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05 14:33:3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英语听力课程,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听”是语言输入的主要渠道,据美国保尔・兰金教授统计“听”占人们日常语言活动的45%,“说”占30%,“读”占16%,“写”仅占9%。英语综合能力的五个方面听、说、读、写、译,听力首当其冲。听力技巧和对口头语言材料的理解能力,是掌握英语口语,进行英语交际的必要条件,所以听力课是大学英语学习中一个重要而不可或缺的课程。
1.听力课程重视程度不够,听力课时有限
90年代兴起的英语学习热潮使得社会、学校、家庭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愈发重视,多数学校均在小学阶段就开设英语课程,但由于重知识,轻能力,忽视英语实用性、工具性等思想,使得英语教学中“听力”受到冷遇,学生学习的仅仅是词汇、语法等知识点,听力水平很难得到提高。而大学阶段的学生,以英语专业为例,多数仅是在大一,大二开设听力课程,且每周只有一节课,而上课时,由于时间限制,课堂上不能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严重影响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学习质量。班级人数基本在25人左右的英语专业学生尚且如此,可想而知,非英语专业学生在课堂上练习的时间和机会少之又少。
2.教学手段老化,教学模式单调
传统的听力课上,教师是占主导地位的“按键的操作者”,听力课堂上都是教师在唱独角戏,普遍采用“放音一对答案一讲解一再放音”的模式,而且,课堂话语通常都以中文为主,一些学生利用这种状况在听力习得过程中滥竽充数,没有参与其中。①这种单一的听力教学模式,把听力课变成单向的信息输入过程,学生被动的接收知识,缺少自我反思和同伴交流,使学生的“听”和其他环节割裂,不利于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升。所以说,这种单调乏味的“放音―听音”教学模式,忽视教学的生动性,忽视学生的主动性,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致使学生对听力课程失去热情,甚至厌烦。
3.听力材料缺乏真实性,材料难度不易把握
大学英语听力课堂基本采用两种听力材料类型,一种是英文电影和广播片段;另一种是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听力对话或短文。这两种材料都有各自的特点,电影和广播片段能使课堂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但学生经常会重电影情节忽视语言内容;第二种听力材料对提高英语听力水平有较大帮助,但多数材料过于正式,深奥。这两类听力材料最大的共同问题是缺乏真实性,很多学生即使课堂上对听力材料的答题正确率较高,但却听不懂现实生活中的英语对话。这是由于生活交际中的英语较口语化,语速因人而异,存在杂音干扰等因素,所以教师在听力材料的选取上应充分考虑生活英语的各个特点,选择具有真实生活性的听力材料。
二、影响大学英语听力课程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
1.学生听力基础
许多大学生的听力基础极为薄弱,甚至可以说从零点起步,这给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顺利进行带来了一定障碍,使得大学教师在听力课程开始之初,要花费大量时间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而很难进入专题听力、新闻听力等较高阶段的学习;另一方面,薄弱的听力基础使得很多学生惧怕听力课,对听力课失去兴趣,甚至厌恶。这两方面都会影响听力教学的效果。
2.教师教学方式
当前的英语听力教学方式主要是教师放录音,检查学生答题正误,最后进行讲解,这样的教学方式中学生只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没有发挥出学生的主动性,师生之间也缺乏双边交流。教学双方不能有效沟通,久而久之,教学双方的热情和积极性都会降低,使得听力教学的效果受到影响。
三、 提高大学英语听力课程有效性的途径
1.丰富听力教学材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首先要使学生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在生活中熟练运用该语言,进行沟通与交流,而英语听力的练习,则是这种交流最直接有效的准备,明确听力学习的重要性。在学生认识了听力学习的重要性之后,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情趣至关重要。选择丰富的、真实的、难度适中的教学材料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很大帮助。“语言习得机制发挥作用的一个前提条件是提供充足的高质量的目的语输入, 然而交际情景单一是我国通用英语教学的普遍问题。因此丰富英语交际情景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②这要求教师在课前充分了解教材内容,选取与课程主题相符的大量真实情景材料,要让学生了解不同性别、不同国家、不同环境下的各种情景中语用特点。
2.完善课堂教学方法,精听、泛听相结合
我国大学英语听力课普遍采用“放音一对答案一讲解一再放音”的模式进行教学。这种单一枯燥的教学方法不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一堂有效的听力课应该既让学生感兴趣,又有所收获,这就要求课堂组织有序合理,一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真实性材料练习,注重培养学生速记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另一方面利用多媒体进行泛听英文电影台词、英文歌曲歌词等训练,将听写、精听、泛听等环节有效地结合在一起。
3.加强课后练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听力课时少、课堂时间不够等现状要求必须加强学生课后的听力练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英语听力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仅凭课堂上的训练,远远不够,必须注重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除了教师布置的作业等学习任务,教师还应该传授具体的自主学习方法、做题技巧并推荐相关的英语听力学习网站,例如:沪江英语、普特英语听力、VOA、BBC等网站,督促学生在课余时间自主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程度和学习兴趣的听力材料进行学习,定期举行“自主听写报告”,为学生创造一起交流探讨的机会,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探讨自主练习中存在的问题。
总之,大学英语听力课程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优化课堂学习效果,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真正提高对英语听力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注释]
①林增毅,王宏昌,王胜,张云琴,杨颖.大学英语听力课堂学习效果调查与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12(77):89―90.
②王亚蕾,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初探[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3:269―270.
[参考文献]
[1]林增毅,王宏昌,王胜,张云琴,杨颖.大学英语听力课堂学习效果调查与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12,(77):89―90.
