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02 12:51:4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大学生素拓总结,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一、活动名称:学习经验交流会
二、活动主题:给你一块基石,让你看得更远
三、活动背景;机械与电子工程系迎来了09级新生,为了欢迎机电系新同学加入这个大家庭,帮助新生对解决新环境带来的迷惘和困惑,让他们能尽快熟悉大学校园生活和学习,机电系团总支学生会特举办本次“学习经验交流会”。
四、活动目的: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经历了六月高考的磨练,带着一份期盼,一份新奇,踏入了皖西学院、踏上了阳光的土地,莘莘学子将在这片阳光土地上迈开他们未来精彩人生的第一步。然而面对陌生的大学生活、学习,新生们肯定感到困惑、迷茫。本着为同学服务的精神,精心策划了此次新老生交流会的活动,希望新生能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投入到绚丽多彩的大学生活中去。通过此次活动我们希望达到以下目的:
1、构建一个新生与老生、新生与新生互相交流,展现自我的平台
2、解答新生们在入学时最渴望了解的大学生活中的各类问题
3、让新生们有从老生的经验中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让以后的学习更有目的性
4、让新生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有个学习的榜样
5、为其树立奋斗目标,让其充实度过美好的大学生活。
五、活动内容:
1、活动时间:2009年10月15—16日晚七点
2、活动地点:c105
3、活动对象:机电系大一全体新生
4、活动规模:现场可容纳180人左右
5、主办单位:学习实践部
六、活动要求:
1、加强领导 精心组织
主办单位要高度重视本次活动,根据相应的部分制定活动实施细则和活动方案。
2、突出重点 大力宣传
主办单位要充分利用宣传栏等加强本次活动的宣传,广泛发动和组织,调动新干事的积极性,确保活动圆满结束。
3、活动落幕 认真总结
七、活动安排:
1、活动筹备期:
(1)制定活动实施细则和活动形式
(2)邀请优秀学长、学姐、主持人
(3)宣传工作
(4)搜集问题
2、活动开展期间
(1) 再次确定各项事宜是否已经布置完毕
(2)工作人员[配合主持人的工作(特别是交流环节)
(3)茶水,采照
3、活动后期
(1)整理相关活动纪录
(2)撰写新闻稿及总结
4、注意事项
(1)工作人员及新生提前到场
(2)维持现场纪律
(3)调试好电教设备
(4)主持人的选择
备注:数码相机、水瓶、茶叶、杯子、话筒等
附件一:
筹备期人员调配:
1、总策划:姜上游 崔普园
主要职责:(1)活动的开展统筹和协调工作;(2)监督各项事情的落实情况;(3)ppt的制作
2、负责人:汤林娟 洪怡纯
主要职责:(1)素拓申请表 (2)书写通知 (3)发放通知 (4)嘉宾的邀请(外语系 政法系 电信专业各2人)(5)主持人的邀请
3、负责人:曹书
朱拓
主要负责: (1)话筒设备的申请 (2)多媒体教室的申请 (3)嘉宾的邀请(计科系 数理系 机械 电气)
开展工作人员调配:
1、院团委抬东西 (朱拓 体育部)
2、a204桌子 (曹书 生活部 自律会)
3、桌布、茶水 (崔普园 洪怡纯)
4、采照 (网络部)
5、倒茶(女生部)
6、礼品发放(外联部)
三、主办单位:法政学院法学081班素质拓展小组
四、承办:学生团总支书记,素拓小组成员
五、活动时间: 2009年11月 日
六、参赛要求:
1、各参赛队领队、队员仔细阅读本次辩论赛方案,熟悉有关赛程安排。
2、各参赛队于每场比赛开始前20分钟到达比赛现场,以利于组委会对赛事的统筹安排及各场比赛准备工作的顺利进行。
3、请在每场比赛之前做好细致的准备工作,以利于辩手在比赛中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
4、遵守比赛纪律及比赛规则,服从大会工作人员安排,尊重评委评判,如有不同意见,请赛后与组委会联系。
5、在观众提问阶段,观众要遵守比赛规则,所提问题要与辩题相关,不得故意刁难辩手。观众提问需经两名或两名以上评委同意后方才有
七.赛事安排
(1)大赛主题(每次辩论就情况选择一个辩题)
1个人的命运是由个人掌握
个人的命运是由社会掌握
2(道义比利益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更大 利益比道义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更大
3大学生谈恋爱利大于弊
大学生谈恋爱弊大于利
4文才比口才更重要
口才比文才更重要
5大学生广泛社交利大与弊
大学生广泛社交弊大与利
6在校大学生创业利大于弊
在校大学生创业弊大于
7美丽是福不是祸
美丽是祸不是福
(2)辩论赛程序(由辩论赛主席即主持人董斌执行)
1 、主持人介绍参赛队及其所持立场
参赛队伍是正和反两队,辩题是“*****” 正方,观点是“*****” ;反方,观点是“*” 。
2 、由正方开始,各个参赛队员依次进行自我介绍
3 、主持人介绍评委 (法学大三学生,现任新生辅导员,学生团总支书记)
4 、主持人介绍比赛程序
5 主持人宣布比赛开始
6 、比赛结束,请评委代表点评本场辩论赛,并评出双方得分。
7、主持人宣布比赛结果
8、主持人宣布辩论赛结束
(3).赛制
1正方一辩发言,时间为三分钟;
2反方一辩针对正方一辩进行盘问,时间为一分钟三十秒;
3反方一辩发言,时间为三分钟;
4正方一辩针对反方一辩进行盘问,时间为一分钟三十秒;
5正、反方二辩发言,时间各两分钟;
6正、反方二辩进行对话,时间为一分钟三十秒;
7正、反方三辩将进行盘问环节; (耗时?)
