于中国大陆(以下简称内地)加人WTO的需要,经济管制己基本解除,香港在大陆经济发展中的角色、地位发生了很大变化,香港经济中自身的一些问题得以暴露。而大陆经济的一枝独秀,给香港经济的再次腾飞提供了机遇。“引进大陆专才计划”、“香港自由行”、《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英文简称CEPA).、参加9+2区域合作(由广东省等9个内地省份和澳门、香港两特别行政区参加)等一系列政策的推出,很好的促进了香港经济与内地经济的融合。这种融合,加速了两地货币合作的进程。

货币合作的条件判断

国际货币合作的形式有很多种,按照货币合作程度的高低可分为三个层次:汇率联盟、货币一体化和货币单一化。著名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已经验证了固定汇率、自主的货币政策、受到控制的资本流动二个政策目标在一个独立的经济体内不可能同时获得,选择货币合作主要是为了突破这一两难困境。但汇率联盟常常因为参加合作的成员采取独立的货币政策而出现汇率变动,这种合作形式实际上难以真正实现汇率的固定。货币单一化是货币合作的最高程度,目前仅有欧元区成功启动。因此我们不妨以货币合作的中间形式货币一体化来分析人民币和港币的合作问题。

货币一体化一般称为通货区。其主要内容是汇率固定、货币自由兑换、金融市场一体化、共同的货币政策。根据凯恩斯货币市场均衡理论:名义货币供给与名义货币需求相等,才能实现货币市场的均衡。汇率的固定前提是要确定两地的均衡利率,而利率的确定,主要考虑的指标就是通胀率、失业率、GDP增长率。我们对两个经济体这三个主要指标作一简单分析。

由于内地经济的规模是一个逐步扩张的过程,因此,内地经济对香港经济的影响也是一个逐步扩大的过程,虽然判断数据的趋势需要积累较长期的数据来分析,但内地经济对香港经济的影响却是近些年的数据更有说服力。

从消费物价指数来看,两地变化趋势非常接近,这与香港与内地接近,消费物品主要由内地提供情况相符。而由于内地二元经济特征非常明显,大量的隐性失业现象难以统计,内地的失业率较难准确获得。但我们不难推定,随着香港经济与内地经济的融合,劳动要素的流动将更加便利,两地失业率变化情况将基本趋同。

从GDP增长率来看,两地经济周期不尽相同,这也说明香港经济受世界经济周期的影响更大,而内地经济对世界经济的拉动作用在2002年以后得以加强,有理由相信香港经济的表现将更加趋向于内地。

从建立欧元区的条件来看,两地建立通货区还有许多与之相似条件:一是地理环境相邻;二是目前汇率制度一致,均实行盯住美元制度;三是两地经济规模相加后在世界卜举足轻重;四是两地产品差别化程度较高,有利于区域内分工;五是产业一体化程度较高,实行通货有助于降低费用。当然,最重要的就是有着突出的政治优势,两地虽然分属两制,但仍在一国框架,这一有利条件在世界上唯两地所有。我们知道,在当今区域经济货币合作的主要推动力来看,政府的作用无可替代。

但根据上述通货区的主要内容,两地也有许多条件并不具备。从宏观上看,香港是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内地的市场经济地位尚未被所有国家确认,经济运作的基础、调控的手段、管理的要求等尚有较大的差异;香港虽规模不如内地,但人均水平等质量指标远高于内地,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不同;人民币尚不是自由兑换货币,内地银行体系尚存在诸多问题等。从微观上看,劳动要素的自由流动很难在现实中实现,资本要素的自由流动等也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解决的。特别是人民币自由兑换尚无明确时间表,港币的作用并非人民币可以完全替代。在通货区的四个内容中只能部分的实现。

当前货币合作的政策安排

虽然我们从理论上看,两地建立通货区已具备了一些条件,且在实践上也符合一些基础条件,毕竟通货区的成立较为复杂,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可能也是长期复杂的。我们在推进两地货币合作中,还要充分发挥港币的作用,近期应主要做好以下基础工作:

一是加强经贸一体化建设。取消两地各项经贸壁垒,降低交易费用,促进两地经贸的更大融合,经济体的各项指标应逐步趋同。

篇4

一、引言

在古代汉语中,使动句是一种普遍的语法现象,而使字句在古籍著作中也是较为常见的语法现象,现结合孔子经典著作《论语》中有关语法现象的比较分析,对古代汉语中使动句与使字句的比较谈一点我的粗浅的认识。

二、使动句在古代汉语里是一种普遍的语法现象

“使动”又叫“致动”,“使动”(和意动)的名称是1922年陈承泽先生在《国文法草创》中提出来的。这个名称很快就得到了语法学界的公认。

使动就是“使宾语动”,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是主语表示的人或事物并不施行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具有某种性状,成为某种事物,从语义特征上看,动词具有“是宾语怎么样”的意思,这是和一般动宾结构中动词支配宾语的情况是不同的。

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的本来就是动词,有的是由形容词、名词变来的。由于原来的词类不同,活用为使动用法的时候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使动用法又分为:动词、形容词和名词的使动用法。

(1)则德修文,以来之,即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来:使……来)

(2)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论语·子路》(劳:使……劳)

动词的使动用法是使宾语做出这个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状态;名词的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由此可知,使动用法是含有“致使”意义的用法。

三、使字句是兼语式的一种

在古代汉语里,使字句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语法现象。它与现代汉语里的使字句一样,是作为兼语式的一种而存在的。