[2]王亚蕾.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初探[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3:269―270.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听到学生抱怨听力太难,根本听不懂,或听懂了一部分,还有同学反应感觉自己听的很明白,可是做题的过程发现自己的理解和材料本身所要表达的意思有很大的出入。
经过调查研究与分析笔者认为影响学生听力水平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二、影响听力水平的几个因素分析。
1.语音和语调。首先,很多学生在中学阶段的发音没有得到系统的训练,甚至有些基础阶段的老师由于水平参差不齐,他们的教学对学生的影响很大。致使一部分同学进入到大学之后还不能够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英语听力考试首先是语音的识别测试。学习者的语音因素主要表现在语音知识欠缺,单词的发音不标准和读音不准确,对英语听力中经常出现的连读,四组固定变音、弱读和与其不同的辅音发生的失爆现象等难点不适应,导致辨音能力差,影响听力的理解能力。还有的学生由于方言的影响,分辨不出某些近似音,给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其次,说话人的语调对理解也很重要。同一个句子, 往往由于说话人的态度和感情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语调。学生不懂语调变化, 就辨别不清说话人所要表达的真正意思。
2.词汇。词汇是听力内容的基本组成单位。学习者的词汇因素除了基本词汇积累不足外,主要表现在口语词汇欠缺,阅读用的书面词汇往往偏多,其次,同形或同音异义词和一词多义的现象由于很容易引起歧义,成为听力理解中的障碍。在词汇方面,词汇量严重缺乏,对常用的词组、习惯用语、成语等不理解,在语法结构方面,遇到生疏而复杂的句子结构便不知所云等等。词汇、语法对听力理解有很大的影响的影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当积极积累,不断扩大自己的词汇量, 熟悉各种常用的语法表达
3. 文化差异带来的理解偏差。语言是社会信息的载体, 一个民族, 一个国家的语言在使用中, 总是载负着这个民族或国家的政治、社会和生活习惯等方面的情况, 总是体现着这个国家和民族使用语言的习惯。现在的听力材料内容从天文地理、人物历史、社会新闻到民间习俗, 涉及面相当广泛, 题材也多种多样,而学生由于知识面狭窄, 对异域文化、历史知识的缺乏,就会造成听力方面的困难。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听力材料相对简单,生词难词不多,而学生却听不懂的原因。由于听力材料题材广泛,从天文、地理到人物、历史,从新闻报道到闲情轶事等应有尽有。学生们往往由于知识面有限,或缺乏跨文化的历史背景知识,常会感到听得懂单词却听不懂内容。具备一定的背景知识后,学生对所听到的对话和短文会有一种熟悉感,一种更深刻的理解,甚至能弥补语言上的一些不足。另外,由于英语和汉语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学生们如果对西方的社会文化因素不了解,又缺少足够的相关学科知识,只凭借自己所熟悉的思维、逻辑去判断对话或短文,就很可能出错。
三、提高听力水平的几个要点。
a)突破语音障碍。掌握听力基本技能掌握听力基本技能,首先应突破语音知识关。英语语音知识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不完全爆破、意群、连续、音的同化与失音、句子重音及语调。其次还应掌握英音与美音的差别。首先,要注意区分和模仿正确的语音、语调:在英语里有不少词读音相近,但意思却截然不同,象cure 和kill, menu 和manure等。还要创造一定的听说环境。听说是一种语言交流,没有一个外语环境或一定的听说条件,只靠单枪匹马很难收效。现代科学为我们提供了录音机这一工具,我们可以把课文、对话录制下来反复听和模仿。还可把口头作文录下来,仔细审听,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但是在自然条件下,听与说是不能分的。一个人听的过程实际是另一个人说的过程。要有不怕听错说错、不断苦练的精神, 语言是一种习惯,没有反复的操练和实践难以产生熟练的技巧。会话重在达意,只要达到交流思想的目的,这种听说实践就应该说是基本成功的。其次,要适应英国音,美国音及一些主要方言:听力训练可以从一种音入手,再逐步过渡到另一种音。学习者可主动归纳或对比两种英语在发音、语调上的差别。还可多听新闻广播,听那些看不见说话人口形的录音报告, 逐渐适应人们说话加上“well”," “eh” 之类填充语(hesitationfillers)的习惯,以及说了一半忽然转念另起一句话的现象,还要努力做到能把录音不清楚的一词半语,或者讲演者降低声音,很快一带而过的词句正确地补充出来。
b)扩大词汇量,为听力理解打下坚持的基础。许多学生不能学好英语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畏惧词汇,面对着浩瀚的词汇,他们望洋兴叹,在心理上竖起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但笔者认为一旦掌握了方法,就能驾轻就熟,要想扩大词汇,就应该做到与词汇时常保持零距离、多渠道的亲密接触!第一,要会听,我们应该做到在出色地朗读之前就能毫无困难地听懂对方所说的一切,为此,一开始就要听正常语速的语音材料或节目,多收听VOA,BBC等英语广播节目。既可泛听也可精听,泛听主要是熟悉英语的语音、语调和节奏,了解故事大概,精听以不放过每一个词为目的,一旦听到不熟悉的词,要试着根据发音拼写出该词,必要时可查词典以确认词形并知晓词义。第二,要常读、常背。因为单词只有存在于具体的短语、句子或段落中,甚至在具体的语境中才具有一定的语义,故单独记忆单词效果不佳。我们提倡在语境中学习词汇。第三,要多看,多看英文小说、诗词等,特别是英文报刊,这样,我们不仅能熟悉常用词汇,而且能学到活的新鲜的地道的词语。如:纳米技术nanotechnology,转基因的transgenic,霸王龙tyrannosaurus,注意可不是boby bomb,而是suicidebomb。第四,要敢说,敢写,尤其对于刚刚学过的词和短语,要大胆地运用。
C)注意文化积累,让听力理解有一个质的飞跃。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讲解一些文化背景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 向学生介绍英美国家的生活、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知识,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增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和对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其次,教师应鼓励学生博览群书,向他们推荐一些说英语的国家的历史、地理、风俗习惯等方面的书籍,供他们课后阅读,以扩大其知识面。另外还可以充分利用英语电影、电视及录像等媒体直观地获取相关的信息。
四、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交流的日益增多,各个行业各个方面对英语听、说、读、写和译水平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新的挑战。影响英语听力水平的因素远远超过以上提到的几点,另外涉及教师的主客观原因,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程的设置,教材的选取,教学模式等多种因素。上文主要是通过几年的听力教学实践,针对学生存在的听力学习问题,从学习者的角度分析了影响英语听力能力提高的因素,期望能引起广大英语学习者以及英语教育者的思考。
参考文献:
[1]张斌科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听力障碍分析 新疆职业大学学报 第16卷第2 期 2008 年4月
[2]卜巧玲新大学英语四级听力理解题型和答题技巧 科技信息
[3]李君君 陈建龙 林文娟 也谈大学生英语听力理解能力的提高 科技信息 2009 年第23期
[4]刘宝惠大学生英语听力能力培养过程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教育战线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初学者要想真正掌握它,必须尽快提高自己的听力水平,培养自己的英语语感和接受能力,这是人们言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方面,也是英语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英语教学必须重视学生的听力训练,把它作为初中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
1.英语听力训练的教学方法
1.1重视语音教学。教师不仅要认真指导学生学习英语字母和48个音素的发音,而且要向学生介绍英语字母的读音规则、英语的基本语调,以及单词的重音、句子重音、意群、连续、失去爆破等语音知识,并进行朗读练习,学生在自己的朗读中能够培养英语语感,并与正确发音进行对比,以提高听力水平。
1.2牢固掌握所学词汇,灵活运用所学语法知识。语音、词汇和语法是构成语言系统的三大要素,也是提高学生听力的基础。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根据语音规则记忆单词,要多层次、多角度地补充一些文化背景知识及习惯表达法等,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此外,听力训练必须结合所学语法知识,多做一些句型练习或听写练习来巩固语法知识。
1.3尽量多了解英美国家的背景知识。要提高听力,不仅要具备一定的英语语言知识,而且应该尽可能多地了解国家的社会制度、风土人情、生活习俗、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这些背景常识能够帮助学生从更深的层次角度进一步地丰富自己的语言知识。
1.4培养学生良好的听力习惯。听与说的训练是密不可分的,朗读又是说的最基础的训练方法。所以,要培养学生朗读英语的良好习惯,以规范的发音朗读材料,最好指导其有声有色地背诵或表演;要培养学生听后叙说的习惯,应把听说结合起来,在说的同时增强听的能力、培养听写的习惯,并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把反映和概括事物特征和本质的关键词,如人名、地名、时间、数字、价格、距离等记录下来,记录的内容可以慢慢地从个别单词、句子逐步向段落大意过渡。
1.5选择适当的听力材料,“精听”与“泛听”相结合。“精听”重在质,“泛听”重在量,两者有机结合,才能提高学习质量,也可以巧用网络的听力材料来提高听力水平。想当初有多少英语教师为能找到一些合适的听力材料而绞尽脑汁,而今却轻如反掌,信手“点”来。
2.培养学生的听力解题技巧
2.1做好听前预测。通过阅读题干和选项,预测将要听的内容及其重点所在,做到有的放矢,以提高捕捉信息的准确度。
2.2边听边记,学会抓住关键词和材料大意。试着在草稿纸上边听边记主要信息或与题干相关的内容,这样有利于听后判断并选择正确的答案。
2.3听后推理判断。在抓住文章主旨大意和关键词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已有信息和常识,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判断,以便为探寻正确答案作铺垫。
2.4纠正边听边译的不良习惯,注重语篇理解。听力技巧指导应让学生懂得,听力是听懂对方所表达的内容,并非要一定听懂每一个单词,所以要稳定情绪,争取多把握一些后面的信息,以便于解题。
2.5认真审查核实。听力答题结束后,不要急于做笔试题,要利用头脑中对记录内容的短暂记忆和对那些无把握的答案进行推敲,看所选答案是否符合听力材料的原意。
3.中考英语的听力解答策略
3.1听选答语是听力试题中较容易的部分,这类题型的设计一般是:根据你听到的句子选出正确的答语,每个句子读两遍。考生在做题时关键要把握住问句的句首词,只有这样才能确切地把握所问的内容。
例如:How often do you play basketball?