8正,反方三辩须针对盘问环节进行小结
9比赛暂停,台下的教练/智囊团可选择上台面授机宜,时间三分钟。
10自由辩论,时间各四分钟;先由反方任何一名队员起立发言完毕后,正方任何一名队 员即刻发言,双方依次轮流发言,直至双方时间用完为止。在此时间内,每位辩手的发言顺序,次数和时间不受限制。
11反方四辩总结陈词,时间为四分钟;
数学是一门思维的科学,它与思维是相互依存的,数学通过思维得到发展,同时也是开发思维的一种工具,它能帮助人们启迪、培养、开拓思维。虽然思维也能通过其他方式得到提高,但是影响力远没有数学深远。大学数学教学应该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为教学目标,让学生除了在课堂上也能有效的自主学习。我们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根据以往教学实践的经验,我们应该从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点,知识的掌握,知识就像石头,积累得越多,堆积得越高。扎实的基础知识是深入学习、稳定创新的基石,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同学们高效地吸收教师所教授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点,思维的训练,好的思维方式是通过好的方法锻炼出来的,对于思维的训练,我们应该通过平时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一套科学、适用的训练方法,通过系统的训练达到开拓思维的效果。
第三点,经验的积累,检验理论最好的方法就是实践,学生们可以通过实践学习到更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实践累积的经验能够让学生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快速地想出解决的方案。因此,数学教学不仅要教理论的知识,更要教学生数学思维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思维方式的形成主要是通过启迪和引导,而非直接传授,有些东西讲得越清楚,学生就越不去思考,思维能力得不到锻炼。数学教学的方式应该进行适当的调整,从传统的教师传授变成教师的引导,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数学问题。需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教师的创造性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也需要对教师进行相关的培训。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结合自己的经验、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正确的方向前进,激发学生的思维热情。只有学生真正感兴趣,有动力才能学好这门学科。
其实在大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许多问题看上去很难解决,但我们运用微观辩证思维就可以轻松的解决。“从无限到有限,再从有限到无限”这是高等数学和微积分当中一种常见的微观辩证思维方式。例如,在教定积分元素法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灵活地运用微观辩证思维讨论,当定积分的极限存在时,则它即是无限项无穷小的代数和。而在这无限项中,每一项都具有统一的形式:不难看出,上述定积分表达式左边的被积分式正是的极限形式。它就是所求量的微分,也称为量的微元或元素。从而顺其自然地可以导引学生深刻理解到,当要求时,就要求其微元,再求其全量,这样的方法就称为无穷小元素求和法,也称为元素法,或称微元法。
3月17日,在A区和C区,我们进行了招生。同学们对创业的热情,让我们觉得开设这个班是对的,不时的有同学来咨询培训班的有关事项。在本周,经过学校的第一轮筛选,学院的第二轮筛选,初步确定了进入培训班的名单。在近期,我们就会开始上课,使更多的人加入的创业的行列。
20xx年4月3日19:30—22:00,广州华南星团队人力资源部组织的第二期新队员培训在总部进行。
这次培训的内容是电脑硬件知识,来自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本部、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南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北区以及培正学院的共11位同学在钟鸣师兄的精彩演讲中收获甚大。培训分为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理论知识,钟鸣师兄从最基本的理论知识入手,向队员们一一介绍了电脑的各个硬件设备以及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硬件牌子,深入浅出,为学员们解答疑难。钟鸣师兄是一个很活跃的人,与学员之间的互动很多,学员们积极参与,所以课堂上的气氛都很好。第二个环节是实践,学员们围成一圈,仔细地看师兄的演示——组装一台主机,看得每个人都跃跃欲试。最后,在师兄的悉心指导下,每个学员都亲自动手操作了一部分,并且通过。最后一个环节是总结,每个学员都有一分钟的时间对今晚的培训进行一个小结。在总结中,学员们都一致认为今晚的收获很大,表示希望华南星团队可以进行多一些这种培训,让大家学到更多的电脑知识。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4-0059-02
一、问题的提出
由于一些恶性事件的发生,大学生的心理冲动问题研究,一般都把重点集中在心理健康[1-2]与犯罪[3-5]角度。针对心理冲动的严重性去研究,这固然是重要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对大学生来说,在缺乏成人历练的情况下,同时面临就业与感情两方面的决策压力,心理成熟与心理欲望存在巨大反差,心理冲动存在普遍性。所以,对于教师来说,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在做着大量的心理疏导工作。因而对冲动心理疏导有着迫切的交流与探讨的需求。另外,心理冲动疏导是在就事论事过程中,根据具体教学情境穿去的,所以,必须直指人心,深入浅出。因而,我们也无法直接应用化解冲动心理的理论成果。从对冲动心理疏导角度讲,在吸收冲动心理研究的理论成果的同时,也需进行文化上与语境上的转化。这都给研究中国大学生心理冲动带来条件的同时,也带来了难度。如何融会贯通,图难于易,以简驶繁,给出冲动心理疏导的有益建言,也恰是此刻进行心理冲动疏导研究的价值所在。
