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案例模板(10篇)

时间:2022-06-21 08:19:2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初中生物教学案例,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初中生物教学案例

篇1

本节内容选自苏教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绿色植物的一生”第二节。本节内容包括根尖的结构和根的生长。根是绿色植物的重要组成器官,了解它各部分的形态、结构和生长特性,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绿色植物的一生,认同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对学生认识生命的本质特征和树立环保意识非常重要。

3教法分析

教师应力求创建平等、活泼、和谐的教学氛围,采用直观生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探究等形式,自己寻求问题的答案,从而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发展学生的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能力。

4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识别根尖的基本结构,说出各部分主要功能。

(2)描述植物根的生长部位及原因。

能力目标:

(1)通过使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根尖,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测量比较根的生长,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实践的精神。

(2)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5教学重点、难点

(1)识别根尖的基本结构,说出各部分主要功能。

(2)探究根生长部位及原因。

6课前准备

(1)根的多媒体课件。

(2)实验准备:放大镜、显微镜、根尖纵切玻片标本、萌发的小麦种子。

(3)由于实验室不具备多媒体设备,实验部分可在讲解之后,在下节课作为巩固。

7教学过程

7.1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生物都有生长现象。对植物来说,我们平常更注意的植物地面以上部位的生长,实际上植物地下的根与地面部分同时进行生长。

生:地下也在长?长的快不快?

学生表现出较大兴趣,教师先不给出答案,而是演示多媒体课件:一株树木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同时生长。

师:通过课件可以看出,植物的根是很发达的,比如一株苹果树根系发达,分枝总数达5万条之多,而树干的分枝却不超过10条。可见,根系的生长、分枝能力比树干大得多。(学生惊讶,进而开始讨论,教师注意引导)

师:①俗话说:树有多高,根有多长。根是如何生长的?引出课题。

②这么多根对植物体有什么用?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和课件演示,创设一个探究式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7.2讲授新课

引出根的作用:固着、支持、吸收、输导、贮藏(萝卜是根)。

师:刚才已经提到,根有重要作用,有很强的生长能力,那么是不是根所有部位都能生长?根的生长与根的什么部位有密切关系?

生:根尖。

师:对,根的生长与根尖结构有密切关系。根尖是指根的哪一部位?

生:答案不一,教师注意听、评。

师:我们把根的尖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叫做根尖。它是根生长以及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根尖的结构。(下节做显微镜观察植物根尖的纵切标本实验。)先复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①取镜;②对光;③安放标本调焦;④观察;⑤放回。

(教师引导学生正确回答。)

多媒体演示:一条根的根尖部分放大。

师:请同学们注意观看多媒体图片:同学们观察到的结果就是现在多媒体演示的情况:根尖纵切模式图:

师:请同学们首先记住根尖由尖端向上四部分的名称。这四部分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生:各部分细胞的大小、形状、排列的不同。

师:各部分细胞各有什么特点呢?

生:答案不一。

师:请同学们看课本60页图5-3根尖模式图。同座位讨论,尝试完成61页表。然后请同学回答。注意比较各部分细胞在大小、形状上的差异,如表1所示。教师要求学生分组讨论3 min,教师巡视指导。然后请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根尖结构及相应部位细胞结构特点知识点较多,学生易混淆,用表格归纳效果较好。)

师:在学习前面的内容时,我们已经明确了一个观点:结构与功能相适应。通过学习上述4部分结构特点,加上刚介绍的根的作用,你能推出根尖这4部分结构的功能各是什么?

(学生讨论3min。)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并小结(课件演示表2):

根冠:细胞较大,排列在最,有保护作用。

分生区:细胞小,排列紧密;有很强的分裂作用。(关键部位)

伸长区:细胞迅速伸长,成长方形,有一定吸收作用。

成熟区:大量的根毛形成,扩大了吸收面积,是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师:我们已经了解了根尖的结构和各部分功能。那么根尖的什么结构和根生长直接有关?根生长的部位在哪里?提示:其实前面在学习“细胞的分裂和分化”时,我提到过生物生长依赖于2方面:①细胞数目增加;②细胞体积增大。结合今天学习的根尖结构相关内容,根尖哪一区域与数目增多有关?

生:分生区。

师:对,体积增加与哪个部位有关?

生:伸长区。

师:对,请看课件。多媒体演示分生区细胞分裂、伸长区细胞伸长使根生长。

师:多媒体演示探究实验:根的生长部位。这个实验可以验证我们刚才得出的结论。(教师大概介绍一下实验方法: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首先提出问题;第二步作出假设;第三步实验;第四步得出结论。具体步骤:取幼根长2 cm的红豆幼苗,划分根尖各部分标志线,并测量各部分长度。24 h后再测量各部分长度。根据长度变化可验证假设、得出结论。)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根尖的结构,知道了根生长的部位和原因。那么同学们知道根生长有什么特性吗?

