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历史重点总结模板(10篇)

时间:2022-07-21 17:24:4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初三历史重点总结,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初三历史重点总结

篇1

期:___________

xx年政治历史地理综合组工作总结

本学期校领导和教导处的领导下,在全体老师的努力下。顺利完成了各项教学教研任务,并紧跟新课改的步伐,积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认真进行理论学习。

本学期围绕新课程学习了许多优秀文章和新课改精神,重点学习了《课程标准解读》和中考考纲等。每位认真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理论学习,并都写了。

二、抓教学常规。

本学期学校的重点工作就是抓课堂教学常规工作,所以全组全体老师都非常认真的贯彻学校的精神,都能做到课前认真备课,课堂上认真的上课,课后认真批改作业。在每一次的教研活动中我们都会提及这些常规,并且进行强调,使全体老师不断的去规范自己的行为,以达到提高业务水平的目的。

三、抓教研组风气建设。

在开学初本教研组就提出一项要求,那就是力求每一次教研活动中让每一位老师有所收获。因此教研组全体老师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并且做到每次活动都有记录,目的就是绝不让教研活动流于形式,我们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然后做到让集体水平得到提高。具体做法就是每次活动都有主题,都有中心发言人,也有各位老师的各抒己见,也有最后的汇总,任务布置下去后要有具体行动的实施等等。这些都是为了改善教研组“散”的局面。

四、抓初三历史、政治,初二地理教学研究工作。

这学期工作的重点就是初三历史、政治,初二地理教学工作,教研组老师集体讨论了初三备课组和初二地理备课组重点抓的几项工作

1.实行集体备课制度,坚持不集体备课不上课的原则。

2.坚持教学案一体化。

3、强化巩固基础,坚决拿住识记层次的得分。

4.组构章节知识体系,重视知识与能力的整合。

5.适度关注热点问题与相关历史政治知识的联系。

6、加强对主观题审题思路和方法的培养,提高学生审题、解题的能力。

7、及时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8、认真作好练习的批改和评讲工作

9.灵活渗透新课改理念,适当引用新教材的有关内容。

10、认真踏实做好每项工作,以高度的责任心、高尚师德感化学生;经常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让学生时刻感受到教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他好。

11、加强学习交流,拓宽信息渠道

五、开设校内校际的公开课。

本组每一位老师也都开设了校内公开课,每位老师都做了精心准备,课堂教学效果整体来说是十分好的,全体老师真正做到了互相学习,并且非常坦城的指出各自的不足之处,通过评课,青年老师也不断得到锻炼,不断成长起来。

篇2

一、五件最满意的事情

1、课前充分备课:潜心钻研每一节课。  

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2、课堂生动高效:精心上好每一节课。 

  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有难度的问题找优等生;一般问题找中等生;简单些的总是找学困生回答。桌间巡视时,注意对学困生进行面对面的辅导,课后及时做课后记,找出不足。

3、真诚对待学生:用爱心和责任心感动学生。

   师爱是教育的"剂",是进行教育的必要条件。当教师全身心地爱护、关心、帮助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时,师爱就成了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正因为有了师爱,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才乐于接受教育,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师爱要全面、公平。全面公平的爱是指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学生。学习好的要爱,学习一般的要爱,学习差的也要爱;活泼的要爱,文静踏实的要爱,内向拘谨的更要爱;"金凤凰"要爱,"丑小鸭"同样也要爱。爱学生要深入地爱,爱学生要理智地爱。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不娇惯、不溺爱。对其缺点错误,不纵容、不姑息、不放任。师爱既蕴含着强烈的情感色彩,又表现出深刻的理智,不仅着眼于学生目前的得失和苦乐,更注重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前途。

4、狠抓班级学风:让学生爱上历史课。

我所教的四个班,学生比较喜爱该科,上课的时候比较认真,大部分学生都能专心听讲,课后也能认真完成作业。但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因为怕老师责备,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不敢问老师,作业也因为怕分数低而找别人的来抄,这样就严重影响了成绩的提高。对此,我狠抓学风,在班级里提倡一种认真、求实的学风,严厉批评抄袭作业的行为。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开展了学习竞赛活动,在学生中兴起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同时,一有进步,即使很小,我也及时地表扬他们。经过一个学期,绝大部分的同学都养成了勤学苦练的习惯,形成了良好的学风。

5、反思感悟教学:努力打造优秀的自己。

平时积极参加校本培训,认真阅读各种教育教学刊物,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领会新的教学理念和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做好笔记,写好心得体会,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去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在课堂教学中,积极配合运用“学、展、点、练”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认真总结教学经验,通过不断的反思、总结,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本学期,结合教学实际,我不断思考,及时总结经验,并发表文章《情境----历史课堂活力的源泉》。

二、最值得肯定的三点变化 

1、积极热情融入

   刚刚来到新的学校,不管是教学工作,还是班级管理实务都较原来的学校忙的多,尤其是学生住校,又要管理好学生的晚自习、又要处理好宿舍情况。在初三历史面临结业的情况下,领导学生复习、为学生明年升学做好准备的确有时感到力不从心。特别是初三课程紧、科目多,历史任务重,时间难于保证任务完成情况下。真可以说是:忙得昏天黑的,我深深体会到奉献的含义…..我咬牙克服重重困难,天道酬勤,我所带的七班由11名进到6名,从而大大激发了我的工作热情。

2、大胆改革教法

把学生教好,让学生成功,是每位教师最大的心愿、最高的荣誉。对于课程改革环境下的教师,仅仅有一桶水是不够的,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我在认真学习“生本教育”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改革历史教学的新方法,从创新课型上下功夫。我特别注意课堂的趣味性,根据班情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案,注意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投入到历史学习中来;努力让学生在正确认识历史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形成完整而系统的历史体系,培养其正确认识、辨析、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方法。