二、问题的分析
目前,对于心理冲动的研究理论上都集中在如何从收益角度来对心理冲动进行延迟折扣[6]上。众所周知,冲动之所以是冲动,就是基于某种利益的考虑,愿望过于强烈,行动过于急躁,从效果上适得其反所致。不容否认的是,强调正是基于利益的考虑,经过计算,必须对愿望的强度进行折扣,对行动的急切进行延迟。这确实抓住了冲动心理的要害所在。冲动由于其强烈、急切的特性,在疏导过程中,既不能逆其势直接纠正,也不能顺其势推波助澜,只能因势利导,转以运用要以适合、动以得体、以迂为直、慢中求快的方法,在趋利中避害。但是,在逻辑上推论清楚,那必须借助学科的力量。从学术上讲,原则能贯彻于方法之中,原则与方法间相容是核心所在。而可拓学恰是通过拓展相容性解决问题的学科[7]。考虑对大学生心理冲动疏导研究的深入浅出需要,我们对大学生心理冲动的因势利导方法加以可拓学逻辑[8]应用研究。
三、可拓学逻辑的运用
(一)原则:逻辑非
从数学集合角度,如果按照因势利导原则对学生心理冲动进行疏导的方法所构成的集合,成为集合A,那么,没按照因势利导原则对学生心理冲动进行疏导所构成的集合,就叫做非A集合,记做A-。因势利导,最大限度调动冲动者自身态势去谋划冲动者自身的出路,易被冲动者接受与掌握,这样就可实现还冲动治理于冲动者自身的最终目的。以此原则为是,符合各方期望,其理由显然是充分的。
(二)贯彻因势利导原则的方法
1.逻辑与:动以得体。(1)对治的冲动:因小失大。(2)逻辑说明:A∧B∧C……由A、B、C……诸元素相互连接构成一个更大的整体。(3)逻辑应用:大局着眼,小处入手。得失得从大局上盘算,会更多,更活。冲动之所以是冲动,就在于从小处着眼,从小处入手。这样,人为的与整体断绝,会自陷绝地。此处,强调动以得体,就是根据因势利导原则,肯定从小处入手,转从小处着眼为从大局着眼。从而在大局上盘活,在更大的整体上获得。(4)示例:发愤图强对治愤怒发泄。愤怒发泄危害大,不发泄危害更大,但又难以拦阻。因势利导,让愤怒获得更大的利用,转愤怒发泄为发愤图强。
2.逻辑或:要以适合。用更合适的标准选择好的。(1)对治的冲动:盲目追随。(2)逻辑说明:A∨B∨C……由A、B、C……诸元素构成一个可选择的集合,我们可从中按照某一标准选出其中的一个。(3)逻辑应用:先按照想要的建立一个集合,在按照更适合的标准从其中选择出一个。买鞋子是要好的,但最后还得看穿在脚上是否合适。因势利导,先肯定追求美好的愿望是对的,但强调美好的愿望,必须在想要的集合里选择更合适的才能实现。(4)示例:个性化设计对治跟风。如今,大学生的选择越来越多。但许多学生把社会认同感过于夸大,乐于跟风。个性化设计的目的就是分流,让学生更好地根据自己的个性化设计进行选择。在肯定对社会认同感的勇于追求同时,强调所做的选择应符合自己的个性化设计,以实现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的双赢。
3.逻辑逆:以迂为直。(1)对治的冲动:僵硬死板。(2)逻辑说明:ABB-。当直接实现A行不通的时候,可暂时离开A,去实现B后,再从B回到实现A的过程。这样,不是直接,而是迂回来实现A。(3)逻辑应用:要实现A的愿望十分强烈,但直接去实现A又有障碍难以逾越。此种情形,恰如走太陡的斜坡一样,直达反而是背道而驰,迂回才是通向预期的捷径。所以,以迂为直,符合因势利导原则,也易于冲动者接受与掌握。(4)示例:劳逸结合对治疲劳战术。执着是对的,不轻言放弃是好的。但强烈的愿望与急切的行动极易导致头脑疲劳,并且思路狭窄,既无效率,又伤身体。所以张弛有道,适度放松,以使头脑清醒,思路开阔,再紧张努力,效果大大提高。这样有节奏的劳作习惯,会让学生受益终生。
4.逻辑积:慢中求快。(1)对治的冲动:急于求成。(2)逻辑说明:ABC。当我们想要做C,却一下子做不来C的时候,如果做完了B,就可做C,我们可先做B;如果B也做不来,而做了A,就可做B,那我们就先做A,再做B,然后做C。这样,通过先做能做的A,就可做原来不能做的B,然后就可做原来不能做的C。(3)逻辑应用:冲动想急于做C,但直接做C做不到。在不便逆势拦阻情势下,让其放弃C是不明智的;顺势推动,让其强为不可为,也绝对不可。在此顺逆两难情势下,只能因势变通,让其以退为进。从效果上退才是真正的进入通途,打通进步的途径。所以,以退为进符合因势变通原则,易于冲动者接受与掌握。(4)示例:循序渐进对治临时突击。一些学生,往往迷恋于丰富自我突破的体验,总是重视难的,但却轻视容易的,重视复杂的,轻视简单的。这样做的结果是即使成功,也要付出破坏发展的连续性、持久性代价。结果必然是,只能挑战小的目标,而无法实现更大的超越。对治的办法:可以肯定挑战自我的激情,但应引导到更远大志向的追求上。从临时突击无法达到的大处着眼,这样就会从小处积累入手,循序渐进地实现远大志向。
四、Y论
总之,通过因势利导方法,不仅可以自然地折扣冲动者过于强烈的愿望,以及延迟操作上的急切程度,还可以在效果上更快,更直接,更大,更可靠。四种方法所体现的因势利导原则,展现了更广阔的视野。这样,也符合年轻人普遍经过心理冲动被疏导,逐渐能够内化为可以有效自我疏导的历史与事实,更易于老师所掌握和接受。限于大学生冲动心理疏导的实际运用研究,一方面,总是渴望在适当时机总结提高,期望看到更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张东军,王丽娜,张捷,杨世昌.大学生冲动性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14,30(2):144-146.
[2]沈志华,汪永光,王义强.Barratt冲动性量表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网络调查中的信效度检验[J].浙江预防医学,2016,28(4):368-370转375.
[3]刘耀,况利,艾明,牛亚娟,费立鹏.重庆市大学生自杀冲动及攻击行为的性别差异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5,36(3):333-336.
[4]于格,谢一心,周静,王卫红.重庆市大学生自伤行为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4,35(11):1679-1681.
[5]李永占.大学生冲动性人格在压力性生活事件与自杀意念间的中介效应[J].中国学校卫生,2015,36(6):909-911.
[6]汪强,张恩茂.降低决策冲动性的方法及其神经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15,23(1):101-109.
中图分类号:G645.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4.005