兼语式最早是由王力先生提出来的,王力先生叫他做“递系结构”。王力先生在《中国语法理论》中说“凡句子包含着两次联系,其初系谓语的一部分或全部即为次系主语者,我们把他叫做递系式,取‘递相联系’之意。”

最先使用“兼语式”名称的是丁树声等在《现代汉语语法讲话》中提出来的。

“使”在句中是“致使、让”之意,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使字句。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构成使字句,即表示由主语所代表的施事一方指派命令或致使受事者发出或具有某种动作。在这种情况下,“使”可以直接带动词性宾语,即构成兼语式。可以说,使字句是兼语式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它在先秦著作中最为常见,而且兼语式是由“使令”类发展到其他方面的。

(1)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论语·为政》

(2)周人以栗,曰使民以栗。《论语·学而》

四、使动句能否转化为使字句

关于使动句能否转化为使字句的问题,我参考了几本古汉语语法书,笔者认为,使动句可以转化为兼语式,即可以转化为使字句。

(一)动词的使动用法是否可以转化为使字句

(1)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论语·为政》

(2)子曰:“先之劳之。”《论语·子路》

以上的例子使动用法都能转化为兼语式,即可以转化为使字句,变成“使宾语动”的格式(动:动词)。我们将其转化的对应关系描写出来:

(1):齐之使之齐

(2):劳之使之劳

(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能否转化为使字句

(1)既庶矣,又何加焉?子曰:“富之”。《论语·子路》

(2)公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以上的例子中形容词的使动用法都可以转化为使字句,即都能转化为“使宾语形”(形:形容词),其转化的格式是:由动宾使宾语形(形:形容词)

(1)富之使之富

(2)利其器使其器利

(三)名词的使动用法能否转化为使字句

(1)饭疏食,没齿无怨言。《论语·宪问》

(2)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论语·卫灵公》

以上的例子中名词的使动用法都可以转化为使字句,其转化的格式:

名词活用为动词动宾使宾语成为名(名:名词)

(1)饭疏食使吃疏食

(2)后其食使其食后

综合使动用法的三类都可以转化为使字句,而且使动用法如果翻译出来的话必须翻译成使字句。总结其转化规则是:

动词的使动用法:动宾使宾语动(动:动词)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动宾使宾语形(形:形容词)

名词的使动用法:动宾使宾语成为名(名:名词)

五、使字句能否转化为使动句

关于使字句能否转化为使动句的问题,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

即当“使”在使字句中有“致使、令”的含义时,表示由主语所代表的施事一方指派命令或致使受事者发出或具有某种动作。我们分析一下使字句能否转化为使动用法:

看下面的例子:

(1)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论语·学而》

(2)比及三年,可使民足。《论语·先进》

综合上面的例子,“使”后都带有宾语,是兼语式的典型句式。表达的意义和使动用法一致,即“使宾语怎么样”,但是使动用法是用动宾结构表示了兼语式的内容,而在这种使字句中,“使”是介词,是由动词“使”做“派遣”之意讲时虚化而来的,二者的词性不同;而且这类使字句本身就是使动用法翻译过来的格式,所以这类使字句也是不能转化为使动用法的。也有使字后面省略宾语的情况,宾语能补充出来,也是不能转化的。

综上所述,使字句是不能转化为使动句的。虽然在使字句中“使”表示“致使、让”的含义,在语法意义上与使动用法具有相通性,但是使字句是“使”后面必需有动词或形容词,而使动用则是用动词加宾语的形式表达使字句的内容,即表达兼语式的内容。使动用法翻译成现代汉语后便是使字句的格式。

使动用法和使字句的结构对应关系即:

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体词使字句:使+体词+动词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体词使字句:使+体词+形容词

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体词使字句:使+体词+成为名词

六、综述

综上所述,使动句是以动宾结构的形式表达了兼语式的内容,也可以说是表达了使字句的内容。使字句是兼语式最为常见的类型之一,使字句表示由主语所代表的施事一方指派命令或致使受事者发出或具有某种动作。使动句和使字句在意义上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二者在句法结构上都是动宾结构,使字句是使动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后的格式,使动句可以转化为使字句,但是使字句无法转化为使动句。

【注释】

①引自李林著《古代汉语语法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51页。

②引自李林著《古代汉语语法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75页。

③引自李林著《古代汉语语法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78页。

【参考文献】

[1]孔子.论语[M].书海出版社,程昌明译注.1998.

[2]郭锡良.古代汉语[M].商务书局,1999.

[3]王力.古代汉语[M].中华书局,1987.

[4]马汉麟.古代汉语语法提要.增订版[M].陕西人民出版社,1995.

篇5

Gravel with water stable Performance Research Design and Road Test

Xiong Yong1,Pang Zheng-song2

(1.Taizhou Road and Water Engineering Management Consulting Co., Ltd Linhai Zhejiang 317000;

2.Linhai Port Economic Development Service Center Linhai Zhejiang 317000)

【Abstract】Using progressively filled vibration molding method with the goal of water stable gravel ratio test, using the Bailey method for the design of synthetic mixtures were analyzed and graded evaluation, finally got water stable graded gravel grassroots recommended range. Gradation within the scope of the design, molding specimens, unconfined compressive strength and flexural strength testing, the effect of the cement dosage strength against the fol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hen the cement dose was 4.0%, the water-stable gravel unconfined compressive strength and indirect tensile strength to meet the current specifications for medium traffic highways and highway semi-rigid material for strength requirements.