3、做好培优补差

注重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

三、存在的两点不足

1、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还远远不够深入,今后要加大步伐。

2、课后反思还需要务实和具有针对性,今后要扎实有效的进行反思感悟,形成论文争取发表。

四、给自己提出三条优化工作的建议

1、继续深入加大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努力打造优质高效课堂,争取在学业水平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2、课堂上注重小组评价机制的扎实有效运用,教学中采取灵活多变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

3、对学困生多一些关心,多一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与责任心,使他们在学习生活等各方面都有更大进步。

篇3

1.非常关注对历史主干知识的考查,突出试题的基础性。

2.体现开卷考试特点,考查理解能力,突出知识迁移能力的要求。

3.关注对历史主题知识的考查,主观题一般由专题方式呈现。对教材内容重新进行了整合,知识的跨度比较大。

4.考查政治、经济、文化史的比例分配合理,经济、文化史内容有所增加,不单考政治史,平时不太考的如文化史、科技史等也有所涉及。

5.注意从不同角度对某一重点知识进行考查,注意细节,而非完全主干。

6.与学生的学习方法相结合,突出对三维目标的考查。

7.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现实,关注社会时政热点问题,体现与时俱进。

8.运用大量史料、图片创设新情境,考查学生在新情境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对学生审题能力、阅读材料能力、表达能力有较高要求。有些从材料中直接概括答案,对表达能力要求较高,体现人文学科特点。

10.对平时历史教学提出更高要求,做好初中与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

如此看来,新课程改革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必须得到落实,各种教学行为和学习行为必须得到规范,教师的历史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水平必须相应提高。

二、新形势下初中历史教学反思

1.重视历史学科。历史是一门人文学科,相对于一些自然科学科目来讲,它的现实应用价值也许较小,但它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公民素养等具有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作用。中考对学生历史学科的能力和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如果不重视,不愿投入时间,那么成绩的提高从何谈起?

2.继续贯彻新课改。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研究学习新课程标准,树立新的理念,形成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体系。教学理念上进一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3.高度重视课堂。课堂是师生教与学的第一阵地,加上课时的限制,每周两节的历史课就更显得珍贵。课堂目标应定位准确(目标定位合理、内容安排科学、教法设计可行);课堂要高效率(讲得高效、问得高效、教学手段高效、当堂巩固);课堂要互动生成(注重过程,精心构思,巧妙设计,每一教学活动都注重调动学生主动参与)。

4.关注学生的学习。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关注学习过程。在教学中要随时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指导,指导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概念,提高基本能力,了解基本理论,并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

5.规范练习、考试。对于平时的各种学案,尤其是期中、期末考试,都应根据中考要求进行一定的改革,不能一成不变。

6.除了正常的历史教学外,还应多组织丰富多彩的学科活动,如通过历史知识竞赛、历史剧表演、历史活动课等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整个初中历史教学来讲,初三一年的历史教学是最关键的。与初一、初二的教学相比,其有一定的继承性、连续性,也有其特殊性。

三、初三历史教学经验总结

1.研究中考试题、中考说明。在初三正式开学之前,初三教师就应认真研究当年中考试题,了解中考命题特点,把握命题方向;还应仔细研究中考考试说明,对知识点识记、理解、应用的层次心中有数,在今后的教学中突出重点、难点、易混点,做到有的放矢。教师还应多做几套中考真题,提高对试题的敏感性,也提高自己今后的命题水平。

2.制订详细的教学计划,合理分配时间。初三一年既要完成新课教学,又要有效复习,时间非常紧张。提前制订计划很有必要,包括世界史新课教学、第一轮基础复习及综合复习、解题训练等,都应仔细规划,不能前松后紧。

3.平时教学夯实基础,注重提高能力。基础知识仍是中考考查的重中之重。在新课教学中,要扎扎实实地将基础知识讲授落到实处。教师还应把握住知识点教学的广度和深度。

4.增强综合意识,做到融会贯通。在教学中应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引导学生前后联系、不断比较,形成认识,提高能力。

5.加强中外历史的联系。初三历史学习要面临六本书,古今中外,中国史与世界史相互交融,要把中国历史放在世界历史发展大环境中去学习,也要将世界史与中国史进行对照。

6.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开卷考试。开卷考试就不用背书,甚至不需要努力学习历史,这是存在于许多学生中的思想误区。用具体事例让学生认识只靠临场翻书是不行的,要适当识记一些基础知识,同时要加强理解与应用。

7.整个复习过程循序渐进。初三历史复习一般分为第一轮基础知识、第二轮专题综合、第三轮强化训练。每一轮复习都有一定的针对性,要有所侧重。

8.联系时政,关注热点和焦点问题。以史为鉴是历史学习的基本目标,不能孤立地、呆板地学习历史,要将所学知识与当今社会重大热点问题相结合。从历史的角度看现实,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实际问题,学以致用。

篇4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2-0166-01

初三学生因为要参加中考,所以他们需要全面复习中国和世界的古代史以及近现代史,这种全面复习有着范围广、跨度大、时间紧的特点,学生要在短短的10来节课时中复习完6本书中全部的知识点,这会让学生出现复习战线拉得太长,知识点遗忘过快的弊端。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就会有效避免上述问题。下面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认识。

1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提高复习课的课堂效率

由于初三历史复习课的考点知识较多,而传统复习课里,教师只会一味采用讲授法,从头至尾不停地讲解知识点。学生很难通过教师的口头表述,理解清楚6本历史书中知识点的脉络顺序。这样的复习过程显得毫无生气,不仅不能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还会导致学生产生一种厌学心理,从而影响到整个历史课的复习效果。因此改进复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提高历史复习效率的有效手段之一。

对此我们可以在初三历史复习课中,利用多媒体设备在课堂上重现历史情境,为学生营造出一种能够适应学生情感需要的学习情境,而这种贯穿于整个复习过程的,具有完整特性的历史再现情境,会让学生始终置身在历史情景中,从而引起学生们个人情感认知的不断地变化,最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有助于学生梳理考试知识点,激活已有的知识积淀