A:Three days.
B:Once a week.
C:Four.
考生只要把握问句中的句首词“How often”就可以把A、C选项直接排除掉。
3.2对话问答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听对话的整体理解和把握能力。主要题型是:根据所听到的对话内容及问题选出正确的答案,每组对话读两遍。解答此类题型时,首先,听前要了解信息,把握话题,即在听录音前快速浏览所给的书面选项,通过对比分析获得要听的有效信息。其次,听录音时及时捕捉双方对话中的关键信息词,把握说话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合理推测和取舍,选出正确的答语。学生在听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重音、停顿等诸多方面,因为这些往往也是考查的重要知识点。
例如,有这样一段对话录音:
W:Excuse me,can you tell me the date today?
M:Certainly.It’s April 20th.Oh,no.It’s April 23 rd.
Q:What’s the date today?
A:April 20th.
B:April 23th.
C:April 12th.
无疑,在这段对话录音中,“Oh,no”就显得非常重要。这些关键词往往也是命题者的重要关注之处。学生在听清了上述的回答之后,一定能够从中寻出正确的答案。
《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应能根据语调和重音理解说话者的意图;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对话,并能从中提取信息和观点;能借助语境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能听懂接近正常语速的故事和记叙文,理解故事的因果关系;能针对所听语段内容记录简单信息。
1. 现状分析
初中英语新课改在我市已推行7年,这套教材内容新颖,知识量大,贴近生活,学生普遍反映良好。但在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中,首当其冲的听却成为很多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最难攻克的堡垒。由于中考也是近几年才重设听力并且分值较小,教师及学生对听力都不够重视,一部分学校直到英语口语听力考试之前一、两个月才进行系统的听力训练,很多学生听的能力大大低于其读写能力。
2. 解决策略
2.1创造良好的课堂语言环境,培养学生听的习惯
英语首先是一门语言,口语是第一性的,只有在有声的语言环境中才能学好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国学生几乎只能在课堂上练习口语,因此创造良好的课堂英语语言环境就尤为重要。新课标指出,英语学科教学要始终坚持尽量使用英语与学生交流,阐述课文内容,讲解练习。学生也许刚开始不适应,教师可以在这个时候适当地穿插中文解释,逐步向全英文教学过度。只要坚持下来,学生也会养成用英语思考的习惯,渐渐地听的能力也就提高了。
在教学中,教师可合理利用直观生动的实物、图片及多媒体进行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听力材料。在新授课文、单词时,可让学生合上书本听教师介绍课文背景及大致情节,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和好奇心;然后再让学生听课文录音,并根据所听内容回答几个较为简单的问题;最后打开书本阅读全文,这样能增加学生在课堂上听的机会并锻炼根据听力文章回答问题的能力。
2.2 扩大学生的语言输入
所谓扩大语言输入就是扩大接触语言的机会,接受和吸收一定数量的语言材料。对于缺乏自然英语环境的中国学生来说,除了勤朗读,多背诵,在课内外多听英语就成了扩大语言输入的主要途径。教师应根据学生已有的学习水平,合理选择听力材料,做到从易到难、逐步深入,也可选择与所学课文的话题同步的听力材料。教师应在课前精心备课,哪个环节用什么材料,哪种材料宜重复播放,哪个要点要准备作详细讲解,课前一定要心中有数。此外,英语歌曲也是很好的训练题材。英语歌曲旋律优美,学生乐于积极参与,不会因多次的重复感到乏味;学习英语歌曲,能帮助学生掌握一些有关重音重读、连读、停顿和语调等方面的知识,对于听力的提高有极大的帮助。
2.3重视学生听力解题技巧的培养和点拨
在听力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启发者和引导者,应重视对学生听力解题技巧的培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听力习惯。
2.3.1首先教师应善于分析学生听不懂的原因,帮助学生寻找听力障碍。
2.3.1.1部分学生由于未能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或者自身词汇量太少,难以正确理解听力内容。
2.3.1.2有的学生跟不上听力材料的速度。
2.3.1.3有的学生因自身知识储备缺乏,对听力材料中有关文化、背景等方面的知识不了解,不能正确理解听力内容。
2.3.1.4部分学生心理素质较差,在听英语时胆怯、紧张,极大影响了自身水平的发挥。
2.3.2其次教师应根据本班具体情况,制定对症下药的教学训练。
2.3.2.1强化语音语调的基本功训练。教师应重视音标教学,音标是语音的基础,正确掌握音标才能辨别单词中的长短元音,辨认语流中的重读、弱读、失去爆破和语调。
2.3.2.2读、听、写结合训练,并侧重于听。教师应为每个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读、听、写及说英语的机会,指导学生自己进行听力训练,主要是锻炼听记的能力。告诉学生要带着问题去听,无需字字句句都听懂,只要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就可以了。指导学生如何抓重点,尤其是速记短文中的地址、年月日、年龄、价格、数字等信息。
2.3.2.3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鼓舞学生勇于克服困难。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帮助学生消除因害怕、担忧、反感而产生的心理障碍。
2.4有效激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教师在课堂上应运用多种有效激励手段,激发学生听英语的热情。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指出:人性中最深刻的禀赋是被赏识的渴望。由于语言环境的关系,学英语要难于学汉语,因此,学生更渴望得到老师的赞赏,教师应想方设法帮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主动参与听力练习。为了带领学生达到这种境地,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有效激励手段,尤其是表扬这种简洁、有效的激励手段。有效激励的途径有三种:
2.4.1采用多样的激励形式。可以是物质的,如给学生一个类似笔记本的小礼物;也可以是非物质的,如给予学生某个荣誉称号,如“本周英语之星”、“本月进步最大之星”、“英语听力专家”等等。
2.4.2创造表扬机会并及时表扬。如更多关注基础较差的学生,多提问他们一些较简单的问题,对他们的回答不能求全责备,能回答出一二即给予肯定、表扬。对那些不敢或不愿开口说英语的学生,平时多与他们交流,给以鼓励。总之,教师应尽量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学习英语的成功体验。
2.4.3扩大表扬面。教师应关注每一位学生,使他们享受公平的待遇,从而更好地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总之,初中英语的听力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非一朝一夕,无捷径可走。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听与读写有机结合,反复练习,才能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英语听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初中英语课程标准 [M].
