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培训学校管理模板(10篇)

时间:2022-07-05 15:04:1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培训学校管理,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培训学校管理

篇1

一、加强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的审批管理

1、进一步明确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的申办条件。申请设立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应当具备《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的条件,并符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民办职业培训学校设置标准(试行)》(见附件1,以下简称设置标准)的要求。主要标准条件为:①培训规模200人以上;②固定资产达到20万元(不含租用的校舍、场地、设施等)以上,注册资金10万元以上;③有与开办职业相适应的师资、实习实验设备、教学计划等。

2、进一步明确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的审批程序。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规定,应履行筹设和正式设立两个步骤。尚不具备正式设立条件,有办学愿望的,申办者可向审批机关提出筹设申请,审批机关参照设置标准进行评估,确定是否同意筹设。批准筹设的,筹设期为一年。筹设期内,具备正式设立条件的,可提出正式设立申请;筹设期满仍不具备正式设立条件的,可申请延期一年,但筹设期最长不超过3年。申办者申请正式设立的,根据学校正式设立应具备的条件,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交正式设立申请及所规定的材料。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按审批权限依照以下程序进行:①受理。审批机关依据设置标准对举办者提供的法定申报材料进行审查。有遗漏或不完整的,通知举办者限期补充。对申报材料审查无异议的,审批机关正式受理,举办者填写《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审批表》(见附件2)。②核查。由审批机关组织评审组,对举办者的教室、实习场地、设施设备、学员食堂、宿舍、活动场所等办学条件进行实地核查,对举办者提交全部材料的有效性、真实性和办学可行性进行评估,并形成考察评估报告,提出能否设立的意见。③审批。审批机关依据评审组评审报告,对符合条件的予以批准,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对不予批准的应说明理由,并将申办材料及时退还申办者。劳动保障部门原则上每年6月和12月各审批一次。

3、进一步规范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名称。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只能使用一个规范的名称,外文名称应与中文名称一致。学校名称应体现行政区域、字号、性质和组织形式的内容要求,统一使用"泰安市*区×××职业培训学校”。学校名称不得违反《商标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不得冠以"国际”、"中华”、"全国”字样。名称中含"山东”字样的,须经省劳动保障厅批准,含"泰安”字样的,须经市劳动保障局批准。

民办职业培训学校一般不以举办者的姓名和专用名词冠名。捐赠者对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发展做出特殊贡献的,经省劳动保障厅批准,可以以捐赠者姓名或者名称冠名。

二、规范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办学行为

1、规范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广告。民办职业培训学校招生简章和广告前,须经区劳动保障局核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审批。招生简章和广告要如实学校的名称、地址、专业设置、培训层次、培训形式、培训期限、收费标准等内容。未经核准审批擅自招生广告或虚假广告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予以查处。

2、规范民办职业培训学校教学行为。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制定业务培训规划,有计划地开展教研活动,建立与培训规模相适应、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专职教师不少于教师总数的1/4。根据民办职业培训学校侧重操作技能培训的特点,要求各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的技能实习指导教师都要达到高级工以上技能水平,并取得国家三级(高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方能上岗;另外要求每个培训工种从今年起至少要配备一名国家二级(技师)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实习指导教师。

招收列入就业准入控制工种的学员,必须按照《国家职业标准》或技术等级标准制定教学计划,初级培训不低于400学时,中级培训不低于600学时,高级培训不低于800学时。入学后15日内将学员名单、教学计划报区劳动保障局培训鉴定科。培训结束后学员必须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学员职业技能鉴定成绩普遍不合格的,培训学校要进行整改,整改还达不到要求的,取消办学资格。今年各培训学校鉴定人数要求不少于学员总数的30%,2007年达到60%以上,2008年达到90%以上。

3、规范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学员管理。民办职业培训学校要为每一名学员建立培训档案,据实填写入校时间、培训职业(工种)、培训内容、培训学时、考勤记录、结业成绩等在校培训期间的相关信息,培训档案要永久保管备查。