初三历史复习课中会列举很多个考点,每一个考点又会对应多个知识点,而这些考点知识则来源于初中6本历史课本全部知识点的压缩和提炼,它们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简洁性和重要性。正是这种特性使学生在复习时能够抓住要点,缩短复习周期,节约复习时间。如果教师在复习课堂上逐条梳理讲解这些重点,必然会占用复习课中大多数时间,使学生当堂训练以及巩固练习的时间相应减少,自然而然地学生的复习效率也受到了影响。

因此,在初三学生上复习课时,教师完全没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讲解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反而可以直接用多媒体将这部分知识点演示出来,让学生自己通过教师所演示的内容去梳理、记忆。对于一些相对复杂的重难点知识,我们也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来帮助学生建立并梳理历史知识体系,而这个过程对学生掌握上述知识点也是十分有利的。例如在复习《隋大运河示意图》时,可以将地图用PPT展示出来,首先在PPT上闪动一条南北纵向的大运河主线;其次浮现出一张张修建运河的假想图,通过这个假想图告知学生,运河是依靠200万人手工开凿的;紧接着在地图上闪烁洛阳、涿郡、余杭三个地名,然后从北到南依次闪烁永济渠、通济渠(北永南通)、邗沟、江南河四个河段。最后横向闪动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条河流,并告知学生隋大运河沟通了上述五大水系,促进了它们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通过这个PPT可以很轻易的将这部分知识点总结为1、2、3、4、5,这样既帮助学生生动形象地记住了重点内容,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

3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有助于学生突破复习的重难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由于历史这门学科具有过去性和客观性等特点,导致课堂上有些重难点知识,难以凭借教师的口头描述讲解清楚,这时只凭借传统教学手段将很难突破这些重难点。然而运用多媒体技术将这些重难点制作成课件,则可以将抽象的知识点具体化,将无声变为有声,借此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共同作用以强化感知,进而加深理解形成记忆。

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复习中国特区的设置以及对外开放的扩大这一知识点的时候,我国是怎样由点到线再到面,最后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是复习中的重难点,对此学生经常混淆先后顺序、搞不清具体的演变情况。针对这个重点问题,我会把来源于互联网的浅显资料收集整理成一张我国对外开放形成示意图,并利用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演示出来,学生观看后就会清楚明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演变过程,以此收到了很好的复习效果。

4依靠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可以增加学生课堂练习容量,锻炼学生的解题能力

在传统的历史复习课上,学生的随堂练习有着题目形式单一、题量不足、知识点扩概范围不够广,而这些问题显然不利于学生对课堂上讲解的知识点进行巩固复习。如果在复习课中引入多媒体教学,那么就能改变上述不足,使学生的课堂练习形式焕然一新,让更多的题型进入历史复习课堂,从而让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利用多媒体还可以节省教师板书的时间,增加随堂练习的时间,这样可以加大课堂练习的密度和容量,进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使每个学生的解题能力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篇5

初三历史升学考试的内容比较多,历史知识点覆盖面广,需要学生认真去梳理各专题的内容,找出它们的联系。中考是一次选拔性考试,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和分析能力要求也比较高。那么,该如何去复习呢?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要提高历史成绩,抓好初三历史总复习,应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回归课本,夯实基础

课本是中考命题的根本,也是复习备考的依据,学生只有熟悉课文、打好基础并以此为前提培养能力,才能应对各种变化。离开了基础,能力只是空谈。复习的第一阶段,教师在课上要引导学生注重课本的阅读,从中掌握最基本的史实、最基本的概念,按照每课过关、单元过关、讲练结合的方法,讲清每一单元的历史发展基本线索、阶段特征、关键史实、重要概念及相互间的内在联系。在每个章节串线的基础上,再把整本书串成一条线索。实践证明,抓点理线,便于将历史知识要点化、线索化和条理化。因此,抓住了点,复习便有了针对性;抓住了主线,就可以以线相串,记住各个部分的知识点。需注意的是:复习课不是上新课,复习不能只停留在原有知识层面上,必须对基础知识进行必要的拓宽、深化。我的做法主要是印发考试说明给学生,按照考试说明的要求,分识记、理解、运用三个层次,详略得当。

二、加强主题练习,培养基本能力

由于学习知识的增多,学生很容易将一些相近的知识点记错、记混淆。因此,在学生夯实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把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分成主题进行复习巩固。在加强主题复习时,要注重知识的纵横联系和前因后果的分析,要引导学生宏观把握历史知识,最好是让学生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使前后所学知识相互迁移,形成新的主题、新的认知结构,从而提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每一主题复习完后,要通过专题练习,特别是材料题的练习,来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从文字材料中找出关键字、词、句和前言、引文出处中的信息。每复习完一个主题后,就要从各地的中考题中找出类似的材料题来练习,从当地以前所考的材料题中,选择性地出一、两套模拟题来测试,看学生是否掌握了该主题的内容。

三、综合复习,针对训练,突出重点

这一阶段的复习,一方面进行综合复习,查漏补缺,突出重点知识。复习内容既要有一定的跨度,又要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要抓住中心,以点带面。另一方面要进行强化训练,通过练题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消化和巩固。《中考复习指导》是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的重要指导用书,要从中了解考试范围、内容、形式、题型及其要求等情况,结合近年来的中考试题,把握考试的命题方向、难易程度,选择一些能充分展示考生能力的新、活题型对学生进行严格训练。练题形式要多样化,但不要搞成题海战术。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使能力得到培养。

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各种类型题的特点和解题方法,训练他们的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历史是为现实服务的,同时在现实生活中处处留心也可以学到历史知识。因此,要密切关注当今与历史有关的时政热点问题,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联系现实进行总结复习。