【Key words】Semi-rigid;Water stable gravel;Gradation range;Cement dose;Unconfined compressive strength

1. 概述

在河流分布较多的山区和戈壁地区(我国新疆、等地区)修建公路,往往由于地形地质条件的限制,使得开采石料存在困难。而沿河两岸和广袤的戈壁上有大量的砾石分布,研究将砾石作为路面底基层、基层和面层的石料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工程实践价值巨大。然而,由于自身特性,砾石在岩性组成、棱角性等方面与常规破碎集料有明显差异,用于水稳碎石基层时,其混合料组成(级配范围、最佳水泥用量等)及路用性能到底如何,目前尚无相关研究成果。本文主要针对水稳砾石材料组成、配合比设计、路用性能开展试验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合于水泥稳定基层的砾石级配范围,最佳水泥用量,以及力学性能指标。

表1 试验用水泥常规性能检测结果

表2 砾石粗集料技术指标试验结果

2. 原材料试验

水稳基层原材料主要包括:水泥、集料(砾石)、水,主要原材料试验结果如下。

2.1 水泥。

采用普通硅酸盐325水泥,进行水稳砾石试验,水泥常规指标试验结果见表1。试验结果表明,水泥各项指标满足规范对于水稳材料用水泥的要求。

2.2 粗集料。

对所取砾石样品进行了粗集料压碎值和针片状颗粒含量的试验,试验结果见表2。

从试验结果来看,粗集料各项技术指标能够满足国家规范及相关研究成果所提出的对于水稳碎石基层的技术指标要求。

2.3 细集料。

对于细集料,主要进行了含泥量以及塑性指数试验,因为这两项指标会影响到混合料的力学性能及收缩开裂。试验结果见表3。

从试验结果来看,砾石细集料性能也能够满足国家规范对于水稳基层原材料的技术要求。

表3 细集料技术指标试验结果

2.4 水。

水稳基层对水没有特殊要求,一般人畜饮水和自来水都可以用于实际工程。

3. 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3.1 级配设计。

3.1.1 混合料的级配设计采用逐级填充表面振动压实法。振动压实的基本原理是振动使被压实材料的内部产生振动冲击,被压实材料的颗粒在受到振动冲击的作用下,从初始的静止状态逐步过渡为运动状态,被压实材料的摩擦力也从初始的静摩擦状态逐步过渡到动摩擦状态。由于材料具有水分的离析作用,使得材料颗粒的外层会包围一层水膜,形成了颗粒运动的剂,为颗粒运动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被压实材料颗粒之间有着很多不等的间隙,在振动冲击的作用下,被压实材料其颗粒间的相对位置变化出现了相互的填充现象,即较大颗粒间所形成的间隙通过较小颗粒来填充,较小间隙通过水分来填充。被压实材料中空气的含量也在振动冲击过程中减少了。当颗粒间的间隙减小了,其密实度就会增加;当其间隙减小到颗粒间接触面增大时,就会使被压实材料内的摩阻力增大,从而其承载力就会提高。

3.1.2 采用逐级填充法对大于4.75mm的集料进行振动压实,可以计算空隙率和振实密度。依据最大振实密度,通过各档集料的比例来确定粗集料的级配。为了能够获得密实度较佳、骨架较为良好的骨架密实级配,还需要进一步确定细集料的级配。但是如果考虑施工的和易性,在设计级配时,骨架良好的情况下各档粒料能够连续分布,以免出现断档的情况。

3.1.3 表面振动压实法具体操作过程为:将一定质量的集料装在一定容积的振实筒中,在其上面加上质量为255Kg的垫块,放在振动台上,振动频率为30 Hz,振动时间为3分钟,然后量取高度,计算振实密度。其设计过程如下:

(1)确定被填充骨料规格D0,将一定质量的此粒径的骨料放入振实筒中,加上重255Kg的垫块,振动3分钟,然后测量其振实后的高度,利用公式ρ=m/v计算其振实密度,计算空隙率。

(2)D0的用量为100,D1为下一级填充料,要以D0用量的一定比例,将D1逐次加入D0中,在这个过程中要保证集料的总量不变,每次加入之后,振动并测得振实密度,从而建立振实密度与填充数量的关系曲线。

(3)通过最大振实密度来选择第二级填充料的最佳用量。

(4)以此类推,进行第三、第四级填充,最后分别得到各级粒径的最佳填充比例,即主骨料的级配。

3.1.4 本文粗、细集料的区分是根据4.75mm筛孔为界限的,并采用逐级填充的方法,对粗集料进行表面振动压实并计算最大振实密度。其实际操作步骤如下:

3.1.5 第一级填充:确定第一级母料使用粒径为31.5~26.5mm的粒料,将粒径为26.5~19mm的粒料按照不同的比例加入31.5~26.5mm的粒料中,考察其振实密度数值的变化,确定26.5~19mm的粒级粒料最佳掺配比例,试验结果如表4和图1所示。

表4 第一级填充结果

表5 采用逐级填充振动成型法设计的水稳砾石级配结果

3.1.6 按照第一级填充的步骤分别进行第二级填充、第三级填充和第四级填充,最终得出了水稳砾石按照逐级填充振动成型压实法设计的合成级配结果,见表5和图2。

3.2 水稳砾石推荐级配范围。

(1)在上述试验结果的基础上,设计了粗中细三个级配,合成级配通过率见表6;水泥用量统一为4.5%,通过最大干密度试验确定的最佳含水量分别为:4.8%(粗级配)、5.2%(中级配)、5.5%(细级配);采用振动成型法成型试件,试件脱模后外观完好,养生7天,实测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见表7。