学生讨论得出近似答案。

多媒体演示根的向地、向水、向肥性。

师:说明3种特性有利于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设计意图:本节知识点较多,易混淆。通过归纳、实验、比较、讨论等方法让学生相对清晰地掌握根尖的结构和生长的相关知识。)

7.3巩固练习(略)

7.4迁移、升华、总结

师:根在植物各器官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移栽植物时一定要保护好根的结构,请同学们根据今天所学的内容讲一讲移栽植物时的方法和原理。

生:移栽植物时要带土。这样可以保护根毛,保证植物移栽后的吸收水和无机盐的能力。

师:日常生活中注意运用所学知识保护好身边的绿色植物。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根的相关内容,发展学生迁移思维能力,进一步树立学生环保意识。)

8教学反思

(1)本节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强,特别关注身边常见的实际问题,比如植物生长等,但是相关知识比较欠缺,抽象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渴望在学习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认识问题的能力,为这节课的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内在基础。

(2)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知道了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的相关知识,了解了一些观察、实验方法,但是由于探究能力还有欠缺,需要及时引导。

篇2

1案例教学法运用于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概述与必要性

案例教学法是在拟好的教学目标下运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加入相关性案例,通过案例分析教学内容及问题,也可透过案例的具体剖析,引导学生们展开探究讨论,进而促使教学内容获得有效的拓展,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是近年间教育界较为推崇的一种常见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运用于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一改传统教学照本宣科的缺陷,不再以理论为主,而更加注重自主与实践,提高学生的探究协作能力,形成团队合作意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初中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造性。生物这门学科具备极强的逻辑性、严密性与精准性,需要严谨以待与反复背诵记忆,枯燥乏味是无可避免的了,而案例教学法运用于生物课堂之上则可缓解这样的困境,有效的活跃学习气氛,消除一些枯燥,多了一些趣味。如此一来便可促使初中生在课堂学习中有充足的耐心进行观察、思考、探究等严密的逻辑思考,精准的剖析老师所授的生物知识,发挥初中生的无限潜能。案例教学法的特色在于能把生活实际中的那些例子在课堂教学中信手拈来,通过对案例的剖析、讨论以及解答来实现应有的教育实效及教学服务,由此可见,案例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是极具必要性的。首先,它不但迎合了初中生物教学的客观需求,而且也符合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其次,它促使初中生实现我们教育的最终目标——学以致用,让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获得了有机结合,提高了他们对问题的分析能力、探究能力以及解决能力;最后,它对于初中生的思维发展是倍有助益的,开阔他们视野的同时也拓展了思维空间,让初中生懂得利用已学生物知识解答生活难题,让它源于生活而用于生活。

2案例教学法有效运用于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各个阶段

2.1准备

案例教学法运用于生物课堂教学的首要阶段便是准备阶段,教师需要依据既定的教学目标以及备用案例提出相应问题,使得初中生可依据教师给出的案例进行分析、探究、讨论以及思考,进而获取问题的解决之道。此阶段生物教师所需进行的准备工作必须谨慎,例如,案例选择上需与教学目标保持一致性、具备现实意义,有助于初中生拓展思维等都要加以考量。另外生物教师在应用案例过程中,需要注意提问环节,提问的不同自然有不同的解决之道,因此提问环节尽可是提出一些较具引导性的问题,用问题将初中生牵引到案例学习中。

2.2分析

案例教学方法运用于生物课堂教学中的核心部分便是分析与讨论,也是师生、生生之间产生情感互动、知识互动以及思维摩擦的主要阶段,换言之案例教学法运用于初中生物课堂中的成败关键在于对案例的分析。案例教学法能从跟本上提升教学气氛与学生学习热情,并通过案例问题的提出,增加学生的互动,让学生从互动中彼此进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够紧跟教学内容,遇到无法理解的知识点可以自主性的去查找资料或向老师进行询问,一方面扩展了教学内容,另一方面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扩展。

2.3讨论

生物课堂施行案例教学过程中,总会产生各种问题与难题,此时初中生都是各持己见与想法的,因此更需要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活动,通过讨论表达个人的意见与观点,再与他人进行比较,方可有收获有觉悟。因此进行案例讨论时,生物教师可以指引初中生在备用案例中择选最吸引他们的案例,在对其进行激烈讨论,探讨案例中问题的解决之道,探究哪个知识点可解决类似的生活难题等。

2.4总结

万事都是有始有终的,案例教学的尾声部分便是总结阶段。生物教师要善于发挥自身的指引作用,能将学生带回到教材内容中,把握好重难点,同时把案例分析讨论阶段所获得的观点意见加以总结,并与教材内容予以充分结合,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3案例教学法有效运用于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对策建议

3.1通过案例实现课堂内容引入

课前引入对提升课堂气氛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的教学中经常被忽略掉,其能够以一种先行带领的方式,将学生思维导入课堂中,使之带着思考去进行课堂学习,是一种及其有效的引导与提升学习兴趣的手段。在进行引导时,教师的案列选择上应以学生日常的生活为基础,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接受,其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生物课程案例,可以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实际运用价值,并通过对案列的分析、讨论、研究逐渐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提升,并带动整节课的课堂气氛。例:“输血和血型”这一节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入这样的例子作为新课的导入,在日常的电视剧中,演到抢救部分,总是会因为血型不同而无法进行输血,为此采取最好的办法便是临时向社会进行血液征集,在采集血液的过程中,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血型,将不同类血型进行输血就会产生致命性后果。对此引入新课“输血和血型”,教师开始逐步进行讲解血型的种类,血型的融合等等的教学内容,随着教师课前的思维引导教学,使学生在脑海里产生对新知识与答案的渴望,切实的提升了学习气氛,带动学生思维的紧跟,并带入正课的讲解。