随着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信息化教育已成为世界各国发展教育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信息时代(计算机和网络环境支撑的数字化时代)的一种新颖的教育方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信息化教育研究的热点课题,是我国21世纪基础教育改革的新视点,“整合”教学也是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实行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是落实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重要策略和手段。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 其主体是课程, 而非信息技术, 切勿为技术而使用技术, 甚至不惜牺牲课程目标的实现为代价, 应以课程目标为最根本的出发点,以改善学习者的学习为目的, 选用合适的技术。
中学英语教学工作都面临着这样一个严峻的事实:从初中二年级甚至从初中一年级下学期开始,学生的英语成绩呈悬殊态势,两极分化现象逐渐严重。不少学生对英语不感兴趣,丧失信心,放弃任何的积极努力,甚至破罐子破摔。笔者通过调查后认为:中学生英语过早两极分化的现象与英语听力教学有很大的关系。一是有些中学上课还是老一套的方法:听磁带,做练习,然后对答案。二是班级人数多,有的高中班上学生人数高达80~90人。这种情况不利于有效的听力教学。三是有些学校及教师对英语听力未能予以足够重视。有的学校将对话和课文录音磁带发给学生,求其利用课外时间自练听力,但由于缺乏教师的指导,学生并没有很好地利用磁带;部分教师平时不注意对学生进行听力教学,临近考试时只得对学生进行听力强化训练,不仅收效不大,而且扼杀了学生听的积极性;有的教师虽然坚持让学生听课文录音,但听前无策略,听后无反馈,久而久之使学生失去了的兴趣。四是教学内容乏味,不能够联系生活。纯粹的检查与测试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没有兴趣。
所以,传统听力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种更加科学的听力教学方法显得十分重要。采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有利于学生主动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在信息技术(如多媒体、网络等)辅助语言教学的环境下,任务型的教学模式正可以适用于新的英语听力教学模式。本文将以任务型英语听力教学为例,阐释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下的英语听力的教学设计,教师通过设计开放式的任务和过程来激励学习者的主动参与和交流,以达到转变学习观念,改善学习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一、理论依据
1.主导―主体教学理论
何克抗教授(2002) 提出了“双主模式”。“双主”即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双主模式”既承认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动构建者,又提倡教师是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建构主义理论为自主学习这一全新的教学模式提供了恰如其分的哲学阐释。
主导与主体教学理论的内涵就是在教学进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教师发挥其组织、协作、指导、帮助等主导性作用。主导就是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决定作用,这种决定作用不是代替学生思考,而是帮助学生选择学习内容、创设学习环境、设计学习活动、解决学习问题、激发学习动机、组织学习过程等。主体指学习者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习者的需求、认知风格、认知特点、个性特征,所有活动都要围绕学习者来展开。主导―主体教学理论是在合理吸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对信息化教学结构―“主导一主体”教学结构(也称“学教并重”教学结构)―提出了独到见解。
2.任务型语言教学
任务型语言教学虽然广受语言教学界讨论运用, 却始终没有固定的定义。Crookes (1986) 认为任务是一项有特定目标的工作或活动;Willis (1996) 把任务定义为目标定向的活动, 在活动中学习者运用语言来获取真实的成果:学习者使用他们所拥有的任何目的语资源来解决问题、解谜、玩游戏或分享和比较各自的学习体验。Nunan(1989)认为教学的任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任务目标(goals)、构成任务的输入材料(input)、基于材料的各项活动(activities)、任务所隐含的教师的角色(teacher’s role)、任务所隐含的学生的角色(learner’s role)和任务所执行的环境(settings)。
二、英语听力教学设计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为了促进中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中学课堂应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此外,为加强英语听力学习,在当今科技发达的互联网时代,需借助网络、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这为听力学习提供了有利平台和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也是教师课外实施任务教学的平台。任务型教学模式加上网络环境,必将促进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掌握并运用有效的听力技能完成相关的听力测试。中学英语听力教学可以分三个阶段进行,具体包括:课前任务阶段、课堂任务阶段和课后任务阶段。
1.课前任务阶段
这个阶段为准备阶段。在教学实践中应该首先设计出各种各样的适合学生完成的任务。任务的设计要符合以下标准:一是符合课程教学目的的要求;二是能够很好地应用网络,所选择的主题要能从网络获取资源;三是选择在传统教学中遇到过的难题,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去解决它;四是所选定的主题能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技能,这个主题应该是开放性的,让学生能够去探索,能够去创造。(1)引入任务,描述任务,确定目标,使学生对将要进行的学习有个完整的了解,以便对自己的听力学习做到合理安排和规划。(2)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或学生对话题的熟悉程度,选择性地给出相关的背景资料,并向学生提供完成任务所需要的词汇、短语和句型等。要求学生上网查阅相关文章和新闻报道,或者相关的影视信息。对于熟悉和喜爱的话题,则可安排学生进行热身讨论,帮助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有效预测和深刻理解。这些任务应该能够体现出现有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对将要进行的教学内容有大体的了解,并且产生浓厚的兴趣。(3)教师的主导作用还体现在对学习策略运用的解说和引导上,指出应该选择什么认知策略,在课前阶段学生要求了解听力学习的元认知策略,即自我计划、自我监控、选择性注意、自我评价等,这样能够帮助学生逐步认识学习策略并最终运用它,以达到自主学习目的。
课前对学习任务的布置完全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来实现。通过网络课程的建设,把预先设计好的预习任务到网络平台上,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完成每次课前预习任务。
2.课堂任务阶段
这是任务型教学的核心阶段,这部分是要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也是每周听力课要完成的内容。在这个阶段,可以借助多媒体和网络化语言学习系统来实现。