4、加强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安全卫生管理。依据相关法规规定,建立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安全卫生标准,制定落实安全卫生防范措施,全面实行安全卫生责任制,确保不出安全卫生责任事故。劳动保障部门会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卫生防疫部门定期进行检查,对事故隐患及时督促培训学校抓好整改;拒不整改的,除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外,《办学许可证》不予年检。

三、建立民办职业培训学校考核评价制度

实行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年检制度。区劳动保障局对民办职业培训学校每年进行一次综合检查。评出年度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次。被评为合格以上的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允许继续办学。民办职业培训机构无故不参加年检或者年检不合格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其整改,逾期不整改的,注销其《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并予以收回。

建立民办职业培训学校信用等级评价制度。根据贯彻国家相关法规及办学规模、条件、质量、信誉等情况,划分为AAA级、AA级、A级三个信用等级(具体办法另行制定),鼓励各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加大设施设备投入,培植培训品牌,扩大办学规模,不断提高办学层次和办学质量。评估每3年进行一次,年检不合格的取消信用评价等级。

四、加强对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的指导和服务

篇2

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是职业教育提高的关键因素,对促进职业教育发展极其重要。职业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带来了师资短缺的现实问题,兼职教师成为职业教育,特别是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师资队伍的重要补充力量。以新乡市为例,全市目前共有民办职业培训学校49所,兼职教师远远大于专职教师。如何建立一支规范、高素质的兼职教师队伍,优化职业学校教师结构,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对推动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1 目前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兼职教师队伍现状

1.1 兼职教师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民办职业培训学校普遍存在着教师缺口相对严重,大部门的兼职教师来自于基层企业和职业院校。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虽然业务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但没有收到过系统、正规的教育理论学校和培训,学校对其也不能提供相应的职业发展支持。难以把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规律,不能很好的驾驭课堂,教学效果不明显。来自职业院校的兼职教师由于兼顾原单位的教学工作,存在备课不足的现象,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而且存在流动性大,更换频繁等问题。通过对新乡市的49所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兼职教师情况调查显示:全市共有316名兼职教师,其中232名来自大中专院校、84名兼职教师来自企业。研究生学历教师的比例为1%,本科学历教师的比例为32%,尚有67%的兼职教师的学历在专科及专科以下;从职称结构方面,具有副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为23%,具有中级职称教师的比例为30%,还有47%的人员没有职称。受到各个方面的影响,职业学校很难能聘任到高层次、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这一系列的问题导致职业学校兼职教师队伍良莠不齐,影响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1.2 兼职教师主观能动性受制约

大部分兼职教师来自于企业,虽然熟悉本专业的具体实际操作,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实践指导能力,但对职业教育的理念理解不够,对系统的理论知识掌握不够深入;还有一些兼职教师没有真正接受过普通高等教育;兼职教师每个人的工作背景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工作环境不同、对职业教育理念的认识不同等原因,导致了兼职教师在实践指导过程中讲授理论知识偏少。兼职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缺少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心理特点、学生的个性进行教学,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不能保证教育教学的质量。

存在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对兼职教师队伍建设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长期规划,仅是为了解决师资匮乏而应急,往往出现专业课程无人承担才考虑聘请老师,甚至出现不能为兼职教师提供办公场所和办公设备,导致兼职教师与学校教师之间缺少交流。

1.3 兼职教师队伍管理难度较大

兼职教师多数是来自职业院校和企业,平时在单位工作多、任务量大、难以在学校长期胜任教学工作,另外民办学校对兼职教师的吸引力不够,薪酬待遇偏低导致了兼职教师队伍不够稳定且流动性较大,在管理方面造成了较大的难度。很多学校将聘任的兼职教师看成是学校发展的暂时性需要,并没有做出长远的打算,也没有形成完善的管理规范,忽视对兼职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素养的要求;管理是一种松散的被聘与聘任的关系,实际中存在个别兼职教师不服从职业学校管理的现象。大部分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对兼职教师的报酬按照实际上课课时数量进行计算,缺少相应的奖励、激励措施,导致兼职教师的积极性缺乏,不能激发兼职教师的潜能。