3.2通过案例提出问题

在对教学案例进行确定后,教师应积极搜罗关于教学目标的文字、图片、影音等,作为教学中突出教学内容的直观演示案列,让学生体验到更具真实、直观的视听体验,并逐渐引领学生去了解资料中的教学内容,并逐渐深入讲解,学生对此产生的疑问要鼓励他们积极的提出。例:“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此节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入这样的例子,假如你的爸爸、妈妈是双眼皮,你也是双眼皮,假如你有个弟弟,那么为什么你的弟弟却是单眼皮呢?许多学生对此都开始讨论,觉得不可能,甚至有同学认为这个弟弟是表弟,不是亲生的;学生们产生了积极的兴趣,并开始互相争辩与讨论,有的学生认为这是正常,但无法说出原因,经过讨论后,教学气氛有了明显提升,此时教师开始讲解本课内容,学生也显得更加认真。

3.3通过分析获得结论

对问题的刨根问底是人类的本能意识,从小我们就会经常问长辈“为什么?”教师要对此进行很好的利用,运用实际案列,引导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求知欲;教师通过一点点的引导学生去解决案例中的问题,使学生能够从教师的讲解中一点点的深入了解,最后有所掌握,将难点重点,尽可能的进行分散讲解,让学生学会方法,对问题进行逐一解决;另外教师还应当注意结构性,对学生的引导时,要注意每个问题的制定、引导有序,能够将问题进行串联,使学生在学习时思维能够连贯,进而增强逻辑性思维的锻炼。使记忆更加深刻。例:“人体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此节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选在学生们日常生活中的“暴饮暴食”作为教学案例,播放一段关于健胃消食片的微电影广告,先是一个经常应酬的成年男人,每天吃饭无规律且应酬时吃饭喝酒较多,一天吃过饭后,刚一出门就觉得胃痛难忍蹲到地上,朋友出来见状递上一片药,男人接过药吃进肚子立刻好了起来。通过此短片给学生提出问题,为何小小一片药便能发挥如此作用?学生通过分组讨论,结合所学对人体的消化系统进行分析,教师适时的将药片的成分给予公开,并建议学生将消化系统各器官的作用与药片成分进行一一结合与对应,学生通过教师给的小提示,再经过一些资料的查找,最终将问题解决。

3.4通过案例实现扩展式教学

篇3

0.引言

在以往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采取讲解的形式,直接向学生传授知识,但未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且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及自主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在此种形势下,初中生物教师就应当以学生为中心,从实际教学目标及内容出发,设置一定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思考与探究,在拓展其思维的基础上,充分提高学习效率。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应用案例教学法时,应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其全面发展。

1.案例教学法的相关概念

案例教学广义上指的是教师通过描述具体的情境,从而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情境中蕴含的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将案例教学应用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则是指选用一些能将生物知识及规律体现出来的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案例,并通过一系列的整理及分析,进而加工成为案例。生物教师通过详细描述这些情境,或借助多媒体等技术,来模拟再现案例的实际情况,从而引导学生自主或以小组的形式来分析并探讨这些案例情境,使之得出结论及自身独特的见解,在充分掌握生物知识的基础上,实现问题解决能力及学习能力的提高[1]。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其生理及心理均发生着显著变化,逐渐形成自我意识,容易接受新鲜事物,虽然思维不断深化,但尚不成熟;意志逐渐增强,但也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是符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及心理发育特点的。

2.案例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及实践策略

2.1案例讲授教学的应用与实践

在案例讲授教学方法中,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其通过讲解相关案例,从而有效结合案例与课程理论知识,并促进完整生物课程内容体系的形成[2]。

例如,在开展《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这一章节的教学时,教师便可向学生讲解生态系统中的具体案例,如乌龟及鳄鱼等生活在河中的爬行动物,它们在产卵期会爬上河岸;在大树上筑巢的鹭等动物则喜欢吃河里面的鱼虾等。此外,在河流这一生态系统中,空气、阳光等并不是独有的,当出现降雨时,还会带来其他地区的水分,陆地上的土壤也会被冲到河流中;河水则可用于生活饮用水及灌溉用水等。讲解完这些案例后,教师可提出“与河流生态系统存在关联的生态系统有哪些”这一概括性问题,在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以上述案例为依据,从各生态系统中多种生物,以及地域关系中森林草原生态系统、大气循环系统等非生物因素等方面出发,来对学生展开详细讲解,进而证明大气循环、森林草原等生态系统均与河流生态系统存在紧密联系。

2.2案例讨论教学的应用与实践

案例讨论教学方法指的是教师在高度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指导他们以小组的形式分析并讨论创设的教学案例。在初中生物案例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便是案例讨论教学,此种方法可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及热情充分激发出来,在促进其参与意识增强的基础上,有效促进学生自主思考、主动探究及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3]。

例如,在开展《动物的行为》这一章节的教学时,教师可指出一些动物为完成某项行为,或是达到某个目的,甚至会牺牲自己的生命,它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这样一来,便可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其主动讨论动物界中的一些现象。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也会去图书馆或上网查找相关资料,从而合理解释动物的这些行为。如在迁徙的途中,当大雁需要休息时,它们便会派出患病的,或是身体比较弱的孤雁来站岗及放哨,放哨的大雁一旦发现有敌人入侵时,便会发出警报,来通知整个雁群马上逃生或是做好御敌的准备,但这只站岗的孤雁就很容易成为猎物的捕食对象。再比如螳螂这种动物,雌螳螂之所以吃掉雄螳螂的头部,这是因为其头部存在抑制的物质,会对行为产生不利影响。学生通过讨论这些案例,便深刻理解动物出现各种行为的主要目的便是为了生存和种族繁衍。