(1)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完成任务。学生按照任务前阶段教师所提出的要求分步骤执行和完成任务,并向全班报告任务完成的情况。完成课前任务的同时,对英语语言、背景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熟悉。(2)同时运用认知策略,进行大量的训练。在这当中最重要的是听力材料的输入。材料的选择要坚持“主题相关、难易适度、策略主导”的原则。(邓杰, 邓颖玲,2007:74)首先,针对各教学单元的知识结构的主题,选取能真实反映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等方面知识的材料。选材既要符合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又要体现任务的真实性特征。其次,针对学习者的整体水平来选择语速、时长、词汇等难易度和背景知识的复杂程度相当的语言输入材料。再次,语言输入材料必须适用与当前学习阶段的主体学习策略训练。认知策略包括预测、联想发挥、做笔记、推理、建立听觉形象、运用想象、整理归类等。针对学习策略设计一系列英语听力练习的题型,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听力材料和配套练习。同时,也能实现除对学生的学习策略作总体指导外,还能对学生的个别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和答疑,监督学生的学习进程。(3)考虑到学习者学习兴趣的不同和听力水平的差异,广泛搜集了不同主题、语音的听力材料,材料难度大致分为难、中、易三种。练习的设计是根据听力的认知策略而设计的,有供学生欣赏的歌曲,视频片段等。教师可根据学生程度不同,分别给出不同的任务,如必做题和选做题。学生完成后,教师及时收集各个层次学生出现的问题,研究、整理、总结后将信息迅速反馈给学生,同时进行必要的指导。甚至在听的过程中,也应不断地进行信息反馈。
3.课后任务阶段
这个阶段也叫巩固和提高阶段。学生在课堂完成一定的练习后会在每个练习旁边留的空白处,把自己遇到的问题及疑惑及时提交给老师,以获得针对性的反馈。课后学生可以再次登录老师的博客和空间,查看老师对自己的反馈意见和进一步学习的任务。这样,在信息技术帮助下,学生可以有步骤地安排完成课外学习任务。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英语听力课设计原则
1.遵循“主导―主体”的教学结构
设计一堂有效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英语听力课,首先要从以“教”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转变为“主导―主体”的教学结构,四要素在教学结构中的地位应该是这样的: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否是学习的主人;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由教学的权威转变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咨询者;信息技术不仅是帮助教师灌输知识的手段,还是帮助学生意义作知识建构的工具;教材不仅是知识的来源,还是学生知识意义建构的有效对象。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能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而是要处于主动的地位,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整合”效果,培养出创造性人才。(余胜泉,吴娟,2004:34-37)
2.要注重学生创新思维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教学目标不仅要求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还要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有效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认真探究、自我评价,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有积极的情感投入,无论自主学习或是协作学习,都是主动建构知识意义并获得成就感的过程。所以,新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解决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独立、主动地寻求解答问题的学习过程。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
3.要广泛接触网络与多媒体的信息
网络和多媒体有效地扩大了学生的认知范围,让学生能够有效方便快捷地接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如果在现代化的教室里学生学到的仍然只是教材上有限的知识,那么就称不上有效的信息化课堂。Internet带来的不仅仅是计算机联网,而是人类知识的联网,是古今中外以及全人类智慧的联网,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图文并茂的文献资料。
总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研究主要是将信息技术作为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的手段、工具和媒介来促进教学。我们把它运用到英语听力的教学研究中,特别适用于任务型英语听力教学模式。任务型教学强调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注重发展学生的学习策略,促进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理念。多媒体和网络平台具有多样性、共享性、扩展性和交互性的优势,十分有利于资源的利用和学习自主发现学习、协商合作学习和实践创造学习的展开。
参考文献
[1] Crookes G. Task Classification: A Cross Disciplinary Review [M]. Honolulu: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Center for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 Research. University of Hawaii at Manoa, 1986.
[2] Nunan, D. Communicative tasks and thelanguage curriculum. TESOL Quarterly [M]. 1991:279-295.
[3] Richards J. & Rogers, T.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 [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6.
[4] Willis J. A Framework for Task - Based Learning [M ].London: Longman, 1996.
一、Prelistening 听前阶段
在听前阶段,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预测所要听的内容的主题、体裁和听力目的,为他们根据不同的听力目的选择适当的听力技巧做好准备。教师还应该在这个阶段帮助学生做好语言、词汇和背景知识的准备。由于学生在课堂中进行听力训练时缺乏语境,对于理解听力材料会形成一定障碍,所以教师提供一些背景信息来设置语境是Prelistening阶段一种有效的做法。在这个听前阶段,教师一般要为学生布置听力任务,使学生带着问题听, 进行有目的的听。
实例活动:人教版高二Unit 20 Humor听说课。
教学目标:通过听使学生了解听力内容,能捕捉到此故事的幽默点所在,让学生初步了解英文幽默,为后面的说、读和写做好铺垫。
在让学生听之前,笔者设计以下的听前活动(T——教师,Ss——学生):
1.根据书上的图片和题目做听前预测。
T: Please talk about the pictures with your partners. For example, what can you see? What are they doing?
2. 通过一个IQ题,把听力过程中学生会碰到的障碍——“marry”一词介绍给学生。
T: A man has married many ladies but he is still single. Why?
Ss: ... (It doesn’t matter whether Ss know the answer or not.)
T: He is a minister.
T: How do you understand “Will you marry me?”