表6 水稳砾石粗中细三个级配通过率

表7 水稳砾石粗中细三个级配无侧限抗压强度

(2)从试件成型过程及强度试验结果来看,在国家规范范围内所选的粗中细三个级配的水稳砾石无侧限抗压强度代表值(水泥剂量为4.5%)分别为:4.5MPa、4.9MPa、4.7MPa,均在4.0MPa以上,能够满足高速公路或一级公路水稳基层的强度要求。

(3)因此,根据室内试验结果,考虑到施工过程中的变异性,提出了适合于水稳砾石的推荐级配范围,见表8、表9。

表8 水稳砾石推荐级配范围(适用于高速、一级公路)

表9 水稳砾石推荐级配范围(适用于二级以下公路)

4. 采用贝雷法对水稳砾石级配进行评价

贝雷法是一种系统的级配设计和检验方法,用该方法设计的级配粗集料能形成嵌挤结构,可以把它作为混合料的骨架。贝雷法可以用来评价矿料级配的一系列参数,对理解集料级配与混合料中空隙体积的关系有一定的好处。通过一定的改善,贝雷法已经可以适用于任何一种混合料的设计方法。

4.1 合成级配中粗细集料分界点计算。

本次试验选用了三个级配,其级配通过率见表10。采用贝雷法对其进行了评价,三个级配对应的D、PCS、SCS、TCS等参数值计算结果见表11。

表10 试验对比用级配通过率

表11 不同级配结构各级分界点

4.2 采用贝雷法计算合成级配参数值。

(1)采用贝雷法对三种不同级配结构类型的破碎河滩砾料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嵌挤结构进行评价,对所选的三种不同级配结构类型的 值、 值和 值进行计算,计算结果如表12所示。

表12 水稳砾石合成级配贝雷法三参数计算结果

(2)计算结果表明,三种级配的 值均在0.4~0.8之间,集料级配所形成的骨架结构较好,混合料比较容易压实。

4.3 贝雷法三参数取值范围建议。

根据室内试验、理论计算和分析结果,对于水稳砾石混合料合成级配的 值、 值和 值三参数的取值范围建议如下,见表13。

表13 水稳砾石贝雷法级配设计各参数取值范围

表14 水稳砾石设计级配

5. 水稳砾石路用性能试验

本研究针对水稳砾石进行了无侧限抗压强度和劈裂强度试验。

5.1 抗压强度试验。

(1)选用表14的级配,水泥用量为4%,含水量为5.0%,采用振动成型法成型混合料试件,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试验结果见表15。

(2)从试验结果来看,6个试件的平均无侧限抗压强度为4.4MPa,实测值最大为4.8MPa,最小值为3.9MPa,标准差为0.3162,抗压强度代表值为3.9MPa,能够满足中等交通量的高速公路或一级公路基层使用要求。

5.2 劈裂强度试验。

(1)为了研究水泥稳定砾石的抗拉强度和抗疲劳性能,进行了水稳砾石的劈裂强度试验,试验用级配同抗压强度试验,水泥剂量控制为3%、4%、5%,每组水泥剂量成型4个试件,试件养生时间分别为7d和28d。试验结果见表16和图3。

表15 水稳砾石7d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

表16 水泥稳定砾石劈裂强度试验结果

(2)由表16和图3可知,随着水泥剂量的增加,7d和28d劈裂强度均增大,但增长幅度变小。试验结果表明,各水泥剂量的7d和28d劈裂强度均满足现行规范规定的要求,能够满足中等交通量的高速公路或一级公路基层使用要求。

6. 结论

通过对水稳砾石配合比设计和路用性能试验的研究表明:尽管砾石在岩性组成、棱角性等方面与常规破碎集料有明显差异,但是采用逐级填充表面振动压实法设计的水稳砾石能用于铺筑路面基层及底基层,其路用性能能满足相关规范对基层及底基层的要求。因此,在河流分布较多、砾石丰富的山区,采用水稳砾石修筑路面基层及底基层也不失为一种良策,既能满足路用性能的要求,又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沙庆林.高等级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M].北京:人名交通出版社,1998.

[2] 王火明,符德省,王秀等。粗集料强度和棱角性对级配碎石合成级配影响的试验研究[J]。华东公路,2013(2):36~38.

[3] 王火明,杨敏,王秀等。粗集料棱角性对水稳河滩料强度和干缩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J]。公路交通技术,2013(1):1~5.

篇6

1.避难就易,消除学生对习作的恐惧感

学生对习作感到很恐惧,心里非常害怕。我在教学生习作时不提"习作"二字,只要求学生把平时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或者是自己做的写一写,习作有话可长,无话则短。不给学生定条条框框,让学生放开胆量写。当然,到后期,尽量让学生写长,写多,写细,因为常用概况性语言的同学,习作成绩肯定上不去。另外,让学生尝试着在作文中加入一些修饰性的语句,将积累的好词好句逐渐渗透到作文中。

2.引导学生多观察、多积累

在教学中,教师往往只告诉学生要观察,却没告诉学生如何观察,因此,有的学生即使"看"了,也不会写,就是因为他不知道看什么,如何看。教师必须善于引导学生。例如在教学生写《下雪了》这篇作文时,带学生们到雪地里去观察,告诉他们用多种感官去感知"雪",用眼睛去看雪的颜色、形状,看它们飘落的姿态,落在物体上不同的样子;用耳朵听踩在雪地上发出的声音;用手和脸蛋去感受雪的冰凉。学生们观察得很仔细,写作时,又教他们按照观察顺序下笔,并且写出雪让自己动情的原因,学生细致、有序的观察和对雪的真心喜爱使得这次作文大获成功。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在实际生活里,养成精密观察和仔细认识的习惯是一种准备功夫,不写文章,这样的习惯也得养成。如果养成了,对于写文章大有用处。"可见,养成科学观察的习惯对小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3.引导学生多实践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因此我们不要怕麻烦而放过任何一种在实践中学习的机会。喜欢活动是孩子的天性,学生在活动中享受着快乐,那么把活动的过程写出来将成为学生体验快乐的过程。这样既顺应了孩子的心理、生理特点,又有利于孩子内在潜能的发挥。为了让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我们要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比如:举行国庆文艺演出晚会,田径运动会,故事演讲比赛,某个主题的答辩比赛,义务植树……通过这些有意义的活动,使学生既得到了有益的锻炼,又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以及小团队的合作意识,同时还使学生在实践中磨练了意志,开阔了诸多方面的视野。