2.3案例练习教学的应用与实践

案例练习教学这一方法通常应用在课堂结束后,单元练习以及考试等过程。教师可向学生发放一些联系类的案例资料,让其展开独立分析与思考,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出合理的判断。

例如,在完成《生物技术》这一章节的教学后,教师可给学生下列案例材料:近些年来,科学技术及生物农业技术得到飞速发展,化学农药的产量及品种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但与此同时,害虫的抗药性也随之增强,这便严重危害到农作物的生长及发育,给农业及其周边产业造成了非常大冲击,同时也导致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在此种形势下,我国科研人员加大了研究力度,通过在棉花、水稻等的细胞中导入生物抗虫基因,成功培育出了具有抗虫基因及能力的作物品种。教师便可从上述案例出发,提出“现代生物技术有哪些?”“转基因技术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等问题,并让学生展开相应的练习,从而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3.结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不断进步与发展的大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学模式也面临着进一步的改革。面对复杂的生物知识,教师只有通过应用案例教学法,将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及自主性充分激发出来,才能使其展开主动学习与探索,在将生物知识全面落实的基础上,促进我国初中生物教学质量及效率的提高,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篇4

在选择教学案例后,教师应该综合利用图片、文字、视频、声音等形象、生动地呈现案例,给学生带来全方位的感官刺激,让他们产生身临其境之感,随后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结合已有知识,深入挖掘案例隐含信息,自主提出科学性问题。

例如,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蒸腾作用,笔者准备了一个测定植物光合作用的小实验。在课堂上,先用多媒体展示了实验的准备步骤,图片配以解说的形式将实验的准备情况讲清,接着,我拿出已经在阳光下放置了几个小时的两组实验植株,请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学生发现,套在带有叶片的植株上的塑料袋充满了水蒸气,锥形瓶中的液面明显下降,而另一株却没有相同的现象产生。随后我请学生从两个实验装置设计的异同点入手,结合实验现象提出问题。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很快他们便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这些是学生思维火花的闪现,通过提问学生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

二、分析探究,得出结论

对案例的分析和探究是解决问题的金钥匙。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关注案例重点,加深认识和理解,感受案例设计的独特用心,初步理解案例中所包含的知识点,关注思维的发展和延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这个环节顺利进行的关键。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关注重点与难点,并巧妙分解难点,带领学生各个击破。不仅如此,教师更要关注学生思维的延续性,把握各个问题间的内在联系,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在思维的碰撞过程中激发更多的潜能。

例如,在学习人体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时,笔者设计了一个有关暴饮暴食的教学案例。首先播放了家喻户晓的某健胃消食片的广告,随后播放了自己制作的一个小动画:春节到了,家中的美食、零食不断,张同学每天正餐狂吃,零食不断,可是两天后他就吃不下了,肚子胀得难受,一直打饱嗝,而且带有一股酸酸的气味,还排便不畅。好在家里还备着一些健胃消食片,在父母的提醒下,张同学服用消食片,调整饮食结构,过了几天身体终于恢复了正常。笔者请学生根据这个案例探讨:暴饮暴食是怎样影响消化系统的?消食片又是怎样发挥作用的?这是一个探究性很强的案例,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分组合作,做出合理假设,探究原因。为了帮助学生探究,笔者还提供了健胃消食片的主要成分,供他们分析参考,并提醒将各消化器官的主要功能和消食片的主要成分结合起来分析。最终,各组学生通过查找资料,深入分析案例,成功解决了问题。

三、发散反馈,理论升华

篇5

    从宏观来看,受应试教育大环境的影响,学校和教师评价学生的手段还是以考试成绩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案例教学的实践。从微观来看,任何一种教学方式都有其局限性,案例教学也不例外。首先,案例教学对教师的备课要求较高,一个好的案例需要教师花费较长的时间精心选择,并对内容进行核实串接。其次,在案例教学实施中,对教师课堂驾驭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教师既要确保学生积极参与,又要稳定课堂纪律。最后,案例教学存在一定的风险,案例大多是孤立的一件事情,没有完整的结构体系,学生可以通过这个案例掌握一个知识点,但很难将所有知识点融会贯通。

    二、实施案例教学的基本方法

    1.案例讲授法

    案例讲授法是以教师为主,通过教师对案例的分析,将案例与课本上的知识点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案例分析时达到对知识点和该节内容的系统掌握的目的,教师在教学中经常采用此种方法。

    2.案例模拟法

    案例模拟法也是情境教学法,是一种更生动形象的方法。通过情境表演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这种案例模拟以真实、具体的情境感受,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评析,最终达到掌握案例所针对的知识点的目的。例如,教师讲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时,可以让学生以小品的形式表演:甲(腮腺炎潜伏期)和乙两人小聚,并热烈地交谈,一星期后,乙的腮帮肿大,得了腮腺炎。

    3.案例讨论法

    案例讨论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把实际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案例,交给学生研究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沟通和表达的能力。如大雁南迁时,总有一两只身体孱弱的大雁站岗放哨,当发现有敌害侵犯时,这些放哨者通过嘶鸣狂奔向整个雁群传达警报,使雁群尽快作出御敌或逃生准备,而报警的孤雁最终难逃敌害的袭击。通过这个案例,教师让学生分析讨论孤雁冒险“放哨”对雁群有什么意义。