①Will you be my husband/wife?(娶/嫁……)
②When I get married, will you be the minister who marries me and my husband/wife?(为……主持婚礼。)
3.布置听力任务:图片排序和回答课文相关的听力题目。
二、Whilelistening 听力阶段
这一阶段学生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和逐渐运用一些基本听力技巧,达到理解所听材料的目的。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训练学生以下听力技巧:
1.略听(Listening for gist)。
目的是让学生在听之后能够总结出所听材料的主要内容。教师一般可以设计一些帮助学生获得听力对话或文章主旨大意的问题或任务。
2.寻听(Listening for specific information)。
日常生活中,我们在听广播或新闻时只把注意力集中在我们自身感兴趣的信息上,而忽略与我们关系不大的其他信息。如听天气预报时,我们认真听我们所居住城市的天气情况,这就是寻听(Listening for specific information)。在听力训练中,寻听也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技巧。
3.精听(Listening for details)。
精听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细节的能力。
4. 推断(Inferring)。
推断是指对所听材料中人物的态度、关系,事件前后联系做出正确的判断。教师训练学生猜测和推断:What will happen next? 听细节完成表格填写或正误判断等相关题目。
5.记笔记(Notetaking)。
记笔记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例如我们写下别人的电话号码、开会地点、发车时间等。所以,它也是听力训练要培养的一项重要技能。
在听力阶段, 学生进行听力活动,教师则掌握和控制录音机或计算机设备等。学生在这个阶段所进行的活动称作听力活动(Whilelistening activities),他们运用不同的听力技巧,通过不同的听力活动获取不同的信息。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题材和体裁采用适当的听力技巧,教师设计的听力活动必须符合听力训练的目的。笔者结合在北外“歆语工程”中学骨干教师培训专家老师袁昌寰授课的《英语听说技能的教学》中所学及教学实践列出一些相关教学活动和一些操作性强的听力任务。
1.标注、检查与所听相关的项目(Listen and tick/Listen and circle)。
这项活动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在图片上或备选项目中勾出与听力材料所说内容相同或相异的地方。
[中图分类号]G64对[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02-0057-03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迅猛、规模快速扩大。当前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迅猛发展、激烈的国际竞争使得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对应用型人才的英语应用能力有了普遍的更高要求。《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指出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的教学目的是: 经过180-220学时的教学,使学生具有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并且能够听、说、读、写、译,从而能借助字典、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在日常涉外交际和业务洽谈活动中能够进行简单的口语和书面交流,并为今后继续提高英语的实际语言交际能力奠定基础。
一、英语听力课程
听力的理解过程是指将有声的语言通过媒体传到人的大脑并加以整理和消化的过程。听力是人际交往中的基本技能之一, 在语言交流中是十分重要的。英语综合能力的五个方面是听、说、读、写、译,听力居于第一位。听力是高职高专英语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对于高职高专的英语专业学生来说,听力是一项重要的专业技能。在所有高职高专院校的英语教学中,听力、听写、填空及理解都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手段和目的。
听力理解涉及诸多语言技能的综合运用,包括语音、语调、词汇、句型、句法和背景知识等,是一个积极主动、复杂多层的思维过程,也是主要的交际技能之一。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专门系统的听力技能训练,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译等各项技能的发展,为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课堂教学以培养听力技能为主线。通过系统的听力专门技能的单项训练及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准确辨别、分析推理、归纳总结、信息处理及记录和记忆等能力。
二、教学现状分析
但是,对于高职高专英语专业学生来说听力是整个英语教学的薄弱环节,许多高职学生在学习英语时能说、能读、能写、能译却听不懂。目前高职高专院校的英语听力教学并不理想,是因为有学生、教师及学校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因此,很有必要开展深入的高职高专英语听力课程教学调查分析,分析教学现状和影响制约因素,提出积极的教学方法和措施,进而对高职高专英语听力教学进行改进,提高教学效果。
(一)当前英语听力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1.往常的教学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的听力教育都是应付考试,大多数的听力课其实都可以说是听力测试课,学生上课就是听录音、做练习,整个教学过程都是以围绕着做题而进行的。对学生听力的理解能力培养并不重视。
2.教学方式单一。在课堂中,学生用英语和教师或同学交流的机会很少,大多数情况学生都是光听不说,听说分离。学生在源源不断地接收教师输入的知识,却没有相应的对知识输出,即没有迅速地将所学的知识消化,就会感觉劳累吃力,学习效率明显下降。
3.缺乏师生互动。很多情况下,听力课都呈单向的教学模式,通常都是由教师唱独角戏,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课堂活动参与的机会很少。老师和学生之间课堂的交流互动也很少。
4.教授内容单调。目前大多听力教材资料的教学目的都是为了帮学生打基础的,重点在于训练学生的听力基本功,基本内容大多属日常的对话;文字编排比较统一,很少安插图片,题型重点在于对学生技能的培养,但并没有把听力与其他知识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材所涉及的事件、情境很多都已过时,和社会发展脱节。
(二)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听力基础分析
1.高职学生大部分来自英语教学条件较差的农村,学生没进过语音室,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听力训练。他们词汇量太小,对语言材料反应速度较慢,难以适应英语听力较快的语速。同时,高职学生文化基础较差,知识面狭窄,对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和有关知识非常匮乏,对语法知识一知半解。语言因素制约了学生听力理解能力的提高。听者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和语言方面知识同样重要。
2.学生语音基础差。语音是听力的基础,高职学生发音不准确是制约听力理解能力的主要因素。受地方方言的影响,听力听音的准确率偏低;对英语的发音规律和特点不熟悉,以及对英美英语读音的区别不清楚;听写时很多单词拼写不出来或拼写不准确;英语的短语和用法掌握不牢固,或者因为文化差异的问题,听不懂英语的言外之意等。
3.心理因素。很多高职高专学生由于基础薄弱,对听力有种畏惧情绪,在听之前便带着紧张焦虑的情绪。有这种消极心理暗示,遇到生词,就会更加紧张,导致了整个听力的失败。高职学生的心理压力大影响了听力理解水平的提高。
(三)英语听力课程教师情况分析
1.教学方法陈旧。高职院校注重对英语基础知识及语法的传授,不注重对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不注重听说训练,从而制约了高职学生听力理解能力的提高。
2.新毕业教师教学经验不足。高职院校有部分教师为参加工作时间不长的本科毕业生,其中一些教师还是非师范专业的英语专业本科生,缺乏教学经验和方法,制约了高职学生听力理解能力的提高。
3.教学任务繁重制约了教师对教法的深入研究。有限的师资队伍为了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钻研教学方法,也制约着高职英语听力水平的提高。
三、主要教学模式和教学思想
1.任务型教学法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是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学实践者广为运用并认可和接受的一种语言教学方法。它是以任务组织的一种教学方法,是把语言应用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课堂教学方式,是近20年以来语言教学思想一种新的发展形态。任务型教学法是在任务的履行过程中,以体验、参与、交流、互动、合作的教学方式,在学习者完成多重任务的同时,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感知、认识、应用目的语,培养学习者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有利于发挥学习者的主体作用。