四、专题复习,关注热点

综合复习是使书本由薄变厚的一个过程,学生从中掌握了大量信息,但一时难以消化、吸收。为使学生真正掌握好基础知识,迫切需要将其系统化、专题化整理,即将书本由厚变薄。其方法是在复习时重新组合教材,以历史主干知识为枢纽,以线索为网络,教师进行“纵横”联系,搭建系统的知识框架,及时把同类型历史知识归并起来形成专题。这样,就可以清晰地掌握历史的发展脉络。历史知识浩如烟海,在空间上涉及世界各地,在内容上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对外关系等方面……理清同一历史时期各方面知识及其相互关系,就是横向联系。每一历史事件又都有前因后果、前后发展、依次交替。如果我们把每个历史事件前后串联起来,使之系统化,就是纵向联系。只有从宏观上把握了历史特征、历史线索,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才能由点发展到线、到面,并进而构建起整体历史知识网络,获取规律性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教有所获、学有所得,使学生们轻松迎考,考出水平。

五、模拟测试,规范答题

为了使教学得到可持续发展,每年的中考题都会保留一些上年中考的知识点,题型不变,难度变化不大。我们可依照《中考历史考试说明》,结合《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和历史教材,参照以前的中考试卷模式,出几套中考模拟考试题,完善学生的答题技巧和方法,适应中考的要求。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尽量减少失分,使自己升学不受影响。

通过模拟测试,主要提升以下能力:

1、提升学生答题的审题能力。通过仔细阅读该题的题干和材料,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找出关键性字、词,让学生明确应该回答哪些问题,每一问题又涉及到什么事件、是这一事件的哪些方面、回答到什么程度、在什么范围内作答。学生通过读题、审题,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明确了该用什么知识来回答这些问题。

2、增强学生答题的有效性。这样可教会学生对不同的答题语、不同的疑问词作答时采用不同的语言风格,增强答题的有效性,从而教给学生不同的思维方式。另外,在回答时要看清楚一个问题又有几个小的问题,不要遗漏了问题没有答,影响自己的成绩。

3、加强学生答题的规范性。教会学生答题时要做到点化、序列化和段落化。答题的内容找到了,那么就要看分答题。有几分就要答几点。特别是一个问题里面有几个小问题,在回答时更应该注意:每一小问题要分开答,不要一气呵成,洋洋洒洒地写了一大段,让阅卷老师去找答案;否则,由于没找到答题要点而失分的可能性很大。

综上所述,历史复习需要进行整体归纳。在复习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制定出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复习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质,从而提高复习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中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一句话,教师在初三历史复习课上,只有讲究复习策略,才能做到既减轻学生负担又保证复习效果。

篇6

中考是高中选拨新生的重要制度,显示出选拔人才的优越性。中考冲刺阶段的学生,由于时间和心理的双重压力,很难找到适合自己历史复习的方法,经常陷于盲目的题海战中,但是历史成绩往往不尽如人意。历史涉及的知识面非常的广,如果仅仅是大量背诵或大量做题是不能提高历史复习的效率,也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所以学生急需掌握一套历史学习的方法,提高历史复习的质量。教师要挖掘历史教材中的积极因素,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复习效率和学习能力。

1 深入

所谓深入就是教师在引导学生复习的过程中,能够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实现对教材的深化,将教材中的各种有效的信息内容能够最大限度的挖掘出来,以此对历史各史实的内在关系进行充分的探讨,增加对教材内容和重难点知识的掌握。另外,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加强对重要理论的研究,能够透过历史现象去发掘出问题的本质,尽量不要通过大量的题海战术来促进学生成绩的提高。

(一)要“读懂、读精、读深”教材

读懂就是学生能够将历史课本中的段落、文章、插图客观的联系起来,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尤其历史知识普遍以理论性的形式在初中历史教材中展现出来,具有很大程度的抽象性,不利于学生的记忆。所以学生要能够对历史事件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进行有效的联系、归纳和总结;读精和读深就是要求学生学会主动挖掘课本中的隐藏知识点,学会知识的迁移和思维的深化,这样可以提高初三学生的复习效率,为其中考奠定基础。

(二)要遵循“重两头、轻过程”的原则

在学习历史事件的时候,要注重对历史背景和原因的分析记忆,并且明确该历史事件造成的影响,至于历史事件的过程是怎样的只需要有简单的了解即可。例如,复习历史事件的时候,学生应该主要掌握1840年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先进的中国人开始追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斗争的历史背景,以及对我们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三)要“延伸知识,给疑难问题定位”

历史知识中有很多重难点内容,并且具有很高的抽象性,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积极的翻阅历史资料,抓住历史资料中的主要矛盾,解释课本中的难点。例如,在学习西方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时候,学生对什么是资本主义没有准确的认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封建社会的市场资本的垄断,然后讲解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资产阶级一部分人的手中拥有大量资产及大量廉价货物,所以占得市场的先机,改变了封建垄断的现状,所以就产生了资本主义市场。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准确的找到“西方资本主义”的定位,能够主主观分析类似的历史问题。

(四)要“精选和设计习题、加大练习题的讲评力度”

习题是提高学生复习效率的基本途径,但是很多学生在演练习题的时候具有很大的盲目性,所以教师应该帮助学生选择具有针对性的习题,在习题中体现历史教材中的重点和把难点,有效的提高初三学生复习历史的效率,并且能够促使学生在习题的演练中,主动联系历史教材中的知识,达到复习的目的。

2 浅出

(一)对比分析找出规律

在历史复习的过程中,有很多需要记忆的知识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克服死记硬背的局面,学会对教材中的知识进行总结和概括,引导学生抓住教材中的关键词句,使学生更能对历史知识浅显易懂。例如,在学习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与联系起来,抓住二者之间的共同点,如:社会主要矛盾都是外国资本主义、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革命主力都是人民群众等。然后分析不同点:基本上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领导者是无产阶级。果实被窃取,革命任务没完成,社会性质没改变。最后,让学生抓住的胜利成为社会主义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是必然结果等知识的关键点,加深记忆。