2 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

2.1 强化科学管理、规范聘任制度

民办职业培训学校需要完善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和方案,制定聘任制度,广泛吸收优秀人才加盟教师队伍,确保企业优秀的技能型人才进入学校兼职任教,并切实发挥出其作用及其潜能。建立起高效的用人机制,为聘任兼职教师提供空间,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学校管理和教学工作奠定基础。从兼职教师的招聘方式、准入制度、招聘程序等方面进行管理,制定并举行严格的招聘考试,筛选优秀人才;加大劳动合同法的贯彻落实,对兼职教师签订聘用合同,明确双方的责权利,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

2.2 明确工作管理、健全激励机制

日常工作的管理包括:每次上课的出勤情况、迟到早退的惩罚、请假手续;因与原单位工作冲突而导致的调课、缺课说明;对兼职教师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案的要求、定期制定教学规划、作业布置要求;仪表、道德行为规范、承当的责任和义务等。教学管理包括:贯彻教育方针、政策;明确教育教学的主要任务,加强德育工作;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工作,规范教学行为;确定好教学项目的教学目标、任务,教学的内容、进度,提出完成任务的措施与要求,掌握好教学的时间,定期做好教学评价工作。管理制度是为了使学校常规管理更加科学化、制度化。在严格执行管理制度的同时,也要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对教师实行人性化管理。

要建立健全奖励、激励和资助体系,调动兼职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必须激起兼职教师对教学工作的热情。兼职教师不单单是对授课报酬的需求,对于工作环境也是有所要求,需要在平等的环境下进行教学;为兼职教师提供良好的教学条件,配备现代化的教学仪器等,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兼职教师的教学质量。要遵循因人而异的差别性激励原则,每个个体都是有差异的,要了解不同的兼职教师在不同时期的需要,根据个体差异进行不同的激励。

篇3

一、参加校本培训是每个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全体教师必须按规定完成相应的培训内容。

二、成立领导小组,负责制定、组织实施校本培训方案和年度培训计划。计划要有针对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三、校本培训组织者和实施者必须按校本培训方案规定的内容组织培训活动,并记好笔记,每次有出勤统计,有过程记载。每学年对教师参加校本培训的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分合格、不合格两个等次,无故不参加校本集中培训三次以上视作不合格。考核不合格的教师,在教师年终考核中扣分。

四、校本培训的考核情况将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评优、职务聘任、晋升的必备条件并与绩效工资挂钩。

五、教师培训的方式要灵活多样,切实可行,不搞形式,不走过场。对不同层次教师提出不同的培训要求,但都应在原有基础龄上提高。使教师由逐步实现由初任向胜任转化,由胜任向骨干转化,由骨干向知名转化,由知名向专家转化的奋斗目标。

六、做好校本培训的考核与总结工作。考核要坚持严格、全面的原则;总结中要肯定成绩,发现问题,对培训工作进行全面分析,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措施,保证培训工作向着正确的轨道健康发展。

七、经费保障。学校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投入,为顺利开展校本培训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保证培训经费占公用经费的10%以上。

八、后勤支持。后勤为培训服务,主动、及时提供物质保障。

九、明确职责

1. 领导小组职责

(1)制订本校教师培训计划、建立评估考核措施、建立教师业务档案。

(2)定期检查指导培训教师的学习与教学、帮助教师解决学习与教学中的疑惑困难。

(3)期末总结师训情况、评估考核。做好骨干教师的培训。

2. 骨干教师职责

上好示范课、专题讲座,协助学校,做好新教师的传帮带工作。

3. 教师职责

(1)积极参加学校、学区、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培训活动。

篇4

二、师德培训应该成为学校管理者的必修课

日前,教育部制定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将师德考核作为教师考核的核心内容,摆在首要位置,师德考核不合格者年度考核应评定为不合格,并在教师资格定期注册、职务(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和特级教师评选等环节实行一票否决。当有记者问及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许涛“师德问题不断曝光,如何从源头上遏止?”这一问题时,许司长答道:“师德教育必须作为基础,纳入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师范生培养、新任教师岗前培训、在职教师培训都必须开设师德教育课程,要把一线优秀教师请进课堂,用优秀教师的感人事迹诠释师德内涵。”笔者个人认为,师德教育不仅应该纳入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更应该成为学校管理者的必修课。这是因为:

(一)从学校的功能来看,学校管理具有全程育人的本质特点

教育的使命是育人,而学校作为一个育人的机构与场所,不同于企业组织。“企业注重结果导向而学校则注重过程导向,即在教育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塑造人才。”学校是以人与人之间心灵的交融与感化为中介的,需要一个自由、民主、平等、和谐的环境与氛围,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彼此尊重与信任,无疑需要学校管理者努力创造这样的环境,这也是遵循教育发展规律的基本体现。

(二)从教师职业要求来看,学校管理者具有道德示范性特征

教师的道德修养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会产生塑造定型的效应。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强调:“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该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用。”作为教育管理者,一方面应具有教师基本的职业道德,另一方面应具有更高的道德境界,成为教师的楷模和表率,在学校管理工作中能够将领导权威建立在真正的令人信服的道德领导之上,从而实现对学校师生的价值引导。

(三)从管理文化的本质来看,学校管理具有“人本管理”的价值追求

学校里的教育活动主要围绕人与人之间展开,人的因素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中占有主导地位。人本管理是在充分尊重人性的前提下,满足教育管理人性化的要求,充分激发教职工的积极性,凸显他们在管理中的地位,尊重他们的人格,发挥他们的才智,促使学校管理从强调控制走向人文关怀,从而实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四)从继续教育培训的特点来讲,成人培训重在增长意识

由于工学矛盾的存在,学校管理者的培训一般都是短期培训而非长期脱产培训。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培训重在提升学习者的学习意识、创新管理思维,并将培训中的创新意识向今后的教育教学及管理实践延伸。师德培训是以增强学校管理者以德治校的理念为目标,通过强调师德的重要性,引起管理者关注领导行为背后所隐藏的道德、信念、情感等因素,重视学校共享价值观的长期培育,把学校建设成为道德共同体。

三、学校管理者的师德培训设计及应用

(一)道德领导理论的引介——依靠道德领导力去影响教师

道德领导思想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其代表著作是美国当代教育管理学家托马斯·J·萨乔万尼的《道德领导:抵及学校改善的核心》一书。萨乔万尼经过对教育领导问题的长期研究,依据领导权威来源的不同将权威分为:科层、心理、技术—理性、专业和道德等五种。他认为道德领导是“领导者借助专业的和道德的权威,在帮助教师实现自我管理的同时,将学校从一个组织转变为一个共同体,从而最终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过程”,“道德领导是抵及学校改善的核心”。[1]道德领导理论强调学校领导者既要拥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借以影响教职员工对学校的义务与责任,同时还要依靠道德权威的作用对教职员工发挥潜移默化的影响力,来引领全体成员为建立道德共同体而贡献。这为学校管理者提供了一种新的学校领导理论,对于转变管理者的管理理念、改善领导方式提供了新视野,同时也丰富了管理专业化的内涵,并给教育管理实践带来了新的借鉴和启示。

(二)管理伦理案例的反思——探寻学校管理活动的价值取向

教育管理的教育性决定它不可能没有基本的价值立场和道德取向,决定了它不应当蜕变为纯粹的专业技术化和职能化的活动,因此,教育管理的道德价值向度和公共伦理精神不仅应该成为管理者的实践追求,更应该成为教育管理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2]。在师德培训中,引导学员对近年来国内外学校管理中道德失范的案例进行分析,通过对自身、他人的行为做出利害与否的善恶价值判断,剖析管理活动中伦理缺失的原因,思考伦理对学校管理活动的价值导向功能,“使学校管理真正体现伦理精神,包括管理规章制度的伦理精神、管理行为的道德关怀,甚至管理者的道德自律和被管理者的道德行为的实施”[3],最终实现有道德的教育管理。

篇5

小学教师的校本培训工作关系着学校的发展,尤其是新课改制度实施后,教师的自我学习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校本培训工作的作用日益凸显,不仅能够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还能促进学校的发展。然而,目前小学的校本培训尽管开展得非常热烈,可效果却并不理想.虽然校本培训工作在区域之间、校际之间存在不平衡性,但进一步提高校本培训的质量仍然是个较为突出的问题。所以,抓好校本培训工作的质量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校本培训工作的落实,还关系着学校计教师的长远发展。