4.引导学生多阅读

阅读和作文是一对孪生姐妹,阅读多了,思路才会开阔,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阅读对作文的重要性。吕叔湘先生说过:"学习的成果百分之七十得益于课外阅读。书,是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作文内容的重要来源。鼓励学生阅读各种书籍,无论是诗歌、寓言、童话,还是小说;无论是古代的,还是近代的;无论是文学读物,还是科学读物;也无论是中国作品,还是外国作品。都要尽量去多读,只有多读才能使视野更宽,知识面更广,积累的作文素材也更多。写作表达才丰富,才不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篇7

由于深受数千年男尊女卑等封建思想的影响,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在一部分人心中仍然根深蒂固,泉州市也和全国一样存在着较严重的出生性别比失衡现象。文献资料显示,1946年该市0-4岁人口性别比为112.0。[1]该市出生性别比自1990年代初期开始出现偏高以来,一直呈现出稳定的上升趋势。面对这一严重情况,该市对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进行专项整治,严厉打击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等违法行为,使得出生性别比有所下降。2003年为117.44,2003-2004年平均出生性别比为111.32。[2]但目前,该市出生性别比仍在高位上徘徊不下,并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

一、综合治理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的新情况、新问题

(一)现阶段胎儿性别鉴定的新情况。相对于1990年代和20世纪前十年来说,目前,泉州市胎儿性别鉴定出现了一些新情况:

1.胎儿性别鉴定技术越来越先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胎儿性别鉴定已经发展到了三维B超、四维B超等,准确度大大提高。[3]据介绍,目前这些高新产品市场上都已经出现,并呈现出小型化、便携式、多功能、准确度高的趋势。与此同时,随着遗传技术及DNA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受孕环境酸碱性检验、染色体检测、羊水检查、羊膜腔穿刺检测、DNA母体血液等胎儿性别鉴定方式在泉州的许多地方都已经出现。

2.胎儿性别鉴定的样式越来越多。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婚前性别鉴定。有一些人在领取结婚证之前就怀孕,如果怀的是男孩则领取结婚证和计划生育服务证,生下小孩;如果怀的是女孩则以未婚先孕的名义流产。第二,持证前性别鉴定。这主要是指政策允许生二胎的家庭在领取计划生育服务证以前怀孕。第三,再婚性别鉴定。再婚性别鉴定主要是一些人利用符合条件的再婚夫妇可以生育二胎政策的规定,在取结婚证之前就怀孕以达到生育男孩的目的。第四,骗婚(瞒婚)性别鉴定。因为继承家产、传宗接代或者养老的目的,有一些人采取欺骗手段异地或者多地与多人结婚,并进行性别选择生育男孩。

3.胎儿性别鉴定分工越来越明确。B超机拥有者和使用者分属于不同的个体;且B超机和B超检验地点分别位于不同地点;中间有专人负责接送需要进行B超的孕妇。在接送过程中,如果有需要,甚至还有帮手或明或暗护照。一般要转运好几次;如果发现有人跟踪,中途还要更换运送人员。

4.娠情跟踪管理难度越来越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部分计生对象户利用“两查”三个月间隔时间差的漏洞,有意提前或是推后一段时间进行检查,规避计生服务管理。(2)有一些计生对象户长期不在家,她们不可能三个月一次回来进行“两查”,这样就给她们进行胎儿性别比鉴定留下了空子,以致出现了不少的虚假外查单现象。(3)有一些计生对象户在服用终止妊娠药物致使胎儿死亡以后,再以感冒等籍口到医院打“点滴”,使计生部门人员抽血化验取证困难。(4)有些经济条件比较好的计生对象到境外、国外等地非法进行胎儿性别比鉴定,加大了娠情跟踪管理难度。

5.“两非”调查取证难度越来大。“两非”操作者的反侦查能力较强,隐蔽性极高,现再加上部分实施“两非”操作者采用医学俗语或者暗语提示胎儿性别鉴定结果,使“两非”案件发现难、调查取证更难。绝大多数“两非”行为者与与医生素不相识,是通过中间人介绍认识的,有的甚至没有介绍人。

(二)综合治理工作的新问题。随着胎儿性别鉴定所出现的新情况,出生性别比综合治理工作出现了不同于以前的一些新问题。

1.打击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行为到位难。司法机关要介入打击“两非”的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门槛过高,导致调查时缺乏必要的技侦手段,很难彻查到底。根据刑法相关规定,“两非”行为只能参照非法行医罪且情节严重的才能追究责任。同时,由于对“两非”行为处罚偏轻,且终止妊娠的药品管理控制难以到位,都给想擅自终止妊娠的对象创造了条件。根据《刑法》第336条“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不得擅自为他人进行终止妊娠手术”之规定,只能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由于违法成本太轻,从而使得一些人铤而走险。