(二)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历史本质、历史发展规律

历史事件是非常复杂的,历史的发展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学生需要抓住历史的客观因素和历史发展的规律,也要看到历史结果的主观性和普然性。所以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剖析历史意义,看清历史活动的本质,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结合起来去看待历史问题。例如,神学史观,英雄史观都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意识产物,不能主观臆断的判断历史观正确与否,应该站在不同的阶级立场看待历史现象,通过现象了解历史本质,看到历史的偶然性和必然性。

一方面,在对历史人物在历史上活动进行分析时,教师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对历史人物在阶级上的属性进行准确的定位,值得一提的是阶级属性在一定程度上并不是由历史人物的出身决定的,而是取决其本身的言论偏向于哪个阶级。另一方面,利用阶级本身的属性对评判一个历史人物或者团体,如的失败的根本原因还是与软弱的资产阶级有很大的关系。另外,要站在时代和阶级的角度上对历史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切记不要带过多的个人主观色彩,基于历史时代和阶级本身的差异性比较明显,所采用的方法、所持的观点以及代表的立场均会有显著的差异,由此得到的结论和认识也会有很大的不同。如:我们在评价和认识唐太宗时期的“贞观之治”和“轻徭薄赋”等政策时,需要看到的历代封建君主在统治初期往往比较重视前朝灭亡的原因,并且还会从中吸取一定的教训,而这些教训通常会以各种政策的形式被推崇出来,其根本目的主要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更好的实现对自己所代表的统治阶级利益的维护,进而有助于封建地主阶级统治地位的稳固。但是,由于封建地主阶级和制度本身的腐朽性,这便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王朝的盛世都是短暂的,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它终究会被先进的统治阶级所取代。

(三)摆脱死记硬背的泥潭,掌握历史学习的技巧

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站在历史的角度去分析历史教材中的知识和问题,才能吃透历史教材中的内容,摆脱死记硬背的复习方式。例如,历史年代记忆的时候可以将公元零年作为对称轴,进行前后对照。以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公元后221年蜀国建立。再如公元前467年我国奴隶制结束,公元后476年西欧奴隶制结束。公元前841年是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后841年则是唐武宗会昌元年等,提高复习历史的效率。

3 结语

综上所述,历史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仅仅依靠大量背诵或大量做题无法提高历史复习的效率,所以初三历史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读懂、读精、读深”教材,延伸知识,给疑难问题定位;对比分析找出规律,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历史本质,摆脱死记硬背,做到对教材“深入浅出”的复习。

参考文献

篇7

中考的脚步离我们越来越近,如何利用好这几个月,争取一个满意的结果,科学合适的方法是必要的。在初三历史教学十余年的摸索中,总结出一些略有成效的复习方法,希望能与各位同仁一起交流,共享。

一、重视加强思想教育,重视历史学习

初中历史老师是比较难当的,学校把历史作为副科看待,不仅增加了历史老师的教学难度,而且也使学生心理形成一种轻视态度。初一初二不重视,没有对历史形成知识化、结构化、系统化,从而使初三历史教学走向畸形,初三老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很累。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所以我经常给我的学生加油!

1.下课与学生谈心聊历史名人、历史电视剧,课上有时还有聊聊历史发展,引导学生多多关注历史,用历史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只要学习态度端正,历史同样也是会学好的。引导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引导学生走出开卷考试的误区,开卷不是满无目的的抄书,不用记忆,书中自有答案,不用思考等。即使基础差,只要你加倍努力,历史知识你会一个个学透,学以制用。在我的努力下,很多学生愿意学习历史,研究历史,这样更不用惧怕中考了。

二、重视考试说明,综合巩固复习

结合考试说明来进行复习,我个人认为这是最重要的方面。因为考试说明是中考的重要指南针。考试说明所要求的知识层次,就是中考的要求层次。

1.牢记基础知识和基础观点,加强训练,夯实基础。突出重要的主干知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2.重视整体把握,注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单元知识结构,专题知识结构,历史知识是一个知识网络,孤立地掌握零碎的知识,难记也难理解,无法学好历史,依据考试说明,复习是必须注意知识的点、线、面注意整体的把握。例如,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两次,,,中日战争(即日本)等。复习中,要落实到每一个知识点,即熟知每次战争爆发的背景、时间、经过、结果、影响等,做到点线面结合,复习到位。另外,专题复习不仅要纵向联系,还需横向联系。例如,复习资本主义社会的两次工业革命这一专题时,同学们可以横向思考:这两次工业革命分别给中国带来什么了影响。横向思考可以让同学们认识到:中国是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影响着世界,同样世界也影响着中国。

3.重视知识的横纵联系,复习时必须通过横纵联系,用多样的比较视角,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了解历史全貌。例如,复习中国近代史,列强侵华是一条重要线索。近代列强不断侵略中国,企图把中国变为它的殖民地,这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是资本主义国家开拓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4.关注周年大事,与时政热点相结合。例如,1954年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印度和缅甸总理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复习时要结合当今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国以负责任大国的姿态,对解决国际争端问题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重视答题技巧是关键

1.选择题是根据教材内容、情景设置的题干和四个不同选项组成,所要求的知识面比较大,能够比较全面考查学生的知识结构、知识的准确性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选择题的方法是:首先,要认真审题,找准题干中的中心词和备选项的叙述,以作出准确的选择,根据关键字可以帮助你理解试题;其次,根据题型特点,可以采用排除法和使用最佳选择法。

2.材料解析题是考查学生理解问题能力、归纳史实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考查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题型。材料的选择可以是教材中的,也可以是超越教材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既没有完全脱离教材,又是教材的继续与延伸,即知识的迁移,这是材料解析题最基本的特点)。解答材料解析题的方法是:首先,是阅读材料,必须作到“读懂、读透”材料,不仅从文字上读懂,而且要从历史角度读懂材料。把材料放在历史的背景下和具体的历史条件下去阅读理解材料。这样,才能作到对材料胸有成竹,得心应手。其次,是审读设问,弄清命题者的意图所在,明确各题的不同要求,按要求解答。再次,是处理好设问与材料、材料与教材、材料与材料之间的关系,从材料出发,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主题,组织材料解答。