 

一、当前小学校本培训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综观当前小学校本培训质量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校本培训的价值观不明确,目的性较模糊。

 

校本培训是一种在学校中举行的培训,且有较为深远的影响意义,这种培训方式比较普遍,利于接受,投资较少,效果良好。其价值在于尊重学校和教师的个体差异,突出培训对个体差异的适应性,从而更有效地吸引教师主动参与,针对性地解决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遇到的各种突出问题,科学兼顾学校与教师个人两者发展需求的满足。然而,一些学校片面地把校本培训理解为教师全员培训在学校中的延续,更有甚者认为这是学校额外承担的工作,加重了学校的负担,由于思想认识上的误解,从而使之对校本培训的终极价值无法得以正确把握,培训目的不够明确,具体的培训工作不符合该校的现状,急于追求培训速度,培训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培训过程中没有重点进行责任制的培训,培训过程流于形式,没有深入培训工作中去。

 

2.培训工作没有科学的计划。

 

任何事情的成功都离不开周详的计划,培训工作也不例外,只有建立好科学合理的计划,然后按照相应的计划一步步落实才能真正推动培训工作的发展,千万不能漫无目的的进行培训,抓到了哪个培训者或培训内容就培训什么,至于这个培训究竟为了什么,能有什么效果缺少考虑,以至于培训主题不突出、培训内容“支离破碎”,培训方式单一,或者以单一的教研活动替代校本培训,表面看来校本培训进行的活动次数有一定数量,但没有积极、浓厚的培训氛围,培训工作流于形式,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导致教师们培训后没有多大的效果,学校本身也没有多大收益,培训质量得不到提升。

 

3.校本培训的管理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要想做好校本培训工作的落实,就要制定科学的制度以确保培训工作的落实。不管是领导的管理、培训资金还是培训考勤都关系着校本培训工作的落实。然而,一些学校存在着领导重视不足、经费安排随意性大、培训考勤有名无实、培训质量无评估的现象,不论教师在培训时有无积极参与、态度是否认真,不分好坏地都给一样的培训学分或成绩。从我们多年来对一些地区的校本培训调研中发现,针对校本培训活动的记录,学校方面与教师方面的记录内容都有很大的不同,甚至时间都对不上,并且学校方面没有制定合理的培训奖惩制度。

 

二、小学校本培训质量管理的基本策略

 

在管理层面上来讲,质量管理就是根据科学合理的制度,运用质量管理体系督促质量管理工作的完成的过程。虽然质量是一种主观的感受,进行客观的检测难度很大,尤其是对教师培训工作质量的考量更是如此,因此,研究校本培训的质量管理,必须从教师培训的本质特点出发,采取针对性的管理策略。

 

1.专业培训与自身情况相结合。

 

专业培训就是主题指导,也就是根据教师的专业选择对应的培训部门,培训部门需要结合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有针对性的落实培训,统筹规划一定时期的教师校本培训工作,分年度提出引导性的校本培训主题,其作用在于便于培训质量的指挥与控制,如“教师语言”、“教学设计”、“命题技术”、“作业的有效性”、“国学经典”、“有效教学”、“生命救护技术”等,并配合培训主题精编学习资料,作为主要的培训材料和学习效果的评估依据。各学校围绕引导性的培训主题,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在具体的培训内容设计、培训形式选择、培训组织实施等,可以按照实际需要自主选择,突出“校本化”。教师在校本培训过程中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培训内容,从根本上落实培训工作,真正意义上推动校本培训的发展,提升学校的师资力量,让教师学有所依,学有所用。

 

2.把培训管理工作与指导工作有效结合起来。

 

校本培训不同于普通的培训,它的落实需要科学的管理制度做依据,不能漫无目的,所以,校本培训管理部门一定要担负起管理责任,利用科学的管理制度,对校本培训实施的目标要求、组织领导、过程管理、档案资料积累、参训人员效果评估、奖惩措施等作出规定,虽然各校在实施过程中有一定的自由度,但这些管理制度对保障校本培训走向科学化、规范化、有效化,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但由于校本培训的灵活性,其实施要求更高,这就需要教师培训机构在强化管理工作的同时,承担起相应的指导服务的责任。