2.各有关部门的综合治理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工作越来越流于形式,主要担子落在人口计生部门。虽然政府明确规定包括药监、公安、卫生等部门都要各司其责,相互配合。但由于各部门之间工作重点不同,目前综合治理的工作主要是落在人口计生部门。但由于人口计生部门没有执法权,在工作过程中非常被动。

3.随着流动人口流动频率的加快,也加大了出生性别比综合治理工作的难度。目前,由于以流动人口现住地为主的管理体制尚未真正得到落实,以致出现了现住地管不好,户籍地无法管、却要承担管理不到位责任的问题。另一方面,流入地对流入人口的孕情跟踪、检测、信息通报等等方面的不规范,甚至不到位,给流出人员作假现象留下了空间。

4.据介绍,目前乡镇一级人口计生部门每年要求至少完成查处3-5例的“两非”案件。在工作压力和工作指标的双重压力下,基层人口和计生部门工作人员压力不少:一是担心完成指标问题,影响政绩和前途。二是由于采取了一些非合法方式进行工作,害怕举报,甚至遭到人身报复。

二、泉州市出生性别比偏高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

篇8

再看“严格体检”。在看守所接收犯罪嫌疑人或者犯罪嫌疑人向检察机关、人民法院提出控诉时及时严格体检,从犯罪嫌疑人伤情入手倒查可能存在的刑讯逼供罪行是比较好的思路,实践中很多罪恶也都是通过这个方式被曝光的。但这种办法仅仅对于那些简单的拳打脚踢有效,一旦刑讯翻出新花样,就明显无能为力了。例如包着棉被殴打(孙志刚案就是一例)、低压电击、不让睡觉、挠脚心、往里打气等等,很多恶劣的折磨方式给犯罪嫌疑人造成巨大痛苦却很难在医学上被查出。即使是简单的殴打,一些公安人员指使或者仅仅是暗示联防人员动手,一旦东窗事发,自身也毫发不损。

在刑事诉讼法修订稿中,专家还提出了“律师监督讯问”的建议。西方国家的这一做法在其整个法律体系内部有着一系列与之相配套的规定和制度,简单的照抄照搬必然会造成水土不服。例如在律师队伍良莠不齐的今天,我们有什么办法保证参与的律师不会利用职务之便对案件的侦查做手脚?或者又有什么样的制度保证律师为了自己以后的饭碗不会屈服于违法的公安人员或干脆蛇鼠一窝?在配套措施完善以前,仅仅依靠律师道德的自律显然难以让人放心。

笔者认为:遏制刑讯逼供的关键应从时间段上下手。《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四十五条规定:对被拘留、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立即送看守所羁押。目前我国大部分看守所提审室设施基本符合有关规定,提审者与被提审者中间设置了隔离措施。在这样的条件下,公安人员很难进行刑讯(当然,也存在个别看守部门违反规定允许侦查人员将犯罪嫌疑人带到所外审讯的情况。前年某省就发生过这样的事件,犯罪嫌疑人不堪折磨趁机逃跑,有关责任人也受到相应处理)。所以,如果公安部门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办事,刑讯逼供至少在刑事拘留以后的阶段有很大的难度。

篇9

1.1监理制度建立的初衷和现实情况间的差距

因我国在加强工程质量管理时过分强调监理的作用,造成我国工程监理企业业务职能过于单一的局面,其大部分工作范围仅限于施工质量管理,对项目决策策划、设计阶段、投资控制、合同管理、工期控制、项目运营涉及很少,没有进入推行之初要求的全过程、全方位控制工作。这无疑限制了监理企业向项目管理企业发展的进程。

1.2资质限定难以全面涉足真正的项目管理

政府管理部门存在职能交叉,致使工程项目管理分割成块。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从事工程建设的单位实行资质管理,一定资质的企业只能从事与其资质相对应的工程建设。与工程建设直接相关的资质主要包括:监理资质、施工图审查资质、造价咨询资质、招标资质,每一资质又进行分类和分级。此外,还必须得到金融、法律等方面的从业认可。资质管理规定使监理企业无所适从,几年时间内也未必能获得所有相应的资质认证,所以很难全面涉足真正的项目管理。

1.3工程监理企业自身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建筑业发展尚不规范,工程监理行业中存在竞相压价等恶性竞争行为。同时,监理企业良莠不齐、形式各异,有挂靠的、也有出租资质的,导致诚信基础的缺乏使相当一部分业主对监理承担全过程管理不放心。由此,监理单位虽然承担了在建项目投资、进度、质量控制、合同管理、组织协调等服务活动,但业主很难放弃对项目施工队伍的选择、物资采购、进度款的拨付、工期进度的要求等一系列管理权限,使得高智能人才进监理公司无法发挥作用。监理企业结构不合理、考核激励机制不健全、培训费用少、人员调动困难,这些都令监理公司很难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项目管理企业。

2工程监理和项目管理的接轨

面对严峻的国际竞争形势,国内的监理企业应在国内市场尚未完全放开的3~5年内向工程项目管理公司方向发展,与国际接轨[2~7].