2.工学结合就是要求学生把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专业的认识、理解、掌握,从而使他们看到在学校学习的理论与工作之间的联系,提高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且为他们提供通过参加实际工作来考察自己能力的机会,也为他们提供提高自己环境适应能力的机会。每年,我市开展的“武当山国际武术节”就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实践机会。此外,教师可以让学生亲临各种外事外交现场接受职业指导、职业训练,切实体验今后职业有关的各种信息,开阔知识面,扩大眼界。
3.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千方百计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和综合实践水平,特别是听和说这两种交际能力,改变传统固有的“讲――听――接受――巩固”课堂教学模式,创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开展将听、说、读、写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的教学活动,为学生营造出充分的语言实践机会和良好的语言学习氛围,指导学生多与老师同学交流合作,营造出师生共同学习知识、探究问题的语言文化氛围。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师生一起构建起“合作学习”的英语听力课堂。
四、改进英语听力教学手段与方法
影响高职英语听力障碍的因素是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两个,即语法知识、语音知识、词汇知识等,以及文化背景知识、心理素质和听力技能等。任课教师应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实际听力水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帮助学生克服英语听力障碍。
1.教师加强英语语言知识技能的讲授方法:巩固语法,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正音正调,纠正学生的语音能力;引入口语,帮助学生灵活应用;词汇教学,打好学生的英语基础。教师加强学生非语言知识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培养良好的听力习惯;掌握背景知识,提高英语文化理解能力;矫正认知偏差,树立正确的学习认识;加强听力训练,增强听力技能水平。教师应引导学生注重基本词汇的学习,让学生把学习的重点转移到提高词汇量和掌握常用词语及其搭配。鼓励学生多阅读英文报刊书籍,多听多看英文歌曲以及英文原声电影以扩大知识面和增长文化背景知识;最后,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训练,最大限度培养起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2.调整教学模式和明确教学目标。听力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英语听力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测试和做题都只是教学的一种手段而不是教学的目的。在课堂上,老师应尽量弱化结果,强调过程。听力课应打破只听不说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边听边说。在高职英语听力的教学中要格外注重听力教学中的听前准备步骤。听音前,应充分利用材料中的相关提示,比如词汇、习题、插图等,使学生在听到内容后可以对所听到的内容进行预测和进一步的联想;对有难度的生词及句型进行详细的讲解,让学生在听音时能够更加容易理解。教师应视听说三位一体,使听力教学立体化;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听力教学多样化和趣味化,从而提高英语听力的教学质量。此外,我们应重视借鉴传统的、有效的语言学习方法。结合实际情况采取适当有效的教学方法措施,如课堂提问、组织阅读活动、英语朗读比赛等,在学生中间营造出一个重视朗读、热爱朗读的英语学习氛围。
3.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加学生与教师互动的机会。听力课上教师可以尽可能让同学们参与到课堂中来,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被动变主动。在教学中组织课堂活动的时候,要考虑到学生学习程度的差异,关注基础好的学生、指导基础差的学生。具体来讲:教师应激发学生“听”的兴趣,吸引注意力;排除语言障碍,降低焦虑度;抓住阶段性考查、听后练习和交际活动等时机,尽可能多地为每一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以增强学生自信心,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4. 在编写适用于高职英语专业的视听说教材及适当增加辅助材料时,教师应积极关注学生反馈的情况,适当调整材料的难易度,选择或编写适宜实际教学的教材,切实做到因材施教。选择教材时,要充分考虑到高职高专学生现有的实际水平、兴趣取向、运用需求、整体爱好以及所学专业,相关就业方向等,力求教材有趣、新颖、实用。新教材要体现出切实的实用性、科学性和时代性,利用网络技术、多媒体等现代化科学技术编制出适合多媒体教学的、能把声、文、图结合起来的教材。此外,要制定好高职高专英语专业的教材评价,以便能及时得到教师和学生对教材质量的反馈,不断提高质量,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5.高职院校各级领导应为在校生营造一个有利的学习氛围。如丰富英语报纸杂志、英语图书及其种类; 建设先进的多媒体教室和语言实验教室,在课堂上常播放一些海外英语视频、英语原声双语字幕电影和一些专门为英语教学录制的教学片等;还可以通过学校的广播每天播放英语磁带或英语节目,增加学生接触英语、学习英语的机会;常年聘请外籍教师,使学生能有机会和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交流。
结语
英语听力教学对于高职高专学生来说,要以实际运用为宗旨,重点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实践运用能力,要求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听、说、读、写、译。听是实际英语应用能力的主要体现,对高职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分析听力教学中的问题并及时分析解决,才能有效改进高职英语听力教学的教学质量。英语听力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基础,掌握一定的听力技巧和技能,并为今后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针对高职高专的英语专业学生的听力教学,应该充分考虑到高职高专的办学宗旨、办学方向、办学目的、办学特点。充分体现教师的学习主体地位,并遵循英语听力的教学规律,按规律对听力实施有效的教学。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听力的重、难点,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听力的心理障碍,使学生能正视自己,勇于探究,树立起学生学习英语听力的信心。并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因材施教,提高听力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听懂听力内容、理解听力内容,培养学生切实运用英语的综合实践能力,使高职英语的应用性真正得以体现出来。
[参考文献]
[1]胡凌. 高职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
[2]夏小维,陶小悦.高职高专英语任务型听力教学探索[J].职教论坛,2005,(8).
[3]侯雪丽,宁翠叶.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听力水平问题成因及提高途径[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
[4]范彩霞.影响英语听力的因素及提高其理解能力的途径[J].辽宁高职学报,2004,(5).
[5]邹玲,王海燕.“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运用[J].江西教育科研,2006,(8).
传统的高中英语听力教学往往被我们忽略不做,起码在很多学校是这样的,老师和学生只是进行高考题型的训练,而忽略了教材上所提供的听力训练,在这一环节中,其实我们只做到了听力的其中一个环节:while-listening(听中),而忽略了其他两个很重要的环节:pre-listening(听前)和post-listening(听后)的训练。作为英语教师,首先必须弄清楚教材所设计的听力的三个环节的功用。
1.听前(pre-listening),是一个很重要但也容易被我们高中英语教师忽略的一点。高中生虽然已经有一定的认知水平,但他们也不能全部理解我们所给出的听力材料。所以茫然地听只会给他们带来负担,从而失去信心,所以在听前我们必须对该材料进行认真的分析,这是否符合他们的水平,或者说该材料后面是不是隐藏着一些学生所不熟知的文化知识和背景。这就需要我们充分了解我们学生的水平以及对听力材料进行处理,在听前进行适当阅读或者是和听力材料相关的文化背景进行一定的学习,可以师生互动,当然也可以是生生互动,甚至有时候我们还需要对听力材料进行简化,比如,可以变提问为选择题。
2.听中(while-lisning),这个环节其实在我们传统的听力教学中已经训练得很多。因为我们的高考题目中就是这样的设置:一个问题+几个选择就是对该听力材料信息的一种筛选。在平时的训练中,我们所需要做的是对学生做出正确的指导,其中最重要的是如何针对问题做好笔记(notes-making),及时为学生提供一些重要的方法,比如,用符号来代替某些比较长的单词(u形管代替test tube),作为老师在平时的训练中可以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3.听后(post-listening),这也是老师最容易忽视的一点。听力题做完了也就结束了,其实不然,听力题做完后我们可以开展听后的讨论,甚至可以进一步延伸,在讨论过后把结果用短文写出来。学生在这一环节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其听力材料的内容,还可以和同学甚至是作者进行一些互动,把听力和说、读、写结合起来。这样的训练虽然说耗费时间,但质量就要远远高于走马观花的训练,可以说培养了学生听力训练的能力,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二、现阶段英语听力教学及需走出的误区