    4.案例辩论法

    当案例提出来且学生进入分析思考后,学生的解读是多种多样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采用案例辩论法让学生尽情地畅谈自己对案例的理解,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教师可以整合学生观点,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先由小组代表阐述自己的观点,再以类似辩论会的形式让各小组之间互相争辩反驳。辩论结束后,教师要善于总结,表扬鼓励优点,指出应改进的地方。如众多入侵的外来生物不仅破坏了我国生态系统平衡,同时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问题:某些外来物种的入侵能破坏我国的生态系统吗?为什么?教师将学生分为正反两个辩论小组,正方认为外来物种入侵不会破坏我国的生态系统,而反方认为外来物种入侵会破坏我国的生态系统。

    三、案例教学实践的几点体会

    1.完备的案例汇编是案例教学的前提

    案例的编写和选择是案例教学实践的前提。在生物教学中,合格的具有针对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案例数量仍很不足而且零散。因此,案例的汇编单靠每一个教师的力量是很难完成的,它需要整个教学组每个教师共同努力去建立完备的案例库。

    2.处理好具体案例学习与系统知识掌握的关系

    一般来说,案例往往都是针对某一事件的特定情形而设定的。一个案例通常只能反映一个知识点或者某一方面规律,因此容易造成以偏概全。这需要教师通过案例分析,揭示出隐藏在案例背后具有普遍的真理性的本质规律。让学生在对案例单一认识的基础上过渡到对知识结构整体的理解消化上,发挥案例的最大教学价值。

    3.正确对待案例教学中的评价问题

篇6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7-0096-01

在当前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当重视案例式教学的地位,以兴趣引导学生投入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尤其是对于自主学习能力较弱的初中生来说,兴趣式的案例教学方法,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促进学生成长。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导入,引入案例教学

导入式教学,是教学中一个基础性环节。导入式的教学,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消除学习疲劳,提高学习效率。要完成生物教学导入环节,一是要创设悬念,二是所创设的悬念要与课堂内容相一致,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达到这两个要求,就要求教师必须对课堂的内容有充分把握,而且对学生的兴趣偏好有一定的了解。例如,在讲解“人体器官构造”一课时,教师可以两人病症相同、华佗却开出不同药方为例,让学生思考其中的原因。带着这样的悬念,学生进入正式的学习过程。学过理论知识之后,教师再具体向学生讲解华佗做法的原因。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教师既完成了对理论知识的教授,同时又在问题中调动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一种主动的探寻中,了解并掌握人体器官的构造和各个器官的功能作用。并且,这一生动的教学案例,还能够让学生养成将理论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的良好习惯,对于学生今后的生物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结合学生特点,创设案例体系

初中生正处于心理和生理发生变化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上,教师应当积极利用初中学生这一时期的特点,为学生制定一个以他们的性格特点为基础,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为导向的、科学的生物教学方案。另外,生物课本身对于初中生来说就属于新鲜事物的范畴,所以,在实际的生物教学当中,教师可以积极利用计算机应用软件,为学生打造一个高效的生物学习平台。或者根据初中生好胜心比较强的性格特点,教师可以举办一些竞赛性质的生物实践活动。但应当注意的是,竞赛的主题必须明确,其竞赛的内容既要达到巩固学生现学知识的目的,又要达到拓宽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生物能力的目的。不论是网上学习平台,或是生物竞赛活动,这些形式既能完成阶段性的生物教学计划,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对于生物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对生物学习产生浓厚兴趣,为进一步学习生物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丰富教学方式,构建案例教学

1. 重视实验教学

实验是生物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验相对于传统课堂理论知识的传授来说,能够让学生摆脱枯燥的形式,这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具有更加直接的作用。同时,实验实质上是实践活动在课堂中的延伸,它可以丰富、活跃课堂,还能够让学生在实际的动手操作中实践自己的理论知识,既实现生物教学由理论走向实践的教学目标,同时又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例如,在讲解“单细胞生物草履虫”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选取实验室中所存储的草履虫,让学生走进实验室在显微镜下观察草履虫。这样的一种形式,既弥补了生物课本只能展示图片的缺陷,同时也以一种形象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到草履虫结构,对于学生学习课本上的知识有非常大的帮助。

2. 增进师生情感

教师是学生学习中的引导着,一名优秀的教师,对于指导学生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具有重要的意义。初中学生对于教师依然存在着极大的依赖,如果教师能够正确处理好学生对于教师的这种情感,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具有极大的帮助。要逐步深化学生对于教师的情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教师应当主动亲近学生,解决他们学习生活上的困难,让学生加深对教师的信任,这对于深化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教师还应当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其生物学习的榜样,教师的带动作用是不容小觑的。

3. 理论联系实际

任何一门科目都是以生活实践为基础,并以服务生活实践为目的,生物这门学科也不例外。生物与其他科目联系也相当密切,因此,在生物教学当中,教师应当本着生物最终服务生活的目的原则,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切忌只是为了单纯解释某一种现象而进行教学授课。理论联系实际的生物教学方式,对于培养学生以敏锐的眼光观察生活的学习习惯来说,是非常有益的。例如,在讲解DNA部分时,教师就可以先为学生展示其基本的构造形式,然后让学生在这种直观印象下进入理论知识的学习。当其知识储备充足后,教师再向学生介绍:如果出现染色体异常的情况,人的身体机能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生物是初中阶段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本身的内容决定了它与生活必定有密切关系。因此,在初中阶段,教师应当重视生物教学,注重生物教学生活化,培养学生的生物素养。而且,还应当以正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式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它对于引发学生生物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生物思维,提升他们的生物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当积极引入案例教学法,以提高生物教学的整体效果。