2.1加快投资体制的转变

伴随着工程建设管理体制向国际接轨,我国工程监理从无到有,并从工程监理向项目管理发展;与此同时,我国的投资体制也进一步与国际接轨,不仅项目筹资由政府拨款改为“拨改贷”再改为多元化融资,而且投资管理体制也由政府部门成立的项目指挥部形式转变为项目法人责任制。因此,加快投资体制改革,建立投资责任激励约束机制,真正使项目业主对资金的使用效果、投资风险重视起来是推动工程监理向项目管理接轨的首要因素。

2.2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和行业规范建设

目前我国建筑市场仍不完善,项目管理尚不完全规范。为此,必须贯彻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建立和健全各类建筑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制度,进一步加速清理和废除与世贸组织规则和国际惯例不适应的法律、法规,做到门类齐全、互相配套,避免交叉重叠、遗漏空缺和互相抵触。

2.3培育市场需求和外部环境

市场需求是监理发展的根本,因此,对项目管理服务和健康发展的持续需求是监理公司向项目管理公司过渡的关键。应当尽快转变和完善政府职能,建立市场准入机制,加大项目管理的宣传力度并加强对项目管理行业的扶植力度,以便培育工程监理和项目管理接轨的外部环境。监理行业应当发挥其在市场培育方面的力度,如加强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创优质服务实绩等以激发业主的服务需求意愿。

2.4接轨转型形式

监理公司向项目管理公司的转化方式,可从以下3个方面考虑:

较大规模的监理企业:由于企业本身具备相当的资质和人力、物力、财力条件,可通过收购其他小型企业,吸纳其他相关人才如建筑师、结构工程师、造价工程师、招标专业人员以及法律人才等,在保留原公司的基础上成立新的项目管理公司,进一步扩大企业规模和资质范围,使得监理企业有实力从事工程项目管理全方位工作。超级秘书网

中等规模的监理企业:可以考虑与设计咨询企业、造价咨询企业、招标企业等工程咨询中介机构合并,通过资金参股、控股等方式,建立股份制的工程项目管理公司,使合并的各企业成为紧密的利益结合体,进行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提高综合咨询水平和管理能力,将业务拓展到项目全过程的工程监理咨询市场,提高企业的规模实力。

较小规模的监理企业:由于企业的竞争力较弱,可通过与其它企业合并或融入到其它企业的方式来维持自身的生存。或者朝专业性监理企业发展,就项目某一阶段或某一方面为业主提供非常专业的项目管理服务。

3结语

工程项目管理是一门复杂的综合性学科,它对确保建设项目顺利实施、提高投资效益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加快建设项目管理的改革步伐,使其不断规范化、科学化,同时加快监理公司与工程项目管理公司的接轨,以便适应国际市场的竞争环境,有实力去抗衡国外的工程咨询公司,保证我国建筑行业在入世后能够稳定、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秋玲。工程项目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经济论坛[J].湖北社会科学,2004,(6):89.

[2]谢坚勋,叶勇,欧阳光辉。浅谈工程监理和项目管理接轨[J].建设监理,2004,22(2):22-24.

[3]张静,肖茜。中国工程监理与国际化接轨探讨[J].长安大学学报(建筑与环境科学版),2004,21(2):68-71.

[4]单建华。监理公司如何向项目管理公司过渡[J].福建建筑,2005,4(89):197-198.

篇10

众所周知,学科建设在高等学校各项工作中可谓是“龙头”工程。因为,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基础,学科综合实力体现着高等学校的水平。学科建设,无论是本科教育还是研究生教育,其重要作用都是毋庸置疑的。而且,学科建设是一项基础性和长久性的工作,需要常抓不懈、持之以恒、不断创新。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是高等学校设置最早、最普及、影响最广泛的学科之一。全国民族高校也都有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只不过和一般院校有所不同的是,一些民族高校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从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中单列了出来。民族高校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相对于许多综合性大学、师范院校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而言,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专业建设、教学改革等方面既有相似的问题,更面临着自身特殊的困窘。最主要的在于:第一,在民族高校内部,由于强调和突出民族特色因而对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重视不够,无论是经费或者是项目等方面都很难向其倾斜;第二,民族高校内部一味强调应用性、实用性的学科,没有充分认识到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基础性、应用性地位和作用,忽略该学科对其他那些应用性、实用性学科的支撑作用;第三,民族高校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往往又不被全国高校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主流学术界所认可,处于几近边缘化的境地。因此,民族高校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在校内被忽略,在校外被边缘。有感于被忽略、被边缘的尴尬境地,西南民族大学才在2008年11月年发起并举办了“全国民族院校和民族地区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科建设研讨会”[1]。此次研讨会由国家民委教育科技司、西南民族大学主办,西南民族大学文学院承办。

在首届研讨会上,西南民族大学文学院(2010年6月更名为“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对于民族高校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提出了“坚守与突破”的主张。“坚守”指的是虽然我们是民族高校的中国语言文学,多民族语言文学是我们的特色,但我们必须坚守全国高校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的基本旨趣、主要原则和共同追求,否则我们就无法融入主流学术界;“突破”指的是我们在遵守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主流学术界有关规则的同时,必须在我们自身的学科建设上做出特色、突出优势,从而突破民族高校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被忽略、被边缘的困境。其后,2009年11月20日至22日由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主办的“全国民族院校与民族地区高校中文学科及相关专业教材建设研讨会”在中央民族大学召开;2010年8月22日至25日由大连民族学院文法学院、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共同主办的“全国民族院校与民族地区高校中文学科及相关专业教材建设研讨会(第二次会议)”在大连民族学院召开;2011年12月9日至12日由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北京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和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联合主办的“多维视野下的文艺学学科发展暨文学理论教材建设研讨会”在广西民族大学召开;2014年9月19至21日由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举办的“全国民族大学及边疆院校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在云南民族大学召开。这些研讨会,使民族高校学人在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上,达成了许多共识,做了大量实实在在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毋庸置疑的是,民族高校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的现状,与我国众多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生活、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对人才的需求之间还有很大的差距,民族高校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还任重而道远。

二、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之于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的作用