误区一:听力训练方法单一,教学上存在随意性
新课程中的听力教学,每个单元都有Listening部分,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资源,根据听力教学的训练内容、目的和特点,精心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个性差异的听力训练活动,做到训练有意识、有目标、有指导,保证听力训练从一开始就严格、有序、系统、规范。具体做法上,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科学训练,加强计划性。听力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适时加以渗透训练,保证课堂训练“格式化”,防止听力教学的随意性。除了教材资源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精心选择听力素材,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增强体验感。
2.坚持常听,不要长听。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应该源源不断地给学生输入信息。常听、多听是增强语感,提高听力之本。但不要长听,每天坚持听15~20分钟就足够了,昕太长时间只会让学生感到疲倦厌烦,效果反而不好。同时,教师应密切注意学生在听力时的情绪和态度,缓解他们过分紧张的压力感;疏导学生的应试焦虑,帮助学生克服被动、无把握、怕听不懂、怕漏掉重要信息、怕考不到高分等的心理障碍。
误区二:不重基础训练,只重多做练习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多注重词汇和语法知识的获取,而忽略了培养学生英语听力技能的培养,造成了学生只会看不会听的“聋子英语”。久而久之,学生对听力考试多是望而生畏,对听力训练缺乏兴趣甚至有非常强烈的抵触心理。如何让学生在快乐积极的状态下学习和提高听力水平是目前大多数高中英语老师所面对的一个头痛而又非常值得探索的问题。因此,研究高中英语听力教学有着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的现状分析
虽然听力已作为考试的一部分被纳入高考,但是由于它的分值在高考中所占的比例没有阅读高,导致我们并不注重平时的听力训练,总是临阵磨枪进行突击训练,严重影响听力水平的提高。当然,除了学生对听力学习的不重视以及缺乏课外训练等之外,还有教师听力教学方法的单一、枯燥,听力配套材料样式陈旧等,这些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和练习听力的兴趣。作为学生的指导者,英语教师应该从本身出发,积极探究有效的听力教学策略来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目前大多数高中英语教师的听力教学都局限于以应试为目的而进行的听力培训,忽视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听力习惯和兴趣的培养。不少老师从高一开始就在听力教学中使用高考应试的强化训练方式教学,大题量、高难度等致使学生从开始就处于极其被动的状态。种种因素导致学生失去了听力学习的动力和兴趣,从而影响学生英语听力水平的提高,更不利于学生英语综合水平的培养。
二、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策略
1.重视练习准确发音
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听不懂听力材料与他们的英语发音有关。这首先体现在自身发音不准确,从而不能熟练地辨音和听音。比如不能识别语调,判断不清长短音,导致他们对语音材料中说话人的态度意图的判断。因此提高听力务必要从准确发音开始,因为英语的发音和听力是相辅相成的。语言的声音是一种复杂的声音。要想识别和理解这种声音,一方面要多听这种声音,使自己的耳朵习惯于这种声音,另一方面就要通过自己不断地练习亲自准确地发出这种声音,才能反过来学会识别和理解这种声音。因此,在日常教学中要重视练习准确发音。
2.加强语言基础教学
要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一定要落实好语言基础知识的教学。首先是增加学生的词汇量。英语的词汇量是一切英语学习的基础,英语听力也不例外。没有词汇量,学生就无法理解句子和对话大意;其次要鼓励学生大量进行课外阅读,扩大知识面,这有助于学生了解听力中出现的相关外国的文化背景知识等。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指导学生扩展阅读,丰富学生接触的内容,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不断积累词汇、语法,加强学生的语言基础,学生才会逐渐提高对学习英语听力的兴趣和听力能力。
3.选择多样化的听力材料进行练习
听力材料的选择对于上好英语听力课是很重要的,针对学生自身的心理因素,在设计课程时,教师应尽量选择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听力材料。若是一些难懂陌生的材料,则极易引起学生的排斥,从而无法集中精力。同时要遵循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规律。另外,创设多样化的听力活动,这样学生不会感到枯燥,也能主动配合老师的教学,教师和学生都能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通过鼓励学生多听英语新闻,让学生主动观看各种英语原声电影和电视节目等视听材料,以此来加深学生对英语听力的直观感受,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4.教师应坚持用英文授课
高中阶段学生相对初中学生来说,听说能力有较大提高。所以,教师应尽量坚持用英语授课,遇到生词、难句、相关背景知识等尽量用英语跟学生解说。如果采用全英文教学,本身就是对学生提出“听”的要求,在听力课堂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好主导的作用,尽可能多给学生模拟创造真实的英语语言学习环境。利用自己流利的口语,引导学生注意听力中语调的起伏变化、不完全爆破、连读等技能。或许刚开始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有些难听懂,但是由于学生知识的不断积累和熟悉这种教学模式,久而久之学生会在这种课堂中得到最真实的锻炼和提高。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4-0234-02
一、背景
目前,就信息技术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情况看,大多是通过建立在线学习系统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建设精品课课程网站,或是通过购买数字化资源、数字化学习系统、考试系统、评价系统等创建网络化学习环境,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优势,运用信息技术改善了“英语教与学的环境”;但基于信息技术应用的教学环境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来看,网络资源冗余造成学生信息焦虑;网络教学内容过于泛化,缺乏针对性;网络资源更新不利,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网络自主学习缺乏足够动力和监督难以持续等现象比比皆是,进而使得虽然网络资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但合适的教学资源少,并且大多数网络资源和课程教学缺乏系统性的整合,致使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活动和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就网络资源对于英语听力课程教学而言,其不仅可以提炼真实语境,扩充教学内容,创建互动协作空间,还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动态的意义建构和技能实践,实现网络环境下的课程辅助功能,从而营造教师、学生和教学资源的多向互动,有望改善教学效果。所以,探讨网络环境下网络资源与高职英语听力课程的整合设计对该课程互动活动的开展、教学效果的提升很有必要。
二、调查问卷
课题组立足于本校的学生特点和教学实际,设计并发放了《网络资源及网络环境下英语听力课程学习现状调查》的问卷,发放班级为2014年开设《英语听力》的教学班,共4个班近160名学生,回收有效问卷125份,其中针对关键词“网络资源”的问卷中,就“你最喜欢的有利于英语学习的网络资源形式?”,42%选择了“课堂资源的深加工,既有课堂内容的讲解分析,又有网络资源辅助下的拓展”,31%选择了“相关知识点的微课”,只有5%选择了“网友推荐的有趣的学习资源,比如电影等”;就有关“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英语学习时,你遇到过下列哪些困难”的问卷中,“搜索网络英语学习资源浪费时间”占38%,“网上资源多又杂,不知如何辨析适合的英语学习资料”占25%;可见学生对于网络资源的态度是基于课程学习基础上的网络资源的再利用,服务于课程学习,同时缺乏足够的搜索整理和合理利用的手段和能力。针对关键词“网络资源与英语听力课程”的问卷中,就“你认为英语听力网络教学资源应该包括哪些内容”问卷中,37%选择了“辅助课程内容的加工编辑后的网络资源”,28%为“课程录像”,18%为随机试题库或习题集。可见学生对网络资源的认可是围绕课程学习,进行课堂内容的深化、拓展和自我检测。关于“网络环境下的英语课程学习现状”中,28%认为缺乏及时有效的指导与评价,25%认为“无法随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现状”,24%认为“缺乏趣味性和个性化”,从中可以看出网络环境下的课程学习亟须营造的是教师、资源与学生的三方互动、学习与评价相伴以及自主学习环境。
三、网络环境下网络资源在高职英语听力课程中的应用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