医学具有风险性、高实践性强的特点,因为它是以人体为研究对象的。因此,要想对影响人类健康的各种疾病进行“优质、高效、低耗的治疗”,需要更多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能应对各种挑战的高层次医学人才。大学生创新项目在医学高专实施以来,大学生成为创新实验项目的主体,这有利于培养医学高专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广大学生的积极参与。同时,也对指导实验项目的老师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为要想指导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实施,要求指导教师不仅应精通专业知识,而且要掌握相关的教育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科技创新能力和探索新知识的能力,特别是创造性品质和实践能力。可以说,“没有一支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指导教师队伍,将很难培养出创新型人才”。
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的组织实施过程,一般由组织研究团队,选择研究对象、探索研究内容、总结研究成果和促进成果交流几个步骤组成。探索医学高专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教师的指导模式,让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创新实验,最大程度地节约教师资源,提高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1 选择合适对象,正确引导培养大学生创造性思维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实施,重在过程。目的是在项目的过程当中,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突破口在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项目一般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指导教师为辅导的模式进行。项目组成员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自主选题、自主设计实验、组建实验设备、实施实验、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和撰写总结报告等工作的项目运行方式。但在项目申报阶段,因为申报者均为初次申报,没接受过系统科研训练,研究思路不够清晰,方法不够合理,对研究结果也不是很确定,综合科研能力不是很强,会给项目带来一些实际困难。而这些也正是我们想通过创新实验活动传授给学生的,指导老师在研究过程中给予正确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为确保项目顺利申报,选择合适的申报对象和内容就非常重要。根据医学专科学制只有三年的特点,一般来说,对申报项目的对象要求以学校全日制专科大一、大二学生为主体,让他们作为项目主持人,大三学生为辅,让他们作为项目参与者。在医学生入校伊始,教师就可以选择吃苦耐劳、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团结协作且品学兼优,对科学研究或社会实践具有浓厚的兴趣的学生,作为科研项目兴趣小组成员,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有目的地开发他们的潜能。通过广泛组织和开展各种与创新相关的交流活动,努力营造校园科技创新、学术创新氛围,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从而为项目申报打下坚实的基础。
2 理论联系实践,探索实验项目切入点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核心在于创新。创新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创造或者发明出新的东西,二是在已有的基础上进行改变、更新。对大学生创新性实验来说,由于考虑到学生的时间有限,专业基础知识和科学研究能力较薄弱,因此,只能鼓励他们在已有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有目的、有可行性地创新。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学生要解除旧的思维观念的束缚,将他们原有的思维方式和创新元素相结合。在刚接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的时候,医学生的心态往往很难从传统的被动接受知识者转变到主动的学习知识者。因此,要让医学生意识到自己是项目实施的主体,这对创新实验项目的顺利进行特别重要,同时,它也决定了创新实验项目开展的价值。“促使学生心态转变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激发其对知识的学习兴趣。”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度,促使他们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同时,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多元化地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本专业目前研究的前沿问题进行思考和剖析,从而正确地选择合适的研究课题。首先,要求学生确定研究对象,自主设计项目实施方案;其次,要求学生自主实施实验,锻炼创新思维创新性实验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方式。
3 启发与引导,注重科研创新过程