篇8

中图分类号: G633.6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2-1578(2009)5-0116-02

数学是哲学思考的前提或基础。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人们对数学的研究都总是在一定的哲学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数学,根源于实践,又自觉或不自觉地充满着辩证法思维。现代基础教育中初三数学的总复习工作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又离不开唯物辩证法的正确指导。

1 初三数学总复习中哲学思考与应用的重要性分析

哲学与数学学科的关系。哲学与包括数学学科在内的具体科学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二者主要是研究对象不同: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研究整个世界的最一般的本质或规律;具体科学研究世界某一具体领域的本质和规律,数学则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本质和规律。另一方面,二者又紧密联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总结或反思,而又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当然也为数学提供方法论基础。

哲学对初三数学总复习教学的价值。现实中的初三数学教师掌握哲学原理并将其应用于总复习教学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在数学教育实践中,哲学思考有助于促使教师形成正确、系统的数学教育观,把握各种数学现象的本质,辩证地认识数学问题,增进数学教学工作的效果;有助于加速数学教学实践中的静态、绝对主义的数学观向动态的、相对的社会性数学观转变。另一方面,初三数学总复习如果在正确的哲学思想指导下,有助于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实施与落实;有助于科学地系统、完善、深化和熟练运用所学内容;有利于学生特别是学困生从实际出发,巩固、消化、归纳数学基础知识,有效地再学习教材知识,以达查缺补漏之功效;有助于培养学生系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运用能力以及善于总结规律与不断创新的能力,切实地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 初三数学总复习中指导思想的哲学思考

2.1一切从实际出发,注重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现状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初三的数学总复习中,务必从现在所教学的班级的学生学习实际即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薄弱环节或学习效果出发,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特点,因材施教。

其一,根据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与中考考试说明的现实要求出发,把握教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要明确初中数学中渗透的数学思想与方法的三个层次,要求学生“了解”的数学思想有:数形结合、分类、化归、类比和函数的思想等,要求“理解”的或“会应用”的方法有:待定系数法、消元法、降次法、配方法、换元法和图象法等;教师应牢牢地把握住这三个层次的“度”,不要任意拔高或加深。例如,关于初中几何中的“反证法”教学思想,只能定位在课程标准的“了解”的层次上。同时,要研讨中考数学题型,探究中考命题规律,把握命题的动向,分析归纳概念性、技巧性、多解性、隐含性、阅读性试题与解答题、作图题、应用题以及开放性、探索性、存在性试题等,借以开阔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二,根据初中数学教材的现实内容出发,准确把握知识的重点与难点。在初三数学总复习中,第一轮的复习要按照初中数学知识体系,把全部内容归纳成数与式、方程(组)或不等式(组)、函数及其图像、统计初步、线段(角)与三角形、四边形、相似形、解直角三角形、圆等知识专题或知识单元;要抓好基本概念及其性质、基本技能和数学基本思想方法的教学,让学生真正在脑海里形成比较完整的初中数学网络结构。

其三,根据不同学生的知识的掌握程度或薄弱点出发,有针对性地精选题目练习。

2.2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实践规律和认识规律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决定认识,要求我们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教学工作中充分练习。认识运动的总规律认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而每一次认识都比较地上升到高一级的阶段;这要求我们必须在教与学的实践中反复练习以不断探索与强化知识。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这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唯物辩证法认为,人类认识的秩序是从矛盾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又在矛盾普遍性的指导下研究矛盾的特殊性;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帮助学生善于总结数学规律,按照规律解决数学问题。

其一,要力求讲练结合,少讲多练;精讲精练,集中演练;专题训练与综合训练结合;重点问题反复练,疑难问题天天练。应该注意的是,选择的习题要有“六性”即目的性、典型性、规律性、启发性、灵活性和综合性。例如,关于角平分线定理的证明及其应用,圆的证明题中圆周角、圆心角、弦心角、圆幂定理和射影定理等的应用都是应重点把握的常考的综合性问题。

其二,要充分让学生自思自疑自问自练,在“战争”中学会“战争”。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数学观念,让学生积极思考、实践,在探索中得到知识;要重视“问题情景”的创设,改革课堂教学,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自由地去想象、思考、探索,去解决问题或发现规律。要加强基础知识与实际应用问题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与数学建模的能力。

其三,要学会总结归纳,举一反三。

3 初三数学总复习中教学方法的哲学思考

3.1知识的整理,要自觉运用唯物辩证法

在初三思想总复习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用全面(矛盾)的观点、联系的观点、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观点指导学生依据基础知识的相互联系及相互转化关系,对知识系统归纳或整理,以使知识有条不紊、学生有效把握与效率提高。

例,在复习初中代数时,可整理为3部分

(1)函数的定义、正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

(2)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

(3)统计初步等。

3.2例题的设计,要贴近社会生活实际

人们常说,学以致用。在初三数学总复习中,特别是应用题的设计要体现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关于实践第一的观点。题目的取材应尽可能联系社会生活,并具有新颖性、鲜活性。数学的应用性题目,如果不反映社会实践和服务社会实践,那么它就会失去其应有的社会价值。

例,可以联系金融危机状况下的某些商品积压降价问题设置题目:某公司的mp4标价为185元,若降价以八折出售(即优惠20%),仍可获利15%(相对于进货价),则该mp4的进货价是多少?