篇7

随着初中课程的不断改革创新,教师在教学中越发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学习。在生物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主动性,又能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一、应用原则

任何教学法在实际应用中都有一定的原则要遵循,案例教学法也不例外。随着课程的教学改革,教师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和学习兴趣的提升。因此,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就要遵循相应的自主性原则以及学生对生物学习的探究性原则。而在整个生物课堂上,教师是一直以指导者的身份存在的,不应该过多地干涉学生的主动学习。

二、教学实践

1.课前准备。课前准备一直是教师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运用案例教学也不例外。第一,通过课前准备,一方面可以留给学生一定的上课准备时间,另一方面教师也能够利用课前准备让学生仔细地了解案例,特别是研究案例中的数据、图表等,这能够为案例教学的展开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二,教师运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学生的课前预习,可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案例、找到问题。第三,学生在分析案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列出一个分析提纲,以便在后期的小组讨论中更加有序地参与。

2.小组讨论。在小组讨论中,通常是由小组长担任讨论主持,组内同学通过互相的交流沟通,弥补自己看待问题的不足之处,在相互启发下进一步思考,这样有利于使整个方案的分析向更深的方向展开。鉴于小组内的每一位同学有着不同的知识结构和不同的看问题视野,所以没有必要要求得到意见一致的讨论结果,只要大家能够针对自己的观点提出有效的论证说明就可以了。教师在小组讨论中要以巡回的方式参与其中,掌握每个小组的谈论情况,并适时指导。

3.课堂讨论。在生物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就是课堂讨论。一般来讲,评价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课堂讨论质量。在小组讨论后,每个小组派出代表在课堂上一起进行讨论分析。在整个课堂讨论阶段,教师一直充当引导者,启发学生进行思考。

4.联系生活。生物是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十分密切联系的,因此在运用案例教学时,对于案例的选取可以选择贴近生活的,例如口腔溃疡、傍晚视力下降等,都可以将这些加以整合形成案例。例如,针对为什么在嚼馒头时会越嚼越甜这一问题,让学生思考产生这种现象是什么原因,然后引导学生实验,观察不同温度下唾液中馒头屑的变化来找到答案。运用这样贴近生活的案例教学,不仅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更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

三、案例教学设计

针对生物教学中植物光合作用的内容,对于科学家探究光合作用的整个历程,笔者设计了一个案例教学课程,通过向学生展开整个探究过程,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展开教学。关于光合作用,最先进行探究的是科学家海尔蒙,在17世纪他做了一个柳树实验。他通过定时给柳树浇定量的水,观察柳树和土壤的变化。通过土壤质量没有发生变化但是柳树质量逐渐增加这样的观察结果得出了植物生长主要养料是水的结论。第二个探究光合作用的是科学家普利斯特,他做了一个对比试验。他把一只小白鼠和一支已经点燃的蜡烛同时放在了相同的两个容器里,同时在其中一个容器中放有植物,结果发现,蜡烛在放有植物的容器中得以继续燃烧,在另一个容器内则是熄灭;小白鼠在放有植物的容器中得以生存,在另一个容器内则是死亡。通过这个实验,普利斯特得出了植物能够更新空气的结论。在此之后,又有豪斯在1779年的重复实验中对普利斯特的实验中有了新的发现,他认为整个对比实验能够成立是因为有阳光照射和绿叶植物的原因。当人们知道绿叶释放二氧化碳吸收氧气已经到了1785年。最后,科学家萨克斯经过实验,在1864年证明了光合作用的产物还有淀粉。由此通过整个案例的展开,学生在了解光合作用探究历程的同时也能提出更多的疑问。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自主探究,不仅能更加系统地掌握光合作用知识,也能够得到思想启发。

四、结语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教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掌握学以致用的方法。通过案例教学法的运用不仅能够启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分析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更能够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继续加强对案例教学法的实践研究,使其更加完善,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范茂华 论初中生物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与实践[J].生物技术世界,2013,07,152-154。

篇8

减轻学生的负担、实行素质教育已成为一个社会热门话题,学校也积极响应教育厅的号召为学生“减负”。但由于素质教育的推行使学生课余时间增多,致使教师的日常教学任务变重、课堂容量增大。同时,教学方式的改变也会让习惯于传统教学方式的学生在新的教学方式中迷失学习方向。为了在给学生减负、推行素质教育的同时不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不影响学生的学习,教学过程中“导学案”的运用就十分必要了。“导学案”的出现不仅解决了老师教和学生学的问题,而且大大提高了教和学的效率,达到了“减负增效”的目的。

1.“导学案”的重要作用

在物理“导学案”(沪科版)中包括以下内容:① 学习目标及学时。② 本节学习目标。③ 导学方法。④ 问题引导。⑤ 问题探究。⑥ 分层次的训练或练习(针对学习要点分三个层次: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合作完成;综合性习题,学生自己决定是否做)。⑦ 解释疑惑、小结。⑧ 课后评价反馈。在学生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导学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构建知识框架。“导学案”也改变了传统的知识被动灌输和传递的状况,让学生自己主动学习,积极构建知识体系。依托“导学案”,减轻了教师和学生的负担,真正地实现了“减负增效”。