正因为大学生创新实验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研究项目的兴趣, 实施计划重在过程,而不是结果。因此,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既不要追求短期效果,也用不着急于求成。衡量项目的标准,既不要求学生一定要发表多少篇论文,也不是要求获什么奖,或者是拿多少发明专利,而是可以根据研究情况,老师随时调整项目指导方式,鼓励学生的尝试创新,着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沟通交流的能力。在实验过程中,指导老师要鼓励他们大胆设想、大胆提问、大胆探索,并且及时针对他们提出的新的不同的想法,和医学生一起分析讨论,在此过程中注重采用启发和引导为主的教育模式。具体来说,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习一系列科学研究的方式方法,激励他们从不同角度尝试,多方面思考。在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中,让学生学会查阅文献、分析论证、设计实验方案,并且从因特网上丰富的资源中搜索自己所需要的内容来帮助解决项目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学会从多侧面分析和研究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以后的科研工作中,这种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另一方面,建立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关系,营造良好学术氛围。尤其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面对可能出现的困难甚至失败的情况时,老师要适度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帮助他们总结经验和教训,积极应对所出现的实际情况,使学生养成坚韧不拔的科学探索精神。这样一来,医学生不仅掌握了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基本程序与方法,也接触了本学科前沿的焦点问题,同时培养了他们大胆严谨的科学研究作风,这些都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4 建立创新平台,促进项目展示交流
学生社团是本校学生自愿组织的群众性团体。大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建设一流校园文化的重要任务,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随着高校社团组织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社团逐渐成为广大青年学生培养兴趣、爱好、开拓知识领域的重要平台,也日益成为高校中较为普及的组织。而现在社团的发展却面临着诸多问题,如学生社团制度不健全,重视程度不够,活动质量不高,缺乏对大学生社团干部的培养等等。针对高校社团存在的问题,新形势下我们如何加强社团的管理,使其能有效地促进教育教学,已经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新任务。
应该提供保障 ,切实加强社团管理
一、加强社团干部队伍建设
干部管理指的是对学生社团主要干部的管理。学生社团的干部是学生社团的核心,在社团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社团活动的方向、质量、作用都与社团干部紧密相关。所以,高校要将学生社团骨干作为学生干部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选拔、培养、考核及管理,采取多种形式,完善规章制度,加强社团干部的队伍建设。首先是培养学生社团干部的科学工作理念,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社团干部的领导和管理能力,确保学生社团日常活动有效开展。其次是针对学生社团干部流动性强的特点,把社团干部的梯队建设作为重要工作来抓,认真做好“传、帮、带”工作。再次是要完善对社团干部的建档工作,对其任职期间的活动进行记录,并进行考核,纳入学校优秀干部的评选。这既是工作的需要,也是对社团干部的激励,以调动其积极性。通过高素质的学生干部队伍,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文化活动,提升社团的文化内涵。
二、规范完善社团工作机制
建立社团工作机制是实现社团规范化管理的保证,也是学生社团活动得以开展的保障。社团工作机制包括章程和工作制度。建立健全学生社团管理办法,规范学生社团资格的审查、章程审定、活动考核、年终评比,建立学生社团会员制度。建立有效激励机制,积极探索教育改革新形势下,把学生参加社团与学分制、评奖评优进行挂钩的管理考核机制,调动青年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大学生参加学生社团文化活动。
三、加大对社团经费的管理
经费管理指的是对学生社团的会员费、自筹经费和院校划拨的管理费的管理。社团的发展需要资金的保障,一定的经费是学生社团开展活动的物质保障,管理不善,会直接影响社团活动的质量乃至社团的发展。加大学校对社团活动投资力度的同时,也要积极鼓励学生社团在统一规范管理的前提下,走向市场,与一些企业商家合作,最大程度地寻求社会的支持,即积极鼓励学生社团走出校园,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为企业和他人服务,同时,又为社团争取了更多的活动经费,为社团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保证。
四、注重社团文化原则,制定长期发展规划
社团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社团文化对校园文化建设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在社团发展过程中要注重不断地总结经验,开拓思路,善于创新,注入新元素,及时收集资料。以社团活动为基点,提升理论,为社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理论指导。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社团的发展也是如此,发展规划是社团前进的重要保障。发展比较优秀的社团,在一定的历史阶段都会制定科学有效的发展规划。
根据自己这些年的经验,我以为应该遵循以下管理的原则:
第一,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以人为本的原则对培养大学生个性化目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学生社团的建设和发展中,尽管会受到许多客观因素的制约,但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原则,因此人始终是最重要的决定因素,社团的负责人及其成员的组织管理能力、思想素养、价值观念等直接影响到社团的发展,所以,在大学生社团中,要为社团营造一个相对和谐宽松的环境,要充分尊重社团成员的地位,对每位成员的主体地位,主体精神、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要给予充分的信任和尊重,以便于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第二,集体主义原则。 学生社团是学生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而自发组织起来的学生组织,每一位成员在社团中都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为整个团队的共同利益而努力工作。具体表现在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集体利益高于一切,杜绝社团组织中的个人主义。在学生社团的建设和发展中,如果有个人主义滋生,社团的发展必将受到极大限制。反之,在社团中成员具有集体主义荣誉感,整个社团就会逐渐形成共同的良好氛围,成员的价值观念都会互相影响而趋于一致,具体体现在对社团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以及整个团队的凝聚力、感召力以及对广大青年同学的吸引力。
第三,多样化原则。多样化原则指的是学生社团建设必须遵循“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方针。学生社团是满足不同兴趣和爱好的同学需要的,所以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打破单一或者统一的模式。
大学生社团是实现高等教育目标的一个重要载体和有效平台,所以,学生社团建设必须要适应高等教育目标的多元化,在学生社团发展中,要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引导机制,一方面,是发挥各个社团的优势;另一面,又要充分满足广大学生不同的爱好和兴趣。在学生社团多样化的体制下,培养不同个性和特点的学生,以满足现代社会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中国互联网日信息中心(CNNIC)于2012年1月16日了《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国微博用户数达到2.5亿,较上一年底增长了296.0%,网民使用率为48.7%。微博用一年时间发展成为近一半中国网民使用的重要互联网应用,成为用户增长最快的互联网应用模式。“微博”作为一种先进的信息技术工具,为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素质,促进学生学习,改进教育教学模式,提供了辅助和支持。①②
虽然微博在教育中的应用无论在国内外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至今未见将微博应用于构建大学生的多元互动的学习模式的相关研究。③因此,如何将“微博”有效地应用于大学生的学习中,使其充分发挥其优于其他教育媒介的特性,从而构建一种新型的以“微博”为平台的多元互动学习模式,将成为微博在广大高校师生之间使用的发展趋势。
1 微博对大学生的影响
第一,微博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知识、开拓视野的平台。微博作为一种公开、共享的传播途径,拓宽了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来源。第二,微博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微博的碎片化写作,是传统博客系统化、长篇大论写作之外的一个写作天地,微博是草根一族展示自我的舞台。第三,微博有利于增强网络育人的功能。对于广大学生而言,写、读微博的过程就是一个交流学习的过程,也是放松心情、陶冶情操的过程。第四,微博有利于大学生加强自我激励,实现自我价值。
微博对教育教学的辅助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作为一种正在探索阶段的教学手段,微博相对于传统的互联网交互工具特点鲜明,大学师生在课堂内外使用微博进行教育教学活动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信息的暴露问题。与博客、空间、论坛等载体一样,微博是公开化的信息载体,如果不经特殊处理,在互联网上人人皆可看到,这就给大学师生带来了许多隐性压力。第二,内容的控制问题。微博上人人皆可发言的优点恰恰也是其“致命”的缺点。尤其是在学生中推广使用微博,因为网络特有的空间距离,使得不少人(尤其是大学生)说起话来“肆无忌惮”,很容易造成言语伤害。第三,“微博依赖症”问题。许多教师尝到微博辅助教学的“甜头”后,开始越来越依赖微博,恨不得什么东西都放往微博里“装”,久而久之,老师和学生便染上了“微博依赖症”。
微博是好还是坏?这个问题就如问金钱是好还是坏一样没有答案。微博是生活当中的一种信息交流的工具和思想交互的载体,是一把犀利的双刃剑,能否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就要看如何运用它了。
2 微博在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微博是当今大学生所喜爱并流行的一种交互手段,在大学教学中嵌入微博便理所当然,微博有私信、转发、评论、关注等功能,通过对这些功能的分析可总结出微博用于教学的以下三方面:第一,传统的信息传递,如教学公告、作业、项目任务等,可迅速快捷地传送到所有的学生微博用户。第二,学习内容的转发,如教学内容、参考资料、领域内的名人名家等,积极发挥所有同学的热情和创造力,从而集思广益。第三,针对具体问题的研讨,这是最重要的也是最能发挥微博优势的方式,通过师生之间碎片化的微博评论,取代了长篇大论,可以方便快捷地发出,还可配以图像、视频、声音等。
3 微博驱动的“多元互动”自主学习模式
我们将微博引入大学的课堂让微博在教学中扮演一个辅助教学的角色,提供了教师与学生之间或学生与学生之间或学生与课程内容之间的一个开放式交互平台。微博驱动的“多元互动”自主学习模式如图1所示。
微博驱动的“多元互动”自主学习模式主要针对大学中的部分研究型课程。研究型课程在大学课程体系结构中有着重要地位,它着眼于学生学会学习,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和实践体验。微博驱动的“多元互动”学习机制是实现上述目标的有效方法之—。