3.3解题技巧的点拨,要灵活运用哲学方法

3.3.1运用联系的观点看数学

“数学是一个有机体,它的生命力的一个必要条件是所有各部分的不可分离的结合”。德国数学家希尔伯特的话深刻地揭示了不同的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性与唯物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的观点。为此,我们在初三复习课的教学实践中应自觉应用联系的观点看待数学问题,注意把握数学现象的整体部分、因果、直接间接联系。诸如,在研究一次函数时,我们可以联系乘法公式类比考察;在研讨二次函数的有关性质时,我们可以联系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性质作类比考察。

3.3.2运用全面的观点看数学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矛盾的双方既同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因此,在初三数学总复习中,要学会用矛盾的观点全面地看待或揭示数学问题。

例,初中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根据图象和解析表达式y=kx(k≠0)探索并理解其性质(k>0或k0、k

数学实践是不断发展的,解决初中数学的方式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但也有一定的规律性。这就需要我们的初三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不断地循序渐进地思考,创新思路,深入浅出地总结解题技巧或解题规律并指导进行相应的练习。

4 结语

面对不断变化的社会实践与不断创新的数学命题,我们的初三数学教师理应在初三数学的总体复习中必须不断地自觉学习和自觉运用辩证唯物与唯物辩证的哲学思想去创新思维,圆满地完成新的课程标准赋予我们和我们的学生的神圣使命: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数学观,努力在新时代培养出适合新时期、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伟.初中代数解题方法与分析(九年级)[C].北京教育出版社,2008.9.

篇9

(一)按课本章节体例对教材内容展开全面梳理,着重培养学生阅读概括、史论结合阐释历史的能力。

第一轮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每一章节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认识,把每一具体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背景、起因、经过、内容、性质、结果、影响、意义、局限、教训、特点、成败之因、历史启示等搞清楚,并理清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掌握历史事件的本质特征,要求全面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使教材知识结构化、体系化。为此备课组编了每一单元的学案,通过一些图示法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这一轮教学任务较繁重,教学速度比较慢,这就决定了此轮应着力基础的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开展专题、国别史复习,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第二轮教学旨在通过按某一方面或某一国家、地区分类综合考察历史,帮助学生理清历史的内在联系,揭示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内在规律,进一步分清易于混淆的概念,使学生能真正全面巩固所学知识,形成大跨度之综合比较的历史思维能力。如处理《》这节内容时,可将其放在中国近代探索史中考察,引导学生比较前后期的变化,从、、到。说明前期是终结之时的重大事件。最后引导学生把新文化运放到世界历史的进程中考察分析,中国发生于世界近现代交替时期,明显受到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后期转为宣传,为做了思想动员。

(三)回归教材进行复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评价能力及论证能力。

最后一轮教学旨在提纲挈领地帮助学生弄清整个历史教材的基本内容、重点和关键,明确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当然此轮不能成为第一轮的单纯翻片,否则就不能保持学生记忆的积极性和复习兴趣,达不到这轮复习的目的。应该引导学生在纷繁复杂的历史知识中理清发展线索,提示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重大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是十分重要的。再把平时学生作业中反映出来的疏忽或不易搞清的地方进行深入分析,使学生的历史认识再次得到升华。采用的方法就是翻课本,碰到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这样就使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不断完善,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并结合对中考的复习把握,对于重点问题落实到位,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要求他们考前对重点问题必须全部掌握。

二、课上自主学习

初三教学任务繁重,应指导学生课上自主学习。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保持历史课的生动性。

反思教学,课堂形式创新不够的问题仍然存在:由于中考历史考试内容包括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教学内容较多,在教学过程中可能过快,教学方法不够好,很多时候都是老师“一言堂”,课堂上每样环节老师都包干,都是老师在匆忙地讲,学生静悄悄,预设教学目标往往很难实现,学生得不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应积极营造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建立和形成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支配、自我调节和控制,从而实现教学预期目标。每堂课根据学生情况,设置问题,学生讨论回答,有些重点难点要多请一些学生回答和复述。我常常看到这种情况,明明这个问题课上讲过几遍,学生做题时还是错,关键在于学生没有听,通过不断提问,师生互动,不失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办法之一。历史学习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不仅要识记而且要理解,如选择题、材料题学生能背出答案但往往答不出。这就要求老师平时默写时,不能单一地按照书本的知识以填空形式进行检测,一定要以灵活多样的方式检测学生一堂课的内容。如第一轮中,根据编定学习提纲,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让学生明白看书时应抓住的基本线索。再次,引导学生概括本课主要内容,弄清历史事件的联系与实质。指导学生概括历史事件的特点: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掌握概括的要领,即全面、扼要,抓住本质、重点。最后,让学生形成本课小结,使学生弄懂史论结合的方法有先史后论、先论后史、史中有论、论中有史等。

又如专题的复习,老师习惯包干一切,把每一专题老师整理好发下去,让学生背诵后默写,上课流程枯燥乏味,背了不久就遗忘,更不会活学活用。启示老师可以把专题的题目告诉学生,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整理,因为是学生通过翻书自己整理的,相对而言容易记忆,老师只要配以相应的材料题即可。

(二)有的放矢,分层次布置教学任务。

最后一轮复习时,很多学生已经掌握得不错了,这时要加强题型的训练,尤其注重解题技巧的训练。师生错题归类、原因归析,对所有错题进行分类,如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运用不灵活,对历史概念理解不清,对题干中的关键词缺少重点分析等。对错题分析,可以采取生帮生的方式,教师进行点拨。对于错题率比较高的题,教师重点讲解。通过讲解引导学生对错题总结,避免以后在做同类题中再失误。每类错题讲完后,要进行同类题的变式训练,让学生灵活运用刚刚学到的解题方法,达到学以致用。在这个环节中,学生要认真做,然后学生展示,师生点拨,最后师生共建结果。对一些基础知识没有掌握好的学生,引导他们回归到一开始的学案,利用学案结合书本,仔细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篇10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Review Methods of Ninth Grade History

Abstract Historical review of the ninth-grade, time is tight, heavy task, how to co-ordinate the arrangements for the review of the limited time each ninth-grade history teacher must solve the problem. Develop a plan for the review of the scientific, guiding students to master effective review method, learn to integrate knowledge, the formation of thematic understand divergent thinking, and point to an area, so in order to help students review the historical course, to get good grades in school examination.