 

3.把“任本”与“人本”有效的联合起来。

 

“任本”指的是,校本培训是隶属于学校日常工作的,学校有关人员一定要认真对待校本培训,充分发挥校本培训的作用。所以,我们需要依据合理的培训规则来落实相应的培训工作。然而,校本培训不能仅仅以完成有关任务作为最终目的,它必须体现“校本”、“人本”的宗旨。因为教师培训在本质上是富有人道精神的,无论是学校的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其最终目标是促进人(包括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校本培训的质量和生命力也就体现在这里,除此之外别无其它。综上所述,小学校本培训工作的开展一定要“以人为本”,这样才能让校本培训质量管理工作有统一的思想目标,还能兼顾不同学校教师的需求,在完成培训任务的基础上满足学校与教师的进步与发展,注重学校内部培训工作的落实,还要加强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共同进步与发展。

 

篇6

校本培训是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以及教师进修有机结合的一种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了教学质量,促进了学校发展,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推行校本培训需要校长和教师的共同参与,校长作为“掌舵者”对学校的广大教师进行指导,教师则应最大限度地配合校长的调配。作为工作在一线的教师,针对校本培训对学校管理的影响和作用进行探讨,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让更多的同行也来关注校本培训。

一、校本培训的内涵和本质

校本培训本质上就是以学校为本,从教师的教学、研修角度出发,结合学校的实际特点和学校的发展需要,对学校进行管理的一种体制,其最终是为了促进学校的全面发展。学校管理以校本培训为主,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教育教学水平,增加学生自我体验的机会,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达到学校管理的目的。

二、校本培训对学校管理的作用

1.校本培训有利于建设教师队伍

校本培训可以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思想认识,形成科学的教育理念,可以使每一位教师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作为教师,我们通过学习和进修培训,可以不断增强自身爱岗敬业的精神,加深理解教师职业的意义,使自己更加热爱教师职业并形成高尚的职业道德。只有教师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教学质量才会逐渐提升到一个全新的水平,给学校的全面管理营造有利的环境,进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2.校本培训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教师,为了应对来自新思想、新理念、新技术的挑战,我们要努力提升自己,通过对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不断完善自己,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水平。而校本培训能够使我们参加研修培训,强化教学技能,增强职业理念,提高综合素质,使教师更容易接受新的教学思想,帮助教师翻新传统的教学模式。这样有助于全面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3.校本培训有利于降低学校运营成本

传统的教学研究和教师进修培训需要很大的财力和精力,鉴于很多学校经济较困难,作为教师本身收入也不高,很难做到使每位教师都能参加研修培训。而校本培训利用学校自身特色,节省大量的外出开支,增大全体教师参加研修的可能性,提高了大家参与研修的积极性,这不仅减轻了教师的经济负担,而且给学校也减少了运营成本。

三、校长在校本培训中的作用

在推行校本培训时,校长在这一过程中担任着最为重要的角色,要对学校进行全面良好的管理,校长就要利用自己的权力,动员一切可动员的力量,以促进校本培训的高效进行。

1.校长提出明确的指导理念

校长作为学校管理班子的最高领导者,有权利和义务提出鼓励和指导教师参与校本培训的理念。理念的提出要以学校的基本状况为出发点,让教师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更有目的、更有针对性。作为学校发展管理的指导方针,校长要在校本培训不同的发展阶段提出不同的指导理念,让教师明确每一步的前进方向,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或人力损失。

2.校长为校本培训制订计划

校本培训计划的制订,对校本培训的进行有着具体的指导作用,校长要从以往校本培训的实践中汲取经验,根据本校特色发展出一套适合学校自身执行的校本培训计划。有了计划的指导就能很好地帮助执行者及时发现错误并改正错误,这对校本培训的进行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3.校长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力量