2.如何利用“导学案”“减负增效”

(1)课前五分钟的合理利用。初中物理老师应在课堂教学开始前五分钟检查学生“导学案”上预习卷部分作业的完成情况、答案核对情况。实施这项工作既能了解学生课后自主学习时所暴露出的问题,也能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有效的管理,还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后学习物理的好习惯。这五分钟的检查,既督促了学生的课后学习,也让老师掌握了第一手反馈资料,便于老师课堂精讲,提高物理教学效率。

(2)充分把握课堂时间。在“导学案”中附有课堂练习卷A/B,大纲要求学生选其一完成,老师平时在此环节投放的时间也很有限。如果为加深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的程度,让学生在课后完成剩下的练习,就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不能有效地“减负增效”。如果有效利用课堂上的时间,就能真正收到“成效”。教例: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运动的世界》,根据“导学案”(沪科版)中的导学内容,学生可以明确地知道本章的学习内容――运动。学生可以在“导学案”的引导下进行思考:什么是运动?日常生活中的哪些自然现象与运动有关?怎样描述运动?在初步地预习课本之后,完成“导学案”中的练习卷知识填空;这样在完成的过程中学生自己就先自我检查了一次,了解到自己的问题之后再次回顾课本,巩固知识。在教学完成后,教师要求学生完成练习卷的题目,是对学生课堂知识的夯实巩固。通过运用预习卷和课堂练习卷,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掌握世界是运动的等知识点。

(3)导学导练,提高自我学习水平。“导学案”是把重心由“教”转移到“学”上来,让学生以自学为主并交流讨论。因此,既能使教师授课高效精讲,又能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在导学案中的物理练习卷就是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这个环节能够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培养其自主发现、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及探究创新的能力。

(4)加强知识运用,注重归纳总结能力。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的体现在于学生学多少,而不在于老师教多少。同样,学习效果的体现在于物理练习题目的质量和处理水平,而不在于练习题目的多少。“导学案”中练习卷根据课程内容来设计多样式的练习题目,让学生精练,同时归纳做题思路,避免盲目做题,为学生减负并且提高其学习物理效率。

总之,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依托“导学案”这种教学方式既展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又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内在作用,真正地为学生“减负增效”。

参考文献:

篇9

一、初中生物教材插图的组成、分类和特点

可以说,生物教材中的插图非常多,可以根据不同的作用或者图片反映的内容分为几类图,主要有生物形态图、生态图、生物学的历史图、各动物的生育过程图、生物进化图、生物现象图、探究过程图和实验操作的过程图等。

如果从各个图片所含的内容来分:第一类就是生物基础知识类的插图,主要包括生物的结构图、形态图、解剖图、各类生物现象图,还有就是生理过程示意图;第二类就是生物的知识拓展类插图,如生态环境的景观图、工作原理图;第三类为实验探索类插图,如实验仪器图、基本操作示意图、实验装置图;第四类为生物科技类的插图,包括生物学史图、生物学肖像图、研究过程图。

生物学插图的主要特点:插图本身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能够得到学生的第一关注;插图直观、色彩亮丽,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精美的插图包含很多的知识难点,能够加深学生的记忆;生物学科的插图更利于学生对生物学基本知识构成学习的框架,有利于为孩子以后的生物学学习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

二、当前初中生物教学中运用插图的作用

随着生物教材中插图的不断增多,越来越引起广大教师教学的重视,由于从黑白到彩色,作用越来越明显,经调查,生物教材内的插图主要的作用有以下几点:能够帮助初中生更直观地掌握所需学会的知识,插图可以让教师突破一些教学难点,便于学生了解原理和生物学相关知识,可以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点,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合理利用插图,培养孩子们浓厚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动力。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敲响知识大门的钥匙”,只有培养出孩子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够让学生有足够的学习支持力,学生的心理特征就是对比较生动、形象有色彩感的东西和事物感兴趣,一般情况下,学生在拿到课本之后都会把课本里所有的插D都看一遍,从头看到尾,所以,在课本中插入图片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好奇心理,通过图片对学生的视觉造成很大的冲击力,然后再把图片中蕴含的知识点通过语言的方式表达给学生。

正确利用插图,全方位地开发和解放学生的思维,培养创造力。古语有云“思维能力的提升和完善在不断地解决问题之后才能得以提升”。思维的培养和拓展是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插图来构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或者利用提问的方式,从而激发和开发学生的大脑,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运用自己已学的知识,进行合理的想象,举一反三,从而培养创造力,为其他学科学习奠定基础。

三、教材插图应用的教学策略

生物教材里的各个插图的存在都有其特定的意义,每个插图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生物学信息,而且有着文字无法替代的作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生物教师要根据插图不断地深入挖掘和拓展,充分利用这种生动形象的课程资源,使教材插图能够真正地服务于教学,从而提高生物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和提高学生生物学的科学素养,为以后的学习培养浓厚的兴趣,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懂得利用图片解释其中的内涵,让学生理解生物学的重点知识,在看图时可以按照顺时针或者从上到下、从左向右,多角度,或者通过对比等顺序去观察图片,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清晰的思路,也便于学生理解知识点,并进行大脑的记忆存储。