Key words history class; ninth-grade; review methods

1 科学制定历史科目复习计划

1.1 吃透“课程标准”及“考试说明”,用以指导学生制定科学的复习计划

初中阶段的历史课程综合了历史、文化、、地理、社会、经济等各个方面的内容,是一门培养学生对整个历史知识系统的综合认识为目标的课程。因此,作为复习课程,教师自己首先要认真学习研究课程标准、仔细研究考试说明,把握考试方向与纲领。这只有吃透了课程标准,精研了考试说明才能在指导学生复习的时候做到有的放矢,重点突出。整个初中历史课程的内容包括主要包括了:一、我们生活的世界;二、我们传承的文明;三、我们面对的机遇与挑战。主题一“我们生活的世界”主要讲述社会是怎样的,这是对我们的社会生活要素的整合;主题二“我们传承的文明”主要讲述社会为什么是这样的,这是对人类社会发展史实的整合;主题三“我们面对的机遇与挑战”则讲述社会应该是怎样的,这是对当代社会所共同关注的问题的整合。这三个主题既互相紧密联系,又各有侧重点,它们对学生学习目标的要求也各自不同。对于主题一我们主要要求学生夯实基础知识,掌握基本的史料和基础知识。对于主题二,则要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联系与分析,掌握历史发展、文明传承的一些基本线索和规律。对于主题三,我们要更侧重于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站在唯物历史观的角度上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把握了不同专题的不同侧重点,我们才能指导学生制定科学的复习计划。

1.2 指导学生制定复习计划和方案

在把握住“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基础上,教师还必须根据九年级历史课复习内容的庞杂,时间的紧迫等实际,从整体上为学生把握复习时间。在复习层次上要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等三方面加以考虑,并制定相应具体计划与方案。复习形式上注意精讲、多练、细评,师生互动、讲练结合、专题讨论、个别辅导等。教师要帮助学生制定复习计划和方案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1)明确复习目标和落实测试目标。在指导学生制定复习计划和方案时,要让学生明确复习要达到什么的目标,这个目标将通过什么方式来检验。复习的目标我们可以“四化”来概括:一是历史知识回忆重现, 使知识巩固化,二是历史知识查漏补缺, 使知识完整化;三是历史知识融会贯通,使知识系统化;四是历史知识综合应用,使知识实用化。明确了复习目标才能使学生在制定复习计划和方案时有目标、有方向。同时学生也才能根据教师定下的目标和检验方式来确定具体的复习内容与方式。一般来讲,复习的目标测试主要以课堂练习、反馈纠正为手段。注意做到精选习题,定时定量,及时评讲,查漏补缺。

(2)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有效的复习模式。这里注意要做到“四抓”和“四忌”。“四抓”主要是指在复习中要指导学生:一抓历史知识的回忆,二抓历史知识的对比,三抓历史知识的延伸,四抓思想方法的领悟。“四忌”即在指导学生复习时要注意:一忌没有重点,平均使力;二忌盲无目的,陷入题海;三忌没有规划、临阵磨枪;四忌压力过大,劳逸失度。在复习中只要注意做到“四抓”就能建立起有效的复习模式,掌握正确的复习方法,避免“四忌”就能在复习中少走弯路,从而达到高效复习的目的。

2 优化专题、整合知识

九年级的学生掌握了大量的历史基础知识和信息,但一时难以理解、吸收,更谈不上运用其来解决问题。要在复习中帮助学生达到运用所学历史知识来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目的,需要指导学生将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进行系统化、专题化。具体方法就是在复习时以历史主干知识为枢纽,以历史线索来编制知识网络,进行历史知识的纵横联系,重新整合教材内容,把同类型历史知识归并起来形成历史专题,这样就可以清晰掌握历史发展的脉络。

世界近代史上不同国家先后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如尼德兰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俄国农奴制改革等,这些革命战争或者改革整合起来就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历史专题。我们可以把各国发生革命或改革的原因、当时国内、国际的政治、经济、思潮等进行对比和联系,从而找出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爆发的历史必然性,这就是通过历史的横向联系形成专题,帮忙学生巩固知识,并用以分析历史问题。一方面,历史上每个事件都是前后联系,一脉相承,把每个历史事件前后联系起来,使基础知识系统化,这就是历史的“纵向”联系。这种专题复习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理清复杂的历史,使零散的知识更加条理化、系统化,便于学生对历史知识融会贯通,培养了学生历史学习的综合能力。

3 以点带面,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九年级的学生在对所学的历史知识具备相对完整的体系、稳定的框架的基础上,教师可以以某个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为中心,引导学生利用发散思维,以与这个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接联系的人或者事件为圆周,组成一个圆,我们称之为母圆。圆心可以选择那些历史学科中最基本的核心人物或者重大历史事件(即第一层次)。用同样的方法再把引申出来的相关的人物或事件(即第二层次人物或事件)组成一个圆,我们可以称之为子圆。

在历史上起过重大作用、具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以及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都可以做圆心,以突出重点,以点带面。例如,中国时期的专题,用点以点带面的复习法可以作如下设计:

以晚清重臣李鸿章为圆心,运用发散思维联系到、、不平等条约等知识点,形成一个母圆;以为圆心,联系到、、清末立宪、等知识点,以他们为圆心,组成一个近代中国各阶层探索救国图存的子圆。以不平等条约为圆点,以《》()、《》(第二次)、《》()、《》()、《》()为圆周,就可以组成中国半殖民地化过程的子圆。这样通过李鸿章这一历史人物,学生能够有条理地归纳梳理基础知识,打破章节间的界限,将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分析、总结,在原来知识体系的基础上,使各部分知识有机结合,使各个知识点连成“线”,组成知识“面”。

实践证明,在九年级历史的复习必须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帮助学生科学地制定复习计划和方案,同时必须教会学生有效的复习策略与方法,使学生从死记硬背向主动识理明义转变,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取得预期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