首先,微博驱动的“多元互动”机制建立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基础之上。突出教师与学生在微博平台的互动,将学习时间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其次,微博驱动的“多元互动”机制体现了“问题解决教学法”,教师在课堂以及微博上抛出问题、学生的提问或是在微博上对问题的评论、师生在课堂或是微博或网络搜索给出答案。最后,微博驱动的“多元互动”机制强调用到微博和网络但不脱离教学实际,须从日常教学人手,从微观、具体的课堂学习内容出发,有目的地创设问题情境并以课堂的或微博的多种方式抛出问题,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课堂教学中微博驱动的“多元互动”自主学习模式的一般程序是:通过教师创设情景,课前或课后在微博上抛出问题,让学生在认知过程中发现并提出问题,可以利用课堂师生的互动进行深入的讨论,也可以在课后休息或灵光一现的任何时间通过微博对问题进行评论或是由此抛出衍生出的新问题;在引起学生本人及学生与学生认知冲突的前提下,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兴趣,促使其围绕问题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在探究与交流中对问题进行合理的阐释,进而获得成功的体验。它十分强调教师的启导和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合作与互动。
教师的启导主要体现在,有意识地在教学中设计优质的问题,利于学生在微博上进行探讨,促使学生在开放的微博中通过七嘴八舌的讨论萌发灵感;积极营造民主和谐的宽松氛围,倡导兼容并蓄、周而不比、和而不同的交流环境。
4 总结
微博是一把双刃剑,作用毋庸置疑,用好了可以提高大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学习的效果,并可有效抵制各种网络元素对他们的诱惑,用不好则流于形式。教师用好并经营好微博,引导学生通过微博学习,使微博成为学习的辅助工具,而不能希望微博成为课堂的主要形式,成为教师教学的主要手段。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重点课题(11ZD074)
注释
首先,德育没能因人而异。学校一直用统一的德育标准来要求学生,德育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不能“因人而异”,忽视学生身心发展的差异,不能区别对待,致使很多大学生对德育不接受、不认同,甚至产生排斥心理。其次,德育和智育脱节。从小学到大学一直强调智育,对德育工作严重忽视。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都已形成,大学阶段的德育工作着眼于大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违背学生实际需求,不能很好地遵循大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实际情况背道而驰。最后,知行严重分离。德育工作过于抽象和理想化,德育脱离实际,不具备可操作性。在实际过程中,德育和政治教育混为一谈。重说教,轻实践,使得德育流于形式。德育忽视学生的实际需要,使很多学生难以接受和认同德育目标,出现逆反心理,导致大学生出现知行分离的现象,影响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二)德育理念脱离实际
德育理念是德育工作者对德育的基本看法,在德育中,一部分德育工作者脱离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坚持“教条主义”,这严重了影响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很多德育工作者一方面还把德育仅限于对课本内容的简单解释,不能满足大学生更深层次的内心需求;另一方面德育工作者只重视对大学生的政治教育,把属于大学生思想、道德、法律、心理等教育一律归于政治教育,限制大学生的人生视野,影响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此外,在实际工作者,德育工作者太重视自己的权威地位,忽视大学生个体发展的实际需要,只强调社会价值,忽视大学生的个人价值,缺乏人文关怀。学习是一个互动过程,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在德育中过分强调德育工作者的权威地位,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减少师生互动过程,致使部分大学生对德育失去兴趣,从而影响德育的实效性。
(三)德育内容有待提升
长期以来,在大学的德育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校都刻意强调内容的正确性,对德育的目的丝毫不掩饰,在德育过程中过分重视政治内容的教育,强调灌输“正确的”思想,回避那些“错误的”观念和社会现象,一旦大学生通过其他途径了解到现实状况,就会对课本知识产生怀疑,这会降低德育的信度。在信息普及的当代,德育应根据社会发展变化及时更新内容,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借鉴国外有利的文化内容。当代社会,独立、平等观念深入人心,但是许多大学德育内容仍旧停留在一成不变的课本上,德育内容不能及时更新,跟不上大学生思想发展变化,不能解答大学生疑点、难点问题,不能开阔大学生认知视野,德育内容滞后于大学生实际需求。
二、当前高校德育工作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家庭因素
家庭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场所,家长素质良莠不齐。有些家长不注重自己在孩子面前的言行,不能发挥很好的示范作用,部分家长把学习当作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事情,只抓智育忽视德育,造成大学生智育水平和德育水平严重不平衡。
(二)学校因素
学校是大学生开展德育的主要场所,良好的校园德育环境能对大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大学生的素质形成有很大的影响。目前,我国很多高校由于经费不足,导致图书馆、宿舍、社团等有利文化活动不能开展,校园精神建设滞后,不能有效开展引导作用。
(三)社会因素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建设,受市场经济金钱观和道德观影响,很多大学生开始倾向于享乐主义和消费主义。大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发生很大变化,他们对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不屑一顾,自私冷漠,缺乏责任感,不敢和歪风邪气、违法行为作斗争。信息网络的发达,使得一些错误的言论思想广泛传播,由于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还不成熟,他们很容易受到这些过激言论的影响,从而迷失自我。