教师作为校本培训的另一重要参与者,校长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教师发挥自身力量。校长在推行理念和制订各种计划时,都要依照教师的需求,否则,一系列计划的制订也只能是空中楼阁,对校本培训的发展并没有实际上的推动作用。因此,校长要动员教师,激发教师的积极性。校长可以利用自己的权力,适当地通过给予教师津贴或其他的激励措施,让教师真正愿意投入校本培训的进程中,并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骨干作用。

总之,要管理和经营好一所学校,必须切实加强校本培训,校长要做好一切准备和指导工作,充分调动和利用自身权力范围内的各种资源。作为教师,我们都应该深刻意识到校本培训的本质特点及其重要性,尽自己最大的力量配合校长的工作,积极努力地探索,认真搞好校本培训,促进学校高效管理。

参考文献:

篇7

首先,我深刻了解到精细化管理是一种意识,一种观念;是

篇8

最佳产品奖

能信安驾驶员培训质量监管及计时计程管理系统基于高强度加密智能卡存储技术、活体指纹识别技术、人脸识别比对技术、GPS监控技术及双运营商冗余3G无线传输技术和电子围栏技术等,以科技促管理,使培训过程得到强有力的监管。

能信安驾驶员培训质量监管及计时计程管理系统(即能信安驾易通)采用先进的安全识别核心技术、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基于高强度加密智能卡存储技术、活体指纹识别技术、人脸识别比对技术、GPS监控技术及双运营商冗余3G无线传输技术和电子围栏技术等,可监测到驾驶员培训过程中存在的各种不合格现象,以科技促管理,使培训过程得到强有力的监管。

能信安驾易通具有以下优势:能信安驾易通采用加密智能卡技术和加密存储技术,防止他人篡改内部存储信息。其加密智能卡技术有加密强度高、运算速度快、存储空间大、安全性高等特点,是目前最先进的加密智能卡编码技术。同时,该系统采用活体指纹技术,强身份认证技术抗抵赖,无法复制,认证准确率高达99.99%。此外,系统还采用人脸比对技术,自动随机抓拍比对,加强身份认证。

能信安驾易通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系统的可信性。结合加密智能卡技术,活体指纹技术、人脸比对技术以及GPS技术等多种技术手段,能信安驾易通可杜绝驾驶员培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违规现象,尤其是该系统采用全程随机人脸对比技术,确保训练的全过程都是学员本人,保证了训练的真实性。

第二,监管的可执行性。由于人脸比对的过程是系统自动识别比对完成,不需要人工参与,排除了训练过程中按指纹的不可操作性,或者全程录像因数据量太大无法在后台实施人工比对确认的情况,确保了系统的可用性,并具有较强的执行力。同时使系统具有很强的可推广性。

第三,数据的安全性。系统不仅采用世界先进的生物安全识别和比对技术、信息加密技术,而且实现了数据的多重备份,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培训过程的有效性。

第四,监管的实时性。政府管理部门的管理平台软件可实时显示每个驾校教练车的训练情况,查询任意学员或教练的训练记录,方便政府职能部门进行监管,实现了计时管理系统与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和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相关系统的对接,实现信息共享。

第五,使用的便捷性。一卡多用,既记录学车过程,又可在线预约报考,学员可以随时了解自己的学车和考试动态。主管部门也因为在线约考节约了人力、物力。

第六,传输的可靠性。计时系统与计程系统相结合,采用双运营商无线3G网络线路进行实时数据传输,一方面保证了数据的高速稳定传输,另一方面双运营商线路互为备份,保证了传输的通畅和有效性,保障数据安全。

篇9

一、上海职业教育印象

(一)校园环境美。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可谓寸土寸金,但所到学校及通过专家校长讲解,学校校园面积和校舍面积、实训基地均按标准落实,政府办学,高度负责。学校实训设备设施、实作工位完全能满足学生实训需要。学校绿树成荫、花香鸟语,职业教育特色文化明显,环境育人氛围深厚。

(二)教育理念新。作为中国对外开放前沿阵地,上海的职业教育在全国具有引领作用,与德国、澳大利亚等职业教育先进国家充分接轨,现代学徒制、双元制、1+X证书制度在不同的职业学校得到充分运用与融合。