在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举办的“全国民族大学及边疆院校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上,同行专家学者就“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的地位及特色”“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的模式及发展”“少数民族文学与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和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全国民族大学及边疆院校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教材建设及编写”等十项议题进行了研讨,共商民族大学及边疆院校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与发展问题。我认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和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是一种唇齿相依、互相依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之于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其他二级学科具有辐射作用和整合功能。首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有关理论、方法、理念、思路运用到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等学科研究中,可能促进这些学科在传统研究领域之外开拓出新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领域,从而产生新的研究成果。“比较的价值和意义就是异中见同,同中见异,从而认识某一或某类事物的特殊本质和共同本质。”

而比较文学最根本的性质和最突出的特征就是“文学性、可比性、跨越性”[2]。如果我们自觉地有意识地把比较文学的“影响研究”、“平行研究”、“跨文化阐释”等理论、方法、理念、思路运用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下属其他二级学科的研究当中,可能会促进这些二级学科的研究有新的突

破、质的飞跃。比如我们可以在“视域融合”的基础上,来寻觅人类共有的“诗心”,发现文学艺术的本质特征和基本规律,形成更全面、更宏观、更理想的文学观念,建立更科学、更完善的文学理论。又譬如我们在从事语言学的研究时,如果有意识地进行比较分析,把不同语系的语料放在一起进行对比研究,找出它们在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的异同或对应关系,从而可能加深对研究对象的理解与把握。再有,现在不少青年学人谈到中国古代文学时都说可供研究的对象和领域很有限了,如果有意识地把比较文学的理论、方法、理念、思路运用到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当中,我们不仅可以继续对大家已经熟悉的文本的情节内容、人物形象、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研究,还可以对过去较少涉及的文本的文艺思潮、文学团体、文类结构、美学风格、原型母题等诸多方面进行深入的比较研究,这样也许会发现新的研究领域,使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学术空间得到拓展。尤其要强调的是,有意识地将比较文学的理论、方法、理念、思路等运用到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之中,更应该成为民族高校从事民族文学研究学人自觉的学术理念和为学意识。我们曾撰文指出“文学性、可比性、跨越性———比较文学的性质和特征,决定了多民族国家内部自成体系的不同民族文学之间的比较属比较文学范畴,从而内在地决定了民族文学研究与比较文学联姻的可能性、必要性、必然性。”[2]中国社科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扎拉嘎研究员也曾说:“只有从比较文学的角度审视民族文学,才能使民族文学研究不断深入。这就是说,将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与比较文学更紧密地联系起来,对提高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学术理论水平,会产生重要影响。”[3]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副所长汤晓青教授曾说:“中国各民族文学关系的研究,是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其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理念都属于比较文学的范围”。 甚至有学者指出:“中国民族文学史更应该是一部各民族的比较文学史”。比较文学的理论、方法、理念、思路等运用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已经有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问世。如果我们进一步自觉地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置于比较视域,有意识地开展研究,肯定能开拓新的研究空间,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其次,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有关理论、方法、理念、思路的运用,可以整合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其他二级学科,形成教学科研团队,其整合功能有利于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人才队伍建设。近年,国务院对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就是实施“2011计划”即“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这一战略计划是以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为载体,紧密围绕国家急需的战略性问题、科学技术尖端领域的前瞻性问题以及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公益性问题,集聚创新团队,形成创新氛围,巩固创新成果,培养创新人才。“2011协同创新中心”主要有四种类型:以自然科学为主体的面向科学前沿的协同创新中心、以哲学社会科学为主体的面向文化传承创新的协同创新中心、以工程技术学科为主体的面向行业产业的协同创新中心、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面向区域发展的协同创新中心。这一战略计划,逼使高等学校尤其是高等学校的科研工作者,必须更新观念,打破专业甚至学科界限和壁垒,跨专业跨学科组建科研团队,协同攻关。“‘跨越性’是比较文学的根本属性和区别性特征。跨越性是比较文学之所以能安身立命之根本所在。没有跨越性,比较文学也就无从存在,这在目前国外和国内比较文学学界已基本达成共识。”

至于在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学术实践中,是遵循跨国界、跨民族、跨语言,抑或是坚持跨学科、跨文化、跨文明,甚至要求兼跨这几者,学界与学人至今仍有不同看法,我们完全赞同陈惇教授的观点:“如果从研究实践来讲,只要跨越其中的某一界限,就进入了比较研究的领域,不可能要求每一个课题每一项研究都同时跨越这四种界限”。[7]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这样一种“跨越性”的思维、理念,可以启发我们在当下的教学和研究,尤其是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中,跨越专业界限,消除学科壁垒,多专业甚至多学科地组建教学科研团队,组建以哲学社会科学为主体的面向文化传承创新的协同创新中心,联合申报项目,握紧拳头,齐心协力,超越突破。近年,西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就有意识地跨专业跨学院组建了创新团队,推动科研和学科建设上新台阶。2013年“中国文论传统的民族性与文论研究的范式转型”成功申报西南民族大学学术创新团队项目。当年,在此基础上又成功申报四川省省属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计划项目。2014年“中国多民族文论传统的本体性研究”成功申报西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优秀科研团队及重大孵化项目”。我们组建科研团队集体申报项目,取得了明显的实效。这几个团队,由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博士生导师等担纲领军人物,成员以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老师为主,同时还有来自学校办公室、研究生院、科技处、彝学学院、藏学学院、外国语学院等单位从事中国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的老师,范围几乎涵盖了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所属全部二级学科。由于我们打破专业界线,跨越学科壁垒,根据项目研究和学科建设的需要来组建科研团队,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推动了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