三、增强当前大学生德育工作实效性的路径探究
(一)以人为本,尊重个体
大学生德育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几乎已经成为共识,如何做到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大学生的权利和权益、尊重大学生的思想感情是德育工作首先要做到的。在新的德育中,应更充分注入民主、自由元素,让每个大学生成为德育工作中的主体,能对等地和德育工作者进行思想上的交流,激发大学生对德育的兴趣,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德育教学中。德育工作者也尽量“弱化”权威,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以更加平等、积极的姿态融入德育中来,真诚关爱每一个学生,促进学生的自我道德建设。
(二)开展道德实践活动
任何教学都必须通过实践活动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阶段,开展积极的德育实践活动,有助于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选择接受一些有益的价值观。“知行不一”是大学生群体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德育中,除了一些德育实践活动外,还要通过日常生活建立一套更加完善的德育评价体系,引发学生对德育的实践,促进学生道德他律转化为自律,完善自己的德育体系。
(三)开展整体教育
目前,大学生道德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仍有部分学生缺乏公德意识、价值观扭曲、缺乏责任感和集体主义思想。因此,大学生德育必须坚持集体价值和人文教育,但是在集体主义价值之下也要保障个人利益。德育内容不仅借鉴中华传统文化,还要吸收西方优秀文明,中西结合,确保德育内容符合新时代大学生的需求。
一、人文精神的含义
人文一词最早见诸于《易··贲》:“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关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的天文,指的是自然界中的规律和法则,与之相对应而生的就是人文,可以理解为人类社会中应遵循的原则或秩序。《辞源》中将“人文”解释为:一定社会形态中的礼教文化;另一指人世间的事情,与“自然”相对。《辞海》中对“人文”的定义: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古人尊崇“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由此也可见一斑。拿到我们今天来说,称之为主客观相统一,也不外乎是积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人自身与客观世界更好的发展之意。
对一个字或词的解释有时是很难的,“人文”二字便是如此,但其作为一种人内心对人自身和外界联系的认识或思考无从改变,进一步理解就是人对于自身以及与外界关系的一种期待和肯定。
二、高校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内涵
人文精神是人对自身修养的至善和对外界行为的至美的统一。那么,大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内涵也应从这两个元素去展开分析和给予解答。
(一)大学生人文精神之自身修养
考虑到大学生的特殊身份和在我们国家中所处的历史地位和时代意义,对于自身修养方面,首先应具备基本的国学素养和哲学知识。倘若一个大学生在人生中最主要的成长成熟阶段,连自己本民族的智慧和历史都不知道一些,那还谈什么文化和精神。没有继承就没有发扬,没有沉淀更谈不上创新,民族也必失去其本质特色,只会发生异变。现在时代的浮躁之风也是因为我们缺少了文化根基,或者说是浅薄的人文精神根基根本不能抵抗多元社会的浮华所致。懂得了哲学,便掌握了认识和处理事务的法门。大学生想要更好地了解这个世界和更好的生存与生活,就要学会辩证思维和辨别事物,这个是受益终生的事情。结合我们悠久灿烂的中华之学,处处也彰显出中国哲学的独特奥妙。
其次,要加强培养道德、理性和务实的人性。通过国学和哲学的学习,不仅是让大学生简单的了解本民族文化的特色和历史,也旨在经此过程培养大学生从理性和感性认识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浓厚的艺术魅力。这将大大开拓学生的眼界和思维,树立起民族自豪感,拉近大学生心灵与人文精神的距离。再次,务实本专业的技能,培养创新能力。高校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既要有广度又要有深度,这突出体现在对本专业的培养上。大学生要熟悉本专业领域的各种知识,熟练掌握该领域的各项技能,打好了解学术前沿和创新科研的基础,力争成为本专业的精英。德才兼备,知行合一,这杨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将是高校和社会的福音。
最后,在遵守校规的基础上,普及法律知识。大学生阶段,正值性格和个性的成型阶段,也是个人主义和自我意识更加突出的时期,要从校园成功的迈向社会,只有道德和学养是不完善的,要适当的进行相关法律知识的普及。结合案例和社会热点加以点评,在学生中开展讨论,达到法律教育的目的。法律知识的普及和推广,将更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把握法律尺度,规范自己的行为,正确导向社会规范和职业操守;避免人生误入歧途,导致家人、他人和社会的不幸。
日亲则日近,日勤则日进。反观我们的高校教育中的诸多方面,并没有花费多少气力在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上,我们只有在谈及教育和人文精神培养的时候才热血沸腾。高校要担当起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重担,以塑造理想大学生为己任,对学生、社会和国家负责。
(二)大学生人文精神之对外实践
深入的学习和增长见闻固然重要,精进技能和参与社会实践同样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大学生除了从大学的殿堂里汲取丰富的知识外,参与实际的实践过程能巩固其所学所用,丰富其理论知识和增强实践能力,使大学生内外兼修知行统一,实现由“入世”到“出世”的教育目的。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大学生还会更快地了解社会,加深对事物的认知,适时地调整自我的思想和处事方式,为更好地践行人文精神奠定实践基础。