(三)专业特色明。上海中职学校专业发展特色鲜明,每个学校都有至少1个以上特色专业,且在市内和周边省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如群益职业技术学校的服务专业,特别是盘扣制作更是亮点突出,南湖职业学校游轮服务,信息技术学校的电气运行与控制等都是学校的拳头专业。

二、上海职业教育经验

(一)注重统筹规划。出台了《上海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5-2030年)》,勾画职教发展蓝图,加快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对接行业需求完善人才培养专业布局结构;着力建设应用技术型本科专业。出台了《上海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深入推进,教师、教材、教法等方面改革,深化普职融通,校企合作、双元育人机制。

(二)注重内涵发展。为避免中职学校同质、低质发展,上海市通过撤、并、升等方式重新组建71所优质中职学校,并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布局规划调整,做强做优做精中职学校。深入开展专业需求和岗位需求调研,以产业链需求为重点,分区域分学校提出了专业设置指导意见。坚持服务学生终身发展,大面积鼓励支持学生通过高考提高学历层次,学校相应开办五年一贯制、中本贯通、高本贯通等学制。在学生就业上,努力培养行业企业需要的特色专业人才,不断提升就业质量。

(三)注重队伍建设。学校发展的关键在教师、质量提升的核心也在教师。上海职业教育学校把培养一支结构合理、专业精湛、团结进取的师资队伍作为重点来抓紧抓实。专业教师出国培训,提升理念成为学校常态;学校支持教师参加教学技能大赛成为共识;定期选派教师到企业行业实践,让专业教师成为业界有“绝活”的工匠。

三、几点思考

(一)目标引领学校发展。准确的目标定位要成为学校全体师生的共识与愿景,以此增强学校凝聚力和战斗力。2020年是十三五发展的收官年,也是十四五发展的规划年,学校要以此为契机,成立专家指导小组,充分听取广大教职工、企业、行业、家长、学生的意见建议,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学校未来五年蓝图路径,并一以贯之强化落实。

(二)加快学校建设项目。力争在2020年底学校项目建设全面完工投用,消除学校发展制约瓶颈。多方筹措资金完成学校实训室、基地建设和行政办公室建设。把精力从项目建设中投身出来,聚精会神抓管理,一心一意谋发展。

篇10

二、明确职责:

1、领导小组职责

1)制订本校教师培训计划、建立评估考核措施、建立参培教师业务档案。

2)定期检查指导培训教师的学习与教学、帮助教师解决学习与教学中的疑惑困难。

3)期末总结师训情况、评估考核。

4)经费和时间保证。积极投入资金,为顺利开展校本培训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开展培训时,领导要大力支持各个负责人的总做,确保教师的培训时间,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阻碍教师参加各式培训。

2、骨干教师职责

根据骨干教师的具体情况,骨干教师要协助学校,承担教师培训任务。并能上好示范课、专题讲座,做好分工,承担教师的传帮带工作。

3、教师职责

1)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培训活动。不得无故缺席和迟到、早退,活动考勤纳入教师每回目标管理考核之中。

2)认真学习新课程的有关理念,提高自己理论水平,做到读书有笔记,学习有体会,教研有案例,研究有论文,课题有成果。

3)新理念要与教学实践研究反思相结合,学习实践,反思提高,探索新课程理念,并把新课程理念从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

4)整理自己的业务档案。

三、培训内容:

1、有关课程改革的教育教学能力、教研科研能力的培训。

2、师德培训。通过各种形式加强教师的师德培训,培养造就一支品德高尚的教师队伍。

3、对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知识的培训,要求教师普遍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

4、各教研组日常教研活动。

四、培训形式:

1、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相结合,点面相结合。

每学期开学初的教师会上,由教科处布置本学期培训的重点内容要求、方法。以组为单位组织学习;通过集体备课、教研活动,专题讲座等方式组织教师集中学习。把握好“点”与“面”的关系,将培训的主要内容合理科学地化解为若干部分,组织教师分块学习。

2、专家指导

在校本培训过程中,应切实避免闭门造车现象,主动邀请优秀教师来校指导。

3、充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开展校本培训。教师可以通过专家讲座,上网查阅教改信息等各种现代信息技术方式参加校本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