再次,根据教材图片的类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具体分析,采用不同的讲授方法,通过看图片,抓关键,找重点,通过多多观察,找到看图的相关规律,了解生物学的各类知识。比如,统计图,尤其是比较抽象的统计图,要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分析和逻辑思维能力,明白看图的作用。

最后,利用图片,加强对比,增强学生的记忆。教材的插图本身具有直观性的特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教材插图与相应的教材内容文字做对比,然后进行解读,比如,在讲解线粒体和叶绿素的细胞结构,通过平面图和剖面立体图进行相互对比,然后让学生理解文字,通过对比,从而对文字的内容有更深的记忆力。

初中生物教材中的插图不仅是表达生物知识的好方式,而且是学生了解各种生物学基本知识的辅助手段,因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加大对插图的重视,尽量运用图片的生动、形象、色彩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和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想象力,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篇10

在初级中学,生物科作为一门非中考科目,为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很多教师坚决不布置课外作业,所有内容都在课堂上完成。这样使很多老师都感到教学课时非常紧,教学内容多,练习和讲评时间不足,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困扰。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改进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同时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提高生物课堂教学实效性,是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

1.2 学生情况

在上学期,笔者随机抽取了所任教学校的107班和103班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问卷调查,该问卷选自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单志艳的博士学位论文,经单博士的实践和论证,该问卷各维度的信度均高于0.74,各项目在维度上的载荷都在0.54以上,说明该问卷各项目都比较理想。

调查结果统计分析如表1所示。

从调查分析结果来看,目前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现状是:在学习中的依赖思想严重,喜欢听老师讲,再单纯地记,遇到新问题不会思考,学生在把握学习内容、自我管理学习时间、恰当运用某些策略学习和控制学习环境等方面的能力均有待提高。

为了改善学生的这一学习现状,使学生能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以及为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不留任何课外作业,保证所有教学内容在堂上完成。因此,笔者所在生物科组以“利用学案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实效性”为课题进行了研究,实践探索以“学案”为载体的适合我校的课堂教学模式。

2 以“学案”为载体的适合我校的课堂教学模式

学案是主体参与课堂教学内容的文本载体,是教师依据教学任务、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学法特点、心理特征等设计,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供学生在学习中使用的学习方案。为能达到以“学案”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同时指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有效地、充分地学习,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效率的目的,所编写的学案由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和学习检测三大板块组成。该框架突出了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促进教师从学生学习活动的角度出发设计教学活动,把教与学有机整合在“自主学习”过程中。

课堂教学模式大致为:明确目标――自主学习――讨论交流――教师精讲――学习小结――达标检测。学案当堂发放给学生当堂使用,所有教学内容在堂上完成,不留任何课外作业,是该模式的一大亮点。

2.1 明确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主要是根据教学目标来确定本节课学生需要达成的目标。教师上课开始首先导入课题,然后向学生明确本节学习目标,让学生知道这节课自己要做些什么,有哪些知识内容是要学习的,哪些内容是重点和难点,哪些内容是一般了解内容,对本节要解决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

2.2 自主学习

明确学习目标后,教师让学生按学案上的自主学习导引进行预习和自主学习,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学生自主完成学案中有关的学习内容是学案导学的核心部分,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和自我发展的空间,要充分扮演好组织者和服务者的角色。在学案中相关问题的引领下,学生要阅读教材,积极思考,找到问题的答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课堂的巡视,以便及时发现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同时对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2.3 讨论交流

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小组相互讨论和帮助的过程来解决。这样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2.4 教师精讲

经过讨论交流以后,学习中存在的绝大部分问题基本上得到解决,对于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和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才进行讲解和点拨,减少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时间。教师要做到有效地精讲,就要对学生的学情非常了解,在学生自主学习和讨论交流的过程中能够收集到来自学生的信息,并思考解决的策略,提高对生成性问题的解决能力。

2.5 学习小结

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往往有多个知识点,学习小结对于帮助学生总结重点,理清脉络,加深记忆,巩固知识,活跃思维,发展兴趣都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学生来说,在课堂上刚建立的知识体系往往是不稳定的,不牢固的,因此,教师有必要利用课堂小结帮助学生理顺知识,掌握学习方法。

2.6 达标检测

学案中有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就是――课后评价反馈。当堂训练、当堂达标可以增强师生的效率意识,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教师所设计的检测题的形式有选择题、填空题、分析题和实验设计题等,既有基础知识的检测,又有基本技能的训练。通过检测,教师才能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一学期来,笔者让学生根据学案的内容预习、自学,完成自我检测。老师在课堂上则只利用15min的时间讲重难点,进行检查、指导,然后放手让学生思考、提问、讨论,作业当堂完成。这样,既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又提高了生物课堂教学实效性,本学期的期末考试就是研究成果的一次很好的检验。在本学期期末的南海区统一考试中(统一试卷、统一评卷),笔者所在西樵中学七年级的生物成绩非常突出,具体数据如下(表2)。

3

成效与反思

3.1 利用学案教学,改变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自从实行学案教学以来,对教师来说,从某种角度上讲是规范了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减少了课堂教学中的随意性,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灌、学生装的弊端,它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学生来说,学案使学生更加明确教师的授课意图和教学方法,课堂学习有了重要依据,明确了方向,明白了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学会了怎样进行学习。

另外,在利用学案教学过程中,学生上课分神的次数明显减少了。学生在课堂上要时而听,时而读,时而记,时而思,时而答,时而写,可谓多种感官齐参与。这样使学生在课堂上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明显增强,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